PORTFOLIO

Page 1

PORTFOLIO

Tzuyun Chao

Landscape Architecher2020-2023

CONTENTS 01 02 威海營區改造- 千層派 搬遷後的威海營區,改造成為郵輪母港觀光區 景觀 x 2050 x未來 - 林間共宅 面對2050未來淨零排放的住宅形式 三角地設計- 草波 中原大學校區外的無人之地如何與同學連接 中原大學藝術策展企劃- 流轉 與中原大學的人們一起共處這塊地孕育出的共同記憶 03 04 01-05 06-08 09-11 12-13 學歷 技能 興趣 中原大學地景建築系 -Microsoft Office -Adobe Indesign -Adobe Illustrator 電話:0963320206 信箱:mia200202@gmail.com 通訊地址:新竹縣寶山鄉 趙子云 CHAO TZU YUN -AutoCad -SketchUp -Rhino -動畫 -旅遊 -繪圖 -Adobe Photoshop -Hand Drafting X 團體 團體 個人 個人

基地分析

SITE ANALYSIS

威海營區改造- 千層派 搬遷後的威海營區,改造成為郵輪母港觀光區

基隆港為第二大港,三面環山港口緊鄰著城區的街道像弄,且被靠龍頭山 主要作為郵輪母港,因此有許多條國際性郵輪航線固定靠港,周圍有許多 歷史遺跡及豐富的文化,讓許多遊客仍然傾向前往台北觀光,因此基隆市 政府為激發基隆市的城市觀光,開啟了港區的設計規劃,期望創造搞區新 意象。

-目前基隆市屬於超高齡社會,老年年口增加問題將是未來政府須考量的因素之一。

軍營 商業區 釣魚店

目前政府計畫提案內容/GOVERNMENT PROGRAM

就業中心 多

信七路口 基隆市政府

公車站點行經班次最多的為: 就業中心、信七路口、信五路口及市政府站 公車是基隆主要的市區流動大眾運輸系統。 主要行經義一路(北部濱海公路),由此可知 基隆港周圍是重要的公車行駛路線。

基隆市並未設置共享單車租借,但在自行車 動線上仍有安排,目前主要提供給遊客騎車 及環島的人們使用。 人行道的設置較單一且太狹窄,也因汽車停 在路邊所以人們仍然無法有效的使用。

-多雨且潮濕,須留意人行的避雨空間。 -基隆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 -東南及西北兩側地勢較高 -沿海有和平島、桶盤嶼和中山仔島,基隆港口的位子可以減輕東北季風的侵入 -由於多丘陵地,因此雨量也深受地形的影響 台北車站 新莊 板橋 首都門戶 內湖 南港 桃園國際機場 桃園航空城 首都圈1小時交通生活圈 -未來設置通勤渡輪做為市港交通的一個新路線,提供居民及遊客也能透 透過渡輪快速遊覽東西岸。 -除了原有的公車路線外,未來也規劃發展市區電車,串聯整個基 隆港區,也能帶人更便利的前往觀光景點。 文化中心站 新市政中心站 東22碼頭站 文化中心站 東五碼頭站 新市政中心站 沙灣歷史園區站 東22碼頭 城際轉運站 捷運廟口站 溫度

01
10 20 30 40 km hour km hour 10 km hour 15 km hour 20 km hour 25 km hour 30 km hour 35 km hour 潮汐
基隆港開港 大航海時代 清領後期 日治時期 港灣深水化 市區改正計畫 福建、漳州人來開墾 1899 1907 1944 美軍轟炸基隆港 西班牙人來基隆港 1950s 民國初期 韓戰 越戰 (大量美軍軍艦停靠帶入酒吧文化) 1960s 台灣經濟建設成長 劉銘傳首次興建鐵路(至基隆) 1887 基隆港貨櫃運輸達高峰 1980s 2000s 港口腹地不足貨運業務受限轉型 發展郵輪母港業務 民國後期 16th century 17th century 18th century 19th century 20th century 從圖底圖中能看到現在留下日本時期的街道紋理與清朝古道 1863 歷史脈絡/HISTORY 基隆港
CONDITIONS
季風 雨量 人文條件/CULTURE CONDITIONS 洋流 地勢分布 人口組成
公車路線與結點 自行車 人行道分布 渡輪 市區電車 街道紋理 建築分布 主要以許多小型的街廓內 住宅建築為單元體,除飯店及 商場外較少高樓。 藍帶 綠帶 包含基隆港、旭川河和田寮河 分佈於龍頭山、周遭公園綠地 及旅運中心屋頂花園 車流分析 扶養比:42% 扶幼比:13% 扶老比:29% 71% 10% 19%
郵輪旅客進出動線
自然條件/NATURAL
背景概述/BACKGROUND
交通系統/TRANSPORTATION SYSTEM
基隆港郵輪旅客來源分布 基隆港郵輪旅客訪台目的 亞洲 大洋洲 歐洲 美洲 觀光 其他(展覽、求學、醫療) 探訪親友 業務 亞洲
郵輪旅運分析/TRAVEL ANALYSIS
夏季 冬季 0-100m 100-500m 500-3000m 車流量大的區域主要分西岸車站與 交流道銜接處及東岸公車主要行經 路線。
信五路口
城市紋理/CITY TEXTURES 基隆港 基隆 台灣 01
五金行
-早期以軍人漁民為多數,因此接到多釣 具及五金行,缺乏飲食娛樂設施,以及 軍事基地多為管制區,充滿嚴肅氣氛。

· 打造入口空間,提供旅客舒適的遊玩環境

購物廣場、海水浴場、貨櫃市集等多樣化的空間 與豐富的活動,創造觀光吸引力

重建威海印象,建構基隆新意象

· 連結山與海,創造居民與水之互動和聯通性

· 公園休憩空間,增加城市綠覆率,建構健康社區

· 提升停車數量、增設公車避車彎,改善交通擁擠

停車場出入口 計畫目標 平面圖 空間策略 02

入口空間 入口空間 市集廣場 市集廣場 遮蔽休憩區 商業區 濱海走道 濱海廣場 海水浴場 出口空間 出口空間 舞台廣場區 舞台廣場區 貨櫃市集區 休憩公園 休憩公園 人行動線 主要動線 車行動線 車行動線 電車路線 排水方向 Ⅰ混凝土 Ⅰ Ⅱ石板鋪面 Ⅱ Ⅲ透水混凝土磚 Ⅲ Ⅲ Ⅲ Ⅲ B C C 義一 路 信 五 路 中 正路 D
·
·
商業區 空間分區 植栽設計 排水系統 鋪面計畫 路線 視域線
廣場舞台 層次設計的舞台與地形,呼應主題,同時也 營造愜意的舞台環境,讓人能放鬆觀賞表演 觀光客 居民
信 七 路 A F 廁所 商店 濱海吧檯 餐廳 水深1.2M 水深2M 電車站 公車站 停車場 休憩區 更衣室 A B C D E F 遮棚設計洞口,下雨時讓雨水澆淋,象徵基 隆雨都意象 公園休憩台 剖面圖 停車場出入口 鋪面計畫 鋪面計畫

海水浴場空間

將威海營區拆除的圍牆製作成椅子,除提供休憩 之外,也象徵著威海的歷史

花台作為椅子,設置高椅與矮椅同時有桌子與椅 子的設施設計,提供方便的空間

貨櫃屋外觀

與千”層”派的主題呼應,利用基隆特色貨櫃,打 造富有層次感的觀景台,觀賞山與海的連結,基地 內的層次風景

層次感的階梯設計,不同高度的空間,打造富有趣味 的海水浴場,加上具有設計感的椅子,令使用者有多 樣的空間選擇和觀看視野

兩層式的貨櫃與遮棚下的貨櫃建構出多元的貨櫃市集 區,與海水浴場互相搭配,創造令人放鬆的娛樂空間

G
觀海區 海水浴場 貨櫃區
家俱外觀 5M 04
商業空間 G 05

景觀 x 2050 x未來 - 林間共宅 面對2050未來淨零排放的住宅形式

因氣候變遷造成地球環境巨大的改變,氣候議題受到國際高度重視,2015年《巴黎協定》中提出必須將全 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於1.5℃之內,而各國亦陸續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 為呼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在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總統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 也是臺灣的目標。

我們正站在一個新時代的開端,未來景觀將走向新的思維,呈現新的樣貌,以對應自然的智慧進行轉型,導 入更多跨領域知識。目標為2050年將面臨問題與困境進行界定與詮釋,以新竹新住宅改造區作為示範場域, 採用淨零綠生活建立在人與自然共存原則,創造低排碳的住宅型式。

SITE LOCATION

願景

近年來極端氣候愈加嚴重,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其中最主要的關鍵,減碳成為非常需 要被重視的議題。 然而人口增加的情況下如果不加思索地隨意建設住宅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選

02
新竹縣 竹北市 新社里
擇住宅區為這次的基地,希望能從住宅樣式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減少冷氣、 減少移動並且從中增加大量的綠地一方面為固碳另一方面也能改善生活環境。 06

近年來極端氣候愈加嚴重,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其中最主要的關鍵,減碳成為非常需 然而人口增加的情況下如果不加思索地隨意建設住宅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選 擇住宅區為這次的基地,希望能從住宅樣式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減少冷氣、 減少移動並且從中增加大量的綠地一方面為固碳另一方面也能改善生活環境。

07
減碳計算
08

MOVEMENT WITH PEAPLE. 肢體篇 MOVEMENT WITH PEAPLE. 五感篇 MOVEMENT WITH PEAPLE. 記憶篇

中原大學藝術策展企劃- 流轉

與中原大學的人們一起共處這塊地孕育出的共同記憶

基地選擇於中原大學構想策展,用我們在這裡的兩年的經驗試著以不同的 維度剖析平常熟悉的景物,在日常中尋找樂趣、發現平凡中的不平凡。

主題為MOVEMENT WITH PEOPLE,由三個系列發展以探索人在中原出現的各種有趣事物。

照片的方式去尋找特質。

03
雖 然 都 是 在 中 原 就 讀 兩 年 的 時 間 , 但 是 我 們 認 為 不 同 人 不 同 感 受 , 發 掘 的 特 質 應 該 也 不 盡 相 同 , 因 此 最 開 始 在 尋 找 特 質 的 過 程 中 發 現 , 因 為 直 使 用 照 片 來 呈 現 特 質 , 讓 我 們 困 在 二 為 度 裡 , 因 此 我 們 試 著 使 用 不 同 於
在 剛 開 始 發 覺 特 質 把 能 夠 形 成 事 件 的 特 質 合 併 , 太 過 繁
/ 在 不 中 停 原 的 的 變 我 化 們
雜需要重點的特質拆解。
About Those Things We Met 閱讀地景的過程 不 同 人 不 同 感 受 不同維度的感受
特質的合併與拆解
09
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特質放入藏寶盒中(最終版) 策展聯合作品

MOVEMENT WITH PEAPLE. 肢體篇

MOVEMENT WITH PEAPLE. 五感篇

MOVEMENT WITH PEAPLE. 記憶篇

10 1 2 3
/ 在 不 中 停 原 的 的 變 我 化 們 About Those Things We Met 11 4 5 6

三角地設計- 草波

中原大學校區外的無人之地如何與學校連接

三角地在設計學院的東南角,與設計學院沒有直接連接,但也因為這樣成為鮮少人會進入 的空間,目前主要堆放雜物以及有些課程會用到。

因此這次設計希望能讓這裡成為會讓人願意過來的場所,創造學生能個人或是結伴同行進 入此地放鬆、休息,使自己的身心能夠暫時脫離人群及課業

SITE LOCATION

桃園市中壢區

04
B A
A'
B'
配置圖
SITE ANALYSIS 12

主要出入口

以台灣欒樹為入口處景觀樹,樹型優美,四季有著不同樣貌,能增添基地的視線變化。

包圍行空間

可提供較注重隱私的空間,適合團體一起在這裡聊天做事。這裡主要的植栽為 芙蓉菊,植栽的外觀、觸感、顏色都非常柔和,圍塑出輕鬆的空間。

圍丘空間

可清楚環顧四周的微凸起地形,小於30度的緩坡能讓人更加舒適的躺下及坐下, 坡的周圍環繞著紫葉狼尾草,草地及狼尾草會隨著風緩緩擺動增加視覺上的動 態感

草皮意象出入口

三角地原本屬於非常封閉的場所,藉由牆壁的前後交錯,讓草地得以長出三角 地,暗示其他學生這個地方的存在。

樹下區

主要樹種為流蘇樹,樹型優美枝條間的可撒下陽光在草地上呈現輪廓,2~4月與 華八仙相繼開花,呈現不同的白花,另外南邊直立的大樓也因流蘇樹減少給人 的壓力。

主要車行路線 主要人形路線 學校出口(地景 系房小門)
A-A'剖面圖 B-B'剖面圖
動線系統 空間配置計畫 植栽計畫
1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