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FOLIO
Tzuyun Chao
Landscape Architecher2020-2023




































Tzuyun Chao
Landscape Architecher2020-2023
基隆港為第二大港,三面環山港口緊鄰著城區的街道像弄,且被靠龍頭山 主要作為郵輪母港,因此有許多條國際性郵輪航線固定靠港,周圍有許多 歷史遺跡及豐富的文化,讓許多遊客仍然傾向前往台北觀光,因此基隆市 政府為激發基隆市的城市觀光,開啟了港區的設計規劃,期望創造搞區新 意象。
-目前基隆市屬於超高齡社會,老年年口增加問題將是未來政府須考量的因素之一。
軍營 商業區 釣魚店
少
就業中心 多
信七路口 基隆市政府
公車站點行經班次最多的為: 就業中心、信七路口、信五路口及市政府站 公車是基隆主要的市區流動大眾運輸系統。 主要行經義一路(北部濱海公路),由此可知 基隆港周圍是重要的公車行駛路線。
基隆市並未設置共享單車租借,但在自行車 動線上仍有安排,目前主要提供給遊客騎車 及環島的人們使用。 人行道的設置較單一且太狹窄,也因汽車停 在路邊所以人們仍然無法有效的使用。
-多雨且潮濕,須留意人行的避雨空間。 -基隆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 -東南及西北兩側地勢較高 -沿海有和平島、桶盤嶼和中山仔島,基隆港口的位子可以減輕東北季風的侵入 -由於多丘陵地,因此雨量也深受地形的影響 台北車站 新莊 板橋 首都門戶 內湖 南港 桃園國際機場 桃園航空城 首都圈1小時交通生活圈 -未來設置通勤渡輪做為市港交通的一個新路線,提供居民及遊客也能透 透過渡輪快速遊覽東西岸。 -除了原有的公車路線外,未來也規劃發展市區電車,串聯整個基 隆港區,也能帶人更便利的前往觀光景點。 文化中心站 新市政中心站 東22碼頭站 文化中心站 東五碼頭站 新市政中心站 沙灣歷史園區站 東22碼頭 城際轉運站 捷運廟口站 溫度
· 打造入口空間,提供旅客舒適的遊玩環境
購物廣場、海水浴場、貨櫃市集等多樣化的空間 與豐富的活動,創造觀光吸引力
重建威海印象,建構基隆新意象
· 連結山與海,創造居民與水之互動和聯通性
· 公園休憩空間,增加城市綠覆率,建構健康社區
· 提升停車數量、增設公車避車彎,改善交通擁擠
停車場出入口 計畫目標 平面圖 空間策略 02
將威海營區拆除的圍牆製作成椅子,除提供休憩 之外,也象徵著威海的歷史
花台作為椅子,設置高椅與矮椅同時有桌子與椅 子的設施設計,提供方便的空間
與千”層”派的主題呼應,利用基隆特色貨櫃,打 造富有層次感的觀景台,觀賞山與海的連結,基地 內的層次風景
層次感的階梯設計,不同高度的空間,打造富有趣味 的海水浴場,加上具有設計感的椅子,令使用者有多 樣的空間選擇和觀看視野
兩層式的貨櫃與遮棚下的貨櫃建構出多元的貨櫃市集 區,與海水浴場互相搭配,創造令人放鬆的娛樂空間
因氣候變遷造成地球環境巨大的改變,氣候議題受到國際高度重視,2015年《巴黎協定》中提出必須將全 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於1.5℃之內,而各國亦陸續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 為呼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在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總統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 也是臺灣的目標。
我們正站在一個新時代的開端,未來景觀將走向新的思維,呈現新的樣貌,以對應自然的智慧進行轉型,導 入更多跨領域知識。目標為2050年將面臨問題與困境進行界定與詮釋,以新竹新住宅改造區作為示範場域, 採用淨零綠生活建立在人與自然共存原則,創造低排碳的住宅型式。
SITE LOCATION
願景
近年來極端氣候愈加嚴重,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其中最主要的關鍵,減碳成為非常需 要被重視的議題。 然而人口增加的情況下如果不加思索地隨意建設住宅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選
近年來極端氣候愈加嚴重,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其中最主要的關鍵,減碳成為非常需 然而人口增加的情況下如果不加思索地隨意建設住宅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選 擇住宅區為這次的基地,希望能從住宅樣式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減少冷氣、 減少移動並且從中增加大量的綠地一方面為固碳另一方面也能改善生活環境。
減碳計算
MOVEMENT WITH PEAPLE. 肢體篇 MOVEMENT WITH PEAPLE. 五感篇 MOVEMENT WITH PEAPLE. 記憶篇
與中原大學的人們一起共處這塊地孕育出的共同記憶
基地選擇於中原大學構想策展,用我們在這裡的兩年的經驗試著以不同的 維度剖析平常熟悉的景物,在日常中尋找樂趣、發現平凡中的不平凡。
主題為MOVEMENT WITH PEOPLE,由三個系列發展以探索人在中原出現的各種有趣事物。
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特質放入藏寶盒中(最終版) 策展聯合作品
MOVEMENT WITH PEAPLE. 肢體篇
MOVEMENT WITH PEAPLE. 五感篇
MOVEMENT WITH PEAPLE. 記憶篇
三角地在設計學院的東南角,與設計學院沒有直接連接,但也因為這樣成為鮮少人會進入 的空間,目前主要堆放雜物以及有些課程會用到。
因此這次設計希望能讓這裡成為會讓人願意過來的場所,創造學生能個人或是結伴同行進 入此地放鬆、休息,使自己的身心能夠暫時脫離人群及課業
SITE LOCATION
桃園市中壢區
主要出入口
以台灣欒樹為入口處景觀樹,樹型優美,四季有著不同樣貌,能增添基地的視線變化。
包圍行空間
可提供較注重隱私的空間,適合團體一起在這裡聊天做事。這裡主要的植栽為 芙蓉菊,植栽的外觀、觸感、顏色都非常柔和,圍塑出輕鬆的空間。
圍丘空間
可清楚環顧四周的微凸起地形,小於30度的緩坡能讓人更加舒適的躺下及坐下, 坡的周圍環繞著紫葉狼尾草,草地及狼尾草會隨著風緩緩擺動增加視覺上的動 態感
草皮意象出入口
三角地原本屬於非常封閉的場所,藉由牆壁的前後交錯,讓草地得以長出三角 地,暗示其他學生這個地方的存在。
樹下區
主要樹種為流蘇樹,樹型優美枝條間的可撒下陽光在草地上呈現輪廓,2~4月與 華八仙相繼開花,呈現不同的白花,另外南邊直立的大樓也因流蘇樹減少給人 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