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華三院「準提閣佛學會生命同行坊」
東華三院「準提閣佛學會生命同行坊」於2012年成立,為支援薄弱的喪親者提供殯 儀諮詢、陪伴辦理後事及情緒支援,紓緩喪親者因對後事處理缺乏方向及孤獨面對 親友離逝所引起的悲傷情緒。
電話:2657 7899
傳真:2657 9300
電郵:ecs-colife@tungwah.org.hk
地址:九龍觀塘翠屏道17號觀塘社區中心3樓319至321室
東華三院「生命部落生死教育計劃」
為打破華人對死亡的傳統忌諱,東華三院在2014年成立「生命部落」,進一步透過 生死教育培訓及體驗式活動等,鼓勵社區人士反思生命,宣揚「珍惜生命,積極人 生」的信息,同時豐富大眾對晚年照顧和善終服務的認識。
電話:2884 2033
傳真:2884 2722
電郵:ecs-lifex@tungwah.org.hk
地址:九龍觀塘鴻圖道71號瀝洋6樓The Oasis青年共享空間 N 及 P 室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致電聯絡或瀏覽「圓滿人生服務」網頁及Facebook專頁。
https://ecs.tungwahcsd.org
東華三院圓滿人生服務
部門高級經理(安老服務)的話 「圓滿人生服務」簡介
甚麼是「預設照顧計劃」和「預設醫療指示」?
棋中作樂,輕鬆談論生死 ——《五味雜貨店》桌上遊戲現已推出第二版 【預訂.好晚年】活動回顧
最重要的善終元素:精神、情感、醫療、社會 — S.E.M.S.晚年照顧及善終服務提升計劃
「心慟同行」喪親支援及生死教育計劃 ——線上線下為喪親者提供全面服務
賽馬會「無獨有偶」跨代關愛長者計劃 亮然坊 —專為護老者而設的服務
部門高級經理(安老服務)的話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如何提升晚期照顧服務質素,並透過生死教育 宣揚「珍惜生命,重視關係」,一直是東華三院安老服務部「圓滿人生服 務」的目標和宏願。
為了將服務多年累積的豐富經驗和工作手法與業界分享,「圓滿人生服務」 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合作,於 2023年起舉辦獲香港護士管 理局及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認證的「 S.E.M.S 晚年照顧及善終服務提升計 劃」 專業人員培訓課程,課程針對安老服務專業人員而策劃,並透過糅合四 個善終元素設計而成 (S.E.M.S. 代表精神 (Spiritual) 、情感 (Emotional) 、醫療 (Medical) 及社會 (Social) 需要 ) ,以「實證為本」的方法,從晚期照顧、人生 回顧、醫護與法律、後事規劃與執行、喪親及哀傷支援多方面培訓專業人 員。
此外,《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的立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圓 滿人生服務」一如既往,除了舉辦創新且多元化的生死教育活動予青少 年、長者及照顧者等社區人士,亦於 11 月特別舉辦了「預訂.好晚年」活動 系列,鼓勵公眾人士由淺入深,認識長者的晚年照顧及善終規劃,活動中亦 透過生死教育桌上遊戲《五味雜貨店》,推廣「預設醫療指示」之重要性, 該桌上遊戲於2023
年榮獲香港管理專業協會主辦
HKMA/HKT環球創新獎「傑
出社會創新獎」,以表揚東華三院積極回應社區上的生死教育需要。此外, 「圓滿人生服務」更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作,參與了M+博物館首次與社福 機構推行的「藝術與社區教育」聯乘活動,透過舉辦一系列寓學習於體驗的 生死教育活動,加強長者及照顧者對死亡的認識,正視生命的意義。
最後,謹向「旭日慈善基金」致以衷心謝意,感謝捐助東華三院「準提閣佛 學會生命同行坊」,支持本院為喪親者提供殯儀諮詢及情緒支援熱線、後事 支援陪伴等別具意義服務,並透過舉辦思親活動,讓經歷喪親之痛的人抒發 對逝者的思念之情。
「逝者善終、生者善別」是提供安老服務不可缺的一環,東華三院會繼續和 業界相關持份者 携手合作,提昇長者的晚年福祉,為迎接本港未來相關政策 和服務的發展奠定基礎。
伍芷君
部門高級經理(安老服務)
東華三院
「圓滿人生服務」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部於 2009 年成立「圓滿人生服務」,轄下設有「準提閣佛學會生命同 行坊」及「生命部落」兩間中心,提供一站式的生死教育、生前規劃、殯儀諮詢、後事支 援及哀傷輔導,鼓勵長者安然地享受生命旅程的各個階段,以正向態度面對人生的終結, 達致圓滿人生;同時亦教育大眾未雨綢繆,預早安排終老計劃,在步向生命終站時可以少 一份憂慮和恐懼。「圓滿人生服務」提供以下服務:
喪親者支援 後事跟進及情緒支援
承蒙「旭日慈善基金」慷慨捐贈,支持東華三院「準提閣佛學會生命同行坊」透過後事 諮詢、陪伴喪親者落實殯儀計劃及提供情緒支援,紓緩親友離世所帶來的壓力與悲傷情 緒,並幫助喪親者適應新生活。
活得自在
「活得自在」服務為沒有子女及親屬支援的無依長者,提供後事籌劃及執行服務,鼓勵 長者預先計劃身後事,並於長者逝世後,由註冊社工按其意願代辦殮葬事宜,讓長者老 而善終。
生命部落 全面生死教育
透過舉辦藝術及桌上遊戲工作坊、體驗式活動、導賞、展覽與講座等多元化的生死教育 活動,打破社會對死亡的忌諱,鼓勵大眾探索及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關注生死及晚 期照顧等議題。
生命同行大使
義工服務與培訓
「生命同行大使」義工計劃設有完整的培訓課程,包括溝通技巧、長者情緒與精神健 康、 社區資源及殯儀資訊。完成訓練後,義工可按個人意願和經驗,為無依長者及晚期 病患提供探訪服務、協助中心舉辦活動或支援喪親者處理後事等義務工作。

「修租易」是一個長者自住物業代理計劃,為有意入住或已入住安老院舍的長者,處理 其閒置的自置物業,協助其翻新、出租及管理等事宜,再運用其所得租金以支持入住較 有質素的安老院,達致「以租養老、安享晚年」。

甚麼是「預設照顧計劃」 和「預設醫療指示」?
「預設照顧計劃」和「預設醫療指示」與我們息
息相關,兩者有什麼分別?立法對設定「預設醫 療指示」有什麼影響?
「預設照顧計劃」(Advanced Care Planning,
簡稱 ACP )讓精神上仍有能力自行做決定的成年 人,預先向家人或醫護人員表達自己對未來醫療 或個人護理的意向,討論過程中也可設立「預設 醫療指示」,以書面形式指明在特定情況下所拒 絕的維生治療。很多時病情到了後期已無法逆 轉, 維生治療或許能延遲死亡,但有機會增加傷 害和痛苦。「計劃」讓人們有自主權決定晚期照 顧,減少在病危時可能要承受的痛苦或將尊嚴損 害降至最低,有助家人和醫護人員為自己提供適 切、優質而全面的晚期照顧服務,也可避免家人 因代作治療抉擇而發生衝突和矛盾,減少他們的 壓力與徬徨。
預設照顧計劃 預設醫療指示
為將來的照顧及護理作準備 溝通 文件 事主精神上仍有能力做決定
所有關於照顧 事主的事宜
針對事主所拒 絕之維生治療
「預設醫療指示」以及讓末期病人可以在居處離世是尊重病人選擇、提高臨終病人生活質素的重要 政策措施。早於 2004年,法律改革委員會已發表《醫療上的代作決定及預設醫療指示》公眾諮詢文 件,首次就採用「預設醫療指示」作出建議;2009年進行了第一次公眾諮詢,但到十年後的2019年 才進行第二次公眾諮詢,並於翌年發布了《晚期照顧:有關預設醫療指示和病人在居處離世的立法 建議》公眾諮詢報告,大部份立法建議得到廣泛支持,政府亦宣告即將展開《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 決定條例草案》立法及相關修例工作。
立法建議及修例重點³
1. 立法釐清如何訂立、修改 或撤銷預設醫療指示。
2. 在《精神健康條例》制定 特定條文,述明有效而適 用的「預設醫療指示」的 重要地位,醫護及監護人 就病人的最佳利益判斷不 得凌駕有效的「預設醫療 指示」。
3. 修改《消防條例》中就復 甦生命職責的條文,制定 法定表格,讓「不作心肺 復甦術」 (DNACPR) a文件 可獲接受和實施(即落實 消防處救護車接受 DNACPR)。
4. 考慮接受「預設醫療指 示」 認證副本,以便家屬 出示。
5. 鼓勵採用範本表格,同時 亦不禁止其他格式的「預 設醫療指示」
6. 不建議完全排除健康的人 簽署「預設醫療指示」。
修訂《死因裁判官條例》,如 符合以下三項條件,則無須向 死因裁判官報告其死亡:
1. 安老院住客被診斷患有末 期病患。
2. 死亡前 14 日內曾得到醫生 診治。
3. 死亡時由醫生最後診斷及 確定死於自然。
另外,政府亦將殘疾人士院舍 納入是次修例涵蓋範圍。
「預設照顧計劃」在香港與其他地區的概況³
香港
• 2018 年醫管局與
社會福利署「安 老院舍外展專業 服務」試驗計劃 的社工合作,鼓 勵私營安老院舍 內的晚期病人參 與「預設照顧計 劃」。
• 2023 年政府建議 立法,以鼓勵專
業醫護人員主動 與病人討論「預 設醫療指示」, 並移除與其他法 例包括《消防條 例》和《精神健 康條例》牴觸的 部份。
參考資料:
內地
• 中國珠海一間醫院
推行「VIP for future care 」。 VIP 指影 片 ( Video )、疾 病體驗( Illness experience)和意向 (Preferences)。
• 醫護團隊首先向病 人及其家人播放一 些有關生死的影 片, 輕鬆地帶入死 亡話題,之後就著 個人病歷,向病人 介紹「預設照顧計 劃」。
《「預設照顧計劃」?「預設醫療指 示」? 不作「心肺復甦術」?病人、 家屬知多些!》,醫院管理局,2019
《安寧誌》,賽馬會安寧頌,2020
《晚期照顧:有關預設醫療指示和病 人在居處離世的立法建議》,立法會 衞生事務委員會,2023
新加坡
• 2011 年,新加坡開
展了全國性 ACP 運 動,並成立了 ACP National Office,採 用「Living Matters」 的框架來推廣「預 設照顧計劃」。
• 2019 年,利用藝術 促進「預設照顧計 劃」的推行,由社 工與當地藝術家、 創意製作公司、藝
術工作室等合作, 建立如戲劇、電 影、 生活故事展 覽、 藝術品、攝 影、 體驗式學習和 社交媒體等創意平 台,吸引公眾思考 並談論對安寧照顧 的意願和意向。
「圓滿人生服務」將舉辦一系列相關 的教育活動,包括:
「積極晚年」生前規劃講座 協助長者及護老者了解「預設醫療指 示」及晚年規劃須知。
生死教育桌上遊戲《五味雜貨店》 透過桌遊讓長者及護老者認識「預設 醫療指示」、了解晚年照顧的意願。
生死映劃戲《有敬》短片放映會 紀錄了 104 歲有敬婆婆的最後一段人 生路,分享「長命百歲」及晚年照顧 安排的看法。
活動查詢請致電 2884 2033
棋中作樂,輕鬆談論生死 ——《五味雜貨店》桌上
遊戲現已推出第二版³
為推廣「預設照顧計劃」,「圓滿人生服務」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於 2020 年共同研發及出品《五味雜貨店》,是首個為華人文化而設計的生死教育桌上遊戲,鼓勵業 界同工與長者和長期病患者通過輕鬆有趣的遊戲探討「預設照顧計劃」,以至生死及後事想 法。
自推出以來,「圓滿人生服務」已舉辦逾百場工作坊及講座,廣受好評,更於 2023 年 6 月 12 日 由香港管理專業協會主辦的 HKMA/HKT 環球創新獎頒獎典禮暨創新峰會上,獲頒發 「傑出社會創新獎」 (Excellence in Social Impact Innovation Award),印證其在推廣「預設照 顧計劃」方面成果顯著。
2023年9月至11月,為呼應於M+舉行的台灣藝術家張徐展《紙人展與新興糊紙店系列 靈靈 肆,Si So Mi》展覽,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聯同 M+、「圓滿人生服務」及多間機構,一起透過 一系列寓學習於體驗的活動,從博物館到社區鄰里,推廣「由死看生,及早預備,活好當 下」 的訊息,以加強公眾對死亡的認識,正視生命的意義,並鼓勵大眾為晚期照顧安排早作 準備。期間,「圓滿人生服務」與社聯合辦了兩場《五味雜貨店》生死桌遊工作坊,對象為 公眾人士。參加者反映遊戲過程中可與其他人互相交流,有助反思人生觀和價值觀,並加深 了對「預設照顧計劃」的認識,將來更有信心與家人討論生死議題。

《五味雜貨店》讓長者及照顧者透過遊戲、 在社工解說下,以輕鬆的手法認識「預設照 顧計劃」、了解晚年照顧的意願並反思 人生。

「圓滿人生服務」服務經理林智強先生 及致力推動「預設照顧計劃」的陳裕麗 教授代表接受HKMA/HKT環球創新獎 「傑出社會創新獎」。

《五味雜貨店》深受業界同工和 大眾歡迎,現已推出第二版。�

《五味雜貨店》現已加印推出第二版,有興趣人士或團體可致電2884 2033查詢銷售詳情及相關活動。
「認識預設照顧計劃」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陳裕麗教授主講,介紹了「預設照顧計劃」及「預 設醫療指示」的定義、制訂內容和程序。�

為加強社會大眾對「預設照顧計劃」及「預設醫療指示」的認識,「圓滿人生服務」於 2023年 11月一連三個星期六假東華三院「東蒲」舉辦了六場講座及工作坊。講座邀得香港中文大學醫 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陳裕麗教授、「一切從簡」殯儀社企創辦人伍桂麟先生,以及 MIPCRC 精 神健康資訊匯蔡培偉律師,分別就預設醫療取向、殯葬喪禮意願、財產安排(平安三寶)三個 主題分享,冀令大眾對晚年照顧與善終服務有更多的認識,以減輕長者、照顧者及社區人士就 晚期照顧做抉擇時的困難、壓力及爭執。
三場工作坊則以輕鬆生動的手法,向大眾由淺入深講解上述議題:《五味雜貨店》桌上遊戲工 作坊藉遊戲與參加者一起討論晚年照顧安排、醫療以至後事意願;「回憶生命的重量」帶領參 加者回顧人生的不同點滴,從而放下遺憾和執著,活好當下;紀錄片《伴生》真實紀錄三個家 庭兩代人如何面對「生與死」,並在放映後由社工同事主持映後談,與參加者一起討論「長命 百歲」是否等同幸福?「預設照顧計劃」又在當中扮演甚麼角色呢?
三天的活動吸引逾 250 人次參加,反應熱烈。因應政府將為「預設醫療指示」和「不作心肺復 甦術命令」訂立法律框架,本服務將在稍後再推出相關的活動,讓大眾了解和認識條例,敬請 留意!

遺體修復師/生死教育顧問伍桂麟先生 分享了各類殯葬流程及紀念方式,及從 不同宗教角度看生死,引起參加者熱烈 提問和回應。參加者表示透過講者輕鬆 及有趣的分享,增加了對後事的認識。

「回憶生命的重量」手作工作坊讓參加 者回顧人生中不同的故事,量度生命的 總重量,把開心和不開心的回憶都收進 木盒裡,並用蝶古巴特手法裝飾盒子。 活動中,參加者均陷入沉思中,除尋找 早已遺忘的喜樂外,亦放下記憶中戚然 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