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
114年10月會訊
(第437號)
國內郵資已付 嘉義郵局 許可證 嘉義字第0463號 雜 誌

新港線——軌道基地
地址:616 嘉義縣新港鄉新中路305號 電話:05-3745074 傳真:05-3745830
感謝您對本刊物的支持,如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mail至本會信箱或上本會網站與Facebook。 www.hkfce.org.tw hkfce.hk@msa.hinet.net www.facebook .com/hkfce1987 ID:@hkfce
在地能量×創新未來 ──新港魅力商圈的現在與未來 八七水災與新港的洪患 孩子們的暑期職涯冒險 Line@ 基金會網站 基金會FB




只喝嘉南大圳的水長大,成就環境永續與真純原味的稻米 香,更通過有機認證。自然米的收益將再全部回歸至基金會 的公益活動中,環境保護、食農教育、相信工程、社區關 懷,享受健康米香的同時也回饋延續社會的公益資源。
自然米2kg真空裝(白米、糙米) ※運費另計
|原價:320元/包
|文教之友或10包以上:300元/包
|團購價:250元/包(100包以上)
洪瑞麟「同伴——礦工系列作品展」隆重開幕,展出十六幅 基金會典藏,以及兩幅鮮少公開的私人收藏。三十五年的礦 工生活,一邊工作,一邊畫下「同伴」的生活與勞動,捕捉 了生命最真實的情感與堅韌。
|放映時間:週三至週五 10:30-11:00
週六至週日 10:30-11:00、14:30-15:00 |放映地點:培桂堂 林開泰診療所舊宅(嘉義縣新港鄉大興路19號) ※本片由 國立臺灣美術館 監製,感謝授權使用。
◆免費入場,座位有限,無需報名 ◆培桂堂專線 05-3749992
新港線——軌道基地
新港鄉的特別之處在於——居民主動創造共同記憶、公共空 間、共同活動與地方史的書寫,這四個面向相互結合,形塑了 深厚的地方認同。透過互動式投票所裝置,孩子能親身體驗民 主參與的過程,近一步思考認同與永續的關係,一起打造獨特 的未來基地。
|展覽期間:即日起至11月30日
週二至週五14:00~17:00 週六至週日10:00~12:00、14:00~17:00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學校團體預約參觀不在此限)
號倉庫(新港鄉登雲路111巷2號)

繪本畫家──貓魚老師親自分享《壞月亮》新書以及有趣的 【壞月亮創作坊】動動小手玩黏土拼貼。 邀您大手牽小手,一同相約來聽故事!



登山逍遙遊——溪頭天文台健行
步道沿途高聳優美的杉木相伴,綠意盎然,涼爽而清幽。穿梭 竹林區,經過兩座土地公廟,緩慢向上。溪頭天文台天氣好時 可見玉山群峰、秀姑巒山、水社大山、西巒大山、干卓萬山等 英姿。
|時間:10月26日 (日) 06:30
|地點:新港國中門口集合 |工本費:600元
在傷痛與恐懼中迷失的小珊,透過舞蹈重新尋回勇氣。當命運 再次召喚,她明白真正的舞台,不只是表演,而是戰勝心魔、 擁抱自我的力量。
◆免費參加,請事先報名,詳情請掃描QR-code
【爸媽新手村】招生中
黃館長
這堂為準爸媽設計的課程,將帶你營造適合寶寶的語言學習環 境。從生活物品的名稱,到父母溫暖的陪伴與細緻互動,每一 步都是最貼近生活的成長養分。從「準父母」開始,善用日常 的對話、傾聽與耐心,就能為寶寶築起語言啟蒙的幸福角落。
|時間:11月1日(六)10:00-11:00 |講者:陳秀娟 |主題:語言學習 從「初」生~預備起 |地點:新港閱讀館 5F |活動對象:準媽媽、準爸爸
◆請事先報名,詳情請掃描QR-code ◆ 活動洽詢:05-3745074#67 黃館長

◆請掃描QR-code報名
◆洽詢電話:05-3745074#67 黃館長
書活講堂
※學校教師及公務人員參加,可獲研習時數2小時
當壓力與孤單悄然累積,我們往往忘了,健康與幸福不只依靠 醫療,還有更溫柔的力量。「社會處方箋」讓藝術、志工、自 然與社群成為心靈與身體的養分;它不是遙不可及的專業處 方,而是人人可實踐的生活方式。邀請關心健康與幸福的你, 帶著好奇與希望,開啟屬於自己的幸福處方。
05 在地能量×創新未來──
新港魅力商圈的現在與未來
新港交流道 黃靖惠
07 新港線 軌道基地
藝文導覽 李文政
新港世紀回眸 張耀元
11 八七水災與新港的洪患
16
誠品書店新港培桂堂限定店獨家!
走進日本超人氣繪本作家── 吉竹伸介的奇想世界 誠品書店——新港培桂堂限定店
本會整理
相信工程
孩子們的暑期職涯冒險
賴誼蓁
20 圖文創作
22 感謝參與和鼓勵
更正啟事
本刊第393期第22頁,董淨瑋老師頭銜更正: 董淨瑋◎創辦《地味手帖》,現為自由企劃編輯。
發行人:陳永華 發行單位:財團法人新港文教基金會
編輯委員:王昭雅 (組長)、王筱雲、江澤祥、江長益、林秀英、林錦秋、林家再、林婉鈴、林致遠、吳淑媛、侯智桓 郭秀麗、陳素雲、陳俊文、張家芸、張惟智、廖懿姿、賴燕玉、鄭穎芳、鄭百珊、蘇淵源
執行編輯:高千惠 文字編輯:曾文秀
印刷所:蘭潭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登記證號:局版台誌字第9971號 中華郵政嘉義字第0463號執照 登記為雜誌交寄 郵撥帳號:03962917 戶名:新港文教基金會
本出版品採環保黃豆油墨印刷,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新港交流道

在地能量×創新未來──
新港魅力商圈的現在與未來
黃靖惠 ◎魅力商圈理事長
「新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聞名, 不僅宗教活動蓬勃,也孕育了眾多才 俊,如清朝秀才林維朝,其後代林氏 家族更培養出嘉義縣首任縣長林金生。
地方對文教的重視與傳承,使新港的 文化歷久彌新。
在時光裡發芽的街區——新港魅力商圈
走進新港,老街紅磚牆、奉天宮香 火、花生糖香氣,以及承載百年風味 的新港飴,都在提醒我們,這裡承載 著無數人的記憶與故事。新港魅力商 圈在這些記憶間悄悄長出新枝葉,讓 傳統與創新共生。不僅是居民生活核 心,也是遊客體驗地方特色的重要窗 口。近年來,在各方支持下,商圈逐 步展現嶄新風貌,從硬體環境到數位 行銷,從在地美食到文化活動,都在 推動新港走向結合傳統與現代的未來。

商圈現況:承載文化,鏈結生活 新港魅力商圈以奉天宮為核心,串 連周邊街區與特色店家,形成獨特文 化與經濟聚落。隨著培桂堂開幕,文 化氣息日益濃厚,文化氣氛帶動了地 方商業的發展,廟宇文化與商圈交織, 形成特有的人流與生活節奏。商圈內 有傳統老店,也有創新品牌,從在地 小吃、伴手禮到創意餐飲與文創商品, 加入創新的經營模式為新港注入活力, 讓新港商圈更為多元。
新港文教基金會在地方文化傳承中 扮演關鍵角色,林開泰診療所暨舊宅 培桂堂的修復,不僅保留歷史建築, 更透過林氏家族故事串連新港歷史脈 絡,成為文化地標,也為未來發展開 啟無限可能。
近年來,商圈積極推動數位行銷與
新港‧微笑的故鄉 5 人文薈萃與宗教傳承的新港
品牌再造,透過 QR code 串聯店家優 惠、社群宣傳與數位福袋活動,讓更 多年輕族群與旅客掌握商圈資訊,提 升店家與消費者互動。透過商圈活絡 活動與數位商圈計畫的執行,整體活 動成效顯著,吸引人潮並促進消費, 獲得店家與民眾肯定。此外,商圈也 重視環境美化與公共藝術,從街景到 指示系統優化,讓人走進街區時,感 受到親切與設計感兼具的氛圍。
展望:創新、永續、共好
❶ 文化深化與故事行銷:新港是一 連串故事的集合。奉天宮的信仰、老 街的糕餅香氣與手藝人的工法,商圈 將這些故事編織起來,用導覽、活動、 市集與包裝設計,讓遊客帶回的不只 是商品,而是故事與情感。
❷ 數位升級與智慧應用:新港以傳 統為底色,數位為光彩。遊客掃 QR code 即可掌握優惠與活動,「數位福 袋」讓驚喜延伸到手機螢幕。智慧導 覽、線上商城與會員服務將逐步到位, 讓旅人即使離開新港,也能隨時連線 到這條有故事的街。
❸ 跨領域——青年返鄉創新創業平 台:青年返鄉不只是回家,更是重新 定義地方。商圈提供創業資源與舞台,
無論開咖啡館或文創品牌,都能將創 意與地方文化交會,延續老街魅力, 開啟新世代篇章。
❹ 低碳永續與環境美化:從鼓勵環 保袋、減少一次性餐具,到街景植栽、
新港‧微笑的故鄉 6
燈光節能與公共空間美化,商圈致力 打造舒適、低碳、永續的逛街體驗, 讓遊客留下的不只是足跡,也是一段 綠意與安心的回憶。
❺跨域合作與國際化:商圈與學校、 觀光業者、周邊商圈合作,舉辦藝文 展演與市集,形成文化互補平台。未 來隨著雙語標示、國際宣傳與跨國交 流推進,新港將向世界說「Welcome to Singang!」。
❻ 共創魅力,共享榮景:新港魅力 商圈不只是商業空間,更是文化承載、 社群凝聚與產業升級的重要平台。當 傳統遇上創新,地方情感結合數位工 具,新港將展現更大發展潛力。未來, 商圈將與居民、店家、政府及遊客攜 手,打造充滿創意、永續、幸福的生 活與觀光場域,帶領大家一起走向更 美好的明天。


在地食材 × 創意料理 × 商圈魅力 新港限定・鄉鄉享饗



前區為認同路線,從地名與國名出發。
藝文導覽
新港線——軌道基地
好日文化◎創作團隊、李文政◎藝術家、林郁臻◎文字企劃、張智翔◎空間設計、陳憫◎平面設計
永續的起點,源自對家鄉的認同
當基金會以「永續」為命題邀請創 作時,我思考許久提出「地方認同」 才是達成永續目標的關鍵。人們需要 先了解自己、熱愛故鄉,才能實現環 境與生活的永續發展。
「新港線——軌道基地」發想來自 新港鐵路公園——居民將荒廢的鐵軌 重新活化為社區公園的故事,深刻展 現認同凝聚的力量。這深深觸動了我, 也啟發展覽設計以軌道為媒材,將認 同與民主參與連成一條觀眾可互動的
路徑,引導參與者在探索後,來到軌 道遊戲區,共同創造心中理想的未來 基地。
自從成為父親後,我更加關注如何 在創作中打造孩童共玩的空間,提供 比平板更豐富的真實互動體驗。因此, 將這個作品設計為大型軌道遊戲區, 讓親子在炎熱天氣下也能共同遊戲互 動,在此創造難忘的遊玩體驗。在體 驗的設計中,融合對地方認同的思考 與新港鄉文教基金會推動的理念,進 而建構出一個完整的認同架構。
新港‧微笑的故鄉 7


特別感謝德國Hape、台灣怡人玩具有限公司、好童年玩具企業有限公司、新欣國際陶瓷有限公司、欣創文化國 際有限公司等創作材料的贊助與支持。
台灣在四百年歷史中,歷經了不同 殖民統治,導致社會缺乏共同歷史感, 但隨著民主化進程,逐漸發展出多元 價值觀。從清朝、日治至戰後,地方 名稱與文化方向常因經濟需求和統治 者而調整。解嚴與民主化後,台灣人
終於能自由組織團體,社會發展從原 本的產業生活和統治者主導,轉變為 以人民為主體。
新港鄉的特別之處在於——居民主 動創造共同記憶、公共空間、共同活
動與地方史的書寫等行動,共同建構 了強烈的地方認同感。這四個面向相 互結合,形塑了深厚的地方認同,突 破了我對「認同」概念的原有想像。
藉此次創作,我也得以重新思考並將 抽象的認同結構轉化為具體形式。「新 港線」作品名稱象徵一條認同與未來 的路線。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當下 我們仍處於戰爭、統戰與民主攻防的 環境中,即使地方再努力,也很容易 因為錯誤的投票而導致民主倒退。




讓大小朋友都能共同參與組裝軌道、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基地。
展覽架構
展場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前區為認 同路線,從地名與國名出發,讓觀眾 理解故鄉的名稱如何由不同統治者賦 予。接著展示認同生成的七個面向: 地方首長、經濟活動、宗教信仰、教 育、文化與媒體、人的生活及團體到 地方基金會主動開創新路徑。最後, 連結到個人價值選擇,藉由投票所的
設計,展現公民如何以民主投票方式 改變國家與地方發展方向。民眾可在

此畫出自己喜愛的角色與團隊創作的 角色來參與競選,並體驗投票流程。
圈票後,進入第二個主要空間——未 來展區,入口可以投票,並展示政見 角色,空裝裝置為自由組裝的創作空 間,可與他人共同組裝軌道、探索各 種主題,例如將下滑空間,改造成向 上攀升的路線,打造獨特的未來基地。
展覽不僅是藝術表達形式,更是一 場深入而多層次的社會對話與集體反

思。透過這次的創作,藝術家希望引 導觀眾能夠從更廣闊的視角重新思考 個人認同、地方認同與永續發展之間 的密切關係與互動機制,進而喚起更 多人對於維護民主價值與在地文化的 重視。
「新港線——軌道基地」於新港文化 館‧25號倉庫,即日起至2025年11 月30日,為期兩個月,歡迎民眾帶著 孩子前來體驗,共同探討認同的意義, 同時享受一場好玩的互動遊戲。
特別感謝德國Hape、台灣怡人玩具 有限公司、好童年玩具企業有限公司、 新欣國際陶瓷有限公司、欣創文化國 際有限公司等創作材料贊助與支持。

好日文化藝術家李文政

一起拼出屬於自己的未來基地


張耀元 ◎錦和高中教師 左:前新港鄉公所秘書陳水木先生,站立於淹水的舊鄉公所前(今媽祖大樓)。右:媽祖廟左前方,牽著腳踏車寸步難行的路人。東洋照相館提供。
氣候狀況
1959年8月6日在南海東沙島附近
海面形成一熱帶低氣壓,並朝東北方 向移動,逐漸接近臺灣。8月7日中度
颱風艾倫(Ellen)在日本本州西南方至
鹿兒島一帶。因受艾倫颱風藤原效應 影響,將上述熱帶性低氣壓引進臺灣, 誘發致災性的超大豪雨。
當時臺灣省氣象所設備陳舊落後, 缺乏觀測雷雨等氣象儀器及測站,導 致低氣壓滯留台灣上空長達24小時, 卻未能及時發布颱風、豪雨等警報, 致使人民無所知悉,疏於防範結果造 成難以挽回的災情。
新港附近一帶在8月7日白天雨量 並不特別顯著,林英敏先生回憶當天 其父林華嵩先生(註1) 曾說:「 東風雲 過西,大水連鞭(liâm-mi) 來 」,意

八七水災與新港的洪患
思是東向西的雲層厚實,水災馬上來。
崙子村耆老陳豐祺先生則是提到:「做 大水那一暗暝爍爁(sih-nà, 閃電 ) 爍 歸暝無停睏,因為無路燈,路面光龐 龐(kng-phiāng-phiāng,光映映), 但是沒聽到霆雷公(tân-luî-kong,打 雷)。事後梅山人來新港作穡(tsohsit,耕田),才說梅山歸暝雷公大雨 無停 」,原來大雨都下在北港溪上游 源地梅山、斗六一帶。

馬路兩旁行道樹,掛滿了淹水漂浮的稻草、黃麻皮。 東洋照相館提供。
新港‧微笑的故鄉 11


埤子頭多數的竹管仔厝沖毀殆盡,一片狼藉慘不忍睹,李東璧拍攝,洪炳欽典藏,林英敏提供。
上述說法和臺灣省氣象所《民國 四十八年颱風調查報告,第六號八七 水災》所做調查報告不謀而合。此次 驟雨由高雄縣茂林鄉山地降雨系統, 漸向北北西推進,與來自屏東縣九如 鄉經台南轉向北北東移動的降雨系統,
以及嘉義縣溪口鄉東移的降雨胞,此 三股降雨系統於斗六、梅山地區合併 成一強大降雨群(註2)。
八七水災北港溪集水區域的斗六 地區九小時降雨量為786mm、林內 532mm、梅林1,001mm(8月7~ 9日合計則為斗六866mm、梅林 1,110mm),嘉義大湖山區則測得破
紀錄的時雨量176mm,當時北港溪水 位上漲到12.78公尺高,洪峰流量為 3,451 m3/秒,而北港在7、8兩日雨 量卻僅僅只有249mm,平常時期林內 地區,年雨量亦僅為2,093mm。
山洪爆發
驟雨導致山洪爆發直衝下游而來, 虎尾溪與三疊溪漲滿匯流的河水,衝
新港‧微笑的故鄉 12

潰溪口柴林腳土堤,洪水直奔下方新 港埤子頭而來,洶湧水勢瞬間將前一 年才修築的土堤衝潰。原本擔任排洪 流路的埤子頭、溪口大排,又因北港 溪暴漲,溪水反而從匯流口倒灌進崙 子(南、北崙村)、埤子頭一帶,埤 子頭因地勢低窪,使得淹水高度瞬間 暴漲,最高達3公尺全村一片汪洋。
當時鄉村地區普遍住家為「竹管仔 厝」,柱腳以土石夯實,牆壁則用竹 編抹上由灰土、粗糠等攪和而成的內 層,再批塗上一層裹著棉麻絮的石灰, 厝頂用竹子搭骨架,蓋上瓦片或添上 茅草,建造雖然簡易但冬暖夏涼。因 建材成本低廉,材料取得方便,成為 台灣早期農村常見的建築型態。
然而,這些建築最大缺點便是容易 毀壞,結構脆弱耐震度不佳,遇強震 房子就直接垮掉;尤其是颱風、大水, 一旦積水就可能龜裂破損而坍塌,強 風時則整個屋頂被掀翻吹走。


所以當洪水一來時是連人帶房子一 起沖走,整個竹管仔厝隨波漂流,載 浮載沉。曾任埤子頭村長的鄭癸顯提 到當年慘況:「 有錢人的壁較厚,沒 流去,竹管仔茨(厝)流的流、倒的倒, 全庄的厝剩三分之一,沒得吃,舀溪 水喝。」(註3)
埤子頭、中庄、古民一帶慘狀
黃俊宏則敘述:「 埤子頭堤防去年
剛修好,原來是用以防水患的,往年 每逢大雨必遭水災,但由於水慢慢上 漲,村民可以從容地搶救牲畜財產,
這次大家以為新修的堤防可以依恃, 不料積湧在堤岸外的水,衝破堤防, 以排山倒海之勢,一瀉千里,決口處
的廿多戶人家,被沖的乾乾淨淨,變 成了一條平坦的沙道。」(註4)
隨著埤子頭的水不斷往上漲,有些 人先躲在天篷(thian-pông,天花板), 水位再上升就設法鑿洞攀爬至屋頂,
驚魂未定抬頭一看,整個埤子頭幾乎 被淹沒,看不到幾間厝尾頂了;至於 躲在古亭畚內避水的,也沒料到古亭 畚會被沖毀,人也隨洪水而去(註5)。
整個埤子頭傷亡慘重共有29名罹難 (其中一位是孕婦,總計應是30命), 其中李看家族二十餘口中即有十人, 在此次水災不幸被洪流吞噬,李看妻 子、媳婦及三位孫子,漂流至一千公 尺外,被發現時仍僅僅地相抱在一起, 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大水除了淹沒埤子頭外,洪水也迅 速蔓延至周邊地區,半夜崙子也開始 入水,陳豐祺回憶說:「 半暝厝邊摸 到眠床板那會濕濕的,以為囡仔泄尿 (尿床),翻身落眠床鞋子已經浮佇 水面,才驚醒淹大水了,趕緊喚醒家 人,並大聲呼喊厝邊隔壁逃命 」。半 夜2點多,古民則是響起急促的敲鑼 聲,有人高喊著:崩囉!破堤囉!大 家趕緊起來做堤防(註6)。家住中庄的 前新港農會總幹事嚴倉治受訪時說道: 「 半夜睡在護龍邊,摸到床板一片濕 驚醒,趕緊將甫滿周歲的長子,用臉 盆移到正身天蓬頂,幸運躲過一劫」, 旁邊其他耆老則補充道:「 英燦家重 達300斤的薰蒸薄荷油桶,流失好幾 桶⋯⋯」。
新港農會肥料倉庫淹水狀況,李麗真提供。



八七水災中阻擋水流的黃麻骨、黃麻皮。 李東璧拍攝,洪炳欽典藏,林英敏提供。
洪水順勢湧向南邊的新港大街及西 邊板頭厝、南港入侵,白天在新港市 場內幫忙看店,晚上就睡在市場裡面 的前農會總幹事林華有說:「半夜1、 2點被同在市場的鄰居叫醒,做大水 了」。林英敏和李文攸不約而同指出,
大水從中庄滿出來後,從奉天宮媽祖 廟兩側廊道流出,再流向舊公所(今
媽祖香客大樓)六腳大排一帶。北勢 街(中正路)上則是成堆從中庄漂流 出來的草垺(tsháu-pû,稻草堆),緩
緩向南漂流,草垺上除了雞隻外還有 蛇呢!林英敏莞爾的補充說:「 水來 得太突然,不斷從水溝冒出來,他們
家寄放在「裕美堂」(分駐所前的中 藥行)5包重達200斤的綠豆,情急 之下和他的父親林華嵩兩人奮力抬到
桌面高處暫放,等水消退後,卻怎麼 也搬不下來!」
溪北、安和、潭大災情
位於新港南邊的村落同樣情況也很 慘,尤其是地處牛稠溪北邊的溪北、 安和村首當其衝,當時牛稠溪沿岸尚 未修築堤防,暴漲的溪水淹沒達2尺 以上。當年18歲家住溪北的李清溪
新港‧微笑的故鄉 14
回憶表示:「 八七水災當晚也是爍爁 (sih-nà,閃電)閃爍整夜,但雨勢不 大,半夜與好友坐在床緣玩牌、聊天, 突然床板一片濕滑,才驚覺淹大水, 趕緊衝出來沿街呼喊大家躲避 」。洪 流滾滾來得又快又猛,世居溪北村甫 卸下嘉義縣議員轉任農會專員的李魁 俊先生,接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訪 時說:「他正要前往農會上班的途中, 大水突然暴漲起來,剛扛起腳踏車要 跑時,水就已淹至胸口。」(註7)
肆虐的洪水沖毀了位於村北的嘉南 大圳蒜頭支線,北上漫過月眉大排, 然後與北港溪氾濫而下的洪水匯堵於 六腳大排,加劇大客、潭仔墘(潭大 村)、大竹圍一片水鄉澤國。緊鄰六 腳大排的大竹圍(潭大村),一下子 被蜂湧而至的洪水所包圍,村民們急 忙呼喊走告,攀爬至屋頂、樹上逃命, 但仍然有200餘名村民來不及逃生, 被洪水所困。
八七水災重創新港地區,關於慘 重災情由以下這則新聞報導即可略知 一二:「【新港訊】自 7日傍晚之傾 盆大雨,雷電交加,至8日晨上午3 時,本鄉低窪地帶開始浸水,鄉民皆 從睡夢中驚起逃離,至6時許,本鄉 宮前、宮後、北崙、南崙、潭大、南港、 中庄、古民、福德、大興、安和、板頭、 埤子、海瀛、共和等村到處一片汪洋, 浸水情形最少者達 1.5 公尺,最高者 達屋頂之上,對外交通、電話等均告

斷絕,至中午12 時新港街始與嘉義方
面恢復通車,至記者發稿止,附近中 庄、古民、南崙、北崙、埤頭、板頭、 南港、海瀛等村仍是一片汪洋,對外
交通阻塞,治安當局正發動民防人員 利用竹筏搶救中,鄉公所亦發動鄉民 緊急炊作飯糰,送往各該村救濟罹難 鄉民。」(註8)
當中又以埤子頭災情特別慘重,因 地勢低窪又臨排水匯流處,西側又有 嘉南大圳北幹線橫亙,阻擋水勢流洩。
曾任埤子村村長的鄭癸顯先生在受訪 時回憶到:「 埤頭是個低地區,有一 過水橋經過埤子頭排水溝約1百多公 尺,有北港溪的水流過。當時正值收 成後,有些稻草、蔴皮、蔴桿流到過 水橋就堵住了,全村就泡在水中。大 水甚至將墳場的棺木沖走,死亡人數 多達 29個,全村房舍都被水沖走,那 時都是草屋。」(註9。)
當時剛任職農會的陳豐祺回憶時略
帶哽咽地說:「 八七水災後隔天出來

勘查農業災情損失時,到海瀛村還是 積水盈尺步履蹣跚,想辦法前往埤子 頭勘查,仍然一片汪洋寸步難行,水 位稍退後再返時整個埤子頭悽慘無比, 到處是棺木喪家,一片愁雲慘霧,令 人鼻酸。」
註1
:林煌策長子,對天文氣象頗有興趣與研究, 在新港有「雨怪」之稱,因其長期紀錄新港氣候狀 態,以便客人來其經營的「全益芳」買種子時,會 依不同地區告知播種的植物時節與種植方式。
註2:台灣省氣象所,《民國四十八年颱風調查報 告‧第六號八七水災》,台北:台灣省氣象所資 料處理科,1960 年,P.4-5。
註3:顏新珠,《打開新港人的相簿》,台北:遠流, 1995 年,P.161。
註4:鳳磐,〈晨夢驚傳河決口 澎湃洪濤覆全村 鵝鴨隨水去淹死大水牛 傷亡數逾半田舍變流沙〉, 《聯合報》,1959年8月19日,2 版。
註5:同註3,P.154
註6:同註3,P.155
註7: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校,《嘉義縣鄉 土史料》,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年,P.344 註8:未署名,〈新港空前水災 十六村莊遭殃 為 數十年來所僅見〉,《商工日報》,1959 年 8 月 9日,4 版。
註9: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校,《嘉義縣鄉 土史料》,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 年, P.345。
水災過後幾天,洪水再起,涉水而過的民眾,陳聯薰攝影,林英敏提供。


誠品書店新港培桂堂限定店獨家!
走進日本超人氣繪本作家—— 吉竹伸介的奇想世界
本會整理
生活中的瑣事讓人喘不過氣,你是 否也曾悄悄問自己:「要是能回到無 憂無慮的小寶寶狀態,該有多好?」 吉竹伸介的繪本,總能精準捕捉這樣 一閃而過的念頭,溫柔觸碰我們內心 深處,那些難以訴說的渴望與困惑。
《我也想當小寶寶》吉竹伸介繪本 展,以備受討論的同名作品為核心, 邀請讀者暫時放下大人的偽裝,走進 這個充滿童趣與哲思的奇想空間。在 這裡,我們將一頁頁翻開那些「孩子 大聲說出、大人默默認同」的心聲, 重新尋回那個柔軟而真實的自己。
新港‧微笑的故鄉 16
活動報名
認識吉竹伸介:用簡單線條勾勒深刻 情感
吉竹伸介 (Yoshitake Shinsuke) 1973 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畢業於筑波 大學藝術研究所。他的作品跨足繪本、
素描、裝飾藝術與廣告設計,以簡潔 的線條和獨特視角聞名。擅長透過孩 子的口吻,提出大人們從未細想的問 題,將看似荒唐的假設,轉化成對生 活最真實的寫照。
代表作包括《這是蘋果嗎?也許是 喔》、《雖然我的頭髮亂七八糟》、《請 問我現在到底在哪裡?》等,風格清

新親切,故事語調溫暖卻不失犀利觀 點,適合孩子輕鬆閱讀,大人們也能 細細品味,從中獲得啟發。
焦點作品:《我也想當小寶寶》
「當大人,真的好累,小寶寶什麼 都不用管。」這不是孩子的任性,而 是許多人共同的心聲。
在《我也想當小寶寶》這本繪本中, 吉竹伸介透過「孩子不願長大」與「大 人渴望休息」的雙重心情,以及孩子 天馬行空的假設與想像,將「被照顧」 這件事描繪得既可愛又有哲理。這本 書是寫給孩子的童書,也是一封寫給 所有「曾經是孩子」的大人,提醒我 們偶爾也要停下腳步,好好休息。
誠品書店南區門市的獨家體驗
《我也想當小寶寶》吉竹伸介繪本 展,是繼義大利繪本作家碧翠絲‧阿 雷馬娜、綽號「恭喜大爺」、「恐龍 爸爸」的日本知名繪本大師宮西達也 後,新港培桂堂限定店再次獨家獻給 所有小書店大粉絲們的驚喜!

繪本系列展出:門市備有吉竹伸介 的經典與最新繪本作品,帶你一覽人 氣作家的創作軌跡。
南區門市限定櫥窗:新港培桂堂限 定店獨家限定,為新書打造的櫥窗造 景,讓你在街角也能感受到繪本的療 癒力量。
故事老師限定場次:邀請專業的故 事老師現場導讀與說故事,透過豐富 的聲音與表情,讓《我也想當小寶寶》 的內容更加生動。
走進繪本世界:一書一世界,推開 誠品書店新港培桂堂限定店的門就是 一個新世界,讓我們一起從小書店的 門走進國際視野。
在這個喧囂的年代,我們經常忘記 了如何用純粹的眼光看待世界;不妨 趁著這次機會,來新港培桂堂限定店 《我也想當小寶寶》吉竹伸介繪本展, 重新學會以孩子的視角看見生活中的 奇妙,並允許自己輕輕說一句:「我 也想當小寶寶。」



相信工程
孩子們的暑期職涯冒險
賴誼蓁 ◎本會社工員
「未來要做什麼?」這個問題,常 常讓孩子既期待又迷惘。相信工程的 職涯探索體驗營,就是希望用「玩中 學、做中學」的方式,陪伴孩子在冒 險中看見更多可能,也在互動裡發現 自己。
營隊第一天,孩子們走進了「時尚 造型」與「魔術」的世界。在薛莨穎 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拿起彩繪筆, 在手上畫出專屬的圖案;第一次幫同 學接髮、編髮,看見彼此「變身」後 的笑容。到後來,成果的完整度已然 不是重點,因為過程中,他們學會了 互相幫忙、互相支持,原來協助別人 做造型,讓別人變美、變好看,自己 也會覺得快樂。
新港‧微笑的故鄉 18
下午的魔術課程,更是讓孩子眼睛 發亮!孫天俊老師說:「魔術,就是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在一陣陣驚呼 聲中,孩子們不再只是觀眾,而是勇 敢走上台,親手變出屬於自己的小奇 蹟。那一刻,他們收穫的不只是技巧, 而是一份「我也可以!」的勇氣,而 且不管成功與否大家都超級捧場!
第二天,我們把教室搬到新港的街 道。在龍慧儀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 分組尋找線索,解開一個又一個謎題。
從新港鐵路公園的五分車、街面上的 老店家,到奉天宮、培桂堂裡的故事, 原本習以為常的街景,忽然變成了遊 戲裡的關卡。孩子們專注討論、彼此 分工,那份團隊合作的模樣,讓人看

見他們超乎平常的專注力與創造力。
午後的討論時間,孩子們才驚覺,原 來「實境解謎」背後有這麼多設計心
思,不只是玩樂,更是文化推廣、也 是知識的總和!他們開始思考:自己 也能設計一場遊戲,讓更多人認識家 鄉嗎?
最後一天,我們邀請許正寶老師。
許寶哥用輕鬆和緩的語氣,談起台灣 常見的宗教信仰與生命禮儀。他問孩 子們:「如果有一天,你要為自己設
計一場生命畢業典禮,你希望會是什 麼樣子?」這個問題,讓孩子們安靜 下來,開始認真思考。有人說想要花
海般的告別,也有人天馬行空的說要 多華麗、多大陣仗的排場。這堂課或 許嚴肅,卻留下了溫暖的力量。孩子
們學到的,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對 當下的珍惜。
這三天,我們陪孩子走過了造型、 魔術、解謎、禮儀,每一段體驗都像 一顆顆小種子,種在心裡。或許未來 的路還很長,他們還不能馬上決定自 己要成為誰,但至少,他們已經知道: 未來的選擇很寬廣,夢想沒有止境。
孫天俊老師教導大家魔術的技巧

透過教學興奮地幫同學接髮


在奉天宮裡解謎體驗 孩子們開始勇於上台分享
新港‧微笑的故鄉 19




班級:二年甲班 姓名:陳宥妡
SDG2消除飢餓—世界 上還有很多地方的人沒 有食物吃,我應該要好 好吃蔬菜,珍惜餐桌上 的食物。
班級:四年甲班 姓名:莊杰宇
SDG13氣候行動—我們 只有一個地球,所以要 一起保護它,一個人的 力量是不夠的,只要每 個人做一點點,地球一 定會變得更美好。
班級:六年甲班 姓名:陳昱翔
SDG13氣候行動—我們 必須學會以永續的方式 利用和生產,以扭轉我 們對地球造成的破壞。 優
本月圖文創作徵件展,展出安和國小學生作品,並挑選3文及3圖呈現,以「你 在SDGs 中想實踐的角色」
為主題,例如:SDG2消除飢餓——捐食物給偏鄉地區
的人們、將三餐的飯菜吃完,不浪費食物;SDG6淨水及衛生——水對我們生活真 的很重要,要珍惜水資源、避免汙染水源等,內容豐富,十分精采,歡迎觀賞!
我們的地球現在面臨很多問題,像是天氣變得很不穩定,很多動物開始生病或數量減 少……,這些是因為人類活動造成的。我最有感的是氣候變遷,夏天越來越熱,冬天也變得很 短,也因為地球暖化,讓北極的冰山融化,北極熊無家可歸,因此我想多做一點事保護地球。
那麼就從多開窗戶通風,少用冷氣開始吧!如果一定要開冷氣,我會設定在28度,節約能 源。出門的時候,我會盡量走路或搭公車,減少空氣汙染。在學校或家裡,我也會隨手關燈, 滅少能源不必要的浪費。以前一向愛泡澡的我,我要改成淋浴,並且快一點洗完來節約用水。
以前食物吃不完就倒掉的壞習慣,我會改正過來,並且好好珍惜食物,用感恩的心去吃它們。
這些愛地球的行動,我也會提醒全家人一起做,當一個保護地球的小尖兵。
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願意從小做起,不浪費、不污染、多幫別人,地球就能變得更好。我會 繼續努力,當個SDGs的小小實踐者!
優
現在地球發生了很多問題,比如氣候變遷、資源浪費、動物逐漸消失等等。老師說:「如果 我們現在不改變,世界就會越來越糟。」SDGs的目標是希望大家都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改 變不好的行為,讓我們的生存空間變得更好。
老師又說,只要每個人都從生活的小地方做起,就可以幫助地球。像是節省用水、不浪費食 物、垃圾分類、愛護動物尊重別人,這些看起來好像很簡單的事,其實對我們生存的環境都很 重要。我也想成為SDGs的實踐者,所以我每天在家會提醒家人關燈、少用塑膠袋,也會帶自 己的餐具出去吃飯。出門時,我會用環保水壺盛水,減少塑膠杯或紙杯的使用。在學校,我會 和同學一起整理教室,關心別人,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也會伸出援手。
SDGs讓我明白,只要每個人都盡一點力,地球就會變得更美好。現在開始我要做好自己能 做的事,當個保護地球的小幫手!
班級:六年甲班 姓名:莊棨恩
優
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愛護海洋是每個人的責任。海洋是許多生物的家,裡面住著魚、海豚、 海龜、珊瑚和各種美麗的動物。可是,現在的海洋正面臨很大的危機。人們常常亂丟垃圾,像 是塑膠袋、吸管和寶特瓶,這些東西會讓海洋變髒,甚至害死海洋生物。
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做起,比如出門自備環保杯,使用環保餐具,不亂丟垃圾,還可以參 加淨灘活動,幫忙清理海灘上的垃圾。保護海洋不只是為了動物,也是為了我們人類的健康。
因為乾淨的海洋會讓地球更美好,也能讓我們繼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豐富的海洋資源。
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一定能讓海洋恢復生機!讓我們一起珍惜海洋,守護藍色地球的美麗 與生命,從生活中的小行動做起,讓未來的世界更加乾淨美好!
班級 學生 老師
一年甲班 陳脩凱 沈安琇
二年甲班 陳宥妡 黃柏琳
二年甲班 黃彥逢 黃柏琳
二年甲班 吳宸瑤 黃柏琳
三年甲班 郭晶玟 黃獻瑞
三年甲班 吳宥星 黃獻瑞
班級 學生 老師
三年甲班 黃筠芷 黃獻瑞
三年甲班 郭宸麟 黃獻瑞
四年甲班 黃芝羚 李麗奾
四年甲班 黃柏傑 李麗奾
四年甲班 莊杰宇 李麗奾
五年甲班 吳佳蓁 許哲源 班級 學生 老師
五年甲班 陳芊勻 許哲源
五年甲班 吳宸熙 許哲源
五年甲班 游啟弘 許哲源
六年甲班 莊棨恩 林建利
六年甲班 陳昱翔 林建利
六年甲班 吳宥辰 林建利

|學校:安和國小 (113學年度下學期作) |主題:你在SDGs中想實踐的角色 |時間:114年10月1日~10月31日 週二-週五9:00-21:00
週六、週日9:00-17:00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地點:新港閱讀館1樓、2樓公告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