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i Zheng, ci Portfolio

Page 1

TSAIZHENGCI personal portfolio

目錄 個人簡歷 06 寫實素描 11 2D美術 24 3D美術 34 團體專題製作
Zhengci Tsai 新北市五股區成泰路一段七巷十五弄五號八樓 (09)71-769-980 D1084423026@gm.lhu.edu.tw 我喜歡所有美的事物,也喜歡完美。會為了追求極致,將 其做到最好。 我渴望成為有用的人,希望能盡可能的給予 他人幫助與祝福,也希望和擁有相同目標的 夥伴一起努力,變得越來越好。 4 Curriculum Vitae

Education

2019-2022龍華科技大學 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 PBL影視製作與行銷專班

2016-2019臺北市立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廣告設計科

2013-2016新北市泰山區泰山國民中學

Competition

2016全國創意海報標語製作比賽佳作

2018平面組專題第一名

2020全國生命敘事徵文比賽第一名

2020第五屆飛越海峽兩岸青少年攜手公益行優勝

Skills & Software

Illustrator, Photoshop, InDesign, After Effects, 3ds Max, blender, Clip Studio Paint, SAI

hobbies

玩遊戲、閱讀、看電影和動畫

language 中文、英文與閩南語 5 Curriculum Vitae

人偶與向日葵

媒材採用素描鉛筆 耗時16至24小時

偶特意設計在畫面 中間位置,當作本 作品主角,也是光影對 比的強調重點。

配 角使用向日葵來襯 托,花蕊的部分比

主角細節更多也更加複

雜,因此並不多加細節和

深淺對比強調,凸顯主角

的部分。

6 Chapter 1

男性上身石膏像

媒材採用素描鉛筆與炭筆 耗時16至24小時

要特別注意的是亮 面與反光的對比掌 控。

此 作品以光影和媒材 運用為目的,而過 程中最快樂和最喜歡的 是鼻子與嘴巴的部分, 因為是光影對比最強烈 與明顯的。
7 Chapter 1

透視寫生合集 媒材採用素描鉛筆 單張耗時24至36小時

作品皆為學校景 色,使用一點與兩 點透視的角度來寫生創 作。

作期間,個人覺得 需要注意的是物件 比例與位置關係,距離 感也很重要。

8 Chapter 1

動物素描

媒材採用素描鉛筆與代針筆 單張耗時半小時至2小時

鳥時正值梅雨,經 常會看見避雨的麻 雀。雖是濕黏的天氣, 可鳥聲與雨聲的結合卻 不令人討厭。

在 畫鳥的途中,最喜 愛的部分應該是眼

睛與尾羽了,能保存鳥

兒活靈活現的模樣是很 欣喜的一件事。

9 Chapter 1

人物素描

媒材採用素描鉛筆與代針筆 單張耗時半小時至2小時 關

人較偏好描繪女 性,特別喜歡與植物的 組合,能夠展現柔美、 韻律。左下角這張是我 最喜歡的成品之一。

10
於人物的部分,個
Chapter 1

寫實風景設計

媒材採用CSP與PS電腦繪圖 耗時24至36小時

這 是19歲時創作的作品,當時疫

情嚴重,無法外出或出國賞景,

所以畫了這幅繽紛的秋景,是想像中 的日本寺廟模樣。

並無人物描寫,但也絲毫不冷 清,各色的楓紅、花以及還未

迎接秋天的綠葉,展現蓬勃生機,也 期許有朝一日能見到如此景色。

11 Chapter 2
12 Chapter 2

動物擬人設計

媒材採用CSP電腦繪圖 單張耗時18小時至24小時

還 記得我畫這隻鳥時 大約是冬至時期, 寒冷且沉重的季節,仿 佛所有一切都停滯了, 這令我格外懷念春天清 脆的鳥叫和帶著一絲暖 意的薄陽;懷念夏季的 彩虹、秋日的色彩。

13 Chapter 2
14 Chapter 2

動物擬人設計細節介紹

續13頁的創作,將人 物設定為二八年華的 少女,有著活潑開朗的特質 和俐落的短髮,穿著小禮服

與絲質手套,深邃的黑瞳和 利爪也是想凸顯的特點。

幅畫最重點的地方便

是超越人身大小的翅 膀了,這是畫得最開心的部 位,特別使用白與湖水綠來

襯托輕盈感,根部使用深藍 及黑來加重羽翼重量,使其

有支撐點。

15 Chapter 2

Monster

媒材採用CSP與PS電腦繪圖 耗時14小時至20小時

折 翼的怪物。這些畫 主要描寫自己的內 心世界,對於未來的迷 惘與壓力、感情上的不 順遂、親友間的摩擦與 紛爭,種種挫折就像畫 裡的眼睛,無時無刻緊 盯著、監視我。

迷失就像畫裡的少 年一般,扭曲自 己、剖開內心,連血肉 也一並溶去,可再也找 不回真實的情緒。

16 Chapter 2
17 Chapter 2

黃泉

媒材採用CSP電腦繪圖 耗時24小時至36小時

棄的霧都古城,永 不見陽光的天空, 拄杖的旅人,橋下的至 深處是否連接著黃泉。

18
2
Chapter
19 Chapter 2
20 Chapter 2

視角 媒材採用PS電腦繪圖 耗時4小時至6小時 此 系列使用個人拍攝

照片與後製完成。 遭 逢親人過世的十八 歲,當時的我生活 壓抑,遲遲無法走出那 些痛苦與傷感,在宣洩 與抒發下完成此系列。 時光飛逝,而今已不再 壓迫內心,看見這些雖 仍然感到悲傷,卻也感 謝當時的自己,沒有放 棄。

21 Chapter 2
單張耗時 1 小時至 24 小時 22 Chapter 2
23 Chapter 2

▼展示影片

媒材採用Blender軟體 耗時一周至兩周

是第一次使用Blender製作

自己構想的人物,過程經歷了 種種困難、卡關和反覆的改動,也 詢問許多次師長、找許多教學解析 來學習,最後終於做出自己滿意的 作品,很有成就感也很喜歡不斷突 破自我的感覺。

製 作過程中臉部是 調整次數最多的 部分,也為了做出更 細緻的絨毛花時間耐

心調整,找尋最佳最 好的呈現方式。

狐狸少女
▼ 三視圖
24
Chapter 3
25 Chapter 3
▼UV貼圖與材質

低模小老鼠

媒材採用3ds Max軟體 耗時四天至一周 這 是第一次使用3ds Max製作出的低模 角色,從第一次接觸這 個軟體直到能完成完整 角色和動作,學會了基 礎的建模、UV上色、動 作調整等等,對於軟體 又有新一層的認知和熟 悉。
▼動作展示影片
26 Chapter 3
▼UV貼圖與材質

鄉村小屋

媒材採用blender軟體 耗時12小時至24小時 此

作品為第一次使用 blender製作的建 築。

作過程需要思考如 何使用最快速完整 的方法,呈現出最好的 效果,盡量使用最少面 數做出近似實物的造型。

在這過程中小物品的製 作是我最喜歡的部分之 一,如瓷盆、甕等等。

27 Chapter 3
28 Chapter 3

浮世島 媒材採用blender軟體 耗時兩周至三周

此 作品為24頁狐狸 少女的延伸作,為 一座浮島,島上有湖, 穿越鳥居和石燈,到達 中心浮世塔。

塔 有五層,一二層為 主心塔,三層為古 鐘觀景台,四五為小隔 間。瓦簷四角設置掛燈, 夜晚燈火通明。

29 Chapter 3

正視圖與側視圖

媒材採用blender軟體 耗時一周至兩周

感來源為日本寺廟 古塔。最初設計相 關建築時,想建構特別 高的通天塔,並將其佇 立在岩石上、湖中心, 最後定案將岩石與湖結 合,包圍且保護古塔, 使古塔成為焦點。

稿與成品有些微的

差異與調整,新增 了長街、圍欄,修改了

流蘇與掛燈的設計,整

體呈三角的建築。

瓦片使用了波浪紋

的造型至屋簷,以 圓型的圖樣結尾。圍欄 與窗框使用矩形和圓型 結合設計造型。

古塔
30
Chapter 3
31 Chapter 3
32 Chapter 3

浮世島小物件

媒材採用blender軟體 單件耗時半小時至6小時 樹 的製作使用粒子來 呈現茂盛的樣子 (右上角),而鳥居與石 燈、立燈則參考了許多 日本寺廟的實際照片。 33 Chapter 3

媒材採用PS電腦繪圖 單張耗時3小時至6小時

專題繪本是以三人

小組共同製作,在 此僅展示個人負責的些許 部分。故事大致上敘述一 家人去森林野餐,而後男 孩遇見動物們,並與動物 約定好好做環保、珍惜大 自然。

事設定為豐收的秋

季,整體風格為鮮 艷繽紛的色調。製作過程

中,為了磨合統整三人的 畫風,費了不少工夫,最 終以偏蠟筆手繪的質感定

案,主要分工為一人上線 稿,兩人負責上色。

《森林奇蹟》繪本
34 Chapter 4
35 Chapter 4

劇情向遊戲設計 媒材採用CSP電腦繪圖 單張耗時6小時至12小時

題是圍繞海洋講述 的旅行故事,主角 鯨魚和海豚在旅途上遇到 許多動物朋友,並逐步了 解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件 與故事。

為兩人共同完成, 我主要負責背景與 概念圖的製作。

36
Chapter 4

共 展示四張代 表性、不同 海域的景色,有 海草荒原、冰山 包圍的海域、陰 天烏煙的港口以 及滿月的海面。 其 中我最喜歡 的是冰山的 部分,有清涼的 感覺。主要使用 蠟筆、粉彩及鉛 筆筆刷來描繪。

37 Chapter 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