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聚感苒

Page 1

設計手法 平面圖 效果圖 基地分析 空間推演 利用一樓層高及二、三樓, 劃分出公共區域及宿舍區。 細分出生活空間及共享空間, 打造專屬各層交流型態場所。 二樓提供給無障礙居住, 三樓設置普通四人房型。 保留現基地大致原有結構, 降低拆除以及改建之成本。 原空間 宿舍區 公共區 共 享 空 間 生 活 空 間 無障 礙房 普通 4人房 空間說明 生活空間 共享空間 宿舍最基本空間為居住空間, 為滿足私密且符合同聚概念, 以四人為單位做一生活空間。 為解決若將無障礙房設於一樓後 所出現的怠惰心態及噪音問題, 因此將無障礙房設至於二樓空間。 無障礙空間 4人 8人 為活化學生群體的交流, 單層做一空間單元設計, 設置共享休閒娛樂空間, 包含遊憩間、交誼廳等。 公共空間 12人 一樓為開放式空間設計, 有別於共享空間之機能, 公共空間屬性較無拘謹, 可自由穿梭的機能模式。 台南市 下營區 台南市下營區大孝街1號 鄰近台灣首府大學 及真理大學麻豆校區 林鳳營車站為距離 基地最近之火車站 附近公車站牌為 下營區公所站 主要交通要道為 大和街及大忠街 West East North South9am 3-6pm 9am-12pm 12p -3pm 夏季 冬季 群聚 籠罩在疫情之下的那些日子, 像凋零的樹木,失去生機。 苒, 隨著後疫情時代來臨, 人們回歸群聚,生活逐漸恢復昔日光彩。
設計說明 疫情的洗禮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銳減, 建築中融入大量交流空間促進情感交流, 整體以綠色搭配植栽裝飾貫穿整體空間, 為後疫情時代加入了更多生命力及活力。 概念發想 設計目標 概念引入 概況描述 群體改變 生活現狀 疫情爆發 群聚感染 遠距教學 社交疏離 疫情黑暗期 大學群體備受限制, 『群聚』成為牽絆。 交流的缺失 生活變單調 網路世代 後疫情憂慮 忘記如何社交 沒必要社交 不願意社交 習慣 社交模式 紓解疫情黑暗期內心的不安定 設法解決被疫情所限制的群體 綠化空間 通透感 交流空間 多功能空間 開口目的 空間結合 採光 通風 暢通 視線穿透 選擇區塊 性能屬性 空間結合 內外連結 蔡琪緯 林暐哲 一樓平面圖S=1/100 U=CM 開放式 廚房餐廳 管理室 浴廁 多功能空間 交誼廳 二樓平面圖S=1/100 U=CM DN 交流空間 無障礙房間1 浴室 浴室 陽台 陽台 無障礙房間2 三樓平面圖S=1/80 U=CM DN 四人房1 陽台 四人房2 簡易廚房 交流空間
感苒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