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 REVIEW 13

Page 25

台灣清末洋式建築研究(一)洋關、領事館、燈塔及洋行

19

外,除了少數買辦或教徒 18 外,也未改變一般漢籍住民的建築觀念。但是就其對後世的影 響而言,於西元 1895 年政權更替之後,洋式建築並未停止發展,稅務司人員、領事人員、 洋商、傳教士、專業技術人才仍延續原有傳統或歷史風格從事建設工作,而日本政府也引進 了一批受過西式教育的建築家進行建設工作,這兩股力量相互結合後,最終使得台灣之城鎮 的建築景觀有了顯著的改變。 從設計觀念上來看,台灣清末洋式建築大體上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沿襲當時其它地區 洋人的建築理念,來台後興建陽台殖民地式樣的建築,如領事人員館舍、稅務司人員館舍、 洋行及洋商之住宅、傳教士的住所及學校、醫館等;第二類為依據其原有的歷史風格或功能 為設計基礎,如教堂、砲台、燈塔、廠站、墓園等。 由於台灣清末洋式建築之種類及數量頗多,本文僅介紹及討論洋關(含燈塔) 、領事館、 洋行的相關建築的發展與其建築特色,在日治之後,沿襲其歷史風格所建者,有其重要性者 也一併介紹。至於西洋宗教建築、洋務運動相關構造物及洋人墓園等將另文討論。 台灣清末洋式建築發展歷程簡表,詳如表 1。

表 1 台灣清末洋式建築發展歷程簡表 *本表為簡表,資料來源及外文翻譯名詞請參考主文及其它各表。 *因洋行商館及其它設施之興建年代多不詳,少數有興建年代者併於洋關項中。 *宗教相關建築欄中,天/天主教,南/南部基督教長老教會,北/北部基督教長老教會;另,早期天主 教及基督教建築多屬租屋或簡陋者,不一一條列。 洋關、領事 西洋宗教 完成年代 重要相關事蹟 館建築及 相關建築 墓園 1824-1833(道光 英貨船及煙船一再私行至鹿耳門、雞 --------4-13)年 籠、滬尾、淡水(新竹)銷售鴉片、 購買漳腦。 1839-1842(道光 鴉片戰爭 --------19-22)年

洋務運動 基礎建設 -----

-----

1842(道光 22)年 香港成為英租界以後,英船經常來台。-----

-----

-----

1847(道光 27)年 美艦及英艦忠誠號至雞籠勘查煤礦。 -----

-----

-----

1849(道光 29)年 美艦海豚號至雞籠勘查煤礦。

-----

-----

18

-----

在買辦方面,如李春生、陳天來,教徒如嚴清華,以及板橋林家等都興建了洋樓。其中陳天來興 建於大正年間之洋樓現今尚存於大稻埕。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