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永續暨 ESG 管理之理論與實踐》下冊

Page 1

序言 簡又新董事長 6

社會責任投資(SRI)/永續投資(SI) / 池祥麟

15-1 緒論 11

15-2 社會責任投資的定義 11

15-3 社會責任投資的起源與現況 11

15-4 社會責任投資如何篩選投資標的? 13

15-5 社會責任投資會有好報酬? 13

企業永續指數 / 許家偉

16-1 緒論 19

16-2 簡介道瓊永續指數(DJSI) 19

16-3 國內企業表現 22

16-4 參與評比的準備 25

16-5 S&P Global 2021評比結果 – 淨零趨勢 28

16-6 總結與建議 29

社會影響力與社會投資報酬率 / 陳定銘

17-1 緒論 33

17-2 社會影響力 34

17-3 社會投資報酬率 35

17-4 結語 41

1
目錄 15 16
17

企業永續管理推動策略與執行實務 / 王彬墀

18-1 緒論 46

18-2 SDGs的契機與企業永續管理策略 47

18-3 淨零排放的國內外趨勢 48

18-4 企業永續推動實務 51

18-5 結語與建議 52

國際標竿永續報告導讀 / 陳厚儒

19-1 緒論 55

19-2 尋找永續報告的有「價」資訊 55

19-3 給誰看怎麼看-換位思考 56

19-4 最不起眼卻最重要-揭露原則 57

19-5 如何尋找國際標竿永續報告 59

19-6 國際永續報告特色與台灣之比較 60

策略型企業永續標竿案例 / 陳宥杉

20-1 緒論 68

20-2 國際企業永續發展重要趨勢 68

20-3 以企業永續提升企業競爭力 70

20-4 企業永續之策略性思維 73

20-5 企業永續之致勝關鍵 76

2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20
18
19

21-1 緒論 83

21-2 評選緣起與目的 83

21-3 推動現況 84

21-4 企業永續報告獎評選內容及案例 85

21-5 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評選內容及案例 90

21-6 結語─評審員之專業同理心 97

22-1 緒論 100

22-2 報告書資訊揭露的核心 100

22-3 執行重大性分析方法 101

22-4 實施管理行動 106

22-5 總結與建議 109

3 21 企業永續獎評審準則及獲獎案例分析 / 申永順
22
/ 陳耀德
企業永續報告重大性分析實務暨案例

利害關係人溝通實務暨案例演練 / 嚴德芬

23-1 緒論 111

23-2 名正言順,為永續鋪陳的那些名稱 111

23-3 永續溝通主要內容構面 112

23-4 ESG永續溝通兩大關鍵 115

23-5 利害關係人議合 117

23-6 ESG/CSR的溝通模式 118

23-7 企業負面議題與危機溝通 118

23-8 品牌與ESG/CSR的連動關係 120

ESG企業永續重大性與案例分析/ 黃啟瑞

24-1 緒論 123

24-2 永續ESG重大性與案例分析 123

24-3 SASB之重大性議題(Material Issues) 126

24-4 SASB 與重大性案例分析 127

24-5 永續議題之重大性與財務績效 130

4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24
23

企業碳風險管理實務案例 / 蒲樹盛 鄭仲凱

25-1 緒論 134

25-2 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國際趨勢 134

25-3 組織與產品碳足跡 135

25-4 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實務與案例 137

25-5 組織型溫室氣體查證實務 144

25-6 再生能源應用實務 145

25-7 企業達成碳中和方式 146

25-8 結語 148

企業永續專案與影響力評估之案例演練 / 申永順

26-1 緒論 150

26-2 社會影響力之定義與工具 150

26-3 倫敦標竿集團-企業社會影響力(LBG/B4SI) 150

26-4 國內企業永續報告書中LBG評估結果之展現方式 153

26-5 企業永續專案與社會影響力評估案例演練 156

5 25
26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序言

簡又新大使 台灣能源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近期以來全球聚焦對抗氣候變遷與ESG投資兩大趨勢。首先,我們可以看到ESG 已經進 入新的時代,歐盟在2021年所公布的「環境分類法」(EU Taxonomy) 清楚宣告各行業主要

經濟活動的轉型標準,並採用大量的資金和金融工具挹助未來的經濟活動。歐盟更進一步推 出的「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明確推動「反 漂綠」行動。截至 2021 年,根據統計全球ESG 相關的共同基金和 ETF 的累積總資產規模已 超過 2.6 兆美元,而企業若 ESG 行動不足,根據資料顯示全球管理 11.6 兆美元資產投資人會 有五成將撤資。另一方面,隨著ESG 投資全球發燒,全球資產管理機構更從化石燃料及高碳 排產業展開撤資行動。氣候變遷為人類生存與文明帶來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等兩大風險,對 於企業而言,在籌謀未來營運布局之際應先了解此一在人類歷史所面臨之最大挑戰,若不能 妥善因應氣候變遷風險,就不可能獲利,甚至持續生存。

值此國際局勢丕變之際,政府務須將氣候變遷融入國家發展政策主軸,中央政府更應強而 有力主導氣候轉型,同時責令各部會、地方政府各局處均全面參與。再者,應儘早完成2050 年淨零排放相關立法及落實,繼近日已對國際社會及各界公告具體減碳路徑圖,亟應再配合 經專業研析、審議、擬具且公開之能源轉型政策,全力發展綠能,導入碳定價及碳交易制度, 並制定碳邊境調整機制。另應完善減碳誘因配套機制,輔導產業進行綠色、公正轉型,並推 動綠色產業發展,投入輔導產業升級。最後則需結合民間企業全力投入相關科技之研究與發 展,並展開社會全民淨零排放教育。相信唯有政府按部就班的全方位施政及作為,再加上私 部門同舟共濟的努力,以及NPO等機構組織源源不絕的行動量能,我國才能順利達成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下稱本會)為倡議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推廣企業永續 作為,鼓勵我國產業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提升台灣各界社會責任水準及永續議題之落實層 面,邁向企業永續發展,15年來持續舉辦「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評選活動,並舉辦企業 永續相關研習會以及企業永續菁英培訓班,提供國內企業永續報告書與永續績效相關之資訊 交流與觀摩平台,獲得企業及社會各界熱烈回應。截至2021年為止,歷屆累計家數達463家, 其年度營業額總和與我國2020年GDP比值約143%,顯見在政府、民間、產業及學界的共 同努力下,以及隨著綠色金融ESG投資理念日漸興起,推動企業永續已蔚為風潮,更成為時 下企業經營之顯學,專業人力之需求已顯著提高。

6

根據深耕綠色經濟的媒體機構 GreenBiz 2020 年的統計資料,58%的大型企業在過去2 年增設永續相關的職務,相較前一年增加 2 成,新設永續長職務的公司超過過去3年的總和; 國內1111人力銀行於 2021 年 12 月發布的「2022十大亮點職務」,ESG永續管理師名列 其中。此波企業界永續人力專業需求,源自於國內外整體發展趨勢。如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 員會於2020年先後發布兩大重要政策:「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與「公司治理3.0 永續發 展藍圖」,以及為達到政府訂定「2050 淨零排放」的目標,於2022年3月正式啟動的「上 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除政府法規外,將於2023年試行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相關規定也都將會影響以進出口貿易為主的台灣企業。

為因應各界對於企業永續專業人才日趨殷切的需求,自2018年起由本會台灣企業永續學 院(TACS)與國立臺北大學合作推動開辦「企業永續管理師證照培訓班」,本培訓班以「管理 師關鍵知能育成」及「管理師實務操作」兩大教學目標為主軸,規劃「發展趨勢」、「標準 規範」、「輔導實務」及「案例演練」等四大模組訓練課程,計80小時課程,交互解構的教 學操作,成功協助學習者快速吸收課程、育成專業知識,並融合個體經驗轉化創造實用能量。 講師陣容由國內產學具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顧問、專業經理人組成講師群,親自進行授 課及實務研討,除引導學習者窺見探索專業永續管理師的領域面貌,亦逐步導入專業管理師 的專家思維、語言、方法與行動,充足完備跨企業/機關學校或組織機構的專業永續管理師實 力,俾利於各領域展現培訓成效。迄2021年止已訓練完成且通過評核合格的學員已超過500 人,結訓者分布於產業、顧問業、確信/保證業、學術機構及政府單位等,將所學順利發揮於 職場工作中,學習成效獲得學員及各界廣泛好評。

為能滿足各界更廣大的資訊需求,以及強化「企業永續管理師證照培訓班」之教學與培 訓成效,本會特邀集學者專家編撰《企業永續暨 ESG 管理之理論與實踐》系列專書,分為上 下二冊,本書為下冊包括:第參篇永續投資與社會影響力評估(第15章至第17章)內容含括 企業社會績效與社會責任投資及社會影響力評估、企業永續指數,以及社會影響力及社會投 資報酬率;第肆篇國際永續企業標竿與推動策略(第18章至第21章)內容含括企業永續管理 推動策略與執行實務、國際標竿永續報告導讀、策略型企業永續標竿案,以及企業永續獎評 審準則及獲獎案例分析;第伍篇企業永續實務案例演練(第22章至第26章)內容含括企業永 續報告重大性分析、利害關係人溝通、企業永續管理與財務績效、企業碳風險管理,以及企 業永續專案與影響力評估之實務暨案例演練。

謹衷心感謝本書各章作者盡力蒐整相關實務及文獻資料,力求內容完整充實,惟因國際 企業永續議題多元且變化快速,如因時效之故而所有疏漏,恐難避免,未來將會定期更新, 與時俱進,以饗讀者,並祈各界不吝賜教。期待本書之出版與推廣可有助於我國政府企業永 續政策之推動方向與制定策略管理機制,以及提升企業治理高層之永續素養,精進企業永續

7

從業人員之專業知能,俾利提升我國企業之整體永續競爭力。

8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台灣能源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簡又新 謹誌

ESG 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第參篇 永續投資與社會影響力評估

《企業永續暨
|下冊|

社會責任投資(SRI)/永續投資(SI)

15-1 緒論

15-2 社會責任投資的定義

15-3 社會責任投資的起源與現況

15-4 社會責任投資如何篩選投資標的?

15-5 社會責任投資會有好報酬?

15
國立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 池祥麟 特聘教授

社會責任投資(SRI)/永續投資(SI)

國立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 池祥麟 特聘教授

15-1 緒論

本章嘗試說明社會責任投資/永續投資的定義、起源、現況(國際現況與我國現況)與篩選 投資標的之方法與策略,並分析社會責任投資是否也會有好的財務績效之背後經濟邏輯,希 望能讓讀者未來在思考社會責任投資的相關議題時,能有較為完整的經濟故事當做立論基礎。

社會責任投資是公司善盡社會責任的穩定力量,能降低公司短視近利的問題,讓永續績效好 的企業能受到鼓勵而變得更好,也讓永續績效尚待加強的企業能獲得制約與引導,進而改善 其永續績效。目前社會責任投資在世界各地均蓬勃發展,非常值得我國產官學關注、鼓勵與 支持。以下茲分成4節來分析社會責任投資,最後則是結論與建議。

15-2 社會責任投資的定義

依美國永續與責任投資論壇 (USSIF) 的定義,社會責任投資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SRI) 或稱永續投資 (sustainable investing; SI) 是指投資人在做投資決策時,將投

資標的公司的環境 (environmental)、社會 (social) 與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 三

個因素 (或稱ESG) 納入考量的一種投資方式或策略,期望長期而言不但能獲得具競爭力的財 務報酬,還能同時創造正面的社會影響力,達到兩全其美的結果。

社會責任投資除了透過買進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表現 良好的公司並賣出CSR表現不佳的公司,來鼓勵與督促其投資標的公司的ESG表現之外 ,其 也可能更積極地在公司的股東大會上提出議案或直接與經營階層溝通,要求這些公司能改善 ESG的表現,這也是一種股東行動主義 (shareholder activism);有些社會責任投資會直接進 行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或社區投資 (community investing),譬如直接投資於微型 金融機構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MFIs),期望促進經濟受創或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 15-3 社會責任投資的起源與現況

根據 Renneboog, Horst, and Zhang (2008),社會責任投資的觀念係起源於猶太教、基 督教與伊斯蘭教的傳統教義。譬如猶太教教義中就有提到如何倫理地運用金錢,包括將錢捐 或借給窮人讓他們得以有機會自給自足;在中世紀的基督教時代,人們亦曾根據舊約聖經的 教義,對於放款進行倫理的限制(譬如不能跟窮人收利息);羅馬天主教會在西元1139年便開 始禁止高利貸直至19世紀;英國於西元1571年至1624年亦曾實施「禁止高利貸法案 (The

11

Act Against Usury)」。伊斯蘭教教徒根據可蘭經的教義,不去投資那些與生產豬肉、色情、 賭博有關的公司,也不投資那些收取利息的金融機構。 到了17世紀,從英國遷移至北美的 貴格會教徒 (Quakers) 拒絕從武器與奴隸的交易中獲利;循道宗 (Methodism, 或稱衛斯理 宗 (Wesleyans) 創辦人約翰衛思理 (John Wesley, 1703-1791) 在他的佈道中提到人們運用金 錢時,不應該與罪惡的交易有關或試圖剝削他人;1920年代,英國的衛理公會 (Methodist Church) 便避免投資罪惡公司(sin companies),譬如那些製造煙草、酒類、武器或賭博等公 司;第一支運用宗教傳統作為篩選基準的共同基金係創立於1928年。

相對於上述根據宗教教義所衍生的較為早期的社會責任投資而言,近代的社會責任投資 係起源於1960年代。因為當時反戰、反種族歧視等運動的盛行,讓投資人開始認知到他們的 投資對於社會所可能產生的影響。最早一支社會責任投資型共同基金係於1971年創立於美國 的Pax世界基金 (Pax World Fund),該基金是為了反越戰的投資者而創立,所以不投資那些 與生產武器有關的公司。

到了1980年代,社會責任投資者開始重視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所衍生的歧視問題,所以 他們對於那些在南非設廠的公司施加壓力,要求那些公司自南非撤資至其他國家,並要求共 同基金不去投資南非的公司或是那些有在南非設廠的西方公司。

1980年代後期,投資者則開始重視產業發展所衍生的環境負面影響,包括:1986年前蘇 聯 (現在的烏克蘭) 的車諾比核能電廠爆炸,讓輻射物質擴散到歐洲地區,導致數以千計的人 們因為癌症而死亡;1989年艾克森

(Exxon) 石油公司的油輪Exxon Valdez於阿拉斯加發生漏

油事件,導致1,100萬加崙的原油洩漏,造成嚴重的生態浩劫。這些環境負面衝擊事件讓社會 大眾深刻而痛苦的了解到,企業營運對於環境與社會的可能的負面衝擊,竟是如此的巨大, 也認知到這些企業對於其營運可能造成的環境與社會衝擊,並未充分的考量。這也讓投資人 自1980年代後期起更加重視企業的環境表現。

到了1990年代,社會責任投資產業在美國、歐洲與其他地區都有強勁的成長。背後最主 要的因素在於倫理的消費者主義 (ethical consumerism) 的興起,亦即消費者對於那些有倫 理成分的產品與服務會願意多付價格來購買,而這些構成倫理成分的議題包括環境保護、人 權與勞資關係等等。此外,21世紀一開始,由於爆發一系列的企業醜聞 (譬如美國安隆公司 (Enron) 的作假帳醜聞),讓社會責任投資者開始將公司治理與責任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responsibility)、透明度 (transparency) 與永續性 (sustainability) 納入為投資時的篩選 標準。

社會責任投資於21世紀可謂蓬勃發展,根據GSIA於2021年 7月19日發布最新的2020

12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全球永續投資調查報告 (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 2020, GSIR 2020)。報告中

顯示全球永續投資呈現成長,金額已達35兆美元,較2018年30兆美元,成長15%,永續投 資金額佔整體投資的比例達36%,各主要地區除歐洲外,永續投資年複合成長率均達15%; 責任投資占AUM比率部分,加拿大61.8%、美國33.2%、日本24.3%,皆較2018年成長, 僅歐洲與澳洲因新的法規與行業標準造成計算方式的不同而較2018年下降。由上述可知,國 際對於永續投資的意識與需求逐漸提升。根據國立臺北大學2021年台灣永續投資調查發現, 2020年台灣永續投資資產總額約為17兆6千億台幣,佔整體AUM的比例也達37.0%,顯示我 國整體永續投資的發展與國際趨勢一致。

15-4 社會責任投資如何篩選投資標的?

根據 Renneboog, Horst, and Zhang (2008),社會責任投資的投資篩選方式大致分成兩 種:負向選股 (negative screening) 與正向選股 (positive screening)。負向選股被稱為第一 代的社會責任投資,是指社會責任投資在建構投資組合時,會先排除掉那些ESG表現最差的 公司,譬如那些製造煙草、酒類、武器或賭博等公司,或是那些ESG表現最差的公司。之後, 再對於未被排除掉的公司進行財務與數量的分析,挑選出那些未來財務績效可能表現好的公 司以建構投資組合;正向選股被稱為第二代的社會責任投資,是指社會責任投資在建構投資 組合時,會投資於那些ESG表現最好的公司,或是投資於產業中ESG表現最好的公司,這稱

(best in class approach)」;第三代的社會責任投資是指整合負向選股與 正向選股,挑選那些ESG表現好,未來財務績效也可能好的公司,這種方法又稱為三重底線 法 (triple bottom line);第四代的社會責任投資則是第三代的社會責任投資再加上前面提及 的股東行動主義。根據GSIA的分類,其將社會責任投資進一步歸納為七大策略:ESG 整合 (ESG integration)、股東行動(shareholder action)與企業議合(corporate engagement)、 國際準則(norms-based screening)、負面選股(negative/exclusionary screening)、正面 選股(best-in-class/positive screening)、永續主題投資(sustainability themed investing)

與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社區投資(community investing)。

根據Kurtz (1998), Bauer, Koedijk, and Otten (2005), Barnett and Salomon (2006) 與

Renneboog, Horst, and Zhang (2008),對於社會責任投資是否能在創造社會與環境正面影 響的同時也能夠有好的財務報酬的議題,其實財務金融、經濟與管理等領域學者,有許多正 反兩面的不同看法。此章節將先從理論的角度,陳述正反兩面的經濟故事,這也有助於在思 考如何讓社會責任投資能夠兩全其美的邏輯基礎。我們將論述四個觀點,分別是現代投資組 合理論觀點、利害關係人理論觀點、市場不效率觀點與投資人偏好觀點。

13
為「同產業最佳法
15-5 社會責任投資會有好報酬?

15-5-1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觀點

Harry Max Markowitz教授是位知名的財務學家,其曾提出對財務學深具影響力的現代投 資組合理論 (modern portfolio theory),指出透過建構投資組合,可以分散掉個股的公司特 定風險,使得總風險較個股低,預期報酬率還有可能較高,從而風險調整後報酬率可以較高。

Markowitz教授並因為其卓越貢獻而於199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許多財務學家根據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思維,推論社會責任投資長期而言會表現不佳。

原因在於社會責任投資本身在挑選標的股票時會遭遇許多限制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正向篩選與 負向篩選),亦即許多ESG表現不佳的公司股票必須排除在外,造成其所建構的投資組合只是 市場投資組合的一個子集合,從而其風險分散的效果較差 (亦即可以被分散掉的風險沒有能夠 完全分散掉),也因此,其會有較低的風險調整後報酬。其次,社會責任投資會遭遇投資受限 的問題,而使其財務報酬較低。舉例來說,假使市場上有兩支股票:股票A的ESG表現好但 財務績效不好,股票B的ESG表現差但財務績效好。此時,一般的共同基金選股時,由於僅 以財務績效為考量,沒有ESG的考量,所以會去投資股票B而不會投資股票A,但社會責任投 資選股時,由於有ESG的考量,所以不會去投資股票B但可能會去投資股票A,所以相對於一 般共同基金而言,社會責任投資會有較低的財務報酬。

15-5-2 利害關係人理論觀點

R. Edward Freeman教授是位哲學家與管理學者,因於1984年提出「利害關係人理論 (stakeholder theory)」而知名,尤其該理論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學術理論發展有相當大的貢 獻。遵循Freeman (1984) 的邏輯,社會責任投資的投資組合確實是一個受限的投資組合,但 這個受限的投資組合卻蘊含著那些經營穩健與CSR表現好的公司,長期而言,社會責任投資 會有著較佳的財務績效。也就是說,雖然社會責任投資有較差的風險分散,卻同時有著較佳 的擇股能力 (less diversification, better selectivity)。因為這些被社會責任投資挑選的CSR 表現好的公司與利害關係人之間,保持著一種和諧的關係;但相反地,那些沒被社會責任投 資挑選的CSR表現不好的公司,因為與利害關係人之間沒有維持好的關係,從而會有較高的 風險或是發生企業醜聞的危機。因此,如果社會責任投資買進CSR表現好的公司並賣出CSR 表現不好的公司的話,長期而言,就會有較佳的財務績效。

15-5-3 市場不效率觀點

Milton Moskowitz是位商業版的記者,其於1984年與另一位作者所出版的書「美國前

度指標。Moskowitz認為股票市場並沒有把公司的CSR表現正確評價,也就是說由於股票市 場對於CSR資訊並不夠效率,所以股票市場會低估盡CSR帶給公司的好處,也低估不盡CSR

14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一百最佳工作的公司 (The 100 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 in America)」相當暢銷,後來 此項評比由財富雜誌 (Fortune magazine) 接手持續每年公佈,成為相當有影響力的員工滿意

帶給公司的壞處,從而善盡CSR公司的股價會因此被低估,不盡CSR公司的股價則會被高估。 因此,如果社會責任投資買進CSR表現好的公司並賣出CSR表現不好的公司的話,長期而言, 就會有較佳的財務績效。

Moskowitz的觀點後來獲得國際頂尖財務金融學術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的支持:Edmans (2011) 發現,即使在非常有效率的美國股票市場,員工滿意度 (employee satisfaction) 這種免費公開資訊,需要4年半 (54個月) 才能充分反應至股價上,讓股價回歸

基本價值,代表資本市場確實沒有充分且迅速地反映員工滿意度這項無形資產帶給公司財務 績效提升的好處。Edmans (2011) 是以最值得任職之100家美國公司 (100 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 in America) 來衡量員工滿意度並建構投資組合,從1984年到2009年,該投資 組合每年可獲得3.5%的異常報酬 (已控制風險溢酬、規模溢酬、價值溢酬、動能溢酬)。就美 國資本市場而言,隱含投資人若能進行社會責任投資,尋找被資本市場低估的CSR特性 (譬如 員工滿意度、公司治理、環境保護等等),將有助於提升投資報酬率。這對於社會責任投資的 倡議者是感到鼓勵的研究結果。

15-5-4 投資人偏好觀點

根據Mackey, Mackey, & Barney (2007) 的觀點,社會責任投資組合可能會比一般投資組 合有較低的預期報酬率,因為善盡CSR的公司股價會高於其基本面的價值。原因解釋如下: 首先,如果公司善盡CSR會增加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的話,公司當然一定會投入資源於這些

CSR活動,因此,Mackey,

Mackey,

& Barney (2007) 並不特別分析此種想當然耳的情況。他 們想要分析的是另一種情況:為何有些CSR活動會降低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但公司還是會 投入資源於這種CSR活動?原因在於股票市場上可能存在著一群具社會責任意識的股東,他 們在投資公司股票時,他們不會只想著增加他們自己的財富,而能夠從這些公司的CSR活動 中獲得非貨幣的效用。因此,即使公司投入資源於CSR活動會讓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減少時, 他們還是願意投資這些公司的股票,從而公司股價便不會因公司善盡CSR而下跌,甚至還會 增加,從而公司目前的市場價值也不會下跌,甚至還會增加 (從而預期報酬率會降低)。

說明上面四個觀點後,我們認為就Markowitz觀點而言,社會責任投資所建構的投資組 合,確實只能從市場投資組合的子集合中挑選標的股票。但是,事實上,一個投資組合大約 只要15-20支左右的不同公司股票,就能夠獲取絕大部分的風險分散利益。所以,如果社會 責任投資所建構的投資組合已經包含了15-20支左右的不同公司股票,就能擁有很好的風險 分散效果,從而,「社會責任投資風險不足所以長期績效不佳」的推論,並沒有很好的說服 力。其次,社會責任投資可能會投資ESG表現好但財務績效不好的公司,但是正如Mackey, Mackey, & Barney (2007) 所言,若能夠有具社會責任意識的投資者在背後支持這些公司,社 會責任投資未必會有較差的財務績效。

15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其次,不管是Freeman觀點或Moskowitz的觀點,都推論社會責任投資可以因為投資於 CSR表現好的公司,而能有好的長期財務績效。但是,如果這樣的觀點為真,那麼一般共同基 金的投資組合也可以選擇這些CSR表現好的公司來投資,從而社會責任投資應該最多只能跟 一般共同基金的投資組合有一樣好的財務績效而已。但是事實上,我們從之前對於DJSI的介 紹,就能發現要去評估公司的CSR表現,是件相當耗費心力與複雜的過程,需要具備專業的 研究團隊。而相對於社會責任投資共同基金而言,一般的共同基金並沒有配置這樣的研究團 隊,從而它們並無法即時得知哪些公司才是CSR表現好的公司;其次,共同基金的持股的資 訊公開通常有時間的延遲,譬如一季才會公布一次,所以一般的共同基金也不容易即時地去 模仿社會責任投資共同基金之持股。因此,社會責任投資共同基金還是有可能有較好的長期 財務績效。

16

1. 國立臺北大學,2021年,台灣永續投資調查,https://cgc.twse.com.tw/static/20211220/8a828e177db80157017dd 6d61aa30003_2021台灣永續投資調查研究報告.pdf

2. Becker, G., 1957, The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3. Barnett, M. L. and R. M. Salomon, 2006, “Beyond Dichotomy- the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7: 1101-1122.

4. Barton, D., 2011, “Capitalism for the Long Ter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9(3), 84-91.

5. Bauer, Rob, Kees Koedijk, and Roger Otten, 2005,“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Ethical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and Investment Style,”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9: 1751–1767.

6. Carhart, M. M., 1997, “On the Persistence of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e, 52(1), 57-82.

7.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North America Index Guide Book (2011).

8.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United States Index Guide Book (2011).

9. DJSI, 2011, Brochure-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

10. Edmans, A., 2011, “Does the Stock Market Fully Value Intangibles? Employee Satisfaction and Equity Pric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01(3), 621-640.

11. Fama, E. F., & French, K. F., 1995, “Size and Book-to-Market Factors in Earnings and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50(1), 131-155.

12. Fama, E. F., & French, K. F., 1996, “Multifactor Explanations of Asset Pricing Anomalies,” Journal of Finance, LI(1), 55-84.

13. Freeman, R. E. 1984.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Pitman: Boston, MA.

14. 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 (GSIA), 2021, 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 2020 (GSIR 2020).

15. Hong, Harrison and Marcin Kacperczyk, 2009, “The Price of Sin: The Effects of Social Norms on Stock Marke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93, 15-36.

16. Kurtz, L., 1998, “Mr. Markowitz, Meet Mr. Moskowitz’ – A Review of Studies on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The Investment Research Guide to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17. Mackey, A., Mackey, T. B., and J. B. Barney, 2007,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Investor Preferences and Corporate Strateg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2(3): 817-835.

18. Moskowitz M., 1972, “Choosing Socially Responsible Stocks,” 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 10: 71–75.

19. Renneboog, Luc, Jenke Ter Horst, and Chendi Zhang, 2008,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s: Institutional Aspects, Performance, and Investor Behavior,”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32: 1723–1742.

17
參考資料

企業永續指數

東海大學企業永續影響力中心 許家偉 執行長

16-1 緒論

16-2 簡介道瓊永續指數(DJSI)

16-3 國內企業表現

16-4 參與評比的準備

16-5 S&P Global 2021評比結果 – 淨零趨勢

16

企業永續指數

16-1 緒論

道瓊永續指數被企業視為是追求永續領導者的重要評比之一,這個評比從機會與風險觀 點設計永續評比的準則與問卷,帶領企業不斷精進永續績效,鏈結資本市場。此篇文章透過 對道瓊永續指數的介紹,以及國內企業的表現,提出參與這個評比的建議。文中也針對最近 受到非常關注的淨零排放,說明全球企業的做法與趨勢。

1999年由瑞士永續資產管理(Sustainable Asset Management, SAM)公司與道瓊指 數(Dow Jones Indexes)共同成立全球第一個永續性指數-道瓊永續性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 DJSI),其目標是針對『投資者日益增加對承諾永續發展原則之企業 的投資興趣』。DJSI著重在企業永續性的觀念,並從經濟、社會及環境三個面向,去評等企 業在策略、管理及產業特定要素等方面的永續性商機與風險,而量化出企業間的永續性指數。

目前DJSI有世界、區域與國家型等指數,總共有9個系列指數。台灣企業根據市值規模 的差異,主要受邀於DJSI

Emerging Markets新興市場指數。

19
東海大學企業永續影響力中心 許家偉 執行長
16-2 簡介道瓊永續指數(DJSI)
World世界指數與DJSI
指數 成立時間 種類 DJSI World 1999 世界 DJSI North America 2004 區域 DJSI Australia 2006 國家 DJSI Asia Pacific 2009 區域 DJSI Korea 2009 國家 DJSI Europe 2010 區域 DJSI Emerging Markets 2013 區域 DJSI Chile 2015 國家 DJSI MILA Pacific Alliance 2017 區域 表十六-1
DJSI相關指數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DJSI分別以經濟治理、環境與社會三個面向,設計多元的準則評估ESG績效,選出永續 績效卓越的成分股。考量產業間差異,ESG評估包涵適用所有產業的通用準則,以及適用各別 產業的特定準則,以產業屬性的重大性ESG議題為基礎,設計屬於61個產業別的評選問卷。 以2022年為例,銀行業新增脫碳策略(Decarbonization Strategy)題組,權重6%,並且將 客戶關係管理與隱私權保護調整至社會面,權重佔比則以治理與經濟面最高為49%,接續為 社會面的33%。半導體業則是新增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題組,權重2%,同樣也是將客 戶關係管理與隱私權保護調整至社會面,權重佔比則以治理與經濟面最高為39%,接續為環 境面34%與社會面27%。

觀察這兩個產業的評選準則,發現共通性題組包含公司治理、風險與危機管理、營運生 態效益、人力資本發展與企業公民與慈善等題組,此些題組皆適用於所有的產業。永續金融 (Sustainable Finance)、財務穩定與系統性風險(Financial Stability & Systems Risk)與金融 包容性(Financial Inclusion)則是銀行業的特定題組。半導體與其設備業,則是凸顯創新管理 (Innovation Management)與綠色產品(Product Stewardship)的產業特殊性。

圖十六-1: S&P Global企業永續評估題組與權重-銀行業

20

圖十六-2: S&P Global企業永續評估題組與權重-半導體與其設備業

從1999年開始,道瓊指數 (Dow Jones Indices)與瑞士永續資產管理公司(SAM)發 展第一個企業永續評估(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CSA)方法學,用來篩選 永續績效卓越的標竿企業。同年,用CSA評選出228家企業,發布全球第一個永續指數的成 分股 - 道瓊永續世界指數。2019年開始,CSA成為S&P Global CSA,同時會邀請全球市值前 2500大的企業免費參加CSA評比。目前S&P Global 已將受邀公司名單擴大至 11,000 多家, 除了原本的DJSI受邀企業外,還新增S&P ESG Index的受邀企業。

每一年受邀DJSI評比的企業,約在2月收到邀請,同時也會收到永續評比問卷更新的諮 詢信件。每年四月左右會有正式問卷,啟動企業填報永續資訊與數據的作業,約莫兩個月的 時間完成線上問卷填寫,預計在第四季會公布公司評比結果。

21

圖十六-3: DJSI評比流程

資料來源:https://www.spglobal.com/esg/csa/csa-timeline#group-a

16-3

16-3-1 近三年國內企業表現

根據Marritt-Alers and Giese (2013)調查結果,台灣已經成為新興市場中,企業入選 DJSI世界指數前三多的國家,2012年總共有五家公司,包括台積電、聯電、友達、光寶與台 達電。然而,從2012年至2016年,台灣入選DJSI的家數,從6家成長至18家。顯示,台灣 有越來越多企業參與DJSI的評比,更有許多公司都曾經被評比為領導者(leader),成為該產 業別的第一名,包括台積電、日月光半導體、友達、光寶、台達電與中鋼。

根據2016年的評估結果,台灣入選DJSI企業主要區分為電子產業7家(台積電、聯電、 友達、光寶、台達電、宏碁、日月光)、鋼鐵產業1家(中國鋼鐵)、電信產業3家(中華電信、 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金融保險業5家(玉山金控、國泰金控、中信金控、富邦金控、第 一金控)、工程服務業1家(中鼎工程)、航空1家(中華航空)。然而,雖然入選家數逐年增加, 但是得分卻有下降趨勢,以及獲得領導者家數變少。

2019年,台灣入選DJSI家數創新紀錄增加至23家,新增「元大金控」與「統一超商」 2家新面孔。相較2018年,入選DJSI世界指數的家數由12家增加至15家,占世界指數總 入選家數約5%;入選DJSI新興市場指數家數則由20家成長至22家,占該市場總入選家數 22%,台灣排名第一。2019年,DJSI發布60個產業排名第一名的領導者(leader)名單,台 灣蟬聯寶座的企業是日月光投控(連續四年)與台達電(連續兩年)。

到了2021年,國內入選企業來到30家,其中以金融業進步最快。從2016年的5家增加 至11家,成長翻倍。電子業則是新增「世界先進」與重新入榜的「南亞科」;金融業則是新

22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國內企業表現
23
增「永豐金控」與「新光金控」;傳產與服務業的入選企業則是維持不變。 2021年入選DJSI企業-傳產與服務業 2021年入選DJSI企業-電子產業 2021年入選DJSI企業-金融業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16-3-2 參與DJSI的心態

參加DJSI評比的企業愈來愈多,彼此競爭關係愈具有張力,持續入選更具挑戰。將過去 與高階主管互動過程,以及對台灣企業的觀察,作者個人認為這四大心法應該可以提供企業 借鏡,闡述如下:

心法一:面對問題

誰最應該來面對DJSI永續制度精進的問題?

負責公司營運相關的最高主管應該是最適合人選,包括總經理、執行長或財務長等角色, 是大家最所期待。召開一場永續委員會過程,擔任主席的執行長聽完所有的缺口改善建議後, 立即做出改善與否的決策,讓問題改善能付諸行動,這是一家連續入選DJSI亦是產業領導者 的會議現況。

很多時候,高階主管並沒有實際參加DJSI改善會議,或是僅出席參加並無具體的決策建 議,形式大過實質意義,觀察這樣的國內公司,最後DJSI得分恐都逐年退步。

心法二:接受問題 如何讓企業接受DJSI所提出的永續挑戰?

為確保DJSI成分股具有產業的永續領導性,以及評比制度的客觀性,每年皆會針對ESG 題組進行調整或新增。實務上,龐雜的ESG問題不可能讓每一家企業完全買單,畢竟這是從 歐美起源的評比制度,跟國內企業原本的永續思維,就存在差異,但也非藉口。作者在與企 業溝通過程,喜歡將DJSI問題拆分為:營運、客戶、風險與一般管理相關的題組,高層最喜 歡跟營運與客戶相關的題組,這是他的業務範疇,較有機會優先推進改善力道;風險與一般 管理再以同業跟法令的角度切入,最後形塑完整永續企業的層次與脈絡。

心法三:解決問題

誰最能夠針對DJSI的缺口問題,進行實際的整合與推動?

中階主管的現身與跨組織間的整合,是最能有效執行高階主管決策的人選。2019年金融 業出現Sustainable Finance新題組,某些公司一開始找不到負責業務整合的主管,到底是風 控、金控投資單位、企業永續部.或是永續委員會小組?當某位中階主管被賦予溝通協調後, 拉高層級的溝通是更具效率,因為問題與困難點,以及人與組織的氛圍都容易被掌握,讓制 度改善至少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往後才能有繼續延伸與深化的機會。

心法四:放下問題

在DJSI獲得滿分的題組,企業該如何思索下一步?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題組希望公司建立一套評分卡,衡量訓練對於公司營運的 效益,讓訓練與發展專案能夠影響員工的知識運用,改變業務管理的行為,進而在營收、產能、

24

效率、產品創新、客戶滿意與員工敬業等指標帶來直接效益。題目僅要求提出兩個重點專案, 因此要取得DJSI分數並不難。有企業花了三年以上時間,逐步把這套制度融入組織的所有重 點訓練與發展課程,讓DJSI題組成為組織具意義的管理工具,而非僅停留在評比的問卷得分 結果。

16-4 參與評比的準備

作者長達十年以上的輔導廠商經驗與國外研究(Searcy & Elkhawas, 2012)的調查結果,

本文作者提出九個主要的作法,供有意參加DJSI評比的公司參考,從組織面、管理面與執行 面做出改變,讓參與DJSI對企業能夠有實質的助益。闡述如下:

● 建立正確的態度

每年四月,DJSI會邀請全球市場規模前2500大的企業參與永續評比,相較於多數的CSR 獎項,這是投資人發起的永續投資評比。當企業決定參與DJSI評比,一份冗長與複雜的問卷, 從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不斷挖掘公司在各項議題的政策、制度、推動措施、績效、目標、 改善措施與公開揭露等。顯然,這並非僅是一份單純的問卷,它具有判別性,從影響投資決 策的基礎探勘企業永續制度良窳。

● 高階主管支持

取得高層支持,是企業推動永續,最關鍵的使力點。為何取得高階主管的支持,是長期 參與DJSI相當重要的影響因子?RobecoSAM評比企業永續的問卷內容,旨在鑑別企業是否 能夠辨識永續機會與挑戰,並做出反應。因此DJSI問卷的題目上的設計都有其評估目的,並 遵循幾項原則:

1. 對影響財務成功因素的重要性之認知;

2. 永續發展下的潛在性財務衝擊之鑑別;

3. 企業經營上的管理永續風險或評估機會政策之執行;

4. 評估永續發展成效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exes, KPIs);

5. 結果的確認或外部稽核;

6. 企業永續策略的溝通透明度與已達成之目標。

● 中階主管參與

除了高階主管的支持外,中階主管的參與亦是關鍵。當許多永續政策、制度與關鍵績效 指標付之闕如時,這些改變需要中階主管主導,並且跨組織間橫向連結與溝通。此外,同仁 有時在思考或是提供資料過程,會受限於在公司/單位內部的時間,以及其工作內容,未能完 整呈現公司既有作法與資料,因此中階主管或部門主管的參與是必要的,可以激盪出更多永

25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續作法的火花,更可協助確認部門同仁資料提供的完整性。

● 跨單位團隊

DJSI問卷題目之填答內容,乃從縱向的基層延伸到董事會,並且橫向涉及企業許多不同 的部門。目的在於分析師想去全盤性地瞭解企業整體的營運管理,以及整合性的經營績效。 因此,為能完整回覆DJSI問卷,公司通常會組成一個執行委員會或工作小組,包含公司治理、 財務、風險、供應鏈/採購、稽核、法務、環保、廠務、人力、公關、勞安等業務單位。

為了整合與溝通各業務單位間的問題與資訊,通常會由財務、風險、環保或永續辦公室 擔任執行委員會的秘書處,協助DJSI題意釐清、進度管控與資訊整合。例如,以風險與危機 管理題組來看,牽涉財務、營運、環保與工安等部門,需要針對資料與數據進行整合,避免 資料分歧。同時,此過程也可透過腦力激盪,鑑別現行風險管理的缺口,進而研擬改善措施。

● 清楚釐清題意

長期以來,台灣多數公司對於企業永續推動仍停留在符合法規基礎上,有時候難以了解 DJSI問卷的題意,無法蒐集組織內部的相關資訊與數據。為解決此落差,目前台灣公司會尋 求外部顧問單位的協助、學術單位與S&P Global進行聯繫,瞭解題目的背後意涵與要求,協 助同仁資料蒐集的方向與內容,縮短問卷填答的時間,避免答非所問。

● 建立檢討機制

DJSI是一場自己跟自己競賽的制度,如何建立一套檢討與改善機制,是長遠要走的路。 年度檢討會議是高層展現其對DJSI重視程度的最佳時機,也是各部門檢視過去一年努力成果 的時刻。所以於評選成績公布後,應由高層親自主持檢討會議,由權責單位提報DJSI問卷之 填答缺失,以及檢討各部門之績效指標達成狀況。由各負責部門之DJSI填答窗口及其主管, 針對該年度績效指標差異分析結果與下年度之目標,於年度檢討會議後,自行提出改善計畫。 各部門之所有改善計畫由權責單位統一提交至高層同意後執行之,以利做為下一年度改善方 向。改善項目的優先順序,可從分數落差程度、資源投入、所需時程、跨部門複雜性等來綜 合評估。

● 持續永續學習

傳統上,企業在永續管理作法的推動上,仍習慣以同業作為學習對象,這樣的學習模式 對於剛入選DJSI的廠商,是適合的,但並非唯一途徑。雖然,同業標竿企業最能貼近需求, 但是異業標竿卻往往能夠使企業從追隨者變成領頭羊。當企業本身已經是領導廠商,自己就 是標竿,而要維持標竿企業,唯有自己超越自己。標竿學習就不應只是同業與異業的學習, 要突破既有框架,從國際永續趨勢當中,找出對公司營運有正面助益的推動作法。

26

標竿學習是企業參與DJSI評比很重要的關鍵因素,讓組織內部瞭解國際標竿公司對於各 種永續實務的作法,作為研擬持續改善的基礎。目前,入選DJSI的台灣公司會有幾種作法: (1) 每年九月DJSI公布結果,公司會召開檢討會議,並且要求同仁必須針對同業或標竿企業的 永續管理制度進行研析,作為公司學習的對象;(2) 請外部的輔導顧問公司或學術單位協助檢 討公司在DJSI的得分,輔以提供改善建議;(3) 跟S&P Global購買一企業標竿報告(Company Benchmarking Report, CBR),了解公司在DJSI項目上的得分、優勢、劣勢與改善建議,並 且提供標竿公司的做法,改善永續做法。

● 教育訓練

推動參與DJSI的評比,對於新興國家的企業是個新挑戰,參與員工更是毫無經驗,甚至 高階主管也不清楚。實務上,企業會針對高階主管進行溝通會議,介紹DJSI的運作機制及與 企業營運的效益,取得高階主管支持。另一方面,針對員工的教育訓練,會著重在問卷回覆上, 包括DJSI簡介、評比時程、題意解析、問卷填寫原則,以及國際標竿資料蒐集。

持續性的教育訓練,對於提昇員工的永續意識也是重要的。權責單位每年可評估內部需 求,開設課程提高各相關部門成員的永續認知;持續確保有關公司在DJSI永續資訊揭露上, 負責人員能夠熱忱地勝任所賦予的工作。另外,雖然無法讓所有職員同仁直接參與DJSI問卷 的填答,但若對公司永續發展相關事務有所疑問或欲提改善意見或建議,可成立向各部門主 管反應之管道。各單部門主管接獲反應後,應先瞭解其內容,給予適當之說明或研究其改善 之可行性。藉助這種由下往上(bottom-up)的建議管道,公司高層可聆聽更廣泛的聲音,是 快速找尋改善機會點的有效方式。

● 永續資訊透明化

DJSI評比一家企業的永續績效,除了根據線上的問卷外,對外公開的資訊也是另外一個 主要的評分來源,包括CSR報告書、公開網站、年報/財報與CDP報告等。這樣的態勢,不 難看出國際永續評比跟資訊揭露,已開始朝向互相整合與引用趨勢。為此,在編撰企業永續/ 社會責任報告書時,建議要整合DJSI的要求內容,網站亦然。一般而言,DJSI習慣上會於每 年五月底左右要求完成問卷繳交,有許多資訊之來源會來自於CSR報告書與財務年報,故於 正式截止前,理想上必須完成報告書查證與英文版美編,將有助於填寫問卷內容的便利性。

對於DJSI經濟面之題組,許多資訊(如公司治理)是來自於公司年報,因此公司年報若能有英 文版最佳,同時最好能於DJSI截止回覆前出刊。

DJSI評比過程會透過外部查核的過程,確認公司過去一些爭議事件對於組織財務的影響。

其中有一項是詢問當時的爭議事件是否公開揭露,建議企業應該秉持平衡報導原則,說明當 時爭議事件的內容、財務影響程度,以及後續的改善作法。台灣企業最常被詢問的就是反托

27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拉斯案件,但如能符合上述的揭露原則,且對於財務並無致命的衝擊,皆可取得一定程度的 績效分數。

16-5 S&P Global 2021評比結果 – 淨零趨勢

根據2021年標準普爾全球企業永續評估(S&P Global CSA)的結果指出,全球多數企業尚 未設定初步減排目標,更枉論淨零碳排目標。如果有淨零排放目標的公司,且同時擁有2040 年之前的中程計畫,則會在排放與揭露方面有更高的評分。對企業而言,設定短期目標的壓 力越來越大,因為要確保能實現長期目標。雖然許多大公司都在提出他們的長程淨零排放目 標,但實際上根據S&P Global CSA指出,大多數公司並沒有相關的目標。

在CSA審查的5300家公司中只有36.8%的公司有對於範疇一(直接排放)與範疇二(購買 的能源的排放)進行管制計畫。不同地區的企業提出管制計畫的比例也不同,歐洲有59%的企 業遠高於北美洲的35.6%、拉丁美洲的31.1%以及亞太地區的29.4%。

更只有23.7%的企業提出淨零排放的目標,值得慶幸的是截至2021年12月按行業劃分 的30大企業都有提出相關目標,包括歐美地區30大石油公司、21家天然氣公司、美國最大的 26家公共行業(Utilities Sector)公司、和30家北美與歐洲的銀行。主要原因為能源業與公 共行業面臨投資者的壓力最為巨大,促使他們制定相關的減排目標。同時他們也相對容易計 算碳排放的數值,以及應用新開發的脫碳技術,如:碳捕捉、電池存儲或進階核能等技術, 邁向淨零目標。

對於石油需求較低的產業也會設定淨零排放的策略,有28%的通訊服務業、27%的金融 業以及26%的房地產業提出,然而醫療領域只有11%的企業提出淨零目標。但這些減少碳排 放的計畫或者淨零計畫是以什麼目標為根據呢?調查顯示多數企業未有明確的科學根據目標來 制定目標,不管是較為嚴格的1.5度限制或者是較為寬鬆的2度管制。

要達到淨零排放需要兼顧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但屬於範疇三的間接排放,因許多公司 無法衡量上下游廠商的情況,所以很少被揭露。根據CSA的調查顯示,58.3%的公共行業企 業報告至少一種範疇三排放源,而在能源產業中只有45.8%的企業報告,金融業與材料業分 別為46.5%與47.4%。

範疇三的報告對於石油與天然氣產業最為重要,因為呈現消費者使用能源的情況,因此 減少範疇三的碳排放意味著替代能源的採用。但是該產業的企業常常疏於揭露範疇三的資訊, 如代表了全球最大石油和天然氣氣候倡議(Oil and Gas Climate Initiative, OGCI)的12家企

28

業,他們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但只涵蓋範疇一與範疇二,然而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 僅上游的範疇三碳排放就佔了這12家公司碳足跡的一半以上。

圖十六-4: 採用科學基礎設定減碳目標的企業

16-6 總結與建議

入選道瓊永續指數(DJSI)能為企業帶來何種意義?如何才能長期入選DJSI?作 者擔任DJSI輔導顧問長達十年以上時間,觀察企業入選DJSI後,會從驚喜(What has happened?)開始,接受初次的入選;接著設下持續入選的挑戰(Make it happen),維持

永續企業角色;長期下來,企業開始思索與探究DJSI帶來的意義(Make it matter),嘗試

鏈結DJSI與日常營運管理,跳脫單純回應一個評比的行為,建立屬於組織特性的ESG推動框 架與脈絡。

「長期」是企業永續的精神,單一次的入選或被剔除於DJSI指數之外,皆不能片面斷言 企業永續的推動是成功或失敗。對於參加DJSI的企業而言,找出意義與永續的學習價值,才 是持續議合這個評比的長久之計。

29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參考資料

1. 許家偉(2021),26家永續國家隊如何維持四大心法持續入選DJSI?CSR@天下,https://csr.cw.com.tw/article/41856

2. 許家偉(2020),2020大預測 哪些台灣企業有機會在DJSI產業領導者勝出?CSR@天下,https://csr.cw.com.tw/ article/41204

3. S&P Global (2022),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2022-Weights Overview.

4. S&P Global (2022), The Sustainability Yearbook 2022.

5. S&P Global (2022), Timeline for companies eligible for index inclusion. https://www.spglobal.com/esg/csa/csatimeline#group-a

30

國際永續企業標竿與推動策略

第肆篇

社會影響力與社會投資報酬率

17-1 緒論

17-2 社會影響力

17-3 社會投資報酬率

17-4 結語

17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 陳定銘 校長

社會責任投資(SRI)/永續投資(SI)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 陳定銘 校長 17-1 緒論

近年來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有兩項焦點:一是課責性(accountability)受到矚目, 強調資金募集及支出的透明化,並了解資產所占比例和所達到的成果;二是從課責逐漸移轉 至社會影響力,是一種非實質的概念,往往需要組織藉由處理一些複雜的社會性議題如貧 窮、人權、公義、環境正義等來展現。而在社會企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現代社會所重視的不 僅僅是經濟產出,更強調對於社會價值與環境和社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評估(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SIA)(陳定銘,2018)。

面對新冠肺炎(COVID-19)的衝擊,2019年起迄今,全球經歷了一場對人性、對社會、 對經濟、對環境,重大影響的考驗。人類生存的重要議題,似乎從經濟發展,轉而成為如何 相互照顧,以回應人類生存的脆弱性本質。社會投資的面向不應該只是經濟與就業?而是投 資在醫療衛生、疫苗研發、公共照顧、住宅等?讓許多國家重新檢視施政的優先順序(社區 發展季刊,2020)。林萬億(2021)也指出,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同時,世界政治經濟環境 已變化,競爭軸線已由經濟競爭擴大到民主、人權、國家安全的總體競爭;而三個重要課題: 健康、經濟、民主,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

國際社會價值學會(Social Value International)在「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影響力訓練標準:國際社會價值學會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影響力建立夥伴關係的概述,並為國際社會價值網絡會員帶來合作機會」 指出,SDGs的影 響力指標是組織認可永續發展貢獻極大化的最佳實踐標準,且滿足利害關係人需求的展現。 而在組織管理與決策制定時,需要依循策略、管理途徑、透明度、治理四項關係連結。同時 SDGs標準必須嵌入社會價值原則、影響力管理規範,以及聯合國對於企業指導原則與人權契 約的精神,強調尊重人權與負責任企業的實踐。

綜言之,現代社會重視的是經濟、社會與環境三重底線的均衡發展,以及社會影響力評 估。Grieco、Michelini與Iasevoli(2015)認為,社會影響力評估的功能,可以協助社會 企業的社會使命與價值實現;儘管除了社會影響力評估外,尚有許多評估方法,但仍缺乏 系統性的影響評估。而常見的評估工具,例如:(1)社會影響力報告及投資標準(Impact Reporting & Investment Standard, IRIS),在社會創新平台官方網頁指出,

33
SDGs社創診 斷測驗參考來自「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GIIN)」整合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開發之《影響報告及投資準則Impact Reporting and Investment Standards(IRIS)》, 從600多項指標中挑選出與SDGs相關的16種社會創新經營議題,與較符合臺灣社會創新組 織發展現況的38道影響力題目,希望協助社會創新組織透過測驗回顧前一年度(2021年)的 社會創新投入,快速瞭解所投入經營議題對應SDGs和社會影響力樣貌。(2)社會投資報酬 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是從社會會計和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 CBA)發展而來,皆是為評估干預是否有其價值,並以貨幣化來呈現價值。

17-2 社會影響力

企業領導者是能做出正確決定的人,並為所有人創造正面的改變,以及積極面對、將危 機化為轉機、接受事實、保持樂觀。因此,社會企業家是以社會信仰與價值為核心,如願景、 同理心、價值信仰等心靈智能的認同,透過社會價值實踐,改變社會環境與系統,發揮積極 正向、公益慈善的社會價值與社會影響力。

Manetti(2014)認為,在社會企業運作過程中,大量的商業性質收入與社會公共利益, 嘗試某些可計算的行為,不僅是測量經濟表現,也有社會效益取得的各項輸入成果的指標。

Epstein與Yuthas(2014)認為社會影響力是由各類活動、投資對環境和社會造成的改變; 社會影響力描述的是一種集合體,個人為了達到他們想要的結果,而投入了各種政策資源, 並產生實質的或額外衍生實際行動的成果(Emerson, Wachowics, & Chun, 2000; Reisman & Giennap, 2004)。

國際上目前採用的社會影響力評估模型,根據Grieco(2015)出版 的《社會企業社會影

響力評估》(Assessing Social Impact of Social Enterprises)專書整理,共舉出四大類模型, 並且歸納出76個影響力評估模型,分別是質化篩選模型(26個)、管理模型(14個)、複合 式模型(20個)和簡易的社會數量模型(16個),其中,質化的模型最多,其次為複合式模 型(陳定銘,2018、2020)。

Sawhill與Williamson(2001)提出社會影響力評估可能面臨的困境為,愈是不以營利 所得為目的任務,就愈難發展有效的影響力評估,以及社會影響力所包含的因素眾多,故難 以有效的執行。Maas與Liket(2011)列出定義社會影響力的四個障礙:1. 社會影響力往往 難以評估;2. 從不同的面向來看,社會影響力有正、有負,難以評斷;3.社會影響力有長期 也有短期;4.許多因素都會產生社會影響力,難以有統一的評估標準。因此,衡量社會影響力 並不像衡量財務狀況一樣簡單明瞭,盈虧從數字上便可一目了然;員工到偏鄉從事教育志工 服務付出的心力等,該如何衡量其社會效益(陳定銘,2018) 。

34

而在社會影響力評估的概念裡,所謂的影響不僅包括發生了什麼,還包括那些沒有干預 就不會發生的事情,並在合理可能的情況下,將社會投資對其因果關係的影響貨幣化。而社 會影響力的無形價值,較難量化判斷,與財務價值或報酬相比,一個組織的社會價值與報酬 往往較難衡量與判斷。英國政府與政策制定者則鼓勵社會企業,使用SROI評估其社會經濟 影響,SROI主要使用是測量在當地社區,由營利或非營利組織所產生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 (Scholten, Nicholls, Olsen, & Galimidi, 2006)。

17-3 社會投資報酬率

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最早是由美國非營利組織Robert Enterprise Development

Fund於1997年所發展出,一開始是為了評估非營利組織的資源投入成效,但發現現行的評估 方法都不足以完整的描繪非營利組織的成果,而運用會計基礎所發展出的評估方式(Laing, & Moules, 2017)。

SROI與成本效益分析(CBA)之差異,在於CBA相對較強調數字的變化,弱化質性資料 呈現的影響力;SROI則更注重利害關係人前後改變的情形,因此,能較細膩地看到改變的成 果,作為說服參與者的依據(Then, Schober, Rauscher, & Kehl, 2018)。SROI是英國內閣 第三部門辦公室最喜歡的社會影響評估方法,英國內閣辦公室自己出版的《社會影響評估指 南》一書中,應證了這一點,SROI描述一個衡量與核算「更廣泛價值概念」的框架,它超越 財務回報,更全面地納入社會、環境和經濟成本效益(Pathak & Dattani, 2014)。

SROI側重於包括利潤在內的投資方法,並納入利害關係人參與。也就是說,SROI與其他 形式經濟評估方法區分開的特徵,是其建立了一種改變理論,該理論捕捉了投入(input)、 產出(output)和成果(outcome)之間的關聯,還有利害關係人的參與,這些通常在其 他類型經濟評估中是不被注意的(Hutchinson,

Berndt, Gilbert-Hunt, George, & Ratcliffe,

2018)。SROI透過擁有相關經歷、付出貢獻的人們或組織(意即涉入活動中的重要利害關係 人)提供其觀點的方式,來衡量方案執行前後的變化。綜言之,SROI 分析透過全面衡量社會 面、環境面和經濟面成果的三重底線概念,講述方案進行前後,其中的利害關係人經歷什麼 樣的變化,或是何種新變革正在被創造,接著貨幣化這些內容,以數值來換算這些「改變故

17-3-1 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分析的六項步驟

為了讓SROI的操作能夠有所依循,並增加便利性,Social Value UK及Social Value International在開始SROI的倡議時,於2005年發佈了SROI架構書(Framework Document),之後在英國政府內閣辦公室的資助下,2009年,「社會投資報酬率指南」

35
事」(Laing & Moules, 2017)。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SROI指南)得以出版,並於2012年再版,成為目前流通版本(李宜樺、吳佳餘、朱恩言, 2017)。SROI指南,將SROI操作步驟、原則等詳列其中。SROI操作步驟主要分為六個階段, 分別是:確認分析範圍和利害關係人、描繪成果、證明成果並予以定價、建構影響力、計算 SROI值、報告與應用(台灣社會影響力研究院譯,2016)。社會投資報酬(SROI)分析核心 問題與階段步驟,說明如下:

Guidance on Starting Out on SROI(2104)提及,SROI 分析它聚焦於回答以下五個關

鍵問題:首先,釐清誰被改變了或是改變了誰的時候,要盡量將所有的人、組織以及環境所 受到的重大影響都考慮在內。再來要思考是如何改變,包括所有重要的正面與負面的改變, 除了有意圖的改變成果之外,無意間的改變也必須被一併納入。在計算改變多少時,要將所 有其他可能造成正負向改變的影響都計算在內,計算過程中不斷再檢視是否遵守七項原則, 並剔除誇大成果宣稱。最後,改變的重要性為何,必須了解成果對所有受到影響的人、組織 以及環境的相對價值。SROI 操作步驟,主要分為六個階段(如圖1),確認分析範圍和利益 關係人、描繪成果、證明成果並予以定價、建構影響力、計算SROI值、報告與應用,實施過 程詳細說明(Nicholls,

圖 十七- 1: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分析六階段操作步驟

資料來源:Banke-Thomas, A., Madaj, B., Charles, A., & van, d. B. (2015).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 methodology to account for value for money of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在此階段有三個細部操作步驟,包括確定分析範圍、識別主要利害關係人,以及利害 相關者如何參與在該活動之中。確認SROI 分析的範圍,是對將什麼納入SROI評估可以劃出 詳盡的界線;下一步是找出利害關係人,利害關係人是人或組織,他們是影響力活動的受影 響者,且不論這種影響帶來的什麼改變是積極還是消極的、在預期內還是在預期外的;最後, 利害關係人的參與,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哪些成果對他們是重要的,而且能幫助我們更容 易瞭解,這個活動的優勢和劣勢,以及提供有用的資訊,來幫助組織更健全。

36
Lawlor, Neitzert, & Goodspeed, 2012)。
一、確定SROI的分析範圍並識別利害關係人

二、描繪成果

利害相關者的參與會決定影響力地圖(Impact map)繪製與發展的走向,這是SROI 分 析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詳細地描繪投入、產出和成果。成果的影響持續期間可區分為短期、 中期和長期,且囊括生理、心理和社交方面。

三、證明成果並將其貨幣化 這一階段主要任務在於蒐集資料以證明結果是否確實發生,然後對這些已確認的成果進

行評估與定價。成果定價(就是貨幣化)是為沒有市場價格的結果進行定價的過程。在SROI 分析 之中,是運用財務代理來估計成果的社會價值,本階段成果指標將被建立與發展、成果 信息資料被蒐集,並且對成果賦予價值。

四、確認影響力

確認影響力可以避免對成果的過分誇大,也讓「改變故事」更加可信。透過衡量與核算 所有對成果產生重要干擾的因子,才能對影響力活動的影響力有所認識。需要排除的因子歸 納為四項,分別是移轉因子、歸因因子、衰退因子以及無謂因子,各項因子說明如表1。 舉例來說,如果該計畫旨在幫助面臨社會排斥風險的人找到工作,那麼移轉因子將試圖 量化這些工作是否是在損害另一名工人的情况下獲得的。歸因因子則要去找出是否有其他組 織也同時對這一個問題也貢獻了力量,也就是說成果並非百分之百歸屬於此計畫,社會排斥 風險的人找到工作可能還同時接受了其他的支持力量。此外,計畫所造成的影響力,可能隨 著時間逐漸減少,所以需要再檢視衰退程度為何;無謂因子是即便就算沒有該計畫,這群面 臨排斥風險的人,亦有可能找到工作,有沒有這個計畫是無所謂的。

影響力調整因子

移轉因子

歸因因子

衰退因子

無謂因子

定義

有多少成果被其他成果所替代。

有多少成果來自其他組織或個人的貢獻的計算。

成果隨著時間推移而遞減的程度。

是用來衡量不管影響力活動是否發生,總會出現的成果比例。

資料來源:整理自Solórzano-García, Navío-Marco & Ruiz-Gómez(2019). Ambiguity in the Attribution of Social Impact: A Study of the Difficulties of Calculating Filter Coefficients in the SROI Method.

五、計算SROI值

在這個階段,將所有蒐集到的資訊進行分析整理。在進行計算SROI之前,需要先預測未 來收益(當成果的持續其超過一年時,未來逐年的成果價值),然後將各年的成果價值予以

37 表 十七
- 1:四項影響力調整因子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折現,最後即可計算SROI值,計算方式為總現值除以總投入。換言之,彙總活動過程中所產 生的所有效益、減除相關的非影響因素,考慮折現後計算投資所獲得的實際結果。若以公式 計算為SROI=總現值÷總投入;其中總現值=每年影響力值折現後加總。最後,在計算報酬 率之後,需要計算如果之前階段中的某一假設變動時,影響力成果的改變程度,即敏感性分 析。

六、報告與應用

在最後階段,需要與利害關係人共享研究結果,並驗證成果報告。SROI 分析 意圖為利 害關係人建立課責制。因此,要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將結果傳達給目標受眾(即閱讀報告的對 象),包括質化、量化及財務方面的內容,提供最終報告使用者關於方案價值的顯著信息資料, 並能用以輔助正確進行決策、問題解決甚至組織與方案計畫目標再調整等。

SROI專案評估可自行依需要與否,進一步取得國際社會價值學會具有公信力的認證報告 書,專案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可被合理衡量且忠實的呈現。

17-3-2 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分析的八項原則

在依序進行SROI 分析上述步驟時,也有八個原則要遵循,以利進行資訊充足與減少偏誤。 八項原則分別為:利害關係人參與;理解發生什麼改變;為重要成果定價;僅納入重要資訊; 不誇大成果;保持資訊透明公開以及驗證分析成果,以及積極回應(參閱表十七-2)。

表2 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分析的七項原則

1 利害關係人參與 透過與利害關係人對話的方式,以了解有哪些人或組織確實發生了改變。 利害關係人是那些因活動而經歷變化的人或組織,最適合由他們來描述變 化。這一個原則也意味著,需要確定利害關係人,然後在整個分析過程中 使之參與協商,讓受活動影響或影響活動的人瞭解其價值及其衡量方式。

2 理解發生什麼改變

確定哪些面向包括在範圍裡,承認與釐清有哪些價值、目標與利害關係人。 也就是説,決定什麼必須被含括在計算之中,使利害關係人能做出合理決 定。透過蒐集到的資料證據闡明如何創造變化,並對其進行評估,識別正 負面的變化以及有意與無意間所產生的變化。

38
項次 原則 說明

3 為重要成果定價 在不同計畫之間分配資源的決策需要認知利害關係人的價值。價值是指不 同成果的相對重要性,是由利害關係人的偏好决定的。實現這一目標的方 法相當多樣,其中一種方法是使用財務代理指標,它不僅揭示偏好,還意 味著價值可以與活動成本相比較,這可能是一種有效的價值溝通管道。

4 僅納入重要資訊 將所有具有相關性以及重要性的事情報告出來,不相干的即不列入考慮。 並清楚地闡明方案如何創造變化,透過蒐集相關的證據對此進行評估。要 做出的基本判斷是,如果排除了某一特定資訊,利害關係人是否會對活動 做出不同的決定。

運用合適的基準、目標與外部標準來對績效成果與影響進行比較。除要求 掌握趨勢與基本材料來幫助分析干預行動引發的改變,並與其他因素對 照,排除掉無謂因素外,還應考慮其他人或機構為成果做出的貢獻,以便 與成果貢獻相匹配。

6 保持資訊透明公開 呈現的成果報告內容必須確實且具有誠信,需與利害關係人相互討論交 流。這一原則要求解釋和記錄每項決定為何而來,涉及到利害關係人、成 果、數量、資訊收集的來源和方法、考慮的不同情况,以及向利害關係人 傳達的成果,當這些決定的原因是清晰呈現時,分析將更加可信。

7 驗證分析成果 任何對價值的描述都涉及判斷和一些主觀性。因此,需要一個適當的獨立 認證來幫助利害關係人評估負責計算的人所做的決定是否合理。成果可交 由合適且專業的獨立第三方進行驗證審核。 8

要求組織實施決策的管理方法,策略設定與社會目標的一致性;策略選擇 最能實現目標的活動;以及實際運作與活動的改善,並回應聯合國永續發 展目標SDGs。(2021年新增)

總之,誠如Volker、Christian、Olivia與Konstantin(2018)所說,SROI並不是一個「食 譜」方法,它的特點是作為一個模型架構進行,並確定所有可歸因的影響力。換言之,SROI 操作指南就如同烹飪食譜一樣,雖然不必完全依照與絲毫不差的去操作以獲取成果,但仍需 要在擁有足夠的基礎知識、遵循重要原則與大方向的操作步驟下進行。

17-3-3 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的案例分析

在SROI 分析的案例相當多元,以下分別從協助弱勢族群習得餐飲的一技之長、社區支持 型農業的社會農場、健康照護方案,以及貧困兒童的社區陪伴計畫等四個案例分析。

39
項次 原則 說明 5 不誇大成果 積極回應 資料來源:Nicholls, J., Lawlor, E., Neitzert, E., & Goodspeed, T.(2012)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一、資誠英國聯盟所(PwC UK)支持成立Brigade餐廳SROI 分析

資誠英國聯盟所(PwC UK)從2011年開始利用位於辦公大樓隔壁的廢棄消防隊建築物, 支持成立Brigade餐廳,提供餐飲學徒的機會給無家可歸人士,幫助他們學習一技之長。如果 沒有透過影響力評估的分析方式,一般的資訊揭露通常只能提供過去一年幫助多少位無家可 歸人士建立餐飲技能,或轉介多少個工作機會,但是PwC UK運用SROI的概念,了解到這項 計畫所投入的資源,產生了減少犯罪行為、提供就業工作、受僱者減少了原先使用毒品、酗 酒行為的改變,並使用減少犯罪行為的司法支出、減少社福支出、節省醫療費用等方面的貨 幣化指標進行衡量,最後算出PwC UK在這項計畫中,每投資1歐元,可以為社會創造出的價 值約為1.57歐元。透過揭露「每投資1元,可以為社會創造1.57元的價值」這樣的資訊,將 可以使利害關係人更清楚的瞭解企業所做的努力對整體社會的貢獻程度(李宜樺、吳佳餘、 朱恩言,2017)。

而在2017年英國社會企業獎中「社會購買」的市場建設者獎,其中Brigade Bar&

Bistro獲得了年度教育、培訓和工作的社會企業獎。Brigade and Beyond Food Foundation 已經培訓了數百名學徒從事工作,並為成千上萬的無家可歸者提供了新技能。現在正在努力 聯繫不同的組織,同時為過去和現在的學徒,以及其他弱勢群體提供支持 。

二、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農村地區「社會農場」SROI 分析 Tulla、Vera、Guirado與Valldeperas(2020)研究,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農村地區, 推動社區支持型農業(CSA)的「社會農場」(social

farming, SF)個案作為研究場域。在

分析個案的社會投資報酬率,是否足以鼓勵企業家投入「社會農場」的經營?而其發揮了哪 些社會、經濟與環境價值?以及CSA需要私部門與公部門的協力合作?而社會農場是增強農 業多功能性的活動,是促進社會與生態有機或無毒的農業生產品,以及提供消費者安全健康 的產品消費,此項活動與其他旅遊和貿易活動購買該地區的產品,共同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 CSA促進了直接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聯繫,雖然規模不大,但建立的信任與網絡機制,成為推 廣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趨勢。

在此項研究中,進行了五次深度訪談,並向加泰羅尼亞的161個推動CSA的「社會農場」 做問卷調查,以分析利害關係人的參與及取得對CSA的回饋。研究發現投入1歐元,產生約為 3歐元的社會價值。基此,CSA的「社會農場」幫助與支持加泰羅尼亞地區鄰近農業的發展, 以及展現社會、經濟與環境三重底線的社會影響力。

三、健康照護「造日者方案」SROI 分析

傳統健康照護價值的衡量取徑,僅從財務方面著手,若僅以財務面向進行衡量,甚至可 能會有低估總體成果價值的風險,更壞的情況是,因而造成錯誤的決策。SROI方法論則嘗試

40

從社會面、環境面和經濟面多面向衡量成果,說明一個更廣泛也更全面的價值概念,並透過 貨幣化轉換後呈現。SROI 分析的階段,如何應用在健康照護相關方案的情境中,並透過原則 與調整因素加以修正。由於SROI的靈活性,它是一種在健康照護領域中擁有巨大潛力的工具, 並對領導者提供方案評估的投資報酬率(Laing, & Moules, 2017)。

健康照護「造日者方案」(Sunmaker program)是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兒童癌症護理基 金會(kids Cancer Care Foundation of Alberta),為年齡介於7-17歲癌症兒童與青少年, 提供為期一週於Kindle營地的宿營體驗,該營地是一個專門為滿足癌症兒童與青少年其特殊 需求而設立的。在一週的活動期間,他們能夠參與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像是徒步旅行、泛 舟、攀岩、游泳、射箭、高空繩索和巨型鞦韆等,這項營地宿營體驗活動也為這些癌症兒童 與青少年提供了一個探索戶外和結識新朋友的機會。在「造日者方案」中,其淨社會價值被 計算出是260萬加幣,而總投入成本(包括軟體、硬體和營運花費)為66萬加幣。因此,代 入SROI方程式為260萬/ 66萬,約相當於4:1(實際3.94:1)。也就是說,在此方案中的 每投入1元加幣,可以創造出4加幣的社會價值成果(Laing,

四、彰化縣埤頭鄉大湖社區「台灣夢:兒少社區陪伴扎根計畫」SROI 分析

台灣夢「夢工程」的目標是保障貧困兒童的權利,利用當地社區居民的力量為課餘家庭 的兒童提供足夠的陪伴,全面的課程和健康的膳食。對象是新移民家庭,以及社區資源相對 弱勢的單親家庭。報告使用SROI方法--將結果轉化為具體數字和貨幣時,每一元創造4.26 元的社會價值。敏感性分析後3.61-4.76元的社會價值。了解和分析「台灣夢」對彰化縣埤頭 鄉大湖社區的影響。例如,參加該項目後,學生的學習成效提高,社區認同和自尊也得到提 高。計畫增加在地化課程的數量,提高志工參與度,並擴大項目的範圍,將家庭護理納入, 未來這些將被用作優化與推動的項目。通過SROI報告,實現福利管理目標和成果(CTBC Holding and CTBC Charity Foundation,2017)。

17-4 結語

黃正忠、林泉興、董育慈(2020)指出,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 GISA)統計,全球永續投資金額在2018年已達30兆美元,近年崛起 的「影響力投資」也達到4,442億美元,顯示投資人逐漸開始關注具有直接影響力的投資行 為。GSIA將「影響力投資」定義為「以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為目標的投資標的」,全球影響

力投資網絡(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 GIIN)更進一步指出影響力投資的四個關鍵

要素:具有目的性、追求財務報酬、資產類型廣泛、須衡量影響力。基此,影響力投資是將 ESG成果視為投資最終目的,同時可實踐財務上的獲利。影響力投資的生態圈已日漸茁壯,然 其發展的最大挑戰仍為如何評估這些產品的社會影響力。全球已開始發展相關方法學,試圖

41
& Moules, 2017)。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建立系統性的評估框架,以利打造並擴大影響力投資市場。

本章在「永續投資與社會影響力評估」範疇,論述社會影響力評估,永續投資聚焦 ESG,以及聯合國的SDGs指標。並採取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分析的應用,計算其社會價 值與社會影響力。

而台灣社會影響力研究院(Social Value Taiwan)在2016年成立,也加入國際社會 價值學會(SVI),目前為SVI常務理事成員。在2019年於台灣舉辦【社會價值國際研討會 2019】(Social Valu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9),議題針對全球貧富不均與氣候變 遷的挑戰等,因此,希望透過倡導,喚起各界在進行決策時納入「社會價值」的觀念,並付 諸實現。至於2022年4月20日第二次在台灣舉辦【社會價值國際研討會2022】,此次主題 為社會價值運動邁向SDGs。台灣社會影響力研究院積極推動SROI教學、與SVI合作在台灣 舉行中文與英文工作坊,培養SROI實務工作者。

Database),截至2022年01月 20日,全球認證(Assured

SROI Report)通過者,共計57國、148個案。官網中認證通過者

資料,從2016年度起,截至2022年04月10日止,英國認證通過者有69個案,全球排名第一; 台灣認證通過者31個案,全球排名第二;愛爾蘭認證通過者10個案,全球排名第三。台灣到 目前為止,累計超過50份個案完成或進行SROI專案評估。其中有31份SROI案再花費進行認 證報告書,當中有19份由資誠(PWC)輔導通過、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通過2份、KPMG 通過3份、安永通過1份、中大尤努斯社企通過2份、杜育任會計師通過2篇、李采潔個人作 者通過1篇。認證報告書包含政府、企業、NPO、社會企業等。

參考資料

1. 台灣社會影響力研究院(譯)(2016)。Jeremy Nicholls, Eilis Lawlor, Eva Neitzert, Tim Goodspeed(著)(2012 年版)。社會 投資報酬率指南(A guide to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台北市:台灣社會影響力研究院。

2. 李宜樺、吳佳餘、朱恩言(2017)。公共服務影響評估工具--「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介 紹。國土及公共治理專刊,5(1), 30-41。

3. 社區發展季刊(2020年6月)。社論--社會投資:爭議性的政策典範?社區發展季刊,170,4-8。

4. 社會創新平台官網。https://si.taiwan.gov.tw/?lang=en#mainContent

5. 林萬億(2021)。新冠肺炎危機與福利國家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76,314-338。

6. 陳定銘(2018)。臺灣社會企業社會影響力評估指標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22,1-35。

7. 陳定銘(2020)。非營利組織以社會經濟觀點實踐婦女就業之社會投資報酬分析:以臺灣北部兩個案為例。109年度科技部補 助專題研究計畫報告。科技部:109-2410-H-655-001。

8. 黃正忠、林泉興、董育慈(2020)。衝擊投資--有力道的影響力投資。會計研究月刊,413,106-113。

42
一、中文部分
此外,依據Social Value UK官網的資料庫中(Report

二、英文部分

1. Banke-Thomas, A., Madaj, B., Charles, A., & van, d. B. (2015).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 methodology to account for value for money of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Public Health, 15, 582.

2. Brigade and Beyond Food Foundation官方網頁。https://www.tripadvisor.com.tw/Restaurant_Review-g186338d2371856-Reviews-The_Brigade-London_England.html

3. CTBC Holding and CTBC Charity Foundation (2017).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 report of Taiwan Dream Project on Dahu Community「台灣夢:兒少社區陪伴扎根計畫」. CTBC Charity Foundation, sponsored by CTBC Bank, a subsidiary of CTBC Financial Holding.

4. Emerson, J., Wachowics, J., & Chun, S. (2000).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Exploring aspects of value creation in the nonprofit sector. San Francisco, CA: The Roberts Foundation.

5. Epstein, M. J., & Yuthas, K. (2014). Measuring and improving social impacts: A guide for nonprofits, companies, and impact investors. San Francisco, CA: Berrett- Koehler.

6. Grieco, C. (2015). Assessing social impact of social enterprises: Does one size really fit all? New York: Springer.

7. Grieco, C., Michelini, L., & Iasevoli, G. (2015). Measuring value creation in social enterprises: A cluster analysis of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model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44(6), 1173-1193.

8. Hutchinson, C. L., Berndt, A., Gilbert-Hunt, S., George, S., & Ratcliffe, J. (2018). Valuing the impac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programmes using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analysis: How have academics advanced the methodology? A protocol fo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eer-reviewed literature. BMJ Open, 8(12), 1.

9. Laing, C. M., & Moules, N. J. (2017).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A new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and advocating for value in healthcare. The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 47(12), 623-628.

10. Manetti, G. (2014). The role of blended value account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socio-economic impact of social enterprises. Voluntas, 25, 443-464.

11. Mass, K., & Liket, K. (2011). Social impact measurement: Classification of methods. In R. L. Burritt, S. Schaltegger, M. Bennett, T. Pohjola, M. Csutora (Ed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pp. 171-202). New York, NY: Springer.

12. Nicholls, J. (2007). Why measuring and communicating Social value can help social enterprise become more competitive. London: Cabinet Office.

13. Nicholls, J., Lawlor, E., Neitzert, E., & Goodspeed, T. (2012). A guide to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London: Office of the Third Sector, The Cabinet Office.

14. Pathak, P., & Dattani, P. (2014).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Three technical challenges.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10(2), 91-104.

15. Reisman, J., & Giennap, A. (2004). Theory of change: A practical tool for action, results and learning. Seattle, WA: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Services.

16. Sawhill. J. C., & Williamson, D. (2001). Mission impossible? Measuring success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11(3), 371-386.

17. Scholten, P., Nicholls, J., Olsen, S., & Galimidi, B. (2006).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A guide to SROI analysis. Amstelveen, Noord-Holland: Lenthe Publishers.

18. Social Value International(無日期)。SDG impact standards training: An overview of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Social Value Iernational and SDG impact a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Social Value International Networks. https://sdgimpact. undp.org/practice-standards.html

19. Social Value UK. (無年分). Report database.2019年12月24日取自:http://www.socialvalueuk.org/report-database/

20. Social Value UK. (2014). Guidance on starting out on SROI。2019 年 12 月 24 日取自:http://www.socialvalueuk.org/

43

resource/guidance-on-starting-out-on-sroi-2/

21. Solórzano-García, M., Navío-Marco, J., & Ruiz-Gómez, L.M. (2019). Ambiguity in the Attribution of Social Impact: A Study of the Difficulties of Calculating Filter Coefficients in the SROI Method. Sustainability, 11, 1-19.

22. Then, V., Schober, C., Rauscher, O., & Kehl, K. (2018).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analysis: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social investment. Palgrave Macmillan.

23. Tulla, F. A.,Vera, A., Guirado, C., Valldeperas, N. (2020).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in social farming: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in rural Catalonia. Sustainability, 12(11), 1-28. 4632; doi:10.3390/su12114632

24. Volker, T., Christian, S., Olivia, R., Konstantin, K. (2018).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analysis: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social investment. Switzerland: Palgrave Macmillan.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44

企業永續管理推動策略與執行實務

18-1 緒論

18-2 SDGs的契機與企業永續管理策略

18-3 淨零排放的國內外趨勢

18-4 企業永續推動實務

18-5 結語與建議

18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副執行長 王彬墀 博士

企業永續管理推動策略與執行實務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副執行長 王彬墀 博士

18-1 緒論

近期以來我們可以看到ESG 發展進入新的時代, 歐盟在2021年所公布的「環境分類 法」(EU Taxonomy) 清楚宣告各行業主要經濟活動的轉型標準,並採用大量的資金和 金融工 具挹助未來的經濟活動。歐盟更進一步推出的「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明確推動「反漂綠」行動。另一方面,ESG 投資全球發燒, 全 球 ESG 相關的共同基金和 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 ETF) 的累積總資產規模 超過數兆美元。而企業若 ESG 行動不足,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全球管理資產投資人有五成 以上將進行撤資,全球資產管理機構更已然從化石燃料及高碳排產業展開撤資行動。

自2019年迄今全球各國陸續宣示碳中和或淨零排放目標,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 (Glasgow)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The 26th session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 26)宣示將控制升溫在攝氏1.5度內定為新的目標、不再是以 往的2度,減少燃煤第一次寫在協議文本上成為確定目標,可預見燃煤時代將真的走向終點。 全球逾130國宣布碳中和目標,美加澳英歐日韓等國承諾2050年實現零淨排放,中國、俄羅 斯等承諾 2060 年,印度則承諾 2070年實現。除了二氧化碳之外,甲烷成為下一個焦點,在 美國與歐盟聯手倡議下,百餘個國家簽署承諾,宣示未來十年要減少30%的甲烷排放量,以 減緩氣候危機。

而為符合各國碳中和政策目標,許多國際品牌與企業紛紛加入RE100 (加入的企業必須 公開承諾在2050年之前,逐步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的時程規劃,宣示企業以實際行動回 應氣候變遷對全球帶來的威脅),即使用100%綠電倡議。綠色運輸方面包括汽車大廠承諾在 2035年前,在主要市場全部銷售零碳新車。超過200家企業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零碳船舶和 燃料的規模化和商業化,另有22國計劃在 2025年前成立六條綠色航線,航行在此航線的船 隻須使用低碳或零碳燃料。另一方面,先進國家積極投入大量綠色資金,金融投資界眾志成 城,代表450 家金融機構、130兆美元資產的「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 GFANZ)」簽署協助朝向全球淨零排放發展的永續金融原則。歐盟碳邊 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更將形塑新的國際貿易型態, 來不及去碳化的商品,將準備交碳邊境稅。

在國內,淨零排放議題成為企業界領導人談話的重點,殷切等待通過「氣候變遷因應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46

法」。企業同時也相當關心碳費的收取時程,以及如何協助中小企業永續轉型等議題。而碳 定價的實施,使徵收碳費不再是空談,也將改變產品及服務的價格與價值。未來企業要銷售 產品,或是要打入國際供應鏈,就必須要符合碳中和的要求,否則便要購買碳權、或是投資 綠電、購買再生能源憑證等。

面對變化如此快速的世界局勢與趨向,目前國際間氣候治理相關政策與倡議之發展、來 自區域或國家強制性行政管制與永續供應鏈市場等雙重壓力之挑戰,企業在永續管理的推動 策略擬定及落實執行上,充滿諸多挑戰。以下闡述企業可資運用之管理路徑與因應策略。

18-2 SDGs的契機與企業永續管理策略

企業是全球財富最主要的創造者,世界上有160餘個國家的年財政收入,比不上美國最大 的實體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全球前10大公司的營收總和,超過世界上最小100個國家 的總和;全世界前100大經濟體中,有超過一半是企業。人類97%的財富是在近250年創造 出來的,但成長過程卻付出極大代價。企業,是肇因的禍首,也是全球救亡圖存的啟動者。 工業革命200多年來,企業的線性經濟思維和行為造成不永續的開發模式,造成過量的環境 與社會成本與負擔,企業永續與循環經濟思潮正在國際間熱烈推動中。

聯合國潘基文前秘書長於2015年全球永續峰會中曾敦促:「企業為實現SDGs的重要夥 伴,透過企業核心業務能為SDGs帶來貢獻,各國企業應慎重審視其業務活動之影響,進而訂 定目標與對外揭露執行成效」。此意謂聯合國對於以企業能量與效率推動SDGs的期待可能 高於政府,且SDGs範疇廣泛,須全球企業投入參與,並藉由資訊揭露,擴大參與對象及影響

力;相對於千禧年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只著重於開發中國家而言, SDGs則具有全球性的意涵,而SDGs與MDGs最大的差異亦在於企業之參與程度,故企業界 的參與,對於達成SDGs有無與倫比之重要性。

除政府機關外,各大跨國企業亦紛紛構築永續藍圖, Walmart則宣布2030年前將於採 購流程中減少10億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國際政治與商業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 除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對抗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相關議題外,SDGs在不同組織層次上的影響 亦無可比擬。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Busi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mission, BSDC)在《更好的企業帶來更美好的世界》(Better Business, Better World)指出,利用 SDGs釋放創新與經濟成長,實現永續食農、永續城市、能源資源,以及健康福祉等四個經濟 領域,初步估計每一年能為企業節省及創造12兆美元的市場產值,是實現SDGs的關鍵,且 至2030年為止,將能夠為全球創造出3.8億個新的就業機會。由此可見,SDGs在未來對國際 經濟、社會及環境等面向之影響極為深遠。此外,各國政府將會在此國際潮流中加速檢視在

47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實踐SDGs過程中的阻礙與助益,並藉由修改法規與政策,提出更多獎勵措施與誘因,使潛在 商機更加擴大,這使得企業與SDGs接軌顯得更為重要。

SDGs對企業永續而言,同樣具有重大的意義,因其可將企業永續議題與全球永續發展議 題對接,具體引導企業高層決策者提升思考經營戰略之布局高度、深化企業永續意涵,以及 激發產品/服務之設計更朝低碳與永續方向驅動,更可成為突破現有企業永續績效的新契機。 因SDGs內容所涵蓋的範圍廣泛,且與企業永續發展的關聯性高,可引導企業高層與永續長 (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 CSO)以更廣泛多元地面向思考及鑑別重大性(materiality)議 題,特別過去企業永續報告(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撰寫過程中所進行的重大 性分析,習慣上是以「對組織經營衝擊大小—利害相關人關切程度」二維矩陣且是「由內而 外」的思考模式,在SDGs成為當代全球永續發展主流議題時,企業應該充分瞭解SDGs對整 個企業價值鏈的影響範疇與商業意涵,增加「由外而內」的觀照模式,以及將「對組織經營 衝擊大小—利害相關人關切程度」二維矩陣修正為「對整體經濟、環境及社會影響程度—利 害相關人關切程度」的新評估思維,才不致忽略可能的風險或提升市場利基的契機。

18-3

淨零排放的國內外趨勢

美國金融穩定委員會(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於2015年12月成立業界發起的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由工作小組設計一套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旨在「幫助市場參與者了解氣候相關風險的 資訊揭露建議」。TCFD的建議揭露架構由四大面向「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 標與目標」等四項核心要素所組成。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督促銀行使用情境分析揭露 與氣候相關的風險和機會對其業務的實際和潛在影響,以及如何鑑別、評估和管理氣候風險。

在此架構下,氣候風險分為實體風險和轉型風險兩類。

邁向低碳經濟轉型,意味著各個經濟部門和產業短期內須進行重大甚至是破壞性的變革; 金融政策制定者亦關注全球金融體系所面臨的影響。此份資訊揭露建議便是幫助投資人、貸 款機構、和保險公司了解氣候相關風險,也協助公司盤點組織內外溫室氣體排放量、氣候行 動與監管的權責,以及特定情境下的短中長期目標。為協助組織更有效率地面對氣候變遷, 工作小組將TCFD分類成兩個面向:組織面臨的特定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以及組織在管理風 險(減緩、轉移、接受或控制風險)及掌握機會的過程中所採取的風險管理決策。

18-3-1 實體風險帶來生態系及社會安全的危機

氣候變遷將會增加許多氣候災難(例如洪災、熱浪和乾旱)與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機率 和嚴重性,使經濟體和金融市場遭受更大規模的衝擊。實體風險係由於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

48

增加造成氣候變遷而引起的,其影響包括更頻繁和極端的天氣以及氣候模式的長期變化,從 而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績效,為融資的企業或投資部門帶來風險和機會。與轉型風險相比, 實體風險的影響與氣候變遷更加直接相關,實體風險的分析對於農業、能源和房地產等受氣 候變遷衝擊較大的部門尤其重要。氣候科學家指出,更嚴重的影響將逐漸到來,從海平面上 升、極端天氣增加、暴風雨雪、乾旱、洪水到相關衝擊:如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氣候難民、 糧食生產不足等,年年全球巨大天然災害已成常態,例如澳洲森林大火即為實體風險。

前述的實體風險將導致企業生產力下降與民眾的財富受損,影響經濟成長及就業甚鉅, 不利金融穩定;同時受災地區企業的資產會受到程度不一的損害,基礎建設、住房等財產價 值也會下降,更會出現資源的稀缺,迫使資本從創新等生產用途轉移到重建等面向。更有甚

者,氣候變遷的實體風險及諸多不確定性,將使企業與民眾的投資轉趨保守,進行預防性的 儲蓄,這些都會對金融穩定產生相當不利的影響。目前國內外積極推動的氣候變遷壓力測試, 可讓金融機構及其監管機關更了解其曝險大小和相關的實體風險。但無庸置疑的是,最有效 的補救措施是採取強有力的全球政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永續的方式解決全球暖化 的根本問題,並帶來遠超出金融穩定範圍的效益。

18-3-2 轉型風險帶來經濟與金融的挑戰

轉型風險是社會在應對氣候變遷以及向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存在的的風險。氣候相關財 務揭露工作小組(TCFD)定義「低碳經濟轉型中可能涉及廣泛的政策、法律、技術和市場變化」

等所產生的風險為轉型風險。而轉型風險可能會因為變化的速度、性質和重點不同,給組織 機構帶來程度不一的財務和商譽風險。大部分的轉型風險來自於現有的經濟社會的各方面風 險因素,並隨著人類減緩或調適的行為不斷進步而有所演變。有關轉型風險大致可區分為下 列四種類型:

(一)政策與法律:碳定價機制的增加、更多國家或地區將排放清冊報告納入公司義務、對 現有產品或服務的授權或監管、訴訟風險。

(二)技術:用低耗能與排放量更低的產品或服務取代現有的產品、對新技術的投資失敗、 轉型成為低碳技術的成本較高。

(三)市場: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市場信號的不確定性、原物料成本的增加。

(四)商譽:消費者偏好的轉換、產業污名化、利害關係人不斷增加的擔憂與負面回饋。

各國氣候變遷的政策與法律,加上國際碳關稅壁壘,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活動、營運 成本及收益,影響其市場競爭力,同時將出現為數眾多的「擱淺資產」(Stranded asset)。各

利害關係方對氣候風險的重新認知與再評估,亦將顛覆固有的金融體系平衡,進而引起震盪; 而企業為應對提高競爭力的壓力,也將面對新技術開發失敗的風險。此外,仍沿用傳統技術 的企業不是黯然退場,就是必須承受市場地位及品牌商譽的負面影響。

49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而對於歐盟即將實施的CBAM將大大影響鋼鐵、鋁業、水泥業、電力業等高碳排產業,碳 稅會對企業影響甚鉅,據估算生產1公噸水泥的碳稅未來將高達1,700元,綠色通膨將會是未 來很大挑戰。在CBAM實行以及世界貿易組織(WTO)結合氣候變遷議題後,世界的貿易體制 將與現今迥然不同,企業產品外銷前均須先估算碳排放量,才能知道是否有國際競爭力。

臺灣在面對氣候轉型須注意諸多風險,但同時也有許多機會。一個國家的排碳多寡事涉 其國際形象與地位,同時也代表著該國及產業的競爭力,其中攸關轉型成敗的主要因素是人 民支持與否,因為公正轉型涉及社會能否安定過渡,如實施碳稅費機制引發的物價波動或綠 天鵝效應引爆金融危機等即為明顯實例。轉型速度太慢等於自外於國際社會且失去競爭力, 而速度若太快,相關科技與法規修訂無法跟上,將導致轉型失敗,引爆失業潮及企業倒閉潮。

此外,零碳或負碳科技的研究發展成果、綠能及相關基礎設施建置進度,以及永續人才的培 育等均會影響整體轉型速度。COP26後展現眼前的是臺灣企業充滿機會的黃金與行動的十年, 世界各國均大幅投資於綠色成長計畫,可以預見的是ICT資通訊產業將成為台灣節能減碳的最 佳槓桿,而綠色基礎建設提供永續金融大幅開展的機會,加上國內未來陸續進行老屋翻新、 低碳重建的商機相當龐大,我國向來引以為傲的循環經濟研發與成果,也有利於進入世界市 場。

蔡英文總統於2021年4月22日宣示淨零排放是我國不能置外於全球的共同目標,要和其 他國家攜手合作找尋轉型契機並創造多贏。為響應蔡總統此重大宣示,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 基金會所推動的「台灣淨零行動聯盟」2021年9月2日舉行成立大會,同時與中鋼、中華電信、 日月光、遠傳、中鼎、台泥、沃旭能源等國內外 27 家公司或機構(總計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 臺灣總排放量近兩成)籌設成立「台灣淨零排放協會」(於2021年10月19日舉行成立大會暨 第一屆理監事聯席會議),一同接軌國際永續趨勢,呼應聯合國及國際2030/50減碳及淨零目 標,推動淨零排放倡議,將積極透過承諾、行動、第三方驗證、資訊透明、議合與教育等方式, 鼓勵產業界積極投入轉型。

「台灣淨零行動聯盟」推動「淨零排放標章」制度,經由「承諾」及「達成」兩階段方式, 除了推廣淨零排放理念,總部及辦公室也率先於2030 年前,達成組織總部與辦公室據點之直 接排放及能源間接排放量為零之目標,並同意於2050年前朝全組織總部、辦公室據點及生產 據點之直接排放及能源間接排放量為零之方向做出努力,符合巴黎協定路徑並達成台灣淨零 排放目標,共同解決全世界面臨之氣候變遷問題。

而「台灣淨零排放協會」成立後,依循協會組織架構建立六大委員會「國際合作委員會」 推動政策技術國際交流、「技術服務委員會」執行技術資訊與輔導、「政策法規委員會」協 助專業團體進行政策交流、「永續金融委員會」啟動金融之資訊與促成所需金流、「淨零教

50

育委員會」經營「台灣淨零研訓中心」推行知識研發及傳授、「會員出版委員會」號召擴增 參與淨零承諾組織,期許協會成為全民淨零排放有關知識與技術之交流與教育的平台,協助 企業與其他組織及國民達成淨零排放與臺灣碳中和目標,推動淨零排放知識、技術、綠色金 融及碳權資源有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結合眾人之力邁向淨零排放願景。

18-4 企業永續推動實務

未來企業永續推動的關鍵除ESG績效的提升外,主要仍聚焦在碳相關議題。國際大廠在 全球減碳風潮中首當其衝,其態度多為主動因應並勇於面對,已紛紛將減碳政策延伸至所屬 供應商,甚至擴展至整體價值鏈。近期對臺灣企業進行減碳行動及購置綠電影響最大者,乃 是蘋果公司(Apple)對於供應鏈的要求。Apple自2015年起即啟動「供應商潔淨能源專案」

(Supplier Clean Energy Program),促使廠商承諾所有供給蘋果產品製程所使用的電力,須 使用100%來自潔淨能源,截至2021年底為止,臺灣廠商包括台積電、鴻海、可成、仁寶、 和碩、廣達、緯創、致伸科技等廠商均已參與此專案。此外,Apple進一步宣示將在2030年 達成供應鏈和產品碳中和的目標,而重要供應大廠如台積電和鴻海等,也分別宣示在2050年 前將達成全球據點100%使用再生能源以及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的目標,並對各自供 應商展開碳資訊揭露及相關減碳要求,以因應國際市場的主流趨勢。由以上之例顯示,在國 際趨勢及供應鏈壓力下,企業若不能掌握此波轉型契機,將會遭受可觀的經濟損失,政府應 積極提供誘因機制或積極部署友善綠色企業的基礎設施與環境,以引領產業突破衝擊,維持 國際競爭力。

2021年全球已有60餘個國家或地區已實施碳價機制,其中35個採用碳稅、26個採用碳 總量管制驅動的碳排放交易體系(ETS)。世界銀行並指出要達成巴黎協定控制增溫目標,碳價 須達每噸40至80美元。為降低二氧化碳所衍生的風險及威脅,國際間各國政府機關及企業部 門也陸續執行相關節能減碳作為,以降低經濟發展活動中所造成的碳排放量。而全球也逐漸 意識到單一面向的節能減碳已無法滿足當今減碳的需求與趨勢,如再不採取更具系統化之碳 管理措施及策略,將無法更有效地進行碳減量及達到預期碳減量目標,因此,近年來國際間 政府也針對全球暖化議題發展出相關碳管理制度及策略,以提供更具系統化之減碳策略,使 減碳更具彈性及潛力。

世界經濟論壇(WEF)於2021年發布《Net-Zero Challenge: The supply chain opportunity》,提供企業淨零碳轉型具體五大策略方向包括:

一、提升碳排放數據透明度,建立產品碳足跡並與供應商共同分享碳排數據,並設定有企

圖心的減排目標;

二、低碳產品創新與開發,發展永續發展價值鏈與採購策略;

51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三、將碳排放指標整合到採購規範中、追蹤績效,與供應商攜手合作解決碳排放問題; 四、積極參與低碳及永續有關之認證、倡議與產業推展計畫,擴大認同低碳轉型的群體; 五、讓低碳轉型行動與績效獎勵制度結合,讓組織淨零轉型更有力。

SBTi於2021年10月發布「淨零排放標準」(The Net Zero Standard),致力於為企業 長期的氣候策略建立標準。這項標準為希望設定「淨零排放目標」的企業,提供了更為清晰 的指引,協助企業以科學為基礎,建立減量目標。 透過SBTi的獨立驗證,增強利害相關人 對企業「淨零排放目標」的信心。但這也代表企業必須承諾於2050年之前、於整個價值鏈 上,減少巨量的排放量。 未來企業必須有能力、有管道進入「碳抵換市場」(carbon offset market)及「氣候金融市場」。

我國金管會證期局在2022年1月發布上市櫃公司揭露新政策,鎖定溫室氣體的直接排放 (範疇一)及能源間接排放量(範疇二)。第一階段為2023年資本額100億以上公司及鋼鐵、水 泥業盤查個體公司,2024年完成查證。第二階段為2025年擴及資本額100億以上公司及鋼鐵、 水泥業合併報表子公司完成盤查,並擴及資本額50至100億公司盤查個體公司,2027年完成 查證。第三階段為2026年資本額50至100億公司合併報表子公司完成盤查,並擴及資本額 50億以下公司盤查個體公司,2028年完成查證。第四階段為2027年資本額50億以下公司合 併報表子公司完成盤查,2029年完成查證。

18-5 結語與建議

我國金管會金於2020年分別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及「公司治理3.0–永續發 展藍圖」,一方面進一步擬訂再強化上市櫃公司資訊揭露品質與內容,以及建立我國永續金 融分類標準等措施,運用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引導企業重視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下稱 ESG)議題,促成投資及產業追求永續發展之良性循環。另一方面透過「強化董事會職能,提 升企業永續價值」、「提高資訊透明度,促進永續經營」、「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營造良 好互動管道」、「接軌國際規範,引導盡職治理」及「深化公司永續治理文化,提供多元化 商品」5大主軸(39項措施)作為推動公司治理政策之指引,並以以 3 年為期推動落實公司治理 及營造健全ESG生態體系為核心願景,以提升企業永續發展及強化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公 私部門均體認到永續發展迫在眉睫,為營造健全永續發展生態體系,應齊心協力及合作,持 續因應國際發展趨勢及實務需求,持續推動各項ESG措施,導引企業邁向永續發展。

而低碳轉型並邁向碳中和已是企業無法迴避的課題,企業應留意相關國內外法規進程, 及早採取相關行動。面對全球性氣候議題,台灣企業必須深切體認此為無法迴避的課題,積 極建立公司淨零轉型的策略。企業領導者必須將淨零排放整合在企業整體的經營策略、文化

52

改造、營運流程、供應鏈管理、科技研發、人才培育、資訊揭露及公司治理等面向,以實際 行動帶領企業將淨零碳排納入公司全面綠色轉型之中。此外,淨零轉型過程所需之財務資源, 尤須政府及企業合作建立永續夥伴關係,充分活化公私部門之資金效能。而在企業進行永續 報告編製及碳風險管理資訊揭露時,須向客戶、供應商、員工、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傳遞完 整且明確訊息,使企業淨零轉型的努力可被所有利害相關人所相信與支持,同時也呼應全球 刻正擴大的反漂綠浪潮。

參考資料

1. EU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activities(https://ec.europa.eu/info/business-economy-euro/banking-and-finance/ sustainable-finance/eu-taxonomy-sustainable-activities_en)

2. The 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https://www.pwc.be/en/challenges/sustainability/sustainabilityassurance-and-reporting/sustainable-finance-disclosure-regulation-sfdr.html)

3. COP 26 (https://ukcop26.org/)

4. RE100(https://www.re100.org.tw/)

5. 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https://www.gfanzero.com/)

6.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qanda_21_3661)

7. SDG Compass (https://sdgcompass.org/wp-content/uploads/2015/12/019104_SDG_Compass_Guide_2015.pdf)

8. Better Business, Better World (https://olc.worldbank.org/system/files/Better_Business__Better_World_ExecutiveSummary_Pg_1to11.pdf)

9.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https://assets.bbhub.io/company/sites/60/2020/10/TCFDRecommendations-Report-Traditional-Chinese-Translation.pdf)

10. 中央社:台灣淨零行動聯盟成立(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109020143.aspx)

11. Supplier Clean Energy - 2021 Program Update - Apple (https://www.apple.com/environment/pdf/Apple_Supplier_ Clean_Energy_Program_Update_2021.pdf)

12.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1(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35620)

13. Net-Zero Challenge: The supply chain opportunity (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net-zero-challenge-thesupply-chain-opportunity)

14. 金管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https://www.sfb.gov.tw/ch/home.jsp?id=95&parentpath=0,2&mcustomize=mu ltimessage_view.jsp&dataserno=202201130001&dtable=News)

15. 以科學為基礎邁向淨零,SBTi淨零排放標準出爐 (https://taise.org.tw/post-view.php?ID=319)

16.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建構永續金融生態系(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64019e85-23854224-8466-1592bcac7785)

17. 金管會「公司治理3.0- 永續發展藍圖」(https://www.fsc.gov.tw/fckdowndoc?file=/%E5%85%AC%E5%8F%B8%E 6%B2%BB%E7%90%863_0-%E6%B0%B8%E7%BA%8C%E7%99%BC%E5%B1%95%E8%97%8D%E5%9C%96. pdf&flag=doc)

53

國際標竿永續報告導讀

CSRone 永續智庫 陳厚儒 營運副總

19-1 緒論

19-2 尋找永續報告的有「價」資訊

19-3 給誰看怎麼看-換位思考

19-4 最不起眼卻最重要-揭露原則

19-5 如何尋找國際標竿永續報告

19-6 國際永續報告特色與台灣之比較

19

國際標竿永續報告導讀

19-1 緒論

繼2014 年以來,永續報告成為台灣上市櫃企業必須持續了解與學習ESG 資訊揭露的好

工具,對許多企業來說亦是壓力來源。一方面過往不曾揭露如此大量的企業內部營運資訊,

資訊揭露的價值。現今國際永續標竿企業多已視企業永續報告為與眾多利 害關係人溝通的利器,而企業更可從整理報告內容的過程中檢視自身營運優化的可能性,逐 步朝向永續發展企業邁進。

「要成為標竿,先從學習標竿做起」!國際永續標竿企業的永續報告正是台灣企業可積 極一探究竟的絕佳報告學習範例,從目標願景、ESG 資訊揭露思維、管理模式、績效展現、

溝通管道到永續專案作為,每一個永續報告的內容細節,皆可挖掘出可利用來提升自身企業 永續發展的學習軌跡。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我們如何從這些國際永續標竿企業的報告書中,找出多少寶藏吧!

19-2 尋找永續報告的有「價」資訊

為什麼要出版永續報告?

客戶要求?政府規定?投資機構ESG資訊評比?同業競爭?獎項參與?

一份永續報告品質的「好」與「壞」,與它被產出的目的絕對息息相關!2014年台灣金 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為上市櫃企業戴上了強制出版永續報告的緊箍咒,且一年比一年更加緊縮, 限制範圍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嚴格,台灣企業永續報告數量增加了,但品質是否也因此提升了?

一份有品質的永續報告內容其「含金量」非常高,端看讀者從哪一個角度來閱讀企業的

永續報告,讀者應 設定好自己的角色之後,再進入永續報告的世界,以避免走馬看花的情況 發生:好像有很多資訊但又不知道重點在哪裡。

• 你是客戶

永續報告內容說明這間企業的經營管理是否符合你的要求同時擁有相同的理念,報告內 容將成為你選擇供應商或商業夥伴的好利器。甚至能夠了解該供應商未來是否有營運上不可 持續的風險,是否能展現面對外部環境風險(例如氣候變遷)的韌性。而在永續領域,供應 商發生不道德事件,往往承擔最大損失的皆是品牌商,因此從永續報告資訊的觀察,可讓你

55
永續智庫 陳厚儒 營運副總
CSRone
一方面不清楚ESG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慎選企業的優良且長期姓的商業供應夥伴。

• 你是供應商

因此如果一家企業希望積極爭取某家知名品牌商的長遠採購與合作機會,當然也會希望 了解該家品牌大廠對供應商的要求與期望,進而達到先行準備,獲得訂單的機會。

• 你是現任員工或未來員工

想要加入一家公司,一定會期望這間公司能提供優渥的薪資,良好的福利,甚至還能參 加社團,符合興趣也提升同仁之間的友誼,這些內容都能在報告書中獲得。而如果在公司內 部遭遇任何不平等待遇,有許多員工對於申訴管道往往不得其門而入,這時候也能參考企業 永續報告所提供的申訴方式與管理方式,一同協助企業永續成長。

• 你是消費者

對於消費者而言,購買一家公司的產品不僅是對該功能與品質的認可,也是對該公司永 續理念的投票,因此再購買以前,許多消費者不僅能從永續報告中了解產品的製造過程,也 能了解該產品對環境與社會的貢獻或衝擊,讓你再下一次消費時有更多選擇的依據。

• 你是非營利組織

許多非營利組織背負著不同的社會使命,但除了政府的資金補助外,與企業的合作並結 合企業的資源是常見的模式。非營利組織能夠從企業永續報告中瞭解企業對哪些社會議題是 有興趣的,甚至已對該議題提出長期的願景,如這些議題與非營利組織所發展的社會貢獻一 致,那雙方將能發揮出最大的合作效益。

• 你是股東或投資機構

全球經歷多次金融風暴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家公司的價值已無法在財務報告中完整呈現, 因此可藉由非財務報告(永續報告)展現一樣重要的無形價值。而評比機構亦能從企業永續 報告中獲得絕大多數的永續績效與作為,成為ESG評比最重要的依據來源。 19-3

給誰看怎麼看- 換位思考

每一家企業出版永續報告都有所謂的驅動力來源:客戶要求、政府法規、投資法人機構 評比、品牌行銷、獎項參與等,因此報告內容的呈現方式與構面也會因目的不同而有所調整。

但是無論是哪一個目的,永續報告不僅提供給企業的重要利害關係人,所有關注這家企業的 人或組織也都會藉由此報告了解該家企業的永續價值,因此如何傳達如何溝通就成為編撰報 告過程中重要的課題。

56

以CSRone十年來的永續報告蒐集經驗與內容分析調查,多數企業的報告內容過於艱澀, 充斥著過多的專業術語,有許多企業的永續報告甚至閱讀起來會像是在看技術報告書,僅有 少數專業人士了解其代表的意義,對多數利害關係人來說較不友善,此份報告所帶來的溝通 影響人數,想當然耳也會不如預期。

要如何寫出一份有溫度的永續報告呢?最重要的要訣即是「 換位思考

」。在報告撰寫過

程不斷地思考閱讀者是誰;他們能不能看得懂;好不好找到他們想看的資訊;能不能獲得他 們的回饋,這些都是企業在編撰永續報告時可細心思考的規劃。從報告主軸的設定、章節架 構的編排、文字的使用、表格的整理、數據的呈現、圖片的篩選、外部參考資訊的連結、符 合企業文化的排版設計、第三方的查驗證等,每一項的細心琢磨皆是提升各利害關係人閱讀 此本報告的吸引力,降低閱讀障礙。

其二為遵循GRI報導原則。GRI在2016年版的準則中將報告原則分為內容與品質兩大構 面,內容原則為:利害關係人包容性、永續性的脈絡、重大性、完整性,品質原則為:準確性、 平衡性、清晰性、可比較性、可靠性與時效性。 而在2021年10月,GRI做了較大規模的改版,將原內容與品質的十大原則合併為八大原 則:準確性、平衡性、清晰性、可比較性、完整性、永續性脈絡、時效性與可驗證性。如撰 寫過程中遇到一些疑難雜症,皆可閱查GRI的八大原則,以利編撰技巧的判斷。

因此,懂得換位思考,以 同理心 的態度站在利害關係人的角度來編撰永續報告,並符合 GRI的報導原則,相信將能吸引眾多利害關係人閱讀,提升永續報告的溝通力。

19-4 最不起眼卻最重要- 揭露原則

永續報告一打開,映入眼簾的皆是滿滿的企業永續績效與行動,述說著企業在過去一年 完成了什麼事情,獲得多少殊榮與獎項,使得希望學習報告內容編撰的企業依樣畫葫蘆,認 為別的企業揭露的內容就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方式。但殊不知每家企業都有不同的產業特性與 關注議題,要如何揭露、如何選擇內容的方式,建議可參考上述提到的GRI報導原則。

GRI報導原則主要是希望使用該準則的人能夠參考並使用,考量組織的活動、衝擊、及 其利害關係人實質的期待與利益,同時確保永續報告資訊的品質,包括適當的表達方法與資 訊品質,攸關利害關係人對組織績效作出健全與合理的評估,及採取適當的行動。在2021年

GRI更新版中有八項原則:

57

圖 十九- 1:2021 GRI報導原則

截圖取自GRI 1: Foundation 2021

A. 準確性:正確且有足夠資訊準確評估組織的衝擊

永續報告內敘述著企業的永續績效成果,並藉有數據的呈現讓利害關係人了解組織在環 境、社會與經濟的正負面衝擊情形,因此內容的準確度與利害關係人對報告內容的信心程度 成正比。

B. 平衡性:無偏見且公平的揭露負面與正面影響

許多傳統企業對於做的好的地方通常會大肆報導,對於做得不夠完美的地方則會隱藏省 略,這種隱惡揚善的揭露方式已不符合永續潮流及利害關係人期待,永續報告在揭露的同時, 應盡可能取得正面資訊與待改善資訊之間取得平衡,提升利害關係人閱讀此份報告的可信度, 畢竟企業與人一樣,不可能事事盡善盡美,利害關係人需要看到企業面對當責的精神。

C. 清晰性:易接收與容易理解的資訊

企業應考量多元讀者,對於一些艱澀難懂得專有名詞盡量少用,或用備註的模式闡釋與 說明,簡潔有力的表達其永續理念與作為,貼近讀者的易理解的知識領域。

D. 可比較性:從時間與其他組織的比較了解組織的影響

一個資訊或數據呈現如何了解好壞,必須從比較對照中才能了解,那應該如何比較呢?

58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一為跟自己比,二為跟別人比。與自己比較時可從時間上與過去的自己做比較;與別人比較 時,可參考同業或產業資訊,並提供完整組織範疇的數據,提升資訊揭露的可比較性。

E. 完整性:在報導期間提供足夠資訊幫助評估組織衝擊

企業在永續報告內應盡可能將永續相關行動與完整合併財報中的組織邊界一致,並將過 去的以及未來的承諾行動相連結,讓利害關係人能有足夠的資訊判斷其組織的永續價值。盡 可能避免僅揭露合併組織中的一小部分營業單位的永續作為,造成利害關係人的錯誤判斷, 如有此現象也應詳細說明。

F. 永續性脈絡:從廣泛背景揭露組織永續發展的衝擊

每一個組織都有重要的永續議題,而這些永續議題必然與組織成長的歷史脈絡與社會期 待有關,在永續報告中說明此脈絡非常重要,企業永續行動的起心動念,能讓讀者更加理解 企業永續發展的決心。

讀者對於企業永續報告的使用目的皆有不同,應盡可能符合讀者的期待,因此內容時效 性也是重要的判斷元素之一,在說明任何專案或績效時,應說明此專案發生的期間,並定期 揭露,讓讀者了解影響力的持續性以及對社會與環境的貢獻。

H. 可驗證性:組織應收集、記錄、編輯、分析可被審查的高品質資訊 報告內容要獲得利害關係人的信任,除了當責揭露待改善項目外,對於內容的原始資料 亦需有可被驗證的品質,包含文件管理、決策流程或說明內容的誤差性,都可視為提升可驗 證性的方式。

國際永續標竿企業出版的永續報告在上述的原則中皆能運用自如,讀者可將上述的原則 放在心裡,閱讀國際標竿企業的永續報告,即能發現其中可學習的溝通方式。那我們應該如 何找尋國際永續標竿企業的報告來進行學習呢?

19-5 如何尋找國際標竿永續報告

要參考國際標竿企業的永續報告做學習,首先要找到「標竿」的永續企業。 那我們該如何找到「標竿」的永續企業呢?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搜尋:獲得永續績效評 比最佳的企業以及獲得永續報告獎項最佳的企業,在此提醒,永續績效佳不代表永續溝通佳, 而永續溝通方式佳也不代表永續績效佳,但多數是相互重疊的。

59
G. 時效性:定期揭露並能及時提供資訊幫助使用者做決策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A. 獲得永續績效評比最佳的企業

找尋永續績效佳的企業可參考國外永續評比機構每年的評分指標,例如道瓊永續性指數 DJSI入選企業、CDP各類別的評比結果、以及獲選國內永續相關獎項之企業,例如:天下永 續公民獎、遠見CSR獎、GCSA 全球永續績效獎。這些企業獲得許多社會永續賢達人士的認可, 所揭露的行動與永續承諾會是其他企業非常適合的學習對象。

B. 獲得永續報告獎項最佳的企業

除了永續績效評比以外,多數有出版永續報告的企業亦會爭取報告相關的獎項,例如國 外知名的永續報告平台Corporate Register所辦的CRRA(The CR Reporting Awards)、新 加坡CSRWorks的ASRA(ASIA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AWARDS)以及台灣GCSA的 永續報告獎。這些獲選的企業皆是千錘百煉,從眾多永續報告脫穎而出,在永續資訊揭露上 絕對有令人驚艷的參考價值。

19-6 國際永續報告特色與台灣之比較

A. 從上而下的落實

一間企業是否真心發展永續目標,並不是看報告內容多麼美麗動人,而是這家企業是否 有投入資源展現出具體的永續成果,而資源的投入勢必需要企業經營高層的認同。而國際永 續標竿企業在內容上的呈現,都會將永續組織架構與最高負責階級寫的非常清楚,甚至永續 成果會納入這些治理階層主管的KPI中。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國際標竿企業的永續報告,充滿著高層對這家企業的永續期待與實際 作為在「高層的話」中,甚至有些企業高層還親自手寫以示負責。

60

截圖取自可口可樂2019 Business & Sustainability Report

B. 商業價值鏈的展開

永續報告內容在於與企業營運價值鏈中的各利害關係人溝通,因此國際標竿企業會在報 告前面章節即先定義企業的價值鏈與其利害關係人和永續議題,列出清楚的永續議題衝擊範 疇,以利讀者判斷該企業的整體永續策略及投入資源。

61
圖 十九- 2:可口可樂公司總裁兼營運長James Quincey在永續報告中的手寫信

圖 十九- 3:H&M商業價值鏈

C. 永續主軸的設計

一份好的永續報告不僅是企業檢視自我永續體質的利器,同時也是對眾多關注該企業的重 要溝通工具,其功能是多元的,比起硬梆梆的財務報告更加活潑。因此許多國際標竿企業會為 永續報告賦予靈魂與個性,並與企業品牌與形象結合,展現企業永續文化的一面,增加利害 關係人信任與好感度,表達企業重視的永續承諾以及希望打造世界的美好。例如:聯合利華

62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截圖來自H&M Group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 Report 2019
的USLP(Unilever Sustainable Living Plan)、雀巢的CSV(Creating Share Value)、可 口可樂的BSF(Better Shared Future)、馬莎百貨的Plan A、花王的KLP(Kirei Lifestyle Plan)。

圖 十九 - 4:雀巢的CSV(Creating Share Value)

永續主軸不僅代表著企業發展永續的決心,也是讓人非常容易記得的永續品牌行銷方式, 當讀者看完永續報告最記得的一個印象是什麼很重要。有些企業會在報告書中敘述著琳瑯滿 目的作為與行動,但沒有說明這些作為背後的起心動念與利害關係人一致期望的未來願景, 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企業永續主軸,很難支撐利害關係人對企業永續作為的鮮明的記憶與認 同感,淪為做到哪才說到哪的狀態。

圖 十九- 5:花王的KLP(Kirei Lifestyle Plan)

D. 承諾的展現

國際標竿企業永台灣企業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永續承諾」。國際標竿企業會藉由永續 報告與利害關係人溝通他們對為來世界發展的當責性與承諾,以此承諾訂立永續目標,每一

63
截圖來自Nestle Creating Shared Value and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0 截圖來自花王官方網站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個永續作為皆朝向此承諾前進,長年下來即可見到豐碩的永續成果,更可以回測對照過往對 未來的積極承諾是否有達成。但台灣企業對於清楚的承諾與目標往往受限於傳統企業文化與 「開空頭支票」的媒體標題影響,寧願達成才揭露,養成做到哪裡說到哪裡的揭露方式,不 願設立可能達不到的願景與目標,避免被台灣社會與媒體攻擊。

轉眼國際,永續標竿企業訂立承諾與目標都不會是容易達成的,注重的是 努力達成承諾 與目標 的過程,即使沒有達成,亦可針對沒有達成的原因進行檢討,或做目標上的調整,並 且非常誠實地揭露與利害關係人溝通。

圖 十九- 6:Unilever Sustainable Living Plan 2010 to 2020

截圖來自Unilever Sustainable Living Plan 2010 to 2020

E. 短中長期的目標設定

國際標竿企業設立永續目標多會參考全球永續趨勢與需求,在轉頭看自身的能力與資源 能夠提出多少貢獻,同時與本業營運目標結合。而台灣企業設立目標多為先看自身的營運需 求來設定目標,再連結國際趨勢與需求,一個是由外而內,一個是由內而外。在聯合國永續 發展目標指南中也提到,期望企業是由外而內的進行永續目標設定,以利達成利害關係人期 望。

從國際企業的永續報告可以發現,當他們在設定永續目標時,會從長期目標開始設定, 而非短期甚至明年的目標開始,從長遠目標往回推中期目標與短期目標該如何設定,例如全 球2050年要達到淨零碳排,歐盟與許多國際皆設定希望在2030年可減少50%~55%碳排目 標,再去回推當下應該要有的行動與短期目標。台灣企業可依循此類方式設定目標,亦可從 長遠目標來看檢視每年的進度。當然也可能發生目標提前完成的情況,此時就是企業可再訂

64

立新目標的時候了。永續是無止境的,不斷的進步持續前進才是永續發展的真諦,而非獲得 一個獎項或是達到某項目標即可認定這家企業為永續的企業,而是要看這家企業是否在永續 的道路上努力向前邁進。

F. 創意溝通的模式

國際標竿企業在永續報告的製作與溝通上非常用心,其內容與檢視報告的設計不僅能讓 讀者容易迅速找的想獲取的資訊,亦能常常搭配創意溝通的方式,讓讀者在輕鬆的氛圍中閱 讀,吸引更多利害關係人閱讀,達到多元溝通的目的。

但永續報告也因為為一年出版一次的,許多資訊會有時間落差,因此國際標竿企業非常 重視網路的永續資訊,紛紛成立永續專屬企業網站,添具及時性與互動性的元素,而永續報 告內容也從紙本或是PDF檔的內容延伸到網路世界,隨時搭配影音與數據互動軟體,加強利 害關係人的意見回饋機制,如何運用創意模式與利害關係人做雙向溝通,打破傳統的企業單 向溝通的型態(意即當企業想要利害關係人知道某些資訊時才進行資訊發佈,而非先去了解 利害關係人想獲得什麼資訊)。

截圖來自Nestle Nutrition in the first 1000 days of life 網站

G. 作為才是內容的根本

『有好的料才能炒出一盤好的菜』。永續報告的目的主要是與各利害關係人溝通永續成 果,因此最重要的企業該如何實踐永續作為,自然而然報告內容的呈現就會相當豐富。而台 灣很多企業將永續報告的內容產出視為最終目的,而非為企業的永續發展的溝通工具之一, 因此在內容上會較空泛與籠統,產出的內容看來有遠大的願景,但又欠缺具體的行動,以致 於沒有實際的績效與成果。

65
圖 十九 - 7:雀巢life style意象圖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國際永續標竿企業多有具結構性與系統性的永續策略框架,並從整體永續策略中發展出 具體的行動方案與目標,因此在報告的呈現往往能豐富許多,吸引讀者目光,並達到互相學 習的效果。

參考資料

1. DJSI:https://www.spglobal.com/esg/performance/indices/djsi-index-family

2. CDP:https://www.cdp.net/en/

3. 天下永續公民獎:https://topic.cw.com.tw/csr/

4. 遠見CSR獎:https://csr.gvm.com.tw/2022/

5. GCSA:https://globalcsaward.org/

6. ASRA:https://csrworks.com/asra/

7. CRRA:https://www.corporateregister.com/crra/

66

策略型企業永續標竿案例

20-1 緒論

20-2 國際企業永續發展重要趨勢

20-3 以企業永續提升企業競爭力

20-4 企業永續之策略性思維

20-5 企業永續之致勝關鍵

20
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陳宥杉 特聘教授兼商學院院長

策略型企業永續標竿案例

20-1 緒論

近年來極端氣候變遷、貧富差距及社會平權等問題日益嚴重,喚起各界對於永續發展議 題更加重視,並陸續推動相關國際環保法規與倡議。聯合國於2015 年9月25日「聯合國發展 高峰會」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與169項細項 指標(Targets),以作為各個國家或組織2015年至2030年這十五年間達成「永續發展」的 指導目標與方向。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兼顧了永續發展之「經濟成長」、「社會關懷」 與「環境保護」三大構面,並進一步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Net Zero)。

「巴黎氣候協議」(Paris Agreement) 係由195個締約國在2015年12月12日經由多輪協 商才完成談判,於2016年11月4日起生效,各國同意在2050年以前達到減碳的目標。為了 呼應巴黎氣候協議,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於2019年提出「歐洲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希望在2030年達成減碳55%的目標,並在2050年使歐洲完成淨零碳排。「淨零碳排」 (Net Zero)係指某一特定組織,在一年期間(或某一特定期間),人為溫室氣體之排放量總和等 於人為溫室氣體之移除量總和。淨零碳排的減量範圍除了二氧化碳以外,還包含甲烷、氫氟 碳化合物、氧化亞氮、全氟化碳、三氟化碳、六氟化硫等屬於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規範 之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 GHG)。我國除了設定2025年減碳10%的目標,同時將「5 +2」產業創新規劃中納入「綠能科技」和「循環經濟」。由於企業永續對於全球產業界愈來 愈重要,本文章將針對策略型企業永續標竿案例進行探討,以提供各界參考。

20-2 國際企業永續發展重要趨勢

為了呼應綠色金融之國際潮流,金管會於2020年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藉由 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以提升臺灣在永續責任投資的整體金額。此外,為了深化我國公司之企 業永續發展,並發展企業永續生態系,改善我國資本市場全球競爭力,金管會於2020年啟動 「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其五大主軸包含:「強化董事會職能,提升企業永續價值」、 「提高資訊透明度,促進永續經營」、「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營造良好互動管道」、「接 軌國際規範,引導盡職治理」及「深化公司永續治理文化,提供多元化商品」,並推動39項 具體措施以落實與推廣永續發展相關活動,提升永續發展績效(中華民國行政院財政主計金 融處,2020;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傳播處,2021)。

68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陳宥杉 特聘教授兼商學院院長

為配合金管會發布之「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及全球公司治理潮流,證交所於 2021年12月17日公告修正「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修正重點包含:第一,為了防 止內線交易,規定上市上櫃公司內部人於公告年報前30日,以及公告季報前15日不得買賣該 公司股票;第二,獨立董事席次不得少於董事席次三分之一,獨立董事連續任期不得逾三屆, 以及建議女性董事比率達董事席次三分之一;第三,上市上櫃公司網站應設置專區,揭露公 司治理相關資訊;第四,推動上市上櫃公司訂定合理董事酬金,鼓勵上市上櫃公司於股東常 會揭露董事酬金。此外,為了呼應「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證交所於2020年8月10 日公告修正「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修正重點包含:第一,機構投資人應揭露投票政 策與投票情形;第二,機構投資人的投資決策須考量ESG議題,並評估ESG相關風險與機會; 第三,建議機構投資人每年於網站公布盡職治理報告;第四,除了股票之外,機構投資人盡 職治理範圍擴充至不動產、債券、私募基金等其他類資產。

為配合巴黎氣候協定與氣候行動高峰會(UNCED)提出之減碳時程表,各國積極擬訂邊 境碳稅,希望透過碳關稅之課徵,引導廠商積極進行減碳,以達成全球2050-2060的碳中和 目標。「碳洩漏」(Carbon Leakage)係指高碳排產業為躲避嚴格的碳排放規範,而外移至 碳排放規範較為寬鬆的國家的現象。為了避免「碳洩漏」的情形發生,歐盟2021年7月14日 正式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明訂出

口國產品的碳含量若超過進口國規範的話,進口商除了購買「碳權」之外,將面臨產品被課 徵碳關稅的情形。歐盟並於2023年開始管制諸如水泥、鋼鐵、肥料、鋁、電力等五大高碳排 產業(孫文臨,2021)。CBAM於2023年生效,經過3年過渡期,於2027年全面正式實施,對 於外銷歐盟的企業而言,碳稅無疑是額外增加的費用。供應鏈成員須共同合作打造完善的永 續供應鏈,才能大幅降低碳稅,提升整體供應鏈的競爭力。歐盟2023年施行碳邊境調整機制 後,輸出產品至歐盟的國家須趕快訂定完整碳定價制度。「碳定價」(Carbon Pricing)往

往是基於污染者付費原則,替每單位碳排放量訂定價格,具有實質減碳效果,是達成淨零碳 排的必要經濟工具。韓國是亞洲第一個碳排放交易立法的國家,目前已訂定碳定價制度。因 此臺灣須趕快訂定有效的碳定價制度,以因應歐盟碳邊境稅的衝擊影響。

由於歐盟於2021年7月14日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出口歐盟的高碳排 產品課徵碳關稅,因此企業完成碳盤查是一項必須完成的重要工作。多國籍品牌企業對於供應 鏈成員的淨零碳排的要求,以及金融界對於ESG議題與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SRI)的重視,凸顯企業進行碳盤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金管會於2022年1月13 日公告推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規劃全體上市上櫃公司必須於2027年前完成碳 盤查,並且於2029年前完成查證。金管會將2023-2029年這七年期間分成四大階段,促使全 體上市上櫃公司達成碳盤查並查證的目標。第一階段是2023年起資本額一百億元以上之上市 上櫃公司及鋼鐵、水泥業公司完成碳盤查,並於2024年完成查證;第二階段是2025年起資

69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本額一百億元以上之上市上櫃公司及鋼鐵、水泥業的合併報表子公司完成碳盤查,以及資本 額50-100億元上市上櫃公司完成碳盤查;第三階段是2026年起資本額50-100億元上市上櫃 公司的合併報表子公司完成碳盤查,以及資本額50億元以下之上市上櫃公司完成碳盤查;第 四階段是2027年起資本額50億元以下之上市上櫃公司子公司完成碳盤查。

各國爭相針對永續發展提出許多策略與方案,企業須儘快推動綠色轉型,以因應激烈的 全球永續競爭,否則會面臨生存危機與困境。隨著永續發展與綠色議題廣受各界重視,消費 者環保意識也日益高漲,而且願意為綠色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綠色消費對於廠商的影響力 愈來愈大(Chen, Chang, Li, & Chen, 2020)。企業紛紛將綠色消費的崛起視為商機,將永 續元素帶入產品研發與設計中,推出綠色產品來回應消費者的要求(Chen, Lin, Lin, Hung, Chang, & Huang, 2020)。此外,愈來愈多企業除了積極進行綠色創新之外,也推動綠色 供應鏈管理,以達成綠色成長目標。推動綠色創新的企業將具備先進入者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可以提高企業競爭力(Chen, 2008; Porter & Van der Linde, 1995),並朝向 「綠色經濟」邁進。

以國際知名企業NIKE公司為例,NIKE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運動鞋和運動服裝品牌廠商, 2020年的碳排放量超過1,000萬公噸,對環境衝擊影響極大。為了因應極端氣候,NIKE積極 進行綠色創新,以降低對環境的負面衝擊影響。經過企業整體碳足跡分析,NIKE的70%碳排 放來自於產品材質。採用對環境友善的產品材質對NIKE而言,是目前降低碳排放量最有效的 方法。因此NIKE選用保特瓶回收材質-再生聚酯纖維,作為運動鞋和運動服裝的部分材質。 相較原先採用的聚酯纖維,再生聚酯纖維能減少30%碳排放。以Nike Air的鞋款為例,至少 採用50%的再生材質,大幅降低碳排放量。此外,Nike也積極推動永續供應鏈管理,分析產 品生命週期的碳足跡、資源消耗、能源消耗、廢棄物、廢水和有害物質等,降低整體供應鏈 對環境的負面衝擊影響(NIKE, 2021)。 20-3 以企業永續提升企業競爭力

綠色管理(Green Management)係指在企業整體營運活動結合永續發展觀念的全面環境 管理,企業積極執行綠色管理的話,不但可以規避環保處罰或利害關係人抵制,還可提升員 工的組織認同感,提升員工的向心力及組織績效,並能取得利害關係人的正面支持(Taylor, 1992)。面對全球永續浪潮,綠色管理可以協助企業進行組織轉型與變革,並使企業掌握 綠色商機以提升產品差異化,提升企業競爭力(Hart, 1995; Shrivastava, 1995)。綠色管 理可以促使企業改變營運模式,化危機為轉機,將綠色壓力轉成綠色商機(Hopfenbeck & Waldemar, 1993)。由於消費者環保意識日益高漲,而且消費者會以積極行動抵制不負責 任的企業(Jain & Kaur, 2004),因此企業須將永續發展觀念納入各項經營活動中,主動積

70

極地實踐綠色管理,提高永續績效,以獲得競爭優勢(Chen et al., 2006)。著重於永續發 展的廠商,可利用差異化策略開創利基市場,並改變整個產業生態(Chen, Lin, Lin, Hung, Chang, & Huang, 2020)。因此,企業永續被視為重要的經營策略之一,使產品、技術、流程、 服務、商業模式等產生變革,扭轉產業的競爭態勢,所以永續發展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 要課題(Chen, Lien, Lo & Tsay, 2021)。

企業想藉由綠色管理來提升競爭優勢的話,需要先建立一套全體員工認同的永續發展願 景、使命、價值觀、文化與策略,而且需要與其利害關係人充分進行溝通,並且需要與供應 鏈成員共同合作一起進行全面綠色供應鏈管理(Rao, 2002;Vachon & Klassen, 2008)。

由於愈來愈多利害關係人重視永續發展,促使愈來愈多廠商更重視綠色管理 (Bansal & Roth, 2000)。若企業以主動積極的方式來推動綠色管理,不但能藉由降低原物料使用量、污染防治、 資源再利用、降低碳排放量、節能、省水與減廢來降低營運成本,還能獲取諸如消費者、員 工與股東等利害關係人之支持,並提高企業形象、永續績效與競爭優勢(Hutchinson, 1992; 陳宥杉、張敬珣,2014)。企業願意投入綠色管理的話,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的環保需求,也 可以加入綠色元素實現差異化以提升競爭優勢。面對永續發展的世界潮流,綠色競爭已成為 市場不可避免的趨勢,綠色競爭力來自於以下幾類綠色管理,包括:綠色設計、綠色生產、 綠色行銷、綠色財務管理、綠色創新、綠色供應鏈與循環經濟等。

綠色設計

綠色設計(Green Design)係指在產品設計階段就將產品全部生命週期對環境所產生之衝 擊影響列入考量。綠色設計也稱為「環境設計」(Design for Environment)或是「生態設計」 (Ecological Design)等。由於產品對環境所產生之衝擊影響大部分在設計階段就已經決定了, 因此綠色設計對於產品的環保績效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綠色設計的核心概念是「3R原則」, 亦即Reduce, Reuse與Recycle。“3R原則”係指在產品設計時就要考慮如何減少原物料、 資源使用量、能源消耗、有害物質排放量與廢棄物,並盡量使產品、半成品、副產品、零組件、 廢棄物或下腳料可以再使用,或是將其回收再製後加以使用。

綠色生產

綠色生產(Green Production)係以減碳、省水、節能、減廢等方式,降低生產過程對於 環境的負面衝擊的生產方式。對企業而言,綠色生產不僅可以提升利害關係人的認同,同時 能提升企業永續績效。生產綠色產品的原則包括選擇對環境衝擊最小的原物料、減少原物料 消耗、提升產品壽命、降低製程污染量等(杜瑞澤,2002)。綠色生產從整個產品生命週期 循環的觀點,除了降低生產過程所產生之生態衝擊,並降低對於人體健康之危害。有別於早 期"末端處理"的被動思維之汙染處理,綠色生產更注重於主動思維之污染防治。

71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綠色行銷

Chen and Chang(2013)提出綠色行銷即將綠色管理的理念納入行銷過程中,從市調、 研發、定價、促銷等步驟開始使企業發展與環境利益一致。企業可以透過綠色行銷擁有更多 關於顧客、利益關係人、環境保護、社會價值和品牌之間更深層的連結,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Ferenc et al., 2017)。若企業要獲得可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就必須把環境思維納入行銷的各 個方面(Porter, 1998)。綠色行銷能為企業品牌樹立正面形象,增加對顧客的吸引力,將會 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

綠色財務管理

綠色財務管理(Green Financial Management)係將財務管理結合環境保護、社會關懷、

資源有限性與公司治理等觀念進行綜合考量,其目標為追求企業價值最佳化,同時也達成生 態環境以及社會福利均衡發展。綠色財務管理整合財務管理與永續發展,期盼提升企業價值、 社會效益及生態環境績效。

綠色創新

綠色創新(Green Innovation)係指企業在綠色產品或製程中,將諸如循環經濟、減碳、 節能、減廢、省水、減污等永續發展的觀念融入創新中(Chen et al., 2006)。企業可經由綠 色創新來提升生產力與資源效率,不但不會增加營運成本,甚至可以提高產品價值,獲得極 高的經濟效益(Porter & van der Linde, 1995)。搶先推出綠色創新的廠商不但具有先進入 者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擁有較高的獲利性,而且能提高知名度,開拓新的綠色市 場(Chen et al., 2006)。綠色創新可為企業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是創造雙贏的 有效方法(Chen et al., 2012)。面對全球永續發展的大趨勢,廠商必須積極進行綠色創新, 藉由綠色產品創新與綠色流程創新以提升企業價值,並取得持久性競爭優勢,同時也兼顧經 濟、社會與環境的永續發展(Chen et al., 2006)。

綠色供應鏈管理

綠色供應鏈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係將供應鏈管理結合永續發展觀 念,針對減碳、省水、節能、減廢提升整體供應鏈之永續績效,以降低整體供應鏈對於環境 的負面衝擊(Murray, 2000; Srivastava, 2007)。綠色供應鏈管理不僅是著重於環境保護, 同時也追求商業價值之提升,期盼提高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以取得競爭優勢(Green et al., 2012)。由於COVID-19產生的斷鏈效應,使世界產生供應鏈失衡,缺櫃、缺料、缺工、貿易 戰,再加上疫情反覆爆發,導致全球發生斷鏈危機,並改寫了全球競爭態勢。為解決斷鏈問題, 愈來愈多企業將其永續營運目標從公司範疇擴展到供應鏈範疇,積極打造完善的永續供應鏈, 以創造新一波成長。

72

循環經濟

要創造成功的循環經濟體系,必須打造完善的永續供應鏈系統,透過全面導入「循環經 濟」(Circular Economy),以達成全循環零廢棄與淨零碳排的目標。利用資訊系統串連供應 鏈上下游的數據,並透過大數據分析精確掌控整體供應鏈之生產量及庫存量 ,降低庫存成本、

物流成本、缺貨風險,並提高經營效率。在善用大數據分析的供應鏈,可以利用雲端系統以 及人工智慧與物聯網(AIoT)快速進行精準運算與預測,準確分析、預測、規劃、監控與降 低資源使用、能源消耗、廢棄物、汙染物及碳排放,未來也可以運用「區塊鏈」(Blockchain) 等技術進行碳交易,以邁向永續經濟。

20-4 企業永續之策略性思維

企業永續之策略性思維係指企業將永續發展目標融入策略規劃中,從擬訂願景、使命與 目標,到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與威脅(Threat)分析(SWOT 分析),乃至於擬定公司集團層次策略、事業單位層次策略與功能策略,以及績效考核、檢 討與回饋,均將永續發展列入考量,並將其整合到企業經營策略與經營理念之中,以同時 達成經濟、社會與環保目標的永續理念。在企業永續的策略性思維中,策略性企業社會責任

(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重要的一環,即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時,又 可以達成策略目標與增加股東價值。當企業在追求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又能夠創造企業經 濟利益的話,企業社會責任與股東利益才能聚合(Convergence),這種企業社會責任才具 有策略性意義(Porter & Kramer, 2002)。故Porter and Kramer(2002)認為策略性企業社 會責任是利益的聚合(A Convergence of Interesting)。

在企業永續之策略性思维中,須透過創新突破的思維,使用有限資源去開創企業的長期 永續效益(Chen, Lien, Lo, & Tsay, 2021),並採取主動積極的綠色管理理念,以永續目標將企 業各部門加以有效整合溝通與運作,提升企業競爭力(Berry & Rondinellil, 1998)。在全球永

續發展時代,結合環境保護、社會關懷與經濟發展的企業永續策略性思维已是產業發展的重 要趨勢。在此趨勢下,省水、節能、減碳、低耗能、低污染、高生產效率等日益受到重視, 是達成「淨零碳排」(Net Zero)與邁向永續經濟的唯一途徑。

此外,企業應遵循「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UN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保障員工基本人權之外,也有愈來愈多公司遵循「聯合國全球盟約」 (UN Global Compact)、「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UN Guiding Principles on Business & Human Rights)與「國際勞工組織多國企業與社會政策三方原則宣言」(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Tripartite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Concerning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Social Policy)等國際人權規範,來制訂人權政策。保障基本人權不應只侷限於單一公司,應

73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擴及整個供應鏈,使整個供應鏈成員都重視基本人權。保障基本人權應重視預防機制,包括 建立公正且獨立的申訴或抱怨管道,使員工與消費者等利害關係人能透過公正與獨立的申訴 或抱怨管道反應其意見。

企業推動永續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必須避免採購衝突礦產。「衝突礦產」(Conflict Minerals)係指在暴力衝突和剝削人權的情況下所開採的礦物。完善的永續供應鏈管理治理體 制,須強制要求供應鏈成員進行盡職調查,對於特定礦產須進行申報,以確認其產品之原物 料所使用之礦產來自非衝突地區。

「漂綠」(Greenwash)係指廠商標榜其產品或服務為永續或環保,試圖誤導或欺 騙消費者或投資者等利害關係人的行為(Chen, Huang, Wang, & Chen, 2020)。歐盟陸續 推出三項規範,分別為「永續分類標準」(Taxonomy Regulation)、「永續金融揭露 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與「企業永續報告指令」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 CSRD)。歐盟2020年6月份公布的「永 續分類規則」(Taxonomy Regulation)係針對氣候變遷減緩、氣候變遷調適、水資源、循 環經濟、污染防治與生物多樣性等六大環境議題,公開明訂七大產業與幾十種經濟活動之環 境目標的具體標準。「永續分類規則」明訂永續經濟活動須至少符合一項環境目標,且不能 對其他環境目標有重大損害,並須遵循最低人權保障。此外,「永續分類規則」也透過科學 的方式,對於13種類別與超過一百項經濟活動提出具體的量化標準。歐盟2021年3月實施「永

續金融揭露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明訂銷售永續金

融商品時,需揭露企業與金融商品的永續資訊,包含將永續性風險納入投資決策過程資訊, 並揭露投資決策對於永續造成的主要不利衝擊。另外,歐盟2021年4月實施的「企業永續報

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 CSRD),明訂公司採用一致的永

續資訊揭露規範,且全體大型企業與中小型上市企業均適用此一永續資訊揭露規範。為強化 ESG基金資訊揭露,金管會2021年7月6日公布最新「ESG揭露事項審查規範」,規定標榜 ESG基金者,其ESG相關投資標的至少須7成以上,並訂出八大揭露監理原則,包含投資目標 與衡量標準、投資策略與方法、投資比例配置、參考績效指標、排除政策、風險警語、盡職 治理參與及定期揭露等。金管會並於2022年1月11日公布「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相關 主題境外基金資訊揭露事項審查監理原則」,使標榜ESG的境內外基金審查監理原則趨於一 致。

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 (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 SBTi)是由碳揭露專案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世界資源研究所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世界自然基金會 (World Wildlife Fund) 及聯合國全球盟約 (UN Global Compact)共同提出,發展相關方法以 協助公司將其減碳目標與科學方法結合在一起。由於CDP將SBTi列為評分項目,愈來愈多公

74

司承諾設立科學基礎減碳目標,以獲取更高的CDP分數。企業申請SBTi的流程包含:簽署承 諾、建立目標、提交目標與公布目標等步驟。為了邁向淨零碳排,SBTi於2021年10月份推 出「淨零碳排標準」(The Net Zero Standard),替設定淨零碳排目標的公司提供更清楚的 方向,幫助公司以科學為基礎,訂定碳排放的減量目標,並提升利害關係人對公司達成淨零 碳排的信心。

企業若能採行結合永續發展目標的創新成長策略的話,便是採行企業永續的策略性思維 之一。以全球知名的龍盟科技公司為例,原為產生塑膠袋之工廠,因1980年代面臨經營瓶頸 而決定轉型,花費16年的時間研發創造出「im STONE」石頭做的紙,將石頭粉末與環保塑 料PE結合起來。石頭紙與傳統木漿紙的生產方式不同,傳統木漿造紙需要使用漂白劑與強酸 強鹼等,會產生大量有毒廢水。石頭紙無需砍樹、用水,更不會排放廢水及廢氣,並具有防 水功能。此外,石頭紙可以自然分解,不造成環境負擔。由於石頭紙具備可以回收、可以分解、 省成本的特性,假如將一噸的木漿紙換成石頭紙,可以減少砍伐20棵樹、減少7480加侖的水 及減少940公斤的碳排放量 (呂愛麗,2010)。龍盟科技翻轉造紙業,從石頭的原料、製造、 行銷皆具有永續發展的創新想法,不但成功地執行策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更是結合永續發展 目標的創新成長典範企業。

另外,以台灣知名企業興采實業為例,致力於研發功能性布料,於2008年研發出使用 咖啡渣再製的紡織紗-「S.Cafe」環保咖啡紗,以呼應永續潮流,並創造獨特差異化價值。

其代工客戶包含Nike、Patagonia、The North Face、Puma等國際運動服飾大廠。由於咖 啡渣具備了除臭、防紫外線、速乾等功能,因此咖啡紗不但符合循環經濟的永續概念,也深 受消費者喜愛。此外,興采實業加入25%以上從咖啡渣中淬鍊出的咖啡油複合材料,製成 世界上第一個非糧源生質薄膜材質,可以代替石油製造的薄膜材質。興采實業也打造出取得 「Bluesign」認證的染整廠,利用高環保標準來降低高汙染製程的環境衝擊影響,以獲取消 費者信賴,並提升品牌形象(興采實業,2022)。

雖然企業的主要策略目標為「追求利潤極大化」,但是從利害關係人理論(Stakcholder Theory)來看,企業不只是滿足股東的需求,還必須滿足其他內部與外部利害關係人的需求, 包含員工、顧客、供應商、通路商、周邊居民、銀行、環保團體、政府等,因為這些利害關 係人會影響企業的營運與績效(Chen & Chang, 2013)。企業如果忽視永續發展趨勢的話, 可能會受到環保處罰與利害關係人抵制,而嚴重傷害企業聲譽與形象,並重挫企業的營運績 效。所以,企業必須主動進行綠色管理,以滿足主要利害關係人的永續需求,使企業能同時 達成經濟發展、社會關懷與環境保護的企業永續的策略性思維。

75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20-5 企業永續之致勝關鍵

全球各組織積極發行永續報告,將公司內部之永續決策與作法加以揭露,並具體呈現其 推動永續的願景、目標、策略與作法。企業每年編製永續報告書也是自我檢視的過程,同時 也是向利害關係人與社會大眾展現其永續發展績效的最佳資訊揭露與溝通方式。擬訂企業永 續策略對企業而言是一項重要的挑戰,但如何具體執行又是另一項困難工作。公司高階管理 團隊在推動企業永續需要留意以下幾項關鍵實務:

1. 公司高階管理團隊展現推動永續發展的承諾與決心。

2. 須將公司的願景、使命、目標、策略與核心能力,與公司聚焦的永續發展目標整合在 一起。

3. 須以創新與創意的方式來執行企業永續策略。

4. 公司執行企業永續策略須言行一致。

5. 公司須主動誠實地揭露公司的企業永續作法與成果。

政府及民間組織也針對永續發展推出相關獎項,其中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頒發的「台 灣企業永續獎」(Taiwan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wards, TCSA)更是鼓勵台灣企業與非

營利組織走向永續發展。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自2008年起便開始舉辦「台灣企業永續獎」 (TCSA),以表揚永續報告與永續績效卓越的組織,鼓勵強化落實永續發展。「台灣企業永 續獎」分成「永續報告類」、「永續綜合績效類」、「永續單項績效類」、「永續傑出人物 類」、「永續發展目標行動獎」等類型獎項。以「永續單項績效類」-「永續水管理獎」為例, 該獎項係鼓勵企業擬訂水資源管理計畫與策略以因應極端氣候變遷,建立永續水資源系統。

在推動企業永續策略方面,結合創新管理是一大趨勢,企業可以藉由創新方式來達成企 業聚焦的永續發展目標,並提升國際競爭力。以中鋼公司成功地建構了循環經濟與綠色成長 模式為例,不僅開發出有機朗肯循環(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中低溫廢熱回收技術, 還建置太陽光電系統,以及利用生質能開發技術,將綠色能源轉為新的生產力,兼具解決環 保問題以及提升企業獲利能力。

根據金管會發布之公司治理3.0,為了強化資訊揭露,規範編製2022年永續報告書之 上市上櫃公司應參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規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與「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SASB)的準則,以強化永續報告書揭露資訊。「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係由國際 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於2017年所提出,企業可藉由其架構,針 對「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訂定「指標與目標」,提供利害關係人可靠的財務 基礎資訊,以協助企業經理人、投資者等利害關係人辨識、分析與管理氣候變遷之風險與機

76

會。供應鏈成員共同參與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規範(TCFD),將可精準辨識、分析與管理氣候變 遷之風險與機會。氣候變遷之風險包含「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實體風險」包含颱 風、乾旱、暴風雪、水災、森林火災等,「轉型風險」包含跨國貿易衰退、永續競爭力差異、 國際投資流失與資產閒置等面向。目前全世界採用TCFD準則的企業家數正急速成長。

雖然目前大多數永續報告書遵循GRI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準則,但是在採用 「GRI 通用準則2021」之前,GRI準則並未考量不同產業在揭露上的差異性,也並未考量產 業界對於重大性(Materiality)的需求。產業界一直期望永續報告書在揭露上具有可比較性, 並能呈現利害關係人重視的指標。基於上述背景與需求,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SASB)於2018年11月訂定與公布SASB準則。SASB對 於揭露永續報告的重大性定義,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對於財務報表的重大性定義是相同的,以協助利害關係人在判斷永續報告 資訊時,能跟判斷財務報表資訊採用一致的分析標準。SASB著重「環境」、「社會資本」、 「領導與公司治理」、「商業模式和創新」、「人力資本」五個面向(26個ESG子議題)。

SASB的永續產業分類系統(SICS) 共包含77個產業,由於每個產業對應之 26個ESG 主題的 相對重大性並不相同,故發展出「重大性地圖」(Materiality Map)供使用者參考。

為呼應最新永續潮流,GSSB(全球永續性標準理事會,Glob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積極修改GRI準則,於2021年10月5日公布新版「GRI 通用準則 2021」(GRI Universal Standards 2021)。「GRI 通用準則 2021」正式施行日期為2023 年1月1日。新版「GRI 通用準則2021」將舊版的 GRI 101、GRI 102、GRI 103調整為 GRI 1、GRI 2、GRI 3,其中GRI 1與GRI 2維持不變,GRI 1為「基礎 2021」,說明新版GRI系 統與準則;GRI 2為「一般揭露 2021」,將舊版GRI揭露分類整併為5大類揭露項目與30 條揭露細項。GRI 3則更改為「重大性議題2021」,說明組織如何確認、詳列與管理重大性 議題的步驟與原則。「GRI 通用準則2021」將舊版之4項內容原則與6項品質原則更改為 8項原則,包含完整性、準確性、可比較性、平衡性、清晰性、時效性、可驗證性、永續性 脈絡。本次修改後之「GRI通用準則2021」,著重於重大性議題、產業特性、盡職調查等議 題。本次GRI準則變動分為3大系列:通用準則(Universal Standards)、產業準則(Sector Standards)、主題準則(Topic Standards)。GRI也同時發布首個產業準則「GRI

11 石油和天 然氣產業準則」。

RE100 (Renewable Energy 100 )係由The Climate Group及CDP共同推動全球再生 能源之倡議活動,參與RE100的企業須公開承諾於2050年以前,其全球經營據點的電力 100%使用再生能源,並每年公開揭露其電力資訊。知名品牌企業普遍將生產製造活動外包給 其供應鏈成員,為了打造完善的永續供應鏈,愈來愈多知名品牌企業要求其供應鏈成員加入

77

RE100。EP100 (Energy Productivity 100 )係由The Climate Group及節能聯盟(Alliance to Save Energy)共同推動之倡議活動,其主要目標為以更有效率的方法,降低能源消耗, 提升能源生產力(Energy Productivity, EP)。企業參與EP100不但可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與減少財務成本,還可以加速邁向淨零碳排(Net Zero)。EV100 (Electric Vehicles 100)也是

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提出的倡議,參與的企業必須承諾於2030年前,公司的交 通載具全面電動化,並廣泛安裝電動車充電設備,以達到交通運輸工具的低碳轉型。企業加 入EV100不但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改善空氣污染,還可以提升企業形象。

「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DJSI)是全世界第一個永續指數, 由道瓊公司(Dow Jones Index)與RobecoSAM 公司合作推出,針對經濟、社會及環境三

個構面評鑑企業的永續表現。DJSI每年邀請全球數千家公司接受評比,挑選各產業永續表現 前10%的企業入選DJSI指數成分股。DJSI是全球最具公信心的永續指數之一,廣受各界矚 目與好評。為了因應日益盛行的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SRI),臺

灣指數公司與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合作建構「台灣永續評鑑」模型,其評鑑模型包含SEED 四大構面,包含社會(Social)、經濟(Economic)、環境(Environmental)及揭露 (Disclosure),針對上市上櫃公司在永續發展、友善環境進行評鑑,篩選成份股,編製成「臺 灣永續價值指數」與「臺灣友善環境指數」。臺灣指數公司與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利用「台 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於2021年10月18日起發布「臺灣友善環境指數」,並利用 「台灣永續評鑑」模型於2022年1月3日起發布「臺灣永續價值指數」。ESG金融商品已 廣泛受到投資者的重視,臺灣指數公司與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編 製的「臺灣永續價值指數」與「臺灣友善環境指數」,引領投資者找出適當的ESG投資標的, 提升ESG投資市場交易效率與促進社會責任投資的發展。

「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 EPs)係由花旗集團、荷蘭銀行、巴克萊銀行、西 德意志銀行等銀行於2003年6月份所提出,提供金融機構評估、分析、辨識與管理環境與 社會風險的準則,以進行專案融資管理。因此遵循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會將諸如減少碳排 放、 促進環境保護、發展綠能或循環經濟、提升資源效率、增進永續發展等專案給予優先 核准或優惠融資條件;反之,對於不利於永續發展的專案,不但會給予較差的融資條件,甚 至會直接駁回專案融資。為了呼應聯合國2015 年提出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以及各界對於環境、社會、治理(ESG)愈來愈重視,投資 機構或投資人除了重視投資報酬率之外,也開始重視投資所帶來的永續發展效益,並列為投 資考量。由於ESG 績效卓越的企業具有公開透明的公司治理機制,其經營狀況往往較為穩 健與低風險,因此成為資機構或投資人愈來愈青睞的投資標的。因而促使「社會責任投資」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SRI)的規模愈來愈大。為了因應社會責任投資的潮流, 聯合國於2006年公布「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78

迅速成為全世界投資機構遵循的責任投資準則,簽署PRI的投資機構與其所管理的資產規模 大幅成長。此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 FI)於2012年發布「永續保險原則」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 PSI),提供保險公司自願性遵循原則,針對ESG議 題發展新興保險商品與服務,以面對全球極端氣候所衍生之相關風險與機會,以支援產業界 之永續發展。另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 FI) 緊接著於2019年公布「責任銀行 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 PRB),使銀行業在融資或投資審核過程中,將 ESG等因素列入考量,以扮演正向力量,除了促使「綠色金融」(Green Finance)與「永續金 融」(Sustainable Finance)快速發展之外,並將產業界導向永續發展之路,而達成淨零碳排 (Net Zero)。

企業的永續報告書已成為揭露非財務績效資訊的最重要管道之一,使利害關係人能了解 其永續發展之願景、目標、策略與成果。標竿型永續報告書的特色包含:

1. 明確揭露未來永續願景、目標與策略。

2. 聚焦重大性議題。

3. 不過度誇耀永續成果,誠實揭露負面資訊。

4. 具體呈現圖、表、統計數據與實際案例。

5. 永續報告書須經第三方公正單位驗證。

企業出版永續報告書以後,須主動蒐集利害關係人對於其永續報告書的評價與回饋資訊, 並提供諸如官方網站、問卷調查與社群平台等雙向互動溝通管道,提供利害關係人回應正面 或負面資訊的回饋機制,作為持續改善永續報告書的參考依據。公司每年定期出版永續報告 書,可以每年定期檢視公司推動企業永續的流程與成果,也是公司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推動企 業永續的重要管道。

愈來愈多國際品牌企業運用其龐大的採購力量,積極推動整體供應鏈的具體減碳,其跨 國界的影響力發揮帶頭的效果,激發所有供應鏈成員的減碳行動,加速落實全球永續作為, 並促使供應鏈成員所在的地主國家推動減碳倡議。隨著氣候變遷的威脅日益嚴重,2050年淨 零碳排(Net Zero)是全球氣候行動的共識,供應鏈碳管理愈來愈重要。在全球推動淨零碳排 的趨勢下,供應鏈碳管理對企業的全球永續競爭力扮演關鍵性角色。愈來愈多企業把「永續 發展」視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一環。企業應盡快邁向淨零碳排(Net Zero)的全球趨勢,全面 推動綠色供應鏈管理,積極與供應鏈成員進行溝通,推廣減碳行動,以因應極端氣候變遷與 課徵碳稅等威脅,並掌握新一波低碳轉型與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永續商機。

79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一、中文參考文獻

1. NIKE(2021)。Move to Zero--2025 年及更長遠的未來。2021年12月19日取自https://www.nike.com/tw/a/ sustainability-2025-targets

2. 中華民國行政院財政主計金融處(2020)。推動「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2021年12月19日取自https://www. ey.gov.tw/Page/448DE008087A1971/ef4a599f-0acd-4ee7-abab-2809146764ff

3.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傳播處(2021)。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建構永續金融生態系。2021年12月19日取自https:// 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64019e85-2385-4224-8466-1592bcac7785

4. 呂愛麗(2010)。石頭造紙,不砍樹、不用水、 不漂白、不排廢。遠見雜誌。2022年2月20日取自https://www.gvm. com.tw/article/14547

5. 杜瑞澤(2002)。產品永續設計-綠色設計理論與實務,亞太圖書,台北。

6. 孫文臨(2021)。什麼是CBAM? 排碳者付費當道 看懂歐盟碳關稅的全球影響。環境資訊中心。2021年12月22日取 自https://e-info.org.tw/node/232607

7. 陳宥杉、張敬珣(2014)。探討企業環保意識與企業環保主動性對企業環境績效之影響。商略學報,6(3),153-166。

8. 興采實業(2022)。興采簡介。興采實業。2022年2月21日取自https://www.singtex.com/zh/about-introduce/ 二、英文參考文獻

9. Bansal, P., & Roth, K. (2000). Why companies go green: A model of ecological responsivenes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3(4), 717-736.

10. Berry, M. A., & Rondinelli, D. A. (1998). Proactiv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 new industri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2(2), 38-50.

11. 3.Chen, Y. S. (2008). The driver of green innovation and green image–green core competence.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81(3), 531-543.

12. Chen, Y. S. (2010). The drivers of green brand equity: Green brand image, green satisfaction, and green trust.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93(2), 307-319.

13. Chen, Y. S. Chang, C. H., & Wu, F. S. (2012). Origins of green innovation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active and reactive green innovations. Management Decision, 50(3), 368-398.

14. Chen, Y. S., & Chang, C. H. (2013). Greenwash and green trust: The mediation effects of green consumer confusion and green perceived risk.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14(3), 489-500.

15. Chen, Y. S., Chang, T. W., Li, H. X., & Chen, Y. R. (2020). The influence of green brand affect on green purchase intentions: the mediation effects of green brand associations and green brand attitud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7(11), 1-17.

16. Chen, Y. S., Huang, A. F., Wang, T. Y., & Chen, Y. R. (2020). Greenwash and green purchase behavior: the mediation of green brand image and green brand loyalty.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xcellence, 31(1/2), 194209.

17. Chen, Y. S., Lai, S. B., & Wen, C. T.(2006). The influence of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n corporate advantage in Taiwa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67(4), 331-339.

18. Chen, Y. S., Lien, C. M., Lo, W. Y., & Tsay, F. S. (2021). Sustainability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tatus in the Workplace: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Police Officers’ Behavior. Sustainability, 13(5), 2689-2705.

19. Chen, Y. S., Lin, S. H., Lin, C. Y., Hung, S. T., Chang, C. W., & Huang, C. W. (2020). Improving Green Product

80
參考資料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from Green Vision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erspectiv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7(1), 222-231.

20. Ferenc, P., Varmus, M., & Vodak, J. (2017). Stakeholders in the various field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em. Procedia Engineering, 192, 166-170.

21. Green, K. W., Zelbst, P. J., Meacham, J., & Bhadauria, V. S. (2012).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mpact on performanc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17(3), 290-305.

22. Hart, S. L. (1995). A natural-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4), 986-1014.

23. Hopfenbeck, M., & Waldemar, S. (1993). The green management revolution: Lessons in environmental excellenc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4. Hutchinson, C. (1992). Corporate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Long Range Planning, 25(4), 9-21.

25. Jain, S. K., & Kaur, G. (2004). Green Marketing: An Indian Perspective. Decision, 31(2), 168-209.

26. Murray, G. (2000). Effects of a green purchasing strategy: the case of Belfast City Counci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5(1), 37-44.

27. Pitelis, C. N., & Teece, D. J. (2009). The (new) nature and essence of the firm. European Management Review, 6(1), 5-15.

28. Porter, M. E. (1985).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Y: Free Press.

29. Porter, M. E., & Kramer, M. R. (2002).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rporate Philanthrop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0(12), 56-69.

30. Porter, M. E., & Van der Linde, C. (1995). Green and competitive: ending the stalemat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3(5), 120-134.

31. Rao, P. (2002). Greening the supply chain: a new initiative in South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2(6), 632-655.

32. Shrivastava, P. (1995).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6(Special issue), 183-200.

33. Srivastava, S. K.(2007). Green supply‐chain management: a state‐of‐the‐art literature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9(1), 53-80.

34. Taylor, S. R. (1992). Green Management: The Next Competitive Weapon. Future, 24(7), 669-680.

35. Vachon, S., & Klassen, R. D. (2008).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Collabor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11(2), 299-315.

81

21-1 緒論

21-2 評選緣起與目的

21-3 推動現況

21-4 企業永續報告獎評選內容及案例

21-5 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評選內容及案例

21-6 結語─評審員之專業同理心

21
企業永續獎評審準則及獲獎案例分析
馬偕醫學院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暨全人教育中心 申永順 副教授兼主任秘書

企業永續獎評審準則及獲獎案例分析

馬偕醫學院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暨全人教育中心 申永順 副教授兼主任秘書

21-1 緒論

本章將說明台灣企業永續獎(Taiwan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wards, TCSA)評選緣起

及推動現況,並針對「企業永續報告獎」及「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評選構面組成及內容說 明,以歷屆獲獎企業及其他國內外案例說明標竿範例呈現方式,提供有意參選的企業參考。

21-2 評選緣起與目的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下稱基金會)為鼓勵我國產業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邁向企業永續發展,自2008年起持續舉辦「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 評選活動,並舉辦企業

永續研習會以及企業永續菁英培訓班,提供國內企業永續報告書與永續績效相關之資訊交流 與觀摩平台,獲得企業及社會各界熱烈回應。至2021年累計參獎企業已超過460家,其營業 總額歷年來與國內GDP比值均超過140%以上,顯見在政府、民間、產業及學界的共同努力下, 以及隨著綠色金融ESG投資理念日漸興起,推動企業永續已蔚為風潮,更成為時下企業經營 之顯學。

近年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等相關主管機關致力推動企業實踐CSR工作,極力強調公司治 理的重要,且落實於制度上,強制四大類特定公司編寫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並於2017年起擴 大股本達五十億元以上市公司應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23年起降為二十億元, 並更名為企業永續報告書),因此企業社會責任觀念業已普及並逐漸內化為企業精神,進一 步鼓勵企業積極落實社會責任、執行永續績效,以促進其永續發展。

2016年起,本會成立「台灣企業永續學院(Taiwan Academy of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賡續推動本獎之評選活動,並分別頒發四大獎項類別-鼓勵企業執行永 續績效之「企業永續綜合績效」、各單項績效評選獎項「永續發展目標卓越案例獎」、企業 資訊揭露透明之「企業永續報告」及表揚致力於推動企業邁向永續發展相關工作貢獻卓著、 足堪典範之個人的「企業永續傑出人物獎」,並於2018年起連續三屆結合全球企業永續論壇 (Global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Forum, GCSF)盛大辦理頒獎典禮,表揚台灣永續模範企 業。

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評選目的如下:

1.倡議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推廣企業永續作為。

2.表揚企業善盡社會責任,推動企業邁向永續發展。

83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3.彰顯企業永續新價值,榮耀ESG投資領先群。

4.提升台灣各界社會責任水準及永續議題之落實層面。

5.以競賽鼓勵台灣各界全面性關注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議題。

21-3 推動現況

目前TCSA評選活動依據內容不同共分四大獎項類別,如圖1所示,其中「永續發展報告 獎」係評選資訊揭露完整、可信度高、溝通成效佳,足以彰顯善盡社會責任之企業。為鼓勵 更多中小企業踴躍報名,報告書獎區分第一類為2019年全球營收新臺幣60億元(含)以上, 第二類為2019年全球營收新臺幣60億元以下。表揚中小規模之企業單位及非營利組織主動揭 露資訊、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係評選於環境永續(E)、社會公益(S) 及公司治理(G)三面向兼具突出綜合績效,善盡社會責任,並具發展願景、策略之優良企業單 位。

「企業永續報告獎」及「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二大獎項是透過基金會開設「企業永續 菁英培訓班」培訓志工評審員參與初審,整體培訓內容包括初階班(企業永續報告獎評審訓練 及演練,一天課程)、進階班(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評審訓練及演練,一天課程)、線上測驗及 試評等階段,歷年來已有來自各界超過6,000人次的志工完成培訓課程,每年有超過500位以 上的志工投入實際評選工作。為因應實際需要,將上述初階班及進階班之評分準則重點配合 實際範例,納入本會企業永續管理管理師培訓班課程內容中。

圖二十一- 1 : TCSA評選活動四大獎項類別

茲將「企業永續報告獎」及「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二大獎項評選內容說明如下。

84

21-4 企業永續報告獎評選內容及案例

1.評選面向與指標

企業永續報告評選構面分為實體報告(65%)及多元媒體的應用及內容品質(35%)二部分。

主要目的在於評選報告書揭露企業資訊之情形,是否詳實、透明、具實質性、溝通之功能。 實體報告部分之評分表(如表1)係參採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公會(ACCA)

Awards criteria國際

指標,以完整性、可信度及溝通性等三大構面進行評分。多元媒體應用及內容品質部分則在 檢視企業社會責任或永續性資訊以網頁或多媒體方式揭露資訊之可及性、透明性、及時性、 完整性,以及互動性等之情形(評分表如表二十一- 1)。

表二十一- 1: 實體報告部分之評分表

構面 評選要項 說明 完整性40% 重大性議題12% 組織重大性議題分析鑑別出關鍵的永續衝擊的結果與方法。

利害關係人共融7% 報告書主要的對象、組織的利害關係人議合之過程、方法與 結果,並說明各種利害關係人對於組織的意義。

策略10% 包含供應鏈在內之社會、環境與永續發展政策說明、產品與 服務之控管、短中長期之目標,以及流程說明(衡量、揭露 與計算績效指標的方法、報告的時效性與範疇等)。

組織介紹5% 主要評選企業概況,包含:主要產品與服務、財務績效、地 理分布與員工資訊、整體環境與組織營運之關聯性等資訊。

1.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

露 6%

可信度35% 管理流程10%

2.美國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準則(SASB)

管理流程的內容主要分為:管理系統、報告採用的指引與標 準,以及主要的報告撰寫對外窗口。

利害關係人共融5% 藉由利害關係人議合所得到之結果,組織採取的回饋行動, 以及該結果如何改變組織制訂策略。

治理 5%

與永續發展相關議題之主責董事會成員、管理者薪酬與永續 績效間之連結性、風險與機會之分析及其管理流程之說明、 永續管理承諾的一致性。

績效 5%

重大性議題所帶來的衝擊資訊與經濟、環境與社會績效、合 規性之紀錄及其說明等。

保證/確信10% 內部稽核或保證之流程、外部保證之說明(含保證之範疇與 方法等)

85
重大永續規範執行及資訊揭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續-表二十一- 1: 實體報告部分之評分表

構面 評選要項 說明

溝通性25% 展現 10% 版面配置、可理解性、適當的長度、創新的方法、是否具有 英文版報告書,以及適當圖表之呈現等。

利害關係人共融 5% 可取得性(accessibility)、溝通與回饋之機制

架構 10% 分為三部分:(一)報告總結的部分,(二)完整的索引設計, (三)報告書附有詳細的連結,使讀者可以透過網頁的說明獲 得更細節的資訊。

表2 多元媒體的應用及內容品質評分表

10% 是否設置CSR專區、官網首頁可明顯看到CSR專區之連結、提供最新年度 的CSR報告書提供下載

網頁管理與即時更新30%

1.網站是否有最新消息,即時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網站資訊是否時常更新 2.建置英文版CSR專區網頁,將列入加分參考。

電子版報告書與關鍵資訊連結 25% 按照永續報告定義,須符合環境、社會與治理(ESG)以及供應鏈管理等四項 議題之揭露、電子版報告書與其他資訊連結。

多元媒體展現 10% 是否利用文字、圖表、影片、互動式網頁等內容加強與利害關係人之溝通。

25% 是否有網站地圖/站內搜尋引擎/是否將CSR專區分類/是否說明CSR專區 的分類項目、是否設計線上回饋信箱,網路直接填寫或連結至電子信箱/是 否設計有問卷填寫的連結、是否有社群網站並實際運作(Twitter、FB、Plurk 或是微博等)/是否提供電子報訂閱。

2.案例

因本書篇幅有限,以下僅列舉部分指標,輔以TCSA獲獎企業之永續報告及網頁呈現方式 提供讀者參考,完整評分細則及相對案例可參採本會課程正式上課時之簡報資料內容。

(1)完整性-重大性議題分析評分依據及案例:

A.是否清楚列出或呈現重大性議題分析之矩陣圖或其他圖表,且清楚標明各項議題的種類

B.是否清楚說明組織重大性議題分析之過程與方法

C.是否有呈現出重大性議題在報告書中的連結性(如頁碼或出處)

D.是否清楚說明重大性議題對於組織的意義

86
說明 CSR專區完整性
評選要項
溝通回饋管道與 社群網絡互動

圖 二十一 - 2:2020信義房屋CSR報告書–重大性議題分析圖 資料來源:信義房屋CSR,2020

圖 二十一 - 3:重大議題判別流程 資料來源:中華電信CSR,2020

(2)完整性-利害關係人議合評分依據及案例:

A. 是否清楚列出組織的利害關係人之種類與意義

B. 是否清楚說明各種利害關係人議合之方法

C. 是否清楚說明各種利害關係人關注之議題

D. 是否清楚說明組織針對各項議題的因應之道

87

圖 二十一- 4:2020信義房屋CSR報告書–利害關係人議合評分 資料來源:信義房屋CSR,2020

(3)可信度-治理評分依據及案例:

A. 是否有說明企業組織針對永續報告的責任單位

B. 報告書是否有說明董事會的薪酬與永續績效的連結性

C. 報告書是否有揭露企業組織的風險與可能之機會(因應之道)

D. 企業績效指標管理方針是否與企業永續原則一致

圖 二十一- 5:2020 BNP CSR報告書:a Group support function 資料來源:BNP CSR, 2020

(4)可信性-保證評分依據及案例:

A. 是否有內部稽核的機制

B. 內部稽核的機制是否有文字說明

C. 是否有外部第三方獨立保證

D. 外部保證是否有說明保證等級、範疇與方法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88

圖 二十一- 6:2020信義房屋CSR報告書 –外部查證機制 資料來源:信義房屋CSR,2020

(5)溝通性-展現評分依據及案例:

A. 版面是否圖表與文字說明比例恰當

B. 報告書的排版與文字說明是否淺顯易懂

C. 具備創新的展現方式

圖 二十一- 7:SGS對遠東新世紀公司於2019年企業社 會責任報告書永續活動報導之保證聲明書 資料來源:遠東新世紀CSR,2020

D. 報告書的整本厚度是否適當(得依企業實際產業、規模及複雜度而定)

圖 二十一- 8:2020華航CSR報告書–客戶服務 資料來源:華航CSR,2020

圖 二十一- 9:2020中鋼CSR報告書–敘薪、考核及福 利 資料來源:中鋼CSR,2020

89

A. 企業報告書是否公開下載

B. 是否有說明利害關係人議合(溝通資訊)的方法

C. 利害關係人議合的結果,企業是否有相對應的回應與作為

圖 二十一 - 10:2020信義房屋CSR報告書–議合方法與頻率 資料來源:信義房屋CSR,2020

21-5 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評選內容及案例

1.評選面向與指標

本類獎項在於表揚公司高層對企業永續具有清晰之價值觀、原則及願景,並有明確之治 理架構與目標,能將永續性策略整合於企業經營理念中,落實公司治理、環境保護、社會共融, 以及供應鏈管理等工作,積極將全球永續議題以創新作法與公司營運策略及核心能力結合, 執行企業永續典範事蹟,並將成效具體展現於公司正向財務及營運成長表現,殊堪國內企業 典範者。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評選內容計有8大面向、21項次指標如表二十一- 3所示。

90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6)溝通性-利害關係人共融評分依據及案例:

表二十一- 3: 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評選面向與指標

2.案例

因講義篇幅有限,以下僅列舉部分指標,輔以TCSA 獲獎企業之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案例 呈現方式提供讀者參考,完整評分細則及相對案例可參採本課程正式上課時之簡報資料內容。

(1) 企業永續願景與策略-企業永續願景與人類永續發展之關聯性評分依據及案例

A.企業對於SDGs 的回應與行動方案(清楚陳述公司政策呼應的SDGs,0.5分;提出 具體回應SDGs 策略與行動方案,1分;設定三年以上的中長期目標:1.5分)

B.企業產品與服務之設計與開發,是否以策略性思考與全球永續發展主要議題相關聯 (政策,0.5分;審核流程,0.5分;清楚定義ESG 審核準則,1分;議合作法,0.5分; 揭露推動成效:0.5分)

91

圖 二十一 - 11:2020中華電信CSR報告書–SDGs具體次目標 資料來源:中華電信CSR,2020

(2)公司治理績效-公司治理程序評分依據及案例

A.公司董事會是否定期討論企業永續相關事項

B.公司董事會是否有督導永續績效的相關作為

C.是否揭露公司董事會的薪資與企業永續績效的關聯性

圖 二十一 - 12:2020國泰金控CSR報告書–董事會評鑑指標 資料來源:國泰金控CSR,2020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92

(3)財務經營績效-財務績效是否獲利評分依據及案例

A.稅後淨利之持續時間長度

B.淨利成長表現

圖 二十一 - 13:2016中鋼CSR報告書–營業收入及稅後盈餘 資料來源:中鋼CSR,2016

(4)氣候治理及能源管理績效-氣候治理與行動評分依據及案例

A.是否說明董事會成員或董事會下之委員會,參與氣候變遷議題之治理情形。

B.TCFD規範執行情形(含鑑別氣候風險與機會,以及研擬因應策略作法等)。

C.參與國內外氣候行動相關倡議(如RE100, EP100, EV100, CDP, SBTi, 台灣淨零排

放聯盟等)之情形與成效。

D.企業組織或單位產品/服務的碳足跡相關資訊是否具體陳述,並逐年降低或達成 既定之績效目標。

圖 二十一 - 14:2019台積電CSR報告書–TCFD框架 資料來源:台積電CSR,2019

93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5)環境永續績效-水資源管理與績效評分依據及案例

A. 呈現組織水資源的盤查範疇、使用量與設定減量目標(數據盤查-涵蓋組織營運範疇 90%以上,5分;89-70%,4分,69%以下,3分;績效表現-制定減量目標且達標,2 分;制定減量目標但未達標,1分。)

圖 二十一 - 15/16:2016中鼎工程CSR報告書–水資源管理與績效評分(1)(2)

資料來源:中鼎工程CSR,2016

(6)社會共融績效-社會共融

與人權保護評分依據及案例

A.是否說明企業推動社 會公益的核心目標與願

景,且針對營運區域的 社會公益活動,且該公 益活動與企業核心能力

有關

B.針對內部員工進行人 權風險評估,以促進勞 動環境與條件之相關作

法。

圖 二十一 17:2019信義房屋CSR報告書–信義書院 資料來源:信義房屋CSR,2019

94

(7)供應鏈管理績效-供應鏈管理策略、目標與準則評分依據及案例

A.供應鏈永續管理之策略

B.永續供應鏈之管理

C.訂定供應鏈永續管理之ESG準則

D.設定供應鏈永續管理改善之具體目標

圖 二十一 - 18:2019華航CSR報告書–永續供應鏈之短期及中長期目標 資料來源:華航CSR,2019

圖 二十一 - 19:2019台達電CSR報告書–供應商風險管理 資料來源:台達電CSR,2019

95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8)合規或獎勵事蹟-符合法規及規範評分依據及案例

1.是否有違法或引起社會重大關注之議題發生

2.是否說明違規或重大議題引發之原因及改善措施

圖 二十一 - 20:2020康舒科技CSR報告書–誠信經營管理做法及成效 資料來源:康舒科技CSR,2020

96

圖 二十一 - 21:2020 信義房屋CSR報告書–亞洲永續報告獎

資料來源:信義房屋CSR,2020

本基金會非常感謝以志工身分參與TCSA評審工作的各界先進,為能達成公正、客觀的評 選結果,希望能與評審員建立專業同理心(Due Professional Care)之共識,所謂專業同理心係 指須使用在相似情境下任何評審員會被要求具有之細心、敬業、技巧及判斷力,期待評審員在 專業知能上展現敬業的素養,公平客觀的態度與操守,並能夠合理一致執行評比工作。

如前文所述,受限本書篇幅,本章對於企業永續報告獎及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僅列舉部 分指標與案例提供讀者參考,完整評分細則及相對案例可參採本會課程正式上課時之簡報資料 內容,並透過實際演練以孰悉個人評分技巧。

97
21-6 結語─評審員之專業同理心

第伍篇 企業永續實務案例演練

企業永續報告重大性分析 實務暨案例

22-1 緒論

22-2 報告書資訊揭露的核心

22-3 執行重大性分析方法

22-4 實施管理行動

22-5 總結與建議

22
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 陳耀德 諮詢顧問

企業永續報告重大性分析實務暨案例

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 陳耀德 諮詢顧問

22-1 緒論

揭露,是企業邁向永續發展的第一步。當企業在資訊的揭露上不完整或不透明時,便無 法達到與利害關係人溝通之目的,更遑論要成為標竿企業。為了能夠有效建立利害關係人的 機制,企業可透過重大分析,聚焦地揭露受高度關注,或是具有顯著衝擊之議題。重大主題 鑑別中,除需要掌握公司本身的背景外,還要確定各議題實際與潛在衝擊、評估衝擊重大性, 最後選擇優先報告顯著衝擊之議題。為符合重大性分析流程與結果的可驗證性原則,確保公 司未忽視任何對行業意義重大的主題,公司可以建立內部控制和文件管理之方式,有利於文 件管理人以外的個人(如內部審計師、外部稽核員)對其進行審查。而記錄公司永續報告的 關鍵決策過程或方式同樣也允許要被審查,如果公司為其永續報告設計一套資訊系統,則該 系統的設計方式應允許被外部審查。此外,每個報告期間都應能夠鑑別報告資訊來源,並提 供可靠的假設依據或計算方式重新檢視上個報告期間的顯著衝擊是否仍適用,特別是公司的 最高治理單更位應監督流程並檢視和核准重大主題。

22-2 報告書資訊揭露的核心

22-2-1 重大性分析之角色

企業永續報告書是利害關係人獲取企業營運績效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企業發布永續報 告書之目的在於與主要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將非財務與財務資訊進行揭露。而為了要讓溝 通達到有效,於報告書中所揭露的內容與品質即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本具有良好溝通效 益的永續報告書,除要能展現出企業對於對環境、社會、經濟和人(包含人權,以下同)的 正負面顯著影響外,也要能確實回應主要利害關係人所關注之議題(GRI, 2021a)。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受到內部營運與外部環境的影響,面臨到許多不同的永續議題, 涵蓋環境、社會、經濟和人。但企業不可能對所有的議題都進行最高度的管理,也不需要在 永續報告書中全部揭露,而是優先報告那些對環境、社會、經濟和人具有最顯著衝擊的議題。 因為過多的資訊,會影響到溝通的有效性,失去報告書之意義。如何決定要在永續報告書中 揭露哪些議題,便是重大性分析的主要目的。

22-2-2 基本概念的建立

重大性分析要能確保所鑑別之重大主題,能反映企業對環境、社會、經濟與人實際或潛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100

在的正負面衝擊(包含由於企業的活動或營運所造成的人權影響),並同時會影響利害關係 人決策的評估。除此兩項因子以外,企業也可以在決定重大性的過程中,額外考量到商譽、 長期策略、競爭力與價值等因素。因此企業在進行重大性分析時,要將永續議題與營運或風 險管理進行連結,避免流於形式,以免產生偏差的結果。而一旦被鑑別為重大主題,盡可能 進行資訊的完整揭露,不可避重就輕或刻意隱藏。此外,各個重大議題不應局限於環境、社 會或經濟的特定單一面向,一個重大議題可同時涵蓋多個面向的影響。且財務顯著衝擊與非 財務顯著衝擊同等重要,企業不應因議題未產生重大財務影響,而降低其報告優先順序。一

旦鑑別出議題具有潛在之負面衝擊,企業就應避免因活動造成或促進負面衝擊,通過管理程 序避免發生,或以合作的方式進行補償來降低衝擊。

22-3 執行重大性分析方法

22-3-1 掌握議題的脈絡與來源

當企業決定要編撰永續報告書時,首要步驟是要先蒐集永續議題來進行重大性分析。所 謂議題的脈絡是指企業要能夠掌握全球永續發展的趨勢、國際倡議的形成、內部與外部所存 在之壓力,以及產業鏈上永續發展的挑戰點。時間上也應考量到未來可能發生的潛在議題, 而非僅著重在過去或現有的狀態。以下列舉常見的永續議題來源:

• 全球性規範/標準/指引:如GRI, ISO, UNGC, OECD

• 特定性議題/標準/指引:如GRI Sector, CDP, DJSI, RBA, ILO

• 蒐集利害關係人關注議題:主要利害關係人的期望/需求

• 產業標竿公司議題:國內外同業與異業標竿永續報告書

• 組織內部永續願景/目標:公司永續目標、各單位績效指標

• 公司支持相關倡議或承諾:國際組織的聲明、全球性的倡議

• 外部專家學者/特定組織代表:熟悉公司或產業屬性之專家或學者

101
圖 二十二 - 1:報告書永續議題來源

一般而言,企業在初期編撰永續報告書時,會先參考國際的相關規範/標準/指引, 如GRI、ISO,以及國際組織出版之文件,如聯合國全球盟約(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 , UNGC)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OECD)跨國企業指南。但這樣的議題來源有時會忽略了公司或產業的特有 議題,使不同公司或產業議題的相似程度很高。因此企業可以再往特定性產業/議題/規範/ 標準/指引的方向搜尋,如GRI的行業標準、CDP的問卷內容、DJSI的產業別題組、負責任 商業聯盟(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 RBA)、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三方原則宣言,或國際紡織聯盟(International Textile Manufacturers Federation , ITMF)與國際成衣聯盟(International Apparel Federation , IAF)提出之社會 勞工整合計畫(Social & Labor Convergence Program, SLCP)以及世界鋼鐵協會(World Steel Association, WSA)永續鋼鐵指標(Sustainable steel indicators)等等。

除了國際型的議題/規範/標準/指引外,企業透過各部門在過去與利害關係人接觸的過程 中,或是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得主要利害關係人對公司的期望/需求,也是非常直接的方式。 很多企業在編撰永續報告書時,會閱讀國內外同業的內容作為議題揭露的依據。這是一個很 廣被採用的起始點,對於準備要編撰第一本永續報告書的企業非常適合。建議也可同時參考 異業的標竿,從中發掘到同業可能尚未見到的特別議題,甚至議題的管理作法。企業在永續 發展的過程中,會制訂整體的永續目標,各部門也會有自己的績效指標。這些被制訂之指標 或目標代表必須投入資源進行管理,對公司營運具一定的重要性,也是反映出潛在重大衝擊 的議題之一。除了內部,企業有時對外部組織的參與、倡議的支持、聲明的承諾,是為了展 現在永續上的積極態度。這些外部環境所帶來的驅動力,也應被考量至重大性分析的議題之 中。最後,企業也可以找尋外部的專家/學者或特定組織代表人,透過與內部高層互相交流的 方式,來瞭解他們對公司的看法與獲得建言。

各種議題的獲取來源都有其優缺點與操作上的難易之處,也涉及到公司的產業特性與永 續文化。並沒有一種方式是絕對適合或不適合公司使用,建議應保持開放的態度,以多樣管 道互相搭配,盡可能蒐集到完整的議題。但需要留意的是,永續議題是指企業在推動永續發 展過程中,對相關議題所進行的管理與績效展現,不可把這前端的驅動力納入為永續議題之 一,如「公司治理」。

22-3-2 鑑別利害關係人與溝通

不是所有利害關係都同等重要,也無需所有利害關係都同等處理。企業必須先針對主要的 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而非是去滿足所有的利害關係人。因為具有差異的利害關係,企業需要 一套方法鑑別出主要的利害關係人。目前企業最常使用的國際標準乃以AA1000 Stakeholder

Engagement Standard: 2015(AccountAbility, 2015)為主流,以5大面向來針對利害關係

102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人進行重要性的鑑別。AA1000 SES的5大面向分別是依賴性、責任、影響力、多元觀點與張 力。

• 依賴性(Dependency):直接或間接依賴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的利害關係人,或 者企業為持續營運也依賴的利害關係人。彼此的依賴性越高,評分越高。

• 責任(Responsibility):企業現在或未來對於利害關係人負有法律、商業、營運、道 德等責任。企業對其的責任越高,評分越高。

• 影響力(Influence):對於企業或營運決策具有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對企業的影響程 度越高,評分越高。

• 多元觀點(Diverse perspectives):利害關係人具有不同觀點與視野,能夠協助企業 了解現況與辨識新機會,作為企業研擬行動方案。能夠提出越多樣或創新的觀點,評分 越高。

• 張力(Tension):利害關係人會立即關注來自於企業財務、經濟、社會、環境或人權 的議題。對議題或事件反應越迅速的,評分越高。

圖 二十二 - 2:鑑別主要利害關係人之五大面向

資料來源:AA1000 Stakeholder Engagement Standard: 2015

企業首先要先篩選出所有相關的利害關係人,可以由各部門提供或共同討論之後,再依 據AA1000SES 5大面向進行評分。評分的量化方法可依據企業的需求進行設定,如5個區間 (0~4)或10個區間(1~10)。區間太少會造成結果過於相近,區間太多可能會造成給分 不易判斷。一般而言,評分會將5個面向加總後當成是最終結果來進行排序。分數越高者,代 表其與企業之間的利害關係越顯著。需要留意的是,這是屬於企業內部的調查,建議盡量涵 蓋所有與利害關係人有接觸之部門,避免造成因為欠缺某些部門評分而使結果產生偏差。

103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經排序後的利害關係人要決定誰是永續報告書必須要溝通的對象,換句話說,也就是哪 些利害關係人將會於此次先被排除。排除的意義不代表企業不需要與他們進行溝通,仍然會 透過其他的方式與其議合。僅是在此次的重大性分析過程中,將不會對其進行議題的關注程 度調查;或是進行調查,但不納入矩陣的分析之中。使用最終的分數來判斷主要與非主要的 利害關係人是最基本方式,但並非每次都可以非常清楚判定。當利害關係人彼此之間的得分 非常相近時,要決定排除門檻變成是一項困難。這時可以透過內部討論的方式,使用5大面向 以外的因子進行抉擇,譬如前一年度若有發生過特別事件而引起特定的利害關係人關注,那 可能就要被納入溝通對象的清單中。

決定好主要溝通的對象後,即可將所鑑別出之永續議題進行調查,以獲得不同利害關係

人對各議題的關注程度。比較常見的手法是以電子問卷的方式發放給利害關係人填寫,好處 是過程相對簡單、發放對象可以相當廣泛;但比較無法掌握到填寫人對該企業或該產業的瞭 解程度,以及是否有理解各議題對該企業的意義。另一種在國外企業會使用的是,與利害關

係人代表直接面對面的訪談,好處是可以找到熟悉公司或產業的對象直接獲得回饋,但過程 會比較耗時、可以訪談的對象數量較少。

問卷調查的選項,通常是請利害關係人針對所有的永續議題,依其關注的程度給予一個 量化的分數(如1~5分),或是選擇關注程度(如非常關注、稍關注、普通、無關注等)。 調查結束後,即以總得分來當作是繪製重大性矩陣的基礎。此步驟有幾處必須要留意,包括 回收數量、問卷的有效性與總分計算的方式。回收數量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因為不同的利害 關係人的母體數本來就不一樣,重點還是在於要能夠取得關鍵的意見,而非過於注重回收數 量。通常股東、政府、社區這一類的利害關係人,會比員工、供應商、客戶等對象更難回收 到問卷。基本上只能盡可能採用不同管道去調查,如透過電訪或會議。

有時由於問卷回收量高,無法逐一檢視每份問卷的填答內容。在問卷的有效性上,僅能用 隨機抽樣的方式,檢查是否有問卷出現較不合理的回覆。常見將問卷排除的原因一般而言有, 全部填寫相同的分數或關注程度、與同類群的其他利害關係人在大部分議題出現相左的填答。 建議可以在計算平均分數時,同時計算各議題的標準差,檢視樣本的分散程度。

最後的總分計算,要記得先將問卷以利害關係人進行分類,然後再分別各自計算總分或 平均,千萬不可把所有的問卷當成是一個母體做計算。如果沒有先進行問卷的分類,那不同 利害關係人的問卷回收數量不同,數量高的會把數量低的稀釋掉,導致分析結果有所偏差。

所以一定要先進行區分、各自計算,再做加總或平均。有些企業會對不同的利害關係人或其 填答做加權計算,建議要把加權的依據說明清楚比較理想。

104

22-3-3 判斷營運關連性與衝擊

在調查完主要利害關係人對各議題的關注程度後,重大性矩陣的另一個因子是議題的衝 擊程度。在此之前,企業可先辦別每項永續議題與公司內部具有的關連性項目,包括營運、 財務、產品面等;同時,也會對外部環境產生的衝擊程度。此過程最主要之目的在於判斷永 續議題會對企業帶來哪些正面的績效,如增加營收、降低成本、獲得資金/資本、增加品牌信 任/產品銷售、降低商譽風險、增加員工向心力或發揮社會影響力等。否則僅單純調查衝擊程 度時,無法判斷不同程度之間的差異是如何造成。配合與營運、財務、產品等面向的連結, 較能掌握各議題對企業的意義與影響。

企業要評估其活動和商業關係中,對環境、社會、經濟和人的實際和潛在衝擊,也包括 對其人權的衝擊。實際衝擊是已經發生的衝擊,潛在衝擊是尚未發生但可能發生的衝擊。這 些衝擊包括負面和正面衝擊、短期和長期衝擊、預期中和預期外的衝擊,以及可逆和不可逆 的衝擊。為了鑑別實際和潛在的正面衝擊,企業應評估其貢獻的方式或可以透過其活動促進 永續發展,例如產品、服務、投資、採購、就業或納稅等。這還包括企業評估如何可以塑造 其目的、商業模式和策略,以產生有助於永續發展的目標。

在負面衝擊程度的衡量中,企業產生的負面衝擊包含以下3種形式(GRI, 2021b):

• 導致(causes):自身直接的活動導致了負面衝擊

• 促成(contributes to):活動促使另一個實體造成負面衝擊

• 與商業夥伴的負面衝擊直接相關(directly linked to):營運、產品或服務可能與商業 關係的負面衝擊直接相關

圖 二十二- 3:負面衝擊程度的衡量方式

資料來源: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2021) GRI 3)

105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而企業產生負面衝擊的顯著性取決於該衝擊的嚴重度和可能性。在衝擊人權的部分,潛 在的負面人權衝擊的情況下,衝擊的嚴重程度優先於其可能性。且負面人權衝擊的嚴重程度 不僅限於身體傷害,任何人權都可能產生非常嚴重的衝擊(GRI, 2021b)。

• 嚴重度:取決於衝擊是否會導致違法或企業應遵守的主管機關要求。嚴重度由3個因素 共同決定:規模、範圍和不可修復性

• 可能性:指負面衝擊發生的機率,可以定性或定量。可使用一般術語(如可能、很可能) 或統計概率(如10%)或給定時間段內的頻率(如每隔3年)。

實際正面衝擊的重要性取決於衝擊的規模和範圍、可能性:

• 規模:是指衝擊是或可能是有益的

• 範圍:是指衝擊的範圍或可能有多大(如個人數量或衝擊範圍)受到或可能受到積極 衝擊的環境資源)

• 可能性:是指正面衝擊發生的機率,可以定性或定量。可以使用一般術語(如可 能、很可能)或統計概率(如10%)或給定時間段內的頻率(如每隔3年)。

22-4 實施管理行動

22-4-1 重大議題的價值鏈邊界

判定衝擊發生所在位置前,需要先瞭解企業的上游與下游所涵蓋的範圍。早期的非財務 報告的資訊揭露邊界會以企業本身為主,而忽略價值鏈上、下游造成的衝擊。然而一家企業 的營運及提供產品或服務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中,於各階段會涉及到與許多不同實體間的商 業關係,如合資企業、關聯企業、供應商、特許經營商等。這些商業關係與商業關係人所從 事的活動類型(如生產製造公司的產品、為公司提供服務)、商業關係的性質(如基於長期/ 短期合約,無論是由於特定項目或事件所簽署)、以及商業關係活動發生的地理位置有相關。

因此在重大議題在價值鏈上發生衝擊的位置,以及是透過什麼商業關係所促成,需要在永續 報告書中進行揭露。將重大議題以價值鏈邊界的概念來呈現,目的在於讓利害關係人可以知 道除了該企業以外,還有哪些衝擊可能會透過此家企業的營運,而發生在其上、下游的商業 活動。而企業本身,也能夠掌握到其會透過哪些商業關係使發生衝擊,進而制訂管理作法, 降低或避免衝擊。

一般而言,若產品或服務比較單純,可以用全生命週期來決定邊界。從起始的研發設計、 採購、生產、行銷、使用、售後與廢棄等階段,逐步釐清衝擊可能發生的位置。若企業的產 品或服務比較複雜或多樣,通常上、下游的邊界以產業別來界定會相對簡單。如上游可能是 設備供應商、材料供應商,下游是經銷、物流或不同客群等。而這也會牽涉到,於一開始蒐

106

集永續議題時,就要有價值鏈的思維,將整個價值鏈所有可能遭遇的永續議題全部納入評估。 才不會造成完成重大性分析後,於判定發生位置時發現上、下游的議題被忽略掉。

22-4-2 採取行動管理衝擊

重大議題攸關企業的收入、成本或風險等面向。每項被認定為重大的議題,需制訂政策 或描述承諾,並說明為管理重大議題和相關衝擊而採取的行動,包括:

• 減緩或預防潛在負面衝擊的行動

• 解決實際負面衝擊的行動,包括提供補救或修復的行動

• 管理實際和潛在積極衝擊的行動

• 投入的內部與外部資源

• 建立外部的溝通管道

圖 二十二 - 4:管理重大議題和相關衝擊可採取的行動 資料來源: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2021) GRI 3

許多負面衝擊可以被減緩、轉移或預防,取決在於企業是否確實採取行動。這些行動往往 是依據政策或承諾所執行,可以是多年長期的,也可是短期的專案。對於實際已發生之衝擊, 企業也可以對其進行補償或修復;對於潛在可能會發生的衝擊,更要積極性地預防。所有的 行動都需要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與財務,甚至需要外部組織的資源或透過共同合作的方式 來完成。企業也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來持續獲取利害關係人的回饋,並對外進行衝擊 管理行動的溝通。

107

22-4-3 行動的有效性評估

衝擊管理行動並非僅是執行完畢,而是要能夠評估其有效性與追蹤績效,並在必要時進 行調整。企業應在永續報告書中,提供追蹤行動之有效性之資訊,陳述如何在利害關係人議 合過程中,傳達管理行動與行動的績效,確保利害關係人了解企業採取了那些行動及這些行 動的有效性。這些資訊包括:

• 用於追踪行動有效性的流程

• 用於評估進展的目標、指標

• 行動的有效性,包括實現目標和指標的進展

• 行動過程所吸取之經驗以及這些經驗如何被納入組織的營運政策和程序

圖 二十二 - 5:衝擊管理行動的有效性評估 資料來源: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2021) GRI 3

標準化的特定流程是必須的,確保追蹤有效性的過程中不會有重要環節被遺漏。每項行 動會需要一個或多個指標與目標來評估行動的達成情況,以掌握行動是持續有效地在運作。 對於有達到目標的行動,可以被認為是有效的。而不論是否有達到既定的目標,執行管理行 動的過程所獲得到之經驗,以及這些經驗如何被納入營運政策和程序中,也值得企業來對外 揭露。

108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22-5 總結與建議

重大永續議題是指,可以對企業的競爭地位以及當前或未來長期價值創造具有影響者。

企業對推動長期價值創造的永續議題進行重大性分析,不僅僅只是揭露於報告書與利害關係

人溝通,更必須將這些議題與營運績效連結起來。因此重大性分析在於,協助企業關注對營 運績效最重要或影響最大的議題,特別是與收入、成本或風險有相關者。

這些議題會涵蓋環境、社會、經濟和人的面向,是公司推動永續經營的關鍵要素。企業 管理與這些議題相關的績效,應使用長期目標/指標來進行衡量,以及將永續議題與高階薪酬 進行連結。長期目標的時間應至少為三年以上,並對管理重大議題所採用的策略、措施提供 清晰的描述。

企業一般會隨著永續報告書的發行,每年進行一次的重大性分析。由於永續議題的變動 不會如此迅速,除非該年度有特別事件發生。所以有企業並非每年執行,這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建議至少每五年要做一次完整的評估。

參考資料

英文參考文獻

1. AccountAbility (2015). Stakeholder engagement standard:2015. London: Author.

2.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2021a) GRI 1: Foundation 2021. Amsterdam: Author.

3.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2021b) GRI 3: Material Topics 2021. Amsterdam: Author.

109

利害關係人溝通實務暨案例演練

頤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嚴德芬 總經理

23-1 緒論

23-2 名正言順,為永續鋪陳的那些名稱

23-3 永續溝通主要內容構面

23-4 ESG永續溝通兩大關鍵

23-5 利害關係人議合

23-6 ESG/CSR的溝通模式

23-7 企業負面議題與危機溝通

23-8 品牌與ESG/CSR的連動關係

23

利害關係人溝通實務暨案例演練

頤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嚴德芬 總經理 23-1 緒論

「永續」一詞──在新冠疫情爆發後,成為風口浪尖上最潮的顯學。但面臨國際標準和 框架日新月異、牽一髮動全身的全球化價值鏈,企業在永續資訊揭露、系統採納上必須與時 俱進。然所處產業不同、永續起步早晚不一,「永續」的實踐沒有一體適用的模板,就像永 續的本質,須不斷調適成長,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和利害關係人的溝通與議合。面對不同利害 關係人,唯有提綱挈領,找到深入淺出的落實方法,切合其理解之溝通模式,建立良好溝通 渠道,才能顧全企業對內對外,打造合宜有效的利害關係人關係和互動。

23-2 名正言順,為永續鋪陳的那些名稱

談永續溝通之前,必須先知道永續有哪些名稱,又代表什麼含意,才能理解從何著手, 名正言順則事易成。常見的永續相關名稱如下:

·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起源於1953年由美國經濟學家Howard R. Bowen提出之「企業的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說明「企業應承擔並使這些有益於社會目標及價 值的政策、行動成真」。1960年代美國的學運、民主浪潮及反戰思維興起,企業與戰爭間的 關係被放大,也讓學者開始探討企業,重新檢視其社會角色以及社會責任。而根據聯合國工 業發展組織(UNIDO)定義,CSR做為管理概念,是企業將社會、環境考量整合進營運策略中, 並以此與利害關係人互動;也被認為是企業得以在經濟、環境以及社會三重底線上求取平衡 的同時,亦重視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互動。簡而言之,企業以資本主義思維,追求企業和股 東利潤的極大化,但於經濟成長和穩定之時,反思其運作對社會環境帶來的大量負面衝擊, 從自身核心價值和能力的角度做出的補償。

· Sustainability

依據聯合國布倫特蘭委員會(Brundtland Commission)定義指出,永續發展為「不犧 牲妥協下一代的生存需求前提下,滿足現下生存需求」。對企業而言,常指其邁向永續發展 的商業策略。過去常集中在經濟面向發展,如今兼顧環境與社會面向,達到利潤、地球生態、

111
人們福祉(Profit,
Planet, People)三贏的關鍵訴求。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 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聯合國於2015年宣布之「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涵蓋範圍橫跨ESG三大面向,包含17項重點目標與169項細項目標,為全 球各國及各企業推動永續發展建立明確指導方針與共通語彙,不僅展現廣泛性,整合多元性, 同時象徵全球對於永續的共識,並許諾投入資源推動。

· ESG(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

財報已不能滿足利害關係人的資訊需求,同時也無法完整展現企業的完整價值。ESG作為 衡量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指標,綜觀企業核心業務,在賺取利潤的同時,著眼於環境、社會 以及治理三大面向的表現。一般常聽到的ESG投資則是將三大面向因素與財務指標共同納入 投資決策流程,以利投資人判斷該企業風險管理表現。

· CSV(Creating Shared Value)

由哈佛商學院Michael Porter及Mark Kramer教授在2011年提出之概念,提及企業可以 超越原有的CSR思維,藉由將社會及環境納入營運策略中,進而獲得更好的企業競爭力,並 且建議企業將社會問題及挑戰視為機會。企業可以透過重新構思產品及市場、重新定義價值 鏈中的生產力以及強化在地組織以創造共享價值(shared value)。

23-3 永續溝通主要內容構面

永續溝通(Sustainability Communication)溝通可以從三個構面來探討

市場資金以及風險與挑戰,以下分敘之。

1.法規及框架:

- 法規及框架、

2021年11月最新的國際發展是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IFRS)正式宣布成立「國際永 續準則委員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預計2022年初

推出全球通用之永續資訊揭露框架,將使企業自願性揭露轉變強制性規範,同時也讓企業的 永續資訊能被更嚴格地檢視,防止企業漂綠。

回到國內,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在2020年9月推出「公司治理3.0-永 續發展藍圖」,為強化上市櫃公司的ESG資訊揭露,規範公司需參考兩大國際準則,分別為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 TCFD)

及美國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發布之準則,以編制永續報告書,進而提高資訊透明度、 促進永續經營。

112

而環保署因應國際之於極端氣候議題趨勢,近日公布「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 案,除擬將法案名稱修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凸顯極端氣候議題的重要性,亦計畫將 2050淨零目標加入法案,在強化排放管制之外,更將計畫徵收碳費,以法規框架顯示我國淨 零碳排之決心。

2.市場資金:

根據國立臺北大學《2020臺灣永續投資調查》,國內永續投資總資產超過新台幣138兆, 例如ESG投資、永續主題投資、影響力投資,是近日逐步受到關注的永續投資方式。其中著 眼於為社會及環境造就正面可衡量的影響力,同時創造利潤的影響力投資,範圍廣泛,投資 的形式也十分多元。如下表投資類型可說明永續溝通時,利害關係人在資金上可能關注的議 題。

圖片出處:筆者整理

3.風險與挑戰: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2021年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

(The Global Risk Report 2021),風險影響力的前三大為傳染性疾病、氣候行動失敗以及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可以看到全球在ESG上不得不重視且投入更多的緣由。

113
圖 二十三 - 1:社會影響力投資類型

圖 二十三 - 2:Global Risks Landscape 2021

圖片出處: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1 16th Edition INSIGHT REPORT

圖 二十三- 3:Global Risks Horizon

圖片出處: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1 16th Edition INSIGHT REPORT

然而風險同時也可以成為機會。在全球邁入後疫情時代,面對洪水、熱浪、野火等大規 模自然災害之際,企業如何重新思考自身企業價值,透過核心業務,展現回應社會環境問題 之決心與作為,更同時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方能夠打造完整的永續溝通循環。

114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除此之外,企業創新、人才培育、商模的革新、數位轉型都是可資溝通的內容。但著眼 短中長期的營運目標,斟酌市場趨勢,有清楚的優先順序,扣住利害關係人關注的議題是永 續溝通不可忽視的策略。特別是在疫情之後,對於企業而言,供應鏈及人才的風險均大幅提 升,根據安侯建業《2020台灣CEO前瞻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84%的台灣CEO持續關

注氣候風險議題,另有62%已著手部署資安議題;同時受疫情影響,遠端協作辦公的嶄新工 作模式已然開啟,在此份調查中,有40%的全球CEO認同疫情加速數位化經營步伐。

另外在CSRone永續智庫《2021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分析中指出,2020年 臺灣企業關注的風險議題前三位依序為:氣候變遷風險、財務風險以及資訊安全風險。其中 的氣候變遷風險議題,自2018的第6位、2019的第4位,直至2020年竄升至首位,更是突顯 氣候風險議題的不可忽視。

23-4 ESG永續溝通兩大關鍵

永續溝通重要且複雜,不論是溝通層面包羅萬象,或同時需顧及各方利害關係人的立場

115
表 二十三 - 1:2020台灣企業關注風險議題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與價值觀不一,都是影響永續溝通成功與否的重要環節。因此鑑別利害關係人,評估在地情 勢,因地制宜找出適當管道,同時傳遞明確一致的核心訊息,是永續溝通中不能缺少的關鍵, 從中又可拆分為兩大面向:

1.管理利害關係人的期待值

員工重視職場安全、薪資福利,合作夥伴則關心供應鏈管理、交貨期程,而客戶在意的 是產品、服務等面向。各方利害關係人對於企業的期待不同,對於如何回應各方期待值, 企業可以自下5點進行思考:訊息透明化、方便暢通的溝通管道、主事者的態度與展現、 訊息管理以及利害關係人發聲與回饋。

其中在訊息管理部分,著重核心訊息的一致性──在員工間、部門間又或是不同的利害 關係人之間,所傳達溝通的訊息須保持一致,進而讓核心內容可以被有效且正確的傳播。

2.勾勒永續議題框架

CSR的R意指Responsibility,即為對利害關係人負責,回應其在意的議題面向──環境、 社會以及經濟。其中環境面含括氣候變遷、能源使用、環境保護等;社會面則包含安全 健康、社區發展以及教育文化等,至於經濟面則像是公司治理、風險管理或是經濟發展 等關鍵焦點。

但除了概略定調面向之外,由於定義不同,溝通時也容易造成認知落差,多項國際框架 因應而生。

我國金管會要求資本額達2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自2023年起均須參考、以編纂永續報告 書的TCFD及SASB,此二國際準則框架,便是就氣候變遷議題及會計財務議題所設計出 的國際性規範。

在SASB中,瞄準環境、領導及公司治理、商業模式及創新、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5大永 續面向,下含26項子議題,推出重大性地圖,以辨識對企業營運或財務狀況造成影響的 永續議題。

此外,在ESG永續溝通中,掌握趨勢與議題的關聯性相對重要,以下綜合GreenBiz、 MSCI以及Sustainanalytics的分析報告,摘要出在環境、社會以及治理面相的前3 大趨勢。

1.環境: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及淨零、低碳產品及服務、塑膠廢棄物、電動汽車、能源生產力。

2.社會:員工健康安全、多元性和包容性、個人資訊隱私權、員工精神健康、利害關係人行動 主義。

3.治理:稅務策略透明度、氣候相關財務風險揭露、公司治理透明度、將高管薪酬連結ESG 目標、ESG投資。

116

23-5 利害關係人議合

在永續溝通過程中,最常聽見的利害關係人議合,其「議合」一詞來自英文Engagement 一字,意指「具系統性的雙向互動溝通,進行記錄用以評估溝通成效,依據成效調整並持續 溝通」的過程。因此利害關係人議合並非一成不變,無論是核心訊息、傳播管道或是目標閱 聽眾,都會因著企業目標調整有所改變;正因如此,企業內各部門的利害關係人也不盡相同, 像是業務部可能首重客戶,但公關部看重媒體,而採購部門則需要與供應鏈進行溝通。由此 可見,利害關係人議合面對多元的目標閱聽眾,自然需要選擇不同的核心訊息以及傳播管道。

而利害關係人議合之於企業,以下整理出3個不可不做的理由:

1. 增加企業商業價值

議合得以促進董事會和管理階層的理解與決策效率,進而避免誤解與誤判的風險,同時 擴大或開發潛在商機,增加品牌價值及聲譽;增進信任感,從議合過程匯集不同觀點, 促進改善與創新。

2. 因應利害關係人積極主義興起 特別是股東積極主義(shareholder activism)興起趨勢下,透過議合,積極且理性的討 論,培養、維護企業與股東間的關係,進而達成共識、制訂解決方案;而提早溝通,更 能減少意見不合而未能達成共識,致使成本增加的窘境。員工、供應鏈、社區、政府、 媒體等等各利害關係人之議合同理可證。

3. 呼應ESG投資風潮

現下企業投資已不僅著眼獲利,更需要在乎ESG的永續影響力,回應社會責任,企業規 模大者尤甚。因此透過利害關係人議合,及早培養、穩固與投資者之間的關係已是企業 的營運重點。

不過在著手溝通前,得先找出並瞭解目標閱聽眾,也就是「鑑別利害關係人」並排列溝 通優先順序。有兩種鑑別方式,其一為重要性排序,例如之於新創企業,投資人的重要性可 能會被排在首位;其二為找出「麻煩的利害關係人」,此舉是重要的企業風險管理議題,現 今常見「麻煩的利害關係人」包含網友、媒體等等,或許其重要性居次,但卻可能為企業帶 來危機。

鑑別利害關係人同時,也必須掌握與其溝通的管道流暢與否,這與議合成效息息相關, 也是危機當下能否即時回應利害關係人,管理其期待值的關鍵。常見的幾種溝通方法含括線 上/實體問卷、團體座談、深度訪談等量/質化方法;而常被忽略的則像是媒體報導、社群互 動,以及客服人員平時接收的訊息等等,此類平日互動資訊蒐集相當重要,故利用媒體監測、 社群監測工具是必須的;透過聆聽與理解,才能蒐集到利害關係人真正的聲音與反饋。像是

117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台灣水泥在進行利害關係人鑑別後,將花蓮秀林和平村的居民視為重要利害關係人,以消弭 工廠距離感、打造生活圈的概念,推出融合生態、知識以及文化的「台泥DAKA」園區,不只 成為打卡景點,更連結在地居民與環境,建立良好且順暢的關係;是永續界近期知名的案例。

23-6 ESG/CSR的溝通模式

建立主動且正向的ESG/CSR溝通模式包含永續報告書、報獎獎項、永續評比、永續 活動等4種模式。報獎獎項有如天下、遠見以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CSA)等,而 永續評比則是含括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碳揭露計畫)、DJSI(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道瓊永續指數)等。

不過在這4個模式之中,永續報告書是基本且最為重要的模式,而內容規範也須因著國際 規範,與時俱進地滾動調整。像是臺灣企業之永續報告書,原遵從GRI規範,在金管會公告之 「公司治理3.0」後,更需參考SASB及TCFD框架撰寫。

而大家所熟知的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永續發展目標已然是全球共 識,也是永續的共通語言,更為永續工作定出了明確範疇。根據CECP(Chief Executives for Corporate Purpose,全球CEO聯盟)2020年的統計,已有高達81%的企業將SDGs融入營 運策略與日常之中,企業的永續策略與溝通,SDGs是必然的目標與架構的參考藍圖。

23-7 企業負面議題與危機溝通

企業在面對負面議題或危機來臨的當下,即時且正確的判斷、合宜策略制定可降低損害。 然而,未顧及情況全貌、沒有照顧到所有的利害關係人觀感、不熟悉媒體操作、忽略社會氛圍, 都是企業在處理負面議題和危機時的常見缺失。

在擬定面對危機的策略上,處理策略與溝通策略可分為兩個系統,但需彼此整合。處理 策略首重法規,次為合理性,最終需納入情感因素;但是在溝通策略上,首要關切的是利害 關係人的情感因素,次為合理性考量,最終才回歸法規面向。

在現今社會氛圍之下,過去的「家醜不可外揚」有時會被認為是掩蓋事實真相,欲蓋彌 彰;因此,企業以負責任的態度揭露負面議題,並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才是解方。根據CSRone 永續智庫《2021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分析指出,共有35.8%的企業在永續報告 書中主動揭露負面議題,也能看出企業了解危機議題溝通的重要性。

118

在面對負面議題的溝通時,有4項關鍵提供企業參考:

1.態度:企業正面回應危機的態度,有助於建立正面印象,可選擇面向內容溝通,但絕對 不能說謊。

2.時效性:危機發生當下即時做出回應,並展現積極性,掌握危機時程以及每個時段的溝 通訊息與管道。

3.一致性:確認溝通的核心訊息一致,且代表發言人須具備代表性及說服力,以達到利害 關係人的信任與溝通成效。

4.策略與作法:在制定危機處理及溝通策略時,目標在於減少謠言、不正確的訊息擴散, 並且傳達出企業積極處理的態度及策略,進而維護與利害關係人關係。在媒體應對上, 媒體聯繫人應要保持隨時可被媒體連繫上的狀態,避免臆測及不正確的報導。

在危機預防管理機制中,包含平日客訴、媒體報導以及社群聲量的監測,另外也要進行 風險控管,從內/外部鑑別出可能的負面議題,同時發展出標準作業流程和通報系統等,並 針對不同的利害關係人建立處理負面議題的標準作業流程。而平時也應建立機制,明確危機 當責組織,甚或考慮建立平台通報系統,以確保危機當下能夠即時且正確的制定策略。

而危機過後的檢討與重建,也是幫助企業不再重蹈覆轍的重要過程。透過危機事件中的 處理經驗和過程,可以將危機處理標準作業化,或整理成報告資料。聲譽形象的重建,更是 在危機後必須處理的面向,不管是透過第三方的公正證言,還是透過新的品牌形象營造,都 有助於重建、強化利害關係人的信心。

而在危機管理的另一大要點,必須全方位顧及Web 4.0世代中不能忽視的網路社群及媒 體。可以透過大數據、AI等技術,科技技術除了可以提供國家SDGs風險評分,更可以使企業 以有效掌握並落實利害關係人溝通。

119
圖 二十三- 4:企業負面議題與危機溝通過程 圖片出處:筆者整理

圖 二十三- 5:企業自我呈報的SDGs永續績效資料與AI數據蒐集間之差距 註:左圖為企業自我呈報的SDGs永續績效資料;右圖透過大數據AI數據蒐集到的資料,兩者差距甚遠 資料來源:Global AI, Dr. Madelyn Antoncic

23-8 品牌與ESG/CSR的連動關係

ESG/CSR之於品牌有如信任帳戶中的存款,在負面議題發生時,得以讓企業爭取時間與 空間來處理問題,意即平日的ESG/CSR經營,能豐富品牌的信任存款,在危機來臨時,為企 業帶來迴轉的時間與空間。

但在企業著墨ESG/CSR議題或與利害關係人議合時,最忌諱言過其實的漂綠行為。企業 的形象建立並非追求「完美無瑕」,而是以「當責」為形象根本,若是言行不符、產生落差, 則會落入漂綠泥淖,嚴重傷害企業聲譽。品牌的耕耘可使企業ESG/CSR的策略與作為脫穎而 出,讓利害關係人印象良好深刻。ESG/CSR與品牌,若能彼此呼應與平衡,必能相得益彰。

圖 二十三- 6:品牌與CSR間關係 圖片出處:筆者整理

120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圖 二十三 7:2020年企業最關注的SDGs Top 5議題

圖片出處:CSRone永續智庫《2021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

簡而言之,企業在規劃ESG/CSR策略時,依據宗旨擬定ESG/CSR溝通訊息與面向,議 合利害關係人,關注其關心議題及需求,管理其期待值,適時溝通說明與利害關係人議合後 的改進狀況。以「當責」的態度及時溝通。借鏡過往,掌握現在,放眼未來,方得掌握契機, 避免風險,落實永續的目標與承諾。

參考資料

1. CSRone永續智庫(2021)。2021

2.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17 GOALS, retrieve from United Nation. Website: https://sdgs.un.org/goals

3. Emilio Granados Franco, Melinda Kuritzky, Richard Lukacs, Saadia Zahidi (2021).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1 16th Edition INSIGHT REPORT, Cologny, Switzerland: World Economic Forum.

4. Madelyn Antoncic (27, Mar 2020). 【第六屆台灣永續報告分析發表會:精彩回顧】Madelyn Antoncic :AI科技=優化 ESG投資+定錨

5. Mauricio Andrés Latapí Agudelo, Lára Jóhannsdóttir & Brynhildur Davídsdóttir (22, Jan 2019).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4:1, Retrieve from https://jcsr.springeropen.com/articles/10.1186/s40991-018-0039-y

6. Michael E. Porter and Mark R. Kramer (2011). Creating Shared Valu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Retrieve from https://hbr.org/2011/01/the-big-idea-creating-shared-value

7. 黃啟瑞、池祥麟、詹場、陳宥衫、林美珍、高孟如、陳華偉、張愷銘(2020)。《臺灣永續投資調查2020》,新北:臺北大 學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

121
臺灣暨亞洲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台北:致德國際

ESG企業永續重大性與案例分析

24-1 緒論

24-2 永續ESG重大性與案例分析

24-3 SASB之重大性議題(Material Issues)

24-4 SASB 與重大性案例分析

24-5 永續議題之重大性與財務績效

24
國立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 黃啟瑞 教授兼校主任秘書

ESG企業永續重大性與案例分析

國立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 黃啟瑞

教授兼校主任秘書

24-1 緒論

近年來全球ESG投資蔚為風潮,從2020年以來多檔國內外ESG股票指數表現均優於傳統 股票,以及ESG評等表現較優的企業在股價表現上往往優於大盤中,可得知ESG已是投資市 場的重要參考因素,相對多數的機構投資人已將ESG永續投資納入公司經營策略中。主管機 關不僅在2020年 發布「公司治理 3.0 - 永續發展藍圖」,將企業社會責任(ESG)報告書修 改為「永續報告書」,更擴大須撰寫報告書的企業範圍,並要求須依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

作小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簡稱TCFD)發布的氣候相 關財務揭露規範以及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le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以下 簡稱SASB)等國際準則規範進行揭露。同時擴大現行永續報告書應取得第三方驗證之範圍, 以確保資訊揭露品質。為使投資人更認識ESG重大性與其對財務績效之影響,本文介紹全球 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以下簡稱GRI)重大性的編製標準與SASB的重 大性議題,並以輔以案例分析說明,最後以學術研究詮釋說明企業對ESG的投入與財務績效 之關聯性。

24-2 永續ESG 重大性與案例分析

全球暖化、能源短缺與環境汙染等問題受到全球空前的重視與關注。ESG的持續推動、揭 露與精進已成為不可逆的國際趨勢。GRI新「通用準則2021」預計於2023年1 月1日生效,

其包涵三個範疇的框架:(1)GRI 1 -基礎:介紹GRI報告的目的和系統,設定所有組織必 須遵守的關鍵概念、要求和原則;(2)GRI 2 -一般揭露:揭露行為、營運和員工、治理、 策略、政策和做法、利害關係人議合;(3)GRI 3 -重大性議題:提供有關組織如何確定、 列出和管理其每個重大主題的分布指南和修訂之揭露。GRI同時發布針對特定行業的揭露準 則,例如「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準則」。未來也會有更多針對特定行業所制定的標準,範圍將 包括:煤炭、採礦、農業、水產養殖和漁業等約40個行業別。

GRI準則101內容中指出,報導原則是達成高品質永續性報導之基礎。企業若想達成高品 質永續性報導必須遵循GRI報導原則,GRI將報導原則分為兩大類:「定義報告書內容的報導

則涵蓋利害關係人包容性、永續性的脈絡、重大性及完整性,其中GRI重大性檢視要點包含:

123
原則( Reporting Principles for defining report content )」 和 「定義報告書品質的報導
原則( Reporting Principles for defining report quality)」。而定義報告書內容的報導原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1)鑑別重大主題的流程(2)對於外部利害關係人意見納入重大主題的辨識(3)對於同業 /競爭對手鑑別的重大主題於自身有進行說明或納入未來重大主題考量(4)重大性主題的評 估將所需遵循之國際標準與協定納入考量(5)重大性主題的評估將自身的關鍵價值、政策、 策略、營運管理系統、目標、或標的等納入考量(6)核心能力/自身影響力說明對於永續發 展的貢獻(7)面臨顯著風險的因應作為(8)重大主題/指標/議題排序。

總結而言,GRI重大性能反映報導組織的顯著經濟、環境和社會衝擊,亦會實質上影響利 害關係人的評估和決策。重大性是決定相關主題是否足夠重要以至於必須納入於報告書中, 並非所有的重大主題都同等重要,報告書中應反映其相對的優先順序,透過此一辨識結果有 效聚焦重大主題之管理與行動,以達到永續願景及目標。企業評估重大性主題時,亦應揭露 企業考量自身在關鍵價值、政策、策略、營運管理系統、目標或標的,以及核心能力上之相 關說明,如何透過重大主題之鑑別流程與企業風險管理及核心業務結合將是企業永續競爭力 之關鍵。

以台積電2020年報告書的重大性分析為例,其遵循GRI準則報導原則的利害關係人包容 性、永續性脈絡、重大性與完整性四大原則,透過鑑別、分析與確認三大步驟,檢視永續議題, 執行重大性分析。並分為四大階段及九個步驟,揭露結果如表二十四 - 1所示。

階段一:包容性

(1)確立溝通對象-6類利害關係人,包括股東/投資人、員工、客戶、供應商/承攬商、 政府/公協會與社會。

(2)蒐集永續議題-21個議題,從國際永續標準與規範(GRI Standards, ISO26000, RBA, SDGs, SASB, TCFD, UN Global Compacts)、永續投資機構(CDP, DJSI, MSCI, ESG Index, SDGs Invest)、組織內部發展目標,以及利害關係人溝通等來源蒐集議題。

階段二:重大性

(1)調查關注程度-共回收842份問卷,問卷回收包括:股東/ 投 資 人(25 份)、員 工 (511份)、客戶(32 份)、 供 應 商 /承 攬 商(136 份)、政 府/公協會(7 份) 與社會(131 份)。

(2)分析營運衝擊-150位同仁,涵蓋董事長、副總、廠長等同仁參與辨識ESG議題對 公司營運的影響。

(3)繪製重大性矩陣-根據步驟(3)跟(4)的分析結果,繪製台積電的重大性矩陣, 且結果經由台積電的ESG委員會討論並選定出14個重大議題。

124

階段三:回應性

(1)決定揭露內容-台積電的永續資訊揭露邊界為採購、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客戶 使用四大價值鏈階段,亦藉此了解永續議題對其上下游階段的影響。

(2)審查揭露內容-根據鑑別的14個重大議題,對應GRI準則中的23個特定主題,依 據每個主題的報導要求與管理方針,進行永續資訊的蒐集與揭露。

階段四:衝擊性

(1)研擬長期目標-針對重大ESG議題,由各組織同仁與主管共同制定74個2030年之 長期目標。

(2)檢視影響力-每季召開ESG委員會,由各組織同仁報告所負責ESG議題的目標達成 狀況及績效,追蹤影響力的趨勢。

表 二十四- 1:台積電重大議題與公司價值鏈關係

125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24-3 SASB 之重大性議題(Material Issues)

SASB於2011年成立,相較於採用多重利害關係人觀點的GRI,更著眼強調投資人的觀點。 旨在促進企業揭露具有「財務重大性」的ESG資訊。SASB的五大主軸,包括企業營運的「環 境」、「社會資本」、「人力資本」、「企業領導力與公司治理」和「商業模式與創新」等 五大面向表現;五大面向再細分為26項ESG議題(詳如表二十四- 2)。其下分為444項ESG

揭露主題(Disclosure Topics),再進而細分為981項永續會計標準(Accounting Metrics)。最

後,因應各產業的經營特性差異甚大,ESG的重大議題也差異很大,例如石化、電子等製造業 就特別重視環境議題,所以SASB將產業區分為11大項產業別(包含77項次行業別)。將產 業與五大面向組構為「重大性地圖」(Materiality Map),更便於說明分析與溝通。

企業對於ESG重大性議題的管理,使用GRI準則能形塑完整的ESG全貌,促進與所有利 害關係人的溝通;而SASB則更著重在投資人,聚焦於攸關財務的ESG重大性議題。Walls, Berrone and Phan (2012)以1997至2005年間共2002筆 S&P 500公司之年資料進行實證, 發現環境績效佳會吸引機構投資人的投資,兩者存在正相關。Shane et al. (2017)也發現,在 美國,性別平等做得比較好的公司,具有比較高的股票報酬率與市場評價。因此而致投資人 願意以較高價格購買ESG 績效佳的公司股票。可見投資人對公司真實價值的評估,受其對重 視永續責任企業的信賴影響,從而願意以較高的價格購買相關公司的股票。

126
表 二十四- 2:SASB五大主軸,26項ESG重大性議題

Ramchander et al. (2012)發現當一公司被納入Domini Social 400 Index成份股時,對

該公司之股價有正面影響。反之,當該公司被剔除時,對股價會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上述現象在資訊不透明之產業更為顯著,證實外部監督機構對負面訊息的重視程度。顯 見投資人對於永續責任的重大負面訊息非常重視。若公司在某些負向 ESG 重大性議題上犯下 錯誤,出現了傷害利害關係人的ESG「負面事件」, 則可能引起利害關係人—包含投資人— 的抵制,使投資人出脫持股,形同給予公司懲罰。例如在台的德國安聯(Allianz)、美國先鋒 (Vanguard)等國外機構投資人就非常重視ESG,當這類機構投資人發現企業ESG績效不佳時, 常會以出脫持股的方式撤出資金。2015 年發生的德國福斯汽車排汙數據造假事件,2天股價 暴跌34%即為明證。其中又以治理層面對股價報酬的影響最大,且治理事件較易有訊息事先 走漏的情形。永續責任投資人(SRI)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也常採取排除法,先將有重大負向 ESG行為的廠商,排除在投資名單列表之外。

24-4 SASB 與重大性案例分析

SASB新行業分類(SICS)專書(王怡心,2021),了解公司行業分類進行揭露。環境面對於製 造業及電子業廠商而言,可能非常具策略性與重要性,而金融業則著重於經濟面與社會面兩 大構面的ESG表現,亦即為SASB五大主軸中的「社會資本」、「人力資本」、「企業領導力 與公司治理」和「商業模式與創新」。其中以人權、公司治理、顧客隱私、資訊安全、系統 風險管理等為重大議題。

為便於說明,以玉山金說明如何依照SASB金融業(大產業別)的銀行業(次行業)規範, 在永續報告書中揭露ESG重大議題。玉山金依據 GRI 準則編寫 ESG 報告書,並依據 SASB 準 則進行揭露(詳如表3所示),均經第三方機構查證。以資訊安全為例:玉山金於報告書內揭 露(1)資訊外洩事件數量(2)與個資相關的資訊外洩事件占比(3)因資訊外洩事件而受影響的顧 客數的三年量化數據。亦揭露其資訊安全防護與辨識風險的方法,如設有資安長(CISO), 督導全公司資訊安全作業執行以及資安風險管理機制之有效性,並定期向董事會陳報整體資 訊安全管理組織相關資安管理作業及制度之執行成效,為資訊安全最高負責主管。為提升資 訊安全治理,2017年成立「玉山金控資訊安全管理委員會」(ISMC,簡稱資安管理委員會), 並於2019年建立資訊單位的資安主管制度,推行及落實資安作業。資安管理委員會負責審視 「玉山金控資訊安全政策」,該政策適用於玉山金控及所有子公司,除審視治理政策外,亦 會監督全金控資安管理運作情形,並定期向董事會報告資安治理概況。

127
上市櫃公司可透過SASB網站之「Find Your Industry」或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出版的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表 二十四- 3:玉山金部分SASB對照表

128
129

24-5 永續議題之重大性與財務績效

根據SASB準則的定義,ESG重大性議題係指在各產業中,對財務狀態或營運績效具相當 重要性或會產生重大影響之永續議題,即為 ESG 重大性議題。SASB自2015 年推出ESG重大 性方法論,哈佛大學 Khan et al. (2016) 以 SASB 之重大性指南進行學術研究,利用美國KLD 資料庫對美國上市公司進行實證研究,發現永續重大性議題評分較高的企業,其股票報酬與 未來會計績效也越好。Grewal et al. (2017)發現,當企業自願性揭露越多SASB所揭示的ESG 重大性議題資訊,則其股價訊息的可信度更高。Grewal et al. (2016)研究 1999年到2013年 的2665件美國股東行動主義( Shareholder Activism) 有關ESG的提案。發現其中約有42% 的提案屬於重大性議題,能有效幫助企業價值的提升,然而,非屬重大性議題則無助於企業 價值的提升。

另一方面,投資人對永續性負面事件可能會更為關注,亦即負面偏見

(negativity bias) 的現象也存在,Jayachandran et al. (2013)實證研究發現負面重大 ESG 事件會對財務績效產

生巨大的負面衝擊,影響力甚至超過正面ESG事件,反映在經濟面向 ESG 最為顯著。公司積 極推動正向 ESG 活動,雖然可能提高聲譽,但不見得會得到資本市場投資人的強烈認同進而 投資。但是,公司在某些負向 ESG 重大性議題上犯下錯誤,出現了傷害利害關係人的 ESG「負 面事件」,則可能引起利害關係人—包含投資人—的抵制,使投資人出脫持股。例如,2015 年發生的德國福斯汽車排汙數據造假事件,2天股價暴跌 34% 即為明證。負面 ESG 亦會使聲 譽破壞,進而間接影響銷量,以 NIKE 為例,1990 年代就曾因代工廠商僱用童工和剝削勞工, 遭美國人權團體和消費者抗議,這個抗議行動還演變為 「反血汗工廠」運動,2002

提起時,導致 NIKE 總營業額受到衝擊。對大多數公司而言,重大負面ESG事件不只會破壞公 司聲譽,在最壞的情況下,也可能使公司倒閉(Kögler, 2007)。由此可見,相較於廠商的正向 ESG,負向ESG 對財務績效的影響更大。

Kang 等學者 (2016) 的實證研究發現,儘管事後全面地推動正向ESG,還是難以彌補負 面 ESG 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例如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發生諸多食用油廠商違法事件, 頂新當初為了節省成本,而使用地溝油來增加獲利,在媒體報導後,投資者對頂新集團信心 破滅,就算集團事後宣稱捐款 30 億成立基金會,也難以挽回企業聲譽。因此永續責任投資人 (SRI)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也常採取排除法,先將有重大負向ESG 行為的廠商,排除在投資名 單列表之外。所以ESG重大性資訊可為投資人帶來非常有價值的投資資訊,可做為投資人進 行永續投資決策之重要參考。例如在台的德國安聯(Allianz)、美國先鋒(Vanguard)等國外機 構投資人就非常重視 ESG,當這類機構投資人發現企業 ESG 績效不佳時,常會以出脫持股的 方式撤出資金。

130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年再度被

最後,國內學者針對電子業與金融業上市公司進行ESG 重大性研究(Huang等人, 2020),發現ESG

重大議題評分較高的企業,財務績效(包括股價報酬率與銷售報酬率)表現 也越好;此外,負面 ESG 重大議題(例如違法、被政府部門處分)對財務績效影響比正面重 大性事項的影響更大,顯示投資人對ESG負面事件更為重視。首先,ESG 重大性對財務績效

有顯著正向的影響,尤其是經濟(包含公司治理)及社會二個面向的重大性議題對股價報酬率 的影響均顯著為正,且社會面向能同時提升股價報酬率與未來的銷售報酬率。所以ESG 重大 性資訊可為投資人帶來非常有價值的投資資訊,可做為投資人進行永續投資決策之重要參考。

機構投資人或可利用ESG 重大性衡量方法,建構ESG 投資組合或設計ESG(或永續)相關指數。 其次,負面重大性事件對財務績效影響比正面重大議題的影響更大,顯示投資人對永續性負 面事件更為重視。綜上所述,ESG 重大性準則可幫助經理人更有效率地做出ESG 決策,且該 ESG 決策能有效提升財務績效。

131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1. 王怡心,2021,探索我國上市上櫃公司永續行業分類-SASB新行業分類(SICS) ,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免費贈閱電 子書網主如下: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SPbXOKrW_JIJ6MxGQ5G3CArLAJXkdir9ZuPotI2w KM_-L5g/viewform

2. 玉山金2020年永續報告書,第170-171頁,

3. 網址:https://www.esunfhc.com/zh-tw/-/media/esunfhc/files/ESG/fhc-ESG-report/esun_2020sustainability_ report.pdf?la=zh-tw

4. 台積電2020年永續報告書,第21-26頁,

5. 網址: https://esg.tsmc.com/ch/resources/documents.html

6. 高晟晉,2019,掌握GRI報導原則以提升ESG資訊品質,證券服務,670期:第30-39頁。

7. 黃啟瑞,2021,ESG永續報告書與國際規範解析,會計研究月刊,432期:第70-76頁。

8. 國泰金2020年永續報告書,第106-108頁,

9. 網址: htps://www.cathayholdings.com/holdings/ESG/intro/ESG-report

10.

11. Grewal, J., Serafeim, G., and Yoon, A. 2016. Shareholder Activism on Sustainability Issue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Accounting & Management Unit Working Paper.

12. Grewal, J., Hauptmann, C., and Serafeim, G. 2017. Material Sustainability Information and Stock Price Informativene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Accounting & Management Unit Working Paper.

13. Jayachandran, S., Kalaignanam, K., and Eilert, M. 2013. Product and environmentalsocial performance: Varying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4(10): 1255-1264.

14. Huang, C. J., Ke, W.C., Lin, C.P. (2020). Does ESG Materiality Affect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aiwan?.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28(4),59-109. MOST 108-2410-H-305-028.

15. Kang, C., Germann, F., and Grewal, R. 2016. Washing away your sin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social irresponsi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Journal of Marketing, 80(2): 59-79.

16. Kögler, D. 2007. Unternehmensethik in internationalen Unternehmen. GRIN Verlag.Ramchander, S., Schwebach, R. G., and Staking, K. I. M. 2012. The informational releva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idence from DS 400 index reconstitution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3: 303-314.

17. Shan, L., Fu, S. and Zheng, L. 2017. Corporate sexual equa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8(9): 1812-1826.

18. Walls, J., Berrone, P., and Phan, P., 2012,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nvironmentalPerformance: Is There Really a Link?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3: 885-913.

132
參考資料

25-1 緒論

25-2 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國際趨勢

25-3 組織與產品碳足跡

25-4 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實務與案例

25-5 組織型溫室氣體查證實務

25-6 再生能源應用實務

25-7 企業達成碳中和方式

25-8 結語

25
BSI英國標準協會 蒲樹盛 東北亞區總經理 BSI英國標準協會 鄭仲凱 台灣分公司永續副協理
企業碳風險管理實務案例

企業碳風險管理實務案例

25-1 緒論

台灣2050淨零轉型路徑提出,包含能源、產業、生活以及社會轉型四大策略以及科技研發 與氣候法制兩大基礎的整體規劃。能源面主要從提高再生能源比例,以及既有火力發電增設碳 捕集利用等設備,將捕捉的二氧化碳進行碳封存,而產業面的部分著重在高碳製程的減碳行動, 包含綠氫的投入以及負碳技術的應用。在各個國家爭相提出淨零排放的承諾,主政者也已公告 行政院版本的氣候變遷因應法,2024年預計開始徵收碳費,被納入強制申報的企業將會擴大, 而金管會也要求所有上市櫃公司最晚要在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並進行公開的揭露,各項 措施都顯示未來碳人才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而建構能力的過程也與企業的減碳路徑息息 相關,本章節將介紹從國際標準的要求,企業將如何鑑別與計算溫室氣體排放,並進而透過減 量措施以及碳中和的導入,讓企業朝淨零排放的道路邁進。

25-2 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國際趨勢

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以及氣候變遷等現象已證實與人為經濟活動有關,巴黎協定的生效 亦展現了各個國家在未來的三十年間需要更積極的作為,以促使全球平均溫度上升在可控的 範圍。根據統計,截至2021年12月底,目前共有136個國家以及235個城市承諾達到淨零排 放,其中更有14個國家將淨零排放目標入法,台灣環保署亦於2021年10月22日公告溫室氣 體減量與管理法修正草案,並將法令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2050年淨零排放亦納入法規要 求,展現台灣在氣候變遷的目標與國際一致。

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所發布氣候中和倡議(Climate Neutral Now Initiative)中對於淨零排放與氣候中和更有進一步的定義,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ity)意 味著實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排放和移除之間的平衡並與淨零是同義詞,而淨零(Net Zero)是實

現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和移除之間平衡的狀態。透過減量和避免排放,然後實施解決方案以在 排放點捕捉剩餘的排放,或將其從大氣中移除。由此可見,國家或企業若要達到淨零排放, 必須從兩個面向著手,一者為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提高再生能源比例、製造業製程改 善(高碳排放產業)、電動車發展等; 一者為移除大氣中溫室氣體,例如排放源實施碳捕捉與 儲存或植樹在造林等森林管理,透過此兩者的協同合作,始可達成淨零目標。

而歐盟於2019年發布綠色新政(Green Deal),預計在3年內實踐50項行動,且在2050

134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BSI英國標準協會 蒲樹盛 東北亞區總經理 BSI英國標準協會 鄭仲凱
台灣分公司永續副協理

年整體歐盟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為達此目的,歐盟在2021年7月發布Fit

其內容包含下列舉措:

for 55一籃子計畫,

(1)修訂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涉及海運、航空和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 (CORSIA)。

(2)建立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進口的鋼鐵或鋁等高碳排商品須購買配額。

(3)能源稅指令的修訂。

(4)修訂可再生能源指令(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由原本設定32%提 升至40%)。

(5)修訂《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溫室氣體排放和移除條例》,2030年前種植30 億棵樹木,利用自然碳匯,至2030年減少3.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6)修訂當前能源效率指令,將歐盟整體能源效率目標由32.5%提升至36%。

(7)修訂新乘用車和新輕型商用車二氧化碳排放性能標準規定,同時2035年歐盟將禁售內 燃機車輛。

由此可知,不論國內消費或外銷市場,製造業或服務業未來都有可能受到更為嚴格的溫 室氣體排放監管,企業應及早因應來自於政府部門或客戶要求所涉及的溫室氣體盤查,甚至 於是減量需求,以使企業更具有永續競爭力。

25-3 組織與產品碳足跡

企業在面對氣候變遷議題時需要更全面性的規劃,下方圖一顯示未來因應氣候變遷與組 織或產品碳排放管理可導入的路徑圖,其中包含三大工作(1)了解企業現況,透過溫室氣體盤 查流程,收集相關活動數據與排放係數,確認組織整體(國際標準為應用ISO 14064-1)或產品

生命週期碳排放量(國際標準為應用ISO 14067),並透過第三方查證機構以確保盤查數據之可 信度。(2)減量節能措施,透過前述數據收集與盤查過程,可進一步了解整體企業本身或產品 生命週期排放之排放熱點,企業可建立節能減碳專案小組,尋求減量方法,包括改善高耗能 設備能源效率、新製程導入(例如綠氫煉鋼)、製程改善(例如半導體使用低GWP值製程氣體)、 替代材料(例如水泥業使用飛灰爐渣或汙泥替代水泥熟料)、設置或外購再生能源(例如簽訂再 生能源購電協議與購買再生能源憑證)及使用生質燃料(例如來自於植物體產生之生質酒精)等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3)碳中和淨零排放,透過申請或購買碳權來宣告達成碳中和(國際標準 為應用PAS 2060)、森林管理與再造林及碳捕捉儲存等新興技術捕捉大氣中二氧化碳,以達成 淨零。

135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此外,為促使消費者導向綠色消費機制,環保署亦於2009年開始研議台灣產品碳標籤(如 圖 二十五 - 2所示)機制,企業亦可透過產品碳足跡在不同生命週期階段中的排放占比分析, 討論溫室氣體減量對策。除碳標籤外,如該標的產品於五年內與產品基線排放量比較,達到3% 以上的減量,可額外申請減碳標籤(如圖二十五- 3所示)。而取得碳標籤及減碳標籤之產品可 與環保集點制度結合,並納入政府或民間綠色採購範圍。

圖 二十五- 2:碳標籤圖示說明 摘自於產品碳足跡資訊網

136
二十五 - 1:企業氣候變遷因應路徑圖

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實務與案例

企業導入溫室氣體盤查時常遇到下列困難,可能包括以下內容:

(1)組織龐大(子公司與轉投資),盤查邊界不易設定。

(2)據點數多,數據收集困難。

(3)數據收集人員對於溫室氣體排放源認知不足。

(4)排放源複雜,製程排放量化準確度不易掌握。

(5)單一排放源數據來源多,未統一計算方式。

(6)盤查過程易發生重複計算或遺漏。

(7)外購電力涉及層面廣,例如電錶眾多、租賃與公設電力及租金含用電切分方式。

為克服上述問題企業,應系統性的建構溫室氣體盤查流程,以確保盤查數據之正確性,

圖 二十五 - 4為ISO 14064-1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架構,透過高階管理階層主導承諾與跨部 門間的合作,以呈現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

137 圖 二十五- 4:ISO 14064-1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架構 圖
二十五 - 3:減碳標籤圖示說明 摘自於產品碳足跡資訊網
25-4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企業著手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前,應依ISO 14064-1標準決定組織邊界(即需要納入盤查的 範圍),範圍大小的決定將顯著影響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製造部門及住商部門涉及集團子公 司或不同的業務部門,例如電信業盤查範圍可能包含總部大樓、機房、直營門市、基地台等台, 但不包含加盟門市與特約中心; 金控業盤查範圍可能包含銀行、人壽保險、產物保險、投信、 證券等不同業務部門; 服務業可能有多據點,例如房屋交易、零售百貨、實體店、服務中心等 多層結構。企業如無法判斷時,應利用ISO 14064-1標準中組織邊界設定的要求,包括股權 持分法或控制權法決定盤查範圍,以下是兩者的說明:

(1)股權持分法為組織依股權比例負責個別設施之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移除量。

(2)控制權法為組織對其財務或營運所控制的設施,負責量化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移除 量。

以股權持份法來說,假設母公司A對於子公司B擁有60%股權,同時擁有子公司C的 30%股權,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彙總時應為排放量A+60%排放量B+30%排放量C,即4,050 噸二氧化碳當量; 若以控制權法而言,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彙總時應為排放量A+100%排放量 B+0%排放量C,即4,000噸二氧化碳當量,由此可見,當組織邊界設定方式不同時,將造成 報告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產生差異。

確認盤查範圍後,企業應鑑別範圍內可能會產生溫室氣體的排放源,依據溫室氣體減量 及管理法第三條用詞定義,溫室氣體指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氧化亞氮(N2O)、 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 及其他 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者。其可能的來源如表二十五 - 1:

138

表 二十五 - 1:溫室氣體種類及其發生來源

本教材編輯時正適逢ISO 14064-1: 2006版與ISO 14064-1: 2018版之轉換期間,且於

2022年06月30日後,所有溫室氣體盤查過程應符合ISO 14064-1: 2018版規範(除環保署 規範強制申報溫室氣體之對象應適用環保署規定外),讀者應儘快了解新舊版兩者差異。

以ISO 14064-1: 2006版”營運邊界”為例,ISO 14064-1: 2018版已轉換為”報告邊界”, 兩者差異如表 二十五- 2:

139

表 二十五- 2:營運邊界與報告邊界差異

企業本身過往多關注於直接排放及能源間接排放(即類別1及類別2),而其他間接排放(範 疇三)與類別3-6部分大同小異,主要為企業上游及下游排放,如圖五所示,企業可能因應不 同需求,例如碳揭露(CDP)或科學基礎目標倡議(SBTi)要求進行溫室氣體盤查。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140
圖 二十五-
5:溫室氣體排放源鑑別(企業本身與上下游排放類型範例)

而企業完成排放源鑑別、活動數據蒐集、決定排放係數來源後,即可進行量化。溫室氣 體盤查量化過程中,需先決定量化方式,例如排放係數法、質量平衡或模式推估。以排放係 數法為例,計算公式如下:

溫室氣體排放二氧化碳排放當量=排放源年活動數據×排放係數×GWP(全球暖化潛勢)

其中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是量化溫室氣體排放重要數值,

因各類的溫室氣體造成的暖化影響不同,其是比較特定溫室氣體種類與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 化的相對能力,而二氧化碳的全球暖化潛勢定義為1,表三呈現部分溫室氣體全球暖化潛勢表 (以100年評估期間為主)。依據ISO 14064標準應使用最新版GWP值,惟環保署規定強制 申報對象自2016年度起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時需引用IPCC第四次報告全球暖化潛勢值(即 AR4 GWP)。

表 二十五- 3:溫室氣體全球暖化潛勢表

為使讀者更為了解量化過程,將以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源為例,進行計算說明。

a. 緊急發電機柴油燃燒排放溫室氣體包含二氧化碳(CO2)、甲烷(CH4)與氧化亞氮 (N2O)。

b. 量化方式: 排放量= 活動數據(燃料使用量 ) × 排放係數 × GWP

c. 燃料使用的活動數據可取得自或推算自下列來源,需考量數據準確程度:

-準確度較高: 燃料使用紀錄(油槽液位差紀錄+購買量)

-準確度中等: 燃料購買金額並以油料單價換算

-不確定性最高: 發電機規格(運轉每單位時間油耗)*運轉時數

141
(1)固定燃燒-以緊急發電機燃燒柴油為例

d. 蒐集排放係數(環保署溫室氣體登錄平台首頁 > 下載專區 > 盤查登錄資訊),下載溫

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版,選擇柴油固定源係數(CO2: 2.6060318 Kg/L; CH4: 0.0001055 Kg/L; N2O: 0.0000211 Kg/L)

e. 假設柴油發電機用油量為10,000公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為(GWP值引用AR4):

10,000×2.6060318+10,000×0.0001055×25+10,000×0.0000211×298=26.1496公噸

二氧化碳當量

(2)移動燃燒-以公務車、堆高機、產品運輸用貨車、汽機車燃料燃燒為例

a. 移動燃燒排放溫室氣體包含二氧化碳(CO2)、甲烷(CH4)與氧化亞氮(N2O)。

b. 量化方式: 排放量= 活動數據(燃料使用量 ) × 排放係數 × GWP

c. 燃料使用的活動數據可取得自或推算自下列來源,需考量數據準確程度:

-準確度較高: 加油單據之總加油量或車隊卡彙總資料

-準確度中等: 燃料購買金額並以油料單價換算

-不確定性最高: 車輛單位里程油耗*里程數

d. 蒐集排放係數(環保署溫室氣體登錄平台首頁 > 下載專區 > 盤查登錄資訊),下載溫 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版,選擇汽油移動源係數(CO2: 2.2631329 Kg/L; CH4: 0.0008164 Kg/L; N2O: 0.0002613 Kg/L)

e. 假設汽油加油量為10,000公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為(GWP值引用AR4):

10,000×2.2631329+10,000×0.0008164×25+10,000×0.0002613×298=23.6141公噸

(3)能源間接排放-以外購電力為例

a. 生產電力因燃料燃燒(煤炭/天然氣/重油/柴油等)溫室氣體包含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與氧化亞氮(N2O)。

b. 量化方式: 排放量= 活動數據(電力使用度數) × 能源局公告電力排碳係數

c. 外購電力用電度數的資訊可取得自或推算自下列來源:

-有自設電表部分,依電費單上尖峰/半尖峰/離峰用電度數加總(時間電價)

-無自設電表部分,依該棟建築物分攤電費方式分攤度數(例如公設)

-部分總部大樓內有其他子公司或租賃給外部公司,可利用大樓電費固定分攤方式分攤電 力使用度數; 或使用樓層面積分攤

d. 蒐集排放係數(參考能源局網站公告最新電力排碳係數,2020年電力排碳係數為0.502 Kg CO2e/度)

e. 假設用電度數為100,000度,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100,000度 × 0.502 Kg CO2e/度=50.2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142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二氧化碳當量

(4)冷媒逸散-以公務車、冰水機、冷氣機、飲水機、冰箱為例

a. 依據冷媒種類計算,排除蒙特羅議定書管制氣體(CFC、HCFC 、Halon)。

b. 量化方式: 可使用冷媒補充量或每年固定逸散比例方式擇一計算

方法一: 排放量= 活動數據(冷媒補充量) × GWP

方法二: 排放量= 活動數據(冷媒原始規格量) × 逸散因子 × GWP

c. 冷媒逸散量的資訊可取得自或推算自下列來源:

-當年度冷媒補充量(冷媒更換紀錄與單據)

-冷媒原始填充規格(冷氣冷凍設備銘牌)

d. 蒐集排放係數:

-使用補充量者為1(質量平衡)

-使用逸散因子(每年固定逸散率)

e. 假設冰水機原始冷媒填充規格為1000 Kg R32,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1,000Kg × 8.5%(平均逸散因子) × 675 (R32 AR4 GWP)=57.375 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5)化糞池逸散

a. 化糞池因厭氧狀態下將有機物利用微生物分解而產生甲烷,但需注意大樓是否將汙水 直接排放至下水道(化糞池已廢除)。

b. 量化方式: 排放量= 活動數據(員工數或人時) × 排放係數 × GWP

c. 員工數或人時可依工時統計資料或職災申報系統為參考

d. 蒐集排放係數:

CH4 排放係數= BOD排放因子( 0.6 公噸CH4/公噸BOD )×平均污水BOD濃度( 200

143

mg/L )×每年工作天數(300天)×每人每天廢水 量 (125 L/天)× 化糞池處 理 效率( 85% )= 0.003825公噸CH4/人-年

e. 假設企業員工人數平均為1000人,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1,000人 ×0.003825公噸CH4/人-年 × 25 (AR4 GWP)=95.625 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完成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後的企業可以依需求決定是否對外揭露溫室氣體排放量數值或僅 將該數據做為內部改善參考用,當企業決定將數值公開,應完成溫室氣體報告,溫室氣體報 告應有的內容可參考ISO 14064-1: 2018 9.3.1章節內容。

關鍵字: 組織邊界; 營運邊界; 範疇三; 報告邊界; GWP

25-5 組織型溫室氣體查證實務

企業因法規或客戶要求,為確保數值正確性而尋求溫室氣體排放量查證時,第三方查證 機構將依循ISO 14065確證與查證機構認證規範以及ISO 14064-3溫室氣體查證 與確證附指 引規範進行。

根據ISO 14064-3: 2006版內容,企業應於查證前就查證內容與查證機構達成協議,包含 保證等級、查證目標、查證準則、適用範圍與實質性等,而其中保證等級為查證人員對於數 據的保證程度,通常分為合理保證等級以及有限保證等級,除保證程度不同外,查證機構之 取樣計畫亦隨著保證等級不同而有所差異,企業在協議保證等級時需考量實際需求,例如環 保署要求強制申報對象之溫室氣體排放量數值應取得合理保證等級。

以合理保證等級(正正得正表述)為例,查證聲明可呈現如下:

依據執行的查證流程與程序,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

-係為實質正確的,且為溫室氣體數據與資訊之實際展現,以及

-係依溫室氣體量化、監督及報告相關的國際標準,或有關的國家標準準備。

以有限保證等級(負負得正表述)為例,查證聲明可呈現如下:

依據執行的查證流程與程序,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未有證據顯示 -係不為實質正確的,且溫室氣體數據與資訊之未有實際展現,以及 -係未依溫室氣體量化、監督及報告相關的國際標準,或有關的國家標準準備。

企業尋求第三者查證或內部查證時,查證人員應有適當能力進行查核,並透過證據收集 以及查證測試來確認數值的可靠程度,查證結論應來自於客觀證據,而非主觀想法。證據收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144

集項目包含三種型式(1)實體證據: 指可看見或觸及的事物,例如電錶、製程設備、原物料 (PFCs氣體)、廢氣處理設備、滅火器等,以確認實際排放源設施或管制方法; (2)文件化證據:

指紙本或電子檔,可呈現數值、流程、過往的操作紀錄,以確認過往發生的記錄; (3)見證證據:

透過人員訪談來確認前兩者的實際狀況,以確保資訊可呈現已發生的狀況。

取得前述證據後,應用四種查證測試的手法來確認資訊的正確性,包括(1)單據引證: 例 如依據發票、油單、車隊卡等記錄,來比對數值的正確性; (2)重新計算: 例如利用本身對於

物化特性的了解程度或IPCC公告的公式,用查證員本身理解的計算式重新計算數值的正確性;

(3)追溯數據: 例如透過查核會計傳票,除查核排放源對象之正確數值外,查核到其他可能潛 在未發現及呈報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以避免遺漏。(4)確認: 例如透過查核第三者發布之校正 報告或檢測報告,以確認查證者查證當下無法觀察或確認的部分。

關鍵字:保證等級; 證據收集; 查證測試

25-6 再生能源應用實務

在溫室氣體的減量過程中,企業將評估減量方式的成本效益,依據前述溫室氣體盤查結 果,企業應將排放熱點決定改善優先順序,而大多數製造業以及住商服務部門,能源間接排 放(外購電力)部分占比通常超過80%,甚至於高達95%以上。而來自於外購電力溫室氣 體排放量的減量方式,除來自於節能設備或製程的導入外,可於廠區內部自行設置再生能 源發電設備,但受限於廠區面積與空間,其設置的發電容量將受到侷限。有鑑於此,尋求外 部的再生能源將是另外一個重要的選項,本章節將介紹兩種台灣地區主要的再生能源來源, 包括再生能源購電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PPA)以及再生能源憑證(Taiwan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T-REC)。

以台積電再生能源購電協議為例,台積電於2020年與沃旭能源簽訂20年購電契約,其 中包括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和大彰化西北離岸風場共920MW裝置容量,離岸風電於2025年 商轉產生電力後,屆時將透過台電電網轉送至台積電廠區(即所謂轉供),其中必須有妥善的 電力監測機制,以比對發電端與用戶端之實際使用再生能源度數,若供應不及或發電度數低 於使用度數,部分電力將由台電補足。

而再生能源憑證分為電證分離以及電證合一,其中電證分離為透過自發自用電力,並向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額外申請而取得憑證,截至2021年12月底為止,共已發出共944,817張 再生能源憑證,每張憑證代表發電1,000度再生能源電力。若將再生能源憑證出售,其代表 的意義為將環境效益一併轉移給買方,賣方將不能再宣告其本身享受其效益。

145

而以ISO 14064-1: 2018版內容,其附錄E中已具體描述來自於契約工具(Contractual Instruments)之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方式,同時也要求企業應預設以位置為基準(Location Base)揭露外購電力排放量,而來自於契約工具(Contractual Instruments)的部分,則以市 場為基準(Market Base)作為額外揭露項目。舉例來說假設企業2020年度外購電力度數為 100,000度,另外購買當年度(2020年)再生能源憑證30張,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揭露結果如下:

(1)以位置為基準(Location Based)類別二排放為:

100,000度×0.502 kgCO2e/度=50.2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2)以市場為基準(Market Based)類別二排放為: 70,000度×0.502 kgCO2e/度+30,000度×0 kgCO2e/度=35,630公斤二氧化碳 (假設 再生能源排放係數為0的情況下)

現階段再生能源取得不易,且依據世界銀行預估,未來碳成本將持續上升,企業應儘早 思考搭配低碳轉型路徑的能源配置,以達到減碳目標。

25-7 企業達成碳中和方式

由於企業短期內達到淨零排放的難度甚高,可思考先從碳中和著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 公約(UNFCCC)所發布氣候中和倡議(Climate Neutral Now Initiative)中對於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的定義為個人、組織、公司或國家等釋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透過減量或 避免(avoided),其餘排放則透過碳額度進行補償,碳額度可來自於太陽能與風力發電、低碳 燃料替代、能源效率提升等。此概念與2014年修訂發布之PAS 2060碳中和標準精神一致, 企業可透過圖六碳中和八大步驟完成承諾碳中和以及達成碳中和宣告。

首先企業應先選定預計碳中和的標的,例如企業總部(組織型碳中和)或特定產品(產品 型碳中和),並針對碳中和標的進行基線盤查,以了解後續需要完成減量與碳權取得的程度。 緊接著需完成碳管理計畫文件(Carbon Footprint Management Plan, CFM),內容包含

(1)說明對該標的物的碳中和承諾。

(2)該標的物達成碳中和的時間表。

(3)適用於該標的物達成碳中和時間表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4)規劃用以達成並維持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方法,包括:

a.所採用的假設,以及可用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方法和技術的說明。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146
關鍵字: 再生能源憑證; 購電協議; Location Base; Market Base

b.若歷史減量可列入考量,則於這些減量被算入的時期,要確認有可用的必要數據, 而且採用的計算方式要和估算未來減量的方式完全一樣。

(5)採用的碳抵換策略,包括欲抵換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估算、抵換的性質以及碳額度的數 量和型式。

圖 二十五 - 6:企業碳中和八大步驟

依前述內容,企業可進行兩種碳中和宣告,包含承諾碳中和宣告以及達成碳中和宣告, 其宣告型式說明如下:

(1)承諾碳中和宣告: 要求實體建立標的物的碳足跡,並且撰寫書面的碳足跡管理計畫書 (Carbon Footprint Management Plan),以敘述實體針對於指定的標的物如何達成碳中 和。

(2)達成碳中和宣告: 要求實體具備已達成該標的物的碳足跡減量,並抵銷剩餘的溫室氣 體排放量。

企業於結算用來抵換其減量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碳額度時,應注意下列規定,包括

(1)碳額度應來自於其他處且為真實並外加的溫室氣體排放減量。

(2)產生碳額度的專案應符合外加性、永久性、洩漏及重複計算之準則要求(除非專案有 額外規範,例如微型抵換專案僅需要滿足法規外加性)。

(3)碳額度應由獨立第三者查證機構進行查證。

(4)碳抵換計畫的碳額度,應於碳抵換計畫的排放減量實際發生後才核發。

(5)碳抵換計畫的碳額度應有公開可取得之計畫書面說明或等同公開可取得之紀錄佐證, 並登錄於提供抵換計畫、量化方法學及確證與查證程序等相關資訊之登錄平台。

(6)碳抵換計畫的碳額度應於獨立且可靠的登錄平台或等同公開之紀錄進行儲存與註銷。

147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關鍵字: PAS 2060; 碳權; 承諾碳中和; 達成碳中和 25-8 結語

當理解前述章節種種關係後,該如何著手實踐,則可藉由國際標準之導引,逐步落實, 進程各階段適用之國際標準:

(1)內部管理: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概念的建立,建議企業一開始可導入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以生命週期角度去檢視企業內部在環境面向上還有哪些可提升之 處。

(2)檢視查核:全面體檢企業碳排現況,利用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瞭解企業排放 量為多少,透過PAS 2050 / ISO 14067碳足跡標準,了解服務或產品在整體生命週期碳 排放。

(3)減量管理:企業組織在體檢後,即可瞭解問題,這時則可開始朝發現點開始進行減量 管理,如:公司或工廠有哪些比較主要的用電設施,而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則可 協助評估出高耗能設備的效率,是否改以再生能源或是綠電的使用。此外,產品設計的 模組化,可透過BS 8001循環經濟的概念與模式,降低整體原物料使用。

(4)碳中和或淨零排放:為能有效減緩氣候變遷,2050年前必需要大部分(所有)的企業 組織都要符合碳中和或淨零排放才能遏止情況加據;PAS 2060碳中和標準,是以購買碳 權來抵消企業本身或產品的碳排放量而達成碳中和;在未來則可透過植林或碳捕捉技術, 來完成淨零排放。

淨零轉型從現在開始到2050年這30年間勢在必行,企業組織若不從現在開始進行規劃, 將很有可能在全球減碳賽局中,被超越甚至於被淘汰。

參考資料

1. 產品碳足跡資訊網, https://cfp-calculate.tw/cfpc/Carbon/WebPage/FLabelIntroduction.aspx

2. 環保署溫室氣體登錄平台, https://ghgregistry.epa.gov.tw/ghg_rwd/Main/Index

3. PAS 2060:2014 Specification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carbon neutrality

4. ISO 14064-1: 2018 Greenhouse gases Part 1: Specification with guidance at the organization level for quant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removals

5. ISO 14064-3: 2006 Greenhouse gases Part 3: Specification with guidance for the valid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greenhouse gas assertions

6. (BSI淨零排放專題)氣候變遷轉型30年—企業達成永續之路

148

26-1 緒論

26-2 社會影響力之定義與工具

26-3 倫敦標竿集團-企業社會影響力(LBG/B4SI)

26-4 國內企業永續報告書中LBG評估結果之展現方式

26-5 企業永續專案與社會影響力評估案例演練

26
企業永續專案與影響力評估 之案例演練
馬偕醫學院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暨全人教育中心 申永順 副教授兼主任秘書

企業永續專案與影響力評估之案例演練

馬偕醫學院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暨全人教育中心 申永順 副教授兼主任秘書

26-1 緒論

本章介紹社會影響力評估之定義及倫敦標竿集團企業社會影響力(LBG/B4SI)方法,並舉 例說明國內企業在CSR報告中以LBG/B4SI展現企業社會影響力之範例。

26-2 社會影響力之定義與工具

社會影響力有許多相關的定義,Epstein與Yuthas(2014)認為社會影響力是指由各類 活動、投資對環境和社會造成的改變。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社會專案之效益評估,需要有 社會影響力評估(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SIA)工具。自1990年代初以來,產業界已經開 發了許多來自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方法以衡量社會影響力。現行一般國際常用的有九種方法: 1. 環境、社會、治理(ESG);2. 全球影響力投資報告系統(GIIRS);3.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GRI);4. 影響報告和投資標準(IRIS);5. 倫敦基準模型(LBG),目前已更名為“企業 社會影響力(B4SI)”;6. 基於結果的責任制(RBA);7. 社會企業平衡計分卡(SEBS);8. 社會影響框架和影響標記(SIF);9. 社會投資回報率(SROI)。以上九種方法都得到全球廣 泛認可,並且正在由各種規模及型態的組織實施中。

26-3 倫敦標竿集團- 企業社會影響力(LBG/B4SI)

LBG/B4SI係由英國企業公民公司(Corporate Citizenship Company)於1995年 所創 立,發展已超過25年,目的在推廣LBG/B4SI 評估工具,協助世界各國企業及非營利組 織,評估社區投資專案之效益。LBG(London Benchmarking Group)已於2020年 底改名為 B4SI(Business for societal Impact)。

1. LBG/B4SI架構之發展過程

LBG/B4SI架構以清晰一致和有效的方式協助企業衡量社區投資(Corporate Community Investment, CCI)之社會影響力(Social Impact, SI), LBG/B4SI 架構的應用有助於企業(機 構)從量化其專案投入企業對社區做出的貢獻,並使利害關係人了解企業對社區投入的貢獻所 產生的變化以及影響。LBG/B4SI 架構包含三個主要元素:

(1)根據專案實況,建立LBG/B4SI架構和企業對社區的貢獻。

(2)LBG/B4SI評估架構的三個主要組成- 投入(發生的活動)、產出(做出的貢獻)及影 響(變化的衡量)。

150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3)提供企業執行社區專案時,收集資料的建議、定義相關工具及參引範例。

LBG/B4SI 衡量和評估架構是全球公認的社會影響力方法之一,數百家全球領先的大企業 都在使用這種方法來闡明和衡量他們在世界上產生的積極社會影響力。大企業的LBG/B4SI 社 區投資架構目前是DJSI 調查表中社區與慈善問題的基礎,已反映在GRI 標準中,並得到聯合 國全球契約的認可,可作為企業社會責任對利害關係人的社會影響力敘述的證據。

LBG/B4SI 衡量和評估架構也是一種管理工具,通過使用此架構來支持對社會影響的管 理,該架構集中於投入、產出和影響的衡量和評估。針對LBG/B4SI 客戶公司的私人基準,這 也是一種商業工具,使LBG/B4SI 企業可以與同行和全球其他企業進行比較,以了解他們的運 營方式以及改進方式。以LBG/B4SI 為平台的企業網絡,以分享專案經驗。LBG/B4SI 架構確 保採用統一的方法來衡量和評估企業社會責任和社會影響力。每個企業(機構)都在衡量其社 區投資並以公開揭露、透明和一致的方式分享。

2.B4SI企業社會影響力評估途徑與指標系統 完整的LBG/B4SI評估架構可區分三種途徑,分別為「社區投資」、「企業創新」及「採 購」所引導的社會影響途徑,如表 二十六 - 1:

表 二十六 - 1:LBG/B4SI評估架構之三種途徑 以上三種途徑,採用經驗最久、最豐富者為由社區投資引導社會影響途徑,其指標架構 如表 二十六- 2,以下說明此途徑的各類影響指標內容:

151

表 二十六- 2:LBG/B4SI社區投資專案之社會影響力評估指標系統

3.LBG/B4SI影響指標說明 (1)社區影響 A.針對人群的影響

影響深度-影響深度評估使企業(機構)能夠評估受益人因一項活動而變得更好的程度。它 使用簡單的三點量表來確定受益人可能經歷的三個不同的變化級別,包括連接,改進和轉換, 如下所述:

1).連接:一項活動可以報告的有限人數變化的活動人數; 例如,人們提高了對提 高識字技能的機會的意識 ; 2).改善:可以通過該活動報告自己的生活得到實質性改善的人數; 例如,實際上能夠更好地閱讀 ; 3).改造改變(變革):由於所做的改進 ; 例如,由於識字水平提 高而獲得的工作,可以報告其情況發生持久變化或可以觀察到變化的人數。

影響類型-影響度量的類型使企業(機構)能夠繪製活動可以使所到達的人員受益的區域, 從而建立並說明在企業(機構)的支持下人們的生活狀況得到改善的方式。

評估過程須確定三種主要的影響類型:1).行為或態度改變:這項活動是否幫助人們做出 了可以改善人的生活或生活機會的行為改變 ; 2).技能或個人效率:這項活動是否幫助人們發 展了新的或改進的現有技能,從而使他們能夠在工作場所和社交方面取得學術發展 ; 3).生活 品質或幸福感:這項活動是否幫助人們變得更健康,更幸福或更舒適; 例如,通過改善情緒, 社交或身體健康。

B.針對社區組織的影響

架構使企業(機構)能夠了解他們的貢獻在多大程度上增強了他們支持或合作的社區組織 的能力。這些指標用於評估受益人或合作夥伴組織的程度:1).改善既有或提供新的服務 ; 2).觸 及更多人群或增加與客戶連結的時間 ; 3).改善管理程序 ; 4).增加了他們的個資 ; 5).招募更多 員工或志工。

152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C.針對環境的影響

LBG/B4SI架構將環境識別為一個獨特的影響領域,這是因為對環境慈善機構或項目的支 持可以帶來直接的環境利益,而不是直接造福於個人或組織。但是,它也認識到環境活動中 的人為因素,因為許多人都致力於通過促進人類行為的改變(例如減少用水)來改善環境。

該架構通過以下方面來衡量通過直接干預對環境改善的程度以及人們行為在環境方面的積極 變化的影響和程度:i對環境的影響–該活動是否直接帶來了生態效益,例如保護土地/水,保 護物種或改善生物多樣性 ; ii對環境行為的影響–該活動是否使人們能夠節約能源,或使他們 對環境的行為發生其他積極變化。

(2)企業影響

A.針對員工志工的影響

在衡量業務影響時,LBG/B4SI首先考慮由於員工志工在以下關鍵領域參與企業支持的社 區活動而導致的態度,行為和/或技能變化的程度:1).與工作相關的技能:提高與工作相關的 核心能力,例如溝通,團隊合作或領導能力; 2).人員福祉:自信心,工作滿意度和對企業(機構) 的自豪感等方面的變化 ; 3).行為改變:行為改變,例如增加志願服務或更積極地倡導企業。 對於利害關係人以及員工的影響一樣,該架構也計算了經歷每種類型的影響的員工參與 者的數量。因此,不應將這三個類別的總數相加,否則可能會重複計算員工人數。

B.針對企業的影響

LBG/B4SI架構不僅涵蓋員工參與者所遭受的影響,還涵蓋了社區活動可能產生的更廣泛 的業務收益。評估更廣泛的業務影響是該架構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但可以為鞏固或持續進 行社區投資的業務案例提供重大回報。核心架構確定了四個領域,在這些領域中,人們認為 社區活動或整個社區計畫可以為公司企業(機構)帶來可衡量的收益:1).人力資源效益

國內已有相當數量之企業,在其永續報告書中LBG/B4SI架構,展現其社會影響力之評估

一、投入與動機

玉山金控採用LBG衡量架構,將企業社會共融分為「實物捐贈」、「現金捐贈」、「時 間貢獻」及「管理費用」四種形式,以及「慈善捐助」、「社會參與」及「商業活動」等三 種動機(如圖二十六

153
; 2).改 善利害關係人關係/看法 ; 3).增加業績; 4).運營改進 ; 5).品牌知名度提升。 26-4 國內企業永續報告書中LBG評估結果之展現方式 結果,茲舉例如下: - 1),並逐年加以比較分析。

圖 二十六 - 1:玉山金控之LBG衡量架構

(London Benchmarking Group, LBG)管理模式,利用投入及產出的量化數據方式,評估台新在各項社會參與的投入資源、效 益、成果及對社會長期的影響力(如圖二十六- 2)。

圖 二十六- 2:台新LBG管理模式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154
二、投入與產出 為有效衡量投入資源及產出效益,台新採用LBG

三、著重影響力之描述

中國人壽為有效管理社會參與之資源投入品質,採用LBG (London Benchmarking Group, LBG)管理模式,加強評估社會參與專案之社會影響力。

圖 二十六- 3:中國人壽LBG管理模式

四、投入與管理類型

中信金控導入LBG的社會公益評估模式,作為社會公益校準的工具,檢視各種方案執 行的成效,期盼展現最大的社會影響力。

圖 二十六- 4:中信金控導入LBG的社會公益評估模式

155

五、第三方查證

信義房屋將其LBG年度執行結果,送交第三方驗證公司查證的作法,為國內企業樹立標 竿。

圖 二十六 - 5:信義房屋LBG年度執行結果

26-5 企業永續專案與社會影響力評估案例演練

1.請各組依所選取的案例主題,針對所發想的虛擬專案,以LBG/B4SI架構表進行評估, 進行簡報(10min)與答詢(5min)。

2.簡報封面格式範例如下:

圖 二十六- 6:簡報封面格式範例

156
企業永續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3. LBG/B4SI評估表單格式

4. 模擬專案背景需包括之內容規定:

A. 情境說明

B. 服務對象

C. 地理資訊

D. 專案內容

E. LBG/B4SI評估結果

157

《企業永續暨

ESG 管理之理論與實踐》下冊

發行人暨主編

| 簡又新

總 編 輯 | 郭財吉

編 委 會 | 池祥麟、陳�德、陳定�、許家�、�德�、��瑞、陳厚�、�樹盛、�仲凱 | 王彬墀、申永順

編 輯 部 | 王彬墀、朱偉豪、梁敏盈、曾月琴

出 版 者 |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地址 | 10560台北松山區光復北路11巷35號5樓

電話 | (02) 2768-2655

電子信箱 | service@taise.org.tw

初版日期 | 2022年8 月

封面設計 | 冼樂珩

內頁編排 | 雷清琳、曾月琴

製� | �學而 、馮凱琳

印刷 | 太平洋專業影印

ISBN | ISBN 978-986-95832-8-2

定價 | 新臺幣500元整

企業永續暨ESG管理之理論與實踐 / 簡又新主編 初版

臺北市 :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2022.05

冊 ;  公分

ISBN 978-986-95832-8-2(上冊 : 平裝). --

ISBN 978-986-95832-9-9(下冊 : 平裝). --

ISBN 978-626-96193-0-6(全套 : 平裝)

1.CST: 企業管理 2.CST: 永續發展 494 111008325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