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介紹/
「404 Not Found」是一個常見的 HTTP 狀態回傳碼,簡
而言之,當網頁使用者輸入不正確的網址,前往一個不存 在的網頁,或該網頁已遭刪除,頁面上便會顯示 404 錯 誤。
將這樣的無效連結類比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自身與場域 的互動關係未必恆常保持和諧。總有那些時候,我們與當 下時空產生隔閡,彷彿是被錯置的個體,進入不存在的某 地,對一切感到生疏。
而攝影有時能讓我們從生活中短暫抽離,以嶄新的視角觀 看所處環境,進而產生前所未有而陌異的感知。本展覽盼 透過攝影此一媒介,再現稍縱即逝的那些非我狀態、斷裂 的生命經驗,利用藝術家的系列作品講述僅屬於個人斷裂 瞬間又因攝影而永恆的故事。
Exhibition Introduction /
The concept springs from our daily experience encountering “404 Not Found” on websites. “404 Not Found” is a common HTTP status code, indicating that the requested URL is missing on the server, namely, when a web page user enters the incorrect address or attempts to visit a page that is non-existent, an error would be displayed on the screen.
Drawing an analogy between the invalid link with our daily lif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elf and the environment is not always harmonious. There are moments that we feel disconnected with space and time, as though we were a singular being, separated from the world where every object seems foreign.
Photography, however, often enables us to momentarily step back from reality and grasp our surroundings from a fresh perspective, stimulating novel yet uncanny perceptions. The exhibition “404 Not Found” is an open call for photographers to capture and reshape those nonego feelings, intended to unfold their personal stories through a series of images.
a/ 林庭萱
天主教輔仁大學
03年的infp,喜歡攝影、看書和寫文章 常常思考沒有答案的問題 偏愛世界的溫柔 夢想是帶著相機走遍各地 @7xuann__
〈局外人〉
藝術微噴、木框 2024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這種虛無飄渺的感覺。
就像玻璃罐裡的蝴蝶,我和外界總是隔著一層破不了的屏障 。我到底是誰?又為什麼再這裡? 我思考卻得不到解答。
就在去年夏天到深圳實習,週末我帶著相機穿梭在大街小巷 時,突然看見難以忘卻的畫面—只見黑影的人們輪流出現在
被陽光填滿的街道,隨後便消失在兩側深沉的黑,再也不見 蹤影。
孤寂與空曠,濃烈與割裂。
這裡彷彿誰都是局外人, 找不到存在的證明。
情感無法言明,我決定按下快門, 讓照片留住這場代表我生命的黑與白。


/

1 2 3
b/ 張惟萱
國立臺灣大學

喜歡吃咖哩。興趣是看螞蟻在地上咻咻 咻地走著,以及看雲從這邊飄到那邊。
最近的煩惱是泡茶算不算是在燙青菜? instagram@655321.__
〈錯置〉 藝術微噴、木框
空間的透視感、物件的擺放、環境的方位無一不建構了人們對 場所的印象,也影響我們身處其中時互動的方式與姿態。重力 使我們想像事物落於地面、雙眼使我們習慣近大遠小──萬物 均照著某些定律與規則,安全和諧地存在著──使得我們最為 熟悉的那些,略作更動就變得最為陌生、不安。該如何在這種 不安之中,認識一個超出經驗與慣性的場所呢?我們會在其中 迷失方向?抑或是抵達另一種觀看、經驗世界與生命的可能?



b-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派對裡的迷失與找尋〉 藝術微噴、木框 2024
這是在泰國交換時的的一場學校派對拍下的,在凌 晨的校園後門樹下放著最嗨的音樂,合法大麻與酒 精的交織下,讓少年們都掉入了另一個時空,他們 看似迷失但也或許在當中找到了最快樂的自我。
d/ 黃栗家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文·溫德斯的忠犬+現役電影系工人, 興趣是拿電影鏡頭拍幹片娛樂大家。
〈我們交會的人生〉
2024
桌上型裝置
古典透片、壓克力板
釜山的海就像台灣的廟宇一樣常見。除了一般遊客,也能看到 上班族剛下班,帶著公事包坐在沙灘上看海。某方面來說,那 片海也好像廟宇一樣,光是看著海浪、聽著浪潮的聲音就有安 定人心的作用。那種安穩像是和外界一切斷聯,只有眼前的當 下才是真實。
而低頭沉思的少年、拍攝婚紗的新人、等待老伴回來的老伯, 三個截然不同的人生狀態、三組不同的人,也剛好在此時、此 地交會。我希望能用負片和正片兩種不同效果結合在同一張相 片中的分裂感,去傳達這三組人雖然都是這片海灘的過客,但 藉由攝影,我們在此時交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svYDmCTvO7RwXQKIka1K0P2q8k--KXKfQb95SBo0v3c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9ZTC8NzXMB5Vdg2tSQcGQoxMhyziJRdQ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svYDmCTvO7RwXQKIka1K0P2q8k--KXKfQb95SBo0v3c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9ZTC8NzXMB5Vdg2tSQcGQoxMhyziJRdQ
藝術微噴、木框
當我們輸入網址的當下,腦中會浮現什麼畫面,眼前又看見了
什麼,究竟是人為疏失,還是網頁錯誤,有可能隨著展覽進程 發生變化嗎?
不只想透過作品挑戰攝影展的時間性,以網址回應數位時代下 的「404 Not found」,也引導觀者藉由「尋找」的觀展體驗 ,去感知不同時空的故障視窗,偶然在家中頂樓發現的底片相 機、過期幾十年的模糊記憶、現場的錯誤訊息,不同的藍光, 交織出不同時代的脈絡。
f/ Melo
國立臺灣大學

底片相機是我少數的生活浪漫,帶著一 台 40 年前的相機展開短暫地異國生活 ,嘗試留下生命的每個瞬間,日常的、 平凡的、特別的、狂喜的、悲傷的,捕 捉讓他們成為獨一的存在。
〈留住長期〉
2024 〈
藝術微噴、木框
展出的照片皆來自交換的時光,當時的所有都是會被好好收藏 的珍寶,無論是風景、天氣、還是人,人說逝去的時光如流水 ,但它們更像雪花,見過其冰晶結構的特別,見過其折射陽光 的璀璨,但下次下雪,卻再也無法見到那一模一樣的美麗。
用相機記錄下那些無法重現的瞬間。


/

g/ 鍾大方
國立臺灣大學
臺北市中正區人。攝影資歷尚淺,近期偏 心拍攝底片。無攝影帳,家有一貓。本業 當為古典中國文學,興趣則徘徊於文字、 音樂、攝影(按照首字筆畫排列)之間, 然而惰耕頻輟;磽瘠地帶,則包括但不限 於中等教育及畢業論文。

Alien
2024
藝術微噴、木框
照片是今年拍的,25歲了我第一次走進兒童新樂園,當我還是 兒童時是那間現已荒草蔓生的舊樂園容納我的歡笑。不過在包 含它在內的樂園裡彼時這時我都不敢乘坐摩天輪以及旋轉木馬 以外的設施,在狂歡喧囂中總是格格不入,而現在以後青春之 齡(若還能這麼強詞奪理說)走入更有一種疏離,所行更近於 一種對童年的哀輓。這次選用極低感度細粒子高對比底片 Adox CMS 20 II 搭配了慢快門,在底片的物質性外影像上有 意營造異質感。希望大家喜歡。



我是一個街拍攝影師,喜歡帶著相機去旅行和漫遊,喜歡 光與殘影造成的虛晃效果,那種表達情與愁的如夢似幻。
當初為了追女孩子學的攝影,在第100下快門的時候學會了 構圖,在第1000下快門的時候學會了調色,在第12000下 快門的時候我們在一起了。
攝影真是一件快樂的事。
IG: narcisssphoto

Blue Dream
2024
藝術微噴、木框
午後的布魯塞爾,人們如潮水般向著下一個行程川流不息, 我拿著相機晃悠在街上失著神,腦袋裡想著一些再無然後的 如果。我見到了位大叔苦惱地坐在長椅上抱頭,過一陣子又 直接躺下了,像是閉著眼逃離了這裡,這個總有著缺憾的當 下,我蹲在街邊按了一下又一下的快門,我想,我們都是活 在過去裡的人。
謝承安/Didymos
國立臺灣大學
我是謝承安,就讀於台大物理系,喜好在
自然世界裡探索,喜歡自然攝影,同樣也 喜歡觀察與反思社會上的人事物。

以前喜歡帶著相機自己或跟著別人到處亂拍,最近太忙了相機 都只能收起來,偶然看見這次的攝影展,突發奇想把以前的作 品拿出來,沒想到居然意外入選,十分開心。也謝謝策展團隊 ,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展覽!
我的攝影帳在這,歡迎大家來這玩!
IG: didymos.65803
〈緞〉、〈獨〉、〈離〉
藝術微噴、木框 2024 〈
很難想像,拍下這些照片的當下其實是聖誕節。
街頭上充滿了歡愉的節慶氣氛,讓今天的心停不下來,只得在 街頭隨之流浪。望著來回的車流、交織在喧鬧的市集中。卻是 在如此熱烈的環境裡,我們試著細細觀察周遭那些被忽略的人 事物。
那些與今夜毫不相容的事物就這麼存在此處,人們卻就這麼走 了。
仰望、平視、俯瞰。不過我們也只在乎眼前。
最後就輕輕地離開了,但那夜會永遠留存在那,希望妳記得。
1 /

2 /

3 / 〈緞〉 〈獨〉 〈離〉

陳筠珊
國立臺灣大學
Portrait Not Found
2003 南方夏天生,正值一切都翩翩起舞的二十歲。
喜歡將生活朝遠方拋擲,島嶼之北尚無法滿足我,許願未來 還要去到更遠的異地。

林昱達
國立臺灣大學
喜歡電影、展覽、看表演,現在正在各 種碰撞中。很高興有機會能策劃這次攝 影展,希望大家會喜歡。
〇〇 Not Found. 〇〇 Could Be Anything.
2024/05/03~2024/05/19
策展人與觀展人協同創作
由策展人引路,邀請觀展者透過隨筆式的記錄,寫下關於自 身的遺失與找尋。
也許只是遺失了一碗家鄉味肉燥飯的記憶,又或者是一個具 有深刻情感依賴的物件。也或許是對自由、對內心的平靜、
對陪伴和關愛的迷失與尋覓⋯⋯






透過拼貼的形式,由四張大小不一的紙張傳達本次展覽的主視覺
與策展理念。於我而言,隨處可見、規格統一的方形海報僅是為 了標準化、大量印製而生,我因而選擇捨棄那種制式且濫用的設 計。
如圖,右上、左下、右下三張海報皆被設計成可掀式的海報,目
的是拉近觀展者與展場的距離。這個展是關乎迷失與找尋,我不 斷思索有什麼方法能讓觀展者在觀看作品的同時也觸動「尋」的
意識?掀蓋式的巧思於是在此一展覽裡頭被頻繁使用,彷彿捉迷 藏一般,我希望觀展者可以完全主動地去探尋藏在紙張底下的東 西。
在紙質的揀選上則採用了磅數稍高的宣紙。我想要紙張浮貼且易 於被翻閱,同時又不能太厚重以免紙張因重力的加成而從壁上脫 落。宣紙是我幾經思量後的勝出者,它霧面以及粗糙的質地也賦 予了紙張一種斑駁、可被觸摸的紋理。

Etching paper
酷卡與作品資訊卡則選了同樣是霧 面的 Etching paper 來印,此種紙張 與宣紙一樣具備肌理上的可觸碰性。
作品資訊卡採雙面印刷,對折後黏
於牆面。觀展者首先必須對作品產 生好奇,再進一步地主動翻開固定
於牆上的作品資訊卡,最後才得以 窺見藝術家的自介與其創作論述。

將創作理念遮蔽,似乎能讓觀展者的思緒更集中於攝影作品本身, 而不被文字先入為主地影響。此外,每一張作品資訊卡外圍都包裹 著一張透光的薄描圖紙,其上印有 404 Not Found 的 Logo 圖樣, 彷彿創作理念並不存在,唯當觀展者產生探索的欲望,它的存在方 才被賦予意義。
透明貼紙、描圖紙




呼應本展覽以攝影作品為主體的核心概念,Logo 的設計 上使用了極簡的線條勾勒出相機的輪廓,並以 404 的 “0” 作為相機鏡頭。三個幾何圓形上的切線則用來詮釋 展覽中關於「斷裂」的命題。
顏色揀選沿用了主視覺的其中四大主色。這些 Logo 被 我以透明貼紙與描圖紙輸出,作為給予觀展者的饋贈, 也散見於展場各個角落。
Turtle Green #273418 C=25, M=0, Y=54, K=80
Philippine Gray
#8a8a8a C=0, M=0 Y=0, K=46
Burgundy #6d1423 C=0, M=82, Y=68, K=57
Oasis
#fce6c8 C=0, M=9, Y=21, K=1
Sunrise Heat
#c9a063 C=0, M=20, Y=51, K=21
主辦單位 Organizers / 第二十九屆台大藝術季、台大攝影社
策展人 Curators / 陳筠珊、林昱達
設計 Design / 陳筠珊
佈展協力 Technical Installation / 陳筠珊、林昱達、陳禹翰
特別感謝 Acknowledgements / 彭菘瑋、蔡侑霖
展覽場地 Venue / 國立台灣大學第二學生活動中心 3F 沃思空間
開放時間 Hours / 2024.05.03 ~ 2024.05.19 每天 09:00 ~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