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03 - What is architecture?
29953006 蘇聖文
PART1 書摘 對於「建築」的定義,自古以來便是人們探討的課題,過去的人認為建築是建築 物與藝術的結晶,他們認定那些具象徵性使用的建築物,如教堂、皇宮、城堡等…… 是「建築」,卻把工廠、倉庫之流屏除在外,狹義的透過使用方式與材料的構成 作分類。 在建築發展的歷程,建築師的職責在過去含括土木與軍事方面的工程,在西方文 藝復興後奠定建築學專業領域的發展後,也提升了建築師的專業地位。文藝復興 以降至十八世紀中葉透過學校與專業系所學門的建立,建築師學會的創立在過程 中改變「建築」的意義,同時在性別上打破以往男性獨霸的情形而有了女性的加 入。 建築的專業促使在接下來的時期建築師的專業不被普羅大眾所理解認同,進而導 致建築師或建築工作者的獨善其身,不過在講求 teamwork 和 collaboration 的 當代社會,這樣的情況正在改變。爾後建築師的角色背負越來越多各種不同面向 的範疇,從工程的、量測的、管理的、商業財務的等等,無所不包,也因此他們 逐漸遠離了使用者真正的需要,直到二十世紀末,這樣的情況才發生變化。 因此建築被認知為好的建築師與好的建築物共同呈現的結果,但他們忽略了其他 不屬於這些 heroic architecture 的部份,這些象徵性的建築往往使我們忽視其 它建築物的存在,因為城市的內涵反應了孕育它們的社會型態與當時的社會權力 結構,由於這些象徵性的建築只是構成都市環境的一小部份,那些與大多數人息 息相關的生活場域卻總被忽視,因而我們應去思考擴大建築的範疇的課題。 由於成長背景與所經歷的人生不同,我們對建築的看法也參雜了個人的喜好成 見,但如何用客觀的角度去看待歷史不添加個人好惡便至關重要。隨著時代的演 進對事物的看法與主流的認知會不斷更迭,惟有試著站在當時的角度思考建築師 的理想初衷,當時使用者的需求盼望,才能使自己遠離被當今外在條件的挾持並 嘗試客觀的了解過去。 對於學習建築學來說,理解建築的術語是必須的,例如我們說巴洛克的建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