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shan

Page 1

編輯人語

03

蔡素貞/松山社大校長 松山慈佑宮董事長

陳玉峰

04

17

19 22 30

專訪

里長與專業社區經理人 文化資產保存與社區記憶 托老、托育與照顧的社區化 社區經理人如何與公寓大廈連結 社區綠地:老樹、綠地、公園、社區菜圃 友善社區營造與社區生活交通安全 將社區變成宜人學習中心

松山火車站新樣貌新願景

2011松山敬老音樂會 2011第三屆食神盃暨運動達人比賽 學習也可以在後巷裡

微旅遊觀光在松山 走讀錫口 松山市場深度之旅

【社大的實踐與探索】

多元文化彩屋-社區趴趴走 松山區社區學習服務中心 跨「遇」地方學研討會 2011從健康到幸福的營造-

『健康城市』的生根與轉變研討會 2011魔幻家庭夏令營健康減重營 2011年社區大學影像自主影展

2

NO.7 2011.10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民政局 編輯顧問:臺北市松山區公所余淑女宜 區長等 發 行 所:臺北市松山社區大學 發 行 人:蔡素貞 文字編輯:傅佩玲、吳碧霜 美術編輯:傅佩玲、王瓊萩 網站及電子報技術支援:簡舜哲 出 版:臺北市松山社區大學 電 話:02-2747-5431(代表號) 傳 真:02-2742-2865

近年來,社區營造的工作逐漸落實且朝向多元化、專 業化發展,在經歷過三合一選舉洗禮出來的里長,更能感 受全方位服務專業里長的要求,里民服務到了需提升層 次,需逐漸往專業經理人邁進的時候。去年中華民國社區 營造學會與綠黨、社大等合作推動社區經理人培力課程, 在累積經驗後,今年7月本校與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秘 書長楊志彬等有了一個構想,希望能邀請相關里政經營議 題之NGOs,一起為全市所有里長、發展協會理事長、有 志投入社區營造工作者,規畫一本「社區經理人」專書, 希望能提供他們在社區經營上有更多的資源及議題開展。 本期「松山人」封面專題「里長與專業社區經理人」便是 為接續下來「社區經理人」專書的編輯試溫,我們先將專 書中的幾篇專題透過「松山人」提前與大家分享,希望藉 由回饋調整年底專書的編輯重心。 本期【深度報導】要帶您深入台北鐵路全面地下化 後的市容、交通、城市發展之變遷,10月24日耗時28年 的台北鐵路地下化工程終於全面竣工,並舉行「南港專案 工程竣工暨市民大道通車典禮」,原有火車鐵道拆除後的 新生廊道,不但可分散車流,並可使原受鐵道阻隔的道路 貫通,使交通路網更趨完善。而且沿線老舊空間的活化、 都市再生的效益,將會隨全面地下化越來越明顯。 本期【松山大小事】將帶著大家重溫今年8月、10 月先後舉辦的松山敬老音樂會及第三屆食神盃暨運動達人 比賽,這兩項活動已是松山區每年例行的年度重點活動, 希望藉以打造松山區成為宜居的友善城市、健康城市。 此外,今年6月28日兩岸自由行開放,結合松山機 場自由行松山區希望能推動微旅遊觀光行程,推出松山觀 光甜甜圈規劃概念,本期【輕鬆遊松山】 先以基隆河左岸文史生態觀光「走讀錫口定期社區導 覽活動」及松山百年市場深度旅遊,帶大家認識錫口,用 自己的腳和心帶民眾去體會松山昔與今的風貌。 松山社大近年來一直以在地思考為辦學核心,校務發 展無不僅扣著社區在走,我們將這一年多來社大外擴的社 區服務工作-多元文化彩屋及松山區社區學習服務中心的 經營成效與大家分享,希望能透過走動式的社區學習與服 務,扮演連結社區學習體系的原動力,藉以促進在地教學 資源之整合與提升;協助民眾與社區E化發展;建立在地 文化生活圈。讓社大成功扮演:知識管理、社區培力、資 源整合、系統動力之角色。 網 址:http://www.sscctpe.org.tw 連結網址:松山區公所 http://www.ssda.taipei.gov.tw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半年刊) 印刷:開本21cmX30cm 版權所有,如需引用或轉載,請聯繫松山社大或註明出處 《松山人》徵稿啟事:文字在2000字以內,來稿請 註明姓名、地址、聯絡電話。本刊有選稿、刪修權、 獲選刊出將贈送刊物五本。投稿信箱: sscc.tpe@msa.hinet.net


∣2011.10

人物專訪

松山慈祐宮董事長˙陳玉峰 蔡素貞∣採訪

北臺灣媽祖信仰中心-松山慈祐宮自清乾隆18年 (1753)以來,守護在地二百五十餘年。如今,無 論是「松山慈祐宮」還是「松山媽」,都早已超越宗 教信仰的意涵,與松山一地的歷史、文化相互交融結 合而密不可分。松山媽不僅是十三街庄眾善信之信仰 中心,更樹立宗教事業新典範,歷年結餘經費,除了 維持保護眾善信之公益慈善及濟助外,更積極投入基 層文化教育,針對十三街庄境內六區及近郊汐止區, 發放績優學生獎學金及助學金;並先後於民國66年、 92年在虎林街興建松山慈祐宮附設圖書館虎林本館及 八德分館,並常期於館內舉行社教課程,邁入廿一世 紀松山慈祐宮仍延續教育理念,造福桑梓。 慈祐宮現任董事長為陳玉峰先生,除帶領董監事 們投入宗教祭祀活動,平日更投入社區營造與文化教 育工作,例如舉辦義診、講座,或是辦理藝文活動, 提供社區民眾一個表演空間,凝聚社區共識。而社會 公益慈善事業服務範圍,廣及十三街庄境內松山、信 義、南港、內湖、大安等六區及近郊汐止區,服務項 目包含各項急難救助、冬令救濟、提供績優學生獎學 金與清寒學生獎助學金。

松山慈祐宮

陳玉峰董事長及其父親慈祐宮前董事長陳春求先生 先後守護松山慈祐宮達半世紀,陳春求先生先後擔任 台北市議員及松山慈祐宮第二屆迄第五屆董事長直到 1980年他離世為止。松山慈祐宮財團法人化、興建 虎林圖書館都是在他任內完成。陳春求先生對松山慈 祐宮的情感,深深烙印在從小就跟著父親進出慈祐宮 服務的陳玉峰身上,秉承門風、克紹箕裘,他整個人 生也以信奉慈祐宮神明為主軸,接下松山慈祐宮經營 棒子,先後擔任總幹事、代理董事長、董事長。 2009年慈祐宮董事長顏家旺意外跌成植物人,癱 瘓臥床,對宮務不能視事,便由時任總幹事的陳玉峰 代理其職,2011年顏董事長任期屆滿,7月3日由陳 玉峰正式扶正擔任第12屆董事長,就職當日信徒與全 國各大宮廟代表數百人觀禮致賀,宮務前景展現新氣 象。當日由臺北市長郝龍斌監誓,並代表前董事長顏 家旺移交印信、頒發當選證書給陳玉峰,郝龍斌致詞 時表示,慈祐宮是媽祖信仰重鎮,陳玉峰董事長奉獻 宗教、關懷弱勢、長期支持市府各項市政推動,可說 是公益慈善不落人後,藝術文化教育搶先。 陳董事長除投入慈祐宮廟務工作,更是長年推動全 台媽祖廟的聯誼交流活動,建立與友廟之深厚宮誼。 每年三月北部媽祖廟到中臺灣五大媽祖廟進香陣容最 為龐大規模最為驚人的要屬松山慈祐宮,每年隨松山 媽祖南下鹿港天后宮、新港奉天宮、北港朝天宮、西 螺福興宮、大甲鎮瀾宮赴會的香客超過5-6千人,近 130輛大巴士及轎車,是一支陣勢陣容相當龐大的進 香團,每次都造成當地萬人空巷的熱鬧場景,朝拜人 潮一點都不輸新春期間,各香客住宿大樓與周遭旅館 訂房大爆滿,客房供不應求,商家跟著大發利市。

NO.7 2011.10

3


∣2011.10

封面專題

此外慈祐宮公益不落人後,近幾年都捐贈大批醫療 器材給三軍總醫院、國軍松山總醫院,另捐高頂救護 車給台北市、新北市消防局等,希望幫助有需要的民 眾提供緊急救護醫療。日本三一一大地震,慈祐宮捐 三千萬日圓給松山區的姊妹市,即日本四國松山市政 府用於災區賑濟與重建工作,日本四國松山市長野志 克仁於5月2日抵台接受捐款並致謝。 陳董事長除擔任慈祐宮董事長,同時也是木柵忠 順廟董事長,忠順廟在陳玉峰董事長的領導下,多年 來提倡社會公益不遺餘力,也是當地社區社會教育中 心,對社區發展有很大影響。 對陳董事長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他的創意無限,每年 慈祐宮都會製作各式祈福用品送給點燈信眾,而這些 充滿創意的設計點子全來自一個人--陳董事長,他每 年都在尋求創新,如2009年安太歲的民眾,慈祐宮 就送一條印有可愛媽祖肖像運動毛巾、台灣製的「平 安巾」,非常實用;信眾也可以用10條平安巾換一條 紅色幛幕「平安綵」,可掛在家門前,上面有八仙圖 案,吉祥如意。2011年他請大陸師傅將祈福心經刻 在狀似經筒木頭上,又設計祈福兔年金幣、熊貓紅包 袋送給信眾。陳董事長設計這些紀念品,只送信眾, 不賣錢,慈祐宮每年投入紀念品的製作費用就高達千 萬元,而這些充滿創意的紀念品,受到廣泛的喜愛及 收藏,對聚集信眾人氣有很大效益。陳董事長指出慈 祐宮因不賣東西,信眾反捐獻更多,如慈祐宮金紙及

2011.03.01陳董事長率全體 董監事及信眾於朝天宮前設 香案虔誠參拜媽祖 NO.7 2011.10

4

香都由信眾自取,香油錢由信眾自己決定奉獻多少, 而每年光是香紙錢就超過3千萬元,比賣出價格超出 許多。 接任董事長後,陳玉峰希望能以企業化經營方式, 調整廟產,整合週邊土地及廟宇,朝開發成一個宗教 公益園區目標而努力,尤其是虎林街圖書館附近土 地,因為這些都是神明的土地,需有效經營,在松 山車站地下化市民大道通車後,若能開發成一具有文 化氣息的園區,將能增加社會公義效能,為了這個目 標,慈祐宮這幾年每年節餘都會提存基金。深信在陳 董事長的擘劃下,松山慈祐宮絕對能在既有基礎下, 成為國際知名宗教聖地。


【里長與專業社區經理人】 吳碧霜∣整理報導

近年來,社區營造的工作逐漸落實且朝向多元化,從事社區營造工作者越來越多,公部門、民間NGO都在 進行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多樣但常是疊床架屋,缺乏統整的系統及資訊,因此我們感覺到社區營造的需求,到 了提升層次,逐漸往專業經理人邁進的時候,給予社區營造工作者成長具體的養分還有參考,是我們所希望 的,也期待剛經歷過三合一選舉出來的新舊里長,在社區經營上有更多的資源及開展。本次「松山人」封面專 題「里長與專業社區經理人」是為接續下來「社區經理人」專刊的編輯試溫,我們先將專刊中的幾篇專題透過 「松山人」提前與大家分享,未來專刊將廣納社區經理人所應具備的特質、能力及資源,提供給目前從事或未 來想從事社區營造的經理人更多資源與開展議題的方法,預計於今年年底正式出版。

NO.7 2011.10

5


∣2010.8

封面專題

文化資產保存與社區記憶 撰文者∣吳碧霜

文化資產分為有形的與無形的 文化資產,還有由社區居民所認同 的社區型文化資產。社區可以由社 區中的老樹、古老有意義的建築、 特殊生活空間、景觀著手,可以提 報文建會進行勘查、登錄、保留。 一旦登錄,即有法源依據進行保 存,意圖破壞的人士,也可以依法 進行處理。 【社區文化資產保存案例】 有台灣在文化資產保存現況已 經從單獨的「點」拓展至周邊街墎 與社區,在民間已漸漸融入在地守 護與社區參與的自主意識在文化資 產保存的觀念中,例如高鐵新竹六 家站的新瓦屋客家聚落保存成果、 澎湖望安中社村登錄為「2004世 界一百大文化紀念物」、大溪老街 的保存、新港的媽祖信仰將文化與 產業結合、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再生 等等,都可以看到也都可以看到由 下而上的社區力量在文化資產保存 上的助益,這也是新一波社區參與 文化資產守護運動的覺醒。

6

NO.7 2011.10

文化資產與週遭的相關資產的保存 可以進行串連或連結(區域性文化 資產保存之觀念提倡) 文化資產與歷史建築有時透過 週遭的相關資產的保存或串連,能 更顯出他的意義與價值,近來文建 會推動有關「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 保存及活化計畫」,即是針對台 灣重要古蹟、 歷史建築、傳統聚

落、舊城區、歷史街道等場域(site)環境,進行完整性之保存維護, 藉由提昇歷史資產之活化經營與管理品質,並補助社區及民間組織,協 助引導在地居民推動其理念,提供參與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再利用機 會,促進居民投入參與的意願,續以建立在地文化資產自主經營管理觀 念,強化文化資產保存活化之計畫成效與文化內涵之提昇,提昇有形文 化資產及無形文化資產之整合保護,形塑臺灣意象、保存集體記憶、凸 顯主體意識,建立全民之在地認同與文化意識。 【資源連結】 文建會及各地文化局進行文化資產守護網的推動,可以進行聯繫,詢 問文化資產保存相關訊息。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04)2229-5848 可詢 問綜合規劃組相關業務。 各地文化局文化資產相關科室,以台北市為例,文化局與文化資產相 關業務列表如下: 科室 第一科

總機 1999 1999 1999

第二科 (02)2336-2798 第四科

1999

分機 3516 3517 或 3596 3508 202 2362或3503

洽詢業務 藝術駐村 藝文補助、藝文活動補助 道路舉辦臨時活動 古蹟、歷史建築指定 古蹟與歷史建築相關 都市計畫審議 樹木保護


托老、托育與照顧的社區化 撰文者∣華山基金會

就三失人口來看,臺北市約有 17,591人左右疑似或罹患失智 症,松山區失智人口數佔總人口數 0.25%,實際松山區領有失智症身 心障礙手冊者的老人僅有435人, 長遠來看大多數隱藏在社區中的失 智長者都將是松山站的服務對象。 另外,6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人數 約有3,479人(包含失智老人及這類 障礙類別的人數)、獨居老人人數 約有210位。 據內政統計年報99年6月底資料 指出:台北市政府提供獨居老人 服務多集中在電話問安(50,761 次)、關懷訪視(52,528次)、 居家服務(40,260次)、餐飲服 務(54,906次)及陪同就醫(406

次),從上述資料可以發現陪醫服務次數明顯較少,除了需求較少外另 一個可能的因素為陪醫時間較長,居服時數不夠,另本會也推出原床泡 澡、護甲等創新服務,此為華山基金會可補不足之處。 另就安置頤養方面來看,台北市截至民國99年底,計有浩然敬老院、 老人自費安養中心、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文山老人養護中心、至善老 人安養護中心、私立愛愛院及私立仁愛院等安養護機構,照顧孤苦無依 及非經濟因素而須安養之老人,另有147所老人養護機構提供老人生活 及醫療照顧 (資料來源:台北市社會局)。 在社會福利資源盤點過程中發現,松山區除台北市政府提供之福利 外,其他民間單位的福利提供是較少的,在服務的品質上明顯不足。如 能透過志工及鄰近自助餐店送餐的資源連結,華山基金會將可協助有需 求的長輩多元服務的選擇。 此外,其他如代辦庶務、陪同就醫、洗澡服務…等到宅服務項目為 部份居服員有提供外,就較少有其他單位提供,服務內容不夠多元且居 服提供有設籍且實際居住本市的限制,對於實際居住本市但不設籍於此 的老人來說,這正足以突顯本會服務提供較政府單位有彈性,及原床泡 澡、協助沐浴及謢甲等服務的特殊性與需求點。

NO.7 2011.10

7


∣2010.8

封面專題

一、公部門 單位 松山區公所社會課 (臺北市八德路4段 692號,社會 課電話:(02)8787-8787#)

松山老人暨社會福利服務中心 (臺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63之1號9 樓 電話:2762-2844)

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 (臺北巿松山區八德路四段692 號6樓 電話:(02) 2767-1757)

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南區服務站 (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4段10號5樓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仁愛院區電話: 2704-9114)

松山老人暨社會福利服務中心 (臺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63之1號9 樓 電話:2762-2844)

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臺北市金山南路1段5號 電話:3393-6779)

松山老人日間照護中心

8

NO.7 2011.10

(臺北市南京東路五段251巷46弄5 號1樓,電話: 02-27616300)

服務內容 1.社會福利:三節營養實物代金發放計畫、老人健保保費自付額補助計畫 2.社會救助:低收入戶(生育補助實施計畫、市民房租補助計畫、假牙補 助實施計畫)。 3.災害救濟 4.急難救助 5.社區發展 6.人民團體輔導 7.勞工行政宣導 8.其他有關社政事項 1.居家照顧服務:家務及日常 2.關懷訪視 3.電話問安 4.發放物資 §服務對象:設籍台北市或子女設籍台北市之年長者 §服務電話:獨居老人通報服務專線 2762-2844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上午8︰30至下午5︰30 *個案管理組:掌理中老年疾病防治、個案管理、健康照護網、家戶健康 服務、優生保健、婦幼衛生、弱勢族群照護、緊急救護、民防及心理衛生 等事項。 *健康促進組:掌理學校健康促進、社區健康營造、兒童及青少年保健、 癌症防治、衛生教育、健康諮詢及相關轉介、生命統計、研考及庶務、出 納、急救技能訓練及衛生教育宣導等。 1.社會福利:三節營養實物代金發放計畫、老人健保保費自付額補助計畫 2.社會救助:低收入戶(生育補助實施計畫、市民房租補助計畫、假牙補 助實施計畫)。 3.災害救濟 4.急難救助 5.社區發展 6.人民團體輔導 7.勞工行政宣導 8.其他有關社政事項 1.照顧服務(居家服務、日間照顧) 2.居家護理 3.居家復健 4.機構安置 5.機構是喘息服務 6.其他轉介服務 7.外籍看護工申請 以提供服務為主,並以補助服務使用者為原則 1.個別暨團體心理諮商 2.憂鬱症及自殺防治宣導 3.心理衛生健康促進 4.心理衛生服務諮詢與轉介 提供心理衛生直接服務與宣導活動 委託中華民國弘道志工協會 1.個案照顧管理:提供及擬訂個別照顧計畫及處遇、緊急事件處理。 2.長者生活照顧服務:個人衛生、安全維護、餐點、午憩、交通服務。 3.協助及促進老人自我照顧能力。 4.提供長者家屬教育方案、支持團體及聯誼性活動。


二、99年度臺北市居家服務受託單位: 中華民國紅心字會∣02-87870304∣信義區松隆路36號4樓∣FAX:02-87870307 財團法人獎卿護理展望基金會∣02-23646040∣大安區和平東路216號10樓∣FAX:02-23640373 財團法人臺北市立心慈善基金會∣02-23361500∣萬華區梧州街36號3樓∣FAX:02-23368831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分會∣02-23660976∣大安區新生南路3段20號2樓∣FAX:02-23637840 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松年長春服務中心∣02-23961838∣中正區林森南路4-3號2樓∣FAX:02-23961838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02-28969722∣北投區中央北路1段12號3樓∣FAX:02-28976208 社團法人中國家庭教育協進會∣02-25411992∣中山區長安東路1段42號2樓∣FAX:02-25416708 有限責任臺北市暹宸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02-2598332轉21-22∣中山區林森北路627號6樓∣FAX:02-25679754 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02-23046716轉102∣萬華區德昌街125巷11號∣FAX:02-23320877 社團法人臺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02-27398737轉13∣大安區樂業街126號3樓∣FAX:02-87322485 社團法人台灣傳神居家照顧協會∣02-23576300∣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77巷29號∣FAX:02-23519292 財團法人臺北市中國基督教靈糧世界佈道會士林靈糧堂∣02-28314795∣士林區士東路266巷3弄6號4樓∣FAX:02-28367513 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恆安老人養護中心∣02-29388696∣文山區政大二街147號∣FAX:02-86618615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照顧扶服務員專業發展協會∣02-27941680∣內湖區康寧路一段84號2樓∣FAX:02-27941008 臺北市私立仁群老人養護所∣02-25013369∣中山區民族東路512巷16號1樓∣FAX:02-25013567

三、社區關懷據點: 單位名稱

電話

地址

服務項目

28619296

臺北市士林區格致路7號 3-6樓

公寓之設備與服務包括套房住 屋、營養膳食、清潔維護、醫護 服務、藝文康樂、社團聯誼及各 項特別服務。

台灣長期照護專 業協會

25331354

臺北市通北街143號1樓 (崇實區民活動中心)

關懷訪視、電話問安、健康促進 活動

臺北市松山區建 源社區發展協會

25791689

臺北市八德路3段158巷7 弄20號

關懷訪視、電話問安咨詢轉介、 健康促進活動

臺北市陽明老人 公寓

備註

設籍北市滿一年, 年滿六十五歲以上 者,但申請同住之 配偶不在此限。

服務範圍:復建里 復勢里 復源里美仁 里

NO.7 2011.10

9


∣2010.8

封面專題

社區經理人如何與公寓大廈連結 撰文者∣崔媽媽基金會

10

NO.7 2011.10

台北市房價攀昇寸土寸金,人 口密度總不出全國前三名,都會地 區垂直發展的居住模式,增加了單 位土地上人們生活所需的位置,卻 也改變了人與人見面相處原本熱情 親切的樣子,隨著電梯上上下下, 人們從一個空間移動到另一個空 間,緊湊的生活步調慢不下來,消 費水準太高導致拚命工作將生活投 資在外,於是人與人之間,戒心隨 著收入增加,信任感也隨著可見到 鄰居的機會減少而遞減……但台北 的公寓大廈只會越來越多!這樣的 背景,不僅使得公寓大廈的經營管 理益顯難行,也使得里長或社區經 理人難以打破不同管委會間的隔 閡,遑論凝聚社區共識。 其實大台北地區的周邊資源非 常多,社造者若能鼓勵公廈打開自 己的視野、自己的家門,跨出自己 的大廈出去做一些連結,和周邊的 學校團體、NGO、里辦公室或是 社區發展協會……等等大家一起交 換經驗、互相合作,而政府相關部 門也給予補助,這樣才能創造出一 個地區經得起考驗的社造互動生態 系,即使外在環境變動,例如主委

卸任或人事異動,這個生態系也不會馬上瓦解。 這一方開門,另一方社造者(里長/社區發展協會/NGO)則是要用好的 方式叩門。公寓大廈管委會面臨的問題相當多而複雜,公寓大廈管理條 例裡有哪些規定?十大糾紛案例該怎麼處理?居民與管委會的權利義 務何在?住戶發生糾紛找主委論個公理時如何去處理?對硬體機電設施 設備是否有基礎的了解?華人社會中常見詆毀說財務有問題、手腳不乾 淨,要如何避免名譽掃地、窮於應付?財務如何管理才不會被呼攏被 騙?社區總會有意見相左的人物,甚至派系問題,怎樣大事化小、小事 化無?……零零種種都是專業和學問,社造者要站在好朋友的位置協助 公廈解決問題,主動付出關心,建立信任關係,再更進一步推動「社區 藝文活動」,串連社區居民的情感,發展學習型組織。 社區藝文活動具有「讓社區看見」「號召居民」以及「訴求特定議 題」多重功能。例如:聯誼旅遊、體育競賽、藝術表演、講座、研習、 展覽、讀書會......等等,也可以從這些活動起頭:進行社區文史調查、 發行社區刊物;在社區營造「終身學習」的場域與氛圍,透過社區合 作、環境改造、組織動員,創造出共同願景。籌辦社區(藝文)活動的三 大原則或重點指標,不是「參與人數多寡」或是「花費經費」、「規模 大小」,而是「三個志同道合臭皮匠,勝過一個單打獨鬥諸葛亮」、 「資訊公開/開放討論」、從「小而美」的簡單活動著手才能「長長久 久」。 叩門與開門是社區營造建立信任合作關係與友誼的起點,如果打開門 以後,發現進不去,社造者就要再評估: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是不是你 所提供的,不是社區真正需要的?居民要的多半不是唱高調的東西,而 是希望社造者進到社區來幫忙想:怎樣讓社區更好?經過多次的磨合與 交流互動,才會更清楚:該如何用社區的需求去切入,與之合作。合作 關係建立之後,就可以一起為社區成就很多事。


社區綠地 老樹、綠地、公園、社區菜圃 撰文者∣ 連振佑∣ OURs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空間變革的行動者

【社區綠地創生】 在社區裡面創生一些步行可及 的戶外綠地空間是許多社區居民的 期待;老人們可以避免穿越大馬路 與車爭道,小朋友可以安心的在巷 弄間遊玩,爸爸媽媽可以隨時自在 的看著家裡的老老小小。 有些社區裡有荒廢閒置的公 有土地,有些社區裡有圍牆擋住的 待開發私有土地;配合全球都關注 的「節能減碳」議題,如果可以讓 這些公、私有土地釋放出來做為社 區的公共空間,不必冗長的都市計 畫變更,我們也能擁有更好、更 綠、更生態的社區。 越來越多人在臺北這個首善 之都進行種菜,成為都市農夫;里 長、民間非政府組織(NGO)、社區 居民透過各種辦法認養公有地、與 民間企業協商短期使用都市裡還沒 蓋房子的空地。大安區錦安里油杉 社區、大學里溫州社區小野地等等 都是我們可以參考的案例。

大學里溫州社區的小野地,看得到的 東西幾乎都是二手回收素材

錦安里油杉社區認養的第二處國有 地,欲營造為原生植物教育園區

【實際操作步驟】 一、確認土地權屬 可透過(1).耆老與鄰居訪談、(2).洽詢當地里長或(3).直接至地政事務所 申請地籍謄本查閱所有權人與管理單位資訊,以展開聯繫工作。 二、成立工作團隊 找出社區內熱心公益的鄰里居民們,以社區居民、社區組織幹部為核 心,邀請相關議題熟稔的NGO組織成員加入,成立創生社區綠地工作團 隊,醞釀籌備社區參與後續認養綠地的經營管理事宜。 三、撰寫認養、整建、使用計畫書 計畫書內容包括緣起(為何要認養、整建)、社區與成員簡介、環境現 況概述、整建後功能(美化、活動、生態教學、生產或水土保持等)、維 護管理計畫、經費來源、原地主權益維護說明等項目。清楚表達社區認 養、整建的期待與決心。 四、提出申請計畫書 公有土地向權屬機關(如國有財產局、臺北市政府、林務局等單位) 提出認養計畫書,必要時請在地區公所協助協調、簽訂代管契約;私有 土地以計畫書向地主說明釋放供社區使用維管的好處,如:提昇地主形

NO.7 2011.10

11


∣2010.8

封面專題

象、互惠(種菜收穫)、增加社區認 同、提昇環境品質等等,並讓地主 清楚知道並不影響其產權與後續開 發權益。(可載於雙方的認養協定 當中) 五、後需相關配合經費申請與規劃 相關經費來源可視綠地使用計 劃洽詢相關公部門申請補助。如: 環保局、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 處、文建會、文化局等,或由附近 商業單位贊助。並應以社區營造精 神,廣邀居民提供相關資源,如: 家中的植物、相關的材料或工具 等。

12

NO.7 2011.10

【NGO團體的建議】 臺北市民雖然有許多大型公 園、河濱綠地,但社區居民普遍都 期待能夠在巷弄間有方便可及、輕 鬆自在的鄰里開放空間,對於荒置 的土地也希望能透過手感改造來提 升週邊環境品質。 受限於土地產權與開發想像的 限制,認養社區裡閒置的土地需要 一顆熱情的心,並積極串連具有相 關經驗的單位或個人,才能夠得到 許多經驗與技術協助,讓社區認養 或整建的工作推動順利。 另一方面,有些居民擔心衍生 無法預期的活動噪音、堆肥異味、 收益分配不均等問題,都需要透過 廣邀居民「參與」的各種行動來促 成共識,讓大家在軟性的彼此認 識、相互瞭解中,一起擁抱新創生 的社區綠地,珍惜都市裡可及性更 高的開放空間。 【參考案例】 大安區溫州社區「小野地」 「小野地」由溫州社區發展協 會向國有財產局提出計畫書申請認 養,並尋求包括大猩猩綠色游擊 隊、大安社區大學、專業者都市改 革組織等民間組織的協力,以社區 居民自力營造的方式,逐步改善 「小野地」的地景,整理做為社區

從花園看出去的復古建築物即是參與 認養的餐廳

中正區幸市里結合周邊商家共同認養 的空間,響應城市花園計畫

居民可以種菜的空間。曾於中秋節舉辦吃湯圓聯誼、討論會,透過社區 大學規劃之「轉角遇見美」系列工作坊,將「小野地」陰暗的角落漆上 了白色的油漆,打造為具有碎石鋪面日式庭院意象的的泡茶空間,使得 所在的大學里除了法定的公園綠地(依法不得種菜),社區居民有了一處 招蜂引蝶、充滿香草植物、自在種菜的開放空間。

社區志工們不時會來查看小野地的生態及植物生長情形

小野地在大猩猩綠色游擊隊的輔導下,植物都採取厚土栽植法深耕


【相關資源或網絡】

大猩猩綠色游擊隊

http://blog.roodo.com/ggp 大猩猩綠色游擊隊關注人與食物、土地的關係,透過「游擊園圃 (guerrilla gardening)」行動喚起大家對身邊空地與市民使用 權的重視;與台北市大安區大學里的溫州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認養社 區內一塊國有地,以人力進行整地、舉辦社區活動,讓原來荒置的 國有地成為一個社區的園圃:「小野地」。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

http://www.ours.org.tw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簡稱OURs,Re-s代表著Re-design、 Re-plan、Re-build、Review、Revolution等意涵,是台灣 第一個以都市空間改造、政策議題批判為主軸的非政府組織、非 營利組織(NGO & NPO)。對都市綠地的不足與消逝發起「市民 要綠地」行動,印行「綠地花生報」,廣邀市民來關心週邊的綠 環境與綠生活。

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臺大城鄉所新鄉村研究中心

http://floraexpobranch.blogspot.com 長期以「參與式規劃設計」概念進行環境改造相關服務工作, 包括推動「羅斯福路綠生活軸線」創生多樣化社區綠地,以戶外 綠色空間實踐雨水回收、都市農耕(種菜)、社區麵包窯、文創戶外 基地等等。期盼推動臺北密集都會區內綠色空間處處萌芽,實現 社區巷弄間有點點綠意。 新鄉村研究中心由臺大城鄉所張聖琳教授主持,以「農學都 會」的概念推動各種行動。關注北臺及臺灣各地都市農耕、可食 地景等相關議題,透過研究中心成員理論與實務的交叉對話,協 助發展社區支持型農業,將都市邊緣半城半鄉的綠色環境與城市 中心的農夫市集(Farmer’s Market)串連與對話。

【營造小撇步、小提醒】 由於臺北市人口稠密,土地也高度開發使用,因此推動創生更多社區綠地要有更靈活、彈性的思維。我們 看見都市中仍有無論公、私有地主在開發前荒置未加維護,甚至招致亂丟垃圾,使得社區居民每每都得視若無 睹,加快腳步通過這些土地。為了讓環境品質提升,認養這些土地並非要透過都市計畫變更來成為公園用地, 並非要侵犯土地所有權人的權益,而更應以社區營造、參與式規劃設計的手法,讓我們的日常生活品質在土地 開發前仍能普遍提升。 【專有名詞解釋】 【雇工購料】 一般發包程序係將施工期間所需購買材料與施做人員的召集統一委由一個營造廠商執行,但社區自力參與式 營造的概念是要讓居民透過參與規劃、設計與施工的過程來增加完工後的認同,因此我們可以由社區組織來負 責召集社區工班,並透過合法比價程序採買所需材料,這種把「雇用工人(在地人)」與「採買材料」分別執行 的方法,稱為「雇工購料」。可參見《雇工購料的29道步驟7個階段與6則故事》乙書有詳細介紹。 【參與式設計】 一個得到認同的設計空間,除環境景觀外,還需兼顧使用者(社區/社群)使用需求。在規劃設計的過程 (設計前中後)當中,不是由單一的設計師全權決策,而是透過與潛在的使用對象互動、溝通、協商的相互影 響過程,以永續長期的觀點,在其中培力由下而上的地方力量。

NO.7 2011.10

13


∣2010.8

封面專題

友善社區營造與社區生活交通安全 撰文者∣千里步道 何嘉文

營 造 交 通 安 全 的 友 善 社 區 , 不 外 乎 從 交 通 3 E 來 著 手 : Eng i n e e r i ng 工 程 、 E d u c a t i on 教 育 、 Enforcement 執法。社區生活 交通與居民人身安全相關,如果為 了方便而忽略安全,就得多買些保 險!不如將眼光放長遠,讓社區環 境更友善、更安全。 首先,針對車禍肇事率高的危 險路段,邀請派出所或交通大隊, 以及交工處等等相關部門與市議員 共同會勘,進行交通號誌與標線的 修復改善,學校與醫院周邊還有捷 運施工路段的限速三十區域,都需 要完善的人本交通設施,以及尊重 行人的基本路權。忠順里在老人養 護中心旁規劃的行人步道,就是很 好的成功案例。 通勤通學路線的規畫 另外,少子化社會中,每個孩 子都是寶,仁愛國中范亭崴在校門 口被柯女士載孩子上學所駕駛的汽 車撞死,無論范亭崴案引發交通界 多少討論,以及學界或法界的反 省,都再也無法挽回其生命。都會 中生活步調快,家長趕時間送孩子 上學,已成為常態文化,社區經理 人與全體居民有責任改善此一現 況,透過通勤通學路線的規畫,在 缺乏人行空間處優先改善硬體環 境;河堤里和靖娟基金會合作,在 河堤國小周邊規劃較寬的人行空 間,就使得走路上學比例由五成提

14

NO.7 2011.10

高到七成。同樣與靖娟合作的劍潭 里,畢里長帶頭在社區推動走路上

學,大直國小生教組長林信言老師亦長期協力推動交通安全教育,親師 生與社區共同學習成長,事實證明:越多人走路上學(而不是開車騎機車 上學),整體交通安全就越好。 定期舉辦交通安全講座及「防禦性駕駛」的補救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該怎麼做呢?除了定期舉辦交通安全講座之外,針 對目前駕照考試制度較缺乏的「防禦性駕駛」進行補救教育,找政府警 政/交通相關部門或靖娟基金會、社區大學及學校教育體系合作,加強宣 導年長者與機車騎士用路安全 (這是目前死傷最多的兩個用路人族群), 甚至可以找企業贊助(自行車商/運動器材/反光背心製造商)支援教材/講 師或講座費用,都是在社區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可行之道。 改善執法的廣度與密度 在硬體環境的改善工程以及交通安全教育之外,執法的廣度與密度也 值得努力。常見的路霸與違規停車,往往是造成視覺死角,而間接釀成 車禍的兇手,社區巡守隊不妨與派出所和停管處合作,拍照取締五大違 停:交岔路口、公車站牌、消防栓、併排、未緊靠道路右側;此外,如何 讓機車退出人行道與騎樓?則是考驗里長與居民的溝通協調能力,與其 單純使用強硬手段執法,不如學習大禹治水, 整合並公開社區與鄰近地 區的停車資訊,將公共空間有效分配利用,或發展共乘制,以減少或疏 導在社區停車的車流量。


【范亭崴案】 九十七年十月二十日上午六點五十五分, 十二歲的范亭崴, 在台北 市安和路仁愛國中校門附近, 遭一位急於送孩子上學的媽媽, 柯女士 以車速五十公里以上撞擊, 頸動脈斷裂, 血灑校門口三米, 凸顯了台 灣行人通行環境之惡劣, 以及台灣駕照考試之荒謬可笑迫切需要改 革。 【改善社區路權的小撇步】 1.針對車禍肇事率高的危險路段相關部門共同會勘 2.交通號誌與標線的修復改善 3.學校與醫院周邊還有捷運施工路段的限速三十區域 4.尊重行人的基本路權 【結語】 車禍往往肇因於「反應不及」,人非機器,因此行車時更應掌握足 夠的「煞停反應距離」;台北車多人也多的先天環境,本不利於交通安 全推進,如何透過後天人為的努力減少傷亡?「降低速限」是重要的課 題。交通界有句名言:「一次車輛使用,會有兩次當行人的機會。」無 論是開車、騎機車或其他用路人,人本交通精神「保護行人、單車與輪 椅族等等弱勢用路人」是每個用路人都要重視的課題。除了透過工程改 善交通硬體環境,結合學校導護志工與社區巡守隊與警方合力對駕駛宣 導或執法,鼓勵BBMW(Bike單車通勤,Bus搭公車,Metro搭捷運,Walk 走路上班上學),推動汽車共乘,以及在社區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等 等,更重要的是最終能形成社區文化,讓大家都能認知人命的價值與交 通安全的重要性,期望有一天,像侯硐那樣立牌請汽車讓路給貓的社 區,或是像波士頓那樣讓路給小鴨鴨的村落,還有澳洲改名為「高速速 死」(SpeedKills)的村子能在台灣越來越多,那麼,在可見的未來, 我們生活在這高齡化社會的台灣,也能享有老年人安心、安全、活著的 尊嚴。

NO.7 2011.10

15


∣2010.8

封面專題

將社區變成宜人學習中心 撰文者∣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高茹萍

我們都知道「知識就是力量」 這個千古不變的定理,在過去,因 為資源匱乏,不是人人得以獲得足 以面對及因應快速社會變遷所需的 知識,如何讓社區民眾免於缺乏知 識所產生的恐懼,是社區經理人經 營社區的重要功課。但學習的經 驗,從過去傳統因為升學壓力給人 的刻板印象,總是令人望而生畏, 因此,如何在社區中營造一個宜人 的學習中心,讓全家大小在閒暇時 間都願意來走走看看,進而報名學 習課程並融入課程,進而轉化為走 讀社區、關心社區及社區培訓人 才,更是此學習中心可以努力的方 向。

16

NO.7 2011.10

營造宜人的學習環境 1.擇定宜人的學習場地-有獨立 或共同可經營而地點適中而方便的 學習場地,如:學校、圖書館、活 動中心等。讓社區民眾可以經常全 家大小共同在閒暇時間來閱覽、報 紙、圖書、K書及選課學習,學習 中心提供活動、講座、課程、參與 社團及志工服務等訊息,讓民眾習 慣來學習中心獲取新知,並與社區 鄰居建立良好社群關係。 2.為社區居民及社區長遠發展設 計多元化課程-課程規劃可諮詢專

業人士或社區大學共同合作、規劃出具社區特色、有利社區未來發展及 社區居民所需系列課程課程,同時規劃社區人才培力工作坊、鼓勵關心 社區人士共同學習。 3.提供民眾學習並積極參與社區事物的平台- 學習中心針對社區公共議 題重點課程,鼓勵並補助其成立社區相關議題社團如:河川守護社、社 區關懷社、環境保護社、說社區故事社、社區影像社…等,讓學員的學 習知識及熱誠得以為社區貢獻。 4.經常辦理各項議題講座及公共論壇,吸引民眾參與- 可與社區大學合 作辦理免費講座及公共論壇,如健康、社區導覽、社區影像或相關時事 及公共議題論壇,讓社區民眾獲得各項新知並共同關心社區事物及社會 議題。 5.提供民眾共同營造學習環境空間-適度提供學習環境空間,鼓勵學習 中心學員提出綠美化環境企畫,讓社區民眾共同經營屬於大家的學習中 心。 共同勾勒社區階段願景 社區學習中心可藉舉辦公共論壇,讓社區伙伴共同勾勒社區願景,為 社區特色定調、共同面對目前困境並尋求可能解決方案,規劃相關課程 汲取知識及經驗並集合社區民眾個人及社區的力量突破困境,提出解決 方案,並尋求各方資源共同促成社區階段願景,在階段性任務達成後, 則透過另一階段的願景-學習-面對-解決-完成的良性循環,不斷往理想社 區的願景邁進。 建立友善的社區支持系統 優秀而專業的社區經理人會以經營家庭的熱情來經營他的社區,因 此,如何讓社區成為一個大家庭,也考驗著社區經理人的智慧,是否可 建立社區共同交流訊息的平台,讓彼此知道社區的最新訊息,可建立社 區網路社群平台,透過相關課程提升中高年齡上網及使用電腦的門檻, 讓社區人士得以透過網路,快速獲得社區發生大小事,建立社區的安全 網絡及友善的互助支持系統。


∣2011.10

深度報導

松山火車站新樣貌 松山火車站從清乾隆13年(1753年)創建至今已近250年,他不僅是松山之交通樞紐,肩負著松山地區的 歷史文化及商業發展,車站的歷史變遷也牽動松山的城市發展。松山火車站位於台北松山區、信義區、南港區 之交會處,周邊有五分埔商圈、饒河觀光夜市、松山慈祐宮等大型商圈與宗教聖地,更鄰近台北101、信義商 圈,雖臺北鐵路地下化後松山站其面積將不如南港站,但就週邊景區及歷史背景,則非南港站所能及。 在鐵路地下化前,受火車站南北雙站所影響造成南北兩大商圈的分隔,鐵路全面地下化後,五分埔、饒河夜 市兩大商圈將連成一氣,未來隨著連結兩地空橋的新建,及站前廣場、綠地的連結,若能再有效連結彩虹河濱 公園,將能為松山未來的發展及觀光帶起一番新願景。 松山火車站新站未來將含地下兩層、地上建物15層,目前已先完成地下兩層及地上兩層建物,地下層規畫 為交通功能使用,地上層將規劃為商場,希望能成為台北精華區的閃亮櫥窗,帶動地區繁榮。同時將提供超過 400個地下停車場,供附近商圈使用,將能為原來一位難求的停車問題,找到出口。 松山站的歷史變遷 清光緒13年(1887年)6月,當時的臺灣巡撫劉銘傳奏准利用淞滬鐵路拆除之設備興建台灣鐵路基隆到新竹 段。清光緒17年(1891年)10月20日設立「錫口火車碼頭」(日治初期改稱為「錫口停車場」)。錫口站剛 開始只是簡易售票房,大正 9年(1920年)日人將大加納錫口街改為臺北州七星郡松山庄,錫口站改稱松山 驛。昭和15年(1940年)改建為木造站房。

松山火車站新樣貌新願景 臺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全面竣工暨市民大道通車典禮 報導∣蔡素貞

松山新站-地下化後的嶄新鐵道及車站外觀

臺灣光復後,於民國44年1月1日升為二等甲車站。民國74年7月舊木 造站房拆除,改建2層跨站式車站,於民國74年8月13日動工,75年7月 14日竣工,同年16日啟用。面向松山路一側稱南站,往八德路方向則稱 北站。民國76年7月1日升格為一等站,取代臺北站為縱貫線下行旅客列 車之始發站。民國80年9月20日起,為配合地鐵施工拆除臺泥側線,散裝 水泥移往南港站卸車。 民國87年政府為改善無平交道,推動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南港 專案」之工程,民國92年7月28日將原有跨站式站體拆除,將車站遷至臨 時南北站營運,松山地下化車站於民國98年12月29日完工啟用。

光緒17年(1891年)郵票代用火車票

臺北最後一段平交道已成絕響 隨著鐵路地下化的全面竣工,原來在臺北市鐵路沿線每幾百公尺就一處平交道的場景將不復存在。在過去 平交道時代,上下班等候人潮總希望不要遇到火車經過,因為頻繁火車班次總需要漫長等候時間,平交道柵欄 的放下、拉起早已是臺北市民的生活一部分,而這些都將隨鐵路地下化工程的改變,於臺北人的生活中消失, 讓許多鐵道族感到無限的可惜與懷念,因為從今以後,無論搭乘台北市區路段的火車旅客再怎麼努力向窗外看 去,都再也無法看見街頭行人等候平交道的街景,以及那熟悉的…噹噹噹…火車過鐵道聲…。 松山火車站木造站房-昭和15年(1940年) 松山火車站地下化臨時南北站-民國97年

松山火車站2層跨站式車站-民國75年

NO.7 2011.10

17


∣2011.10

深度報導

2008年9月20日凌晨11點虎林平交道已 聚集大批守護民眾

原松山虎林街平交道

2008年9月20日最後一列地面行駛火 車-太魯閣號-駛進車站時的守護人潮

耗時達28年的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新市民大道通車啟用 台北鐵路地下化專案是台鐵地下化計畫的一部分,也是台鐵西部幹線 最早規劃和完成的路線改善計畫,共分四期實施。第一期是台北車站地 下化,第二期松山專案,第三期萬板專案,以及第四期南港專案。南港 專案西起基隆路、東至基隆市七堵區,全長19.4公里,計畫經費達830 億元,其中南港車站是一座結合台鐵、高鐵及捷運的三鐵共站車站,南 港車站將提供「無縫接駁轉乘」服務,未來民眾可以直接從捷運南港站

18

NO.7 2011.10

前往台鐵及高鐵站區購票,轉乘台鐵及高鐵列車。 早期由於大台北地區的車流量逐漸增加,因此由交通部於1983年7月 成立「台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現改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著 手規劃鐵路地下化工成,目前台鐵南港-板橋已經全線地下化,目前剩 下高鐵松山-汐止橫科基地間隧道及松山車站、南港車站二期工程尚在 施工。 早期由於大台北地區的車流量逐漸增加,因此由交通部於1983年7月 成立「台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現改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著 手規劃鐵路地下化工成,目前台鐵南港-板橋已經全線地下化,目前剩 下高鐵松山-汐止橫科基地間隧道及松山車站、南港車站二期工程尚在 施工。 耗時28年的時間,台北市終於全面完成鐵路地下化工程,最後竣工的 南港專案,在民國100年10月24日舉行「南港專案工程竣工暨市民大道 通車典禮」,新市民大道也將在24日凌晨正式通車,大台北地區遭鐵路 切割的區域重新縫合,此舉將大幅改善市容景觀,連帶提升交通之順暢 度。

100年24日舉行「南港專案工程竣工暨 市民大道通車典禮」-松山站

松山南港段鐵路地下化施工過程-松山 八德停車場段

2100年24日舉行「南港專案工程竣工暨 市民大道通車典禮」-南港站 (行政院副院長陳沖、及交通部長毛治 國、臺北市長郝龍斌、費鴻泰立委及市 議員等共同見證歷史一刻)


∣2011.10

松山大小事

松山區2011朝廝暮享.不老音樂會 暨健康城市營造成果發表 報導∣傅佩玲

2011年10月5日(六)松山區『2011朝廝暮享.不老音樂會暨健康城市營造成果發表』活動,有鑑於人類 生活品質的提升,壽命也跟著延長,少子家庭促使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攀升,越為經濟成熟的國家與城市,高 齡人口越見明顯,隨著未來逐漸進入高齡化時代,我們以關懷社區長輩與陪伴其生活之緣由,匯聚各界資源服 務網絡和力量,發起了”朝廝暮享.不老音樂會”,希望這一期一會的社區年度盛事,能營造友善、幸福的松 山,期望眾人的照護與廝伴,能讓長者安享晚年時光,逸於晚年之美。 並藉社區的凝聚與關懷,提醒久居都市叢林的朋友,停下匆忙的腳步,欣賞或關心的周遭長輩們,試由 老化人口與家庭、社會間的關係中,以家庭共學與家庭關係之經營作為發想,然而民眾聆聽音樂之餘,我們也 加入健康的議題呈現於會場,將結合松山健康城市營造及致胖環境創意成果展,讓區民了解松山區目前健康議 題營造的成果,可以在長輩的生活規劃上,更能善用資源,也隨之必要地積極架構概念性的思辨,使樂齡家庭 成為社會議題,喚醒社會意識,也因為向長輩學習而尋找到自己在塵世間的座標,繼續與長者相伴的快樂,體 會這世界時時都精彩、處處皆繽紛。 當日銀髮長輩在家人陪同出席這場音樂會,倍感無限溫馨,長輩們聽到熟悉的樂曲,紛紛跟著哼起當年耳熟 能詳的歌曲,在主持人的帶動下,一起邊聽音樂邊活動,會後還有各協辦單位提供紀念品給長輩們,想必這是 個難忘的重陽節活動。

陳柯秀貞阿嬤以92歲高齡參與音樂會並上台分享養身之道以及活動花絮

NO.7 2011.10

19


∣2011.10

松山大小事

2011第三屆食神盃暨運動達人比賽 報導∣吳碧霜

20

NO.7 2011.10

為推廣衛生局健康城市健康促 進政策,活絡社區運動與健康飲 食風氣,特別規劃辦理「時尚. 蔬食.健美~2011第三屆松山食 神盃烹飪比賽」,活動現場結合 「2011松山區運動達人比賽」, 以呈現活力、創新的飲食與運動意 涵,推廣健康飲食觀念,使健康城 市精神活化於日常生活中。希望 藉此推廣健康飲食觀念,使健康城 市精神活化於日常生活中;結合社 區團結力量,促進和諧環境;以輕 鬆趣味之競賽方式,將健康餐飲文 化、觀念及專業知識帶入日常生 活。 第一屆松山食神盃以「健康炒 飯」為主題,並得到松山區多位立

委、議員參與示範料理,讓眾人大 開眼界,也顛覆對健康餐的刻板印 象。第二屆的競賽主題是「夏日活 力蔬食」,有來自松山區十八個里 組隊參與比賽‧另外並邀請松山區 內西華、王朝二大酒店主廚獻出五 星級健康料理,及松山信義區六位 議員親身示範花博特餐。除此之 外,活動還邀請台安醫院家醫科羅 佳琳主任,以趣味問答的形式,分 享「健康,你吃對了嗎?」專題; 並安排輕盈有氧、健康踢踢踏踏、 敦煌能量舞、健健好美麗舞蹈組曲 等活力演出,以及花博親善大使才 藝大匯演,讓市民提前感受花博魅

力! 時尚.蔬食.健美~2011第三 屆松山食神盃暨運動人比賽,活動 邀請到台北冶春揚州餐廳主廚為大 家表演細切豆腐等拿手揚州菜,另 外王正德議員、洪健益議員、張茂 楠議員、余淑女宜區長、周溫培主 委等為大家使出渾身解數看家本領 為全場示範夏日健康蔬食料理。今 年活動搭配運動達人比賽,讓整個 場子洋溢健康、熱情、動感、美 味,讓所有想要健康的松山人,都 能在「2011松山食神盃暨運動人 比賽」得到滿足!


∣2011.10

松山大小事

學習也可以在後巷裡 東榮里今年夏天的後巷同樂會 報導∣吳碧霜

學習可以是在教室裡,也可以 在後巷裡。東榮里與松山社區大學 合作,共同以「後巷營造」的議題 提案,獲得去年的信義一家所提供 的獎金。在後巷中學習,就成為了 今年東榮里的功課。人與人之間的 情感被方正及巨大的建築怪獸所吞 沒,在大馬路的現代化氛圍裡,漠 然是每個人的基本色,反而隱身在 大馬路後的巷弄,是住在附近的鄰 居經常行走的地方,也成為都會中 營造、學習的好地方。 在東榮里後巷中進行同樂會, 旁邊的民生教會提供桌子、椅子, 擺上一些零食,人來人往,都可以 隨時作下聊聊,聊聊對於後巷的想 像,聊聊生活在東榮里的快樂,其 實也是讓大家可以發現對自己環境 的需求。在後巷中看電影,一塊白 布、一台投影機,夜晚的燈光暗下 來,就是電影院的開始,經過的 人,都想停留下來,看看在播些甚 麼樣的電影。透過電影中的情結, 引發社區居民開始聊聊自己的故 事,自己與家的故事、自己與社區 的故事。小孩在旁用蠟筆畫著對於 後巷的創意想像,後巷的空間,讓 人可以卸下必須西裝筆挺的嚴肅, 可以自然的與人互動,學習關於 人、關於生活的最溫暖氛圍。

後巷營造計畫的理念在於推動 「後巷與街廓社區」的永續發展 (即建立居民參與、設備維護、環

城市。 臺北市松山區東榮里鄭玉梅里 長曾告訴我們:東榮里每一個社區

境管理、共同使用的機制),其首 要工作就是先解決居家後巷與街廓 社區所面臨整體性的共同問題。例 如街區後巷的防火巷違建拆除、污 水下水道用戶排水設備施工、瓦斯 管及自來水管線老舊更新計畫、後 巷夜間照明設備等問題。從街區居 民參與本計畫的過程中,自然形成 街區的共同話題;並在公﹑私部門 協力合作的營造過程中,尋求解決 共同問題的機制;也因居民在取得 共識的互動中,產生了相互信任關 係;同時凝聚了居家與社區的共同 意識,產生了街廓社區的歸屬感。 為解決居民參與、設備維護、 環境管理、共同使用的機制等整體 性的共同問題,目前建立了後巷營 造7項新指標並建置「後巷營造資 訊通」互動服務平台,推動「後巷 與街廓社區」的永續發展(即建立 居民參與、設備維護、環境管理、 共同使用)的機制。使後巷營造的 流程整合更容易,也讓街廓社區的 「後巷空間」有機會釋放出來,成 為社區交流、休憩活動的共用空 間;同時兼具改善都市景觀環境, 提升日常生活品質,進而邁向健康

居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就是讓 街區的後巷變成社區的「家」。從 新中街的新中公園穿過「後巷」到 富錦三號公園(小朋友的樂園), 再從富錦三號公園穿過「後巷」到 民生東路五段,東榮里想要一個有 人情味的後巷生活、可以是社區的 「生活巷」、學生的「通學巷」或 兒童的「遊戲巷」。在東榮里,我 們希望重拾過往人與人互動密切的 美好,在營造的過程,學習參與社 區與對話的開始。在公﹑私部門協 力合作的營造過程中,尋求解決共 同問題的機制;也因居民在取得共 識的互動中,產生了相互信任關 係;同時凝聚了居家與社區的共同 意識,產生了街廓社區的歸屬感。 後巷的一小步,亦是社區的一大 步。

NO.7 2011.10

21


∣2011.10

輕鬆遊松山

微旅遊觀光在松山 報導∣經典工程顧問公司連振佑

22

NO.7 2011.10

松山虹橋一日生活圈的藍圖已 在2010年6月14日兩岸對飛首航 逐步成型,朝發夕返將不再只是 夢想!甚至落實馬總統的「東北 亞黃金航圈」。除虹橋松山機場 也和天津、杭州、武漢、福州、 廈門對飛,並計畫和日本羽田機 場、韓國首爾金浦機場及東南亞 重要城市建立直接航線。今年6月 28日兩岸自由行開放,結合松山 機場自由行松山希望能推動微旅遊 觀光行程,推出松山觀光甜甜圈規

劃概念:以串珠方式將松山規劃為 六個特色觀光景區--門戶雲遊波提 (松山機場、富錦街)、四時林蔭 波堤(民生社區.美食.特色小店.富 錦街.富民生態公園.)、左岸夜食 波堤(旅館街.慈佑宮.饒河街.渡船 巷.彩虹橋.成美左岸河濱公園.五分 埔)、挖嚼文化波堤(偶戲館.京 華城.漢聲巷.松山社大.台鐵機場.松 山菸廠.國父紀念館.信義計畫區.台 北101)、焰風香烤波提(微風

廣場.太平洋sogo.燒烤..)、活 力動感波堤(台北市立體育場.小 巨蛋.社教館.環亞商圈. momo百 貨.IKEA.中崙市場)。利用波提圈 圈滾動方式,以串珠串連將松山六 個不同區塊,讓遊客及國人在旅遊 品味後,能有甜蜜幸福的感覺,就 如享受波提甜甜圈一般。讓松山之 微觀光深度旅遊,可以單一特色景 區旅遊,也可以一波提一波提的 玩。


∣2011.10

輕鬆遊松山

走讀錫口 報導∣松山社大傅佩玲、松山區公所張文進

「住在松山幾十年,你是否注意過松山區有這麼多精彩的歷史故事…..」松山一群教育及文史工作者,結合 了公部門,將帶著民眾閱讀松山,用自己的腳和心帶居民去體會松山昔與今的風貌,也期待讓社區藉由更多人 的認識與理解而鮮活起來! 綜觀松山一地,山水秀麗、資源豐富,蜿蜒的基隆河段,亦為居民留下詩意的左岸風情,在河濱公園、彩 虹橋畔,總能見到臺北市民休憩與健身的蹤影;不僅如此,滋潤澆灌松山的基隆河也與機場、縱貫鐵路共構特 有之陸海空交通網,為松山的歷史人文及現代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此免費社區定期導覽計畫的內容期許從自然到人文的連續體,將歷史的地方學、生活的地方學、願景的地 方學,透過社區導覽的力量逐漸相容,由導覽引領居民觀察達到對社區的行動參與和實踐力量。2011年下半 年我們先行試辦3場,預計2012年開始由區公所主辦松山社大承辦每月開辦一場。並於2011年預先開辦「小 小社區導覽員」冬令營隊,讓孩童成為導覽種子隊伍的一員。 ◎導覽路線∣松山區公所集合出發、松山車站、松山國小老刺桐、三張犁截水圳、松山橋、草店尾慈福宮、 松山慈佑宮、百年餅舖御華興、彩虹橋、渡船頭、基隆河親水賞鳥、心曠神怡洋樓-松山詩社、水福宮、萬善 堂、馬偕教會、東發蚵仔麵線、松山市場、台北府城隍。整個行程預計4小時。

松山區公所集合出發 *以下資料參考松山區公所建置之《松山綠色生活e指行》電子地圖* 走讀錫口景點簡介:

松山火車站 松山火車站從清乾隆13年(1753年)創建至今已近250年,清光緒13年(1887年)6月,當時的臺 灣巡撫劉銘傳奏准利用淞滬鐵路拆除之設備興建台灣鐵路基隆到新竹段。光緒17年(1891年)10月20 日設立「錫口火車碼頭」(日治初期改稱為「錫口停車場」)。錫口站剛開始只是簡易售票房,大正 9 年(1920年)日人將大加納錫口街改為臺北州七星郡松山庄,錫口站改稱松山驛。昭和15年(1940 年)改建為木造站房。臺灣光復後,於民國44年1月1日升為二等甲車站。民國74年7月舊木造站房拆 除,改建2層跨站式車站,於民國74年8月13日動工,75年7月14日竣工,同年16日啟用。面向松山路 一側稱南站,往八德路方向則稱北站。民國76年7月1日升格為一等站,取代臺北站為縱貫線下行旅客 列車之始發站。民國80年9月20日起,為配合地鐵施工拆除臺泥側線,散裝水泥移往南港站卸車。民國 87年政府為改善無平交道,推動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南港專案」之工程,民國92年7月28日將原 有跨站式站體拆除,將車站遷至臨時南北站營運,松山地下化車站於民國98年12月29日完工啟用。

NO.7 2011.10

23


∣2011.10

輕鬆遊松山

松山國小老刺桐 松山國小創建於民國前14年7月(西元1898年),原為錫口公學校(台灣小孩讀),是松山區最早成立的 學校;民國7年起,陸續分設內湖、南港、西松、永春、興雅、松山初級商職等分校,民國30年改稱為 「松山國民學校」;民國57年,配合九年國教,改稱「台北市松山區松山國民小學」迄今;「刺桐」是 因樹枝會長刺,故取名「刺桐」,松山國小百年刺桐位於校區後方圍牆外,鄰近八德路4段,該刺桐樹 齡至少已有160年,樹高13公尺,樹冠幅115平方公尺,樹胸圍近4公尺,需4人才能合抱,是松山珍貴 資產百年活古蹟,亦是台北市最大的刺桐;刺桐每年農曆3至4月開紅花,又稱關刀花;它是台灣原生種 樹木,更是早期台灣平埔族凱達格蘭原住民的族樹,刺桐開紅花時,就是平埔族過年及開心跳豐年舞的 季節。

三張犁截水圳 「水圳」:在溪中築堤攔水,然後將溪水引入水路,輸送到農田,此一水路稱為「圳路」或「圳 溝」。三張犁截水圳位於南港與松山分界,圳溝口從三張犁、興雅、五分埔流至草店尾港仔溝口,注入 基隆河,河岸堤間設水閥控管水量,堤內圳上有松河街橋、八德路松山橋、玉成橋及行駛台北至基隆火 車鐵道跨圳通行。

松山橋

24

NO.7 2011.10

松山橋:原為清代年間錫口街官道橋,東行通往南港仔庄、水返腳街;早先架設木造橋,道光8年(西 元1828年),同知李慎彝、總理杜振榮等,捐貲砌建石造橋,道光12年(西元1832年)重建一次,迄近代 才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


∣2011.10

輕鬆遊松山

草店尾慈福宮 清朝乾隆年間,錫口街已成立,最初,商店以土埆建造,以稻草做屋頂,故稱草店仔,由於饒河街位 於草店的尾端,又稱草店尾;草店尾慈福宮草創建於清康熙29年(西元1690年),迄今已有三百餘年歷 史,在數十年前,因河岸整治築堤,遷移到現址松河橋、松山橋間之三張犁截水圳西岸,其舊址原在港 仔溝口基隆河岸,俗稱草店尾土地公廟,為錫口頂街頭最古老的福德廟,是保護當地四境平安的神祇, 祈福、保平安、保收成,香火終年不斷。

松山慈祐宮 基隆河在400年前有歷史記載,為內陸航行重要水路交通要道,該水路交通帶來漢人,並在此建立口 岸,台語叫做港,口岸亦帶來華人的海神(水神)信仰,大家知道媽祖從宋朝以來,已有1000年歷史,一 直跟水岸有很大的關係;清乾隆18年(西元1753年),泉州行腳僧林守義(法號衡真)向錫口街當地士紳商 家勸募開始建立慈祐宮,逐漸影響附近的13庄,這是水岸的信仰亦是基隆河水陸運繁華興起期間。松山 慈祐宮建宮迄今已經255年,初建時廟店面向河港,清乾隆22年(西元1757年)完工,因錫口街興起正面 轉向街市而成為今日風貌,慈祐宮今昔皆為松山十三街庄的信仰中心。一般寺廟建築原則都是以單數作 為設施設立之標準,俾求取吉利,例如慈祐宮正門階梯為3階、3川殿、5開間;左青龍、右白虎,左邊 牆面或大柱一般裝飾龍,右邊牆面或大柱一般裝飾虎,中間正殿祭拜主神,兩邊護龍,有次要的神祇在 裡面,規模大型者(如慈祐宮),另分前殿及後殿。

百年餅舖御華興 位於松河街渡船頭口,創建於民國35年,已有60餘年歷史,初始由蘇宗居學藝開基,早期以生產台 灣漢式傳統糕餅與祭祀食品為主,兼炒花生爆米花,目前由第三代蘇芳萱精心經營,保留傳統特色包括 台灣酥餅(錫口餅)販售等。

NO.7 2011.10

25


∣2011.10

輕鬆遊松山

彩虹橋渡船頭 位於饒河街渡船頭巷、松河街基四號疏散門外,昔日為河運及過對岸之渡船口,現已成為彩虹觀光S 造型人行半圓拱紅橋,是親水船運航遊松山碼頭、饒河觀光夜市的新地標。饒河街渡船頭巷(饒河街221 巷)述說著錫口街在一百年前仍有渡船往返基隆河左岸或上、下游之商業行為之歷史,沿著渡船頭巷過 去,即是以前的渡船頭(水岸口,基四號疏散門外);臺北市政府在河濱公園內規劃有自行車道,渡船頭 巷即是自行車悠遊路線的中繼站。 彩虹橋全長167公尺長、橋面寬4.5公尺,2005年7月建造,歷時兩 年完工,經費約新台幣1億2千萬元。由於沒有橋墩,橋面以鋼索與拱門造型的鋼樑連結支撐,其中4個 鋼索配置阻尼器防震設計是全台首創。彩虹橋連結內湖新民路及松山區饒河街夜市、松山火車站等地, 以往繞道須花30分鐘的時間,現在不到10分鐘即可跨區活動,市民不用再走長壽橋或麥帥一橋,成為 內湖新民路行善里里民前往松山車站、饒河街的捷徑,彩虹橋扮演觀光及交通的重要功能。夜間基隆河 畔採三階段式照明,晚間6時至10時橋面照明全開,民眾可在橋面上盡情飽覽基隆河的夜色。

心曠神怡洋樓松山詩社 位於錫口街下街頭河岸(地址:松河街68號),為民國14年至35年擔任松山庄長陳復禮,於民國17年 (迄今已有80年歷史)和地方士紳陳茂松、張木、王子榮等人成立松社詩會時,所創建的怡樓;三合式兩 層洋樓,寬雅的2樓樓台提供地方文人雅士聚會,面向基隆河一邊欣賞河景,一邊吟詩作樂。

水福宮

26

NO.7 2011.10

位於下街尾米粉寮河岸(地址:松河街3號)面向河川,建於早期河 運興盛年代,原在堤防外,因基隆河整治,而移到松河街口,64年改 建為二層樓,一樓主祀土地公神,二樓主祀水德星君神,水德星君又 稱水仙公,屬於無機物神靈,水的守護神,在傀儡戲送火的戲碼中, 總是會請水德星君送火神。水德星君在目前之「靈驗」信仰下,日趨 沒落,這也反應現今人已較少有飲水思源之舉了。


∣2011.10

輕鬆遊松山

萬善堂 民國19年,日本人興建松山火力發電廠,挖掘河岸工程時,發現49具骨骸,由王萬河先生的父親建 萬善祠塚埋祀,又稱千歲府,增奉不動明王。在台灣常常見的「有應公」、「大眾爺」、「萬善堂」這 類的廟宇,是屬於「厲鬼信仰」的陰廟。這些陰廟又以其性質不同分類奉祀,通常厲鬼供奉在「大眾 廟」,尊稱為大眾爺;因勦賊平亂而戰死者供奉在「義民廟」,如關西新埔義民廟,以嘉許其義行。而 開臺初期,經常因閩粵械鬥、漳泉械鬥、姓氏械鬥等事件而亡者,或有無名屍則集中供奉,稱為「有應 公」、「百姓公」、「萬善祠」、「金斗公」、「大墓公」等。

松山錫口教會 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9月2日創建,至今已有130餘年歷史,係加拿大傳教士馬偕博士帶引平埔族 信徒,由陳能記捐地,在錫口街、松河街處設立的第10所禮拜堂。光緒11年(西元1885年),中法戰爭 爆發,台灣人排外心理強烈,見洋教堂便悉數搗毀,錫口人因不知此教會是加拿大人蓋的,誤以為是法 國人蓋的而把其毀掉;戰爭結束,馬偕博士向台灣巡撫劉銘傳抗議,清廷拿出一萬兩賠償了事,馬偕博 士用這筆賠償款重建了錫口、艋舺、大龍峒、新店等四座教堂,故又稱「賠償教堂」。這些重建的教堂 都為具有尖塔造型的建築,又被稱為「尖塔教堂 」 。教會正面雕有燃燒中荊棘的圖案,並題有改革派 教會「焚而不燬」之標語,以紀念經迫害而洗煉出來的意義。錫口教會的尖塔建築長久以來都是錫口下 街的地標,西元1932年教會改建時仍保留此一尖塔,直到西元1975年政府拓寬饒河街時不得不拆除而 重建成今日的建築。

東發蚵仔麵線 位於饒河街下街頭福德宮後面,經營創立於日治民國26年(西元1937年),賣蚵仔麵線、肉羹、油飯 的老店,尤以蚵仔麵線美食,以手工麵線搭配新鮮蚵蠣、肥碩大腸,無添加勾芡及辣味特殊而聞名。

NO.7 2011.10

27


∣2011.10

輕鬆遊松山

松山市場 松山市場係日本政府於日明治42年(西元1909年),為因應日益增多的移民而設置興建,明治44年(西 元1911年)6月10日完工啟用,正式開業,民國40年至60年(西元1951年至1971年)為鼎盛繁榮期,民 國64年1月,饒河街道路拓寬,衍生松山、南松山市場,使得市場原有完整風貌被截掉一大塊,一夕之 間沒落,門可羅雀,連帶影響錫口風光不再,民國76年5月11日饒河街觀光夜市掛牌開業,民國95年3 月22日,臺北市政府核定「松山市場為本市市定古蹟」,是松山地區目前唯一具有百年以上的傳統市場 歷史建物,其理由如下: 1.松山市場因水運而商業活動興盛,自清代起逐漸形成市集,1909年興建延 續至今,達百年之久,深具歷史意義。2.建物保有原始形貌,檜木桁架及洗石子外牆保存狀況尚佳,具 價值。3.未來可與饒河街夜市、松山慈祐宮配合規劃再利用,以提升整區效益。

臺北府城隍

28

NO.7 2011.10

創立於清光緒7年(西元1881年),原址在城內撫台街後方宮廟內,當時是台灣北部人民的信仰中心, 日治大正後期(西元1921年),日本人施行市區改劃時,因街道拓寬拆廟,由松山隆安社代表人士鄭江 河、呂粒等人爭取神尊,移至現址虎林街3號募資建廟奉祀,由於建廟時,正值日盛月明,故取名昭明 廟,落成於日治大正15年(西元1926年),而信徒為了躲避日軍的搜查,刻意將廟建為略帶巴洛克式的風 格,在裡面偷偷供奉城隍爺,民國91年正名為台北府城隍廟。


∣2011.10

輕鬆遊松山

松山市場深度之旅 報導∣松山社大傅佩玲、松山區公所張文進

*以下資料參考松山區公所建 置之《松山綠色生活e指行》電子 地圖* 松山市場是臺北市少數列入市 定古蹟的傳統市場。基隆河環繞的 松山舊稱「錫口」,原是凱達格蘭 平埔族貓里錫口社、塔塔悠社等居 住之地。由於基隆河行船便利,吸 引漢人沿著河畔開墾,從清康熙年 間至日治時期,逐漸形成繁榮市集 與河港,當時十三街庄、內湖、南 港、上塔悠、下塔悠、中崙、後山 埤的茶葉、煤礦等貨物流通,以及 基隆至宜蘭的轉運均以此為集散中 心。松山市場建於民國前2年,位 居當年最熱鬧的錫口街,即今日的 饒河街夜市中段,最初為豬隻屠宰 場,民國65年隨著八德路拓寬及 市民消費習慣改變,逐漸轉變成傳 統零售市場形態,百年來,靜靜見 證了松山由盛而衰的發展脈絡。 市場為單層磚構造物,至今仍 保持檜木桁架與洗石子外牆原貌, 在車水馬龍的市街中,古樸悠緩的 氣質一如往昔。幾十年來由於松山 發展迅速,幾乎不曾留下任何早期 發展的歷史痕跡及建物,松山市場 的歷史意義顯得格外重要。2006 年取得市定古蹟身分,也讓這座擁 有百年歷史的老市場,免於因坐落 於捷運松山線捷運出口而遭拆除的 命運。 由於市場內部為原木桁架,天 花板遮棚也是日治時代興建至今的 老建物,經不起中央空調機體的龐 大重量,因此每個攤商都自備多只 大型風扇拚命吹轉,雖不夠沁涼, 還好也趕走不少暑氣。這裡相傳是 鯉魚穴的福地,部分攤商都是兩三 代相傳經營至今,例如入口處賣麵 飯、虱目魚肚粥的約惠麵坊從路邊 攤起家,一家都在松山市場營生, 女兒賣麵,兒子賣臭豆腐,老媽開

攝影∣張智仁

菜攤,堪稱市場內最龐大的攤商家 族。 來自客家、麵坊老闆娘彭淑惠 承襲了媽媽一手醃漬菜的好手藝, 蛤仔、菜豆、龍鬚菜、山蘇各自搭 配醬油、蒜頭、辣椒下去醃,辛香 入味, 連斜對口賣服飾的辣妹都 忍不住稱讚「全市場一流的!」頂 著豔陽天,專程來此喝一碗虱目魚 肚粥配小菜的老顧客比比皆是。另 一頭的大眾自助快餐,不起眼和侷 促的攤鋪,老闆陳明忠大鍋炒菜的 豪氣與排隊買飯的人潮形成強烈對 比。冷菜難以入口,陳明忠很堅 持10點後才能開始烹煮料理,以 維持菜餚到中午都還有攝氏4、50 度左右的熱度。簡單好吃的炸魚、 排骨、雞腿飯搭配3種現炒配菜, 光這份鮮度與鑊氣便不知有多吸引 人,加上斜對面還有一家阿秀姐自 助餐,兩家人氣相乘,難怪市場口 的超商微波飯盒相形失色。 秋 貴 草 藥 店:秋貴草藥 店開鋪50年, 是松山市場數 一數二的老字 號,以販售乾 藥草為主,早 年 醫 藥 不 發 達,櫃子裡的 各色藥草被視為拳頭師治病的偏 方,如今則成為大多數現代人養生 食補、調理身心的傳統安心藥引。 松山市場攤商一般營業至下 午,正好銜接上4點後開張的饒河 街夜市。高聳牌樓的門面喜氣洋 洋,這就是饒河街當年從傳統夜市 變身為國際觀光夜市一炮而紅的醒 目造型,乍看之下很有日本橫濱中 華街的味道,進去走走逛逛,才知 道熱鬧的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夜市裡名店濟濟。東發號單靠

蚵仔麵線、油飯和肉羹三款美食, 俘虜臺北食客超過半個世紀。還有 連家豬腳,一般豬腳都是紅燒,連 家用的是白滷手法。所謂白滷,就 是以清湯熬煮,由於時間和火候控 制恰到好處,肉湯濃而不油膩,依 附在豬皮底下的肉鮮味盡出。夏天 如覺吃豬腳太油膩,也可改吃油份 較少的腿庫麵線,清甜爽口。 無論是不是識途老馬,老店東 發號蚵仔麵線被作為饒河街之旅開 胃的第一站或壓軸的最後一站。一 般麵線都是勾芡的,這裡賣的則是 清湯麵線,以大骨提煉湯汁,採用 新鮮大腸頭與嘉義東石蚵仔,超鮮 甜!搭配以麻油炒出的香菇油飯, 超過癮! 燠熱高溫中,從攤販擴大成自 家店面的程班長牛肉麵依然生意興 隆。麵條是手工 的粗大家常麵, 特頂飽,湯頭是大骨加藥材熬了一 整晚的,濃郁鮮美。招牌的三合一 牛肉麵在麵條上滿滿鋪著油花豐富 的牛筋、牛肚、牛肉,滋鮮入味。 揮汗吃完牛肉麵,可順道到附 近騎樓下的刨冰店吃冰消暑。這也 是一家數十年歷史的老店,賣的是 最傳統的紅豆、綠豆、八寶冰等。 老闆動作慢吞卻仔細,熬的佐料樣 樣入味,冰絲細密入口即化,圍著 攤子一圈又一圈的人潮排隊等吃, 光看著刨冰嘩啦啦削出一盤盤細白 如雪花的冰,也覺得暑氣全消。 當然夜市的胡椒餅攤常是大排 長龍的攤位,胡椒餅起源於中國福 州,福州人稱為「蔥肉餅」,臺灣 人加入大量胡椒,稱之為「胡椒 餅」。層層麵皮包著蔥花、絞肉、 香料組成的內餡,一個個貼在傳統 土窯爐內壁,歷經高溫炭烤而成。 烤出來的餅皮極酥,一口咬下湯汁 汨汨流出,融於舌尖的滿足感,一 直通往胃裡,叫人回味無窮。 NO.7 2011.10

29


∣2011.10

社大的實踐與探索

多元文化彩屋-社區趴趴走 報導∣傅佩玲、詹振崇

30

我們也曾受邀至萬華區仁德里 合辦新住民家鄉活動,更獲得當地 地區電視台的採訪。結合松山區東 榮里青規師模範社區參訪,於里公 園辦理東南亞美食品嚐活動,也使 的里內歡樂氣氛頓時喧騰,孩童歡 笑聲嘎然而起。配合龍田里萬聖 節晚會活動,與大朋友小朋友一起 同樂。我們更遠至台東偏鄉,受邀 於台東成功聖心幼稚園,孩童更是 以期待的心等待著我們的到來,事 後更相約明年此時一定要再造訪台 東。行動彩車的運作無非是想為社 區帶來一份意外的喜悅活絡社區, 希望藉由各里的協助與宣導讓我們 為社區盡一份心。

東榮里公園-東南亞美食 松山火車站前幸福松山 活動 品嘗活動

2011錫口文化節

2011錫口文化節

2011錫口文化節

東榮里城市美樂地

東榮里城市美樂地

龍田里晚會

NO.7 2011.10

2009年松山社大正式推出行動 彩屋,巡迴展示於臺北市及社區各 地公共空間。為讓松山健康城市營 造能朝永續發展,社區支持性環境 的建構是非常重要的。基於此我們 提出多元文化彩屋「活力、健康、 藝文社區巡里」計畫,希望藉由 松山社區大學行動彩車結合社區活 動,活絡社區里鄰氛圍。活動內容 配合行動彩車提供藝文展演及兒 童閱讀的活動綠地,行動彩車從 2010年下半年已完成過數個活動 項目,也深獲承辦單位好評,配合 松山區三民國小學校開學日活動, 結合非洲鼓於開學典禮表演,會後 更教導學童學習非洲鼓的打擊技 巧,讓學童體驗多元文化之美,深 獲學童與校方的喜愛。

三民國小開學週


∣2011.10

社大的實踐與探索

松山區社區學習服務中心揭牌康宗虎局長及余區長淑女宜等貴賓蒞臨祝福

松山區社區學習服務中心 報導∣簡舜哲

松山社大長年以社區深耕自我 定位,未來將以建構松山區終身學 習體系為核心,因而辦學方向也將 匯入以下重心:1.促進在地教學資 源之整合與提升;2.協助民眾與社 區E化發展;3.建立在地文化生活 圈,建構有特色的松山學;4.強化 社區學習體系成效。透過松山區社 區學習服務中心的運作,讓社大成 功扮演:知識管理、社區培力、資 源整合、系統動力之角色。 為落實學習型社會,推動學習型 城市、學習型社區,建構一個人人 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事事 可學的社區學習體系。松山區成立 「松山區社區學習服務中心」,做 為平台,希望透過社區學習服務中 心,建置社區學習資源平台與學習 體系協力圈,進行更貼近在地社區 的教育學習體系之建構,一方面讓 社區內對終身學習有興趣的機構或 個人得以隨時獲得就近支援,一方 面讓所有學習單位除學習外能深耕 社區,讓社區教育資源得以更有效 整合 。

社區學習服務中心的成立,讓社 區學習將不只是追求個人的成長而 已,而是能夠整合目前社區推動社 會教育、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相關 的所有公部門與民間單位,形成一 個有效運作的平台,為社區學習建 構一支持環境。社區居民在這平台 上學習、成長,社區組織也可以在 這平台上學習、成長。 中心未來展望: 1. 整合區內學習資源,建立社區學 習平台。 2. 推動網路學習機制,跨越學習時 空藩籬。 3. 輔導成立學習型社區,強化社區 學習體系成效。 4. 縮短區內學習落差,保障弱勢學 習機會。 因著中心的成立社區大學將從過去 主要功能:提供社區多元學習課 程,參與各項社區營造工作與培訓 社區各種人才。角色將從社區學習 點、社區營造點,轉而成為社區學 習交流平台、社區學習資源中心。

為社區編纂社區學習地圖

承辦松山區社區學習服務中心

松山區社區學習服務中心網頁 *中心資訊: 電話:(02)2742-3965 網址:http://www.ssclc.org.tw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14:00-21:00 / 週六 10:00-16:30

NO.7 2011.10

31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