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窯 手擠坯

Page 1

1
前言 銅鑼窯介紹 師傅介紹 師傅訪談 作品展示 手擠坯歷史介紹 手擠坯製作過程 工具介紹 心得 參考文獻 3 5 9 13 19 23 27 31 39 43 與你坯陶
3 隨著時代的進步, 許多文化及技法慢慢地 消逝,我們找到了即將 消逝的陶藝技法《手擠 坯》為主題製作。 早期手擠坯用於水 缸和酒甕的製作,隨著 時代的變遷,現代手擠 坯需求驟減,因此愈少 人知道《手擠坯》這項 陶藝技法。
4 為此我們取名「與你坯陶!」,以英 文"Battle" 作為諧音,展現出現代 與傳統的對決,並引用師傅的座右 銘將文化與時俱進並永續發展。 與你坯陶
5 銅鑼窯位於銅鑼鄉竹森村往通霄的路上,老舊的屋瓦, 見證苗栗窯業的興衰,已故創辦人張信享先生十七歲即拜福 州李依伍為師,學習手擠坯成型技巧,民國五十六年獨資創 設「銅鑼窯業工廠」,生產花盆、醃甕、醬油缸…等。
6 銅鑼窯由第二代窯主張世浩、彭秀梅夫婦 經營傳至第三代,第三代窯主張維翰、林櫻芮 夫婦近年來也開始慢慢踏上傳承的步道。 與你坯陶
7 銅鑼窯專精傳統州式製陶技術,手 擠坯功夫堪稱一流,尤擅長超大甕缸製 作,其技術及步驟相當講究,故銅鑼窯 大酒甕遠近馳名。 以生產全台最大釀酒陶甕,成功打 開銅鑼窯的知名度。此外,手擠坯技藝 也為苗栗銅鑼客家鄉製作無數個陶甕、 醬缸。

第三代窯主張維翰習成傳承該項傳統 技藝,期許傳統陶產業注入年輕世代,延 續客庄陶文化產業命脈。 銅鑼窯的作品多元化,從20斤的小型 酒甕到800斤的大型酒甕、醃製酸菜以及醬 油的各式大小水缸、儲藏茶葉的茶倉、柴 燒茶碗、茶杯、茶具組、大型景觀陶及陶 藝創作等;同時也積極創新、研究釉藥變 化,兼顧生活實用性,經營力求多元化, 未來增設展售、展覽區、故事館,創造老 窯場價值。

8
與你坯陶
- 張維翰 9
擁抱傳統,與時俱進 學歷 畢業於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茶陶創意設計 碩士系 嶺東科技大學 LTU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工作經歷 客家委員會 Hakka Affairs Council 擔任諮詢委員 銅鑼億品企業社擔任負責人 第三代銅鑼窯負責人 與你坯陶 10
張維翰師傅說:「因環境變 遷與生活習慣的改變,造成傳統窯 場落或倒閉,使得傳統產業技藝出 現斷層,為傳承祖傳的老窯場,就 必須不斷的研究、創新,同時和姊 姊張予晅及妻子林櫻芮共同研究釉 藥變化,作品也從原有的酒甕、水 缸,增加到柴燒陶、大型景觀陶到 兼顧生活實用性的生活陶。」 11
張維翰師傅剛開始覺得陶廠工 作太粗重及辛苦,直到大學畢業看 到父親張世浩為老窯廠奔波,才自 覺責任及使命,於2013年正式投入 陶廠經營,並拜已故老陶師徐鑫昌 為師,習得製陶技法。張維翰還創 立了銅鑼窯青年創業中心,除了為 窯場努力外,也參選了銅鑼鄉議員 為家鄉盡心盡力。 與你坯陶 12
13
Q1. 想從事手擠坯這項技藝? 或是有沒有想過做其他工作? A: 當然有, 大學的時候在台中唸書,那 時候剛開始也沒有想要回家鄉來做傳承 ,但大約大三、大四的時候,覺得爸媽 年紀也有、也比較大了,想要回家鄉來 傳承這個技術, 因為我們銅鑼窯主要 的技術就是做手擠坯,一般大家可能聽 到陶藝、陶瓷都是手拉坯、手坯陶等等 的。 但是比較少聽到手擠坯的部分,然後當 初回來就想說那就回來傳承這個窯場、 這個技藝,當中也很多需要改進或是要 進步的地方,覺得說自己家鄉的產業, 需要自己來傳承下去,所以目前從回來 到現在都比較沒有想說要去做別的產業 或是別的行業,就把自己的事業做好。 與你坯陶 14
Q2. 做手擠坯的理念 A: 我自己的座右銘就是擁抱傳統、與時 俱進,手擠坯它其實做的時候就是用 力拉 ,從以往到現在都是在做傳統的 物品,當然傳統的物品這幾年有慢慢 想要讓它改變,改變它的造型、一些 它的肌理 ,這也是目前創新的部分。 以傳統的基底為出發點,來製造更多 創新的手擠坯作品。當我們在做每一 件作品的時候,我們是很用心的在做 那些作品,因為我們做的是容器的部 分,都還是我們需要帶給客戶,所以 我們會把每做一件作品 認真的在當 我們自己的在做。 15

Q3. 從事手擠坯後所遇到的瓶頸

A: 一開始就是跟上一代的觀念落差問題,當然就是有花一 些時間在磨合,我們自己想做的是比較創新的東西,長 輩是比較保有傳統的東西,他們比較不願意去改變,我 們回來之後就覺得說要更創新,把我們的產品、服務模 式也好,更多的跟著時代進步來改變,所以我們從傳統 的生產訂單模式到開放遊客來我們窯廠參觀。

我們前兩年有把窯廠整理起來,然後從陶產業,化成現 在我們有一個銅鑼窯青年創業基地,我們有在地的青年 品牌,與我們的銅鑼窯結合。

與你坯陶 16
Q4. 有做過特別大型或特別的作品嗎? A: 有,像我們做大型的茶壺,它是需 要一些幫手,因為它需要做把手並 做成立體的物品,那是做傳統手擠 坯的製法,傳統的手擠坯做出來之 後,加上一些鏤空、雕刻的創新元 素加進去。 因為大型的物品愈難做,燒製的時 候也需要更多的人力把它放在窯上 面,燒窯過程裡面也是很重要,它 不能像平常燒小東西一樣,直火或 是速度太慢,它會因此容易爆、會 裂,還是有它的風險存存,也是有 一些技術層面在裡面。 17
Q5. 在手擠坯消失前會想為它做什麼? A: 我們現在就想盡辦法不要讓它消 失,我們也很積極的開課,政府 也有,例如水保局有農村技藝保 存的計畫,也讓我們紀錄手擠坏 的過程以及照片,並幫我們紀錄 起來。 雖然這個技藝已經快失傳,不過 我認為這50年來它不會那麼容易 完全讓大家遺忘掉,因為畢竟我 們自己還在做,我們也有開班授 課,只是未來會的人沒有像當初 師傅一樣,把手擠坯拿來當吃飯 的行業,他們就是學來當創作的 東西,所以這個技藝我認為不會 完全消失,它一定還會有基本的 技術還在,加上現在政府單位跟 我們積極的努力推廣下去,就是 會保留一些它的技術也好、照片 也好,認為還是會保存的住。 與你坯陶 18
19
系列,根據動物的外觀成 形製作外觀的作品。 再來就是師傅作品最著名 的作品偏大型創作,最具 特色的是大型茶壺,在表 面雕刻作畫與在提把做外 型設計。 下方圖片是師傅與他的母 親彭秀梅一起共同製作, 師傅製作坯體,母親雕刻 花型外觀。 與你坯陶
21
22 銅鑼窯龍貓公車站是苗栗 銅鑼在地免門票景點,就 在銅鑼窯旁,可愛龍貓非 常好拍,陶磚堆砌的公車 站也很有特色,是銅鑼IG 打卡熱點、無料景點推薦 !前方稻田還有百年歷史 的龍貓土地公,是近期網 路爆紅景點,走路過去不 用1分鐘,可以順遊的景 點。 苗栗的龍貓土地公,原來 這座龍貓土地公已經有 200年的歷史,建立於西 元1820年,清朝嘉慶25年 。創建龍貓公車站,不僅 增加旅遊觀光景點,也提 高遊客。 與你坯陶
23
24 與你坯陶 陶瓷的製作技法很多,主要可分為傳統的手工製陶和現代的模具製陶兩 大體系。而臺灣傳統的手工製陶技術主要又分為土條盤築法、轆轤成形 法、以及手塑成形法等三大類。 手擠坯介紹 土條盤築法又稱「擠坯」或「手擠坯」,是最早的傳統手工陶瓷技法, 大部分用於製作大型器物,例如大水缸、角缽、甕等。又因為陶器師傅 在利用此技法做陶時是向後退的,所以也有人以「倒退嚕」來形容土條 盤築法的手藝。

要介紹手擠坯時,先來介紹中國陶瓷歷史,而原始 陶器通常用手工捏制、泥條盤築法成型,多為細泥 紅陶,用篝火燒制,燒成溫度低,燒結程度差。仰 韶文化時期的彩陶常用泥條盤築法成型,有黑色的 幾何圖案作裝飾,晚期出現了以人物為主體的圖案 。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彩陶使用了慢輪成型的工藝。 陶輪的發明,為制陶技術帶來了革命。龍山文化出 土了黑陶、灰陶、紅陶、白陶等多種陶器,其中黑 陶使用快輪成型技術以及刻花、鏤空等裝飾手法。 商周時期,手工制陶脫離農業成為獨立發展,產品 多為灰陶,還有青銅器造型的白陶。西周陶器常用 幾何紋、弦紋、獸面紋和回紋裝飾,並且開始運用

衣和彩繪等技法,普遍使用雲雷紋和獸面紋。 秦漢時期的陶器主要為硬陶,出現了陶磚、陶瓦和 瓦當,製作工藝精美,故後人有「秦磚漢瓦」之說 。漢代大量使用綠、黃、褐等低溫色釉,同時彩繪 陶也較普遍。唐代出現了三彩陶器。 25
灰釉,製作原始青瓷。春秋時期的陶器多是印文硬 陶,造型多樣,表面採用磨光、暗花、劃花、施漆

宋代的瓷器藝術空前發展,有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 及磁州窯、耀州窯和景德鎮窯,其陶器的製作技巧、器型美 感、釉色效果、裝飾手法(粘貼、刻花、筆繪、化妝土)等 都堪稱完美。遼金時期的陶瓷以雞冠壺、馬蹬壺為代表,體 現了民族的生活特性。元代的代表瓷器是青花、釉里紅、釉 下彩瓷。明代的景德鎮成為全國的瓷業中心,青花瓷成為主 流。匠人們在顏色釉、釉下彩的基礎上創造出「鬥彩」、「 五彩」、「新彩」等品種。清代的陶瓷工藝發展到了頂峰, 色釉達到了十幾種,如古彩、粉彩、琺瑯彩等。

從清末到日治時代,鶯歌已發展成為臺灣窯業的重鎮,同一

與你坯陶
26
而手擠坯在臺灣的歷史是
時期中國福州陶師移居鶯歌地區,鶯歌的陶器產業始注入福 州手擠坯、土內走之「泥條盤築技法」。 福州師父來往兩岸,從清代、日本時代延續到戰後,全盛時 期鶯歌約有50多名福州師父,以故鄉的「土來走」在異鄉謀 生。手擠坯早期用於水缸、酒甕的製作,市場需求大,師傅 人才濟濟,隨著時代變遷,現代手擠杯需求驟減,師傅逐漸 凋零。
27
與你坯陶 手擠坯 (土條盤築法) 的 製作過程,首先做好器物 底部,再將事前練好的土 條從底部沿著層次一層一 層逐步盤繞上去,直到想 要到達的高度為止,並縮 口,再以拍陶用具拍打出 型體直到完成。 28
步驟一:練土 把土練好 步驟六:成型 以陶拍把成品拍打結實 並加以修飾而成 步驟五:縮口 將土條逐漸縮短 逐漸收尾 29
與你坯陶 步驟二:揉土條 把土搓成土條, 業者稱之為「土蛇」 步驟三:製底 把土搓成土條, 業者稱之為「土蛇」 步驟四:手擠坯 (接高) 以雙手一推一擋將土條由 下往上層層盤繞,並將土 條與土條之間結合穩固 30
31
與你坯陶 製作陶甕的製體模具, 用繞頭去分,出來是一 個直筒,在用護模紙把 它打散放在網桌上,因 為陶跟木頭會黏,必須要 成格形,把它們隔離。 陶板機 32
拉坯時的塑臺 33
34
陶甕的底部都是規格化的, 脫模之後會變成一個碗公狀, 半乾的時候在翻到另一面, 就會變成一個底部, 乾了之後才能在往上接。 當拉好下半部後,等待坯體有 點硬度後,接著就在上面手擠 坯。擠到甕的大製成形後,就 必須在將坯體放到轆轤上,然 後再用木製工具將剛剛用手擠 的地方修整平順。
分為內手(上)與外手(下), 內手是陶做的,外手是木頭做的。 成形的時候由一手握內手,一手握外手,隔著 陶甕敲;每個內手它都有每個師傅的落款。 拍磨工具是由下往上修型製作出陶甕的花紋 35
與你坯陶
36
(圖) 缸甕上的紋路, 用內手及外手把這些紋路拍上去作品上面, 早期是直條紋路,每一個窯場或是師傅做的紋路都不一樣。
拍磨工具 37

做好的甕就會載上去窯燒, 窯燒完的時候,熱氣會往上, 熱氣往上之後,上面的東西就會乾, 乾的時候交換下來燒, 不然遇到濕冷的天氣一個禮拜也不會乾。 窯爐的溫度,憑經驗沒有到那麼準, 有溫度計輔助, 在靠經驗來看火色是否到位。

38

在這次的《消失的技藝》這項主題中我們組選擇了苗栗特有的陶藝傳統 技法《手擠坯》,這項技法是從有在從事陶藝工作的爸爸口中得知,在 了解《手擠坯》前對於這一項技藝是完全不了解的,透過這次的製作才 知道原來台灣所用到的大甕缸或酒甕是《手擠坯》這項技藝製作而成, 大多人都只知道手拉坯,反倒手擠坯是大多人不知道的技藝,也有人會 把這兩項技藝搞混,希望透過這次的電子書製作,能讓大家了解到手擠 坯與手拉坯的差異,並想要讓《手擠坯》這項技藝這項技藝能傳承下去 。回想當初有點可惜當天採訪時因為確診關係無法參與,後來為了能更 加了解《手擠坯》自己而後有跑去一趟參觀,看見了大甕缸及酒甕的實

體,才知道原來這每一樣的作品說如此的巨大,尤其是窯廠內的燒窯地 方,之前有看過小型的燒窯,這一次看到了超大型的燒窯,那天看著銅 鑼窯從以往到現在的作品彷彿置身其中,看完後更加的想要把這項技藝 傳承下去,也很謝謝師傅當初願意讓我們採訪,讓我們也能為這項技藝 的傳承盡一份心在上面。很開心這次因為這項主題發現了臺灣有很多即

當初編排電子書有發現自己其實不太擅長排版,透過這次的電子書從中 了解到自己的弱項,未來也會在排版上更盡一份心,努力的多學習多看 看排版,讓自己能更加的進步。 心得/郭伊婷 39
將消失的技藝,這也讓我們為這些技藝的傳承更盡一份心。

回想起當初與師父約採訪時,我們提著採訪的器材和伴手禮帶著新奇的 感覺踏上路程,到達目的地後我們先去吃早餐,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太餓 ,但那家早餐店滿好吃的,讓我們陶藝之旅有個美好的開始。

到了現場師傅熱情的招呼我們,還找了一個適合採訪的地方讓我們更好 操作,當我們採訪完時,師傅還讓我們如果有更多問題可以多問問,問

到傳承這類問題時,師傅也是有一些想法,如何推廣,如何讓年輕人認 識到這些技藝,可以與什麼產業結合等,讓我們在這次對話中深刻體會 到師傅對這技藝的熱情與深愛和如何讓這項技藝不消逝在時間的潮流中 ,背後需要做什麼努力。

接下來師傅帶領我們參觀窯場,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許多師傅的作品,可 以看到師傅不只是做普通的手擠坯而已,還有加入一些自己獨特的創作 ,師傅還有說媽媽也會加入一起創作,這些作品以後都可以留給兒子, 讓我在作品的背後,感受到了溫情。

與師傅道別後,回程時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去學校,之後在做報告時 開始感覺到有關手擠坯的資料稀少,許多資料並不是那麼好找,幸好師 傅有一些資料能支援我們,真的很謝謝師傅的幫助。 而透過這次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因為之前讀的不是設計相關科系,以前

與你坯陶
可能對設計的接觸,只停留在畫圖上,但這次課程有這樣走出去看看的 機會,這些對我來說整體都是第一次的體驗,所以很多事物都讓我感到 新奇跟收穫良多。 心得/郭婉雯 40

藉由這次課程主題-消失的技藝,我們選定較少見的陶藝 「手擠坯」 技法。剛好組員的爸爸從事陶藝工作,諮詢了身邊的陶藝老師,最後 選擇這個主題。一開始找了很多相關的工作室,但因為有些師傅沒有 再做了,再來是地點跟交通等問題,因此尋找訪談者的過程困難重重 。很幸運的是苗栗銅鑼窯剛好符合我們的主題,窯場及師傅都是有在 經營的狀態,於是開啟我們的田野調查之路。前期了解相關背景、準 備訪談問題到路線規劃,終於當天搭火車到現場調查了。在訪談的過 程中師父十分親切,非常詳細的回答我們的問題,就算是訪談結束了

也很熱情地表示可以繼續發問,帶我們到窯廠介紹整個園區,很耐心

的解說每樣器具的用途。蠻感謝銅鑼窯給了我們這麼棒的機會,撥空 讓我們訪問以及拍攝,師傅現階段因各種事務的繁忙,沒有接外面採 訪,連知名電視台來拍節目也拒絕,但看我們是學生希望給我們一個 機會讓我們完成學校的報告。

由於是第一次排書籍,老師邀請碩班的學長分享,讓我們知道製作一 本書沒有這麼簡單,其中要考慮到很多歷史故事,就連插畫與排版呈 現都環環相扣,才能做出這麼棒的作品!完成電子書過程雖然繁複, 但經歷了多次的調整與討論,提升組員合作能力與排版技巧,才能得 到最後完整的成果! 心得/陳鈺譁 41

經過這學期的電子書計劃,從一開始的討論到選定主題,然後去做田 野調查,最後把資料整理成電子書,覺得是很有趣的一個過程! 我們這組的主題是手擠坯,也是因為這次的電子書才接觸到這個題材 ,手擠坯是台灣早期的陶藝技法,因為這個技法需要耗費許多時間、 精力,後來就漸漸沒有人在做,但也是因為需要耗費許多時間精力, 所以手擠坯做出來的東西感覺特別有種力量的美。我們這次做田野調 查的地方是位於苗栗銅鑼的銅鑼窯,銅鑼窯是苗栗的老窯場,經過三 代師傅的傳承,第三代的師傅 -張維翰先生更把窯場打造成一個新穎 的景點,窯場附近的龍貓公車站就是由師傅建造的。 我們在採訪師傅的過程中,也感受到師傅是用心的想要改變銅鑼這個 地方,師傅除了是窯場現在的負責人外,也參選銅鑼鄉的議員,想為 家鄉盡一份力, 師傅說他的座右銘是 - 擁抱傳統,與時俱進,而師傅 也把這件事做的很好,在經營老窯場之餘,創立了銅鑼窯青年基地, 結合年輕人的文創品牌,讓窯場有不一樣的多樣性。我是第一次做田 野調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採訪師傅的過程,由師傅親自講述自己的經

與你坯陶
驗以及分享陶藝生涯,都令我印象很深刻,在這個師父用心改造卻又 保留傳統的窯場,相信除了苗栗銅鑼的在地人以外,同生在台灣的人 們也都深感驕傲 ! 心得/蕭玉華 42

一.書籍

手擠坯乾坤:陳炳廷陶藝專輯(藝術薪火相傳 -第7屆臺中市美術家接力展) 作者:陳炳廷 出版社:台中市立葫蘆墩文化中心

出版日期:2017/09/0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7219

手拉坯技法-附DVD(軟精裝) 作者:邱玉錡 出版社: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出版日期:2011/11/30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34711 圖解陶藝拉坯成型 作者:[日]杉山佳隆 出版社: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年 11月

開 本:16開 ISBN:9787559203762 https://haoshuhu.com/index.php?m=Item&a=order&id=4AIIqR

43

陶藝釉藥學(二版)

作者:范振金 出版社: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出版日期:2017/06/0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0897

Mary Chappelhow ( 2012年 )視傳文化,陶 藝手拉坯成型技法

http://www.wxadtw.com/product_d.php?lang=tw&tb=6&id=4515

書名:陶藝實踐100個關鍵重點:不可不知道

製作陶器的基礎知識

作者:野田耕一 出版社:北星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4/15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062?loc=M_0005_003

與你坯陶 44

二.論文

民藝自覺—李季儒手擠坯柴燒創作論述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106/碩

士/設計學門/其他設計學類

研究生:李季儒

指導教授:游博文/李明松 李明松引用關係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https://hdl.handle.net/11296/u2ny7d

大甲東陶之手擠坯技藝傳承--陳金成陶藝創作內涵研 究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96/碩士/藝

術學門/美術學類

研究生:李桑瑀

指導教授:黃嘉勝 黃嘉勝引用關係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https://hdl.handle.net/11296/u8tzv2

探索台灣傳統陶藝

研究生:潘海猷

指導教授:謝章富

碩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

論文出版年: 2008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22096NTUA0509024%22.&searchmode=basic

45

台灣陶瓷藝術文化之轉變-從陶器、陶藝到陶瓷博物館

研究生:簡宜平

指導教授:吳方正

碩士/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出版年: 2011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9NCU05546009%22.&searchmode=basic

台灣現代陶藝造型之研究

研究生:張文宗

指導教授:梁桂嘉

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 2007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22095NTNU5619044%22.&searchmode=basic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22109NTUA0038007%22.&searchmode=basic

陳元杉(2021年)論文發表,轉動之後–陳元杉陶藝創作論述。
環境對陶藝作品風格影響之研究--以鄧惠芬、徐永旭、鄭永國為 例 研究生:陳加峰 指導教授:劉鎮洲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 論文出版年:2005
與你坯陶 46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22093NTUA0580002%22.&searchmode=basic

三、期刊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民國105年)第147期 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147/2151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民國105年)第153期 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153/2255

47

四.網路

鶯歌陶瓷│最早的傳統手工陶瓷技法

手擠坏

2015-11-05/大台北

https://tripper.tw/ceramics-handmade/ 陳明發 (民國107年 )手拉坏陶壺,新竹市文化局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397&parentpath=0%2C3%2C20%2C422&mcustomize=multimessages_theme_vie w.jsp&dataserno=201809220001&toolsflag=Y&mserno=20180921 0006 南投陶開展大師曾樹枝表演手擠坯技法

2015/08/20 中時 楊樹煌 、 沈揮勝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820004303-260405?chdtv 鑽研手擠坯 古技新用創現代陶 曹麗蕙 2020.10.30 人間福報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602261 青年返鄉承家業 擠坯老手藝有傳人 2018/01/15 大紀元 責任編輯:陳真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1/15/n10059203.htm

48
田調採訪-與你坯陶 手擠坯 田調影片-與你坯陶 手擠坯 49
發行單位: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 策 劃:郭伊婷 美編設計:郭婉雯、陳鈺譁 校 稿:郭伊婷、郭婉雯、陳鈺譁、蕭玉華 地址:404 臺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129號 印刷廠商:弘華數位輸出/印刷/ 版 次:初版 出版日期:2023年1月 技藝之美 - 銅鑼窯
手擠坯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銅鑼窯 手擠坯 by sally chen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