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2 S1 ARCHI Porjects
Hsing - Jung Huang
逢甲大學建築系二年級
Email Phone zoe328huang@gmail.com (886)901089989
大二的開始帶著期待,也夾雜著些許不安。隨著年級漸高,學 習的範疇變得更為廣泛,但在子熙老師的帶領下,我逐步掌握 了專業圖學技巧與設計思維。本學期的題目環環相扣,從公共 廁所的提案到集合住宅的規劃,圍繞著都市公園展開,設計由 淺入深。在組內,同學間的互相鼓勵和老師的親切指導,讓學 習過程充滿活力與溫暖。
甘肅公園設施分散如孤島,設計透過結合公廁、集會所及公廟辦公室,打破這種分散 感。霧面玻璃方盒升至二樓發光如燈塔,大屋頂環繞,呼應樹群景觀,強化社區聚合力。
石椅休息區 遊樂器材
土地公廟
健身器材 漫步機
機能性設施呈現分散式布局
樹群與環繞燈塔般的屋頂,景觀
台與草皮,大樹與燈塔互相呼應, 強化自然與建築間的連結與和諧。
基地剖面
通過對公園內的幾何形態進行場地切割,生成屋頂形態的 初步雛型。整合各機能空間,最終形成完整的設計方案 ,既回應場地特性,又提升了建築的功能性與統一性。
廁所的動線為斜向的垂直與水平,廣場動線則環繞燈塔展開, 強調空間的流動性與聚合感。
廁所區域抬升200mm,並以1/20的坡度向外延伸,確保排水順 暢,有效保持內部乾燥環境。
白天,整座建築物為遮陰處;晚上,燈塔點亮周圍的環境
透過自然通風原理實現有效換 氣,提升空間的舒適性與空氣 品質。
集會所部分透過落柱的設計分割 空間,提供多功能性的空間配 置,增強其適應性與彈性。
透過共享空間與一天時間線的設計,串聯居住與社交場域,引導青年走出私密空間, 促進互動交流,打造富有連結性的共居體驗。
Gap House 透過“室外縫隙空間”平衡了公共與私密空間。
這些縫隙不僅將大自然元素,如陽光與新鮮空氣,導 入建築內部,還有效促進了空間的通風與採光。
最大的縫隙空間
是中心的天井庭 院,作為核心元
素,天井確保整 棟建築內外立面
的良好通風與日 照。
每個住宅單元 擁有小型的陽 台,位於建築 內部,錯開設 置,以維護隱 私並避免視覺 上的干擾。
主要量體為兩部分崁合組成 依基地天際線將公園面量體退縮 使用框架彌補退縮空間,保持量體 選擇通透性高的材質做矮牆 ,將公園的景觀帶入室內
以一天的時間段為軸,設置多樣共享空間,如讀書區 與植栽區,結合生活型態設計,促進青年互動與交流, 營造共居連結感。
盡量拉開東西向量體且多開 窗,接納公園的景觀
增加後院、天井綠植為私有性 綠地,與公園成對比
動線簡單,集中式配置漸少封 閉、複雜的路徑
空間配置
1F平面配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