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01 聖經與自由

Page 1

聖經與自由 一個經典教育的範例,兼論通識教育的目的與困境 柯志明 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哲學副教授 20141101˙東海大學「21 世紀人文教育與通識教育的危機和展望」

1.前言:以臺灣為脈絡 聖經是基督教與猶太教(除去新約)的正典(canon),也是世界的經典 (classic)。當然,並非全世界都喜愛並信服聖經,相反地,聖經極富爭議性,它 一直引起爭論、衝突甚至戰爭。很反諷地,聖經的中心人物耶穌基督本身也是聖 經(舊約)引生之詮釋衝突的受難者,但正透過他在新約中這個獨特的受難,耶 穌基督拯救且改變了無數人的生命,當然也改變了世界。 然而,無論從什麼角度看,也無論你喜不喜歡或信不信服,聖經都是一本深 深影響著整個世界的經典,它幾乎是最獨特而重要的那本「書」1。直到現在仍有 許許多多的人閱讀它、信奉它、研究它、思想它,包括爭論它。今天各學術領域 的許多頂尖學者都仍一直在激烈地爭論著聖經,或批判或辯護。可以確定,世界 上沒有一本書被如此多人關注,激起這麼多辯論,被這麼多人研究,還有,帶來 這麼多的歷史變革;甚至連極端伊斯蘭國家或組織與西方基督教國家(尤其美國) 或以色列之間的衝突基本上都可視為源於聖經的戰爭,也就是關乎聖經所引生的 世界觀、人觀、道德觀、史觀、政治觀的戰爭。 對我而言,在當前臺灣的文化脈絡下(亦可延伸至整個華人文化或泛漢語文 化)討論聖經的教育價值深具意義,因為聖經與臺灣密切相關但卻又具「他性」 (otherness)以致於對臺灣充滿多方面的挑戰。這些挑戰當然是宗教的,但同時也 是文化的、政治的、法律的與個人的。作為民主社會,臺灣已然進入了聖經所開 啟的現代文化傳統中,由之而生的許多價值觀念已被臺灣人視為理所當然且生活 於其中。雖然絶大部分臺灣人都無此意識,但民主政治所預設與保障的人之基本 尊嚴、自由、平等與權利已然是當前臺灣文化共同且基本的內涵,而這個民主法 治文化則源於信奉聖經的基督教歐洲與美國。不唯如此,除現代民主政治外,舉 1

聖經的英文“Bible”譯自希臘文“biblia”(複數) ,通常都寫成“ta biblia”,意思是「那些書卷」 ,因為聖 經是由六十六部書(經卷)組成的合集。因此,「聖經」的意思就是複數的「書」。

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