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 ZI-YI 2024

Page 1


Architecture Portfolio

社會住宅

建築系館設計 山縫山

這塊基地扮演了串連社區人 們通勤的重要角色,扮演了孩童們 上學的必經之路,扮演了居民們集 會的重要場所。在面對全新的一天 ,面前的捷運和大樓就像是兩座大 山,巨大的身軀阻擋著充滿活力的 孩子、充滿夢想的大人。當「山」 被重新詮釋,將「小山」密合的縫 入兩者之間,居住者的心境也將有 所改變。

大三下學期第一次設計 基地:高雄市楠梓區後勁捷運站街角

後勁國中小

捷運後勁站

透天厝

基地東北兩側分別被捷運站以及大樓包圍,且南北向的主要道路 又被捷運軌道所橫跨,切斷了北邊的國中小,對比著基地西南邊 的老房子,如同在北邊蓋起了一座城牆,隔閡了新、舊世界。

捷運後勁站 住宅大樓

回應東北邊的都市阻隔,把廣場留 給在地居民,透過量體的旋轉,創 造出廣場的主次關係,再利用量體 的堆疊和切割,創造出有如等高線 的地貌。

將西南側量體壓低,錯位利用社區遮擋西曬,量 體逐層的抬升引導視線,以室外樓 做出登山感 ,同時呼應山的概念。以長條形作為單元,利用 光照的角度引進最大面的陽光,與狹長型的量體 為建築達到減碳通風的目標,左側的廣場正對著 社區的小巷,將社區小巷引導進入建築,在穿越 建築中所創造的峽谷,轉換心境後,迎接都市所 帶來的感受。

一樓西南側社區空間、戶外實作木工教 室 提供居民使用戶外大階梯 面對巷弄 到達 方便 用來社區集會評圖教室用通透 的方式呈現讓居民可以看到裡面可以在 做什麼 作品放到基地東北的展示空間、 讓社區串連到都市時能有一個感性的事 情發生。

社會住宅設計 河心悅悅

社會住宅一直都是面對居住正義重 要的一個問題,如何改變民眾的看 法,讓社會住宅不再是弱勢族群的 代名詞,成為了社宅設計最大的課 題。河心悅悅,位在高雄南北交界 的一個核心區位,南測面臨幸福川 河景,目的就是讓居民住得開心, 改變基地周邊特性,讓整個區域發 展越來越好。

基地:高雄市新興區幸福川旁

大三下學期第二次設計

基地四週多高樓

西邊兩高樓夾出一 視覺狹小的巷道

基地原有一老人日照 中心

基地後為老舊間物為 主 立面不平整

後方巷道狹窄 單行道

後方巷道狹窄 單行道

前方道路鄰河畔 有人行道 單行道

河對面視野多高樓

托兒所活動廣場

將一二樓定義為開放的活動層,加入老人日照中 心、托兒所、青年創業中心與商業空間等機能, 活化周邊社區,吸引年輕客群,改善社會住宅為 弱勢階層的負面形象。

北側廣場

西側商業空間

基地北側道路狹窄與社區接近,因此將建築退縮 並留設廣場,使得日照中心老人、托兒所幼童、 社區居民皆可使用。基地西側大樓夾幾隻縫隙正 對基地,且大樓下停滿機腳踏車,透過基地中創 造巷道對應的目的,目標改善附近市容。

河川分界

基地西方多娛樂城等場所,因此將部分住宅內化 至基地內,將走到移至建築立面側,並在中心創 造造景,並引入大量陽光。

果貿社區

市場再造

果貿社區最著名的就是其半圓 形的住宅大樓,棟與棟之間大大小 小空間種滿了通天大樹,而每到下 午居民、攤商們開始在樹陰下聊天 聚集,採買晚上要煮給家人們吃的 菜,因美食而來的遊客也開始湧入 ,而位於社區中心地帶的市場,自 然也成為人群聚集的重要場所,提 供來往的遊客駐足、維繫居民間的 感情。

Primary Road

Secondary Road

Two Way

One Way

Train Station

Train Stop

基地:高雄果貿市場市場改造

大三下學期第一次設計

上班族和居住在社區的老 年人同時活躍在社區中, 導致步行人流量達到高峰 期。車輛和摩托車頻繁進 出,公交車也運營更加頻 繁。

社區中的其他老年人和照 顧者相對較少見到汽車的 行動,他們更有可能使用 摩托車或自行車作為交通 工具。在非高峰時段,公 交車的數量明顯減少。

白天 下午 傍晚

在非上班時間,車輛的增 加再次出現,摩托車成為 主要的交通方式,使用自 行車的老年人數量顯著減 少,而公交車的班次數量 也回到了高峰時段的水平 。

主要為社區內的老年人和照顧 者的活動,此時也會有許多訪 客來到社區,社區間的攤販也

遊客和年長者已經離開,學校 放學時間結束後,交通量再次 增加,導致道路擁堵,尤其是 靠近主要道路的區域,直到深 夜時分,交通逐漸減少。

二手市集及攤商

面對都市的單向道 散落的社區超市 二手攤販位於樹木繚繞的陰影之中,這成 為社區的一個重要文化特色。當居民和遊 客在此停下腳步,被周圍環境所吸引。這 種景象反映了社區的活力與活躍。在這個 區域僅提供了購買物品的機會,更是一個 凝聚社區情感、促進社交的場所。這種交 流和互動文化成為了社區的重要元素,塑 造了其獨特的氛圍和認同感。

許多攤販不願意在市場或是店面經營,而 選擇在人行道周圍擺攤。樹蔭下的擺攤更 具吸引力,因為它們位於人群聚集的行人 道上。這些店面可能擁有更多的可見性和 更容易被消費者發現。吸引了大量人群, 導致步行從附近到市場的路線變得不方便 或受阻。

這個市場位於兩條主要道路的交角處。它 面對著一個交叉路口,提供了市場一個廣 闊視野。而在市場的一側是一條單行道, 這也是市場攤販主要卸貨的區域,同時也 為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活力和便利性。無論 是來往的車輛還是步行的行人,都可以輕 鬆地進入市場,享受到這個區域獨特的買 賣繁忙氛圍。

將面對都市的軸線打開,讓居民和 遊客能更輕易進入基地,由室內的 市場延伸至室外,然市場的意象更 強烈,二樓的戶外平台,提供居民 交流的空間,步入室內中也加入了 更多社區空間的使用。活化原本逐 漸被取代的市場。

圓弧形帷幕的加入,回應了社區中 樹的意象,對抗南高雄炎熱的日照 ,降低室內的溫度,同時突顯出市 場的鮮明度,成為果貿社區除了半 圓形大樓以及美食以外,獨特的一 個新地標。

3F平面圖
模型照片
“ P r o g r e s s C e n t e r ”

1+X=∞ 共享工作場域

遊牧性型態——後疫情時代 的工作型態。

在疫情與科技並行發展的時 代,傳統的工作型態已不是現代人 所嚮往的,媒體工作者、自由工作 者、各類新型工作者,傾向選擇相 對自由的工作環境,遊牧的個性也 使得他們不願意久留,提供一個空 間讓工作者發展,往前迎向下個階 段,成為這個時代中所需要創造的 。

基地:台中文化資產產業園區前廣場

大三上學期第一次設計

基地附近上下班主要車流動線

園區內舊式倉庫林立 台中火車站提供周邊區域複合式型態

複合式工作空間的加入,為這塊地 加入年輕新活力。共享工作空間已 成為現代全新的工作方式,年輕的 夢想家已不願意待在同一個地發太 久,需要的是一個短暫能讓他們發 展的空間,待時機成熟,等待下一 階段的到來。

基地位於台中市復興路三段 ,近台中火車站與台中綠川 ,現為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前 廣場。位在台中火車站南側 ,一直被認為是台中舊住宅 區,發展緩慢,原本的文化 園區,好像又更散發著保有 原有歷史的氣味。

共享工作空間

隔板應用

二樓工作區域捨棄傳統空間劃分,除 了滿足私人會議需要,將其他工作空 間開放,滿足小規模工作團隊需求, 利用可移動隔板的加入,創造不同大 小半隱蔽空間的劃分滿足各種需求。

這種新型態的空間規劃,不僅大大減 少空間的浪費,也能引進更大面積的 採光,達到低碳的願景。

聽 聽

Japanese garden

大二上學期期中設計 Box 1 + Box 2空間練習

利用兩個方形的摺疊與重組創 造空間,再利用中介空間串連。

利用量體間高低的落差,創 造不同的儀式空間,再加入日式枯 山水的造景及簷下的空間,創造出 動靜轉換自如的休憩空間。

建築師與名人住宅

與車同住 大二上學期期末設計 自宅設計

基地位於高雄市鹽埕區千光 路,一個安靜的山腳下,設定與汽 車品牌保時捷總裁同住,因此以現 代性的表現設計立面,且留設大面 積硬鋪面,提供小型汽車發表會或 私人聚會使用並在三樓靠近路側加 入汽車的展示空間,讓汽車不只是 交通工具,也可以是藝術品。

Moleculer Wander 原子漫遊

Steak House&Harbor&shop

大二下學期期中設計 水岸餐廳

基地位於高雄市鼓山區進駁二 特區水岸,以分子結構作為發想, 將不同的機能:餐廳、商鋪、碼頭 作為連結,而由元與元之間所圍塑 的空間,透過向上發展後產生的簷 下與挑空,創造使人漫遊之廣場。

透過通透的廣場與碩大的頂 棚,吸引經過行人體驗空間,大量 的公領域,使的機能不再單一。透 過空中走道從接待空間步入餐廳, 體驗空間氛圍的轉換。頂層和二樓 外側皆作為公領域,與挑高頂棚夾 出讓人歇息的空間。

石。間 showroom&lifestyle 大二下學期期末設計 展覽館設計

建築基地位於中山一路和五 福二路交叉口,位於新掘江之黃金 地段。透過後方大樓林立的特色發 展概念。有如大石塊堆疊起來其中 所夾出來的光隙,以及岩石和岩石 相互夾出來的空間。

運用高牆的摺角與緣下的空間 ,圍塑出具有由小向大開闊的莊嚴 感,同時創造有儀式性的三角形廣 場。將視聽空間和展覽空間皆放置 於二樓,目的是為了讓人從一樓上 到二樓,透過特殊設計的樓梯,能 有不同感受的轉變。

Neverland

11th VDWC World Cup

將泰國普吉島實現智能度假村 的目標,同時提高當地的可持續性 、自然保護,達到未來性的展望。

Neverland 是一個現代科技與 傳統文化和自然資源相結合的未來 主義度假勝地。這個度假村不僅配 備了技術設施,而且能夠保護普吉 島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文化。在夢幻 島,遊客可以自由沉浸在三個不同 的主題區域:創新科技、海洋資源 和傳統文化。夢幻島由一個基於神 經網絡概念的信息系統組成。這個 模仿人類神經元的網絡由單獨的信 息點組成,每個信息點都被歸類為 一種應對機制,提供個性化的視覺 體驗。

LAPUTA

12th VDWC World Cup

針對西雪梨機場周邊區域做 出未來的設計提案,加入智慧交通 的概念,創造人類共存的智慧移動 場所。

LAPUTA是一個基於Metaverse 概念的智慧綜合交通系統。 它整合 了資訊處理、自然資源和可再生能 源,以創建一個可持續的、分散的 交通網絡。 其中「Chubby」車輛 單元是考慮到在西雪梨機場的移動 交通問題而設計的,可以使用裝配 性能作為室外大型運輸車,也可以 作為室內使用的小型自主車輛來使 用。 LAPUTA的最終目標是創造一 個人類和智慧移動共存,安全、順 暢、無縫共用的環境可持續智慧移 動城市。

Architecture Portfolio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