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聞報》2015年12月號

Page 1

P2

OUR VOICE

專題 電子教學未成氣候

十二月號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編輯委員會出版

斷水 危機

督印人:胡懷中

第十五年 第七期 二○一五年十二月號

P9

意外頻生 權責模糊 私人業主斬樹免保育

副刊 神秘地 ·看電影

P13

水務署上月中批出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第一階段顧問合約,期望於一年 後正式施工,計劃每日食水產量達 13.5 萬立方米,有需要時可擴建, 把產量提高一倍,最終為香港供應一成的食水。不過,有學者認為縱 然如此,本港供水仍不可能自給自足,一旦氣候變化影響加劇,現時 的政策將不應付食水短缺的情況。學者又認為港人節水意識薄弱,水 費政策有改革空間,建議政府可實行「先提後補」或「遞進收費」政策。 記者︰梁芷維 丁迪 編輯︰黃嘉琪 卓天瑜

氣候轉變 節水不力

香港缺水風險 本港現時主要的供水來自廣東省的東江水,佔全 港用水量八成。據國際水協會 (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2014 年 的 研 究,2012 年 香 港 每日人均住宅用水量為 209 公升,較其他 國 際 城 市 如 新 加 坡 (152 公 升 )、 倫 敦 (163 公 升 ) 為 高。 隨 著 近 年 人 口 增 長,港人耗水量大增,食水問題也 面臨挑戰,食水需求預計將由 2014 年 的 9.6 億 立 方 米 增 至 2030 年 約 11 億立方米。

東江水面臨短缺危機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陳龍生(上圓圖)對本 報表示,現時的供水已達到極限,可開發建設水塘的 郊野地區亦已用盡。若出現旱情,現時的食水供應並 不足以應付。他表示,東江沿岸現約有 30 萬人居住, 加上沿岸城市急速發展,增加東江水供應的壓力,加 上近年氣候變化,出現極端天氣的情況增加,未來可 能出現連續乾旱,屆時不單影響香港的水資源,整個 珠江三角洲及華南地區,可能出現如美國加州的乾旱 情況。他直言,東江及整條珠江很大機會出現供水短 缺情況,現時的政策或措施絕不能應付。 陳龍生認為,香港需要開發一些不受氣候影響的 新水源,由於香港三面環海,海水化淡是合適的方 法。有分析指本港計劃興建的海水化淡廠成本高昂, 政府估價每立方米成本達 12 元,較鄰近國家新加坡, 每立方米 0.78 新加坡元(約 3.64 港元)為高。他 指,新加坡扣除費用,而香港則計算 在內,不能直接作比較。 香港大學水資源管治研究 項 目 研 究 員 王 雨( 下 圓

圖)亦認同,興建海水化淡廠可提供多一個供水選 擇,當香港出現乾旱時,可用作水源的補充劑,同時 亦可增加香港購買東江水時的議價能力。

需開發更多水源 要減少香港對東江水的依賴,陳龍生指 出,除了發展海水化淡技術,亦需要從其 他方面尋找食水來源,例如拓展污水循 環,一些流到排污水渠中的灰水(Grey water),如沖涼水等,並不是太骯髒,可 考慮用作沖廁。 此外,陳龍生指,地下水供應也有一定的穩定 性,外國亦有不少以地下水作主要水源的例子,香港 有些偏遠鄉村未必有常規水供應,可利用地下水供應 日常生活,但由於地理因素,本地的地下水都是屬於 鹽水,故需後期處理,因此在發展前宜做好評估,以 免產生出來的高濃度鹽水破壞生態環境。 水務署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由於本港 天然環境所限,本地水資源始終無法滿足用水需求, 故政府於 1960 年開始從廣東省輸入淡水,逐漸建成 以本地雨水、東江水以及海水〈用作沖廁〉為主的 供水佈局。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如氣候劇變及雨量 驟降等變化,在開發新水源方面,除了在將軍澳建 設海水化淡廠,現時已完成有關再造水發展的技術 研究,包括研究水質標準,及進行先導試驗計劃, 在新界東北部利用石湖墟污水處理廠生產再造水作 沖廁及其他非飲用用途。 另外,發言人又表示,水務署亦已開始基建設 計,並正研究向公眾市民供應再造水的公共財政務 和法律問題,目標是由 2022 年起供應再造水。為新 界東北部供應再造水而節約的淡水量估計為每年約 2,100 萬立方米。 雖然開發不同的水源有助減低香港對東江 水的依賴,但陳龍生認為,香港食 水供應沒有可能做到自給 自 足。 他 表 示, 就 算 香港發展海水化

■樹仁大學地址:香港北角寶馬山慧翠道 10 號 ■採訪部:2571 6964 ■廣告部:6083 3973 (傳訊經理 王先生) 5592 9899 (傳訊經理 林小姐)

淡、污水循環或地下水開發,可提供的 水量仍然很少,而且成本高於購買東江 水,故沒有可能做到自給自足。 王 雨 則 以 杜 拜 為 例, 指 雖 然 杜 拜 處 於 沙 漠 地 帶,但仍能興建大量的海水化淡廠為本地供水,做到 自給自足。他認為,香港不是做不到供水自給自足, 只是公帑有限,花上大筆金錢達到自給自足,未必合 乎成本效益。

學者倡加水費 應對供水問題,除了開源,亦要節流,兩人提到 港人的節水意識薄弱,水費政策有改革空間。現時, 香港每年平均食水用水量約 9.5 億,人均用量排行全 球前三、四位。王雨建議,政府應將水費增加至覆蓋 成本水平,在現時的補貼政策下,市民一直繳交低於 成本的價格,且水費 20 年來沒有加價,他建議政府 可實行「先提後補」政策,即先把水費提高至可覆蓋 成本的水平,再向公屋戶、老人或低收入人士等提供 針對性補貼。他亦認為,政府應該強制商業機構使用 節水設施,以減少商業用水的使用量,亦應規定未來 的新建築同樣需裝置節水設備。 陳龍生則認為,現時香港的水費相當低廉,沖廁 用的海水免費供應,而食用的淡水則按政府補貼的收 費機制徵費。香港的食水收費水平,遠低於與香港人 均本地生產總值相若或較低的城市,如紐約、東京、 倫敦等。他認為,水費應該採取遞進的收費機制,用 得愈多愈貴,才可增加市民節約用水的經濟誘因。 OV

■傳真:2979 4460 ■網址:http://jmc.hksyu.edu/ourvoice/ ■電郵:syuourvoice@gmail.com ■承印:悅友有限公司 ■承印商地址﹕新界大埔汀角路 57 號太平工業中心第一座二樓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