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 P.4
P.2-3
包致金獲頒 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白雪仙獲頒 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不一樣的綠
仁大新大樓展新天
OUR VOICE
畢業號
【本報訊】「手種千年樹,心存百世仁」。今後香港樹仁大學栽種的這棵綠樹,除了繼續造褔莘莘學子, 還銳意為環保出一分力。正在興建的仁大新研究院綜合大樓項目負責人表示,新大樓將加入雨水重用系統 和廚餘機等環保元素,並會增設園林綠化地帶。
第十四年 二○一四年畢業號 督印人:胡懷中 香港樹仁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系編輯委員會出版
記者、攝影:張肖彤 編輯:唐芷瑩
以多個學術範疇研究中心為主的新大 樓, 配 合 仁 大 開 辦碩士課程而建, 現正進行石屎釘版紮鐵工序至第五層。新 大樓將樓高 20 層,現時工程進度理想, 預計 2015 年竣工,2016 年啟用。
增加綠化環保空間 負責新大樓項目的建築顧問公司項目 策劃總監陳嘉豪表示,新大樓會有大片綠 化範圍。根據公司早期向校方提交的計劃 書,他們會重植該地段因施工而移除的約 二百多棵樹,大樓外圍鋪設草坪,地庫一 樓會有平台,並設空中花園。 考慮到長遠要應付綠化地帶所需的大 量用水量,新大樓將建設一個大型雨水重 用系統,收集雨水供灌溉、冷卻系統使用; 又會設置廚餘機,從學校收集廚餘,轉化 成肥料供給大樓綠化空間,令建築物本身 也能自給自足。
他稱,大樓樓層採用金字塔式排列設 計,會設置擋陽板,盡量避開太陽直射大 樓,使建築物料更持久,達至建築上可持 續發展這重要一環。 至於設計細節,團隊一直與校方,包 括校監胡鴻烈和協理行政副校長張國平定 期開會。現正進行一些設計優化工作。陳 嘉豪表示,其他大樓一直沿用的白色、橙 色和綠色亦會為新大樓主色調,設計上亦 考慮與宿舍大樓的配合。如新大樓低座較 矮,落成後對宿舍大樓的景觀影響不會太 大。他又提到設計時著重締造更多開放式 空間給同學,如大樓的地下寬敞大堂可容 擺放攤位;另外,雖然大樓主要對象是研 究院生,但空中花園等空間,亦盼望能開 放予所有仁大同學。
進度理想難處仍在 項目總建築師許永渡博士表示,縱使
工程進度理想,但項目面對的一大難處, 是新大樓與其他大樓的接駁路段的問題。 新大樓落成後,預計仁大的學生及使用大 樓的人次亦會增加。許博士表示,校方尤 其重視於疏導學生的問題,希望校園不會 過分擠擁。他說:「未來新舊大樓的連接 仍要依賴慧翠道,因為中間的大樓梯屬於 排洪設施,不可更改用途。」故新大樓外 的慧翠道已預留了興建三米闊的行人路。 要 數 最 花 工 夫 的 項 目, 他 則 稱 非 新 聞與傳播學系的多媒體製作中心莫 屬,例如製作中心為了達到 更好的隔音效果,要使 用特製厚牆;亦要徵詢 相關專家技術意見,預 留位置給燈光和音響等 設備。他表示,設計時 參考了不少近期設計, 如香港城市大學的邵逸
夫創意媒體中心。 許博士補充,興建整個新大樓計劃的 目標,除了希望向同學提供設施,亦盼提 昇仁大的學術和創造能力。他稱,新研究 院大樓落成後,寶馬山已再沒有地皮可供 仁大再擴展。 OV
研究院綜合大樓模擬圖
高座
宿舍
特稿 「三料」建築師令擴校藍圖成真 仁大一直遵從「十年一大樓」的擴校軌跡。由建圖書館、 宿舍文康、到工程正如火如荼的研究院綜合大樓,許永渡博士 都領導其中,把校監胡鴻烈和已故校長鍾期榮心中的擴校藍圖付 諸成真。仁大作為自資院校,一磚一瓦得來不易。「胡鴻烈校監 要求工程做出來要好平實、好實用、適應將來的發展。」 對於時有同學抱怨仁大設施不足,他稱需校方和同學配合, 校方需平衡宿舍範圍與開放給所有同學的空間,同學則要多用現 有設施。他笑言:「文康大樓的籃球場、泳池和健身設備的使用 率亦不高。」他稱,設計工作最滿足的是看到作品完成後能被充 分利用。 OV
空中花園
低座
■總建築師許永渡 (前排中)與他的設 計團 隊。
演講廳
餐廳
研究及演講設施
研究及演講設施 雨水重用系統 ■新大樓正進行石屎 釘版紮 鐵工 序, 現已 到達 第五 層。
■新大樓設計著 重 實 用, 亦 加 入 不 少 環 保 元 素, 包括在低座頂層 設空中花園。
■樹仁大學地址:香港北角寶馬山慧翠道 10 號 ■採訪部:2571 6964 ■傳真:2979 4460 ■網址:http://jmc.hksyu.edu/ourvoice/ ■電郵:syuourvoice@gmail.com ■廣告部:9627 7913 (傳訊經理 陳小姐) 6203 6011 (傳訊經理 鄔小姐) ■承印:悅友有限公司 ■承印商地址﹕新界大埔汀角路 57 號太平工業中心第一座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