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00 四月號

Page 1

K100 四月號 vol.004


繆思 MUSE

源自古希臘神話,

指在希臘神話中主司各種文學與藝術的九位靈感女神 。 本期 K100 要來帶大家尋找隱藏在生活中各處的靈感繆思。


專欄特輯 主題文章 推薦專欄 攝影專欄 漫畫 插畫

展覽宣傳


專 欄

本期的專欄特輯 K100 小編整理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


特 輯

中都是如何獲得靈感,或許你也可以從中找尋新發現!


主 題 文 章

M U S E S

寫一則自私的故事

隅一角

每一個創作,都像是在向觀眾說一則故事。

我的高中生活由兩個東西組成:唸書、投稿。

「因為你們是語文資優班,」老師說「是該拿起筆書寫文字。」 一開始這件事情真的沒有很難--誰沒有童年、沒有親朋好友?只要願意, 就算仇人也可以是創作的題材之一。但很快的,這樣的輕易被推翻了,當生

活剩下上課、唸書、寫作,在不斷輸出消耗的過程裡,我的文泉枯竭了,老 師於是每天發一篇文章當補品,試著讓我們透過文字去接收別人的故事。

可是那終究是別人的故事,不是自己的。我在心裡抗議到,每天寫眉批的生

活過於痛苦,跳過曖昧相識步驟來到眼前的文章,好像被父母安排了一場相 親,不得不參加。於是這樣每天看文章也被我安排分類在「枯燥乏味的每日 生活」之中,沒有變成那時甚至後來的文章素材(何況,我現在也沒有時間 勤寫)。

同樣的感受發生在大二與大三時,看著自己的作業苦惱著,要做什麼?要畫 什麼?深夜裡戴著耳機,聽著重複撥放的音樂提神。那些音樂根本提不起創 作的慾望,眼前只有作業、作業、作業 ...... 做得好是必須的,認真付出的

心神,我們都覺得該得到回饋。然而不是每一次的結果都令人滿意。我們看 著別人的作品、鑽研它,卻更多忽略鑽研我們自己。

說到「創作」二字,擺在台藝大聽起來格外沉悶,大概是因為太多人將創作 與我們成山一樣的作業連結了起來。我們都忘了這個字在一開始自私得多美 麗,我們只為了取悅自己在紙上作畫、拿著相機拍我們想拍的畫面。

所以為了自己自私一次吧,記得一個人創作的起點是自己,我們的故事都不 應該變成「作業」,我們所創造的,首先都該先取悅自己。


風總會持續吹著

柯岱君

生活,總是像風一樣吹動著我,使我隨之搖擺,被或快或慢推動著前進,是我 創作時不可或缺的原動力。

有時是水窪映照的街景朦朧,像是映射著平行世界的入口;有時是夕陽西下,

誤以為是誰在天邊撒翻了一抹潮紅;有時是晚間準時響起的給愛麗絲,像一條 無形的繩子牽引著回家的腳步;有時是天空飛過的群鳥,好似為天空標下了未 完待續的刪節號;有時是今日與誰相約,有意無意地一起完成了一個雋永的故 事。

然而水窪會蒸發,群鳥將飛離眼際,餘音終得離開耳畔,今天的天空無法重複

明天的色彩,那日的故事也不能擇日重寫。

在沒記下之前,那些畫面跟想法總會跟我抗議,抗議我還沒有留下他們存在這 個世界的痕跡。他們在我苦心追尋的時候不見人影,猝不及防時如強風撲面而 來,猛推著我朝未知前進,簡直就是個任性的傢伙。

但我還是愛著他們,正如愛著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的片刻,愛著那變化莫測的風。 生活著,用生命盡心活著。沒有一個勾人的片刻不來自生活,不吹拂著我們。

創作能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記憶,在觀看別人的創作時,也能以他者的角

度思考生活。「原來我是這樣仰望天空的。」「這就是他眼中的世界啊。」往 後在注視著生活時彷彿也有了個對照。

我相信瞳孔映照的閃光,也相信那些不會停留的事物只能停留在創作上。 雖偶爾會消停,但風總會持續吹著。


推薦專欄 說 說 你 喜 歡 的 事 物 吧

爵士音樂推薦 / 胡巴波

福居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爵士樂,在小時候我是一個在音樂演奏會上會睡著的小孩, 直到現在卯起來聽了很多古典、爵士、電子樂,常常還會被某一段旋律感動到,

長大後默默地聽了好多前人的作品,這次要介紹比較冷門的樂手!來自日本的爵 士鋼琴手福居良(Ryo Fukui)

福居良直到 22 歲才開始學鋼琴,往往大家想到音樂家一定都是想到像坂本龍一 這種早慧的天才型人物,在小小年紀就已經精通作曲等等,但福居良則是在 22

歲才開始他的音樂之路,28 歲時他推出的專輯《Scenary》,便成為了日後爵士

樂迷心中的經典,專輯中收錄了爵士樂曲裡萬年不敗曲“ Autumn Leaves”, 但我個人最喜歡的是一曲叫 Early Summer 的,剛好最近也是初夏之際!整首

情緒緊湊,但這也是我喜歡爵士樂的原因,很仔細聽就能聽見樂手所想表達的情 緒。

起初在聽福居良時,原以為他也是一名音樂神童之類的,結果竟然是到 22 歲才 開啟他的音樂之路!想到這就覺得,不論幾歲,所有的事都是有可能的,人生還 很長!如果還沒聽過爵士樂,真心希望大家也聽聽看!也許可以獲得更多感受。


電影推薦 / 陳沛羽

犬山記

“Deliver my soul from the sword; my darling from the power of the

dog.” 電影的中文名稱被譯為《犬山記》,但我個人更偏好於原文的解讀,因 為它更好地詮釋了整部電影的情思流轉與劇情走向。

故事設定發生在 1920 年代的美國西部,而整部電影主要聚焦在男主角 Phil 個人

的束縛與心靈層面的碰撞。在那樣的父權年代,身為農場之主的 Phil,行為舉止 無疑是極其粗獷、陽剛,令人敬畏不已。在弟媳 Rose 搬入豪邸之後,Phil 更是

以不間斷的冷暴力刺傷這位他眼中的入侵者,致使 Rose 從此一蹶不振。然而隨 著 Rose 的兒子 Peter 也搬來到農場後,Phil 眼中竟多了些難以言喻的迷茫與溫 柔,卻也釀下日後無法挽回的悲劇⋯⋯。

電影畫面以低飽和度的色彩呈現,流露出西部荒原的淒涼與野性,同時也塑造出 一種如鯁在喉的壓迫。導演 Jane Campion 善於運用聲音敘事,其中 Phil 以斑

鳩琴與口哨聲演奏樂曲,藉此嘲諷鋼琴琴藝拙劣的 Rose 之場面,更是讓人感到 不寒而慄,將受人欺凌的恐懼感無限擴增;而導演也透過隱晦的符號,傳達出

Phil 對於人生導師 Bronco Henry 男子形象的崇尚與迷戀,亦透過其自我矛盾 及人性的弱點,將故事領向令人感到震撼不已的結局。

入圍了奧斯卡 12 項大獎的《犬山記》,無疑是影界最受人矚目的焦點,然而在 這樣的光環之下,這部電影仍備受爭議,成為了某些影評撻閥的對象,只因他們 認為身為紐西蘭人的女性導演,毫無立場去拍攝一部西部片,更無法接受同性戀

議題的加入,但在真正細品這部電影之後,其實不難發現,這些評論不過是禁不 起考驗的無稽之談罷了。


攝影專欄


抽菸菸ㄉ陌生男子

張菀庭


四格漫畫

Pe n g u i n s C h i m e ra

酒 Jo y


插畫 都市幽閉恐懼

廷涵


系上展覽


校外展覽 2021/7/31—2022/5/15 奇美博物館

《蒂姆.沃克:美妙事物》

「時尚是唯一允許幻想的攝影方式,而我剛好是個幻想家。」

Tim Walker 擅長透過大器且精緻的美術佈景搭配華美服飾,營 造出奇異浪漫的超現實氛圍,宛如時尚版本的成人童話。

2021/11/6—2022/05/29 表演 36 房 - 永安藝文館

《街事美術館—遊吟 : 講故事的人》

「街事美術館」邀請在地居民,以藝術的方式呈現在地記憶。以 「臺北人的 365 日常」為主題,共同探尋及認同在地文化特色與 人文風貌。

2022/3/15—2022/07/3 松山文創園區 台灣設計館 01、02、03 展區

《the SPIRAL 轉不轉 — 循環設計展》 以 《 the SPIRAL 》為靈感,意指物質、能量、意識等在時間 軸上不斷地轉動、前進並延伸。

2022/4/15—2022/08/21 駁二大義區 C7 動漫倉庫

《以拉號奇航—臺灣插畫之全面啟動》 透過本展內容,如同一艘隨著時代媒體平台系統不斷更新的臺灣

插畫探索號,創作者們猶如領航員,用他們豐沛的圖像符碼在透 過各式媒材應用與結合下,呈現無遠弗屆的想像領域,並看見啟 動元宇宙的可能性。


K100 四月號 vol.004 K100編輯部 編輯 張嫚庭.周姿妤.楊以安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