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人必學八件事引討論 教 務 長 陳 昭 珍「 給 方 向 、非 限 縮 」 【記者蘇俞心、祝嘉敏、陳思羽/報導】身為一名大學生,四年學習該培養什 麼技能或專業才能迎向職涯,往往是眾人關注的重要問題。教務長陳昭珍在 111 級伯樂大學堂對此提出「在台師大一定要學好的八件事」,內容包括,一:將 自己的專業學好、二:至少修一個雙主修、輔系、或學分學程(含教育學程), 三:至少出國一次去交換、雙連、實習、研習、參加研討會或競賽,四:一定 要多閱讀、能思辨、善表達,五:一定要學好英文、外加第二外語,六:一定 學好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能力,七:一定要養成運動習慣、藝術鑑賞能力,八: 知道如何就業與創業。果斷發言隨即引發校內外一陣熱議。
「一定」易引起誤解 量表僅做生涯規畫參考 面對各方討論,陳昭珍於受訪時表示該量表旨在給予同學們方向,並非限縮
選擇,校方也會持續豐富學習資源。就業輔導中心的王敏齡執行長則認為,若 以業界的角度來看,這八件事情就是學生未來的就業競爭力,當企業在觀看履 歷或是進行面試時,也很可能成為學生脫穎而出的優勢與關鍵。而於伯樂大學 堂後,師大學生會曾出面呼籲校方應提供更充足、透明的資源,學生會會長陳 光耀在受訪時肯定校方提出有遠見的想法,卻也指出教務長提出這八件事的立 意雖佳,但用「一定」等字眼容易讓八種目標被解讀 成學生必須在畢業前完成的責任。
近七成重跨域學習 六成八學生有外語競爭力
有六成八的人認為自己大致符合該敘述,然因填卷學生集中在必選修語言課程 較多的文學院、教育學院和國社學院,此項影響因素也應列入考量。
專業與多元應並重 系所所學先別丟下
王敏齡受訪時舉出 105 級畢業生的就業調查說明,該調查中之就業條件「具
備的專業能力與工作所要求的相符程度」在五段量表中高達 4.1,而另一項就業 條件「工作內容與原就讀系、所、學位學程之專業訓練課程,其相符程度」也 在 3.9,數據顯示目前多數已畢業的學長姐,專業以及工作還是有一定的關聯性。 然而她亦補充,也許初入職場仍不需太多的專業應用,但隨著職位升遷,「必 定會需要更加專業的知識與多元能力去跨領域合作」,指出多元發展的重要性。
程式語言熱尚未退燒 修通識打開新門 另一方面「至少出國一次去交換、雙聯、實習、研習、參加研討會、或競賽」
和「一定要學好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能力(CT+X)」兩項在問卷調查中有超過 半數學生認為自己大致上並未達成該目標,尤其在「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能力」 有五成六的學生表示與該敘述「毫無符合」。對此陳昭珍指出 AI 時代來臨,校 方正積極開設基礎 CT+X 通識課程,鼓勵同學們多多選修。此外她也分享,先 前學校招募 CT+X 課程助理時,有兩位來自中文系的面試者透過自學具備資訊 能力,「證明擁有專業加上自主學習,就有更多優勢」。
課程資訊傳遞尚缺乏 陳光耀:「做自己的主人」
那麼究竟多少師大人做到了表中所列的八項目標?
根據師青的問卷調查,在「學好自己專業」、「至少 修一個雙主修、輔系、或學分學程(含教育學程)」 都有近七成的人表示自己大致符合該項敘述,顯示師 大學生對於跨領域和培養多項專長的普遍共識。而檢 教務長陳昭珍談伯樂大學堂演說,說 視問卷調查「一定要學好英文、外加第二外語」項目, 明列舉八件事的理由。圖/蘇俞心攝
身為學生代表,陳光耀認為「資訊傳遞」的方法是校方必須重新思考的部分, 畢竟學習資訊若鮮為人知,將無法使更多學生受惠。另外,陳光耀也提醒師大 同學,大學最可貴的便是「自主權」,重申他在伯樂大學堂所發表的論點,強 調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唯有做自己的主人來選擇目標,才能讓大學生活更 加充實。
運算思維成趨勢 開設通識助推廣
課刊字號 1451 本期出刊四版 發行所/師大青年社 發行人/吳芝頤 指導老師/黃信維
【記者張慈恩、饒辰書、陳俞均/報導 】根據教務 長陳昭珍於今年伯樂大學堂演講中提到「在臺師大 一定要學好的八件事情」,師青以網路表單調查師 大學生對於此清單的符合程度。其中共 97 份有效問 卷顯示,師大學生對於清單內「一定要學好運算思 維與程式設計能力(CT+X)」感到最無法符合自身 情況,共計約五成七的學生感到「毫無符合」,以 及二成六的學生感到「很少符合」。
因此,「運算思維」的能力其實是不分科系的。 步驟化除了能使複雜問題容易被解決,在已了解電 腦溝通的思維基礎上,也可針對不同的專業領域擁 有更多元之運用,例如:表演藝術活動中觀眾與表 演者間互動裝置與增添課堂生動性的線上遊戲教材 等。不再僅限相關系所能力,生活中各種領域,皆 有運用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能力的機會,而此亦為 當今資訊化社會重要趨勢。
運算思維化繁為簡 資訊化社會趨勢
趣味化逐步教學 盼促資訊學習普及化
據表單顯示「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能力」為大多數
近年來校方逐步推動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能力,
同學陌生與匱乏之處,然而隨著資訊化社會的發展, 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化繁為簡、提高效率的能力, 卻是不可否認的重要技能。副校長資工系教授李宗 謀解釋:「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的關係並不是等號, 而是在具備運算思維的基礎後,再進一步發展程式 設計的能力。」運算思維即能夠理解電腦執行程式 的基本程序,依步驟拆解問題,而理解電腦運行基 礎之後,再透過程式語言的習得,促使電腦聽隨指 令,進而快速與方便的執行任務。
本學期共開設十二門「程式設計與運算思維」通識 課程(數學與邏輯思維核心領域),期盼同學建立 接觸程式語言以及其他軟硬體進階操作的基礎。授 課教授之一的助理教授江政杰表示:「明白運算思 維的學習對於大部份的同學來說相對陌生,所以會 漸進式的教學。舉方來說,透過桌遊的方式,帶領 學生認識資訊科技的重要工具,進而介紹相對複雜 的觀念。」從桌遊入門,引導學生認識運算思維, 進而介紹基礎的程式概念,再運用簡單的程式技巧
嘗試解決較複雜的整合式問題,目標培養學生在學 期結束,具備合作完成遊戲程式專題的能力。 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能力 的接觸,看似遙不可及。通識課程的開設,兼具趣 味化與漸進式的教學引導,盼助學生學習、引發興 趣與增進運用之機會。江政杰同時提到:「在生活 中會不斷接觸各種新的資訊應用,可以挑選自己有 興趣的主題去深入瞭解,思考『這是怎麼做到的?』 只要保持好奇心願意深入思考探究,搭配在網際網 路上搜尋相關資訊,每個人都可以提升運算思維的 能力。」
通識課程深入淺出,盼學生增加學習興趣。圖/吳培萱提供
主編 / 陳俞均 副編 / 陳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