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

Page 1

二二八事件 70 週年紀念專輯


從平反運動到轉型正義的追求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 薛化元 攝影 / 邱萬興

本專書,原本是在推動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 30 年展覽之前,基金會同仁想要進行

和平公義運動」之外,也收入了當年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代表林宗義教授的公開信、

的重要工作,而隨著展示工作推出後,遂與其相結合,成為與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 30

整理當時「李登輝總統為二二八事件道歉演講致詞」,並根據資料,整理出當時設立

年特展同時進行的出版工作。

二二八事件紀念碑的歷史意義。至於 2000 年到 2008 年之間的國家作為,則是訪談當

本書的架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根據時間的先後,敘述二二八事件平

時擔任總統的陳水扁總統和中研院近史所的陳儀深教授來提出相關的論述。

反運動在台灣歷史的展開。這個部分主要分為五個階段:首先,是 1987 年以前禁忌年

至於在第二部分,二二八事件的書寫與藝文創作、青年力量,除了訪問李喬先生

代的探索,其次,則是 1987 年到 1989 年衝破禁忌,進而則是 1990 年到 1994 年尋求

(二二八事件文學創作的代表性作家)外;也訪問游堅煜導演,說明他如何拍攝一部台

真相與社會共識,接著則是 1995 年到 2000 年,國家立法、道歉、建碑與補償(賠償),

灣的歷史故事。主編邱斐顯女士針對二二八事件,編入 3 部與二二八事件相關的台灣電

最後則是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第二個部分,則是包括二二八事件的書寫、藝文

影:【悲情城市】、【天馬茶房】及【傷痕二二八】。

創作,與青年力量,以及參與當初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相關人士的紀錄。 本書各部分收入的內容極為豐富,主要以口述訪談、資料編纂為主,也有部分是 由作者自己撰文。每個不同的階段,接受訪談的學者或是當事人都具有相當代表性,如 禁忌年代的探索,兩位受訪者中,李筱峰教授的碩士論文完成的時間(1984 年)即在 二二八事件仍然是歷史禁忌的時代,這也是國內第一本直接觸及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學位 論文;而劉一德先生則是 1983 年到彭孟緝官邸外牆噴漆的關鍵人物。 衝破禁忌的部分,則訪談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的要角陳永興醫師、李勝雄律師、 林宗正牧師。遺憾的是,鄭南榕先生已經在衝破禁忌的年代中,為了捍衛 100% 的言論 自由以及主張台灣獨立的權利而不幸殉道。而另一位則是設計台灣第一座民間二二八事 件紀念碑的詹三原先生。此外,本書也收入當年蕭新煌教授和謝里法教授的兩篇文章, 以呈現當年平反運動開始之際,學術界與藝文界人士即陸續為文,疾呼二二八事件對台 灣社會的重大影響。 在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的部分,除了整理基督教相關團體及民間二二八事件關懷 聯合會的成立之外,本書也訪談姚嘉文資政談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意義,葉菊蘭資政談

另外由二二八共生音樂節第一屆總召藍士博先生,自己來定義當時推動這個活動 的紀錄,最後則是主編邱斐顯撰文編輯詩人李魁賢、作曲家柯芳隆如何呈現 2008 年 【二二八安魂曲】音樂會的首映。 小人物狂想曲的部分,則包含了參與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的重要人物及他們的紀 錄,包括袁嬿嬿女士、廖耀松先生、邱萬興先生以及梁金鐘先生等人,稿件內容則由編 輯團隊成員分別撰稿、整理。 全書除兩大主題外,加上導論與結論,並以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的大事記作為附 錄,是目前記載平反運動 30 年來,「二二八事件」在台灣歷史發展中地位改變的重要 專書。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之際,最重要的突破就是展開「責任歸屬」的研究。其 後,囿於外在限制,官方沒有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發展,進行歷史的究責,因 此成為今日的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的「未竟之路」。此一課題成為這本書結論的標題, 在某種意義上,也標示著二二八事件尚未處裡的最後一塊拼圖。

「平反運動三十週年,勿忘鄭南榕」;其次,本書也針對當時民間版與官方行政院版的

我期待伴隨著轉型正義的推動,二二八事件的轉型正義報告也能同步完成,對於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進行對照比較,同時並訪談當時行政院版的主要負責人賴澤涵教

這件戰後影響台灣最為重大的事件而言,能有較為完整的歷史交代。這本專書的未竟之

授,說明當時研究二二八事件的外在歷史時空條件,縱使取得官方的支持,仍然有相當

路,則是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未來努力的方向,我也期待配合蔡英文總統宣示的轉型

大的限制。而在有關當時教科書內容的檢討,則收入了張炎憲教授當時的討論。

正義政策,早日完成此一重要的工作。

而在討論國家立法、總統道歉、建碑,及建立補(賠)償機制的部分,除了訪問當

2017/9/28

時擔任總統的李登輝談二二八事件的經歷和當時擔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談推動「二二八

2

3


110

目錄

葉菊蘭資政:二二八平反運動 30 週年,勿忘鄭南榕/黃旭初

李登輝總統:二二八事件,我聽到槍聲/邱斐顯

李登輝總統為二二八事件道歉(1995 年 2 月 28 日)

陳水扁市長:推動「二二八和平公義運動」/邱斐顯

134

公佈真相、平反冤屈(全國設立二二八紀念碑)

150

繼續追求真相——2000 之後

152

陳水扁總統:「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轉型正義的指標/邱斐顯

116 122 124

002

006

導論:

006

020

禁忌年代的探索——1987 以前

166

陳儀深教授:《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的產生與之後相關的兩個官司 /彭孟濤.邱斐顯

022

李筱峰教授:書寫人生最心痛的一本書/黃旭初

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

028

176

劉一德主席:談 1983 年彭孟緝宅外牆噴漆/邱斐顯

177

全國二二八關懷團體一覽表

032

衝破禁忌——1987-1989

178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034

陳永興醫師:「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話當年/邱斐顯

180

作家李喬談二二八文學創作/彭孟濤.邱斐顯

公佈真相.平反冤屈--二二八和平日宣言

導演游堅煜:努力拍一部台灣的歷史故事/黃旭初

李勝雄律師:致力探究二二八歷史真相/黃旭初

平反運動後的二二八影劇創作【悲情城市】、【天馬茶房】、【傷痕二二八】

林宗正牧師:細數 1987 年台南「二二八和平日運動」遊行/邱斐顯

【悲情城市】

二二八事件的造因及其對台灣社會文化的衝擊/蕭新煌教授

「天馬茶房」,電影【天馬茶房】

從二二八事件看台灣知識份子的歷史盲點/謝里法教授

張炎憲教授談【傷痕二二八】

072

畫家詹三原:設計全台第一座民間二二八紀念碑/黃旭初

共生音樂節,定義我的 31 歲/藍士博

076

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1990-1994

200

詩人李魁賢.作曲家柯芳隆 攜手合作—2008 年【二二八安魂曲】首映/邱斐顯

07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家屬的道歉

214

小人物狂想曲

教科書應呈現歷史真實:對二二八事件應編入教科書的看法/張炎憲教授

民主運動不可欠缺的街頭創意家

081

216

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二二八追思禮拜 1987 到外省籍基督徒曠野社的二二八平安禮拜 1990

217

街頭道具的化妝師:袁嬿嬿/邱萬興

083

無畏無懼的街頭兄弟:廖耀松/邱萬興

二二八關懷聯合會

台灣民主運動的影像記錄者:邱萬興/邱斐顯

民間版與官方版「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之對照比較/邱斐顯整理

223

二二八讓他遺失母親的容顏:梁金鐘/黃旭初

賴澤涵教授:當年二二八研究的困境/邱斐顯

227

093

1992 年第一場二二八紀念音樂會/邱斐顯

230

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098

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1995-2000

232

薛化元教授:檔案全面公開並制定法規,才能推展轉型正義/陳雅惠整理

100

花亦芬教授:德國經驗給台灣的啟示與參考/陳雅惠整理

勇於面對黑暗才能走向光明-二二八受難家屬代表林宗義致國人公開信

朱立熙教授:南韓的轉型正義值得學習/陳雅惠整理

二二八紀念碑的政治、社會與歷史意義/林宗義博士

陳儀深教授:轉型正義的未竟之路/陳雅惠整理

姚嘉文資政:二二八是外來政權的問題/邱斐顯

二二八平反運動大事紀/邱萬興.陳雅惠整理

037 045 049 058 064

079

084 086

103 106

4

序-從平反運動到轉型正義的追求/薛化元教授

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陳儀深教授

188 190 191 192 194 196

220

237 240 245 250

5


導論: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

導論: 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 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

二二八的轉型正義,平常在報章雜誌或電視上談論很多,但對於在學院裡 做相關研究的人而言,腦中其實有著不一樣的拼圖。事實上要理解二二八,並 不適合一頭就栽進受難者的遭遇,應該要有一點抽離,要去理解時代的背景, 包括整個台灣戰後史,或是相關的中國近代史,乃至於二戰的歷史,都有必要 去理解。 二二八發生在大戰結束、政權替換的時候,本來台灣是被日本統治半個世 紀,後來經過開羅會議,終戰後變成所謂的「回歸祖國」,以致造成一種落差 與衝突。到底當時死多少人?事後當局如何處置?對台灣社會影響如何?美國 的角色是什麼?實牽涉不同領域的專業。

從戰後台灣地位說起 戰後初期,1945 至 1949 年,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已經實際接管台灣, 因此美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這從葛超智(George H. Kerr)的 Formosa Betrayed (《被出賣的台灣》)可以看得很清楚。《被出賣的台灣》主軸是在談二二八 事件的一些經過。所謂被出賣,指的是被美國出賣。

攝影 / 邱萬興

至今有人認為美國是(台灣的)主要佔領權國,擁有台灣主權等等,我認 為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如果我們去看美國的檔案,就會瞭解美國政府內部是 如何討論台灣的情勢。 美國一再說對台灣「沒有領土野心」,他們認為台灣是中國的,等到 二二八事件發生,以及 1949 年國共內戰告一段落、國民黨被打敗以後,美國才 重新考慮:台灣如果落入紅色中國的掌控之下,對美國的安全防衛將成為一個 大問題。 因此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將軍強調要保住台灣,接著國務院方面, 擔任杜魯門總統(Harry S. Truman)特使的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周旋於同 盟國間,草擬舊金山和約草案,這時美國才把台灣、澎湖的歸屬問題做一個技 術上處理,只講「放棄」(renounce),不講歸屬,這就是後來所謂的「台灣地 位未定論」。

葛超智基於對台灣的感情,以及對歷史的認識,認為戰後美國這樣做是對 台灣的一種出賣。他認為美國不該那麼草率地根據開羅會議公報,沒有經過台 灣人民的考慮,也沒有一個過渡時期,就把台灣交給中國。一般戰後殖民地的 歸屬問題,通常要有一個託管階段。

台灣地位未定論 有些人很難接受我們「國家」地位是未定的,甚至把主觀的嚮往和(現在) 應該怎樣與(過去的)事實混淆,然而戰後和平條約對台灣的處置就是未定。

所謂的「託管」,是在聯合國監督下的一個過渡時期。這個託管階段是要

當時美國雖然支持國民黨政府(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擔任常任理事國,這是冷

讓大家冷靜,在沒有任何壓迫和干擾的情況下,由人民進行公投,來決定它的

戰局勢下符合美國利益的安排,二十年後畢竟撐不住了,1971 年 10 月聯合國

歸屬,這是聯合國對於戰後殖民地歸屬的一個比較正規的處理方式。

讓中共取得中國代表權,蔣介石說的「退出聯合國」,實際上是「被逐出聯合

照理而言,戰爭還沒結束,不能因為某幾個巨頭就來開個會議,就承諾戰 後如何分配土地,這樣就太粗魯橫暴了,可是二戰當時台灣所遭遇到的現實就 是如此。

6

國」。 中華民國失去聯合國席位以後,台灣在國際上變成一個很奇怪的存在,包 括 2017 年世大運在台北舉行,名號叫做「中華台北」,也是這麼來的。你若是

7


導論: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

聯合國的會員國,要參與國際組織或活動是理所當然,你若不是的話,會被秤

雷震以身試法

斤論兩。像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根據 1981 年的洛桑協議,確認我們可以參加, 但名號是「中華台北」,這就是所謂的「奧會模式」;世大運不是奧運,但也

雷震當時真是以身試法。我們從黃

准用「奧會模式」。這樣的模式,保障我們可以參與國際重要的賽事,但參與

杰將軍任職警總的日記,可以知道 1960

的名號就不能觸犯大會規定的名稱、會旗等原則。

年 9 月 3 日中午蔣氏先予召見,「垂詢田 雨專案」,最後指示「本案即依擬定之行

既然對岸才是中國,台灣不是中國,但名號卻是「中華民國」,這不是很

動計畫執行,時間為 1960 年 9 月 4 日上

奇怪嗎?所以有一部分的獨派人士主張趕快把「中華民國」丟掉,但這是把問

午三時開始行動。」(雷震與傅正等人於

題給簡化了。名號的問題是原因也是結果,你不可能片面地把名號改了,然後

1960 年 9 月 4 日遭到逮捕。)蔣介石連

就可以加入國際社會,如果名號改了,就很可能引發戰爭呢――雖然討論這事

這種細節,也親自下條子。在這之前,蔣

的時候扯到戰爭和飛彈很令人討厭,但這是必須面對的狀況――我們不能沒有

介石好幾次就想處理了,但因胡適撐著。

這樣的心理準備。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建立新國家不可能不付出代價。 胡適在美國常常寫信回來,透過陳誠

回顧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 最近有朋友告訴我,「你們歷史學者不斷地想看檔案、要求儘快全部解密,

等黨國要員表達意見。資料顯示有時候某一期《自由中國》本來要被停刊,但 因陳誠副總統的意見而放他們一馬。為何陳誠會這麼做?因為胡適關說,《自 由中國》才能撐十年。

但你們知不知道很多白恐的判決書裡,那些審判官、檢察官的名字常是假的, 聽說很多都是化名,這樣我們知道姓名有什麼用?」這確實令人洩氣,但我轉 念一想,如果我們連蔣介石、彭孟緝、柯遠芬這些應該負責任的「大頭」都不 去追究,那麼去追究這許多用假名的人又有什麼意義? 當年警總做了判決以後,如果是比較重大的案子,國防部會送到總統府來 請示,這是軍法審判的體系。總統府裡面通常是由參軍長、秘書長呈給老蔣, 老蔣再做批示。

《自由中國》實際負責人雷震。攝影 / 張富忠

但到了 1960 年終於挺不住了。因為蔣介石總統要三連任,必須修改臨時條 款,《自由中國》半月刊就寫文章批評,胡適也站出來反對。加上組織反對黨 的行動緊鑼密鼓,所以蔣介石不再忍受,只是處理的時候,也設法找了一些理 由。 1960 年 10 月 8 日在判決前幾小時,蔣介石在總統府主持開會,商討雷震案, 其中陳誠副總統主張採丙案,汪道淵局長主張採乙案,谷鳳翔秘書長主張採甲 案,結果蔣介石當場指示,雷之刑期不得少於十年、「自由中國」半月刊一定

以雷震案來說,他明明是國民黨內的要員,在國共內戰時期,負責政黨協

要撤銷其登記、覆判不能變更初審判決。如果是一般的民主法治國家,在還沒

商,但來到台灣以後,因為主持《自由中國》半月刊,跟胡適、殷海光等來自

宣判之前,總統怎麼可以下指示?用今天的流行話來講,這不是獨裁,什麼是

中國、有良心的外省知識份子在一起,他們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就是「自

獨裁?

由中國」。他們認為共產黨佔據之後的中國,是一個不自由的中國,既然國民 黨政府逃難來到台灣,應該要像越王勾踐一樣,臥薪嘗膽,以恢復中國的自由 為理想,所以他們在五○年代的台灣非常在乎人權,敢去抗議警總。 他們認為,如果國民黨幹的事情跟共產黨一樣,那麼何必反共?如果不接

權力的分立與制衡,是民主政治的 ABC,也是保障人權的必要條件,可是 戒嚴時代的台灣,蔣介石一人可以指揮黨政軍特以對付一家雜誌和幾個讀書人, 政治犯的刑度高低要由他來准駁,所考慮的也是政治效果而不是法律證據。這 就是活生生的獨裁統治和白色恐怖。

受共產黨已經拿到天下的結果,還要去光復大陸,就要先在台灣實踐「自由中 國」,所以他們要確保台灣的人權和自由。

不徹底的政治轉型:從解嚴到民主化 台灣要如何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不再受到(前述-中華台北)這種名號問 題糾纏,還有一段長路要走。我們今天雖然經過政黨輪替,民進黨完全執政,

8

9


導論: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

可是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轉型正義為什麼處理起來拖泥帶水?原因一方面是還 沒有特別立法,一方面則是社會觀念問題。 例如黨產會與國民黨打官司,還是勝敗互見,可見一些法官在看待黨產這 件事情時還是缺乏轉型正義的觀念。要之,所謂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不能說 沒有做,是有在做,而且做了一定的程度,但它的困難在哪裡?為什麼會有這 些困難?這是本篇導論想要探討的主題。 簡單地說,主因是台灣在解嚴之後的政治轉型是不徹底的。 解嚴是在蔣經國總統的任內發生。1988 年蔣經國去世後,李登輝繼任總統 是根據憲法規定,但實際的權力還是掌握在郝柏村、李煥這些人的手裡。1990 年改選的時候,李登輝竟然提名不見經傳的李元簇作為副總統候選人,雖然他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攝影 / 邱萬興

也當過政大的校長,但黨內的那些要角很不以為然,所以就有另外的提名之爭, 即所謂的「主流、非主流之爭」。 那時候「非主流派」主要有郝柏村、蔣緯國、陳履安、林洋港、老國大代 表滕傑等等,他們推出林洋港和蔣緯國。但過程中「林蔣配」也曾經發生動搖, 據《蔣緯國口述自傳》說,蔣緯國去了一趟美國回來,突被郝柏村告知與林洋

裡吃飯,告訴他什麼事情應該怎麼做,但過了那個禮拜就不來了,李登輝自己 的說法是,「蔣經國覺得我可以了」。

港搭配的事,「我們現在換履安了」;接著 3 月 6 日晚上在陳長文家裡有一場

大家知道李登輝是一位很有台灣味的歐吉桑,他幾乎沒有說過蔣經國的壞

重要的會議,林洋港坦白說:「我能夠爭取一百二十票的連署,完全是緯國先

話,這一方面應該是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他接觸的是「晚年的蔣經國」,他對

生的關係,假定他不來,我沒有票……」所以結果還是恢復林蔣配。蔣緯國對

於台灣的民主化,有做了一些正面的事。只不過如果要評價蔣經國的一生,是

於郝柏村這種「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態度頗有微詞,而且他對於李煥也看

另外一回事。

不起。1 雖然恢復林洋港配蔣緯國,但能不能獲勝是另外一回事。

李登輝先生發表《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這本新書時,我雖然有事

李登輝掌權的年代 在國民黨臨時中全會上,為了起立表決或是秘密投票決定總統候選人,爭 論不休,但起立表決過關以後,林洋港就知道失敗了,因為起立表決的話,大

沒能去發表會現場,但我在《自由時報》寫了一篇短論,3 強調李登輝講的是晚 年的蔣經國,否則他也承擔不起,蔣經國明明在白色恐怖的時候做了很多不好 的事,你怎麼替他背書?要之,比較受台灣人感念或是被李登輝肯定的,應該 是八○年代的蔣經國。

家都看得到,敢去公開違逆「主流派」的應該不多,如果用秘密投票,就可能 會被翻盤,所以真的很驚險。李登輝當然不是省油的燈,他只是在蔣經國時代

李登輝在蔣經國的栽培和支持之下脫穎而出,一些非主流派都說他老奸巨

很謙卑,板凳坐三分之一,講話非常客氣禮貌等等,而且每次和蔣經國見面談

猾、很會隱藏。但你如果從正面來看,他其實是具有日本德川家康的精神,就

話,回去立刻作筆記,所以張炎憲擔任國史館館長的時候,曾經做了李登輝的

是「等待杜鵑啼叫」。雖然二十、二十一世紀已經進入主權在民、民主法治的

口述史,其中一個副產品就是《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2,裡面總共有

時代,但就權力政治來說,無情的權力爭鬥,不論古代現代、東方西方其實都

133 頁的筆記。

一樣,只有程度上的差別而已。台灣人長期被外來政權統治,難得產生一個引 領風騷、使台灣邁向民主的政治家,不一定要說到「出埃及記」,總是值得感念、

李登輝顯然是有備而來,他從 1984 年擔任副總統之前,就已經跟蔣經國有

珍惜。

密切的互動,比如他當台北市長時,開始的那個禮拜,蔣經國常常到李登輝家

10

11


導論: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

民進黨是台獨黨嗎?

決」而非「獨立」的字眼:「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以普遍且平等的方 式共同決定。」民進黨 1986 年在圓山飯店成立以後,1987 年解嚴,1989 年鄭

我們在談政治轉型和轉型正義時,不能忽略民進黨這個新興的力量。國民 黨不可能無緣無故把權力交出來,但從黨外以來,前面就有 1977 年的中壢事件

南榕自焚,1990 年發生三月學運,1991 年二屆國代全面改選,那一年民進黨五 全大會才終於通過台獨(公投)黨綱。

和 1979 年的美麗島事件。 因此民進黨並不是創黨一開始就說「台灣共和國」,他們還是避開敏感的 當年許信良脫離國民黨,在中壢挑戰國民黨,捲起風潮,我當時去中壢聽

措詞,而且也回應蔣經國的要求,即關於開放黨禁的三個條件,包括不得違背

許信良的演講,看他用客家話罵國民黨,真是入木三分,整個群眾的情緒都被

憲法、不得主張共產主義、不得主張分裂國土等。當時民進黨為了過關,由發

挑起,但投票當天就出事了。當時國民黨有作票嫌疑,群眾被許信良挑起的情

言人尤清出來講話,「承諾」了這三個要件。換言之,民進黨創黨之初是統獨

緒爆發了,就去包圍中壢警察局,結果警車被燒、群眾鼓譟到深夜,過程都被

一爐、雞兔同籠,1991 年能把台獨理想納入黨綱,才是走到高峰。

拍錄下來。 我記得司馬文武說,情治單位連夜把資料送給蔣經國,蔣經國看了以後流 下眼淚,感慨著蔣家在台灣「盡心盡力」,為什麼台灣民眾那麼討厭他們?這 應該是很大的衝擊。但是換位思考,如果從台灣人的眼光來看,哪有一黨專政 這麼久的道理?國會不用全面改選,白色恐怖冤假錯案那麼多等等,當然很嚴 重,群眾的情緒爆發並不讓人意外。 黨外在七○年代其實沒有在講台獨,反正只要宣講萬年國會、白色恐怖、 戒嚴的不當等等就夠嗆了,真正把統獨提到檯面上來談,已經是美麗島事件之 後的事了。八○年代的黨外雜誌,特別是「編聯會」的那些年輕人,比較敢去 論述自決權的問題。

九○年代李登輝主導的政治轉型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鍵的一九九一:論「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誕生〉4,我 說 1991 是一個拉扯的年度,那一年有獨台會四青年案、反政治迫害運動以及 四一七反對老賊修憲大遊行等等。四一七大遊行有上萬人參加,當時的理論很 簡單,就是從國民主權原理而言,台澎金馬的人民作為命運共同體,有權制定 台灣新憲法;但是對於中華民國憲法--作為一部中國憲法,反而沒有權利去 修改。 如果用一中的概念來看,台澎金馬只是一個小地方,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 法,按照國民黨的理論,應該等到光復大陸、統一中國之後才能處理,如果只

自決其實是台獨的另一種表述,黨外當時已經取得先機,因為這個說法符

是台澎金馬,怎麼可以修憲?不過依照「國民主權」的原理,台灣人民當然可

合世界潮流,很少人會去反對「自己決定自己的前途」,至少在道德上和理論上,

以制定新憲法;台澎金馬其實已經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只是我們還沒有去行使

決定自己的前途很有說服力,這是很有力量的訴求,就連 2008 年馬英九選總統

「國民主權」而已,這就是所謂的制憲論。

時,表面上也接受這個訴求。

1991 年民進黨才講獨立 當時馬英九在各大報紙登了半版廣告,我有把報紙剪下來,現在還貼在我

李登輝領導的國民黨則是選擇「修憲」的路徑,他們要維持中華民國的軀 殼或架構。民進黨在 1990 年 6 月提出〈民主大憲章〉,接著在 1991 年我們一 些社團也和民進黨一起提出〈台灣憲法草案〉,而且成為民進黨競選二屆國代 的共同政見。

南港研究室的門邊,就是:馬英九握拳高呼「堅決主張台灣的前途必須由台灣

1991 年發生一連串的事件,從年頭到年尾,民進黨持續體制外的抗爭和制

人民自己決定!」這是 1980 年代初期黨外就講過的話,但馬英九到 2008 年要

憲論,這與國民黨李登輝體制內的修憲論相抗衡。結果,年底二屆國代(首次

爭取大位時,他也必須接受這個價值。雖然他選上以後不見得朝這個方向,還

全面)改選可說是對這一年的紛爭做了結算,國民黨得票率 71.9%,民進黨得

是宣稱「不統、不獨、不武」,大家都感受到他趨統的立場,但他競選時也必

票率 23.9%,國民黨席次超過四分之三,取得修憲主導權。

須脫離國民黨傳統的立場,配合多數民意之所在。 這種結果使得民進黨立刻改弦更張,在 1992 年更重要的二屆立委全面改 民進黨面對 1986 年年底的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共同政見第一項仍然用「自

12

選,就改走「多談公共政策、少談意識型態」的路線,台獨也就被放在一邊,

13


導論: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

民進黨因此開始「轉型」、接受李登輝路線。要之,李登輝路線取得主導權的

有限條件下的轉型正義

關鍵,其實就是 1991 年的國代選舉的大獲全勝。 今天如果要做轉型正義,不能只有書面作業,我們要問,實體的東西還在

李登輝如何處理二二八 李登輝路線還包括如何處理二二八。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長時,1990 年 11 月 29 日成立「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委請學者專家進行研究,於 1992 年 2 月 22 日公布「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這是第一本官方的研究報告。5 雖然 1992 年就有報告,但要進行補償作業就要先經立法,所以 1995 年 3 月 23 日立法院就通過「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進而行政院「財團法人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也在同年 10 月 21 日成立、12 月 18 日正式運作接受 申請案件。 但其他的白色恐怖怎麼辦?因為轉型正義要處理的,不只是 1947 年這件 事,接下來從 1949 年陳誠宣布戒嚴,一直到 1987 年解除戒嚴,在這麼漫長的 38 年裡,有許多不當審判案件,要怎麼來轉型正義?所以也需要立法,於是比 照二二八的補償模式,立法院在 1998 年通過「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 件補償條例」,而行政院設立的補償基金會也在同年 12 月開始運作,接受申請 補償案件。 以上,台灣民主化的特殊途徑,決定了「台灣版」轉型正義的實踐樣態。 轉型正義的實現,外國經驗通常是威權統治的政黨下台以後,由替代的政黨來

不在?有的還在,比如綠島,過去是監禁政治犯的地方,又如台北青島東路三 號早先是軍法處看守所,現在變成喜來登大飯店等等。 當年政府抓人有一個流程,逮捕之後先偵訊,接著送軍法審判,然後執行。 槍決的話,在馬場町或是六張犁等等,如果不是槍決,可能就送綠島或泰源監 獄。這些「不義遺址」好在有保留下來,包括台北的「景美人權文化園區」, 就是以前的警總軍法處、景美看守所,至於綠島的新生訓導處,實體的建築已 經不在了,今天看到的是復原的第三大隊。 此外,較晚設立的綠島綠洲山莊,牆上還留著一個標語:「台獨即台毒, 共產即共慘」,我常提醒導覽的志工要特別注意,因為這標語足以說明綠洲山 莊裡面關的是政治犯,不是一般的刑事犯。 事實上,國民黨也有部分人士接受轉型正義的價值,馬英九總統任內至少 還是有行禮如儀,參加一些紀念追思會,例如 2013 年 7 月 15 日他在「戒嚴時 期政治受難者紀念追思儀式」上,也提出最新平反冤假錯案的數據,就是截至 2013 年 6 月底,政府透過「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 金會」完成 10059 件補償申請案,領取補償金的人數達 20104 人,核發金額計 195 億餘元。另外,「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也核准 2266 件二二八政治案件, 領取補償金的人數達 9600 餘人,核發金額共計 72 億。

主導。但九○年代不管是二二八,還是白色恐怖,都是在國民黨主政而且在立 法院佔多數的情況下所立的法。

李登輝、陳水扁有貢獻也有限制

雖然民進黨也提出不同版本的主張,我們訪問當時的立法委員姚嘉文、葉

阿扁任內,曾經要把中正紀念堂改成民主紀念館,結果半途而廢,因為立

菊蘭等人,「那個時候是怎麼通過的?」得到的回答大致上是,為了通過必須

法院裡國民黨籍的立委佔多數,所以沒有法律的基礎可以做。回顧起來,李登

要妥協,接受國民黨使用「補償」的字眼。

輝和阿扁兩位總統各有貢獻,但也各有他們的限制。李登輝時代起了頭,立了

「補償」當然不夠,應該是「賠償」才對,賠償代表國家就有責任,如果 用補償,意思是你們都是無辜受害,所以國家發錢給你們就好。猶如,警察抓

法,阿扁時代就照那個法處理,後來雖然曾經把「補償」改「賠償」,也只是 換湯不換藥,並無助於真相與責任的追究,可以說只是精神安慰。

強盜開槍,不小心跳彈,傷害到路人甲,那個路人甲和國家之間就是補償關係,

這當中關於歷史真相的追究,算是成績比較好的,因為檔案的公佈已經相

不是賠償關係。問題是,不論二二八或是白色恐怖的案件,怎麼會是「不小心」

當多了。坦白說,我們做歷史研究的人,不見得每一本都看過,而是當你要寫

的呢?可是民進黨當時是少數黨,為了要讓受難者先領到補償金,得到平反,

什麼題目時,才會去翻出來,知道材料在那裡。現在口述史也好,檔案也好,

就先讓它通過,至於追究責任的事,只好留待將來。

資料非常多,我們鼓勵年輕一輩的研究員繼續做下去。他們做研究,比我們十 幾年前容易多了,現在很多檔案已經數位化了。

14

15


導論: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

作用,此事應嚴加防制,勿令其有一個細胞遺禍將來,台省不比內地,軍政長 官自可權宜處置也。」7

蔣介石坦護陳儀,應負最大責任 接著,陳儀在 2 月 28 日呈蔣的儉電就說:「台省防共素嚴,惟廿七日奸匪 勾結流氓……傷害外省籍人員,特於廿八日宣布臨時戒嚴,必要時當遵令權宜 處置。」8 關鍵就在「權宜處置」這四個字。前面蔣介石已經指示他可以權宜處 置,因此他就遵令權宜處置,可見陳儀和蔣介石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這應該 是討論蔣介石的二二八責任的起點。 1990 年代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地,上演 1947 年的二二八行動劇。攝影 / 劉振祥

事實上 3 月 22 日中國國民黨六屆三中全會通過臨時動議,決定對陳儀「撤 職查辦」,但蔣介石卻仍然堅持己見、運用總裁特權打消此議。這就是我在

今(2017)年 3 月,台北市長柯文哲去馬來西亞訪問時,竟然說「去蔣化」 無助台灣社會和諧。現在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我看你不順眼就把你幹掉」。

2006 年寫《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9 第三章時,說蔣介石要負最大責任, 因為他坦護陳儀到底。

這就是自以為亞斯伯格就可以亂講話的表現,結果也只有得到羅智強在臉書「給 了一百分的肯定」。當時我在《自由時報》寫了一篇文章批評柯文哲市長這番 言論非常無知、乃至反動,說他「為了選舉才講」實在太縱容了。6

這些事實如果不去討論、檢討,就把主張處理中正廟的事情理解為「看不 順眼就幹掉」,實在很膚淺、很不負責任。 根據我的研究,1947 年二二八發生時國民黨內部也有相當的反省聲音,例

陳儀應該要撤職查辦 二二八發生之際,台灣菁英、仕紳們並不都是麻木冷血,除了一部分的武 裝路線以外,他們在中山堂組成處理委員會,在各地也成立分會,他們在中山 堂所提出的改革要求,哪一條是台獨、叛亂?雖然有些要求比較激進,但那不 是叛亂,而他們共同的要求就是陳儀應該要「撤職查辦」,他們期待南京政府 主持公道,但三十二條處理大綱拿到長官公署時,陳儀看了沒多久就扔到地上, 厲聲而去,那是 3 月 7 日傍晚的事情。

如監察委員丘念台、何漢文,閩台清查團的劉文島,桂永清將軍和半山黃朝琴 等等,當時的報告都否定台灣有什麼奸匪、台獨作亂,他們都認為弊政造成動 亂,所以省政要改革,而且不要派兵,要派大員來安撫慰問,這些意見和三中 全會的決議其實是一致的,認為國民黨應該承擔責任,陳儀應該要被「撤職查 辦」。

替蔣介石扛責任很不智

接著 3 月 8 日晚上福建來的憲兵從基隆登陸,3 月 9 日陳儀再度宣布戒嚴,

今天國民黨決策者若是夠聰明,要顯示國民黨和台灣人民站在一起,就應

然後整編二十一師的軍隊連續四、五天從基隆或高雄登陸,開始屠殺。英文字

該重視這些材料,因為這證明國民黨內部也有反省的聲音:「二二八的時候,

典上寫著:短時間內大規模地用殘忍的方式殺人,就叫做屠殺(massacre)。

我們的三中全會也有做出檢討,都是因為蔣介石獨排眾議,打消此議。所以你 們說的對,蔣介石應該要負責任。」可是現在國民黨不是這樣想,他們根本上

我們認為台省的最高行政長官陳儀要為二二八屠殺負責。陳儀在二二八前

要替蔣介石扛責任,這其實是很不智的。

夕,就曾經跟蔣介石有一個關鍵的電報往返。當時有人批評陳儀既是行政長官, 又是警備總司令,軍政一把抓,不啻日本時代的總督,所以軍的部分應該分出

我們批評馬英九執政八年的時候,也應該就事論事:他一方面出席王添灯

來給另外的人做。不過蔣介石電覆陳儀「台省軍務主管並不變更」(意即要他

的紀念會,稱讚他是民主鬥士,但另一方面他又去褒揚黃彰健院士,而黃彰健

繼續兼任台灣省警備總司令)的同時,交代他「據報共黨分子已潛入台灣漸起

的研究報告明明說王添灯是台獨、騙子,說他該死。馬總統這樣兩面討好,要

16

17


導論: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

人民相信什麼?這就是沒有轉型正義的觀念。又比如對孫立人,馬英九當年出

1949 年中共建政以後,甚至和越南打過仗,讓出幾個地方,所以十一段線變成

席台中市向上路孫立人紀念館的開幕式,說了一些褒揚的話,但不久,他又去

九段線……。如今北京政府要講九段線還可以,但我們也要繼續講九段線嗎?

頭寮謁陵。孫立人明明是蔣經國鬥下來的,馬英九這樣做,實在讓人錯亂。

如果說南沙群島、曾母暗沙都是「我們」的,那就是把台北當北京,根本就是 不自量力。

轉型是現在進行式 不是過去式

我們應該講我們國軍真正佔領的太平島、東沙島,那是多少年的事實佔領。

國民黨從威權政治到民主政治,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可是國民黨政府從戒

阿扁總統的時代,曾經把太平島的跑道加長,讓運輸機可以起降,就是一種主

嚴時代的一個「外來政權」,到現在變成「中華民國在台灣」這樣的一個「國

權行使的行為,所以我國的領土主張應該講到東沙島、太平島就可以了,不要

家」,在國家的層面是不是也要經過一個真正的轉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

再去講什麼九段線。否則,我們一方面不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但另一方

看國民黨和民進黨這兩大政治勢力能否有更多的「交疊共識」?

面又照單全收中共聲稱的歷史主權,等於是跳進一中原則,豈不自相矛盾。

國民黨儘管曾經是外來政權,公元兩千年畢竟下台、在野了,或者 2016 年 (多少因為馬英九的親中路線)又再度下野了,國民黨不應該再循 2005 年連戰

轉型正義,端看能否寫入教科書

那種「僭越」台灣命運共同體或台灣主權的路,應該覺悟到國民黨不可能依靠

我們台澎金馬如果要成為主權國家,或者「中華民國在台灣」要成真,要

北京政府的對台威脅利誘而能重返執政。國民黨與其太在乎對日抗戰的話語權,

做的功課還真不少。有關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轉型正義,重點並不在於成立或

不如多想想 1949 之後,包括 1958 年在台海危機中,外省兵和台籍兵共同抵禦

維持甚麼專責機構,或是多久以內寫出甚麼權威的報告,而是教育部能不能把

10

外侮,所締造的「意外的國度」 。

這部分的歷史事實適當寫入教科書?

另一方面,民進黨方面也應該革除過去打天下的草莽習氣,發揚八○年代

文化部除了要加緊人權博物館的籌設,敢不敢儘速處理中正紀念堂的轉型?

黨外雜誌時代勇於論述歷史的能力。民進黨似乎比國民黨更不重視自己的歷史,

國史館有多少心思、多少資源用來處理中華民國史與台灣史的斷續問題?最後,

請問:今天如果要找尋創黨時期的檔案、照片,在誰那裏? 1990 年「民主大憲

上面相關的國家論述,有沒有出現在國家文官培訓所、外交事務人員講習所?

章」是主張內閣制或總統制?民進黨在 1991 年「人民制憲會議」的角色、主張

這些事,如果民進黨無所謂、做不到,我們還能期待國民黨做到嗎?

為何? 1996 年彭明敏代表民進黨參與首次民選總統,1995 年黨內初選過程怎 樣?我不是主張去記一堆死的材料,而是要為自己的黨在 1999 年「台灣前途決 議文」所主張的「已經獨立說」打基礎,所需要的歷史知識。

治理國政需要歷史論述 再者,治理國政也常需要歷史論述。如果台灣是一個國家,不論它的名字 叫什麼,領土範圍在哪裡?有沒有包括釣魚台和南海諸島?這些如果沒有經過 虛心學習,貴為部會首長開口便說錯,是會貽笑大方的。例如,南海諸島的主 權宣稱,兩蔣時代是因為中華民國或中國的傳承而來,今天中華民國政府官員 (例如扁政府時代的內政部長或是小英政府的國防部長)如果照搬「明代以來 就如何如何」,這種歷史主權說早已不宜,因為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北京 政府的立場。 戰後因日本戰敗撤出,要處理這些領地的歸屬時,曾經劃了十一段線,但

18

總之,今天的政府官員應該上緊發條、以身作則,不要貢高我慢,要虛心 去理解我們國家現況之所以然,才能掌握未來應該努力的方向!

1 蔣緯國口述,劉鳳翰整理,《蔣緯國口述自傳》(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頁 242-244。 2 李登輝筆記,李登輝口述歷史小組編註,《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 台北:允晨文化,2004)。 3 陳儀深,〈李登輝眼中的「晚年蔣經國」〉,2004 年 5 月 16 日,「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http://old.ltn. com.tw/2004/new/may/16/today-o2.htm,點閱日期:2017 年 8 月 30 日。 4 陳儀深,〈關鍵的一九九一:論「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誕生〉,《思與言》,50:2( 台北,2012.6),頁 3358。 5 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編著,《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台北: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1992)。 賴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台北:時報文化,1994)。 6 陳儀深,〈與柯文哲談史〉,2017 年 4 月 4 日,「自由時報」: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91535, 點閱日期:2017 年 9 月 1 日。 7 〈蔣主席致陳儀 ( 三十六年 ) 二月蒸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 ( 二 )》( 台 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頁 57-58。 8 〈陳儀呈蔣主席二月儉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 ( 二 )》,頁 64。 9 張炎憲等執筆,《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台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2006)。 10 參 閱林孝庭著,黃中憲譯,《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 新北市:遠足文化, 2017)。該書運用大量的國際關係史料,對於戰後台灣問題的起源,以及複雜的美、中、台關係,有詳盡的 論述。

19


1987 年以前—禁忌年代的探索

1987

年以前

禁忌年代的探索 1947 年發生的二二八鎮壓與屠殺,在戒嚴年代(1949 - 1987),一直是台灣社會的禁忌,敢講二二八事件的人,不 是被送到綠島、隔離坐牢,就是離開台灣、遠在海外的留學生 或同鄉。 1950-60 年代,海外台獨團體,廖文毅的「台灣共和國 臨時政府」最早出版刊物談二二八。1960 年 2 月,明治 大學講師王育德與東京大學留學生黃昭堂等人,成立 「台灣青年社」,並創辦日文版的《台灣青年》雙 月刊,該社於 1961 年 2 月發行二二八特刊。

20

1981 年,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在日本東京舉辦二二八革命 34 週年 紀念會。圖片提供 / 陳銘城

1983 年,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在日本東京舉辦二二八事件大遊行。 圖片提供 / 陳銘城

除此之外,每年二二八,海外都有遊行與追思會的活動。而王育德的《台灣:苦悶的歷 史》,與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更是二二八事件的啟蒙書。 1981 年,在美國發行的週刊《美麗島》41 期,即刊出〈二二八民變與四十二條件〉。 1984 年 3 月發行的《前進》週刊,則在雜誌封面上,明顯地標示著「走出二二八的陰影」。 1981 年,師大歷史研究所學生李筱峰以研究歷史之名,探尋「二二八」之實,1984 年 發表他的碩士論文;1983 年,台大政治系學生劉一德等人因閱讀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 才得知「二二八事件」,因而號召有志一同的大學生,前去彭孟緝(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任高 雄要塞中將司令)位於金華街的官邸噴漆。這些人挑戰當權者的行動,都是在台灣高壓戒嚴 時期,冒著極大的風險去揭露被國民黨政權隱藏數十年的「二二八事件」。

21


1987 年以前—禁忌年代的探索

李筱峰教授: 書寫人生最心痛的一本書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李 筱 峰 教 授,2017 年 8 月 自 學 術 界 退 休。他曾任教於東吳大學政治系、輔仁大學歷 史系、世新大學通識中心、長榮大學台灣研究 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他出 生於台南麻豆,是國內知名歷史學者與政治評 論家,專門研究台灣近代史,尤其是日治時代 及戰後的民主運動史。 李筱峰是少數長期投入二二八事件研究及 出版著作的學者。他所著作與二二八事件相關 的主要著作包括:《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 (1986)、《台灣民主運動 40 年》(1987)、

李筱峰教授 訪談/陳銘城 文字整理/黃旭初 攝影/邱萬興 錄影/黃裕順 時間/ 2017 年 2 月 3 日 地點/新北市林口區李宅

《二二八事件回憶集》(1989)、《二二八消 失的台灣菁英》(1990)、《台灣歷史閱覽》 (1994)、《林茂生 ‧ 陳炘和他們的時代》 (1996,教授升等論文)、《解讀二二八》

長輩告誡:「話不可以亂說,你不知道卡早的 二二八事件,很可怕!」

(1998)、《台灣史 100 件大事》(1999)、

後來,雖然他嘗試著繼續追問有關二二八

《台灣人應該認識的蔣介石》(2004)、《唐

事件的記憶,也僅是得到:「你不用知道那麼

山看台灣── 228 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

多啦」、「囡仔人有耳無嘴」諸如此類的答

證》(2006)、《快讀二二八》(2016)。

覆。直到有次祖母不經意透露「二二八事件殺 死很多人……」然後又警覺地住口;這讓李筱

投入二二八事件研究,從好奇開始

峰不禁好奇,如此讓人避而不談、曖昧詭譎的 二二八事件到底是甚麼?到底那是個怎樣的黑

李筱峰認為自己會關心和投入二二八事

暗時代?

件的研究,應該跟他小時候成長的經驗有關。

22

攝影 / 黃裕順

李筱峰形容自己,從小就很愛打抱不平,看到

李筱峰讀高中的時候,喜歡閱讀課外書

弱小同學被欺負,或遇有不公不義的事,他就

籍,曾試著去尋找到一些關於二二八事件的蛛

挺身而出。因為這樣的個性,他常被父母親及

絲馬跡,但無論東翻西找,總是事與願違。後

23


1987 年以前—禁忌年代的探索

的安排。張玉法教授聽完之後頓了一下,但也

一份資料,上有一幅漫畫,讓李筱峰印象極為

馬上給了答覆:「我們只要根據學術研究立場,

深刻,那是上海一家週刊上登載的漫畫,內容

也不會有什麼敏感的?」

是一顆大蘋果,旁邊有一個小顆的蘋果,這顆

1984 年夏天,在張玉法教授指導下,李 筱峰完成論文,拿到歷史碩士學位。不久,李 筱峰找上自立晚報社長吳豐山,希望能夠出版 這本論文,於是,就交由自立晚報出版部出版 了《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一書。1985 年初,自立報社出版部經理魏淑貞在廣告這本 出版時,加上了這樣一句話:「台灣第一本專 章討論二二八事件的學術論文專書」;兩個月

大蘋果已經爛掉了,而小蘋果是完好的,這個 爛掉的大蘋果裡生出一隻爛蟲,咬到隔壁的小 蘋果,這個大蘋果就是中國,這個小蘋果就是 台灣。李筱峰認為這樣一張漫畫,就傳神地說 出二二八事件的主因了。就是這群爛蟲來台灣 這裡,踐踏台灣的人民和土地。

深入拜訪受難家屬,心痛失菁英

後,這本書立即再版,當時接續而起的黨外雜 誌,也開始談論二二八事件。

李筱峰在美國看到資料後相當感慨,他覺 得美國都可將台灣過去的歷史資料蒐為館藏, 而台灣的國民黨政府自己卻把這部分的史實惡

論文再版警總刁難,海外尋珍寶 當時這本書再版時,警備總部一直想盡辦

李筱峰教授與張炎憲教授長期投入二二八事件研究與專書出版。攝影 / 邱萬興

法要查禁這本書。李筱峰聽到記者轉述,會中 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說「這是一本已經由教育 研究主題,但礙於當時氣氛,這樣的題材一定

部頒發學位證書的論文,警總如果查禁,豈不

一篇批評學校教育體制的文章而被退學,於是

需要包裝修飾。於是,他想到了用「戰後的台

是打教育部的臉,也會引發各種爭論。」於是,

他轉學到淡江學院歷史系。

灣民意代表」這個題目,裡面有一個專章用以

這本書才倖免於難,逃過了被查禁的命運。

來,他就讀政治大學教育系三年級時,因寫了

李筱峰之後更有機會到中央圖書館台灣分 館找尋 1947 年的舊報紙。但奇怪的是,整個 3 月份的報紙不翼而飛,就如同刻意地「被消

書寫二二八事件時的受難者遭遇。以各級民意 代表來包裝,各階層都有人受難,這是無庸置 疑的。

李筱峰畢業不久,即在陳永興醫師的推薦 下,得到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的資助,和劉 守成(當時是輔大哲學博士班學生、《八十年

意抹消、扭曲。他心想,也許這就是「專制政 治」與「自由政治」最大的不同了。當然,這 些資料也都成了李筱峰後續寫作《二二八消失 的台灣菁英》與《解讀二二八》等書的史料。 同時,他也繼續找尋和訪問二二八受難者家 屬,以取得更多珍貴的資料與照片。 《解讀二二八》一書出版之後,李筱峰 得到二二八家屬不少迴響。像是陳炘的長子陳 盤谷,就拿出很多寶貴資料、照片給李筱峰。 李筱峰也去花蓮鳳林訪問張七郎的媳婦張玉蟬 (張七郎的三子張果仁之妻),李筱峰要求先

決定好論文題目後,更重要的事,是要如

代》雜誌編輯)一起到美國哈佛大學、芝加哥

何找到敢擔任論文指導的教授。最後李筱峰找

大學和史丹佛大學遊學兩個月。李筱峰在史丹

到外省籍的張玉法教授。他是 1949 年山東省

佛大學胡佛研究中心的東亞圖書館,看到了館

煩了?」這就是當時戒嚴年代的台灣社會,一

煙台聯合中學案的見證學生,他的校長、同學

藏豐富的台灣戰後報紙、雜誌和書刊,那些都

直把二二八事件當成禁忌話題。

不少人受難。張玉法教授平常並不會立即答應

是他想要研究二二八事件的重要史料。李筱峰

擔任學生的指導,但李筱峰一開口後,他便答

感到相當震撼,他將這些資料影印回台灣,再

此外,阮朝日的女兒阮美姝,很高興看到

應了。他告訴李筱峰說:「如果,連我都不敢

版的書籍中,李筱峰就放了不少這些珍貴的圖

李筱峰繼續有關二二八調查、研究;還有一位

當你的論文指導教授,還有誰敢當?」李筱峰

文資料。

楊顯堂(他與湯德章沒有血緣,但要叫湯德章

失」一般。他甚至問過幾位老先生有關二二八 事件,有的人會輕描淡寫地說,但也有人會反 問他:「你問這個幹什麼?你是不是活得不耐

根據學術研究立場,應不致敏感 1981 年,在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 研究所時,李筱峰的碩士論文想以二二八作為

24

說明了論文題目,也說出有關二二八事件專章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中心東亞圖書館,有

到張七郎父子墳墓行禮,李筱峰一上墳即淚流 滿面,張玉蟬女士甚感動,因而拿出許多老照 片和張七郎習字的毛筆字帖,一一讓李筱峰翻 拍。

舅舅)也主動找上李筱峰並告訴他,其父親曾 在湯德章遇害後,照顧湯德章的母親湯玉,楊

25


1987 年以前—禁忌年代的探索

顯堂並提供了一本回憶錄給他。就這樣,李筱

失的台灣菁英》一書,李筱峰便在序文裡寫道:

峰得以繼續寫下 31 位的二二八受難菁英的故

「這是一本最讓我心痛如絞的書!」。李筱峰

事。

認為,這些台灣菁英們各有不同的出身,卻有 李筱峰說,「我寫的這些人物,在二二八

事件被殺死的這些人物,是被計畫性整肅的台

相同的結局,在二二八事件中相同「被迫害、 慘遭殺害」的結果。

灣菁英,這些人當中甚至有的人是歡迎心目中

如果在一個合理和自由的國度,他們 31

的祖國,卻反倒死在祖國槍下。實在太悲哀了,

位可以組成堅強的內閣。若是政府需要一位教

這段歷史我有義務要寫下來,一定要讓後代人

育部長,可以找林茂生,經濟財政可以找陳炘,

知道!」

法務部交給李瑞漢或林連宗都可以;李筱峰說: 「他們在二二八事件後消失,是台灣社會的損

消失菁英若能組閣,陣容勢必強 1990 年自立報社出版部出版《二二八消

失,不但他們無法發揮長才,還要死在祖國槍 下,這是台灣歷史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這 三十幾人,沒有一個是我親人,卻如同我的父

李筱峰教授的著作《二二八事件回憶集》、《快讀二二八》、 《解讀二二八》。

祖一般,我們應該要讓我們的後代知道他們的 事。」 1990 年《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出版 後,當年中國時報開卷版的主編頗為開明,選 出這本書作為排行榜第五名,前四名皆是翻譯 書籍。但還是有位評審認為,雖然肯定這本 書,但因為作者是台獨份子,所以他就不推 薦。可見這本書在出版當時深具意義。過去沒 人敢寫的東西,李筱峰把它寫出來了,也發揮 了它的作用,所以這本書也銷售了好幾萬本。 2015 年,李筱峰與其學生陳孟絹合寫增訂版

李筱峰認為,他在當時戒嚴年代裡,所做 的二二八事件研究,以現今的視野看來,這本 書似乎書寫得有些簡單,但在當時的時空脈絡 下,一定具有其特殊的時代意義與作用。他很 欣慰看到現在許多優秀的學者,像薛化元、陳 儀深、周婉窈、陳翠蓮、蘇瑤崇等人,不斷投 入二二八事件的研究與書寫,而且皆已愈發成 熟深入。未來,李筱峰覺得推動歷史教育也很 重要,他將選擇用比較簡單通俗的語言,用演 講的方式,將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講給更多的一 般大眾聽。

的《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補充不少資料 和照片,並將之分為上、下兩冊。 1991 年 12 月 28 日,海內外學者成立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李筱峰教授(右二)參加 「二二八學術研討會」,發表二二八相關口述歷史與研究論文報告。攝影 / 曾文邦

26

27


1987 年以前—禁忌年代的探索

劉一德主席: 談 1983 年彭孟緝宅外牆噴漆 劉一德現為台灣團結聯盟主席。嘉義高 中、台大政治系畢業,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 所結業。1980 年代台灣學生運動領導人。當 兵期間被國民黨政府誣控「秘密結社」,退伍 後發動「南工北學」串連勞工運動與學生運動。 1981 年,劉一德是主張普通選舉及言論自由 的「大論五人小組」一員,1983 年劉一德更 是集合幾個台大學生,去彭孟緝住宅外牆噴 漆,以示他們對二二八事件中殺人無數的「高 雄屠夫」嚴重抗議。

外公在二二八事件被關

劉一德 訪談.文字整理/邱斐顯 攝影/邱萬興 錄影/黃裕順 時間/ 2016 年 12 月 26 日 地點/台灣團結聯盟總部

劉 一 德,1960 年 生。 父 親 湖 南 人, 是 1949 年跟隨孫立人將軍移民來台的中國青年

劉一德的父母親,都是法院的書記官,他

軍。母親是嘉義人。外公潘崇山是嘉義木材

六歲時隨著父母搬到法院宿舍。法院宿舍裡,

商,當時是嘉義前三大木材商之一,原本家境

以外省人居多,其實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眷

不錯。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他外公因庇護台灣

村,只是宿舍裡的居民知識水準較高一點。雖

兵而被關了幾天,後來用金條贖出才平安歸

然法院裡也有台籍人員工作,但他們就是住在

來。他外公被釋放回來之後,便抑鬱不得志,

自己家裡,不會去住法院宿舍。

於 1951 年過世,那時候劉一德的母親就讀嘉 義女中二年級,從此家道中落,她也不再讀大

在那樣的環境下,劉一德就成了一般所 謂的外省子弟。他自稱不是很會唸書(但也都

學。

得第二、第三名),但有許多才華,寫作文、

此為彭孟緝位於台北市金華街的住宅。1947 年彭孟緝擔任高雄要塞司令。 他在二二八事件血腥鎮壓群眾,殺害許多無辜民眾,被稱之為「高雄屠 夫」。攝影 / 邱萬興

28

劉一德五歲前,都是住在外公留下來的那

演講、畫圖,樣樣精通。讀國二時,劉一德參

個家,他兒時玩伴都是附近鄰居小孩。他說自

加省教育廳辦的漫畫比賽,他以簽字筆一筆從

己的台語很流利,就是因為這段期間的環境為

脖子、嘴巴、鼻子、頭髮,然後畫他戴眼鏡,

他打下的基礎。

讓人一看就知道畫中人就是蔣經國。這個「蔣

29


1987 年以前—禁忌年代的探索

經國漫畫」得到國中組全台灣第二名,獲得教

是「反政府」是要有組織才能做的,他沒有「反

被人查禁了。因為這樣的小團體,還是被告密

育廳長許智偉頒發的獎牌,獎牌目前仍放在家

政府」,所以他不簽字。不簽字的結果是,他

者滲透了。

裡。劉一德回想起來,如果不是高二時候發生

被教官打了兩個大巴掌,打得眼冒金星。連老

了一件事,他應該是會被國民黨吸收的學生。

師都覺得不可思議。

後來劉一德重考進入台大政治系。當年,

嫌,他們反而不在台大校園內「丟傳單」。

聲討彭孟緝,血債血還!

台大的學長姊,如謝明達、蕭裕珍、蘇煥智、

當天深夜,他們這幾個台大學生(劉一

那時候,嘉義高中的學生,多數是雲嘉地

楊秋興等人,都是在校外發展反對國民黨的力

德、王增齊、李文忠、賴勁麟、林正焜、林恆

區(新營以北、西螺以南)家境較富裕的或是

量,劉一德形容他們是「做外銷的」,而他自

立、謝穎青等七人),決定去彭孟緝位於台北

就讀嘉義高中時,劉一德從一個外省子

比較會讀書的學生,如果學生留的頭髮較長,

己則是「做內銷的」,就在台大校園裡,把學

市金華街的住宅外牆噴漆,最後由王增齊拿

弟,變成一個反國民黨份子。原因是讀高二時,

頂多是叫學生去理一理,或是學生穿喇叭褲,

生組織起來,對抗國民黨。

著紅色噴漆,噴上「聲討 228 殺人魔王彭孟

他常常在體育課之前閱讀報紙,有一次看到報

就把褲管剪一剪而已,絕對不會打人。劉一德

上刊載當時的嘉義市長阮志聰炒地皮,他當下

說,他大概是那幾年來第一個被教官打的學

就大罵國民黨,罵那個市長。第二堂是國文課,

生。

高中時期開始反抗國民黨

沒想到教官就從教室外面揮手,叫他出去,去 教官室。

一些影印的資料,尤其是史明所著的《台灣人 四百年史》,開始認識「台灣史」,並從書中

那兩巴掌,對劉一德太震撼了,他心想 批評一個市長,有這麼可怕嗎?他感到被羞

原來教官已經寫好一篇「悔過書」,要劉

辱,因此連續兩個禮拜,老師上課時他都讀不

一德簽字,意思是劉一德在體育課時「煽動同

下書,於是他就翹課跑去學校圖書館翻書。他

學反政府」,還有組織反政府團體的企圖。劉

看到了太平天國傳,寫洪秀全造反的故事,那

一德在罵市長的時候,底下約有六、七個學生,

是民國 7 年出版的書,當時國民黨還沒拿到政

當時這幾個學生裡,有人去告密。告密者,就

權,孫文還在南方革命。書裡描寫的洪秀全,

是一般所謂的「爪耙子」。

讓劉一德看了血脈賁張。洪秀全三次考試都考 不上,於是就找了幾個人一起,金田村起義造

劉一德對教官說,他的確有批評政府,但

一九八○年代,一群台大學生,藉著閱讀

反,來反抗清朝統治。

模模糊糊得知 1947 年台灣發生過駭人聽聞的

擔任高雄要塞司令。他在二二八事件血腥鎮壓 群眾,殺害許多無辜民眾,被稱之為「高雄屠 夫」。

「二二八大屠殺事件」。 劉一德談起這件陳年往事時表示,1982 年台大學生推動台大代聯會主席普選(簡稱 「普選運動」)開始,就在台大校園裡散發小 傳單、並且在下課時間,學生大量從教室走出

劉一德坦承他看完噴漆也嚇得半死,他回 憶說,隔天早上一大早差不多六、七點的時候, 他們還假裝「路人甲」騎著腳踏車去巡一巡。 當時彭孟緝的住宅外面差不多來了一百多個憲 兵,全部把那個牆圍起來,在那邊蒐證。

來時,從六樓把小傳單空飄下去。 有了台大校園空飄傳單的經驗,他們打算 再用一次。1983 年 2 月 27 日幾個台大學生發 起要求公佈二二八事件真相,他們當天分別到

閱讀史明的書,才知二二八

緝,血債血還!」的字眼。彭孟緝,1947 年

政大、輔大、文化去「丟傳單」,為了故意避

1983 年,台灣還在實施戒嚴統治,這幾 個台大學生在彭孟緝住宅外牆噴漆的事很快就 被壓下來,黨外雜誌還來不及報導,軍方就已 經先發制人。因此當年只有少數人知道這件 事。 當一般社會大眾還不甚清楚

劉一德發現,原來政治這麼好玩,找一些

二二八事件時,這群台大學生已經

志同道合的人,就可以來改革。他開始在嘉中

透過閱讀,知道台灣過去有一段如

找一些想法相近的同學一起聚會。後來大家聯

此慘痛的歷史;當一般黨外雜誌還

考之後,紛紛北上,但這個團體的聚會並沒有

沒有普遍針對二二八事件作相關報

散掉。因此劉一德再重新把大家組織起來,他

導時,這群學生早已到「高雄屠夫」

們還編了一個名為《破曉》的刊物。

彭孟緝的住宅外面去噴漆了。

《破曉》第一期刊物裡,有幾篇是在罵政 府的,例如當時正在蓋中正紀念堂,工程很浩 大。劉一德於是模仿一個中國古代的政權,想 要嘲笑這個建築物。但是這份刊物的第二期就 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

30

1983 年台大學生王增齊拿著紅色噴漆,寫上「聲討 228 殺人魔王彭孟緝,血債血還!」 的字眼,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2017 年展覽之現場模擬圖。攝影 / 邱萬興

31


1987-1989—衝破禁忌

林耀堂數位版畫《菊花與警棍的對峙》

1987-1989 衝破禁忌 1987 年 2 月 4 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正式成立,由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陳永興醫 師擔任會長,李勝雄律師擔任副會長,《自由時代》雜誌創辦人鄭南榕擔任秘書長。其中鄭 南榕是「打破二二八禁忌」的關鍵人物。 1987 年,長輩眼中視為禁忌的「二二八事件」,正好滿 40 週年。過去在國民黨戒嚴的 體制下,從來沒有人敢公開談論「二二八事件」,更不用說為二二八事件舉辦紀念儀式或活 動。「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成立後,台灣島內和海外共有 56 個團體加入促進會。 1987 年 2 月 14 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展開祈禱會、祭拜典禮、 座談會、演講會、和平遊行等紀念活動,2 月 15 日在台南市舉辦第一場遊行,爾後台灣全島 一共舉行了二十多場公開性的群眾活動,要求國民黨政府公布二二八事件的歷史真相,平反 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的冤屈,安慰罹難者的家屬,向罹難者、受難者家屬以及全國人民道歉, 同時展開調查與登記,興建二二八紀念碑和紀念館,出版有關「二二八事件」的研究論文和 資料,並把每年的 2 月 28 日訂為「二二八和平日」。 衝破禁忌之後,為紀念二二八事件,民間不斷推動平反運動。政府從設立紀念日、建紀 念碑、真相調查、道歉、立法賠償、回復受難者名譽,至今長達 30 年。 本章,除了專訪當年推動「二二八和平日」的關鍵人物外,也重新刊載近三十年前發表 過的論述文章,以呈現當年學術界、文化界從不同觀點談二二八事件對台灣社會的重大影響。

32

33


1987-1989—衝破禁忌

陳永興醫師: 「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話當年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要求公布真相,平反冤屈 「二二八事件」發生於 1947 年,國民黨 政府派遣軍隊大舉鎮壓、屠殺台灣民眾,大肆 逮捕並槍決台灣士紳、知識分子等社會菁英。 當年許多人未經審判,就被捕、被殺,這樣慘 痛的經驗,在台灣人民心中劃下一道無法彌補 的歷史傷痕。這是一個讓人悲傷和苦痛的歷史 悲劇。「二二八」是國民黨屠殺鎮壓台灣人民 的血腥印記,四十年來,「二二八」的陰影始 終籠罩著台灣社會,國民黨更是把「二二八」 視為禁忌,一直壓制有關該事件的報導與討 論,也禁止人民公開談論這一事件。

台權會為「平反二二八」暖身

陳永興醫師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會長,民報創辦人 訪談.文字整理/邱斐顯 攝影/邱萬興 錄影/黃裕順 時間/ 2016 年 12 月 16 日 地點/民報編輯部

長期投入台灣精神醫療與人權工作的陳永

久的陳永興就被選為第二任台灣人權促進會

興醫師,於 1985 年前往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

(簡稱台權會)會長。隨後,陳永興在台權會

深造。他在柏克萊讀書時,時常去史丹佛大學

的執委會正式提議說,「隔年就是 1987 年,

的東亞圖書館查閱書籍、資料,當時張富美博

『二二八』已經 40 週年,台權會要來推動這

士即為該圖書館的副館長。陳永興常常與陳芳

個平反二二八的運動。」

明、張富美一起討論台灣的歷史。陳永興在史 丹佛大學圖書館,看到了許多從來不曾在台灣 看過的歷史書籍,尤其是關於「二二八事件」 的相關史料。 1986 年, 陳 永 興 返 台。1986 年 11 月, 原任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首任)的江鵬堅律 師,被選為第一任民主進步黨的黨主席。台 灣人權促進會的會長職位因而出缺。回台不

34

陳永興當時認為「二二八事件」應該要平 反,因為這是台灣近代史上對人權傷害最大的 事件。 1986 年 12 月,台灣人權促進會舉辦「平 反二二八事件」研討會,邀請學者、作家如鄭 欽仁教授、張炎憲教授、李筱峰教授、柯旗化 老師、作家李喬等人共同研討「平反二二八」 的議題。

打開你塵封的記憶, 說出你所知道的「二二八」故事, 兄弟們,我們必須為揭開真相前進。 攝影 / 宋隆泉

35


1987-1989—衝破禁忌

陳永興、李勝雄、鄭南榕共同投入 1987 年 1 月 24 日,《自由時代》雜誌創 辦人鄭南榕出獄。剛出獄不久的鄭南榕,隨後 到陳永興醫師的家裡,談起想辦一場「二二八 公義和平運動」。他們商談後決定,由「台灣

和平日

公佈真相.平反冤屈 二二八和平日宣言

人權促進會」會長陳永興醫師擔任「二二八和

1987 年 2 月 13 日,會長陳永興、副會長李勝雄、秘書長鄭南 榕召開「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成立記者會,揭開活動序幕, 為「二二八」真相開始發言。攝影 / 宋隆泉

平日促進會」會長,李勝雄律師擔任副會長,

四十年來,「二二八事件」像一片烏雲,縷縷的冤魂濃聚不散;又像你我

鄭南榕擔任秘書長,全力推動「二二八公義和

心底的陰影,掩著我們的最深刻的創傷。屈不得直,冤不得伸,真相不得大白。

平運動」。

四十年來,死者無法安息,生者難以平安;這個島上因此沒有真正的和平。

陳永興醫師長期投入人權工作,頗具知名 度。李勝雄律師,不僅擔任台權會的秘書長,

但是「和平」--統治者與被統治者,本地人與外省人之間的和平--正是 這個島上最重要的生存基礎。

同時又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長老。陳永興認 為「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推動時遇有法律的

因此,「二二八事件」發生的第四十週年,我們呼籲全島住民共同來紀念這

問題,李勝雄可以協助提供法律上的支援。鄭

個日子,並祈求和平早日降臨在台灣島上。我們呼籲公佈真相,平反冤屈,讓死

南榕有《自由時代》雜誌社,有人手,可以印

者的冤魂得以安息,讓生者四心靈得以平安,也讓這個島上的住民,得以因瞭解

傳單,提供後勤支援,而鄭南榕本人是一個

而諒解,因諒解而和解,因為和解就是邁向和平的開端。

極為稱職的幕僚長。他們共同投入心力,為 「二二八平反運動」分工合作,並且邀集數十 個人權、文化團體共襄盛舉。 1987 年 2 月 4 日,當時台灣尚未解除戒 嚴,「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正式成立,要求 公布真相、平反冤屈。結果,海內外有 56 個 人權團體加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鄭南榕隨即在《自由時代》雜誌社門口正 式掛牌。「二二八事件」在鄭南榕的《自由時 代》雜誌全面報導下,四十年禁忌話題的神秘 面紗慢慢地被掀起。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會長陳永興醫師說:「希望我們能用我們 的眼淚,來洗清他們滿是血腥的手。」攝影 / 邱萬興

推動平反運動,重建台灣人的心靈 陳永興指出,從 1947 到 1987 年這四十 年來,二二八的影響是籠罩社會的恐怖情緒,

我們懇切地向島上的每一位住民發出這個訊息:在第四十週年的「二二八」。 請讓我們以「和平」來紀念它,並訂定這一天為「和平日」。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會長陳永興) 發起單位: ‧ 台灣人權促進會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區聯合祈禱會 ‧ 政治受難者聯誼會 ‧ 謝長廷服務處 ‧ 洪奇昌服務處 ‧ 許國泰、張貴木服務處 ‧ 許榮淑、翁金珠員林服務處 ‧ 民進黨雲林縣籌備會 ‧ 黨外嘉義聯誼會 ‧ 楊雅雲服務處 ‧ 黨外屏東聯誼會 ‧ 張甲長服務處 ‧ 張溫鷹服務處 ‧ 宜蘭噶瑪蘭雜誌社 ‧ 高李麗珍服務處 ‧ 台中許榮淑服務處 ‧ 全美台灣同鄉會 ‧ 民主進步黨海外組織 ‧ 台美文化交流中心 ‧ 藍美津服務處 ‧ 台灣與世界雜誌社 ‧ 婦女台灣民主運動 ‧ 許榮淑台中縣服務處 ‧ 自由時代週刊社 ‧ 吳哲朗服務處 ‧ 南投民主聯誼會 ‧ 張俊雄聯合服務處 ‧ 台灣新文化雜誌社 ‧ 新觀點雜誌社 ‧ 尤清服務處 ‧ 台灣筆會 ‧ 台灣文藝雜誌社 ‧ 文學界雜誌社 ‧ 台灣文化雜誌社 ‧ 笠詩社 ‧ 王兆釧服務處 ‧ 台灣關懷中心 ‧ 新台政論雜誌社 ‧ 顏錦福服務處 ‧ 民主運動工作室 ‧ 蔡世仁服務處 ‧ 台灣新社會雜誌社 ‧ 苗栗黨外聯誼會 ‧ 吳淑珍、陳水扁服務處 ‧ 余玲雅、余政憲聯合服務處 ‧ 台權會新竹聯誼會 ‧ 美國南加州人權協會 ‧ 美國台灣人權協會 ‧ 台灣公論報 ‧ 全美台灣同學會 ‧ 全美台灣學生社

最糟糕的是屠殺、清鄉、宣布戒嚴,使得台灣

36

37


1987-1989—衝破禁忌

1987年二二八和平日運動足跡地圖

02/14

台北市日新國小 第一場室外大型演講會

社會完全窒息,幾乎所有自由都被剝奪,又延

02/27

台北市艋舺長老教會 追思禮拜

然會受影響。

02/28 02/18 03/01 02/22

台北市永樂國小 民進黨舉辦大型二二八演講會與遊行

桃園市桃園國小 室外大型演講會

新竹市民富國小 室外大型演講會

苗栗市大同國小 室內演講說明會

02/28

台中市台中公園、光復國小 台中市遊行、室外大型演講會

02/28

豐原市豐原國小 室外大型演講會

02/27

彰化縣員林鎮員林國中 室內演講說明會

03/07

續那麼長的時間,社會的創造力跟發展機會當

02/21 03/01

三重市明志國中 室外大型演講會 中和市中和國小 室外大型演講會

宜蘭縣林家墓園 追思禮拜

02/28

宜蘭縣羅東鎮中正堂 室內演講說明會

02/27

南投縣埔里鎮埔里國中 室內演講說明會

彰化縣政府前廣場 彰化市遊行

02/26 02/15

台南市民生綠園 第一場二二八遊行

02/27

高雄縣鳳山體育館 室內演講說明會

02/28

高雄市三民公園 高雄市遊行、室外大型演講會

03/01

布展開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包括演講會、座談

二二八事件使台灣人的生命集體死亡,這個運

會、和平遊行、各種祈禱會、祭拜典禮或追思

動要讓台灣人復活。不管執政當局有沒有勇氣

禮拜、出版專書、收集史料……等等紀念活動。

回應呼籲,只要台灣人民能夠從二二八事件的 歷史教訓中,學習如何重生,如何站起來,有 有信心自己做島國主人,那麼在這樣的情況 下,我相信這個運動就成功了。」

2 月 14 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在 台北市日新國小舉辦第一場演講會。2 月 15 日,正式為二二八而走,在台南市舉辦第一場 遊行,沉寂了四十年的台灣天空,嘩然巨響。 一直到 3 月 7 日在彰化,在台灣全島一共舉行

陳永興醫師談起三十年前的往事,他說

了 21 場公開性的群眾活動,要求政府對當年

道,「當時印象最深的是,姚嘉文律師因美麗

二二八事件的國家暴力,公布歷史真相,平反

島事件被關了七年多之後,才剛出獄不久,我

冤屈,進行道歉、賠償,安慰受難者與家屬,

們談起要推動這個運動時,姚嘉文律師判斷國

制定二二八為國定假日、興建二二八紀念館或

民黨還會找機會抓人。」

紀念碑,以化解社會族群對立,建立公義和諧

但 是 身 為 精 神 科 醫 師 的 陳 永 興 認 為, 白色恐怖,造成台灣人對外省籍人士的反感 「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當成是台灣人心靈治

的社會。

剛推動時, 最困難的是受難家屬不敢站出來 同時,他們在記者會中宣布,此後到 2 月

台東市南京路 室外大型演講會

屏東縣立體育館 室內演講說明會 資料提供 / 鄭南榕基金會

38

和平日運動,最重要就是重建台灣人的心靈。

「二二八事件」、國民黨的戒嚴統治、特務、

02/22

13 日在台大校友會館正式對外召開記者會, 二二八事件 40 週年正式展開第一波序幕,宣

與歧視,以及對恐怖的陰影,因此他把推動

嘉義市民族國小 嘉義市遊行、 室外大型演講會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於 1987 年 2 月

陳永興醫師說:「我們推動這個二二八

勇氣紀念自己的先輩,肯定先賢的犧牲奉獻,

02/28

療的關鍵。

1987 年 2 月 14 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與謝長廷 服務處在台北市日新國小舉辦第一場「二二八事件四十 週年紀念演講會」,揭開大家對「二二八」的迷惘。 攝影 / 宋隆泉

打開塵封四十年的記憶,數萬民眾在台北市永樂國小聆聽 二二八,原來這才是「二二八」。攝影 / 邱萬興

39


1987-1989—衝破禁忌

請還給我們真正的歷史,我們要求公布二二八真相,平反冤屈,國民黨政府 應向二二八負責、道歉。攝影 / 宋隆泉

28 日以前,就會接連在各縣市舉辦演講 ,演

陳永興談起當年遊行的經驗:「當年要為

講完後就遊行。那時候,幾乎每個禮拜都有活

二二八平反運動而遊行的時候,憲警都是隨侍

動。這個「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第一年引

在側。甚至 3 月 7 日在彰化舉辦追思活動與和

起很大的迴響,差不多每一場演講都有四、

平遊行時,軍警鎮暴部隊把遊行民眾與我們圍

五千人甚至幾萬人參加。

困在縣政府廣場長達好幾個小時之久,最後更

陳 永 興 醫 師 回 憶:「 那 時 候, 每 場 演 講,有的數千人,有的甚至上萬人。第一年推 動『二二八和平日』運動時,最困難的是, 二二八受難家屬不敢站出來。」 因為嚴重地挑戰了國民黨當局過去統治台 灣的合法性與正當性,「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1987 年二二八事件 40 週年 紀念行動傳單。 圖片提供 / 邱萬興

40

是棍棒齊下,不僅打破了我們宣傳車的玻璃, 也打傷了我們的同志,連我的眼鏡都被打破, 腿部也被打得淤血。」 1988 年,「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推動 的第二年,很多團體陸陸續續加入,除原有的 基督教長老教會,也有佛教團體加入。

的活動,幾乎是全面性遭到憲警的暴力阻擋與

荒謬的是,當時的行政院長俞國華針對

打擊,21 場公開活動不是遭到刁難、一再要

「二二八事件」,認為民族間的爭端自古以

求更改時間或地點,就是演講會時受到軍警鎮

來就存在,他以「滿清入關時,也是屠殺漢

暴部隊的包圍干涉。

人,滿清皇帝都沒有道歉了,為何國民黨要對 二二八事件道歉?」

41


1987-1989—衝破禁忌

台灣人自己建二二八紀念碑

陳永興醫師抱著募款箱走向台下,為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募款。攝影 / 邱萬興

民間興建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

人都看得到。最後「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接 受了這個建議,決定在此設置紀念碑。

陳永興演講時曾經說道:「台灣人要自己

但是 1988 年底,嘉義火車站前廣場的吳

站出來,自己建二二八事件紀念碑,自己掌握

鳳銅像,才被林宗正牧師率同基督長老教會的

地點決定後,建碑委員會召集人陳永興開

歷史解釋權。」

URM 學員,費盡所有心力將其拆除。吳鳳銅

始籌募設置紀念碑的款項,「我們那時候就提

像乃是因長久以來流傳的吳鳳神話而起造的。

出一個呼籲,希望每個人捐一萬元就好,我們

陳永興後來到加拿大溫哥華找林宗義博

吳鳳神話既非事實,又污衊原住民的歷史與文

徵求 228 個人,要用 228 萬元,來蓋台灣第

士,談「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在推動的理念,

化,造成原住民族在台灣的社會上有著強烈的

一座 228 紀念碑。」後來,很快地馬上就募集

林宗義博士表示希望能幫他自己的父親--

自卑感。

到 228 萬元,並在此地興建台灣民間第一座

林茂生博士辦一個追思禮拜。林茂生博士於 1947 年二二八事件後,3 月 11 日被人帶走後, 從此消失,家屬連他的屍體都沒見過。

二二八紀念碑。 吳鳳銅像被拆除後,1989 年「二二八和 平日促進會」曾想在此地設立二二八紀念碑,

陳永興備感欣慰的是,1987 年剛開始推

但是該地爭議性太大,最後由嘉義市長張博雅

動「二二八和平日運動」時,許多家屬只是默

他們連絡到濟南教會的翁修恭牧師,林宗

承諾,由嘉義市政府提供一塊地,在嘉義市要

默地流著眼淚,參加紀念活動。到了 1988 年

義博士表明自己願意捐出一塊地,那塊地位於

去彌陀鄉有一個轉角處,三條馬路的中間有一

和 1989 年,已有家屬能夠站到台上或民眾面

高速公路要去基隆的半途,約在內湖、南港中

塊公用的地,這塊地「能見度」很高,路過的

前,親自為二二八事件做見證。

間的一個山坡地。1988 年,林宗義博士把這 塊地提供給「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打算以 民間的名義自己設立紀念碑,他們已經找到怪 手,並且也請怪手去把這塊地挖平,準備就在 1988 年 2 月 28 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在台北市內 湖舉行二二八紀念碑暨林茂生紀念碑的破土典禮。 攝影 / 宋隆泉

那邊建立二二八紀念碑。 但是當他們在那邊做紀念碑的破土時, 他們全都被情治人員給包圍住了。國民黨特務 隨時都在林宗義博士的身邊出沒,不斷阻撓此 事。最後。國民黨甚至把這塊地變更為公園用 地,讓林宗義的願望無法實現。 1989 年,「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推動 的第三年,陳永興認為應該在二二八事件受難 者,畫家陳澄波的故鄉嘉義,設紀念碑。1947 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陳澄波被帶到嘉義火車

1989 年二二八受難家屬,開始願意站出來參加追思活 動。攝影 / 邱萬興

站前廣場,先遊街示眾而後公開槍決。因此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想在嘉義火車站前廣 場設立二二八紀念碑。

1987 年 3 月 7 日,鄭南榕、陳永興領軍的隊伍來到彰化縣遊行,遭到數百位鎮暴警察用無情的警棍毆打,陳永興醫師的眼鏡被打破, 鄭南榕與許多民眾也飽受棍棒毆打受傷。攝影 / 宋隆泉

42

43


1987-1989—衝破禁忌

李勝雄律師: 致力探究二二八歷史真相 以耶穌基督精神作為人權標準的李勝雄,

2017 年, 陳 永 興 醫 師 參 加 二二八 70 週年紀念行動, 要找出加害者的責任追究, 才能真正平反二二八。 攝影 / 邱萬興

是過去人權運動中勇於挺身而出的人權律師。 他擔任過兩屆的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台灣獨 立建國聯盟副主席和建國黨秘書長。1980 年 代,他曾為美麗島事件受難的黨外人士辯護。

官方與民間的 「二二八事件研究」專書 1988 年, 李 登 輝 接 任 總 統 後, 曾 對 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釋出善意,並由中研院賴 澤涵教授出任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 委員兼報告撰寫總主筆。但是陳永興醫生等人 擔心國民黨政府方面亂寫、逃避責任,或以國 民黨統治的觀點來寫這個報告,因此也自己成

1990 年代,他也為名列黑名單的獨立運動志

找出加害者,以達真正平反二二八

士張燦鍙、王康陸、郭倍宏、李應元、羅益世

經過五、六年之後,陳永興認為:

和史明等人義務辯護。李勝雄對於人權的概念 深受母親的影響,30 年前和陳永興、鄭南榕

第一,真相雖然慢慢被披露出來,且透過

共同發起二二八平反運動,至今仍致力於探究

小說、藝術、電影、傳記之類方式來呈現,但

二二八歷史真相。

是真相沒有「百分之百」被公佈出來。

父親曾保護學生兵

第二,「賠償」或「補償」雖有做到,但 是家屬認為受害者的名譽卻無法恢復。

李勝雄回憶 1947 年發生二二八事件時,

立了一個民間 228 報告的寫作小組,如鄭欽 仁、張炎憲、李筱峰、陳芳明、張富美和在美

第三,當年沒有做到對加害者的責任追

當時他只有 7 歲,他家的前面有塊墓地,很

國的蕭欣義等教授,都一同參與了民間 228 報

究,即所謂的「轉型正義」,那時候在推動

多人在這裡被槍殺。在李勝雄印象中,曾經有

告的寫作。國民黨的官方要提出 228 報告的時

「二二八和平日」時,還不敢有此念頭。而過

兩個抵抗國民黨軍隊的學生兵跑到他家,他的

候,民間也提出自己的 228 報告,甚至自己印

了數十年之後,二二八事件的加害者始終沒有

父親幫忙藏匿他們,因為他父親認為這樣做是

書,舉辦學術研討會,發表 228 事件的學術論

人出來。

對的。李勝雄的父親是日治時期的小學老師,

文。

相較於 1980 年南韓的光州事件,陳永興 而國家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則是在台北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裡。

表示,南韓在 1985 年就舉行悼念會及悼念彌 撒。台灣的 1947 年二二八事件,比起來拖得 太久了。

當初「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提出要求 「賠償」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死者賠償六百

針對 2017 年要做「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

萬元,傷者、逃者按比例賠償。但是國民黨堅

紀念」,陳永興強調:「要開始來做找出加害

持要用「補償」條例,而不願用「賠償」之名。

者,以達到真正「平反」二二八事件,與去除 白色恐怖的陰影。

44

李勝雄律師 訪談/陳銘城 文字整理/黃旭初 攝影/邱萬興 錄影/黃裕順 時間/ 2016 年 12 月 22 日 地點/李勝雄律師事務所

日治時期的小學老師都有配劍,配劍是一支長 的,一支短的,他記得那支配劍很美,他常看 到父親拿出來在抹油、幫它整修。後來 228 事 件發生之後,父親說「要是配劍被搜到會很危 險」,所以父親就把它丟掉了,也不知道丟到 哪裡去,這讓李勝雄覺得很可惜。 李勝雄小時候,母親就常告訴他國民黨的 種種不好,而他也因為家庭的信仰而去長老教

45


1987-1989—衝破禁忌

義,則是第一位邀請李勝雄參加關懷二二八事 件民間組織的二二八家屬。 李勝雄參與二二八和平日的活動時,大約 是鄭南榕被張德銘告的時候,當時李勝雄就擔 任他的辯護律師。在還沒籌組民進黨時,鄭南 榕就從事黨外運動,李勝雄因為每期都看鄭南 榕辦的《自由時代》雜誌,而和鄭南榕認識成 為好友,那時的好友們也包括江鵬堅、Michael 林世煜等多人。 當年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要開成立大會, 地點就是在鄭南榕的雜誌社,大家推舉鄭南榕 當秘書長,陳永興當會長,李勝雄當副會長。 後來李勝雄因為律師業務較繁忙,中南部 的活動沒有參加。但他記得在台北的第一場演 講會是在日新國小舉辦,由李勝雄主辦,現場 有很多警察,他們把講台搭在操場中間,當時

長老教會長期努力與關懷,讓許多二二八受難家屬,願意站出 來參加平安禮拜。攝影 / 劉振祥

並沒有被警察阻止,但是要聽演講的人卻有不

打破禁忌,撫平歷史的傷痕,才能避免苦難重演。攝影 / 邱萬興

少是站在屋簷下,站在台前來聽演講的人的確

李勝雄回憶,他會參與二二八的平反運

比較少,大概是當時的氣氛還有點恐怖吧,不

動,其實也跟長老教會的態度有關。他說,在

過對經歷過美麗島事件的李勝雄來說,卻不會

還沒參加長老教會的總會時,他是在一間獨立

感到任何緊張。

教會作禮拜。但是 1980 年 2 月 28 日林義雄家 的滅門血案事件發生後,1982 年林義雄的家

會,並認識了彭明敏的父親彭清靠和叔叔彭清

贊助她,成立拓荒者出版社,並介紹江鵬堅去

約,他們都是新興教會的長老。後來李勝雄去

支持她。

長榮中學就讀,也是經由彭氏兄弟的介紹去插 班高二。上了大學之後,李勝雄在保險公司認 識了江鵬堅,並參加中國比較法學會,這是當

參與平反運動因緣

印象中二二八平安禮拜

變成義光教會。這是由他和鄭兒玉牧師及高明 輝牧師在一起籌備的,籌備期間,都在重慶南

因為教會人士不斷的努力,才促成了後來

路的高明輝牧師的牧師館。林義雄家的滅門血

的平安禮拜。當時他們開會的地方是在濟南教

案事件發生時,李勝雄等多位美麗島事件受難

會翁修恭牧師的宿舍,而重要的推手則是蘇南

者的辯護律師們都在軍法庭上。

時唯一反對國民黨的一個組織,法官和檢察官

李勝雄參與二二八和平日的活動,因為他

洲,他們於 1990 年 12 月 8 日在懷恩堂發起一

都被禁止參加,參加的人大部份都是律師、教

認為,二二八是國民黨迫害台灣人民的行為,

個和解平安禮拜「尊重人權,紀念二二八」,

李勝雄說,他和林義雄是在軍法學校認識

授、學者,也就是反對國民黨的人。

包括長老教會的牧師,岡山教會的蕭朝金牧師

邀請了周聯華和高俊明兩位主要的牧師,周聯

的。他在南陽街國泰保險公司任職時,林義雄

都被抓去槍殺。另外,淡江中學的前後任校長

華牧師是蔣介石的士林官邸牧師,可以代表所

在當律師,林義雄有空時就會下來和他聊天。

李勝雄曾擔任美麗島大審的辯護律師,其

林茂生、陳能通也都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殺害,

有外省的集團,高俊明牧師則代表長老教會和

因此在林義雄家發生這樣的事情後,李勝雄義

中呂秀蓮是李勝雄的學妹,在美麗島事件發生

其中林茂生是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當時的台

台灣人。當晚行政院長郝柏村也出席平安禮

不容辭參與籌備工作。一開始是鄭兒玉牧師做

前,她一直想從事婦女運動,李勝雄就在身旁

大文學院院長。而林茂生教授的大兒子林宗

拜,象徵二二八的省籍和解。

主任委員,第二任就是李勝雄,籌備期間到後

46

47


1987-1989—衝破禁忌

德章紀念公園,這些雖然跟二二八 平反運動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情 緒是一樣的,都是在戒嚴時期下的 活動,也是對政治迫害的白色恐怖 之反抗。 李勝雄後來因緣際會接任了兩 任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他回憶在 戒嚴的時期,從政治迫害之後,接

林宗正牧師: 細數 1987 年台南 「二二八和平日運動」遊行 並談長老教會公報遭警總查禁始末

著白色恐怖再到美麗島事件,仍然 有一連串的抗爭,李勝雄曾在五二 ○事件中被便衣警察追打受傷,左 腳被打到腳踝裂開,後來市議員顏 錦福來了,警察不敢動了,他才被 2012 年 5 月,李勝雄律師參加《槍口下的司法天平—二二八法 界受難事蹟》新書發表會。攝影 / 邱萬興

帶去台大醫院就醫。被打之後,李勝雄被認為 是受政治迫害的人權律師,所以被人權團體自 由之家邀請去美國訪問約兩禮拜,也參加聯合

來就是定期公告開會,方素敏就把這間房子交

國的人權宣言。

給這個建堂委員會,然後在 1982 年正式成立。 2012 年 5 月 31 日全國律師公會聯合會與

人權律師為義而戰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聯合出版陳銘城、蔡宏 明、張宜君合著《槍口下的司法天平》一書,

義光教會正式成立後,李勝雄就在那當長

此書記載二二八事件法界受難事蹟,留給台灣

老。義光教會第一任牧師是許天賢。當時沒人

人民特別是司法界的歷史教訓及啟示。李勝雄

願意來做,要請牧師很困難,但因為許天賢是

律師全力支持並出席該新書發表會。2017 年

美麗島事件的在白河教會證道時被捕的牧師,

此書又加印 1000 本,分送各律師公會及學習

李勝雄是他的辯護律師,所以他很願意來。

律師,作為律師倫理之最佳教材。

林義雄出來之後,他媽媽和兩個小孩經過

走過 30 年為二二八事件平反,和捍衛人

一段時間再去安葬,也在義光教會舉行他們祖

權的道路,李勝雄常說警察是罪惡的工具,這

孫三人的二二八家庭禮拜。後來二二八的這些

些主謀者則是魔鬼的幫兇,促使罪惡的工具去

家屬拿到補償金的時候,拿出 228 萬在全國律

行惡害人,但如不認罪悔改,終必受上帝最後

師公會聯合會成立一個二二八司法公益金委員

的審判及懲罰。

會,由李勝雄做主委,用利息一直在辦活動。 二二八司法公益金委員會因為辦活動之 故,曾經拜訪過慈林基金會,也曾經參訪過湯

48

1987 年 2 月 15 日,鄭南榕在台南市舉辦 第一場「二二八和平日遊行活動」。當時,在 那種肅殺的氣氛下,敢參與遊行、走上街頭抗 議,要求國民黨政府平反二二八事件的人,需 要極大的勇氣,林宗正牧師正是其中之一。 1980 年起,林宗正擔任長老教會台南區 大專中心傳道師、牧師,工作地點就在國立成 功大學旁,這個工作他一做就是 19 年。林宗 正牧師不僅投入的時間很長,關心的議題也很 廣。他不僅帶領學生關心環保、也關心原住民, 更關心諸多台灣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林宗正牧師 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牧師 訪談.文字整理/邱斐顯 攝影/邱萬興 錄影/黃裕順 時間/ 2016 年 12 月 22 日 地點/台北市基督教長老教會松安教會

論及禁忌的二二八,1947 年二二八事件 爆發時,林宗正的父親林占鰲長老把自己開設

台南推動「二二八和平日」的往事,他說,「遊

的「興文齋」書局地下室,當成庇護所,營救

行走到鬧區時,走入隊伍的人一直加入,那時

許多身處險境的友人。而以韓石泉醫師(也是

大家沒想到我們真正敢做這樣的事……」林宗

林占鰲長老的好友,兩人從日治時期就投身文

正提到,他曾經找鄭南榕來台南神學院演講,

化協會,彼此有著深厚的抗日情誼)為首的多

跟他有很多次的接觸,因為彼此都有台灣獨立

位民間領袖,也出面協助撫平二二八事件的衝

的意念,已經建立起同志情誼,早已成為好友。

突,使台南地區成為犧牲較少的地區。 黃昭凱(人稱 Uncle)當時擔任鄭南榕《自

長老教會早已想要 「平反二二八事件」 林宗正牧師回想起三十年前(1987 年)

由時代》雜誌的經銷商。他經銷雜誌的目的, 不是為營利,一來是為了宣傳理念,二來他也 負責南區政治犯受難者基金會的經費籌措,有 時黃昭凱甚至自掏腰包來貼補。

49


1987-1989—衝破禁忌

真相,是療傷止痛的良方;和平,才能讓死者安息。此為台南市第一場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遊行。攝影 / 宋隆泉

先是黃昭凱告訴林宗正這件「二二八和平

教務長,謝秀雄,與郭榮敏等牧師教師。謝秀

日遊行活動」的事,1987 年 1 月底鄭南榕親

雄、鄭兒玉和郭榮敏都是林宗正的老師,而鄭

自南下,到黃昭凱家裡,與林宗正一起討論這

兒玉特別指名要林宗正秘密去拜訪兩位二二八

件事。

家屬。林宗正告訴黃昭凱這件事,他們決定把

林宗正牧師表示,當時還有一個不曾被報 導過的事實,林宗正的老師--鄭兒玉牧師, 要林宗正秘密去拜訪「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王 育霖檢察官的太太,以及蕭朝金牧師的家族。

1987 年 1 月底,鄭南榕剛出獄不久,即

這兩條線幾乎是同時進行,正好兩位主事者都

南下到黃昭凱的家中,與黃昭凱、林宗正開會

姓鄭,一個是鄭兒玉牧師,一個就是鄭南榕。

討論「二二八和平日遊行活動」的策劃。結論

學院大致上分為五大系統,鄭兒玉牧師是最重

50

林宗正動員教會人士, 黃昭凱動員社會人士

那時教會已經在進行「想要平反二二八事件」。

那時的教會,以台南神學院為主。台南神 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和平。 我們願意付出代價, 只要走出去就贏了。 攝影 / 宋隆泉

這兩件事一起做。

要的一個系統,其他還有蕭清芬院長、王憲治

是,由林宗正負責動員教會人士,由黃昭凱負 責動員社會人士,並準備遊行活動所需的相關 牌子、布條等物品。他們決定以高李麗珍服務 處為集結地。

51


1987-1989—衝破禁忌

戒嚴令下,他們手持二二八的標語,舉著鮮花前進,突破重重軍警鎮暴部隊。他們毫無畏懼,用行動宣示追求 和平的決心,踏出了平反台灣歷史的第一步,走出了二二八的陰影。攝影 / 宋隆泉

與生命連結。林宗正覺得,如果能夠和這些已 高李麗珍是高俊明牧師的太太。1980

經死亡受難者的生命連結在一起時,那對台灣

年 4 月,高俊明牧師遭國民黨當局逮捕,

整個生命的提升和淬鍊將有很大的幫助。他心

成為美麗島事件最後一批良心犯。1983 年

裡想,「這次的遊行,如果我們可以走得出去,

黨外人士鼓勵高李麗珍牧師娘,以政治受

我們就贏了。」

難者家屬身分,參選第四選區--雲嘉南 選區的增額立委。選舉當天,開票過程中

然而,林宗正還有另一個目標,他不只希

遭國民黨作票,高李麗珍牧師娘最後以 17

望「走出去而已」,他還要「走到湯德章被槍

票之差落選。日後高李麗珍牧師娘以落選

殺的地方」。林宗正要在那裡(當時稱為民生

人身份,設立服務處從事社會運動。

綠園),用很神聖的名義做一個聖餐的儀式, 紀念當年英勇保護民眾卻慘遭國民黨槍決遇害 的台南英雄湯德章律師。林宗正牧師說:「就

在林宗正的動員之下,一些牧師願意走出

像在我基督教的信仰裡面,主耶穌為了世間奉

來參與遊行,他們願意付出代價、願意奉獻,

獻,而那些二二八事件被殺害的人也為了台灣

也認為這是一種價值、道德和良知,這是生命

在奉獻。」 以愛心和寬容為基礎,為台灣走出公義和平之路。攝影 / 宋隆泉

52

53


1987-1989—衝破禁忌

局繞一圈,接著走到火車站,附近圍觀的人群 慢慢增加,當遊行隊伍走到民權路(舊名建國 路,素有「台獨街」之稱)時,林宗正牧師看 到另一位受難者的家屬--王育霖的太太,很 驚惶。王育霖,台南人,是日治時期東京帝國 大學畢業的優秀檢察官曾任職於京都地方法 院,二次戰後,1946 年他回台任新竹檢察官, 因目睹國民黨政府的貪污憤而辭職。他後來在 二二八事件後慘遭殺害。王育霖的故居就在民 權路上。

1987 年 2 月 15 日,鄭南榕、林宗正、黃昭凱率領民眾在 台南市出發,遭到警察包圍阻擋。攝影 / 宋隆泉

林宗正談到想起先前鄭兒玉牧師交代他去

鄭南榕、黃昭凱、林宗正三人, 走在最前面

拜訪王育霖的太太之事,當時王育霖的太太嚇 到了,就跟林宗正說:「你不要來找我,我去 找你就好。」雖然那時候,林宗正告訴她:「是

當 時 高 李 麗 珍 服 務 處 的 決 策 小 組, 以

我的老師要我來找您的。」她與林宗正見面之

二二八事件為主要活動,那時談台獨的信念時 倒是沒談太多細節,最重要的是,他們要與被 壓迫的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家屬)站在一 起。

後,隔兩三天,她才把他們家屬想說的事說出 來。

湯德章與兒子湯聰模合影。 圖片提供 / 湯聰模。翻拍 / 潘小俠

林宗正拜訪王育霖的太太之後,他也把這

湯德章律師,於二次戰後,積極參與 1987 年 2 月 15 日當天,鄭南榕與黃昭凱

民間人民自由保障的推廣活動,並以「人

穿襯衫打領帶,鄭南榕更是穿著西裝,林宗正

權律師」的身分主張社會公義、宣揚民主

則是一襲黑色牧師袍,他們三人走在最前面。

思想,為社會改革奔走,得到許多民眾的

鄭南榕的想法是:「我們走街頭的人,不要被

愛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湯德章被台南

國民黨看衰。」因此他堅持穿西裝上街遊行。

仕紳推舉組成台南「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

其他如戴振耀、楊雅雲等人則站在遊行隊伍後

會」,並率省立工學院(現為成大)學生

方,大家舉著告示、標語,一路前進。而鄭南

協助維持秩序。

二二八消失的檢察官王育霖之妻陳仙槎。 攝影 / 潘小俠

件事告訴鄭南榕,讓鄭南榕知道這些家屬心中 的痛苦,他們就是心裡一口氣吐不出來。因此 當林宗正牧師在遊行、行進時,心裡都想著這

合法性與正當性,遊行隊伍遭到憲警的暴力阻

些事。

擋,但帶頭遊行的鄭南榕、林宗正與黃昭凱, 卻絲毫也不退縮,繼續向前。

除此之外,林宗正牧師在遊行的時候 也 想到台獨聯盟(包含主席張燦鍙在內)的一些

他們規劃的遊行路線,就是二二八事件受

人。林宗正曾經去美國與這些海外台灣人見面

湯德章維護台南的治安,貢獻卓著,

難者湯德章律師被逮捕之後、被槍殺之前,遊

卻於 3 月 11 日被捕,並遭嚴刑逼供,但他

街示眾的路線。1947 年 3 月,湯德章律師被

同時,他們也決定,所有嚼檳榔的人,所

拒絕透露任何相關名單,保護當時參加保

捕之後,曾對國民黨政府說:「所有的事,來

原本遊行隊伍集結時,約只有四十多人,

有抽菸的人,糾察隊全都要排除。因為這是一

安工作的台南菁英及成大學生倖免於難。

找我。」結果,他因此被槍殺。此後,台南再

走到台南市南門路時,遊行的人數慢慢增加到

個全台灣最嚴肅的時刻,他們要以最嚴肅的心

他死前遭到嚴重刑求、肋骨全斷。湯德章

沒有其他人被殺害。

近百人。一路上,鄭南榕與林宗正都不講話。

情來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

被押著遊街時,仍毫不畏懼,微笑面對民

榕也是一路舉著「二二八和平日」的告示牌。

二二八和平日遊行隊伍,遊行者手拿玫 瑰花,勇敢地跨出「禁止談論」的第一步。這 個遊行活動,公開挑戰國民黨當局統治台灣的

54

眾,最後於 3 月 13 日在台南市民生綠園遭 槍決,年僅 40 歲。事後,湯德章獲判無罪, 但為時已晚。

時,他們提到與二二八有關的人。

敢走出來參與遊行的中老年人,都是當年曾

台南首度為二二八遊行, 起先只有 40 多人 二二八和平日遊行隊伍沿著台南市警察

經親眼目睹湯德章律師被殺害的人。這一趟 「二二八和平日遊行」,把台南人的心,台灣 人的心,海外台灣同鄉疼惜台灣人的心,緊緊 地連在一起。

55


1987-1989—衝破禁忌

林宗正說:「一步一腳印,你可以感受到

1987 年 3 月 8 日,林宗正為抗議《台灣

不只那個肅殺的氣氛,是大家嚴肅面對生命、

教會公報》被警總沒收,發動近約八十多名牧

面對靈魂、面對台灣人到底怎麼生存下去的問

師,集體走上街頭抗議示威,這是台灣戒嚴以

題,這個如果沒有,我們以後要跟歷史交待什

來,第一次有如此眾多牧師參與的示威遊行。

麼?」

這也是第一次全部由牧師參與的示威遊行。

這 一 場 1987 年 2 月 15 日 在 台 南 的 「二二八和平日」的遊行活動之後,原本壓抑

警總查扣 七路聯軍索公報

40 年不敢談論二二八的禁忌從此被打破,也

由於警總遲遲不肯歸還教會公報,林宗正

開啟日後全台各地一波又一波的「二二八和平

與幾位長老教會牧師決定選在 4 月 5 日星期

日」活動,以及各種紀念追思儀式。

日,發動第二次集體抗議。這次,他們邀集更 多的牧師與教友,分頭從台南市政府外圍七條

第一次全部由牧師參與的示威遊行 戒嚴時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行的《台 灣教會公報》,是第一個刊登「二二八事件」

集合,開始由外而內、慢慢地向市政府方向步 行而來,走到市政府時已是中午十二點。 當時長老教會的總幹事是高俊明牧師,4

的台灣教會公報因為刊出「二二八事件」相關

月 5 日當天,他發高燒至 39 度,但他仍堅持

文章,公報才剛印好,尚未寄出之時,警備總

加入遊行抗議的行列,從太平境教會走到台南

部(簡稱「警總」)就派人到台南市青年路的

市政府。當日匯集的牧師與教友,數以千計,

教會公報社,以「借閱」的名義,強行帶走八、

最後台南市長林文雄出面,他聲稱代表警總,

九千份的教會公報。

向長老教會及教友們道歉。

當時,林培松牧師是台灣教會公報社的總

警總沒收教會公報後,將部份公報燒毀,

編輯,林宗正則擔任常務編纂。林宗正發現警

但礙於教會牧師上街抗議的壓力,他們不得不

總「強行帶走」公報後就向警總抗議,說他們

借重青年日報社,重印教會公報。警總答應把

查扣教會公報,沒有出示任何公文,警總才以

公報歸還給教會,也計畫在 4 月 5 日 從台北

傳真方式補發查扣公文。

空運教會公報到台南。但是當天適逢蔣介石忌

情回報長老教會總會。他得知 3 月 8 日有一個 牧師會議要在台南開會,約有三十多位牧師會 來開會。於是林宗正於 2 月下旬就把通知發出 去,並私下跟這些牧師們聯絡時說,「請你們 要來開會時,穿著牧師服,請你們帶牧師服出 來。」但他並沒告訴這些牧師們帶牧師服要做 什麼。

56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行的《台灣教會公報》,是第一個刊登 「二二八事件」的宗教刊物。圖片提供 / 林宗正牧師

路的七個地點,於上午十一點教會禮拜結束後

的宗教刊物。1987 年 2 月 20 日,第 1825 期

林宗正緊急將「警總搶走教會公報」的事

1987 年 2 月 20 日,第 1825 期的《台灣教會公報》「活 路」刊出「二二八事件」相關文章報導。 圖片提供 / 林宗正牧師

日,他們無法包華航專機載到台南,只好改包 民航飛機,將公報從台北載到高雄,再從高雄 開車走高速公路到台南。當天正是清明節,高 速公路上嚴重塞車,等這些公報送達台南市政 府時,正好示威群眾集結到市府門口。牧師與 教友們看到公報歸還後,才結束這場抗議活 動。 1987 年 3 月 8 日,林宗正為抗議《教會公報》被警總沒收,發動大約八十多名牧師, 集體走上街頭抗議示威。圖片提供 / 林宗正牧師

57


1987-1989—衝破禁忌

二二八事件的造因及 其對台灣社會文化的衝擊 ——社會學的剖析 文/蕭新煌 編者按:本文作者蕭新煌,1988 年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台大社會學系教授,現任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並任總統府資政。本文是 30 年前的舊作,原刊載於《走出 二二八的陰影》,1987 年 7 月 1 日初版,編者:二二八事件四十週年紀念專輯編輯委員會,發行人 陳永興。 我們編入此文,一來,可以回顧三十年前的台灣社會如何面對「二二八事件」四十年的陰影;二來, 可以給年輕輩的研究者了解,二二八平反運動推動了三十年,至今仍力有未逮。

我們不要讓歷史的不幸,因政治的因素

並不是因為意識型態上的問題而衍發的革命事

而再持續下去,更不要為政治的短視而扭曲、

件,因此我們大可不必在言詞上將之當成是先

掩蓋了那一段歷史的真相。因為,要完全癒合

人們的一項「起義」行動。

那段傷痕歷史,第一步便是讓真相大白,只有 真相出現,才能避免任何政治色彩的渲染和利 用。

遙望與埋怨,祖國在海的那一邊 最近可能會出版的一本有關二二八事件的

本文將首先對二二八事件的發生的背景

專書(按:係指賴澤涵、魏萼及馬若孟三人合

及幾個常為人提及的論點作一剖析,然後再對

著的專書)在分析此一歷史悲劇時,雖然指出

「二二八事件」對台灣的社會文化所造成的立

台共的勢力在當時是微不足道、不足以策動整

即的以及長遠的影響兩方面作一論述。

個事件外,但卻將二二八事件的責任完全歸到

最早,執政的國民黨認為二二八事件是 出自共產黨的「陰謀」,但從最近幾年來人們 較多的了解,還有本次研討會上的幾位見證人 的說法,我們相信當時的台共實在沒有這個能

攝影/黃子明

日本殖民政策的頭上,說是因為日本人統治台 灣,皇民化「改變」了台灣人的思想,也造成 了台灣可能與祖國之間認知的差距與誤會。 滅。也使得原來可能已有的誤會更為惡化。 該書認為由於有這樣的歷史背景,因而

到的資料是報紙的報導和文字,也都集中在都 市的反應。

耐。我個人也不同意把二二八說成是一個「革

即使不是陳儀來接收也不能避免二二八事件的

台灣人對於祖國來接收台灣是抱有相當的

命」事件或將之美化為「起義」。

發生。我並不完全同意這個推論,我認為這一

期望。但這應該分為兩層次來看比較清楚。嚴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作家、詩人的表現,

事件是可能避免的,在國民黨官僚來台接收後

格來說,都市的知識份子和士紳階級可能有較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知識份子在日據時代即已

的那一年十個月的種種「作為」絕對是導致事

強的意願,表現也比較激烈和明顯,鄉村的農

經藉文字表達了對祖國很強烈的期望與懷念,

變發生的重要因素,因為那些官僚的作為使得

民階級恐怕就沒有那麼突出,至少在一般的文

但也包括了相當程度的「埋怨」,尤其是埋怨

台灣人尤其是都市知識階層原來累積的期望破

字資料上看不出農村的普遍反應。我們所能看

祖國為何將台灣割讓給異族。這是一種極複雜

共產黨自己也說,當事發時,的確是幾 個台共幹部跟著群眾走,是群眾帶著共產黨, 因此這是一個先由群眾力量集結而產生的暴力 事件而後衍生而為「改革訴求」的和平運動,

58

59


1987-1989—衝破禁忌

的心情,我們只要讀巫永福的作品「祖國在海

所謂「省籍矛盾」便由此產生。台灣人眼中的

文化認知上存在著差距和不了解,即使日據統

的那一邊」便可以體會得出當時知識份子對祖

「祖國」不再是想像中像母親一樣的「祖國」,

治五十年所造成的隔離,使得台灣與大陸兩個

國是如何充滿了深情和期待,就像兒女一樣。

而是那些活生生而不友善的外省接收官員。台

社會之間確實有著相互調適上的困難,也未必

灣可能原來以為光復以後,台灣政治、經濟、

一定會導致像二二八事件這樣的社會暴力,也

社會各種權利會從此經過祖國的手,交給台灣

就是說二二八事件是人為政策上可以避免的。

雖然他們指責母親不該「戰敗了就送我們 去寄養,要我負起這罪惡」,但是卻仍然「夢 見的,在書上看見的祖國,流過幾千年在我的 血液裡,住在胸脯裡的影子,在我心裡反響。 啊,是祖國喚我呢?還是我喚祖國?」這樣的 情懷,可以說是一九四五年以前台灣知識份子 的心靈結構(MENTAL STRUCTURE),這段時

人,沒想到卻是給另一種外來的「外地人」拿 走了。

「二二八」, 因接收政權的行政失誤而產生

苦難的台灣, 被「忽略」的文學題材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因二二八事件所產生 的立即的社會文化影響就是: 1. 本省籍與外省籍人士之間的關係惡化,疏

從文化情感的矛盾 到實質的利益衝突 更不幸的是,當局對當天街頭群眾事件 的事後處理又是一個很重要的觸發因素,假如

離了台灣同胞和外省籍同胞,更使地方與中 央的疏離感大增,彼此的不信任感也越來越 深,這種彼此不信任的態度隨之支配了往後 二十多年的台灣政治氣氛。

期的台灣人,尤其是知識份子,強烈地「遙望」

台灣人過去對「祖國」的期待是「抽象

當時是立即採取合理的方式加以處理,我想

祖國(呼喚著「祖國是卓越的」、「還給我們

2. 戰後的社會文化發展呈現一種「真空」狀

的」,但和「祖國」的接收人員接觸後所見到

二二八事件也不致於演變成為那種一發不可收

祖國」),但又充滿著因為被放逐和被遺棄深

態,一種政治化產生的「文化真空」。這是

的則是極其「具體的」。本次研討會上出席作

拾的暴動,也不必讓我們這些後代的子孫背負

深的「不滿」。

由於不少台籍知識份子被迫害和犧牲,不但

見證人的周合源先生所作的陳述中提到,大陸

這一個四十年的歷史包袱。

實質上產生傳承的斷層,在台籍知識份子的

來台的軍人拿水龍頭裝到牆上就想要轉出自來

「母親」,竟成奪權的「外地人」 但是一九四五年到四七年間,台灣知識份 子對中國的看法有了相當大的轉變。大陸來台 的官僚和軍隊接收台灣的作法讓知識份子和都 市精英產生另一種「不滿」,這種不滿已不再 像一九四五年以前那種抽象的情感反應,它不 再是民族感情上的挫折,而是現實利益受到損 害而產生的不滿。因為他們的經濟與政治上的 利益受到了實質的損害(這種傷害在都市較鄉 村更為敏感),因為前來接收的祖國官僚的作 法與他們的期望大相逕庭,於是他們的期望破 滅,不滿油然而生。 這個時候台灣人的這種對事實的不滿乃 是透過前來接收的「外省人」官僚和軍隊而產 生的,台灣人因此便從以往基於文化認同而對 祖國產生抽象而情感的不滿,落實成為對現實 而具體在政治、經濟、社會層次上的不滿。這 種不滿最後便投射到所有「外省人」的身上,

60

水以及拿著香煙就著電燈想要點煙,而且沒有 見過火車等等,這些行為發生在大陸來台的那 些出身下層社會的抓伕軍人,而周合源所代表 的是當時台灣的知識份子;也就是說,台灣知 識份子所見到的只是大陸下層鄉村社會的現 象。同樣的,(另一位出席作見證人的)錢歌 川先生則代表當時自大陸(上海或北平等大都 市)來台的知識份子,在他們眼裡,台灣卻只 是一個沒有麵包、沒有電扇、生活清苦的落後 社會。換句話說,他們兩人在當時所見到的大 陸人與台灣人的社會都是部分的、片面的。可 是,很遺憾的,在當時由於雙方這種認知差距 所產生的誤會和誤解卻竟使省籍矛盾成為動亂 的潛在因素。 我認為,二二八事件之所以發生,乃是由 於整個接收政權的行政失誤所導致的,這包括 種種不當的經濟措施。假如當時能避免這個行

所以,我認為接收之後的政治、經濟諸行 政措施上的失誤和大意,當負最大的責任,而 當局對二二七、二二八兩天群眾事件的處理不 當,而竟然從大陸派兵來台鎮壓的舉動,更是 另一令人遺憾的主要因素。因此,一九四七年 以後,「本省人」跟「外省人」的關係,「台灣」 跟「中國」的關係就取代了台灣回歸祖國時的 那種文化情感上矛盾心態,成了實質上的利益 衝突,關係也就更加惡化了。 因此,完全從雙方文化心理差距來解釋 「二二八」事件的不可避免,而忽略政策失誤 所導致的利益衝突和不滿,恐怕是有避重就輕 的缺憾。前述三位學者企圖提出的「新解釋」 也就未必那麼完整和可信了。近日,作者之一

心靈上更烙下了很深的傷痕,這雙重的「真 空」是人為的,是政治化的真空狀態。在戰 前,我們可以在那些「先行代」的台灣作家 粗糙但真實活潑的文字之中看到許多可貴的 「殖民經驗」與「祖國經驗」,但不幸的是, 「二二八」卻「腰斬了這個台灣文學文化的 傳承」(葉石濤語)。 「二二八」之後,許多台灣作家封筆或銷 聲匿跡了,一二十年之間,台灣好似沒有了文 學(台灣本地化的文學),一直到七十年代才 開始有第三代的台灣作家出現(即台灣鄉土文 學)。所以,並不是客觀上沒有台灣文學,而 是政治情勢不鼓勵、不允許,甚至有意扭曲台 灣作家及文化界的存在及其活力。

的賴澤涵教授告訴我,他將會重新修正他的解

前不久,台北的「久大圖書公司」舉辦的

釋架構,讓「史實」能更完整的出現,這是負

一系列座談會中,有一項是探討一九四九年到

責任的態度。

一九六一年間的所謂暢銷書,主辦單位請柏楊

政上的錯誤,即使台灣人與外省人族群之間在

61


1987-1989—衝破禁忌

先生主講,由我擔任講評。在那一階段的所謂

也就是說,在二二八的陰影底下,任何有

合,我認為這一點是值得我們肯定的。這當中,

暢銷書有:未央歌、星星月亮太陽、藍與黑、

意研究凸顯「台灣特性」的言論與觀念都會被

經濟成長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而成長

西潮、張愛玲小說集、滾滾遼河、新人生觀、

抹上「省籍分離主義」色彩的危險。而在社會

的公平分配;更有助於加速這種療傷的過程。

異域等。我在評論中特別指出,這些書裏,沒

科學的理論結構中,「台灣」乃被塑造成為只

有一本是以台灣社會為素材的,他們不是發生

是在大中國影子下一個模糊不清的形象。

在重慶、上海,就是北平或東北,完全是像柏 楊先生所謂「苦難的中國大陸」為題材。我不 禁要問,「苦難的台灣」為什麼沒有人寫呢?

省籍,政治上的敏感問題

四十年,「二二八」的歷史傷痕 應該清一清了 經過這四十年來,對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傷

老師,請問什麼是「二二八」?

痕是應該清一清了,究竟應該如何清,自然有 很多的主張與說法,但我們不要忘了,這四十

2. 扭曲了對台灣史的認識。因為有了「二二八」

年來台灣社會各階層的努力正是在設法癒合這

這一段歷史,大家不敢也不願去碰或去澄

個歷史的傷痕。在台灣的所有人民正在作這樣

是沒有人寫嗎?是不能寫嗎?是寫了不能出版

至於「二二八事件」對台灣所造成長期

清,結果「台灣史」變成了不可碰的研究範

的努力是毋庸置疑的。最後我們應該強調的

嗎?抑或出版了沒有人看?然而,不管如何,

的社會文化影響則有下列幾項(「二二八」或

疇。於是在學術界,老一代的本省學者把它

是,讓政治的歸政治,讓文化的歸於文化,讓

一九五○年代和一九六○年代台灣文化的「斷

許不是唯一的原因,但卻是其中重要的催化因

視為禁忌,外省籍的學者則不願去碰;年輕

在台灣的中國人建立對台灣的信心,讓台灣延

層」、「真空」與「貧瘠」完全是人為結果,

素):

一代的學者卻是不知道應該如何去碰。而在

續中國,讓中國展現在台灣,四十年來台灣所

一般的社會裏,年輕的一代對這一段台灣的

形成的新文化已是一個混合體。它是不同於傳

歷史變得普遍的「無知」。

統的中國文化,但是,大可不必無知的去推斷

而不是必然的現象。「二二八」事件是其中相 當大的因素。

台灣, 大中國影子下模糊不清的形象 另一個例證是,這一段時間裏,社會科學

1. 使得省籍問題愈形惡化,變成一個社會和 政治的問題。如果沒有二二八事件的發生,

台灣人是完全不同於中國人的「民族」。

台灣的社會可能對省籍問題還不至於那麼敏

記得有一回演講,我提到「二二八」,

感,原來只是停留在文化族群的認知差距,

結果會後有幾位大學生、研究生、高中生等

我們也應該認清讓政治的歸政治,讓歷史

事件之後變成政治權力的支配和被分配問

二 十 歲 上 下 的 年 輕 學 子 跑 來 問 我「 什 麼 是

的歸於歷史,不要再讓歷史上的那段不幸因為

題。

二二八?」也許有人認為年輕一代不懂二二八

政治的因素而再持續下去。更不要因為政治的

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有些人可能還要慶幸年

短視而扭曲、掩蓋了那一段歷史的真相。因此

輕的一代沒有這種歷史的負擔。但我認為不了

要完全癒合那段傷痕歷史,第一步要做的便是

解台灣史卻是危險的。

讓真相大白,只要真相出現之後,才能避免任

的發展也受到相當大的扭曲。由於「二二八」

十餘年來台灣政治勢力有「台灣化」的趨

事件的陰影,使得「省籍」變成一個非常敏感

勢,但「省籍」敏感下,外省人總難免要問,

的「政治問題」,變成一個不能從學術上加以

為什麼一定要由台灣人當內政部長、當交通部

剖析的問題。所以從光復以後,省籍是一個重

長?而台灣人則要反問,為什麼台灣人就不能

3. 使得「台灣結」與「中國結」交纏不清,

要的社會議題,但是在社會科學界卻沒有人去

當財政部長、經濟部長、國防部長?因此,政

變得愈來愈難釐清。這個「結」在光復初期

研究。因為沒有人敢,也沒有人願意去碰,而

治權力的分配上,省籍仍有著它支配的影響力

就因為文化和認知上的差距,就有了種子,

使得本來可以藉這個機會研究此一特有的族群

量。這不是說,沒有二二八事件,這種政治權

但「二二八事件」的發生使得這個結「政治

關係、政府跟社會的關係、戰後的社會重建等

力分配的問題就一定不會產生。但是如果沒有

化」,而難於解開。再加上台灣與大陸在

問題,都因為有這個政治陰影而沒有人去研

二二八,至少傷痕不會那麼深,也不會那麼情

一九四九年後正式分離了將近四十年,更使

究,所以這二十年間的社會科學界也就變得相

緒化。

得原來只是文化抽象上的結,變成具體而政

當貧乏。這當中當然還包括因為大陸上不少社 會科學研究者沒有跟著政府到台灣來,而新一

雖然政治上迄今仍存在著省籍的問題(在

代的社會科學研究者又尚未在台灣成為氣候,

公營企業裏,我們不能否認省籍與高階層晉陞

「人才斷層」是一寫照。同時,本來可以成為

之間仍有相當的關係),但不可否認的,在近

社會科學家和人文學者的那一批台灣知識份子

四分之一個世紀中,台灣的社會在省籍區分已

因為二二八事件不是犧牲了就是匿跡了。

逐漸不明顯了,也就是說,經過通婚、交友、

何政治色彩的渲染和利用。要讓歷史真正歸於 歷史,目前當政者的政治遠見和度量以及對歷 史負責的態度須是關鍵性的決定因素。

治的結。

教育等的溝通,省籍問題的傷痕已經逐漸癒

62

63


1987-1989—衝破禁忌

從二二八事件看台灣知識份子的 歷史盲點 文/謝里法 編者按:本文作者謝里法,師大美術系畢業。曾留學法國、美國,是畫家、藝術評論家,也是歷史學 家。1978 年發表《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是台灣美術史的開山之作。1988 年 7 月出版《重塑 台灣的心靈》,此書出版後遭到查禁。他尚有其他出版作品如《台灣出土人物誌》、《二十世紀台灣 畫壇名家作品集》、《探索台灣美術的歷史視野》、等專著。近年來,他嘗試結合美術史與小說創作, 著有《紫色大稻埕》、《變色的年代》、《原色大稻埕:謝里法說自己》等書。 本文是 30 年前的舊作,原刊載於《走出二二八的陰影》,1987 年 7 月 1 日初版,編者:二二八事 件四十週年紀念專輯編輯委員會,發行人陳永興。

從歷史看來,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無異在

被送去戰場打仗,從此在祖國懷抱裡當一等國

依賴與對立兩種情勢下發展。依賴,常使台灣

民,過自由平等生活,太太平平地渡日子。可

蒙受屈辱與創傷;對立,則台灣必遭失敗而致

是等到國軍上岸時,台灣民眾失望了,失望之

降服。從「光復」到「二二八」,正是依賴與

餘仍然找出理由,替國軍的破落相作解釋。緊

對立定律的重演。

接著不合理的事一再出現,民眾還是忍耐,認

距今正好四十二年前,台灣民眾歡天喜地

為虎毒不食子,是自己祖國嘛。

都是「光復 」惹的禍

在香港人心中已沒有意義,「光復」這個字眼 已不再吸引人了。

「如果台灣不光復,二二八事變就不會發 生」這話聽來像是膚淺的歷史斷言,但若追問

設使四十年前台灣人有今天香港人的認

為什麼史稱日本把台灣交中國統治為台灣的光

識,或香港的「大限」較台灣的「光復」早到

復,回答起來不外:「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回

幾年,台灣人也不致於欣喜若狂於被人送作

「虎姑婆」的故事這樣寫著:「虎姑婆

歸祖國當然得光復」,雖然言之成理,卻必然

堆。我們不得不羨慕孫中山的同鄉擁有他們的

變成人,到村裡人家,與一對年輕姊妹同住。

衍伸另一個推斷:「若真如所說,中國是台灣

眼光,不貪「光復」的喜,也就不受「祖國」

半夜裡,姊姊聽到虎姑婆吃東西的聲音,就問

的祖國,二二八更是不該發生」。

的罪。

慶祝光復、迎接祖國軍隊,當時盛況回想起來

由於「虎毒不食子」,所以台灣人「明知

還歷歷在目,只可惜對「光復」與「祖國」,

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虎山遇見了虎姑婆。

心裡感受已大不相同。

「光復」,迎接虎姑婆的故事

攝影 / 劉振祥

「光復」兩個字,出現在台灣近代史上,

虎姑婆:『妳吃什麼?』虎姑婆回答說:『我

如今已是個曖昧且又不切題的字眼。後來台灣

在吃薑母。』姊姊又問:『可不可以給我一根

民眾明明知道受「光復」的騙了,談起話來依

吃?』她接到一根定眼看時,竟是妹妹的手指

然「光復前」「光復後」,想改掉已經很難,

頭;幾乎嚇壞了。急中生智趕緊說要上『一

如果有那麼一個暴發戶開口閉口「發財前」「發

號』,虎姑婆先是不肯讓她走,姊姊說:『我

財後」,又告訴人說「發財前魚魚肉肉」「發

將褲帶解下,綁在手上,另一端妳拉著,我跑

時間又經過了四十年,膚淺的推斷終而獲

追尋史書記載,明末以還台灣與中國的關

財後菜脯稀飯」,必覺得道理不通,語氣暖昧。

不掉的……。』」這條褲帶綁在姊姊手上,不

得有力的佐證;租借英國的香港再十年就該歸

係,無異在依賴與對立兩種情勢下發展過來。

可是這種不通的道理,曖昧的語氣在我這一生

正是今天所謂的「戒嚴令」!幸好她能想出「一

還中國,眼看另一個回歸視國事件即將發生,

依賴的結果常使台灣蒙受屈辱與創傷;對立的

看著大家使用已四十多年了!

號」之計,否則連骨頭也被啃掉。不過,「一

香港人不但不為將來臨的光復感到欣喜,反稱

結果則台灣必遭失敗而致降服。兩種結果不論

號」上了近四十年,雖保住性命,卻也脫不得

一九九七年的歸還為「九七大限」,更有許多

哪一種,對台灣都不是好結果。

身。

人攜家帶眷逃離香港投奔異邦。莫非「祖國」

「光復」意味著戰爭結束,台灣子弟不再

64

總之,縱使沒有祖國,也不曾「光復」, 二二八不曾發生,設使那真是祖國,也真正光 復了,二二八仍然不會發生。對台灣來說,有 祖國不如沒有祖國。

依賴與對立,帶來屈辱與責罰 讀中國近代史,常覺得中國人受洋罪;等 到讀台灣史又覺得台灣人受中國罪。

65


1987-1989—衝破禁忌

從「光復」到「二二八」短短兩年間,台 灣人嚐到了上述兩種後果。 先是憑過度的依賴心態,昧於「光復」與 「祖國」的實質,去迎懷送抱,終導致無端的 屈辱與創傷,惹起事變的發生。事變中雖是對 立的局面,仍不免有依賴與妥協,一俟中國大 軍壓境便又降服了。依賴與對立就像歷史的定

日本會見梁啟超是一九○七年,那時兩人都才

至同化為日本人。然而這個保證必須在「不作

協會起草的宣言中,寫著「台灣人負著媒介中

卅四歲。兩人的話題不外中台之間的關係,談

不平之鳴」的條件下才得以實現。反觀梁啟超

日親善的使命。中日親善是亞細亞民族聯盟的

到往後台灣該走的路向。梁氏坦白指出:三十

「中國在三十年內無力為台灣人作什麼」的斷

前提,亞細亞民族聯盟是世界和平的前提。世

年內中國斷無能力幫助台灣人爭取自由。三十

言;相較之下,台灣人要再成為中國人似已遙

界和平是人類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大的願望。」

年時間的估計,是相當含蓄的,雖是世紀初的

遙無期!

讀後實難相信足以誇耀全世界的大目標,竟是

預言;八十年代的今天縱使梁啟超再世,他仍 舊得再重複一個三十年吧!

如今八十年已過,時局的突變使得後藤氏 開出的支票永遠無法兌現。不能兌現的支票早

文化協會立會的宗旨,莫非台灣醫生對文化功 能做了過度的狂想!

律,從一九四五年到四七年兩年之間,在台灣

當年他說這話,不外勸戒台灣人爭取自由

該作廢,這對台灣人是禍是福,沒有一定的時

中國人對台灣人說:「三十年內我們幫不

島上又重演了一次,使台灣人內心又加深一層

必須靠自己,不可事事依賴中國。關於爭取的

間距離尚難判斷,但至少是值得再反省的歷史

了你的忙,只好自己保護自己了」;日本人對

的創痛。

方法,他說:「最好仿效愛爾蘭人對付英國之

借鏡。

台灣人說:「只要聽話,保證你在八十年後有

或在有意無意之間,或在情急之下,台 灣人似曾以依賴與對立之外找尋過第三條路。 那就是事變中處理委員會提出的「三十二條要 求」,反映出台灣民眾實施高度自治的需求, 想藉自治的局面而減低依賴和對立的繼續發

之政治,使其不敢過份壓迫台人。」(羅萬俥 等編《林獻堂先生紀念集》)

平等,後藤新平八十年的支票

生。在台灣這是第一次傳出對中國不信賴的訊 息,是當時所能找到的自保之道。

後來一九二○年林獻堂支持發動六三撤廢 運動,及一九二四年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每年派代表遠赴東京,向日本帝國議會提出請

中國結,演變成化不了的祖國怨 由於依賴與對立,台灣史上許多顯赫人物 就在這當中產生了。然不論行為上屬對立或是

願書,並展開群眾運動爭取日本人的支持,這 些行動與當年林梁二氏一席談的啟示不無關 係。 與此同時,統治者方面也有其治台策略,

正因為這些結,才最後演變成祖國怨,四十年

自稱在生物學的基礎上,決定政治方針,建立

來愈陷愈深。

行政計劃的殖民史上有名之民政長官後藤新

數百年命脈。台灣人縱使有戰場上視死如歸, 在政治上勇往直前的勇士,亦未曾見過對歷史 具有眼力,在文化上有先導思想的先賢,偉大 哲人且不敢苛求,即使如當年予林獻堂有所啟 發的梁啟超,我們也不曾有過。難道在中國人 眼中,台灣人永遠是有勇無謀的族群? 這是一段值得再三深思的往事:林獻堂在

66

世界和平,一個不自量力的希望

平,在一次對醫學校學生的講話中說:「你們 如果要求與已經三千年來對皇國盡忠盡義的日 本人同等待遇,則今後以八十年為期,努力同 化於日本人。在此以前,縱有差別,亦無可奈 何;不作不平之鳴,以為全島民示範。」(蔡 培火著《給日本國民》) 這則指示相當於一張長期支票,保證八十 年後台灣人可以獲得與日本人平等的生活,甚

「我幫助你們變成好朋友,然後世界就和平了, 人類就幸福了」。分析起來,中國人的話雖然

至於梁氏的三十年,現在倒是整整又過了

無情,但很實在;日本人的話雖然蠻橫,但有

五十年,事實皆可證實中國之「無能為力」,

實現的一天;台灣人的話是了不起的願望,卻

尤其是「光復」的經驗,更加應驗了梁氏所指

要令人感嘆他的不自量力。

「台灣人一切要靠自己爭取」的這句話。 蔣醫師是日本治台後期的政治運動家,在 「祖國」的意義,除非是懷舊之情,對台 灣人已不再是個依賴的對象。 後藤新平對醫學校學生開出八十年期票 後,附帶要求「不作不平之鳴,以為全島民示

依賴,內心底處仍舊有個解不開的中國結,也

解不開的結,化不了的怨,糾纏著台灣島

資格當日本人」;台灣人對中國人和日本人說:

手段,厚結日本中央之顯要,以牽制台灣總督

範」,事實上學生對他的話並不予信任,二十 年代以後反殖民勢力多半來自醫學校畢業生, 是當初誰都沒有預料到的。 向來台灣地方上的第一流頭腦都當醫生,

政治上是台灣民眾信服的人物,可惜對歷史文 化的認識尚且有限,在他的歷史觀裡永遠不能 認清什麼是中國的,什麼是台灣的。與其說知 識份子善於對中國寄予鄉愁,不如說台灣人無 法割除對大中國依賴的根性,屈辱與創痛於是 成了必然的後果。

十二天與六十天, 對大中國的戀戀風塵

這些精英於一九二一年文化協會創立時自然成 為該會主幹,帶頭與殖民政府和平抗爭。有趣

據史頁記載,近代台灣曾有兩度出現台民

的是,也是醫生出身的後藤,當他看到台灣醫

獨立自主的局面;首先是一八九五年的台灣民

生蔣渭水領導之文化協會(後來另組民眾黨)

主國,其次是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而中國接收

日益壯大,這位「生物學政治論之殖民政策」

官員尚未到任的過渡期。雖然兩度都極短暫,

的倡導者,不免要後悔自己錯估了這著棋!

對台灣人卻是難得的考驗。

然醫生們的行動是溫和的,蔣渭水為文化

前者因中國戰爭失敗把台灣割讓日本,台

67


1987-1989—衝破禁忌

灣人不願受日人統治,方才宣佈獨立;可惜壽

之詞,以「總統」職稱避諱,「仍願恭奉正朔,

命只有十二天;後者是五十年輪到日本打仗失

遙作屏藩,氣脈相通,無異中土」,台灣的總

敗,放棄台灣的統治權,台灣民眾帶著光復的

統,其實只是清廷的管家。

喜悅,為中國的接收作準備,形成台民自治的 局面,前後總共約六十天。 台灣人對中國的依賴心態,在兩度「獨立 自主」的過渡時期間表露無遺。當初中國不要 的時候,台灣人還戀戀不肯離去;後來日本人 離開了,台灣人又把最好的留給中國。縱使這 樣,二二八事變還是發生了。 一八九五年建立的台灣民主國,據說是亞 洲最早的民主國,然而它的出現於台灣史上, 意義毋寧說是負面的,為什麼呢?

這樣的民主國,草草收場是意料中的事。 五月廿五日為民主國建國之日,兩日後中 日雙方在基隆外海辦理交接,完成割讓手續。 廿九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的禁衛師在北部 (澳底)登陸。六月六日總統唐景崧及民主國

建心態的不協調,及台灣都市近代化生活形態 與中國人價值觀的矛盾,尤其是台灣新知識份 子思想與中國文化的差異。當先進思想遭到外 是事變所以發生的潛在因素。

到:「當日本國內正在進行近代改革及發展資

台灣史上留下了足跡。

本主義的時候,台灣社會與台灣人,在政治、

接著發生的是一樁更不可相信的事:民主 國的國軍於兵敗之後湧入台北城,到處放火搶 的兵隊)發生衝突,城內仕紳不堪其擾,遂僱

義,不肯俯首事仇。……當此無天可籲,無主

用流浪街頭的辜顯榮遠赴基隆,敦請日軍早日

可依,台民公議自立為民主之國……。唯是台

進城,借敵師以平定國軍之亂。 從頭到尾,就只有一種心態──依賴中 國,民主國最後才落得如此下場。

雖然名為宣言,亦無異是上奏天皇,滿紙 表露著對大清帝國的耿耿忠心。民主國所以成 立不過是為大清保衛疆土的一種變通辦法,甚 而誓言台灣民眾的心永與清國同在。這樣的宣 言,代表的竟是民主國的立國精神! 再問為什麼叫做民主國?九十年前的台 灣,明白民主為何物的到底幾人!民主國之所 以成立當然不是舉國一致要求民主的結果。只 因為在台官員們對中土天朝心存敬畏,若自立 為王必然要背起大逆不道的罪名,故而借泰西

68

「文化變貌」,自我扭曲的形象 自古台灣島上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從 抗清到反日,大小變亂不知多少回,人們如今 都能忘懷。就只有「光復」所帶來的二二八事 變,台灣人無法釋然。 過去在變亂中,波及全島致使人民犧牲 上萬者不是沒有,只是這一次已不僅是表面看 到的武力抗衡,它同時是文化的矛盾所激發的 對立與衝突。因而台灣人受到的傷害是種族文 化的壓制,其創痛深入內心,更影響至後來的 幾代,這是「二二八」之痛在台灣人身上留存

縱使製造再多的理由為事變之所以發生辯解, 也未敢明確指出根本理由說明「一個業已步入 近代的社會而接受半封建國家的統治,首先觸 及的必是文化層面的衝突」,這是當局所不敢 正視的文化層面的問題。 許多文化上的問題,多年來台灣人也只知 求之於政治解決,致使民主運動除了在地方選 票上進行爭奪,便別無作為,變成了純粹的選 舉運動。說起來,一切努力仍舊沒有脫離依賴 的範圍。

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均被捲入日本統治圈內,

戰後台灣知識份子所做最大努力是推銷

跟著日本國內資本主義化的進度,而逐漸走上

(或代銷)中國文化,他們不知道中國近代文

近代化(資本主義化)的發展過程。」他又指

化的一無是處,而古代文化也只供學者研究,

出,台灣社會的近代化並不全面,也不正常,

對當今的社會已無實用價值。這批可憐的推銷

甚而是跛腳的、片面的、變相的。

員於「二二八」發生後不久,不是被關、慘死,

儘管這樣,台灣於邁入近代之後,發展的 腳步與中國顯然已有很大差距。終戰初期,台 灣知識份子不察,只一味以中原文化為本位衡 量當時的台灣社會,將五十年來的演變視為異 族統治下扭曲了的「文化變貌」,只一心想以

民主國的總統,清廷的管家

欣與寄望在台灣人心中已經冷却,統治者日後

來舊文化的壓制時,反抗是無可避免的,這就

連民主的影子都不曾出現的民主國,就這樣在

名義發表的宣言中;這樣寫著:「……台民忠

脈相通,無異中土……。」

於台灣社會近代化的法治觀念及中國統治者封

史明在所著《台灣人四百年史》一書裡提

劫,廣勇(兩廣兵隊)和義勇(本地壯丁組成

感念列聖舊恩,仍願恭奉正朔,遙作屏藩,氣

從文化的層面分析,衝突之所以產生,在

要員紛紛出走,分別搭乘外輪逃回中國。一個

首先要問台灣為什麼獨立?以唐景崧總統

灣疆土,荷大清締造二百餘年。今雖自立為國,

四十年始終不能化解的理由。

辦雜誌的方式教育民眾學習「祖國」文化,這

就是逃亡,對文化工作者這是莫大諷刺,四十 年後的今天,他們的子孫只談政治而不談文 化,大概也是這緣故吧!

「跨越語文」, 跨回一個封建的舊社會

種由於依賴心理產生的文化自卑,也就是台灣 人之所以在政治上一再挫折的原因!

日本領台期間,為了消除中國文化對台灣 的影響,曾經禁止漢文漢語,而推行國語(日 語)運動。禁令的強制施行是一九三七年,領

下場悲涼的中國文化推銷員 戰爭結束時,人們對「光復」後的新社會 均寄以厚望,期待能夠在中國的政治圈內行使 平等的政治權利,對民生經濟有所改善。很不 幸,從一九四五年十月廿五日台灣行政長官公 署正式成立,到一九四七年二月廿七日事變發 生前夕,僅一年又四個月期間,「光復」的歡

台四十二年後(一方面是因為戰爭關係)才開 始。統治權交給中國之後,起初也允許日文、 漢文並容,如新生報、中華日報、新新月刊、 政經報、台灣文化等都設有日文版面,然至 一九四六年十月廿四日「光復」一週年前夕即 全面廢止日文。相較之下足見中國消除日本在 台的影響是積極的、不遺餘力的;甚至是仇視 地。

69


1987-1989—衝破禁忌

戰後大談「文化變貌」論的一代,總是喜 歡把原來使用日文後來又改以漢文寫作的作家

給對方,其實「跨越語文」的愚行才是第一號 罪首。

「跨越語文」的行為,或許可用「悲壯」 兩個字來形容。對中國的依賴所招致的屈辱,

稱為「跨越語文」的一代。但他們並沒有體會

呈現於這一代文學家身上的是文學良知的破產

到跨越語文並非僅止於語文本身的改變,雖然

和文學人格的犧牲。

說語文是傳達思想感情的工具,但語文能力到

背叛的文學,脫離讀者的作家

贏的,勸君莫下這著棋!」

割斷臍帶,成為自己的領航者 三百年間,台灣朝亞洲大陸的方向接觸,

是必敗之地,還是「復興基地」?

不論依賴或對立的方式,都已註定不得善終。

楊逵、巫永福等,若論其文學創作的高峯,則

台灣對中國的依賴所招致的後果已如上

始嘗試朝大洋的方向發展,這個轉向為台灣帶

文化的影響,才從封建社會逐步蛻變為近代社

應該是在戰爭期間的皇民化運動階段,其所作

述,至於中國之對立,台灣人也承受了種種悲

來新希望,雖是未知的領域,卻隱藏一個新的

會,也可以說是由於日語日文的使用而推動台

皇民文學都足以為一生的代表,當時執筆的動

慘後果。

境界。

灣社會的質變,使台灣走向近代化。

機不管屬自願或被迫,作品的思想與技巧都是

了一定程度後,語文背後的文化體系便發揮作

第一代使用日文寫作的台灣作家,戰爭結

用,影響到人的觀念和思考方法。很巧也很不

束時年齡大約四十歲左右,如張文環、龍瑛宗、

巧,本世紀的台灣正好以日本語文而接受近代

純熟的。 中國統治台灣剛滿一年便廢止日文,台灣

歷史的教訓使台灣人知道孰可為孰不可為而開

自從明軍領台以來,台灣一而再地在外力

近年台灣人逐漸看清楚與亞洲大陸切斷

挾持下處在對立於中國的地位,與中國抗爭。

臍帶之後的經濟發展,正暗示著政治和文化往

人不但沒有反對,而且非常合作,主動學習漢

這之前,他們的文學才剛離開習作階段,

明鄭時代廿三年間,打著「反清復明」的旗幟

大洋的一邊謀求發展的可能。與中國的藕斷絲

文。熱心接受中國文化。尤其是文學工作者,

只能說是作家的早期作品;這之後,因跟隨潮

與隔岸的中國對敵,後來鄭氏後代降清,台灣

連,末了無非是在依賴與對立之後自取其辱。

無不希望「跨越語文」之後,儘快使台灣文學

流而「跨越語文」,以致漢文終其生沒有成為

人也陪著一起成了輸家;兩百年後,清廷將台

今後的台灣經濟,可能成為政治、文化的領航

成為中國文學的一部份,對語文的學習比常人

文學工具,而且多數已放棄了日文寫作,無異

灣割予日本,不久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向中

者已十分明顯。自外於中國之後的台灣經濟,

更加的積極。

創作生涯以「皇民文學」而終結,人們雖多方

國進軍,台灣人沒有選擇,屬日本一邊與中國

在不斷發展中獲得的信心,鼓舞了政治和文化

迴避這個不名譽的稱呼,但命運註定他們屬

對立,結果日本戰敗,台灣人也跟著人家輸了。

做徹底的反省,最後將發覺若想避免中國的依

只是他們始終沒有培養文化的眼力,能夠 看清社會的近代化是伴隨日本語文而光臨的,

「皇民文學家」,再怎樣也只好接受這歷史的 歸宿。

「跨越語文」的行為,無異從近代社會又跨回

戰後不出五年,被共產黨逐出中國的中 國國民政府逃來台灣,以台灣島為戡亂復興基

賴和對立,就得毅然決然擺脫中國的情結,割 除一切舊有的關連,學習經濟發展的模式往獨 立自主的方向推進。

到封建的舊社會去。台灣人滿懷稚氣,擁抱一

更年輕的一代,終戰時還在三十歲以下,

地,積極訓練台灣青年為反攻大陸作準備,無

個以「光復」為名的未來命運,致使社會進步

其日文程度尚未使他們成為完全的作家,對新

形中台灣又再度與中國對立起來。國民政府

「二二八」的犧牲太大了,後人若不知從

的步伐停滯了將近二十年(從後來台灣社會與

的語文還來得及重新開始,如果專心學習不難

四十年來從「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

挫敗與犧牲之後獲取教訓,重新振作,建立自

日本社會的比較以估計相差的程度。)

運用自如,認真說來他們這一生也只是漢文作

五年成功」而「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到「三

我,不僅讓先民的血白流,也讓後代子孫繼續

家。

民主義統一中國」,口號逐漸轉為被動、消極,

糾纏在舊情結之間,永無脫身的一日。在反省

而至聽天由命,再往後諒也逃不了歷史的定

之後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力量爭取來的,才真

律。

正屬於自己的:誰也不可依賴;不依賴於人的

文學家們為了達成「使台灣文學成為中國 文學的一部份」的願望,毅然決然放棄日文寫

當「光復」來臨時,台灣讀書界使用日

作,從頭學習漢文,其精神非常值得佩服。然

文已十分普遍,青年學生當中懂漢文的少之又

而這樣的結果,正如鍾肇政所說:「想想看,

少,這些人都是日文作家們的基本讀者。然後

當然在三次對立中,真正被打敗的不是台

二十到三十歲期間應該是發展自己思想的體

「光復」的鞭炮聲才響起,作家們個個迫不及

灣人。那些選擇台灣為據地與中國對立的,也

系,但我卻花在學習ㄅㄆㄇㄈ上面,思想貧乏

待朝漢語的彼岸「跨越」而去,一心只為了想

實在缺乏兵家眼光,別的地方不去,偏偏佔據

也是命中註定的。」(《台灣文學六十年》》

在中國文學爭一席之地,竟叛離了成千成萬的

了這塊必敗之地,又稱之為「復興基地」。台

的確,「思想貧乏」正是這一代台灣文人的通

讀者。說他們是文學家,文學的良心在那裡?

灣人為將來前途計,也為了面子,應及早告誡

病,後人常因以國民黨控制思想為由把責任推

說他們是愛國者,脫離了人民,愛心在那裡?

全世界:「從台灣這個角度打中國是永遠打不

70

台灣,必然是獨立的台灣,獨立的台灣,命運 才是自己的。

71


1987-1989—衝破禁忌

畫家詹三原: 設計全台第一座民間二二八紀念碑 畫家詹三原僅有初中畢業,他不是美術 科班出身,但因他長期對台灣民主運動出錢出 力,因此有「民主畫家」之美稱。他今 (2017) 年 76 歲,迄今他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事蹟,不 僅是曾為民主前輩鄭南榕、詹益華自焚的身影 留下畫像,而且他還是全台灣第一座二二八紀 念碑(位在嘉義市)的設計者。

民主畫家 受蔗農父親啟發 詹三原,1942 年出生。國民黨從大陸撤 退來台時,他才 5、6 歲。當時他家裡住在台

詹三原 訪談/陳銘城 文字整理/黃旭初 攝影/邱萬興 錄影/黃裕順 時間/ 2017 年 1 月 20 日 地點/嘉義市詹宅

全國第一座民間興建二二八紀念碑 嘉義市彌陀路,建碑工作由二二八 和平日促進會、民進黨嘉義市黨 部以及長老教會嘉義中會等團體合 作,於 1989 年 8 月 19 日落成。 攝影 / 余岳叔

南縣烏樹林糖廠附近,他的父親務農也種甘 蔗,每回要經由糖廠到自家田地工作時,都會 被糖廠外面的外省兵阻擋、不讓他們過去,只 好改道繞遠路。所以,詹三原從小就很討厭鴨 霸的外省兵。不僅如此,自家種的白甘蔗通通 不能自己吃,全數都要交給糖廠使用。詹三原 說,偶爾他會跟在裝載甘蔗的牛車後面,偷抽 一兩根,但萬一失手被抓到的話,會被糖廠的 外省兵抓去打一頓,他偷回自家種的甘蔗時,

後來詹三原回到南部,剛好嘉義市要成立 民進黨市黨部,他就加入了民進黨。詹三原自 認為學識口才、文筆都不好,只有畫圖的專長, 字也寫的可以看,於是當上了民進黨嘉義市黨 部的文宣組長。因此,每次抗爭活動所需要的 道具,無論布條、大字報還是要畫圖,都是由 他一手包辦。

也是害怕得要命! 詹三原的父親雖是農夫,卻熱衷黨外活

設計建碑 原選地址遭更改

要為二二八事件與受難者設計一個紀念碑的想

人,都在酒廠裡待命,準備利用半夜群眾較少

法。

時,才出動驅趕和打人。 當時,嘉義市火車站的吳鳳銅像,剛剛被

當時的嘉義市長是張博雅,她擔心會有發

原住民運動者拆除,他跟幾個朋友討論,要做

生流血衝突,就找詹三原等人談判。張博雅答

一個二二八紀念碑放在嘉義車站前,可以每年

應詹三原等人兩個條件:一、詹三原等人所做

動,也為黨外人士助選。他經常從父親口中聽

詹三原加入黨部之後,接觸到更多黨外運

祭拜受難者。詹三原與二位朋友,在三合板上

的和平鴿紀念碑可以放在嘉義車站前廣場,但

到國民黨來台後的惡行惡狀,讓他對黨外民主

動前輩,也閱讀到更多黨外雜誌與書刊,才真

打草稿,釘上和平鴿,底下裝上輪子,以人力

期限二個禮拜。二、同意由市政府興建二二八

運動產生興趣。他長大後到台北工作,由於常

正認識到台灣不公義的社會體制,以及二二八

一路拖到車站前,那時包括嘉義在地的人與從

紀念碑。

追著黨外政見場次聽演講,更大幅開啟他的民

的歷史中,嘉義有很多人受難,光是在嘉義火

其他縣市趕來,大概有二萬多人。詹三原記得,

主政治思想。

車站前,就有不少人被槍決,這也讓他萌生想

當時警察也把車站都包圍住,聽說調集了五千

72

這一座民間募款興建的二二八紀念碑,由

73


1987-1989—衝破禁忌

詹三原畫了一幅「228 紀 念碑落成」200 號的油畫 作 品, 在 1989 年 8 月 19 日二二八紀念碑落成 晚 會 上, 留 下 許 多 民 主 前輩的簽名紀念。

1989 年 2 月 28 日,長老教 會嘉義中會為了興建二二八 紀念碑,拆除獅子會紀念標 誌,在嘉義市與 2000 位鎮 暴警察對峙。攝影 / 曾文邦

詹三原手繪的 228 紀念碑原稿。

嘉義市政府提供土地,是全國第一座二二八紀

這座全台灣第一座民間自費興建的二二八

公務」之名判刑 1 年 6 個月,後來實際執行

出獄之後,詹三原的健康狀況並不好,尤

念碑。原本紀念碑選址在嘉義火車站前,後來

紀念碑,從 1989 年 5 月 9 日動工,8 月 19 日

是 1 年 1 個月。他入獄之後的前 3、4 個月,

其是肝臟差到需要換肝,因次子捐出肝臟,讓

改在彌陀寺前的彌陀路口。嘉義市政府公開徵

完工,整個建碑過程,設計師詹三原與他的工

被關在嘉義市的舊監獄。那片三合板大的牢房

他在 63 歲時順利完成換肝手術。後來他的心

選二二八紀念碑設計圖的時候,正好就選上詹

作夥伴們都分組輪流看守工地,避免遭人破

裡,一房關 2 個人,監獄牢房老舊、又小,蟑

臟、腎臟功能也不好。他現年 76 歲,心臟裝

三原的設計圖,但礙於基地面積不夠大,建築

壞。看到紀念碑完成,詹三原十分高興,也自

螂、老鼠又多,環境很差,詹三原過得十分辛

了 8 支支架,並且每 2 天要洗腎一次。

師認為紀念碑無法比照原圖做到 7 樓高,只能

覺有幸能參與其中。

苦。

縮小。詹三原則認為,市政府同意立碑已經是 有所突破,自己就不再堅持意見。

不過,在紀念碑完成不久後,詹三原卻離 奇地因案入獄。1991 年,警察說有秘密證人

儘管詹三原為民主運動歷經牢獄之災、身

健康不佳 繪畫熱情從未減

體健康也不是很好,詹三原認為,雖然他不是 美術科班出身,但他曾畫過鄭南榕、詹益樺自

檢舉詹三原帶人去中山樓毆打憲兵,身為基督

後來,詹三原被換到台南縣山上鄉的外役

焚的畫像,也設計了台灣民間第一座二二八紀

徒的詹三原為證明自己清白,還找來教會牧師

監做粗工,當時的立委蔡式淵和陳婉真都前去

念碑,能夠為鄭南榕、詹益樺留下他們的身影,

當時詹三原估計興建紀念碑大概要花費

為自己作證當時他人正在作畫,可是法官卻表

探監、關心他,蔡式淵還寫信給當時的法務部

這是他最大的榮幸。目前,詹三原對繪畫的熱

二百多萬元,但由於市政府經費撥款有困難,

示證詞不足採信,更以秘密證人不能曝光而不

長馬英九。原本對詹三原很兇的外役監主任,

情依舊不減,甚至把他對繪畫的熱情,也用在

於是詹三原與共同策劃的朋友們,預計要找到

同意詹三原對質的要求。

經過觀察後發現他不過是個老實人,應該是被

想要學畫的人身上,每周五晚上他免費教授繪

硬拗入罪,漸漸改變對待他的態度,把他調到

畫課,學生老少不拘,從 10 歲的小孩到 80 多

竹筍班,也讓他畫圖。儘管離開監獄已經 20

歲的長輩都收,作畫與教畫,是他餘生最快樂

多年,詹三原回想當時自己為什麼會被抓去

的事情。

建碑完成 卻遭到政治迫害

228 個人,每人出一萬。後來他們為了讓更多 人參與,決定公開募款。詹三原回憶當時,有 不少嘉義的中學生,尤其是嘉義中學的學生, 非常踴躍響應捐款活動,很多學生都以「228」 元這個金額捐款,令人很感動。

74

當時詹三原的辯護律師是民進黨創黨主席 江鵬堅以及人權律師蔡明華。江鵬堅律師告訴 他,「要有坐牢的心理準備,他們要關你就是 要關你。」況且,那年嘉義市的市長選舉,國

關?自己現在都還感到莫名其妙!

民黨又選輸了。1991 年,詹三原被以「妨礙

75


1990-1994—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

林耀堂數位版畫《鐵蒺藜邊的街頭兄弟》

1990-1994 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

究小組」。1 月 17 日「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依「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 議決宣布成立,由賴澤涵教授擔任總主筆,負責撰寫研究報告。

1990 年第七屆總統屆滿。1990 年,李登輝在 2 月 11 日「國民黨二月政爭」的驚濤駭浪 中,取得國民大會代表支持,當選第八屆總統。

1991 年 3 月 2 日,七位二二八受難家屬代表,前往總統府與李登輝總統見面,要求政府 給二二八受難家屬明確的交代。8 月 3 日,「二二八關懷聯合會」於濟南長老教會成立。這 是第一個以「二二八受難者家屬」為成員的組織。

1990 年 2 月 18 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公開發佈對二二八受難者及家屬道歉函。同年 2 月 27 日,立法院院會首次為二二八事件死者默哀一分鐘,這是台灣最高民意殿堂首次對 二二八事件表示態度。 1990 年 5 月李登輝提名時任國防部長的郝柏村出任閣揆,學生、教授、社運人士和在野 的民進黨,策劃了一波又一波的「反軍人干政」的遊行抗爭活動。從總統就職日,直到立法 院通過閣揆人事的同意案當天,街頭抗爭始終不曾歇止。 1990 年 11 月 29 日,行政院成立「行政院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 1990 年 12 月 8 日,以外省籍為主的基督徒團體「曠野社」,號召基督教團體於台北懷 恩堂舉行「人權與二二八」為主題的二二八平安禮拜,希望以信仰立場對二二八事件表示歉 意。

1991 年 12 月 28、29 日,二二八民間(海內外學者)研究小組、現代學術基金會和台 美文化基金會共同舉辦「二二八學術研討會」,此為國內首次舉辦的「二二八學術研討會」, 共計發表十二篇二二八相關口述歷史與研究論文報告。《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 於 1992 年 2 月出版。 1992 年 2 月 22 日,行政院公佈「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1992 年 2 月 24 日,首次「二二八紀念音樂會」在國家音樂廳舉行,李登輝總統向 二二八受難者及家屬表達慰問並發表致辭。2 月 26 日,行政院成立「二二八建碑委員會」, 碑址擇定於台北市二二八公園(原新公園)。 1993 年 6 月 20 日,時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的陳水扁立委表示,對「追懲元兇」 與「政府道歉」兩件事堅持到底。陳水扁立委的堅持,似乎也為日後的「二二八事件」平反 運動預留了諸多伏筆與努力的空間。

1991 年 1 月 5 日,民間人士為督促政府面對「二二八事件」,於是成立「二二八民間研

76

77


1990-1994—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二二八事件 受難者及家屬的道歉

教科書應呈現歷史真實: 對二二八事件編入教科書的看法 文/張炎憲 編者按:本文作者張炎憲,1990 年任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本文是 27 年前 的舊作,原發表於 1990 年 6 月 16 日,《首都早報》,而後刊載於《走出二二八的陰影》,1991 年 2 月,發行: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發行人:陳永興。

主後 1990 年 2 月 9 日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發生台灣歷史上最殘酷的政治屠殺事件,數以萬計 的同胞及社會菁英慘遭殺害或被捕入獄。懾於執政者長期恐怖的戒嚴統治,除極 少數傳教師及信徒個別對受難者及家屬付予關懷外,整體教會並未給予受難者家 屬應有的聲援及溫暖。 聖經教導我們:「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翰壹書 四章18節),主耶穌並且說過:「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 (約翰福音十五章13節)。 我們的愛心誠然不足,無以勝 過懼怕,為此,我們要向二二八事 件全體受難者及家屬表示歉疚,並 懇求上帝憐憫寬恕。 今後,我們將積極關懷二二八 事件受難者及家屬,以完成十字架 復和的使命,並嚴重抗議國民黨政 府四十多年來對二二八事件所表現 漠然卸責的態度,強烈要求國民黨 政府應向受難者及家屬誠心道歉, 同時作必要之賠償,以期撫平受難 者及家屬受創之心靈,使公義與和 平早日實現於台灣。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幹事 楊啟壽牧師 攝影 / 邱萬興

7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議 長 孫武夫 總幹事 楊啟壽 主後一九九○年二月九日

我們編入此文,用意在於呈現「要求教科書編入二二八史實」的理念,早在二十多年前即已提出。可 惜的是,至今教科書的編輯雖有提及二二八,但仍然篇幅過少,無法讓學生理解事件全貌,遑論有更 多時間讓學生思考與探討二二八所造成的影響。 註:張炎憲教授投入台灣史研究數十年,曾任教輔仁大學、東吳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中央大學等大 學,並於 2000~2008 年出任國史館館長,也曾任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2014 年 9 月 26 日,張炎憲赴美國做台灣獨立運動口述歷史訪問時,因心肌梗塞送醫;於 10 月 3 日 病逝於美國費城。

隱瞞歷史事實,或是簡略歷史事實,也是

取締私煙只是事件的爆發點而已,隱藏於其後

一種欺騙的行為。國立編譯館,如果不能在歷

的背景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日本統治台灣

史求真的精神上改寫,將會讓人失望,且暴露

五十年,雖然政治上壓迫台灣人,經濟上剝削

出教科書仍然無法脫離政治的控制,無法站在

台灣人,文化上壓制台灣文化,但五十年之間,

這塊土地和人民之上,寫出歷史的真實。

台灣漸漸步入近代社會,台灣人也慢慢培養出

據報上所言,國立編譯館決定在高中歷 史教科書中,加入有關二二八事件的記載。其 內容大約是:「……台灣光復後,台灣同胞重 回祖國懷抱非常興奮。可惜在民國三十六年, 因行政長官陳儀取締私煙,引發了衝突,造

近代的國民意識。當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 台灣和中國再次重逢時,已經發生不能相互了 解,甚至不能適應的情況。這種潛藏在事件之 後的歷史文背景,才是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原因 所在。

成『二二八事件』。事件不久後,中央很快

二、如果國民黨不來接收台灣,台灣就

地派員徹查,改組省政,撤換陳儀,慰勉台

不可能發生二二八八事件。所以當時的統治者

胞……」。

(即接收者)國民黨要負最大的責任。國民黨

教科書中能加入二二八事件的記載,可說 是四十年來官定教科書的一種進步。朝這方面 再進步、再開放,是該予以鼓勵的。不過,就 所透露出的近百字的記載而言,實在有很多值 得商榷的地方。 一、造成二二八事件的原因,隻字不提。

不想了解台灣,也沒有能力了解台灣,還認為 台灣是塊落後的地方,是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悲 慘地區,而不知台灣已比中國更進步,台灣人 也比大陸人更守法、更有進步的觀念。國民黨 以解放者自居,傷了台灣人的心,也破壞、斬 斷了台灣的歷史傳承,使得台灣人在新的變局 裡無法適應,變成了時代的犧牲者。

參考資料:http://www.laijohn.com/PCT/Statements/1990-228.htm

79


1990-1994—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

三、接收官員的優越感,輕視台灣人,排 擠台灣人於政治之外,統制台灣經濟,掠奪物 資送往大陸,造成米糧缺乏、物價飛揚、通貨 膨脹。且貪官污吏橫行,破壞了台灣的法治秩 序,讓台灣人從熱望中跌入絕望的深淵,這些 接收官員的作風和心態,促成了台灣人對中國 的離心,而產生反抗。 四、二二八處理委員會的訴求,也隻字不 提。二二八是台灣人民對國民黨政府的抗議, 其訴求正代表當時台灣人的心聲,而其中許多 訴求至今仍然未做到。要了解二二八,不知道 三十二點要求,要怎樣了解台灣人的想法。 五、國民黨初以為台灣人叛變了,大軍壓 境之後才知道估計錯誤,但已大量濫殺無辜。 這場歷史的悲劇造成台灣人和大陸人之間的傷 痕,阻礙了台灣人民的團結。一九四九年,國 民黨軍隊遷台之後,一直維持高壓統治,由大 陸人集團掌政,台灣人在這種悲情的政治氣氛 下,忍氣吞聲,對政治參與產生冷漠感。怨歎、 不平和猜疑影響了台灣島上人民的感情,這些 多與二二八事件有關。 六、政府到底有沒有慰勉台胞。歷史事實 俱在,楊亮功和白崇禧雖來台宣撫,也沒有具 體的改革方案。陳儀被貶下台,旋即高升。長 官公署改為省政府後,也僅起用一、二個台灣

來,引起台灣朝野的重視,喚醒了民眾的良知, 才迫使政府踏出了短短的半步。 就一個歷史研究者而言,我深深反對那麼 簡單地、過濾地,以百字左右描述二二八。教

二二八追思禮拜 1987 到外省籍基督徒曠野社的 二二八平安禮拜 1990

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

科書該將其歷史背景、發生緣由、過程及事後 所造成的影響,以一章四節的程度,加以解釋, 因為這個事件是台灣史上極為重要的事件,也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的 40 年間,受到國民

1987 年 2 月 4 日, 陳 永 興、 鄭 南 榕、

黨政府實施威權恐怖統治的影響,受難者及其

李勝雄和海內外台灣人各界團體聯合成立

我們常批評日本歷史教科書想要修改侵略

家屬僅能將冤屈深埋心底,不敢公開談論,更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舉辦各項演講、遊

中國的史實,但戰後日本歷史教科書勇於批評

遑論平反二二八的冤屈。一九五○年代海外即

行及紀念活動,1987 年 2 月 27 日下午 3 點,

自己的精神,反而是我們該學習的對象。

開始舉辦二二八紀念活動,直到 1987 年國內

民進黨主席江鵬堅、「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才由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副會長李勝雄和二二八受難者家屬等約 700

開啟平反二二八的運動。

人,共聚於台北艋舺長老教會,正式為二二八

是國民黨統治台灣所不能不面對的歷史事件。

團民黨對國共內戰、喪失中國大陸主權, 至今都不敢反省、自我檢討。對生存與共的台 灣,僅會說要忘掉過去,要往前看,卻不願向 這塊土地和人民表示謙虛或歉意,表示願意與

1987 年二二八公義和平日促進會在艋舺教會舉辦二二八追思禮拜。攝影 / 黃子明

台灣人民,共同度過歷史的傷痕,共同在歷史 的體驗上,創造一個和平幸福的社會。 國立編譯館,如果不能在歷史求真的精神 上改寫,將會讓人失望,且暴露出教科書仍然 無法脫離政治的控制,無法站在這塊土地和人 民之上,寫出歷史的真實。 隱瞞歷史事實,或是簡略歷史事實,也是 一種欺騙的行為。

人當省府委員而已。二二八受難的家屬四十年 來不敢在社會上公開談論,只有暗自哀傷,甚 至於自我否定地逃避,政府曾做過一點慰勉或 平反嗎?國民政府對過去的歷史,沒有勇氣承 擔過錯,更沒有良心誠意對老百姓道歉。 遲至今日,國立編譯館才敢將二二八列入 高中教科書。這應該感謝一九八七年「二二八 和平日促進會」推動走出二二八陰影的運動以

80

81


1990-1994—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

的死難者及林義雄的受難家人,舉行一場莊嚴

安禮拜,發起人蘇南洲表示,這些外省籍第二

隆重的追思禮拜。

代基督徒,感覺到二二八事件是造成省籍心結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曾在 1987 年分區舉辦 「二二八受難者追思禮拜」,教會公報甚至因 刊登相關訊息而被警總查扣,創下長老教會第 一次牧師團為民主公義走上街頭的記錄。 1988 年 長 老 教 會 更 召 開 臨 時 總 會, 訂 二二八為「公義和平日」。台灣基督長老教 會 接 著 於 1989 年 發 表「 二 二 八 公 義 和 平 日 牧 函 」, 並 於 1990 年 正 式 發 出 道 歉 文, 向 二二八受難家屬致歉,為當時教會的沈默懇求 上帝憐憫寬恕。此後歷年來,長老教會都有辦 理二二八追思活動。 1990 年 12 月 8 日,以外省籍為主的基督 徒團體「曠野社」,號召基督教團體於台北懷

二二八關懷聯合會

的源頭,因此站在宗教信仰上,首先要面對的 是二二八;而這次「平安禮拜」便是希望以信 仰立場對二二八事件表示歉意,呼籲化解省籍 心結,因此邀請兩位前總統的家庭牧師--周

繼 1990 年 12 月 8 日〈曠野社〉在台北

1991 年 5 月至 1993 年 12 月,前六期(含試

聯華牧師(曾任蔣介石的家庭牧師)與翁修恭

懷恩堂發起「二二八平安禮拜」之後,蘇南洲

刊號)是蘇南洲任〈二二八關懷聯合會〉執行

牧師(曾任李登輝的家庭牧師),分別以「台

曾多次載著翁修恭牧師驅車展開一連串探訪

長時,請託《曠野雜誌》總編輯彭海瑩女士跨

語」和「華語」,聯合主持講道,以實際的信

二二八受難家屬的工作,他們探訪了近百位

刀主編的,後三期則由〈二二八關懷聯合會〉

仰行動化解省籍心結。

二二八受難家屬。

秘書長王逸石長老主編;當時出力最多的受難

一向關懷二二八事件的長老教會,也有

蘇南洲深刻感受到二二八受難家屬長期

多人對這次的「平安禮拜」共襄盛舉,包括前

以來的痛苦、鬱悶、孤單,他全然出於基督信

總幹事高俊明牧師,及當時的總幹事楊啟壽牧

仰的良心與作為,於 1991 年 1 月 13 日在自

師。為緩和二二八平反運動的聲浪,行政院長

家地下室成立了〈二二八家屬團契〉(此為台

郝柏村也特意出席,朝野兩黨的重量級人物亦

灣第一個具二二八受難家屬主體性的組織,

全程參與。

〈二二八關懷聯合會〉之前身)。

恩堂舉行「人權與二二八」為主題的二二八平

「二二八關懷聯合會」於 1991 年 8 月成 立,負責人為林宗義博士。日後,「二二八關 懷聯合會」以〈二二八關懷雜誌社〉為正式登 記名稱。 《二二八關懷月刊》共出版了九期,自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全台 各地舉辦「二二八受難者 追思禮拜」,撫慰二二八 受難家屬。 圖片提供 / 二二八事件紀 念基金會

參考資料: 1. 楊振隆,〈二二八平安禮拜〉,《二二八事件辭典》,張炎憲主編,2008 年 2 月,國史館與財團法 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第 20 頁。 2.〈二二八 70 週年 長老教會發表呼籲函〉https://www.ct.org.tw/1303217#ixzz4nOYxHiPP 3. 蘇南洲 等 著,《平安,二二八》,雅歌出版社,2017 年 2 月。

82

家屬有:林宗義(林茂生之子)、高李麗珍、 李月美(李瑞漢之女)、潘信行(潘木枝之 子)、徐世雄(徐春卿之子)等約三十人,關 懷者有:翁修恭、周聯華、王敬弘、簡啟聰、 瞿海源等約五十人。 蘇 南 洲 在〈 翻 過 那 暗 黑 的 山 嶺 —— 《二二八關懷雜誌》合訂本再版序〉(2017 年 1 月出刊,《曠野雜誌》205 期)中提到:「在 那暗黑的年代裡,多虧有這批共八十多位堅毅 守望至天明的憨人勇者,才有後來的二二八道 歉、建碑、賠償及至今的〈二二八紀念基金會〉 文教工作的花果繁茂。」

1991 年 8 月 成 立 的 「二二八關懷聯合會」 負責人為林宗義博士。 攝影 / 黃子明

參考資料:http://www.cap.org.tw/W/w-205-1.html

83


1990-1994—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

民間版與官方版「二二八事件」 研究報告之對照比較

民間研究小組 研究學者

製表/邱斐顯

官方研究小組

張炎憲,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 方惠芳(私立高雄醫學院講師) 究所副研究員。 陳美妃(國立台北工專共同科講師) 陳少廷,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特約 簡榮聰(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 研究員。 蕭欣義,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亞太學系教 授。

民間研究小組

官方研究小組

成立時間

1987 年二二八和平日協進會成立之後,積 極推動二二八歷史真相與口述歷史的工作。 1991 年 1 月 5 日成立「二二八民間研究小 組」。

1991 年 1 月 17 日「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 件小組」,依「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專 案小組」議決宣布成立,負責撰寫研究報 告。

參加人員

參加人員有林宗義、鄭欽仁、陳永興、李 當時行政院遴聘的研究委員為陳重光、葉 永熾、張富美、陳芳明、吳密察、李筱峰、 明勳、李雲漢、何景賢、張玉法、陳三井、 張炎憲等人。 遲景德、賴澤涵等(省略敬稱),並推陳、 葉二人為召集人,賴澤涵為研究報告撰稿 這是相應於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而 總主筆。 成立。

研究學者

張富美,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 研究小組另設工作小組,由賴澤涵(中央 員。 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擔任工作小組召集人。 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 員。 工作小組聘請下列五位擔任研究員,劃分 責任區域撰寫。 蕭聖鐵,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經濟學教授。 吳文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學歷史系教 黃英哲,日本立命館大學東洋史博士班。 授) 陳芳明,美國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候選 陳寬政(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兼 人。 主任) 李筱峰,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吳密察,台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黃富三(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李 喬,中、小學教師,知名小說家,1981 黃 秀 政( 國 立 中 興 大 學 歷 史 系 教 授 兼 主 年退休後,親自為二二八事件奔走全台, 任)。 做了諸多田野調查。 另聘請下列三位為兼任研究員,協助研究 鄭 梓,逢甲大學副教授。 工作。

84

資 料 來 源:《 二 二 八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1991)》。 籌備與 公開發表

經 1 年的籌備,而於 1991 年 12 月 28、29 日,由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現代學術基 金會和台美文化基金會共同舉辦,是國內 首次二二八學術研討會,共有論文 12 篇, 分別論述二二八事件的背景、經過、國民 黨政府的處理政策、台灣獨立運動的產生 等問題。 上述 12 位學者,即為提出論文的學者。 《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於 1992 年 2 月出版。由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 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 會共同發行。

過去由於二二八事件在台灣社會被視為政 治禁忌,因此相關資料零散不全。為此, 工作小組成員乃展開全面性地調查工作, 並分赴國內及海外各地進行資料蒐集及人 物訪談。經一年時間之努力後,於 1992 年 2 月 22 日公布《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又於 1994 年 2 月 20 日由台北時報文化出 版公司出版。 請參見:《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詞條,撰寫人:蕭明治。 來源出處:《二二八事件辭典》,2008,出版機關:國史 館與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第 11 頁。

發行人:陳永興 法律顧問:李勝雄 內容及影響

民間研究小組在無法取得檔案文獻和經費 拮据之下,能夠舉辦研討會,是一創舉, 對於日後二二八文獻史料的解密與台灣史 觀的建立,影響極大。 請參見: 《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詞條,撰寫人:張炎憲。 來源出處:《二二八事件辭典》,2008,出版機關:國史 館與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第 26 頁。

據聞工作小組成員名單必須經過研究小組 和行政院通過,又基本門檻要是教授級, 上開五位研究員先前都沒有做過二二八研 究,反而李筱峰倒是有在做。(參見林蘭 芳、鄭麗榕訪問,林蘭芳、鄭麗榕、劉世 溫記錄,〈許雪姬女士訪問紀錄〉,收入《近 史所一甲子:同仁憶往錄(下冊)》(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 年),頁 310。) 臉書參考網址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 吳俊瑩 / 你看的真的是行政 院版的二二八事件調查報告嗎 /1090741274305555/

85


1990-1994—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

中、外媒體大幅度的報導與評論。 爾後,賴澤涵陸續擔任財團法人二二八紀 念基金會董事(1995 年 12 月—1998 年)、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顧問(2000 年 9 月)、行 政院研考會「二二八檔案蒐集整理工作計畫」 訪查小組委員(2000 年 9 月)。賴澤涵的學 術領域裡,他對二二八事件的研究,早已超過 三十年了。

1983 年, 史 丹 佛 大 學 胡 佛 研 究 所 資 深 研究員兼東亞圖書館館長馬若孟(Ramon H. Myers)到台灣參加學術會議,賴澤涵與馬若 孟、魏萼等人在研討會上聊到影響台灣的大 事,當時他們感覺二二八事件影響台灣最大, 於是就想要集體研究這個主題。 馬若孟因為本身的研究與觀點,被不少 台灣學者批評為保守自由主義和親國民黨的學 者,甚至被貼上國民黨在美國的代言人。當下,

馬若孟邀賴澤涵赴美研究

馬若孟問賴澤涵,「有無興趣合作研究二二八 事件?」

1990 年 李 登 輝 總 統 指 示 行 政 院 成 立 「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時,賴澤涵收到邀請。 當時邀請函上沒有提到要研究二二八,只說

攝影 / 邱萬興

賴澤涵教授: 當年二二八研究的困境 軍方、警總刁難,檔案始終不完整 賴澤涵,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 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所 長、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院長、客家學 院創院院長。現為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榮譽教 授。他於一九八○年代初期開始研究台灣史, 因「二二八事件」的研究,被稱為「二二八先

86

胡佛研究所資料比台灣完整

「有要事相商」,但賴澤涵已猜出可能就是要

那時候,台灣這方面的書籍期刊很少,馬

研究二二八。因為 1987 年陳永興等人已經開

若孟建議賴澤涵和魏萼到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

始做二二八平反運動了,後來平反運動的聲勢

所去做研究,也便於他們討論溝通。

越來越大,連國民黨也擋不住這個要求,所以 行政院才要研究二二八。賴澤涵認為,當時如 果沒有李登輝總統,就沒有官方版的「二二八 事件研究小組」。

賴澤涵於 1984 年至 1990 年,每年暑期 三個月,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擔任 高級研究員。他發現,胡佛研究所的資料比台 灣還完整,因而他就先起草一個二二八的研

因為李登輝總統本身經歷過二二八事件,

究,他們當時打算出版一本不太厚的書,預計

知道二二八事件的嚴重性,所以他就請邱創煥

只有兩百多頁,希望這本書能讓海內外讀者了

(曾任台灣省主席、時任總統府資政)去做研

解二二八事件始末。這本書就是 1991 年史丹

究。邱創煥因此找賴澤涵去總統府討論此事,

福大學出版的 A Tragic Beginning:The Taiwan

他們談了幾個小時。邱創煥並請賴澤涵提出一

Uprising of February 28, 1947(中譯《悲劇性的

份「可行的報告」。賴澤涵擬出報告後,由邱

開端:台灣二二八事變》)。

創煥轉交給李登輝總統。賴澤涵指出,行政院 1990 年 12 月召開「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會 議,但實際上是 1991 年 1 月 17 日才成立。

賴澤涵自己認為這本書第一手資料不多, 只能說,這本書曾經訪問到二二八事件中實際 參與者,這是後來研究者做不到的。賴澤涵回

生」,當時他擔任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小

賴澤涵回憶,早在 1991 年「二二八事件

憶說:「我當時最大的困難,其實就是檔案問

賴澤涵教授

組」(1990 年 –1992 年)的委員兼報告撰寫

研究小組」成立之前 8 年,他就已經在研究

題。當時軍方的檔案是不容易看到的。我們也

訪談.文字整理/邱斐顯 攝影/邱萬興 錄影/黃裕順 訪談日期/ 2017 年 4 月 28 日 訪談地點/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總主筆,以及「二二八事件」碑文總主筆,研

二二八事件了。

透過很多交涉,都沒有成功,尤其是警總不肯

究報告曾引起中、外輿論及學界的重視,以及

交出相關資料。」

87


1990-1994—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

警總,全名為台灣警備總司令部(也簡稱

研究小組開始進行之後,要蒐集檔案時

Formosa Betrayed (譯為《被出賣的台灣》)被

覆,「看看你們需要列印多少,然後把列印的

警備總部),戒嚴時期是台灣的八大情治系統

就有很大的問題。他們跟警總聯絡,警總根本

一些人奉為聖經,喬治.柯爾研究台灣跟琉球

費用再加上空運的費用留下,我們會寄資料去

之一(法務部調查局、國防部情報局、憲兵司

不理會他們。他們說警總完全沒有資料。「當

群島的資料,全部都在史丹佛大學。所以他們

台灣。」他們回到台灣之後,不到一個禮拜就

令部調查組、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國防部總政

時台灣大家最關心的是,所謂菁英份子十幾個

有必要去看他的資料。

收到英國國家檔案局寄來的資料。賴澤涵表

治作戰部、國民黨大陸工作會、內政部警政署、

人,這些人是怎麼死的?他們被殺的理由是什

國家安全局)。1992 年,警總改制為海岸巡

麼?在哪裡槍決?屍體埋在何處?我們都不清

防司令部。

楚。只知道他們被槍殺,沒有時間,沒有地

當時,賴澤涵曾訪問到楊亮功、王民寧、 謝娥、范誦堯等人,這些人是後來做二二八事 件研究的人都沒有訪問過的。之後,他正式做

點。」賴澤涵當時認為,沒有這些檔案的話, 報告寫出來,一般人不會相信。那時候,賴澤 涵最大的擔憂是,檔案要不到。

二二八事件研究的時候,還訪問到柯遠芬、彭

賴澤涵擔任研究工作小組召集人之後,他

孟緝、林忠等人,這些當時的關鍵人物,甚至

找來吳文星、陳寬政、許雪姬、黃富三、黃秀

於還有當時中國派來台灣工作的共產黨員洪幼

政等教授擔任研究員,劃分責任區域撰寫研究

樵,洪幼樵與賴澤涵談過之後沒多久就去世

報告。

了。

搜尋檔案,從中國、美國到英國 最大的擔憂,檔案要不到

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就是以前國民黨的黨史

件研究小組」的這些委員裡,陳重光、葉明勳

會,簡稱南京二檔),賴澤涵就請黃富三和吳

兩人後來出任小組的召集人。賴澤涵說:「其

文星教授去南京取得這個二二八檔案,但他們

實葉明勳跟台灣當時行政長官陳儀很熟。但是

兩人鎩羽而歸。南京二檔,他們不願意給黃富

葉明勳就不願意接受我們訪問。這也是很奇怪

三和吳文星看資料。

熟,你都不願意接受我們訪問,我們怎麼做研 究?」後來,葉明勳斷斷續續接受了賴澤涵的 訪問。

黃富三與吳文星三人就前往英國國家檔案局, 去看淡水檔案。 他們一看到檔案室的資料時,他們都用鉛 筆抄而已。他們心想,「這麼多的資料,用手 抄,要抄到什麼時候?」這一趟出差到英國, 他們最多只能待十天。因為黃富三曾經留學英 國劍橋大學,賴澤涵就請黃富三去問問英國國 家檔案局局長,是否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協助他 們取得這些重要而珍貴的檔案回台灣。對方答

途經夏威夷,親訪喬治.柯爾 (或譯葛超智) 他們三人從英國回台時,路過夏威夷,當 時喬治.柯爾在夏威夷養老院養病,他們就透 過夏威夷大學鄭良偉教授的介紹,到養老院去 看他。他那時臥病,已不太能講話。他們說明 來意,表示台灣的政府要把二二八事件做徹底 的解決。黃富三寫了「陳儀」,想知道喬治. 柯爾的印象。喬治.柯爾聽到之後,大罵陳儀

陳映真合作,正在編一本二二八資料集。那時 候陳映真還沒發表,所以南京二檔就不給黃富 三和吳文星資料。黃吳二人回來的時候,對中 國印象很壞,他們本來要去一兩個禮拜,結果

正式成立時,就公開表示:「賴澤涵研究過

一兩天就回來告訴賴澤涵說,「拿不到檔案。」

二二八,我們就公推他做總主筆。」賴澤涵指

賴澤涵隨後只好「老將出征」親自去一趟中國,

出,「當時很多傳言說,本來國民黨要邀請許

南京二檔才把檔案資料拿給賴澤涵看。而警總

倬雲當總主筆,許倬雲拒絕之後才邀請我當總

方面,賴澤涵始終拿不到資料。

請我做總主筆。」

領事應該有寫報告交回英國。因此,賴澤涵、

國的檔案利用就非常方便。

後來賴澤涵才知道,因為當時南京二檔跟

因此,葉明勳在「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

主筆。這是不合史實的。史實是在當場就決定,

個領事館。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這個領事館的

示,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到一九九○年代,英

二二八的檔案,除了警總之外,還有中國

1990 年 12 月, 出 席 行 政 院「 二 二 八 事

的事。」賴澤涵曾經對葉明勳說:「你們那麼

接著,他們想到,英國人當時在淡水有一

然後他們也到史丹佛大學找檔案資料。因 為 喬 治. 柯 爾(George Henry Kerr) 所 寫 的 書 1940 年代,葛超智與台北高等學校學生合影。圖片提供 /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88

89


1990-1994—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

「狗養的(son of bitch)」。可見喬治.柯爾

的召集人都是施啟揚,就是當時的行政院副院

的資料是跳號的,他猜測警總的資料應該把重

弟飯店設了一桌宴席,請了這些受難家屬以及

對陳儀的印象壞到極點。他們訪問喬治.柯爾

長。因此賴澤涵在開會的時候,就說:「為了

要的拿去。警總給了百分之七、八十的資料,

他們這一群執筆的學者。

後不久,1992 年,喬治.柯爾就去世了。

取得資料,我建議由李登輝總統當召集人。」

但是還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資料,不知是先拿 走,或者藏了起來,不知道。

當時,受難家屬阮美姝女士一看到賴澤

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光是為了收集檔案資

施啟揚說:「總統太忙了,沒有辦法。」

料,就花了不少時間。而最大的問題是,就是

賴澤涵改而建議:「不然找行政院長郝柏村,

當賴澤涵對外說明二二八研究報告的資料

寫的稿子、還有演講,我都很注意在看。我以

警總。當時行政院秘書長是王昭明,他對賴澤

畢竟軍方有勢力。」施啟揚又說:「行政院長

不完整時,監察院也開始來調查看看有沒有資

為你是一個青面獠牙的學者,怎麼知道你是一

涵說:「賴教授,你知道二二八資料在哪裡,

太忙了,大概也不行。由我來吧。」開會當

料不齊之處。後來監察院也做一個報告,表示

個這麼斯文的學者?」因此賴澤涵就告訴他

你開出名單來,我叫他們找給你。」賴澤涵本

時是 1990 年 12 月,施啟揚就問說:「這個

「他們(警總)把所有資料都交給賴教授了。」

們,「如果你們有任何心聲或要求,我保證給

來以為他是真的一個一個打電話去詢問,結果

『二二八』研究報告,明年(1991 年)二月

監察院的二二八事件研究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資

你寫出來。」

不是。王昭明就發函公文交代下去,說「你們

可不可以交出來?」

料。賴澤涵再三強調,當年,這些檔案的取得

貴地方有二二八資料,請交到行政院秘書處。」

賴澤涵認為,施啟揚根本不知道二二八,

是很大的困難。

涵,就說:「賴澤涵,你有關二二八的文字、

但是那個時代,很多受難者對國民黨深惡 痛絕,沒有人相信賴澤涵他們這群學者。受難

賴澤涵表示,這個公文一點效用也都沒

他是鹿港出身,施家久住鹿港,二二八事件對

此外,研究過程中他非常擔憂兩點:第一

者都說他們這群學者是官方立場的。賴澤涵表

有。但王昭明把賴澤涵的名字跟電話交給警

他們影響不大。賴澤涵當下覺得,政府官員的

個壓力是時間不夠,第二個壓力是受難者的心

示,在他自己心目中,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官方

總、警務處這些單位。後來賴澤涵打電話給當

生活真的跟民間脫節。當時民間大規模要求平

聲。

立場的。他只是覺得,想把這個事情做好,因

時曾任警總的發言人,國防部長辦公室主任詹

反二二八事件,報紙報導了一大堆,他們都不

中將。這位發言人這麼說:「我曾是警總發言

看的。賴澤涵知道,跟不認識的人要資料,

人,我對二二八很注意喔。我記得我看過一張

很困難。他就在會中說明:「政府有心要做

紙。就一張紙而已。沒有資料。」賴澤涵就很

二二八的話,至少三年。」施啟揚反問他,為

不客氣地對他說:「你們警總是抓人、殺人的

什麼要這麼久?賴澤涵本來堅持「就是要這麼

地方,怎麼沒有資料?不可能啦。」對方一直

久」,

回說:「沒有。沒有。沒有。」

開會討論,研究時間嚴重縮短

但是最後沒有辦法,只好妥協成「一年」。 賴澤涵當時猜測「二二八研究」不趕快做的話, 國民黨政權會被推翻。

因為行政院秘書長行文,這位發言人就 跟當時的國防部長陳履安說:「現在行政院要 做二二八研究,我們是不是也寫一個報告出 來?」陳履安對這個部屬說:「這個不是你的 責任,你的責任是交資料,報告不是我們該寫 的。」但警總還是不交資料出來。 賴澤涵覺得,陳履安是個文人,可能對 警總也無可奈何。當時政府有兩個單位在處理 二二八,一個是研究二二八事件的單位,一個 是負責興建二二八紀念碑的單位,這兩個單位

90

時間不夠,且受難者不信任

「時間怎麼夠呢?警總的資料到 1991 年 4 月才拿出來,期間我們要到大陸,還有美國,

然而,雖然他這樣講,受難家屬們依然不

還有其他地方去蒐集資料。時間壓力是最大

相信他的話。賴澤涵說,當年有的受難家屬常

的。時間根本不夠用!因為我們還要做口述歷

常找他的語病。有一次,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請

史,這個就變得很麻煩……」

賴澤涵去演講關於二二八的事,賴澤涵就在演

「第二個壓力就是受難者的心聲。我們要 做的研究報告真的是非常困難。在台灣,一聽 到說政府要做二二八的調查報告,受難者都拒 絕。受難者或受難家屬他們對國民黨根本就不 相信。他們認為這是官方的調查報告,你們這 些學者是替他們出來擦屁股。」

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面臨最大的困難,就 是檔案取得不易。1991 年開始,從 1 月、2 月, 到 3 月,警總就是不給資料。最後,賴澤涵下 通牒,說他將要召開記者會,辭去總主筆的職 務。警總聽到這樣的消息,怕了,第二天就拿 兩箱資料到中央研究辦公室給賴澤涵。 賴澤涵看了這些資料之後,認為警總所給

為自己是個學歷史的學者,想為弱勢發聲。

自認歷史學者,想為弱勢發聲 研究進行中,口述歷史幾乎寸步難行,根 本無法訪問受難人。他們只好透過很多管道, 先把比較不會那麼激進的受難人或家屬,譬如 黃富三、吳文星有一些朋友們,他們慢慢地說 服這些比較注意二二八的人。於是賴澤涵在兄

講中說道,「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如果要公 正客觀,就要等到今後的六十年。因為此時受 難家屬都有情緒,六十年後大概受難人及受難 家屬這兩代都往生了,這樣再來寫的話,可能 才不會有情緒作用,會比較公正客觀。」

第一次把受難者的罪名全部公布 當時受難家屬中,有一位牧師,針對賴澤 涵的說法,表示:「我們對他(賴澤涵)有什 麼期待呢?」賴澤涵回憶道,當時有人常常在 報章雜誌上把他痛罵一番,把他當成社論議題 來寫,他也不能講什麼。 後來賴澤涵為了這件事,設計一個問卷,

91


1990-1994—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

就是在這個二二八事件報告之後的一個問卷,

賴澤涵接著問:「是不是你們警政署從台灣光

以便了解受難家屬要求什麼,例如當時第一個

復以來都沒有檔案?」這個股長卻回答他說:

項目是要賠償,第二個是要道歉,第三個要恢

「有,我們警政署檔案很齊全,都放在新店。」

復名譽。這個統計報告大概訪問了兩百多人。 北部到新竹這一帶,由黃富三教授負責;中部 是黃秀政教授負責;南部由許雪姬教授負責;

1992 年第一場二二八紀念音樂會 編輯/邱斐顯

於是賴澤涵向這位股長說:「可不可以請 你,從民國 34 年台灣光復之後,到民國 40 年 (1951 年)之間的這些檔案,拿到台北警政

悠揚美妙的音樂旋律能淨化人心、陶冶性

曾道雄教授曾於 1977 年拒絕在歌頌蔣介

署這邊來,我跟許雪姬教授再來警政署查看這

情,以此來追思台灣近代史中最重大的歷史悲

石的清唱劇中扮演蔣介石,隨後他因此親身經

賴澤涵拜託他們把二二八的這些情況,包

些檔案?」這位股長後來協助把檔案送到。但

劇二二八事件,應最能撫慰受創者的心靈及傷

歷學術上的政治打壓及人權的迫害,加上他的

括清鄉,都要仔細寫下來,並交代他們每一個

因為這裡面的檔案沒有「二二八」這三個字,

痕。

小學老師曾於 1949 年間遭迫害、被捕入獄,

人要交八千字的文稿,因為身為總主筆的賴澤

所以他們認為沒有二二八的資料,其實這些資

涵必須為研究報告做總結。這個二二八事件研

料大部分就是二二八的資料。當年官方都把這

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林宗義博士與基督教

究報告於 1992 年的 2 月 22 日公布。公布之

些受難者寫成匪徒、暴徒了。尤其彭孟緝在高

團體曠野社社長蘇南洲於 1992 年 2 月 24 日,

後,賴澤涵他們希望知道社會的反應如何。當

雄曾說,「今後不准提到二二八……」因此民

在國家音樂廳舉辦「二二八紀念音樂會」,前

這也是曾道雄第一次為二二八事件慰靈主

時二二八的受難家屬林宗義教授曾在報上說,

間才會說「二二八」是禁忌,不能談,甚至連

師大音樂系主任曾道雄教授負責策劃音樂會演

辦的音樂會,他們安排家屬坐在台上,由當時

他們可以接受這個報告。一般的輿論也認為這

戶政單位也都配合,所以從字面上都看不到

出曲目。這是第一場總統與二二八事件受難家

的總統李登輝以國家元首身份,一一向二二八

個報告是公正客觀的。這個報告也是第一次把

二二八的資料。

屬一同出席的二二八紀念音樂會。

事件受難家屬握手致意。藉著舉辦這場音樂

東部則由吳文星負責。

二二八事件受難的菁英被殺的罪名全部公布, 社會大眾因此才知道,並且也是官方報告檢討 事件當事人的責任(政府官員的責任)。這是 這個研究報告最大的貢獻。

藍綠學者都認為報告客觀 當時,賴澤涵他們就用了「大溪檔案」, 就是蔣介石的那個檔案。當時總統府資料室主 任焦仁和是第一個拿資料給賴澤涵的,動作算 是很快的。第二個提供資料的是警政署。當時 警政署與警務處是合署辦公,台灣省叫警務 處,中央叫警政署。賴澤涵就帶著許雪姬教授 去警政署找資料。現在回想起來,賴澤涵還是 覺得很有趣。 那時候,賴澤涵就問那位負責的股長說: 「你們警政署有沒有二二八的資料?」這個兩 毛一的股長答說:「沒有。沒有這個資料。」

92

這些生命經驗激發曾道雄勇於突破禁忌,也孕 育了他籌辦二二八紀念音樂會的強烈動機。

會,曾道雄也把長年旅居海外,但被國民黨政 最後,針對這一份「二二八事件研究報

權列為「政治黑名單」的音樂家蕭泰然老師邀

告」是否公正客觀,賴澤涵分別邀請了一些藍、

請回台。蕭泰然日後於 1993 年開始構思為紀

綠的學者來評論,台大教授胡佛、中研院院士

念二二八事件而作的「一九四七序曲」。

許倬雲,社會學學者中研院院士林南(在美國) 他們算是中立客觀的學者,統派的學者如戴國 煇,也有偏綠的學者如張富美,以及獨派的學 者如李筱峰,大家的評鑑認為這份報告還算公 正客觀。 賴 澤 涵 強 調, 他 們 就 是 希 望 讓 史 料 來 說話。所以這份報告才受國內外重要媒體的 重 視, 如 New York Times, Los Angel Times, Newsweek,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法國《世 界報》,德國《鏡報》、英國 BBC 電視台,日 本《讀賣新聞》等等,均有大篇幅報導或訪問, 至於國內媒體、雜誌就不用說了。

1993 年曾道雄在 228 音樂會中安排演奏台灣民謠、布拉姆 斯的「悲劇序曲」,以及眾所週知的莫札特「安魂曲」, 為受創甚深的二二八事件家屬,洗滌積壓了四十多年的心 靈沈痾。圖片提供 / 曾道雄 聲樂家曾道雄。攝影/謝慶龍

93


1990-1994—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

李敏勇所作的詩「愛佮希望」:「種一叢樹仔,

而進醫院手術,一度生命垂危,後終痊癒,在

在咱的土地,不是為著恨,是為著愛……」,

1994 年完成創作。

最後在莊嚴的氣氛中,合唱團唱出鄭兒玉牧師 作詞的「台灣翠青」,結束全曲。

1999 年「一九四七序曲」在莫斯科與俄 羅斯聯邦管絃樂團合作錄音發行。此曲被譽為

1993 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鄭兒玉牧師所

「台灣人最偉大的史詩」,儼如柴可夫斯基的

寫的詩詞〈台灣翠青〉,反映台灣追求獨立的

「一八一二序曲」及西貝流士的「芬蘭頌」,

人民心聲與意志,經蕭泰然教授譜成曲之後,

都是以充滿歷史使命感的情懷寫下對祖國的摯

這首曲子一直被本土派人士視為「台灣國歌」。

愛。2001 年,蕭泰然將「一九四七序曲」手

而 1993 年,蕭泰然開始創作紀念二二八

稿捐贈給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事件的大型管弦樂曲「一九四七序曲」(1947

「一九四七序曲」的 CD 發行資料:收錄

Overture)時,其間曾因心臟大動脈血管瘤破裂

於蕭泰然大型管絃樂作品集 2CD (CD 名稱:

1992 年 2 月 24 日在國家音樂廳,舉辦「二二八紀念音樂會」。 圖片提供 / 曾道雄

國家音樂廳過去一向都在節目開始之前

唱的樂曲,長度 18 分鐘,是旅美台灣作曲家

播放國歌,並要求全體聽眾肅立。由於曾道雄

蕭泰然(1938 ~ 2015,高雄人)的代表作之

的堅持,這場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音樂會,首

一。

度破例,不播放國歌。曾道雄在會中安排演奏 台灣民謠、布拉姆斯的「悲劇序曲」,以及眾 所週知的莫札特「安魂曲」,為受創甚深的 二二八事件家屬,洗滌積壓了四十多年的心靈 沈痾。 李登輝總統親自出席這場紀念音樂會,並 向家屬致辭,他當時雖未向家屬道歉,但已盡 力釋出政府的善意,為二二八平反運動寫下劃 時代的意義。此後,台灣各地開始以音樂會形 式辦理各項紀念二二八的活動。

「一九四七序曲」是為紀念二二八事件而 創作的樂曲,完成於 1994 年 7 月,1995 年 6 月 3 日在美國加州奧克蘭市喀爾文賽門斯劇院 舉行世界首演,同年 7 月 10 日在台北國父紀 念館舉行台灣首演。 蕭泰然創作此曲的動機,是因為 1993 年 林宗義提議創作一首有關臺灣歷史的作品。蕭 泰然選擇二二八為題材,是希望透過音樂來撫 平二二八的創傷。

1998 年 2 月 27.28 日 在 台 北 市社教館,舉辦「二二八和平 紀念日音樂會」。 圖片提供 / 曾道雄

此曲一開始引用了民謠「戀歌」及「一隻

蕭泰然的「一九四七序曲」 「一九四七序曲」是一首交響曲加人聲演

94

鳥仔哮啾啾」的片段,描述臺灣人民和平安詳 的生活及家破人亡的悲情,中段由女高音唱出

95


1990-1994—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

蕭泰然(1938 年 1 月 1 日~ 2015 年 2 月 24 日): 畢業於台灣師大音樂系,曾赴日就讀日本武藏野大學鍵盤專 曾 道 雄 教 授, 前 師 大 音 樂 系 主 任,台灣聲樂家(男中音)。 1976 年創立台北歌劇劇場,培 養並造就台灣無數的歌劇人才。 1992 年「二二八紀念音樂會」 擔任音樂會策劃與指揮。其後投 入多次「二二八音樂會」。 2011 年「國家文藝獎」得主, 拒絕與馬英九總統握手。現任台 北歌劇劇場藝術總監。 圖片翻拍自曾道雄提供的影音資 料檔案。

攻科,曾任教於文藻外語專科、台南家專音樂科、台灣師大音樂系。 1977 年赴美,1983 年任北美洲台灣人文藝協會會長,1985 及 1989 年兩度率領「北美洲台灣人音樂文化訪問團」巡迴北美十大城市演 出。 1986 年,蕭泰然進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音樂研究所, 隔年取得作曲碩士學位。1989 年,獲台美基金會人文科學獎。 1999 年,獲第十屆金曲獎。2004 年,獲第八屆國家文藝獎。2005 年,獲吳三連獎。 蕭泰然作品數量相當多,代表作包括:「福爾摩沙交響曲」 (1987)、「D 調小提琴協奏曲」(1988)、「管風琴序曲」(1990)、

攝影 / 莊傳賢

「C 小調鋼琴協奏曲」(1991)、「一九四七序曲」(1994)等, 歌曲「嘸通嫌台灣」等膾炙人口。1987 年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委 託錄音出版蕭泰然創作曲集「台灣人的詩篇」,近年福爾摩沙合唱團灌錄蕭泰然合唱作品 CD「台 灣是寶島:蕭泰然合唱作品集(2CD)」、「和平的使者」、「浪子:蕭泰然清唱劇」等。

TYZEN HSIAO,指揮:Vakhtang Jordania,樂團:

2002 年 2 月 28 日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

Russian Federal Orchestra,CD 編號:Angelok1

會、全國李登輝之友會及蕭泰然文教基金會,

Records CD-9912/13),其他收錄作品包含三

在台北市松壽路新舞台合辦自由百合與族群共

大協奏曲及「福爾摩沙交響曲」、「來自福

和為主題的二二八紀念音樂會,李登輝前總統

爾摩沙的天使」。

及呂秀蓮副總統應邀出席。

此後歷年的二二八紀念音樂會

鄭兒玉(1922 年 6 月 27 日 ~2014 年 12 月 11 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台南神學院教授、詩人、時事評論 家、母語運動者。〈台灣翠青〉歌曲做詞者。 一九七○年代,國際社會開始拒絕蔣介石的中華民國政府, 並承認毛澤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台灣的國際地位因而風雨 飄搖。1971 年 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 代。尼克森總統訪問北京前,長老教會發表了「國是聲明」,由 鄭兒玉牧師擬底稿,主張台灣人民對台灣前途有自決權。

2006 年 2 月 28 日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與手護台灣大聯盟,在台北二二八公園音樂台

1993 年 2 月 24 日,東吳大學校長章孝慈

以「追思二二八.展望新國家」為主題舉辦紀

於校內舉辦二二八追思音樂會。1994 年 2 月

念音樂會。2007 年 2 月 28 日二二八事件 60

28 日,由文建會與文化總會於國家音樂廳主辦

週年,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更與手護台灣大

二二八紀念音樂會。1996 年起至 2001 年的 2

聯盟在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合辦「二二八 60

月 28 日,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都在台北市

年.台灣新紀元」萬人大合唱音樂會,李登輝

國父紀念館,或台北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舉

前總統、陳水扁總統、呂秀蓮副總統及行政院

辦二二八紀念音樂會。

長蘇貞昌等人皆參與演唱。

1977 美國宣布一個中國政策,鄭兒玉牧師再度為長老教會< 人權宣言>擬底稿,「促請政府採取有效措施,使台灣成為一個 新而獨立的國家」。 1987 年二二八平反運動開始之際,長老教會這一邊,鄭兒玉 牧師則是找他的學生林宗正,去拜訪二二八受難者王育霖檢察官 及蕭朝金牧師的家屬。

96

攝影 / 莊傳賢

參考資料: 1. 楊振隆,〈二二八音樂會〉,《二二八事件辭典》,張炎憲主編,國史館與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 基金會出版,2008 年 2 月。第 18~19 頁。 2. 邱斐顯,〈台灣聲樂教父:拒演蔣介石的曾道雄〉,《想為台灣做一件事》, 2010 年 11 月,前衛 出版社。第 54 頁。 3. 吳 仁 瑟,〈 台 灣 教 會 人 物 檔 案, 時 代 的 米 該 雅: 鄭 兒 玉 牧 師 〉。 http://gospel.pct.org.tw/ AssociatorMagazine.aspx?strTID=1&strISID=147&strMagID=M2015042203761

97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林耀堂數位版畫《漫漫長夜的低泣聲》

1995-2000 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1995 年起,台灣的地方自治史有了重大改變,因為 1994 年修法後,台北市長遂由「官派」 改為「直選」。1994 年中,立法委員陳水扁贏得民進黨黨內初選,代表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 1994 年 12 月,陳水扁贏得選舉,當選台北市長。 1995 年 2 月 28 日,李登輝總統參加台北新公園二二八紀念碑落成典禮,以國家元首身 分,代表政府向二二八受難家屬表達歉意。同一天,陳水扁以台北市長身分宣布,1995 年 2 月 28 日為台北市的「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1995 年 3 月 23 日,立法院通過「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當時國民黨強力主張 將民進黨推動的「賠償」條例改為「補償」條例。民進黨立委人數不多,二二八事件受難家 屬要求的「賠償」條例無法通過。民進黨立委不得已只好妥協,接受「補償」條例。

98

1995 年 4 月 7 日,李登輝總統公佈「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行政院依據上述條 例,成立『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處理受難者申請補償事宜。 1996 年 2 月 28 日,在陳水扁市長主導下,台北新公園改名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並選定台北新公園內「公園路燈管理處辦公廳舍」,做為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館址。 然而,同一天,1996 年 2 月 28 日,林義雄、高俊明、張俊宏、廖中山、李勝雄等數十人, 前往總統府前為二二八受難者默哀,與憲兵對峙,總統府祕書長吳伯雄走出總統府接見。 1997 年 2 月 28 日,二二八事件 50 週年,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沿革記事碑,正式落成。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正式開館。台北市政府不僅首創由官方主辦的各項二二八紀念活動,同時 也推動美術展、音樂會、文物展、發行二二八紀念胸章、二二八紀念捷運儲值票等活動。 1998 年底,陳水扁市長競選連任失敗,致使許多改革中的台北市政無法連貫。除了原已 設立的「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繼續運作之外,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也因陳水扁 失去台北市長職位,無法再進一步推動。這種情形直到 2000 年陳水扁當選總統之後,才稍 有實權再為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繼續奮鬥。

99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勇於面對黑暗才能走向光明 二二八受難家屬代表林宗義致國人公開信 值此二二八紀念碑落成前夕,宗義這幾年來為化解二二八事件所遺留的悲 傷與陰影四處奔走,在眾家屬與關懷者合力支持與鼓勵下,尤其是承蒙李總統 的善意關懷,終於在多方折衝之後,得見二二八運動公義與和平的目標初成, 內中實在感謝與感慨萬千,興建紀念碑一事乃四年前多位受難家屬與宗義向李 總統所提出五項訴求之一,亦即行政院二二八專案小組之工作目標,如今一一 予以分別回顧:

一, 真相公開 自民國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發生以來,尤其是經過清鄉及長達三十八年的 戒嚴實施,此一慘痛的歷史真相一直被埋在檔案或人民的記憶裡而不得公開, 家屬不論在精神上或生活上的痛苦皆無處伸冤求告,甚至將「二二八」視為一 大禁忌,所以我們要求政府公布真相為化解此一慘痛歷史陰影的第一步,專案 小組為此另設研究小組,經過歷史學者一年的研究後,於八十一年間提出上下 二卷研究報告,相當有助於瞭解二二八發生的原因、經過及死傷情形。

二, 賠償 賠償條例的審議已在立法院通過一讀,其中賠償金額及元凶之追究尚在協 商當中,可望在本會期中完成立法程序。

捧花致意者為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林宗義博士。林 宗義醫師,是醫學博士,也是台灣腦神經精神醫學 的先鋒和奠基人。他的父親林茂生是台灣史上第一 位哲學博士和史上第一位留美博士。1947 年二二八 事件爆發後,林茂生博士於 3 月 11 日被國民黨特務 帶走、殺害,至今家屬仍然不知屍體何在。 攝影 / 黃子明

暴力與壓迫。 3. 化解省籍情結,將受難者所流的碧血化作照亮台灣社會民主前途所需的能源, 將受難家屬的悲情化作光明的力量,努力為後代子孫爭取希望與尊嚴。 在此,宗義特別對政府、受難家屬及關懷者提出幾項不同請求:

一、 請政府繼續努力完成李總統所應允家屬之訴求: 1. 檔案之公開及真相之交代,宗義相信還有不少檔案尚未公開,還埋藏在有關 單位的倉庫裡,受難者家屬有權知道受難者受害的理由、經過及埋屍之所在。 宗義在官方完成二二八研究報告之後,尚透過民間力量進行口述歷史,至今 已完稿八冊成書;如以政府之力,應可更有進展才是。

三, 建碑

2. 賠償條例之立法應儘早完成,以示公道之歸還;需知二二八遺孀已是風燭殘 年,實不堪久等;近幾年間正快速凋零之中,正義之到來不宜再延遲。

在民國八十一年初,由專案小組下設建碑委員會,負責紀念碑之基地選取、 國際競圖及設計施工、歷三年之久在台北市中心之新公園建成,其意義應具備 如下幾點:

3. 對追查元凶一事應經法律途徑處理之,不應以超過法律追訴時限而加以拒絕, 需知所謂法律追訴時限正處於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時期;再者,對於曾遭重 大損失之家屬應另闢一法律途徑,讓他們有機會提出訴願。

1. 紀念受難者並安慰其家屬,特別是家屬所經歷近半世紀的屈辱煎熬,其痛苦 實非常人所能想像。

4. 應建立一所二二八紀念館以收藏相關圖書資料及紀念品,並提供歷史研究與 集會場所。

2. 見證公義與寬容,特別是寬容過去統治者所加諸於受難者及台灣人民的不義

5. 每年二月二十八日應設為國定紀念日,以資提醒國人當致力於族群融合,並 建設台灣為民主自由的國度。

100

101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6. 應設立一文化教育之基金會,以接續因二二八而斷層的台灣本土文化,打破 長期對公共事務的冷漠,努力教育善良風俗,以期國家之再興。

二、 請家屬放下報復的苦毒,化悲憤為再生的力量。 宗義相信家屬已受苦夠久了,我們能經歷那段痛苦的煉獄存活至今已是奇 蹟,只有受到上蒼特別的恩寵,至今才能站起來,我們都是光榮的生還者,雖 然我們不能忘記過去的痛苦,但是我們大可將此餘生活出快樂希望的意義。在 此以家母在世曾勉勵宗義的話與所有受難家屬分享:「宗義,我知道你的腦海 裡難免有報仇等字句在引誘你,你需知歷史的殷鑑是:報仇一定會引起反報仇, 而反報仇會再引起反反報仇,這種惡性循環是冤冤相報,也是悲劇生悲劇…… 宗義,我告訴你,最好的報仇是『教育你的敵人成為一個有愛心,講道理的人』, 這樣我們才可在地上建設樂園。你最好全心全力集中在學問上,而以學問教育 下一代成為一等國民吧!」

三、 請關懷者接受受難家屬最大的敬意與謝意,因為你們的支持與 鼓勵才有今天的局面,否則宗義與眾家屬尚在那悲慘痛苦的黑 暗當中,掙扎摸索而找不到一條出路。 台灣過去四十年的痛苦歷史,不但給我們受難家屬也給所有在台灣生長的 每一個人,刻上不同的傷痕及陰影。我們受難家屬仍需要你們繼續支持與鼓勵, 共同以二二八的經驗為鑑,將台灣建設為一族群融和、多元文化、自由平等及 民主風範充滿於教育、人文藝術、政治、經濟與科技的社會,使得男女老幼都 能明朗快樂地生活在和平樂土與美麗國度裡。 在整個追求二二八公義和平實現之過程中,宗義十分遺憾由於部分人士未 能領會李總統關懷二二八,化解省籍情結的苦心孤詣,以致出現「有碑無文」 的情形,宗義衷心盼望李總統早日代表黨國為二二八此一歷史悲劇向國人道歉, 並儘速完成全體國人有共識的碑文,展現我國面對錯誤的大勇氣與大智慧,也 好讓國人及早攜手努力於開創未來的光明前景。

二二八紀念碑的政治 社會與歷史意義 文/林宗義博士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近代歷史最重要的事 件。衡諸其殘暴的程度、犧牲的慘烈,以及對 兩千萬台灣人民的政治命運所產生的嚴重衝 擊,人們將會記得這是一樁「東方的大屠殺」。

102

反外省人的行為是令人遺憾,但也可說是無法 避免的。敵視和暴力的事件一再傳揚開來,使 得全省各地的失序狀態更加惡化。台北市率先

日。這一天,一群未攜槍械的群眾集結起來,

成立處理委員會,試圖與政府合作,以研擬恢

要求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秉公處理前一日警方

復秩序、改革政治的方案。政府一面派代表應

對一販賣香菸的婦人及路人的殘暴行為,當政

付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一面祕密電請蔣介

者卻用機關槍回應他們的訴求。在場的抗議者

石派強力軍隊「緝平叛亂」,其實台灣全島所

迅速奔散,留下大約七○至一○○名傷亡者

發生的大小事件,不能以「叛亂」稱之。

(此數字為估計所得,並無確切數據)。

當年三月八日,裝備精良的軍隊抵達基隆

從戰敗的日本人手中接管台灣的新政

港,其後,政府便實施戒嚴法,並展開有系統

府,施政頻出差錯,人民本已心生不滿,二月

的「緝亂」行動。這批武裝軍隊將全島置於軍

二十八日的暴力鎮壓便引發了遍布整個城市的

事控制與恐怖氣氛之中,其作為包括:

抗議行動。於一九四五年第二次大戰終了後, 台灣人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懷抱」 的欣悅之情,並未得到正面的回應;相反地, 他們發現,第一任行政長官陳儀視台灣人為次 等公民,公然處處優待外省人,歧視台灣人。 新政府的官吏貪瀆腐敗,施政既多差謬又乏效 率,警方和司法體系無能的程度亦令人震驚。 此外,工業和農業生產與分配久久不能恢復正 台灣人,此時陷入了社會混亂和隨之而來的生 活匱乏與不便。就是在這種政治和社會氣候

編按: 1995 年林宗義博士在台北二二八紀念碑落成的公開信,文中的「賠償」,實際上為「補償」,當時(1995 年) 國民黨拒絕在立法過程中以「賠償」字眼通過,僅願意以「補償」字眼通過法案。

這次「反政府」的抗議運動,發生了不少

二二八事件爆發於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

常。總之,享受了數十年相當高的生活水準的 (本文原刊於《曠野雜誌》64 期,1995 年 4 月)

籍貫一律平等」。

下,二二八事件爆發,並形成全島性的抗議運 動,目標為「改革政府」、「人民不分出身、

1. 消滅參加處理委員會的台籍領導分子; 2. 消滅台灣色彩濃厚,或政治觀點與國民黨相 左的各界台籍領導分子,包括政治、經濟、 法律、教育、新聞、文化、宗教、社團等等 領域; 3. 消滅未來的領導分子,例如學生或青年領 袖。 根據估計,一九四七年三月十日至五月 十七日當中,損失(死亡或失蹤)共達二萬 八千人。

103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份共計十二冊之多的報告於一九九二年二月出

央,就在露天音樂台附近,後者正可利用為與

版,內中明白指出(行政長官、憲兵司令、高

二二八相關的活動或集會的場所。因此之故,

雄要塞司令)應對暴行負責,並提示當時身為

我們有必要重整紀念碑周遭的景觀。

政府首長的蔣介石亦應分擔罪責。 同時,由於多位民間著名學者也分別就這 個主題發表研究報告,激發大眾的注意,因而

二二八紀念碑應有下列功能: 1. 用以紀念受難者並安慰其家屬。

產生一場又一場有關此事件的各個面向討論, 林 宗 義 博 士( 右 二 ) 參 與 行政院二二八專案小組與 二二八建碑委員會,公布事 件真相的調查報告、建碑選 址、碑文內容、要求政府道 歉與賠償。攝影 / 黃子明

不論是公開或私下進行的。接著,一九九二年

2. 用以見證正義與寬宥--寬宥統治者以往

二月二十四日舉行的「二二八全國紀念音樂

所加諸受難者及台灣人民的不義、暴力與壓

會」,為二二八悲劇的解決注入一股特別的動

迫。

力。這場音樂會由李總統親自致辭,他發表了 一段深具感召力的演說,並且向每一位受難者 的遺孀握手致意。李總統此舉揭開台灣歷史的 一個新紀元,此後有關二二八的談論將不再是

3. 用以表達希望與化解省籍情結乃是台灣民 主的基礎,在這個地方,各種不同的團體都 能出頭,而受難者所流的血將繼續為台灣社

隨著大屠殺與殺害台籍精英所造成的真空

台灣人對其政治處境與二二八事件之深

而來的,是「清鄉」及長達近四十年、世界最

遠影響的體認,促使陸續有一群有心人士於

長的戒嚴時期,厲行嚴酷的政治壓制與迫害。

一九八七年發起「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及

「二二八專案小組」的另一主要工作,是

受難者及其家屬生活在恐懼之中,備受騷擾和

一九九○年舉辦「二二八平安禮拜」,以期公

在台北市建造二二八國家紀念碑,該委員會並

歧視,許多人甚至因而被囚禁或喪命。全島都

義和平地化解其悲劇。此運動受到台灣各界領

為此而成立一個獨立的委員會,來掌管國家紀

在軍警的監視之下,言論自由被剝奪,任何集

導群的廣大正面回應與支持,並激發一連串對

念碑的有關事宜。

會都受政府嚴格管制,言辭只要稍涉及二二八

此事件的紀念活動,終於促成二二八受難者、

事件或批評當政,便會遭致懷疑,甚至受到嚴

家屬暨關心人士組成〈二二八關懷聯合會〉。

此建碑委員會的第一項工作是紀念碑地點

已經在望,對二二八悲劇的解決,另有一項進

重的騷擾和懲罰。此外,所有公開集會或媒體

該會於一九九一年二月正式向李登輝提出五項

的選擇。它從十五個候選地當中挑中台北新公

行中的活動也深具重要性,那便是立法院正著

都禁用台語,而且所有強調本土文化的民間活

訴求:

園,因為它位處市區中央且富於與二二八悲劇

手訂立法案,以賠償受難者及其家屬,對此,

相關的歷史背景。新公園就在總統府對街,而

《二二八關懷聯合會》也積極參與,以期早日

且鄰近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包括台北

給予受難者家屬公正的賠償。

動都受申誡或禁止。 所有媒體都受到嚴格的檢查,所有電視 節目也都受政治與軍方掌控;電視頻道沒有一 個是台灣人營運,以台灣本土語言播放的。如 此一來,導致二二八事件的省籍衝突,在過去 四十年間不但未能寬解,反而更加變本加厲。 我們可以說,今天台灣所顯現的政治、社會病 兆,如外省人與台灣人之間的互不信任,台灣 人害怕參與政治,台灣人喪失自尊而欠乏文化 創造力,台灣人失落政治認同與社會正義感等 等,都是二二八悲劇的後遺症。

104

1. 公布有關此事件的一切真相與政府檔案。 2. 建立紀念碑於台北市中心。 3. 賠償受難者或其家屬。 4. 成立紀念基金。

可怕的禁忌。

會正義的重建提供所需的能源。 在此必須提醒大家,台灣許多縣市已紛 紛計畫建立二二八紀念碑或紀念公園,例如高 雄市、高雄縣、台北縣、台南市和基隆市等, 嘉義和屏東兩縣則已率先完成了紀念碑,這股 遍傳台灣全島的熱忱,令我們相信隧道的盡頭

放送局(原中國廣播公司)、省立博物館、台 大醫院、台北市議會、台灣銀行、公賣局等等。 新公園雖地方不足,卻為台北市中心地 帶居民提供了很好的綠化環境,可供散步、運

最後必須再一次強調的是,將於台北新 公園闢建的二二八紀念碑將成為全國性的紀念 碑,其所代表的意義將永遠存留於台灣歷史 中。

動之用。擇定建立紀念碑的地點位於公園中 5. 為政府的罪證向無辜受難者道歉;將每年 二月二十八日定為「正義與和平紀念日」。 政府為此成立一個二二八專案小組,並且 組成研究小組負責編輯「官方報告」事宜。這

(1. 本文原刊於《二二八關懷雜誌》第 6 期,1992 年 4 月。原文標題:〈為何建立二二八紀念碑—其政治、 社會與歷史意義〉,引自《平安,二二八》,雅歌出版社,2017 年 2 月。 2. 原文字詞略作修正,如省長→行政長官)

105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姚嘉文資政: 二二八是外來政權的問題 姚嘉文,1966 年台大法律研究所畢業, 並考取律師資格。1975 年姚嘉文與林義雄為 黨外前輩郭雨新打官司,獲「黨外大護法」美 1987 年 2 月 28 日「二二八 事 件 40 週 年 紀 念 」, 美 麗島事件受難者姚嘉文律 師剛出獄不久,就與妻子 周清玉國代出席「二二八 和平日演講會」。 攝影 / 邱萬興

譽。1979 年姚嘉文擔任美麗島雜誌社發行人, 同年 12 月 10 日國際人權日,發生高雄美麗島 事件而遭逮捕,並被判刑 12 年。1987 年 2 月 姚嘉文出獄不久,隨即於二二八事件 40 週年 紀念晚會,加入民進黨。 1987 年 12 月 20 日姚嘉文當選民進黨第 二屆黨主席。而後曾任立法委員,2002 年出 任首位非國民黨籍的考試院院長。2008 年卸 任後,曾擔任台灣國家聯盟黨召集人。現為總 統府資政。

出獄後的第一場群眾演講 一九八○年代,當黨外雜誌陸陸續續揭 露神秘的「二二八事件」時,姚嘉文律師則因 1979 年 12 月 10 日「美麗島事件」,被國民 黨以軍法審判,後判刑 12 年,而在獄中服刑。 姚嘉文在獄中服刑時,以「寫作」來度過漫長 的黑牢歲月,《台灣七色記》即是他在這段時 間的文學作品。 「我小時候,就聽過二二八事件,但是 要辦紀念二二八事件的活動,是出獄後才知道 的。不過,我在監獄,研究台灣史、思考台灣 史,寫台灣的事,但是我沒有寫過二二八,沒 寫的原因就是資料不足。當初我在彰化鄉下,

106

姚嘉文資政 前考試院長 訪談.文字整理/邱斐顯 攝影/邱萬興 錄影/黃裕順 時間/ 2016 年 12 月 26 日 地點/台灣國家聯盟辦公室

1987 年 2 月 28 日「二二八事件 40 週年

統治三十多年,雖然它自稱是中國政府,說台

紀念」在台北與高雄舉辦大型集會,民進黨中

灣是它(中國)統治領土的一部分,給台灣人

央黨部在台北市永樂國小主辦「二二八和平日

的權利很少,外省人代表中國,因此台灣人要

對台北發生二二八事件的情形,我自己不知

演講會」,數萬民眾參與。1987 年 1 月 20 日

反抗這種不合理的現象。

道,也沒看到。所以後來才把二二八事件和霧

出獄的姚嘉文,與 1987 年 2 月 10 日才出獄的

社事件寫進《霧社人止關》(2006 年出版)

陳水扁(因蓬萊島案入獄)在晚會上公開宣佈

這本小說裡。」

加入民進黨,會後民眾一起遊行到淡水河十三

(編者按:姚嘉文在獄中寫過一套《台灣 七色記》-《台灣七色記前記》、《白版戶》、 《黑水溝》、《洪豆劫》、《黃虎印》、《藍 海夢》、《青山路》、《紫帽寺》)

號水門,舉行祭拜二二八冤死英魂之儀式。

二二八是外來政權的問題 姚嘉文在當天演講時分享他獄中的研究心

1987 年 1 月 20 日,姚嘉文服刑期已過半

得,他認為,二二八事件和美麗島事件,都是

而出獄。有一天,陳永興去找姚嘉文,告訴他

台灣的大事件,但是它們的性質不一樣。1947

要辦二二八和平日的運動。姚嘉文談到,當年

年的二二八事件,是外來政權進來統治台灣,

他在獄中,就曾經研究美麗島事件與二二八事

台灣人起來反抗的運動,但是很無奈,這是一

件的不同之處,他在永樂國小的那場演講會中

個沒有結果、又犧牲很多的反抗運動。

就講出他的看法。

美麗島事件發生時,這個政權已經在台灣

二二八事件是外來政權的問題,美麗島事 件是在地政府的問題。二二八事件是無奈的反 抗,美麗島事件是有效的反抗。美麗島事件發 生時,客觀環境已經不一樣,國民黨的聲勢也 降低了許多。 姚嘉文記得當天監察委員尤清演講時說, 要叫外省人要向台灣人道歉、懺悔,甚至下跪。 那場演講會,很多人在台上提到「國民黨政府 對不起台灣人,外省人對不起台灣人……等 等」的理論,姚嘉文則持不同的主張,認為台 灣要避免二二八事件重演,就要阻止另一個外 來政權再進來。 姚嘉文認為,因為二二八事件的發生,當

107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時就是一個比台灣社會更沒智識、更沒教養、

任督導,台南市黨部的黃昭凱負責,在台南市

更沒衛生、更沒文明的社會的人逃難來到台

民生綠園共同舉辦二二八受難英魂追悼儀式,

灣,而這種社會的政府卻要來統治台灣人,他

往後的二二八紀念活動日益擴大。1989 年,

們因此跟台灣社會格格不入。他們用落伍的方

「鮮血不能白流、沉冤必需昭雪」,民進黨中

式要鎮壓台灣,台灣人當然要反抗。現在這種

央黨部在基隆市舉行「平反二二八」事件大遊

說法比較為人所接受了。當年,台上演講的人

行,由文宣部主任李逸洋擔任督導。

大多主張「要報復、要復仇、要血債血還、要 以牙還牙」的理論。

「往前看不要往後看」的話 令人反感 姚嘉文在戒嚴時期(1979 年美麗島事件 後)入獄,出獄後參與推動二二八和平日運動 時,台灣尚未解除戒嚴,姚嘉文的看法倒是非 常正面。談到這段歷史,他說:「我們出獄時, 比起美麗島事件發生時,已經開放很多,國民 黨的聲勢又降低了許多,蔣經國的身體也很不 好了。國民黨的統治已經比較放鬆了。」姚嘉 文從出獄,到 1987 年 11 月接任民進黨第二任 黨主席,政治的主軸在國會全面改選的議題。 姚嘉文回憶著,1988 年 1 月中旬蔣經國 過世,副總統李登輝接任總統。當時針對民進 黨與鄭南榕要推動的「二二八和平日運動」, 李登輝總統叫大家要往前看,看前面,不要 看後面。他曾經在記者會上說,「不要再說 二二八,過去的事情不要說,」他還問在場記 者:「你們這些年輕的記者出來,你們有哪幾 個人看到二二八?」 那時候李登輝說這樣的話,造成台灣人民 對他很反感。 從 1987 年起,民進黨年年紀念二二八。 1988 年,民進黨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共同推 動「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由周清玉國代擔

108

國共兩黨對二二八態度不同

1995 年「228 和平促進會」召開 228 賠 償公聽會。席上由左至右,分別為:謝長 廷立委、鄭欽仁教授、江鵬堅立委、林 明德教授(其妻為二二八受難家屬張秋 梧)。右二為林濁水立委。攝影 / 黃子明

經過很多人的努力,最後李登輝總統不得 不慢慢接受大家的主張。 姚嘉文指出,二二八平反運動的第一階 段, 是 要 求「 紀 念 二 二 八 」。 因 為 在 1987 年,國民黨禁止台灣人民談論二二八。但是 中國共產黨在 1971 年以前,每年都在上海辦 「二二八」紀念會,中國共產黨說,台灣人民 二二八起義,是台灣人民反對國民黨的統治。 然而 1971 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 國之後,他們開始不說台灣人反對國民黨,因 為他們開始害怕說台灣人是反對「中國」,而 不只是反對「國民黨」。因此 1971 年以後中 國不再於上海辦「二二八」紀念會。 1992 年底,姚嘉文當選第二屆立法委員。 在這一任期內有一年,姚嘉文去中國訪問,當 時來接待的人對他說:「二二八事件就是因為 國民黨來接收台灣,才會發生。要是共產黨來, 就不會發生二二八事件。因為國民黨是一個貪 污的政黨,共產黨是一個清廉愛民的政黨。」 姚嘉文當下就跟他說:「你們共產黨在西 藏殺多少人?西藏跟你們簽訂 17 條條約,他 們也歡迎你們進去,大家同意你們進去。你們 還是殺人。所以我不相信共產黨來台灣不會殺 人。」這個接待他的人聽了之後就很生氣。

家屬堅持賠償,政府只願補償

無論死亡還是死刑都要求賠償 1000 萬。

二二八平反運動的第二階段,就是「要

但國民黨不願意給受難家屬「賠償」,他

求賠償」、「追究兇手」等等。這時候,李登

們要用「補償」的字眼。因為「賠償」表示政

輝的政權較為穩固之後,他本人也開始有所轉

府有責任。「補償」則是只有我們這邊有損失。

變,包括他以總統身份向二二八受難者與家屬

受難家屬一直堅持要「賠償,而不是補償,且

道歉,以及立法處理補償家屬事宜。

要求 1000 萬。」而國民黨只願意以「補償」 的名義家屬給 600 萬。

姚嘉文表示,他擔任立委時,二二八受 難家屬有來參與開會、討論。那時民進黨籍立

當時是由馬英九代表國民黨出來和家屬談

委們就將家屬的主張綜合歸納為五點:「第

判。國民黨的考慮是說,二二八死這麼多人,

一、要求政府道歉;第二、要求建立二二八紀

到時候一大堆人出來要申請補償還是賠償,政

念碑;第三、要求賠償;第四、追究兇手;第

府要負擔很多錢。他們政府第一年才撥一百億

五、要求制定和平紀念日並放假。」後來李登

出來而已,他們說若是一大堆人要出來請求賠

輝總統也陸陸續續和受難家屬見面,甚至也辦

償或補償,政府沒有那麼多預算。

了二二八慰靈音樂會,總統並在音樂會中向家 屬道歉。

事實上到最後,很多受難者或家屬人並沒 有出來申請補償。有的人是沒家屬。有的人,

然而姚嘉文也提到,「關於賠償的事情,

死的時候是自己一人在台灣,或是說他的家屬

這就比較複雜。那時候在討論二二八賠償的時

在中國,甚至沒家屬。例如有些台灣人的家屬

候,我已經在做立法委員。」他在司法委員會

就直接出國,不回來申請;有的家屬後代都失

和國民黨的立委討論二二八的基金會成立和賠

散了。結果,出來請求「補償」,沒有想像中

償的問題。當時台灣的社會和受難家屬要求,

那麼多。

109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葉菊蘭資政: 二二八平反運動 30 週年,勿忘鄭南榕 葉菊蘭,二二八平反運動發起人鄭南榕的 遺孀,曾經是國內知名廣告公司(聯廣)的高 階主管,曾任四屆立法委員、交通部部長、客 家委員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高雄市代理市 長、總統府秘書長、總統府資政。回顧 30 年 來追求二二八平反運動過程中,她對於鄭南 榕於 1987 年突破二二八禁忌、率先號召提出 二二八和平日平反運動的心路歷程,有著特別 深刻的理解和感慨。

讓傷口攤在陽光下 才能撫平社會裂痕

葉菊蘭 訪談/陳銘城 文字整理/黃旭初 攝影/邱萬興 錄影/黃裕順 時間/ 2017 年 1 月 23 日 地點/鄭南榕紀念館

1987 年,鄭南榕開始進行二二八事件的 平反運動,與陳永興醫師和李勝雄律師共同成

地上劃了一道很深的傷口,這傷口在土地上長

立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於 2 月 13 日召開記

了一個膿,讓這麼多的人在怨恨、痛苦、哭泣、

者會。翌日即在台南市舉辦第一場遊行,該次

恐懼。正因為二二八事件造成太大的影響,所

活動結束之後,鄭南榕開始到全台各地辦理演

以要無所畏懼的把它翻開來。」他希望透過

講與遊行等活動。

二二八平反運動撫平撕裂的社會,讓台灣土地

運動開始時,葉菊蘭在聯廣上班,當時的 董事長葉明勳告訴葉菊蘭,他並不否認二二八 事件的存在,也不否認二二八事件造成台灣社

的裂痕、人民的傷口可以癒合,使更多人勇於 參與政治,不再對公共事務感到害怕和畏怯, 並真正擺脫二二八的恐懼與陰影。

會被撕裂的事實,但「歷史要往前看,不要再 把傷口掀起來。」而事後她與鄭南榕提到這件 事時,鄭南榕對她說:「傷口裡面化膿時,它 1987 年 2 月 26 日,「二二八 和平日促進會」在嘉義市舉行 遊行、祭拜活動。鄭南榕帶領 隊伍出發,遭到上千憲警的圍 堵。攝影 / 宋隆泉

110

是沒有辦法好的,唯有將傷口劃開,讓膿流出 來,傷口才會癒合。二二八事件就像在台灣土

二二八平反運動 開始推動時很孤獨 葉菊蘭回憶,當初鄭南榕在進行二二八

111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葉菊蘭在立委任內,推動二二八事件處理「補償」條例立法。攝影 / 陳愷巨

在盾牌、警棍的壓迫下,鄭南榕仍然勇敢站出來,鎮暴部隊也擋不住和平的隊伍, 以及用菊花宣示追求公義和平的決心。攝影 / 宋隆泉

二二八事件處理及 「補償」條例立法

平反運動的時候,其實是很孤獨的。民進黨在

動、在全台灣各縣市遊行演講的這群人,在遊

1986 年 9 月成立,而在隔年初鄭南榕、陳永

行期間經常遭到軍警特的棒棍齊打,但鄭南榕

興醫師和李勝雄律師推動成立二二八和平日促

仍持續進行二二八平反運動,也擴散到全台各

進會並舉辦二二八平反系列活動中,民進黨的

個角落。隔年,1988 年,台灣基督教長老教

葉菊蘭的從政因緣便是要延續鄭南榕的遺

黨公職鮮少有人參與,大部份政界人士抱持觀

會持續主辦平反運動,一直到 1989 年 4 月 7

志,所以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立法為她

望的態度,也由於當時仍為戒嚴時期,且鄭南

日鄭南榕過世後,二二八平反活動仍然在全國

擔任立法委員後的重要工作。當時國民黨於國

榕號召的人並非政治明星,參與活動的人多是

各地方持續進行。多年後,葉菊蘭在黃昭凱所

會佔有絕對優勢,吳伯雄擔任內政部長,馬英

農運、工運的成員。此外,「有民進黨內人士

拍攝的嘉義市「二二八和平日」活動的影片裡,

九擔任法務部長,關於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

刻意醜化鄭南榕,認為鄭南榕可能是特務,否

看見鄭南榕對著群眾深深地鞠躬,向二二八事

條例,國民黨態度消極。但葉菊蘭於擔任內政

則怎麼能夠有恃無恐地談解嚴、談二二八,甚

件犧牲的家屬道歉,她非常的難過,認為應該

委員會召委時積極地將此案排入優先審查,並

至談台灣獨立。」提到這件事時,葉菊蘭仍非

是由加害者國民黨政府來道歉,怎麼會是由為

成功送赴一讀。

常不諒解,「怎麼可以因為一個人不怕死、不

這件事進行平反的鄭南榕來道歉,甚至這些加

怕被抓、不怕被關,就認定他是特務呢?」

害者還在旁邊露齒微笑。

歷史上第一次為二二八事件舉辦平反運

112

一讀通過後,民進黨團開始與國民黨團協 商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法案內容。時任 立法院民進團總召的葉菊蘭提到,協商過程遇

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參加 1987 年 2 月 14 日在日新國小舉辦 的二二八和平日說明會。攝影 / 邱萬興

113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昔日的殺戮戰場,受難的冤魂與被埋葬的歷史,「二二八」何時才能見到陽光? 1987 年 2 月 26 日,鄭南榕在嘉義市火車站前,為二二八受難英魂獻花,向參與群眾鞠躬致意。攝影 / 宋隆泉

到許多瓶頸。比如,民進黨堅持「賠償」,國

還原歷史,鄭南榕是關鍵人物

民黨僅同意「補償」;賠償金額方面,民進黨

1993 年 2 月 28 日,葉菊蘭立委與活動召集人林明德教授(右一)一起參加「二二八疼台灣、重建、 再生大遊行」,這是二二八受難家屬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遊行。攝影 / 邱萬興

可以公開哭泣的時候,這個傷口才可以開始復

榕這個人。」在二二八平反運動之後,葉菊蘭

原。如果這個傷口連打開的機會都沒有,那麼

看見二二八事件成為社會上眾所矚目的議題,

就永遠沒有癒合的可能。

平反運動也成為社會集體療傷的指標,鄭南榕

要 求 1000 到 1200 萬 元, 國 民 黨 僅 同 意 600

葉菊蘭覺得二二八是在悲慘時代下的大

到 800 萬元。但民進黨團考慮到不能讓此案遙

悲劇,許多受難者失蹤或死亡,家屬除了失去

遙無期、無法通過,雖然條例名稱與賠償金額

親人之外,還會被政府監視,或被鄰居視為洪

二二八平反運動 30 週年的歷史要還原,

令人難以接受,但基於民進黨團立法院人數居

水猛獸、避而遠之,一輩子不敢出來表達任何

必須從 1947 年 2 月的事件開始,事件發生以

於絕對劣勢,黨團決定先以策略性的方式讓條

意見。有些人被抓、被禁、被囚、被刑,縱使

後,人人噤聲、不敢談論。沉寂社會長達 40

例過關,為這個雖不滿意但只能被迫接受的決

返家,但也變了一個人。她說,「將心比心,

年後的 1987 年,終於有人站出來為受難者伸

定,先取得階段性成果,後續執行的事宜之後

才知道做二二八平反運動對多少人的心靈是一

冤,為受難者家屬打開心中灰暗的桎梏,這個

再調整。也使二二八事件紀念碑、紀念館得以

種安慰、紓解或是鬆綁。尤其對那些突然失去

人就叫做鄭南榕。葉菊蘭說,「如果沒有鄭南

陸續成立,並將二二八事件當天定為國定紀念

丈夫、兄弟和兒子的女性來說,意義非凡。」

榕去按這個按鍵,那一扇幽黑的門裡頭是什麼

日。

唯有把傷口掀開,讓大家勇敢地表達,當大家

東西,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都應該記得鄭南

114

就是找出這把鑰匙的關鍵人物。而當年要去打 開那扇門,是要被打的,要被嘲笑的,是寂寞 的,不過打開之後,後面的路就慢慢順了。

115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李登輝總統: 二二八事件,我聽到槍聲 前總統李登輝,1923 年出生於淡水三芝。 先後就讀淡水中學、台北高等學校、日本京都 帝國大學農學部農業經濟系(1946)、國立台 灣大學農業經濟系(1949)。曾任台北市長、 台灣省政府主席、副總統等職,並於 1988 年 至 2000 年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以及中國國民黨 主席。1996 年代表國民黨當選為首位全國公 民直選產生的總統,2000 年卸任時,成為首 任完成和平政黨輪替的總統。民間視李登輝為 第一位台灣人總統。

台大學生聽到槍聲

前總統李登輝 訪談/楊振隆.邱斐顯 文字整理/邱斐顯 攝影/邱萬興 錄影/謝學榮 時間/ 2017 年 4 月 21 日 地點/台北市翠山莊

二戰結束後,1946 年春天,日本戰敗, 李登輝恢復學生身分,從東京回台北進入國立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繼續讀書。他於 1949 年 畢業。1947 年的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候,他 是台大二年級的學生。 1947 年初,二二八事件爆發。李登輝在 自己的著作中,對自己和二二八的關係有以下 這樣的說明: 或許有人會問,當時我在哪裡?事實上, 當時我也是被鎮壓的對象之一。…… 生為台灣

2017 年 4 月 21 日,本書編輯小組一行四 人前往前總統李登輝的居所翠山莊專訪。高齡 94 歲的李登輝,談起「二二八事件」,心中 仍有無限感慨。 「當時,我是台大農經學會會長,那天我 下課出來,在台大農場,看到一個外省子弟助 教,被老百姓打。」後來他從古亭走到南昌路 專賣局去看看。當下,他聽見長官公署(今行 政院)那個方位有槍聲傳來。

人,既對台灣的未來充滿使命感,也對於學習 農業政策懷抱著滿腔熱誠,正值年輕的我,怎 麼可能在當時的情況下,還不問世事,閉門苦 讀?—《台灣的主張》第 49 頁

狗去豬來 台灣菁英被虐殺 談到當時的政府,李登輝表示,1945 年 9 月,中國國民黨任命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

攝影 / 邱萬興

116

117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1947 年因為緝私菸隊開槍擊斃老百姓,爆發的二二八事件。

1992 年 2 月 24 日,二二八紀念音樂會在國家音樂廳舉行,李登輝總統向二二八受難者家屬表達慰問。攝影 / 劉振祥

日治時期台灣人民無法想像的「貪污」行

續被逮捕了。台灣的菁英階層(日治時期接受

以維持治安的名義,發佈戒嚴令。限制台灣人

為,隨著中國政府來台,大舉橫掃台灣,以致

高等教育者)為首,超過二萬八千人遭到虐殺。

民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種種的自由,直 到 1987 年才解除。

一日數市,惡性通貨膨脹等等,導致台灣經濟 大為混亂。不久後,民間出現了「狗去豬來」 這句話。

自己也是白色恐怖受害者

李登輝提到,長達 38 年的戒嚴令,誰能

1987 年鄭南榕推動「二二八和平日運動」

想像台灣人民被迫長期生活在不安與恐懼中的

1947 年 2 月 28 日,國民黨軍隊竟對在行

時,李登輝當時擔任副總統職務,但身為副總

痛苦嗎?他自己也曾度過因白色恐怖而無法安

官」。原本台灣人準備歡迎國民黨的軍隊進入

政長官公署前遊行的群眾開槍掃射,造成許多

統完全沒有實質權力可言。在國民黨長期執政

眠的日子。

台北,但是當他們看到國民黨軍隊穿的是破舊

死傷。結果,騷動隨即擴散到台灣全島。

的大環境下,副總統李登輝只能「想」,什麼

軍服,感到錯愕。因為,台灣人已經習慣日本 軍隊紀律嚴整的行軍,對他們來說,國民黨軍 隊太雜亂、太沒紀律了。 二次戰後,台灣被納編為中華民國其中的 一省,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取代日本的台灣 總督府。但是,重要職位都被大陸來的外省人 獨占,本省人只能從事基層職務。

118

當時,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研判可能招架 不住,表現出要與本省人組成的「二二八事件 處理委員會」對話的姿態。李登輝當時也出席 了台北的會談,但他立即意會到,那不過是陳 儀等待大陸援軍到來的拖延戰術。 當時,在會議上大膽發言的人,後來都陸

都不能「做」。他的心裡非常清楚,建立民主 社會之際,最重要的就是回顧「歷史的真相」; 國民黨不允許台灣人自治的粗暴式統治,讓台 灣人非常憤怒,最後終於爆發了震撼全台的大 事件,就是二二八事件。 1949 年 5 月 20 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然而因為他的身分特別,他認為對於歷史 過程中被殖民的經驗,各式悲劇與其主謀者, 我們一方面予以嚴厲批判,另一方面也要懂得 超越自我的悲傷,諒解他人的處境。他強調, 「『歷史的真相』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如果我 們完全否定歷史或曲解歷史,便無法將自己的 歷史擺在主體上。」

119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1990 年 11 月,李登輝指示行政院邀集學

一個領導者,就算曾經得到人民壓倒性的支持

者進行調查研究,成立了「二二八事件專案小

而掌權,但若過度追求媒體曝光度,因此失去

組」及「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同時為表達

了腳踏實地的耕耘,沒辦法回應大眾的期待,

對罹難者的哀悼之意,籌劃建立紀念碑。

很快就會被人民看破手腳。

1995 年 2 月 28 日, 李 登 輝 以 總 統 的 身

李登輝指出,領導人要有比一般人更高的

份向罹難者家屬道歉,並呼籲記取歷史教訓,

自我要求與期許,要設定更高的理想及目標,

以寬容的大愛撫平悲傷,恢復彼此的信賴。李

也就是說,要設定未來五年、十年的「國家戰

登輝呼籲,二二八紀念碑絕對不是充滿悲情的

略藍圖」。他強調:「這幅藍圖不是全由領導

「嘆息牆」。對台灣人而言,這是社會重整、

者自己畫的,是需要擴大組織成員共同參與。

回復人性,再出發的原點。

藍圖打造出來後,更要與大家分享,這樣做才 能引起社會各界共鳴,激發老百姓的熱情,共

制訂新憲,才是轉型正義的重點

同追求這個理想目標。」

當台灣已歷經兩次政黨輪替,二二八事件

李登輝認為,台灣人民完成當家作主的百

已經過了七十週年,李登輝總統早已卸任 17

年心願,是第一次民主改革的成就。但運作到

年了,他又是怎樣看待台灣的「轉型正義」?

現在,已經出現瓶頸。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世 代,都有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期待的未來。

李登輝總統於 1992 年 2 月 24 日二二八紀念音樂會上,一一向二二八受難家屬握手致意, 並在致詞演說中回應家屬的訴求。攝影 / 許伯鑫

李登輝認為,台灣從 1996 年人民直選總

新時代的台灣人應該超越過去的恩怨,追求國

統,至今已經 20 年,包括他自己在內,有四

家正常化。制訂符合台灣未來需要的憲法,才

位總統,都是人民想改變現狀,要改革社會不

是「轉型正義」的重點工作。

公不義的高度期盼氛圍中當選。他表示,任何

先來慢到不重要 認同台灣才重要

對台灣人來說,已經從「異國」變成「故 鄉」了。由此可知,愛台灣這塊土地的人、以

李登輝表示,鄭南榕先生曾自述:「我出 生在二二八事件那一年,那件事帶給我終生的

台灣為優先的人、認同台灣民主價值的人,不 論先來後到,都是今後台灣需要的人。

困擾。因為我是個混血兒,父親是在日治時期 來台的福州人。母親是基隆人,二二八事件後,

二二八事件真相的調查,是 1988 年李登

我們是在鄰居的保護下,才在台灣人對外省人

輝擔任總統以後的事了。1988 年 1 月中,蔣

的報復浪潮裡,免於受害。」

經國總統過世,李登輝由副總統職務暫代總統 職務。那時候,國民黨權力重組,台籍政客與

李登輝曾經多次強調,不應該以來到台灣

外省籍政客正在政治鬥爭。李登輝一邊要在國

這塊土地的先後順序,做為是否為台灣人的標

民黨內忙於鞏固自己的政治實力,一方面要處

準。不論是台灣的原住民、明清時代遷台的移

理民進黨街頭抗爭的各種議題,尤其是與台灣

民,或是 1949 年前後從中國來的軍隊及平民,

歷史息息相關的「二二八事件」真相與善後工

所有人都想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打造一個理想的

作。

高齡 94 歲的李登輝總統, 2017 年 4 月受訪後,攝於 翠山莊自宅門口。 攝影 / 邱萬興

鄉土。

120

121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1995 年 2 月 28 日, 二 二 八 事 件 四十八週年,首座中央二二八紀念 碑在台北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峻工 落成。李登輝總統代表政府首次為 國民政府 1947 年的暴行-二二八 事件,向受難者家屬及全體國人道 歉。攝影 / 黃子明

李登輝總統為二二八事件道歉(1995 年 2 月 28 日) 1995 年 2 月 28 日,二二八紀念碑落成,

承擔歷史責任。今天這座紀念碑的落成,正顯

當時總統李登輝在台北市新公園正式公開致

示我們面對歷史的誠實態度,也顯示我們有勇

詞,以元首身分,代表政府向二二八事件罹難

氣、有信心,攜手走出陰霾的過去,迎向光明

者家屬道歉。以下是李登輝總統演講全文:

的未來。但是,我們也不能只以建造這座紀念

各位家屬、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 生:朝野期盼的二二八紀念碑在今天落成了, 登輝內心的感受難以言宣。將近半個世紀以 來,深印在國人心中的那道傷痕與烙印,終於 得以平撫,實在值得欣慰。這座匯聚民間和政

碑為滿足,歷史真相的公開、受難者的國家補 償、紀念日的設立,以及國人心靈的重建及人 格尊嚴教育的推動,都有待我們在近期內一一 展開,逐步實現。此外若尚有考慮不周之處, 也盼各界賢達不吝賜教。

府眾多善良心靈而成的紀念碑,激發我們面對

這座紀念碑不但是歷史悲情的終結,國人

歷史的勇氣,啟示我們面對歷史的智慧,提醒

心靈淨化與人格尊嚴的提升,也是我們國家步

我們不再重蹈歷史的錯誤,同時也象徵著我們

入嶄新階段的里程碑。今後我們還有更艱鉅的

告別歷史悲情的堅定決心。

任務:我們要更加發揚鄉土文化,激發國人對

登輝曾親身經歷二二八事件,多年以來, 始終為這件可以不發生卻終於發生、可以免於 擴大而終於不免擴大的歷史悲劇,感到萬分哀 痛。這件不幸事件斵喪許多社會的菁英,蹂躪 許多生命的尊嚴,阻隔人民與政府的親和,壓 抑人民對國事的關懷,延緩社會的進步,國家 的整體損失難以估計。今天,罹難者家屬和子 孫能親眼看到這座彰顯歷史公義,啟示族群融 合的二二八紀念碑矗立在寶島的土地上,親耳

這塊土地的認同與熱愛;我們要投注更多的心 力推動司法與教育改革,使法治精神與民主政 治緊密結合,建設人盡其才的現代化社會;我 們也要倍加珍惜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的生活 環境,成為人間淨土;我們更要透過各項學術 研究與文化活動的推展,促進族群融合,凝聚 同舟一命的共識。這些工作對我們社會未來的 發展,影響深遠,登輝懇請社會各界共同參與, 一起為後世子孫營造美麗的遠景。

聽到登輝以國家元首的身分,承擔政府所犯的

今天,二二八紀念碑昂然矗立在深具歷史

過錯,並道深摯的歉意,相信各位必能秉持寬

意義的台北新公園,沒有怨恨,沒有悲情,像

恕的胸懷,化鬱戾為祥和,溫潤全國人民的心

一座歷史的警鐘,時時提醒我們走出歷史的悲

靈。只可惜部分受難家屬,已離開人世,沒來

劇,時時告誡我們要不分族群,彼此疼惜,相

得及看到這座紀念碑的完成,令人深感遺憾。

互祝福,以開放的胸懷,穩健的腳步,共同經

政府是為人民而存在。要為人民創造可以

營大台灣,凝聚成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

安居樂業的環境,提供人民得以發揮長才的機

從今天起,歷史的悲情與苦難的記憶,不

會,以達到老者能安,壯者能用,少者能懷的

再是籠罩國人心頭的陰霾,而是激勵國人開創

境界。目前,我們國家在民主化、自由化的轉

美好前景的動力。二二八紀念碑正是象徵我國

型中,正朝著理想的境界一步步前進。然而,

政治民主、社會自由和民生幸福的燈塔,溫煦

不容諱言,我們也有歷史殘留的包袱,等待朝

的燈光將永遠照亮人心,指引我們奔向充滿希

野共同發揮智慧,合理紓解。登輝認為,一個

望的未來!謝謝大家。

負責的政治人物必須坦然面對歷史事實,勇於

122

123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陳水扁市長: 推動「二二八和平公義運動」 我不是倡議者,但我是實踐者

前總統陳水扁 訪談.文字整理/邱斐顯 攝影/邱萬興 錄影/李昇霖 時間/ 2017 年 4 月 14 日 地點/高雄市人文首璽交誼室

陳水扁以台北市長身份宣布,1995 年 2 月 28 日為台北市的「二二八和平紀 念日」。這是全台灣第一個宣布「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的都市。此後,中央與行 政院才隨後跟進。 1995 年 2 月 28 日,台北新公園內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完工矗立。1996 年在陳水扁市長主導下,台北新公園改名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並選定台 北新公園內「公園路燈管理處辦公廳舍」,做為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館址。 1997 年 2 月 28 日,為紀念二二八事件 50 週年,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舉行開 館典禮。該館設立宗旨在求公布史料,安慰受難者家屬,希望透過興建紀念館的 方式,讓台灣人民走出二二八陰影,將苦難提升為進步或再創造的力量,使台灣 社會重建健康心靈,愛和寬恕得以成為和諧生活的命運共同體。 從事台灣民主運動多年,陳水扁說:「我不是倡議者,但我是實踐者。」 攝影 / 邱萬興

124

125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對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印象 三十年前,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老一輩人心 中「永遠的禁忌」,也是「絕對的禁忌」。談

家裡有人被抓走後,他們的人際關係差不多形

《自由時代》雜誌為了爭取百分百的言論

1984 年,《蓬萊島》雜誌刊出一篇文章,

同被人孤立。」這位被抓走的先生,其實也是

自由,突破國民黨的言論禁忌,大量報導蔣家

指出東海大學哲學系主任馮滬祥「以翻譯代替

陳氏宗親,算是陳水扁的父執長輩,他原本就

神話、國防軍事弊端內幕、二二八事件、台灣

著作」,撰寫《新馬克思主義批判》一書。馮

是中醫,本是庄裡有學問的人士。

獨立等議題。也因為勇於挑戰國民黨的言論禁

滬祥因而控告《蓬萊島》雜誌社社長陳水扁、

忌,《自由時代》成為所有黨外雜誌中被警總

發行人黃天福以及總編輯李逸洋三人誹謗。此

查禁得最勤、名稱更換得最為頻繁的雜誌,並

即史上所稱的「蓬萊島案」,此案也被稱為「七

創下黨外雜誌存活最久的歷史紀錄。

字官司」案。

起幼年印象中的「二二八」,大家都不敢問、 不敢講,陳水扁也不例外,「咱的老前輩就會 跟咱說,囡仔人,有耳無喙。」

年紀稍長之後,陳水扁才得知,他們陳氏 的公厝惠安宮後面,也有長輩去被人抓走,抓 去關在火燒島(就是綠島),「他們的太太要

大約是陳水扁上小學之前,有一回,他

去看他們,非常麻煩,非常困難,要走一趟非

黨外人士黃信介,1969 年當選立法委員,

《蓬萊島》雜誌社在刊出這篇文章前,曾

大舅回到外婆家,與他一起吃飯的時候,跟他

常不容易。」這就是陳水扁小時候對白色恐怖

日後於 1979 年美麗島事件被捕。陳水扁因為

經邀集「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七位教授評

提到二二八的事情。但是他大舅也只是點到為

的印象。

擔任黃信介的辯護律師,而結識黃信介的弟弟

鑑,以一百多頁報告書,舉出四十四個例證,

黃天福。黃天福於 1984 年 6 月 12 日創辦《蓬

聯合指出馮滬祥的著作確實「以翻譯代替著

萊島》週刊並擔任發行人,由陳水扁擔任社

作」。然而當時的台灣高等法院,早已用政治

長、李逸洋擔任總編輯。

手段來審判「蓬萊島案」。1986 年 5 月 30 日,

止,不敢多講。這是他第一次聽到「二二八」 這三個字的印象。

從《自由時代》到《蓬萊島》

小時候,陳水扁曾經幫父親到自己住家 後面的一間小店,一間中藥房兼柑仔店 (雜 貨 店 ), 去 買 米 酒( 俗 稱 幌 頭 仔,hàinnthâu-á)。那時候,父親給他十元,要他用九 塊半買一罐米酒,五角買花生。那是他父親唯 一的娛樂,小酌。

1984 年 3 月 12 日鄭南榕創辦《自由時代》 系列週刊,由陳水扁擔任雜誌社社長。《自由 時代》週刊的內文第一頁,明白揭示:「所有 文字責任、法律責任、政治責任一律由總編輯 鄭南榕負責」。這份雜誌共申請了 18 張執照。

《蓬萊島》創刊號明白指出其延續《美麗 島》雜誌的精神,標榜著以「台灣的黨外、黨 外的台灣」為目標,以報導台灣黨外為重心, 凝聚黨外的反對勢力,以黨外的角度看台灣的 政治,以黨外的立場批判國民黨的執政。

高等法院判決:被告陳水扁、黃天福、李逸洋 等三人有期徒刑八個月確定,並附帶民事賠償 新台幣二百萬元給原告馮滬祥。這個誹謗案的 判刑確定,是台灣司法案件上「空前絕後」的 案例。此後,沒有一樁誹謗案的刑期比它更久 的。

「從我家走過那條巷

談起這段往事,陳水扁語重心長地說:「當

子,到小店之間有一間房

時在黨外雜誌蓬勃發展的時代,我是職業的

子,我們不敢正面看,街

『掛名社長』。《自由時代》雜誌一開始創刊

坊鄰居都說那間屋子裡面

的時候,我就是做社長。這個雜誌的名稱一直

1986 年 6 月 9 日,他們三人更以「提前

有壞人。在我們很小很小

換來換去,但是社長都沒有換。隨後三個月,

入獄」的方式,挑戰國民黨的司法體系。當天

的年紀,每次經過這個街

信介仙的弟弟,天福兄,他創辦一個《蓬萊島》

經過一番抗爭,他們於 1986 年 6 月 10 日入獄。

坊鄰居所說的壞人的家

雜誌,我也做社長。李逸洋做總編輯。」

時,我們都用跑的,就不 知道在怕什麼。我們就是

鄭南榕、陳水扁,先後入獄

這麼長大的。」

「我們辦這些雜誌,都是要批評政府、檢

「後來才慢慢知道,

討時政,在當時戒嚴的時空背景下,都是在挑

原來他們家有人被政府抓

戰禁忌。我們要來突破這個禁忌,追求百分之

走。那位太太是非常可憐 的。在那個禁忌的年代,

126

1984 年 3 月 12 日鄭南榕創辦《自由時代》系 列週刊,由陳水扁擔任雜誌社社長。從每一期 《自由時代》的封底廣告,可看出鄭南榕爭取 100% 的言論自由的決心。 圖片提供 / 鄭南榕基金會

1984 年 6 月陳水扁創辦《蓬萊島》雜誌,由陳 水扁擔任社長。圖片提供 / 鄭南榕基金會

百言論的自由,包括出版的自由新聞的自由, 我們也付出很大的代價。」

隨後,陳水扁、黃天福、李逸洋等三人展 開全島十天六場「坐監惜別演講會」。

然而,《自由時代》發行人鄭南榕,卻因 雜誌內容被台北市議員張德銘控告「違反選罷 法」,未經審判就於 1986 年 6 月 2 日被捕入獄。 「1986 年,六月初十,我進去台北看守 所。在我進去前沒幾天,Nylon(鄭南榕的別稱, 所有認識鄭南榕的朋友都如此稱呼他)就先進 去了。Nylon 的案件,他是被告,我是他的辯 護律師。後來,被告先進去,然後辯護律師也 跟著後面進去,兩個一起被關在台北看守所。」

127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2 月 10 日陳水扁出獄。鄭南榕出獄後,立即 為「二二八和平日平反運動」而奔走。1987

台北市 1995 年 制定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年 2 月 28 日,陳水扁隨即參加民進黨主辦的

1987 年 2 月 28 日,「二二八 和平日演講會」上,甫出獄 的陳水扁在晚會上公開宣布 加入民進黨。攝影 / 邱萬興

「紀念二二八事件 40 週年」紀念活動,這是

陳水扁從 1980 年投入民主運動十多年來,

他出獄後的首度和群眾會面,陳水扁在台北市

從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的辯護律師,台北市議

永樂國小的「二二八和平日演講會」上,高舉

員,到立法委員,他多是扮演質詢者的角色,

右手,公開宣布加入民進黨,現場數以萬計的

只能監督地方或中央政府。而他當上台北市

群眾親眼見證。

長,擁有行政權力時,他很希望能夠為台灣人 民或台北市民做什麼。他說:「我做台北市長

1987 年 3 月 18 日,鄭南榕主導的「五一九

只有四年。但是在我施政的過程之中,我盡量

綠色行動本部」,持續要求「解除戒嚴」,並

可以做的部分,我絕對要來把它推動到底。」

發動民眾聚集在立法院前,抗議制定國安法。

看守所內政治工作的最佳夥伴

本來「五一九綠色行動本部」打算在 4 月 19

陳水扁回憶市長任內所推動的事,「我記

日「包圍總統府」,舉行大型示威抗議活動,

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們二二八和平日促進

的話,真的會壓死人的,你看那些書有多少就

後因故延期,最後決定延期到 5 月 19 日,由

會提出的第一個訴求,要求政府要訂立二二八

知道了。」

「民主進步黨」的社會運動部接辦。鄭南榕於

和平紀念日。」

「Nylon 關在孝一舍第四房,天福兄也是

是提前在 4 月 16 日於台北市金華國中一場公

1994 年 12 月 25 日,他宣誓就任台北市

關在孝一舍,我是關在忠一舍一房忠棟一樓一

「再來,我們被羈押的舍房只有一點多

房,那叫做天下第一關。李逸洋是跟我一起,

坪而已。Nylon 喜歡抽煙,每次我去他那裡聞

關在忠一舍。忠一舍和孝一舍隔著一個中央走

到煙味,整個舍房全部白茫茫,實在是烏煙瘴

廊,我們稱之為『中山北路』。」

氣。我去他那裡,全都是在說社會上與政治有

陳水扁表示,這些都是因為過去民間的訴

因為該年選舉,台北市議員全部 52 席,民進

關的問題。我們談到很多、很多、很多的事

求,完全不受到執政當局的重視,所以才需要

黨只有 18 席。但陳水扁有市長實權,他知道,

情,但是在那個時候坦白說,好像沒有說到

一波一波地抗爭。他心裡想,如果他有實權時,

他的民進黨同志們為了把二二八制定為和平日

二二八。」

他一定要做一些改變。

的理念,已經奮鬥很久了。陳水扁上任兩個月

「我跟 Nylon,是政治工作的最佳夥伴。 在鄭南榕的案件中,我們是律師和當事人的關

開演講上,大聲地說:「我是鄭南榕,我主張 台灣獨立。」

長。當時台北市的府(市政府)會(市議會) 關係,是朝小野大,陳水扁市長是少數政府,

後,他以市長身分宣布 1995 年 2 月 28 日為台

係。在那段我們兩人共同被關七個多月的時間 裡,我常常向看守所提出申請,表明我是鄭南

「1987 年 2 月 4 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

1994 年 7 月,立法院三讀通過「省縣自

北市的「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這是全台灣第

榕的辯護律師,他有很多法律問題要問我,我

會正式成立時,我人在獄中,無法躬逢其盛。

治通則」,台北市民終於能在 1994 年 12 月 3

一個宣布「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的都市。此後,

2 月 13 日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展開祈禱會、

日,第一次以人民直選的方式,選出台北市長。

中央與行政院才跟進。

祭拜典禮、座談會、演講會、和平遊行等紀

這場選舉大大地改變了台灣的政治生態。

要去跟他解答。」 「當時 Nylon 不能來我的舍房,但是看守

念活動時,我剛出獄三天,無法立刻為推動

所允准我可以用律師的身分,去當事人的舍房

二二八和平日的運動做什麼,但是我敬佩這些

為他解答法律問題。」

前輩為二二八事件所做的努力。」

「其實我到 Nylon 的舍房那裡,哪有在討 論案件法律問題,我們都在談論政治。我印象 最深刻的就是,Nylon 舍房裡的書和雜誌一堆 又一堆,像山一樣,如果一不小心,書倒下來

128

我不是倡議者,但我是實踐者 1987 年 1 月 24 日鄭南榕出獄;1987 年

當年中央政府尚因各種因素,還沒宣布 當時民進黨市長參選人陳水扁在台北市的

要把「二二八」制定為和平日。因此,正當

參選策略,摒棄民進黨過去選舉常用的悲情訴

1995 年 2 月 28 日,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代表

求,改採「快樂市民」、「希望城市」、「台

政府,首次為二二八事件向受難者家屬及全體

北新故鄉」的參選理念,終於一舉攻下台北市

國人道歉之際,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早已率

長的寶座。

先宣布,台北市政府自 1995 年起,將 2 月 28 日訂為「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129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的證據證明蔣介石是二二八 事件的元凶,不過民進黨與 大多數的台灣人一直認為元 凶就是蔣介石,因為是蔣介 石自中國派軍隊來台灣殺人 的。 陳水扁提起當年更改路 名的往事,依然歷歷在目。 「二二八事件,叫軍隊屠殺 台灣人,就是他(蔣介石) 下令的,所以對那一條路叫 做介壽路,台北市最重要的 一條,也是全國最重要的一 總統府前面那一條路叫做介壽路,1996 年 3 月 21 日,陳水扁 市長將「介壽路」更名為「凱達格蘭大道」。攝影 / 邱萬興

條,總統府前面那一條路叫 做介壽路,其實是『介夭壽』的路,所以我 一定要把它改掉。二二八的元凶不是最夭壽

把介壽路更名為凱達格蘭大道 1996 年 3 月 21 日,陳水扁市長將總統府 前的主要道路「介壽路」,更名為「凱達格蘭 大道」,旁邊的廣場亦改名為凱達格蘭廣場, 以象徵對台灣原住民歷史與文化的尊重。「凱 達格蘭族」亦即原居於台北盆地的平埔族。 日治時期,原本這條路依照日本市區道路 不命名的習慣而沒有路名。1945 年,二次大 戰結束,中華民國的國民黨政府接管台灣後, 這條道路取名為「介壽路」,為慶祝當時中華 民國總統蔣介石的壽辰而命名。1947 年,位 於介壽路上的原台灣總督府廳舍,也仿照此模 式而更名為「介壽館」,此建物後來於 1949 年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府所在地。 一九九○年代初期,李登輝總統開始啟動 「二二八事件調查報告」,但當時還沒有足夠

130

嗎?」 「我不願看到介壽路出現在台北市的街路 裡面。後來我才發起這個介壽路改名命名的全

1996 年 2 月 28 日,在陳水扁市長主導下,新公園改名為「二二八 和平紀念公園」。攝影 / 邱萬興

國命名運動。當時有 6000 多個人出來參加命

「二二八和平紀念碑」正式揭碑。次年(1996)

完成後,遷出此處,並將之交還台北市政府,

名,取了 7000 多個名字。有人命名為『短路』

2 月 28 日在陳水扁市長主導下,新公園改名

日後成為台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辦公廳

(故障)、也有人以諧音『瑪麗聯盟路』來命

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並選定台北新公

舍。1996 年,台北市政府基於這棟建築物在

名,大家都發揮創意。」

園內「公園路燈管理處辦公廳舍」,作為台北

二二八事件中的重要地位與歷史意義,選定作

二二八紀念館的館址,希望藉此安慰受難者家

為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館址。

「我絕對要把它叫做大道,那時候我們台 灣的路名還沒有『大道』這兩個字。在紐約有 第五大道之類的。大道是我第一個取的,到最

屬心中的哀痛,更希望後代子孫能記取歷史教 訓,共同為台灣的前途和人民奮鬥。

其實,台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之和平 紀念碑立於 1995 年 2 月 28 日,作者為王俊雄、

後,只剩下兩個名字,一個叫做艋舺大道,一

日治時期,1930 年台灣總督府交通局於

鄭自財、陳振豐與張安清。當時陳水扁市長曾

個叫做凱達格蘭大道。最後我圈選凱達格蘭大

台北新公園內成立台北放送局。1945 年國民

央請陳芳明教授為該紀念碑擬定碑文,紀念碑

道。因為我們台北人,最原始就是凱達格蘭人,

黨政府接收後,改為台灣廣播公司。1947 年

經 2 年「有碑無文」的爭議歲月後,陳芳明所

平埔族的凱達格蘭族,我們不能忘本。」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憤怒的民眾衝進電台,對

擬的 642 字碑文,經過約 30 次會議字斟句酌

外播音發出控訴,反抗國民黨政府處理不當。

後敲定,並於 1997 年 2 月 28 日揭碑;至此,

1949 年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將此處改為中

該紀念碑才算正式落成。

建碑、公園改名、設紀念館

國廣播公司。1972 年中國廣播公司新建廳舍 1995 年 2 月 28 日, 台 北 新 公 園 內 的

131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1997 年二二八事件 50 週年紀念,「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正式開館成立。攝影 / 邱萬興

二二八和平紀念碑碑文。攝影 / 邱萬興

二二八和平紀念碑碑文

不料,陳儀顢頇剛愎,壹面協調,壹面以

旨在告慰亡者在天之靈,平撫受難者及其家屬

陳水扁市長曾在 1997 年 2 月 25 日台北

士紳為奸匪叛徒,逕向南京請兵。國民政府主

悲憤之情,並警示國人,引為殷鑒。自今而後,

市政府第 897 次市政會議,針對紀念二二八事

1945 年日本戰敗投降,消息傳來,萬民

席蔣中正聞報,即派兵來台。3 月 8 日,二十

無分妳我,凝為壹體,互助以愛,相待以誠,

件 50 週年,表示:「二二八紀念館成立為歷

歡騰,慶幸脫離不公不義之殖民統治。詎料台

壹師在師長劉雨卿指揮下登陸基隆。10 日,全

化仇恨於無形,肇和平於永恆。天佑寶島,萬

史性工程,除追思緬懷與反省之外,希望在台

灣行政長官陳儀,肩負接收治台重任,卻不諳

台戒嚴。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芬、基隆要

古長青。

北新故鄉裡,真正做到族群融合,為國家前途

民情,施政偏頗,歧視台民,加以官紀敗壞,

塞司令史宏熹、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及憲兵團

產銷失調,物價飛漲,失業嚴重,民眾不滿情

長張慕陶等人,在鎮壓清鄉時,株連無辜,數

緒瀕於沸點。

月之間,死傷、失蹤者數以萬計,其中以基隆、

1947 年 2 月 27 日,專賣局人員於台北市

台北、嘉義、高雄最為慘重,事稱二二八事件。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謹立

攜手合作,共創更美好的明日。」 同時,他也指出,新市府成立兩年來,不

期許歷史悲劇不再發生

斷透過各種努力及關懷,以政府的力量推動紀 念及平反的工作,希望讓過去的歷史悲劇不被

延平北路查緝私菸,打傷女販,誤殺路人,激

斯後近半世紀,台灣長期戒嚴,朝野襟若

1997 年 2 月 28 日,二二八事件 50 週年,

忘懷,平撫所有受難者的心靈,使歷史殷鑑不

起民憤。次日,台北群眾遊行示威,前往長官

寒蟬,莫敢觸及此壹禁忌。然冤屈郁積,終須

台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沿革記事碑,正式

再發生,族群和諧、族群共榮能真正落實在每

公署請求懲凶,不意竟遭槍擊,死傷數人,由

宣洩,省籍猜忌與統獨爭議,尤屬隱憂。1987

落成。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正式開館。台北市政

位市民的生活裏,市府對「二二八事件」如此,

是點燃全面抗爭怒火。為解決爭端與消除積

年解嚴後,各界深感沈疴不治,安和難期,乃

府不僅首創由官方主辦的各項二二八紀念活

對「白色恐怖」也是這樣。

怨,各地士紳組成事件處理委員會,居中協調,

有二二八事件之調查研究,國家元首之致歉,

動,同時也推動美術展、音樂會、文物展、發

並提出政治改革要求。

受難者與其家屬之補償,以及紀念碑之建立。

行二二八紀念胸章、二二八紀念捷運儲值票等

療愈社會巨創,有賴全民共盡心力。勒石雋文,

活動。

132

133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公佈真相、平反冤屈 (全國設立二二八紀念碑)

台灣第一座民間興建二二八紀念碑,起源於 1988 年 12 月 31 日原住 民與社運人士為了打破吳鳳神話,拆毀了嘉義火車站前的吳鳳銅像,銅像 被拉倒後,有人主張改建二二八紀念碑。 全台第一座紀念碑終於在 1989 年 8 月 19 日於嘉義落成。 二二八紀念碑像一個歷史的警鐘,時時提醒我們,勿忘歷史但要走出 悲劇。 從 1989 年至 2017 年的時間,全台各地陸陸續續興建二十幾座的紀 念碑,例如:台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碑位於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落成於 1995 年 2 月 28 日。 這座台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碑,於 1995 年完工,由鄭自才與王俊雄 設計。當初王俊雄設計的理念是,「為了生命的尊嚴,人格的完整,要像 立方塊奮力站起來,要像三個立方塊攜手併肩,追求公義與和平……」 嘉義縣阿里山達邦二二八紀念碑是全國最高海拔的二二八紀念碑,設 於阿里山鄉達邦部落。1996 年 2 月 28 日由鄉公所開始立碑興建,落成於 1996 年 8 月。 台南市湯德章紀念銅像於 1998 年落成。當時台南市長張燦鍙宣佈民 生綠園改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 其他二十多座二二八紀念碑則將於文後一一介紹。

134

135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台灣各地二二八紀念碑圖集

基隆市二二八紀念碑,位於基隆市中正公園,落成於 1996 年 2 月 28 日。 攝影 / 潘小俠

二二八事件引爆地紀念碑,位於台北市南京西路天馬 茶房前,落成於 1998 年 2 月 28 日。 攝影 / 邱萬興

埔頂二二八蒙難紀念碑,位於新北市淡水區淡江中學 校園內,落成於 2007 年 3 月 7 日。 攝影 / 邱萬興

二二八和平紀念碑,位於台 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落成於 1995 年 2 月 28 日 。 攝影 / 邱萬興 基隆八堵站罹難員工二二八紀念碑, 位於八堵火車站,落成於 1994 年。 攝影 / 潘小俠

136

137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新北市二二八紀念碑, 位於三重區二二八和平 公園,落成於 2002 年 2 月 28 日。 攝影 / 邱萬興

新竹市二二八紀念碑,位於東區護城河親水公園,落成於 2004 年 2 月 28 日。 攝影 / 潘小俠

桃園市二二八紀念碑, 位於蘆竹區二二八紀念 公園,落成於 1999 年 2 月 28 日。 攝影 / 潘小俠

138

台中市二二八紀念碑,位於台中市東峰公園,落成於 2003 年 2 月 28 日。 攝影 / 潘小俠

139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台中市二二八紀念碑, 位於台中市大里區國光 公園,落成於 2001 年 2 月 28 日。 攝影 / 潘小俠

台中市靜宜大學鳳凰二二八紀念碑。位於靜宜大學是全國第一個建立二二八紀念碑的校園,落成於 2001 年 2 月 28 日。攝影 / 黃裕順

140

南投縣二二八紀念碑, 位於埔里鎮二二八紀 念公園,落成於 2004 年 4 月。 攝影 / 潘小俠

台灣聖山二二八紀念碑,位於南投草屯 . 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 落成於 2004 年 2 月 28 日。攝影 / 黃裕順

141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嘉義縣阿里山二二八紀念碑,是 全國最高海拔的二二八紀念碑, 設於阿里山鄉達邦部落。1996 年 2 月 28 日由鄉公所開始立碑 興建,落成於 1996 年 8 月。 攝影 / 潘小俠

雲林縣新二二八紀念碑,位於雲林縣二二八紀念公園 ( 古坑鄉 ),2010 年落成。 圖片提供 /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雲林縣古坑二二八紀念碑,位於古坑鄉二二八紀念公 園,落成於 2000 年 11 月 14 日。 攝影 / 陳婉真

嘉義市二二八紀念碑,位於嘉義市彌陀路,落成於 1989 年 8 月 19 日,2017 年 8 月 19 日移到嘉義市二二八公園。攝影 / 邱萬興

嘉義市新二二八紀念碑,位於嘉義市大雅路致明路口,落成於 1996 年 2 月 28 日。攝影 / 潘小俠

142

143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台南市湯德章紀念銅像 1998 年,台南市長張燦鍙宣佈民生綠園 改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湯德章紀念銅 像面對中山路。1947 年 3 月,湯德章律 師被槍殺後陳屍地點,就在銅像西南邊 數公尺處。 攝影 / 黃裕順

台南市二二八紀念碑,位 於安平區二二八紀念公 園,落成於 1994 年 10 月。 攝影 / 黃裕順

台南市二二八紀念碑,位於新營區綜合體育場,落成於 1996 年 2 月 28 日。攝影 / 潘小俠

144

145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高雄市二二八和平紀念碑,位於高雄市二二八和平公園,2006 年落成。 攝影 / 黃旭初

高雄市鼓山二二八紀念碑,位於鼓山區壽 山公園,落成於 1993 年 2 月 28 日。 攝影 / 黃旭初 屏東縣二二八紀念碑,位於屏東市屏東中山公園,落成於 1992 年 2 月 28 日。 攝影 / 潘小俠

高雄市岡山二二八紀念碑,位於岡山區和平公園,落成於 1993 年 2 月 28 日。攝影 / 黃旭初

146

屏東縣二二八紀念碑,位於林邊鄉河濱公園,落成於 1994 年 2 月 28 日。攝影 / 潘小俠

147


1995-2000—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宜蘭二二八紀念物,位 於宜蘭運動公園,落成 於 2004 年 2 月 28 日。 攝影 / 邱萬興

花蓮縣二二八紀念碑,位於花蓮市北濱公園,落成於 1997 年 2 月 28 日。 攝影 / 潘小俠

宜蘭二二八紀念物,位於宜蘭運動公園,落成於 2004 年 2 月 28 日。攝影 / 邱萬興

148

花蓮縣二二八和平紀念碑,位於花蓮和平廣場(北濱公園曙光橋旁),2013 年落成。

149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2000

年之後

繼續追求真相 1987~2017 二二八平反運動 30 週年,本專書編輯部特地專訪前總統陳水扁,因為他是 「二二八平反運動」極為重要的關鍵人物。 編輯部專訪當天,前總統陳水扁已將與訪問題綱有關的資料,親手整理並寫下。談起 「二二八平反運動」,想起「二二八事件」以及往後的白色恐怖,戒嚴時期國民黨政府的各 種獨裁威權統治,他感慨萬千。而當我們細數「平反二二八事件」的每一項工程時,陳前總 統水扁先生更是興奮地提到:「二二八事件 50 週年紀念、60 週年紀念時,都跟我有交集哦。」 事實上,1987 年,「二二八事件」40 週年,陳水扁剛因蓬萊島案而出獄不久,來不及 參與陳永興、李勝雄與鄭南榕於 2 月初所推動的「二二八和平紀念日」活動。但是隨後在 2 月 28 日,陳水扁就參加民進黨主辦的「紀念二二八事件四十週年」活動,他在台北市永樂國

150

小的「二二八和平日演講會」上,公開宣布加入民進黨。 1997 年,二二八事件 50 週年,當時陳水扁是台北市長。他在一任四年的台北市長任期內, 以市長身份為「二二八事件」訂定紀念日、立碑、公園改名、設置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2007 年,二二八事件 60 週年,當時陳水扁於總統任內,核定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為 常設機構,讓二二八事件基金會得以永續經營下去,並朝向紀念、教育、文化等方向轉型。 無論是台北市長,或是總統,陳水扁都是以民進黨籍的身份當選,而且他在一任市長(4 年)、兩任總統(8 年)任內,他面臨的始終是「朝小野大」的少數政府執政,他想著手處 理二二八平反運動,一直都有實質上的困難。 陳水扁欽佩這些受難者,但也覺得對不起這些民主前輩,尤其是這些配偶子女等家屬一 路走來遭受到歧視孤立,因此當他有權執政時,他說:「我可以做的部分,我絕對要來把它 推動到底。」

151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陳水扁總統: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轉型正義的指標 我有權力、做得到的時候,我一定做 從台北市長到總統之路 1998 年,陳水扁欲競選台北市長連任, 但縱使他在市長任內努力改善市政,也得到不 錯的評價,但由於陳水扁無法吸收台北市的外 省票源,尤其是外省族群的省籍情結很重,不 管陳水扁市長做得多好,會投給陳水扁的只有 10%而已。選戰結果雖然陳水扁的得票數比 1994 年增加了七萬多票,陳水扁最後還是在 全國支持者的驚呼聲中宣告敗選。 1999 年初,陳水扁在支持者的擁護與鼓 勵之下,開始為 2000 年的總統大選,預做舖 2006 年二二八事件 59 周年紀念活動,陳水扁總統與二二八受難者家屬拭破鏡。攝影 / 黃子明

路的準備工作。 2000 年初,有心參選總統的各組人馬, 不管是在各黨派中經過激烈廝殺後脫穎而出,

前總統陳水扁

是用「選票」實現了台灣歷史上第一次的政權

或是乾脆堅持脫黨自行參選,大致都已敲定,

訪談.文字整理/邱斐顯 攝影/邱萬興 錄影/李昇霖 時間/ 2017 年 4 月 14 日 地點/高雄市人文首璽交誼室

和平移轉。

共有五組正副人選。分別為民進黨提名陳水 扁、呂秀蓮;國民黨提名連戰、蕭萬長;退出 國民黨的宋楚瑜、張昭雄;新黨徵召的李敖、 馮滬祥;退出民進黨的許信良和退出新黨的朱

票來對抗中共的囂張。

惠良。

移除總統府內蔣介石銅像 陳水扁身為第一個民進黨籍的總統,他對 於過去 20 年來所參與的台灣民主運動,以及

2000 年 3 月 18 日, 陳 水 扁、 呂 秀 蓮 以

台灣人在戒嚴時期遭受到的種種迫害,深切體

2000 年 3 月 15 日, 中 國 總 理 朱 鎔 基 在

497 萬 7737 票贏得勝選,獲得 39.3%得票率,

認,因此,當選後他念茲在茲的,就是要為台

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外記者會,發表恫嚇台獨的

當選中華民國第 10 屆正副總統。相較之下,

灣人做事。

強硬警告:「誰要進行台灣獨立,就沒有好下

宋楚瑜、張昭雄獲 466 萬多票,連戰、蕭萬長

場!」要台灣選民做出「明智的歷史抉擇」。

只獲 292 萬票。陳水扁、呂秀蓮雖然只贏了宋

這樣的惡意恐嚇,更讓台灣人民決心團結以選

楚瑜、張昭雄 30 多萬票,然而,台灣人民還

152

訪談中,陳水扁提到,他剛剛上任當總統 時,每一天去上班他都會被嚇到,因為「那一

原置於總統府內的 孫逸仙銅像,被陳 水扁總統移至三峽 倉庫存放。 攝影 / 邱萬興

153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國民黨員,後來李登輝先是透過國代選舉當上

為蔣介石怕死,所以站在二樓陽台,表示他高

發展考核委員會)成立「國家檔案局籌備處」,

總統(1990~1996),接著在民主化改革之下,

高在上。李登輝閱兵的時候,則是下來下面閱

展開檔案管理組織、制度與相關法規建置工

又因他是台灣人之故,便於 1996 年以總統直

兵。這棟建築物上面寫的是『介壽館』。現在

作。此時,尚在李前總統登輝先生任內。

選制度,大幅度獲得台灣人民的支持而當選總

看不到『介壽館』了,已改成『總統府』。那

統。但是他們一路蕭規曹隨,從不更動這個規

個是我改的,我請陳奇祿院士寫的。陳奇祿院

定。那一尊蔣介石銅像就豎立在那裡 25 年。

士,是我們台籍的台南人,他是第一任的文建

陳水扁說:「他們(國民黨籍)的總統 要對他(蔣介石銅像)行禮。但是這對我們民

會主委。」陳水扁表示,總統府就是總統府, 不是介壽館!

2000 年 5 月 20 日,陳水扁總統上任後, 任命林嘉誠博士擔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2001 年 11 月 23 日,「檔案管理局」正式成立,隸 屬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此後,檔案管 理局積極徵集與二二八事件有關的檔案,並由

進黨籍的人來說,我擔任總統,我覺得那一尊

2006 年 3 月 25 日,總統府大門口「介壽

國史館出版《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在陳水

蔣介石銅像放在總統府入口處,那是擋到我的

館」的大理石匾額被取下,交由國史館收藏,

扁第二任總統屆滿的 2008 年,《二二八事件

路。我怎麼會永懷領袖?我進入總統府之後不

正式換上陳奇祿所題的「總統府」匾。

檔案彙編》已徵集與出版 18 冊。

檔案管理局徵集二二八檔案

補償賠償,一字更改走 12 年

久,就把那尊蔣介石銅像移到『中正廟』,放 在那裡。」

2001 年 2 月 28 日, 陳 水 扁 以 總 統 身 份

1995 年 3 月 23 日,立法院通過「二二八

出席「二二八事件 54 週年紀念儀式」,代表

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當時國民黨堅持用「補

總統府的陳設與外觀,還不只豎立蔣介石

國家向人權前輩、受難者及家屬,表達最高歉

償」取代民進黨要求的「賠償」,民進黨立委

銅像一事而已。總統府裡面有一個大禮堂,陳

意。這是繼李登輝總統以來,第二位國家元首

在多數決的情況下,不得不先妥協,以求這個

水扁總統上任以前,此處名為「介壽堂」,那

向二二八受難者與家屬致歉。

條例能先通過,進而再談及修改法律用字。

總統府就是總統府,不是介壽館

總統府本體建築,原題為介壽館,2006 年陳水扁總統下令移除 「介壽館」的牌匾,並更換為中研院院士陳奇祿所題的字「總 統府」。攝影 / 邱萬興

三個字是吳敬恆(吳稚暉)於 1952 年寫的。 陳水扁在他的總統任內,就把「介壽堂」那個 匾額拔除。遺憾的是,陳水扁總統之後繼任的

尊黑黝黝的黑人」(所指即為蔣介石的銅像),

馬英九總統,趕在他 2016 年卸任前,又把該

剛好就矗立在總統府大廳。

處改回「經國廳」,說是要緬懷已故總統蔣經 國。

事實上,做為第一個民進黨籍的總統,陳 水扁對二二八事件念茲在茲的,就是他所強調 的:「我有權、有能力做到時,我一定做。」 早在 1993 年陳水扁擔任立委的年代,他 就全力支持將「二二八事件檔案」公開化。當

1975 年蔣介石過世後,副總統嚴家淦繼 任為總統,他就在總統府內豎立一尊蔣介石銅

陳水扁總統任內,不僅拆下「介壽堂」匾

像,自此之後,總統每一天上班都要向這個蔣

額,也把孫逸仙的銅像移到三峽倉庫存放。不

介石銅像敬禮,不然不能進去上班。嚴家淦只

過陳水扁卸任後,政權再度易手,孫逸仙的銅

當一任總統(從 1975 年到 1978 年),不再

像又被請回原處了。

年,張俊雄立委要求將尚未公開的二二八事件 檔案予以公開;陳水扁立委則表示,如果檔案 資料不公開,應在法律條文中明定處以徒刑。

2001 年 8 月,民進黨第一次執政後的一年多, 民進黨立委開始提出把「補償」改為「賠償」。 雖然民進黨籍的陳水扁總統握有行政實 權,但是立法院內國民黨籍立委仍占多數, 民進黨想要修改這個條例,仍然不可行。據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執行長楊振隆指出,這 個條例在立法院被冰封了將近 6 年,甚至號稱 「被杯葛案件」的前 10 大排名。

當時民進黨實力不夠,立委席次雖比過去大有

2006 年《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增加,但與國民黨籍立委席次相較之下,仍無

出版,經過多位歷史學者與法政學者的研究,

陳水扁回憶這些涉及轉型正義的小細節,

法在立法上或行政上有真正的作為。而這種情

終於將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的「元凶」指向蔣

他娓娓道來:「總統府的本體建築,大家都說

勢,直到陳水扁當選總統,才有一些實質上的

介石,認為蔣介石指派整新編第 21 師師長劉

蔣經國在他自己第二任總統任期

是『總統府』,其實我上任之前,那不是『總

突破。

雨卿率兵赴台鎮壓,展開屠殺和清鄉的鎮壓工

(1984~1990)未滿之際,就於 1988 年初因

統府』,那叫做『介壽館』。早期蔣介石夫婦

病去世。當時由副總統接任總統的李登輝也是

雙十節在(二樓陽台)閱兵,在那邊揮手,因

連任。之後便是由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先前職 務為行政院長)接任總統。

154

2000 年 3 月 1 日,行政院研考會(研究

作,應負最大責任。這份報告出爐後,總算讓 「二二八平反運動」往前推進一大步。

155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以拼圖的儀式組合二二八 60 週年紀念的反省視野。攝影 / 黃子明

自 1995 年以來,原名為「二二八事件處 理及補償條例」,最後得以在 2007 年 3 月 8

2003 年,平反二二八名譽受損,由陳水扁總統親自頒發回復名譽證書給 李瑞漢律師的家屬。照片提供 / 二二事件紀念基金會

12 年。

日(二二八事件 60 週年之後),於立法院通 過「將補償條例改為賠償條例」。

今天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日子,二二八

的生命,無法重回歷史的現場。但阿扁深信,

受難者終於獲得回復名譽,還給歷史的清白和

二二八事件公義和平運動能突破國民黨的禁

應有的公道。阿扁在此代表政府頒發回復名譽

忌,而有今日的成果,是無數民主前輩努力的

證書,感到非常欣慰,因為這是阿扁和呂副總

結晶,也是二二八震撼台灣人心之所在。在追

統從政以來,追求二二八公義的一貫堅持與努

求公義的過程中,有些家屬堅信親人的清白,

力。

認為生命與名譽同等重要,在未獲名譽回復之

1995 年到 2007 年,這一字的更改,足足走了

頒發二二八回復名譽證書

陳水扁對於這個更改,記憶鮮明,他說:

關於「二二八平反運動」,陳水扁說,兩

「『補』償條例正式改為『賠』償條例,是我

任總統 8 年,他做了很多連自己都沒有辦法想

在任總統的時代,我都把它通過了,這也是抗

像的事,他強調,「可以做的,我絕對做。」

二二八事件是戰後台灣歷史上最重大的 傷痛事件。台灣人民為爭取社會公道,群起抗

爭了很久都通不過的。國民黨他們絕對不會承

前,絕不領取補償金。阿扁深深瞭解這種心情, 也能體會二二八受難者及其家屬五十多年來的 委屈與不滿。

認他們有什麼責任,他們花錢消災,用『補償』

2003 年 8 月 2 日,總統府舉行「二二八

議,要求民主改革,卻換來國府派兵鎮壓,造

名義沒有關係,但是要用『賠償』名義絕對不

回復名譽證書頒發典禮」。陳水扁總統先為

成無數台灣菁英和民眾的傷亡。國府更以「暴

經過十多年來檔案史料的公開和口述歷史

行。當時我們在立法院的席次也是少數,還能

二二八受難者及家屬舉行平反儀式,由他與副

亂」、「暴動」、「暴民」、「叛亂份子」、

的調查,二二八事件已不是「叛亂」、不是「暴

通過修改,表示台灣社會慢慢成熟了,連國民

總統呂秀蓮共同簽署「二二八回復名譽證書」,

「共黨策動」等罪名,污名化二二八事件,使

動」、不是「暴動份子」、更不是「共黨策動」,

黨也不敢反對了。」

並致詞,隨後為二二八受難者及家屬頒發證

得二二八事件成為政治禁忌,歷史禁忌。

而是台灣人抗議社會不公,要求民主改革、主

書。陳水扁總統致詞時提到: 從「 補 」 償 條 例 到「 賠 」 償 條 例, 從

156

一張回復名譽證書,雖然無法喚回親人

張台灣人治理台灣的作為。這些已成為二二八 精神、成為台灣歷史文化最重要的資產。

157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2007 年,二二八事件 60 週年紀念活動,陳水扁總統、呂秀蓮副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教育部 長杜正勝、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共同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揭牌。攝影 / 黃子明

平 反 政 治 冤 案、 追 求 歷 史 真 相 與 社 會 公義,是台灣「人權立國」的根本。今日,

永續經營二二八基金會 責任歸屬報告出爐

二二八受難者得以回復名譽,是人權伸張的表 現,也是台灣邁入民主與人權國家的重要里程

1995 年 4 月 7 日(李登輝)總統令公布

2006 年 2 月 28 日,陳水扁總統蒞臨《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報告》新書發表暨座談會致詞。 該書係首度以官方立場指出二二八元凶為蔣介石。 照片提供 /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基金會就面臨存續問題。陳水扁表示,當時他

「二二八和平基金」,希望以 1 年 3 億、5 年

就開始想,「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怎麼可

共 15 億新台幣的目標,讓基金會能夠有效的

以這樣就結束了呢?他認為應該要基金會永續

運作,彰顯台灣的主體性,讓國家和平發展。

經營下去,因為,還有很多事尚未完成。

只是 2008 年陳水扁卸任後,由國民黨籍馬英

「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1995 年 10

碑。 李登輝總統時代(1988~2000),雖然李 登輝總統已經公開指示,請學術研究單位研究

九接任總統,此後「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

月行政院成立「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

2005 年,當時基金會的陳錦煌董事長偕

會」,秉持物質補償與精神撫慰並濟之原則,

同 7 位董事赴行政院,與謝長廷院長面商本會

受理二二八補償申請、核發補償金。

的未來定位及存續等相關問題。謝長廷院長當

而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為二二八事

基金會」的經費就遭到逐年刪減的命運。

場允諾支持籌建國家級二二八紀念館,並協助

件 所 做 的 最 大 的 貢 獻, 就 是 在 2006 年 發 表

極要求將「二二八事件檔案」公開,遑論為

但當初李登輝總統時代制訂的財團法人

將二二八「補償條例」正名為「賠償條例」,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2006 年

二二八受難者回復名譽之舉。自 2003 年起,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組織條例,並非永久

同時指示相關單位研議二二八基金會轉型為常

2 月 19 日,陳水扁總統參加《228 事件責任

總統每年都會頒發二二八回復名譽證書。陳水

性質,而是一個階段性質,預計以 15 年(即

設性機構之解套方式。2007 年,政府為了能

歸屬研究報告》新書發表會,他說:「過去,

扁之後,繼任的馬英九總統,以至現任的蔡英

1995 年至 2010 年)來推動「二二八事件」的

夠永續經營「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請

台灣處在威權體制的統治下,歷史真相往往被

文總統,頒發回復名譽證書之事,從沒有停止。

補償事宜。因此在陳水扁總統任內結束後,該

主計處、教育部、內政部、法務部研議設置

執政當局刻意蒙蔽,無法明朗。在國家民主化

「二二八事件」,但是李登輝總統從沒有積

158

159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轉型過程中,還原過去歷史事件的原貌,並釐

很合適。這個地方以前是『台灣省參議會』與

清責任的歸屬,是邁向更成熟民主的必經道

『台灣省臨時省議會』,因此那個建築物也有

路。……一個真正成熟的民主國家的人民,必

其歷史意義。最後我們就確立把二二八國家紀

須培養能誠實面對歷史的勇氣,才可以建立社

念館設置在那裡。」2006 年 7 月行政院核定

會正義與互信互賴的基礎,唯有將歷史還原,

此地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館址。

才能從中學習教訓,並進而建立土地與國家的 認同。」

降半旗、發行郵票、 設立國家紀念館 陳水扁回憶著,《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 究報告》出版後,同年(2006 年)行政院考 量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意義與價值,通令全國自 翌年(2007 年)起於每年 2 月 28 日當天降下 半旗,以提醒國人記取歷史教訓。

二二八事件 元凶就是蔣介石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最重要 的一個結論,為「二二八事件的元凶就是蔣介 石」。這一份官方性質的《二二八事件責任歸 屬研究報告》出版後,陳水扁總統有此依據, 他開始做一些轉型正義工程。 陳水扁強調,「《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 究報告》出版之前,二二八事件只有被害者, 沒有加害者,所以在李登輝國民黨的時代,

「接著,我們就來發行台灣郵票。台灣

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只同意用補償字

第一張郵票隨著郵政總局的設立,於 1888 年

眼,也沒有責任。沒有加害者,哪裡來的責任?

發行。往後近百年,郵政單位不曾以台灣為名

沒有責任,也就沒有責任追究。如果有加害者,

發行郵票,直到 2007 年的 2 月 28 日,我們

又有責任,這就要叫做賠償了。」

發行『台灣』郵票。第一張台灣郵票,就是以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作為背景。第一張的台灣郵 票,就跟二二八有關係。」

陳水扁慨然陳述說:「之前我沒有官方證 據說蔣介石是元凶,現在查出證據了,證明蔣 介石是元凶,所以我決定要把『中正紀念堂』

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於 1996 年把位

(民進黨與綠營人士慣稱該處為『中正廟』)

於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的台北市政府公園路

改名。但是當我要處理這個中正廟改名時,當

燈管理處辦公廳舍,根據這棟建築物在二二八

時的台北市長郝龍斌就跳出來了,他說:『你

事件中的重要地位與歷史意義,選定作為台北

怎麼可以改名?』」

二二八紀念館的館址。「我做市長時,設立台 北二二八紀念館。我到中央做總統時,我就要 設立一個國家級的二二八紀念館。」

中正紀念堂改名大鬥法 陳水扁總統很篤定地說他要改名。結果,

「要把國家級的二二八紀念館設置在哪

台北市長郝龍斌就先下手為強。這個建築物其

裡?當時眾人意見很多,家屬、學者專家、政

實是歸教育部管轄的,但此時台北市政府要來

府單位,大家一直找找找,找了很多地方,找

插一腳。郝龍斌市長臨時把中正紀念堂定為台

到最後大家認為過去的美國新聞處(南海路)

北市的暫時古蹟,並於 2007 年 3 月進行「市

160

陳水扁總統下令移除「介壽館」的牌匾,改成「總統府」。攝影 / 邱萬興

定古蹟」審查程序。

文建會把中正紀念堂的名字更改。

「台北市的暫時古蹟?中正紀念堂這個建

2007 年 3 月 2 日,教育部將「國立中正

築物(1976 年起造,1980 年完工)的存在,

紀念堂管理處」更名為「國立台灣民主紀念

有多長的時間?怎麼會是古蹟?最多是一個紀

館」,並降為四級機關。在朝小野大的情況下,

念性的建築物,絕對不是古蹟。但是郝龍斌為

該組織條例「未」依循行政程序送審立法院修

了要搶那個主導權,他不讓我改名,就說這是

法 通 過。 此 後 9 個 月(2007 年 12 月 ), 教

暫時的古蹟。」

育部卸下中正紀念堂匾額以及牌樓上「大中至

為了更改建築物名稱,陳水扁總統不得不

正」字樣的舉動時,一樣引發爭議。

與郝龍斌市長鬥法。他與教育部研究如何拿回

2007 年 5 月 10 日,教育部長杜正勝發布

主導權。為了拿回主導權,陳水扁總統明知中

教育部令,訂定「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

正紀念堂不是古蹟,但不得不把它訂為「國定

程」。2007 年 5 月 19 日,陳水扁總統宣布正

古蹟」。因為這樣,陳水扁政府才能讓教育部、

式改名。然而 2007 年 6 月 7 日,立法院法制、 教育聯席委員會決議廢止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

161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程』,那是行政命令,那個不用經過立法院一

達林、墨索里尼、希特勒到伊拉克的海珊,最

讀、二讀、三讀。所以我用行政命令做依據,

後都遭到被推翻的下場,暴君雕像更被推倒踐

把它改名,將中正紀念堂改做台灣民主紀念

踏、受人唾棄。世上從沒有一個國家為暴君建

館。」

紀念館,唯獨台灣還留存蔣氏家廟,以及無數

「他們(國民黨)控制的多數的立法院, 怎麼可能讓我們(民進黨)通過?所以那個組 織條例的廢止案過不了。而我們的『台灣民主

違反民意,更是對追求民主、崇尚自由的台灣 人民莫大的諷刺。

紀念館組織規程』是行政命令,也要送到立法

2008 年 1 月 1 日,換裝後的台灣民主紀

院去備查,但是他們改為審查,之後還是不通

念館重新對外開放,陳水扁總統親自主持開館

過……」

典禮,並以「空間解嚴」的概念,使用大量的

縱 使 立 法 院 不 通 過, 台 灣 民 主 紀 念 館 (2007 年 5 月 19 日更名)還是硬撐了一年, 直到陳水扁總統卸任(2008 年 5 月 20 日)。

以自由廣場,取代大中至正

2007 年 5 月 19 日,總統陳水扁、行政院長蘇貞昌、教育部長杜正勝(左一) 為「台灣民主紀念館」揭牌。攝影 / 邱萬興

他的雕像,這種崇拜獨裁者的奇特現象,不僅

裝置藝術(如風箏、新聞照片等)布滿整個大 廳,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名單也陳列於大廳 兩側,以和蔣介石銅像代表的「威權統治」相 對。 「後來,中正紀念堂在 2008 年政黨輪替 之後又被改回原名。但是起碼有一個我有改成

2007 年 12 月 7 日,台灣民主紀念館拆除

功而馬英九總統不敢再改回去,那就是『大中

「大中至正」牌匾工程。隨後,台灣民主紀念

至正』,我把它改成『自由廣場』。當時我的

園區的主牌樓,換上「自由廣場」這四個字。

想法是,這個場域的空間,一邊叫做『民主』

「自由廣場」字體採自書法家王羲之的書帖,

紀念館,一邊叫做『自由』廣場。」

每字長寬 175 公分,採塑鋼崁字,顏色為黑色。 「現在又換回民進黨的蔡英文政府執政,

規程;在舊組織條例未失效,新組織法未生效

有法律保障,法律依據。但那法律是他們立法

這個舉動立刻獲得全美台灣同鄉會的支

下,國民黨、新黨、親民黨等立委認定民主紀

院訂的,也就是國民黨訂的。中正紀念堂也有

現在已經沒有當年那些法律問題了。當年我做

持,當時全美台灣同鄉會發表聲明,「民主進

念館不存在,也依此凍結民主紀念館預算。

一個組織條例,那個條例在那裡,我們要怎麼

總統的時候,綁手綁腳都輸給國民黨。國民黨

步黨政府的這項作為,是去除威權的象徵,

辦?一般人說依法行政,沒有廢止那個組織條

不讓我備查,我沒辦法;國民黨不同意廢止,

符合大多數旅美台灣鄉親對於轉型正義的期

例,我們怎麼樣去更改名稱?所以為了這個法

我也沒辦法。現在光是民進黨籍立委就有 68

盼。」

席,還不包括時代力量的 5 席,所以我們如果

朝小野大 轉型正義工程困難進行 從 2000 年到 2008 年,雖然陳水扁總統

律,為了行政流程,我們的行政院會先通過一 個廢止案,把中正紀念堂的組織條例廢止。」

拿下執政權,但因立法院民進黨立委席次不

這份聲明表示,拆牌匾當天,二二八事件 的受難家屬梁金鐘在現場流著熱淚開紅酒慶祝

多,屬於少數黨,很多法案都無法順利通過,

朝小野大,廢止案送去立法院,當然不會

的畫面最令人動容;梁金鐘描述當年母親抱著

以致轉型正義工程進行得極為辛苦。關於這一

通過的。國、新、親民黨等藍營立委堅決不予

他被槍殺、鮮血一滴滴流的慘狀,教人忍不住

點,陳水扁總統最為清楚。

廢止,他們退回行政院送去的「廢止案」且不

淚下,這番話道盡所有受害者的心聲。

予通過。「在那個過程當中,行政院直接通過 「這就好像紅十字會一樣,有一個專法,

162

一個行政命令,叫做『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

這份聲明並指出,近代史的獨裁暴君從史

要改,現在那個法律就要改了。」

兩蔣遷葬 蔣家後代自己擺不平 據陳水扁指出,中正紀念堂改名的過程 中,他還做了幾樣動作。中正紀念堂裡面有一 尊蔣介石的銅像在那裡,很多人進入後都要向

163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他膜拜、向他行禮,而門口還有憲兵跟三軍儀

扁下令,移走軍方兩百多尊銅像

陳水扁指出,「我所改革的這些事情,我 做的這些事情,是轉型正義的一部份。

隊。「蔣介石活著的時候,說他是總統,在那 邊維安與特勤,自然沒話說。他死了之後也還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出來之

要有維安,還有特勤?因此我決定把中正廟的

後,陳水扁總統不只把中正廟改名,他還下令,

台灣從威權政治走向民主政治,就是要

憲兵與維安部隊全部撤除。」

請當時的國防部長李傑去查明,軍中營區、基

這樣走啊。二二八的元凶就是蔣介石,為了轉

地、軍校等,軍方相關單位裡,到底有多少蔣

型正義,為了還歷史一個公道,我就要這樣處

介石銅像。國防部長李傑回報說,總共有 200

理。」

陳水扁不只撤除中正紀念堂的維安與特 勤;桃園兩蔣陵寢:包括慈湖蔣介石、頭寮蔣

多尊蔣介石銅像。

經國,也全都撤除。 提到這一段往事,陳水扁記憶猶深,他說: 「2003 年宋美齡過世後,蔣經國的太太蔣方

因為陳水扁總統身為三軍統帥,所以國防

統,陳水扁針對轉型正義所能夠做的,不僅是

部長李傑不得不遵命把這 200 多尊蔣介石銅像

極限,而且已經超出他的能力範圍了。陳水扁

移走。

一再表示,「但是我還是盡量做。我有權力、

蔣陵寢遷去五指山,他們表示要跟這些所謂的

「我能做的就是這樣。總統府的蔣介石銅

袍澤埋葬在一起,我們也是幫忙處理。我說,

像,我把它也移走;軍中的銅像,我也把它移

沒關係,尊重家屬的意見,比照國葬,先遷葬,

走了。」

屬要求,國防部又花了 3000 萬,在五指山那 邊興建蔣家墓園,然而,到現在他們仍未遷移 過去。 「那時候我記得誰出來反對。蔣方良他們 都贊成,是誰出來反對?是章孝嚴,即蔣孝嚴 出來反對。他已經改成姓蔣了。所以說他也有 權來主張了。他的理由是說他們準備兩蔣陵寢 要遷回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他們要回去他們 的故鄉,不要在台灣入土為安。」 「另外一個理由是說,如果要比照國葬再 辦一個遷葬,那時候主持這個遷葬大典的,一 定是當時的總統。他們說不願讓阿扁總統來主 持這個遷葬大典。」陳水扁表示,他們不要也 就算了,但為了那個墓園,國防部 3000 萬的 經費已經花下去了,總是要有個交代。後來馬 英九也擔任了兩屆總統,蔣家也沒有讓他去主 持遷葬大典。

2007 年 5 月 19 日,台灣民主紀念館舉辦「再見蔣總統」展覽。 攝影 / 邱萬興

做得到的時候,我一定做。」

良跟他的家屬聯名,希望政府可以幫忙,把兩

再辦理一次國葬就是了。」當下為了蔣家的家

做為一個國會僅有少數席次的執政黨總

「蔣介石銅像要移去哪裡,我沒意見。總 之就是不要放在軍方那裡,一直要求軍中的人 永懷領袖。」 陳水扁總統強調,當時軍中有一個五大信 念。當兵的人都知道,「主義、領袖、國家、 責任、榮譽」。主義,指的就是國民黨所謂的 「三民主義」。第二個就是他們(國民黨)的 「領袖」,永遠不死的領袖。接下來才是「國 家」。國家是排在第三順位。 「全世界沒有一個軍隊的信念,是把主義 與領袖放在國家的前面。所以在我擔任總統的 時代,既然台灣要走民主化之路,蔣介石就不 是永遠的領袖。後來我就下令,把五大信念刪 到剩下三大信念,只剩下國家、責任、榮譽。」 2016 年蔡英文總統就職後曾走訪陸軍官校, 陸軍官校司令台那邊看過去的對面牆上,原本 寫著五大信念,現在只剩下國家、責任、榮譽。 這是陳水扁總統任內下令更改的。 2008 年 1 月 2 日,台灣民主紀念館舉辦「民主開門 . 自由風吹」展覽。攝影 / 邱萬興

164

165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陳儀深教授: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的產生 與之後相關的兩個官司 檔案要公開 才能談真相 陳儀深認為,解嚴之後,台灣社會才開 始對二二八事件有大量的公開討論,也開始 有人做口述歷史,今年(2017 年)2 月起,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展覽【人民力量 打破禁 忌: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特展】已經有相當 的呈現,就是陳永興、李勝雄、鄭南榕等人的 「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 不過,陳儀深表示,這只是一種鬆綁解 禁,如果要對二二八做比較仔細的論述和論 斷,還需要更多證據。 陳儀深指出,李登輝總統的時代(即九 ○年代初期)開始成立「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 件小組」,這裡面分成兩個層級,一個是小組 的召集人,包括陳重光、葉明勳、張玉法等

陳儀深教授 訪談/邱斐顯 文字整理/彭孟濤 文字編輯/邱斐顯 攝影/邱萬興 錄影/黃裕順 時間/ 2017 年 6 月 12 日 地點/中研院近史所交誼廳

人;另外一個是學術研究及寫作的賴澤涵、黃 富三、吳文星、黃秀政、許雪姬等人。「所以

有了這樣的基礎,此後在談二二八的真相的時

我們要談二二八真相而且進一步成為官方的肯

候,就有了較好的證據。可是在 1992 年的時

認,這一本研究報告算是一個很重要的起點。

代氛圍底下,還不可能去追究責任,李登輝大

報告是在 1992 年公布,它的公開出版稍晚一

概也還沒有能量去談追究責任,他反而講一些

點,是在 1994 年。當時既然檔案已經給學者

『向前看,不要向後看』的論點,這當然會受

看了,那麼檔案要放到哪裡?所以許雪姬教授

到批評。」

還在我們近史所(她後來轉去台史所)的時候, 就要求把那些檔案 copy 起來用近史所的名義

政黨輪替 接受委託查訪

出版,後來近史所陸續出了六冊《二二八事件 資料選輯》,這裡面包括蔣介石的大溪檔案。

台灣的二二八轉型正義是一條比較特別

攝影 / 邱萬興

166

167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責任歸屬出爐 元凶呼之即出

張炎憲在結論章使用「元凶」的措辭,因 此陳水扁總統才會公開地講「元凶」是蔣介石。

陳儀深指出,訪查之後,檔案交由國史館 出版,其間的過程頗為曲折。當時的二二八基

而這一本報告的公布,也直接影響到陳水扁總 統在 2007 年採取行動去處理中正紀念堂。

金會和檔案管理局的編制、預算等等,尚無法 積極處理,所以就由國史館來出版。陳水扁時 出版,可是檔案的蒐集整理,並不是源自國史

《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衍生的官司 之一:遭蔣孝嚴控告

館,而是從研考會等其他單位來的。無論如何

《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出版不久,蔣孝

這些都有助於後來的《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出

嚴就去法院控告這一群研究學者「誹謗他的先

版。

人」。可是很快地,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在

代那麼多二二八檔案的出現,雖然是由國史館

另一方面,陳水扁總統執政的時代,台灣 社會氣氛已經可以去談論「追究責任」之事,

有一種改朝換代、重新開始的感覺。陳儀深經 過比較之後,特別強調,上述的那些過程,竟 然還是在中國國民黨政權之下,只不過總統是 「台籍人士」的李登輝而已。「中華民國政府 要立法,到底是要成立一個和解委員會?還是 一個補償基金會?賠償基金會?這些都是我們 在回顧轉型正義的時候,必須要去釐清的問 題。那時候的立法委員,不論是葉菊蘭、姚嘉 文、謝長廷,應該都知道立法的經過,也就是 在國會還是少數的情況下,民進黨也只能做到 通過『補償條例』的限度,這是我們後來看到 的,不論是二二八,還是白色恐怖,都是用『補 償基金會』在處理的狀況。」 「李登輝作為一個台灣人總統,他想去 清理過去的歷史,他也有尋求台灣主體性的用

168

以他們只去過一次調查庭。

同時也有更多的證據,包括檔案與口述歷史

陳儀深回憶,「當時列名被告的有三個

等,已經都累積了不少,所以這些學者們覺得

人,分別是二二八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該書

《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總編輯張炎憲館長,以及我這個(第三章的)

這本書由國史館館長張炎憲館長擔任召集人,

執筆人。因為談蔣介石那部分是我寫的,所以

黃秀政撰寫第二章,陳儀深撰寫第三章,陳翠

蔣孝嚴沒有告何義麟、陳翠蓮、李筱峰等其他

心,可是他畢竟是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所以

蓮第四章,李筱峰、何義麟第五章,法律上當

撰稿人,只有告我,還要求我們三個人給他

他也只能做到這個程度。」

作附論的作者有陳志龍、黃茂榮。

五十億!於是,我們窮學者瞬間也變成了最有

2013 年,《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再版座談會,於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會中再次探討責任歸屬問題。 由左至右為:張炎憲教授、黃秀政教授、陳儀深教授。圖片提供 / 陳儀深

的道路,它並沒有像南非、德國、韓國那樣,

2006 年 6 月就給他們「不起訴處分書」,所

『身價』的人。」

2000 年,台灣首度政黨輪替,陳水扁總

《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跟 1947 年旅滬六

統上台執政。陳水扁總統於 2000 年 5 月就職,

團體或其他台灣人抗議團體所提出「應負責

這位檢察官很明理,因為三位被告對他

2000 年 9 月,研考會主委林嘉誠頒給陳儀深

任」的人有部分是雷同,例如陳儀、柯遠芬、

說,「蔣介石要負最大責任是根據什麼檔案,

等學者們每人一張聘書,請他們擔任「二二八

彭孟緝和史宏熹。陳儀、柯遠芬毋庸置疑,彭

包括從戰後初期的人事任命,到二二八事件過

檔案蒐集整理工作計畫」訪查小組委員,時間

孟緝、史宏熹則是南、北兩大要塞司令,此外

程中蔣介石完全掌握狀況,可知陳儀不是最後

不是很長,只是一個階段性的作業。當時他們

往下還有憲兵第四團團長張慕陶。可是過去的

做決定的人,他的背後就是蔣介石;其次,政

走訪很多機關學校,包括地方政府、陸軍總部、

年代,沒有條件往上追究蔣介石的責任。

府殺死了那麼多的人,也沒有任何軍政首長被

成功大學等等,去訪查到底還有什麼二二八的 檔案。陳儀深認為,「可見得行政院研考會有 這方面的權責,這也是陳水扁總統的行政能力 或作風。他在台北市長任內,就很懂得用研考 會去推動一些事務,等到他當總統之後,行政 院研考會也發揮這部分的作用。」

然 而 2006 年 出 版 的《 責 任 歸 屬 研 究 報 告》,陳儀深所寫的第三章「南京決策階層的

追究責任,而且陳儀還升官,特別嚴重的彭孟 緝也升官。」

責任」,就明白地指出蔣介石「應負最大責

「大家都認為彭孟緝是『高雄屠夫』,可

任」;而後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在結論部分,以

是他竟然在 4 月的時候就升官,升為台灣全省

民間的用詞,稱蔣介石為「元凶」。當時陳儀

警備司令,這一點是蔣介石獨排眾議,因為其

深並沒有使用「元凶」這兩個字。

他人,包括國防部長白崇禧、參謀總長陳誠和 一些幕僚作業都不贊成彭孟緝,比如陳誠說整

169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編第 21 師師長劉雨卿不錯,次長林蔚也適合,

月 25 日高院開庭,隔(2011)年 4 月高院就

陳儀深說:「問題是,我們都知道,像

國民黨當成外來政權,或是從國際法來切入,

白崇禧說陸軍總部副參謀長冷欣堪勝任,可是

判決駁回上訴。2011 年 5 月 20 日他們又向最

這種國家政府的犯罪,不應該有時效問題。因

把這些都當成是戰爭犯罪,這樣是要把對方完

蔣介石一概不採納,他就是要彭孟緝,結果彭

高法院上訴,結果 9 月 22 日最高法院駁回上

為在漫長的白色恐怖時期,你要叫受害人怎麼

全消滅掉。所以我們願意透過司法的途徑,已

孟緝從那個時候開始飛黃騰達,一直到五○年

訴確定。該案就此三審定讞。

去告?除了要解除戒嚴以外,還要開放檔案,

經算是很低調、謙卑了。但是我們沒辦法用這

人家才有可能去告。這顯示我們的司法還是舊

種方式解決問題,也表示我們這個國家的發展

時代的遺留,它還沒有辦法跳脫以前的思維框

程度很尷尬。除非將來我們用發現新證據的理

架,趕上時代潮流,做一個轉型正義的判決。」

由,否則『一事不再理』,同樣的事情不能再

代的白色恐怖……所以我們說蔣介石要負最大 責任,是有以上的種種緣由、證據,並不是只 根據某一個電報。」

陳儀深認為這些文書是重要的歷史文獻, 所以就把它編進他的著作《天猶未光》的附錄。 2017 年台灣的社運界有一部分朋友喜歡講「天

告一次,所以一定要準備充分,再來談這個問

蔣孝嚴控告他們三人的時候,他只根據一

猶未光」,這句話有很多角度,當然現在的蔡

「當然,這種控告也只是轉型正義的一個

個電報,也就是 1947 年 3 月 13 日蔣介石致陳

英文政府顯得比較保守謹慎,轉型正義的步調

操練。我們檢討這件事可以有很多角度。我們

儀「請兄負責嚴禁軍政人員施行報復,否則以

被嫌太慢,所以「天猶未光」。陳儀深把它編

要透過法律體系要求國民黨道歉、賠償,講起

抗令論罪」的電文。陳儀深強調,「這就是不

進附錄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讓後人,不管是研

來實在是很謙卑、客氣了,因為這樣做的前提

懂歷史,所以才敢只用一個文件就來告我們。

究者也好,關心的人也好,不用去找檔案找得

是,承認我們是處於共同的政治體系,也就是

今年(2017 年)二月陳儀深的《天猶未

其實那個文件只是一個孤證,它的前因後果是

很辛苦,直接看這本就夠了。

同一個國家裡面的成員,然後再去要求國民黨

光》新書發表會,除了邀請彭明敏前輩、顧立

道歉、賠償。」

雄律師、薛化元教授和詩人李敏勇等人來講

因當時中統局、憲兵司令部看到 3 月 9 日、10 日國軍登陸以後施行報復,所以要求上層『擬 飭陳兼總司令切實制止報復行為』,蔣介石收 到公文以後批『如擬』。這只是官僚體系的公 文程序。檢察官或檢察事務官聽得懂這些,所 以做了不起訴處分。」

《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衍生的官司 之二:我們去控告中國國民黨 既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是這樣認定, 他們這群學者就覺得應該去控告國民黨。2010 年 2 月 26 日,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張炎憲 找陳儀深(時任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和顧立雄、 李勝雄律師等人去台北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訴 訟。當時他們先在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舉辦記 者會,然後一群人浩浩蕩蕩往法院走去。法院 的作業速度比想像中還快,他們 2 月 26 日去 提告,4 月開言詞辯論庭,8 月 6 日就判決原 告敗訴。 8 月 25 日他們向高等法院提起上訴,11

陳儀深說:「這裡面有我們的起訴狀、國 民黨的答辯狀,以及法院的判決書。國民黨的

「如果從某一些獨派的理論來看,要把

題。」

歷史學者面臨的法律難題

評,陳儀深特別邀請中研院法律所的黃丞儀與

答辯狀我們當然也要把它收錄進來,看他們臉 皮多厚,敢那樣講。想不到法院的法官也很偷 懶,大部分判決內容都抄襲國民黨的答辯書, 也就是說,他們是用一種法律的技術把我們擊 倒。」

法官竟然採用被告的辯詞 比如法官說國民黨是社團法人、民間團 體,但是原告認為二二八事件當時的行為人是 政府、公務員。法官不在乎原告自訴狀所講的, 「1947 年國民政府還在訓政時期,它是黨國 一體,甚至黨在國上,怎麼可以說黨是黨,國 是國?」然而法官還是採用了國民黨的辯詞, 說殺人(若有的話)的是公務員,公務員的作 為是本於公務員的身分而來,在政府的指揮之 下為之,跟被上訴人(中國國民黨)無涉。法 官甚至還說時效消滅,也就是「自有侵權行為 時起,逾十年」即失去時效,所以不能來追究。 2003 年陳儀深(右一)參加「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研討會。圖片提供 /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170

171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會討論。陳儀深事先就把判決書 email 給黃丞

追究蔣介石 國民黨免背包袱

儀,請教他作為專業的法律人,怎麼看待這個 問題?

今(2017) 年 洪 秀 柱 競 選 國 民 黨 主 席 時,她批評說,「每逢二二八,就要追究蔣介

由於當天遭到統派人士滋擾鬧場,以致黃

石,拆除蔣介石的銅像,這就是要『消滅國民

丞儀無法講話就散會了。事後黃丞儀告訴陳儀

黨』。」在我們來看,追究蔣介石的證據和過

深說,他覺得不樂觀,因為若要追究國民黨或

程,反而可以讓國民黨鬆一口氣。因為檔案證

是蔣介石的法律責任,光靠這些個檔案證據,

據裡,當時國民黨內部有一些反省的聲音,例

應該還沒有辦法將他定罪。但是到底要什麼樣

如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第三次全體

的證據呢,一時之間黃丞儀也講不出來。

會議通過劉文島等 55 人連署的臨時動議,決

陳儀深曾提醒黃丞儀說,「有很多檔案證 據,我們還沒有寫入自訴狀。」例如 1945 年

定要對陳儀「撤職查辦」,可是蔣介石竟然獨 排眾議,運用「總裁特權」打消此議。

陳儀來台灣上任之初,就曾經跟蔣介石報告台

陳儀深多年來幾度到美國史丹佛大學胡

灣的狀況,建議把行政長官和警備總司令的角

佛研究所,去抄錄蔣介石日記,他特別注意跟

色分開(即軍、政要分開),可能是因為有人

二二八有關的部分,比如 3 月 23 日的日記:「三

批評陳儀來台灣是權力一把抓,跟日本總督有

中全會對子文、庸之要求清查其財產,對公俠

什麼兩樣?陳儀希望專管行政,軍事方面另找

要求撤職查辦,對雪艇要求其棄職等不負責的

別人負責;可是蔣介石回文說不用,因為台灣

挾意(怨)報復,只求逞快一時而不問是非。」

的情況特殊,請陳儀就繼續兼下去,而且還交

蔣介石是把三中全會要處理陳儀,跟要處理被

代他「據報共黨份子已潛入台灣漸起作用,此

控貪汙的宋子文、孔祥熙混為一談,可見蔣介

事應嚴加防制,勿令其有一個細胞遺禍將來,

石不在乎台灣到底死了多少人,或是台灣的事

台省不比內地,軍政長官自可權宜處置也。」

件到底要不要有人負責。

2011 年 4 月 12 日,於高等法院民事庭外大合照。圖片提供 / 陳儀深

陳儀深呼籲,國民黨應當回歸歷史真相,

為民進黨在立法院是少數,因此要處理中正紀

把蔣介石定罪,承認二二八事件是國民黨政府

念堂的法律時,立法院不予通過,原來只是「備

犯錯,要求蔣介石該負最大責任。陳儀深強調,

查」的案子也變成「審查」。中正紀念堂的更

陳儀深指出,今(2017)年國史館出版

部分國民黨人士當時就已經反省了,他呼籲國

名事宜,自 2008 年陳水扁總統卸任之後,只

1947 年 2 月 28 日陳儀宣布第一次戒嚴的

的檔案,收錄有總統府的公文,包括早先較為

民黨:「這樣才是和人民站在一起吧?不然一

保留一個「自由廣場」,這是繼任的總統馬英

時候,呈給蔣介石的電報就說:「台省防共素

人知的楊亮功、何漢文的調查報告,以及這一

直替蔣介石辯護,抗拒蔣介石的責任問題,豈

九唯一沒有再更動之處。

嚴,惟廿七日奸匪勾結流氓……傷害外省籍人

次比較明顯的丘念台的建議。丘念台在意見書

不就是永遠把罪責背在身上。」當然,對現在

員,特於廿八日宣佈臨時戒嚴,必要時當遵令

中就直接說二二八的原因就是政治腐敗無能,

的國民黨人士來說,他們深感矛盾,他們覺得

權宜處置。」可見得他們雙方公文用語都有呼

造成人民的反抗,與叛亂無關,所以善後之法

沒有蔣介石,國民黨會完蛋,所以不敢面對歷

應。

就是要把到二二八為止的這些軍警憲特首腦全

史真相!

蔣介石等於是把「尚方寶劍」交給陳儀。

陳儀深表示,「既然當時的檔案都這樣講 了,我們現在還不敢定罪蔣介石,那我們在做 什麼?當然,法律學者不一定對檔案很熟悉, 所以我們要如何把這些講得更清楚,這應是我 們歷史學者的責任。」

172

行內調,「如此則台民不致見面傷心」。這是 國民黨有良心的一位監察委員在當時所做的建 議,白紙黑字寫得一清二楚。結果蔣介石要行

應把握機會 落實轉型正義

政院去查,他們行禮如儀回報說,「台省軍警

陳儀深承認,2007 年陳水扁總統處理中

憲情形尚屬良好,與人民相安無事」,所以不

正紀念堂的方向正確,可是當時條件不夠,因

2008 年馬英九總統就任後,直接廢止陳 水扁總統任內訂定的《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 織規程》,並且回復「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的組織編制。2009 年,國定古蹟名稱由「台 灣民主紀念館」變更為「中正紀念堂」。 2016 年,民進黨蔡英文贏得總統選舉, 重新拿回政權,加上民進黨立委席次贏過國民 黨,無論朝野,可謂民進黨全面執政。現在民

用內調。

173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並立制「單一選區兩票制」,贏者全拿。

還要努力的地方。」 過去陳水扁總統執政時之所以失敗,是因

當時如果採用德國的「聯立制」,選票和

為國會裡民進黨立委是少數。現在既然沒有這

席位之間的連結度比較強,國民黨的席次不會

樣的情況,應該要透過教科書的改革,把這些

輸得那麼多。事實上 2016 年選舉若以選票來

轉型正義的相關內容放進去。據陳儀深了解,

計算的話,國民黨沒有輸得那麼慘,但它的席

現在有放進一部分,但是篇幅還是很少,只是

次比民進黨少很多,即因採用日本並立制「單

比以前進步。陳水扁總統執政時,台派的學者

一選區兩票制」。這一點陳水扁總統很得意,

也有參與課程審議的過程,例如台大歷史系周

陳水扁總統說:「當初你們都罵我,結果,你

婉窈教授。後來她在馬英九政府後期,因為教

看這次竟然大贏。」

科書的課綱爭議而退出委員會。

不過這當然也是 2014 年「三一八學運」 之後所謂的「民意海嘯」造成的,陳儀深奉勸

良機無法長在 改革必須及時

民進黨不能太得意。「國民黨在中南部哪裡沒

陳儀深認為,「2012 年 2 月前行政院長

有票?各個選區若只是輸一點,就全輸了,那

郝柏村為了教科書裡面提到二二八死亡超過萬

些票都『浪費』了。但是如果採用『聯立制』

人,而相當不滿,所以他投書《聯合報》,批

的話,它是用政黨票來算總席次,結果就不太

評我們的教科書亂寫。我們不必因為怕陷入這

一樣了。」

種人數爭議,就不敢寫入教科書,其實我們還 有很多要寫的。先前我提到過丘念台的那些診 2017 年 2 月 27 日,陳儀深於他的新書《天猶未光》發表會中,解說蔣介石如何抹除陳儀撤職查辦檔案。攝影 / 邱萬興

斷,這是第一時間就在台灣調查的監察委員所

進黨重新執政已一年多了,陳儀深希望完全執

遺址),我們必須要去處理。《促轉條例》的

做的報告,這不是官方的文書嗎?為什麼他們

政的蔡英文政府,處理中正紀念堂的問題能夠

條文即規定,威權遺址必須要去轉型或移除。

的意見都不置入教科書?事實上,這些報告已

更積極。陳儀深也猜測,或許蔡英文要等到《促

所以將來文化部如果要處理中正紀念堂,應該

經指明國民黨政府要負責,只差沒有直接點名

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以後才會處理。據說這

可以更直接透過《促轉條例》。

蔣介石而已,這與後來國民黨長期推說

是所謂「框架立法」,也就是:黨產部分歸《不 當黨產處理條例》,檔案方面歸《政治檔案 法》,還有不義遺址則歸《促轉條例》處理等 等,共同來解決不同面向的轉型正義問題,因 為「一個」法律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

處理不義遺址 補充教材內容 所謂的「轉型正義」,是指現今民主法治、 自由人權的時代,對於過去獨裁專政時代所造 的孽(那些國家犯罪事件以及威權時代建造的

將來中正紀念堂如果得以轉型,包括慈 湖,以及遍布全台的蔣介石、孫中山銅像,也 應該將個別狀況一併處理,這樣二二八的轉型

把握!現在民進黨是國會的多數黨,中

研究報告裡。教科書談到二二八事件時,必須 把歷史事實和責任歸屬交代清楚,這都是我們

握執政的優勢,把該做的轉型正義落實,這是 蔡英文任期內應該要多用心、用力的地方!」

南轅北轍的看法。」

期沒有誠意地通過《補償條例》,發錢了事。

相不能只存留在學者的腦中,也不能只存留在

很有可能會被國民黨『海嘯』回去。所以要把

獨,或者日本奴化教育的遺毒,根本是

陳儀深不斷重申,「機會要好好

現的歷史事實和責任歸屬寫入教科書。歷史真

定性還蠻高的。下次若民進黨執政成績不好,

二二八事件原因,若非共匪,就是台

正義才能徹底落實,而不是以往國民黨執政時

除此之外,陳儀深強調,「應該把我們發

陳儀深認為,「目前這個制度造成的不確

央也全面執政,但是這種好日子不會一 直有。」陳儀深先前對陳水扁總統做的 口述歷史訪問紀錄有分析到這個問題, 民進黨 2016 年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大 獲全勝,得到完全執政的機會,是因為 2008 年起台灣立委選舉改為採用日本 2017 年 2 月 27 日彭明敏教授(圖右)與詩人李敏勇(圖左)出席陳儀深(圖中) 的新書《天猶未光》發表會。攝影 / 邱萬興

174

175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

全國二二八關懷團體一覽表

由於林宗義博士所籌組的「二二八關懷聯

北二二八紀念館舉行發起人會議完成連署,並

合會」的成員,除了家屬之外,尚包含諸多社

改以較為簡潔的「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名稱

會各界的關懷人士,後來全台各地的二二八受

申請立案。

難家屬希望能成立一個單純以受難家屬為成員 的組織,因而開始有各地的家屬組織成立。

2000 年 2 月 20 日 再 舉 行 發 起 人 會 議, 並選出陳重光等 9 人為籌備委員,中途又有台

1992 年成立的宜蘭縣二二八受難者家屬

南縣二二八公義和平救世會及台中縣二二八關

關懷協會與高雄市二二八受難者家屬關懷協

懷協會加入,但旋即退出,總計有 14 個團體

會,結合 1993 年起陸續成立的嘉義市、台北

於同年 6 月 15 日正式舉行成立大會。由高雄

市、台中市、花蓮縣、基隆市、台北縣、嘉義

市王俊雄當選首任理事長,宜蘭縣張憲明、台

縣、南投縣、桃園縣、屏東縣等地二二八受難

北市廖德雄為副理事長,嘉義市陳重光為常務

者家屬關懷協會,擬成立全國性的受難家屬組

監事。8 月 16 日內政部頒發立案證書。全台

織。

二二八受難者家屬的聯合組織歷經 8 年努力終 然而,因當時尚無法以台灣做為全國性組

於獲得政府承認為正式團體。

織之名稱向內政部登記,乃暫以「台灣二二八

2002 年起台北市二二八協會因政治理念

受難者家屬關懷協會聯誼會」為名,推選高雄

不合,不再參與總會運作,至 2004 年 8 月正

市協會理事長王俊雄為召集人進行組織整合。

式退出總會。同時期陸續有桃園縣二二八關懷

至 1995 年聯誼會已有 13 個協會,同年 因應行政院成立之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

協會及彰化縣二二八關懷協會成立,並加入總 會運作。

金會,聯誼會乃於當年 6 月 18 日召開會議, 集合家屬代表共計六百多名,開會決議改名為 「台灣二二八受難者家屬聯誼總會」,會中選 舉宜蘭縣張憲明為首任會長。1996 年 10 月 16 日,「聯誼總會」又改名為「聯合總會」。 1999 年內政部黃主文部長宣布全國性組 織團體可以冠上「台灣」後,同年 6 月間「聯

台灣二二八受難者家屬聯誼總會。攝影 / 許伯鑫

合總會」即以「台灣二二八受難者家屬聯合總 會」名義向內政部申請登記,並推舉高雄市王 俊雄、嘉義市陳重光、台中市王春波、花蓮縣 楊金源、南投縣廖國揚、台北市李文卿、宜蘭 縣張憲明 7 位為籌備發起人。6 月 15 日在台

176

參考資料: 楊振隆,〈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二二八事件辭典》,張炎憲主 編,2008 年 2 月,國史館與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p. 586。

名稱 二二八關懷聯合會 中華二二八和平促進會 臺灣二二八和平促進會 宜蘭縣二二八受難家屬關懷協會 高雄市二二八受難者家屬關懷協會 嘉義市二二八關懷協會 嘉義市二二八紀念文教基金會 基隆市二二八關懷協會 南投縣二二八關懷協會 桃園縣二二八關懷協會 桃園市二二八關懷協會 屏東縣二二八關懷協會 嘉義縣二二八關懷協會 臺中市二二八關懷協會 花蓮縣二二八關懷協會 臺北市二二八關懷協會 臺北市二二八協會 臺北縣二二八關懷協會 新北市二二八關懷協會 臺灣二二八受難者家屬關懷協會聯誼會 臺灣二二八受難者家屬關懷協會聯誼總會 臺灣二二八受難者家屬關懷協會聯合總會 臺灣二二八受難者家屬聯合總會 臺灣二二八關懷總會 臺中縣二二八關懷協會 大臺中二二八關懷協會 臺南縣二二八公義和平救世會 臺南市二二八公義和平救世會 嘉義市二二八事件研究協會 桃園縣紀念二二八關懷協會 桃園市紀念二二八關懷協會 彰化縣二二八關懷協會 臺東縣二二八事件關懷協會 臺北市二二八公義關懷協會 美國加州二二八平反促進會 高雄市二二八關懷協會 臺灣二二八事件遇難先烈恭祭協會 新北市二二八總會 基隆市二二八公義和平協會

成立時間 1991.08 1991.12 2001.07 1992.06 1992.09 1993.02 1997.04 1993.12 1993.12 1993.08 2014 1993.10 1993.02 1993.09 1996.05 1993.07 1998 1993.07 2010 1994.02 1995.06 1996.10 1999.06 2000.06.15 1996.01 2010 1995.05 2010 2000.08 2004.02 2014 2004.12 2004.05 2007.06 1993.02 1992.09 2007.03 2014.02 2017.02

由中華更名為臺灣

成立取代協會運作

桃園縣更名桃園市

更名 臺北縣更名新北市 更名 再更名 三次更名 立案為正式名稱 臺中縣更名大台中 臺南縣更名臺南市

成立負責人 林宗義 張秋梧 林明德 張憲明 王俊雄 陳重光 陳重光 陳正良 廖國揚 周寶玉 方月碧 許玉山 王春波 王信義 李文卿 廖德雄 葉添福 王俊雄 張憲明 陳重光 王俊雄 王俊雄 廖苓慧 沈義人 江榮森

桃園縣更名桃園市

游景麟 楊澤民 黃金炳 歐陽文 林俊雄 凃世文 林才壽 蔡宜霖 周振才

177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自二二八事件後,不僅台灣社會的菁英份子遭到當時國民黨政府逮捕與屠殺,就連事後 因同情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而創作版畫《恐怖的檢查》的外省籍版畫家黃榮燦,也遭到逮捕並 羅織叛亂罪名,於 1952 年處死。在這種氛圍下,人民對「二二八事件」噤聲不語,遑論各 種歷史記錄,或是文學寫作、藝文音樂創作的發表。 作家李喬,因其父親於二二八事件中差點遭到活埋之故,促使他決定書寫二二八,而後 經過十年的田野調查,他於 1995 年完成《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的文學巨著。李喬接受專 訪時談到,關於二二八事件,「學界對歷史事件意義的詮釋,比呈現那個事件本身還重要, 這是學界的責任。以藝術來說,包括文學、美術和音樂,就是要把那個意義呈現出來,把它 演出來。」 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1987)推動後,1989 年導演侯孝賢拍攝【悲情城市】,2000 年 導演林正盛拍攝【天馬茶房】,2005 年導演鄭文堂拍攝【傷痕二二八】。這三部是以「二二八 事件」為主題,或為背景的電影或記錄片。電視劇導演游堅煜拍攝過以白色恐怖為題材的電 視劇【台灣百合】,他接受專訪時表示,做一個影視的工作者,有機會應該拍自己的歷史。 由台灣年輕世代所籌劃的「共生音樂節」(2013 年為第一屆),則由共生音樂節共同發 起人之一的藍士博親自撰寫,敘述他們這個世代如何看待台灣的歷史,如何與不同世代的「台 灣青年」透過實踐與行動,以創新為途徑,以內省為訴求,一起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共生音 樂節」。 享譽國際的台灣詩人李魁賢,完成台語版〈二二八安魂曲〉的詩作後,2006 年 2 月 28 日發表,全部詩作共有六章 228 行。時任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系系主任的柯芳隆教授,結合台 語詩詞與管弦樂的大型創作,將〈二二八安魂曲〉譜成交響樂與合唱曲。柯芳隆教授出生於 1947 年,家中有長輩於二二八事件遭迫害,他對長輩口中的二二八記憶猶深。 1992 年首次為「二二八事件」舉辦的紀念音樂會,是以布拉姆斯的【悲劇序曲】與莫札 特的【安魂曲】為主要曲目,用以安慰傷亡的二二八受難者與家屬。而後被國民黨政府列為 黑名單的音樂家蕭泰然,才於 1994 年在美國完成其創作【一九四七序曲】,並於 1995 年先 後在美國與台北首演。 直到 2008 年,詩人李魁賢與作曲家柯芳隆合作的【二二八安魂曲】首演,台灣才有真正 的詳述二二八事件的詩詞與音樂創作產生。

178

179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作家李喬談二二八文學創作 李喬先生,本名李能棋,1934 年生,苗 栗大湖客家人。1950 年畢業於大湖職業學校 蠶絲科。1954 年畢業於台灣省立新竹師範學 校。先後任教於南湖國小、頭份私立大成中 學、苗栗市省立苗栗農工職校等校,1982 年 8 月退休。曾任《台灣文藝》主編、建國黨決 策委員、台灣筆會會長、總統府國策顧問等 職。1981 年榮獲吳三連文藝獎。2006 年榮獲 第十屆國家文藝獎。因為父親李木芳於二二八 事件中差點遭活埋的背景,促使他決定書寫 二二八,而後經過十年的田野調查,於 1995 年完成《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的巨著。李喬 的文學創作以小說為主,1980 年出版的《寒 夜三部曲》,是他生平的代表作,也是台灣文 學史上的經典之作,並先後被翻譯成英文和日 文版。而以乙未抗日為題材的《情歸大地》, 也於 2008 年拍攝成《一八九五》,係近年台

李喬作家

灣首部以客語為主的電影。

訪談/陳儀深、邱斐顯 文字整理/彭孟濤 文字編輯/邱斐顯 錄影/黃裕順 時間/ 2017 年 4 月 30 日 地點/苗栗縣公館鄉李宅

要把歷史意義詮釋出來 作家李喬認為,關於二二八事件,「學界

他舉二二八為例,「如果只把二二八呈現

對歷史事件意義的詮釋,比呈現那個事件本身

出來,就是好殘忍、好醜陋,我們好可憐,難

還重要,這是學界的責任。以藝術來說,包括

道我們留給老百姓的只有這些嗎?我們要如何

文學、美術和音樂,就是要把那個意義呈現出

去面對,這才是學者的責任。」他感嘆道,「很

來,把它演出來。如果沒有這樣,直接呈現災

可惜張炎憲已經過世了,他做了內容的挖掘和

難的歷史,反而會造成傷害。文學和戲劇一樣,

事件的呈現,但意義的詮釋還沒做完,他就離

一定要有 fiction(虛構),沒有的話,更高的

開了。」他轉而對陳儀深說:「你們的責任就

意義顯現不出來。」

在這個地方。」

攝影 / 黃裕順

180

181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李喬坦承自己寫了八十萬字的二二八

官舍的地方,碰到了那群年輕人,他父親要去

做田野調查,比我下一輩的人,則是沒有直接

道那部分的事情,他則是全台跑透透。他說:

(《埋冤.一九四七埋冤》),他在這本書裡

阻擋,就被人家推擠,倒了下來,一隻腳踏在

的經驗,至於我,有時間,也有經驗,所以我

「台北市我完全不熟,可是南京西路 344 巷,

創造了一個雜種,以他為主角,把這段歷史詮

水溝裡,受了點傷,這一鬧,年齡大的人就講:

認為我有責任把它做好。」

在圓環那邊,我一下巴士,眼睛閉起來也可以

釋出來。李喬說:「如果沒有這個東西,就

「某某人說不要打,就不要打。」結果就這個

沒有什麼意思了。」他表示,文學一定要有

鄉鎮,沒有打外省人。兩個月以後,他父親卻

fiction,所謂的「虛構」不是假的,是把很多

被抓起來,罪名是「領導暴動」。而且被抓起

人物真實的面貌,包括思想和觀念串聯起來,

來以後,他父親在桃園還被活埋了一半。

歷史也是一樣,老師有責任解釋事實。事實自

找得到,因為為了二二八,我去太多次了。」

李喬的二二八田野調查 李喬 48 歲退休,所以有很多時間做田野

李喬的《埋冤.一九四七埋冤》是在 1995 年 出版的,書寫了三年多,田野調查是在寫之前 做的。

調查。以前他不知道田野調查(fieldwork)這 本來他父親就覺得,做為大湖區的負責

個名詞,不過他為了研究,先問了 A,A 說:「唉

李喬強調,如果像他八十萬字的書一樣,

人,自己的身分不夠,因此他退居第二,「負

呀!我不懂!你去問 B 好了!」他又追著問 B,

只是呈現事實的話,這樣有什麼意思?他認為

責人」就找別人來掛名。後來他找到一位公館

B 答:「我也不懂,你去問 C 好了。」李喬認為,

學術界應該要把事件的意義詮釋出來,至於藝

人,叫做楊日恩,他是留日的,有醫學學位,

原來歷史留下來的痕跡,在社會裡面是普遍存

術界,好比小說、戲劇或電影,則不能用解釋,

還有法政的學位,後來擔任議員。他的弟弟就

在的,學界有必要去做這些研究,但這是他自

而是要用故事性的方式,把事實呈現出來。這

是楊日松,是知名的法醫。李喬的父親被抓以

己的一個經驗。所以他就一頭投入所謂的田野

是兩方面不一樣的工作。以二二八來說,現在

李喬花了十年做田野調查,寫了三年多的

後,他們家的人就去找楊日恩。楊日恩的妹婿

調查。

事實差不多都知道了,可是歷史意義,還需要

二二八,這與他的出身背景有密切關係。他家

是劉定國,是當時桃竹苗的軍方負責人,就拜

境貧窮、居住深山,據他所說,這樣的起源是

託他出面。因此劉定國在桃園當場把李喬的父

他父親造成的。

親救起來的,所以李喬的父親才沒有死。李喬

己努力就可以查得到,不需要老師,但那個解 釋就需要老師,所以老師的重要在於意義的釋 放和詮釋,尤其是台灣的歷史。

書寫二二八的緣由

綜合歷史學、地理學、社會學等各個學科來加 他舉例,如「二七部隊」的鍾逸人,只知

以詮釋。「詮釋什麼?就是在我們的歷史上,

那時候約十三、四歲。 他父親李木芳是農民組合大湖的負責人, 日治時期的年代裡,他到處跑給日本人追,所

李喬說:「過去我一直想不透,我爸爸有

以李喬和他的兄弟姊妹都是由母親艱辛地在深

功,為什麼會被抓起來?後來才知道,國民黨

山裡養大的。

政府中央早就是派系林立,『三民主義青年團』 是屬於蔣經國的,他們要鬥爭蔣經國,就先把

二戰終戰以後,中國的官員還沒來接收, 台灣的治安誰來維持?於是農民組合和文化協

地方的樁腳幹掉,所以我老爸因為這樣,差一 點沒有命。」

會的人在台中開會,決定派人去維持。因為他 父親是大湖農民組合第一任支部長,終戰以後

李喬回憶當他把自選集寄給前輩作家楊逵

的大湖區(日本時代叫做大湖郡)就由他負責。

的時候,楊逵說:「哦!你是李木芳的兒子!」 他們第一次見面,楊逵就把日本時代的警察沿

二二八發生之後,他父親躲起來,因為他

革誌拿給他看,當他翻到他父親名字的時候,

不知道怎麼辦,就關起門來。那時候他父親有

他才知道這些。也因為李喬的個人背景,所以

兩個保鑣,大約 3 月 4 日或 5 日,保鑣才跟他

他要把二二八寫出來,還給它真實的面目。李

說:「木芳兄,那些年輕人從關帝廟開始在遊

喬說:「我一生從事文學創造,在我的寫作過

街打阿山。」於是他父親一邊穿衣服,一邊穿

程裡,只要台灣歷史背景的人,我都花時間做

鞋子,然後打開門就出去了。在上大湖要到下

田野調查。以二二八這件事來說,鍾肇政那一

大湖那個草莓園轉彎的地方,也就是警察局長

代的人,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像我一樣花十年 1989 年 2 月 28 日晚上,李喬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地演講。攝影 / 邱萬興

182

183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曾經這麼悽慘,我們面對以後的自己,要如何

關於二二八的死亡人數

個小說家在做這件事,那些統計學家到底在

李喬以延平學院的例子,當時台灣人從

做什麼?人口學家陳寬政批評過我這篇文章

日本人那裡學會了一件事,就是發生事情的時

二二八的死亡數字怎麼來的?大家都覺得

(〈二二八事件死難人數初探〉),他說我用

候,地方的知識份子和領導人會集合起來,一

李喬提到,二二八裡面有一個很關鍵的狀

很奇特。李喬說:「我是讀教育的,我考教育

的模式不對,不過台大的數學教授楊維哲幫我

起討論該怎麼做,像高雄中學會死那麼多人,

況,這個狀況現在還沒有人研究。1945 年 8

行政高考的時候,有一科叫做教育統計學,所

講話,他在一篇文章裡說,李喬講的數字絕對

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延平學院的學生在學校

月 15 日終戰,到 10 月 25 日陳儀來到台灣,

以我懂統計學。有了台灣歷年的總人數和死亡

有參考價值。」

聚會,不是要造反,卻被說是叛亂。光是那些

這段時間麥克阿瑟的聯軍和台灣的意見領袖們

人數表格,我就可以算出比例了。但是有個問

走下去?這是你們學術界的責任。」

學生就上百人了,李喬不可置信地說:「台大

有一些相當密切的接觸,但這個接觸過程還沒

題,我用線性回歸的統計公式雖然是對的,但

今(2017)年有一位台大社會所的年輕

有人去研究。他隱隱約約有一些了解,但他覺

是資料有缺,缺了兩年,不過我還是推算出來

人發表一篇論文,批評陳寬政一萬八到兩萬八

得自己只不過是小說家,他覺得學術界應該要

了。我把台灣分成北中南東,然後我評估最高

的推估不正確。他們算下來只有一千多人被殺

有人來研究。這個狀況很重要,因為這些人是

多少,最少多少,接著用中數算下去是 18000

害。李喬振振有辭地說:「我告訴你,光台北

台灣的知識份子或地方的意見領袖,可是他們

人,不過根據統計是 19146 人。只是這裡面有

市就不只一千多人了,像台北的延平學院差一

李喬指出,高雄的死傷也很慘重。第一

在二二八的時候幾乎都消失了。據李喬所知

兩個問題,第一個,失蹤人數沒有算進去,第

點被毀掉。」李喬談到王添灯的死亡有兩個解

個,高雄中學的學生就死了一大票,第二個,

道,當時麥克阿瑟他們來的時候,曾經問過這

二個,二二八事件以 1947 年那一年為主,後

釋,一種是說他打電話給憲兵隊說:「外面很

在議會和後火車站,也堆滿了屍體。在基隆有

些人:「你們對台灣將來何去何去有什麼意

面繼續的沒有算進去,所以我的數目字是最低

亂,你們快來保護我。」第二個解釋是說,「你

鐵絲穿掌、推入海裡的事情,李喬就找到一位

見?」這些台灣的領袖們的回答是什麼?必須

的評估。」

不是要找王添灯嗎?王添灯在家裡等你。」這

受難者,他是苗栗人,石油公司的員工,李喬

兩個解釋會決定王添灯是悲劇英雄還是悲劇玩

親眼看到他的手掌有鐵絲穿過的痕跡。

要去了解,因為他們幾乎沒有例外,在二二八 的時候都死了。

李喬強調:「只是好好笑,居然是我這

偶。

社會所的年輕人卻說只死一千多人,坦白講, 做為一個學者,他們這樣講難道不會良心不安 嗎?」

有一年二二八李喬到基隆演講,當他講 李喬為此訪問了非常很多人,包括他的哥

到這件事的時候,那些聽眾全都望向某一個那

哥。為什麼李喬找得到他?因為趙天儀(台灣

裡,他問說怎麼回事,聽眾告訴他說「那裡還

著名詩人、評論家。曾任台大哲學系助教、講

有一個」,後來李喬就下去問,原來這個人是

師、副教授、教授、代理系所主任,也曾擔任

張炎憲找到的,他的名字叫做林木杞。李喬說:

靜宜大學中文系教授兼文學院長、台文系講座

「可見這不是孤證,張炎憲找到一個,我也找

教授、生態所教授等職務。)的介紹。

到一個。」

王添灯的哥哥跟李喬說,王添灯要被抓的

基隆中學最淒慘,死了大概二、三十人,

頭一天,家裡開了一個會,王添灯的哥哥對王

那時候軍隊來了,他們拿著和平的白旗去迎

添灯說:「你趕快跑。」王添灯的妹妹未婚,

接,結果全部被虐殺,也就是男孩子的鼻子、

後來到了美國,李喬跟她還見過面。王添灯的

嘴巴、耳朵和生殖器都被切掉,然後褲子脫掉,

哥哥說:「妹妹陪著你,你趕快跑,荷蘭有艘

曝屍。這是古老式的政治教育,要讓人民害怕。

船在基隆港外等你,你可以跑。」可是王添灯

這是八堵車站的人告訴李喬的。

回答他說:「不可以,這個事情鬧得那麼大, 要是沒有人出來負責,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李喬認為王添灯的這句話太重要了,證明這個 人是悲劇英雄。

《埋冤.一九四七埋冤》 李喬談到中山堂事件以台大的學生為主, 那邊至少有三十到五十人被集體殺掉。李喬小

請還給我們真正的真相,1989 年 2 月 28 日晚上,李喬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地, 天馬茶房旁的南京西路與迪化街口演講。攝影 / 邱萬興

184

185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說裡的主角是那裡面的一個女孩子,她沒有被

接觸,所以就沒有結婚。後來孩子長大了,就

殺掉,而是從樓上被丟下來,但夾在導管裡沒

是一個雜種。

有死掉,後來她被關在台中的監獄裡,三個月 以後被放出來,已經瘋掉了。

我如果沒有虛構這個雜種,我那本小說 要詮釋的意義就彰顯不出來。坦白說,我寫的

那時候李喬唸小學六年級,他的級任老師

那個小孩子在沒有開化、道德倫理不很強烈的

叫做羅瑞蘭,是李喬第一個暗戀的對象,她和

地方可以生存,雖然大家罵他是雜種,他也不

小說中的女主角兩個人是好朋友,有一天那個

在乎,而且他講的北京話、河洛語、客家話、

瘋掉的女孩子突然跑到教室裡面,用日文劈哩

原住民話都很流利。他的媽媽經過那件事情以

啪啦地亂罵。事實上,那個女孩子後一段的故

後,決定改變自己。她本來叫做貞子,後來改

事是 fiction,真實的人物後來沒有發瘋,而是

成貞華,而且完全學外省人的樣子,不但穿上

唸到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在大同國中教到退

海的旗袍,還努力學ㄓㄔㄕ,等於是完全的「華

休,然後在台北教人太極拳。

化」,可是卻沒有被接受。

在李喬的小說裡,她被關三個月以後懷孕 了,但她不敢回家鄉生產,要打胎也打不掉, 所以就跑到鳳林。跑到鳳林有兩個作用,第一, 鳳林是新開發的地方,倫理道德不是很強烈, 第二,李喬要把張七郎的事件搭上去,因為寫 小說就是要有 fiction。結果孩子出生了,在過 程中有一個訓導主任很喜歡她,但要結婚的時 候,她發現自己忽然間瘋掉了,不能再和男人

這個雜種腦筋特別好,十七歲的時候,考 上建國中學,他們母子很高興,那天晚上在外 面吃完晚餐,回來以後兩個人都睡不著,想跟 對方講一些話,可是又不知道怎麼講,結果他 媽媽走到客廳裡,把燈關掉,卻發覺兒子還沒 有睡,當她想要開口的時候,兒子說:「媽媽, 妳不要講話,現在我來講。」他講了一段話, 就是所謂意義的詮釋。 他說,第一,媽媽,妳是受苦難的一個台

李喬的著作《寒夜三部曲》。

第二,每一個生命都是很珍貴的,哪怕是被禽

中他提到台北市最重要的文化違建,是蔣宋美

獸強暴所生的孩子,在這個世界上,也是一個

齡經營的圓山大飯店。李喬形容它是一座大墳

完整而獨立的生命,上一輩的罪惡他不需要承

墓,因為它的色彩和線條都是深層、冷漠的。

擔,但他自己必須振作起來、堅強起來。

「我們明明是海島的人民,我們的顏色應該要

這本小說,李喬寫了三年多,田野調查就 花了十年。這十年裡,他能去調查的地方都去 了,就連花蓮也去了。比如郭章垣在頭城是怎 麼被殺的,他都去調查,還有張七郎那些人埋 葬在什麼地方,他也去看了。

很鮮豔,比如紅色,應該用鮮紅色,而不是暗 紅色,除此之外,那座大墳墓全部都是直線, 九十度的,代表著恐懼,離開人民很遠。」 如何去解構這個文化違建?李喬提出兩個 構想。一個是把那塊土地拿來做為一般老百姓 可以住的國宅,另外一個方法是做成台北市最

對二二八轉型正義的看法

灣女人,我們受難的人有罪嗎?第二,我們ㄓ

對於現在在做的二二八轉型正義,李喬的

ㄔㄕ和ㄗㄘㄙ本來就不分,妳為什麼硬要學那

看法是,第一,轉型正義要做的很具體,第二,

個東西,害舌頭都受傷呢?第三,妳沒有罪,

要把那個意義詮釋出來,第三,不要太抽象,

那件事情和我也沒有什麼關係,在這個世界上,

要具象一點。

大的公共廁所,讓大家可以在那裡小便!

我有個人的生命,我做妳的好兒子,妳當老師, 教英文,師生都很欽佩妳,而我現在又考上建

他舉例表示,之前他去美國佛羅里達邁阿

國中學,建國中學都給我利用了。後來時間到

密的海邊,那裡有一個德國大屠殺的紀念碑,

了,除了母子兩個人以外,那個喜歡她的老師

它是四五十公尺、用青銅做的。他認為紀念碑

也幫忙他們去建國中學報到。以上這一段是完

要做的讓一般人看得懂。他認為台北的二二八

全的虛構。

紀念碑,做得太藝術了,這樣一般人很難把它 跟二二八做連結。他希望未來做二二八的詮

這本小說,李喬寫了八十萬字,如果沒有

釋,應該要通俗一點,讓大家都看得懂。

這段虛構的話,他要講的意義就沒辦法詮釋出 來。他要強調的是,第一,受難的人沒有罪,

李喬曾經幫某個刊物設計一個專題,當

電影【一八九五】改編自李喬出版的《寒夜三部曲》。 攝影 / 邱萬興

李喬出版的《埋冤 1947 埋冤》。

186

187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導演游堅煜: 努力拍一部台灣的歷史故事

的歷史漸漸脫節,因為當時經歷過二二八的氛

煜認為,做一個影視的工作者,有機會應該拍

圍,有很多歌都不敢表示是在描寫二二八,像

自己的歷史。絕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影視工

是〈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這麼好的歌,他不

作者,會輕視自己的歷史,放棄自己的歷史,

敢說他是在寫二二八,〈補破網〉也是不敢說

或不去說自己歷史的事情,這是讓人覺得非常

是在寫二二八,而卻說是在寫給他那個無法圓

驚訝的事情。

滿的愛情。游堅煜語重心長的說,為了下一代 著想,我們應該用現代的觀點去看待二二八這 游堅煜導演在台灣電視圈內有一個暱稱

個歷史事件,好好的為二二八寫一首歌。這首

叫做「阿不拉」。台視八點檔電視劇《流氓教

歌要好唱,要好記,要有感情,要能把這個事

授》、《台灣百合》、《日日春》等都是他執

情說清楚。

導之作。他常以鄉土、通俗題材作為靈感,是

用影像告訴下一代勿重蹈覆轍

一。

很清楚地唱出來;尤其在現今社會,很多年輕 人因為缺乏情感的牽連,很快地,二二八事件

經經過那麼久了,但是在美國,美國的國家歷 時刻刻用各種的儀式,用電影、用電視、用歌 謠甚至透過學者的演講等等,他們一直講這個

談到如何用電影或電視來呈現二二八的歷

事情,講這個他們的國家禁不起還有再一次這

史,游堅煜坦承,「台灣這個國家非常奇怪,

樣損失的故事。如果台灣這個國家,不能再經

游堅煜導演

只要你去談到政治上的事情還是這種歷史的傷

過一次這樣的傷害和損失時,他覺得就應該要

訪談/陳銘城 文字整理/黃旭初 攝影/邱萬興 錄影/黃裕順 時間/ 2017 年 2 月 3 日 地點/林口

痕時,就馬上有人跟你說,啊,這種沒票房

透過各種方式把這段歷史說出來,只有把事實

啦……,觀眾怎麼會愛看這個?他們要看有趣

說出來,那個傷害才有辦法忘記。

游堅煜認為:「文化和歷史最好的語言是 今沒有任何一首歌,可將二二八事件很感性、

游堅煜以美國南北戰爭為例,這個事情已 史,沒有很長,像南北戰爭這個事情,他們時

台灣少數較了解二二八事件的影視工作者之

歌謠;用唱的真的比用說的好記。」他覺得至

美國歷史深以南北戰爭為殷鑑

將成為一個「假日愉快」的休假日而已,而不

的,他們愛看豬哥亮……」看豬哥亮的表演, 游堅煜並不反對。

游 堅 煜 說,「 每 一 次 說 到 二 二 八 的 時

是一個台灣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然而,做為

二二八事件而入獄,而是其後的 1952 年才被

一個台灣人,二二八事件是我們必須在生命中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以貪汙罪為由於竹崎鄉誘

但游堅煜覺得,台灣人要去拍自己的歷

二二八的時候,每一次只有看到被害者的家

去了解的重大事件。他一再強調:「二二八對

捕,並於 1954 年 2 月連同湯守仁和林瑞昌等

史,特別是一種有傷痕的歷史時,要想的就不

屬,但那些加害者的家屬呢?」他覺得這個紀

台灣這個國家是這麼重要的一個歷史事件,為

原住民族領袖同被指控叛亂罪,而於 4 月 17

是票房的問題,應該要做的是真正把當時發生

念日若要真的有意義,是我們要用同理心來看

什麼一直沒有一首很有感情的歌,來書寫這個

日遭槍斃。)後,於看守所內寫下這首日文歌

的錯誤,用一種影像的方式,用一種人文的方

待這些被害者家屬他們的傷和痛。但是我們也

事情?來唱這個事情?這是很可惜的。」

寄給他心思念的妻子湯川春子(漢名高春芳)。

式,用一種感情的方式,跟世人和我們的下一

希望看到加害者的家屬,讓他們站出來說,當

代說,說這種對生命、土地和歷史感情的傷害,

時他們的長輩有做錯事,站在被害者家屬的面

千萬不要再重複那樣的錯誤……。

前,他們可能不必要道歉,因為不是他們直接

高一生寫的歌〈春之佐保姬〉

高一生曾在獄中寫信給妻子:「……想到 『春之佐保姬』這首歌嗎?想起來的話,請用

游堅煜導演認為,如果一定要提一首關於

妳的感情去唱,我想妳最適合唱這曲子。今晚

例 如「 台 灣 百 合 」 的 故 事, 那 是 在 講

二二八的歌,他相當推崇鄒族的阿里山鄉長高

我和平日一樣,在神的面前禱求妳和孩子們的

二二八之後的白色恐怖時期,一位新婚 49 天

一生所寫的〈春之佐保姬〉,這首歌是取春天

幸福。晚安……」(1952 年 11 月 13 日)

被捕的女教師,在獄中發現懷有身孕,被保外

的名,描寫春天的女人;這首歌原是在高一生 在獄中(青島東路看守所)時,思念與鼓勵妻 子所寫的歌。「佐保姬」,日語就是「愛神」 與「春神」的意思。 高 一 生 入 獄( 編 者 按: 高 一 生 不 是 因

188

游堅煜曾經採訪過高春芳,當時她已失 智,但是當她聽到這首歌時,她就馬上恢復她 的記憶,並踩著小碎步。這實在是首很有感情 的歌。 游堅煜認為,實際上我們正與台灣過去

生產後,又抱著女兒去坐牢的故事。這是游堅 煜曾努力經營的作品。

候,還是覺得卡卡、怪怪的,因為我們在紀念

去造成的這種傷害,但是至少他們可以替他們 的長輩說。「用疼惜代替傷害,我想至少加害 者的家屬應該出來說。像這種事情不需要同 情,被害者的家屬他們不是需要任何人的同 情,他們真正要的是一個真相,一個真理,和 一個真正用心的道歉,這樣就夠了……。」

「但是台灣這個國家在避免歷史的傷害時 的方式非常的奇怪,他是要讓你不知道,他是 要讓你遺忘,他是不想要讓你再提起。」游堅

游堅煜堅定的說,二二八那種傷和痛已 經沒有辦法替代,但是我們不應該再讓悲劇重 演。

189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平反運動後的二二八影劇創作 【悲情城市】、【天馬茶房】、【傷痕二二八】

──擔任護士的少女 (寬美) 與經營照相館的聾子(文清) 來扮演,兩人都不是二二八事 件的積極參與者,但不論是

二二八平反運動 30 週年來,台灣的政治界、學術界、文化界不斷地討論,

無心於政治的商人、公共領

要求公佈真相、賠償、道歉、懲兇。這 30 年來,許多藝文創作也以「二二八

域以外的主婦或是言語不便的 殘障者,莫不在事件中受害、

事件」為主題而發表。

牽連,比起滿場屠殺的血腥畫 1989 年發行的〈悲情城市〉電影劇照。攝影 / 陳少維

過去數十年,「二二八事件」始終是影視界不敢碰觸的主題。二二八平 反運動 30 週年來,從 1989 年導演侯孝賢拍攝【悲情城市】,2000 年導演林

刻、低迴不已。

【悲情城市】

作為歷史事件,二二八成為「外來政權」

正盛拍攝【天馬茶房】,到 2005 年導演鄭文堂拍攝【傷痕二二八】,只有這 三部,是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或為主題的電影或記錄片。

面,這種手法更令人印象深

迫害「本省族群」的符號,「外省人」與「本 於 1989 年出品,首度觸及原屬政治禁忌

省人」衝突的源頭,而原本在日本殖民統治時

的二二八事件的華人電影,獲得威尼斯電影節

期造成一定程度的中國即祖國的認同,經過

金獅獎。導演侯孝賢,主要演員有陳松勇、梁

二二八殺戮與迫害,遂使得中國及其所關連的

朝偉、辛樹芬、高捷、李天祿等。

族群與政權轉而成為壓迫的「他者」;「悲情

本片主要描述 1945 年台灣脫離日本統治, 到 1949 年國民黨政府「遷都」台北的一段歷

城市」以「去政治化」的手法,深刻描寫了 二二八事件對台灣「本省族群」的意義。

史,透過劇中李天祿家族的遭遇,訴說戰後初

不過,在國家認同方面,寬美的哥哥寬榮

期台灣社會境況與人民生活樣貌,其中重點是

到山中打游擊,託文清轉告家人說「當我已死,

二二八事件。

我的人已屬於祖國美麗的將來」,顯露出剪不

故事中的主角巧妙地由 2 位政治的邊緣人

斷的臍帶,可視為一種反諷的結尾。

參考資料: 陳儀深,〈悲情城市〉,《二二八事件辭典》,張炎憲主編,2008 年 2 月,國史館與財團法人二二八 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第 464 頁。

1989 年發行的〈悲情城市〉由侯孝賢指導,是第一部呈現白色恐怖的電影,這部電影並 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攝影 / 陳少維

190

191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天馬茶房 二二八事件引爆地點,在台北市南京西路

不成了,因為天馬的舖子,是全省很有名的。

(太平町,今延平北路),此地是當年台北最

他的西餐咖啡都是頂好的,味道很不錯。省會

大走私貨集中地。1947 年 2 月 27 日晚,專賣

唯一文化人的茶餐室,門市部經售各國罐頭食

局葉得根、鐘延洲、趙子健、劉超群、盛鐵夫、

品。台北市得勝街,天馬茶房,詹天馬」。

傅學通等人,在此查獲林江邁販賣私煙,並將

電影【天馬茶房】 為一部描述事件爆發時代背景 之電影,導演林正盛,片長 93 分 鐘,2000 年由青蘋果有限公司出

其二云:「天馬茶室銘:天不在高,有雷

品。日治時代詹天馬開設的天馬茶

則鳴,馬不在肥,神動則馳,斯是茶室,惟吾

房,常聚集許多思想先進的藝文人

天馬茶房負責人為詹天馬,1936 年曾與

特名,坐席和氣靄,佈置精潔雅,談笑有紅人,

士,此處正位於事件引爆點旁邊,

廖進平、陳清波(日本貴族議院議員)、巫世

往來無白丁,可以聽音樂閱新聞,無糟雜之亂

因此該片以此為主舞台。故事描述

傳(神農氏參藥房負責人)等,創設株式會社

耳,無浪費之誤評,南洋咖啡香,西餐奶餅好,

日治時期的新劇團,常在茶房密室

廣福洋行。1946 年,詹天馬、辜振甫、林熊徵、

孔兄云,何不往之。新到名貴實品,牛奶朱可

裡排練演出,二次大戰結束,為慶

許丙、簡朗山、黃再壽、陳炘等人被指為漢奸,

力,橡膠口香糖,蘇打餅乾,美國原子糖。台

祝回歸祖國,劇團成員在此繼續研

陰謀獨立,被警備總部逮捕。據李翼中說,其

北市得勝街(萬里紅與蓬萊閣中間),天馬茶

究如何推出新戲碼,不料婦人林江

後國府「以台灣人民不宜科同漢奸,事遂解」。

房,詹天馬(特製廣東雲吞)」。由上可見,

邁在茶房外交易私煙時,遭專賣局

《大明報》創辦人鄧進益則表示,辜振甫等人

天馬茶房是當時有名的咖啡西餐廳。

人員查緝,被擊傷並爆發衝突,劇

她打傷,引致群眾抗議,事件就此引爆。

被國民黨政府關了 2 年後,每人以四、五百萬

團的活動也遭到阻礙,男女主角的

元保釋。

愛情也以悲劇收場。本片是以市民

《大明報》上,見有 2 則天馬茶房的廣告:

生活的角度,側面呈現事件前之社 會情境,對於讓年輕一代了解事件

其一云:「謹告來台諸位先生:你到台

之時代背景頗有助益。本片曾代表

北的時候,請你一定要到天馬茶房坐一下。假

台灣參加 2000 年奧斯卡金像獎外

如沒有到過的話,視察談就談不成遊記,亦記

語片競賽,並獲 1999 年亞太國際 影展最佳電影音樂獎。

2000 年上映的【天馬茶房】電影,林正盛導演,青蘋果有限公司出品。 海報設計 / 邱萬興

參考資料: 侯坤宏,〈天馬茶房〉,《二二八事件辭典》,張炎憲主編,2008 年 2 月,國史館與財團法人二二八 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第 45 頁。

192

參考資料: 何義麟,〈電影【天馬茶房】〉,《二二八事件辭典》,張炎憲主編,2008 年 2 月,國史館與財團法 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第 46 頁。

193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張炎憲教授談【傷痕二二八】 (本文引自張炎憲教授刊載於公視網頁的文章) 自 1987 年,二二八平反運動展開之後,

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和公共電視聯手合

二二八釋出極大能源,受難者家屬紛紛說出隱

作,集合許多對台灣歷史及電影藝術創作等方

藏四十多年的悲歌,引起社會大眾的同情,撼

面有相當研究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籌劃,並由

動國民黨的無情禁壓,開啟一道療傷止痛的窗

名導演鄭文堂拍攝完成。

口。這股力量迫使國民黨不得不讓步,祭出第 二次二二八調查報告,以撫民怨;並由李登輝 總統公開道歉,建立紀念碑,通過補償條例等 措施,以彌補傷痛。

台灣最大的悲劇,也是威權統治時代最大的禁 忌。它曾經是台灣人談虎色變,不敢碰觸的問 題;也是充滿驚奇,凝結台灣人意志的精神力 量。對於這樣深具意涵的重大歷史事件,我們

歷史重建的手法,由演員、實景、實物等拍攝 的方式,呈現歷史原來的景象;以受難者家屬 的真情告白,反映當事人內心的悲痛;以當時

為何會震撼人心,是因為運動的能源來自於對

某些軍政要員、媒體的觀察,顯現問題癥結。

台灣的關懷,對受難者的哀思,對統治者殘虐

這部影片透過歷史真相的描述,流露當時人的

的控訴。所以二二八匯成一股力量,喚醒歷史

歷史感情,在知性與感性的交會中,閱者當能

記憶,改寫台灣歷史的詮釋;譜出生命的樂章,

深刻體會出時代的悲情、台灣民眾的無奈以及

創造出刻畫人性的文學和藝術作品。二二八已

日後追求當家作主的動力來源。

鄭文堂導演拍攝的【傷痕二二八】。 圖片提供 /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公視電視劇【傷痕二二八】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資,委 託公共電視台製作,導演為鄭文堂,費時將近

親近二二八,體會二二八,是瞭解現代

二年,於 2005 年完成。以歷史的發展脈絡,

史的必備的入門工程。現今有人陷入統獨意識

探討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與影響。並

二二八平反運動興起之後,疑慮也隨之

中,看到二二八就會排斥,其實二二八已離開

訪問受難者及其家屬,由其口述,真情記錄親

產生,認為重提二二八會挑起族群的矛盾,加

我們將近 60 年。60 年前的往事應該在歷史記

人被捕實況,以及事件後在中國國民黨監控渡

深社會的裂縫。這種說法的出現雖有它的政治

憶中沈澱,化出朵朵燦爛的文化花蕊,共創美

過戒嚴高壓和二二八禁忌年代的恐懼歲月,片

環境背景,但回顧自 1987 年二二八運動推動

麗的未來。這部歷史紀實影片確實有這樣的作

中並夾雜歷史圖片和文獻資料來呈現當時的情

至今,台灣社會並未因此動盪,造成衝突,反

用,既不激情,也不造作,卻能深刻描繪台灣

境。

而成為促進解除禁忌、重新認識台灣的正面力

人內心感情世界的變化,以及二二八在時代變

量。在雙方有節制的配合下,執政者逐次讓步

動中的意涵。

產。

二二八在台灣有特殊的意義。它是戰後

物的談話、作為烘托出時代的變局和感受;以

二二八平反運動是民眾自發性的運動。它

超越歷史的時空和悲情,成為台灣文化的資

故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攝影 / 邱萬興

這部影片以歷史發展做為縱軸;以當時人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歷史上重大的創傷,所

妥協;推動者體諒時局的艱難,忍讓為國,沒

以片名取為「傷痕二二八」,意指療傷止痛,

採取激烈手段。二二八的歷史記憶被喚回,

走出陰霾,台灣才能邁向健康美好之路。

二二八的歷史重新被詮釋。 《傷痕二二八》歷史紀實影片是由財團

該如何去面對? 參考資料: http://web.pts.org.tw/~web02/228/page2.html

194

參考資料: 張炎憲,〈傷痕二二八〉,《二二八事件辭典》,張炎憲主編,2008 年 2 月,國史館與財 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第 515 頁。

195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共生音樂節,定義我的 31 歲

天的籌備時間,辦了一場由不同世代的「台灣

時,也因為「史明經典重建計劃」,使我在《實

青年」共同合作,以創新為途徑,內省為訴求,

踐哲學:青年讀史明》、《史明口述史》的巡

一起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共生音樂節」。

迴新書宣傳講座當中,開始思考青年世代的處

文/藍士博(共生音樂節共同發起人) 從頭說來的話,2008 年我因緣際會擔任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的策展助理,

在一個梅雨滂礡的午後,我重讀婉窈師的

共生音樂節自 2013 年創辦

「共生音樂節」自 2013 年舉辦迄今,已

「台灣週」系列活動,當時,我比較熱衷研究,

逐漸由原本短暫而週期的紀念活動,朝向全面

對於活動、組織之類的事情,其實沒有那麼熱

的、長期的、例行性的組織工作發展。這不僅

衷。

是跨世代的合作成果,更可以見到新一代的創

台灣〉,就在回憶生命中的許多段落以後,老

於是我自顧自地扳起手指,然後才發現自

2011 年退伍以後,我加入由台灣教授協

師彷彿吐了一口大氣般的寫了:「這些像流水

己的 31 歲,2013 年,就是在馬英九政府剛剛

會糾集成立的組織「獨立青年陣線」,開始與

帳一樣的數目,對我這種數字感特別弱的人來

贏得連任,本土陣營一片氣勢低迷的時候,和

夥伴們共同規劃「思想地下室」的系列座談以

說,真夠為難了。」1

一群值得信任的可靠夥伴,僅僅用了不到 60

後,慢慢出現一些不同於以往的人生規劃;同

196

開始這奇妙、忙碌而充實的幾年歲月。

後來又協助規劃基金會隔年在台灣大學內的

散文〈曾待定義的我的三十一歲、尚待定義的

2014 年共生音樂節搖滾表演在自由廣場。攝影 / 黃謙賢

境與可能。後來,在陳儀深老師的電話邀約下,

意與活力。自從第三屆開始,原本侷限於原有 人際網絡的組織模式,調整成為公開招募、面 試甄選來進行;就如同在 Flying V 上公開募資 一樣,共生音樂節嘗試的是打開邊界,讓更多 人都可以透過行動來認識台灣、詮釋歷史,與

2014 年二二八共生音樂節,年輕人的社團舉著旗子上台。攝影 / 黃謙賢

197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更多的人們、這個社會產生交集,並期待,能

對於新世代的青年來說,台灣歷史雖然不再是

夠有更多無限的可能。

無法接觸的禁忌,卻缺乏完整的理解與深刻的 追尋。因為考試與升學主義的影響,台灣歷史

找尋生命與生命的連結

的多元性與複雜性不容易被追認,一個集體 的、經過辯證、思索與選擇的認同難以形成。

這些日子過去,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詮釋:

因此,唯有將當前台灣社會存在不同族群、歷

從第一屆「青年超克未來」、第二屆「毋通袂

史記憶與論述「共生」的現象視為既存的事實,

記」、第三屆「青年再起」、第四屆「我們在

才能持續地在對話與思辨當中,建構對於島嶼

這裡」到第五屆「欲行 ê 路」,共生音樂節讓 台灣的青年世代重新創造了一種與島嶼過往交

的理解與認同,成為後續轉型正義工程的基 礎。

集與交會的方式——青年們嘗試從書本中跳

2017 年共生音樂節在凱道演出。照片提供/藍士博

2017 年共生音樂節在凱道的靜態影像展覽。攝影 / 邱萬興

脫,在各自不同完整而平滑的敘事當中,找尋

共生音樂節雖然以「音樂節」為名,但這

生命與生命的連結,屬於他們自己的歷史與記

絕對不只是一個單純的音樂節而已。系列活動

憶。

自去年起已由台北延伸至基隆、桃園、台中、

映會暨映後座談、歷史地景導覽、考前猜題放

襲來。我們還來不及記住,卻就失憶地如此理

嘉義、台南、高雄;時間更早在半年前就陸續

送與快閃宣傳活動;配合活動當天的靜態展覽、

直氣壯、理所當然。在這遺忘與記憶的鬥爭當

舉辦二二八事件及轉型正義相關主題的電影放

真人圖書館、全台社運團體大聚集。

中,共生音樂節不僅緬懷犧牲奉獻的菁英先

我們會採取這樣的態度,因為我們發現:

共生音樂節企圖創造的,不僅是紀念過 去,更關注於台灣當前的現實,希望青年們可 以一起用實踐與行動,創造真正屬於自己的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賢,更希望能夠逐漸地將焦點轉移至歷史中每 一位曾經參與並試圖改變時代的個體、那些行 動而沒有留下名字的人。 我們相信:揮灑汗水,留下的不會只是 記憶。過去五年,這個無組織的組織、一屆又

階段性任務已圓滿達成

共生音樂節發起人藍士博(中)與 Tim Shackleton 伉儷合影,Tim 的祖父 Allan J. Shackletonn 當年親眼目睹二二八事件高雄鎮壓慘 況,回鄉寫作《福爾摩沙的呼喚》(Formosa Calling)一書。 照片提供/藍士博

一屆傳承經驗與火燄的團隊,持續以理解、參 與、共同行動的方式,創造許多美好而難忘的

因為有這樣的夢,共生音樂節才能在由各

意外。如今,共生音樂節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圓

大學、青年共同籌劃的情況下,得到許多長輩

滿達成,在事件已經屆滿七十週年的未來,青

與團體的支持,包括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台

年們會繼續用什麼方式與歷史共鳴,為彼此的

灣教授協會、台灣北社、台灣國家聯盟、自由

青春留下定義?

思想學術基金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北市 小英之友會、台北建成扶輪社、台北永樂扶輪 社等團體與個人,因為有大家的協助,青年世 代的創意才得以自由揮灑。 事實上,在解嚴以降台灣民主化的浪潮當

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改寫自〈行動,從理解與認同開始 ——共生音樂節的緣起與展望〉,曾刊登於 「想想論壇」。)

中,殖民情境尚未解消,後現代的巨浪便瞬間

2014 年共生音樂節海報。照片提供/陳儀深

198

1 那篇文章其實是為了應一個連載計畫而作,紀念一個被迫中止在 31 歲的生命、今年才終於在台大校園內立碑的陳文成(1950-1981)博士。

199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詩人李魁賢.作曲家柯芳隆 攜手合作 2008 年【二二八安魂曲】首演 文/邱斐顯

說話,讓它產生一種戲劇性效果,第六章〈安

柯芳隆是 1947 年出生的「紅嬰仔」,經

魂〉,由詩人為亡靈安魂。整首長詩發表於

歷「二二八事件」後的白色恐怖時期,對於政

2003 年 2 月 28 日《自由時報》,前一晚由台

府不當的作為,造成台灣人民的恐懼,感受特

灣北社安排在二二八紀念公園紀念晚會朗誦。

別深刻。柯芳隆回想年幼時,聽過家中長輩

台 語 版〈 二 二 八 安 魂 曲 〉 則 於 2006 年 2 月 28 日發表於《台灣日報》,全詩六章兩 百二十八行。後來,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系系主

二二八安魂長詩

記述史實

提到,他的舅舅本來在鄉公所任職課長,因 二二八事件而遭到逮捕,並遭到「灌大便」的 經歷,這些慘痛歷史,常存他的心中,難以磨 滅。他希望自己能用音樂創作,來記錄這段晦

適的詩。為此,李魁賢與游昌發深談了一個晚

任柯芳隆教授,結合台語詩詞與管弦樂的大型

上。李魁賢瞭解他的想法後,開始構思,後來 李魁賢的詩作,始終關懷社會、關懷弱

創作,將〈二二八安魂曲〉譜成交響樂與合唱

以華語寫下第一章〈寒夜〉,游昌發便將它譜

勢,針對台灣歷史悲劇「二二八事件」,他寫

曲。柯芳隆表示,「台語詩詞優美,腔調特別,

成輕歌劇,於 2002 年 6 月 15 日在台灣文資中

下了兩百二十八行的歷史長詩〈二二八安魂

融合交響樂團的音響,創作出富於台灣本土特

心首演。

色的動人樂章,進軍國際樂壇,讓全世界的音

原本柯芳隆很努力地尋找適合譜曲的台

樂家也用台語演唱台灣的音樂,是我夢寐以求

語詩詞,但遍尋不著。2006 年,詩人李魁賢

的願望。」

寄了〈二二八安魂曲〉的詩作給柯芳隆,柯芳

曲〉。這首詩的創作,先以華語發表,後以台 語發表,歷時多年,創作歷程頗為特殊。

〈二二八安魂曲〉第一章〈寒夜〉寫受 難者,第二章〈消息〉寫受難者的太太,第三

當初,音樂家游昌發希望能找到與二二八

章〈呼喚〉寫受難者的女兒。第四章〈輪迴〉

事件有關的詩來譜成清唱劇,但一直找不到合

2008 年 4 月 7 日,台灣新聲【二二八安

寫一個遺腹子。第五章〈審判〉,寫亡靈回來

魂曲】於國家音樂廳舉行首演。作曲家柯芳隆 邀請師大音樂系師生與系友聯合演奏,由許瀞 心女士指揮,聲樂家陳允宜、楊艾琳、薛映東、 陳榮貴聯手演唱,節目中特別安排詩人李魁賢 親自在音樂會上朗誦此詩,同時邀集台灣男女 聲樂家以台語演唱的方式,展現獨唱與合唱技 巧,也藉此機會唱出台灣人民被壓抑了 61 年 的黑暗歷史。 2013 年 2 月 23 日英國台灣協會在倫敦舉 辦二二八紀念活動,旅英台灣僑民於會中朗誦 詩人李魁賢於 2003 年所發表的〈二二八安魂 曲〉。

暗而沉重的台灣歷史;他希望這首曲子能撫慰 那傷痛的歲月,紀念為台灣勇敢犧牲的受難 者。

隆如獲至寶,於是花了一年時間,完成樂曲創 作。柯芳隆創作時,為了更精確地掌握李魁賢 台語詩詞之音調,特地請求李魁賢以錄音朗讀 詩作,以便他能反覆聆聽。柯芳隆說:「李魁 賢朗讀〈二二八安魂曲〉的錄音檔案,現在仍 然保留在我的電腦上。」與他合作的李魁賢誇 讚他:「〈二二八安魂曲〉總共有六個樂章, 228 行的史詩,柯芳隆都能按時、按章節,完 成譜曲,何況他那時還身兼師大音樂系主任, 有忙不完的學校行政工作要處理。他真是一位 認真的作曲家。」 柯芳隆原本希望,這首譜成交響樂與合唱 曲的〈二二八安魂曲〉,能在 2008 年 2 月 28 日首演,無奈不巧,當時另有安排,後來首演 日期改為安排至 4 月 7 日。睽違四年之後,

作曲家創作安魂曲的緣由 台灣新聲《二二八安魂曲》音 樂會在國家音樂廳。 《二二八安魂曲》詩詞李魁賢, 作曲柯芳隆。 照片提供/柯芳隆

1947 年,二二八事件爆發的那一年,多 少台灣人的午夜夢魘,從這一年開始。1947 年,柯芳隆出生於大甲溪入海口的南埔村,隸 屬於台中縣大安鄉。

200

2012 年 3 月 1 日,二二八事件 65 週年紀念, 65 歲的作曲家柯芳隆於國家音樂廳再次演出 【二二八安魂曲】,近 300 位音樂界人士合奏、 合唱,75 歲老當益壯的詩人李魁賢依舊上台 朗讀長詩。

201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李魁賢簡介:

柯芳隆簡介:

李魁賢,1937 年出生於台北淡水,於台北

柯芳隆,1947 年出生於台灣台中,1972 年

大學畢業演奏會,他親自彈奏創作的鋼琴

工業專科學校(現台北科技大學)主修化學工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他的作品融

曲《嫦娥←→火箭》(1972),表現傳統人文

程。自 1953 年(17 歲)首度發表詩作以來,

合東方的傳統與西方的技巧,表現出個人特色

與現代科技的衝突與對比。服役歲月,創作了

持續不斷寫詩、譯詩,長達六十多年。他的詩

及本土的色彩。

鋼琴曲《馬祖漣漪》(1974)。

作、譯作等身,除了在台灣發表之外,也發表

柯芳隆就讀師範大學音樂系時,對作曲特

1980 年柯芳隆進入德國柏林藝術大學深

於中國、美國、菲律賓、香港等地,各種語文

別有興趣。那時候,許常惠教授尚未在師大音

造,主修理論作曲。1984 年,留學期間為大提

的翻譯本,並在日本、韓國、加拿大、紐西蘭、

樂系任教,柯芳隆因而私下受教於許常惠教授。

琴與鋼琴所寫的作品《變》,獲選在柏林新音

荷蘭、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印度、希臘、西

許常惠(1929~2001)是一位知名的台灣作曲家、

樂節中演出。1985 年畢業回國,開始任教於國

班牙等國的文學雜誌及詩刊發表。

音樂學教授。柯芳隆憶及許常惠的指導,說:

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李魁賢是一個同時享譽台灣及國際詩壇的

「我唸師大的時候,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好,跟

1992 年,柯芳隆創作的室內樂作品《五重

台灣詩人,不但屢獲台灣文壇的諸多獎項,如

許常惠老師學習時,我有時都繳不出學費。而

奏 II》,獲邀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

吳濁流新詩獎、巫永福評論獎、笠詩刊評論獎、

許常惠老師一點都不在意。」

作曲家評議委員會」會議中播放,並在捷克國家

行政院文化獎、吳三連獎等;也常獲得外國的

許常惠特別強調作曲家要有民族音樂的特

文學獎項,如英國國際詩人學會傑出詩人獎、

色,這樣的觀點深深影響柯芳隆。1971 年,柯

1999 年,台灣遭逢前所未見的世紀大震-

印度千禧年詩人獎。印度詩壇更是三度(2001

芳隆還是一個大學生,他就發表了第一首正式

「九二一大地震」,天災人禍舖天蓋地襲捲台

年、2003 年、2006 年)提名他角逐諾貝爾文學

作品《醮》,把童年家鄉熟悉的廟會樂音與台

灣,柯芳隆決心用音樂來省思這一切。他創作

獎。

灣傳統戲曲「哭調仔」結合,展現其特殊的創

了大型管弦樂與合唱的交響曲作品《2000 年之

作風格。柯芳隆強調:「我不用西洋調性和聲

夢》,並事先邀請台語詩人林央敏為此合唱曲

理論來作曲,而是用鋼琴的和弦來表達鑼鼓敲

寫詩。

李魁賢不僅成立台灣筆會,也參加國際文 學交流論壇,並促進大專院校設立台灣文學系、

台灣詩人李魁賢。攝影/江蓋世

鼓吹設立台灣文學館。 2007 年底,李魁賢卸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 會董事長的職務。2008 年,71 歲的李魁賢在女

擊的效果。」

廣播電台與歐美各地演出,獲得極高的評價。

柯芳隆表示,「台語詩詞優美,腔調特別,

文字創作開始從「平面」轉為「電子」,從「書」

融合交響樂團的音響,創作出富於台灣本土特

變成「網頁」。

色的動人樂章,進軍國際樂壇,讓全世界的音

兒的協助下,學習電腦操作。他除了學會用注

2009 年,72 歲的李魁賢,開始利用電腦整

音符號輸入中文,也學會用 Skype 通訊軟體,

理自己的傳記,其後歷經四年六個月,終於完

與國外的女兒連繫。父女兩人,一端在台灣,

成 80 章、文長 65 萬字、總計 1189 頁的《人生

2002 年柯芳隆獲得吳三連音樂獎。2004 至

另一端在美國,遇到電腦上不懂的問題,遠在

拼圖/李魁賢回憶錄》,並於 2013 年 11 月底,

2008 年,擔任師大音樂系主任,並於 2007 年 8

美國的女兒,就是他最佳的幫手。

由新北市政府出版。

月系主任任內,將藝術學院音樂學系、民族音樂

樂家也用台語演唱台灣的音樂,是我夢寐以求 的願望。」

學會使用電腦後,李魁賢陸陸續續把自己

李魁賢自從以電腦與外國詩人交流之後,

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合併改制為音樂學院。

的作品(1034 首詩)整理建檔,放到個人部落

拜社群網站(臉書)之賜,更加拓展他的國際

《二二八安魂曲》則是繼《2000 年之夢》

格「名流書房」。他以為從國藝會董事長的職

接觸面,他經常到世界各地與各國詩人交流互

之後,柯芳隆再度結合台語詩詞與管弦樂的大

務退休後,會比較清閒,沒想到學了電腦之後,

動,並積極推動台灣詩的國際化。

型創作。 柯芳隆作曲時專注的神情。照片提供/柯芳隆

參考資料:邱斐顯,〈詩人李魁賢 台灣詩 走國際〉,《想為台灣做一件事》,前衛出版社,2010。第 266~281 頁。 邱斐顯,〈牧童作曲家柯芳隆《二二八安魂曲》〉,《想為台灣做一件事》,前衛出版社,2010。第 12~27 頁。

202

203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第一章 寒夜 官方宣佈戒嚴,動用軍隊鎮壓民眾、掠人,社會精英和頭兄,無經過調問、無經過查證、無經過 辯護,台灣進入白色恐怖時期,一片淒風慘雨……。

2008 年 4 月 7 日《二二八安魂曲》在國家音樂廳首演之後,相隔四年, 2012 年 3 月 1 日再次於國家音樂廳演出。照片提供/柯芳隆

寒夜

寒夜

鐘摃一聲

我聽到大地的聲音

掀開燒燒的棉被

我聽到人民的聲音

披一領月光

我的腳步逮著

匆匆忙忙出門

堅定的意志

我逮生份人

我一路思考革命 民主

生份人逮我

真濟主題 並路復較長

四箍圍暗漠漠 什麼所在

二二八安魂曲(台語版)

熟悉的巷仔路

有竹葉的風聲

愈行愈暗

有靜靜的水聲

詩/李魁賢 話頭 晚頭仔,二月二十七,無風無雨,彼是 一九四七年風雨亂紛紛的年代。太平洋戰爭結 束,在太平洋的島嶼台灣,主權換人,無共款 文化體質互相衝激。 中國內亂和政治激烈變化,影響台灣,物

204

敢是行到奈何橋頭 價大起,社會不安,亂象愈來愈明顯。 淒冷的槍聲

無法度回頭的陰陽界

二月二十七,晚頭仔,天馬茶房亭仔腳, 台北市南京西路繁華的所在,查闇 ( やみ,黑 市 ) 的警察捒倒攤販林江邁的菸攤仔,路邊的

並寒夜復較冷 淒冷的槍聲

人議論紛紛,警員著驚,舉槍亂濺,旁觀者僥 倖著槍子,群眾激動。第二日,全台灣齊震動,

我的目珠掩住

打斷我的思考

我的心頭明白

給世界的遺言

我的血自然

到嘴口就被寒夜凍結

燒 燒 燒起來

未赴發出聲音

就安爾發生風雨狂狂滾的二二八事件。

205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第二章 消息

第三章 呼喚

人命日時不敢保暗時,有人早起時出門,就安爾不知何位去,有人晚頭仔倒轉來,半暝被魔神仔

事件造成若濟家庭破滅,超過戰爭的衝擊,害著無辜的下一代,失去家庭扶持倚靠,紅字貼在

掠去,就安爾無消無息。風聲傳來傳去,人人驚惶,不知如何是好。受難家屬無地救人,要見人,人

身軀頂,給人當作叛徒的子兒,行到何位就遇著歹看的目色,給人指指拄拄。風聲雨聲統在身軀邊攪

無地見;要見屍,屍無地存。天公伯仔不時在流目水……。

吵……。

未赴給他披一領外衫

由無方向

看到阿母的白頭毛

我干單有忍受

我歸身軀悽冷

找到所有的方向

看到阿母面的皺紋

不敢給阿母知也

我的血冷 冷 冷霜去

阿母的青春

干單手底剩

探聽誠濟驚惶的嘴

伊出門時匆匆忙忙拎一下

探聽誠濟著急的耳孔

一絲絲仔溫暖

探聽誠濟黑天暗地的機關

吃頭路時 有的同事對我鄙相的眼光

看到阿爸的像

還復在偷講後壁話

猶原真緣投

我干單有忍受 不敢給阿母知也

半暝清醒

由街頭巷尾

看到阿爸在我眠夢中

每遍鐘摃一聲

行到荒廢的郊外

猶原真四壯

恰如著驚的槍聲

行到水尾湳仔地

阿爸的青春原在

我不相信

行到山嶺絕壁

為什麼我聽著鐘聲會驚? 由鐘樓傳出來

半眠

清悠的聲音

無消息

鐘摃一聲

敢不是阿爸在呼喚

是唯一的消息

我也會驚清醒

呼喚我呢

天光

生死路上全然無消息

聽到阿母匿在哭

還是呼喚台灣

我放落啼啼哭哭的查某子

我的青春也就安爾無消息

披頭散面恰如鬼

我唯一的等待

在學校兮

每年經過寒冬

就是消息

有的同學加我創治

有若濟寒夜

講我是歹人的查某子

鐘摃一聲

鐘摃兩聲 三聲 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

在四界找

206

永遠無消息

207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無人加伊阻擋

我暗中追查真相

在惡夢中驚醒起來

轉來我的身軀

也驚醒櫻花

阿爸青春的歲月

然後驚醒春天

還復在無定著的歷史中

軍營做兵時

找未著位置

我常常被人分配苦工

我絕對不會怨恨

半暝企衛兵看見幽靈出現

社會上的苦難

無人欲相信

不止有生命無常

阿母青春的消息

干單知也答答滴滴

有人散赤到鬼欲掠去

第四章 輪迴

吃頭路時

一九四七年出生的紅嬰仔,被人稱呼做冤魂轉世。受難者不願安息,轉來要求公理和正義。對愛 惜的鄉土,不甘放捒,對不明不白的政治、不明不白的社會、不明不白的遭遇,除了掛念信望愛,還

我被人禁止擔任公務

復會當找什麼明白的道理。狂風暴雨什麼時瞬才會過去……。

我未使得出國

我是阿爸再世

我未使得競選公職

我相信生命的輪迴

我在半暝出世

我從來不曾看過

結婚時

繼續承蒙阿母的愛護

鐘摃一聲

阿爸的樣

連丈人丈姆統不敢出席婚禮

對人間付出最大的關懷

無悲喜交集的哭聲

有人講我是阿爸神魂轉世

額頭黑青 憂頭結面

我常常在鏡內

我探聽阿爸的行蹤

我感受到台灣的土地

恰如看到阿爸的影

阿母一句話都無愛講

永遠給我暝日思念

阿姐干單會偷偷拭目水

啊 原來是

相命仙仔講是驚著

208

有人受到生苦病痛

無不著 驚著的是

學校讀書時

阿母 不是我

先生剾洗我是叛徒的子

阿爸不知有驚著無

同學加我撣石頭

阿爸堅持的信望愛

209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受風受雨 受到月光

是天生的命運

每日受到赤炎炎的日頭 我的神魂猶原在飄蕩 鐘聲不復再驚惶

每遍鐘若摃一聲

不復像淒冷的槍聲

我就越頭

我無什麼怨嘆

期待歷史會做出

干單等候審判

最後的審判

歷史總是有是非 我不會計較事件過程中 生命不是永遠

糾索的力頭偏向何一爿

我相信生命的種籽

我要追求的是

會當在台灣暴英

生命在歷史中

變成民族光明的希望

產生什麼款的意義

2012 年《二二八安魂曲》彩排後大合照。照片提供/柯芳隆

第五章 審判

我的熱情 我的勇氣

生命成敗,歷史功過,統在一念之間。個人的犧牲,成就民族的輝煌,覺悟也在一念之間。公理 和正義,司法無法度解決,歷史總是會裁判。誰會當計較風雨無常的洗禮……。

我的神魂飄蕩

守在台灣的身邊

在台灣的天頂

210

我的苦難

會給後代什麼款的

無什麼可計較

自尊和意志

我努力 流血流汗 為著台灣這塊土地

找不到定位

我看到同志和牽手

我對台灣的愛

漸漸在恍惚中老去

給我的神魂猶原

我看到後代子孫

211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第六章 安魂 幾千幾萬條人命,在一片黑天暗地的波浪中,有的即刻身亡;有的若沉若浮,也就安爾失落;有 的被衝到湳仔地,困苦一世人。無論是壯士,無論是冤魂,終歸也是該容納入歷史的主流。宇宙的真 理,永遠是:雲過日出,雨過天清……。 面對嚴肅的歷史

安息乎 眾神魂

獻詩給你等

不免復等待最後的審判

代表台灣倔強的精神

歷史歸歷史

安息乎 眾神魂

見證著有你等

安息乎 眾神魂

若濟是非 為台灣的土地和人民

誰敢隨便審判

會在歷史上清楚明白 勇敢仗義發聲

誰會當審判

法律無法度裁判 勇敢承擔犧牲

誰是審判者

人心自然有秤頭

誰該被人審判

政治無定著有強權 抵不會過藝術和詩歌的永久 2012 年《二二八安魂曲》大合唱。照片提供/柯芳隆

台灣已經新生 埋冤之地

安息乎 眾神魂

埋冤過若濟歷史事蹟

半世紀的冤枉

不免奇怪

加添台灣史坎坷的命運 因為有你等拚生命的演出

因為有若濟人犧牲

寒夜已經不會被人感覺凊心

才成就台灣的偉大

出現的是明朗的月光

因為有若濟人吞惀 才顯示和諧的力量

聽著鐘聲

因為有若濟人寬容

會想到婚禮的喜事

才形成團結的社會

鐘摃一聲 就有一個新的生命來出世

212

213


小人物狂想曲

小人物狂想曲 台灣民主運動與「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時期政治犯」等平 反運動發展數十年來,雖有不少有志之士如醫師、律師、雜誌發行人、 教授,甚至立委、監委等民代不斷投入、大力呼籲,但不能否認,還 有更多獻身其中的小人物、小黨工,他們也一樣秉持理念,貢獻所長, 為台灣的正義奉獻自己的心力。 本章節介紹三位街頭創意家--袁嬿嬿、廖耀松、邱萬興,與一 位街頭行動劇演員--梁金鐘。 袁嬿嬿、廖耀松、邱萬興三人都是美工科系畢業。 在台灣民主抗爭最艱辛的一九八○年代,他們先後投入黨外運動。 袁嬿嬿參與人權救援工作,廖耀松從事印刷事業, 邱萬興從事黨外雜誌的攝影、美編。 戒嚴年代,黨外人士屢屢發起街頭遊行、抗爭, 他們也竭盡一己之力,為台灣民主運動貢獻所長。 梁金鐘,街頭行動劇演員,本人即是「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家屬, 他的母親在事件中過世。他長大得知之後,工作之餘,必投入街頭遊 行行列,以行動劇的演出來感動更多人。 推動「二二八」平反運動,這些小人物的背後,一樣蘊涵著「盡 心盡力」的故事,這也是我們希望讀者深入了解之處。

214

215


小人物狂想曲

民主運動不可欠缺的街頭創意家 袁嬿嬿、廖耀松、邱萬興三人都是美工科系畢業, 在台灣民主抗爭最艱辛的年代, 他們製作許多遊行傳單、海報、手舉牌與抗議道具, 為二二八平反運動留下最真實的紀錄, 他們是台灣民主運動不可欠缺的街頭創意家。

街頭道具的化妝師:袁嬿嬿 文/邱萬興 台灣街頭抗爭運動中,袁嬿嬿一直是一個 默默在幕後出點子與創意的人,從街頭到選舉 造勢活動,她的點子非常多,是反對運動中不 可或缺的創意人才。 袁嬿嬿畢業於國立藝專美工科,寫美術 字、畫畫,樣樣都難不倒她。解嚴前後,從「救 援雛妓」、「國會全面改選」、「聲援海外黑 名單」、「農民」與「勞工」的問題,甚至「廢 除刑法一○○條」的政治改革運動,她都熱切 地投入。很多街頭抗議時所需的背心與布條, 這些美術字幾乎都出自袁嬿嬿的快手。 袁嬿嬿父親是湖北籍的國民黨將軍。袁嬿 嬿因為天主教會的影響,黨外運動萌芽之際, 她就從事女工方面的研究,後來認識來台研究 的艾琳達,並深受美國人權工作者艾琳達影

袁嬿嬿 ( 右一 ) 在 1978 年與美國人權工作者艾琳達從事 人權救援工作。攝影 / 邱萬興

響。1975 年,艾琳達在台灣先後協助陳菊和

月 13 日,袁嬿嬿包下一部計程車,訪遍全台

施明德等人與國際人權組織建立聯絡管道。袁

各地的美麗島受難家屬,和他們約定第二天上

嬿嬿開始參與黨外運動,並投身台灣人權救援

午到台北許榮淑家集合,再集體去探監。為避

活動,所謂的國際人權組織,在獨裁統治的年

免被錄音,袁嬿嬿以筆談的方式一一和家屬溝

代,向來被國民黨視為是專門搞顛覆的共產黨

通,讓她們將懼怕除去。

外圍組織。 12 月 14 日上午,各地美麗島家屬如約

聲援美麗島受難家屬

216

集體探監,當然見不到被捕者。然而,這個小 小的行動卻有極大的意義,代表了家屬並沒有

1947 年二二八事件後,殘存的家屬大多

崩潰,他們在景美軍事監獄門口留下合影,做

為女性,驚嚇之餘,她們只能暗夜哭泣,孤獨

了歷史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在那段風聲鶴唳的

地把眼淚往肚裡吞,走不出悲痛與哀聲。1979

時間,袁嬿嬿與蕭裕珍、曾心儀、田秋堇、田

年美麗島高雄事件發生後,袁嬿嬿被關了一

朝明與田孟淑夫婦等人,絲毫沒有退縮的擔負

天,幸虧她父親出面,把她保釋出來。此後,

起聯絡、協助、慰問家屬的工作。在政治壓迫

袁嬿嬿更毫無所懼的積極投入「美麗島受難者

陰影揮之不去的時代,她們勇敢做了該做的事

家屬」救援工作。國民黨展開大逮捕後,12

情。

217


小人物狂想曲

婦盟」的成員。該團體以「團結婦女力量,促 進社會進步」為宗旨,號召許多熱心參與政治 的女性加入這個團體。 1990 年 3 月的野百合學運,數萬群眾在 中正紀念堂要求「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 款、召開國是會議、提出政經改革時間表」。 林秋滿與袁嬿嬿、蔡明華律師帶領「進步婦盟」 成員們,帶著十幾張自製的勸退國會老賊海報 袁嬿嬿 1987 年手繪的救援雛妓運動海報與插畫。攝影 / 邱萬興

與布條,毫不畏懼鎮暴警察的阻擋,從中正紀 念堂衝去李登輝總統官邸示威抗議,要求老賊

參與救援雛妓運動 解嚴前後,袁嬿嬿投入 1987 年「彩虹專

下台。

製作二二八遊行稻草人

案」的救援工作,從監察院請願到華西街抗爭, 都可以看見她投入的身影。

1989 年在二二八發生地的遊行隊伍中, 袁嬿嬿發揮他的美工專長,製作六個稻草人—

1987 年 1 月 10 日,31 個民間單位及社

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警備總司令參謀長柯遠

運團體,以「彩虹專案」為名,聯合發表聲明

芬、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整編第 21 師師長

「反對販賣人口——關懷雛妓」,社運人士齊

劉雨卿、憲兵第四團團長張慕陶、基隆要塞司

聚到台北龍山寺和華西街示威遊行靜坐。袁嬿

令史宏熹,做為前導遊行。這些人都是二二八

嬿親手繪製一張張長髮裸女的版畫海報與大字

濫殺事件中的劊子手。遊行民眾在台北市天馬

報,讓婦運與社運人士舉著海報,到台北市華

茶房的二二八事件現場,要求公布真相,平反

西街抗議政府縱容「販賣人口及山地雛妓」,

冤屈,高喊著「紀念二二八,政府要道歉」,

並到台北市桂林分局遞交抗議聲明。這是社運

沒有真相,就沒有原諒。

袁嬿嬿設計 1989 年的二二八平反運動遊行稻草人。攝影 / 邱萬興

人士第一次為關懷雛妓的問題走上街頭。透過 這次大規模的遊行抗議,「關懷雛妓」運動不

1989 年 9 月 26 日,34 個 以「 台 灣 」 為

但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廣泛探討, 3 月,警政署

名而無法獲准登記的社運團體,發起「反人團

終於在各方的壓力之下,成立了「正風專案」,

惡法」大遊行,袁嬿嬿設計出一個象徵「人團

任務是取締人口買賣、救援雛妓。

惡法」的巨大牢籠。牢籠的木條上,刻有各個 參與社團的名稱,並綁上黃色絲帶,能夠很清

「進步婦盟」到總統官邸抗議

楚凸顯抗議目的。參與遊行的人,全部戴上 口罩,身穿「結社有理、台灣無罪」、「人團

1987 年 5 月 1 日,當時台灣尚未解嚴,

惡法違憲」等標語的罩衫,站在牢籠內,扛著

一群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的女性:蔡明華、曹愛

牢籠示威。抗議國民黨政府更不准人民團體以

蘭、林秋滿、蕭裕珍、范巽綠、陳秀惠、田孟

「台灣」為名而立案,這都是袁嬿嬿在街頭運

淑(田媽媽)、袁嬿嬿、黃怡等人都是「進步

動中,重要的創意作品。 1989 年 9 月 26 日「反人團法」大遊行,袁嬿嬿設計一個巨大木作牢籠參與遊行。攝影 / 邱萬興

218

219


小人物狂想曲

無畏無懼的街頭兄弟:廖耀松 文/邱萬興 廖耀松是一位活動力很強、從事製版工作

當《台灣政論》的發行量一期一期增加時,警

的老闆。一九七○年到八○代的台灣,風聲鶴

總就開始來印刷廠騷擾。廖耀松明知警總會來

唳的戒嚴時期,廖耀松一向居於幕後,出錢、

查禁,他總是想盡辦法讓雜誌照常上市。所以

出力,幫助黨外人士,並積極投入台灣民主運

他當時都會做兩套製版,一套用來應付警總,

動。

另一套再想辦法安全地運送到秘密場所印刷。 廖耀松個子不高、音量不小、唇上蓄著

鬍鬚、說話時沙啞有磁性。他 1947 年出生於

當年很多雜誌或是選舉文宣品,都是廖耀松這 樣暗中安排,否則雜誌無法如期出刊。

大稻埕,家裡就在台北市日新國小後面的打鐵

1984 年 5 月 4 日,「美麗島事件」受難

街上,離二二八發生地不到一公里。廖耀松畢

家屬,為了聲援四位美麗島受刑人黃信介、張

業於復興美工,退伍後,他跟著大哥去印刷廠

俊宏、姚嘉文、林弘宣,展開絕食行動,以及

上班。那時候印刷公司向日本購買自動印刷機

擴大家屬和黨外同志參與絕食抗爭的行列,由

器,日本的師父親自來台教學,順便教他們如

當時的人權律師江鵬堅立委、監察委員尤清召

何製版,廖耀松的大哥因此學到新的製版技

開記者會,發表「追求民主、分擔苦難」聲明,

術。後來他們倆兄弟決定自己開一家製版公

絕食地點則選定林宅血案原址,現為基督教義

司。

光教會的所在地。 威權統治時期,很多黨外雜誌社都會受到

警總、調查局騷擾,逼得很多印刷廠不敢接下

與警總大玩鬥智的遊戲

廖耀松 ( 右二 ) 扮演 1947 年二二八國軍,參加北基會的二二八話劇演出。攝影 / 黃子明

入黨申請表、重要宣傳品,都是委託廖耀松印

鼓,毫不退縮。他持續不斷地為抗爭群眾加油

製,以防重要機密外洩。

打氣的身影,令人動容。

黨外人士文宣品印製的訂單。只有少數印刷廠

當天,美麗島受難家屬在義光教會絕食,

例外,譬如三榮印刷的老闆張榮華就敢印製黨

特務人員則在外圍巡行監視。廖耀松接到黨外

民進黨在台北圓山飯店宣布組黨前,所有

外的文宣傳單。

公職與同志們的告知,就跟警總(警備總部之

相關事件都秘密進行,當時的游錫堃省議員交

簡稱)跟監的特務人員大玩鬥智的遊戲。廖耀

待要準備一支 1986 年選舉後援會的旗子,廖

在衝撞威權、禁忌的年代,廖耀松更是放

松為了要秘密地將這張「追求民主、分擔苦難」

耀松於是秘密準備一支超大旗子,用手工將四

下手中的工作,發揮他的製版專才,很多街頭

絕食聲明稿,拿去印刷,當下決定由他和太太

塊綠色綢子布縫合在一起,中間加上一塊台灣

重要的「人像手舉牌」都是他義務製作的。從

陳明珠兩人將稿子切成二半,分頭攜帶離開,

的圖案,做成很大一支民進黨旗。

「迎接魏廷朝出獄」、「聲援陳翠玉」、「二二八

張榮華和黃信介立委是台北大龍峒鄰居。 台灣早期印刷廠幾乎都沒有製版部,張榮華和 廖耀松的大哥曾經是同事,所以三榮印刷印製 傳單,廖耀松就配合製版。他們雙方除了理念 契合之外,也想要幫台灣民主運動做一點事, 因此冒著風險,他們從不停止合作。

第一次協助《台灣政論》製版 《台灣政論》是廖耀松第一份協助製版的 黨外雜誌,這是台灣人政論思想的發聲管道。

220

躲過特務人員監視,順利完成任務。

1986 年 11 月 30 日,「 桃 園 機 場 」 事

義務製作手舉牌的幕後英雄

平反運動」「救援綠島最後一位政治犯王幸 男」、「聲援被關在獄中的台獨聯盟張燦鍙、

1986 年 9 月 28 日, 民 主 進 步 黨 衝 破 黨

件,一些民進黨公職與大批接機的群眾到桃園

禁,於圓山大飯店成立。「一九八六黨外選舉

機場,要為許信良、謝聰敏與林水泉三人接

後援會」在台北圓山大飯店敦睦廳會場的珍珠

機。機場外,接機的群眾面對軍警憲兵部隊的

板字,就是廖耀松負責佈置的。從黨外到民進

鎮壓,都遭受催淚瓦斯與消防水柱的衝擊。廖

廖耀松當過民進黨三屆全國黨代表,也曾

黨,廖耀松毫不畏懼警總人員的恐嚇與點名做

耀松披著黨外公政會的肩帶,站在接機群眾抗

擔任北區政治受難基金會(簡稱北基會)會長,

記號。民進黨創黨時期的黨外公報、黨員證、

爭的最前線,奮不顧身地擂了十幾個小時的戰

也參與北基會的話劇演出,他與北區會會員發

郭倍宏、李應元」的救援手舉牌,街頭許多手 舉牌等抗議模式,皆出自其手。

221


小人物狂想曲

動街頭募款送慰問金到土城監獄,給 1988 年 五二○農民事件受難者林國華、蕭裕珍、林濁 水、黃嘉光……等人。 二二八平反運動中,廖耀松不只參與北基 會的話劇演出,也經常協助二二八平反運動印 刷傳單。在沒有電腦輸出的年代,廖耀松發揮 他的製版專長,用製版印刷技術,做出一張張 的手舉牌,1989 年的二二八遊行隊伍中的手 舉牌「公佈真相、平反冤屈」,就是廖耀松連 夜趕工製作出來的成品。 他永遠都是街頭運動的熱情參與者,他不 求名利,總是默默地出錢、出力,支持台灣民 主運動;他面對特務、面對軍警毫不退縮的身 影,最值得敬佩。

廖耀松製作二二八平反運動手舉牌。攝影 / 邱萬興

邱萬興策展二二八事件 70 週年紀念,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 二二八平反運動 30 週年特展。攝影 / 邱萬興

台灣民主運動的影像記錄者:邱萬興 文/邱斐顯 邱萬興,1960 年生,桃園觀音的客家人,

《新路線》、《台灣關懷》、《台灣人權》、

祖、父兩代都是觀音街上的打鐵匠。1979 年

《台灣與世界》、《 台灣評論》、《黨外公報》

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1985 年邱萬興投入康

等黨外雜誌的美編。他最高記錄,曾經一個月

寧祥創辦的《八十年代》雜誌作美編工作。他

內要編輯五到六本月刊與周刊的黨外雜誌。

和高中同學,一起設計編輯含六十四頁內文, 及彩色封面、封面裡、封底、封底裡的雜誌, 而且必須手工裁切文稿、圖片,及貼稿。邱萬

遭情治單位跟監的「叛逆份子」

興不僅在司馬文武、徐璐等編輯群的指導下,

戒嚴時期,「情治人員」對黨外人士的恐

學習了不少黨外雜誌的編輯技巧,他也因工作

嚇案例,時有所聞。參與民主運動的人,大多

關係,接觸不少黨外組織的基層與重要幹部。

是飽受警總與特務監控的「叛逆份子」。當時 的黨外雜誌社樓下,幾乎都有警總與情治人員

《八十年代》停刊後,邱萬興陸續擔任

跟監。曾經有一次邱萬興離雜誌社時,為了躲

廖耀松父子都畢業於復興美工,1988 年的聲援蔡許台獨案,廖耀松負責製作手舉牌,兒子幫忙繪製油畫人像。攝影 / 邱萬興

222

223


小人物狂想曲

避警總跟監,就跟著同學一起騎著「偉士牌摩 托車」到台北縣的十八王公海邊玩,一直待到 中午都不回去,後來情治人員就不跟監了,因 為找不到他們住那裡。 創黨初期,邱萬興被點名做記號,警備 總部人員恐嚇他,他在民進黨中央黨部上班, 調查局人員直接打電話到《民進報》找他,威 脅。說是他復興商工同學,電話中就直接表明 他是調查局人員,說要請邱萬興喝咖啡聊聊。 要邱萬興不要留在《民進報》,為民進黨中央 黨部擔任美術設計工作,最後他乾脆出言恐嚇 威脅。 他就跟當時《民進報》的總編輯報告,再 去跟創黨主席江鵬堅說。江鵬堅主席說,若是 調查局再打電話來,就叫他辦一桌,說民進黨 主席也要去,對方後來再打來,他把江鵬堅主 席的話轉告調查局人員,從此這人不再來騷擾 邱萬興。

邱萬興為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設計二二八報紙稿,1987 年 2 月 14 日被警總查禁的民進報報導二二八和平日廣告稿。

社會各界推薦二十名立委及二十二名國代候選 人。下午的會議由謝長廷提案「民主進步黨」 的名稱,獲得全場一百三十二位熱烈的掌聲通 過。台灣人民終於創建了本土第一個政黨「民 主進步黨」。邱萬興不但紀錄民進黨成立經過, 還一手包辦民進黨創黨黨證設計,同時還要編 輯民進黨中央黨部機關報《民進報》。

見證民進黨在圓山創黨

為台灣最大的禁忌,台灣的媒體與報紙都都不

外雜誌內很少有攝影記者編制人員。民進黨創

敢刊登「二二八事件 40 週年紀念行動」的消

黨前夕,黨外公政會理事長顏錦福市議員創辦

息與廣告。1987 年邱萬興在民進黨中央黨部

《黨外公報》雜誌,主編賴勁麟找邱萬興幫忙

開始負責機關刊物《民進報》的美術編輯工作。

負責美術編輯,林樹枝、陳清泉等人負責文字

鄭南榕找邱萬興到他的《自由時代》雜誌社,

編輯。

希望邱萬興能幫忙製作一張二二八平反運動的

1986 年 9 月 28 日, 黨 外 人 士 在 台 北 圓 山大飯店舉辦「一九八六黨外選舉後援會」推 薦大會,邱萬興被告知要帶相機到會場做影像

邱萬興美編的黨外雜誌二二八 活動報導,設計歷年來二二八 平反運動傳單。攝影 / 邱萬興

224

國民黨長期的威權統治下,「二二八」成

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沒有街頭抗爭,黨

宣傳報紙稿。此後只有一有空時,邱萬興就到 「二二八和平日運動」辦公室,幫忙製作手舉 牌、海報等遊行道具。

記錄。原先黨外選舉後援會對外界的說法是,

邱萬興為「二二八和平日運動」製作的第

「一九八六黨外選舉後援會」大會,只是一場

一份報紙稿廣告,刊登在 1987 年 2 月 14 日的

推薦黨外人士競選 1986 年的立法委員及國大

《民進報》試刊號的第四版廣告,第三版全面

代表的誓師大會。游錫堃省議員主持大會,向

報導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成立消息,要求「公

225


小人物狂想曲

1989 年民進黨中央黨部在基隆市 舉辦「二二八平反運動」遊行, 盧修一博士手舉的對開海報,是 由邱萬興所繪製的。 攝影 / 邱萬興

布真相、平反冤屈」,祈求和平早日降臨台灣

基隆市區遊行,追悼二二八事件中犧牲的英

島。為了突破國民黨的報禁,民進黨辦了這份

魂。邱萬興就曾經繪製一張,「鮮血不能白流、

試刊號出版,不料這份《民進報》試刊號竟然

沉冤必須昭雪」對開海報,由盧修一博士舉著

因為這則報紙稿,而遭到警總與新聞局全面查

海報,帶領二二八遊行隊伍前行。活動最後由

禁。

民進黨主席黃信介代表焚燒靈厝,以慰受難者 1987 年 2 月 28 日,為了紀念二二八事件

40 週年,民進黨特別選在當時發生二二八事件

再天之靈,「我們要用人民的力量,要求國民 黨為二二八事件向台灣人民道歉!」

附近的台北市延平北路永樂國小大操場,舉辦

從 1986 年到 1993 年這段時間,臺灣社

「二二八和平日演講會」現場人山人海的人潮

會裡各種團體(婦女、環保、農運、工運、原

來聽演講。當時,民進黨中央黨部的幹事林樹

住民運動等)的街頭抗議行動,都會請邱萬興

枝,特別請糊紙店作一個大型二二八牌位,要

參與設計傳單海報,他幾乎無役不與。包括反

請糊紙店師傅寫上「二二八冤死英魂之靈位」。

核運動、農民運動、救援雛妓、二二八平反活

當時仍是戒嚴時期,人人聞「二二八」色 變,避而不談,林樹枝當時的要求嚇壞了那一

動、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運動、黑名單、

以前在街頭運動沒有布偶道具,邱萬興

位拿回當時的黨外公政會總會,他問邱萬興:

做的是平面設計與攝影工作,不過他在學校學

「小邱,你是學美工的,應該會寫毛筆字吧!」

過雕塑,因此邱萬興也會設計製作大型布偶道

英魂之靈位」。這個「二二八冤死英魂牌位」, 當天晚上,就由台北市議員謝長廷和顏錦福抬 著,上萬民眾舉著鮮花,跟隨著民進黨創黨主 席江鵬堅率領的遊行隊伍,步行到淡水河十三 號水門,祭拜二二八冤死英魂。 民進黨中央黨部於 1989 年 2 月 28 日, 在基隆市區舉行「平反二二八事件」大遊行, 上千民眾沒有喊口號,以莊嚴、肅穆的心情在

226

二二八讓他遺失母親的容顏:梁金鐘

廢除刑法一百條、四一〇教育改革等等。

家糊紙店師傅,他們不敢寫。林樹枝把這個牌

邱萬興拿起毛筆就直接寫上「二二八冤死

1993 年梁金鐘舉著「四六載深血仇,締造心台灣建國根基」, 參加「二二八疼台灣、重建、再生大遊行」。攝影 / 邱萬興

梁金鐘從投入黨外運動到民進黨成立, 在一路爭取台灣民主的運動中,他始終是一位 最基層的黨工。同時他也是二二八事件的受難 家屬。二二八事件讓他失去母親,甚至不記得

具。1989 年國會全面改選運動,邱萬興就曾

母親的容顏,至今他仍不知道母親的遺骸葬在

做了三個大型「老賊布偶」,讓這三個大布偶

何處?這是他心中永遠的痛。因此,每年的

加入抗議遊行的行列,為街頭運動增添一些與

二二八,都是梁金鐘悼念母親的時刻。

眾不同的效果。 邱萬興,數十年來,從不間斷地以他的相 機刻劃人物、記錄抗爭事件,為台灣民主運動 留下珍貴的影像史料。邱萬興不論是為理念、 為工作走在街頭抗爭現場,拍攝記錄,台灣民

過去,每年他都以行動劇公開控訴、譴責

梁金鐘 訪談/陳銘城 文字整理/黃旭初 攝影/邱萬興 錄影/黃裕順 時間/ 2017 年 1 月 20 日 地點/台北市梁金鐘宅

國民黨,藉以凸顯在二二八事件中,有多少無 辜受害者遭殃,造成家屬長年來的傷痛。每年 的二二八平反運動,梁金鐘都會高舉「二二八

主運動史上,他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227


小人物狂想曲

血債何時了,追懲元凶、還我母親」,「母親

遇上高雄市壽山要塞司令部下來的軍人在市區

動劇,如演出蔣介石在街頭被台灣人追打,雖

您在哪裡?國民黨還我母親來」的布條或手舉

一番掃射,許多人當場被打死,而梁金鐘母親

然很困難辛苦,但是他們覺得很有意義。

海報,嚴厲地控訴國民黨。

身上也中彈,不過沒有穿透,因此讓背後的梁 金鐘倖免於難,否則梁金鐘也早就不在人世

阿母中彈仍一路庇護幼兒

了。

從黨外到民進黨,很多街頭兄弟,他們不 上檯面,不當公職,不求名利,堅持理想,在 幕後默默地支持各種街頭抗爭運動。梁金鐘和

三十多年前從事黨外運動與民進黨街頭抗 爭攝影的邱萬興,對梁金鐘最印象深刻的一次 是,1992 年「一台一中」大遊行時,梁金鐘在 街頭行動劇裡扮演媒婆,手裡拿著標示「海基 會」字眼的扇子,反諷國民黨與共產黨的私下 交流。

梁金鐘的父親是台南安定蘇厝人,母親為

梁金鐘的母親梁張不胸前中彈,她全身

「北區政治受難者聯誼基金會」黨工田媽媽、

台南善化胡厝寮人。1947 年「二二八事件」

是血,但仍拼命緊揹著兒子想回家。當時,她

廖耀松、傅雲貴、林重謨、楊秀英和簡錫堦等

爆發時,梁金鐘家住高雄。3 月 5 日,出事那

身旁的人想送她就醫,卻因為緊急戒嚴,而軍

人,就時常演出「街頭行動劇」,投入各種弱

天,外面到處都是槍聲,沒人敢出門。但因為

車仍在高雄到處掃射,以致無法將她送醫。梁

勢團體的抗爭活動,以這種方式來凸顯抗爭議

梁金鐘說,陳水扁當立委的時候,他就常

梁金鐘的父親生病無法上工,母親梁張不只好

張不回到家後,血流不停,小梁金鐘不停地嚎

題。他們不但自己製作所有街頭運動的大字

在那裡寫布條和大字報去做抗爭。他記得有一

揹著三歲大的梁金鐘,去高雄市大埔市場抓

啕大哭。梁張不向鄰居求救說,一定要幫她保

報、抗議布條和各種道具,也自己化妝及製作

年,他和林黎彩跑去台北市金華街的彭孟緝官

藥,準備帶回家,熬煮給丈夫吃。不料母親卻

存梁家唯一命脈。梁張不隨後才被送到醫院急

服裝。梁金鐘說,有人說他們的行動劇演得很

邸抗議,結果,他們被很多鎮暴警察包圍,無

救,但因失血過多,第二天不治身亡。

好,不輸給職業演出者,這對他們鼓勵很大。

法突圍,情勢相當驚險,令他印象深刻。(林

梁金鐘說,當時家裡很窮,買不起棺材,

當年參與所有街頭運動的人都很辛苦。梁

只有拿鄰居送的幾片三合板,由父親釘成簡單

金鐘平常靠油漆工作維生,卻常常為街頭運動

棺木,將母親草草葬在高雄市的林德官。但後

而放棄工作,幸好有陳嘉雄先生(熱愛台灣、

來道路拓寬,墳墓遷葬,他至今都找不到母親

關心政治的中小企業主),時常關心照顧這些

的墳墓可以祭拜。他的母親因為家窮,一輩子

街頭兄弟的生活,讓他們參與運動時,沒有後

沒拍過照片,讓他至今都想不起她的模樣。

顧之憂。

梁金鐘雖然從小就耳聞叔叔、姑母約略提

對於行動劇的演出,梁金鐘也相當有一

到二二八,不過他在小學寫作文〈我的母親〉

套,如簡錫堦在勞工陣線時,每當要募款,就

時,還誤以為母親是死於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

會請他演出,精湛、動人的演技,總讓大家

軍的轟炸。直到他 18 歲去台南興南客運公司

看得相當入迷。1993 年於台南勞工改造之夜

工作,接著又到台北做油漆工時,才由長輩告

募款餐會,梁金鐘飾演阿福伯仔,這是一個自

知,他的母親是死於二二八事件的高雄大掃

南部北上謀生的勞工一生艱苦工作的辛酸血淚

射。後來他開始積極參與黨外民主運動。

史。他演得入木三分,感動了一位女性觀眾, 她到後台告訴梁金鐘說,因為梁金鐘演得太真

參與街頭抗爭 演出行動劇

梁金鐘的母親死在 1947 年高雄市二二八的要塞司令部的軍人槍下 . 每年的 二二八遊行都會舉著「二二八血債何時了,追懲元凶、還我母親」,向國民 嚴厲的控訴。攝影 / 邱萬興

228

實了,讓她淚流滿面。

梁金鐘參與民主運動,不只是二二八事

因此,簡錫堦若有短劇要演出時,梁金鐘

件,所有不公不義的抗爭活動,像原住民還我

絕對是不二人選,簡錫堦只要稍微向梁金鐘說

土地,還我母語運動,工人運動等等,他都積

明劇本,動作、口白都讓梁金鐘自己發揮,梁

極參加。梁金鐘後來在台北市議員李逸洋服務

金鐘就能將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的表演

處當總務時,每年的二二八都會上演相關的行

才能讓梁金鐘頗為自豪。

追求二二八真相 是不分族群的

黎彩,同是高雄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她的父 親是當年的苓雅區長林界,林界是在二二八事 件時,被當時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打死。林黎 彩的先生,廖中山教授,則是「外省人台灣獨 立促進會」首任會長。) 如今,二二八事件已屆七十年,事件責任 歸屬報告的專書早已出版,元凶就是蔣介石和 陳儀,當然還有彭孟緝等人。現年七十多歲的 梁金鐘認為,自己有很多忍辱,用一句北京話 來說,就是「含冤忍辱七十載,二二八真相終 大白」。梁金鐘認為,追求二二八的真相,是 不分族群的,希望外省朋友不再背原罪,真相 和外省朋友沒關係。他說,他女兒的乾媽是外 省人,而且是他選的,但她一直和他們家有兩 代的交情,他對中國來的外省人,沒有成見。 但梁金鐘強調,轉型正義一定要做,希望 社會能瞭解二二八受難家屬喪失親人的痛苦。 也期盼政府早日公布歷史真相,而不是要向誰 報復。

229


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二二八事件,1947 年爆發至今,已經 70 週年了。1987 年民間開始推動二二八和平日的 平反運動,至今也已經 30 週年,然而,二二八事件的檔案至今尚未完全公開,學者要做研究 時,仍遭到檔案局拒絕提供資料。 從 1988 年至今,從來沒有一位總統,對任何一個在「二二八事件」下令動用軍隊捕殺人 民的政府領導者,或軍官將領,對他們在這場台灣人民歷史性的悲劇中,追究其應負的責任, 以達成轉型正義的目標。 第一次政黨輪替,民進黨的陳水扁總統在任八年,由於朝小野大,諸事推動起來,心有 餘而力不足。而歷史學者研究史料後所釐清的「責任歸屬」(2006 年),陳水扁總統礙於任 內,立法院民進黨立委並未過半,因而處處遭到掣肘,許多轉型正義應該做的事,結果只有 名義上(短暫)做到,實質上做不到。

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未竟之路座談會。攝影 / 邱萬興

第二次政黨輪替,國民黨的馬英九總統在任八年,朝野是國民黨全面執政。馬英九總統 雖不至否認二二八事件,但 2010 年時,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朱浤源等人不但矢口否認前國史 館館長張炎憲教授等人所作的「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結論,反而將元凶指向日本政府,他們 這樣的言論,引發學界諸多爭議。 第三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大獲全勝,蔡英文當選總統,民進黨立法院人數過半,民進黨 獲得史上第一次全面執政的機會。此時很多推動轉型正義該做的事,應該是新政府上台後的 重大推行政策。 但是,新政府針對二二八轉型正義的推動,尚未符合人民諸多期待。蔡政府全面執政 (2016)至今,官方沒有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歷史的究責,因此成為今日的 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的「未竟之路」。 2017 年 7 月 16 日,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舉辦「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未竟之路」座 談會,薛化元、花亦芬、朱立熙、陳儀深等四位學者,分別從檔案開放與研究的困境、德國 轉型正義的角度、韓國轉型正義的借鏡、台灣檔案尚未完全公開的議題,來探討台灣轉型正 義未竟之路,應如何在全面執政下,繼續往前推動。

230

231


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關於二二八的平反之路,我強調二二八事件的「出土」,能讓人民更清楚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

薛化元教授: 檔案全面公開並制定法規,才能推展轉型正義

這件事情,我們才有追求平反跟救濟的可能。就此而言,洪昭男、蘇秋鎮、黃 煌雄等立委的質詢是極為重要的。(戒嚴時期 1982 年,國民黨籍立委洪昭男、 無黨籍立委蘇秋鎮與黨外立委黃煌雄,為「二二八受刑人案」向行政院提出質 詢。洪昭男是戒嚴時期第一位公開要求釋放二二八受刑人的立委。) 但如果沒有鄭南榕一開始和陳永興、李勝雄來推動平反運動,二二八這件

文字整理/陳雅惠

事如何能被廣泛的注意到?雖然當時媒體大部分是負面的報導,但是經過媒體 報導,事情就被突顯出來,所以「平反運動」才遭到情治單位大陣仗的伺候,

二二八事件出土 才能追求平反

而大家知道有這件事情以後,後續才有開始討論二二八平反運動的空間。

所謂「轉型正義」,是指一個國家或社會經過自由民主改革之後,重新評 估當時不自由不民主的時代裡,特別是國家公權力對人民人權的不當侵害。人

平反運動之後,學術界也有進一步的行動。當時我在鄭欽仁教授與李永熾

民之間互相傷害是刑法的問題,可是國家公權力對人民的侵害,動用的可能是

教授領導的現代學術基金會協助一些行政事務。張炎憲、林明德、李筱峰等教

情治單位、司法系統、軍法系統等等,那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我想應該作一

授當時也都擔任董事,基金會就已在討論二二八這件事未來要怎麼處理,包括

個釐清,不宜混為一談。

籌劃、要找誰討論、何時要來開研討會、要列入哪些主題等等,再以民間的立

攝影 / 邱萬興

232

1987 年推動二二八平反運動的街頭兄弟。攝影 / 宋隆泉

233


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場來舉行研討會,討論的成果就是後來由陳文成基金會出版的《民間二二八事 件調查報告》。

平反運動,最重要是釐清真相

二二八事件的檔案已經過了 70 年,應該沒有開放與否的問題。 以今年 2 月,國史館徵集到的檔案,徵詢原機關是否同意國史館出版的例 子來看,其中有少數幾件,相關單位沒有一開始就同意公開。我們才知道原來 還有一個行政命令,叫做「文書管理辦法」,授權各相關機關可以自行決定檔

其次,李登輝在 1988 年繼任總統後,一開始還沒有那麼大的力量,他對

案是否為密件。也就是說,各機關基於保護公務的秘密,可以透過行政裁量,

二二八的看法,是要大家往前看。1989 年我在台大短暫專任後離開,到「財團

決定不開放,而且期限沒有明訂。因此直到今天,二二八事件也還有不能開放

法人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Institute for National Policy Research,簡稱 INPR)

的檔案。

的前身「國家政策中心」上班。當時我的上司通知我,政府現在準備要處理 二二八這件事情,問我能不能擬一些應該要做的項目,提供參考。我那時候的 想法就想到真相必需釐清、政府應該道歉等等。現在來講,可能還不大夠,假 如當時能夠多讀一點轉型正義的書,也許會提供更好的建議。 對平反運動而言,真相釐清是最重要的。但是,我無法說一定可以釐清所 有的真相,歷史學者絕對不敢隨便這樣講,因為太多檔案、史料不確定是否都 能找到。這樣要如何保證可以找到全部的真相?透過前輩的努力,加上新的檔 案、史料的出土,二二八事件的大概輪廓,是有可能被發展出來的。從真相調查, 到最起碼哪些人可能必須負擔比較大的責任等,就學術的探討,應該是沒有問 題的。 然而死亡人數的調查、研究仍然不足。以無名的受害者而言,例如大家都 說二二八事件時台北圓山死了不少人,事實上卻沒有圓山受難者的家屬來要求 賠償。根據戶口來調查二二八事件的,真實的死難者有多少,是重要的方法之 一。過去陳寬政教授在行政院調查報告,估算 1 萬 8 千到 2 萬 8 千死亡人數。 但是用戶口登記來處理,也有一些資料的限制。 以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楊振隆執行長為例,二二八事件他家有 3 個受害者,他的叔叔在事件中死亡,卻是過世 10 幾年後才報死亡,就是一個例 子。至於當時失蹤的人為何沒有馬上報死亡?對於一些受害者家屬而言,人出 去沒回來,一定是先想辦法找人才對,怎麼會馬上報死亡,除非一直找不到才 會放棄。

就此而言,研究者應該多跟第一線的管理人員溝通,瞭解為什麼那些檔案 無法開放閱覽的關鍵原因?主管機關大都講法律,大體上都同意開放。可是承 辦人實際的決定,往往和我們原本的認知不同,相關機關訂了一堆規定,我們 也不會完全了解。 關於二二八事件整個真相釐清所遇到的問題,在白色恐怖也有類似的情況, 就是如何兼顧真相調查和保護受害者的隱私。目前我遇到比較大的問題是,受 害者的家屬有時不知道他的親人是不是受害者。我政治大學的一位同事,有一 天跟我說,直到他爸爸過世、舉行告別式那天,來祭拜的人跟他講,「你老爸 曾經被抓過。」他才知道自己父親曾遭到白色恐怖的迫害。

編列預算 請專人處理檔案 如果我們想要學習德國的轉型正義作法,譬如說掌握資料、保護受害者隱 私,那麼政府一定要編列預算,讓足夠的專業人力去檢視那些龐大的檔案,釐 清那些案件的原委,這樣才能既保護受害者隱私,又得到轉型正義的可能。 就現況而言,檔案管理局只有幾個人在審查檔案可不可以開放,結果許多 人去調資料,一調就是一疊。調資料的過程中,檔案局無法迅速開放給調閱者 看,其中重要的就是個資問題。現在的個資法施行細則規定,已過世的人就不 受個資法保護,可是知不知道當事人過世,就是一個問題。 如果受害人的個資,在其過世後還要繼續保護,就必須進行更多的查核工 作。譬如雷震過世了,雷震的子女也有幾位過世了,如果規定需要家屬同意才

要求檔案全面開放 目前真相的研究、調查,有一部份牽涉到檔案開放的問題。本來根據國家 機密保護法,除了立法院同意可以再延長之外,檔案最多 30 年就必須開放,而

能公開檔案,而他的家屬散居世界各地,這樣就沒辦法聯絡到所有家屬,也就 無法公開雷震的檔案了。 另外,家屬的認定也有困難。我曾經帶一個家屬去調閱檔案,他有帶身份 證,身份證當然有寫爸爸媽媽是誰,可是他們會問你,會不會是同名同姓?幸

234

235


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好當時家屬有帶著戶口名簿,承辦人員十分熱心,拿檔案中他們家的戶口資料 比對才確認。 我不反對保護受害者的個資應該加以規範,但是,如果要推動轉型正義一 定要有配套措施。以德國為例,德國政府就是直接編列預算,由大量的歷史專 家投入檔案內容的清查工作。我深信轉型正義,一定對台灣的 GDP 有貢獻,因 為必須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去作調查,怎麼可能會沒有提供就業機會?

徹底清查監控工作的資料 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且我們檔案那麼多、歷時那麼長,大概要 花很多時間作調查。有人說,二二八檔案從李登輝時代開始,已經清那麼多次 了,應該清查得差不多了。其實要清查的檔案還很多。 我曾經在一個會議中遇到前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館長劉峰松,他說彰化縣有 二二八監控名冊,其他縣市也有幾個被找到。我認為未來也許還有機會找到更 多資料。以白色恐怖的監控案件為例,監控工作要分派到派出所執行,命令是 從上層一路傳下來,可以一個個環節去查,台灣省警務處若沒有,就找縣市警 察局,再沒有就找分局,分局沒找到,就找派出所,只要有一個單位還保存著 資料,我們就可以找到受害者名字,二二八受害者及其家屬也是這種情形。 以二二八基金會而言,目前透過研究者私人掌握到的,以及基金會、檔案 局的檔案清查起來,二二八事件相關的受害者可能已經超過一萬人。等我們將 來有機會徹底清查後,透過二二八基金會的彙整,再讓大家了解為什麼受害者 的數目和現在公佈的差這麼多。 最後,我希望二二八基金會能扮演一個溝通的橋樑,整合關心轉型正義的 人與各個人權團體,研究如何制定出合乎目前需要的相關法規,使轉型正義可 以順利開展與推動。

攝影 / 邱萬興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花亦芬教授: 德國經驗給台灣的啟示與參考 文字整理/陳雅惠 要談台灣的轉型正義,我們可以從三個面向來談德國轉型正義經驗帶給台 灣的啟示與參考:第一,透過社會內部信任的重建,來重建國際社會對德國的 信任;第二,把台灣對二二八的紀念跟對全球大屠殺的紀念連結在一起,以建 立穩固長久的歷史記憶;第三,透過教育建立對轉型正義價值的認知,確保歷 史悲劇不再重演。

236

237


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重建台灣社會內部的信任

由此看來,我們並非是自稱的「國際孤兒」,因為德國外交部都願意用他 們的臉書官網來告訴全世界,台灣的政治領導人職稱是「總統」。今(2017)

第一是社會內部信任的重建,以及重建國際社會對德國的信任。我們今天 看到德國是歐盟領頭羊國家,但 1949 年西德成立時,當時國際社會對這個國家

年「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正好遇上農曆除夕,而延到 2 月 19 日舉行,我們的蔡 英文總統也親自參加這個典禮。

是不太不信任的,因為大家覺得德國還是一個納粹氛圍很重的國家。德國如何 打造社會內部的信任跟國際社會的信任呢?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德國認真看待 處理歷史創傷的問題。

台灣加入「國際大屠殺紀念日」的重要性,在於我們可以將二二八的歷史 記憶放進國際大屠殺紀念日的框架下,這是最確保台灣歷史也能被世界重視的 方式。

1964 年西德心理學家夫婦米雪莉西(Mitscherlich)寫了一本書《無力哀悼》, 他們提醒西德社會:當一個社會對過往的歷史創傷不懂得處理、也不願意處理,

我們不要妄自菲薄,以為我們非為聯合國的會員,就不去注意聯合國底下

大家只想撇過頭去,以為向前看、忘掉過去,就會有未來。然而,不願意好好

的組織脈絡發展。我們其實可以為二二八、為白色恐怖的歷史記憶做更多的事

面對過去歷史創傷,大家從中學到的,就是不相信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情,以符合世界各國推動中的轉型正義。

這樣的情況下,這個社會彼此不會有信任。而民主社會是建立在公民願意 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一個無法互信的社會,最後會導致民主政治瓦解。所以說, 要鞏固民主政治,很重要的基礎工程是打造互信程度高的社會。 台灣社會在面對「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時,因為社會的互信不夠,導 致還有很多「沉默」的問題存在。這個沉默不只限於加害者的沉默,也有受害 者的沉默。很多受害者不願意站出來,怕說出自己或家人受難或受害的事,會 受到異樣的歧視、或被排斥;也因為不覺得這個社會重視「正義」或「公義」, 說出來反而增添自己或家人的困擾。也有不少人覺得:「說出來又有什麼用?」 因此,我們真正要好好注意,轉型正義要能做得好,打造社會的互信很重要。 只有在互信的社會,許多被掩蓋的受難故事才有機會真正被說出來。

做好轉型正義的歷史與公民教育 第三點,轉型正義如果要有效果,最重要的是教育。德國的歷史教育,講 到納粹大屠殺的部分,他們是用一整個學期來談。為什麼要用一整個學期來談? 因為前因後果涉及國家暴力與威權統治的許多面向,這需要有足夠時間讓學生 充分討論。轉型正義教育不應該被簡化成「某種政治正確」,而是必須能啟發 年輕人仔細思考與深究,為什麼轉型正義這麼重要?如何防範這些歷史悲劇再 發生? 德國教科書怎麼談轉型正義?其中至少包含了以下的要項:第一,獨裁政 治如何形成?第二,加害體制如何建構?如何鞏固?怎樣看共犯問題?第三, 受害者如何被迫害?第四,大屠殺與大規模對人權的迫害,對國家以及全世界

把二二八的歷史和國際連結

造成的影響是什麼?第五,何謂公民不服從?第六,面對轉型正義,歷史教育 該怎麼做?

第二,把二二八的歷史記憶跟國際作連結,是非常重要的。台灣應該好好 思考,如何把二二八跟「全球大屠殺紀念日」所進行的全球歷史記憶連結起來。

大家想一想,講這些需要多少授課時數?需要透過多少科目一起來幫忙?

每年 1 月 27 日是「國際大屠殺紀念日」,這是 2005 年聯合國通過的紀念日,

這是我們台灣轉型正義教育需要深思之處,不能因為學校課綱上列有「二二八」

這一天是奧茲維茨(Auschwitz)集中營解放的日子。

及「白色恐怖」這幾個字,就以為沒問題了。

這個紀念日由原先紀念被納粹大屠殺的猶太人,擴大到紀念全世界因大屠

我希望,我們的政府能重視並做好「台灣轉型正義」教育,同時教育台灣

殺而受難的人。這個紀念日自 2016 年起,在德國與以色列駐台辦事處推動下,

的學生重視普世價值。只有當我們做好轉型正義的歷史教育與公民教育,並努

台灣第一次舉辦國際級的官方紀念儀式。去(2016)年 1 月 27 日在台北松菸表

力將二二八的歷史記憶連結到全球對大屠殺與人權迫害的記憶體系,我們的前

演廳,馬英九總統受邀參加紀念儀式。2 天後,德國外交部在他們的臉書官網上,

輩、長輩所受的苦難,才能得到永恆的紀念。

正式發布台灣於德國在台協會策畫下,總統馬英九參加這個典禮的新聞。

238

239


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實際上是前一年 1947 年 3 月 1 日就發生了,只比台灣的二二八事件晚了一天。

政大韓文系講師、高雄市人權委員

朱立熙教授: 南韓的轉型正義值得學習

1947 年 3 月 1 日,韓國 1919 年「31 獨立運動」28 週年紀念日,濟州島 人紀念 31 獨立運動,集會結束後上街遊行時跟警方發生衝突,警方開槍,有 6 人死亡,濟州島人當時忍住了。但是後來政府從本土派來很多軍警與極右派的 「西北青年團」來鎮壓。

文字整理/陳雅惠

政府認為濟州島人 70% 都是共產黨員(南朝鮮勞動黨),於是開始鎮壓、 屠殺。家裡有一個南朝鮮勞動黨黨員的話,就全家滅口;若這個村莊大部分是 勞動黨黨員,就整個村莊屠村。 從 1947 年 3 月 1 日到 1954 年 9 月 21 日,前後 7 年 7 個月,當時濟州島 人口 30 萬,有三萬人(十分之一)被屠殺。三萬人之中有十分之一是老人及 10 歲以下小孩。小孩怎麼懂共產主義?政府根本不留活口,這是非常殘忍的鎮 壓,濟州四三受難的三萬人中,已查出具體姓名者有一萬四千多人,將近一半 的人已經查出,政府目前仍繼續遺骸挖掘的工作。

無人敢聲張輔導聯盟遭屠殺 二、「國民輔導聯盟事件」,發生在 1949 至 1951 年。大韓民國政府(也稱南韓) 在 1948 年 8 月 15 日成立。9 月 9 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即為北韓), 在北邊成立。韓國南北分裂後,他們彼此有默契地讓願意南來北往的人自由選 擇。有些從北邊下來的共產黨員,甚至過來當間諜。 南韓後來發現不對,於是成立「國民輔導聯盟」,讓這些共產黨員來申告, 給他們自新的機會,甚至是思想改造。當時南韓提供一個誘因,若共產黨員登 記成為國民輔導聯盟盟員,就送米、麵粉等生活物資。那時大家都吃不飽,很 多農民、家庭主婦就去登記,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共產黨,也非共產黨 攝影 / 邱萬興

根據我的了解,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韓國發生四個人權蹂躪事件,我分別 說明如下,希望韓國的例子可以供台灣參考、比較。

員。 1949 年國民輔導聯盟有 30 多萬人去登記。1950 年韓戰爆發,南韓被北韓 打得落花流水,一路往南逃到釜山,後來軍隊撤離時,就把輔導聯盟的成員集 中收容,此時成員已成為南韓的累贅,南韓就把輔導聯盟的成員殺了。30 萬盟

與台灣二二八類似的濟州四三事件

員中,因此約有 10 至 20 萬人遭到屠殺,這件政府屠殺人民的事件其實比濟州 四三事件更為嚴重。

一、「濟州四三事件」,1948 年 4 月 3 日爆發,拖了 6 年,中間經過 3 年韓戰, 到 1954 年 9 月 21 日才結束。雖然「濟州四三事件」是 1948 年 4 月 3 日起義,

240

韓戰結束後,輔導聯盟不再追查共產黨員。但是輔導聯盟事件在南韓是個

241


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禁忌,當時朴正熙、全斗煥政府的時代,沒有人敢聲張自己有家屬因輔導聯盟 而受難。直到 1990 年代,南韓還在實施連坐法,大家都怕被牽連,沒有人敢聲 張此事。這四個人權蹂躪案例,除了輔導聯盟之外,其他三個都跟美國有關。

前總統被判刑但責任歸屬不清 三、「老斤里良民屠殺事件」,1950 年韓戰發生一個月後,美軍把忠清南道的 永同郡老斤里的居民都視為共產黨員,因此下令屠殺。三百多名無辜的居民躲 在雙洞橋的橋墩下,仍在 1950 年 7 月 25 至 27 日遭到屠殺,這是美軍屠殺事件。 四、「光州事件」(1980.5.18.~5.27),因為年代比較近,大家比較清楚。 這四個事件,美國涉入三個,以下是各案的平反與轉型正義作法。 針對光州事件,金泳三政府在 1995 年 12 月訂了兩個特別法,這兩個特別 法是永遠可以追訴的,沒有追訴時限。第一個是有關賠償的「518 民主化運動特 別法」。第二個是「破壞憲政秩序之公訴時效特別法」,就是發動政變破壞憲 政秩序者,永遠會被追訴。 這兩個特別法訂定後,兩個前總統--全斗煥跟盧泰愚就遭到逮捕,他們 分別被以政變是軍人叛亂,鎮壓屠殺光州是內亂,二人分別被判處重刑,1996 年 3 月三審定讞。第一審全斗煥被判死刑、盧泰愚被判 22 年半,第二審全斗煥 減刑為無期徒刑,盧泰愚減刑為 17 年,轉型正義初步得到了落實。 但到底是誰下令開槍,誰下令壓鎮光州,司法調查中並沒有公開真相,加

濟州四三大屠殺事件現在仍積極挖掘受難者遺骸的工作。 圖片提供 / 朱立熙

2007.5.17.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與光 州 518 基金會簽署合作交流備忘錄。 圖片提供 / 朱立熙

受難者道歉,2008 年 11 月由政府撥款,成立濟州四三和平財團,但他們不是 針對個人給予補償,而是包裹式地給予一筆基金,由基金會來運作善後的撫卹、 照護等工作,後來他們成立了濟州和平公園與紀念館。 2017 年 6 月 7 日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康明思得到濟州四三和平獎,他主張 應該追究美國政府的責任。明(2018)年是濟州四三 70 週年紀念,濟州各界正 醞釀向美國國會與美國政府陳情,要求美國為四三大屠殺負責,要求道歉甚至 賠償。濟州四三追求轉型正義,以及跟美國陳情的作法,值得台灣參考。 台灣二二八應該可以跟濟州四三攜手合作,向國際人權機構控訴。台灣外 交長期被孤立,我們的國際處境不如韓國,所以,我經常到光州去宣傳台灣的 受難歷史,並在韓國結交國際人權的朋友。我這樣搭韓國的便車,是因為台灣 在國際孤立的處境下,不得不如此。

上美國在光州事件的角色,不僅事前知情,還從旁協助鎮壓。我們以為光州事 件的轉型正義比台灣的二二八做得好,但還是真相不明,責任歸屬不清。

濟州計畫要求美國道歉與賠償 南韓濟州四三跟台灣二二八一樣有 40 年的禁忌,談都不能談,直到 1978 年作家玄基榮寫了一本小說《順伊三寸》。(二二八基金會翻譯的中文版是《都 寧山脊的烏鴉》)這本小說在韓國是禁書,於是先出日文版,因為日本有很多 韓僑出生於韓國濟州島,他們知道濟州島曾經發生大屠殺。《順伊三寸》在日 本非常受重視,但是韓國一直到 1987 年民主化後,才准予發行。

台灣應制定屠殺罪,且永遠追訴 老斤里良民屠殺事件,300 多人遭到美軍屠殺,這個案子很像越戰美萊村 事件。美軍把老斤里的村民,誤認為會當「人肉炸彈」去攻擊美軍的共產黨徒, 所以韓戰才開始一個月,老斤里的居民就在美軍司令指示下,遭到屠殺。 老斤里的慘案也是禁忌,後來很多受難者的家屬不服氣,跑到美國大使館 陳情,但大使館置之不理。後來美國跟韓國記者聯手寫了一本老斤里的故事,這 本書在 2000 年得到普立茲新聞獎。面對這樣的壓力,美國國防部只好著手調查, 結果確實有此事。美國國防部表示戰爭時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2001 年國防

2001 年金大中當選總統後,制定了四三特別法,2003 年由官方組成了調

部的調查報告出來,柯林頓政府發表聲明說,「深表遺憾(Deeply regret)。」

查小組,完成真相調查報告書,2003 年 10 月底,盧武鉉總統代表國家正式向

事實上這等同是道歉,所以這幾個案例當中,追究美國的責任,老斤里是最好 的案例。

242

243


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國民輔導聯盟事件,約有 10 萬至 20 萬人遭到屠殺,其實比四三屠殺的人 數更多,但這件殘忍的屠殺案因長年的禁忌,致使受害者與其家人都不敢吭聲, 這與台灣的白色恐怖極為類似。 盧武鉉總統在 2008 年卸任之前,他以輔導聯盟是政府的公權力不法殺害良 民,向受害家屬道歉。受害家屬也要求為「輔導聯盟屠殺案」制定特別法,現 在各地皆有辦追思祭悼的活動。 2015 年 12 月,韓國最高法院判處韓國政府敗訴,釜山外海的巨濟島與統 營,應給予受難者國家賠償,受難者賠償九千萬韓幣,折合台幣大約 240 萬元, 配偶五千萬韓幣等。這樣的判決,史無前例。輔導聯盟從 1950 到 2015 年,65 年之後南韓的正義與賠償,說明違反人道罪或戰爭罪是永遠可以追訴的。相較 之下,台灣目前為止從來沒有制定「違反人道罪」與「大量屠殺罪」的法條。

真相、正義與記憶,缺一不可 轉型正義的基本要件:真相、正義與記憶,缺一不可。「真相」是史料的 挖掘與調查,「正義」是司法程序的處理,對加害者責任的追究,「記憶」是 對後代留下紀錄,並在教科書中陳述人權柔躪的悲劇,教育下一代勿重蹈覆轍。 攝影 / 黃裕順

因為濟州醞釀要美國負起責任,要求美國道歉,我認為台灣的二二八似乎 也可以搭濟州四三的便車,然後我們一起來追究二二八當時美國的責任。 蘇瑤崇教授在今年二二八在中研院的研討會中,說二二八是中華民國對台 灣人的戰爭。不過,我接受韓國濟州四三季刊專訪時指出,這是中日戰爭在台 灣的延續,中日戰爭是把台灣人當作日本人或是日本皇民對待。 因為台韓的民族性不同,韓國人做得到「轉型正義」,台灣人就是做不到。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財團法人二二八紀念基金會董事

陳儀深教授: 轉型正義的未竟之路 文字整理/陳雅惠

我的結論是,台灣人有很強烈的殖民地人民性格,第一個是奴性,第二個是自 私,加上懦弱,與強烈的妥協性。我們確實可從韓國的轉型正義學到一些經驗, 但台灣不可能完全移植或是模仿,畢竟民族性是不一樣的。

二二八 70 週年,死亡人數仍未定論 今年適逢二二八 70 周年,中研院台史所舉辦一場研討會,其中最引人注目 的是有一篇文章討論二二八死亡人數,該文提出「一千多人」的說法。我們歷 史學者,雖不懂統計學,但我們從慣用的檔案資料研判,實在無法下這種判斷。 這個「一千多人」的數字,起初是根據中研院台史所出版的林獻堂日記, 林獻堂曾經輕描淡寫提到這個數字。然而,根據參與第一本行政院研究報告 (1992)的人口學家陳寬政教授,所用的研究方法推估得到一萬八至兩萬八

244

245


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的數字,卻被該學者認為不夠嚴謹,堅持他用類似的方法「校正」推估,認為

參選才選上總統(1997),1998 才開始推動轉型正義,所以韓國有些地方確實

一千多人比較可靠。

要學台灣。可是韓國在處理光州事變/全斗煥的事情時,是經由法院判全斗煥

我覺得這樣的「科學方法」有點投機取巧,他躲在陳寬政的後面,說根 據他的方法來推算應該是多少,如果不用他的方法呢?雖然他並沒有下斷言說 「二二八總共死了一千多人」,可是他那篇文章的前後文,就是鼓吹這個一千 多的數字。 據我接觸的資料,當年監察委員丘念台在第一時間(1947 年 5 月 25 日) 所做的報告說:「二二八以來,表面宣傳台人毆殺外省人,實則台民被殘殺者 不止數千,尤其著名紳耆亦遭捕殺不下百數,惟迫於威勢,台民均沉默飲恨, 不敢申告。」這是監察委員寫給蔣介石的報告,應該不會信口開河才對。 此外,2004 年彰化縣文化局出版彰化地區二二八事件的資料匯編(出自彰 化警察局的報告與來自當事者的自白書或自新書)之後,就有一批新的受難家

死刑,然後才由總統金大中特赦。換言之,韓國是先確認全斗煥的罪刑再給他 特赦,這是轉型正義的典型案例。

美國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 朱立熙在「台韓比較」中,提到韓國人正在追究美國在四三事件或光州事 件中的責任,他想知道台灣人是否也應追究美國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與責任。 據我所知,「美國在台灣」所扮演的角色,不像「美國在韓國」那樣,2002 年 王景弘編譯出版的《第三隻眼睛看二二八――美國外交檔案揭密》就可證明。 當時美國在台北的領事館向南京大使館報告台灣發生的大事,得到的指示 是「保持中立」,不宜介入。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美國協助鎮壓台灣。

屬來申請賠償。原本申請賠償的年限已經截止,因此再度延後。我們難保其他

只有戚嘉林(佛光大學助理教授)、朱浤源(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這類

縣市不會有類似檔案出土,會不會一再出現新的受難家屬?所以,從賠償人數

學者說,美國政府煽動台灣人叛亂,他們甚至說美國、日本應對二二八事件負

推估受難人數,也應該是「未竟之業」,不論民間、政府、學者都應有這種態

最大的責任。他們的理由千奇百怪,其中包括物價、糧價的飛漲,乃因日本在

度才對。

戰爭後期實施糧食管制造成的。他們顯然是為了替中國國民黨卸責。戰後日本 投降,來接收、接管台灣的國民黨政府,當然要概括承受。他們怎麼能把戰後「失

韓國轉型正義:金大中特赦全斗煥

政」責任推給戰前的日本政府?他們何不乾脆把責任推給 1895 年的滿清政府?

薛化元教授剛剛在座談會上批評馬若孟、賴澤涵那本研究二二八的英文書

台灣的二二八事件,美國是作「壁上觀」,見死不救。當時美國政府認為

《悲劇性的開端:台灣二二八事變》,說它對二二八的死亡人數低估,但我認

根據開羅宣言,台灣已經歸還中國,所以二二八事件是中國的內政問題,美國

為那本書的主要問題不在這裡。那本書的缺點是,對於「責任歸屬」的立場採

不適合介入,葛超智在其著作《被出賣的台灣》書中已說清楚。

信蔣介石的說法,認為台灣士紳組成的處理委員會在 3 月 7 日提出「越來越激 進」、「近乎革命」的要求,所以蔣介石才決定「以軍力解決問題」。 1991 年我閱讀此書時,就認為這是謊言。因為蔣介石派兵的手令,最慢在 1947 年 3 月 5 日的公文就已看到,今年國史館新出版的檔案也有 3 月 2 日陳儀

葛超智認為,戰後殖民地的歸屬問題不應那樣處理,和平條約還沒簽訂, 怎麼能算已經歸還中國呢?葛超智對台灣有感情,他主張戰後台灣地位應從託 管到獨立,但是當時美國政府不採信,才被他批評為「出賣」(betrayed,或譯 背叛)台灣。

的請兵函。因此不可能是 3 月 7 日處理委員會提出什麼不當的(32 條或 42 條) 要求,蔣介石認為逾越地方政府的分寸,所以才派兵。馬若孟、賴澤涵他們對 蔣介石的說法照單全收。這種說法意味著蔣介石有正當理由派兵,責任歸屬不 在他,是處理委員會(台灣的士紳)提出不當要求,南京政府才派兵過來鎮壓。

台灣最欠缺的,是司法層次的處理 台灣的二二八事件,不論是蔣介石,或是柯遠芬、彭孟緝等等都沒有被司 法定罪,沒有被官方公開認定為「加害者」,造成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的

接續朱立熙老師講的韓國轉型正義,台灣跟韓國的對照確實很重要,互有 長短。1995 年台灣針對二二八事件已有立法,但在韓國,由於金大中是第 3 次

246

怪象,不像韓國經過最高法院 2015 年判決違反人道罪、內亂罪等。相形之下, 台灣最欠缺的就是司法層次的處理。

247


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本座談會原本邀請「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的吳乃德博士或黃丞儀博士, 他們都因故無法前來。該會出版的《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卷三「面對未竟之業」,

能改變教科書的編寫內容,以避免陳水扁政府時代的教育部長杜正勝那樣遭到 立法院多數黨(國民黨)阻撓。

有幾個主要的結論。 黃丞儀從法律學者的角度,認為長期的戒嚴統治時期,大法官應該宣布懲

蔣氏父子的檔案日記,應屬國家公共財

治叛亂條例和檢肅匪諜條例違憲,可是他們沒有,因此戒嚴時期的大法官們應

第三,關於蔣氏父子的檔案日記等,我們應早日向美國的史丹佛大學胡佛

該要負責任;軍事審判庭的法官也有責任,即使大法官沒有宣布違憲,這些法

研究所追回。據最近報載,法院已找了蔣家後代出庭,除蔣友梅外,其他人都

官審案時也有裁量空間,但他們都不作為,甚至助紂為虐,當然要負責。

同意追回、由國史館保管。

而且,若要重新檢討戒嚴時期的政治案件,則要透過立法院,修改國安法, 把第九條第二款刪除,制定特別立法、成立特別法庭,重新審判戒嚴時期白色

我認為,蔣氏父子的日記和檔案是國家的公共財,不是私產。美國法院要 等台灣的法院先釐清一些事實、一些權利關係,他們才會進一步判決。

恐怖政治案件,並追溯二二八事件。 過去,彭孟緝的兒子彭蔭剛在家裡藏著他父親的檔案,等到他和學者打筆

「中正紀念堂」應儘速轉型 首先關於加害者的確認,蔣介石的責任問題已經鐵證如山,而司法官、大 法官、情治人員,與法官轉任律師者,都應被追究。如法官學院院長林輝煌, 美麗島事件審判時他是軍法官,二十幾年後他能被任命為大法官嗎? 2015 年馬 英九總統就想要重用林輝煌,即遭到嚴重反對。

墨官司時,突然拿出這些檔案來當武器,說當時高雄市長、議長都被暴徒挾持 上山,且市長向要塞司令請兵,彭孟緝才揮軍下山等。但我看電報的時間,市 長、議長應是被軍方挾持後所做的表述,他們根本沒有自由意志。這類荒唐事, 我看只能期待將來政治檔案法出爐後才能處理。 最後一個是我的親身經驗,有關檔案開放的問題:我最近接受國家人權紀 念館籌備處的委託,要對泰源監獄案作進一步研究。過去在「國防部史政編譯

後來蔡英文政府也差點犯下同樣的錯誤。2016 年蔡總統打算提名謝文定和

局」的時代,我已經去大直看過泰源案的檔案了。但現在要正式申請、以便公

林錦芳為司法院長正、副院長,由於謝文定參與過中壢事件、美麗島軍法大審

開應用,結果國防部檔資處的回函,竟然有六個檔案聲稱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個

等重大案件,都跟白色恐怖有關,後來他們在社會壓力下主動退出,蔡英文政

資法),不同意提供應用。

府才另做安排。

國防部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理由,表示泰源事件檔案內容「牽涉犯罪資料」,

台灣應該學德國,不許納粹時期的共犯成員來做公務員。雖然我們法律沒

依檔案法第 18 條第 2 款規定不同意提供運用。泰源案在當時政府眼中的確被視

有規定林輝煌等背景的人不可以任官,但是決策者應該知道他們「不適合」,

為「犯罪」,但如果該案因牽涉犯罪,國防部就不提供資料,那麼我們現在就

美麗島事件難道不嚴重嗎?

不用談轉型正義、也不用做研究了。

「真促會」所提的觀點,跟我們過去所談的差不多。我的新書《天猶未光》

泰源案發生於 1970 年,至今已超過 47 年了,我們這些接受政府委託研究

第 157-158 頁,提到要確認的加害者,首先是蔣介石,其次是陳儀,柯遠芬,

的學者向國防部申請查閱檔案時,遭到國防部以「個資法」為名而拒絕提供資

彭孟緝,憲兵第四團張慕陶,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等人。儘管他們早已作古而

料,這個問題若不能解決,轉型正義就是空談。

不易追究,但是在民進黨全面執政下,至少政府應將「中正紀念堂」廢除,不 論轉型後改名為「人權博物館總部」,或是「歷任總統文物館」,這都可以再 討論。 其次要寫入課綱、寫入教科書,即所謂「歷史記憶」的傳承。但課綱和教 科書要怎樣寫,也要看我們的成果研究到甚麼程度,加上有多少政治實力,才

248

249


二二八平反運動大事紀

2 月 21 日晚上,由洪奇昌服務處協辦,在台北縣三重市明志國中舉辦

1987-2017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演講會,約有上千位群眾參加。

二二八平反運動大事紀

2 月 22 日,苗栗地區演講於大同國小禮堂開講,司儀葉菊蘭以客家話 介紹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的宗旨並演講。 2 月 26 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下午三時在嘉義市舉行遊行、祭 拜活動,在黨外嘉義聯誼會前整隊出發,遭到上千名憲警的圍堵。 2 月 27 日,包括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和平日促進會副會長李勝雄

1987

及二二八受難家屬在內,約有七百人左右,下午三時,共聚一堂。在艋 舺長老教會,為二二八的死難者,林義雄死去的家人,舉行了一場莊嚴

2 月 4 日,由海內外台灣人各界團體共同推動「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隆重的追思禮拜。

成立,呼籲公佈真相、平反冤屈,展開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海內外共

2 月 27 日,在彰化縣員林國中禮堂舉行二二八和平日演講說明會,由

有五十六個團體加入二二八和平促進會。由陳永興醫師擔任會長,李勝

翁金珠服務處協辦,到場聽講的民眾大約一千五百人,讓場內一、二樓

雄律師擔任副會長,鄭南榕先生擔任祕書長。對外發表「二二八和平日

座位幾近爆滿,場外由中警部佈署了一千多名軍警以及鎮暴車待命。

攝影 / 宋隆泉

宣言」,呼籲公佈真相、平反冤屈。 攝影 / 宋隆泉

2 月 27 日晚間,紀萬生老師負責協辦,在南投縣埔里鎮舉辦演講,會

2 月 6 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在台灣報章正式刊出成立公告,揭

場臨時由埔里國中操場移入體育館舉行,江鵬堅、陳永興、邱義仁、許

明成立宗旨並宣佈活動項目,這是二二八事件發生四十年後,在台灣島

國泰、許榮淑、顏錦福、張溫鷹、邱垂貞等人前往埔里演講會,吸引了

上,首次突破禁忌公開紀念二二八的創舉。

三千多人到場聽講。

2 月 13 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在台大校友會館召開記者會,會

2 月 27 日晚間七時,由高雄縣黨外聯誼會的戴振耀、楊雅雲協辦,高

長陳永興並發表「為什麼推動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工作?」一文,向社

攝影 / 宋隆泉

會大眾呼籲共同承擔苦難,撫慰受傷的心靈,建立公義和平的社會,避

攝影 / 宋隆泉

雄鳳山體育館舉辦的二二八說明會,在重重困難下依然如期舉行,會中 有鄭南榕、李勝雄、戴振耀、洪奇昌、黃昭凱等人演講。

免重演歷史的悲劇。 2 月 28 日早上,「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在台中市舉行遊行,由許榮淑、 2 月 14 日,第一場「二二八事件 40 週年紀念說明會」,在台北市日新

張溫鷹、翁金珠服務處協辦,遭到上千軍警在台中公園內圍堵;晚上於

國小舉辦,由謝長廷服務處協辦,超過五千名群眾台下聆聽。

台中光復國小舉辦二二八和平日演講會,參與民眾川流不息的湧入會場

2 月 15 日,鄭南榕與林宗正牧師、黃昭凱領軍,在台南市舉辦第一場

攝影 / 宋隆泉

攝影 / 宋隆泉

參與。

二二八平反運動遊行,三十多人的對伍緩緩前進,以湯德章律師殉難之

2 月 28 日下午二點十分,於台中縣豐原國小舉辦演講會,五點廿分許,

處(民生綠園)做為終點。

遊行隊伍自豐原國小出發,由陳永興、許榮淑、田再庭、張溫鷹等人帶

2 月 18 日,由桃園地區黨外人士於桃園國小協辦了一場說明會,聽眾

隊遊行,走遍了豐原重要街道。

超過三千人以上。

2 月 28 日下午二時,在宜蘭林家墓園為逝世七年的林義雄母親游阿妹

1987 年 2 月 20 日,第 1825 期的《台灣教會公報》『活路』刊出「二二八

女士及亭均、亮均舉行追思禮拜。 攝影 / 宋隆泉

事件」,是第一個刊登「二二八事件」的宗教刊物。 攝影 / 宋隆泉

250

251


二二八平反運動大事紀

2 月 28 日下午四時十分起,高雄市街頭舉辦二二八紀念遊行活動,由

2 月 28 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在台北市內湖舉行二二八紀念碑

張俊雄、王義雄、黃昭輝服務處協辦,晚上於三民公園舉辦演講會,湧

暨台大文學院院長林茂生紀念碑的破土典禮,建碑土地由二二八受難者

進民眾約一萬人。

林茂生的兒子林宗義捐獻,後來遭到國民黨惡意阻擋,被劃分為公園預 定地,紀念碑無法建成。

2 月 28 日晚上七點,由黃煌雄、游錫堃服務處協辦,在宜蘭縣羅東中 正堂舉辦「二二八 40 週年紀念」,同時也是「林義雄祖孫逝世 7 週年

2 月 28 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聯合祈禱會辦辦「二二八公義與和平祈

紀念」,會場湧入二、三千人參與。

禱大會」,下午二時在台北市貴陽街艋舺教會舉行。

2 月 28 日晚上,民進黨中央黨部在台北市永樂國小主辦「二二八和平

2 月 28 日,台北和宜蘭各界為追掉二二八事件及林宅血案死難者,於

日說明會」,上萬民眾參與,會後遊行到淡水河十三號水門,由民進黨

攝影 / 邱萬興

創黨主席江鵬堅舉行祭拜二二八冤死英魂之儀式。

攝影 / 宋隆泉

台北義光教會舉辦主日禮拜,禮拜後至宜蘭林家墓園舉辦追思禮拜。 2 月 28 日,民進黨中央黨部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聯合在台南市民生綠

3 月 1 日,「二二八和平日說明會」於台北縣中和的中和國小舉行,由

園舉辦二二八受難英魂追悼儀式,由周清玉國代督導。晚上七時在台南

洪奇昌服務處與雙和黨外聯誼會協辦,約有二千位群眾參加。

安平運河司令台前廣場舉辦「二二八和平日」說明會,並以千盞水燈紀 念受難者。

3 月 1 日,新竹市的「二二八和平日說明會」,晚上七時於新竹市民富 國小舉行,由陳永興、謝長廷、許國泰、許榮淑、張貴木等人主講,參

3 月 1 日,行政院長俞國華在立法院答覆立法委員的質詢時保證,在目

加民眾約三千人。

攝影 / 宋隆泉

前國內的牢獄中,絕對沒有二二八事件的受刑人。

3 月 1 日晚上,屏東縣的二二八和平日說明會,在縣立體育館舉行,鄭

3 月 4 日,政府面對台灣人民要求公佈二二八事件真相的強大壓力,行

南榕、葉菊蘭、蕭裕珍、潘立夫、何文杞等人演講。參與民眾約五百人。

政院長俞國華在立法院首次公開引述當年國防部長白崇禧的報告和廣播

攝影 / 余岳叔

內容,說明事件發生的遠因近由。並重申二二八事件傷口早已癒合,沒

3 月 7 日,鄭南榕、陳永興領軍的隊伍來到彰化縣政府前,要求公佈真

有必要再揭開這件令人痛心的歷史陳跡了。

相、平反冤屈,遭到數百位鎮暴警察用無情的警棍毆打,這是二二八遊 行以來最大的衝突。

10 月 28 日,台灣省文獻會為蒐集二二八事件史料,派員分赴全台各地 進行口述歷史採訪。省文獻會應省議會要求,下鄉做二二八事件的田野

1988

攝影 / 宋隆泉

調查。 12 月 31 日,根據《新新聞周刊》第 96 期的報導,行政院長俞國華對 二二八事件表示意見,俞國華表示:「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紛爭,自古已

2 月 22 日,李登輝繼任「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舉行第一次總統記

有。當年滿州人入關殺了很多漢人,滿州皇帝也未向漢人道歉」,這樣

者會,並提出他對二二八事件看法。隔天,李登輝總統命其次女李安妮,

的比喻,令許多學者們深感荒謬。

前往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聽取研究員賴澤涵有關二二八事件的

攝影 / 曾文邦

研究及政府應如何處理的意見。

1989

2 月 26 日,民進黨籍立委余政憲、許國泰呼籲政府訂二月二十八日為 「和平紀念日」,並舉行全國性的追悼典禮,以化解仇恨、弭平創傷。 柯旗化。

攝影 / 曾文邦

1 月 28 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台灣人權促進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 會等數十個海內外團體聯合發起「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 攝影 / 邱萬興

252

253


二二八平反運動大事紀

1 月 31 日,台灣原住民代表拆毀嘉義市火車站前吳鳳銅像。遂有民眾

4 月 7 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通過向二二八受難家屬道歉聲明。

提議,將該銅像基座改建為二二八和平紀念碑,因當年事件發生時,該

8 月 19 日,台灣第一座民間興建的「二二八紀念碑」,落成於嘉義市

處死傷民眾甚多。

彌陀路,詹三原負責設計,由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會長陳永興與民進黨

2 月 25 日,台灣筆會發起「二二八文學會議」,邀集文學家及團體,

主席黃信介共同剪綵揭幕。

討論二二八事件與台灣文學的關係。

10 月 21 日,由吳念真、朱天文編劇,侯孝賢導演,描寫二二八事件的

2 月 26 日,台中地區紀念二二八的活動,下午在台中市舉行。紀念遊

攝影 / 曾文邦

電影【悲情城市】上映,且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獎。

行於下午二時自中山公園出發,隊伍超過一公里;晚上七時半在光復國 小大操場舉行紀念二二八演講會。

1990

2 月 26 日,高雄市的二二八紀念活動,由民進黨高雄市黨部主辦,下

攝影 / 邱萬興

午二時自高雄火車站出發在高雄市區遊行,參與民眾約一千多人,百輛

2 月 6 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及有關人士,

汽機車也加入遊行行列。晚上在前鎮區勞工公園舉辦說明會。

議決今年二二八紀念活動事宜,除了延續去年的五點呼籲外,並將以 「紀念二二八,平反台灣史,告慰台灣魂」為訴求重點。

2 月 27 日,台灣大學學生會在台大校門口舉辦二二八說明會,發表「台 大學生紀念二二八和平宣言」。

攝影 / 邱萬興

2 月 18 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公開發布對二二八受難者及家屬道歉函。

2 月 28 日下午二時三十分,民進黨中央黨部在基隆市舉辦二二八祭祀

反省該事件發生時,教會並未伸手援助,愛心誠然不足,無以勝過懼怕,

追悼活動,李逸洋擔任督導,三時開始遊行,由盧修一博士手持「鮮血

為此表示歉疚,並懇求上帝憐憫寬恕。

不能白流、沉冤必須昭雪」等海報行走;晚上七時舉辦演講活動。

2 月 23 日,立法院通過將於 2 月 27 日的院會中,集體為二二八事件死 者默哀一分鐘。這是二二八事件首次在國民黨主控下的議會殿堂被確立

2 月 28 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艋舺教會舉辦二二八公 義和平紀念禮拜。

為台灣歷史的悲劇。 攝影 / 邱萬興

2 月 28 日下午三時,台北龍山寺廣場前舉辦二二八祭拜活動,以演講、

2 月 27 日,民進黨籍立委葉菊蘭質詢時表示,為了紓解民怨,擺脫陰

焚燒冥紙悼祭二二八受難者。

影,國防、法務、內政三部部長應到立法院專題報告「二二八事件」及 四十五位受難菁英人士被判刑及執行情形。

攝影 / 黃子明

2 月 28 日晚上七時,在士林廢河道舉辦二二八紀念晚會,會後提燈 籠遊行到二二八事件發生地天馬茶房前舉行紀念追悼活動,將六個

2 月 27 日,立法院院會首次為二二八事件死者起立默哀一分鐘,這是

「二二八劊子手」稻草人燒毀殆盡。

台灣最高民意殿堂首次對二二八事件表示態度,回應民間對走出台灣歷 史陰影的期望。

2 月 28 日,台灣大學論壇社、濁水溪社、大新社、噬菌體社等十二個 2 月 27 日,民進黨台北市黨部推動一項跨縣市的「二二八事件 43 週年

學生社團在台大文學院草坪上舉行「台大二二八追思會」,追悼前台大 文學院院長林茂生博士活動。

攝影 / 邱萬興

系列活動」,舉辦二二八史料展、受害人追悼會、演講會。

2 月 28 日,嘉義市舉行二二八紀念大遊行及演講會,遊行隊伍三千人,

2 月 27 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晚上在馬偕

長達二公里以上,國民黨二、三千位鎮暴部隊在加義火車站旁圍伺,禁

醫院大禮堂共同舉辦「二二八公義和平日紀念晚會」。

止民進黨樹立「二二八和平紀念碑」,差一點引爆衝突,嘉義市長張博

2 月 28 日,基督教長老教會在林宅血案案發地點,義光教會舉行林宅

雅宣佈準於在嘉義市彌陀路興建二二八紀念碑,鎮暴部隊才撤離。

血案 10 周年的追思禮拜。

攝影 / 曾文邦

攝影 / 邱萬興

254

255


二二八平反運動大事紀

2 月 28 日,民進黨台南市黨部在中山公園西南角噴水池附近,佈置了

2 月 24 日, 二 二 八 紀 念 音 樂 會 在 國 家 音 樂 廳 舉 行, 李 登 輝 總 統 向

祭桌,除了一塊書寫「二二八先烈英靈」的牌位,並放了二二八死難者

二二八受難者家屬表達慰問並發表致辭。

湯德章律師的相片,供人奠祭致哀。

2 月 26 日,行政院成立「二二八建碑委員會」,擇定於台北市二二八

8 月 14 日,高中歷史第三冊加入二二八事件(只有 58 字描述)。

公園(原新公園)建碑,開始「二二八紀念碑」籌建工作。

11 月 29 日,行政院成立「行政院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

2 月 27 日,二二八紀念禮拜晚上七時假台北艋舺長老教會舉行。

12 月 8 日,二二八平安禮拜晚上七時三十分在懷恩堂舉行,平安禮拜

2 月 27 日,二二八受難者追思禮拜晚上七時三十分假台中篤行長老教

是由曾任蔣介石家庭牧師的周聯華,以及李登輝的家庭牧師翁修恭聯合

會舉行。

證道。長期投入且關心二二八的長老教會牧師高俊明、楊啟壽等多人也 全程參與。行政院長郝柏村與各部會首長全程參加,二二八受難者的家 屬,則戴著黃色康乃馨列席見證。

攝影 / 許伯鑫

2 月 28 日,高雄市二二八公園破土典禮八時三十分假高雄岡山 11 號公 園舉行。 2 月 28 日,屏東縣二二八紀念碑揭碑典禮十時假屏東中山公園舉行。

1991 3 月 2 日,七位二二八受難家屬代表,前往總統府與李登輝統見面,提 出五點要求。給家屬有個明確的交代。 3 月 24 日,由李瑞漢律師之女李月美女士發動林茂生、李瑞峰、陳炘、 徐春卿、王育霖、林連宗、陳能通、黃阿統等九個受難家族聯合在台北 濟南教會舉辦「等待禮拜」。 4 月 30 日,行政院召開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會議,會中一致決議由政

2 月 28 日,台北市二二八英魂祭典與演說,下午二時假台北新公園音 樂台舉行。 2 月 28 日,嘉義市二二八之夜,晚上七時三十分假嘉義中正公園舉行。 2 月 28 日,台南縣二二八台灣人之夜晚上七時三十分假台南長榮女中 禮堂舉行。

1993

府出面,在台北興建「二二八和平紀念碑」,以化解長久以來的二二八 情結,促進台灣未來的團結與民主化。

2 月 24 日,章孝慈(蔣家第三代)以東吳大學校長身分,在東吳大學 內舉辦「二二八追思音樂會」。李登輝總統參加音樂會時表示,近日內

8 月 3 日,「二二八關懷聯合會」假濟南長老會成立,為第一個受難者

將由政府及民間共同組成「二二八事件建碑委員會」。

家屬的組織。 2 月 26 日,「行政院二二八事件建碑委員會」由邱創煥任召集人,後 12 月 28 日,海內外學者成立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共同舉辦「二二八

來改由陳重光擔任召集人。

學術研討會」,共有論文 12 篇,分別論述二二八事件的背景、原因、 經過、國民黨政府的處理政策、台灣獨立運動的產生等問題。

2 月 28 日,行政院郝柏村院長率全體閣員為二二八受難者默哀一分鐘。

攝影 / 黃子明

2 月 28 日,政治大學研究生協會,中午十二時三十分在政大圖書館前

1992

辦二二八突破禁忌活動。

2 月 22 日,行政院公佈「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256

257


二二八平反運動大事紀

2 月 28 日,東吳大學學生聯合會,晚上七時在路思大教堂舉行「紀念

2 月 28 日,高雄市在壽山二二紀念碑前舉辦追悼會。

二二八和平禮拜」。

2 月 28 日,台北縣下午 4 時,在台北縣三重市和平公園內的二二八紀

2 月 28 日,「二二八疼台灣、重建、再生大遊行」,這是二二八受難

念碑舉行揭碑典禮。

家屬參與最多的一次遊行,受難者家屬舉著「蔣介石 2.28 元凶」,走 在台北街頭。

3 月 23 日,立法院通過制定《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定每年 攝影 / 邱萬興

6 月 21 日,二二八關懷聯合會發表聲明「二二八受難者無罪,不需要

2 月 28 日為「和平紀念日」,為國定紀念日,不放假。 4 月 7 日,總統令公佈《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

赦免」。

6 月 18 日,「台灣二二八受難家屬聯誼總會」成立。

1994

攝影 / 邱萬興

10 月 7 日,《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生效施行。 攝影 / 邱萬興

10 月 21 日,行政院依據《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第三條規定,

2 月 20 日,由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之

設立「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組織章程」,行政院「財團法人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計 504 頁。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於召開第一次董監事會議後正式成立。

2 月 27 日,追悼二二八受難英魂公祭,下午時二十八分開始,在台北

12 月 18 日,行政院「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正式運作接受

新公園進行,台灣二二八關懷協會主辦。

申請案件。

2 月 27 日,二二八和平促進會,晚上七時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為英 靈而唱」音樂會。

1996

2 月 28 日,「二二八紀念音樂會」在國家音樂廳舉行,文建會與文化 總會主辦。

2 月 28 日,台北市長陳水扁將台北新公園更名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 園」。

1995

2 月 28 日,林義雄與廖中山、高俊明牧師等人前往總統府前為二二八 受難者默哀與鎮暴憲兵對峙。

2 月 27 日,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發表《台北南港二二八》新書。

2 月 28 日,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二二八美展」,以立體、繪畫、裝置、 複合媒材等形式創作。

2 月 28 日,二二八事件四十八週年,首座中央二二八紀念碑(有碑無文) 在台北二二八和平公園(原台北新公園)峻工落成。李登輝總統代表政

攝影 / 邱萬興

攝影 / 邱萬興

府首次為國民政府 1947 年的暴行-「二二八事件」,向受難者家屬及 全體國人道歉。

1997

2 月 28 日,「槍與玫瑰」紀念晚會,於台北二二八和平公園,二二八

2 月 25 日,立法院修正《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和平紀念日

受難家屬代表高李麗珍致詞。

改為國定放假日,同日由總統公布。

2 月 28 日,台南市「二二八追悼大會」在建平一號公園紀念碑前舉行,

攝影 / 邱萬興

2 月 28 日,二二八事件 50 週年紀念,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開館。

並舉行紀念碑揭幕式。 攝影 / 邱萬興

258

259


二二八平反運動大事紀

2 月 28 日,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與中央銀行、郵政總局合作發行

11 月 3 日,以二二八為背景的台視連續劇【台灣百合】於晚間八點播出。

二二八事件 50 週年紀念套幣、紀念郵票。

2005

2 月 28 日,台灣歷史學會、吳三連史料基金會、台北市政府共同舉辦 「二二八事件五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6 月 5 日,導演鄭文堂拍攝【傷痕二二八】首映會,於二二八國家紀念

1998

館前廣場舉行。

芬歌劇【費德里歐 Fidelio】」在台北市社教館演出。

2006

6 月 17 日,公佈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

2 月 28 日,行政院所屬的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二二八事件

2 月 27.28 日,音樂家曾道雄策畫「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音樂會——貝多

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該書係首度以官方立場指出二二八元凶為蔣介 石。

1999

2 月 28 日,台灣國家聯盟舉行「追思二二八、展望新國家」紀念活動 記者會。

2 月 28 日,台南市湯德章紀念公園落成,表彰湯德章律師的義行。 5 月 18 日,台北二二八紀念碑碑文重新安裝完成。

2007

林正盛導演,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的【天馬茶房】電影上映。 攝影 / 邱萬興

2 月 28 日,二二八事件 60 週年紀念,由陳水扁總統、副總統呂秀蓮、

2002

行政院長蘇貞昌、教育部長杜正勝、二二八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共同主

3 月 28 日,國史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在總統府舉行新書發表。

2 月 28 日,在總統府凱道前舉辦二二八事件 60 週年紀念活動,「唱出

持國家級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正式揭牌成立。 攝影 / 邱萬興

台灣心、台灣情音樂會」。

2003

2 月 28 日,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與台灣郵政總局合作,以二二八國

8 月 2 日,陳水扁總統致贈「二二八事件回復名譽證書」給二二八受難

3 月 8 日,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行政院所提「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

家屬。

例修正案」,將法案名稱正名為「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原條

家紀念館為主題發行紀念郵票。

例條文內容中的「補償」文字,全部改為「賠償」。

2004

5 月 19 日,為處理中正紀念堂轉型,陳水扁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

2 月 28 日,黃昭堂博士擔任總指揮,北起基隆和平島,南至屏東縣的

基金會與手護台灣大聯盟共同主辦的「再見,蔣總統;反共民主,台灣

教育部長杜正勝為「台灣民主紀念館」揭牌。同時,由二二八事件紀念 路」特展揭幕。

鵝鑾鼻,百萬人牽手護台灣。 攝影 / 黃裕順

260

攝影 / 邱萬興

261


二二八平反運動大事紀

2008

3 月 25 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 「那『一支香』還在燃燒- 65 年

1 月 2 日,台灣民主紀念館舉辦「民主開門 . 自由風吹」展覽。

5 月 6 日,「二二八事件 - 高雄地區綏靖清鄉文物特展」。

來的懷念,潘木枝醫師紀念特展暨追思會」。 攝影 / 邱萬興

5 月 31 日,《槍口下的司法天平》新書發表會。

4 月 7 日,台灣新聲【二二八安魂曲】音樂會在國家音樂廳首演。 攝影 / 邱萬興

2009

2013

9 月 30 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完成修復工程後點交予內政部,並隨即

2 月 28 日晚上,首次「共生音樂節」在中正紀念堂前面的自由廣場舉行,

移交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青年學生約有千人參加。

2010

2014

2 月 26 日,二二八受難家屬控告國民黨求償 20 億元。

2 月 15 日,公與義的堅持 - 二二八事件司法人員受難者中部巡迴特展,

攝影 / 邱萬興

攝影 / 黃謙賢

在臺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 2 月 28 日,「追思國殤二二八、展望台灣新國家」,在台北市南京西 5 月 22 日,二二八賠償作業重新受理,延長四年。

路舉辦二二八紀念活動遊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姚嘉文、黃昭堂、張 炎憲等人出席此次的紀念活動。 攝影 / 邱萬興

2011

2016 2 月 20 日,傷痕顯影 -【見證二二八】高屏地區二二八受難者影像展,

1 月 16 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工程竣工,並於 2 月 28 日全館開館營運。

在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2 月 28 日,為紀念二二八事件 64 週年,民間團體發起「追究責任,實

2 月 28 日,我們在這裡,我們尚未忘記 -- 第四屆「共生音樂節」的

現公義」大遊行。

二二八紀念在在凱達格蘭大道。

7 月 24 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王添灯文物暨家族詩畫與錄像藝術 特展。

2012 3 月 1 日,【二二八安魂曲】再度於國家音樂廳演出,近三百人合奏、

2017 2 月 28 日,二二八事件 70 週年紀念,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二二八平 反運動 30 週年特展。 2 月 28 日,「欲行 ê 路」-- 第五屆「共生音樂節」在凱達格蘭大道。

合唱。 攝影 / 邱萬興

262

263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 : 二二八事件 70 週年紀念專輯 / 邱斐顯 主編 . -- 初版 . -- 臺北市 : 二二八基金會 , 2017.11 面 ; 公分 ISBN 978-986-92768-3-2( 精裝 ) 1. 二二八事件 2. 臺灣史 3. 文集 733.291307

106021279

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 二二八事件 70 週年紀念專輯

出 版 者: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發 行 人:薛化元 總 策 劃:楊振隆 執 行 者:台灣水企劃整合有限公司曾文邦 主 編:邱斐顯 採 訪:陳銘城、邱斐顯 攝 錄 影:黃裕順、邱萬興、謝學榮、李昇霖 文字整理:陳銘城、邱斐顯、黃旭初、邱萬興、彭孟濤、陳雅惠 行政編輯:杜秀霙 視覺規畫:邱萬興 美術設計:鮑雅慧 印 刷:映鈞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地 址:10066 臺北市南海路 54 號 電 話:(02)2332-6228 贊 助 者:內政部 出版日期:2017 年 11 月初版 定 價:新台幣 1,000 元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ISBN:978-986-92768-3-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