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Kenny Tang
2021 年 07 月 29 日 第 430 期
报社电话 :305-890-0185
总编:左前
社长:程磊
本期排版:Sara Su
A版
邮政地址:934 N. University Dr. Suite 457, Coral Springs,FL 读者投稿邮箱:editor@naehUSA.com
南佛州:陶文燕 305-206-6985
左前 (Jane)954-663-3855
报社联系邮箱:admin@naehUSA.com
中北佛州: 闻香 727-455-2676
程磊 727-537-9648
微信:florida-na-en
王秋炎 321-442-3586
全球气候灾难为人类敲响警钟 《华盛顿邮报》报道说,最近,大规模洪水淹没了 中欧、尼日利亚和乌干达。在创纪录热浪的助推下,一 场面积相当于 25 个曼哈顿的大火已经肆虐美国俄亥俄州 南部数周。马达加斯加遭遇数十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 100 多万人濒临饥饿。在西伯利亚,数万平方英里的森林 正在燃烧。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各种致命天气令 气候学家“震惊”,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发生巨大变化, 令人担心其比科学模型预测的到来得更快。《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呼吁世界 关注这些“警钟”。他说,这表明地球正沿着一条危险 道路急速前进。 “新冠病毒让世界陷入停滞,全球气候变化又让世 界陷入混乱。”印度 CNN-News18 新闻网称,致命洪水是 对全球变暖程度恶化的鲜明提醒,中国河南和德国西南 部地区的洪水还凸显人口密集地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 弱性。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下个世纪,缓慢移动的低气压 风暴在欧洲出现的频率可能增加 14 倍。未来几十年的风 暴将有更高的峰值强度,更长的持续时间,并将更频繁 地发生。在更高大气温度下形成的移动缓慢风暴也意味 着更多水分积累,增加了山洪暴发的风险。 俄罗斯《消息报》援引俄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气候学 实验室负责人谢缅诺夫的话说,原则上不能将特定的天 气事件与全球气候变暖联系起来,不过根据研究,可以 说当前事件符合气候改变可能带来的变化。尽管德国、 中国等地的洪水成因尚未准确确定,但很明显,未来世 界发生极端天气事件的可能性只会增加。“在世界末日 般倾盆大雨发生概率增加的情况下,各国只能为它的到 来做好准备。” 欧亚:洪灾侵袭 损失惨重
据德国警方说,在受暴风雨影响最严重的莱茵兰 普法尔茨州,目前已确认有 132 人死亡,766 人受伤。相 邻的北莱茵 - 威斯特法伦州有 47 人死亡。巴伐利亚州也 有 1 人死亡,而比利时有 36 人死亡,使得欧洲的死亡总 人数达到 216 人。 另据路透社孟买 / 新德里 7 月 24 日报道,周六,印 度的救援队伍艰难地穿过厚厚的淤泥和废墟,抵达了数 十所被淹没的房屋。与此同时,风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和 其他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升至 125 人。 据专家说,马哈拉施特拉邦 7 月遭遇了 40 年来的最 大降雨。持续数天的暴雨对数十万人的生活造成了严重 影响,主要河流面临决堤的危险。 马哈拉施特拉邦一名政府高级官员说,在位于金融
中心孟买东南约 180 公里处的塔利耶,山体滑坡将该村 的大部分房屋夷为平地。 印度西海岸部分地区的降雨量高达 594 毫米,迫使 政府转移了在泄洪时易受影响地区的民众。默哈伯莱什 沃尔的山区监测站记录了有史以来的最大降雨量——24 小时降雨量达到 600 毫米。 在中国,自 7 月 17 日开始,河南持续遭遇大范围的 强降雨天气。7 月 20 日,郑州在 13 点到 18 点,降雨量 超过 300 毫米,16 时到 17 时,更是在短短一小时内降 雨 201.9 毫米。郑州年平均降雨量为 640.8 毫米,也就 是说,7 月 20 日这一天,郑州就遭遇了以往一年的雨量。 7 月 26 日下午,河南省召开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 会上通报,据初步统计,7 月16日以来,截至26日12时, 此轮强降雨造成河南全省 150 个县(市、区)1558 个乡 镇 1290.74 万人受灾,因灾死亡 69 人。 北美:野火肆虐 烟雾蔽天
7 月 23 日 NASA 公布了这两张图像。第一张图像拍摄 于 7 月 20 日。它清晰地显示,一条烟雾带正向东移动, 加利福尼亚州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上空也出现了 新的烟雾。 第二张图像拍摄于 7 月 21 日,它描绘了整个北美的 黑色炭颗粒物——通常被称为煤烟——的浓度分布图。 数据显示,美国多个州的浓度尤其高,包括纽约州、宾 夕法尼亚州、新泽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 报道称,加拿大若干省的浓度也很高,包括不列颠 哥伦比亚省、艾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和马尼托巴省。 NASA的大气科学家瑞安·斯托弗在一份声明中说: “这 是纽约市十多年来没有见过的重度颗粒物污染。” 根据国家跨部门消防中心的数据,截至 7 月 22 日, 全美共发生 79 起野火,过火面积超过 5860 平方公里。 自然灾害给世界带来巨额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德 国《焦点》周刊 25 日报道称,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的一 项分析结果显示,过去 50 年,因干旱、风暴、洪水和极 端气温而死亡的人数远超过 100 万。风暴是全世界最具 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其造成的损失超过 5210 亿美元。 《南华早报》称,水利和工程专家认为长期的城市 规划,包括更好的排水系统和可靠的天气预报,是保护 生命和财产的关键。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陈骥说, 一个城市要设计和建造排水系统来应对罕见事件,如一 小时降雨量超过 200 毫米的洪水,“成本将是巨大的”。 城市规划者必须在防洪所需的成本和水平之间找到平衡。 根据英国政府 25 日发布的消息,中国、美国、印度 等 50 多个国家的气候与环境部长、代表将通过视频和面 对面会晤结合的方式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为 11 月的格 拉斯哥气候峰会“建立共同立场,勾勒会议成果草案”。 英国商务、能源与产业战略大臣夏尔马在会议前说:“我 们的星球正面临危险时刻,唯有各国站在统一战线上, 才能保护它的未来。” 《华盛顿邮报》称,科学家不断警告地球有可能在 十年内超过变暖的阈值,但也有人认为,这提供了一个 改变方向的难得机会,可能是气候变化的许多影响变得 不可逆转之前最后一个这样的机会。《联合早报》评论说, 对人类而言,气候问题或许比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更大, 因为它涉及人类文明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重大课题。要有 效应对这个课题,首先必须尊重科学,不能让假科学和 特朗普式的怀疑论蛊惑人心。其次,各大国都必须有担当。 最后,发达国家必须切实践行扶助弱小国家的承诺。
据《新闻周刊》网站 7 月 23 日报道全国野火事故 监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布特莱格大火过火面积已达 400389英亩(约合1620平方公里),40%的火势已得到控制。 一些官员说,发生在俄勒冈州弗里蒙特 - 瓦恩马国 家森林的布特莱格大火是 6 月 6 日雷电天气所致。自首 次报告出现火情以来,火势持续扩大。 另据趣味科学网站 7 月 23 日报道,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公布了野火形成的烟雾云遮蔽全美大片地区的惊 人卫星图像,烟雾云的遮蔽范围从西海岸一直延伸到大 西洋。
" " " !
info@greatwalli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