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15 年 6 月 網址:
人物專訪
www.naalumni.org
3487 6819傳真:
會址:香港銅鑼灣軒尼詩道
電話:
號香島大廈三樓 室 439-445
3487 6820
B
鑑古知今 推廣文化生活─ 專訪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文化) 吳志華校友 訪問︰黃浩潮、楊啟超、葉永生、梁嘉儀 整理︰梁嘉儀
2
015年3月31日,一個春意綿綿的早上,筆 者與新亞校友會代表一行四人來到康樂及 文化事務署位於沙田排頭街的總部,造訪現任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下稱「 康文署 」)副署長 (文化)吳志華校友。
吳校友於1981年入讀中大新亞書院主修歷史,並於 85年在母校攻讀歷史碩士學位至87年畢業。88年起,吳校
吳志華校友
友加入荃灣三棟屋博物館任職二級助理館長,89年調往警
教書的工作,因為當一個教師對我而言,只是教育、知識
察博物館,92年開始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工作,並於93年協
的傳授;而在博物館工作,則同時有保存、研究、教育三
助籌備興建香港海防博物館。2000年,海防博物館啟用,
方面的意義。」也由於博物館比中學而言,接觸的對象更
吳校友同時兼任首任館長。02至06年年間,吳校友於古物
廣,有機會對廣大市民發揮歷史教育的作用,這驅使他由
古蹟辦事處任職執行秘書,06年起則擔任康文署助理署長
一個中學教師轉為加入博物館工作,一直工作至今天。
( 文博 ) ,至去年升任康文署副署長(文化)。
聆聽市民意見
由一個歷史系學生,轉而加入博物館工作,直至今天
由荃灣三棟屋博物館開始,輾轉在幾間博物館工作,
任職康文署副署長( 文化) ,吳校友無論學習、工作、生活
到後來於古物古蹟辦事處任職執行秘書,除了工作環境的
都與歷史文化密不可分,不經不覺超過30載, 這次訪問,
轉變,也要面對不同的挑戰,時刻應對社會不斷改變的環
正好從大學時期開始說起。
鑑古知今 憶述當年在中大的學習歲月,吳校友表示,由於學生
境。特別是近年來,吳校友發覺香港市民對古物古跡的保 護、環境保育、文化等議題愈來愈關注。「 市民愈來愈積 極表達自己的意見,政府亦因應社會情況作出改變,每當 需要就公共事務作出一些決策前,都會諮詢公眾,讓社會 大眾有機會參與其中、表達意見,這是很重要的。」
人數較少,師生關係親密,昔日同窗至今仍時有聯絡、見 面聚舊;在學期間,對他而言最大收獲不單是知識增長, 而是能夠提昇個人品格、文化修養,同時拓闊視野,這對 於日後的工作幫助良多。
去年12月起,吳校友任職康文署副署長(文化 ) ,統 籌範圍包括演藝科、圖書館及發展科、文化及博物館科三 方面。 「 過去幾年,我們策劃了一些很成功的展覽,題材包
「 由中學開始已經對歷史科很感興趣,其後選擇中大
括清明上河圖、兵馬俑、敦煌、恐龍等,每個展覽都吸引
以及新亞書院,是因為新亞的文史哲是最好的,很多知名
數以十萬計市民參觀,亦證明香港人對文化活動有一定的
的老師也在新亞任教。」 認識過往的歷史,能夠幫助應對
渴求。」未來的工作,吳校友亦特別希望將文化藝術推廣
當下可能面對的問題,這是吳校友喜歡歷史的原因。
至社區,而不限於「 館 」內,將文化與生活扣連,推動社 會發展。在此,筆者感謝吳校友於百忙中抽空接受我們的
不說不知,吳校友於碩士畢業後,曾在中學任教歷 史科,但只維持了半年左右,便加入博物館工作。「 放棄
訪問、分享他的工作點滴,同時亦祝願香港的文化藝術發 展日益蓬勃、香港人的文化生活愈來愈豐富多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