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任的頭殼 A Responsible Skull

Page 1

負責任的頭殼

A Responsible Skull

2020 2023
作品集 Portfolio 馬慕恩 MA MU-EN

姓名:馬慕恩 MA MU-EN 學歷: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創意媒體設計 三年級

這本作品集裡面的創作,就像是腦內的多個我開始的一場風暴,各方的辯駁

之中,他們似乎產生不可言述的可能性與現象,端看這些結果開啟了對於個

體之外所經歷和發生的一切開始了新的感官認知與理解。

The works in this collection are like a storm started by the multiple selves in the brain. In the midst of the debates, they seem to bring forth unspeakable possibilities and phenomena, and looking at these results opens up new 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everything that is experienced and happens outside the individual.

2

展覽經歷:

2020 → Artifishow聯展 參展藝術家 (主辦單位:台中市立東山高級中學)

2021 → 匠師真有影 第三名(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室外內拍-世界爭霸戰 線上攝影比賽 主辦人(主辦單位:團體籌辦)

Live Action 線上聯展 參展藝術家(主辦單位: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2022 →放視大賞-實踐大學 策展人(主辦單位: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 重啟重生-新紀元的再定義

Artifact 疾病設計聯展 參展藝術家(主辦單位: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參展藝術家&策展人(主辦單位:個人籌辦)
3

MUTE》

矽酸鈣板、沙、電磁鐵、木頭、Sound Sensor、Arduino 380cm*120cm*200cm

人的話語存在權力關係,你我之間的語言被劃分了被聽見和不被聽見的界線,使其中的一方不管說任何事 情,都將不被聽見,語言成了一盤沙,風吹過進而消聲匿跡。這樣的關係也使得我開始思考被看見或被聽 見是什麼?不被聽見的那一方的心態是什麼樣子?而當我進入這個裝置之中,將自己所說的話被轉化為沙 的瞬間,那是種「消失」,你的影子被抹滅、聲音被屏除、地位被剝奪,這些是被看見之人所不能觸及的, 那是非語言能夠形容的感受。

4
5
6
7

《靈魂的空間》 鐵、鹽酸、醋、硫酸銅

360cm*120cm*125cm

當我們的靈魂短暫的抽離了肉體,以實體的狀態呈現於自己面前,祂是種處於半腐朽的,但在這腐 蝕與結晶覆蓋的靈魂上,他是壯麗而莊嚴的,如此的狀態顯現著在肉體之中的軀殼裡,靈魂是核, 他以溶蝕的狀態成就著生命,同時也因而存在。

8
9

此作品將內在靈魂從肉殼中抽離,將不 可視之物具象呈現,我對於在身體內住 著一個非我所能理解的存在感到好奇,

10

肉身與靈之間的模糊關係或許是我所想 要探究和理解的,而這件作品是試圖將 這片迷霧撥開,試圖看清肉與靈之間的 關係。

11

《Project White》

Window 10 介面、黏土、After Effects、Premiere Pro、蠟燭、水、

燈泡、線香、Blender、Unity3D 此作品為線上作品,故無尺寸

此作品以一位藝評家以及的4位藝術家都是我的情形下,探討客觀與主觀之間的切換和客觀的存在

性,以NFT藝術為主題,藉由NFT話題和詐騙案件頻繁出現的網路世代下 靈感的啟發,探索NFT、

主體與客體的存在性,最後也辦了一場大型線上展覽,來作為展現和討論。

12

藝評家-白博仁

最居於主導的位置,他是一位專門評論

NFT的藝評家,在這樣創作中所扮演的 是統整其他藝術家的領導。

NFT行為藝術家-UniMovic

一位在紐約的行為藝術家,UniMovic, 他的創作是以電腦與網路介面來做行為 藝術的場域。

14

實驗音樂藝術家-Buzzy Jean

一位台灣的實驗音樂藝術家,以NFT 的方式發布自己的音樂,也因為他是一 位實

逐格動畫導演-病丰狄

他是一位來自台灣的逐格動畫導演、雕 塑家,他以「物」的對話來開啟一個我

們所不可見的世界。

15

畫家-QUAC QUAC是以平面繪畫轉向3D建模的概 念來作為媒材的畫家,此系列作品為他 第一次嘗試以NFT方式進行發售。

16

此為線上展覽之現場畫面,以此作為這場騙局的收尾,看似十分隆重與龐大,卻是一個人所經 營的一切,包含了人格的設定、社群媒體的經營與最後的創作和代言,皆為我所捏造而成。

17

《MindCraft》

黏土、保麗龍、玩具、石粉土、紙、棉花糖、壓克力、毛線

此作品大小依照現場而定

共同創作人:蔣昕哲

此系列作品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經歷者共同合作完成,以訪談的方式了解PTSD的歷程,

並藉由PTSD經歷者自行闡述的方式,創造一顆屬於他們的星球,然而再次藉由我們的雙手將他們的 星球再次呈現出來,結合影像的扶持,使觀者能夠體會PTSD的心境與他們與之共存的方式。

18

受訪者的畫作

20
21

Q:觸發你的起始點是什麼樣的事件?

A:從小在中國長大,認識了第一任,

在我們國中時期,我們其實很低調了, 我們只是牽著手,被班上大嘴巴的人說,

其他人就會來問,你知道回南天,天氣會很濕, 有人就把我從樓梯上推下去,但是我女朋友, 影響很大,他就跟父母去北京讀書,

就會對他很嚴格,在我高一的時候跳樓自殺了。

Q:你覺得你痊癒了嗎?

A:我只能做到很平靜地說出來,

傷害我的人是女生,人就是賤,

PTSD會讓人更堅強,越脆弱的地方就越堅強。

22
A:差不多六年了,我現在��歲。 Q:你從那件事件到現在多久了? 林林 的訪談紀錄

Q:當PTSD發作時,你如何面對他?

Q:你認為PTSD為什麼無法痊癒?

A:吃不下飯、睡不了覺、氣喘,

胃壞掉,胃食道收縮,心裡是最大的受傷,

然後會害怕視線的接觸,大家的眼睛都好像,

A:PTSD會向烙印一樣深深烙在自己身上,永遠沒辦法消失。

人跟動物哪裡都不像,只有眼睛跟人好像,

我以前會去掃墓,會一邊哭,一邊掃,最後一次掃,

我也沒哭,放著花就走了,我只能做到很平靜地說出來。

Q:你有分享過你的事情嗎?

他們是什麼樣的方式面對你說的這件事情?

A:我一開始不太喜歡講這件事情會猶豫,

讓自己難過的事情到處講好像不是什麼好事情,

我高中有一個朋友是了解我的狀況,我高中也自殺過,

但沒死成。我害怕被別人當作被可憐的對象,我受過傷, 得站起來,總不能像是小說裡,女主角能人來救。

Q:PTSD是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Q:你想像的痊癒是什麼樣子?

A:我有時候忘記現在的時間感,好像每天都很像,

這個狀況不斷持續,我會擔心這件事情再次發生,

PTSD這個是很神奇的現象。

A:我的想像是面對那件事情時,可以做到波瀾不驚。

你有沒有覺得很神奇?
23

星球&想象的畫面

24
25
26
27

油畫

80.0×65.0cm

此畫作為2022年完成的作品,闡述的 是一種深夜城市之中,卻依舊清醒的人

們的狀態,思考方式、摸索的一切都與 陽光存在時相反,這些人在這樣的空間

與條件下,映射出了截然不同的曼妙。

《Allow something to fall》
28
29

《向靜》

油畫

80.0×65.0cm

這是一個從日常衍生的畫作,描述的是 一種從動切換到靜的過渡階段,心從躁

動轉向恆靜的階段是十分困難的,必須 克服正在不斷變換的事物,此外還要讓

五官昇華到不一樣的層次,從而達到一 種「靜」的境界。

30
31

《悅意識》

油畫 130.0×89.0cm

這作品是講述對於愉悅的感受加以詮釋,我相信愉悅某種程度上是以憂鬱、悲傷或者痛苦所構

成,而這些愉悅感是當我們邁過這些我們所稱的「負面」情緒後,而以獎勵式的方式給予自己, 但對於我來說,情緒以二分法的方式來分析屬實過於籠統,這兩者之間能夠品湊出成千上萬的

不同感受是二分法所觸及不到的,並且能使人重新審視「感受」和「情緒」,找出他的模糊地帶, 感受它、見證它。

32
33

《Fat Sheep 肥羊》

水泥、板岩、泥土、水、布 此作品為劇場表演

共同創作人:蔡佳璇、張子宣、蔣昕哲、張子恩、陳吟吟、鄭大宇

這劇場是關於群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裏面包括了群體的狀態與群體與個體之間的拉扯到最後的個 體存在的模糊邊界,以肢體展現大眾與獨立個體存在之間的錯愕與徬徨,並藉由牆體、石頭與其他 種種元素交織而成的實驗劇場作品。

36
37
38
39
40
41

here will survive.

A Responsible Skull 42
When the experience is destroyed, only what remain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