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食與禱告之操練 禁食 自古以來,禁食就是宗教的實踐與操練之一,在許多宗教、文化 裏,都有禁食之禮儀與操練。作為宗教形式也好,作為真心刻苦對待 自己也好,作為苦待自己肉體的工具也好,禁食自古以來都是很重要 的操練。為什麼?吃吃喝喝本來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也是讓身 體得著愉悅之最快速方法。古人說,「飽暖思淫慾」。顯見地,飽還 在暖之前,更不用提人的肉體情慾了。既然吃喝是最大享受之一,那 麼,宗教上的刻苦、修身、謹慎自己,很容易就從對付自己的吃喝下 手。因此,禁食不是猶太教、基督教之專門,乃諸宗教尋找克服自己 身體、強迫身體馴化之手段之一。禁,全然的禁,人的身體無法承 受,畢竟可以不吃,卻不能不喝。於是,禁慾有了稍微的緩衝,改成 「節」慾。畢竟,徹底從頭到尾禁食太激烈,甚至,連命都不能活, 於是,被改成節約自己的飲食,其中,以「素」食---因為「葷」食太 讓身體享受,吃魚吃肉不如只吃蔬果。然而,又太「素」食則太素、 太清淡,於是,其間又被分成好幾種,奶蛋素、蛋素、全素…等等。 然而,不論這一種,都沒有高於那一種。畢竟,人的身體需要吃 吃喝喝,一方面供給身體運作之生理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人生歡喜的 重要來源之一。然而,我們要問:在嚴肅的時刻,面對自己的時候, 在安靜獨處的安靜裏,我們應該向上帝悔改,靜靜地思想自己的作為 是否合乎基督徒的信仰,是否得罪了上帝、得罪了人、得罪了自己。 這是耶穌曠野四十的意義。 「他(耶穌)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馬太福音 4:2 曠野四十晝夜,單獨一人,在天地之間,在光明與黑暗裏,耶穌 面對空無一人的環境,面對真實的自己。他禁食,沒有吃東西,「後 來就餓了」。這是正常的反應,也是理所當然的生理需要。飽食享受 之後,人的欲望興起;饑餓之痛苦裏,人的欲望也興起。不同的欲 望,卻都是內心真實的聲音,來自誘惑的真實聲音。雖然我們聽不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