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事務局「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資助 民政事務局「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資助
LxM 勵·緬簡介 贊助團體介紹 服務機構介紹 服務團成員介紹
2 3-4 5 6-7
Day 1 -2 啟程緬甸 Day 3 恩友之家的日與夜 Day 4 與孩子深入交流 Day 5 告別恩友之家 Day 6 東枝文化遊 Day 7 泛舟湖上 Day 8 抵達仰光 Day 9「劫」 後餘生 Day 10-11 在緬甸的最後時光 成果 - 玩具圖書館及太空牆
個人感想及反思
9 - 10 11 - 12 13 - 14 15 - 16 17 - 18 19 - 20 21 - 22 23 - 24 25 - 26 27 - 28
29 - 46
分享集製作團隊 相片牆 分享集製作團隊
「本宣傳品/刊物/展覽僅代表主辦機構之立場」
1
47 - 48 48
LxM 「勵·緬」簡介 「勵·緬」在2015年初由一班對緬甸兒童、教育及慈善工作有負擔,且曾去過當地探訪、服務的義工所組成,積極 在香港及緬甸推動不同的籌款及關懷行動,讓更多人能關心緬甸的兒童、教育及社區發展,秉承本會的創會宗 旨:Love for Myanmar、Learn from Myanmar、Link to Myanmar。現時 「勵·緬」 已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註冊 為慈善團體及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
定期每月支持超過130名於不同鄉鎮孤兒院及兒童之家內生活的兒童及青 少年。 提供獎學金予緬甸青年就讀專上課程。 「光·臨緬甸太陽能枱燈計劃」、 「象海救護車添置計劃」、 「海嘎學校鋪路工程 計劃」、 「Days for Girls環保衛生巾計劃」等。 與當地合作伙伴就天災人禍提供即時物資援助。 讓青年人親身關懷緬甸,前往不同城市的孤兒院、 學校及學生中心進行探訪 及服務,了解我們在當地合作伙伴的需要。
聯絡方法 (852) 3500 3930 電話: info@lxm.asia 電郵: http://www.lxm.asia 網頁: Facebook:勵‧緬 @lxmyanmar 通訊地址: 香港新界火炭郵政信箱155號
捐款方式 劃線支票抬頭: 香港交通銀行戶口: HSBC PayMe: FPS 轉數快: PayPal 信用卡:
“LxM Ltd” 382-53402041813 電話號碼 - 6104 5869 info@lxm.asia http://paypal.me/LxM
2
民政事務局 在青年發展方面的政策目標是 ‒
推動多元卓越文化,為不同志向的青年 人,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培訓和個人發展 機會;
鼓勵青年人養成積極的人生觀和正面的 社會意識; 加深他們對香港和國家發展的認識;
擴闊他們的國際視野;及
讓他們既充分了解個人權利,也樂於承 擔對社會的義務。 行政長官在其二零一七年《施政報告》中宣 布成立青年發展委員會,負責加強政府內部 的政策統籌工作,從而全面並更有效地研究 和討論青年人關注的議題。 民政事務局為青 年發展委員會的工作提供支援,並與相關的 政策局/部門、制服團體及其他青年組織 合作,統籌各項青年發展措施。 有關民政事務局的詳細資料,載於 www. hab .gov.hk 。
3
青年發展委員會 青年發展委員會是一個高層次督導委員會,負責加強政府內部的政 策統籌工作,從而更全面及有效地研究及討論青年人關注的政策議 題,並推動跨局、跨部門協作,一同落實委員會議定的政策措施。
政府希望透過青年發展委員會可以更有效推動與青年「三業三政」 相關的工作,即關注青年人的學業、事業和置業,以及鼓勵青年人議 政、論政和參政。 委員會舉辦及資助各項青年發展活動,希望透過這些活動讓青年人 各展所長,提升他們的競爭力,並培育他們成為有視野、具創意、對 社會有承擔、具領導才能的香港未來主人翁。 有關青年發展委員會的詳細資料,載於 www. ydc .gov.hk 。
4
背景資料介紹 服務機構介紹
左起: 熊師母、楊傳道
恩友之家成立三年多,由楊彼得傳道與堂哥楊春壽傳 道共同創立,希望被收留的小孩可以認識主。現時日常 主要由楊傳道及師母共同主持, 照顧約30多名小朋友。 平日小孩會到附近的學校讀書,放學回來便幫忙煮飯、 洗碗等。閒時會到還會踢用竹造的球。有少部份孩子懂 得普通話,在這幾天安排活動上,都是靠這些小幫手幫 忙翻譯。恩友之家是一間基督教背景的孤兒院,所以小 孩每週都要參加主日禮拜。
大城市的小朋友的夢想可能是成為科學家、工程師等專 業人士。但是,這裡的小朋友很多都希望能成為傳道人, 相信是楊傳道及師母的愛,讓他們也想將這份愛延續下 去。這裡的小孩來自不同背景,其中楊傳道最為強調的是 因為父母吸毒,斷送孩子幸福的個案。這些小孩一旦年滿 十八歲,便必須外出工作照顧自己。恩友之家擁有一部日 製的中古貨車。車上寫滿日文,平日用來接載小孩上學, 大小剛好可以坐滿17個團友。
仰光
後排: Pastor Tun 前排左起: John、 Jerry、 羅師母、 Flora
5
Pastor Tun和羅師母主持仰光恩慈之家已超過十年。 2017 年,他們蒙召興建Lighthouse,服務附近的青年人。現時 Lighthouse共有27個小孩居住,牧師夫婦和他們的三個孩 子也一起住在Lighthouse,亦會在此舉行周日崇拜。很可惜 因為身體狀況,團友沒法完成原定在Lighthouse的活動。 但 在行程的最後一天,羅師母仍然為我們帶來既美味又溫暖 的最後晚餐。
左三: 負責人 Ku Ni
Pann Nann Ein是一個提供就業機會予婦女和傷 殘人士的社企, 以合理的價錢, 聘請他們在家中製 作緬甸傳統工藝品, 讓他們工作同時能兼顧家務。 負責人Ku Ni設計的工藝品都很漂亮, 我們盡情 購物了一番。 社企聘請了有聽障的店員, 他還教我 們如何用手語說 「謝謝」 呢。
背景資料介紹 服務團成員簡介
17位來自香港的青年希望為緬甸的小朋友、鄉村村民 帶來溫暖,以及與當地人、社企、義工、傳道士進行更深 入的交流,了解緬甸基層人民的需要。我們在出發前兩 個月便開始準備,並分為四個小組。
圖書館組
負責為恩友之家設計玩具圖書館。
負責整體物資收集。
是次玩具圖書館的主題為城堡,組員事前需要訂 購牆紙、地膠、木馬、角色扮演服飾等物資。在當地 購入油漆、畫筆等漆牆工具。第一天,組員要先清 潔牆身、剷牆,再進行調色,填底色等工序。途中幸 得漆牆組的幫忙,為壁畫設計錦上添花。完成壁畫 後,便要開始佈置圖書館:貼上紅磚牆紙、為地下 鋪上BB膠、放置玩具組提供的玩具及圖書到不同 角落。在恩友的最後一天,與漆牆組一同介紹玩具 圖書館給恩友之家的小孩,教授桌上遊戲的玩法 及圖書館守則。
玩具組成員在出發前透過網上宣傳物資收集,讓香 港的有心人可以找到我們。之後,便要走訪香港不 同屋邨收集愛心物資:當中有環保餐具、親手製造的 毛公仔、圖書、桌上遊戲及幼兒玩具等。團友們初時 看到這些玩具時也不自覺地玩起來。經過一輪分類 後,有些會送到緬甸兒童之家,有的會分發予緬甸 鄉村地方的基層。在旅程中,常常都要往返酒店、孤 兒院之間,運送物資。在聖誕舞會當天,更需要把玩 具包裝成聖誕禮物, 親手送到小孩的手上。
6
背景資料介紹 服務團成員簡介
荍荍
負責為孤兒院的小朋友制定一連數天的活動行程。 早上,活動組會邀請小朋友及來自不同組別的團友一起玩小 遊戲,讓小朋友們先熱熱身、炒熱氣氛。之後會安排教學環節, 讓小朋友可以學習到基本英文、科學、視藝勞作等。雖然小孩 未必會記得課堂上的內容,但是活動組組員在活動中傳遞的 愛意, 小孩們絕不忘記。
7
負責粉飾恩友之家活動廳一幅平平無奇 的牆。壁畫的主題為「太空」。希望小孩可 以認識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宇宙,明白 Iʼm possible。 牆身表面粗糙、凹凸不平令漆牆組難以填 色,不過這些絕不難到漆牆組的組員。在 漆牆組努力漆牆的時候,小孩在旁用功學 習;放小息時,小孩們放棄小休的時間,為 漆牆組一起動手漆牆。最後,漆牆組的作 品成功吸引團員、 小孩們前來 「打卡」 。
8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1& 2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我們一行十七人飛往距離香港一千八百七十四公 里的緬甸,開展了一連十一日的旅程。這趟旅程,我們定意在東枝的恩友之家建 立小型玩具圖書館、往茵萊湖進行文化探索以及到訪緬甸的鄉郊村落。 黃昏的時候,我們終於抵達東枝。離開機場後,恩友之家的傳道人在民宿迎接我 們,後來他再帶領我們到恩友之家。我們在這屋簷下一同享用了他們以及小朋 友一同精心預備的晚餐。
翌日清晨,我們回到恩友之家。我們和四十多位小朋友以集體遊戲 展開了新的一天。大部分小朋友只懂得緬文,所以我們請了會說中 文的小朋友當小幫手幫忙翻譯活動的玩法和規則。雖然我們有著語 言隔閡, 「漁翁撒網」、 「搶尾巴」等看似簡單的遊戲卻打破了我們之 間的這道牆。集體遊戲過後,我們分成「活動教學」、 「漆牆」、 「圖書館 」三隊,各自開展一連四日的任務。
9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1& 2
根據年齡,四十多位小朋友被分成兩班。因我們彼此不 認識,所以我們由製作名牌開始。我們每人也掛上了自 己畫的名牌後,小朋友就開始製作屬於他們個人的簿 子,作為這幾天課堂的筆記本。
同一時間,另一隊的團友開始著手建立玩具圖書館。我 們要將一間比較簡陋的房間變成玩具圖書館。首先要 把計劃的牆壁漆上白色,再在其上面畫上我們預備好 的草稿。我們幻想小朋友進入玩具圖書館時就仿似進 入了一座城堡,所以我們就在牆上畫了一幅城堡座立 在山上的草圖。
除了房間內的牆,我們也要為中庭的一道磚牆漆上一 幅畫,主題為「八大行星」,想要這班小朋友認識簡單的 星際體系。和玩具圖書館不同,我們要在凹凸不平的磚 牆上填上油漆。我們在當地的雜貨店購入了工具和油 漆後,我們便開始動工,為磚牆填上底色。
吃過午飯後,小朋友就開始上課。低年級的小朋友慢 慢認識數字和顏色的英文生字,高年級的小朋友慢慢 學習用英文會話形容自己的興趣。小休過後,他們更 在團友們的帶領下,學習了Jingle Bells及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等經典歌曲。
一天既充實又忙碌的工作很快便過去。晚上開會檢討 工作後,我們一群團友聚首一堂,到了酒店附近的商舖 ,發掘周圍的新奇事物,當中最難忘的肯定是在一所士 多中,購買了不少當地特色的零食及飲品。
10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3
恩友之家的日與夜
與孩子一起玩遊戲 今天是平安夜,也是在恩友之家工作的第二天。我們早早就步行到恩 友之家,小孩子們也興奮地在門口迎接我們。安頓過後,大家在操場上 一起玩「小雞進化」,活動組外的團友也一起加入遊戲。孩子們玩得很 投入,比我們玩得更好, 真的不可以低估孩子玩包剪揼的實力! 熱身遊戲過後, 我們進行了一連串的團隊合作遊戲,包括「七手八腳」、 「打電話」、 「傳乒乓球」和「風火輪」。孩子們互相合作,齊心協力地完成 所有挑戰,大家都玩得十分盡興。縱使過程中有勝負之分,看見有些孩 子就算大幅落後其他組別,仍然堅持不懈沒有放棄,而在旁已完成遊 戲的孩子則為他們不斷打氣,完全體現出真正享受遊戲過程的精神! 他們在遊戲過後學會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希望他們會繼續互助 互愛! 午飯過後,我們一起製作了精美的聖誕卡和願望卡,孩子們都有非常 優秀的藝術天份,製作出一張張七彩繽紛的作品。他們的願望也非常 簡單,有些人想要閱讀更多書籍,有些人想要學會踢足球,也有人想提 高自己的成績。亦有些人在聖誕裝飾上寫下自己的志願,有的長大後 想成為牧師,有的想成為工程師等。孩子們的夢想總是單純而充滿希 望,只盼他們不忘這份初心為目標奮鬥! 在這個特別的節日,各位團友繼續用心地在圖書館和飯堂的牆壁漆上 各種圖案和顏色,孩子們也拿起畫筆為我們的星空和城堡添上美麗的 顏色。大家的雙手雖沾滿了各種色彩,但臉上仍掛上幸福而滿足的笑 容。
11
一起製作聖誕卡、寫下聖誕願望。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3
到了晚上我們便開始聖誕晚會,孩子們都十分興奮和期 待,他們換上制服,站上舞台為我們表演歌舞,很是精彩! 我們也有與孩子們一起共舞的時間,大家手牽手跳着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的舞步,樂在其中!而我們 這班大哥哥大姐姐也有為他們表演,逗得大家都十分歡 樂!聖誕晚會當然不能缺少抽獎環節,全部孩子都拿到一 袋袋精美的禮物, 滿載而歸! 我們一起渡過了難忘的平安夜,但也希望大家在過程中 學到感恩和珍惜,同時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悅,不會 只滿足於物質上的享受。
12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4
與孩子深入交流
我們如常一大早到恩友之家(雖然繼續迷了路),看到 孩子們都在玩我們昨天晚會送的玩具,幸好他們都喜 歡我們的禮物,更會彼此分享。
我們先跟孩子們玩了「估領袖」 :但不知道是否因為他們太熟 悉彼此,幾個回合過後,他們都一下子就猜出了領袖,說是看 着對方的表情就知道誰是領袖了。於是我們決定臨時多加一 個遊戲——「拋手巾」。孩子們都跑得很快,讓我們玩得很吃力 呢!而且就算是年紀比較小的都跑得非常快,我們都有點嚇到 了。雖然「年老」的我們都玩到很累,但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容 ,還是令人很滿足。
上午的活動是剪紙圈和做傳聲筒。我們先拿出一張A4紙,問孩子們 他們能不能穿過這張紙。一開始孩子們都很迷茫,原本我們以為要 等我們公開剪紙圈的方法才會有人成功,但結果有好幾個都自己 研究出方法。
之後我們將我們剪出的紙圈給他們研究,有一半孩子都能按照那 個紙圈剪出一個自己能穿過的圈,亦流露出滿足的神情,拿着紙圈 把玩。到了傳聲筒的活動,雖然最終做出的傳聲筒比想像中不太成 功,傳出的聲音不太清楚,但孩子們都玩得不亦樂乎,令我們驚訝 的是,連平時比較安靜的幾個男孩子也很投入,甚至不再避開我們 的鏡頭,露出自然的笑容。
13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4
一如既往,我們享用過師母準備的午餐後,便幫忙把碗筷都清洗乾淨。下 午的活動是以英語學習不同職業的名稱、以及放紙飛機。活動組的成員 準備了不同的教材,年紀較小的跟着我們唸出不同的生字。其後我們問 他們未來的夢想職業,再個別教導他們該職業的英文。不少孩子都害羞 的笑着說要當牧師,有的笑咪咪的說要當建築工人,有的興奮地說要當 不同的職業運動員,有的甜笑着說要當化妝師,每一個孩子都擁有着自 己與別不同的夢想。 完成分享後,我們設計了擲飛機環節。我們準備了不同的紙張,讓他們寫 下自己與別不同的夢想並摺成一架飛機。由於一些小孩子年紀較小並不 懂得摺飛機,一些年紀較大的孩子幫忙手把手的教他們摺,他們流露出 温柔的神情,令團友感到十分欣慰。當孩子們都完成後,我們在隔壁的空 地大合照。小孩子把他們手上的飛機擲向天空,滿天都是獨一無二的紙 飛機。那邊廂,漆牆組的工作已經進入完成階段,只差上光油及為生字上 色的部分。 而玩具圖書館的牆壁也差不多完全上色。 晚上,我們有分享的環節。這次的分享刻意將不同小隊的人分成一組,讓 我們都能了解各組的活動和大家的感受,其實我一直專注在活動組的工 作,很少了解其他組的進度,這次分享能令我加深對其他團友的認識,亦 多了解了他們的工作。
14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5
告別恩友之家 清早起來吃過豐富的早餐後,我們一行十七人從旅館出發,步行到恩友之 家。 雖然從第一天起,我們已經來回旅館和恩友之家多遍, 但我們還是搞 不清楚路線,還是依舊的迷路,幸好我們最後都能找到對的路,安全到達 恩友之家。相信我們之所以能夠安全到達恩友之家,是因為每天早上,在 到恩友之家前的一個路口,已看到一群小朋友雀躍地在門外迎接我們,若 不是他們站在門外,相信我們還需要花上一點時間才能找到恩友之家的 位置呢!
我們前幾天的活動主要集中在恩友之家,這天卻有點不一樣,我們先到 恩友之家與楊傳道會合,再乘坐他的私人「嘟嘟車」,前往當地一個村落 探訪。 這是我們整個旅程的第一個家庭探訪活動, 相信大家都有一點點 緊張,畢竟大家的語言和文化都有不一樣的地方,幸好我們從楊傳道的 口中得知,我們探訪的家庭平日都是以中文溝通,這才讓我們放心下來, 至少不用擔心會語言不通啊﹗
到達目的地後,我們分為幾個小隊,到不同的家庭探訪,了解一下他們 的日常生活狀況。我們探訪的家庭都是因為不同的原因而聚居在這個 村落,有的是為了討生活,有的是為了孩子的學習,亦有的是為了安全 問題而搬到這裡來。不論是因為什麼原因,離鄉別井都是一件不容易的 事,但從他們的臉上都看到知足的笑容,或許對他們來說,他們不渴求 有很多的物質,只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已經是很快樂的事,用「知足常樂」 來形容他們最適合不過。
15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5
到村落探訪過後,我們回到了恩友之家,稍作休息後便迎來一個各人引頸 期盼的環節——玩具圖書館正式啟用了!玩具圖書館從籌備至落成,乃經 過善長的慷慨捐獻與團友的出心出力,集眾人之力,把一個平凡的空間打 造為一個小小的歡樂世界。 由於玩具圖書館內的種類繁多,亦有很多小朋友們未曾接觸過的桌上遊戲 ,我們便把下午分成五節,每節半小時,讓小朋友分批到玩具圖書館內,學 習使用玩具圖書館的規則、 整理玩具的位置及遊戲方法。
團員用心教導小朋友玩層層疊。
在圖書館正式啟用前,小朋友都努力按捺自己,只能望梅止渴地看著一箱 箱的玩具,放在團友「打造」的城堡下。正式啟用的時刻來臨了!小朋友們都 帶著期待的眼神進來玩具圖書館,團友們與小朋友圍坐在小桌旁,拿起一 盒棋或卡牌遊戲,便開始與小朋友邊遊玩,邊講解。由於時間關係,我們都 要把握時間,準確及細心地向他們解說和示範,讓他們能學習盡量多款遊 戲的玩法,過程當中充滿著小朋友們歡樂的笑聲與我們一些奇怪的解說「 音效」 。 雖然過程有點應接不暇, 但卻是又一幕不會磨滅的愉快回憶。
歡樂的時刻過得很快,離別一刻 終於來臨。經過五天與小朋友的 相處,大家都建立了一份難能可 貴的感情。在離別前,小朋友們 滿眶淚水的與我們道別,我們一個一個的安慰他們、 陪伴他們, 那一刻我 們的心情都很忐忑,真的不想接受要分離這個事實。 但我們還是要離開, 展開之後的行程,只能努力珍惜最後時刻,真的希望將來再次有機會陪 伴他們成長。
16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6
東枝文化遊
東枝聖約瑟大教堂外牆以淡黃色作建築主色, 內裡則是淡綠色, 感覺溫柔。
來到行程第六天,我們終於開展了在緬甸的文化觀光。早 上,我們往山頂進發,前往東枝兩個風格和宗教都迥異的 聖地——東枝聖約瑟大教堂和東枝觀音寺。我們首先參觀 了東枝聖約瑟大教堂。能在此看到歐式和天主教建築,感 覺份外神奇。在牧師的講解下,我們對東枝的宗教概況有 了更深入的認識。他解釋由於緬甸是佛教國家,加上東枝 未如仰光發達,天主教徒只佔少數,偶爾難免會面對歧視 的目光。他又向我們介紹牆上的十二幅畫作,畫作展示了耶 穌被釘十字架的過程。 稍事逗留後,我們便轉往東枝觀音寺參觀。東枝觀音寺由 緬甸華僑集資興建而成。到達後,我們發現東枝觀音寺的
建築用色繽紛多彩,有點卡通般的可愛。因地勢較高,從 寺前空地向下眺望,可以見到一間間民居如積木般高低 錯落排列,配合藍天白雲,份外美麗。可能因為這樣,觀音 寺亦成為當地的「打卡」勝地。其實寺內仍能見到傳統中 國寺廟的影子,大雄寶殿、上香求籤處,一應俱全,還能見 到小和尚在一隅結伴讀書,狀甚認真。我們還跟在此工作 數十載的華僑交談呢!
及後我們到了Aythaya葡萄園酒莊參觀和用午膳。葡萄園用地廣 闊,望不見盡頭,青青綠綠的一片,掛滿一串串尚未成熟的葡萄。配 合微雨朦朧的天氣,令人頓感心曠神怡。到了園內餐廳,我們亦看 見不少緬甸人在此觀景用餐,原來這裏亦是部分東枝人假日休憩 的好去處呢!吃了多天的緬甸菜,雖然美味,但西式美食送到時,我 們還是忍不住大快朵頤,更應景地點了一小杯葡萄酒,數人分享, 細細品味, 感受緬甸出產的滋味。
17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6
午飯過後我們到訪柚木僧院,全院柚木啡紅的顏色,充滿著古樸典 雅的味道。柚木寺由牆身到內殿也是佛像雕刻,令整座寺院也充滿 著濃厚的佛教氣息。由於當天下午有着微微細雨,進入寺廟前,我們 脫下鞋子份外狼狽,但亦無阻我們參觀的意欲。寺廟中央橢圓形窗 的設計、建築物側面精細繁複的雕刻設計,更吸引了我們的目光,讓 我們不禁停下來多拍照幾張,配合燈光環境與人物,每個人都成為 了照片中的主角。參觀過後我們亦不忘品嚐當地特色的茶檔一嚐自 家沖泡奶茶的滋味。
原身為撣邦酋長住所和工作的宮殿。現在第二層陳列了國王時代的 一些舊物品,如梳妝鏡,化妝品容器,服裝和椅子等。當中陳列的物 品讓我們大開眼界,了解到當時的社會狀況和富裕程度。雖然沒有 講解,但透過小冊子及親身的體驗,當中建築設計與傢俬陳列讓我 們就如置身於當時皇宮入面。然而第一層的面貌與第二層可說是大 相逕庭, 第一層好像荒廢了一樣,兩層的分別造成了強烈的對比。
18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7
茵達族漁夫show-off中!
早上,船夫開著摩打船帶我們遊覽茵萊湖這個水上村落。冷風打在我 們的身上,使我們不得不縮成一團。沿途,我們發現不同品種的鳥類 在我們身旁獵食,這是人生中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鳥隻獵食!部份水上 人家也帶著他們養的水牛「洗白白」。小船在湖上飛馳之際,摩打突然 失去引擎動力。我們正發獃時,遠處出現一個橙衣人,一手持比人還 要高的巨網,一手持槳,單腳站在船頭!聽船夫介紹,才知道這是茵達 人獨門捕魚技巧,可謂賞心悅目。我光是站在船上已經不能平衡了! 我們還看到了水上農埸:當地人也能活用民間智慧,在水上種植不同 的農作物。 我們還目睹有村民撐著小船在農地收割農作物。 我們的第一站來到了水上商場,店內陳列著許多女士飾品。部份團友 著了魔似的、金睛火眼挑選「戰利品」,並憑三寸不爛之舌成功殺價! 有的團友則看看模型、撣邦的日用刀以及一些撣邦服飾的扯線公仔, 相當吸引!不過,大家都知道這些購物中心都是做遊客生意,價格或 許會標高了不少, 所以大家也沒有花太多 「金彈」 在這裡。
第二站我們來到一個水上市埸,在水上市埸旁有一座很宏偉的佛塔。 由於我們只有半小時的時限,所以大多數人都去了水上市場看看。在 那裡有賣椰子,味道偏酸,味道上可能有點不習慣;也有賣100緬元一 塊的煎餅,一塊就像薯片般大,味道像平日酒樓會吃到的蔥油薄餅,不 過口感更「煙韌」。另外也有賣鉛筆般幼的竹筒飯,味道偏淡,不過嘗嘗 當地人的食物也是件樂事。
19
船隻是當地居民唯一的出門工具。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7
完成上午的行程後,我們到了一户高腳屋人家裏用膳,桌上 映入眼簾儼如「滿漢全席」,有香脆的炸薯、青青的小菜、可口 的煎魚、 新鮮的蕃茄…… 吃得我們份外飽足。 飯後,我們部分人選擇與貓一同玩樂,部分人選擇在當地人 的協助下塗上「檀娜卡」,部分人選擇午睡補足精神,各自過 上了一個悠閑的午後時間。 接著,我們有一個茵萊湖撐小船的體驗活動,分成三至四人 一組,每人有一支木製的槳,可以一邊划動來推動小船前進, 一邊欣賞湖上棚屋村莊的風光, 將運動融入在寫意當中。
穿梭在舊佛塔之中,彷彿時光倒流到古代。
經過茵萊湖摩打船向上游航行近一小時,我們終於抵達最 後一站 —— Indein。 這個隱蔽的地方, 聳立著一座座小佛 塔,因為歷史悠久和日久失修的緣故,有種被侵蝕、破碎的 感覺,因此缺乏大量遊客的參觀,故更能營造出廢墟的面 貌,讓佛塔群展現其獨特的風格。只有不盲從主流、用心走 訪的遊客, 才理解它的存在。 在小佛塔群旁,有一個很長的工藝品市集,賣的貨品大同 小異,有手工製作的袋、頸巾、飾物、開瓶器等,然而卻在議 價後,每位店主提供的價格卻有所出入。比方說,木製的茵 萊湖小船飾品在議價後,能夠便宜上三千緬幣,大約十五 元港幣。因此,足見議價的重要性。同時,議價為購物的一 大樂趣:顧客與店主的互相角力,在溝通中尋求一個共識, 達致雙方滿意的結果。
到訪Indein後,我們便乘坐摩打船啟程返回旅館,途中欣 賞遠方的日落。起初,由於風勢太大,加上準備入黑,身體 只感受到寒冷的天氣,不斷在想何時才到旅館。然而,在紫 晴的霞光嶄露之時,感受到日落的溫暖後,卻想留在船上 多一分一秒,也許這就是大自然的威力。雖然我們看不見 完整的太陽落下,在遺憾中完成這趟船程,但仍有個美好 的回憶。
20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8
與緬甸仰光大學的師生共進午餐。
這天,我們乘搭內陸機離開娘水,前往仰光。緬甸的內陸機經常延遲,我們這次也無可避免地要在機場滯留數小 時。由於比預期延遲了很多才到達仰光,我們下午的行程亦受到影響,本來探望盲人學校的行程被迫取消。 到達仰光後,我們與數位來自仰光大學的師生見面,一起在中式餐廳享用午餐,之後也會與這所大學的學生一起 進行探訪活動及互相交流。本來我們擔心與緬甸的學生交流時會存在語言障礙的問題,幸好這次與我們交流的 學生大部分的英語能力不錯, 所以我們很快就混熟了。
看到我們身後的旗幟嗎? 原來村裡住了很多緬甸少數民 族中的克倫族人。 幾天前他們才慶祝了自己族裡的新年。
21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8
午飯後,我們就一起探訪約十戶的家庭,這些家庭來自 不同的背景:有盲人家庭、基督教家庭、貧窮戶、少數族 裔等等,這讓我們了解緬甸不同階層人士生活的情況。 我們分成數個小組,每組探訪兩個家庭,由緬甸大學生 充當翻譯,帶領我們與當地居民深入交流。 我們探訪的克欽族村落內設有教堂,村民頗多是基督 徒,我們探訪了其中一戶基督徒家庭,了解他們在緬甸 信奉基督教面對的難題。
團友跟仰光大學師生進行探訪。
緬甸大部分人信奉佛教,國家周圍亦興建了寺院,基督徒相對屬於少數。該探訪家庭的女主人表示緬甸人對於基督 徒的確存在歧視,但情況不嚴重,例如她以前鄰居知道他們是基督徒後,只是在言語上攻擊他們,但不會作出行為上 的攻擊。當天,剛巧是星期天,我們到了村內的教堂參與了一會兒青年的崇拜。雖然我們不懂用緬文唱詩歌,但樂在 其中。
探訪完成,我們跟師生道別後就到Koo Hotel留宿,可是這在仰光的第一 個晚上卻不太平安……先是有位男團友在旅遊巴抵達酒店時,已率先在 路旁的大樹下嘔吐,旁邊的團友都大為緊張,紛紛上前協助、關心。到大 家都在各自的房間安頓後,更不安的事也發生了:該位男團友不單嘔吐, 更發起高燒來。接下來,有另外五位團友同一晚上有相同病徵,同樣是屙 嘔和發燒。情況實在突然及不理想,因為不知道原因,就更令人憂心了。 兩位健全及一位「打敗仗」的領隊商量後,決定馬上找「外援」,送團友們 就醫。 身體健康的團員到處蒐集醫療用品。
幸好在香港有強大的後勤支援,勵緬的負責人Tony馬上請其在仰光的 教牧朋友Tomas來到酒店接應我們,有了一位當地人當翻譯,團友對就 醫的恐懼才得以減輕。抵達診所後,醫生表示多名團友是食物中毒,雖然 有點猶豫(我會形容當時團友情況更像疫症爆發),但只能信任醫生的判 斷。當晚有團友接受打針治療(第二天早上馬上龍精虎猛),有團友堅持 只服藥(有人第二天仍是奄奄一息似的)。幸好所有團友都能即晚回到酒 店休養,並因為大部份團友第二天都有所好轉,才令我更願意相信醫生 的專業,這不是疫症, 感謝主! 回看一天,最教人難忘的是沒有寫進行程表的「緬甸就醫歷險記」。感恩 的是,在許多的不可預測和人生路不熟的情況下,仍有牧師不計較地付 出及陪伴,給了我們一大顆定心丸;又有Tony的緬甸朋友為病友煮白粥 (需知道在緬甸真是一粥難求啊),我們一整隊人才得以整整齊齊、齊上 齊落地回港。
22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9
團友在醫院輪候診症。
30號這一天凌晨是大家提心吊膽的一晚。原本只有我(Jason)和另外一兩位團 友的身體稍稍欠佳,其他人都經歷了開心愉快的遊覽。但是到了夜晚,團友們接 二連三的嘔吐、肚瀉、發燒,令到三位領隊都十分擔心。在夜深人靜的他鄉,突然 爆發的不知名傳染病使我們不知所措。
幸好,多得在港的Tony替我們找來了當地的朋友,他們連夜為我們安排醫療服 務,送了所有患病的團友去醫院,更留在醫院協助我們,直到所有人都確認安全。 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不敢想象當時會是多麼的狼狽和無助。也許這是天父的 安排和照料,祂在我們生病時安排了Tony的朋友,照顧了我們的健康,感謝主! 領隊們為我們準備的病人餐, 太感動了!
當晚的醫院有很多蚊子,我們幾個病情不太嚴重的男生在看完醫生後就在外面 不斷地被蚊子咬。為了避免蚊子的「攻擊」,幾個男生就在醫院不停的走動,好像 是在逛街一樣,其他病人的目光也投在我們身上。最後,有些男生只可以放棄掙 扎,讓蚊子隨便咬,結果就是整隻腳也鋪滿了紅點,直到離開醫院的一刻為止。
23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9
早上,身體仍然健康的「倖存者」首先去了一間位於仰光YMCA的陳列 室,參觀一間叫Pann Nann Ein的社企。這間社企的員工大部分是殘 障人士,平日會在仰光市郊的工場接受培訓及製作各式各樣充滿緬甸 特色的手工藝品。團友當然不放過機會,大手購入各款精美的明信片、 筆記簿及布袋,用實際行動「大大力」支持這間充滿意義的社企。
參觀當日我們認識了其中一位緬甸欽族的員工,大家 都說他的樣子很像我們其中一位團友!
我們接著與昨天已經見過面的大學生一同去參觀仰光 大學,並參觀校園內體育館、大禮堂、圖書館等設施。雖 然仰光大學的設施看起來不像香港的大學般「新淨」和 先進,但它已算是緬甸當地數一數二的名牌大學,學子 們要考進去可說是不容易啊!
24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10-11
與病魔博鬥一晚後,我們一行十七人稍稍回復元氣,出發往仰光市內觀光。行程的第 一站,是秘書處大樓(Secretariat)。這一座聳立於市中心的橙紅色維多利亞式建築 物,見證了英殖時期的仰光。自1886年英國佔據緬甸北部後,殖民政府在緬甸的行 政工作漸多,便在1889年建了這座大樓。除了設計美侖美奐外,秘書處大樓還因另 一個原因而聞名遐邇:國父昂山將軍也是在這裡被暗殺而身故的。 第二站,是位於市中心的蘇雷寶塔 (Sule Pagoda)。我們在正門脫下鞋子,正要進內 參觀之際,櫃台後的一名男子便跟我打了個 照面,指指玻璃窗上的收費欄。果然,外國人 需付3,000緬幣方能入場參觀,工作人員會 給你一個圓型貼紙, 「以茲識別」。寶塔面積 不大,老實的走一圈不過兩分鐘;然而為了 不辜負這3,000大元,我們便多走了幾個圈, 把每個銅像、裝飾都盯個仔細。只見信眾多 為本地男女,手持鮮花恭敬的在佛前跪叩、 誦經。有時真的想一窺他們的內心,看看他 們都在向神明祈求些甚麼。 第 三 站 ,是 眾 人 期 待 己 久 的 昂 山 市 集 (Bogyoke Aung San Market)。為了滿足大 家消費的慾望,大會安排了兩個多小時的「 放生時間」,讓大家四處逛逛,午餐也可以自 行解決。我和幾個團友先在附近的大商場 Junction City進行了「狂風掃落葉式」購物, 再到頂樓的food court吃了碗清淡的米粉。 昂山市集是每個遊客購物必經之地。
25
繞著昂山市場的外圍走了一圈,看的大多是古玩、手工藝品。眼見大家空手而來,然 後大包小包的走,就知道來對了地方。 (後來有個別男團友向我表示這裡沒甚麼好買 的,我笑而不語)。
行程記錄及感想 Day 10-11
血拼完成後,我們回到旅館整理行裝,身體狀況不佳的團友也留下來休息。其他人則 動身到Lighthouse探訪。一到達Lighthouse,小朋友便迎出來接待, 「Mingalabar」 聲此起彼落。 與主理人Pastor Tun、羅師母打過招呼後,大家安頓下來享用晚餐。不得不提,師母 廚藝精湛,每每到仰光都特別期待品嚐她的「九大簋」,吃撐了才回港。在Pizza的帶 領下,我們跟孩子來了一個即興的遊戲時間。玩的都是些香港的經典遊戲:大風吹、 糖痴豆、火燒後欄、一二三指令(緬語版)。香港團友與緬甸小孩玩在一塊,不亦樂乎。 一直到晚上九時許,Pastor Tun為我們一行人祈禱祝福,大家便登上大巴起程回旅 館。
難得在緬甸過年,我們梳洗完畢後便聚在其中一間房間 ,一起倒數迎接2020的來臨。在累到失去意識前,我們 分享了各自在這趟旅程中最揪心的事、最欣賞的人、最 想跟香港朋友分享的事等,慨嘆原來大家這些天都有各 自的感受和反思, 只是沒有分享的機會。
兩個小時後,我們自睡夢中醒來, 匆匆收拾行裝赴機場。 一路上大家都抓緊時間補眠,抵達機場時卻饑餓不堪, 進入禁區後用僅餘的二十分鐘時間填飽了肚子,便直奔 登機閘口。三小時的機程,我回想起過去十一日的緬甸 之行,翻看這些日子拍下的笑臉,彷彿發了一個很悠長 的夢。回到香港,是時候思考如何讓故事延續下去了。
26
成果 玩具圖書館
玩具圖書館的背景以城堡為主題
團友先為玩具圖書館準備
27
我們最後把放滿玩具的箱子搬入室內,玩具圖書館正式完成!
成果 太空牆
未漆牆前的準備
連小朋友也加入漆牆大軍
大功告成!
28
29
個人感受及反思 Jonathan
今次義工服務的主要部分是在恩友之家的一處角落建立一個「玩具圖書館」。這 種義工服務對我來說算是一種比較創新的想法,因為孤兒院的孩童應該大多出 身窮困, 自幼欠缺父母親的關愛,如果把玩具送給他們或者可以為他們帶來一個 更快樂的童年。於是在大學工作的我便將這件事告訴了一位緬甸來的留學生,不 過她第一個反應卻是充滿疑問,為什麽我們決定建的不是「真正」的圖書館,而是 「玩具」 圖書館呢?也許身為少數難得在外國讀書的緬甸人, 她心裏希望自己國家 的人民也能用知識改變命運, 脫離貧困, 所以她有這種想法是十分合理的, 而我 也沒有馬上回答她的問題。在建玩 具圖書館的過程中,我可以見到恩 友之家的孩童對這些新玩具充滿 好奇和十分期待它的落成,其實能 夠給他們一個難得的機會,透過這 些玩具去擴闊眼光也是一件不錯 的事吧!再加上恩友之家的負責人 已經為了孩童制定使用玩具圖書 館的時間表,相信玩具圖書館的到 來對孩子的成長是利多於弊。 縱然如此,如果再有機會到緬甸建玩具圖書館,或許我們要多考慮當地兒童的需要和能 力,然後去篩選合適的玩具和數量。畢竟我們建玩具圖書館的目的是「分享」,而不是單 純為了找方法「處理」別人捐出的玩具。事實上,不少孩童年紀較小,單憑我們半天的口 述講解一些棋類遊戲的玩法,他們也未必明白和輕易記得,而最後這些玩具可能會無人 問津,甚至會減低他們使用玩具圖書館的興趣。雖然這次我們仍有不少值得反思和改善 的空間,但我仍要十分感謝勵緬舉辦這次的服務團,好讓更多香港青年認識和喜愛緬甸 這個地方,希望下次我也能再跟大家到這裏探索更多緬甸的不同角落。
30
個人感受及反思 Jason
服務團第三天的下午,我們教會了小孩們不同職業的英文,有些小孩卻超乎我們 的預期, 要求我們教他們其他職業的英文。 當時, 我的確是給他們熱衷學習的態度 震驚了, 自己思考了一下, 生活在香港同時是中大學生的我, 是否曾經那麼認真和 投入學習過?答案是我不能確定。在香港這個充滿學習機會的城市,也許我和其 他學生已經認為學習機會是應得的、 是必然的, 但我從來沒有珍惜過, 放眼目前的 這群小孩,也許他們更加值得這個學習機會。在他們面前,我自愧不如。我在那時 許下承諾, 回香港後一定要努力學習。
在這次服務團出發前,很不幸地自己因為運 動而受傷,因此在服務的過程中未能夠為了 團隊出一份力,反而要其他人幫忙,為大家 帶來了非常多的不便。所以,在與小朋友一 起活動時很多時都未能盡情投入,使到自己 在出發前的承諾未能實現,不能帶領組員們 舉行活動,也不能帶給小孩們更多的歡樂。 因此,我對於自己整個服務的表現都耿耿於 懷,一直認為自己是團隊的阻礙。但是,有一 晚我們跟領隊分享時,其中一位領隊Pizza卻 解開了我的心結。 她說了一句話: 「有時我們
31
要學會接受自己的軟弱,從軟弱中學習」,我 頓時顫抖了一下,然後試著解讀。經過思考 後,我也許得出了一個道理——有時軟弱是 一個機會給自己靜下來,讓自己有機會反思 為何會如此的軟弱;另外,軟弱並不代表一 無所用,在受傷的時候,我還可以當團隊的 指揮、可以幫助團員在黑暗中活動時照明。 所以,人在軟弱時不應該看低自己,反而應 該珍惜機會去發掘自己的優點。她的一句話 讓我解開了心中的枷鎖,重新收拾心情享受 餘下的旅程。
個人感受及反思 西
回想起在去年九月下旬一位朋友與我的 對話,當時的我實在沒有想到我們一時 的閒談,竟在日後造就了深深影響我的 經歷。 我們旅程的第一站便是恩友之家。我在 恩友之家的身份是自由人,不論漆牆、活 動、教學、攝影、物資,甚至煮飯,我也有 幸參與其中。縱使我沒有固定的崗位,但 必然的是,我在每一個位置也會感受到 小朋友真摯及純粹的快樂。還記得我在 玩具圖書館整理各式各樣的玩具及裝修 時,他們總是禁不住誘惑,不停地在窗邊 探頭探腦,急不及待地張望這即將建成 的樂土。還記得一起玩集體遊戲時,他們 總是樂在其中,他們天真爛漫的笑容實 在融化了我的內心,這幾天和他們相處 的時光也令我感受到久違的快樂。還記 得在最後一天離別時,他們眼眸中那依 依不捨的目光, 至今仍歷歷在目。
緬甸的一切確實美好及難忘,但更令這 旅程錦上添花的是各位來自香港的團 友。在經歷了一整天忙碌的工作後,團 友們總是願意一起在晚上聚首一堂,一 起閒聊一起玩樂,即使通宵達旦地狂歡 ,大家也會在工作上投放百分之百的努 力及認真。當我因不懂踏單車而未能參 與集體活動時,團友們竟然沒有拋下我 獨自一人,反而耐心地教導我、鼓勵我, 實在令我感動萬分。在旅程的尾段,很 多團友也生病了,大家互相扶持、守望 相助的精神亦令我為之動容。 十一天匆匆便過去,我們終於要離開緬 甸回到香港。在機場離別時,我同行的 朋友再次問: 「我打算未來再到緬甸,你 有興趣嗎?」。這次的我也給了一樣的答 案,不同的是,我的語氣多了幾分肯定 及懷念。
32
個人感受及反思 Sarah
這次服務的對象是一間收容了四十多個孩子的孤兒院,在狹窄的收容所內, 孩子的活動空間有限,也沒有資源為他們提供閒餘活動,孩子最喜歡的活動 就是在沙地上畫畫、寫字及堆沙。一天午後,我看到幾個孩子的手背有不同程 度的破損,有些人的手更長了繭,我以為是因為冬天而致的「爆擦」,於是拿出 護手霜讓他們塗上。此時,在該孤兒院負責照顧孩子的師母走過來說: 「他們 是因為玩沙而長了繭,他們塗了護手霜後,一會兒去玩沙,泥沙會更易黏在手 上,手會更痛。」聽到後,看著眼前這班孩子小心翼翼地塗著那雙破損的小手, 我的心更痛。也許為他們建立一所玩具圖書館,並不能為他們帶來甚麼大的 改變,我只想為他們構建一個舒適的空間,能安心地留在這兒,玩玩遊戲,一 切是這樣的簡單而快樂。
這已是我第三次參與緬甸服務團,由學生時期走到社會大學,短短的數年 間,無論對人、對事的心態都轉變了不少,惟獨每次來到緬甸,能讓我放下 一些執著,帶走一些的堅持。第一次參加服務團時,領隊跟我們說過一句話 : 「To serve, not to be served.」 在孤兒院服務時, 年紀稍大的孩子經常擔綱 著照顧我們的角色,例如吃飯時,為我們盛飯,飯後又主動幫忙洗碗,這時 我總會想我們的來到是為他們增添麻煩,所以更加要放下身段,帶著服務 的心,多想想能為服務對象主動做些甚麼。 與孩子離別的那晚,孩子們都哭了,我走進一間暗黑的房間,三個小孩抱著 膝在偷偷地抽泣,那時我只懂抱著他們,跟著默默地流淚。也許離別是孩子 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但想到這些孩子早已面對親人的離棄、離世、離別, 我們的到來又再次迫他們要去面對這沉重的課題,究竟我們是為他們帶來 快樂,還是在打擾他們?有時候和一個人只會見一次,是孩子提醒我,在告 別之前,要盡力去分享愛。也許我們的到來,不能為他們的不幸帶來改變, 亦無法撫平他們的傷痛,但我想跟你們說:孩子,你們是值得被愛。但願你 們未來的路上, 都能被世界溫柔相待。 電影 「Into the wild」 有一句台詞: 「 Happiness is only real when shared﹗」 , 感恩我還能再次回來緬甸, 因分 享而快樂,分享快樂!
33
個人感受及反思 Anson
有些人說,出來工作後就寧願將假期用作一個舒適的旅行或留在家中 好好休息。但對我而言,我會更希望將時間用在有意義的地方,同時通 過接觸當地人更了解該地方的文化。雖然可能會很累,但一切都很值 得。
我們主要在恩友之家服侍,孩子們的善良實在令我不捨恩友之家的一 切,雖然語言不通。但相處間也感受到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最深 刻的當然是藤球教學,最後一天趁着玩具圖書館管理員訓練的空檔跟 年紀較大的孩子學習如何踢Chinlone。其實教我們一點也不容易,但 完全不可以低估這些孩子的耐心,就算連續數小時單對單教學也不會 因為疲憊或發悶而放棄教學,反而很享受教學的過程。特別鳴謝我的 老師Kyaw Kyaw Bu, 就算多次 「命中要害」 也沒放棄我這位劣徒, 卻會 因為我的進步而感到欣慰,離別之際還托人翻譯提醒我回家後記住每 天練習。 (但回港後我仍未有空間和動力去練習:P)在最後一刻當不少 人也忍不住流下眼淚時, 還有孩子特意學用廣東話說 「唔好喊」去安慰 我們這些哥哥姐姐老師, 可見他們是多麼的善良!
在這個旅程中亦嘗試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體驗緬甸航班的時間觀 念;第一次入鄉隨俗吃瓜子;第一次在黃昏下乘坐孩子駕駛的機車;第 一次夜間踏單車;第一次看到全團幾乎每個人也有不適;第一次作為 親善大使與緬甸大學生交流&見識他們的熱情和不客氣等。這些回憶 也非常寶貴,令我的聖誕假期過得更有意義。旅程中我也不斷提醒自 己要常為着所擁有的而不住感恩,在未來的日子裏也要繼續將自己可 以奉獻的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34
個人感受及反思 Charlie
以微小的力量拯救世界 這次服務的恩友之家,位於緬甸東北部的撣邦首府東枝城內。在恩友的 四天,我們常常一邊吃飯,一邊聽楊傳道說起東枝的種種,也聊聊他自己 的過去──原來他也是個「信二代」。他父親在獄中被傳教士傳福音,出 獄後,冒著被逐出家門的危機信主。在那個宗教相對不自由的年代,家裡 人認為基督教是西方「鬼址出來的東西」。楊傳道說,他們家幾兄弟姊妹, 最初也是被父親逼著信;直到十六歲,他才確切的認信,並決心走上傳道 人之路。 在來到東枝以前,他在仰光事奉,日子算是過得不錯;豈料一個呼召,就 把他從繁榮的大城市,領到了東枝的貧困鄉間,專門照顧一班因毒品問 題而家庭破碎的兒童。其中不少人因為父母染上毒癮,為拿到買毒品的 錢而被賣掉,也有一些是跟著父母一起吸毒的;他們或流浪街頭、或寄住 在貧困親戚家, 輾轉被送來了恩友。 在恩友的日子亦相當不容易:楊傳道回憶起好幾次因沒錢而「斷糧」的經 歷,到最後都奇蹟般獲有心人接濟(像是有匿名人士把幾袋米放在門口、 鄰村的農民送來了菜和雞蛋) 。 楊傳道一家的工作,彷彿就是以杯水車薪之力,灌溉方寸的幼苗。力量雖 然微小,但換來的,卻是幾十名緬甸年輕人的無可限量的未來。他們以最 溫柔的方式,對這個殘酷的社會說不。我想起聖經中的描述何為真正的 虔誠: 「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 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 回想每次到緬甸, 都聽到不少賺人熱淚的好人好事。 我總是會一次次的 被他們的溫柔和坦率所感動。「有些地方, 只要去了一次就會愛上, 然後 會千方百計找機會回去。 」 想念這種淡淡的人情味, 大概就是讓我不斷 回頭的原因吧。
35
個人感受及反思 Karen
在旅程中最深刻的,就是在第八日我們到了當地居民的住處家訪,他們非常 殷勤的接待我們,將家中最好的佳餚美食都用以招呼我們。整個過程中我除 了享受美食,更享受他們的的熱情好客,對我們的重視和珍惜。然而,當到了 第二天我們預備繼續行程之際,我感到非常不適,更開始嘔吐並發高燒,我 只好整天待在酒店休息,但晚上卻嘔得更厲害,所以需要即時入院治療,最 後發現是胃出血。由於和我同行去訪的隊友都感到不適,故此我們估計是家 訪時所吃的東西導致腸胃不適, 幸好最後都沒有大礙。
經過這驚險的兩天,我也有一些體會,就是緬甸當地人真誠熱誠地接待我們 ,動機一定是美善的,希望我們得著最周到的服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我們 感到不適,這似乎與他們預期的有所出入。同樣,我們千里迢迢來到緬甸,將 玩具和圖書送給當地的小朋友又是否對他們好呢?會否以香港的物質打破 他們簡樸純真的文化呢?我們就好像站在階級高地上分享香港小朋友夢寐 以求的玩具給他們,但其實他們需要的又是否這些東西呢?我仍然未有確實 的答案。心裡只覺得,當下我們的動機都是美善而又單純,能夠分享自己所 擁有的,珍惜大家一起享用美食、一同玩樂的時光,這種真摯的陪伴就是最 好的禮物, 溫暖並滋潤人心。
縱然這次旅程完結,我們亦要與緬甸的小朋友暫別,但我仍然渴望這次的相 遇是彼此珍惜的,至少我在大家別離的淚水中真切感受到這份情誼。原來, 生命本身的意義就是由不同的相遇而拼湊出來的。
36
個人感受及反思 Ali
我從小到大都沒有畫畫的天份,但我仍「膽 粗粗」加入了圖書館組,希望盡一分力,讓我 們離去後可以有恆久的東西留下,陪伴小朋 友成長。也許是自己的家被人「大興土木」, 每逢休息時間,小朋友們都會趴在窗邊歪着 腦袋,觀察我們的行為,投以好奇的目光。我 們遞過手上的畫筆,他們會緊張又躍躍欲試 。我們便讓他們參與畫牆工作,共同建設自 己的家園。圖書館完工後,我們分組教小朋 友玩紙盤和棋類遊戲。我們常常因語言不通 而比手畫腳,只能不斷重複使用認識的數句 緬語,然而看着他們由似懂非懂,到明白到 遊戲的精要, 享受到樂趣, 再教別的小朋友
在恩友之家的第4天, 有跟我較為親近的小朋友拉着我的手問: 「你明天還會 來嗎?」那時的我很慶幸我們還有明天,我可以理直氣壯地回答: 「會!」但若 然明天再度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又該如何應對?我不想她失望,但同時更不 希望給予她虛假的承諾和期望。她的內心其實清楚知道,我們終究會離去。 最後一天, 「你明天還會來嗎?」小朋友果不其然還是問出了這個問題。我靜 默了數秒,說: 「不會了,但我們一定會再見的。我不能允諾你確切時間,可能 是一年、兩年、或許是更久的以後,但我可以答應你,我們一定會再見的。」因 為我知道,我必然會再次踏足這片土地。或許是曇花一現,但相聚便是緣份。 我所能做的不多,但我相信這次旅程只是開端,結下緣份、埋下種子,等待日
37
技巧。說實話,有滿滿的成功和滿足感。孩 子們又懂事得讓人心疼,他們會遵守使用 規則、會收拾和分享玩具、會跟我們說辛 苦了、會害羞地捧來水,讓我們清洗沾滿 水漆的雙手、會珍惜我們為他們帶來的一 切。我想,這過程已經是玩具圖書館的另 一種昇華。對於小朋友而言,快樂很簡單。 面對驟然擁有的物質,他們不會在乎背後 的價值,不會有功利的目光,只是單純享 受接觸新事物的喜悅。衷心希望他們能忘 記過去的苦痛,過上更好的生活。社會問 題根深蒂固,無數孩子受苦受難,我們無 能為力, 只希望能帶來一點安慰。
個人感受及反思 Althea
荍荍 這個聖誕不太冷,到訪緬甸參加義工交流活動。溫暖不只在天氣,而是在旅程中的 人和事而感受到的。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 到訪恩友之家短短的四天中,與小朋友從義教、交流中除了留下深刻難忘的回憶 外,我們亦留下了玩具圖書館及一幅有關宇宙的壁畫。在不同的項目中,我主要負 責設計壁畫內容和漆牆。從第一天到訪的時候,我們漆牆組的成員擔心我們不能 在三天內完成整幅牆壁的繪畫與上色,甚至商量減少繪畫的範圍,以加快完成的 速度。在我們擔憂之際,很多團員也伸出援手,主動提出可以前來幫忙。雖然他們 總是謙虛地說沒有漆牆、繪畫的經驗,但他們懷着熱誠,加上每個團員小小的幫忙 ,成就了我們的漆牆進度。看到我們一同合作的牆壁,我更明白到合作的重要性, 一個人的力量很少, 但綜合多人的力量, 力量和效率便加強了。
快樂其實很簡單 除了漆牆之外,協助玩具圖書館建立和使用的過程,讓我明白到快樂其實很簡單。 在語言的困難上,我們難以教導他們一些十分高難度的遊戲,哪怕是層層疊、蘋果 棋,只要是大家一起玩耍,擁有快樂其實不難。玩具圖書館中的玩具雖然不是最新 、最昂貴的,卻可能是他們每天最期待進入的空間。從收集玩具至建立一個玩具圖 書館,我們所付出的其實不多,而我們留下的玩具圖書館,不但回憶起我們的一個 印記, 亦成為他們童年中快樂的其中一個元素。 這個深刻而難忘的義工交流旅程, 不但讓我認識到緬甸這個國度, 當中的人和事 更令我們回味無窮。
38
個人感受及反思 Pizza
在恩友之家的服侍讓我再次相信簡單就是美好。可以暫且放下香港的工作模式,不需時 刻記掛一大堆活動成效指標,在這裡帶活動便變得純粹而直接。看見小孩們直率簡單的 笑容,即使無任何道具物資的活動也能吸引他們投入其中。雖然隔著不少的語言障礙,有 著傳道、師母和小幫手的翻譯,又能成功地帶出活動,恰到好處。讓我再次相信快樂可以 如斯簡單。然而,這群簡單地快樂著的小孩訴說著什麼故事呢?猶記得有數個小孩在第一 天活動時以充滿距離的眼神觀望活動進行,但不消一天就打開心扉,與義工們玩作一團。 看著他們直率的笑臉, 實在很難想像他們曾經歷的苦難。 聽著傳道一個又一個地講述他們的背 景和家庭,令我感到無地自容。當我在 香港為著忙碌的工作叫苦時,地球的另 一邊有小孩被父母賣作廉價勞工;當我 為著繁瑣的家事埋怨時,地球的另一邊 有小孩只想要一個家;當我在爭取自由 民主的普世價值時,地球表面上有小孩 在泥土中扒食求溫飽。跑到了世界的另 一邊,看見同樣是「人」的經歷,或苦或 甜,都幫助我把目光從自己稍為拉開, 心像得以放寬了一點。 更觸動我心的是傳道和師母完全擺上自己的服侍,他們看見孩子們的苦難,難過不捨, 但不止於此,他們作出行動,成立恩友之家,從此便不單是三個孩子的父母,而是四十三 個來自不同民族、有著非凡故事的孩子的父母。聽師母輕輕地提及,他們「一家五口」自 恩友之家成立後便沒有一次只有五個人的飯桌。這是何等程度的擺上呢?而我又願意擺 上多少呢?
39
個人感受及反思 Maicy
二零一九年的十二月末,我在緬甸待了大約十天,一團十七人,有大學生也有在 職人士,一起到緬甸的恩友之家服務及交流,分享教材與經驗給當地的小朋友, 期盼他們可以提升英語水平及多接觸外來文化。
在我們到訪恩友之家的每一天,傳道夫婦都熱心地款待我們,將最好的食物(肉 類和咖啡在當地都十分昂貴)給了我們,他們無私的分享讓我反思,如果換作是 我, 我願意把最好的分享給剛認識的陌生人嗎?
緬甸之旅後,我認為我需要好好珍惜每一刻 與當地人相處的時光,了解他們的需要,同時 為自己尋找新的方向,發掘更多能夠幫助別 人的途徑,而不是身處香港作一筆捐款便草 草了事。我期望能走進服務對象的內心,而不 只限於物質上的支援。 我相信這次身體力行 的經驗十分寶貴,為我人生寫下難以忘懷的 一頁。 我曾想過這種短暫服務真的可以為當地帶來幫助嗎?片刻的快樂能為了緬甸小孩留下什麼嗎 ?思考後我得到屬於自己的答案:我們不能期望一次短期服務能完全改變世界,改變多少人, 但無可否認的是不少義工從每一次服務中成長、改變,並且跨出自己的安舒圈,放眼至世界。 我慢慢的了解世界的需要, 藉此埋下一顆服務的小種子。
40
個人感受及反思 Sam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可以多接觸世界,常常會在YouTube收看一些有關戰亂國 家人民的生活現況,很多時看完大概知個一二,過幾日便忘得一乾二淨。他們 的苦況、真實感受是我一生都沒可能體會到、了解到的。加上,身為工科生,平 日都是對著冷冰冰的工程、數學。在大學這幾年發現,比起數字、電腦程式,我 對探索生命、世界更有興趣。所以,這次希望可以參加這個交流團了解緬甸人 民的感受、 好好探索生命的價值。
整個旅程中最讓我深刻的一幕便是︰那一晚與恩友之家道別的埸景。那夜,許 多小孩都十分不捨,小孩不捨的哭聲傳遍整個恩友之家。小孩的哭聲同時對團 友帶來了催淚效果。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參加這個團的原因。有時候,有人 會反問:與其親自過去興建圖書館,倒不如捐錢更實際。但亦有很多人(包括我 )都會認為親力親為才能夠真正傳遞愛意。可是,我相信沒有太多人都真正感 受到。回到香港與好友分享當晚感動的場面、小孩友善的對待時,有朋友亦表 示只是因為我們來自發達的環境,這些都只是媚富的表現。我相信缺乏與這些 小孩共同經歷的片段是永遠都不可能體會到的感受。有時候,文字可以流露情 感, 但是, 我認為這些感情只有自己才會明白。
在這次交流以後,我不禁在想將來該如何幫助他們。我的心中已有一個大概的 方向,但是暫且成為自己心中的祕密。我希望多探望他們,除了因為他們真的需 要外在世界帶來的快樂,更是自己希望在這些小孩身上,找到一刻放鬆、快樂、 真誠的空間。
41
個人感受及反思 Veon
我是圖書館組的一員,負責為恩友之家的小朋友,建設玩具圖書館,當中需要漆 城堡主題的牆、貼上紅磚牆紙、舖滿地膠、擺放玩具。這些看似沉悶的工作,其實 很有意義。建成玩具圖書館,讓小朋友有一個娛樂和學習的安樂窩,這個成果是 毋庸置疑,但更甚的是每次小朋友休息時,也會來觀看玩具圖書館的進度。我相 信我們背後勞動的汗水和價值, 已經得到他們的認同, 並且以生命影響生命。
了解過恩友之家的小朋友背景後,確實讓我心生憐憫。他們除了從小缺乏父母的 照顧,更受到毒品的影響。有的因為母親在懷孕時吸毒,導致小朋友的智力受損; 有的因為父母隨手擺放毒品,小朋友好奇嘗後便禍害一生;有的因為父母吸毒, 欲逃離這個荒謬的家而遍體鱗傷。確實,一般人無法與他們的經歷比擬,若然我 們相信人是公平和自由,為什麼他們需要承受如此大的痛苦?缺乏物質的享受、 家庭的溫暖、正常的生活,一切都源於我們生存在一個不公平的世界,沒有公義 的制度,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但是與其消極地生存,不如積極地生活。小朋友的 面上,總流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這一份可愛每一次都觸動我的內心。有時,我反 而會羨慕他們。自己為獨生子,父母工作忙碌,所以小時候大部分時間是一個人 渡過。但看見小朋友情同手足,一同學習、做家務、玩樂,我也替他們感到高興。期 望他們在患難中互相扶持, 在黑暗中互相照明。
臨別之際,我不禁流下眼淚,因為與楊傳道、師母、小朋友一別,不知何時再重 逢,甚至有衝動想停留多一點時間。人與人的相遇往往相逢恨短,與其相濡以 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可是,我無法做到如此灑脫,情感早已把人拉上關係。目 前的我,錢真的不多,連自己都未能顧及。唯一可做,便是在往後的日子,待收 入穩定,助養這些小朋友。
42
個人感受及反思 Sharon
Sharon 這次是我第二次來緬甸做義工,這次我是帶着腳患來的,所以很多遊戲我都沒有 參與。不過在第一天下午,孩子們自己在玩魚網時,我為了和他們混熟就一起玩, 雖然回去時腳超級痛,但我還是沒有後悔。遊戲過後我確實跟幾個女孩子熟了不 少, 自此她們就很喜歡來牽住我的手, 我也很享受跟她們玩的時光。 在最後一天的教學活動,我們教孩子們不同職業的英文名字,又讓他們分享自己 想做的職業,分享時他們不時看着我,確認他們沒有讀錯那句英文。也許他們之 後還是會讀錯,但當刻那個懇切的眼神,已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享之後,他 們將自己的夢想寫在紙飛機上,象徵他們的夢想也能起飛。也許這一天的回憶已 經足以讓他們懷抱夢想了吧。
遺憾的是這幾天不夠時間跟孩子們相處,我自問比較慢熱,雖然恩友之家有不少 會說普通話的孩子,但我卻未有把握機會跟他們談天。直到最後一天分別之前, 我才意識到要抓緊時間跟他們相處。才了解到家茹的家庭狀況,但已經沒有時間 多聊聊了。甚至有一個一直很黏我的女孩建順,我直到最後一天才知道她會說普 通話,只是因為她太害羞了才一直沒有說話(當然正面地看她是因為跟我熟了才 敢說話) , 很可惜的是沒有更多時間跟她相處。 上一次我去的是物資比較充裕的仰光,這次來到比較落後的東枝,看到他們許多 物資上的不足。他們的廁所沒有接駁渠道、亦沒有洗澡的房間,這也許在當地很 平常,但始終有衛生風險。即使這個服務團已經結束,我仍會將他們的情況放在 心上, 亦會回到教會跟弟兄姊妹分享, 希望有一天能幫忙改善這些情況。
若每人都將情況轉告他們的親友,就足以集合不少力量幫忙恩友之家了,可能 這個也是短期服務團的意義吧。大家回到香港後,已經有不少團友說有興趣助 養緬甸的孩子, 希望這些看似微小的力量, 終能為這片土地帶來大大的祝福。
43
個人感受及反思 Ying
我在服務團的角色是負責籌備活動給孩子。在玩具圖書館完工後,活動組希望讓孩子 變成我們的老師,教導我們他們平日最喜歡的遊戲—藤球。雖然語言方面有障礙,我 們學了很久也不太懂得怎樣踢,但他們還是十分用心的一對一教我們。他們看見我們 用頭頂球時都露出又驚喜又滿足的笑容。看見年紀較大的孩子露出燦爛的笑容,我便 心滿意足。因為年紀較大的孩子通常都要幫忙照顧年紀較小的孩子,令我們經常忘記 他們也只是孩子,應該同樣有玩樂和放鬆的時間。所以這次我故意讓年紀較大的孩子 教我們,令他們可以擁有放鬆的時間。到了晚上,他們更會跟我們開玩笑,在他們的眼 裏流露出小孩子般的玩味,我便知道他們是真的享受在其中,那種感覺十分實在而有 意義。當天正是我們在那裏的最後一天,我們差不多要離開的時候,孩子們都十分不 捨得,更有很多人哭成淚人。看到他們哭不成聲的樣子,我內心立下了一個承諾—我 一定會再來這個地方, 看着他們成長。
除了建設玩具圖書館之外,我們還到訪了孤兒院。孩子一個一個站在我面前接受由他 們的助養者送給他們的禮物。他們看見禮物時都十分興奮,馬上把禮物拆開與其他孩 子分享。我又買了泡泡玩具到那裏給孩子,原本比較文靜的孩子看到泡泡在陽光下向 天空飛翔的樣子都十分開心並追着泡泡奔跑。他們雖然沒有親人的照顧,但是也擁有 不同人默默的幫助和關心。我相信每一位助養者跟我一樣都十分希望孩子們會健康 快樂的成長。
緬甸吸引的地方正正是當地的人,他們並不是我們想像中會偷呃拐騙的人,相反他們 十分有人情味。不管是接待我們的人還是路上的陌生人,看見我們有需要都會主動幫 助。我們服務團的人都不會忘記與孩子相處的時光,更有人跟我一樣承諾會再到緬甸 探望孩子。正是因為我們心裏都帶着一份愛,而這份愛可以帶給其他人一點希望和溫 暖。
44
個人感受及反思 Ball
看著每個可愛的小朋友,他們學習時認真的面孔、玩耍時歡樂(或是因 輸掉而生氣)的表情、離別時的眼淚,每次我想著未來不知道還有沒有 機會與他們再見,不知道他們未來的路會怎樣,便只能不斷以小王子 的故事安慰自己。每一個如此珍貴的生命,在這個從不公平的世界上 純真而努力地生活著,生活環境不乾淨,卻好像與世上一切污穢沾不 上邊。我是憑什麼有幸得到我所擁有的呢? 作為一個幼稚園老師,明白玩具於小朋友的生命是很重要的,彩色的 牆也是很重要的。除了這些,我們能給予的則是關心與時間,建立一段 美好的關係。然而要面對的是這段關係是有限期的,有些團友曾分享 說:這好像帶給他們二次傷害。確實,每個離別都會帶來一點傷害,但 在相處時所共有的時間、留下的事物與回憶,不比這傷害更持久嗎? 而且我認為這傷害是好的,他們漸漸長大,不能因為怕傷害而避開與 人建立關係,我忍心地期望這次傷害是他們學習離別的一課,能背起 這些美好與傷痛走得更遠。 「It has done me good, because of the color of the wheat fields.」這些經歷也都為我帶來予重要的、難以陳 明的禮物。 除了小朋友,旅程上遇到的每一位,包括領隊、團友、傳道、當地人,他 們的良善、愛心、思想,都影響了我,像是「To serve, not to be served. 」,或是一晚上一位團友哭著訴說對世上不公義的不憤,甚或是團友分 享自己旅程中的成長,都同樣像楊傳道委身的心志般,讓我內心有所 動容。
45
個人感受及反思 Cherry
這趟旅程說是義工服務,但我也沒有預期自 己能為當地人(特別是小朋友)帶來很大的幫 助,反而可能是他們為我帶來很多得著。事實 上,同行的團友讓我有不少的得著。
我們在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地是恩友之家,我 們有五天都待在那裡,主要負責漆牆、建玩具 圖書館和與小孩子們活動。我是漆牆組的,我 們這隊負責設計牆壁和塗油漆,事前要預備 的並不多,只需想好主題和簡單地地畫一幅 初步設計圖便可。相反,其他小隊要做的事前 工夫卻一點也不少,玩具組負責宣傳和到港 九各區收集玩具;活動組要預備好每天與小 朋友們進行的活動;圖書館組要負責訂購建 圖書館需要用的物資,而漆牆組卻看來真的 沒有什麼很多的事要做。那時候覺得自己好 像沒有為這件事付出什麼太多,但就很欣賞 同行團友們的努力,他們每一位都有自己的 學業和工作,但仍願意擺上時間,在事前做好
自己負責的部分。在行程當中,我們雖然各自有自己負責的部分,但當其他人需要幫忙時,大家都能互相補位,很多時候更是主動 幫忙,我們漆牆組原本只有三人,但大家一有時間就會來幫忙,最後,大家合力比原定早了一天便完成漆牆工作,靠的正正是整個 團隊一同合作。這份團隊精神真的很可貴,相信即使是合作了一段長時間的團隊,也不一定有這樣美好的關係,在這裏,不得不給 我們整團人一個讚, 真的希望以後仍然有機會和大家一同在緬甸服侍。
46
04 相片牆 分享集製作團隊
47
48
主辦:勵·緬 主辦:勵·緬 LxM LxM
贊助:民政事務局 贊助:民政事務局 「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 「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