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July 12 Beijing Symphony Orchestra - Chinese

Page 1

扉页节目单: 郭文景 交响序曲 《莲花》 唐建平 打击乐协奏曲——圣火2008 贝多芬 第九号交响曲 《合唱》

Please flip the programme over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Beijing Symphony Orchestr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伦敦爱乐乐团执行总监 今晚演唱人员 伦敦爱乐乐团 北京交响乐团 伦敦爱乐合唱团 谭利华 彼得•雪曼 / 李飚 罗贝卡•埃文斯 / 梁宁 安德鲁•肯尼迪 / 马修•罗斯 莲花 唐建平 打击乐协奏曲《圣火—2008》 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Op. 125《合唱》 贝多芬《欢乐颂》


伦敦爱乐乐团执行总监 提摩西•沃克先生 致辞

欢迎各位来到今晚我们在南岸文化中心皇家节日音乐厅举行的演出。这场演出, 是由伦敦爱乐乐团与北京交响乐团之间的长远友好关系所促成的合作成果。当全 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我市今夏前所未有的体育盛事,我们很自豪地主办这场体现伦 敦与北京在世界舞台上展现的精彩音乐。双边乐团的世界级音乐家将共同演出两 部著名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以及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并在结尾以精彩的《欢乐颂》 庆祝双边兄弟般的友情。 身为国际巡演中的佼佼者,伦敦爱乐乐团于 1973 年首次到访中国,成为文化大 革命后第一个在此演出的西方交响乐团。三十年后,我们回到北京人民大会堂, 与今晚同一位指挥,谭利华先生,同台演出 2003 年跨年新年音乐会。伦敦爱乐 乐团也是北京国家大剧院在 2008 年开幕时,第一个到访演出的境外乐团,当时 同台的指挥是著名的库特·马祖尔先生。自此迄今,我们再访了北京两次,分别 于 2010 年与指挥克里斯多夫·艾森巴赫,以及今年初与指挥杨·帕斯卡·托特 里耶成功地巡演至中国其它的主要城市,包括广州,武汉以及长沙。 伦敦爱乐乐团被选为 204 国录制其国歌,其录音将于今年奥运的开幕,闭幕式以 及当各国获胜选手上台领奖时播放。我很高兴我们乐团将在接下来六周贡献出许 多动人的时刻。这个夏天将令人难以忘怀,而我相信今晚的演出也将成为未来美 好的回忆。

提摩西•沃克先生 致辞 2


今晚演唱人员

第一小提琴

梁大南 乐队首席 Liang Danan Concertmaster, BSO Pieter Schoeman Leader, LPO 刘 峥 助理首席 Liu Zheng Assistant Principal, BSO 张 琴 乐队副首席 Zhang Qin Deputy Concertmaster, BSO 傅艺慧 Fu Yihui 陈 捷 Chen Jie 熊周艺 Xiong Zhouyi 徐 洋 Xu Yang 齐志鑫 Qi Zhixin 刘嫣红 Liu Yanhong 沈 轩 Shen Xuan 庞海英 Pang Haiying 雷 迪 Lei Di 刘 琴 Liu Qin 康 王录 Kang Lu Ilyoung Chae Katalin Varnagy Geoffrey Lynn Yang Zhang Caroline Frenkel Catherine Van de Geest Francesca Smith

第二小提琴

马满生 首席 Ma Mansheng Principal, BSO 刘衍发 副首席 Liu Yanfa Deputy Principal, BSO 爱新觉罗• 巍扬 Ai Xin Jue Luo-Wei Yang 杜 兴 Du Xing 冯 烨 Feng Ye 石铭篆 Shi Mingzhuan 张 韵 Zhang Yun 魏嫣如 Wei Yanru 靳 晶 Jin Jing 郑文杰 Zheng Wenjie 刘 影 Liu Ying 贾 鹏 Jia Peng Joseph Maher Amanda Lake Elizabeth Baldey Sarah Buchan Stephen Dinwoodie Dafydd Williams

中提琴

短笛

小号

英国管

长号

李 辉 首席 Li Hui Principal, BSO 臧 雷 副首席 Zang Lei Deputy Principal, BSO 张 翼 Zhang Yi 郭振宇 Guo Zhenyu 白 昊 Bai Hao 何 辉 He Hui 张 戈 Zhang Ge 赵征宇 Zhao Zhengyu 张 滨 Zhang Bin 董霖崧 Dong Linsong Gregory Aronovich Susanne Martens Sarah Malcolm Martin Fenn

赵宏根 副首席 Zhao Honggen Deputy Principal, BSO Paul Beniston Principal, LPO 双簧管 Nicholas Betts 金京春 首席 Jin Jingchun Co-Principal, LPO Principal, BSO 朱与墨 Zhu Yumo 张宏涛 副首席 Zhang Hongtao 冯继杨 Feng Jiyang Deputy Principal, BSO Anne McAneney LPO chair supported by Geoff Steve Hudson & Meg Mann Fraser MacAulay

大提琴

李可思 首席 Keith Lipson Principal, BSO 刘 明 首席 Liu Ming Principal, BSO 苏 梦 副首席 Su Meng Deputy Principal, BSO Thomas Watmough James Burke

胡 波 副首席 Hu Bo Deputy Principal, BSO 杨忠智 Yang Zhongzhi 李阿晶 Li Ajing 董 峰 Dong Feng 崔晓艳 Cui Xiaoyan 陈雪刚 Chen Xuegang 刘惠萍 Liu Huiping 宗 庆 Zong Qing Gregory Walmsley Santiago Carvalho Tom Roff Tae-Mi Song

低音提琴

阿列克塞 • 马纳科夫 首席 Alexey Manakov Principal, BSO 周毅君 代首席 Zhou Yijun Acting Principal, BSO 梅子华 Mei Zihua 沈大庆 Shen Daqing 董志学 Dong Zhixue 梁小可 Liang Xiaoke 宋晓亮 Song Xiaoliang 乔 欢 Qiao Huan Kenneth Knussen Helen Rowlands

长笛

尼古拉• 阿塔纳索夫 首席 Nikola Atanasov Principal, BSO 林 伟 副首席 Lin Wei Deputy Principal, BSO Celia Chambers

崔振刚 兼短笛 Cui Zhengang Katie Bicknell

李晨光 兼英国管首席 Li Chenguang Principal, BSO

单簧管

卢建华 首席 Lu Jianhua Principal, BSO Mark Templeton Principal, LPO 叶 峥 Ye Zheng 张 竞 Zhang Jing David Whitehouse

低音长号

Simon Minshall

大号

杨 宇 兼低音单簧管 Yang Yu

米奇 • 弗罗布莱斯基 首席 Micky Wrobleski Principal, BSO Lee Tsarmaklis Principal, LPO

大管

定音鼓

低音单簧管

刘 可 首席 Liu Ke Principal, BSO 朱光宇 副首席 Zhu Guangyu Deputy Principal, BSO Paul Boyes Simon Estell

低音巴松管

杨 盼 兼低音大管 Yang Pan Simon Estell Principal, LPO

圆号

雷纳德 • 帕朗 首席 Reynald Parent Principal, BSO 喻 彬 首席 Yu Bin Principal, BSO John Ryan Principal, LPO 赵睿华 Zhao Ruihua 康 智 Kang Zhi 金仁学 Jin Renxue Stephen Nicholls

William Lockhart Guest Principal, LPO

打击乐

约翰尼斯 首席 Johannes Hierluksch Principal, BSO 李 刚 助理首席 Li Gang Assistant Principal, BSO 陈涟娜 副首席 Chen Lianna Deputy Principal, BSO 王象荣 Wang Xiangrong 苏 非 Su Fei Keith Millar Ignacio Molins Eddy Hackett

竖琴

陶 静 首席 Tao Jing Principal, BSO

3


伦敦爱乐乐团

伦敦爱乐乐团是世界顶尖乐团之一,经过漫长以及特殊的发展历史,它被誉为英 国最具前瞻性的乐团之一。在古典音乐会演出的同时,乐团也为电影以及电玩游 戏录制配乐,开发了自己的唱片品牌,每年都通过学校与社区活动将音乐带给 许多观众。 伦敦爱乐乐团于1932 年由托马斯·比切姆爵士所创立,自此开始与许多著名的指 挥家合作,包括阿德里安·博尔特爵士、海丁克、索尔蒂、滕斯泰特以及库特·马 祖尔。乐团现任的首席指挥是2007 年上任的俄罗斯指挥尤洛夫斯基,首席客座 指挥则是加拿大法裔指挥奈瑟-塞刚。朱里安·安德森是乐团驻团作曲家。 伦敦爱乐乐团自从伦敦南岸文化中心的皇家节日音乐厅1951 年开幕起就在此演 出,并从1992 年成为该厅的常驻乐团。每个音乐季乐团都与世界知名的指挥家 与独奏家合作40 场演出。2012/13 年的节目亮点包括与尤洛夫斯基和俄罗斯国 家交响乐团合作的3 场演出,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由尤洛夫斯基所指挥的库 特·威尔之《三便士歌剧》;与美国女指挥家阿尔索普合作的20 世纪美国作品; 以及由俄罗斯辛奈斯基指挥,澳大利亚卡尔·维恩作曲,钢琴家皮尔斯·拉里演出 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之英国首演。在2013 年乐团将会与南岸文化中心合作《其 余不过是喧嚣-倾听20 世纪》艺术节,该标题根据的是评论家阿列克斯·罗斯的同 名著作。音乐节中将展演出20 世纪的重要音乐作品。 除了伦敦的演出以外,乐团也在布莱登与伊斯特波恩两地驻团演出,并经常在英 国国内巡演。自1964 年,每年夏天乐团离开伦敦4 个月到萨塞克斯郊区,为著 名的格林德波恩歌剧节演出伴奏。乐团在世界各地也经常进行国际巡演。1956 年乐团成为第一个造访当时苏联的英国乐团,而1973 年成为第一个造访中国的 西方乐团。巡演时乐团经营重要的一部分:在2012/13 年乐季中,乐团将巡演西 班牙,德国,法国,瑞士,美国以及奥地利。 你也许也在电影配乐中听过伦敦爱乐乐团的录音:它为许多卖座片录制过音乐, 从《指环王三部曲》到《阿拉伯的劳伦斯》,《教会》,《费城》,《东就是东》到《雨 果》等。乐团也经常为电视与电台广播录音,并在2005 年开发出自己的唱片品 牌。目前有60 多张发行的唱片,供CD 或下载聆听。最近新作包括由艾森巴赫 指挥的贝多芬的《庄严弥撒颂》;尼姆·贾维指挥的德沃夏克《圣母悼歌》,海丁 克指挥的拉威尔《达芙妮与克罗埃》,以及大卫·墨菲指挥,印度音乐之父拉维·香 卡所作《第一交响曲》之世界首演。 2012 年夏天伦敦爱乐乐团于泰晤士河所举办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 周 年钻石庆典中演出,也被选中为2012 年伦敦奥运所有参赛国录制其国歌的演奏。 伦敦爱乐乐团持续为当地社区与青年观众提供富有活力的演出。节目亮点包括由 德意志银行赞助的BrightSparks 校园音乐会系列;跨界乐团The Band;利华休姆 青年作曲家计划;以及为训练拔出乐团青年乐手的《佛伊尔未来第一》计划。近 年来透过科技以及社交网络的开发,乐团也能与世界各地更多听众交流:所有录 音都能在iTunes,YouTube 频道,新闻博客, iPhone 应用程序以及播客下载。乐 团也在《脸书》与《推特》社交网络上十分活跃。 欲知细节,马上行动! lpo.org.uk 4


北京交响乐团 北京交响乐团(BSO)成立于 1977 年 10 月,自此在老一辈指挥大师李德伦先生以及黄飞立 先生带领下发展。谭利华先生是现任首席指挥以及音乐总监。身为首都的乐团,北京交响乐 团吸引了许多高水平的乐手加入。北京交响乐团因其高水平演出,广泛的曲目以及独特的中 北京交响乐团成立于1977 年10 月,初期在老一辈指挥大师李德伦先生和黄飞立先生带领下 国特色在世界各地取得良好的风评,并在国内无人能出其右。 发展。谭利华先生现任首席指挥和音乐总监。作为中国首都的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吸引了许 多高水平的演奏家加入。北京交响乐团因其高水平演出、广泛的曲目以及独特的中国特色在 北京交响乐团每个演出季包含许多不同的演出。除了由音乐总监指挥的常规性演出外,乐团 世界各地取得良好评价,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优秀的交响音乐演奏团体之一。 也与许多世界杰出音乐家合作,包括瓦吉姆·列宾,郎朗,让-伊芙-蒂博戴,拉扎尔·贝尔 北京交响乐团每个演出季包含许多不同的演出。除了由音乐总监指挥的常规性演出外,乐团 曼,荷西·卡列拉斯,安德烈·波伽利,莎拉·布莱曼,李云迪,李飚,傅聪,林昭亮,叶 也与许多世界杰出音乐家合作,包括瓦吉姆·列宾、郎朗、让·伊夫·蒂博戴、拉扎尔·贝 夫根尼·斯威特兰诺夫,詹姆士·裘德以及汤沐海等。 尔曼。何塞·卡雷拉斯、安德烈·波切利、莎拉布莱曼、李云迪、李飚、傅聪、林昭亮、叶 夫根尼·斯威特兰诺夫、詹姆士·裘德以及汤沐海等。 北京交响乐团每年演出 80 场以上,演出曲目包括各个时期主要作曲家的音乐。乐团在中国 北京交响乐团每年演出80 场以上,演出曲目包括各个时期主要作曲家的音乐。乐团在中国 首演了德沃夏克第 6 与第 7 交响曲,以及布鲁克纳第 5 交响曲。此外,北京交响乐团也代表 首演了德沃夏克第6 与第7 交响曲、以及布鲁克纳第5 交响曲。此外,北京交响乐团也代表 首都参与了无数国际文化交流。在 2001,2003,2006,及 2009 年北京交响乐团做了欧洲巡 首都参与了无数国际文化交流。在2001、2003、2006及2009 年,北京交响乐团四度赴欧洲 演,并在谭利华指挥领导下取得好评。 巡演,在谭利华指挥下取得好评。 2008 年7 月,北京交响乐团完成了2008北京奥运会各国国歌及奥林匹克会歌的录音,包括 在 2008 年 7 月,北京交响乐团完成了为 2008 北京奥运新版国歌以及奥林匹克歌的录音,内 212 首国歌以及奥林匹克会歌。 含 212 首国歌以及奥林匹克歌。 www.bjso.cn/en

5


伦敦爱乐合唱团

1947 年创立的伦敦爱乐合唱团广泛被认为是英国最好的合唱团之一,受到许多 好评。过去 65 年它曾与许多国际知名指挥家合作并为电台与电视录制许多唱片。 与伦敦爱乐乐团工作密切,合唱团经常同台在英国本土与国外巡演。在 2011/12 年乐季与伦敦爱乐乐团的合作包括在尤洛夫斯基指挥下演出斯克丽雅宾的《普罗 米修斯,火诗》,普罗科菲夫的《伊凡雷帝》,席曼诺夫斯基第 3 交响曲以及泽姆 林斯基第 23 赞美诗,在内泽-塞刚指挥下演出罗西尼《圣母悼歌》与布鲁克纳《赞 美颂》,以及在马克埃尔德爵士指挥下演出戴留斯《海上漂流》。 合唱团也经常在 BBC 逍遥音乐节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出,包括 2011 年的威 尔第《安魂曲》,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以及贝多芬《庄严弥撒》,以及本乐 季即将演出的埃尔加《使徒圣者》以及豪厄尔斯《天国赞美诗》。

格林艾格公司提供照片 格林艾格公司提供照片

合唱团也到访过欧洲许多国家,行踪更远至吉隆坡,香港与澳大利亚珀斯。最近 它刚在法国都给国际音乐节演出。合唱团对于自身的演出感到自豪,毕竟团员是 从各行各业招募志愿进来的。如需详细信息,请登录网站 www.lpc.org.uk

6


谭利华 指挥

作为中国音乐界最令人瞩目和赢得尊敬的指挥家之一,谭利华在国内外深受欢迎。谭利华大 师曾指挥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和皇家爱乐乐团等。作为客 座指挥家,谭利华与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加拿大、瑞士、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 亚、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以及巴拿马等国家的交响乐团有过成功合作。2000/01 音乐 季,谭利华担任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常任指挥。 作为对中国乐坛有重要影响的指挥家,谭利华曾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和上 海交响乐团等。谭利华先生现任北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同时担任中国音乐家协 会副主席和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重要职务。 谭先生曾指挥过许多中国作曲家新作品的首演。在大力倡导和介绍中国作曲家新作之外,他 还将欧洲作曲家许多重要作品介绍给中国听众,包括德沃夏克的第七交响曲、雷斯皮基的《罗 马的松树》和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五交响曲等。 2001 年、2003 年、2006 年和 2009 年,谭利华率领北京交响乐团完成了四次成功的欧洲巡 演。他自 1997 年开始参与策划创办北京新年音乐会,目前这一音乐会已经成为北京人欢度 新年不可缺少的文化盛事,谭利华是唯一一位担任了全部新年音乐会的音乐顾问和指挥的音 乐家。他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交响音乐普及事业,每年在许多大中学校指挥演出免费普及音乐 会并亲自担任讲解。 2008 年,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录制了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新版国(会)歌,共 212 首作品。录音得到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及其各成员国与地区的一致认可,这批录音作 为奥林匹克文化遗产被永久保留。

7


彼得雪曼于 2002 年加入伦敦爱乐乐团作为副首席,2008 年被聘任为首席。 出生于南非的他,在 10 岁时与开普敦交响乐团首次同台独奏演出。他师从南非 小提琴家杰克德维, 赢得了许多比赛,包括 1984 年美国的世界青年小提琴大赛。 1987 年他获得了海菲兹音乐奖学金得以跟随美国小提琴家爱德华·施密德于洛杉 矶学习。1991 年他的才赋被小提琴家平夏斯·祖克曼发掘,而推荐前往纽约与希 尔维亚·罗森堡深造。1994 年他被位于布卢明顿的印第安纳大学聘为罗森堡的教 学助理。

彼得•雪曼 首席

彼得在世界许多著名音乐厅以独奏家或协奏家的身份演出过,包括阿姆斯特丹皇 家音乐厅,莫斯科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厅,圣彼得堡卡佩拉音乐厅,柏林州立图书 馆,洛杉矶好莱坞音乐厅以及伦敦南岸文化中心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他也以室 内乐音乐家身份经常在伦敦著名的魏格摩尔音乐厅演出。 以独奏家身份与伦敦爱乐乐团的演出中,彼得曾与小提琴家波利斯·加利斯基合 奏爱沙尼亚作曲家阿弗·帕尔特所作的《双协奏曲》,与大提琴家克丽丝缇娜·布劳 曼合奏勃拉姆斯的《双协奏曲》,以及和中提琴家亚历山大·泽米佐夫合奏布里顿 的《双协奏曲》。这首乐曲被收录在乐团自身的唱片品牌并获得好评。他也与伦 敦爱乐乐团为英国唱片品牌 Chandos, Opera Rara, Naxois, X5, 英国国家广播电台 以及美国电影电视录制过许多小提琴独奏曲目,并带领乐团录制了电影《指环王 三部曲》的配乐。 1995 年彼得成为法国尼斯爱乐乐团的副首席。自此他便经常以客座首席身份与 巴塞隆拿,波尔多,里昂,以及巴尔的摩的乐团以及 BBC 交响乐团同台演出。 彼得现任英国三一拉邦艺术学院的小提琴教授。

李飚是当今国际音乐舞台最杰出的打击乐独奏家之一,作为卓越的演奏家赢得世界范围内的 盛赞。学生时期,他即在许多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包括达布雷申打击乐比赛(1993 年) 和阿利玛塔音乐比赛(1995 年)。 李飚与他的打击乐团曾应邀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表演并为闭幕式录制全部打击乐 前期录音。2008 至 2009 年,在梅赛德斯-奔驰赞助下,李飚率领他的打击乐团在中国 14 座 城市举行了一系列音乐会。2009 年 4 月至 5 月间,作为他欧洲八国巡演的一部分,他举行 了 22 场音乐会。

李飚 打击乐

李飚曾在许多音乐节上举行独奏音乐会,包括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音乐节、基辛根夏季 音乐节、M-V 音乐节、萨格勒布双年音乐节、柏林爱乐乐团打击乐之夜以及 Musica Viva 等。 2010 年,李飚被任命为梅塞德斯-奔驰国际音乐节和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打击乐节音乐总监。 2011 年,他开始作为指挥家出现在舞台上, 指挥欧洲和中国的交响乐团。2012 年,北京 交响乐团任命他年度驻团艺术家及指挥,这是该团历史上首次设此职位。 李飚曾为 EMI 和 Teldec 唱片公司录制多张打击乐音乐专辑唱片。他是柏林汉斯-埃斯勒音乐 学院和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打击乐教授。

8


西恩•特恩博斯提供照片

罗贝卡·埃文斯出生于南威尔斯,曾经就学于伦敦吉尔德侯音乐与戏剧学校。

罗贝卡•埃文斯 女高音

她在英国皇家歌剧院,曾演唱过《艺术家生涯》中的咪咪, 《魔笛》中的帕米娜, 《唐乔望尼》中的翠莉娜,《女人心》中的黛丝碧娜,以及《理发师陶德》中的 约翰娜。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亚歌剧院,她饰演过的角色包括《艾里唐特》的吉内 拉,《伊多美里欧》的伊利亚,《费加罗婚礼》的苏珊娜,《玫瑰骑士》的苏菲, 以及《阿拉贝拉》的芝登卡。此外,她也在柏林德意志歌剧院,荷兰歌剧院,瑞 士洛桑歌剧院,苏格兰歌剧院以及英国国家歌剧院演出。身为威尔士国家歌剧院 的长期客席歌唱家,她的角色包括《图兰朵》柳儿,咪咪,以及《费加罗婚礼》 的阿尔玛维瓦伯爵,帕米娜,伊利亚以及《费德里奥》的马捷琳娜,《唐帕斯夸 尔》的诺莉娜,以及《汉斯与葛丽特》的葛丽特。她也在美国树立了重要的歌剧 事业,包括曾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圣塔非歌剧院,芝加哥抒情歌剧院,以及旧 金山歌剧院演出。 她未来的演出包括于科文花园英国皇家歌剧院饰演阿尔玛维瓦伯爵,英国国家歌 剧院饰演爱尔薇拉,以及在波修瓦大剧院饰演主角卢迪琳达。她在这个乐季的音 乐会亮点演唱包括与马克·艾尔德爵士所指挥的哈雷乐团同台演出艾尔加的《基 督使徒》以及与卡罗·列兹所指挥的法国斯特拉斯堡爱乐同台演出蒂皮特的《我 们时代的孩子》。 罗贝卡曾于萨尔斯堡,爱丁堡,谭格坞与拉维尼亚音乐节以及 BBC 逍遥音乐节 演出。其它演出包括与麦克·提尔森·汤玛斯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团合作,与杰 弗瑞·泰德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与查尔斯·麦克拉斯爵士指挥的英国觉 醒时代乐团及苏格兰室内乐团同台,与约翰·埃里奥·加丁纳爵士指挥的蒙特威 尔第合唱团与交响乐团同台,以及与安东尼·帕帕诺指挥的意大利圣西西里亚国 家学院乐团同台。她曾在伦敦魏格摩尔音乐厅,以及巴塞隆纳,拉维尼亚,伯克 斯登,贝尔法斯特以及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音乐节举行过独唱音乐会。

被视为当今歌剧界最耀眼的艺术家,中国女中音梁宁已经在许多世界顶尖歌剧院 演出过,包括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博洛尼亚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汉堡歌剧院, 柏林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慕尼黑歌剧院,德累斯顿森佩尔歌剧院,以及 阿姆斯特丹歌剧院。 她曾于许多顶尖指挥家合作,包括里卡多穆迪,科林戴维 斯爵士,克里斯提安提勒曼,朱塞佩西诺波利,詹姆斯康伦,盖瑞贝提尼,米歇 尔普拉松,以及伊里亚胡殷巴尔。

梁宁 女中音

她饰演过的歌剧角色包括《女人心》的朵拉贝拉, 《塞尔维亚理发师》的罗西娜, 《凯普莱特与蒙泰古》的罗密欧, 《维特》的夏洛特, 《波佩亚的加冕》的奥特维 亚,《狄朵皇的仁慈》的塞斯托,《命运之力》的普雷齐奥西拉,《马哈哥尼》的 珍妮,以及《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上》的作曲家。梁宁在 1993 年于美国大 都会歌剧院首演《玫瑰骑士》的奥塔维安。在那里她也于 2006 年在谭盾的歌剧 《秦始皇》世界首演中演出。之后她也于 2008 年在旧金山歌剧院首演了史都华 瓦勒斯的歌剧《接骨师的女儿》(根据谭恩美的畅销小说改编)。 梁宁最近在数个场馆演出利盖蒂的歌剧《大恐怖》以及《塞密莉》,包括布鲁塞 尔拉莫内皇家歌剧院,以及巴塞隆拿利塞乌大剧院。 她在比赛奖项上,曾赢得大都会国家委员会比赛,罗莎-庞塞尔国际声乐比赛, 帕华洛蒂声乐比赛以及米里亚姆声乐比赛奖项。经常演唱马勒的她,已录制了马 勒第 2 与第 8 交响曲以及《大地之歌》。

9


Benjamin Ealovega本杰明•伊洛维加提供照片

安德鲁•肯尼迪 男高音

第二乐章是一首较大型的谐谑曲,它的D 小调前后部分自成奏鸣曲式,它的三 声中部则是对比性的急板,为D 大调和着2/2拍。这个在同一乐章里的对比也延 伸到慢乐章,只是转为安静的降B 大调4/4拍慢板以及富有表情的3/4拍D 大调行 板。这类似海顿一首双变奏曲的延伸版本。 事实上,至此,尽管没有先例,也不是传统的顺序,并有不寻常的乐队编制, 1824 年的维也纳听众还是能肯定这三个乐章显示出交响乐形式。在器乐创新方面,诙 谐曲中定音鼓的旋律使用,并没调音在主音与属音D 与A, 而是一个八度差的两 个F; 延伸出的第四圆号独奏,在慢板中第二次回奏,这可能也是原本为较早型 的转阀圆号所做。 然而,终曲也许似乎对于首次聆听的观众感到新意,且不只是因为声乐的加入。 一开始,就出现刀锋似的不协和音(D 小调三和弦加上降B 音)。透过大提琴 与低音提琴的咏叹调片段连接,此处走向了前乐章中的几个主题重现,而逐渐绽 放了如诗歌般D 大调的安静地第一主题。在开始的不协和音后,乐曲转入更刺 耳的音段,男中音独唱在此加入,将贝多芬自己加入的歌词唱出宣叙调,进而放 弃所有的器乐而转向欢乐的声乐。 合唱片段开启了终段,是富有原创性的自由变奏与回旋曲式。它广泛地包括了 进行曲般的6/8拍片段,其中的打击乐段有如“土耳其音乐”,之后是迅猛的赋格 段(回到D 大调);然后贝多芬节选席勒诗篇中更严肃的诗句片段在此加入; 最后以不可抗拒的狂欢音乐作为结尾。 安东尼·波顿提供之曲目介绍

英国男低音马修·罗斯在成为科文花园英国皇家歌剧院的青年艺术家计划一员前, 曾就读于费城寇蒂斯音乐学院。

克莱夫•巴达提供照片

在英国皇家歌剧院,他演出过的角色包括《艾西斯与加拉提亚》的波吕斐摩斯, 《唐乔望尼》的马塞托,《狡猾小狐狸》的哈拉斯塔,以及《艺术家生涯》的科 利内。2006 年他在格林德波恩歌剧节《仲夏夜之梦》首演的波顿一角,让他获 得约翰·克里斯提奖。自此之后,他在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 法国里昂歌剧院以及美国休士顿歌剧院多次演出此角色。他其它演过的角色包括 格林德波恩与哥腾堡歌剧院《浪子的历程》的尼克·夏杜,格林德波恩歌剧节及 圣塔菲《唐乔望你》的利波雷洛,以及威尔士国家歌剧院,法国里尔歌剧院和慕 尼黑巴伐利亚歌剧院《费加罗婚礼》的费加罗。

马修•罗斯 男低音

他这个歌剧季的演出包括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科利内一角的首演,英国皇家歌剧院 《弄臣》的斯巴拉夫琪勒,以及英国国家歌剧院《比利·巴德》的克拉格尔特。 未来的演出将再回到大都会与英国皇家歌剧院,以及在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的首演。 音乐会方面,马修曾于爱丁堡艺术节,BBC 逍遥音乐节,纽约莫扎特音乐节演出。 近期演出曾包括与科林·戴维斯爵士,丹尼尔·哈丁,以及麦克·提尔森·汤玛 士指挥之伦敦交响乐团同台,与古斯塔夫·杜达美尔指挥的洛杉矶爱乐同台,与 查尔斯·麦克拉斯爵士指挥的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苏格兰室内乐团以及爱乐 乐团同台,与约翰·艾里奥·加丁纳爵士指挥的蒙特威尔第合唱团同台,与夏尔·迪 图瓦指挥的苏黎世市政厅乐团同台,与吉利·贝洛拉维克与马克·明考斯基分别 指挥的 BBC 交响乐团同台,以及与安东尼·帕帕诺指挥的意大利圣西西里亚国 家学院乐团同台。他在布莱顿,切斯特,切尔滕纳姆国际艺术节,阿姆斯特丹皇 家音乐厅,以及伦敦魏格摩尔音乐厅举办过独唱音乐会。

10


莲花 莲是最常用来作为宗教和文化象征的植物,代表神圣、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从埃及 到中国的众多古老文明都把莲花视为神圣的象征,并将其广泛融入各自的艺术和建筑之中。 莲花随太阳开合,在古埃及,人们认为黎明时太阳从东边的莲花中升起,黄昏时则落入西边 的莲花之中。在亚洲,莲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宝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征之一。 佛祖和众多菩萨,或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或手持莲花,或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 人间抛洒莲花。神灵们端坐或站立的莲花宝座,象征着他们的神圣本源。 在中国,莲花的文化含义,是象征一种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在不 计其数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中,莲花同时还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用神圣、吉祥的莲花命名的这部作品,代表着谭利华先生、北京交响乐团全体音乐家和我本 人对 2012 伦敦奥运会最美好的祝愿。 郭文景 2012-6-3

11


唐建平 打击乐协奏曲《圣火—2008》 打击乐协奏曲《圣火 2008》创作于 2005 年 12 月至 2006 年 2 月,由著名打击乐演奏家 李飚同北京交响乐团合作,于 2006 年 2 月 25 日在北京中山音乐堂首演。 作为交响协奏曲, 《圣火 2008》一方面承袭了古典协奏曲体裁中突出独奏乐器、展示独 奏乐器演奏技巧的创作原则,另一方面融汇了古典交响乐体裁注重理性逻辑、强调音乐表现 哲理和思想内涵的传统,全曲音乐自由延伸展开的结构特点则是继承与发展、沿袭与创新理 念的融合。细节方面,音乐的主题思想在音乐材料的呈示与展示以及主要动机发展变化的主 线和复线构成音乐发展脉络组织下贯穿始终。 打击乐协奏曲《圣火 2008》由连续演奏的三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 音乐以鼓声为引导,隐含着坚忍、苦痛和普罗米修斯般为解救饥寒交迫的人 类不惜牺牲自己为人类盗火的崇高精神。沉重的大鼓与交响乐队的激情呼应,展示出巨大的 张力。号角、火焰、巨石翻滚的音乐形象,则是人类肩负光荣使命、为崇高理想而奋进的象 征。这一乐章开篇即以强烈震撼的音响展示了一幅壮观图景,中间部分灵动快速的节奏则表 现了生命的活力。结尾处渐转安静平和,而突然出现的由两个纯五度音程构成的音乐素材, 赋予音乐新的寓意,以透明谐和的音响,传达着人类对光明的渴望,仿佛从音乐中清晰可见 期待和憧憬的目光。 第二乐章 以颤音琴为主奏乐器独奏开始的第一部分中,时断时续的音型缓缓释放,独 奏小提琴在极为安静的背景陪衬下轻声述说。随后,加弱音器的小号奏出象征希望的天使号 角主题。第二部分中,大提琴声部奏出博爱、热情与火的音乐主题,弦乐声部的次第加入, 抒情、感慨、渴望的情感逐渐升华。此时,天使号角主题派生出铜管乐器在中、低音区节奏 性的不协和音响,与号角主题分别向高、低两个方向共同推进。在这两种不同力量构成强烈 对抗的过程中,第三部分象征希望火苗的音乐主题悄然潜入。在三个主题、三种力量的混合 发展中,音乐于戏剧性高潮戛然而止。紧接着,充满温情舞曲风格的第四段音乐在平和舒缓 的节拍摇曳中进行,像燃烧起的希望火苗。 第三乐章 这一乐章以马林巴的炫技演奏为主,通过马林巴高难度的演奏,引领乐队奏 出起伏跌宕、交融呼应的音乐,展示出对生命、光明、和平以及人类大爱情感的凝聚与升华。 开始部分再现第一乐章主题,庄严的号角唤起一往无前的巨大冲击力。运用激烈节奏变化的 快板,将人类博大的精神、高尚的情感、深邃的智慧汇成一股洪流,融入全曲的最高潮—— 尾声。 尾声中,象征光明的号角主题和第三乐章主题巧妙地合二为一,推动音乐在狂欢般 的热烈氛围中结束,气势恢宏。 2008,一个历史的坐标,一段历程的见证,一个起点的希冀,北京点燃渴望自由与爱的 火炬,她满载希望,照亮人类每一颗心灵 12


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Op. 125《合唱》 1 不太快的快板,有些庄严地 2 甚活泼-急板-甚有活力 3 中庸的行板柔板 4 终曲 终曲《欢乐颂》歌词在下一页。

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中,第九是他最后的一首,1824 年5 月在维也纳的肯恩顿 门大剧院,首演于一场为他举办的赞助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也是贝多芬最成功的 演出之一。 众多的观众群居聆听他的音乐,也向这位很少出现于公众场合的名作曲家致敬。 贝多芬站在指挥台上,翻阅着乐谱,打着节拍;但他事先已告知乐手别注意他。 因那时他已经严重耳聋,甚至无法听到热烈的掌声。有个众人皆知的故事,讲述 他甚至需要一位歌唱家提醒他转过身,才能向观众致意。 贝多芬创作这首交响曲,是为回应1822年底伦敦爱乐协会对他的作曲委约。他 花了一年多时间,在1824 年三月完成谱曲。然而,从另一方面看,这首作品是 他一生的成果。作品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他1810 年中期的笔记,其中记录着早 在1790 年,一首名叫《回馈的爱》的歌曲已经谱出,并铺垫了日后的第九交响 曲终曲所用的强烈简明的主题。在同一个10 年内他也根据席勒1786 年出版的诗, 谱出了《欢乐颂》。事实上,在一部大型作品中运用席勒诗篇部分对人类友情的 赞颂片段,似乎与他几年来筹备创作一首D 小调交响曲的想法不谋而合;不过 贝多芬也只是在晚期才将这两个计划融合为一,创作出这首伟大的合唱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在规模上令人印象深刻。第一乐章开头部分的琶音如云雾般聚 集,形成背景,由弱渐强地升腾出第一个主题。这个开始的乐章,在奏鸣曲结构 中同时有富延展性的尾声以及完整的发展部。这一乐章主调为D 小调,而第二 主题转为不寻常的降B 大调;明显地预示出再现部开头的D 大调——这对后世 的马勒及布鲁克纳有明显影响。

13


第二乐章是一首较大型的谐谑曲,它的D 小调前后部分自成奏鸣曲式,它的三 声中部则是对比性的急板,为D 大调和着2/2拍。这个在同一乐章里的对比也延 伸到慢乐章,只是转为安静的降B 大调4/4拍慢板以及富有表情的3/4拍D 大调行 板。这类似海顿一首双变奏曲的延伸版本。 事实上,至此,尽管没有先例,也不是传统的顺序,并有不寻常的乐队编制, 1824 年的维也纳听众还是能肯定这三个乐章显示出交响乐形式。在器乐创新方面,诙 谐曲中定音鼓的旋律使用,并没调音在主音与属音D 与A, 而是一个八度差的两 个F; 延伸出的第四圆号独奏,在慢板中第二次回奏,这可能也是原本为较早型 的转阀圆号所做。 然而,终曲也许似乎对于首次聆听的观众感到新意,且不只是因为声乐的加入。 一开始,就出现刀锋似的不协和音(D 小调三和弦加上降B 音)。透过大提琴 与低音提琴的咏叹调片段连接,此处走向了前乐章中的几个主题重现,而逐渐绽 放了如诗歌般D 大调的安静地第一主题。在开始的不协和音后,乐曲转入更刺 耳的音段,男中音独唱在此加入,将贝多芬自己加入的歌词唱出宣叙调,进而放 弃所有的器乐而转向欢乐的声乐。 合唱片段开启了终段,是富有原创性的自由变奏与回旋曲式。它广泛地包括了 进行曲般的6/8拍片段,其中的打击乐段有如“土耳其音乐”,之后是迅猛的赋格 段(回到D 大调);然后贝多芬节选席勒诗篇中更严肃的诗句片段在此加入; 最后以不可抗拒的狂欢音乐作为结尾。 安东尼·波顿提供之曲目介绍

14


贝多芬《欢乐颂》

O Freunde, nicht diese Töne! sondern lasst uns angenehmere anstimmen, und freudenvollere!

啊!朋友,不要这些调子!还是让我们提高我们的歌声, 使之成为愉快而欢乐的合唱!

Freude, schöne Götterfunken, Tochter aus Elysium, Wir betreten feuertrunken, Himmlische, dein Heiligtum! Deine Zauber binden wieder Was die Mode streng geteilt; Alle Menschen werden Brüder Wo dein sanfter Flügel weilt.

欢乐,天国的火花, 极乐世界的仙姬; 我们如醉如狂, 走进你的圣地。 习俗使人各奔东西, 凭你的魔力手相携, 在你温存的羽翼下, 四海之内皆兄弟。

Wem der grosse Wurf gelungen Eines Freundes Freund zu sein, Wer ein holdes Weib errungen Mische seinen Jubel ein! Ja, wer auch nur eine Seele Sein nennt auf dem Erdenrund! Und wer’s nie gekonnt, der stehle Weinend sich aus diesem Bund.

谁算得上非常幸运, 有个朋友心连心, 谁有一个温柔的妻子, 请来同聚同欢庆! 真的,只要世上还有 一个可以称知己, 否则离开这个同盟, 让他偷偷去哭泣。

Freude trinken alle Wesen An den Brüsten der Natur, Alle Guten, alle Bösen Folgen ihrer Rosenspur. Küsse gab sie uns und Reben, Einen Freund geprüft im Tod, Wollust ward dem Wurm gegeben, Und der Cherub steht vor Gott!

一切众生吸吮欢乐, 在自然的怀抱里, 她那玫瑰色的足迹, 善人恶人同追觅, 甜吻,美酒,生死之交, 都是欢乐所赐予, 虫豸也和神前的天使, 一同享受着生命。

Froh, wie seine Sonnen fliegen Durch des Himmels prächt’gen Plan, Laufet, Brüder, eure Bahn, Freudig, wie ein Held zum Siegen.

欢喜,好象太阳飞行 在天上壮丽的原野里, 兄弟们,赶你们的道路, 快乐地,象英雄走向胜利。

Seid umschlungen, Millionen, Diesen Kuss der ganzen Welt! Brüder, überm Sternenzelt Muss ein lieber Vater wohnen.

拥抱吧,万民! 这一吻送给全世界! 兄弟们,星空的高处, 定住着慈爱的天父。

Ihr stürzt nieder, Millionen? Ahnest du den Schöpfer, Welt? Such’ ihn überm Sternenzelt! Über Sternen muss er wohnen.

万民,可曾跪倒? 可曾认识造物主? 越过星空寻找吧, 他定在星际的尽头!

From Ode an die Freude by 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 with additions by Beethoven.

歌词摘自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的《欢乐颂》并 含有贝多芬自撰语句。艾瑞克•梅森提供英文翻译

15

Please flip the programme over to begin reading the Chinese version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