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方》002-1.愛的演化論Love Evolution(上)

Page 1


總編 的話

愛情,是甘澀的,是複雜的,是抽象的,是虛幻的,沒有任何一面鏡子可以直接照射出人 的內心,我們需要不斷透過外在的事物,去認識愛情的樣與貌;去證實愛情的真與假。但, 何為愛情?似乎只靠這些事物無法輕鬆地判斷,需要許多經歷,才漸漸成熟結果,不再青澀。

愛是一生的課題,不論小說、電視或電影都難以逃離愛情,即便被拍到爛熟的青春校園故 事,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又有新的校園愛情電影出現,霸總小說、狗血小說亦是如此。不過,

愛情不止步於此,它不停地進化,不停跟隨社會波動轉換,從霸總到女強,從狗血到現實, 從異性到同性,愛情也跟著演化,走向自由,不被歷史約束。

然而新的東西是好,舊的該不復存在嗎?本期刊物著重在愛情的「演化」與「退化」,愛 情不只是演化、進化,跟隨時事與潮流,逐漸邁向世界的腳步,多元的戀愛方式,照舊出愛 情的不同面向,使愛情不再侷限,有了更廣闊的愛。舊的事物看似「退化」,卻是回歸與追憶, 憶從前的美好與單純,曾經的事物不會跟隨社會消失,而隱藏在每個人的內心,革新背後的 舊城中。

總編輯:洪翊芳

主編:黃芷瑩

文字編輯:吳沂芹、林心慧、姚昌縉、紀宏毅、許怡婷、陳楷威

視覺總籌:楊先霖

封面設計:楊先霖

銜接頁設計:劉思妤

美術編輯:許嫚芸、陳映宇、劉思妤

社群編輯:許怡婷、劉思妤

特別感謝:明銀、呂采蓉、RL關係所、蕭杞、梁譯、愛情地雷投稿者(按頁數排序) 出版日期:二〇二四年九月

為更好的模樣!問卷,讓小平方成

總編輯 洪翊芳

如若願意,請為

關於《小平方》

《小平方》為二〇二三年誕生的學生誌,以台灣為核心,討論藝術、社會、 歷史、文學等生活種種,在騁馳的時代,拾起寶島人民忽略的事物,向角落追尋。

小平方,即小小,我們珍存小物件、小人物、小故事。或許學生的力量不大,但希望 與世界都是微小加乘而成,我們相信編輯與文字的可能,將生活濃 縮成刊,每一頁都是致渺小事物的信。

滿意度問卷調查

【贊助資訊】 想看到更多《小平方》的內容嗎? 學生誌《小平方》以電子書形式出版,未來也計畫發行紙本刊物,希望能以多樣的形式發 聲。目前採訪與編輯製作皆由成員自費支出,不過為了讓這份刊物能持續經營、走進更廣 闊的世界,讓刊物內容與編務更豐富完善,現在有廣告宣傳及自由捐款兩種方式能給予 《小平方》支持,希望您能加入我們,一起加乘小小的力量,以期有效推廣寶島的藝文活 動、為社會發聲。

關於《小平方》贊助與合作方案,若想進一步瞭解可聯絡: 小平方 littlelittle20230904@gmail.com

1 新聞

小平方視點 04

2 書評

傷痕裡的愛——我讀厭能《有待傷痊》詩集 明銀 08

3 影評

《我的少女時代》酸酸甜甜的青春,就像夏日的霜淇淋 呂采蓉 12

4符號

青春戀愛,在網點與對話框之間——台灣的少女漫畫雜誌 16 台灣偶像劇戀愛觀的轉變——一個女性觀眾的視角自述 24

台灣言情小說發展:從言小回看世代愛情價值觀 34

5實像

向右走向左走,相會不要擦身而過——RL關係所 42 身為情人,我很快樂——專訪Coser蕭杞,與夢向委託經驗談 50

6鏡像

當愛作為一種信仰——專訪攝影師梁譯 60

你今天在網路上交友了嗎?來談交友軟體與現代愛情 66

7虛像

聽說過嗎?那些愛情的都市傳說 74

8徵稿

戀愛地雷掃雷指南 78

9旅遊

吃茶、皮鞋、老情老愛——舊城區的老派約會之路線 82

在這個年代,找不到浪漫?

物種會演化、社會會演化,那愛呢?當我們不再寫紙本情書、等待霸道總裁愛上我, 浪漫的方式也不斷改變——上交友軟體打造理想的自己、預約一個夢中情人(對象 不限次元)、與城市散步約會⋯⋯從愛情向作品進到生活,形式轉變,但愛不曾。

演化論(evolution)開頭四個字母,倒過來恰好成為愛(love)。巧合,卻浪漫 的不可思議,或許愛就是那麼自然而任性的事。

小平方視點

第二期

AI牽線情緣:網路交友新時代

網路與科技的發達,使得社交生活不再 受限於面對面的交流,人工智慧技術與交 友軟體也激盪出嶄新火花——約會應用程 序SciMatch,利用人工智慧分析用戶的面 部特徵,替他們找尋理想伴侶;約會模擬器 Blush,則如同一個虛擬伴侶,人工智慧也 能與用戶練習約會技巧,進行情感交流和陪

伴⋯⋯。這種趨勢不僅改變人們尋找伴侶和 朋友的方式,更影響人們的社交生活和心理 健康。

記者姚昌縉/綜合報導

人工智慧不僅幫助用戶篩選和配對潛在的 交友對象,還可以通過分析用戶的社交行為 和偏好,提供更精準的建議和推薦,根據用 戶的興趣、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來匹配合適的 伴侶或朋友,從而提高交友成功的機率,透 過自然語言處理和情感分析技術,也幫助用 戶間更好地促進溝通、減少誤解和衝突。這 些智能聊天機器人替人們提供情感支持和娛 樂,為用戶帶來了一種全新的交友體驗。

不對等的權力:權勢性侵

記者姚昌縉

/綜合報導

2017年,《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並促成了《補習及進修教育法》的修正,近年來,社會對權 勢性侵的討論不斷。受害者通常受到權勢者控制,包括下 屬、學生、實習生等,他們可能因為權力結構而感到無法拒 絕或報復。想像一下,你在玩一個遊戲,對手是個等級超高 的大BOSS,而你卻只是個新手菜鳥,根本無法對抗。這就 是權勢性侵中的權力不對等,對受害者的影響是深遠的,包 括心理創傷、自尊心受損、工作或學業表現下降等。

2023年的台灣影集《人選之人―造浪者》中,探討了性

《愛神降臨之前》 攝影散文集預購中

最新力作

♥單攝影散文集 ♥海報AB雙版本 ♥愛神盲籤

騷擾的議題,劇中台詞「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引起共鳴,從政治圈到社會各 界的受害者勇於發聲,講述自己受到性騷擾的經歷,形成了2023年臺灣的 #MeToo 運動。

儘管社會逐漸意識到權勢性侵、性暴力和性騷擾等議題,但類似案件仍層出不窮。要讓加

害者受到嚴懲,並使受害者得到慰藉,需要從認識到正視這個議題,然後理解並尋求改變。

少子化海嘯衝擊全國私校生存,依據《私

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許多學校 被列入專輔學校,需依法在兩年改善期內改 善辦學解除專輔,或是改辦為其他教育、文

化、社會福利機構,否則就必須停招停辦。

退場校地轉為社會住宅是活用的一項選擇, 需要考量區位因素、產業條件和人口結構,

以及校地建築物的多用途性,國土管理署、

住都中心等部會積極評估。儘管我國社會住 宅的需求迫切存在,但應謹慎評估地點與效

教育| 國防|

學府變社區:私校校地轉為社宅 防空避難知不知

記者姚昌縉 /綜合報導

當空襲警報響起,要到哪裡避難呢?大樓 的地下室及地下型捷運站都是選擇之一,而

台北捷運,其實有14座是民防車站,如:台

大醫院、中正紀念堂、古亭、西門,忠孝新 生、忠孝復興、徐匯中學、東門、松江南京、

三重、頭前庄、南港展覽館、大安和南京復 興。 這些車站的建築設計因應戰爭,防護等 級更高,結構和抗爆能力都有一定水準。現

行的「防空避難標誌牌」是一個藍色小人往 樓梯下走的圖示標誌,在防空演習、戰爭發 生或將發生時,能夠指引人們進入避難所。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記者姚昌縉/綜合報導

用,重視真正有需求的地方。教育部若考慮 將學校轉為社會住宅,評估都會區私校的未 來退場或著現有閒置校地,這樣的轉用方式 更具潛力。

❖ENTP,168可墊到182 #蕭杞專屬陪伴計畫

❖夢女/搭角/約會委託 ❖台中人,北中南皆可跑, 除中部外交通費實支實付

歷經超過半世紀的和 平,讓防空避難的重要 性被人們淡忘,但災害 發生的風險仍然存在。

每年都有與民防相關的 萬安演習,當空襲警報 響起,你是否知道要如 何正確避難呢?

▲空襲警報應變指引 (來源:民防指揮管制 所警務科)

RL關係所

|大稻埕老派約會・現正配對中|

戀愛交友/課程活動/關係建立/顧問服務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幫助您 找到屬於自己的期待和愛情

傷痕裡的愛

我讀厭能《有待傷痊》詩集

有待「傷痊」是個令人眼前一亮的 詩集名稱,巧妙地運用了成語「有 待商榷」的諧音,將詩集的主軸—— 傷痕,刻畫出。有別於許多詩集或 流行歌曲對於愛情的歌頌與期待, 詩集中展現了反柏拉圖式的愛情, 透過「傷」與「性」揭露出了愛情 關係中的所有迷亂與不堪。

書序第一行就寫道:「愛是種因人 而異的能量,被歌頌時是純潔得至 高無上,更多時候人們使用它的過 程都很骯髒。」而這正是我讀這本 書所感受到的——真實。往往我們 談論愛情都只讚頌其浪漫且唯美的 一面,然後就會迸出韓式偶像劇令 人欲罷不能的場景,一定得要有夜 晚的大雨、淋濕的兩人、溫黃的路 燈以及深情的擁吻,彷彿這樣才能 盡顯一切令所有人嚮往的美好。然 而實際上兩人的交往不乏面對現實 的考驗、慾望的拉扯以及不同的心 理狀態,人們習慣性隱藏對於性

撰文/明銀

愛的索取以及對彼此的傷害等等,並且這些總是 相互掛鉤。

書中分為三大章節——輯一〈我們有能相憐的 同病嗎?〉、輯二〈世界壞掉而我們躲起來〉以 及輯三〈然後開始有人想逃〉——章節的順序是 可預見性的,詩中的視角從個人、彼此再到對方。

其中輯一的第一首詩如同破曉的朝陽⋯⋯如同揭 開垃圾桶蓋混合廚餘、垃圾與保險套的腥臭一樣 直撲面門,將翻開詩集的讀者熏個措手不及。

大多數人也都是 能缺也能爛的人 能愛一個人也能睡別人 時間到了就挑一個結婚 沒有負擔就孤老終身 我們誰不是

被某個爛人擊碎一生才那麼迫切的想被接住 或是乾脆躺在那裡 作為滿地的碎玻璃 忠誠且稱職的 刺傷每一個經過的人 而無愧

顛覆了傳統對於愛情的想像,期許從詩中汲取愛與 撫慰的人卻只被淋了一大坨狗屎,但又不得不承認這 大實話像一把菜刀割開了右心房,噴湧而出的是暗紅 色了無生氣的體液。我想這正是詩人所想要告訴我 的:你不能期許一個壞掉的自己,擺脫不掉對舊愛的 留戀,無法捨棄對性的渴望,以傷害來彌補自己的傷, 卻想要當白雪公主,天降一場毫無污染的愛情。輯三 中有一首詩〈反派〉,以旁人的視角寫出了看待女主 愛情的方式:

從舞會裡看到仙杜瑞拉以後

每天午夜十二點都成了惡夢

我想到我沒有南瓜馬車接送 也沒有精靈替我的禮服裁縫 我害怕王子會被她占為己有

所以我把腳趾修修剪剪 想要塞進去玻璃鞋裡面

弄得到處都是血也想

符合一次你要的模樣

書中的詩沒有太多雕砌過的文字和 修辭,意象淺顯易懂,只為能讓讀者 直接而不加修飾的飲下現實的毒藥, 且並不會因此而得到王子的親吻。詩 中看似很諷刺但我們是否曾想過在愛 情裡我們總是能扮演什麼角色呢?當 事人?旁觀者?抑或是第三者?即便 當過一次公主,但一旦被拋棄之後 呢?詩中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但從 情節中卻能感同身受,我們為仙杜 瑞拉和王子「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 活」而高興(看,童話裡就是這樣描 述愛情的),卻何嘗有想過我們往往 才是那些削尖了腳掌也想擠進玻璃鞋 裡的人呢?

除了在愛情觀和情感角色關係的赤 裸坦承,詩集中也有不少的情慾 詩,並且寫得相當深得我喜歡。鑑於

現代風氣有別以往開放許多,新詩作品的風格發 展也能夠擴及情慾,然而很多情慾詩都顯得特別 造作、故意過度包裝或是強調性和性器,以意象 的方式。但這類型的詩讀起來特別鹹膩,難以從 中共鳴詩人的歡愉或是慾望。厭能的作品相對 坦露,從不避諱寫出愛情淫蕩的一面,發乎以 「慾」,而止乎於「情」,縱然那樣的「情」是如 此不堪。輯一中的〈前晚〉節錄:

煙味在纖維裡附著

遮光簾縫隙溜進了點現世 提醒我們

天亮了

應該要各自離去

穿上社會價值

假裝前一晚失態與自己無關

以及輯二中的〈紅舞鞋〉:

舞鞋鮮豔如血

你替我合履

親自打結

從此以後這雙腿屬於你的 隨你怎麼曲折

張開又閉合

直至殘瘸

白骨刺穿血肉

濺滿整個廣場的殷紅 那是我所能跳出 最美的舞

獻給你

可以看出在詩集裡,愛情先是伴隨著 性愛,而性愛伴隨著傷,傷又促使著人 去追求性愛、渴求愛情,如此往復循環。

然而讀完詩集,卻意外的不會因此而對 愛情感到厭惡以及嫌棄,相反的在心中 某一塊開始融化且包裹。詩人告訴了我: 如果你認為你和你的愛情已壞去,親愛

的那不是你或者是愛情的錯,那就是愛 情現實的模樣,不妨去接納它、去成為 它,去迷失、去沉淪,不必為此而感到 愧疚。或許這也是我看完後想對詩人說的 吧。

最後以書序中的另外一段做收尾:「我 贊成愛更多是偏向腥羶色而非藍色的,社 會上的伴侶關係越來越複雜(也可以說越 來越靠往純粹)、越來越多種交流形 式,努力邁向只有歡愉而沒有悲傷。/ 每一代的人都覺得下一代的人病態,但社 會本就充滿了五顏六色的病,我卻覺得這 樣的斑斕很美。各種型態的伴侶關係,沒 有對錯只求舒適。」而這就是厭能心中對 於愛情的定義。

明銀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創作學系,曾任雄中青年社美編, 現為風球詩社總編輯。曾入圍高雄青年文學獎以及 馭墨三城文學獎。目前養了六條蛇,偶爾彈吉他。 出版詩文集《從前的人》。

《我的少女時代》

撰文/呂采蓉 插畫/劉思妤 酸酸甜甜的青春,就像夏日的冰淇淋

你有談過校園戀愛嗎?那種甜蜜中帶點酸漬,浪漫中夾雜著稚嫩的愛 情,每每回想起總會為當時天真的自己感到羞澀。長大大概就是——會 後悔沒多吃一點冰淇淋、多談幾次戀愛,但這些冰淇淋,隨著時間融化, 是會乏味膩口,或者依舊如回憶中甜蜜呢?

▲《我的少女時代》電影海報插畫

這樣的情感,便兌現在電影《我的少女時 代》中。這部圍繞著台灣六、七年級生的校 園愛情故事,是陳玉珊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 故事發生在1994年的夏天,正在讀高中的 林真心,因緣際會下認識了校園惡霸——徐 太宇,並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步了解徐太宇 的悲慘過往,並在彼此的陪伴下,為對方的 人生留下珍貴的回憶。

《我的少女時代》不僅是一部票房極好的 愛情電影,裡頭更是充滿了許多六七年級生 的青春回憶。有讓人心驚驚的幸運信;不能 弄皺的偶像明星護貝卡;半夜一定要收看的 鬼故事節目〈玫瑰之夜〉;當然不能少了六 年級生的共同偶像——劉德華。

那是個智慧型手機並未盛行的年代,沒有 手遊、沒有Netflix,臉書尚未普及,如果想 留下朋友或心上人的聯絡資訊,就要在對方

酸酸甜甜的青春,就像夏日的冰淇淋

的畢業紀念冊上寫下各種有趣的小資訊,像 是你的綽號、喜歡吃什麼、最喜歡的人等等。

同時,那是個浪漫的年代,抽機車鑰匙環島、

帶心上人去冰宮約會、到MTV看電影;那是 個真誠的年代,徐太宇要出國唸書前夕,用 卡帶錄下給真心的告白,字字句句都是太宇 對真心的愛慕、讚賞以及最讓人難過的離別; 那也是個激昂的年代,林真心在週會時站出 來,勇敢地為徐太宇打抱不平,控訴學校不 應以成績評斷人品。

2015年上映的愛情電影,以懷舊元素出 發,竟能夠引起許多人的共鳴,甚至年輕一 輩的少男、少女也艷羨著電影裡的太宇和真 心的高中生活,有激情、有浪漫,既純樸又 感人。我想《我的少女時代》之所以能跨世 代的讓無數人落淚、讚嘆、艷羨,是因為那 些藏在銀幕底下令人動容的真心,真心裡藏 有對朋友的感謝、對愛人的鼓舞、對師長的 尊敬、對過往的嘆息。

也許答案就藏在林真心問的那句話中:正在閱讀的你,打算多吃幾支冰淇淋? 那個年代已成往昔,只剩追憶。就像長大後的林真心所說的,真希望當 時的自己多談幾場戀愛、多吃幾支冰淇淋。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汲汲 營營的生活,將希望與幸福寄託在交友軟體上的一個小小資訊欄,將夢想 託付在臉書或Instagram的貼文中,將自己包裝成網路世界裡的小網紅。 然而,真實的自我又在哪裡?

呂采蓉

目前就讀中央大學文學院學士班四年級。 文字工作者、影評人、牧羊人。

一個變化的象徵

在網點與對話框之間 —台灣少女漫畫雜誌 撰文/紀宏毅、許怡婷 插畫/劉思妤

學生時期在座位之間傳遞漫畫,偷偷在 桌下翻著最新一期《夢夢》,沉浸在酸甜 苦鹹的戀愛劇情中,想必是我們這個世代 成長過程中都有過的回憶。

韶光荏苒,隨著娛樂與媒體的管道越趨多元, 紙本少女漫畫也在2015年後慢慢走向電子化, 如《夢夢》、《甜芯》等老牌少女漫畫雜誌等 一一整併,宣布不再紙本出版,或是以網路連載 的形式,刊載於出版社的電子漫畫商城,以另一 種形式繼續存活著。

少女漫畫的連載與紙本漫畫的回憶,是過去青春時 期,美好且獨特的生活記憶,代表著曾經對戀愛的嚮 往,或是對完美交往對象的想像,存在於漫畫雜誌中 的方格與對話框之間。從不同的漫畫雜誌所主推的類 型,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日本或台灣漫畫家帶來的獨 特戀愛氣息,現在就跟著《小平方》一起了解台灣少 女漫畫雜誌的前世今生、回顧過去美好的歲月吧!

ctrlc&ctrlv

1980年以前,台灣還沒有正式出版與智慧 財產管理的相關法規,是台灣漫畫混亂、充 滿盜版漫畫雜誌的時期,許多出版社會直接 將日本發行的漫畫,自行翻譯、盜版來台灣 發行,或是聘請美術相關科系學生修改部分 劇情,改變分鏡、重新製版,產生同本漫畫 有不同譯名、面貌的怪異現象。

漢堡漫畫月刊

過去少女漫畫三部經典 作品也與盜版有不解之緣, 像是《王家的紋章》以前譯 為「尼羅河的女兒」、《凡 爾賽玫瑰》曾譯為「玉女英 豪」、《玻璃假面》譯為「千 面女郎」。此外,當時台灣 本土漫畫人才的稀少,是因 〈編印連環漫畫輔導辦法〉 讓當權者可以任意審查漫畫 或禁止出版,導致漫畫出版 及創作環境有諸多限制,缺 乏自由的創作環境,使台灣 漫畫家之間產生世代斷層。

直至1979年,伊士曼小 咪(大然文化前身)創辦《小

咪漫畫周刊》,以少女漫畫 雜誌為主軸,刊載未經日 本授權的少女漫畫,也舉辦 「小咪漫畫新人獎」、「小 咪漫畫函授研究院」培育、 提拔台灣本土漫畫家,漫畫 雜誌也如日本漫畫雜誌一 樣,有讀者投稿與作品問答 的刊物設計。隨後,1989 年《漢堡漫畫月刊》主打台 灣本土創作的少女漫畫,一 樣運用「新人獎」的形式, 讓許多新的創作者嶄露鋒 芒,使台灣少女漫畫創作者 有得以發展的空間。

那些曾經的回憶

美少女

《美少女》最早於1996年創刊,是長鴻出版社旗下的少女漫畫月刊,代理日本講談社 旗下的少女漫畫雜誌,也是日本三大少女漫畫之一的《Nakayoshi》(日語為好朋友的 意思),《美少女戰士》、《庫洛魔法使》、《魔女的考驗》等知名漫畫都曾在《美少女》 上連載,最終於2008年6月停刊。

特別的是原本在《Nakayoshi》連載的漫畫,因為2006年《美少女》雜誌停止出版, 連載的作品轉移到2007年出版的《甜芯》進行連載,比如遠山繪麻《要你對我XXX》、 烏海佩卓《百鬼戀亂》等。

夢夢

《夢夢》少女漫畫月刊在 2003年7月發行創刊號,主要 連載女性向漫畫,除了刊載日 本集英社《Ribon》連載之漫畫 (並未刊登全部日本漫畫家作 品)的作品,額外增加台灣本 土漫畫家的作品,是台灣主流 的少女漫畫雜誌之一,亦是台 灣最後一本發行實體刊物的少 女漫畫雜誌。

《夢夢》刊載的少女漫畫眾 多,台灣漫畫家有三月兔、陳

漢玲等人,早期三月兔以《惡魔的仙杜瑞拉》走紅, 後來推出《緋色十字》,深受讀者喜愛;中期出現的 顆粒,作品開始討論同性戀議題,如《有何不可》; 到了後期,則有葉澄《時光當鋪》和林亭葳《樂園的 寶藏》。原本連載於集英社《Ribon》的作品同樣大 受台灣觀眾喜愛,比如在《夢夢》地位屹立不搖的酒 井真由《蜜糖女孩大作戰》、以最萌身高差為賣點的 雪丸萌《小雞之戀》、種村有菜《尋找滿月》、春田 菜菜《星塵★眨眼》和《翼與螢火蟲》、松本夏實的 《夢色蛋糕師》等,都是十分知名的作品。

對比台日兩邊在《夢夢》上刊載的內容,台灣作家 早期的內容停留在霸道總裁愛上平凡灰姑娘等題材,

美少女 夢夢

更像是一種少女世界的烏托邦,如:三月兔、 米絲琳、林青慧等作家,早期風格華麗,提供 美好的戀愛幻想。

中期開始出現較為現代的題材,以校園為背 景的作品頻出,甚而是討論同性議題,如顆粒 《有何不可》和葉澄《時光當鋪》。日本作家 的戀愛觀點較為前衛,比如酒井真由《搖滾天 堂》和《蜜糖女孩大作戰》,戀愛不是故事的 主軸,而是著重在主角們的自我成長。題材方 面,日本作家更為大膽,種村有菜《貓與我的 星期五》以姐弟戀突破血親關係限制;槙陽子

《浪漫時鐘》游走在道德邊緣,探討雙胞胎間 不可分離的情愫,後期轉變成心電感應及哥哥

Candy

放不下妹妹的心境。

繪畫風格,初期因集英社要求漫 畫雜誌須以繽紛、絢爛的感覺進行 刊物設計,進而採用紅、綠、紫等 多色印刷,製作過程相較於一般少 年漫畫雜誌更加複雜,也定調了少 女漫畫雜誌一貫繽紛、亮麗的風格 與調性。

《夢夢》於2018年12月發行最 後一期,隔年轉為電子雜誌,最後 因不敵漫畫市場變化,於2020年 12月發行電子刊物最後一期,正式 拉下少女漫畫雜誌歷史的布幕。

2004年由長鴻出版社推行的少女漫畫雜誌,多採用淡色系作為刊物的主色調,刊載小 學館的四本少女漫畫月刊《少女コミック》、《Cheese!》、《月刊flowers》和《プチコ ミック》的作品,後期也加入角川書店、白泉社的作品,挑選連載中的作品連載。除了日本 漫畫家的作品之外,亦提供給台灣漫畫家刊載。知名的作品有渡瀨悠宇的《絕對達令》(在 台灣也翻拍成偶像劇,由具惠善及汪東城主演。)、藤原飛呂的《學生會長是女僕!》、樋 野茉理的《吸血鬼騎士》等。《Candy》在2016年停止紙本發行,同年七月轉型成電子 月刊《Dear Candy》,但最終也於2019年停刊。

花漾

2006年由東立出版社發行,刊登內容為日本白泉社的少女漫畫雜誌《花與夢》,直到 2016年才停刊,連載的作品包含仲村佳樹《Skip Beat!》(東立出版社為漫畫命名《Skip Beat!—華麗的挑戰》,並翻拍成偶像劇,由陳意涵、崔始源、李東海主演)、樋口橘《學 園愛麗絲》、南真紀《S.A特優生》和鈴木JULIETTA《元氣少女緣結神》等。

甜芯

2007年由尖端出版社發行的《甜芯》少女漫畫 雜誌,雖然刊登漫畫風格與同為尖端出版的《夢 夢》相似,但更加可愛甜美,主要讀者客群偏向 小學與國中生,刊載的少女漫畫同樣包含日本與 台灣的作品。因為同為尖端的漫畫雜誌,部分作 品會同時在《甜芯》及《夢夢》上進行刊載,接 近停刊時期時,這個現象尤為明顯。

《甜芯》月刊於2015年6月號停止刊載走入歷 史。雖說《甜芯》雜誌本身風格與作品更趨向小 學生及國中生,但其所刊載的作品豐富性並不輸 給《夢夢》,比如米絲琳《偷心郎君》,將BL故 事背景設定在古代,於當時是非常新穎的嘗試。

遠山繪麻《要你對我XXX》則 講述身為高中生的女主角其實是 一位知名小說家,在偶然發現學 校人氣男神的真面目後,要求對 方與自己戀愛,是少數女性在故 事中具有主動地位的作品。藪內 優《Dolly Kanon ~ 變裝輪唱 曲 ~》中,平凡的女主角發現男 同學是網路知名歌手蕾咪,相處 中,女主角被挖掘出創作天分與 能力,是兩人共同成長並發展成 戀愛關係的故事。

少女漫畫雜誌的進行式

隨著消費者娛樂管道逐 漸多元,以及閱讀習慣的改 變,紙本刊物凋零是出版業 界共同面對的課題與命運。

網路資訊取得的便利性,也 挑戰過往漫畫雜誌壟斷漫畫 第一線消息的現象,漫畫雜

誌是否還具有優勢的問題, 成了各家出版社將漫畫雜誌 轉成電子刊載,或是取消雜

誌的原因。

然而,少女漫畫雜誌的 消失,不代表人們沒有看少 女漫畫的需求,反而順應時 代,台灣出現主題更加多元 的少女漫畫,也出現越來越 多的新興漫畫家,像是日下 棗《三個不結婚的女人》探 討三個迥然不同的姐妹幽默 荒誕的單身生活,資深少女 漫畫家顆粒與逢時合作的 《小丑醫生─最後一次說再

見─》以小丑醫生為主題, 跟著主角筱涵成為小丑醫生 的故事,將溫暖人心的能 量,帶入讀者的心中。早年 少見的百合漫畫,如今也具 龐大市場,優秀作品持續誕 生,比如:星期一回收日《貓 與海的彼端》就榮獲了日本 國際漫畫獎銀獎,光是中文 版就已經三刷,翻譯成多國 語言。

少女漫畫雜誌雖然消失 了,但少女漫畫並沒有,在 不同的電子刊物平台上重 生,如沙漠綠洲,等待愛著 他們的人在此休憩。

台灣偶像劇 戀愛觀的轉變

一個女性觀眾的視角自述.

撰文/許怡婷 插畫/陳映宇

台灣偶像劇作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塑造了觀眾對於戀愛的理解與期 待。從初期的浪漫純愛到現代的多元戀愛形式,這些劇集不僅反映了時代的價 值觀轉變,也深入探討了人與人的情感互動。每一部作品背後的愛情故事,都 像一面鏡子,反射出觀眾對於愛與被愛的渴望。透過這些劇集,觀眾不僅被情 節吸引,更是因為當中對愛情各種面向的探索而有所共鳴與啟發。

若將過去二十四年以來的台灣偶像劇大致分為四個時期,以每個時期較為知 名的作品來分析當時推崇的愛情觀,並用現在的立場去重新審視,我們又能夠 發現哪些新的內容與見解呢?

台灣偶像劇的興起 《流星花園》

2001-2005 年

2006-2010 年

2011-2018 年

2019-2024 年

愛上不完美的他/她 寫實風格的童話

追求幸福的無盡努力

不再只是愛情的偶像劇

台灣偶像劇的興起 —《流星花園》

2000千禧年後,台灣的電視戲劇開始有了新的風潮,作為台灣偶像劇的始 祖,2001年播出的《流星花園》揭開了台灣偶像劇的序幕,這部主要圍繞在貴族

學院裡平凡女孩杉菜與學院的F4相遇故事的作品,不僅受到台灣觀眾喜愛,更是 風靡整個亞洲,引起翻拍熱潮,此後的台灣偶像劇更是經典不斷。

2001-2005年

愛上不完美的他/她

《鬥魚》

飛鳥與魚的愛戀

改編自作家洛心的《小雛菊》,這部作品描述兩個 身處不同世界的男女主角墜入愛河後,面臨著各種 挑戰: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糾葛。而在男主角加入 黑社會後,如何漸漸將女主角和自己引向生活的毀 滅,是故事的核心。

可以看到包含2001年起源的《流星花 園》,這三部作品的男女主角大多具有社 會地位上的不平等,角色設定也顯示出一

些負面特質,比如《鬥魚》中的裴語燕及 于皓,女主角裴語燕從小接受嚴格教 育、成績優異,並且自幼學習鋼琴,家庭 的社經地位也不普通,而男主角于皓則是 一個靠著飆車賺取生活費以養活自己的混 混。儘管如此,在世俗定義中完美的裴語 燕卻仍被于皓深深吸引,為了于皓背棄家 庭,離家出走,可在她適應黑幫社會的生 活後,男主角于皓又找了一個與她相似的 情人,試圖重現當年只能依靠他的「小燕 子」,這行為最終背叛原先為了他拋棄父 母的女主角。

雖然鬥魚以悲慘結局揭示了女主 角飛蛾撲火衝向愛情的後果,但這 種幼稚又勇敢的戀愛模式,竟然引 起部分觀眾的傾羨。然而,相較於 原先想傳達的社會意義,劇情的設 定反而導致女主角被部分觀眾批評 為「戀愛腦」。

註:戀愛腦(lovestruck):它指的是當一個人陷入戀愛後,生 活中彷彿就只剩下愛情,會把所有的關注和心思都放在對方身 上,寧願犧牲自己,也要處處討好、迎合、配合另一半,過程中 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王子變青蛙》 成人世界的童話

男主角單均昊因意外失憶而與女主角葉天瑜展開的戀愛故事,兩人在共同打理雜貨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情愫。然 而,當男主角恢復記憶和身分後,情感糾結將他們推向一連串的抉擇。

《王子變青蛙》是典型王子愛上灰姑娘的故事,明道詮釋的 男主角單均昊,至今還被大家認為是教科書等級的霸道總裁形 象。與單均昊的完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女主角葉天瑜與男主 角之間的愛情是建立在謊言之上的騙局。兩人先後兩次相 遇,都對對方產生不佳的印象,尤其是葉天瑜的職業是以欺騙 觀光客為主。直到男主角意外落海後失去記憶,葉天瑜夥同家 人假稱其是偷渡客,讓男主角留在家裡經營的雜貨店打工,經 過長時間的相處,二人漸生情愫。當男主角恢復記憶後,對女 主角的感情陷入混亂,但最後仍然選擇接受她,甚至與原先的 未婚妻悔婚。不乏有觀眾認為葉天瑜在整個故事中仍是較男性 更為被動的角色,而前面所介紹的《鬥魚》,裴語燕面對于皓 出軌的束手無策,似乎也傳達了男性佔據主導權的意味。

值得注意的是,後來的許多戲劇都出現了霸總設定,但明道所詮釋的霸道總裁獨 樹一格,看似高傲,但做事保有一定風度,這在後來偶像劇的霸總身上很難得看 見。另外,這個時期的作品也可以反映出當時女性多數崇尚「霸道總裁愛上我」的 故事情節,或是對愛情極端癡迷的態度。然而,如《流星花園》中追求個人夢想的 女二角藤堂靜,時至今日卻更受現代女性觀眾的喜愛。

2006-2010年

寫實風格的童話

《命中注定我愛你》 比理性更多一分的是愛情

講述兩個因一夜情意外懷孕的男女,被迫接受不情願的婚姻後, 不得不共處一個屋簷下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朝夕相處的兩人逐 漸被對方的真心和特質所吸引。然而,當男主角原本的女友兼未婚 妻回來後,故事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同時這部劇也是台灣偶像劇 史上單集平均收視率最高的作品,深刻探討了愛情的複雜性。

如今看《命中注定我愛你》,存在很多老套的劇 情:陰錯陽差的一夜情、未婚懷孕被父母逼婚、誤 會導致男女主角分離多年,可作為台灣偶像劇單集收 視率的紀錄保持者,這齣戲劇的魅力究竟在哪?

延續了前一個時期的熱度,這個時期 較知名的偶像劇清一色以男主角個人或 家世優越為特色,而女主角則塑造為更 普通的形象,但比起夢幻般的相遇,男 女主角開始通過更符合邏輯的方式來相 識 (現實世界可能發生的事件)。這個 時期的女主角雖然看起來平凡,卻常常 展現出閃光點和堅毅的性格。她們的個 性通常也沒有太大的瑕疵,且相較男主 角更敢於表達出自己的愛恨情仇。

男主角紀存希與女主角陳欣怡因為意外的一夜情產 生聯繫,而陳欣怡因此懷孕後,兩人被迫結婚。這時 候的紀存希被奶奶所逼迫,不忍打破她的盼望,同 時不敢讓自己的女朋友石安娜得知此事,以現在的眼 光看,可能都會忍不住痛罵紀存希渣男。在石安娜回 來之後,紀存希也在兩人之間搖擺不定,但是不免有 觀眾同情紀存希,畢竟在此之前,他每次的求婚都被 石安娜所放棄,對於女友來說,麵包比愛情重要的 多。紀存希夾著親人的不同立場,同時與陳欣怡日

日相處之下慢慢對其改觀、產生情 愫,移情別戀似乎成了情有可 原。綜觀三人之間所發生的諸多 事情,愛情有所謂的對錯嗎?可能 只剩下時間與人的差別,對的人也 得遇上對的時間,不珍惜當下的美 好,自然而然錯過當下的愛情。

紀存希的白馬王子形象雖然強烈,但個性的塑造為他增添了更多真實感,有點率真、幼 稚,而不是高高在上不好親近。女主角陳欣怡曾經是個缺愛的人,不勇敢、不灑脫、很 平凡,但他的單純善良與轉變都深深吸引觀眾的視線,在脫離便利貼女孩角色後的陳欣怡面 對愛情時終於能夠勇敢一次,而兩人不完美的形象跟愛情,那些愛情中掙扎、成長、惋惜的 部分,從而更加貼近觀眾的心。

《下一站,幸福》

愛是治癒的過程

當行事放蕩不羈的男主角與女主角相遇後,兩人互相治癒。然而,男主角罹患腦瘤,女主角被迫放棄兩人之間的 愛情。五年後,當兩人再次相遇,男主角逐漸恢復術前的記憶,兩人在感情中的反覆掙扎,包含未婚生子、歡喜冤家、 灰色童年等題材,是一段曲折又浪漫的愛情故事。

玩世不恭的男主角任光晞和寄人籬下的女 主角梁慕橙,兩人都是在不健全的家庭中成 長,但與家庭優渥、未曾受過世界打擊的任 光晞不同,梁慕橙的生活中充斥著諸多「必 須認份」的事件,比如:父親突然去世,她 必須跟著繼母再嫁,過著寄人籬下生活的同 時還要避免養父的性騷擾。而這樣的不同也 導致《下一站,幸福》男女主角兩人對愛情 的每一次選擇和猶豫,其實現在看來都很符 合他們的性格和成長過程的設定。當愛情加 上了身分地位的懸殊,要克服的不僅僅是這 樣的差異,心態上的擺正更是重中之重。同 時這部劇中,可以看到很多以愛之名包裝的 行為,比如:梁慕橙為了讓任光晞能接受更 好治療的手術,而與男二花拓也演一齣移情 別戀的戲碼,讓任光晞誤以為梁慕橙拋棄自 己。但這些以愛情作為出發點的舉動,究竟 是不是對方所樂見的,又或者是出於自己的 一廂情願,這是在愛情中很值得探討的心態 差異。

相較於前一時期,這個時期的偶像劇開始 加入現實要素,變成不再拘泥於愛情的

童話,可依舊保留了部分童話的色彩。對比 女二們,《命中注定我愛你》的石安娜、《下 一站,幸福》的何以茜,女主角們的人生重 心仍然是愛情,雖然《命中注定我愛你》的 女主角陳欣怡,與男主角分開後一度選擇追 求事業,但只要愛情的機緣到來,她仍舊會 輕易被對方左右,從而使得自己的生活步伐 停滯。相比之下,石安娜為了圓夢成為首席 芭蕾舞者,而選擇暫時拋開了男友;而當何 以茜得知任光晞恢復記憶要取消婚約時,並 沒有苦苦挽留,選擇繼續發展自己的醫生事 業,比起愛別人,他們至少更懂得愛 自己。諷刺的是,石安娜從紐約回來後,她 與男主角紀存希的感情已然回不到過去,這 或許暗示了愛情與夢想不能兼容的狀況,還 是想表達出愛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高於夢想 的一面,這點值得深思和討論。

另外有趣的一點,這類型的故事大多逃不 開癡情守候的男二角,當女主困頓時,男二 角們總是默默支持並無私地付出,不奢求以 感情作為回報。

2011-2018年

追求幸福的無盡努力

《我可能不會愛你》

有一種愛情是「我可能不會愛你」

兩個從高中時期就互相看不順眼的男女,陰錯陽差一直在一起,成為了長時間不談戀愛的朋友,雙方的男 女朋友一直很介意兩人之間的關係,但他們堅稱是永遠的好朋友,在這樣的情況下,故事開始了轉變……

很多人第一次看的時候,都會羨慕程又青 有一個李大仁這樣的朋友,帥氣、有能 力、無時無刻的陪伴,他們期望最終自己 會有一個李大仁。

而隨著年齡增長,卻不能不更同意,劇中 女二角Maggie說的:「我最討厭你們這

種人了!明明心裡有鬼,卻用好朋友這個 頭銜就以為可以無限上綱。」

男女之間究竟有沒有純友誼?答案 是模糊的,友情與愛情本身就不是水 火不容的二元對立,有時候只需要一 點點催化劑,友情便能自然而然轉化 成愛情。純粹的友誼可能存在,但並 不是不變的。在程又青堅定迷戀丁立 威時,就不會想到自己跟李大仁的關 係可以有所變化,但當她對戀愛開始 迷茫時,李大仁也加入了她的人生選 項。雖然小編個人向來認為能成為異 性朋友的兩人,至少有一方一定認為 對方是處在自己擇偶標準上,甚而那 是一種潛意識的判斷。

另外,對於戲劇中選擇李大仁的結 局,有些人持懷疑立場,現實生活的 程又青最終還是不會跟李大仁在一 起,她會嫁給丁立威,在繁瑣無聊的 婚姻生活中消耗悸動、虛度青春,丁 立威很有可能重蹈覆徹再次出軌,但 程又青依然會嫉惡如仇嗎?

《必娶女人》

世界上沒有順其而然的幸福,幸福是要靠自己搶來的

蔡環真與郝勝男因為大學時期的誤會,而不斷爭鋒相 對,在蔡環真婚禮被破壞後,她轉而想搶走誤以為是郝 勝男男朋友的郝萌(實際上是郝勝男的哥哥),而後產 生情感糾葛的蔡環真和郝萌發生了一連串故事。

看過電視劇的觀眾,大概都很容易感受到 男女主角對戀愛的迥異看法,女主角蔡環真 一心渴望完美的愛情,對愛情充滿信心與期

待,堅信只要付出努力,總有一天一定可以 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而男主角郝萌作為離 婚律師,又經常目睹父母親整天抬頭不見低

折,在情感表達上有著更保守 的態度,不願意輕易承認或接 受自己已經愛上某個人。他

頭見的爭吵,逐漸變得排斥婚姻,他並不認 為婚姻是通往幸福的必經途徑。相反,人們

在相愛多年後,往往會忘掉對彼此初始的心

動,在他看來,愛情帶來的更多是負面的影 響,這也深深反映在他的戀愛態度上。生命 中或許總有幾個會動心的人,但同時也考驗

著我們是否願意為這些人改變自我,或者放 棄曾經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事物。人們在面 對愛情時所面臨的現實和人生抉擇,到底幸 福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這個時期的劇集中,女性角色往往展現出 更果敢的戀愛態度,勇於表達感情,積極追 求戀愛的可能性。相對地,男性主角大多常 因為過去的傷害或對愛情可能帶來的失望挫

們可能深受過去感情經歷的影 響,對於開放自己的情感抱持 較為謹慎的態度,害怕再次受 傷,或者對愛情的現實面更加 警惕。

同時,相較於以往的劇 集,著墨在工作上的內容增 加,更加強調事業的重要性。

戀愛要談、工作也必須成功, 這種兩手抓的故事在這個時期 層出不窮,但同時劇中角色面 對愛情與事業,必須在兩者間 取得平衡。也有些人為了追求 事業上的成功而願意暫時放下 或終止戀愛關係。

2019-2024年

不再只是愛情的偶像劇

《俗女養成記》

戀愛或婚姻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

以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改編,故事採用今昔對比的手法,探討女性在成長過程中,一路接收不同時代對「台灣女 性」的期待,包含戀愛、婚姻等面向,在經歷社會歷練後,體悟到「俗女」的現實,活得更為快樂和自我。

隨著社會的變遷與觀眾的成熟,近五 年,作品中的差異化跟多元性愈加豐 富。戲劇的題材開始更注重同時涵蓋戀愛 與職場、家庭及社會碰撞產生的問題與挑 戰,不再只是單純的關注愛情糾葛,比如 2019年的《俗女養成記》,針對女性的成 婚成家進行探討,四十歲還沒結婚的女主 角陳嘉玲對社會上的定義也感到困惑,究 竟四十歲沒有結婚是不是一種罪?當然不 是。不婚,並不代表不能憧憬愛

2019年《俗女養成記》

2021年推出續作《俗女養成記2》

代情,也不表不幸福。因為愛情早就不再 是生活的重心,打破生活的愛情平衡,可 能會過得比單身還痛苦。在人生的過程中 有太多需要尋找的事物,愛情也不過是其 中的一部分。

《此時此刻》

相信愛情,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背景設定在台灣疫情期間,城市被封鎖,人們經歷封城隔離後, 生活在壓抑和憂鬱中,即使是疾病跟死亡的陰影籠罩,但卻無法 隔離想愛與被愛的心。這是一部由十個「非典型」人與人連結的 單元故事所構成的戲劇,不以疫情書寫為中心而是通過愛情來紀 念此時此刻。

2023年的《此時此刻》,以愛情故事作為包裝,帶出平 常人可能會遇到的各種難題,職業婦女v.s. 家庭主夫、同性 之愛、如何面對另一半外遇出軌、年紀相差甚遠的姐弟戀等 等,劇中的角色們不僅面對自身的情感衝突,還必須應對社 會、家庭和職業所帶來的多重壓力,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了他 們對愛情的認知和追求方式。

這個時期的作品,開始回歸自身,愛人的前提其實是先 愛自己,要先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保持正確的戀愛觀,才 能建立一段健康的感情。

作為一個女性觀眾,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接收電視劇所 傳遞的戀愛觀,難免受到影響,以現在的眼光剖析過去偶 像劇的價值觀,能觀察到更多不同的面向,也非常樂見越 來越多不同主題的偶像劇誕生。有趣的是,上述提到的幾 部作品,比如:流星花園、王子變青蛙等,在近年來推出 了其他國家的翻拍作品,姑且不論作品的還原程度,但在 看過這兩部作品後,深刻感覺其所呈現出來的企圖和原劇明顯偏重不同,以至於觀 眾的反應產生巨大差異。無論好與壞,偶像劇的戀愛觀之於我們終究只能作為借

鏡,並不能完全套用於現實生活,不過憧憬浪漫愛情難道不是眾人皆嚮往之嗎?

台灣言情小說發展 從言小回看世代愛情價值觀 撰文/林心慧

若愛有實體,言情小說便提供了愛 的藍圖,投射了當代的愛情觀——儘

管我們喜歡說「永遠」兩個字,但愛 情與我們都是會改變的。在那版權知 識仍未普及的時代,什麼能賣,老闆

就印什麼,而深受女性喜愛的言情小 說,就成為出版社的寵兒,從盜版猖 獗到口袋書一本四十九元,再到現今

流行的視覺文字小說,言情小說已發 展出多元的樣貌。

若是簡單將言情小說進行分類,根

據出版產業的興衰,楊双子(楊若 慈)在〈台灣本土言情小說年表〉中,

將言情小說的發展切分成五個時期: 混血期、發展期、網路發展期、中國 新血期和台灣本土跨域發展期。不同 時期的言情小說,在反映創作環境與 市場之餘,透過人物與故事,也呈現 各個世代創作者,對於當代愛情觀的 想像與投射。

台灣言情小說發展

#混血期

瓊瑤奠定言情小說基礎 1960~1990

「男人的心裡有一個小世界,女人只能佔據一個小角落。而女人的心裡,只有 一個男人,那個男人就是他的全世界。」

我們都是在眾多敘事聲音中,長出 自己的腔調。

台灣言小發展初期,國外羅曼史大 行其道,於是形成很特別的情形:台 灣的大眾能夠一邊閱讀珍 · 奧斯丁, 一邊閱讀徐薏藍、曹又方、玄小佛與 郭良蕙等人的作品。而在最為混亂、 需奠定發展基礎的時期,單憑一己之

力撐起言小一片天,非屬瓊瑤不可, 奠定了台灣言情小說的基礎。她的作 品甚至影響到影視、IP授權等產業, 如她的處女作《窗外》二度翻拍成同 名電影,《煙雨濛濛》數次翻拍成 電影、電視劇,如《情深深雨濛濛》。

「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身為替 未來言情小說奠定基礎的開拓者,瓊 瑤的思想大膽且前衛。那個年代保

守,擁有強烈婚家觀念。對於女性, 社會抱有刻板的投射:要溫柔、能持

家、男人是我們的天。於是瓊瑤筆下 的女主角多數以空靈、乖巧、柔順的 形象出場,卻擁有與外表格格不入的 反抗思想,無聲吶喊,愛即是一切。

不可否認,瓊瑤依舊是當代經典傳奇 之一,但依舊有一條無形的線綁住了 書中的女孩們。「愛即是一切」這句 話有附但書:男人給予的愛才是一 切,男人就是全部。

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若為愛 情故,兩者皆可拋。少女懷春抱著不 切實際的夢,師生戀、婚外情,瓊瑤 不斷以書寫挑戰牢不可破的婚家觀 念,然而無形之中卻強化了「女性得 依靠男性」的價值觀。女性無疑是弱 勢的,比如《窗外》中的江雁容、《煙 雨濛濛》中的陸依萍,對於男主角給 予的一切,乍看之下有選擇,實際上 只能夠被動承受。

#發展期

1991~2004

言小巔峰時期

言情小說而後三四十年,在千禧 年幾乎達到巔峰。禾馬文化、飛象 文化等多家出版社林立,主打旗下 一線作家的系列作品,同時發展小 小一本四十九元,字體大小不到 十二級,以商業為主要取向的口袋 書。在這樣的黃金時期,自然養得 起創作者。於是,席絹、左晴雯、 夏娃等人作家應運而生。熟人所知 的,比如席絹《花嫁》系列、左晴 雯《東邦列傳》和《唐門四傑》 等。除了出版品的型式轉變,彼時 台灣剛解嚴不久,自由開始急遽擴 張,對於愛情的幻想與投射,也有 了不一樣的變化,印證於言情小說 中——而最佳投射之處,正是言情 小說。

「做人要有品味一點,激情要享, 生命也要顧。」 席絹的風格不同於 瓊瑤的悲情,更多是以活潑、輕鬆、 詼諧為基底創作。女性終於在追求 愛情的同時,也學會照顧自己。然

而,理想型的投射,依舊崇尚陽剛。

冷漠、傲慢,對女孩子不屑一顧,

高冷禁慾是專屬霸道總裁的形容 詞,擄獲眾多少女心。這樣的形象 直至現今仍舊保有一席之地,甚至 衍生出許多反轉經典台詞的「梗」 或橋段,如:「女人,你這是在玩 火。」、「給你一億,給我簽字。」 等,此是後話。

也是在這個時期,不諳世事的小 白花漸退流行——女人不是男人的 附屬品,隱隱約約開始有了這樣的 架勢。於是,「御姐風格」女主角閃 耀登台,鬼靈精怪、難以捉摸等標 籤逐漸盛行。比如左晴雯筆下的女 主角們,《東邦列傳》中的展少華、 程少筠等等,均以俏皮、脫出社會 刻板印象的形象出場,而他們與男 主角雷君凡、龔季雲的對手戲,都 是值得一看的部分。

好景不長,2004年政府開始審 查出版內容,腥羶色一律不允許出 版,這對言情小說市場造成嚴重的 打擊,市場限縮,迎來大眾文學最 低迷的時刻。

#網路發展期與中國新血期

2004~2010

言情小說的全新時代

「我會繼續努力的,這輩子我都會繼續努力下去的。你就耐心等待,我追 到你的那一天吧。請讓我,繼續喜歡你。」

「青春是一場大雨,即使感冒了,還盼望回頭再淋它一次。」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當時各家出版社想到最即時的方 式,就是引進中國的小說出版增加 銷量,與此同時,「晉江文學」在

對岸興起,桐華《步步驚心》2004

年開始在晉江文學城上連載,引渡 到台灣後,掀起長篇小說風潮,又 適逢網路興起,出版社很快 就 發現

新的方式——將文字放上網路供人 閱讀。

接著,PTT、無名小站等網站湧 進更多創作者,如九把刀、藤井樹、 橘子等作家, 網路的新時代悄悄展 開,青春與純愛的故事開啟熱潮,

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 孩》及《等一個人咖啡》、藤井樹 《六弄咖啡館》等,成為了一個世 代的共同記憶。這個時期作家刻劃 的,不只是單純的愛情,而是每個 人對愛的一種期待與執著。這些真 實的情愫,與現實生活有所連結, 緊扣在人們的心弦上。

青春的女孩子們小心翼翼,試探 那條無形的界線,無知 與 無畏,並 不是二分法。於是所有反抗都被大 人套上一層濾鏡,小打小鬧,有些 出格又不至於太出格。偶爾翹課無 傷大雅,規矩成為貶義詞——在這 批校園純愛小說中,那個最規矩、 成績最好的女孩,總會喜歡上最愛 翹課跑給教官追的男孩。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成為經典中的經典:綁著馬尾穿著 制服的女孩,以及理平頭制服從不 扣釦子的男孩,兩人曖昧與互相試 探,有笑鬧有遺憾。男性與女性的 理想投射被弱化,取而代之地,是 學生的模板:在性別之前,你還是 學生。此時對於愛情的憧憬有些近 似於瓊瑤時的「愛即是一切」。卻 又因為還沒辦法承擔,於是「一切」 僅限於校園中的「一切」,結局雖 不完美,但美好都留在那段回憶中, 永久保持青春。

身為新世代創作者的我們可以…… 2011~

「聽說只要親手摺出一千顆紙星星,願望就一定會成真:如果,如果可以再見到他, 要我摺一萬顆、一億顆紙星星我也願意。」——晨羽《紙星星》

網路文學逐漸發展臻至成熟, 也更一步的發展出「青春疼痛文 學」。此時PTT、無名小站與眾多 部落格退了流行,取而代之的是各 家出版社整合散落的網誌,重新架 設網站。發展初期,言情小說以城 邦原創設立的POPO原創為主,晨 羽、Misa、瑪奇朵等知名作家皆從 POPO起家。2005年,晨羽以《來 自天堂的雨》創下近百萬的點閱率, 高人氣居高不下。2011年,她以《深 海》一書榮獲兩岸文學PK大賽特別 獎,至此奠定晨羽愛情天后的地位。 而後《紙星星》、《別來無恙》等 作陸續出版,開創POPO的新世紀。

在這個時期的作品中,著重刻 畫了青春期的傷痛,家庭創傷、 情感糾葛,因為是孩子,傷害不

被看見——能拯救自己的只有彼 此,在這條路上跌跌撞撞、相互 陪伴,流下眼淚的是讀者。也 因此,客群強調為處於青 春時期的國高中生。

而至現今,短影音大行其道,面 對客群減縮,傳統的出版市場已經 無法支撐商業版圖,於是更多的創 作者轉往跨領域結合,比如販售IP 版權,或與漫畫家合作。而在這樣 的風氣下,言情小說有了另一層次 的展現——視覺小說(Bass)。比 如POPO與心動製造所合作,不少 作品都轉而以視覺小說呈現,Misa 的《戀之四季》系列、晨羽的單行 本《月亮先生》皆是如此。相較於 普通的紙本書,將人物具象化,採 用遊戲介面的方式運作,這樣的轉 型受到不少年輕讀者的喜愛。

我們的愛不需要任何人來承認。 我們的愛不需要任何人來承認。

除此之外,在社會風氣逐漸開放下,隨著同婚法案通 過,同志愛逐漸被搬上檯面,網路小說也迎來一波耽美 百合之盛世:POPO就在2022年時,更改了華文大賞 的參賽制度,將同性愛額外分出一個組別,更於2023 年更動網頁介面,成立了「耽美百合直達車」的新分頁, 努力推廣更多同性愛的好作品。如Misa新出的禁戀系 列、雨墨濂的《男妓》和無聊種子的《對他別有居心》 等等。

從羅曼史到同性愛興起,從歌頌至死不渝到速食當 道。愛情逐漸擁有更多元的樣貌,也不為性別所侷限: 而言情小說正是為此而生,為歌頌愛情的紀錄者。

一場真實的幻境

向右走向左走

撰文、採訪/洪翊芳 攝影/楊先霖 圖片提供/RL關係所

相見不要擦身而過

童韋

RL關係所,看似是一間聯誼活動公 司,又與傳統的聯誼有所不同。創辦人 童韋2019年在國外工作,清楚看見新冠 病毒的肆虐如何影響整個社會,多數人 足不出戶,街上人煙稀少,不只百貨公 司不營業,小販也無法生活,人們躲在 家裡無法出門社交,只能廣泛在網路尋 找可以與人接觸的機會。後來童韋辭去 資訊科技業的工作,回到台灣,看見家 鄉的疫情趨緩,人們也開始外出活動, 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已經可以回到正軌, 想著可以創業,做與活動相關的項目, 協助人回歸到社交活動中,串起人與人 之間的聯繫,這就是RL關係所的誕生。

創辦起初,童韋是想要讓大家比較貼近真實世界,就取「real」的 「r」和「l」,取自《向左走,向右走》這部電影,想要強調這個世 界人們之間的關係,可能在什麼時候就突然出現。「所以不管你怎麼 走,如果有緣分的話,你們終究會聚在一起。」希望在真實的世界裡, 利用這些出來見面的機會,比較真實的事物,去與那個他相遇。

童韋表示,人生的每個路口都會有一個選擇,不是往左邊,就是 往右邊走。會遇到就是會遇到,可是你一定要在比較真實的情況下 去遇到這個人,他才會是「real」。

RL關係所一開始打算製作交友軟體,現 今交友軟體有很多問題,實體交友也面臨許 多困難。童韋認為交友軟體最大問題有三: 一來花時間;二來詐騙多;三來目的性過強。 「到底大家需要的是什麼?」、「哪些問題 可以被解決,那我們要用什麼方式跟這些人 互動?」童韋反覆思索,什麼形式才可以讓 大家較能接受。所以RL從2022年開始舉 辦現場聯誼活動,想要藉由舉辦交友活動, 真正貼近這個市場。每場活動投放問卷, 詢問來參加的人對於聯誼與交友軟體的想法 與建議,收集群眾的意見後,才製作出屬於 RL關係所的交友軟體,希望大家可以使用 這個軟體出門約會。

看似順利的過程,卻遇到一些瓶頸,真正 想談戀愛的人,在交友軟體上花很多時間, 但聊天成本太高,很難符合大家的想像,只

會越來越失望。「其實人沒有這麼勤勞,大 家還是挺懶惰的。」童韋苦笑著,大家還是 覺得約會麻煩,使用交友軟體的群眾,也有 一部分是以娛樂人間的心態來交流,可能只 是想要閒聊一下,若聊得不愉快也可以直接

離開。但童韋還是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出來聚 會,或是單獨一對一出門約會。所以RL在 交友軟體上設計,可以規劃今日行程表的功

能,人們可以藉由行程表,決定這是不是我 理想中的約會狀態,等同於雙方對行程安排 滿意的話,可以不用花太多時間去對話,就 直接約在外面聊個天、吃個飯,藉由直接接 觸來決定是否與這個人有機會繼續交流。

雖然交友軟體還未達到理想階段,但童韋 仍在努力尋找方法,若能透過這個軟體,讓 人們出門認識、約會,甚至將這個品牌引入 其他國家,讓其他國家的人們來到台灣可以

使用,由認識在地的人帶你出去玩,可以 達到國際交友的程度,「不是說我一定要 跟你談戀愛,或是我一定要跟你幹嘛,我 才要去使用這個東西。」這個軟體可以讓 你與更多人交流,非只沉浸在手機的科技 世界,人與人的互動還是非常重要的。

#交友、聯誼兩相宜

RL的聯誼活動,是非典型、傳統的聯 誼活動,非以婚友性質為出發,而是定位 為交友性質的體驗活動。「當然聯誼是它 其中一個附加價值,可是並不一定是說, 我一定是想要聯誼才來參加。」所以RL 更多是在創造許多機會,讓廣泛的受眾可 以來參加,他們可以在活動裡可以誕生一 些未來才會出現的緣分,在這個複雜、繁 忙的時代中,可以有個空間,讓人們輕鬆、 自在的面對面散步、聊天。

「老派約會」的活動系列,是RL關係 所重要活動之一,選擇具有古色、文青風 格的場所,例如大稻埕、草悟道、駁二 藝術特區等地方進行約會,不會有人文導 覽、體驗活動,只會有人與人漫步在歷史、

文藝氣息中的交談。RL關係所活動負責 人Rozn表示,一開始RL的聯誼也是如 市面上所看到的,會在草地上玩團康,或 是有一些手作行程。但這過於普遍,想著 可以換個方式,以比較浪漫的方式,來吸 引年輕一點的族群參加。老派約會想讓大 家體會,脫離科技、社會焦慮,重回早期 人們單純的約會,當時人們沒有什麼通訊 設備,認識人的管道只能透過人跟人之間 的橋樑去連結。「老派約會」想要打造的 就是陌生且單純的氛圍,現今交友平台太 多,選擇過多考慮的地方就會越多,很容 易在交友軟體上看外表不合,三、四秒就 篩選掉的倉促,忽略了人除了外表,還有 相處之後的感覺。當然這兩種交友形式適

合不同的人們,但不可忽略的是,現實中 人與人的相遇。

童韋表示RL關係所的活動中,學生比 例偏少,主要的年齡層,大約落在二十五 到三十五歲之間。不過近期大學生有變 多的趨勢,至少有增加三成左右,可能跟

RL開始拍攝短影片有關,在網路吸引到 大學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童 韋微笑說道,因為這個活動,大一點的人 會因為各種社會、年齡等因素,認為沒有 辦法精準找到理想戀愛,而年輕人看到廣 告會覺得蠻有趣的。其實,RL的目的不 是要接觸大學生,而是覺得聯誼對青壯年 來說,需求已做滿足,但對於學生族群來 說,他們對聯誼還不太了解,所以RL想

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告訴學生族群,把這個 活動曝光到他們眼中。

雖然有許多人會一起進行活動,但RL 希望大家每個人都有一樣的條件、狀況, 不管是團體性質的,還是老派約會性質的 聯誼,都男女比例都要有所平衡。所以即 便報名,必須要通過審核、配對,才算報 名成功。

#重現愛情寶典

RL關係所在2024年的4月推出《RL

友人刊》,效仿七、八〇年代部隊裡的愛 情寶典——《愛情青紅燈》,那本繽紛閃

爍的青紅燈,點亮許多軍人孤獨的夜晚, 以輕鬆的方式,在現代發放戀愛小秘笈, 介紹適合約會的餐廳、愛情相關時事評

論、交友需注意的禁忌、讀者投稿,並在 刊物上設置「精選友人區」、「電子友人 區」,使人們可以藉此認識其他人,進一 步與其成為筆友。「在眾多選擇中刊物已 經漸漸被淘汰,此時的我們反其道而行, 提供一個具有時效性,又平易近人的真實 交友媒介。」這是一種公益性刊物,非營 利的免費刊物,幫助他們能夠去認識到不 錯的對象。讓廣泛的群眾知道說,交朋友

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童韋說:「這些資 源對別人來說,可能要花大的力氣,但是 對我們來說其實蠻容易。」因為都是有跟 接觸過的參加者,或是身邊的朋友推薦, 如果願意參加,就會直接提供資訊。

▼ ︽ 愛情青紅燈 ︾ 封面示意圖。

#現代人戀愛甘苦談

RL關係所在交友軟體與聯誼活動上, 最終目的都是希望人們可以在現實世界中 接觸、交流。網路世界的複雜,很難讓人 藉由沒有實際接觸的方式,真正認識到對 方,當然還是有少數的人們成功在網路上 獲得戀愛,但到最後也會從網路走向現實 世界。童韋認為網路的事物是一種迷藥, 不要太相信,也不要花太多時間,不要讓 網路的東西帶入現實生活,這樣會很難談 戀愛。也不要有太強烈的性別意識,在這 個性別平權的年代,「性別」不是唯一分

化、區別人們的標準,多元的型態正在持 續展開。

對於聯誼活動,許多人仍保持著保守 的態度,對聯誼會有所顧忌,若鼓起勇氣

去聯誼,就一定要抱持開放的心態,得失 心不能太重。「我覺得開放心態是來參加 實體活動的人最需要的,如果你都已經鼓 起勇氣報名,但你來到現場卻支支吾吾, 不敢跟人家講話,那你可能就不太適合參 加實體的聯誼活動,會沒有辦法用一個開 放的心態去認識大家。」聯誼不會是說一 定要認識對象,反而來到這個場所可以認 識不同年齡、環境、職業的人們,就好比 學生時期參加營隊的陌生,確有新鮮的感 覺,透過聊天、活動建立人與人的關係, 「關係是不是愛情,反而不那麼重要」。

RL關係所,是真實相見,是將平行時 空的線牽起的橋樑,即便你向左走,他向 右走,轉了一圈,還是有遇見的機會。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