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ion project

Page 1


常民生活與

地景邊界的聚合

基地區位

基地歷史變遷分析

基地變遷

歷史疊圖分析

現況地景-聚落空間

基地閱讀圖

蚵殼地圖 居民聚集空間

現況地景-漁港空間

水文分析

鎮安宮前的公園

因基地內無潮位測站,因此選最接近基地的嘉義塭港潮位測 站進行研究。可發現近20年海平面呈逐漸上升的趨勢。

業開採,為形成網寮目前 地景的主因 鹽場關閉後在村內留下了大片的廢鹽灘 地,現今網寮多以蚵仔產業為主,並隨 處可見大量的蚵殼在路邊堆砌,成為一 種特殊的地景

早期建物主要為 紅磚砌成的土角厝 因網寮村內多為魚塭,土地有限因 此隨建物增加,巷弄變得十分狹窄 鎮安宮為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每 隔五年舉行大型慶典「五年一科」 祭典中迎請客王,並造作傳統紙製 王船,進行遶境、燒王船儀式

現況地景-廢鹽灘地

廢鹽灘地生態分析 過去曬鹽遺留下的鹽地積水不退,意外成為水鳥適居環境,兩側灘地鳥類資源豐富。

3 0 -1 (m)

水陸交界堆積物

地景變化構想

水流沖刷過自然洗蚵池帶來淤積和營養鹽,可供給鳥類和蚵仔使用, 透過水流於地景的作用將時間化為有形

拆除基地部分的水泥堤防,並藉由每日南北向的潮汐 變化、廢鹽灘地形以及紅磚矮牆來改變基地內的水流。 1 2 3

引入

打破部分海堤引入海水為廢鹽灘帶來營養 鹽、魚蝦蟹等鳥類食物 1 海水將蚵殼沖刷進廢鹽灘地,製造高低差讓 蚵殼隨時間和水流的沖刷堆積出新的地景作 為鳥類的家 2 鳥類排泄物和植物碎屑在廢鹽灘循環後排 出外海,帶來浮游生物等幫助居民養出肥 美的蚵仔 3

水流及堆積構想

紅磚 蚵殼 卵石 堆積材料 立面構想 水流方向

聚落內部構想

透過堆砌紅磚改變水流方向,引導水至聚落水陸 交界處,過濾和洗淨廢棄蚵殼腥味。且會隨時間 堆積出新的地景。

以珍惜和保存的態度將聚落內部分破碎的舊建物重新再運用,以當地現有的散落建材、廢 棄蚵殼、植物重新構築居民的共同生活空間,形成土地、歷史、氣候與居住生活合而為一。

萃取聚落特色並使它在地生根蔓延

將舊聚落的部分破碎建物轉化為植物介入的介面, 散落的建材重新築起低矮的檻作為雨水滯留的空

空間自然而然的形成一座花園,發展成居民日常聯

分區構想

打破海堤 1 2 3 4 5 6

秩序的建立

方向性的建立 以鎮安宮為核心五座將軍廟為界, 作為村落方向性和場域建構的依據

人與海的對話 強化鎮安宮向海岸的軸線並拆除部份 海堤,利用地景縫合人與海的邊界

軸線的建立

神聖空間到世俗空間的轉換 由自然和人為空間的轉變作為身體體 驗,將對天地的崇敬融入常民生活地 景中 透過時間、潮汐、產業地景,使人和 自然共組出變動的地景,達到人與環 境彼此共存、拉扯又相互融合的關係

分區平面圖

由聚落中心鎮安宮作為出發點往廢鹽灘地方向處理軸線路徑上的空間,暗示人文跟自然之間的滲透連結。

分區平面圖

聚落內的閒置空屋再利用,結合產業活動和鄰里聚會等需求。

公共剝蚵場

建立網寮村特有的排水基礎設施, 並解決蚵殼殘渣碎屑堵塞淹水問題。

剝蚵姿勢分析

聚落花園示意圖

的聚落花園,成為鄰里聚集活動的公共空間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