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集2020夏季號

Page 1

2020夏季號

山海集 Where the Mountains Meet the Sea

竹南有靚點 新舊時光的竹南城事 探索在地職人/場域

--支持在地創作-每本售價49元


[ 竹南 ] 城事地圖 【葉益源老屋】

【 郭 鎰 順 、 陳 順 發 老 屋】

龍山 路

迎勳路

復興路

平等街

民生路

3號

速道路

國道

西濱快

【假日之森】

八德 功明街

守法街

【中港柑仔店】

保 福 路

勝 明

【廟口炸粿】

【慈裕宮】

【蕃社30】 【蕃社烘焙小屋】


【中山168】

【竹豐旅社】

自由街

【竹南火車站】

博愛街

中山路

光復路

民族街

和平路

大營路

大業街

新生路

復興路 迎勳路

環市路二段

延平路

民權街

民治街

中正路

福德路

德街

環市路一段

國安街

國泰

國豐路

真如路 開

國 安 街

【清涼冰店】

【 Hou s e 好 事 】

【擱再來包子店】


目錄 2-5 竹南城事 • 新舊時光的竹南 城 事 • 中港島上的柑仔 店 • 趣味插圖- 小 新不 小

探 索 在 地 職 人 /場域

6-9 老空間新靈魂 • 竹豐旅社- 國 際背 包 客 最 愛 的 老 旅 社 • 中山168- 台鐵 老 倉 庫 變 身 在 地 文 創 空 間 10-13 在地職人 • 龍鳳麵- 我在 海邊 曬 麵 天 氣 晴 • 竹編達人- 楊 禮坤 老 師 13-14 人物特寫 • 從海上貿易到路 上 行 醫 的 百 年 中 藥 行 15 竹南的味道 • 三代米食專家 油 蔥 粿 赤 米 甜 16 在地文化來報報 • 日治時期建築新 生 契 機 • 經典美學- 老 屋花 磚 1


新 舊 時 光 的竹南城事 探索在地職人/場域 竹南給人們的印象大多是山海鐵路換線的停靠站,過客匆匆鮮少停留,但據史料記載,竹南自四百年前 就有平埔道卡斯族在此居住,而後漢人大量遷居此地,開墾、經商、興學,一直都是竹塹城南路的重要 行政區。 � 本期山海集要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清領時期古官道必經之處、日治時期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留宿之地,到底 有哪些流傳的故事與厲害的角色隱藏在其中。

民俗無形文化:端午洗 港祭江

中港溪口觀鯨覆舟記

竹南鎮內有幾個獨特的民俗文化,其中「洗港祭 江」是在夏季舉行的特殊祭儀,端午當日設大型 祭壇在中港溪出海口沙洲上,由慈裕宮媽祖領軍 ,祈求四海昇平、保境平安。而這個特殊的儀式 是由於中港溪流域內早期發生的一連串不幸事件 ,人們為求心靈平靜尋求信仰的力量而衍生之宗 教民俗活動。

民國32年,中港溪口飄來一隻擱淺的大鯨魚, 沒看過那麼大海洋生物的中港人紛紛湧到海邊來 觀鯨,原本是歡歡喜喜地去看看熱鬧,誰知許多 人卻一去不復返… 關於中港溪觀鯨覆舟事件,許多年長的耆老都還 依稀有印象,在冷冽的元宵節後,大鯨魚擱淺岸 邊, 岸邊擠滿觀鯨的人潮。 渡船小小一艘,人聲催促著船夫開船,駛往沙洲 欲近距離觀察這水中龐然大物,但小船承載過多 的重量,船頭已吃水太深,不慎翻覆,一行六十 多人落水,天冷又不諳水性的民眾無力還天,造 成三十餘人喪生,這一觀鯨事件也刊登在當時的 日日新報上,整個中港街庄一片哀戚。

圖/日日新報觀鯨覆舟 報 導 (西元19 43年02 月21 日 ) 圖 /民 國 3 2 年 中 港 溪 口 擱 淺鯨魚 2


端午洗港 祈境平安 沙洲設案,遙祭海上亡靈。流傳的祭祀場景就在 竹南中港溪口,因這江河流域數百年來成為先民 揮灑血汗,闢林墾地之路,經歷天災人禍、族群 械鬥、觀鯨覆舟事件,一次又一次的災難讓中港 城居民尋求心靈的平靜與寄託,期望在生命無常 的洪流中,寄予宗教支持的力量。 原本小規模在海邊設案祭拜,紀念生命殞逝的親 人,後來在慈裕宮主導之下規模逐漸擴大,每年 端午節中港溪口沙岸上架設起高高的祭壇,由慈 裕宮媽祖領兵,官兵官將遶境庄內,為城內掃除 不安、威嚇庇護, 數十年來年年復返,已然成為 竹南地區文俗文化特色之一。

創新式文化傳承 兒童劇場轉譯歷史現場 洗港祭江是竹南道地的無形文化資產、更是先民 的血淚史匯集而來,儀式是文化載具,而傳承需 要與時俱進。將民間故事改編與重述,讓文化傳 承與現代語言連結,透過不同形式演繹故事,更 能將傳統文化的意涵推廣擴大。 因此,基地位於番社30號的在地文化推廣協會志 工,期望將洗港祭江的緣由推廣給更多人了解, 自2018年起將這一篇篇的血淚史重述成創新的 故事,運用劇場演出形式將洗港儀式的文化意涵 傳達給下一代知曉。 2020年志工群合作推出番社小劇場之「洗港祭 江~尋找豬能量大發現」,將族群、生命、信仰 與本地的發展史串聯在一起,腳本就是文化意涵 的基礎、志工演員擔任轉譯者,以時空為軸線, 觀眾如同欣賞電影一般回到歷史現場、認識在地 文化。

3

圖 /2 0 2 0 洗 港 祭 江 番 社 實 驗 劇 場


『 竹 南 城事』

中港島上的柑仔店

自迎薰路西向到射流溝,北端復興路至南端生存巷之間約是中港的舊城區,這方圓不到一公里的範圍 ,有三、四家傳統柑仔店,僅一家現代化的便利商店,柑仔店全年無休的服務著中港人,米、油、雞 蛋、零嘴、文具用品…家裡用的東西幾乎都可以在柑仔店買到,歷史最悠久的已開業有百年,在便利 商店競爭白熱化的竹南鎮,何以此區仍是傳統雜貨店的戰場? 「柑仔店」也是一般說的「雜貨店」,南北雜貨民生用品皆可少量供應,早上7點開店門,一路營業 到晚上11點,名符其實的7-11,中港城的柑仔店跟著居民生息,全年無休,中美里翁盛宗里長說, 他在這裡開雜貨店近30年,僅有除夕夜與老婆輪班回家吃飯,其他364天都在店內守到11點才下班。 中港城內幾間雜貨店各自有各自的特色與客源,同中有異,是他們能各自生存的主要原因。

廟口的一面爆竹牌 慈裕宮對面的新興昌商店,主打廟前的金香舖及 古早味零食伴手禮,是進香客來到慈裕宮的第一 購物站。店內婆婆從阿公手中接手至今已開店超 過百年,牆上掛著當年必須由官方核發的「爆竹 牌」,早年雜貨鋪必須向政府申請「爆竹牌」方 可販售爆竹類商品。店內最吸引人的還有放在竹 簍上各式各樣的古早味童年零食及食玩抽抽樂, 從綠豆糕、吸的麵茶粉、紅紅的大豬公、一顆2 元的足球巧克力,到一盒一盒裝滿玩具的抽抽樂 ,琳琅滿目目不暇給,婆婆說以前中港街上有製 作おまけ (omake)的工廠,就是買吃的附上 小玩具的一種糖果(現在的食玩),當時是一種 流行。

商品中的生活感 而跟慈裕宮同一方向的宗盛購物站則是由中美里 里長翁盛宗在民國78年開立的,四年前由里長的 堂妹接手經營,與新興昌不同的商品陳列,這裡 多了許多生活用品及獨立的文具區。翁里長原在 外地從事木工裝潢,結婚後回到竹南開起雜貨店 的生意,那時民國78年,中港尚有7~8間雜貨 店,除了五金雜貨之外,還有南北貨食材類型的 店家,銷售乾貨五穀雜糧等食材。

圖 /柑 仔 店 古 早 味 糖果

4


全家人的便利購物站 吃麵包、買文具、還可以影印? 翁里長的雜貨店多服務在地的客人,陳列架擺滿 各式各樣的商品,大略分成飲料罐頭、麵包泡麵 零食、五金雜貨以及文具用品區。 回憶起當年很多店家都移到竹南開店,中港漸行 沒落,商家也減少很多,為了讓阿公阿嬤可以就 近幫孩子準備點心,跟街上的麵包店洽談進貨到 中港,提供新鮮麵包。一邊照顧孩子一邊開店的 里長夫妻,除了點心供應之外,也想到孩子們文 具的需求,便在店內設置了文具區,鉛筆橡皮擦 簿本一應俱全,最特別的是,還有一台影印機, 也是全中港第一台影印機,可說是相當早期的便 民商店服務概念。

賣的除了商品還有中港 人的回憶 站在雜貨店半天,每30分鐘大約有3~5組客人 進來購物,許多次客人尚未說要買什麼,老闆娘 已伸手在櫃檯一撈拿好兩包香菸,客人也準備好 零錢結帳。這樣不需要開口的默契,只能在傳統 雜貨店才能領會。 從問起中港雜貨店的特色,現任老闆娘說,就像 去離島玩一樣呀,島上沒什麼便利商店,其他全 是雜貨店,地方居民想買什麼習慣去雜貨店,我 們跟居民生活在一起。

除了銷售日常用品點心文具之外,社區互助也衍 伸出許多無形服務。翁里長提到開雜貨店的時期 常常接受到左鄰右社的特殊請求,平常幫鄰居收 掛號、讀信、看罰單還是小事,有幾次鄰居家的 熱水器壞了也來雜貨店找幫忙,還有組裝傢俱、 小孩臨托 …等如同家人一般的深度服務。

趣 味 插 圖/ 小新不小

竹南的海岸一直都很美, 配上夕陽美上加美, 現在多了許多風車, 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5


老空間 新靈魂 1

竹 豐旅社

國 際背包客最愛的老旅社

圖 /竹 豐 旅 社 門 口照片

網路上搜尋「竹豐旅社」會發現,他在Booking.com及 Google上評價非常高,是許多來台灣自助旅行路過竹南的 背包客首選。而這家受到許多國際旅客推薦的住宿據點,隱 身在熱鬧的竹南傳統市場內,而且還是一家已創業五十年的 老旅社。 一般人對於傳統「旅社」的印象是什麼? 小小的玻璃門推開,光滑的磨石子地板、弧形接待櫃檯內坐 著一位阿姨,櫃台視線剛好對著阿姨頭上那高角度的瀏海…. 曾經,竹豐旅社也是這樣一家風華絕代的旅社,在經歷竹南 鎮上商業的興衰與起落,原先市場附近有六家旅社供旅人住 宿,如今五十年過去了,僅存兩家仍在營業,其中,由家族 後代接手的竹豐旅社成為竹南旅宿新亮點。 竹豐旅社成立於1970年,當時台灣的經濟正要蓬勃發展, 而竹南處在這南來北往交通動線的中間點,是經商生意人落 腳休息的好地方,所以在50年前,年輕老闆的阿公在當時看 到了商機,於是放下了戲院的默劇解說工作,轉行開起了旅 社,主營商務客層。 6


老招牌 重 新 再 出 發 2017年是重要的一年,第三代的五兄弟姊妹齊 聚商議,不忍心看到祖業凋零,因此即使已有各 自生活方式與事業,還是決定合力接下重擔,重 新整理房子,希望經過翻新改造,讓這二連棟各 三層樓的古老旅社,在原格局的限制下,能用更 具現代感的方式,呈現出新的生命力,而家族成 員依各人的生活型態,開始部分全職部分兼職的 方式,同心協力一起來經營這份使命。 重新出發的旅社,在強烈現代風的裝潢中,恰到 好處地融合著原旅社設備的裝置藝術,因而有了 老轉盤式電話配古董總機、玻璃簽名牆、真空管 電視山、工業風吊燈、古早熱水瓶、現代風的樓 梯、阿嬤的保暖水龜,到處都充滿了特色,讓旅 客會有置身於時空交錯的夢幻體驗。

圖 /竹 豐 旅 社 古 董 電 話 組

圖 /竹 豐 旅 社 一 樓 玻 璃 牆

7

三年過去了,大廳留言板上寫滿客人貼心的祝福 ,一對來自俄羅斯的旅人留下俄文的紀念語句, 約好明年再來。家族裡的老么Jimmy受訪時說 道,「我們想帶給旅人家的感覺,事實上我們一 家人也住在裡面」。青旅、背包客棧、鐵馬環島 客,是新思維下的旅社新使命,這是一個出發點 ,希望能運用原來空間配合善解客意的服務,帶 給每天絡驛不絕的旅者一份良好的體驗,一份貼 心屬於「家」的溫暖。


老空間 新靈魂 2

中山168

台鐵老倉庫 變 身在地文創空間

圖 /中 山 16 8 門 外 倉 庫 外型

竹南因為開發歷程與鐵道發 展史等多重背景影響下,老 屋大致上可分為兩大區塊, 中港舊城區以及火車站西側 的中山路、光復路街區。在 中山路上還依稀可見幾間連 棟式的店面兩層樓街屋,立 面也還有少數留下行號的石 雕。 在火車站北側有一間緊鄰鐵 軌的台鐵舊倉庫,不起眼的 水泥牆面很容易讓人忽略, 而就在今年一月,來自竹南 在地的店家將老倉庫重新整 理修繕,這60多歲的建築 老者才又重現經典。 步出火車站旋即右轉約50 公尺,便可走到「中山168 」,充滿時間軌跡的灰色老

磚瓦屋簷映入眼簾,這原是 灰塵三寸厚的台鐵老倉庫, 在「一多點」創辦人徐嘉明 夫妻的巧手之下,大變身為 指標性竹南在地文創空間。 踩著舊地磚走進中山168, 眼前立刻被挑高的倉庫屋頂 以及雄偉的Y型衍樑震懾, 完美角度的斜屋頂,帶點斑 駁的牆面,搭配上一多點的 精緻木頭腕錶,簡單中透露 出精緻感。空間內還陳列了 許多在地職人的工藝作品, 有充滿童趣的木製模型、細 節講究的竹編創作、與牆面 相呼應的水泥小物與手工書 ,每個角落都充滿在地職人 精神與巧思。

圖 /入 內 的 復 古 迎 賓地磚

8


去除雜訊 才 能 看 見 真 正 的美 尚未琢磨前的中山168破舊、髒亂、凹凸不平, 因長期閒置堆放雜物,角落裡還有著遊民居住的 痕跡。起初,經營鐘錶零件電商的徐嘉明希望找 一個店面鄰近竹南火車站,如此一來外縣市的鐘 錶愛好者就能搭火車到這裡來。 本身亦有建築背景的嘉明接手中山168之後很快 的就展開清理跟修繕,經過四個月打掃以及清走 了一百公斤的灰塵﹐當加蓋的鐵皮不斷被載走、 空間變的很空曠時,這帶點粗糙的清爽感反而更 深刻的打動他,一個文創空間的藍圖也在他心中 應然而生。

圖 /建 築 師 手 繪 還 原 倉 庫結構

在過程中一直支持著另一半的徐太太Tina,本 身是個熱情又溫暖的人,「一多點」是兩人齊心 創立的手錶品牌,主打在地工藝與腕錶的結合, 還曾獲2019年德國設計獎,每一支手錶都是獨 一無二的樣貌。 圖/嘉 明 與 T ina 夫 妻 齊 心 合 力 推 廣 在 地工 藝

f

9

中山168

而Tina在陪伴先生挖掘在地職人的過程中,結 交了許多工藝師好友,因此,在規劃空間利用時 ,自然而然的工藝師好友們成為與一多點相伴的 最佳亮點。夫妻倆發現苗栗是個臥虎藏龍的寶地 ,木工、竹編、漆藝、陶藝、泥作…都各有長人 ,他們希望中山168的蛻變讓竹南火車站成為在 地新亮點,更是聚集苗栗工藝職人的平台,讓更 多人看到苗栗的在地創作力。


在地職人

我 在 海 邊曬麵 天氣晴 牽 手 五 十載的白色奇 緣 隨著機械化生產興起,機器取代大量人力, 手工 製麵耗時費日看天吃飯,竹南少數仍堅持手 工的 製麵職人就是徐氏夫妻了。 太陽賞臉的日子,靠海的港墘里製麵人家的 戶外 區總是能看到如白色瀑布般的曬麵場景,徐 氏夫 婦經營自家製麵廠已超過五十年,天未亮便 起身 開工,攪拌機運轉的聲音代表著一天的開始 。麵 粉、水、鹽,單純不過的原料和成的麵團, 桿平 後切成不同的粗細的麵條和麵線,順著筋性 拉長 麵條,拿到庭院批曬在杆子上,曬到中午就 可以 開始回收包裝了。早上九點,外頭的欄杆已 披好 一落落的白色絲線,遠遠的看就像是白色的 涓絲 瀑布一般,閃耀光芒。

曬 麵 場

圖 /曬麵場

吸收日光精華、太陽曬好曬足的白色絹絲要收進來切麵,每一把切成相同長度堆疊 在木箱中,準備包裝,這時候已經過中午了。夫妻倆默契十足,像小型的生產線一 樣,阿伯迅速將曬好的麵秤重、而阿婆負責把麵包裝入袋。 製麵過程相當粗重,對於已經76歲人的徐老闆,卻是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夫妻 兩人合作無間,一起將記憶裡的好味道揉入麵糰中,帶給味蕾溫暖的觸動。

10


五十年的龍鳳麵情緣

圖 /夫 妻 倆 一 同 工 作

夫妻倆結婚超過五十年了,兩人說起對方的事情,語氣中充滿驕傲 ,而且大小事記憶猶新,結婚年份,結婚紀念日,日常瑣事,都記 得清清楚楚。訪談時伯伯指著牆壁上兩人結婚時的黑白照,俏皮地 說,「你看我當年多帥」,還對著旁邊的婆婆說,「我老婆也是很 漂亮」,兩人眼瞇瞇地笑了起來。 兩人手一邊忙著包麵條一邊聊著夫妻生活點滴,婆婆回憶著說,「 他國小畢業第九天就去當學徒了,是個很勤奮的人,我們剛要結婚 的時候,我就決定要辭去工作,跟著他一起做麵」。伯伯也不停的 稱讚婆婆,「你如果要學煮豆漿米漿,一定要來請教我牽手」,大 讚婆婆的手藝吃五十年都不膩,兩人言談中,盡是濃濃的夫妻情。 兩個人五十年一份工,是家人是夫妻也是工作上最好的夥伴。同時 ,為手工製麵業刻畫出深深的情感,留下動人的畫面。

龍鳳麵哪裡買

11

番 社 共好合作社 TE L: 0 9 5 3 1 1 8 1 4 3 地 址 : 中港里番社3 0 號


在 地職人-竹 編 達 人 楊 禮 坤 老 師

山中竹 手 中篾 縱橫交織而成的工藝 信仰 4 月 份 在 中 港 陳 家古厝展出的竹編版畫聯展,楊禮坤老 師的 精 緻 竹 編 技 法引起了不小迴響,讓人驚艷在竹南 這小 小 地 方 亦 有 如此技巧刁鑽的竹編職人,這一期的 山海 集 鎖 定 在 地 職人楊老師,深入瞭解楊老師的竹編 歷程 。

你的第二人生是什麼?

有著化工專長在傳統產業待了大半輩子的楊 老師,十多年前在即將步入五十知天命之生 命交會點開始思考自己的第二人生。偶然的 工作機緣接觸到竹編工藝品,在驚訝於傳統 竹編工藝的精緻華美之餘,竹編縱橫交錯的 複雜技巧也深深吸引了他,於是啟動了第二 人生的竹編學習之旅。當時尚未退休的楊老 師在工作之餘,四處拜師學藝,花了數年的 時間,足跡遍及台灣各地。

圖 /楊老師

年近半百才開始學習竹編的楊老師從一個亳 無頭緒的門外漢、到能夠自行取竹材、削竹 篾、編織基本技巧、再進而與同好交流研究 、創作出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品。成就大師非 一日之功力,自退休後,楊老師每天都花大 概8小時以上做竹編,除了編織以外,還要 處理材料,而處理材料又很困難,手上經常 是大傷小傷不斷,即便如此,他仍是自在於 滿手竹香中。 圖 /楊 老 師作品

12


巨人的微觀

在退休之後才進入竹編這門工藝,楊老師 有著與別不同的態度去感受竹編,「平易 近人」,這是學生們對老師的形容詞。學 竹編之初受到了國寶大師李榮烈老師不藏 私的教學風格深深地影響,不藏私並非是 一句口號,而是身體力行的做事,以傳承 工藝為己業,沒有大規模的事業計畫,專 注技巧鑽研與創新突破,不期望作品曲高 和寡,卻希望竹編能走進平常百姓家,落 實生活美感。

楊式風格生命力

老師一直強調要用「玩」的心態來做竹編 ,要覺得好玩,才能專注於創作過程。 圖 /楊 老 師 作 品

從小就喜歡寫書法的楊老師,對藝術容易產生出一股自有的美感哲學,堅持走一條屬於自 己的竹編創新之路。 一直以來,傳統竹編都是屬於民生經濟需要而去生產的產品,比較注重實用性,必須堅實 ,而楊老師的作品就比較不一樣,早已頓悟不需模仿別人的影子,跳出框架,從固有的工 技鍛鍊之外,也吸收日本等外來工法,融合、創新、再鍊,漸漸流露出自己的特色,可以 說,作品所呈現的是一種屬於精緻型的創作,是可登大雅之堂的美感藝術。

人物 特寫

從海上貿易 到路上行醫的 百年中藥行

自有歷史記載以來台灣的海上貿易非常盛行,掌握海權等於掌握的沿海 地區的經濟大權,位於苗栗縣竹南鎮的「金寶安」中藥房,就是海上貿 易起家的百年中藥行。創立於清光緒年間,百年老店第一代創始人林和 春執業中醫,第二代林泰開設金寶安藥房,並自福建遷居中港南門城邊 ,第三代林允居繼續懸壺濟世並兼營金飾珠寶,第四代林進盛更擴大兼 營南北雜貨;到了第五代林天樹,除了執業中醫、續營金寶安藥房,創 立金保安貿易公司,經營中藥材進口代理,在全盛時期名氣響徹全台。

13

金保安中藥行老店位於中港城邊的迎薰路上,一入門便迎來撲鼻的中藥 香,櫃檯後四方格整齊劃一的藥材抽屜是典型中藥舖的象徵,家族事業 至今仍是台灣中藥貿易市場上的佼佼者,不時地有慕名而來批調藥方的 中醫師與民眾。

圖 /金 保 安 藥 材 舖藥箱


圖 /林 爺 爺 導 覽 官 義 渡公 園

林爺爺除了營商有道外,對宗教及對社會公益都 有諸多貢獻,其中特別偏愛宗教藝術,有一尊南 宋佛陀石像,還是當年遠赴中國種植當歸時,在 沙漠中挖掘出來的,為了運回家鄉花費了許多人 力物力,目前林家已捐獻這尊佛陀石像出來並擺 置在竹南官義渡生態公園供人欣賞。立足台灣、 伴隨中港城走過百年歷史的中藥巨擘,在林爺爺 的手上發揚光大,如今一家人持續用心守護「金 寶安」這塊閃耀著熠熠光輝的古老招牌 。 圖 /林 天 樹 爺 爺

第五代林天樹爺爺已近九十歲,即使滿鬢白髮仍 然中氣十足,林爺爺說金保安之所以會跨足進出 口業務,是中港近海的地理環境使然,早年商船 經由中港溪可以直接開到中港,還可以直接在他 家門口上下貨,這奠下了金保安從事南北雜貨生 意的基礎。熱情的林爺爺帶著採訪團隊前往關義 渡公園看生態、遠眺曾為中港溪支流河道的沙洲 如今已布滿水筆仔,時值五月,河岸的刺桐樹上 猶可見稀落的大紅花,林爺爺說到,以前的平埔 族沒有曆法概念,大紅莿桐花開代表又一年過去 ,是很重要的節令依據。 圖 /官 義 渡 遠 眺佛 頭

14


竹南的味道

敬天 敬 神 的精緻米食 米研磨後再製的食物,客家人說粄,閩南人說粿 guèi 粿,臺灣民俗一種米製的糕狀食品,口味多樣。【例】碗粿、菜 頭粿、油蔥粿。 以稻米為主食的台灣人,米食文化發達,不論客家族群或是閩南 族群都各自發展出相當精彩的米製品飲食風格。 這次要來介紹竹南本地的特有米製美食「油蔥粿」。在來到竹南 之前,小編並沒有聽過「炸粿」或是「油蔥粿」,不過來到中港 ,這卻是家家戶戶都知道的百年美食。說到本地最有名的做粿世 家,就是已在中港地區做粿賣粿超過三代百年傳承的連氏家族。 最熟為人知的就是慈裕宮前的廟口炸粿,每到黃昏時便可看到絡 繹不絕的熟客前來回味這鹹香脆口的點心。

圖 /油 蔥粿

三代米食專家 油蔥粿 赤米甜 連家在中港是知名的製粿家族 ,如今開枝散葉,家族成員仍 延續著製粿技術,在竹南幾處 不同據點販售著自家招牌美食 ,而家族後代在傳承手藝之際 也各自研發出不同的市場口味 。 在竹南第二市場裡的連家米食 是小編很推薦的一攤,「油蔥 粿」、「菜頭粿」、「芋頭粿 」是攤上的三大明星商品,還 有滑溜細嫩的粄條也是早早就 銷售一空的新鮮美味。 其中「油蔥粿」的口感真是讓 人回味無窮,一大塊油蔥粿是

15

由潔白的粿皮一層一層的堆疊 起來,適當的鹽調味,加上清 香的油蔥,切成入口的大小, 再淋上一點點的醬油膏,清爽 細緻的口感,真的是一入口就 讓人驚豔不已,不黏不膩,米 皮層層疊疊的口感讓粿在嘴裡 彈跳,隨即又入口即化,完全 顛覆我對米漿製品的觀感,而 且,還是不用加熱、涼涼吃的 米食。 攤上還有一道夏季限定的甜點 ,老闆說叫「赤米甜」(閩南 語),加了糖的白色米皮疊上 一層咖啡色米皮,如此反覆堆 疊,橫切斷面層次分明,口感

圖 /芋 頭粿

有點像東南亞的娘惹糕,入口QQ 涼涼的,彷彿回到傳統的農家三合 院,一家人在樹下乘涼吃點心的景 況,甜蜜入心。 不管是「油蔥粿」或是「赤米甜」 都是做工非常繁複的食物,米皮要 耐心的一層一層堆疊蒸製,老闆都 是凌晨起來開工做粿,一直到早上 六點蒸製好送到市場新鮮販售,天 天如一日這樣的守護著家族美食。 來到竹南不妨試試這用心製作傳承 百年的連家米食吧!


在地文化 來報報 日治 時 期 建 築 新 生 契 機

經典美學-老屋花磚

圖 /泉 松 醫 院 舊 照

竹南地區仍有少數日治時期的建築,多數因為都 市計畫或是家族外移而改建,近幾年有兩處受到 文資關注的舊建築有了新生契機。一處是位於中 港的「泉松醫院」,一處是竹南國中校內的「尋 常小學校禮堂」。 泉松醫院興建於1929年,院長方泉松為地方仕 紳行醫多年,除了開設醫院之外,也曾籌設竹南 鎮衛生所並擔任第一任主任。 有近百年歷史的泉松醫院,建築極具特色,前落 為診所空間,後半部為家族居所,正面有明顯的 巴洛克裝飾石雕石柱,兩層式洋樓,搭配諾大的 歐風庭院,建築後半部裸露的外牆可見鐵筋混凝 土與編竹夾泥牆混合建造。

圖 /屋 脊 上 的花磚

位於中港番社30的陳家古厝,是日治時期建造 的閩式建築,典型的三合院透出淡淡的日式風格 ,尤其屋頂那一整排鮮豔亮麗的花磚。建造於 1937年的陳家古厝,當時台灣建築工藝受明治 維新影響,大量仿歐的元素出現在全台各處建築 設計中,花磚便是來自日本的裝飾性產物,除了 台灣少數老屋可見花磚裝飾之外,在新加坡、馬 來西亞、印尼等華人聚落尚可見到花磚的身影。 在嘉義還有一間花磚博物館致力搶救台灣老花磚 並進行復刻。

在經歷多年無人居住建築崩落、植物入侵等破壞 ,如今主體樣貌丕變、結構脆弱,只能從狹縫中 窺見當時的風華。所幸,在2019年經過苗栗縣 有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公告登錄為 縣定古蹟,可望進入修復程序。 而竹南國中的前身是日治時期1914年創設,供 日人小孩就讀的竹南尋常小學校,校內留有當時 的禮堂,這座百年禮堂縣府已在2010年公告為 苗栗縣歷史建築,近期更獲文化部核定補助進行 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希望將古蹟活化再利用,規 畫成多功能空間,讓學生可在古蹟上課活動。

圖 /花 磚 杯 墊

陳家古厝的花磚多樣多 彩,圖騰相當具有時代 代表性,因此古厝管理 團隊便將花磚圖樣創新 再製,設計出新式花磚 圖騰硅藻土杯墊,兼具 花磚典雅之美與硅藻土 吸水速乾特性,成為桌 上最美的實用小物。

欲選購花磚杯墊請搜尋 [ 苗 栗 縣 在 地 文 化 推 廣 協會 ]

16


總 編 輯 的話 本期 相 關 影 片 請 掃 QR co de 進入 網 頁 欣 賞

對比現今快速流動的網路資訊、網路影片,一本填滿 文字、插圖與照片的刊物好像顯得有點old school 般的老派。但老派也是一種生活樂趣吧。也許就是因 為資訊流動的太快速了,人們變得容易遺忘,遺忘一 個字怎麼寫;遺忘某種食物的記憶;遺忘原始生活的 本能。 山海集以人文故事為經、在地脈絡成緯,經緯交會在 這山海匯集的時空裡,將這塊土地的故事娓娓道來。 用一本刊物說說在地故事。

2020 山海集夏季號 電子書 每個人 都可以 是小鎮 代言人 ! 竹南國 中學生 創意插 畫作品 :竹南 好好玩 八年級 同學將 竹南特 色景點 融合成 一張圖 , 竹南鎮 在鐵道 的包圍 中,呈 現有趣 的樣貌 。

指導單位|文化部、勞動部

徵求!!!

主辦單位|苗栗縣政府

有故事的你

承辦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您知道關於竹南的老故事、

執行單位|苗栗縣在地文化推廣協會 編

輯|張海翎、胡漢賢、周錦亭

美術插圖|翁振宇、黃鈺喬 影

像|張海翎、胡漢賢 周錦亭、林廷宇

新故事或是珍貴照片嗎? 歡迎投稿山海集, 編輯小隊歡迎您將好故事跟大家分享喔! 投稿請寄email至 goldentownstory@gmail.com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