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李百瀅攝影集

Page 1

李百瀅 攝影集

Lee, Bai-Ying Photography Portfolio



TO

Au g u st P u b li s h e d o n

09

MYSELF

獻給自我的一本書, 以鏡頭呈現並記錄, 自身在臺灣生活周遭的「質」。

Nikon D7200 AF-S DX 35mm f/1.8G

Material Images Texture

材 影 質


大自然

01

建築

09

布料

19

日用品

29

MADE IN


CIS LOGO

標準字

設計理念

以書作為原型,這是一本能讓我們觀賞台灣多種質感的一本書。MIT 代表了 Material(質 感)、Images(影像)、Texture(質感),亦是 Made In Taiwan 之縮寫。以 MIT 組成立 方體書狀,質字彷彿翻開的書背一般,打開了書,進入質感的世界。以純黑作為唯一色,使 焦點放在書中五顏六色的各種照片。

組合排列

TAIWAN


大 自然

Nature

自然創造萬物,萬物成就自然。 我自認了解大自然,但我真的知道自然嗎?

01

以下植物名依據皆參考雲科大植物導覽圖及個人現場考察,如有錯誤,敬請見諒。


大自然 建築 布料

樹根

日用品

根是維管束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通常位於地表下面,負責吸收土壤裡面的水分及養分,並 且具有運輸、支持及貯存植株合成的有機物質的作用。當然,位於地表外的氣生根(榕樹) 也屬於根的一種。

平整切面的樹幹產生 乾裂,灰撲撲的蒙上 一層乾癟癟的裂紋。

從技職大樓往管理學 院,穿越龍潭路的紅 綠燈。與一般平整年 輪切面樹根不同,草 地上被殘蝕的樹根似 乎更有故事。

02


樹皮

樹皮是木質植物,例如樹的莖和根最外面的部分。狹義的樹皮包括三層:木栓、木栓形成層 和栓內層,以及外部的各種死組織,廣義的樹皮還包括韌皮部。可以用某些種類的樹皮做軟 木、繩索、織布、造樹皮船、繪製樹皮畫等,或直接用樹皮作裝飾。

掌葉蘋婆

落葉喬木,栽培土質以排水良好土質深 厚之砂質壤土佳。日照需充足,性喜高 溫多濕,生育適溫攝氏 23-32 度。 掌葉蘋婆是南校區的主要行道樹,春季 開花結果時,樹上一累一累的果實,猛 一看還以為是一顆顆的桃子。掌葉蘋婆 的果實形狀十分可愛。

火焰木

常綠喬木,栽培土質不擇。需日照充足, 性喜高溫,生長適溫攝氏 3~30 度。花 期北部少見開花愈往南部花期愈長。 火焰木樹幹直立,小花自圓型的花苞外 圍逐漸綻開,花大型猩紅色形如火焰很 豔麗。在莘莘學子要畢業時,它正是盛 花時,似乎在向他們道別離。

03


大自然 建築 布料

華盛頓椰子

日用品

常綠喬木,栽培土質以肥沃之腐植質 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 日照需充足,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 20~28 度。屬於觀賞植物。 位於活動中心前的那條星光大道就像 是學校的心藏地帶一樣,可通往許多 地方。紅磚道上一棵棵筆直的華盛頓 椰子,如同高大挺拔的衛士一般。

小葉欖仁樹 落葉喬木,栽培土質不拘。日照需良 好,性喜高溫多濕,耐風、耐旱、生 育適溫攝氏 23-32 度。

小葉欖仁在約八九月時常可見其結實 累累的樣子。小葉欖仁四季變化明顯: 春天→ 新芽冒出來時很可愛;秋天→ 葉子變成金黃色,頗有詩意的感覺。

BARK

04


葉是高等植物的營養器官,側邊發育自植物的莖的葉原基。葉內含有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 合作用的主要場所。同時,植物的蒸騰作用是通過葉的氣孔實現的。

05

LEAVES


大自然 建築 布料 日用品

垂柳

常綠灌木或喬木, 栽培土質以適潤之壤土為佳。 日照需充足, 性喜溫暖至高溫、喜潮濕, 適溫攝氏 15-28 度。

幹粗大柳枝細長,柔軟下垂,葉子線壯披針形, 常見生長於湖岸邊,與綠色的湖水相成映, 增添一股詩意。 又名清明柳、垂楊柳、水柳。 本校於人工湖畔可欣賞到它的風姿。

06


花是被子植物(又稱有花植物或開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其生物學功能的是結合雄性精細胞 與雌性卵細胞以產生種子。這一進程始於傳粉,然後是受精,從而形成種子並加以傳播。

常綠小灌木,栽培土質以肥沃之砂質壤土或壤土為佳。 日照需良好, 蔭蔽不開花,性喜高溫,生育適溫攝氏 22-30 度。全年均能開花。

07

FLOWERS

扶桑花

扶桑又名朱槿,花期 在暑假,看到它不禁 讓人聯想到夏威夷島 上的熱情姑娘。本校 機械館及電機館腳踏 車停車場可見。


大自然

建築

青葙

布料

日用品

馬纓丹

《單眼》

天穹的裸熱 施捨大地 五彩斑斕 那明豔大方 透過另一隻靈魂窗 灼傷了我的右眼

李百瀅 —

08


建 Building

築 09


雲林虎尾 - 澄霖沉香味道森林館 10


紅磚地

磚是一種建築材料,外觀呈長方體小塊狀,為構成牆體主要材料。由於磚的製作過程需要消 耗耕地和大量的能量,目前正在逐步淘汰,代之以混凝土砌塊。 最初是用粘土做原料制磚,發 展 到 近 些 年 來, 為 了 保 護 耕 地,保護環境,人們開始用一 些新型的原料來做一種可以不 用燒結的磚,最為常見的原料 現在有:頁岩、粉煤灰、砂、 建 築 垃 圾 等, 配 以 水 泥 等 輔 料,做出可以承重的磚。

RED

磚的製作材料最早使用石頭, 稱為石磚;後出現由粘土涼曬 後而成的泥磚,稱為土胚磚; 由粘土參合煤炭煅燒的稱為粘 土磚,用不同粘土煅燒的,呈 青灰綠色的磚為青磚。

BRICK

石磚, 將石塊打磨成長方體。 泥磚,用一個木製容器,鑲入 粘 土, 待 粘 土 形 狀 固 定 後 涼 干,或曬乾即成為泥磚或稱土 墼,建為土墼厝。 紅磚與青磚的製作工藝相似, 將塊狀粘土進行煅燒,煅燒的 場所稱為磚窯;通常青磚品質 較高,價錢也較貴。

FLOOR 11


大自然

建築

布料

日用品

12


磨石子

傳統作法是將水泥 (1):海菜粉 (0.5):石粒 (2) 的比例均勻攪拌,待硬化乾燥 3 日後,使用 磨石機與水將表面打磨至露出光滑石頭面,數次研磨後拋光上蠟完成。若面積大時須以銅條 ( 現大都用塑膠條 ) 分隔,以引導裂縫。

13


大自然 建築 布料

水溝蓋

日用品

水溝蓋板又被稱為「水溝蓋」、「沙井蓋板」,最初它是用水泥、鑄鐵製成。水溝蓋板廣泛 套用於化工廠、製藥廠、造紙廠、污水處理廠、食品製造廠、市政道路、園林設施、住宅小區、 學校、體育場館等不同場所。

路邊不起眼的水溝蓋 身上斑駁的痕跡訴說著他的年齡 粗礪的表面 有沙 有塵 有土 小石礫的開始與結束 都在這裡 但沒有人會去在意 足下 仰望世界的那一小片蓋 《足下》—李百瀅

14


石碑

碑是指人為豎立的石塊,通常刻有文字,具有一定用途,如記載事件、指示里程(里程碑)、 劃定邊界(界碑)及作紀念用途(紀念碑)等。

15

STELE


大自然 建築

忠烈祠石碑

布料 日用品

桃園市忠烈祠主體建築興建於西 元 1938 年,前身為台灣日治時期 建造的神社桃園神社,位於台灣桃 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 200 號,鄰 近虎頭山公園,現為桃園市忠烈祠 ,由桃園市政府孔廟忠烈祠聯合管 理所維護管理,為直轄市定古蹟。

碑 孤零零的佇立 篆刻上的 歷史 不及從前那般刻骨銘心 神秘的疊石 不知在那守護多久 剎那 些許可愛 《昭和十三年九月吉日》—李百瀅

16


塗料

塗料,在中國傳統稱為油漆,早期大多以植物油為主要原料,故被叫做「油漆」。不論是傳 統的以天然物質為原料的塗料產品,還是現代發展中的以合成化工產品為原料的塗料產品, 都屬於有機化工高分子材料,所形成的塗膜屬於高分子化合物類型。

17


大自然 建築 布料 按照現代通行的化工產品的分類,塗料 屬於精細化工產品。現代的塗料正在逐 步成為一類多功能性的工程材料,是化 學工業中的一個重要行業。

PAINT

日用品

中國塗料界比較權威的《塗料工藝》一 書是這樣定義的:「塗料是一種材料, 這種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施工工藝塗覆在 物件表面,形成粘附牢固、具有一定強 度、連續的固態薄膜。這樣形成的膜通 稱塗膜,又稱漆膜或塗層。」

18


布 料

19

FABRIC


簾,俗稱簾子,是提供遮蔽及保護的用品。傳統的簾有布、絲綢、紗、木、竹等材質,也有 以串珠製成的。現代的簾除了有傳統的材料外,還有塑膠、人造纖維和防火材料。

20


毛巾

毛巾,是日用品,一種布質紡織品,長毛,常見用途是洗手忙緊之後抹手腳、洗頭之後抹頭、 沐浴之後抹身體,晚餐之後抹嘴等。通過直接接觸來吸濕。

21


大自然 建築 布料 日用品

日復一日 從頭到腳的包覆 按壓 水珠滲入 摩擦 拆得更細的 一絲棉絮 遠看 如此柔軟 近看 如此尖銳 與絲群糾纏的那一絲 黑 是三千煩惱絲 凋零 重獲自由 《絲》—李百瀅

TOWEL

22


扎染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絞染和染纈,是一種染布工藝。 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 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屬防染工藝,也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

23


大自然

建築

布料

日用品

24


抹布

抹布是清潔物品用的布,清潔衛生時經常用到,主要用途是用來擦拭物品,可擦掉清理灰塵、 擦乾灑出的液體、擦碗筷、擦家具、擦電器、吸水擦地等。有使用毛巾作為抹布,也有以舊 衣服作為抹布等。

R A G 25


大自然

建築

布料

日用品

26


抓毛絨

抓毛絨,又稱雙面刷毛布或搖粒絨,是柔軟、表面帶有絨毛的合成纖維布料,由聚對苯二甲 酸乙二酯所製成。第一種抓毛絨於 1979 年由 Malden Mills 發明,抓毛絨有部份羊毛的優點, 但比羊毛輕得多。

FLEECE

27


大自然

建築

布料

日用品

28


用 Articles

國 立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1 0 8 年校慶手工書及周邊製作

29


麻繩

傳統的制繩採用天然纖維作材料,包括:棉、麻、亞麻、黃麻、劍麻、馬尼拉麻、稻草、絲、 羊毛和其他毛髮。現代可以用來制繩的合成纖維則有聚丙烯、尼龍、聚酯、聚乙烯、人造絲 等。結構和功能與繩類似,但較為細弱的還有紗線、線、線繩。

HEMP ROPE

30


精油

精油是一種芳香物質,一般是從植物中萃取出來的芳香分子,為香水、調味料、化妝品等工 業的重要產品,以及芳香療法的主要原料。精油通常使用水蒸氣蒸餾。其他方法包含壓榨、 溶劑提取、樹脂提取、冷壓。其使用於香水、化妝品、肥皂、家中清潔用品和其他產品,用 於調整食物或飲料的氣味。

玻璃折射 似水的透明液體 順著歪曲的纖維棒 爬上巔峰 室內充滿 不孰悉的香味 我偽裝成 不同層次與格調 《小蒼蘭》—李百瀅

ESSENTIAL OIL 31


大自然

建築

布料

用品

32


輪是以圓形的物體造成大為減少磨擦。如果配上軸,即成為車的最主要構成部份。輪在交通 運輸中非常有用,是人類的重要發明之一。除了車輪外,其他圓形的輪還有舵輪、飛輪等等。

WHEEL 33


大自然

建築

布料

用品

34


菜瓜布

菜瓜布,或稱絲瓜布,是由絲瓜過熟後,纖維膨脹後形成。過熟的絲瓜又稱絲瓜絡,現今常 見的海綿菜瓜布,一面是海綿,一面則有添加金剛砂增加硬度。常利用於清洗餐具。

SCOUTING PAD

35


大自然 建築 用品

紙是任何纖維經排水作用後,在簾模上交織成薄頁揭下乾燥後的成品。紙是書寫、印刷的載 體,也可以作為包裝、衛生等其他用途,如列印紙、複寫紙、衛生紙、面紙、宣紙等等。

布料

古代的紙有各種材料,真正意義的造紙技術源於中國,當時首創發明以植物纖維無規則交叉 排列的複合材料,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能夠廉價的取得、製作、保存和書寫,它的出現與普及 讓人類的知識得以方便地被保存及迅速地被傳播,對於人類文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6


相機包

JENOVA 吉尼佛攝影背包在市面推出後, 一直是受到許多攝影愛好者的喜愛,在 2011 年首 推出摩登背包系列,以高尚的黑色為主色,打破以往傳統攝影包風格。展現出摩登時尚潮流 年青活力的一面 ‧ 採用高密度 1680D 皮格面料,四面輕棉內襯更能保護器材受到碰撞,並 附全天候防雨罩。

37


大自然 建築 布料

偉大攝影的基礎

用品

決定按下快門的瞬間,你需要的愛與勇氣都在這裡。 你的相機沒有心也沒有眼,它只是一個有洞的光學盒子(或是一支手機)。偉大攝影無需昂 貴設備、完美曝光或黃金比例的構圖,造就偉大攝影的魔法,是拿著相機的那個人。 跟我一起學習攝影的一切基礎,然後,把相機收起來,用一天的時間認真看世界,你將會找 到屬於你的──偉大攝影之心。

Read This If you want to take great photographs

作者:亨利 ‧ 凱洛 原文作者:Henry Carroll 譯者:劉怡伶 出版社:積木 出版日期:2016/03/03 語言:繁體中文

38


文字參考資料 雲科大校園植物導覽地圖 https://reurl.cc/AkA3Ed 事務組校園花木

https://reurl.cc/5r1R7G 維基百科 - 樹根

https://reurl.cc/bX9mZd 維基百科 - 樹皮

https://reurl.cc/EnoQqa 維基百科 - 葉

https://reurl.cc/Q9Xa1o 維基百科 - 花

https://reurl.cc/eEDk0R 維基百科 - 桃園忠烈祠

https://reurl.cc/kZXoGG 維基百科 - 塗料

https://reurl.cc/W3GOe5 維基百科 - 簾

https://reurl.cc/Q9Xa10 維基百科 - 毛巾

https://reurl.cc/Nr0x55 維基百科 - 扎染

https://reurl.cc/9r4boX 維基百科 - 抹布

https://reurl.cc/noDl6n

維基百科 - 抓毛絨

https://reurl.cc/kZX8Nq 維基百科 - 繩

https://reurl.cc/yE7K16 維基百科 - 精油

https://reurl.cc/5r1bkR 維基百科 - 輪

https://reurl.cc/2rLlMa 維基百科 - 菜瓜布

https://reurl.cc/6a5bVk 維基百科 - 紙

https://reurl.cc/j8DmM2 吉尼佛攝影包

https://reurl.cc/DgAbnQ 博客來 - 偉大攝影的基礎 https://reurl.cc/4aob5V


作者:

李百瀅

攝影:

李百瀅

編輯: 設計: 校對: 發行: 出版: 電話:

Email:

李百瀅 李百瀅 李百瀅 李百瀅 李百瀅

0910776903

B10832036 @yuntech.edu.tw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