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ZH-WON-Einzelseiten

Page 1


欢迎

来到 的第一期!

很高兴你在这里,并与我们一起翻开新的篇 章。《NLP的世界》不仅仅是一本杂志——它 是一个连接全球人群的平台。它邀请你成 长、持续进步,并发现新的视角。

“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 限。” ——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曾这 样说。NLP 帮助我们打破这些界限,架起沟 通的桥梁。它向我们展示,语言不仅塑造对 话,更能改变整个人生。我们的语言塑造了 我们的现实——而这正是我们共同旅程的起 点。

我的 NLP 之旅始于 30 多年前,那时我还是 一个找不到人生意义的郁郁寡欢的少年。 在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当我几乎放弃一切 时,NLP 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道路。在心理 学学习期间,我成为了一名 NLP 培训师,并 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随后几十年间,我举 办了 5,000 多场 NLP 研讨会,吸引了数十万 名学员。我还创办了多家 NLP 培训机构,覆 盖多个国家,并带领 50 人的团队推广 NLP。 此外,我还创立了 NLP 书籍出版社,并担任 国际 NLP 研究院德国分会的主席。而在这一 切之中,我对 NLP 的热情从未减少,反而愈 发强烈。

世界是多元的,而 NLP 的应用也不设限。不

同文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以各种方式运用 NLP,改善沟通,达成目标,并促成生活中的 改变。我们希望展现这种多样性,并为你提 供一个机会,让你能学习全球各地的经验。 因此,《NLP的世界》杂志将至少以五种语言 出版。

本杂志不仅汇集来自世界各地顶级 NLP 培 训师的文章,更是一本学习与训练杂志,适 合初学者和进阶者,以及实践者、教练和培 训师。无论你是刚刚踏入 NLP 世界,还是已 经身处其中,你都能在这里找到能激励你、 启发你、帮助你成长的内容。

在每一期杂志中,你都会发现来自不同背景 的人的文章,他们在各种情境下应用 NLP: 个人成长、教练培训、企业管理、学校教育, 甚至是在自我探索中。你将了解到 NLP 如何 帮助减重、克服恐惧、增强人际关系以及释 放潜能。我们将探讨 NLP 的历史、背后的人 物、它在当下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

内容涵盖科学、治疗、商业、体育、灵性成长、 伴侣关系、儿童教育等多个领域。每一篇文 章都邀请你去发现新事物,并将所学内容直 接融入你的生活。

《NLP的世界》 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

是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在这段旅程中, 我们不断邀请你成为这个社群的一员。请与 你的 NLP 经验分享给我们,提出问题,分享 你的想法——因为每一次改变,都是由最初 的一个契机开始的。或许,你在这期杂志中 找到的正是那个契机。

让我们一起探索 NLP 的世界。语言创造改 变,世界充满可能。

祝你阅读愉快,期待你的反馈! 诚挚问候,

Stephan Landsiedel 主编 & 出版人 chefredaktion@world-of-nlp.org

通过 NLP 实现年 度目标 WORKSHOP

瓦斯科·达·伽马

达成目标与项目管理 的策略

短篇故事

时间的联系——尤利乌斯·弗赖(JULIUS FREI)

机构介绍 IN-NLP 的故事

NLP 历史

阿尔弗雷德·科尔兹比斯基(ALFRED KORZYBSKI)的神经语言训练

NLP 假设

地图并非领土

访谈

对话 NLP 联合创始人约翰·格林德

读者提问

史蒂芬·兰兹迪尔(STEPHAN LANDSIEDEL)解答问题

书籍推荐 《WAYUP——活出你的梦想》

NLP 词汇表

锚定、联想

NLP 谜题

发展 NLP

创造性指南,助力新模式开发

NLP 在实践中

NLP 在学校 位教师的经验分享

NLP 在儿童运动中

如何将 NLP 技巧融入课堂

NLP 治疗 NLP 如何帮助接受人生挑战

与健康

通过 NLP 可持续减重

NLP 与科学

NLP 与神经教学法

从脑科学的角度探讨如何高效沟通

NLP 与科学

为什么研究是可信度的关键

方法与模式

社交关系

心理地图如何影响我们的关系

神经层级

罗伯特·迪尔茨(ROBERT DILTS)介 绍的 NLP 热门工具

NLP 中的 L 单词催眠术

元程序

隐藏在我们行为背后的模式概览

变革历史

回溯过去,消除负面经验

美洲狮策略

如何应对棘手的人际冲突

针对培训师

4 MAT 系统 成功学习的整体模型

创意网络研讨会 如何通过物品进行自我呈现

针对教练

神奇问题 教练的强大工具

演示 资源花园

封面主题以彩色突 出显示

年度目标 通过 NLP 实现

常说道,新的一年,新的好运。尤其是在新年伊始,许多人都会专注于自己的个人目标——尽管 实际上,一年中的每一天都可以用来实现这些目标。本次工作坊旨在帮助你真正达成你的目 标,并创造出你所期望的生活。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 一个绝佳的机会,以全新的动力投入到个人 目标的实现中,甚至可能开始追逐自己的伟 大梦想。

一项由 YouGov 进行的调查显示,人们最受 欢迎的新年愿望如下:50% 的受访者希望更 多地进行体育锻炼,46% 想要减重,41% 希 望养成更健康的饮食习惯。此外,还有一些 热门目标:更加节俭、与家人或朋友共度更 多时间、戒烟以及减少酒精摄入。

但这些数据究竟透露了什么信息?乍一看, 它们似乎只是一个目标清单——一系列我们 认为自己“应该做得更好”的事情。然而,深 入观察会发现,这些数据反映了更深层次的 渴望:

人们对更充实生活的向往。这背后是对更多 活力、快乐和满足感的追求。真正的核心在 于提升自身幸福感,同时帮助他人,并始终 保持自我忠诚。调查中的每一个数据,代表 着一个梦想、一种希望——以及将其变为现 实的挑战。

你是否也在这些目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也许你曾告诉自己:“今年,我要做得不一 样。今年,我一定会坚持。”但多少次,这种乐 观的承诺在日常生活的压力下被搁置?当年 初的动力因压力、旧习惯或纯粹的疲惫感而 被消磨时,我们该怎么办?如果你有过类似 的经历,你并不孤单!很多新年目标的失败, 并非源于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人们很难摆 脱固有的行为模式。

这正是本次工作坊的切入点。它不仅仅是一 系列练习的集合,更是一个邀请,让你从不 同层面审视自己的目标。这里不仅关注你想 要实现的目标,更关注为什么这些目标对你 如此重要。是什么真正驱动着你?

当你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愿望时,会是什么感 觉?

一个重要的认识是:改变是一个过程。它不会 在一夜之间发生,而是由许多小步骤组成, 这些步骤将你逐渐带向目标。这可能让人感 到不安,但这也正是你的机会。关键在于—— 如果你不只是“想要做得更好”,而是掌握正 确的方法,并真正坚持下去,你将能够实现 那些曾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NLP 提供了经过验证的方法来帮助你做到 这一点。但在深入学习这些技术之前,首先 请停下来问自己:

·  我想在生活中改变什么?

·  哪些方面应该有所不同?

·  成功”对我来说真正意味着什么? 找出你的真实答案。也许是想要留更多时间 给自己,也许是追求职业上的挑战,或者是 想将更多关注投入到某个长期忽视的生活 领域。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这个工作坊都 是一个空间,让你塑造愿景,并找到实现愿 景的方法。

想象一下,当这一年结束时,你回顾自己的 成长,感受到自豪与满足。 并不是因为一切 都完美无缺,而是因为你主动选择改变。你 的旅程从这里开始——带着清晰的目标、坚 定的动力,一步步前进。而最棒的是:你并不 孤单,我们一起走这条路! „最慢的人,只要不忘目标, 仍比没有目标到处徘徊的人走 得更快。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目标对我而言…… 自从我学习了 NLP,我爱上了 与目标共舞。目标设定工作坊 是我最喜欢的练习,我每年至 少会进行一次,通常会花上好 几个小时深入探索。

我为自己的所有生活领域设定 目标,并在心理上全身心投入 到其中,每当如此,我都充满力 量和满足感。然后,我期待着生 活,以及它所带来的无尽可能。

目标工作坊

时长:55 分钟 world-of-nlp.org

在 World of NLP 会员专 区,额外提供由 Stephan Landsiedel 亲自主持的工 作坊。

在本杂志中,我们每期都会为 你提供至少一个工作坊。 这是 我们刻意做出的选择,因为我 们希望激励你,不仅在 NLP 训 练中使用它们,也能在日常生 活中应用。通过深入参与这些 练习,你将显著提高你的 NLP 技能,并极大提升你的生活质 量。

祝你在工作坊中收获满满! Stephan

生命之轮

生命之轮是一种广受欢迎且 直观的自我反思和教练技 术方法,帮助你获得对自 己生活各个领域的全 面了解,并找出你希 望提升的方面。

它提供了一种结 构化且简单的方 法,让你识别自 己在不同生活领 域的满意度,同 时发现仍有提 升空间的地方。

1. 评估你的生活领域:

每个扇形代表一个生活领 域,并以 1 到 10 进行评分,中心 为 1(非常不满意),外圈为 10(非常 满意)。

请根据你当前的满意程度,为每个领域打 分。例如,如果你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 满 意,可以标记 8 或 9;如果你的职业发展仍有 许多改进空间,可能标记 3 或 4。

2. 标记你的满意度:

在每个扇形中标记一个点,表示你的满意程 度,并将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区域。这 将成为你生活领域的一种“画像”。

目的是让你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领域需要 优化和调整。

3. 结果反思:

仔细观察你的生命之轮,并思考哪些领域的 满意度较低,以及哪些部分距离中心较远、 需要更多关注。你在哪些方面感到满足和平 衡?

4.

改进潜力:

请选择两个到三个你希望提高满意度的生 活领域。思考具体的目标或措施,以帮助你 在这些领域取得进步。

生活领域:

5. 定期检查:

生命之轮不仅仅是一项一次性的练习。你可 以定期(例如每几个月一次)重复此练习,以 观察你的生活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通过这种方式,你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进 步,还可以在某个领域出现失衡时及时采取 行动。

示例:

假设你完成了生命之轮的评分,发 现“休闲、娱乐和乐趣”这一项仅为 3 ,而“职业”和 “财务” 却分别达到 了 8 或 9。

这可能表明,你过于专注于工作 和经济目标,而忽略了休闲和兴 趣爱好。

此时,你可以设定一个目标—— 安排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让你快 乐和放松的活动中。

释放你的创造能量

步骤 2:目标设定

梦想工作坊 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练习之 一。这项练习充满乐趣,激励人心,并能释 放你的潜在创造能量。

如果你知道自己一定会成功,你会去做什 么?

请花点时间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你现在不去做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害怕 无法实现,还是害怕自己其实并不会真正 享受它?

先把这些恐惧放在一边。想象一下,自己 像一个满怀期待的小孩,即将迎来圣诞

节。想象一切皆有可能,没有时间、金钱或 健康的限制。那样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请考虑你生活的所有方面(参见生命之 轮)。

现在,请在每个领域写下你的梦想和目 标,无论大小都可以。

不要自我审查,直接记录下脑海中浮现的 想法,你以后可以再整理和调整。

保持书写的流畅性,让自己完全沉浸其 中,感受它,仿佛你的目标已经实现。想象 你能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一切,沉浸在你

的愿景中,尽情享受这个过程,并允许自 己的想象力自由驰骋。

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描绘你的愿 景,并在每个领域尽可能多地记录下来。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找到灵感,激发你设 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无论你想到什 么,都写下来!

尽量写得详细,并且要意识到——你并不 需要一次性实现所有目标。相反,你拥有 数年时间去完成你真正想要的事情!

个人成长

你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学习哪些新技能 或知识?

你的哪些性格特点最需要提升,以帮助你成 长?

哪些书籍、研讨会或培训课程能激励你、促 进你的发展?

你希望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挫折?

你可以建立哪些每日习惯,帮助自己不断成 长?

身体健康

·

你希望将哪些运动或锻炼方式定期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中?  ·  你想要改变或优化哪些饮食习惯,以让自己感觉更健康?

你需要多少小时的睡眠,才能真正恢复精力并保持高效?  ·  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让自己更放松,减少生活中的压力?

为了长期保持健康和活力,你可以采取哪些健康预防措施?

伴侣关系与家庭

·

你希望在伴侣关系或家庭中建立哪些共同活动或仪式?  ·  即使日程繁忙,你如何能与挚爱的人共度更多有价值的时 光?

·

·

在你的关系中,有哪些方面是你想改善或澄清的?

你可以培养哪些习惯,以更经常地表达爱意和感激之情?  ·  你如何提升与你的伴侣或家人的沟通能力,以避免误解?

职业与事业发展

你希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实现哪些职业目标?  ·

哪些技能或专业知识能帮助你在职业生涯中更进一步?

·  是否有某个项目或挑战,你愿意承担以促进自身成长?

你希望如何塑造自己的工作环境,使其更具生产力并让你更加满意?  ·  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为领导角色或新的职位做好准备?

财务与财富

你可以建立哪些理财习惯,以达成你的储蓄目标?

·  是否有值得投资的领域(如教育、退休计划等),可以为你的 未来做准备?

·  你如何调整自己的月度预算,以便更好地管理支出?

·  你可以探索哪些额外的收入来源,以增加你的财富?

·  你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步骤,以实现财务安全和经济独立?

·

·

·

·

·

是否有某个非营利组织或项目是你真正关心, 并希望支持的?

你可以如何运用自己的技能或时间,为社会作 出积极贡献?

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出哪些小改变,使自己 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哪些议题或价值观对你而言十分重要,以至于 你希望为其发声?

你如何激励或鼓舞身边的人,也去承担社会责 任

休闲、游戏与乐趣

·

·

·

·

·

你希望重新拾起或探索哪些兴趣爱好?

什么真正让你感到快乐和放松?你如何规划 时间来享受它?

有没有一直想尝试的冒险或体验?

你希望如何度过自由的日子或周末,以充满 活力地迎接新的一周?

你可以培养哪些固定的活动,让你的日常生 活充满轻松和乐趣?

写下所有想到的东西后,再 看看你的目标,给每个目标 分配一个小数字--说明你 想在什么时候实现它。当 然,要大致这样做(例如,10 年 = 10,2 个月 = 2 个月,等 等)。

做得

好!

你是否喜欢这个练习?你是 否真正沉浸在自己的梦想 愿景中?现在,看看你的成 果。如果当你想象实现这些 目标后的生活时,只有微弱 的兴奋感,那么请把这张纸 放一旁,稍后再进行这项练 习。

你的人生蓝图应该令你充 满激情,让你每天早晨带着 动力起床,晚上带着满足入 睡!定期留出时间重复这项 练习,并且持续更新目标。 记住,关键不在于设定新目 标,而在于时刻保持对目标 的热情。

每当你想到新的目标,都可 以将其添加到清单中。你越 专注于这些目标,并运用在 本书中学到的方法,你的成 果就会越显著!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步骤 3:设定你的年度目标

本练习的目的是为你的每个核心生活领域 设定一个清晰且有激励作用的年度主要目 标。这些目标将为你提供明确的方向,帮助 你在新的一年里专注且有目标地前进。

闭上眼睛,深呼吸。

想象一下,当你回顾这一年的时候,你希 望自己在各个生活领域有什么样的感受。想 象自己充满满足感和成就感,并看到这些改 变为你的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

回顾你的目标清单,并为每个领域选定 一个最重要的年度目标。

问问自己:这个领域里对我来说最重 要的是什么?我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实现什 么? 什么是一个具体的目标,可以帮助我在 这个领域取得进步?

身体健康 伴侣关系与家庭

为每个领域写下你的年度主要目标。

确保你的目标清晰、具体(请参考步骤 4) ,并且要有激励作用。

个人成长

职业与事业发展

财务与财富

个人成长:

我希望今年至少阅读 12 本 个人成 长类书籍,并且每月都进行一次自 我提升的培训,以保持持续学习和 成长。

身体健康:

我计划每周运动 3

次,每天至少摄 入 5 份 水果和蔬菜,以提高我的能 量水平和整体健康状况。

伴侣关系与家庭 :

我希望每月固定安排一次 家庭或 伴侣之夜,以共度高质量的相处时 光。

社会责任

休闲、游戏与乐趣

职业与事业发展:

我计划获得一个新的职业认证 或 参加一个有助于提升职业发展的 培训课程,以增强我的职业机会。

财务与财富:

我计划每月存下 10% 的收入,并 密切关注我的月度开支情况。

社会责任:

我希望每季度至少参与一次志愿 服务 或 参加一个公益活动,以回 馈社会。

休闲、游戏与乐趣:

我计划每月至少尝试一个新兴趣 或冒险活动,以增加生活的乐趣和 新鲜感。

为什么你应该设定目标?

很少有人会就这样跳进车里 毫无目的地上路。但在生活 中,大多数人却正是这样过 的。没有目标和方向,只希望 哪天好运会自己降临。可那 是哪一天?没人知道。伟大的 哲学家塞涅卡曾说过:“如果 一个人不知道自己驶向哪个 港口,任何风都是逆风。”那 么,你的“港口”在哪?你想去 哪里?

目标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方 向和意义。想象一下你走到 售票窗口说:“我想买张票。”

售票员会问你:“你要去哪 儿?”你回答:“不知道,随便

哪儿。”他会说:“那我不能卖 票给您,我需要一个明确的 目的地。”

我们的意识也是如此。它需 要明确的方向,否则就无法 为我们提供真正的帮助。你 无法达成一个自己都无法想 象的目标。

一个明确的目标就像一面旗 帜,引导你前行。没有方向的 人就像没有舵的船,被风浪 推来推去。而当你确立清晰 目标,你就像一艘装有桨、帆 和引擎的船,正驶向属于自 己的目标港口。

设定目标失败的最大原因,

是模糊、混乱,或者无法决定 自己想要什么、该如何达成。

如果你没有为日常生活设定 优先事项,不知道你的下一 个目标是什么,那么你只能 缓慢地前进。你会在每件事 上都半途而废,在很多天里 都无所作为。你会成为环境 的牺牲品,被外界影响牵着 走。而拥有清晰的个人目标, 并自主作出决策,是职业成 功与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基 石。

目标的作用

目标是强大的工具,能塑造我们的 行为与思维。它们提供方向、激励 我们、启发我们。

由于其明确的指向性,目标释放出 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也在潜意识中 发挥作用。

目标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引导我们 产生新点子与解决方案;目标也会 改变我们的感知方式,让我们更加 聚焦于机会与可能性。.

目标的吸引力

一旦你为自己设定了目标,这个目 标就会释放出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开始召唤你、吸引你。它想要被你 达成。

最强的吸引力来自那些既具有挑 战性又仍在可达范围内的目标。

目标也会在潜意识中起作用

我们的目标不仅在意识中存在,它们也会 在潜意识层面持续运作。

我们的潜意识在我们人生的进展和成功 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为了让潜意识支持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 尽可能多地在内心“可视化”目标——即用 画面和感受去描绘当目标达成时的情景。

目标激发创造力

创造力需要“引爆点”。只有当我们对某件 事有具体的渴望,它才会被激活,促使我 们去寻找实现路径。

汉尼拔在下定决心进攻罗马时说过: “我们要么找到一条路,要么自己创造一 条。”

他的目标激发了他极大的创造力,并最终 促使他在公元前 218 年带领五万大军与 39 头大象翻越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

目标改变感知

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时,你会 开始遇到各种资源、人脉、信息与机会,它 们都能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

就好像我们的感官系统因具体目标而“调 频”了,从而能更清楚地感知那些对实现 目标有帮助的元素。

你的目标真的清晰吗?

第四步:清晰地制定你的年度目标

每年尤其是在新年之际,人们总是会设下一些目标,比如:“我 要减肥。”“我要多花时间陪孩子。”“我要赚更多的钱。”但这些 往往只是善意的愿望。没过多久,人们就把这些目标抛在脑后, 重新陷入旧习惯。自律被高估,或者干脆败给了内心的惰性。人

们总能为没有坚持目标找到借口和解释。毫不奇怪,因为这些 说法本身就太模糊、不明确。目标必须具体且可衡量——只有这 样,它们才能真正产生强大的力量,引导你在意识和潜意识中 都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清晰的目标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之一。

PABSBRAGÖR 法则

你可以用这个词来记住,一个结构完整、清晰有力的目标应包含哪些要素:

P – Positiv(正面): 聚焦你想要的,而不是你 不想要的。不要说:“我不想在演讲时再次出 丑。”而要说:“我希望在演讲中感到愉快,并 与听众建立良好联系。”将注意力集中在积 极的目标上。

A – Aktive Beteiligung(积极参与) : 你为这个 目标付出了什么?你可以主动做些什么?一 个清晰的目标不依赖于别人去完成,而是描 述了你自己的具体参与。

S – Spezifisch(具体) : 尽可能具体地描绘 你的目标。达成时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 么、感受到什么、闻到什么?即使你目前无 法完全想象这个目标,也请尽量具体。问自 己:“谁、做什么、在哪儿、何时、具体怎样?” B – Beweis(可验证的证据) : 达成目标的“感 官证据”是什么?你如何知道你真的做到了? 别人如何判断你实现了目标?你如何判断你 得到了你想要的结果?

R – Ressourcen(资源) : 你需要哪些资源才能 实现目标?你已经拥有哪些?你还需要学习 或获得哪些知识与技能?谁可以帮助你?资 源可能包括:金钱、时间、技能、支持者等。

A – Angemessene Größe(适当的规模) : 有 些人只有在面对真正宏大的目标时才会受 到激励,并全力以赴。对他们来说,目标太小 根本不值得努力。而另一些人则相反,他们 一看到太大的目标就根本不愿开始。他们需 要的是小的阶段性目标,可以在可控的时间 范围内达成的那种。那么问题来了——“要怎 样吃掉一头大象?”老答案是:“一口一口地 吃。”新的答案是:“当然不能吃!大象是受保 护动物。”设定阶段性目标,并一步一步地去 实现它们。将那些过小的目标与你背后更大 的目标连接起来, 这样可以增强你的动力。问问自己:当我实 现这个目标时,我会得到什么?

生态框架(Ökologie-Rahmen) : 在目标设定 过程中,有一个常被忽视的重要步骤,叫做“ 生态检查(Ökologie-Check)”。它的作用是 确保你的目标真正契合你的生活和价值观。

问问你自己:如果我实现这个目标,会带来 什么样的后果?它将如何改变我的生活?除 了我,还有谁会受到影响?这对更大的系统 有什么影响?我要为实现这个目标付出什 么代价?例如:一位父亲决定工作更久更努 力,以赚更多的钱供养家庭。但这样做的一 个潜在后果是: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减少了。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影响破坏他的家庭系统 呢?NLP 在这里鼓励你:诚实地评估这个目 标是否真正提升了你的生活质量,或者它是 否会带来新的挑战。

目标越明确,成功越大

轮到你了!

检查每个目标:我真的想要这个目标吗?还 是只是因为别人对我的期望?这个目标真的 发自内心吗?把手放在心上,与自己连接。倾 听并感受内心:“这个目标对我来说合适吗? 真的是我的吗?”

现在,用这种方法制定你所有的年度目标。 确保你的目标非常清晰。最好和NLP练习小 组的伙伴一起做这个练习。有一位教练在身 边,效果会非常显著。效果会更加深刻和准 确。

你的成功,始于你的大脑

第五步:想象的力量

这个可视化练习将帮助你建立一个清晰而生动的画面:当你实现目 标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通过调动你的五感,以及激发积极情 绪,你将建立起一股强有力的内在动力,支持你坚定地走在实现目 标的道路上。

1. 找个舒适的位置,放松下来

坐着或躺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深 呼吸几次,帮助自己安定下来,放松心神。感 受身体逐渐沉静,呼吸变得平稳。想象自己 体内所有的紧张都慢慢释放了出去。

2. 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目标上

思考你真正想要达成的那个目标。花一点 时间,在脑海中以积极的语言去描绘它:例 如:“我已经顺利完成了职业进修,正在享受 新的发展机会。”

3. 想象你已经达成目标

现在是关键时刻:想象你已经置身于未 来——那个你已经实现目标的时刻。用尽可 能具体、清晰的方式去描绘这个情境。看见 你自己就在那一刻,感受它,就像它现在真 的正在发生一样。

4. 调动你的所有感官

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来描绘成 功。

让你的想象画面尽可能生动、真实:

视觉:你看到了什么?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 有哪些颜色、形状、细节?你是在看着自己? 还是在看某个地方或事件?

听觉: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是人声?音乐?大 自然的声音?也许是朋友的祝贺声或掌声? 让这些声音成为你想象的一部分。

触觉:你感觉如何?你感到轻松、幸福、自在 吗?注意你身体的感受,比如心跳的喜悦、肩 膀的放松……尽情享受这些正面感受。

嗅觉:这时你闻到什么?也许是清晨的空气、 成功喜悦的香气,或者你熟悉的办公空间的 味道……将这些嗅觉元素融入进画面。

味觉:如果当下你正在庆祝,或许会有一种 味道?一杯饮品、一顿饭、一口蛋糕……用味 觉强化你的成功感。

5. 加强积极情绪.

当你进行可视化时,会自然产生一些积极的 情绪——请你有意识地感受并增强它们。去 感受实现目标时的喜悦、骄傲与感激。问问

自己:“如果我能完全感受这份成功的喜悦, 那将是一种多么强烈的体验?”允许自己彻 底沉浸在这些情绪中。你也可以运用 NLP 中 的“次感元”技术来增强这份感受,比如:把 脑海中的画面放大,把声音调高,想象一个 为你庆祝胜利的背景音乐。你还可以尝试从 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画面:第一视角(你自 己正在经历),第三视角(你在看着自己)感 受这之间的区别。

6. 固定你的可视化体验(锚定法

为了以后可以随时召唤这份积极感受,你可 以借助“锚定技术”将其固定下来。例如:轻 轻按压拇指和食指,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 进行锚定。以后你只需再做这个动作,就能 迅速唤起这份感觉。这个小动作(锚点)会在 你需要激励和动力时,成为你可靠的能量 源。

7. 慢慢回到现实

做几次深呼吸,逐渐把注意力带回当下的环 境。感受你的身体、地面、呼吸。慢慢睁开眼 睛,并保留片刻,让这些积极情绪继续回荡 在心中。

8. 写下你的体验

拿起笔记本,写下你在这次可视化过程中看 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细节。记录那些情绪 和画面,它们会帮助你随时重温这段成功的 画面,也能在未来重新激发你的动力。

9. 定期进行可视化

让这个练习变成一种定期的习惯,例如每周 一次,或者每当你觉得缺乏动力时。你可视 化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成功的触感,而你 实现目标的内驱力也会越强。

可视化练习的好处

这个练习是一种强大的方法,能帮你将注意力聚焦在目 标上,并激发你前进所需的动力。当你反复在脑海中“看 见”自己的目标达成场景,你的大脑就会配合你,帮你朝 着成功采取必要的行动。积极情绪将为你提供能量,让 你即使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坚持目标、不偏离方向。定期 可视化你的目标,会在你潜意识中植入这样的信念:“我 可以实现它!”久而久之,这份信念会转化为一种不可动 摇的成功感。这项练习简单易行、不需要任何特殊工具, 但只对坚持并投入的人真正有效。

做出你的决定

第六步:下定明确的承诺(Commitment)

作为整个目标设定流程的收尾,我邀请你做出一个清晰、有情感的承诺。

在这个练习中,你将带着意识和信念,对你的目标做出坚定的决定。你将 做出内心深处的承诺,并把这个目标深深植入你的心里。如此一来,你会 更有动力,也更愿意去采取必要的步骤。

1. 准备你的环境

找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地方。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点一支蜡烛,或准备一

个与你的目标相关的小物件。找到一个舒适的坐 姿,深呼吸几次,让自己放松下来,准备好进入练 习状态。

2.再次可视化你的目标

花点时间,把你想要承诺的这个目标在脑海中再 次清晰地呈现出来。想象一下:这个目标已经实 现,你正置身于成功当下的画面之中。你可以回 忆前面“可视化练习”中的画面)。感受那份积极 情绪,允许它再次从心中升起。

3. 问自己:这个目标对我为什么重要?

花几分钟,认真思考并书写这个问题的答案:“为 什么这个目标对我如此重要?”越清晰、越深入地 理解这个目标的意义,你的承诺就越坚定。也许 它会给你带来:成就感,更多的快乐,更强的自我 掌控力。写下你脑中浮现的一切理由。

4. 用语言表达你的承诺

现在,请用清晰而坚定的语言表达你对这个目标 的承诺。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子作为模板:  ·  “我今天决定,带着意识与信念, 实现这个目标。”

·  “我已经准备好,为实现这个目 标,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

·  “我承诺,将带着热情、耐心与决 心,全力以赴去追求这个目标。”

5. 写下你的承诺句,并反复朗读 将你的承诺语句写下来。然后多次大声朗读或默 读它。感受这句话的力量,感受它如何在你心中 扎根,点燃你的动力

6. 为你的承诺设定锚点仪式 为了让你的承诺更加深入人心,你可以建立一 个小小的“锚点仪式”,每次重复这个仪式时, 你就能提醒自己曾做出的决定。以下是一些建 议:

·

象征性物品:选择一个小物件(比 如一颗石头、一枚贝壳、一件饰品)来象征你的 目标。随身携带,或放在一个每天能看到的地 方,提醒你自己已经做出的承诺。

·

身体动作:设定一个小动作(比如 手放在心口,或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一下),每 次你坚定承诺目标时重复这个动作。以后每当 你想提起动力或重申承诺时,也重复这个动 作。

·

正念肯定语(Affirmation):每天早 晚重复你的“承诺语句”。大声说出来,或在心 中默念。感受你内在的坚定在逐渐成长。

7. 思考可能遇到的挑战

为了更深入地投入承诺,请花些时间思考:你可 能会遇到哪些挑战或障碍?问问自己:是什么可 能阻碍我达成目标?我将如何应对?把潜在障碍 以及应对策略都写下来。知道自己已经准备好面 对困难,会让你的承诺更有力量。

8. 公开你的承诺(可选)

如果你想进一步提升动力,可以选择公开承诺: 向朋友或家人讲述你的目标与决定,或者把你的 承诺写下来、录音、存在某个你常看到的地方。这 种“外在表达”会增强你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感, 从而提升你对目标的坚持度。.

9. 用感恩结束练习

练习的最后,花一点时间进入感恩的状态。感谢 你自己:感谢自己已经准备好迈出这一步,感谢 自己为成长和改变负责。感受感恩的力量如何在 你体内流动——把这种正能量带入你接下来的每 一天。

这项练习并不止步于此。请你在日常生活中不断 回到你的象征物、肯定语或小动作,让它们成为 你承诺的锚点。每天早晚花几分钟提醒自己:“我 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它对我有多重要?”你越 常这样做,你的动力就越坚定。你将更容易穿越 挑战,直至最终实现目标。

感恩是充实人生的 秘诀。

“自律只是目标 意识的问题。
当一个人眼前有 清晰的内在图景

时, 他会迫不及待地 迎接下一次行动 机会。”

国际社群 Community

加入我们免费的国际社群, 与志同道合的人们进行交流吧!

你可以期待:

在线社交聚会

立即加入

加入我们的

群组

演讲与工作坊

交流空间

练习小组聚会 互动论坛

到来!

看不见的社交地图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有些人亲近,有些人疏远?社会心理学家 Lucas Derks 提出的“社 交全景(Social Panorama)”理论给出了答案:我们的大脑会建立关于社会关系的心 理地图,这些地图无意识地塑造我们的感受与行为方式。

我们常常会对某些人感到亲切,对另一些人 则觉得疏远,甚至冷淡。这种“心理上的远 近感”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由我们大脑创 建的社交地图的体现。荷兰社会心理学家兼 NLP 专家 Lucas Derks 长期致力于研究这 种“看不见的关系地图”,并发展出了“社交 全景”理论。他的研究带来了许多惊人的发 现:人们会在脑海中以空间的方式排列出社 会连接和角色,就像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安排

周围的物品 一样。在社交全景理论中,我们 探讨的是——我们如何在内心空间中“摆放” 他人,

而这些心象如何进一步影响我们的情感反 应和行为模式

无论是家庭成员、朋友、同事还是上司,每一 个重要的人在你的认知中都会占据一个特 定的位置。这种“位置”或称为“人格化形象”

的内在设定,会在无 意识中影响你如何看 待并与这些人互动。

一旦我们开始有意识 地觉察这个过程,我 们就能掌控自己的感 知方式,并积极改善 自己的人际关系。

Lucas Derks 的社会 全景模型(Soziales Panorama),融合了 社会心理学与神经语 言程序学(NLP)的理 念,旨在帮助我们理 解与改变人际互动中 的心理动态。在这篇 文章中,我们将深入 探索社会全景的工作 机制,并了解它如何 在教练辅导(Coaching)、团队管理和个人成 长中得到有效运用。

了解更多 Lucas Derks

https://socialpanorama.de

Lucas Derks —— 社交全景背后的先驱者

Lucas Derks 不仅是研究“心理空间”的先 锋,他还是一位极具创意的头脑,拥有多元 背景。他出生并成长于荷兰,起初 从事的是完全不同的领域 艺 术。他对绘画的早期热情与艺术天 赋让他成为一名成功的艺术家与 音乐人。但 Derks 不满足于此。他

我们在意识中以空间方式排列社 会关系和角色, 就像排列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一 样。

渴望更深入地理解人类互动与感 知。这种好奇心最终将他引向了心 理学和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自1980年代 起他便深入研究这一领域。

Derks 很快开始将 NLP 的概念应用于社会 心理学。受到 NLP 创始人 Richard Bandler 和 John Grinder 的影响,他产生了一个愿 望:捕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空间结构。他提 出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能把人际关系 经验当作一种心理结构‘看得见’?”这个问 题最终引导他提出一个关键假设:我们会在 心中以空间方式排列人与角色,正如我们在 现实中排列物理世界那样。

到了1990年代,Lucas Derks 开始正式开发“ 社会全景模型(Soziales Panorama)”。这是 一个方法,展示人们是 如何在内心中“视觉化” 他们的人际关系,并赋 予其空间结构的。他发 现:人们通过脑中人物 的“人格化形象(Personifikationen)”来表达 他们的人际关系,而这些形象的位置(距离、 大小、方向)象征着关系的质量与强度。

这一发现促使他创建了一个模型,使人们 得以系统地探查并有目的地调整人际关 系。Lucas Derks 创造的“社会全景”不仅是 一个自我反思工具,也是全球教练与心理学 家使用的基本工具。这一方法已广泛应用 于:心理治疗,培训,饮食行为相关研究,一 对一教练,团队教练中。它有助于:深入理解 人际互动中的动态,转化人际冲突,促进团 队与个体成长

社交全景概览:基础与作用机制

“社交全景”(Social Panorama)基于这样一个理念: 我们的大脑会创建“心理地 图”,让生活中每一个重要 人物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中 占据一个象征性的空间位 置。这些“地图”或“全景”是 关于我们人际世界的视觉 和空间表现,构成了我们与 他人互动时的行为模式和 情绪反应的基础。模型的核 心构件是所谓 的“人格化投 射”(Personifikationen)。

你的控制感或压迫感。而你 对亲密好友的心象则可能 是他站在你身边,这象征着 你们的信任与亲密。我们在 内心世界中如何摆放这些 人,——比如与他们的心理 距离、朝向甚至高度——都 会直接影响我们对他们的 感觉和态度。

我们心理上感知到的与 某人的距离反映了特定 的情绪和态度。

这些投射并非 指真实的人,而 是我们对他人的内在表征。

举个例子:当你脑海中的领 导形象高大、靠近并居高临 下,这通常象征着他带给

社交全景的另一个重要特 点是这些心象具备高度可 塑性。我们可 以通过特定技 巧主动调整它 们。在社交全 景的工作中, 人们可以学习

如何调整这些“投射人物” 的位置,例如通过将某个带 来困扰的人“拉远”,或将某 个支持者“拉近”,来改善与

对方的心理互动和情绪关 系。这些改变你的“内在舞 台”的动作,往往会立刻改 变你的感受和互动方式。 社交全景的优势在于它的 灵活性和实际应用性。它 不仅能帮助我们分析和理 解现有的人际关系,还能帮 助我们重塑这些关系,并有 效处理和转化其中的负面 模式。当我们学会了如何在 内心重新布置自己的人际 舞台,就能更主动地改善关 系,创造积极的改变。

社会全景图的实践应用:在教练过程中的使用

社会全景图是一个多功能工具,适用于教 练在各种语境下的使用——无论是在个体 的个性发展中,还是在群体和团队的工作 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可视化练习,来访者 可以“描绘”出他们内心中的社会环境图 像,这些图像反映出他们关系的质量,既 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这 样他们便能轻松识别出,哪些社会纽带对 自己有帮助,哪些则构成了负担。一个典 型的社会全景图教练流程通常从这样一 个邀请开始:教练请来访者感受,与某个 特定的人或群体的关系是什么样的。随后 会询问来访者:在你脑海中,这个人位于 什么位置?他或她离你有多远?是站在你 旁边,还是正对你?是与你平起平坐,还是 处于象征性的高位或低位?这种空间定位

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察,让我们了解来 访者对该人的感受和态度。例如,距离反 映的是情感上的亲近程度,而高度则象征 着主导或服从的关系。

社会全景模型中的干预与技术

真正的改变通常始于这样的干预:个体学 会改变其心理空间中的位置。例如,一位 来访者心中某位令人困扰的人物形象,可 以被引导“移远一些”,并放置在一个不那 么具有主导性的心理位置上。教练可以引 导来访者“缩小”这个内在人物的形象,或 将其移到一个更不具情绪负担的位置。这 种位置的改变通常伴随着一种释放感和 对关系更强的掌控感。

另一个例子是有意识地在全景模型中安 置支持性角色。如果某人被来访者认为是 鼓舞人心或具有安抚力的存在,这个人可 以被“心理上拉近”。这种方式为来访者提 供了一种情绪资源,加强了安全感,并能 在困难情境中被动员起来加以利用。许多 教练报告说,这项工作具有深刻的情绪影 响,因为它能直接作用于来访者的无意识 反应。在培训场景中,讲师也可以有意识 地通过社会全景模型觉察并调整自己的 心理映象,尤其是在其领导角色方面。他 可以问自己:“我在小组中如何看待自己? 在我心中的社会全景中,我站在参与者的

什么位置?”如果他过去感觉自己是疏远 的、被压制的或缺乏信心的,他可以通过 内在的形象调整,让自己更接近、更挺拔、 更高大,以增强自信和权威感。如果一位 讲师觉得自己与听众之间有很大的心理 距离,他可以在内心中“靠近听众”。如果 他觉得自己在听众心中“变小了”,他也可 以将自己置于与听众“平视”的位置,以便 更好地处理演讲时的紧张情绪。和社会全 景类似,也有一种叫作“饮食全景”的模 型,用于研究个体在饮食习惯和情绪进食 方面的行为。在这个情境中,人们会觉察 自己对食物、进食场景,甚至是“饮食中的 自己”的心理表征。

这个想法的核心是:我们与“饮食”的关 系,和我们在心理空间中组织社交关系的 方式极为相似。这种心理结构会影响我们 的行为、情绪和决策。

通过有意识地改变这种心理表征,可以打 破旧的行为模式,促进更健康的决策。这 种方法特别有帮助,因为它深入作用于与 饮食行为相关的情绪和社交层面。

应用场景

团队在彼此理解和角色明确的前提下,会运作得更加 高效与和谐。社会全景模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 将这种团队动力结构“显现”出来,并加以有意识地引 导。

尤其是在团队环境中,当个体性格发生碰撞、冲突产 生时,这种方法能帮助梳理关系、加强合作。在团队 教练中,这种方法通常追求的是积极而非对抗性的变 化。

在团队建设(Teambuilding)中,社会全景模型提供 了一种独特的、可视化的方式去分析团队结构。一位 教练可以邀请团队成员绘制自己心中对团队的感知 图像,也就是说,象征性地标注出他们在“心理地图” 中如何“看到”其他成员的位置。

这种呈现方式通常能揭示出非常有价值的差异性:  ·

谁被视为亲近、支持性的角色?  ·  谁看起来是疏远的、甚至是具有主导性 的人物?

这样的洞察不仅帮助个体觉察,也帮助教练识别隐藏 的团队动力,并推动积极改变。

有效的团队建设还可以通过重新调整这些“心理地 图”来实现。例如,某些成员可能会被引导,将特定的 人物“心理上拉近”,以促进合作;或者拉远某些人,以 减轻他们过度影响的感觉。

这种调整不仅增强了团队对自身角色的新认知,也有 助于团队成员间更良性的互动和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们将有机会反思自 己的位置和贡献,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在解决团队冲突方面,这一模型同样极 具效果。当团队内部出现紧张关系时, 往往可以追溯到个别成员之间的特定冲 突。此时,教练可以帮助冲突双方调整他 们对彼此的心理表征,例如,将对方的“ 人格化形象”移到一个情感负 担较轻或象征上更“令人舒 服”的位置。有时,仅通过比较 多个团队成员的社会全景图, 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初步线 索。例如,如果一个人在多位成员的呈现 中都显得疏远或孤立,这可能就是情感 隔阂的信号,需要有针对性地识别和解 决。教练会鼓励成员尝试从不同角度看 待他人,并有意识地进入新的角色,从而 大幅减少潜在冲突。除了处理眼前的矛 盾,社会全景图还能在更长远的时间维 度上强化团队合作。

如果团队成员 显得疏远, 这可能表明他们存在 情感障碍。.

定期进行全景工作有助于建立深度信任 与归属感。特别是在新组建或快速扩张 的团队中, 这种方法能帮助成员们形成共同的团队 结构意识并增强凝聚力。这种工作方式 为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并促进了开 放、和谐的沟通氛围。一个非常具有说服 力的应用实例来自某支曾 经面临内部紧张关系的团 队。当时有一名成员感到与 团队其他人存在距离,并 被排除在外。通过使用社会 全景模型,该成员得以意识到自己在团 队心像图中的位置,并在教练的支持下 主动将自己的心理位置拉近团队核心。 这种心理上的靠近也带来了行为上的改 变:该成员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交流,逐 渐感受到被接纳。其他成员也表示,他们 感觉这位成员变得更加亲切可接近,从 而显著改善了整个团队的互动氛围。

提示

社会全景图的实用应用建议

为了让在内心中“移动 人格化形象”所带来的 变化更加稳定和持久, 可以辅以额外的 NLP 技术或其他资源。通 常,社会全景图中空间 布局的根源深植于无 意识的感知之中。因

此,单靠一次性重组心 象图,并不总是能立刻 带来长期效果。在这种 情况下,借助其他技术 来巩固变革就会很有 帮助。这特别适用于通 过社会全景图工作时 所触及的深层信念或 无意识信条。应用者还 应注意,不同的文化或 人格类型对“亲近”、“

距离”或“等级”的理解 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 会影响到他们心中对 人际关系的空间呈现。

因此,对教练而言,识 别并调整文化和个体 差异至关重要。例如, 在某些文化中,“距离” 或“亲密”的含义可能 会与其他文化完全不 同。

同时也存在一个风险: 即社会全景图可能会 被误解为在描绘“现实 中真实存在的人际关 系”。因此,必须强调的 是:社会全景图中的形 象是心理的象征,而非 现实中的人本身。关键

是要帮助客户认识到, 这些“形象”是他们大 脑中的代表性图像,而 不是人物本身。这一区 分非常重要,否则客户 可能会将他们的心理 图像误认为不可更改 的现实。教练在引导时 应始终强调:社会全景 图是一个模型,目的在 于帮助人们探索并主 动重塑自己的感知,而 不是揭示关于他人关 系的“终极真理”。

总结

无形的地图

社会全景图(Social Panorama)是 Lucas Derks 提出的 一种创新方法,它能在深入 而又易于接近的层面上反思 并主动塑造人际关系。这一 模型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 础与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 的实用技术相结合,为客户 提供了一个空间,在其中可 以理解并持续改变他们与他 人的联结。无论是个体辅导、 心理治疗还是团队发展,社 会全景图都能帮助人们识别 出自己的人际地图,从而打 破限制性的模式。

创新方法:

社会全景图结合了社会心理 学与 NLP,实现深入的人际 关系塑造。

实用应用:

适用于辅导、治疗和团队发 展,用于打破关系模式。

型,使其在多种辅导和治疗 方法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 著。

国际心理空间实验室 (ILMSR)以及 Lucas Derks 与“心理空间心理学学 会”(Society for Mental Space Psychology,www. somssp.com)的持续工作, 共同推动社会全景图在 NLP 和心理学中作为核心工具的 确立。

通过社会全景图的练习,不 仅可以增强自我意识和情绪 弹性,还能帮助人们在社会 场域中发展出更多自主性。

对于许多人来说,社会全景 图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让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塑造人 际关系,并从有害的影响中 解脱出来。

社会全景图的未来发展前景 令人兴奋,尤其是在心理空 间研究和 NLP 方法协作方 面的科学探索。

来自文化差异和个体变异的 全新认知将不断优化这一模

最后可以明确地说:社会全 景图无疑是个体成长和教练 工作中的宝贵资源。

认识并有意识地重塑内 在的人际地图,能让人 不仅理解自己的关系, 还能积极地影响它们。

这一方法为每一个愿意投入 实践的人,打开了一扇全新 之门:

——一条有力的路径,用于塑 造人生与人际关系; 一种在当今复杂多变世界中 愈发重要的能力。

增强自我意识:

有助于在社会情境中增强情 绪韧性和自主性。

全新视角:

助力有意识地调整关系、释 放负面影响。

科研拓展:

深化对个体和文化差异的理 解。

核心工具:

在 NLP 与心理学中被视为 有价值的资源。

你想更深入了解社会关系的 世界吗?

在 World of NLP 的会员 专区,你可以找到 Lucas Derks 的采访视频以及他的 演讲 “Mental Space Psychology” 的录像。

(二维码或网站链接略)

您想深入了解社会关系的 世界吗?

在 NLP 世界的会员区,您可以 找到对 Lucas Derks 的采访 以及“心理空间心理学”讲座 的视频录像。

只需扫描二维码或直 接访问 www.worldof-nlp.org 注册并 加入。

瓦斯科·达·伽马 发现通往印度的航线

有些人即便身处完全不同的领域,也能展 现出非凡的能力。例如,一些杰出的企业 家会运用特定的策略来应对危机,掌控复 杂局势,并将宏大的愿景变为现实。杰出 的心理学家则不断揭示我们心智的奥秘, 并发现如何借由改变实现新的可能。我们 可以在人类的诸多领域中取得卓越成果。 在NLP的核心支柱中,有一个非常重要 的部分就是建模(Modelling)和策略工作 (Strategie-Arbeit)。本系列文章旨在学习卓 越的人成就,并探索我们如何将其方法转化 为生活中的具体实践。在每一期中,我们将展 示一个成功的例子并解析其背后的策略。

瓦斯科·达·伽马 位航海家的榜样

15世纪末,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1469-1524)发现通往印度的航路, 这一历史性事件不仅是时代的转折点,也为 现代的NLP与项目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作为当时最具雄心的探险家之一,他是如何 达成自己的目标的?我们又能从他的方法中 学到什么,以便更好地规划和实施我们的项 目?

本文将展示达·伽马如何组织庞大的计划、 勇敢面对挑战、有效运用资源,并以灵活且 具韧性的方式应对未知与困难。

第1部分:历史背景

在15世纪,海上贸易是欧洲 经济的核心要素。香料、丝 绸以及其他奢侈品主要通 过丝绸之路以及阿拉伯人 控制的贸易路线运送到欧 洲。这些路线既漫长、价格 昂贵,又充满风险。葡萄牙 和西班牙因此开始寻找替 代路线。葡萄牙专注于探索 非洲海岸线,试图开辟一条 直达印度的海上航道。而西 班牙则寻找能避开葡萄牙、 通过《托德西利亚斯条约》 分得非洲以西的其他海上 通道。

1497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 尔一世委派瓦斯科·达·伽 马出航,寻找那条久寻不获 的通往印度的航道,旨在为 葡萄牙获得进入香料和珍 贵货物市场的直接通路。与 哥伦布向西航行寻找东方 不同,达·伽马的策略是绕 行非洲。他沿着非洲海岸航 行,绕过好望角,最终到达 印度洋并登陆印度次大陆。 由于之前无人成功返回,这 次航行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达·伽马的成功不仅是航海 技术和策略的胜利,更展现 了人类意志力和勇气的极 限挑战。

面临的挑战

他完成的壮举更加令人敬 佩,是因为他和他的船员必 须克服许多严峻的挑战:

a) 不可驯服的海洋

印度洋和好望角以极端的 天气著称。舰队多次遭遇狂 风巨浪,几乎导致翻船。他 们必须面对风不顺、流不 利等恶劣环境,导致航行缓 慢、补给短缺。南非沿岸的 阿古拉斯洋流极为强劲,常 常使船只偏离航线数百海

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线

里。此外,木船质量低劣,经 常出现桅杆折断、船体受损 等问题,而维修困难、风险 高,且通常只能临时应对。

b) 隐形的敌人:疾病 当时船上的卫生条件极差, 疾病肆虐,最严重的当属坏 血病。水手们长时间靠腌 肉、干饼充饥,缺乏新鲜果 蔬,导致牙龈流血、牙齿脱 落、剧烈疼痛甚至死亡。热 带地区的疾病也对欧洲人 构成巨大威胁——他们没有 免疫力,疟疾和其他传染病 夺走了许多生命。船上生活 空间狭窄,导致感染迅速传 播。水源和食物也经常受到 污染。

c)

心理挑战

长时间的航行带来巨大的 心理压力。数月甚至上年时 间里,水手们只能看见海和 天。孤独、单调和不确定性 对他们的精神造成严重冲 击。饮用水稀缺,脱水成了 常态。这些情况常导致船员 之间爆发争执。160名随达· 伽马出征的船员,最后仅55 人返回。战友和朋友的死亡 更让幸存者承受持续的心 理创伤。

d) 与土著居民的冲突 语言和文化差异引发了大 量误解。在莫桑比克(南非 东海岸)与当地人之间的误 会最终升级为武装冲突。

这些文化与宗教的差异在 非洲东海岸及印度沿岸逐 渐升级,引发误解和冲突。 穆斯林商人将葡萄牙航海

者视为威胁,致使他们在蒙 巴萨和加尔各答等地受到 敌意阻碍。一位当地领航员 被强行征召,却故意带领 船队偏离航向,险些造成灾 难。但达·伽马识破了他的 意图,成功化解危机。

e)艰难的返程

e) 艰难的返程

瓦斯科·达·伽马 的核心战略

在成功抵达印度之后,返程之路却成 为了真正的噩梦。补给极其有限,达· 伽马不得不频繁即兴决策以确保船员 的生存。仅因疾病就死去约30名船员。

由于船只人手短缺,几乎没有足够的 船员可以操控航行。强烈的洋流和未 知的海岸线极大地增加了航行难度, 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让整个远征功 亏一篑。

瓦斯科·达·伽马克服了种种困难,满

载香料荣耀归国,在葡萄牙受到了极 大的赞誉和崇敬。那么,他是如何成功 地完成了这次前往未知之地的壮举?

通过他留下的航海记录以及当时人的描述,我们 可以重建出他的一系列战略步骤,这些也能为 现代人面对巨大挑战提供借鉴。以下是他策 略中最关键的几个方面概览,我们将在下文 进一步详细剖析:

瓦斯科·达·伽马的核心战略

1. 清晰且有吸引力的愿景:他的目标非常 明确——开辟通往印度的海上航道,为葡 萄牙获取亚洲香料贸易的入口,并由此带 来巨大的财富。

2. 从过去中汲取教训:他研究了以往探险 失败的原因,例如巴托洛缪·迪亚士的经 历,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计划。

3. 组建团队:他招募了经验丰富的水手和 专家,特别是熟悉海域的领航员,为任务 成功奠定基础。 .

4. 灵活应变与观察力:他善于从天气变化、 鸟类活动以及当地情报中获取信息,并据 此调整航线与计划。

5. 坚定不移:尽管面临来自土著的冲突、风 暴的袭击等重重考验,达·伽马始终没有 偏离自己的目标。

这场通往印度的远航不仅仅是一次航海技 术上的突破,更是人类意志力的胜利。瓦斯 科·达·伽马的航程证明了:真正的伟大在 于,无论挑战多么艰难,人依然可以突破重 重障碍,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第2部分:瓦斯科·达·伽马战略

瓦斯科·达·伽马的航行为现代项目管理提供了 一个蓝图。它可以被划分为六个具体可行的步 骤。

第一步: 目标——设定航向,确定方向

·  明确的定义:到底要实现什么目标?这个目标 是否具体并带有明确的细节描述?是否可衡 量?

• 意义和动机:为什么这个目标很重要?它支 持哪些个人价值和信念?

·  生态检查:这个目标是否符合我其他的目标? 我是否愿意为此付出必要的代价?

这个战略的基础是一个清晰而有说服力 的目标。它构成了所有进一步计划和决策 的定位点。为了设定并实现这样的目标, 需要多个层面的自我反思和信息收集。

目标的个人意义

一个强有力的目标始于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个目

标对我来说有意义?这里要识别出那些支持目标 的价值和信念,并建立起与目标之间的情感连 接。一个能带来回报的目标——无论是个人成就、 经济保障,还是对社会的积极贡献——比一个仅 凭理性制定的计划更能激励人心。

同时也要检查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意愿:我愿意为 了实现这个目标做出什么牺牲?每一项伟大的成 就都需要克服障碍,无论是时间、舒适、还是其他 优先事项。

这种反思也包括内在的抗拒情绪。关键是要识别 并解决与自身价值可能存在的冲突。有任何内心 的反对声音让我犹豫不决吗?与这些反对声音进 行对话能带来清晰感,并确保目标符合自身个 性。此外,还可以更有力地将目标与一个更大的 意义联系起来:实现这个目标是否有助于更高层 次的理想或愿景?

收集信息

除了个人层面的思考外,收集尽可能多与目标相 关的信息也同样重要。现有的哪些信息已经可以 使用?他人关于类似目标的经验和报告可能提供 宝贵的线索。尤其重要的是要弄清楚:过去是什 么阻碍了目标的实现?通过识别这些障碍,我们 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去克服它们。同样重要 的是识别无效或高风险的路径,以便避免走那些 会导致失败的路。

明确目标的表述

一个目标必须清晰且有吸引力地表达出来,才能 充分发挥其作用。目标是否正面表述?是否在情 感上具有吸引力?细节在这里非常关键:一个具 体描述的目标,如果可衡量并带有明确的时间安 排,将有助于计划和成功控制。此外,目标还应具 有启发性和激励性,以激发积极性和意愿,即使 在困难时也能坚持既定方向。

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不仅能确保目标是现实可行 的,更重要的是,它必须具有激励性和意义。这样 的目标可以成为灯塔,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能提供 方向和引导。一个明确的目标不仅是每一个成功 战略的起点,也是一种动力,让我们始终保持在 正确的航线上。

·

谁会受到目标实现的影响?谁会支持 我,谁可能反对我?

·

·

我该如何把对手变成支持者?

是否存在需要克服的文化或结构性障 碍?

没有任何目标是在真空中实现的。每一个 项目都嵌套在一个由人、结构和利益组成 的环境中。理解并灵活应对这个环境,往往 决定了成败。因此,战略的第二步是分析和 塑造围绕目标的各种动态因素。

目标对环境的吸引力

第一步是思考目标对直接或间接环境产生 的影响。目标对环境是否具有吸引力?如果 同事、上司、客户或支持者认为目标值得实 现且有意义,那么他们就会给予更大的支 持。这就需要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期望,并在 必要时做出调整,以获得他们的接受和认 可。

规划应对竞争和阻力

几乎每个计划都会遇到竞争利益,甚至直接 的反对者。尽早识别那些可能希望你失败的 利益方是至关重要的。但这些竞争者或怀疑 者不应仅被视为障碍,更值得思考的是:如 何将他们的利益与我的目标相连接?如何让 我的目标也对他们有利? 将潜在对手转变为支持者,不仅能增强自己 的立场,还能减少冲突的可能性。有时,仅仅 是理解批评者的角度,并给予他们合理的激 励,就足以解决问题。

我该如何将反对者或持否定态度的人变为 支持者?这可以通过透明的沟通、双赢方案 或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来实现。将批评者转 化为支持者需要共情与谈判技巧,但从长远 看,这是非常值得的。

影响相关方的态度

一个目标也可能会对某些群体带来负面影响。重 要的是要识别这些群体,并认真对待他们的顾 虑。有谁可能因目标的实现而受到损害?与其忽 视这些问题,不如思考:如何争取这些群体的理 解与支持?这可以通过妥协、补偿,或展示长期的 共同利益来实现。如何争取他们的认同? 战略性地塑造环境

对环境的分析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一个持 续的过程。在目标推进的过程中,新的支持 者可能出现,新的冲突也可能产生。保持开 放的心态以及灵活应对的能力,在这种变化 中起着关键作用。环境虽然不可完全控制, 但可以被积极影响,以最大化成功的可能 性。

第3步: 资源——确保成功的基础

·  我目前拥有什么?

·  我能利用哪些技能、关系或工具?

·  我还缺什么?如何获取?

每一个重大项目的成败都取决于其可用的 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是物质性质的,还包 括个人技能、人际网络和外部支持者。因此, 战略的第三步是识别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实 现目标铺平道路。

现有资源的盘点

第一步是进行全面的资源盘点:为了达成这 个目标,我可以利用什么?这包括一切可用 的资源:资金、工具、知识、人脉,甚至时间。 很多资源其实已经存在,只是尚未被意识到 或忽略了。一次全面的分析可以揭示此前未 被利用的潜力。

个人能力的角色

除了外部资源,个人能力也起着关键 作用。哪些个人优势和能力可以服务 于目标?例如:专业知识、领导力、创造 力或毅力。个人特质本身也可以成为 有力工具,只要能被有意识地加以利 用。重点在于现实地评估哪些技能已 经具备,哪些还需要发展或补充。

资源的使用与组合

旦确定了可用的资源,接下来的问题 是:如何具体地利用和组合这些资源? 资源只有在组合时才能发挥其最大作 用。一笔资金若能与扎实的投资知识 结合,就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一个强 大的人脉网络也能带来新机遇,否则 可能会一直处于沉睡状态。关键在于 思考:现有资源怎样相互补充,以实现 最大的协同效应?

识别并弥补空缺

资源分析不仅是一个现状评估过程, 还能揭示哪些方面还存在缺口。这就 创造了一个机会,可以有针对性地寻 找额外资源。这可能意味着邀请外部 专家、建立新的人脉网络,或投资于培 训和进修,以提升自身能力。

建立稳固的基础

对可用资源的了解能够带来安全感, 并建立一个稳固的基础,从而更有信 心和效率地迈向目标。当资源被合理 利用、缺口得以弥补时,达成目标的路 径不仅更清晰,也更易于掌控。资源构 成了支撑成功的基础——利用得越充 分,这一基础就越稳固。

第4步:同行与装备 以正确的团队与工具迈向成功

·

我需要哪些人或技术来达成目标?

·  我如何建立一个强大而支持性的网络?

·  我最重要的“装备”是什么——无论是心理上 还是身体上?

没有任何重大目标可以单靠一人完成。成功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合适的人在你身边,是否拥 有必要的工具。战略的第四步便是识别与争取支 持者,以及确保恰当的装备。

寻找合适的队友:

一个核心问题是:谁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帮助 我?重点在于寻找那些具备特定技能、经验或网 络的人,他们能够推动项目向前发展。队友的选 择应谨慎进行,以确保他们的优势与目标相契 合。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吸引他们加入:这可以通 过良好的沟通、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或展现共 同的长期利益来实现。

识别和动员支持者:

在任何环境中,都有人已经在支持或可能会支持 这个目标。有哪些潜在支持者?我们如何争取他 们的帮助?这些人可以发动网络,为项目提供公 众支持。此外,识别那些尚未被考虑,但可能会提 供重要支持的个体同样重要。这需要创造力和开 放的心态:有时,正是那些你一开始没想到的人, 最终提供了最关键的帮助。

利用未被发现的资源:

往往有些人或团体在之前并未被考虑,但其实可 以提供有价值的支持。谁可能会帮上忙,只是我 还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促使我们跳出思维定势, 去寻找不太显眼但可能很有用的新视角和网络 资源。

确保正确的装备:

除了合适的人选,合适的装备也至关重要。我需 要什么样的工具才能实现目标?装备可以涵盖工 具、材料,乃至资金资源。关键是明确目标所需的 装备,并制定出获取与最佳使用的方法 团队与工具是成功的关键:

合适的支持者与装备的组合构成了项目成功的坚 实后盾。通过团队协作,可以更好地克服挑战,提 高效率。有了正确的伙伴和工具,前行的道路会更 加轻松和可持续。就像达·伽马知道,成功不仅需 要目标与方向,更需要恰当的同行者与装备。

第5步: 路径——设定阶段目标并灵活前进

我必须达成哪些阶段性目标? 我如何衡量自己的进展?

如果计划的路线不奏效,还有哪些替代路径? 我如何保持灵活,同时不偏离最终目标?

通往目标的道路往往不是一条直线。它需要明确 的里程碑来标记进度、需要适应变化的能力、以 及对整体目标的持续关注。战略的第五步围绕路 径的规划与管理展开,确保在面对可能障碍时依 然不偏离航线。

设定阶段目标并衡量进展

伟大的成就通常由一个个小步骤构成。我们必须 明确:要达成哪些阶段性目标?这些小目标是具 体的阶段节点,可以帮助衡量进度并保持动力。

它们有助于将复杂的任务分解为可管理的部分。

通过设定清晰的标准,可以更好地看到进展:我 如何衡量自己的进步?定期的检查点和反馈循环 有助于我们适时调整方向,确保努力始终朝着正 确的方向推进。

识别替代路径

即便计划周详,项目仍可能遇到意外障碍。我们 必须问自己:如果当前路线行不通,还有什么替 代方案?灵活性是关键,能让我们适应变化而不 丢失目标。提前思考潜在的偏差和替代路径是很 有帮助的。这些“B计划”策略不是为了失败做准 备,而是把挫折看作创新和调整的机会。

保持灵活但不失方向

导航的艺术在于灵活应对,却又不偏离主要目 标。我们要思考:如何保持灵活,而不失去目标? 这需要在开放性与坚持之间找到平衡。

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接受反馈并提出与原始目 标相符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同时,短期的调整 不应危及长期愿景。

将路径视为动态过程 达成目标的过程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一个 动态的旅程。这既需要计划和控制,也需要处理 不确定性的能力,并在挑战中发现机会。

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定义、对替代路径的意识、以 及对适应性的重视,使这一战略步骤成为可持续 成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灵活、果断地前行,达 成目标的道路不仅更安全,也更加高效和富有创 造力。

第6步: 出发——迈出第一步并开始行动

什么时候是开始的最佳时机?

·  哪些第一步能促使我开始行动?

一个成功战略的最后一步,就是从计划走向 实践。所有的思考、分析与准备,最终都要落 实到决定性的阶段:行动。这一步标志着构 想变成现实的时刻。

确定最佳时机

缜密的计划最终会引出这个问题:何时是开 始的最佳时机?时机往往是成功的关键。要 考虑的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状况、资源可用性 或团队的可协调性。

同时,也应避免在计划阶段过于僵化,以至 于错失宝贵的机会。最佳的启动时间,是当 准备已经足够、并且仍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 灵活性时。

从小而具体的步骤开始

通往目标的每段路都始于第一步。那么,哪 些行动能真正推动我迈出第一步?这些步骤 应该定义清晰、易于执行并具有激励性。它 们有助于建立行动的节奏,并从思考自然过 渡到实际操作。

通常,先从一些可行的小任务开始,会更容 易看到成果,从而增强自信心,并顺利迈入 下一阶段的行动。

勇敢迈出第一步

开始往往是最难的部分。疑虑、完美主义或 对失败的恐惧会延迟启动。然而,任何一个 伟大的项目都始于一份勇气:跳出舒适区, 迈出第一步。

关键在于专注于行动本身——即使并非一切 都准备完美,很多时候也是先动起来再在过 程中调整,这反而更有效。

起步是一种里程碑

开始的那一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 决心与承诺的象征(bold)。从这一刻起,构想 转变为现实。通过选择合适的时机并迈出坚 定的第一步,就为长期成功奠定了基础。 开始不是准备的终点,而是执行的起点—— 是迈向目标的决定性一步。

第3部分:瓦斯科·达·伽马战略的实际 应用 瓦斯科·达·伽马的原则可以直接应用于 现代的教练方法和商业战略。一些示例包 括:

·

创业: 创业者可以借助瓦斯科 达 伽 马战略来设定清晰目标,说服投资人, 并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团队。

• 职业规划:职业目标的制定需要分析 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导师,并设定清 晰的里程碑。

·  个人成长: 该方法有助于具体化梦 想,识别障碍,并逐步落实行动步骤。

• 团队与项目管理:团队负责人可借助 明确的里程碑和目标设定,激励并团 结团队。

·  企业变革流程: 企业在执行数字化转 型过程中可运用该战略,减少阻力,动 员团队。

·  教育与学习: 学生为达成学业目标( 如通过考试或获得学位)使用该战略 来组织学习流程和设置学习里程碑。

• 健康与健身:一个人可用该战略来完 成马拉松训练,或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 冲突管理:调解人可以运用该战略来 缓解冲突,制定共同解决方案。

·  活动策划: 活动策划人用该战略组织 会议,通过明确目标、结合合作伙伴和 赞助商来确保成功。

·

危机管理: CEO 面对公司危机时,可 运用该战略来实现稳定和重新定位。

案例示范:: 一个现代“探险项目”

想象你是一个项目经理,正在组建一个国际 团队来开发新软件。借助瓦斯科·达·伽马战 略:

1. 定义目标:开发一个能解决全球问题的 App;.

2. 分析环境:考虑市场、竞争对手及文化差 异;.

3. 确保资源:确保预算、工具与技术知识到 位;

4. 组建强大团队:招募专家并统一愿景;

5. 规划路线:设立里程碑和反馈机制;

6. 把握最佳启动时机:根据市场情况安排产 品发布。

向一位航海家学习

瓦斯科·达·伽马不仅是一位航海先驱,还是 战略规划的大师。他的航程教会我们保持清 晰愿景、灵活应变、并从错误中学习。

通过应用他的原则,我们可以让自己的项目 更具结构、更有目标、也更成功。

借助这个方法,你将更坚定地掌舵你的人 生“探险”——无论是职业还是个人目标。你 准备好扬帆启航了吗?那就加入瓦斯科·达· 伽马战略之旅,勇敢启程吧!

位教师视角下的实践报告

校日中的一大收获

教师如何在学业压力与焦虑情绪日益严重的时代,有效支持学生?

NLP(神经语言程式学)提供贴近实际的方法,帮助缓解焦虑、增强自信、激发潜力。本文展 示了如何将NLP以资源导向的态度、亲和沟通(rapport)和自我效能感融入课堂教学。这 些方法能够创造出一种更具激励性的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并帮助学生更有信心地 应对挑战。探索NLP如何正向地改变教师的态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作者:Jean-Claude Eichenseher

在数字化变革的时代,以及学生所面临的 持续升高的学习压力、焦虑、自我怀疑或学 习障碍等多重挑战下,教师面临一个关键问 题:

我们如何不仅在学科知识上,而且在个人发 展方面,为学生提供最佳支持? 对我而言,答案之一就是——在课堂中应用 NLP。

起初我对NLP持怀疑态度——在紧凑的课程 安排中,NLP真的实用吗?但我开始尝试逐 步将NLP方法融入教学,很快我意识到:

NLP 提供了多种工具,能有效减轻焦虑、增 强自信,并让目标更清晰明确。现在,NLP已 成为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的态度:发现并激发资源

NLP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在人际交往中贯彻 的基本信念(前提立场)。对我教学影响最大 的是以下两个信念:

1.“每个人体内都拥有资源。”

2.“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积极意图。”

这种资源导向的教师态度彻底改变了我作 为教师的看法。我坚信,每位学生都具备积 极改变的能力,即使他们的行为看起来令人 困扰,也背后有一个积极的动机。这种资源 导向的思维方式根本改变了我看待学生的 方式。

比如,一个学生如果在课堂 上不专心听讲,乍看之下可 能会显得缺乏动力或故意对 抗。但从这种资源导向角度 出发,我会问自己:这个学生 需要什么才能集中注意力? 他面临哪些障碍?这种重新 诠释能释放出本来用于挫败 感的能量。于是我变得更有 好奇心,积极与学生本人和 家长合作,去识别并清除这 些障碍。

作为教师,我将成为陪伴者 和激励者。我帮助学生们认 识自己的潜能,克服障碍,并 庆祝成功。这种以资源为导 向的观点不仅强化了我自身 的态度,也持续性地增强了 学生们的自我认知。

为了巩固这些基本态度,我 将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的 前提假设重新表述成了适合 学生的班级规则,并且我们 现在将这些规则作为彼此相 处的指导方针。

Rapport:连接建立信任 另一个NLP的重要方面是 Rapport,即在教师与学生之 间建立一种积极的联结。这 种联结依靠对学生需求的敏 感关注,例如通过肢体语言、 语言风格或语速进行“同步。

即使是在小组中,也可以通 过建立Rapport来增强彼 此之间的联系,从而同时强 化整个班级的凝聚力。信任 与认可是高效合作的基础。

一个调动全感官的多样化课 堂(VAKOG:视觉、听觉、动 觉、嗅觉、味觉)同样有助于 学生更好地被“接住”,并照 顾到他们的学习偏好。我尤 其受益于Robert Dilts的“逻 辑层次”模型,它让我能更全 面地传授内容,比如通过角 色扮演、历史情境再现或社 会群体模拟等方式。

激发自我效能感:每个人都 能学会! NLP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自 我效能感:即相信自己有 能力应对挑战。在课堂上, 我经常听到学生说:“我 做不到”或 这太难了”。这 些信念会阻碍学习过程。

为了打破这种思维模式,我 和学生一起探索通用的资源 来应对变化。例如我会说: “想象一个婴儿学走路的过 程。没人指望他第一次就走 得很好。但每一次摔倒和再 次站起来,都会让他更接近 成功,直到有一天能轻松走 路。”

这个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学 习是一个过程,失败是其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学生意识到:他们原则上 可以学会一切,只要他们真 心想学,他们的认知就会发

“无论你认为自己能做

到,还是做不到——你都会

是对的。”

--亨利 福特

生变化。他们开始把挑 战视为机会,慢慢建立 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状态管理:学会调节 情绪

A我经常使用的另一个 NLP工具是“状态管理” (State Management) 。

很多学生早上疲惫不堪 地来到学校,说:“我现 在还没法思考。”但尤其 是在清晨的测验课上, 进入积极状态是非常重 要的。

Jean-Claude Eichenseher 近

20

年来一直在卢森堡担任德语教 师和学生职业顾问。他的目标 不仅是帮助学生在学业上进一 步发展,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 的自信与自我效能感。

借助他在NLP培训中掌握的技 巧和策略,他帮助学生克服限 制性思维,发掘自身优势,明确 目标。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导师辅导, 还是职业规划咨询中,他始终 致力于一件事:让年轻人做好 准备,去过上一个自主而充实 的人生。

www.linkedin.com/in/jeanclaude-eichenseher/

通过与学生一起制定策略, 让他们通过身体姿势、呼吸 或动作来主动影响自己的 状态,不仅能提高专注力, 还能增强他们对自身调节 能力的意识。学生们学会 了:他们可以自己决定自己 的情绪状态,并且拥有工具 与方法来让自己进入更积 极或更放松的状态。

视角转换:培养同理心,解 决冲突

我经常使用的另一种方 法是NLP中的“1、2、3元 视角”格式。在这个练习 中,学生从三种不同的 角度观察一个情境:自己 的、对方的,以及一个中 立观察者的角度。

这种方式不仅能培养同 理心,还能锻炼批判性思 维,并帮助学生以解决导 向的方式看待冲突。这个 练习尤其适合小组活动, 可以通过在教室中设立 三个物理区域来表示不 同视角的转换。

激发动力与资源:幻想旅行与心 灵导师 使用VAKOG(视觉、听 觉、触觉、嗅觉、味觉)五 感系统也在激发动机与 资源方面被证明非常有 效。尤其是引导式幻想非 常有帮助,比如将整个班 级带入一个充满资源的 理想场景。学生们通过调 动五感来想象他们实现 目标后的情境:达到目标 是什么感觉?我看见了什 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 了什么?这些深刻的感官 印象不仅能激发动机,也 能增强自信。

我经常用的另一方法是“ 内在导师”练习。学生会 选一个敬佩的人物或“英 雄”,借用他们的优点来 面对挑战。在困难情境

下,他们会问自己:“如果 是我的导师,他会如何解 决这个问题?”

这种简单却有效的技术 能够解除内心阻碍,让学 生进入解决问题的积极 状态。

理解个体需求:教学中的元程序 (Metaprogramme)

另一个有价值的策略,是 使用“元程序”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自己,并进行 有针对性的支持。元程序 描述了人们如何处理信

息与做决策。例如,有些 学生更受“正向激励”驱 动(追求目标),而另一些 学生则被“避免失败”的 状态所激发。学习风格也 有差异:有些人独立完成 更好,有些人在团队合作 中表现最佳。理解这些差 异并据此调整教学方式, 使我能更精准地支持学 生的发展。

关注元程序有助于创建 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学习 环境,让每个孩子的优势 与偏好都被看见、被尊 重。

总结:NLP

NLP为学校日常生活带来的价值

将NLP融入我的课堂,带来 了持久而积极的影响—— 无论是在学生行为、学习表 现、班级氛围,还是我自己作 为教师的心态方面。学生们 学会了如何使用资源,拓展 视野,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对我来说,作为一名教 师,NLP不只是传授知识,更 是在传递价值观、态度与策 略,这些内容在整个学生时 代都将持续影响他们。

我希望有更多同事有勇气去 尝试NLP。它并非万能药,但 却是一个强大工具,能将课 堂提升到一个全新层次—— 为学生与教师带来同样的益 处。

作者:Jean-Claude Eichenseher

网络研讨会推荐: “用NLP激发学生力量”

时长:1小时55分钟

在 NLP 世界会员专 区,还有 Jean-Claude Eichenseher 的完 整网络课程视频可观 看。

加强资源导向思维:

每位学生都有潜力,通过一种尊重、支持性 的态度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些潜能可以被 充分激发。

缓解焦虑:

NLP方法可以增强自信,解决学习阻碍,让学 生将挑战视为机会。

建立连结(Rapport):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与联结可以加强班 级凝聚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

促进自我效能感:

学生学会识别自身能力,克服障碍,积极面 对挑战。

管理情绪:

通过状态管理(State Management),学生 能发展出调节情绪与专注力的策略,从而顺 利完成学习任务。

促进整体性学习:

通过多感官学习法(VAKOG),照顾学生的学习 偏好,同时有效提升学习动机与成果。

感恩

内心的 记忆

Jean Baptiste Massillon

你愿意 志愿参与吗?

你愿意成为我们使命的一部分吗? 我们正在寻找志愿支持者,与我们一 起成长!

无论你是想写文章、主持活动、组织项 目,

还是只是想分享你对 NLP 的热情 —— 我们都欢迎你的帮助。

请随时写邮件给我们: redaktion@world-of-nlp.org 积极参与我们的社区建设吧!

举例:

· 你想帮助把这本杂志翻译成你的母语。

· 你想参与我们的社交媒体工作,或者分享我们的 内容。

· 你想在你所在的城市发起一个本地小组,促进面 对面的交流。

· 你想向社区介绍你的硕士论文或你新开发的 NLP 项目。

· 你想分享你的想法,为新文章和内容提供灵感。

神经系统层级与神经系统

留意你的思想, 它们会变成语言。

留意你的语言, 它们会变成行为。

留意你的行为, 它们会变成习惯。

留意你的习惯, 它们会塑造你的性格。

留意你的性格, 它会决定你的命运。- 老子

“神经系统层级”这一概念认为:学习与改变所 涉及的不同层级,是神经系统不同类型组织方式 的表现, 并逐步激活更深层次的“神经回路”。在较浅层级 上,如“神经学层级”,只需动用大脑控制身体动 作(如动手)。但如果涉及使命或身份等更深层面 的挑战,就需要远远超出基础神经反应的整合。

例如:

· 为了感知环境,人只需被动地使用感官。

·  为了在环境中行动,人必须调动神经系统更多 资源。

·  若要进行如跳舞、开车等复杂动作的协调,就 需更全面地激活神经系统。

信念、价值观的形成与能力、行为、环境之间的整 合,更需要深层次的神经系统投入, 包括与“心”与“腹”相关的感知系统。BOLD 一 种“自我感”的产生,需要整个神经系统的全面激 活。意义的形成,则依赖于个体层级之间的协调、 投入与整合。因此,一般来说,较高的过程水平会 调动更深层次的神经系统参与。

环境:

一个特定的环境由多种因素构成,例如外部环境 的类型、天气状况、饮食、噪音水平等,都会影响 个体或群体。从神经学角度看,我们对环境的感

知来源于我们的感官系统以及外围神经系统。

为了感知一个特定环境,人会用眼睛观察重要的 物体、用耳朵听声音、用鼻子闻气味、用皮肤感受 空气的温度。人类在此过程中会做出许多细微而 无意识的调整,比如对光线和声音强度的反应, 或是为了适应温度变化而调节身体状态。

外围神经系统主要负责将来自环境的信息传递 到大脑,或将大脑的信息传回身体,是生成感知 与反射反应的关键系统。.

行为

行为是指人们与他人或环境互动时产生的特定 身体动作与反应。从神经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 外部行为是运动系统(如锥体系统和小脑系统) 中神经活动的结果。在非反射性行为中,属于更 深层的神经活动,不仅包括感官器官,还涉及B心 理运动系统B,这个系统协调我们的身体动作与 有意识的运动。

Robert Dilts 是全球知名的开发者、作家、 教练、培训师与顾问,在**神经语言程式学 (NLP)与成功因素建模(SFM)**领域享有盛 誉。

• 他是NLP University(加州圣克鲁兹)与

Dilts Strategy Group 的联合创始人, 同时与 Dr. Stephen Gilligan 一同创办了生成 式变革国际协会(IAGC)

·  Robert 撰写了三十余本书与五十余篇文 章,内容涵盖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代表作品 包括:

· From Coach to Awakener

· Strategies of Genius

· Sleight of Mouth

·  The Power of Mindset Change(与 Mickey Feher 合著)

·  Generative Coaching 与 The Hero’s

能力

“能力”与人们用来控制自己特定行为模式的心 理策略与思维地图有关。一些行为可能只是对环 境刺激的反射反应,但我们大多数行为并非如 此。许多行为基于“心理地图”和其他内在过程, 而这些源头来自我们的内心活动. 这是一个超越 即时感官感知的经验层面:你可以想象一些与你 当前所处空间无关的画面;你可以回忆起几年前 发生的对话和事件;你甚至可以设想未来可能发 生的情景。这些行为往往依赖于一张内在地图、 一个计划或策略,指导我们行动,而不是基于条 件反射、习惯或仪式。当我们处于“能力”层级时, 我们能够选择、改变、调整一类行为,并将其适配 到更多外部情境中。

能力意味着: 掌握一整类行为方式,并清楚什么时候、在什么 条件下使用哪一种最合适。从神经学角度看,“能 力”涉及到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大脑 皮层中高级

Journey: A Voyage of Self Discovery(与 Dr. Stephen Gilligan 合著)

·  他的著作《Success Factor Modeling》识 别出成功企业家、团队和项目的核心特质与 能力。

·  在过去45年中,Robert 曾为众多组织、院 校与政府机构举办过培训与工作坊。

处理系统的功能。在大脑皮层(或称“灰质”) 中,感官信息被转化为心理地图,并与其他心理 表征联系或在幻想中重组。这种处理方式通常伴 随着微妙的非意识动作提示(例如眼球运动、呼 吸频率变化、身体姿势调整、声音音调变化等)。

价值观与信念

价值观与信念是我们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基本 判断与评价。它们决定我们如何赋予事件意义, 并构成了动机与文化的核心。它们决定我们是否 激发或抑制某种能力与行为——通过 动机(Motivation)和 许可(Erlaubnis)的形式影响我们。

这些价值观与信念通常涉及一个核心问题:“为 什么?”从神经学角度看,信念与价值观主要关联 到边缘系统(limbisches System)和下丘脑(Hypothalamus)。

边缘系统不仅和情绪有关,也与长期记忆有密 切联系。虽然在某些方面,边缘系统比大脑皮层 (der Kortex des Gehirns)更“原始”,但它的作 用是整合来自大脑皮层的信息并调节自律神经 系统(调节心率、体温等基本 心率、体温、瞳孔放大等身体基本功能)。由于它 们是由大脑深层结构产生的,信念会导致身体基 本生理机能的变化,而这些机能是我们许多无意

识行为的根源。身体的基本生理机能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我们许多无意识的反应。事实上,我们 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相信某件事的方法之一,就是 因为它会引发生理反应;它会让我们的“心脏悸 动”、"血液沸腾”“皮肤刺痛”(这些都是我们在正 常情况下通常无法自愿产生的效果)。这就是测 谎仪判断一个人是否 “说谎 ”的原理。人们在相 信自己所说的话时,与在说假话或不一致时,会 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反应。

这是信念与更深层次生理功能之间的紧密联系, 使它们对健康与康复产生如此强烈影响(就像安 慰剂效应的案例)。由于我们内心信念所产生的 期待会影响到更深层次的神经系统,它们也可能 带来显著的生理反应。

这可以从一个例子中看得很清楚:一位女士领养 了一个婴儿,她坚信“母亲应该用母乳哺育孩子” 。正因为这种信念,她真的开始分泌乳汁,甚至足 以完全哺育她的养子!

身份

身份层级与我们对“我是谁”这一感受有关。它是 我们对自己身份的认知,整合了我们的信念、能 力和行为于一个统一的系统中。我们的身份感建 立在对“自我”在更大系统中的认知之上,例如我

们所处的群体或环境。它影响我们对“角色”、“目 的”和“使命”的感受。从神经系统的角度来看,我 们的身份可以被视为与整个神经系统的整合有 关,而其中深层脑结构,尤其是网状结构(Retikularformation),可能发挥关键作用。网状结构 是位于脑干深处的一大群神经细胞,其神经纤维 通过丘脑核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联结区域。

网状结构是清醒状态的调节中枢。当脑干中这一 区域被破坏时,人会陷入昏迷状态。

(相比之下,即使大脑皮层的大范围区域遭到破 坏,也不一定会导致意识丧失。)

此外,身份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其他深 层次的生命调节系统存在生理联系。

身份的改变或转换会对一个人的生理系统产生 极其强烈甚至立即的影响。医学研究表明,患有 多重人格障碍的人在身份切换时,可能会出现 显著而剧烈的生理变化。例如,不同人格的大脑 波形图往往完全不同。有些人每个身份会戴不同 的眼镜,因为他们的视力会随着身份而变化。还 有些人在某个身份下会出现过敏反应,而在另一 个身份下则完全不会。一个著名案例来自 Goleman(1985):一位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因病住院, 但医生惊讶地发现,她在由“不患病的人格”主导 的时期,血糖完全正常,糖尿病症状消失。

使命

“ 使命”或“更高目的”的体验,是一种深层的感 受,源于我们认识到:自己是某个比个体更大的 整体的一部分。

人类学家兼系统理论家 Gregory Bateson 将其 称为:“感知万事万物如何相互连接的模式”。我 们作为个体,是某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我们的 意义来自于我们如何回答以下问题: “我为了谁?”、“我为何存在?”

神经学上,“使命层级”代表了我们神经系统与他 人、甚至整个集体神经网络之间的“关系场”(Beziehungsfeld)—— 这一互动场有时被称为:群体 意识(Gruppenverstand),群体心智(Gruppengeist),集体意识(kollektives Bewusstsein)这 个层级也涵盖了“神经系统”与其他生物或环境 的信息交换过程。

Gregory Bateson 的名言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层 级:

“个体意识存在于体内,但不局限于体内。它 也存在于身体之外的信息通道与信号中;同 时还存在于一个更大的意识中,个体意识只 是其中一部分。这个‘更大的意识’可以被称 为‘神’——它存在于整个社会系统和行星生 态网络之中。”

概括地说,神经层次由以下神经生理结构“层次 ”组成:

1. 环境:外周神经系统(感知、反射)

2. 行为:运动系统(大脑锥体系统与小脑)——有

意识的行动

3. 能力(Fähigkeiten):皮层系统——半意识行为 (眼动、姿势等)

4. 信念与价值观:边缘系统与自主神经系统(心 率、瞳孔反应等)——无意识反应

5. 身份: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与生命功能 相关的深层神经网络(如网状结构)

6. 使命:不同神经系统之间构成更大系统的整合 与连接

启示

神经学层级模型带来了诸多启示。其中之一是: 不同类型的改变涉及不同层级的因素。

反射性反应主要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在这 个层级上的改变,通常通过直接改变刺激或反应 来实现,就像经典条件反射那样。

·  真正有效的改变则来自内部的“触发”。如果要 实现持久的改变,就必须深入探讨“冲动”的来源 或本质。

例如,帮助某人意识到引发内在反应的“内在表 征”(如内心图像),并尝试调整这个触发因素,从 而改变他们的反应路径。

·  恐惧症往往伴随着一个信念,即某件事是“危 险的”。

想象中的威胁即可引发强烈的恐惧反应。

若要实现真正的转变,不仅要意识到这些恐惧图 像本身,还要识别并更新与之相关的信念系统。

·  成瘾通常是更深层次内在机制的产物,常常与 身份层级有关——成瘾者往往将成瘾行为作为“ 自我”的一部分来看待。

因此,真正的改变不仅在于戒除某种行为,更在 于改变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方式。

整体来说:参与改变过程的层级越多,改变的深 度就越大。同时也意味着:个体的内在状态质量 越高,所需的时间和实践越多。

文献来源(Literatur):

• Putnam, F. W. (1984). 多重人格障碍的精神生理学研 究综述

• Goleman, D. (1985). 多重人格谜团

• Dilts, R. (2003). From Coach to Awakener

• Dilts, R. & DeLozier, J. (2000). NLP系统学百科全书

• Dilts, R. & DeLozier, J. 与 Bacon Dilts, D. (2010).

NLP II:下一代

我的书《From Coach to Awakener》(德语译作: 《专业NLP教练实践》)提供了更多示例、工具和 流程,支持你在各个神经层级上进行有效改变。

与神经教学法

人际沟通如何影响关系的成功?

借助 NLP 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通过清晰的语言和有针对性的沟通 来积极影响大脑中的神经模式。本文介绍了实用技术,帮助打破阻碍、促进理 解、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实现顺畅高效的流程。

作者:Dr. Franz Hütter

神经语言程式学(NLP本身就带有“神经基 础”的理念,强调通过改变思维、情绪与行

为模式来实现深层改变,并将这一目标落实 到具体有效的方法 中。但在 NLP 实践 的“实用主义”导向 下(即“什么有效, 什么就有理”),其 理论基础与科学验 证往往较为薄弱。

因此,将 NLP 纳入 学术与科研讨论, 对于其进一步发展 与定位至关重要。 一个自然的连接 点是:神经教学法 (Neurodidaktik)

神经科学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帮助 我们理解哪些教学方式最能激活大脑、促进 有效学习。

。这门学科研究如何将脑科学成果应用于教 学和学习过程之中,尤其关注大脑友好的教 学设计(Hütter & Lang, 2024)。学习不仅局 限于学校场景,而是贯穿终身各个阶段—— 比如职业发展、应对挑战、习惯改变等。

例如:教育学教授 Renate Nummela-Caine 提出了 12条神经教学原则,用于 支持学校中的大脑友好型 学习(Caine et al. 2005 )。我与 Sandra Mareike Lang 合作,将这些原则进 一步应用于成人教育与人 才发展领域,并编写了《面 向培训师的神经教学法》 (Hütter & Lang, 2024) 。研究表明,NLP 中的很 多技术和方法都可以很好 地与这些神经教学原则结合。本文后续页面 将展示:如何将 NLP 中常见的技巧与神经 教学原则对接;如何更有针对性地使用 NLP 工具;如何通过这一桥梁创造新的可能性, 让 NLP 更系统、也更科学。

原则 1: 学习是一个生理过程

这一首要原则指出了神经可塑性的基本概 念,它构成了所有学习过程的基础。因为只 有当大脑中的神经结构发生有机性变化时, 才能实现持久的学习。新的突触会产生,旧 的连接被解除,而原本较弱的联结可以发展 成强大的神经“高速通道”。这是通过情绪上 重要的经验经由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生物合 成,最终在大脑联结体中引发结构性变化而 实现的。为了让学习成功,时间和有利于成 长的条件如睡眠、运动、情绪参与以及多个 感官通道的激活是必不可少的。

NLP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内在和外在的感官 使用(VAKOG)是 NLP 应用中的一个核心要 素。身体性在我们心理过程中的作用,早在“ 具身化”研究中就已经通过大量实证数据得 到确认(Storch et al. 2022),因此 NLP 始终 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作为进入主 观体验和情感强度的首要通道。

与那些远为抽象的类别如感受、价值观和信

念不同,这些范畴也是其他教练和治疗方法 所使用的,NLP 始终扎根于生理过程之中。

这增强了感官和情绪的强度,也加深了沟通 与教练中的神经可塑性影响。

尤其是我们在 NLP

中称为亚通道(Submodalitäten)的感官子特征,在脑科学中被确 认对大脑建构现实的过程有决定性作用。例 如,一些视觉特征如亮度、对比、距离、色彩 等,是大脑用来评估某个想象是否具有现实 性的一种启发式机制(Roth, 2011)。这一基 本原则是:一个想象越详细,它就越真实、越 具吸引力,也越可能触发实际的行为。

当 NLP 应用者学会训练自己的想象能力时, 就等于他们获得了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掌 控大脑的调度权,并将自己的神经网络引导 至理想的路径。

原则 2: 大脑是社会性的 学习不仅是一个个体过程,它深 深植根于社会互动之中。我们的 前额皮质——即负责思考、计划和 有目标地行动的高级认知功能中 枢——在进化生物学上,主要是为 了应对复杂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形 成的(Grossmann, 2013)。合作是 我们最大的生存优势,社会联结会 激活我们的依附系统,而这种 激活会通过催产素(Oxytocin) 的分泌进一步增强。这种激素 不仅能提升动机和减轻压力,还 能激活镜像神经元,使我们通过 模仿榜样更轻松地学习(Hütter, 2018)。

NLP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它的 核心要素之一是建模(Modeling)——即有意识地从榜样那里 学习其成功的行为模式。这一技术 利用了社会大脑的自然功能:通过 模仿来获得知识。毕竟,从与我们亲近的榜样那 里进行模仿学习,是最强大的学习方式之一。

原则 3: 对意义的追寻是与生俱来的

但 NLP 不止于此:它通过对“亲和”(Rapport)的 特别关注,即建立深层的、富有同理心的连接,为 从榜样那里进行直觉式学习创造了最佳条件。良 好的亲和关系还能促进依附激素催产素的释放。

而催产素通过激活多巴胺系统来提升动机,并通 过抑制激素应激轴来促进放松的学习状态。尤其 是催产素还会激活镜像神经元,而这些神经元正 是模仿学习的神经基础,使得隐性建模学习成为 可能。

通过校准(Calibrieren)——即精确感知对方的 状态和生理特征——以及通过在身体语言层面和 积极倾听策略中有意识地运用“镜像”,NLP 将人 际关系真正置于核心地位。最新研究表明,这种 镜像行为与合作性互动及共同目标的建立密切 相关(Reed, 2020)。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为了识别意义和产生意义 而设计的。海马体是我们有意识记忆的组织者, 它作为模式识别探测器,将新的体验与已知模式 进行比对,而前额皮质则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并 赋予其意义。明确可感知的意义可以提升动机和 幸福感——正如维克多·弗兰克尔(意义疗法)和 阿伦·安东诺夫斯基(健康生成学中“连贯感”概 念)的研究所揭示的那样(Frankl, 1984;Antonovsky, 1987)。

NLP 正是建立在这种人类思维器官的天然意义 取向之上,并提供了具体工具来支持它。其中一 个核心概念是“良好措辞的目标”,即通过正面表 述、感官可感知性、个人影响、情境关联性以及成 本效益权衡(生态检查),使目标充满清晰而深刻 的内部表征,从而大大增强其意义感。这种处理 方式显著提高了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因为它能增 强神经兴奋的一致性(参见 Grawe 2004),进而 集中行为能量。

此外,NLP 还使用框架技术(Framing-Techniken)将学习内容或计划嵌入更大的语境中。根据 Bernice McCarthy 的 4MAT 模型,框架包括四

原则

5:

原则 4: 意义的追寻通过神经模式 的建立而实现。

学习的过程,是将新信息连接到已有神 经模式上的过程。因为新的模式的形成 总是需要依附于已有结构。

在 NLP 中,这一原则主要通过“同步与引 导”(Pacing and Leading)这一概念来 实现。同步(Pacing)——作为对对方的姿 态和行为进行呼应的艺术——为沟通中 的神经连接性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的引导(Leading)则引向新的视 角和行为方式。

基于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与对话对象 或客户当下的激活状态建立连接,还能 触及更持久、更深层的神经结构,如价值 观和信念等强大模式,并加以有效处理。

个核心要素: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如果…… 会怎样。其中,内容(是什么)、方法(怎么做)以及 迁移(如果……)都明确处于激发动机的效用(为 什么)这一核心的统领之下。如果我们在演讲、研 讨会、操作指引、变革沟通或销售对话中一开始 就运用 Simon Sinek 所提出的“从为什么开始” (Start with Why,2009),我们就为沟通建立了 一个框架,能够直接连接到对方的动机系统。

而如果一个人对意义建构感到困难,例如他将自 己对高标准的坚持贬低为吹毛求疵,那我们就可 以借助 NLP 的多种“重新框定”技术,帮助其重新 构建更丰富的意义结构,为他本人及客户创造出 更具资源性的意义体验。

情绪对于模式建立至关重要。

我们的神经网络通过突触可塑性而发展。谁想要 把一条“神经小径”变成一条牢固的习惯之路,就 必须面对“神经道路建设”。这有时很耗力,并且 需要大量情绪能量。

因为像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样的神经递质 在强烈情绪被释放时,会触发一连串生化信号反 应,最终导致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这就像 是神经道路建设中的“沥青铺设”(参见 McReynolds & McIntyre 2012)。

换句话说:情绪就是神经花盆中的“养分棒”! NLP 提供了多种技术,来激活并调节情绪。其中 一种是“锚定法”(Ankern),它通过特定触发点 让情绪状态可以随时被重新调出。

这项方法帮助人们在关键时刻让自信、动力等目 标状态再现,例如面对求职面试或演讲等挑战情 境。

调节情绪“工作温度”的其他有价值工具还包括 用于建立联结(“身临其境”)与抽离(“旁观其中” )的技术。通过联结(Assoziation),人们可以全 身心地、调动所有感官去感受一个情境;而抽离 (Dissoziation)则帮助人们在情绪上保持距离。

这些技术让人重新掌控自己的情绪,并为 NLP 中 的 P(即“程序化”)奠定重要基础——通过程序化 调控自己的神经唤醒状态,从而在思维与行动中 塑造未来的自由空间。

原则 6: 大脑在部分与整体层面上同时处 理信息。

学习既以归纳方式进行,也以演绎方式进行。归 纳是指从经验中无意识地总结规则(例如母语习 得),而演绎则是先教授原则,再进行实际练习( 如外语语法课)。两种方式在不同情境下都是有 效学习的重要手段。

NLP 实践者学会有意识地处理不同的“信息块层 级”(Chunk Levels),也就是不同抽象程度的信 息处理层面——从具体的细节要素到宏观的整体 概念。这种在具体与抽象之间灵活切换的能力, 让熟练的 NLP 使用者在两种教学模式中都能应 对自如。

作为讲师,你可以清晰讲解一个概念,并带领学 员进行演练(演绎式)。同时,你也可以基于学员 当前的诉求,通过识别其中的模式,快速设计一 个或多个干预方案(归纳式)。这赋予你行动上的 灵活性,以及在沟通中高度的需求导向能力。

原则 7: 我们通过有方向的注意力学习,但 也通过外围感知进行学习。

我们的脑每秒大约处理 1100 万比特的信息 (Zimmermann, 1986),而我们的工作记忆每秒 只能处理 50 比特甚至更少(Cowan, 2001)。我们 所意识到的,仅仅是我们所处理内容中的极小一 部分。由于我们具备意识的脑皮层是一个巨大的 能量消耗者,这种“节约处理”是人类出于能量需 求所必需的生理策略。尽管如此,无意识的信息处 理仍对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最大的学习 过程——从学走路、语言习得到社会化——通常并 非通过明确的规则学习实现的,而是通过多年经 验所形成的直觉性能力获得的。

在 NLP 中,这种定向学习与外围学习的二元性被 有意识地加以运用。例如,“地面锚定”技术可以让 我们在做出决定和选择时,既能够有意识地进行 思考,也能够用直觉去感知。这样不仅为直觉洞察 提供了空间,也有助于身体标记(Damasio, 1996 )的显现,从而促进协调一致的决策过程。

包括“催眠状态格式”和诸如迪士尼法(DisneyMethode)等创造性技巧,也会在有意识分析(“现 实者”、“批评者”)与直觉体验(“梦想者”)之间有 目的地切换,以激发创造性解决方案与洞见。

NLP 因此在认知反思与直觉体验之间建立了良好 的平衡。

原则 8: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也可以无意识 地学习。

我们的大脑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工作。两个 核心模式分别是任务相关网络(Task Positive Network),它支持有意识、目标导向的行动; 以及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它在白日梦状态下促进创造性过程。这两 种模式对于有效的学习与问题解决至关重要 (Raichle & Snyder, 2007)。

在 NLP 中,这种二元性被系统地转化为方法。 语言的元模型(Metamodell der Sprache)可 以帮助我们将无意识的信息变为意识可见。通 过精确提问,隐藏的信息、无意识的预设或未 被认识的资源可以被唤起并加以处理。这激活 了前额叶的执行功能,促进模式识别与有意识 的改变过程。

与此同时,米尔顿模型(Milton-Modell)通过 其催眠语言结构,建立了与无意识沟通的基 础。在催眠状态下,大脑会出现所谓“前额叶低 灌注”(Hypofrontalität),也就是前额叶的血 液流动减少。这个状态使认知警觉性以及批判 性自我观察暂时降低,让我们对新的信息更加 开放,也更容易放下理性的防御策略。

同时,大脑中视觉、听觉与动觉皮层中的感官 区域会变得更加活跃。这使得生动的内在图 像、声音或感受更容易被调出与使用。由此,我 们的想象力以及伴随图像的神经影响会大幅 增强(Halsband, 2009)。

原则 9: 记忆有多种类型。

除了存储事实与事件的陈述性记忆(deklaratives Gedächtnis),还有程序性记忆(prozedurales Gedächtnis),用于储存行为与惯例;以及情 绪记忆(emotionales Gedächtnis),用于储存 情感。这些记忆系统彼此独立运行,这从某些人 在失去陈述性记忆后依然能够习得新技能就能 看出。

故事(Story)作为一种能整合多种记忆形式的媒 介,格外适用于 NLP。故事能够激活情节记忆, 其叙事结构特别适合与海马体进行模式匹配。同

时,通过情节中的行动流程以及对主人公的共情 识别,还能激活程序性与情绪记忆。

NLP 中的隐喻与故事工作,是重要的L层(Language/Language use),帮助我们接触大脑的核 心信息处理机制。

神经科学研究还显示,大脑在处理抽象概念(如“ 心理痛苦”或“金融风险”)时,会回溯到身体层面 的具体类比,例如处理与厌恶或疼痛相关的大脑 结构(Kuhen & Knutson, 2005;Macdonald & Leary, 2005)。

当我们——例如在教练或研讨课程中——从具体 经验入手时,就可以避免让大脑将抽象内容费力 地转化为身体感知。我们直接从大脑最擅长的 信息处理层级开始,即“具身概念”(embodied concepts)的层面(Lakoff & Johnson 1999)。从 地面锚定到椅子与时间线的应用,NLP 提供了丰 富的形式来激活身体记忆,并最大化地发挥大脑 的运作方式。

原则 10: 学习取决于发展阶段。

一个人的认知和情绪成熟度决定了学习过程可 以如何展开。例如,八岁儿童的抽象能力通常明 显弱于十二岁儿童,这与前额皮质发育阶段差异 密切相关。前额叶的沟回(即脑沟与脑回)密度 与成年人的精神灵活性和工作记忆能力相关联 (Gautam et al. 2015)。

类似的结果也出现在情绪成熟方面,例如通过皮 层灰质增长增强自我调节能力的区域——这在正 念训练(Kang et al., 2015)中尤为明显。

与 NLP 初创时期不同,现在已有大量实证研究显 示:大脑发展阶段决定了什么样的干预措施更有 效,尤其是在成人教育中尤为显著。

因此,即使当今 NLP 仍使用“程序设定”(Programmieren)的机械隐喻,它所指涉的实质—— 大脑的可塑性与可编程性——早已被广泛的神经 科学实验证实。这种“可塑性”始终受我们选择和 经验的影响。

原则 11: 复杂学习在挑战中被促进,恐惧 与威胁则会阻碍它。

压力生物学表明,适度、可控的挑战具有神经保 护作用,并可促进神经可塑性(Kirby et al. 2013 )。

相反,长期过量的压力激素如去甲肾上腺素与皮 质醇,会带来慢性毒性作用,削弱神经连接,甚至 损害灰质结构(Kaufer & Freidman, 2014)。

特别是前文所述的联结(Assoziation)与抽离 (Dissoziation)技术,以及锚定或格式工作中 的“恐惧技术”(Phobietechnik)或“改变历史” (Change History)等方法,赋予 NLP 实践者一 套强有力的工具,帮助他们管理不同类型的压力 源。

由此,我们能将原本被动承受、损害健康的“猎物 式压力”(Beutetiere-Stress)转化为积极主动、 短期寻求的挑战性压力(Sapolsky, 2021)。正是 在成功应对这些挑战之后,人的自我效能感、自 信与能力会增长,进而激发人们面对生活挑战的 意愿。

原则 12: 每个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一最后的神经教学原则指出了每个人类大 脑的独特性。由于基因差异和不同的生命经 验,每个人都会形成高度个体化的突触连接 模式。这种多样性导致人们对世界的体验和 处理方式存在主观差异。

NLP 将对这种主观性的尊重置于核心地位。

例如,其中一个基本公理是:“地图不是领土” ,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在地图,它塑造 了对外部现实的感知。对他人世界模型的尊 重,也延伸为对自我的尊重。

NLP 技术,如六步重新框定(Six-Step Reframing),鼓励人们尊重自己内在的各个部分, 认可每种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即便是那些“ 不受欢迎”的行为模式,也不被指责,而是通 过替代路径去实现背后的良好初衷。

内外世界之间的反馈回路中,经过培养的友 善自我联系能为和谐共处打下基础。在当今 全球危机、政治极端化与日益加剧的冲突中, 建设不同世界模型之间的桥梁、包容异见者 的声音显得尤为重要。

此时,对和平与美好未来的渴望,才有了真实 实现的机会。

让我们一起发挥 NLP 的潜能,以爱与喜悦学 习如何与自己、与他人共同生活!

附赠内容:访谈 + 视频讲座 《NLP 的真相》 world-of-nlp.org

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人文科学家与经验 丰富的实践者,致力于在科学与培训/ 教练世界之间架设桥梁。

他通过 TÜV 认证的 Scientific Trainer 培训课程,支持同仁们将其宝贵的工作 科学化、进一步发展并进行定位。

Franz 深信:在当今时代,没有什么比人 的成长与学习更重要。他最大的热情是 支持学习的“乘数者们”(如你我)成长 为有影响力、有效力和共鸣力的存在。

在 World of NLP 会员专区, 你可以观看 Franz Hütter 提 供的超 3 小时深入内容。

More about Dr. Franz Hütter: www.brain-hr.de/scientifictrainer

对话催眠,仅用一个词

Marian Zefferer 在我们的专栏系列《NLP中的L》展示了语言如何产生催眠效果。无论 是魔法词“noch(还)”,还是用名字进行个性化称呼——通过重复与形象化语言,我们 可以学习更有效地沟通并提升影响力。

大多数人提到催眠时,会联想到某人闭着眼睛、 半睡半醒、几乎瘫倒的样子。因此,很多人更倾向 于说“对话催眠”而不是“催眠”,即“睁着眼的催 眠”。这种方式可以用于儿童教育、销售,甚至和 朋友在咖啡馆的闲聊中。而我们在这种“普通的 日常对话”中,加入一些催眠原则,可以显著提升 影响力。

什么是催眠原则? 催眠原则有很多种,但 它们的最终目的始终 是:在沟通中更具影响 力。我们真正要问的问 题是:“我如何才能说得 更有影响力?

“语言是人类使用的 最强大的药物。”

约瑟夫·鲁德亚 德·吉卜林

”例如,其中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我们基于对方 的第二知觉位置来给出暗示。我们会使用能在对 方脑中引发正确联想的词语。如果对方不知道“ 催眠”意味着“睁眼催眠”,那我们宁可使用“对话 催眠”这个词。即使对方没听说过这个词,它也更

可能引发我们希望产生的联想。另一个原则是: 重复。重复出现的词语更容易被记住,因此也更 有效。还有一些原则关注形象语言和对抗抗拒的 语言模式。所有这些原则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目 标:我们希望在沟通中真正产生联系。接下来一期 《NLP中的L》专栏将继续探讨:有哪些催眠语言 原则、它们如何起效,以及如何实际运用。

我如何在对话中催眠对方? 真相是?我们一直都在这样做。请记住,催眠的核 心是:产生影响力。当对方说“好啊,一起去看电 影”,我们就已经产生了影响。但我们也都熟悉那 些影响无效的情形。比如:当我最好的朋友情绪 低落时,我试图用语言安慰她,可她的心情丝毫 没有好转;或者我们的孩子考试失败,我们试图“ 开导”他说这只是一次学习机会,结果他的状态 反而更糟了。又比如:我本来打算去店里买东西, 原本确实需要那个产品,结果销售人员说话的方 式让我什么都没买。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对话催 眠”都能帮上忙。关键是:我们如何在逆境中仍保 持影响力?

词催眠诱导

催眠式对话与语言模式涉及提问技巧、句式结 构、联想、语感等诸多要素。而本文专注于“一词 诱导”这一主题。也就是说:有些词,仅凭自身的 力量,就足以在对话中引发一次思维的转变

改变对方心态的那个词

“我做不到!”——14 岁的 Paul 一边说着一边把 数学书扔到地上。老师没有纠结于“扔书”这件 事,而是回应道:“你还没做到。”(Du kannst das noch nicht.)

根据 Carol Dweck 的研究,这个词“noch(还)” 是一个真正的魔法词。它暗示着:虽然你现在还 不行,但未来有可能行——而无需添加任何额外 内容。

与催眠中的“重复”原则相结合——这位老师每节 课多次使用“noch(还)”这个词——根据 Dweck 的研究,这种干预可以促成所谓的“成长型思维 模式(Growth Mindset)”。

也就是说,孩子们会逐渐建立起这样一种自我观 念:“我可以改变自己。”在自我对话中,这个词也 可以作为一种自我暗示来使用。比如与其说:“我 没有音乐天赋”,不如说:“我还没有音乐天赋。”

如果一个人确实想要变得更有音乐性,那么这两 句话的效果截然不同。

名字具有力量——你在使用它吗?

我 15 岁那年读到 Dale Carnegie 的书时,上面 写着:你应该用别人的名字来称呼他们。我当时 摇了摇头,觉得这完全不自然。“再见”听起来很 正常,但“再见,本杰明”听起来就好像我不确定 对方的名字是否正确。

然而几周后,在我练完合气道后,我对教练说了 声“再见”,他回答我:“再见,Marian。”那一刻, 我感到自己被看见了、被重视了。仅仅因为他加 了六个字母,一个如此普通却强烈的感觉涌上心 头。这,就是名字的力量。它赋予我们身份,也能 让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好——如果我们去使 用它的话。从今天起,你是否也愿意在道别时试 着加上对方的名字?

我还不够胜任。

我太慢了。

我根本不明白。

你还不够胜任。

你现在还慢。

你还不明白。

© Cottonbro Studio
Pexels

关于作者

Marian Zefferer, MSc. 是心理学家、NLP 讲师 与播客主持人(节目为“ 语言的心理学:用语言 激励、影响、塑造”),并 担任“World of NLP 播 客”联合主持。他的超 级能力:将复杂内容转 化为明亮的“顿悟时 刻”。他热衷于在线教 学,喜欢让艰涩的主题 变得触手可及。他在 World of NLP 平台提供定期的网络讲座 与培训,涉及 NLP、故事讲述与教学法。

假设你已经富有并受到启发

你如何立即改变对方的思维与心态?方法正是: 在他们脑中唤起一部“新电影”——这可以通过一 个词实现,那就是“假设……”

更多关于他的信息请见: www.landsiedel.com/at/ueber-uns/marian-zefferer.html

从问题直接跳进解决方案

你是否也有同事只会说“我不想要什么”?我们都 认识这样的人。如果能有一个词,能直接将他们 从问题转入解决视角的“解决恍惚”中,该多好? 这个词存在,它就是:“Sondern…?”(而是……? )

不管这个词是单词还是句式,它的作用都 是打破消极思维模式,开启积极思维空

“我不想再这么胖了。”

而是?

“我不想一辈子被雇佣。”

而是?

“我不想一个人。”

而是你想要什么?

间。它是改善的第一步。因为当你的大脑 知道你真正想要什么,它也就能开始带你 走向那里。

» “假设, 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 “假设, 你现在已经很健美了,你的日常生活会有 什么不同?”

» “假设, 你读书非常广博,你会特别关注哪些主 题?”

» “假设, 你已经富有并受到启发……”

这个词帮助我们创造出一种“假设中的现实”,我 们可以稍稍走进这种现实。在这种新现实中,我 们会产生全新的想法、情感,甚至对自己的信念 也可能发生改变。这是一种特别高效的方式,尤 其当涉及重大转变时:

比如有人说他不堪现状、想要创业。你就可以直 接邀请他进入解决模式:“假设你已经创业成功 了……你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在你的人生中, 你最珍视的收获是什么?”

Quellen

Barry, H., Jr., MacKinnon, D. W., & Murray, H. A., Jr. (1931). Hypnotizability as a personality trait and its typological relations. Human Biology, 3(1), 1-36. https://doi.org/10.2307/41447613

Chartrand, T. L., & Bargh, J. A. (o. J.). The Chameleon Effect: The Perception-Behavior Link and Social Interaction. Dweck, C. S. (2008). Can Personality Be Changed? The Role of Beliefs in Personality and Change.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6), 391–394. https://doi.org/10.1111/j.14678721.2008.00612.x

Dweck, C. S., & Reppucci, N. D. (1973). Learned helplessness and reinforcement responsibility in childr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5(1), 109–116. https://doi.org/10.1037/ h0034248

Peifer, J. T. (2016). Parody Humor’s Process of Influence: The Roles of Sympathy and Enjoyment in Shaping Political Perceptions.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19(2), 173–196. https://doi.org/10.10 80/15205436.2015.1072723

Prior, M., & Tangen, D. (2023). MiniMax-Interventionen: 15 minimale Interventionen mit maximaler Wirkung. (19. Aufl.). Carl-Auer Verlag GmbH. Suedfeld, P., Bochner, S., & Matas, C. (1971). Petitioner’s Attire and Petition Signing by Peace Demonstrators: A Field Experiment1.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3), 278–283. https://doi. org/10.1111/j.1559-1816.1971.tb00366.x

催眠是一种关系现象

至少早期的催眠研究者曾认为,催眠只在约 50% 的情况下有效。这个观点源自一些实 验:他们用录音播放催眠指令,部分被试者 仍然产生催眠反应(如肌肉僵直、视觉幻觉 等)。但相比之下,人际关系的力量远比录音 强大。研究表明,当我们喜欢对方时,我们更 愿意配合他们的请求。这也是谈判中常用的 技巧:人质谈判专家会先努力建立关系,然 后再施加影响。催眠同样如此。一个词就能 建立联系,那就是 “我们”。请看这些对比句 式:

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催眠

总结一下:我们每天都在“催眠”彼此。如果 我们希望沟通更有效,就可以运用这些催眠 原则。一个很好的起点就是进入“催眠语言” ,例如使用这些词:

·(假设)

·(我们)

·(还)

·(而是)

· 或者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

这样我们可以创造新的现实(angenommen)、解除阻碍(noch)、改变问题(sondern)、建立关系(名字 + wir)。

我们有时都难以接受他人意见。这种情况下可以…… 重要的是,尽量少费力地完成这件事 我们一起想办法,尽量轻松完成它。

你能做到。 我们 起完成它。

当然,“我们”这个词用得太多也可能被滥 用。例如说“我们需要勒紧裤腰带”,其实可 能并不是“说话者”本身在勒,而是“听众”得 勒。

假设你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词,会带 来什么样的影响?你的关系中,哪一个词最 有助于改善互动?你看,即使是写出来的文 字也可以产生催眠效果。而“书面催眠语言” 与“口头催眠语言”的不同之处,我们将在未 来的《NLP中的L》系列文章中进一步探讨。

「不懂语言之力的人,

也无法真正理解人。」

孔子

NLP 与科学

Bruce Grimley 论述:为什么研究是获取公信力的关键

在过去 40 年中,我是一名心理学家, 我欣然接受科学所带来的严谨性。尤 其当我们从事 NLP 启发的工作时,必 须具备科学的态度。

2017 年,我为《Acuity》撰写了一篇文 章,题为《为什么 NLP 必须获得学术 公信力》(Grimley, 2017)。如今时隔 近 8 年,我依然坚信这一点。

这篇新文章想要说明的,是我为何仍 坚信 NLP 需要获得学术上的严肃性。 只有如此,持续的研究才能获得机构 资助,而被发现的模式才有可能成为 举证过程中的“黄金标准”。

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好问题——连哲学家 都没有统一答案。但正因为如此,并不意味 着“科学”这个标签就一文不值,我们也不能 忽略它的意义。2024 年,我与 Dormandy 合 著写道:

“‘科学’标签是对认知品质或社会权威的 认证印章……把关者必须排除伪科学、学术 不端与假科学,同时也应接纳异见——正是 这些构成了科学的本质。”——Dormandy & Grimley, 2024 那么,我们是否也希望 NLP 的研究能配得上 这样的印章?我们是否希望 NLP 的世界也具 备“科学”的品质?我们是否希望 NLP 代表的 是“知识”,而非“个人意见”?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与托马斯·库恩 (Thomas Kuhn)常被视为现代科学思想之 父。但波普尔自己曾说,社会科学本身也是 科学——因为它们是经由意识和自由意志建 构起来的系统。

托马斯·库恩也坚持认为,即便是自然科学, 也不应局限于一种模型,而应将社会科学的 复杂性纳入考量(McIntyre, 2019, 第 4 页)。

要想定义什么是“科学”,我们必须基于演绎 逻辑的标准来评估。而这正是卡尔·波普尔 努力尝试做的事情。

归纳法的问题

想象你住在一个只生活着黑天鹅的地区,且 过去 20 年从未见过白天鹅,你很可能合理 地推论:“所有天鹅都是黑色的。”但如果你 搭乘飞机去了另一个国家,发现了白天鹅, 那么你的理论就被推翻了。这就是归纳法的 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经验得出结论,但始终 存在未来可能出现与之相反的新经验,从而 颠覆已有理论。

波普尔因此提出了另一种“科学性”验证途 径:通过可证伪性来判断。换句话说,一种理 论必须可以被经验证伪,才能称得上“科学” 。

一个关键突破,是将逻辑中的演绎法应用于 科学:它的经典结构叫做“三段论”(Syllogismus)。

“假言推理(Modus ponens)”的结构为:

如果 A,则 B。A 成立,因此 B 成立。

这就是标准的演绎逻辑。但问题在于,大多 数“科学”论断其实并不遵循这种逻辑结构。

在波普尔之前,许多观点都属于归纳逻辑, 即:“如果 A,则 B。B 成立,因此 A 成立。”

比如:“如果某人出生于 1945 到 1991 年之 间,他的骨骼中会含有锶-90。伊娃的骨骼中 检测出锶-90。因此,伊娃一定是出生在 1945 到 1991 年之间。”但这并不成立。

可能的解释包括:伊娃曾在 1990 年代居住 于受污染的地区;锶-90 来自一次核事故;其 他环境因素导致……

我们可以用 NLP 做类似对比:“如果某人应 用 VK/D 模式,他就能治愈 PTSD。某人治愈 了 PTSD。所以他肯定使用了 VK/D 模式。”显 然,这种推理并不成立。也许他天生不容易 患 PTSD;也许他受到了其他治疗;或者他根 本从未真正患上 PTSD。也许有人倾诉就足 够了。

她可能在这之前就接受过心理咨询,也可能 因为是女性而比男性更容易从 PTSD 中恢复 等等。

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提问:如果我们进行一 项严谨的研究,控制好变量(例如通过大量 样本来控制像 Eva 那样的个体差异),并努 力抵消那些我们未能控制的影响因素——这 样做是否可以增加我们结论的可信度?哪怕 这些结论无法通过演绎方式严格验证,它们 仍可能有更大的可能性为真?

这正是心理学研究的典型做法。心理学家会 尽量排除那些可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变量,这

布鲁斯是在撰写心理学博士论文时提出了“NLP是什么?”这一问题, 从

而为自己揭开了神经语言程序学(NLP)的面纱,并将其研究成果发 表在《国际教练心理学评论》(International Coaching Psychology Review,2016年9月,第11卷第2期)上。他自1995年起开始实践NLP, 至今已撰写了两本关于NLP的书籍、九个章节以及多篇学术论文。 他创办的公司 Achieving Lives Ltd. 提供NLP基础课程,其理念是:NLP 是一门实用的学科,而非科学研究学科,并且在过去四十多年里始终 保持着强劲的市场需求。 www.7Cs.org.uk

一做法被称为“内部效度”(interne Validität)。不过,心理学研究的结果通常不是用“ 绝对确定”来表达的,而是用概率来描述,并 依赖统计方法。然而波普尔对此并不满意, 因为他坚持:归纳逻辑无法构成演绎推理, 因此不能被视为真正科学。

McIntyre 如此解释:“承认我们可能是错的, 听上去不像一个明确的标准,但它可能是科 学与非科学之间最重要的分界线。”

波普尔想要更强有力的东西。他希望为科学 的独特性提供一个逻辑基础。他并没有找很 久。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归纳论证,其实在 逻辑中有个名字,叫“肯定前件”(Affirming the Consequent),而这是一个著名的演绎 逻辑谬误。但还有更好的论证形式,其中最 强的一种是:Modus Tollens,即否定后件式 推理,它在逻辑上是有效的。 它的结构是这样的:如果 A,那么 B。不是 B。

因此,不是 A。举个例子:“如果某人出生于 1945 至 1991 年之间,那么他的骨骼中应含 有锶-90。Gabriel 的骨骼中没有锶-90,因此 Gabriel 不可能出生于 1945 至 1991 年之 间。”这正是波普尔的洞察,也是他提出科学 推理必须建立在这种逻辑基础上的原因。科 学并不是完全依赖归纳法的学科。虽然它确 实通过经验事实了解世界,但它并没有完全 臣服于“归纳问题”。正如上例所示,通过反 证,我们仍可以从经验中“否定”假设,从而 实现学习。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实验不成立, 我们就必须修改我们的假设。波普尔与逻辑 实证主义者一样,也重视实证证据。但他不 同之处在于:他不相信验证,而是强调证伪。 (引自 McIntyre,第14-15页)

这和 NLP 有什么关系?

NLP 完全可以借鉴这种“Modus Tollens”形 式的逻辑结构。例如:“如果某人进行了 V/KD 模式(NLP 技术),他就会从 PTSD 中康 复。Harry 并没有从 PTSD 中康复。所以,并 不是所有使用 V/K-D 模式的人都会康复。” 这种形式表明,只需要一个反例就足以推翻 普遍化的错误结论。也就是说,如果 NLP 想 获得科学性,就必须能够接受反例带来的“ 可证伪性”。

NLP 曾被称为“货物崇拜科学”(CargoKult-Wissenschaft,Roderique-Davies, 2009)。这个术语最早来自诺贝尔奖获得者、 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 。我们来看看费曼关于“科学”的定义——他 与波普尔观点一致,认为科学的核心在于证 伪(Falsifikation),而不是验证(Verifikation),尤其在经验科学(如心理学)中,验证是 最常用但不可靠的方法。

费曼说:“这是一种科学诚信,是科学思维的 一种原则,也是一种极致的诚实——诚实到 愿意考虑所有反对自己的证据。如果你做了 一个实验,你应该报告所有你认为可能使结

果无效的细节,而不只是支持你的部分…… 如果你建立了一个理论,并想要推广它或发 表,你必须同时报告所有支持和反对它的数 据。”

——Feynman, 1974(无具体页码)虽然我们 这里只讲了冰山一角,但 McIntyre 所称的“ 科学态度”应足以让 NLP 实践者明白:如果 我们不愿接受反例、不愿诚实报告,我们就 不能称之为“做科学”。举个例子:NLP 的共 同创始人之一 Bandler 曾说:“我们每次都 可以在 10 分钟内治愈恐惧症。”——Bandler, 2008(强调为作者添加)按照前面提到 的Modus Tollens逻辑,只需一个反例(即某 人没有在 10 分钟内治愈)就足以证明这个 说法是错误的。这种未经验证的夸张说法, 正是 Dormandy 和 Grimley(2024)所称 的“NLP 胡说八道”(NLP-Bullshit),绝不应 作为营销宣传使用。

创伤记忆的整合研究

“NLP 研究与学术认可计划”(NLP Research and Recognition Project)曾希望 在全球范围内筹集资金,研究 VK 解离模式 (V-K-Dissoziationsmuster)。这种模式 被认为对焦虑状态、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 碍(PTSD)等临床问题非常有效。但由于筹

资失败,组织方被迫去除名称中的“NLP”字 样,以便从其他来源获得支持。

该组织现在被称为:“Research and Recognition Project”(研究与认可信项目) NLP 的名称从最初的“VK 解离技术”中剔除,改称 为:RTM(Reconciliation of Traumatic Memories)创伤记忆的再巩 固这一概念其实早在 50 年前就已 由科学家提出。为了让该技术与近 十年来关于记忆再巩固的科学研究 接轨,项目方刻意避免与 NLP 建立 联系。当你搜索“这个方法是什么” 时,NLP 这个词从未出现。它被称为“ 认知疗法”,并且无论在引用的科研文 献中,还是项目官网上,都没有出现 NLP(RTMtm 2024)。

Lightning Process

当 Lightning Process 的创始人 Phil Parker(NLP 背景)准备向英国国家临床卓 越研究所(NICE)申请审批时,他遇到了极大 阻力,原因正是 NLP 的学术声誉不佳。2020

年 12 月,NICE 在一份指南草案中明确表 示:“不建议对肌痛性脑脊髓炎(ME/CFS) 患者使用 NLP、Lightning Process 或任何 源自 NLP 的治疗手段。”为了对抗这种偏 见,Parker 与上文的 RTM 项目采取了同样 策略:他从官网中去除了 NLP 一词,并强调 该技术基于“身心连接的科学”以及他所委 托的研究成果。

些最后的例子

我曾为 Open University Press 一本即将 出版的书写了一章,主题是 NLP 教练。这 是一本出版自学术声誉极高出版社的书。 一位评审指出:“NLP 是一种尚无强效证 据支持的技术,许多心理学家对此持保留 意见。”这是一个合理的学术反驳。我于是 将整章中的 NLP 删除,仅做极少改动,并 将标题改为“多元取向教练法(pluralistisches Coaching)”,这下便顺利通过了 审稿并被出版(Grimley, 2022)。我认为 这说明了:NLP 的许多理论前提其实是 合理的,只是一旦带上 NLP 标签,就容易 被学术界默认否定。这意味着 NLP 内部 必须建立起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后一个例 子:Arroll 和 Hendwood(2017)进行了一 项关于 NLP 恐惧症疗法效果的随机对照 实验(RCT),并将研究成果提交给《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iatry in Medi-

cine》

这篇文章被拒绝时,编辑给出的评论是:“ 在过去 40 年里,NLP 从未提供过足够 的证据证明它值得引起我们的学术关 注……我会删去所有 NLP 的引用,并专 注描述该干预方法真正的性质——它其实 是一种可视化技术。”——Arroll and Henwood 2017b, 第 25 页 结论

尽管 NLP 在心理学文献中的证据质量, 按波普尔的标准来看仍然较低,但对于那 些希望进入“研究资金之桌”、在更大范围 内带来改变的 NLP 实践者来说,局面并 非毫无希望。一个很好的例子是 Francine Shapiro。她的故事展示了 NLP 的潜 力,并基于 NLP 的部分理念创建了自己的 方法——EMDR(眼动脱敏与再处理)(Rosen, 2023)。尽管有人认为 EMDR 和 NLP 没有直接关联(Shapiro 本人也否认),但 Shapiro 依旧成功将 EMDR 推广为一个 被广泛接受的“循证医学”方法(evidenzbasierte Medizin),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 成就。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遵循了心 理学研究的严谨标准和方法。如果我们希 望将 NLP 变得“更科学”,Shapiro 是最值 得效仿的榜样。而现在的 NLP 作为一个国 际公认的范式,距离这一目标依然非常遥

© Johannes Plenio/Pexels

远。

我以一个自相矛盾的音符作结,将问题留 给大家:NLP ——是否真的应该,如我所认 为的那样——采用一种科学态度?至少对 下一代 NLP 实践者来说是否如此?

我是一位 NLP 认证导师,2025 年 2 月我 将年满 70 岁。这将是我今后退休前的最后 一项任务:我将帮助人们,在 NLP 的基础 上发展出一些完全不同的东西。我之所以 深入学习 NLP 的基础,是因为我认为它非 常有用且有说服力,而不是因为它有科学 依据。NLP 的三位共同创始人如今都还健 在,但没有任何一位从事科学研究。在我与

Katherine Dormandy(2024)共同撰写的 文章中,我们提到了这样一群人,我们称 之为:「非科学型 NLP 实践者」他们并不声 称自己的工作具有科学性,只是简单地指 出:NLP 对他们本人和他们的客户确实有 效,因此他们就依此操作。也许,现在正是 一个契机——NLP 不再自称为“科学”,而 是像它的创始人那样,仅仅作为一种实践 工具被接受,作为一种在经验和工作中非 常有用的东西。如果我们现在开始真正投 入科学研究,那我们所做的,也许就已经不 再是 NLP,而是某种新的东西了。

Quellen: Arroll, B., S. Henwood, F. I. Sundram, D. W. Kingsford, V. Mount, S. P. Humm, and H. B. Wallace. 2017a. “A Brief Treatment for Fear of Heigh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Novel Imaginal Intervent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iatry in Medicine 52 (1): 21–33. https://doi. org/10.1177/0091217417703285 .

Bandler, R. (1980) What is NLP? In Grimley, (2020, 53). The 7Cs of Coaching. A personal journey through the world of NLP and coaching psychology. London: Routledge. Dormandy, K and Grimley, B. (2024). Gatekeeping in Science: Lessons from the Case of Psychology and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Social Epistemology A Journal of Knowledge, Culture and Policy. 38, (3)

Gray, R., D. Budden-Potts, and F. Bourke. 2017. “Reconsolidation of Traumatic Memories for PTS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74 Male Veterans.” Psychotherapy Research 14 (5): 621–639. https://doi.org/10.108 0/10503307.2017.1408973.

Feynman, R.P. (1974). Cargo Cult Science. Some remarks on science, pseudoscience, and learning how to not fool yourself. Caltech’s commencement address.

Grimley, B. (2022). Pluralist Coaching, in Shams, M. 2022. Psychology in Coaching Practice. A Guide for Professionals. Maidenhead: Open University Press.

Nadir, K. (2015). Reconsolidation and the Dynamic Nature of Memory in Cold Spring Harbou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doi: 10.1101/cshperspect. a021782

Research and Recognition Project, (2024). Retrieved on 31st October 2024 from: https://randrproject.org/training.html

Roderique-Davies, G. (2009).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Cargo cult psychology?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2), 57–63.

Rosen, G. M. (1999). Treatment Fidelity and Research on 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 (EMDR).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13,(1–2), pp. 173–184, Elsevier Science Ltd

Rosen, G, M. (2023), Revisiting the origins of EMDR.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 Springer. https://doi.org/10.1007/s10879-02309582-x

元程序: NLP 的

代码

你是否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如 此不同?Ralf Stumpf 在这篇文章中揭示了这个秘密

它可能正是通往你个人成功的钥匙!

元程序 是 NLP 中最令人着迷的发现之一。它们是我们思 维和行为背后隐藏的模式,就像一套无形的“代码”,决定 了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哪里,以及我们如何感知这个世 界。它们构成了我们在 NLP 中一切工作的基础,并为我 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从更深层次理解和影响人的 行为。在本文中,我将向你展示:什么是元程序,它们是如 何运作的,以及你如何在日常 NLP 实践中运用它们,以 便更轻松地改变习惯,并将你的个人成长提升到一个全 新的水平。

什么是元程序?

当你身处一个人群中时,也 许会发现每个人的感知方 式都不一样:有些人关注气 氛,有些人听觉敏感,有些 人观察细节,也有人只关注 整体。这些差异并非偶然, 而是源于每个人所使用的 元程序——一种我们用来过 滤世界的方式。元程序就是 一种心理过滤器,决定了我 们将注意力放在什么上、如 何处理信息。元程序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 NLP 的早期阶 段,当时 Richard Bandler 和 John Grinder 开始建模 那些思维与行为模式成功 的人。他们很早就注意到,

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差 异巨大,于是他们开始研究 这些不同视角的起源,最终 发展出了“元程序”的概念。

元程序和过滤器:背后隐藏 着什么?

元程序本质上就是一种过 滤器。它们决定了你关注 什么、以及你如何对信息进 行分类。一个简单的例子是 NLP 中的感知模型“VAKOG”,描述了五种感官通 道:视觉(看),听觉(听),动 觉(感觉),嗅觉(闻),味觉( 尝),我们每个人在其中都 会对一两个通道有偏好,而 且这种偏好会随情境或环 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另一个你可能已经听说过 的元程序是:“趋向”(hin zu)vs.“避开”(weg von) 这个元程序描述了 一个人 是倾向于朝着目标前进(趋 向),还是倾向于避免风险 或问题(避开)。这个元程 序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这两 种模式都是完全合理的!例 如:在某些情境中,专注于“ 想要达成的目标”是非常有 意义的(趋向)。而在另一些 情境中,关注“可能的后果 或风险”反而更加重要(避 开)。

NLP 的代码:为什么元程序 如此重要?

元程序是众多 NLP 技术的

核心钥匙。它们是隐藏在大 多数 NLP 流程背后的“代 码”。当你在执行一个 NLP 格式或者做教练辅导时, 那么你其实一直都在使用 元程序,即使你可能并没有 意识到。因为元程序会影 响我们对特定技术和流程 的反应方式。举个例子:假 设你正在执行一个经典的 NLP 模式,比如“改变历史” (Change History)。你帮 助你的来访者处理并改变 过去那些困扰他们的记忆。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个 过程中,不只是记忆的次 感官要素(比如看到的、听

到的或感觉到的)发生了变 化,背后的元程序也随之改 变。比如,有些人的感知方 式可能会从:“关联”(assoziiert)变为 “分离”(dissoziiert)—— 这是一个极其关 键的转变,它让人能够从一 种抽离、中立的角度来看待 过去的痛苦经历。

因此,元程序就像一个计算 机程序的代码,它藏在我们 看得见的用户界面背后。我 们可能无法直接看到它, 但它掌控着我们如何感知 世界、如何对世界做出反 应。一旦你学会识别并调整 这个“代码”,

你就拥有了一种在更深层 次影响他人思维与行为的 能力。

© Ylanite Koppens/Pexels

1 2 3 4 5 6

最重要的元程序一览

在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中有大量的元程序。有些众 所周知,有些则不那么为人熟知,但每一个元程序都可 能对我们如何处理信息以及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方式 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你应该了解的重要元 程序:

感知系统(VAKOG):

该元程序描述了一个人是视觉 型、听觉型、动觉型、嗅觉型还是味觉型取向。人们通过 不同的感官来感知世界,而最偏好的感知系统会强烈 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学习和沟通方式。

向目标靠近 vs. 避免问题:

这个元程序描述的是一个 人是专注于想要实现的目标(向目标靠近),还是想要 避免的问题(避免问题)。这两种取向都有其合理性,但 会以不同方式影响一个人的动机和行为。

差异 vs. 相似性: 有些人关注差异,有些人关注相似 性。这个元程序在学习和沟通中非常重要。为了学习新 的内容,我们需要识别差异;但为了理解所学内容,我 们也需要看到其中的相似之处。

关联 vs. 分离:该元程序描述了一个人是“置身其中” 地回忆或体验一件事(关联),还是从外部角度来看待 它(分离)。这个元程序在改变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因 为在面对痛苦记忆时,我们往往需要在这两种模式之 间切换,以便更好地处理它们。

细节思维 vs. 全局思维:有些人专注于细节,而有些人 更倾向于看到整体画面。两种思维方式都很重要,取决 于上下文。在创造性阶段,全局思维可能更有意义;而 在计划阶段,往往更需要关注细节。

外部参照 vs. 内部参照:具有外部参照的人依赖他人

的意见和反馈来做决策。而具有内部参照的人则更依 赖自己的判断和信念。两种参照系统各有优劣,在不同 情境中灵活切换可能会更有帮助。

© Buro Millennial/Pexels

© Hannah Nelson/Pexels

探索你自己的元程序的练习

要真正理解元程序,你必须在实践中体验它们。仅仅阅读或 学习它们是不够的——你必须亲身经历,并在自己和他人身 上进行观察。以下是一些练习建议,帮助你探索自己的元程 序,并理解在不同情境中你关注的重点。

练习 1:你注意到什么?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帮助你识别自己在看别人时注意力集中 在哪。加入一个小组,或者如果你是一个人练习,可以看一些 人的照片。留意你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是眼睛、脸、衣服,还是 身体姿势?记录下你首先注意的内容,并问自己,这是你总是 会注意的,还是会根据上下文而变化?这个练习帮助你识别 自己的元程序,并理解它们如何影响你的感知方式。

练习 2:通过差异与共性来学习 学习的过程就是识别差异和共性的过程。在这个练习中,你 可以选择一个新主题进行专注——可能是一个新爱好或一 个你感兴趣的学科。首先识别差异:与已知内容相比,这个新 主题有哪些不同?有哪些新的信息?然后转向识别共性:这个 新主题和你已有的知识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个练习帮助你使 用“差异 vs. 共性”这个元程序,从而更高效地学习。

练习 3:关联 vs. 分离——视角转换练习

这个练习展示了“关联 vs. 分离”这一元程序如何强烈影响你 的情绪。回想一个你觉得有压力的情境,再次经历这个情境, 就好像你身处其中(关联)。注意你有哪些情绪被激发出来。

然后转换视角:想象你从外部、以中立观察者的身份来看待 这个情境(分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练习帮助你认识到“ 分离”的力量,特别是在面对情绪上具有负担的情境时,如何 从新的视角来看待它们。

© Jopwell/Pexels

日常生活中的元程序

了解并掌握元程序,不仅对从事 NLP 工作有用,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你更好地沟通、更高 效地学习,并在面对变化时更加灵活。以下是一些示例,说明你可以如何在不同生活领域中 运用元程序:

1. 沟通

在沟通中,识别对方的元程序起着关键作 用。如果你知道你的对话伙伴更关注“差 异”,你就可以相应地呈现信息。如果对方 更注重“共性”,那么你在表达观点 时应强调相似性。

3.决策制定

在决策中,元程序同样 发挥着作用。具有“内在参 照”的人倾向于根据自己的 感觉和信念来做决策;而“外部 参照”的人则更依赖外部反馈。如果 你了解自己偏向哪种元程序,你就可以优化 你的决策流程,并有意识地在需要其他视角 的情况下进行切换。

2.学习

如前所述,元程序在学习中也非常重要。如 果你知道自己是一个“差异型学习者”,你就 可以通过比较新旧信息并找出差异来更容 易地理解新内容。相反,如果你是“ 共性型学习者”,那么你可以通 过突出新知识与你已有知识 的相似之处,更容易掌握 新概念。

4.压力管理

正如在“关联 vs. 分离”的 练习中所示,元程序也可以 用于压力管理。当你处于压力情 境中时,尝试进入“分离”模式,从一 个中立的视角来观察这件事可能会有所帮 助。这能帮助你获得距离感,更清晰地思考。

元程序的无尽清单

一个我经常在关于元程序 (Meta-Programme)书籍 或培训中看到的误解,是认 为元程序只有有限的数量, 比如“十大最重要的NLP元 程序”。实际上,元程序的清 单是无穷无尽的。你可以关 注一切。你感知到的每一个 小细节都可以成为一个元程 序。最棒的是:你可以将这些 元程序为你所用,用来有意 识地引导你的思考和行为。

元程序就像是一个巨大的 工具箱。你对它了解得越 多,并且越多地加以训练, 你就能在不同情境中更加

灵活、有效地做出反应。你 可以思考,在特定情境中想 要特别关注什么,并有针对 性地引导你的感知和行为。

结论: 改变的关键 元程序让你能够更深入地了 解自己思考和行动的结构。

它们就像一种密码,隐藏在 你的决策和行为模式背后。

当你学会识别并影响这个密 码时,你可以在多方面显著 改善你的生活。

在NLP工作中,元程序是一 个无可替代的工具,用于有 针对性并持续地引发变化。

让自己受到元程序的启发, 扩展你的感知,发现新的可

能性。这就是深入理解人类 行为,并以更高精准度和效 果来塑造自己行为方式的关 键。

Ralf Stumpf

Ralf Stumpf(1966年生)现居柏林,是一名NLP培 训师、教练和作家。他在NLP领域已有30年的教学经 验。由于其音乐学背景,他在NLP中形成了独特的艺 术性方法。他开发了“故事密码”(Storycode)——将 NLP与故事讲述相结合的方法,并著有《故事创造现 实》(Geschichten machen Wirklichkeit)和《资源 卡片》(Die Ressourcenkärtchen)等书籍。

此外,他每周撰写一篇NLP与建模(Modelling)领域 的时事通讯,至今已有十年。在这些文章中,他探讨 了NLP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处理哲学性问题,建模 西方文化,并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审视了

有关元程序的大师班网络研讨 会的录音可在 NLP 世界会员 区找到。

4MAT 系统:

种用于成功教学的整 体模型

在过去的30年里,我见过许多教学结构良好的研讨会,但也见过很 多非常糟糕的。超过25年来,我每年都在培养新一代的培训师。

在这过程中,我教授的是 4MAT 系统。这个系统已经被成千上万次 验证有效。在这篇文章系列中,我们将从一期到下一期不断为你介 绍这个模型的更多细节和精妙之处。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你坐在一个研讨会上,培训师刚开始 就给你介绍一大堆事实和模型。他谈 论复杂的理论,展示了一些仿佛凭空 冒出的图表,而你几乎没有时间去消 化这些内容。你在心里问自己:“这和 我有什么关系?”、“这对我的日常工 作有何意义?”但这些问题始终得不到 解答,因为培训师只专注于理论,从未 解释为什么这个主题对你而言是重要 的。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开 始涣散,整个研讨会显得无比漫长。 或者还有一种情况:

培训师以一个冗长而情绪化的故事作 为开场。这的确引起了你的兴趣,但他 并没有利用这种情绪上的联系,而是 马上跳到一个实践小组任务上,却没 有解释任何必要的基础知识。你和其 他参与者都感到不知所措和不安。没 人明确知道这个练习的目的是什么, 结果也显得肤浅。最后,缺少了一个清 晰的“啊哈”时刻——那个关键的“是什 么”就这样被跳过了。

这类情况在培训中并不少见,尤其是 在学习过程失衡、未考虑参与者不同 需求的情况下。而这正是 4MAT 系统 要解决的问题:它提供一个清晰的结 构,确保你能触及所有的学习风格,创 造出有意义的学习流程。通过系统性 地提出“为什么?”、“是什么?”、“怎么 做?”以及“如果……会怎样?”这些问 题,你可以将研讨会设计得既深入又 富有启发性。

在本文中,你将了解到 4MAT 系统是 如何运作的,以及你如何在自己的培 训中灵活使用它。在接下来的几期文

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四个象限,并展示可 用于实现每个象限学习目标的 NLP 技术。

4MAT系统的背景

4MAT 系统由 Bernice McCarthy 于1980 年代初期开发。McCarthy 是一位富有经验 的教育学家,长期专注于学习风格和教学方 法的研究。她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传统教学 方法往往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多数学习者的 需求。这一发现促使她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模 型。

该系统受到 David Kolb 学习风格理论及其“ 经验学习循环模型(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的启发,并结合了她自己在教育实 践中的观察,创造出一种整体性的教学与学 习方法。

4MAT 系统的核心目标是:为教师和培训师 提供一个工具,能够在学校、研讨会或企业 等不同场景中,兼顾各种学习风格,从而实 现平衡的学习流程。它确保学习的每个阶段 都被覆盖,使得感知与信息处理都能有效展 开。

McCarthy 不仅继承了 Kolb 的理论,更进一 步思考其在实际教学与培训中的可操作性。 她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既有理论基础,又能被 直接应用的系统,让所有类型的学习者—— 不论是喜欢反思型、实操型、分析型还是创 造型的——都能更好地接触知识并高效学 习。

什么是 4MAT系统?

4MAT 系统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人们以不同的方 式进行学习。它结合了两个关键维度:

1. 感知维度:人们对信息的感知方式不同——是 具体的(通过经验)还是抽象的(通过概念)。

2. 加工维度:人们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是反思型(通过思考)还是行动型(通过尝试)。

学习循环(Learning Cycle)

·  4MAT 系统的核心是其循环结构。每个学 习段落(为什么、什么、怎么做、如果)都建 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同时又与之相互 连接。你的任务是在你的研讨会中再现这 个循环结构,从而照顾到所有的学习类型。

你知道这个循环为什么如此重要吗?

·  整体性:每位参与者至少会在某一阶段被 特别触动,同时也能从其他阶段受益。

从这两个维度的组合中产生了四种学习类型,这 些类型以一个学习循环的形式呈现。McCarthy 利用这一发现开发出了一个学习循环,结构分 明、逐步推进,并确保在研讨会中每位参与者都 能经历自己偏好的学习阶段,同时还能从其他阶 段受益。

· 灵活性:这个循环结构具有高度通用性, 几乎适用于任何主题——无论是软技能、 技术还是创意领域。

· 可持续性:参与者能够更好地记住所学内 容,因为他们是在不同层次上经历和体验 的。

4: x^? – 富有远见者(Der Visionär)

第四象限面向那些富有创造力和远见的学 习类型,他们会问自己:“我还能用这些知 识做什么?我如何能将所学内容适应我的 具体情境?”

在第四象限中,核心问题是“如果……会 怎样?”

这个阶段面向的是那些善于构想和创造的 学习者,他们喜欢寻找新的可能性与调整 方法。你的参与者可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 个人情境中应用所学内容,并发展出创新 性的想法,以应对新的挑战。开放的讨论、

头脑风暴或对如何将所学迁移到其他情境 中的反思,都是这一阶段的核心方法。这一 阶段确保你的参与者不仅能运用所学内 容,更能长期地将其整合进日常生活中。它 关注的是转化与创新。

1为什么?– 经验导向型(Der Erfahrungsorientierte)

第一个象限面向那些希望与主题建立个人联 系的学习者。他们会问:“为什么这个主题重 要?它与我有什么关系?”

这个象限围绕“为什么?”这个问题。

在这一阶段,尤其是那些情感上和经验导向地 学习的人会受到吸引。他们想理解这个主题为 何如此重要,以及它在生活或工作中的作用。

故事、讨论或个人反思,能帮助他们将内容与 日常联系起来。

如果你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发人深省的 问题作为开场,就正好击中了这类人的兴趣 点,并同时为整组学习者奠定了学习动机的基 础。

这一阶段激发好奇心和关联感。关键在于建立 对主题的情感联系。

4MAT 系统的四个象 限

3:怎么做?– 实践者(Der Praktiker)

第三象限面向那些通过主动实践来学习的 人。他们想知道:“这在实践中是如何运作的? 我能用它做什么?”

4MAT 系统的第三象限聚焦“如何?”这个问题。

在这一阶段,那些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的 人会特别有共鸣。他们希望尝试、实验并直接 体验理论如何被应用。练习、角色扮演、小组任 务或模拟,在此阶段尤其有效。当你将参与者

分组,并让他们使用 4MAT 系统来设计自己的 培训课程时,他们不仅会学习内容,还会发展 出更深刻的理解。

这一阶段尤为重要,因为它在理论与实践之间 建立了桥梁。在这里,理解被转化为具体的行 动能力。

2: 什么?– 分析者(Der Analytische)

第二象限面向那些追求清晰和逻辑结构 的思考者。他们希望理解事实、理论与概念。 他们会问:“这到底是什么?它的基本原理是什 么?”

第二象限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在这里,知识与理论的传授处于核心地位。那些 以分析和逻辑方式学习的人在这一阶段会感到 舒适。他们在寻找结构、事实和解释,以便在理 智层面理解内容。

作为培训师,你可以在这一阶段讲解模型、展示 背景、呈现科学概念,从而为主题建立基础。例 如,你可以讲解 4MAT 系统的起源与原理,以便 让参与者明白该方法的内容与有效性。

4MAT 系统的具体应用

想象一下,你想举办一个关于“如何 给予反馈”的研讨会。那么你可以 这样利用四个象限:

1. 为什么:

以一个个人故事或问题作为开场:“ 你上一次真正收到有用的反馈是 什么时候?那是什么感觉?”

2. 什么:

解释理论基础:“有不同的模型,比如 三明治反馈模型或4F方法。建设性 反馈和积极反馈的区别是什么?”

3. 如何:

让参与者两人一组进行练习:“就你 搭档的一项表现给出积极反馈,并 提供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4. 如果……会怎样:

讨论替代情境:“在数字空间中或跨 文化团队中,如何设计有效反馈?”

4MAT 系统的优势

4MAT 系统为你带来诸多好处:

1. 多样化的研讨会:你可以吸引不同学习类型和 偏好的参与者。这能提升注意力和满意度。

2. 结构化的规划:学习循环为你提供清晰的指 导原则,使你能够系统性地组织复杂内容。经 过一点练习后,你甚至可以即兴设计一场研讨 会。

3. 可持续学习:参与者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学内 容,因为他们是从多个层面上获得知识的。

4. 灵活性:该模型适用于各种情境,比如工作坊、 课堂教学、在线培训等。

4MAT 系统:成功研讨会 的关键 结语

4MAT 系统是你作为培训师的无价工具。 它帮助你将研讨会设计得更加全面而吸引人——适 用于每一位参与者。

通过“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与“如果……会 怎样”四个象限,你可以满足所有学习类型的需 求,并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

试试在你下次的活动中使用 4MAT 系统,体验它如 何激励你的参与者、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 它不仅能改善你的培训课程,也会提升你作为培训 师的技能,迈向一个全新的层次。

Premium 会员专区

在会员专区,我们正在建立一个超级 NLP 资料库, 你将在其中找到大量高级内容。

通过支付少量的年费,你就可以成为 World of NLP 的会 员, 并加入国际社区。

抢先一览你可以期待的内容:

所有期刊的文章 超过320场研讨会录像 与作者的访谈录音

杂志的音频版本

超过100种 NLP 模型格式 工作手册和完整书籍(超过40本)

现在就扫描二维码 或直接访问 www.worldof-nlp.org 加入我们。

一门 24 小时视频课程:《使用 NLP 进行教练指导》 NLP 资料库(包括初级和高级课程讲义)

生动而互动的网络研讨会

NLP

培训师的创意系列课程

在数字化世界中,随着在线研讨会和网络课 程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我们 NLP 培训师而 言,不仅仅是传授内容,更重要的是创造真 正的互动和激情。一场生动而互动的网络研 讨会不仅能提升注意力,还能促进学习过程 并加深参与者的情感联结。

但你如何才能让参与者一开始就充满热情 和积极性地参与进来?这正是本系列“生动 网络研讨会的互动工具”要解决的问题。在 本期中,我们从一个既特别又非常私人的 自我介绍方法开始,它能立刻营造出轻松氛 围。

主题 1:用物品介绍自己

想象一下,你的参与者虚拟进入会议室。

他们可能还有点不安,因为不知道其他人是 谁,或者已经一整天都在盯着屏幕。

这时你就可以通过一个带有游戏性和个人 化的任务,把他们“接住”。

任务:“找三个代表你的物品!” 向你的参与者给出以下指示:

“你们现在有两分钟时间,在你们的房 间或周围环境里转一转,找到三个代表 你自己的物品。当你们回来后,请简短 地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些物品?它 们说明了你什么?”

为什么这个方法这么有效?

个人关联:你的参与者会有意识地思考 什么代表了自己,以及他们希望如何呈 现自己。这创造了对自我和他人的更深 层连接。

·

创造力:选择物品的过程激发想象 力。大家会自然而然地好奇别人选了什 么。

·  打破僵局:走动寻找物品打破了久坐 的被动状态,给流程带来活力和动作。

举例流程

开场词(由你说):“我希望我们以一种 特别的方式互相认识。我们每个人身边 都有一些物品,它们代表一个故事。我 们想要分享这些故事。”

计时提示:“你们现在有 5 分钟的时间 环顾四周。找三个能够代表你们的物 品。它可以是你经常使用的东西、对你 有情感意义的物品,或者能讲出一个有 趣轶事的东西。”

展示环节:让你的参与者依次将物品展 示到镜头前并解释。以下是一些示例:

·  示例 1:Lisa 拿出一个杯子:“这杯子 是我奶奶送给我的。它代表了我对家庭 的重视,我每天早上都用它喝咖啡。”

·  示例 2:Stephan 拿出一双运动鞋:“ 我是个运动爱好者,每天锻炼。运动对 我来说是完美的平衡方式。”

· 示例 3:Maria 拿出一本书:“ 阅读是我的热情所在。这本书改变了我

的人生,是我接触 NLP 的起点。”

反思建议:

介绍环节结束后,你可以引导大家讨 论:哪些介绍让你感到惊讶或印象深 刻?你发现了哪些共通点? 这将立即营造出一种积极、舒适的互动 氛围。

附加变体 :主题聚焦:请参与者选择与 当前研讨会主题有关的物品,例如:“一 个说明你为什么来到这个研讨会的物 品。”

·

小组任务:将参与者分成小组,让他 们围绕物品中的相似点进行讨论。

·

趣味竞赛:设置一个有趣的类别,例 如:“最特别的物品”或“最令人惊讶的 故事”。

结语:小点子,大效果

这个自我介绍的方法展示了:借助创造 力和互动,可以轻松地建立起参与者之 间的联系。

尤其在 NLP 培训中,重视个性与沟通, 从一开始就为开放与兴趣奠定了基调。

在你下次的网络研讨会中试试看 吧——你会发现气氛更加生动,参与者 更快地进入交流状态。

请继续关注我们这个系列的下一期,届 时我们将介绍更多工具和技巧,让你的 网络研讨会成为真正的体验!

奇迹问题

解决导向式实践中教练的有力工具

Steve de Shazer,解决导向方法的 共同创始人,给我们留下了一种简 单却极具变革性的技术:奇迹问题 (Wunderfrage)。这一强大的工具 邀请你的来访者跳出问题本身的限 制,发展出对他们理想状态的清晰愿 景。它不仅仅是一个问题,更是一块 迈向改变的跳板,是发现新可能性的 起点。

本文专为希望在实践中使用“奇迹问 题”的教练而写。

你将了解这种技术的起源、其运作原 理,以及——最重要的——你如何在 与来访者的工作中有效地应用它。

·  这项技术是 Steve de Shazer 于 1980 年代 开发的,当时他与 Insoo Kim Berg 一起在密 尔沃基的 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 推广 了解决导向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引导 来访者从“问题对话”转向“解决方案的视角”。

·

奇迹问题”是该方法中的一个具体技巧。它鼓 励来访者想象一个未来:在这个未来中,他们 的问题通过一个奇迹消失了。在这个过程中, 以下几个方面会被特别强调:

·  目标与愿望的清晰度:来访者会更明确地表 达出他们的愿望,比以往更加具体。

· 资源激活:他们能识别出为实现理想状态而已 经拥有的资源。

· 情绪释放 :这个问题能减轻压力,因为它为积 极思考打开了空间。

技术细节

“奇迹问题”通常采用如下措辞:

“想象一下,夜里发生了一个奇迹,困扰你 的问题完全解决了。你正在睡觉,对这个奇 迹一无所知。第二天早上你醒来,你会注意 到哪些事情表明问题已经解决了?你的生 活会有何不同?你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这个问题乍看之下很简单,但它会引导你的 来访者深入自己的想象力,将他们的愿望具 体化。关键不在于探究“如何”解决问题,而 是去探索“会发生什么”以

为什么奇迹问题如此有效?

1. 促进视角转换

很多来访者困在自己的问题中,看不到出 路。奇迹问题帮助他们从问题导向转向一个 积极、可实现的未来。

仅仅是转换视角就可能带来释放感。

2. 激活资源

通过描述理想的未来,来访者会发现自己过 去忽视的能力、优势和支持网络。这些资源 可以在后续的教练过程中被进一步运用。

3. 激发动机与行动导向

这个问题在理想未来的愿景与实现这 一目标的具体步骤之间建立了清晰的 联系。它激励来访者采取实际行动。

实践中的应用

奇迹问题特别适用于:

教练流程的初期,用于明确目标。

陷入僵局的情境中,帮助打开新视角。

在冗长的问题分析之后,帮助将注意力转向解决 方案。

来访者准备工作

有些来访者起初会对这个问题感到惊讶或不知 所措。作为教练,重要的是温和地引导他们进入 这个过程。

解释这个问题的意义,并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

探索答案

让你的来访者安静地思考并作答。可以通过具体 提问来深入挖掘细节: · “你最先会注意到什么?”

· “其他人会如何反应?”

· “你会在自己身上察觉到哪些变化?”

实践中的应用: 经理人的压力管理

一位经理人来进行教练指导,因为他感到自己长期压 力过大、精力透支。在回答奇迹问题后,他这样描述: “我会醒来,感到平静。我会对我的一天有掌控感。我 的团队会注意到我更有耐心,而且我会腾出时间与家 人共进早餐。”

作为教练,你可以继续追问:

·“是什么让你产生掌控感?”

·“你明天可以改变什么,让你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逐步引导说明(步骤指导)

1. 创建情境

以简短的说明开始,解释你为何提出这个问 题:

“我想和你做一个练习,它可以帮助你更清楚 地认识自己的愿望和目标。这个问题听起来可 能有点不寻常,但它可能非常有成效。”

2. 提出问题

用平静且缓慢的语调提出问题,让来访者能沉静 地接收:

“想象一下,夜里发生了一个奇迹,你一直困扰 的问题彻底解决了。你会有什么感受?你的生活 中会有什么变化?”

3. 探索答案

实践案例 关系问题

位来访者抱怨与伴侣之间 经常发生争吵。在被问及“ 奇迹问题”时,她回答道: ·  “他早上会带着微笑向

我打招呼。我们会彼此 尊重地对待,我会有一 种我们在合作的感觉。”

深化提问可能包括: ·  “你会做什么来促进这 种合作?” ·

“你如何向他表达这段 关系对你很重要?”

让来访者静静地作答。通过针对性的追问来深 化细节:

· “你最先会注意到什么?”

· “别人会如何反应?”

· “你会在哪些方面注意到自己的变化?”

4. 深化:发展具体情景

鼓励来访者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

“当你的伴侣看到你时,他会注意到什么?你们 的互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 引导进入下一步

当愿景清晰后,将对话引导至行动方向:

“你刚才描述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先从哪一点 开始?哪个小步骤可以帮助你更接近这一状 态?”

技巧与常见挑战

1. 来访者保持抽象

有些来访者给出模糊的回答(如:“我会 很幸福”)。

帮他们具体化:

“这种幸福看起来是什么样的?你会有 什么不同的做法?”

2. 来访者被卡住

有些来访者难以想象一个更好的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改写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减少了10%的困扰,你 会注意到什么?”

3. 建立现实联系

有时,“奇迹问题”可能对来访者来说显 得不切实际。

奇迹问题作为变革性技术

奇迹问题是一个简单却深刻的工具,它可以 帮助教练将来访者从问题专注中带出, 鼓励他们发展出对理想未来的清晰愿景。它

能激活资源、强化行动导向、 并创造全新视角。

你可以在各种语境中使用这个技巧——无论 是职业问题、关系困扰,或是个人成长。当你 鼓励来访者更具体地思考他们的理想未来, 你就为他们打开了迈向新可能性与持续改 变的大门。

你可以帮他们把回答转化为可行步骤: “什么样的小起步会让你感觉自己正 朝这个方向前进?” "

试试“奇迹问题”,

让自己惊艳于它的力量——

因为真正的改变,有时就始于一个强而有力 的问题。

自己书写人生故事

回到过去,化解负面经验

作者:Lara Brunow

有无数部关于时间旅行的科 幻电影。在《回到未来》中, 科学家布朗博士为少年 马蒂·麦克弗莱造了一台 时光机,把他送回了1950 年代的过去。在那里,马 蒂遇见了自己年轻时的父 母,并且差点阻碍了他们 的相识,从而危及自己的 出生。

这类影片中常见的主题 是:过去的一个事件会如 何影响未来的轨迹。

如果能改变某些经历,我 们的命运是否就会不同? 许多人都梦想过能像电影 里那样坐上时光机,去让 某些事没发生,或干脆从 人生中删去一段经历。

也有一些人希望在过去中创 造新的意义,从而积极地影

100 种 NLP 技术

在 World of NLP 的 Premium 会员专区,你可以体验超过 100 种不同的 NLP 技术格式。

这些技术将帮助你在个人成长 过程中前进:

· 驱散恐惧

· 化解旧有的限制性信念

· 改变负面行为模式

· 提升你与他人的沟通质量

www.world-of-nlp.org

响未来。在这个过程中,一 个核心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这件事当时没有发 生,我现在会是什么样的 人?”

Change-History-Format(改变过去格式)是 NLP 中的一种方法,专注 于对过去经历的重构。通 过一条时间线,来访者回 到一段引发负面情绪的过 去事件。他们以“旁观者” 的视角重新观察这一情 境,并思考:当时若拥有现 在的资源,我会怎么做? 随后,教练引导来访者把 这些资源“带回”当时的 自己。来访者会开始感受 到明显的变化。

运用“改变过去格式”(CHANGE HISTORY FORMAT)的案例示范

第 2 步:寻找资源

Hendrik 是一位金融服务顾问,想要在职业 上更进一步。他清楚地记得一次与同事们 的会议,在那场会议上他失控了。那段时间 他对工作极度不满,加班太多,客户又难缠。

他的一位同事一句不合时宜的评论,就让 Hendrik 完全失去了冷静。他本希望自己在 会议中能够保持镇定,但他没能做到。会议 被迫中断。

第 1 步:回到过去

在一次教练过程中,Hendrik 学会了 Change-History-Format(改变过去格式)

。借助这种方法,他能够处理过去的负面经 验,并在将来遇到类似情境时作出更恰当的 反应。

首先,他将自己置于当时的情境中,并从外 部观察自己。当时他设想:同事们正在会议 室里讨论扩大咨询服务内容。一位同事却对 所有变革提议持反对态度。

这在房间里引发了紧张氛围。Hendrik 感 到愤怒和紧张,就像当时一样。他出了一身 冷汗。就在这时,他的教练将他带回此时此 地。Hendrik 逐渐脱离了消极状态,深呼吸, 慢慢放松下来。

想象 vs. 现实

人类的大脑不会区分想象和真实经历。一部 恐怖片能触发压力激素和肾上腺素,而一部 喜剧则能促使身体释放提升情绪的激素,比 如血清素和催产素。就连只是观看电影这一 行为也能对潜意识产生影响。

这不仅适用于电视上的电影,也适用于我们 脑海中自导自演的内心电影。

接下来,Hendrik 以“Meta 位置”从外部视角 审视这一情境。他思考自己在那个会议中需 要哪些资源,才能更冷静地应对。“耐心、专 注、自信……”他喃喃自语。然后 Hendrik 想 象自己将这些资源输送给当时的自己。他还 想起了自己的一位好朋友——那位总能让他 冷静下来的人。他们经常一起打保龄球或在 周五晚上小酌放松。他眼前浮现出朋友的形 象:在当时走向他,轻拍他肩膀并说:“冷静 点,这事儿不过如此。我们俩以前不也总能 搞定吗? 成为内心电影导演

通过这种可视化练习,Hendrik 拍摄了一部 以自己为主角的“电影”。他是导演,也是主 演。更妙的是:他不仅能重演一段负面经历, 还能改写它,进而改变他对这段经历的感 受。压抑记忆通常是为了避免负面情绪,但 也会导致我们远离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一旦

Hendrik

意识到他可以掌控自己的内在情 感世界,他就再也不需要害怕回顾那些让人 不安的记忆了。他能够坦然面对过去。

第 3 步:生态检查(Öko-Check)

最后,Hendrik

再次进入过去的情境。他想 确认:当他带着新的资源回到会议中时,是 否真的感觉更好。这次,他重新经历了这件 事,但带着新的资源。他观察自己的反应:“ 突然之间,我对这段经历的感受完全不同,” 他说,“当这件事再次发生时,同事之间不再 发生那种不愉快的争执。大家只是正常交 流。我感到非常平静。这怎么可能呢?”在这 个案例中,“改变过去格式”得到了成功应 用!从此,Hendrik 能在会议中保持冷静,即 使面对激烈讨论,也不会再轻易失控。

变身为美洲狮

如何在未来应对与难相处之人的 冲突。

谁没经历过呢?某位同 再次惹你生气,而且已经 不是第一次了!你努力保 持冷静,不去生气,但当对 方再次讽刺你时,情绪就 一下子来了:恐惧与愤怒 浮现。旧日的回忆又涌上 心头。你尽量不要反应过 度,但偏偏就是发生了。

序学)方法可以帮助你快 速地克服愤怒。其中一种 方法就叫做“班德勒的美 洲狮(Bandlers Puma)” 。

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

则大喊:“我以后要像狮 子一样强壮!”成年人反 驳:“那你现在就乖一点, 明天我们去动物园看看 真正的狮子。你觉得怎么 样?”

在这种情况下,调解人可 以出面,通过协调来结束 争执并缓解紧张局势。但 如果没有人可以帮助你, 该怎么办?你如何才能学 会在未来更冷静地应对类 似情况呢?

想象一下,你又陷入了类似 的状态。也许这次不是面 对老同事,而是一个新的 人,但你又遇到了同样的 问题。可以确定的是:你 希望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 绪!各种NLP(神经语言程

小时候,我们喜欢玩角色 扮演游戏,扮演狮子。我们 觉得自己强大无比,幻想 着在野外自由奔跑,远胜 其他动物。有时我们会怒 吼,甚至张牙舞爪。我们还 会假装捕捉猎物并将其带 回。角色扮演不仅有趣,还 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并 增强我们的自信心。通过 这些自创的成功体验,我 们未来就能更好地应对现 实中的失败或挫折。

许多成年人常常不鼓励孩 子去扮演狮子。他们说:“ 你要像小老鼠一样安静, 别太惹人注意!”孩子

“班德勒的美洲狮”格式 在日常生活中,在面对棘 手的情境时,扮演一种动 物的角色有什么不好呢? 美洲狮是世界上第四大猫 科动物,仅次于老虎、狮子 和美洲虎。它是独居动物, 除了交配季节外会避开同 类。美洲狮几乎可以生活 在所有栖息地:大草原、北 方森林、温带和热带雨林、 半沙漠以及高山地区。 理查德•班德勒发明 了“NLP格式——班德勒的 美洲狮”,以帮助人们更快 地化解对他人的愤怒。在 这个过程中,体验者会进 入美洲狮的角色。练习者 会清晰地感受到美洲狮的 力量如何流动到自己的身 体中。当他站在山顶俯瞰, 观察着处在山谷中的谈话 对象时,这种力量尤为明 显。

平等沟通

这个练习并不是为了贬低 对话对象或把他们压制下 去。首先,这种NLP方法的 运用可以帮助人以一种游 戏化的方式重新发现自己 的力量。许多体验者会在 练习中大声咆哮,但这并 不是他们平常会做的事 情,因此会感到震惊。有些 人在第一次时甚至笑场。

“班德勒的美洲狮”NLP格式的步骤流程

1. 构建场景

想象一个让你多次因为其行为而生气,甚至让你感到 害怕的人。把这个人以想象的方式摆在你面前,然后在 脑海中把他推远,直到他距离你大约一百米。

再想象你站在一片绿草如茵的山地上。你的左边和右 边耸立着高大的山峰,而那人站在下方的山谷里,看起 来很小。加入音乐:想象山顶上有一支铜管乐队在演奏 音乐,这音乐响彻整个山谷,在山峰间回荡。

2. 美洲狮登场

现在想象,一只美洲狮正坐在山顶上。它拥有强健光亮的皮 毛,散发出强大的气场,动作优雅。它体型巨大,目光投向山谷 中的那个人,慢慢伸出爪子。

接着,你在想象中化身为这只美洲狮。通过它的眼睛看向山 谷。你现在就是美洲狮。感受你爪子中的力量。动一动你的爪 子几下,来真正地感受到这种力量。让自己发出一声响亮的咆 哮,让整个山谷和山峰都为之震颤。然后,用你的爪子从左边 和右边抓起那个人,一边大喊:“你的屁股是我的了!”

3. 感受释放

当你忍不住想笑的时候,那就好好享受这一刻吧! !

但只要你一次次进入“美 洲狮”的角色,你就会开始 动用你的“利爪”并大声咆 哮。

这个练习的另一个好处 是:它可以训练你的可视 化能力。你进入美洲狮的 角色,并以所有感官设想 一个具体的情境。尤其对 NLP初学者来说,可视化过 去或未来的情境本身就是 一种挑战。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会被无数念头所困

扰。而在以后的NLP研讨 课程中,我们将会学到:我 们的内在影像其实在我们 每天的生活中起着多么强 大的作用——无论是有意 识的还是潜意识的。

通过“班德勒的美洲狮”格 式的练习,人们可以回归

到自己的原始力量中。他 们会体验到如何大声表达 自己,同时又能平等地对 待他人。身体的紧张也由 此得以释放。

© Jerry Zhang/Pixabay

在我们的短篇故事中,我们以富有创 意的方式带你进入情境,并向你展 示,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如何在实 践中被应用。 短篇小说

来自创意顾问

尤利乌斯•弗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创意 顾问。

在过去的几年中,他在广告行业中赢 得了特殊的声誉。他拥有一种能力, 能够从人们内心深处唤醒那些深藏 的创意。人们称他为“语言与目光的 魔法师”,也是一个能轻松为人们开 启新视角之门的人。

尤利乌斯通过多年来对神经语言程 序学(NLP)的研究,使这种天赋日 趋完美——这种方法他最初是在作 为心理学专业学生时发现的。出于对 语言与身体语言作用的浓厚兴趣,他 开始深入研究,最终变得几近痴迷:他 想弄清楚人们是如何突破心理阻碍,并如 何让创造力重新流动起来的。

在学业结束后,尤利乌斯最初担任艺术家 和设计师的教练(Coach)。在无数次对话 中,他学会了如何精细调整语言细节和身 体信号,以至于创意似乎自然涌现。他的理 念很简单:“最棒的创意其实藏在我们心 里——我们必须学会把它们释放出来。”那 些项目陷入停滞或缺乏灵感的客户常常来 找他寻求建议——而几乎每一次,他都能 带来意外的灵感。每成功一次,他的声誉便 随之增长,很快吸引了国际企业的注意。

尤利乌斯·弗赖 Julius Frei
“灵感捕手”

人们称他为“灵感捕手”——那个能从空气 中抓住火花般创意的人,在其他人只感受 到沉默与空白的地方,他却能抓住点燃思 维的瞬间。他的技巧不寻常,甚至带点神秘 感:借助催眠式语言模式、精准提问以及敏 锐的观察力,他帮助个人和团队突破最深 的心理障碍。尤利乌斯似乎能够真正感知 到创意能量的藏身之处,并用极其轻盈自 然的方式将其唤出——这也让他成为了一 位传奇人物。

他的名字迅速传开,不久之后,国际企业便 开始争相聘请他来处理他们最具挑战性的 项目。但即使尤利乌斯如今已经是炙手可 热的顾问,他依然深知:每一个任务的背 后,都不仅仅是任务本身,而是一次创意的 挑战。

作为一名创意顾问,我协助自由职业 者和企业重新激活停滞的项目或卡壳 的想法,并推动活动走向成功。

技能

创意顾问

NLP教练

软技能

领导力

创造力

沟通能力

连接彼此的时间

事情是这样的:一家知名奢华手表制造商聘 请了他,希望打造一个广告概念,能将传统 与现代相结合——这正是尤利乌斯擅长的 挑战。他以能轻松化解他人创意障碍而闻 名。

该品牌希望通过一场宣传活动,让其“永 恒经典”的形象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出 来。尤利乌斯清楚,这绝不是一项简单的任 务——像这样的奢侈品牌有着极高的要求, 并希望其信息能精准打动目标受众的内心。

但这正是尤利乌斯的强项所在:他知道如何 带领团队把握真正重要的核心。他以催眠式 语言模式、精准的问题,以及良好的同理心 为基础,引导客户的创意团队共同前行,创 造出独特成果。

尤利乌斯坐在一张大桌旁,桌子的另一边是 品牌公司的创意团队,正等着他的带领。空 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的气息。他微笑着开 始,平静地注视着团队,说道:“好,现在请你 们说说,当你想到‘时间’,第一个浮现在脑

海中的是什么?”大家开始轮流发言,思绪围 绕着旧有的概念打转,几乎没有什么令人惊 喜的内容。尤利乌斯点点头,静静等着话语 慢慢停止。接着,他清了清喉咙,提出一个引 导大家回归品牌起源的问题: “想象一下,时间就像一个念头——一个转 瞬即逝的瞬间,你希望能把它牢牢抓住。对 人们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什么?”他说话时刻 意放缓语速,语调平稳且有意识地使用催眠 语言模式(技巧:催眠语言模式)。

随着他的话语,团队成员的表情逐渐 放松,眼神仿佛漂离了房间,语言也 变得更加流畅。一些人开始提到“ 值得铭记的瞬间”和“永恒中的 一秒钟”等词语。

尤利乌斯仔细观察每一个人, 时不时点头认可,用简短的回 应肯定他们的想法。他知道:团 队成员若能敞开心扉面对彼 此,也就能更好地面对自己。

突然,来自巴黎的平面设计师卡拉开口了:“ 也许我们可以展示一块手表是如何改变人 们生活的。也许可以讲述一个跨越几代人的 故事,它通过时间将人们连接起来。”尤利乌 斯望着她的眼睛,用轻微而充满认同的语气 重复了她的想法:“跨越时间的世代,这很有 力量。”(技巧:步调一致 / Pacing)

卡拉微笑着点头,对他的支持表示欣喜。但 她的眼神中有些深不可测的东西,引起了尤 利乌斯的注意——虽然她没有说出口。(技 巧:校准 / Kalibrieren)他知道人们会传达 出无意识的信号,他感觉到:事情并不只是 表面那样。于是他暂时按下疑虑,继续带领 团队工作。

随着时间推移,宣传方案逐渐成形。但尤利 乌斯注意到,团队在确定关键细节时总是有 所迟疑。他感觉到哪里出了问题。于是他决 定采用一个策略,去揭示真相,但又不让任 何人感到被逼迫。“请大家现在闭上眼睛。”

他说得很温和。团队成员照做了——这是他 经常用来打破心理障碍的方法。(技巧:转换

引导 / Trance-Induktion)他继续说:“想象 一下,你们正处在这个项目的结尾。宣传活 动大获成功,人们非常喜欢它。那么你们究 竟做对了什么?是什么让一切变得清晰的那 个瞬间?”(技巧:时间线工作 / Timeline-Arbeit)

团队成员们开始发言,思绪如泉涌般流出, 只有卡拉一直沉默。尤利乌斯注意到她只是 半闭着眼睛,仿佛在观察什么。这一刻,他有 了一个猜想。

当其他人都说完后,他转向卡拉,问了一个 非常具体的问题。这是他用来挖掘隐藏信息 的技巧之一:“卡拉,到底是什么核心想法打 动了你,让你对这次活动产生共鸣?” (技巧:元模型 / Meta-Modell)

她犹豫了一下,眼神闪烁了一瞬,然后微笑 着说:“我想,也许我们并不总是需要把时 间‘抓住’。有时候它就像沙子,会从我们手 中滑落。这可能也是一种有意义的表达,不 是吗?”尤利乌斯观察着她,看她的目光是否 聚焦、有无明显动作、分析她的手势。他觉得

这段话听起来很诗意,但对卡拉来说太宽泛 了——她通常是个注重细节的人。

(技巧:考虑元程序 / Metaprogramme berücksichtigen)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过去了,午休时,尤利乌 斯走向卡拉。他知道此时需要更加委婉地引 导:“我感觉你可能还有另一个视角可以为 这场宣传活动带来贡献。如果我们彻底换一 个方向,对你来说会意味着什么?”(技巧:重 新框定 / Reframing)

卡拉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望着他说:“尤利乌斯,我得坦白。有另一位 客户联系了我,他们也想要一场类似的宣传 活动,但更偏向‘现代感’。我很难从这两个 项目中分清彼此。”尤利乌斯点点头,目光温 和:“我明白。当你的想法被分散时,确实不 容易专注于一个项目。”他停顿了一下,制造 一点悬念,然后说道:“但卡拉,你知道这个 项目真正特别的地方在哪里吗?”

“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块手表。这是关于如 何唤起人们对珍贵时刻的回忆——那些 不被时间抹去的记忆。

这不是一个‘现代感’的宣传,它是一 种能够传承的讯息。”“你拥有把这个 故事讲得动人心弦的能力。没有别人

能像你一样把这种风格转化为视觉语 言。”(技巧:重新框定与价值激活 / Reframing & Werte-Aktivierung)

卡拉望着他,额头放松下来:“听起 来……更有力量了。我明白你的意 思。但,如果那个‘现代客户’……”尤 利乌斯举起手轻声打断她:“那位客 户确实追求‘现代’。但现代是短暂的。 而我们在这里创造的是‘永恒’。你是 这个项目唯一能赋予它‘视觉灵魂’的 人。”

他的声音低了下来,几乎像在耳 语:“想象一下,这次活动将成为行业的 标杆——不仅仅是明年,而是接下来的 好几年。你的名字将永远与它联系在一 起。”

(技巧:未来投射 / Future Pacing)

卡拉静静地思考着。一场不仅具有当下意 义,而是对未来几十年都有影响的宣传,在 她心中逐渐成形。最终她微笑着说:“好吧, 尤利乌斯。我们就这么干。我全力以赴。”她 的眼神变得坚定、坦率,尤利乌斯知道,团队 已经被带入了正确的方向。

有了卡拉的全力支持,以及一个专注于成功 的团队,他们最终完成了这场宣传——独特 而与众不同,是市场前所未见的。

在与卡拉深入探讨之后,尤利乌斯脑海中已 经浮现出一个清晰的愿景:这场宣传不仅 将“时间”作为流动的元素呈现,更将它展现 为一种私人而独特的存在。

宣传活动

本次宣传活动聚焦于主题:“时间,连接彼 此”。活动的核心是:将手表作为人与人之间 联结的象征——这种联结会持续多年,忠诚 不变。核心理念是:手表如同一个恒久的陪 伴者,跨越代际,由一代传至下一代——从 青春到老年。团队一起思考如何将“永恒陪 伴”的隐喻进行视觉上的呈现。

“时间,连接彼此”

2

人生的冒险

场景一跃来到未来:这个年轻女孩已长大成 人,独立自主,开始穿梭于不同的城市和国 家之间。那块手表成为她手腕上的默默陪伴 者。她接触不同文化,体验都市生活,甚至攀 登高山。在这里,手表被象征性地描绘为“记 忆的守护者”。它给予她一种恒定感,一种熟 悉的依靠,无论她身在何处,都能提醒她不 忘自己的根。

1

少女人生的起点

宣传片从一个年轻女孩开始,她第一次从父 亲那里收到一块手表作为礼物。她站在客厅 里,阳光透过窗户照亮室内。父亲将手表递给 她,并带着微笑看着她。镜头聚焦在手表上, 画面散发出温暖而明亮的色调,象征着青春 的清新与轻盈。

传承给下一代

在一个充满情感的场景中,女主角终于将这 块手表交给了她的儿子。她向他讲述,这块 手表如何陪伴她度过生命中所有重要的时 刻,以及他将如何成为这段传统的一部分。

交接过程简洁却充满情感,象征着生命的循 环——时间与手表作为代际之间联系的象征 得以延续。

配乐则哀而不伤,又带着希望——融合了古 典弦乐与现代电子元素。这样一来,整场“时 间之旅”在感人的音乐背景中展开,象征着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正如产品本身所承诺的 那样。在结尾处,画面上打出一句简洁而有 力的话:“时光会逝去,但记忆永存。”镜头再 次聚焦于手表,而最后一幕,是儿子脸上露 出的温柔微笑,他如今佩戴着这块手表。

最后一个画面,镜头缓缓拉近到手表背后的刻字。上面用古老的字体 写着:“献给所有的时间。”这个细小的细节,为这块手表赋予了个人 化的温度,也让观众感受到:这不仅是一块手表,而是一段历史的载 体。

这场宣传活动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因为它向人们传达的,不仅是一款奢侈品, 而是一份情感遗产。

正是由于尤利乌斯与团队——特别是卡 拉——基于NLP的深度合作,

才使这则讯息显得如此真诚而有深度, 并因此在众多广告活动中脱颖而出。

想看更多短篇故事吗? 继续关注本杂志, 在下一期中与你熟悉的 尤利乌斯·弗赖

和其他角色再次相遇 吧!

开发新的

NLP 模式

NLP 源于创新。本文展示了如何将 NLP 超越现有技术,作为 一个灵活的框架来使用,从而开发出新的模式。借助如“结构模 型变革”或“SOAR 模型”等创造性方法与模型,教练们可以为 当前的挑战创造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探索将行之有效的原则与 全新视角结合的方法,以更有效地促进变革与成长。

大多数 NLP 培训师传授的是他们在培训中 所学的技巧。但 NLP 远不止是一套技巧的 合集,它并非只是简单地从一代人传授给下 一代的工具。它是一种“元学科”,意味着它 赋予人们能力去发现、开发和重组工具与方 法,从而对现有概念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与扩 展。如果你也这样去做,你就能延续 NLP 的 精神,并不断找到应对人类当下面临挑战的 新方案。本文为你提供一份创意指南,不断 激发你开发 NLP 的新灵感——通过将经典 原则与新的视角和个性化想法相结合。

NLP 作为一种元方法

John Grinder 曾说 NLP 经常被低估。很多 人把 NLP 仅仅视为一套技巧的集合,但它实 际上是一种灵活的框架,用于设计转变与发 展过程。这为我们开发新格式提供了几乎无 限的可能性,可以根据特定需求量身定制。 我们可以采用更多与某项技术无关的教练

方法。有时,客户首先需要“学习”教练的技 术。但如果客户并不适合该方式,比如他们 更偏好认知或身体的方式而非语言引导, 那么原有的方式就无法推进。NLP 方法不 同。NLP 提供了多种技术选择,教练可以根 据客户的需求快速切换,并即时适应。

关键在于拥有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维度进行 思考、用新视角去探索、将经典原则转化到 新的语境中。问题并不在于“哪些既有方法 能用”,而在于“我们如何创造出新的、适合 当下的 NLP 形式”。

NLP 变革结构模型

NLP 变化结构模型是一个简洁有效的模型, 它本质上描述了转化过程。它提供了一个机 会,让我们能够基于一些简单的理念,以缓 慢而结构化的方式推进 NLP 格式的开发。

一个不希望出现的初始状态或问题状态(负 面笑脸)可以通过添加一种或多种合适的资 作者:Stephan Landsiedel

源(心形)被转化为一个期望的目标状态(正 面笑脸)。在大多数变革过程中,第一步是命 名当前的问题状态。这可以是一个不舒服的 感觉(例如:恐惧或不确定),一种阻碍性的 行为(例如:拖延症)或一种压力大的情境( 例如:冲突)。

例子:一个客户描述说,他在人际交往的情

境中常感不安,并避免主动接触他人。这样 的状态可以借助 NLP 元模型具体且清晰地 加以描述,以此作为开展变革工作的基础。

变革的关键在于激活一个合适的资源。这可 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发生,因此这里会产生 成千上万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将在本文系 列的后续内容中更详细地探讨资源。资源作 为负面状态与正面状态之间的桥梁。它并不 总是“添加”的,而也可以是以已存在能力的 形式出现的,这些能力被意识到或增强后被 激活。

目标状态代表的是,客户在变革成功后希望 经历的状态。它通常被一个正面笑脸所象 征,代表的是期望的改善或解决方案。目标 应该是具体的、有吸引力的,并以积极的方 式表述,以创造出动机与方向感。在 NLP 中, 目标状态常常通过未来预演(Future Pace) 来加强,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已经经历过” 的未来会被构想出来,在那个未来中问题已 被解决或期望的行为已被应用。

变革结构模型是一个有效的工 具,它捕捉到了许多 NLP 技术的 本质。它使得变革过程变得清晰、 结构化并容易理解——并展示出 正确的资源是转变的关键。

症状(Symptom)是客户所体验到的可见或 可感知的问题。它代表着客户想要改变的不 希望存在的状态。症状可能是行为模式、感 觉或思维模式,这些会被体验为有压力的。 例子:一个客户描述说,他在与他人发生冲 突的情境中,总是表现得防御性强且缺乏耐 心。

原因(Cause)是症状的根源或诱因。它通常 位于过去,并根植于事件、信念模式、习惯等 之中。

或基于系统性的动态。目标在于识别出原 因,而不一定非要在细节上完全解析。示例: 客户认识到,他在冲突中的不耐烦源自于一 次童年经历,在那段经历中,他经常被打断, 并且感觉自己没有被听见。

这个目标(Outcome)代表的是客户想要达 到的期望状态。它是一个积极的愿景,应该 替代症状,理想情况下应当具体、现实并具 有激励作用地表述。示例:客户希望在冲突 中能够保持冷静,更好地沟 通,并能理解对方。

改变的关键在于激 活适当的资源

通过 SCORE 模型的扩展 在我们更深入地观察资源之前,我们先来看 一下 SCORE 模型,它可以被视为前述内容 的扩展。在这里,引入了额外的维度,用于更 详细地分析变革的背景与动态。

首字母缩略词 SCORE 代表:Symptom(症 状)、Cause(原因)、Outcome(结果)、Resource(资源)、Effect(效果)。每一个维度都 会被有针对性地考察,以发展出对问题和解 决之路的深层理解。

资源(Ressourcen)是客户用 来实现从症状向目标状态过 渡的内部或外部手段。这可以 是能力、回忆、信念或支持系统。示例:客户 回忆起一个他曾以耐心和理解应对的情境, 并将这种能力识别为解决当前问题的资源。

影响(Effect)描述了客户期望在达成目标 后所产生的长期积极结果。它有助于增强 动机,并确保结果具有可持续性和生态一致 性。示例:客户想象自己通过新的冲突应对 能力,不仅建立了更好的人际关系,也感受 到生活中的压力减少。

SCORE 模型可以作为结构化的教练过程使 用。教练可以带领客户系统性地穿越这五个

要素,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有目标地进 行改变。

借助 SCORE 模型,教练获得了一种精 准的工具,能够全面支持客户,既可针对 短期目标,也可实现长期成果。

资源从哪里来?

资源在变革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们涵 盖了一切能够帮助一个人实现某种改变的 内容,并可以来源于多种不同的源头。为了 简化理解,我将这些来源分为多个维度并进 行归类。每个子类别都对应着特定的技术与 方法。

第一维度:时间

什么时候?

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是时间。过去、现在与 未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库。借助时间线技 术,可以从过去重新激活资源、从未来提取 资源,或将其整合进现在。

a) 过去的经历

:

客户通常已经在类似情境 中成功应对过,或体验过积极的情绪。这 些时刻可以通过特定的 NLP 技术进行唤 醒,如卓越时刻(Moment of Excellence) 、改变历史(Change History)、时间线重新 打印(TimeLine-ReImprint)、时间线重构 (TimeLine-Reframing)等。示例:客户回 忆起生命中曾经特别勇敢的阶段,并将这种 感觉带入当前。

b) 未来: 资源也可以从构建出来的、积极的未 来愿景中获得。客户设想自己处于一个未来 场景中,在那里他/她已经成功实现了目标, 并希望将那时所感受到的资源带入现在。示 例:客户在想象中看到自己在即将到来的演 讲中自信而从容,并感受到与此相关的安全 感。

c) 现在: 当前的情境和关系同样可以成为资 源。能支持我们的人,或我们已经具备的能 力,只要被觉察到,就能加以利用。示例:客 户发现,自己在工作中拥有耐心的能力,也 可以在私下关系中使用。他意识到这种能力 可以灵活运用于不同情境。

2. 维度:视角

视角的转换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并被应用于 许多变革技术中。其基本原则始终是:“把自 己置于这个视角中。你会如何体验这个情 境?你将拥有哪些资源?你可以如何运用它 们?”

2. 来自视角的资源

a) 经典感知位置:

1(我)、2(你)和3(中立观察者):在这里,客 户可以体验到,在特定情境中自己和他人的 感受。

作为一个保持距离的中立者,他们可以从外 部观察自己或某一场景,并给出有益的建 议。

示例:在与上司发生冲突时,一名员工可以有 意识地理解上司的立场,并发现改善关系的 可能性。

b) 心智模型与榜样: 通过导师技术(Mentor-Technik)和建模 (Modelling),可以从榜样那里借用能力与 态度。榜样可以是真实人物,也可以是虚构 角色。

示例:客户设想自己像埃隆·马斯克或另一位 敬仰的人物一样,去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c) 梦想者、规划者与批评者:

这三个视角源自“迪士尼策略”,也可作为角 色视角使用。客户可以清晰地区分各个角色 功能,并通过这种角色区分获得更明确的资 源。

示例:一位青少年站在“梦想者”的立场上,通 过与梦想者的连接,第一次真正被允许去想 象和感受:如果梦想成真,会是什么样。

d) 部分工作(Teile-Arbeit): 在部分工作中,我们聚焦于客户生活中的一 个特定方面。我们赋予这个部分一个形象, 通常还会起一个名字,这样我们就可以与它 对话,更好地理解它的立场。

示例

:客户探索自己疾病的症状与根源,最终 联系到一个内在部分,这个部分对皮肤病负 责。他与之对话,询问其积极意图,从而获得 了新的洞见与对自己内在的理解。

e) 人格模型:

每一个人格模型都定义了一系列类型。人们 常常会将自己归类为其中一个类型,有时也 是混合的。

当我们设想自己具备另一个类型的思维方 式、情绪与行为模式时,我们的行动选择会 大大拓展。

示例 :某人一直将自己归为九型人格中的第 1型(腹部型,完美主义者),现在他允许自己 连接到第2型(心型,助人者),并从这个类型 的视角体验世界数小时,并利用其中隐藏的 资源。

他的关注点随之发生转变。他不再执着于优 化与效率,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人际关系与他 人的需求上。

f) 原型(Archetypen):

原型是跨文化、神话与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行 为模式、特征与符号。它们代表人类的基本 角色,比如英雄、国王或智者。它们象征着人 类深层的需求与价值。

示例:某人改变了自己的感知方式,一段时 间内以“智者”的原型来看待世界。他的关注 点转向了知识、真理与长远的视角。

f) 动物象征: 使用动物象征,例如萨满文化 中的力量动物,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用于

自我认知、疗愈以及人格发展。它激活深层 力量,使个体与其内在直觉和可能的自然连 接建立联系,并在困难时期提供情感支持。

示例:一位客户发现老虎是他的力量动物, 并从此在困难情境中感受到一位内在的陪 伴者——它赋予他内在的力量与勇气。

3. 维度:变革的层次

通过“时间维度”与“视角维度”的结合,形成 了一个九宫格结构。这些格子代表了时间( 过去、现在、未来)与视角(我、你、观察者)之 间的各种组合方式。这个九格模型可作为许 多干预工具的基础模型。例如,它可以用于 构建“资源花园”,在不同格子中系统性地提 取资源。关于资源花园的使用将在下一篇文 章中详细介绍。

穿越我们的 NLP 高楼。

例如,一个资源可能来自“过去(我-视角)” 的“能力”层,接着下一步便是从“未来(你-视 角)”提取出一个愿景。变化的可能性几乎无 限。

NLP 格式也可以被描绘为穿越这栋高楼的 路径。我邀请你去探索新的路径,并检验它 们的实用性。

维度:变革的层次e

将视角与时间结合

将视角与时间结合 (图示:左侧为过去、现在、未来,底部为第1 、第2、第3位置,构成九格结构) 另一个非常有价值、在 NLP 中广受欢迎的 维度是罗伯特·迪尔茨(Robert Dilts)提出 的“神经逻辑层次”。该模型将在本期杂志的 另一篇文章中由作者本人详细讲解。通过将 这些层次(环境、行为、能力、价值/信念、身 份、愿景/归属感)整合在一起,我们得到一个 三维模型,被称为“NLP高楼”(NLP-Hochhaus)。

在这个模型中,九格结构被当作“楼层”。第 一层关注“环境”中所有九个格子,第二层关 注“行为”等等。我们拥有 9 个空间 × 6 层楼 = 共 54 个组合单元,可按不同顺序进行排列 与经历。由此,便能生成多种可能的路径来

Workshop 时长: 1小时45分钟

在 World of NLP 会员专区 中,你可以找到 Master Circle Workshop 主题为“开 发格式”的完整录像,讲解 者:Stephan Landsiedel。

在我的 NLP 高阶大师培训中,参与者会接 到一个任务:发明一个属于自己的 NLP 格 式。许多人认为自己不够有创造力。但当我 将这篇文章系列中的知识交到他们手中后, 开发新格式就变得轻而易举。这是一个带有 指导的创造性过程,真正非常有趣,并用精 彩的新想法丰富了这个世界。有些由此产生 的格式是现有格式的组合或变体,这些格式 被优化以适用于特定语境;也有一些包含了 天才般的新想法,是通过系统性地探索而被 发现的。

在接下来的杂志期刊中,我将会把这些想法 具体化并进一步拓展。

你会加入吗?

现在免费订阅我们的简报(Newsletter),不错 过任何一期内容。

资源,为了新的目标

在资源花园中,为自己的事业开路

作者:Stephan

Landsiedel

Discover your inner resource garden and learn how to use the power of your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o achieve new 发现你内心的资源花园,学习如何借助你过去、现在与

未来的力量达成新的目 标!

有时候我们需要特别的资 源,来实现目标,或者为自己 打开新的可能性。“资源花 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NLP 技术,它帮助我们动员内在 的力量,并找到我们真正需 要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相 连接,并激活不同的视角,以 获得实现目标所需的最佳支 持。在这次会谈中,我陪伴了 Sven,一位希望增强自己业 务能力的个体商户。他感受 到,他需要诸如勇气、创造力 和毅力这样的资源,来将他 的计划付诸行动,并成功迈 向未来。

1. 准备土地

为了搭建资源花园,我将 九张标记过的纸放在地上,

组成一个方阵,分别代表过 去、现在与未来这三个时间 维度。每一行则代表一个视 角:1. 第一个位置,自我视 角;2. 第二个位置,他人视 角;3. 第三个位置,中立观察 者视角。

2. 描述问题

在花园中心的纸张上,标记 为“现在 / 位置1”,Sven 描 述了他目前的状况。他说,他 为自己的业务有了新想法, 但有时候缺乏坚持到底的毅 力。他感觉自己没有足够的 能量与信任,来将业务提升 到下一个阶段。

3. 从过去 / 位置1 调动并接 收资源

Sven 走到标记为“过去 / 位 置1”的纸张上。他闭上眼睛, 回忆起过去的某个时刻—— 那时他曾成功应对过一次重

大挑战。比如他第一次开设 分店的经历他事业的那段时 间,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动 力在努力工作。“那时候是 什么资源帮了你?”我问他。“ 我的勇气和我的决心。”他回 答。Sven 想象自己把这份决 心作为一道光亮的能量送给 现在的自己。回到“现在 / 位 置1”上,他接收了这份资源, 并感受到这段关于创业初期 的回忆为他带来了新的勇 气。

4. 从过去 / 位置2 发送并接 收资源

现在 Sven 走到“过去 / 位 置2”的位置上。我邀请他回 忆一位曾在过去给予他支持 的人。他想起了一位前辈导 师,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经 拉着他的手、帮他理解创业 的基础。站在这位导师的角

度,Sven 对自己说:

“保持好奇心并愿意 学习。每一天都带来新的 机会。坚持下去,要相信自 己:你能做到。”这位导师在 心里送给他一个小天平,作 为坚持与平衡的象征。Sven 回到“现在位置”,接收了这 份礼物,并感受到这段记忆 再次提醒他:在前行中保持 平衡与坚定。

5. 从过去 位置3 发送并接收资 源

现在 Sven 走到“过去 / 位置 3”的位置,那里他化身为童 年时期的一位英雄形象—— 这位英雄曾激励并赋予他力 量。稍作思考后,Sven 想起 了他童年时期的英雄——罗 宾汉,这位勇敢而机智的弓 箭手,总是为正义而战。

我邀请 Sven 想象一下,成 为罗宾汉是一种怎样的感 觉——大胆、自信、愿意面对

任何挑战。作为罗宾汉,Sven 感受到一股坚定与勇气,驱 使他在面对阻力时也能做 出正确的事情。罗宾汉对他 说:“利用你的勇气和创造 力,就像我一样。每一个障碍 只是你旅程中的一部分。” 罗宾汉象征性地递给他一张 弓和一个箭袋,代表着目标 感、毅力与勇气。这张弓提醒 Sven,他可以信赖自己的能 力,勇敢朝目标前进,而这些 箭就是他实现计划所需的决 心。

2 2 2 1 1 1 3 3 3

Sven 回到“现在 / 位置1”, 带着来自罗宾汉的象征性礼 物。他感受到内心重新注满 了勇气和目标感,也增强了 面对挑战的信任感。 .

6. 从现在 位置2 发送并接收资 源

站在“现在 / 位置2”上,Sven 代入了他的一位老朋友的视 角,这位朋友曾经鼓励并陪 伴他。从她的角度来看,她 说:“我知道你对这份事业充 满热情。接受帮助、给自己一 点喘息的空间是没关系的。 你可以靠你的内在力量继续 前行。”Sven 接收到了耐心 与毅力这份资源。他回到现 在,重新汲取了这份耐心,为 继续前进积蓄了新的能量。

7. 从现在 位置3 发送并接收资 源

Sven 来到“现在 / 位置3”这 个中立观察者的视角,客观 地看待自己当前的生活与事 业。从这个角度,他意识到: 虽然自己有时缺乏耐心,但 若能给自己更多时间,长期 来看也会有所发展。他回到“ 现在 / 位置1”,接收了这个 认知,并感受到一种更加自 由的心态,让他愿意以小步 前进的方式前行。

8. 从未来 位置1 发送并接收资 源

站在“未来 / 位置1”上,Sven 想象自己的未来——那时他 的事业已经成功,顾客满意 满满,而他的创造力与坚持 也获得了回报。“永远不要放 弃你的愿景。”他未来的自我 这样对他说。Sven 回到现在 的位置,接收到了信心和对 自己愿景的信任。

9. 从未来 位置2 发送并接收资 源

在“未来 / 位置2”,Sven 代 入一位来自未来、相信他事 业成功的朋友的视角。这位 朋友对他说:“享受每一步的 旅程。建立一家成功的企业, 是一段旅程。每一天都很珍 贵。”他象征性地送给 Sven 一块手表,提醒他珍惜当下 的每一个时刻。Sven 回到现 在的位置,接收了这份信息, 并感受到对小小进展的全新 感激之情。

决心

毅力

耐心

创造力

目标感

信任

10. 从未来 位置3 发送并接收 资源

在“未来 / 位置3”的格子 中,Sven 想象出一位睿智 且有经验的人物,对他说:“ 你有能力克服困难,并扩展 你的事业。你所需要的一切, 都已经在你体内。”这位人物 将一份内在力量与对自己能 力的信任作为资源,发送给 Sven。Sven 在当前的位置接 收了这份力量,并感受到自 己的信心正在增强。

11. 整合所有资源 回到“现在 / 位置1”,Sven 回 顾自己接收到的各种资源: 决心、毅力、耐心、创造力、 目标感,以及对自己愿景的 信任。他想象,这些资源以象 征与能量的形式流向他,增 强了他的动力。他被来自不 同视角的支持深深感动,并 感受到一股内在的力量与宁 静,这将支持他继续走在自 己的道路上。

共同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IN-NLP 故事

作者:Nandana Nielsen、Karl Nielsen

和 Adam Nielsen

你是否曾经有这样的感觉: 你与他人一起,真的可以产生某种 影响?那么请你想象一下:你是一个 全球性运动的一部分,这个运动的 使命是改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 积极地推动世界的进一步发展。听

起来是否很激动人心?那么你就来 对地方了!

我们口号是:“我们让世界继续进化”(We Evolve World)。这也是我们联合组织 We-Evolve.

World 的名称来源。它诞生于 2020年8月,我们 导师们共同组织的三天线上峰会。在接下来的内 容中,我们将向你展示我们协会的成功故事,以 及为什么值得你加入我们这个社区。

1. 我们是谁?我们特别之处是什么? 我们的社区统一在 We-Evolve.World 的旗帜之 下。目前属于 We-Evolve.World 的协会有:·  IN: 国际 NLP 协会,·  ICI:国际教练协会,·  WHO:世 界催眠协会,·  WSCO:世界系统排列协会,·  InMe:正念协会,· PosPsy:积极心理学协会。

但这还远远不是全部!我们持续发展壮大:已有 三个新的协会在筹备阶段 ·  EWA:九型人 格协会,·  NLPT-WA:NLP 治疗协会,·  AITA:人 工智能协会。到 2024 年底,我们的成员将超过 12,000 人,遍布 105 个国家。在 NLP 领域,我们 是最大的国际协会,遵循严格的18天教学标准, 与 We-Evolve.World 旗下的其他协会合作,并与 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这使我们与众不同—— 为你提供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全球平台。

为什么我们的导师愿意成为我们协 会的一部分:

我们导师最重要的优势:

营销:

联合营销带来高度知名度和可衡量的成 功。

质量与道德标准:

全球标准建立信任与专业性。

经验交流:

彼此学习促进知识与能力提升。

项目与协同效应: 为了共同的目标协作,带来非凡成就。

合作而非竞争:

共同行动增强社群凝聚力。

免费档案:

参与者获得免费档案,促进交流。

7. 活出你所教授的内容: 真实的榜样能激励与鼓舞他人。

大学合作:

有机会参与科学研究和NLP心理学的深度 发展。

满意度调查:

培训前后的满意度评估用于成果追踪和最 佳实践学习。

免费加入更多协会:

无需额外费用即可在多个协会中活跃。

内部论坛:

用于交流与彼此支持的空间。

培训管理:

发布课程、邀请参与者、公开展示培训内容 并创建证书。

1 1 2 3 4 5 6 7 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为什么我们的课程参与者愿意成为我们 社群的一部分:

课程参与者最重要的优势:

个人资料创建:

上传专长、文字、图片、链接你的网站,让其他会员 轻松找到你。提供反馈、评价他人的资格。

独家资源:

进入仅限会员的讨论区和资料区 是知识交流 和合作项目的理想平台。

SOC 调查问卷:

通过某大学的专业问卷调查,测量你在培训前后 的生活满意度和进展。

世界大会:

至今已有大型线下国际大会,汇聚多元文化方法 和启发性视角。

社群归属感:

成为一个为和平世界与更好沟通而努力的社区 一员。

始终保持消息灵通:

内部简报为你带来所有重要资讯。

营销工具:

使用我们协会的官方 Logo 和个人网页展示。 .

匿名联系方式系统: 允许他人联系你,而无需公开你的电子邮箱。

2. 我们协会的成立

2001年,“国际 NLP 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LP Institutes(IN)) 的成立,是一次独特实验的 结果:对手成为合作伙伴。一 切始于2000年,一场在柏林 举行的“整合式NLP培训师 与教练培训”中。七所彼此竞 争的NLP机构中的11位最资 深的导师聚在一起,在全新 的框架下密集学习与合作。 这是第一次,这些机构不仅 共同授课,每位导师还可参 与其他人部分课程的学习。 这种“合作代替竞争”的模 式成为一块里程碑,展现出 共同学习与共享的巨大潜 力。也正是这种激励人心的 经历,促使大家产生了创 办国际协会的愿望,以秉 持这些原则。这个愿望在 2001年得以实现。IN的创 始人有:Nandana 和 Karl Nielsen(NLP & Coaching Institut Berlin),Evelyne Maass(Spectrum KommunikationsTraining),Bernd Isert(Forum für MetaKommunikation),Wolfgang Lenk(Milton Erickson Institut Berlin) 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柏林的 培训经验推进成功经验交 流,并在新培训中将这种方 式传播给其他NLP培训师。

为此,设立了:全球质量监督 机制(基于18天培训标准), 以及持续的NLP发展交流体 系

我们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源

于Clare W. Graves 教授提出 的“人类发展七阶段理论”: 创造力、灵活性、自我负责与 系统性思维。这些原则至今 仍深深影响我们的工作。

3.我们的线下世界大会

我们的线下世界大会是一场 独特的盛会,汇聚来自世界 各地的人们,带来深刻见解 与难忘体验。以下是最重要 的亮点

2006年·德国 —— “NLP 的 全球整合愿景”

我们的首届世界大会围 绕“Graves 模型的阶段理论” 展开(也称为 Spiral Dynamics,是 Ken Wilber 提出的 AQAL 模型的一部分)。在主 讲之间穿插了密集的小组体 验练习,让 NLP 理念鲜活且 可感。一场融合马戏表演的 奇妙晚会,艺术家与杂技演 员共同营造了难忘的魔幻氛 围, 让 所

有参与者都为之动容。

本次大会由以下机构联合组 织:

·  Evelyne Maaß 和 Karsten Ritschl(Spectrum KommunikationsTraining)

·  Carlos Manuel da Silva Costa Salgado(INLPINSTITUT SALGADO e. V.)

·  Rudolf Metzner(Institut Metzner CONSULTING)

专属 250 页世界大会手 册,每位与会者均可在会员 区获取 world-ofnlp.org

2009:巴西 –“魔法人生(Magic Life)”

我们第二届世界大会在巴西举 行,汇聚了41位国际讲者,并由

Bernd Isert 与 Meta-Forum 合 作组织。“Magic Life”这个标题 反映了巴西充满活力、能量四溢 的氛围。一个特别的亮点是与巴 西雨林中的萨满共同度过的夜 晚,他们用传统仪式将参与者带 入一种深刻的感官体验。

2012:克罗地亚 – “情绪科学 (Emotion-Science)”

第三届世界大会于2012年在 克罗地亚海边的一家酒店举 行,由 Dr. Nada Kaiser 领导 的 NLP 学院主办。

特别的亮点是由 Karin Pätze 和 Andrea Mills 设计的“ 英雄之旅”课程。在间歇期 间,参与者通过引导式小组 练习,亲身体验“英雄之旅” 的每个阶段。这一旅程的高 潮是大会中展现出的情感深

度。大会亮点之一是尼加拉 瓜中央大学(UCN)与阿兹 特克大学(Universidad Azteca)的代表和学生以研究 成果的形式参与演讲和展 示。“Emotion-Science”这 一主题将情绪密集的培训课 程与科学基础紧密结合。在 本次大会上还创立了神经语 言心理学协会(NLPsy),宗旨 是:让心理学课程中也能系 统整合 NLP 内容。

参与机构包括:

·  NLP Akademija(Nada Kaiser)

·  NLP & Coaching Institut Berlin(Nandana 和 Karl Nielsen)

·  欧洲商业学院(UCN, Prof. Christian Hanisch)

·  Metzner Consulting(Rudolf Metzner)

·  KP-Business-NLP(Karin Pätze)

·  BES 咨询-发展策略(Andrea Mills)

2017:法国巴黎 – “催眠文化: 催眠 / NLP / 教练” 第四届世界大会于2017 年在巴黎举行,由 Virginie 和 Philippe Vernois 组织,隶属 PSYNAPSE 学 院。“HypnoCulture(催眠文 化)”主题强调了 NLP 与催眠 疗法之间的联系。

NLP 在此融合了多个理论方 法:弗里茨·佩尔斯的格式塔 疗法,Virginia Satir 的系统 家庭疗法,米尔顿·艾瑞克森 的催眠疗法。所有 NLP 技术 都贯穿着一种共同核心:激 活潜意识过程。

大会尾声,一位来自巴西圣 保罗 Instituto Voce 的 Bento Augusto 提出了一个令人 振奋的提议,希望 2019 年能 在圣保罗再次举办大会。同 一时间,来自突尼斯的 Sehil Triki 和他的妻子 Habiba Zmerli Triki 也表达了希望 2019 年在突尼斯举办大会 的愿望。虽然两场大会计划 都确定下来,但最终因各种 安排,未能在2019年如期 进行,最终推迟到 2020 年。 幸运的是,我们当时足够灵 活,决定将两个大会都安排 在 2020 年举办。这一决定后 来被证明是明智的——因为 2020 年由于新冠疫情,几乎 所有活动都无法举行。所以 我们在那个时间点已经有所 准备。

2019年3月:突尼斯 ——“教育 与终身学习:结合 NLP、催眠与 教练”

第五届世界大会于2019年在 突尼斯举行,由 Sehil Triki 和他的妻子 Dr. Habiba Zmerli Triki 领导 的 Institut Alliance & Co 和 Psynapse Tunisia 共同举办。

本次大会探讨的是:NLP、教 练和催眠如何能够支持教育 中的学习过程与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这些学科的核 心,它帮助我们积极塑造当 下、并为后代创造多元且可 持续的未来。许多教师和来 自教育部的代表出席了本次 大会,并强调了本次大会对 于“教育者工具”倡议(Tools for Educators-Initiative)的 重要意义。

2019年11月:巴西 ——“情绪智 能的魔力(The Magic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第六届世界大会于2019年在 巴西举行,由 Bento Augusto da Cunha Santos 与 Instituto Você 合作组织。

这成为 NLP、教练、催眠、系 统排列与正念领域有史以来 最大规模的大会。大会重点 在于:结合巴西式的高情感 强度训练法。大会之后,巴西 也启动了“正念导师”培训项 目,由 In-Me 学院带领,培训 了 50 位 NLP 培训师。

诚邀您参与我们未来的世界 大会!下一届大会将于2026 年在波兰举行。只要您是会 员,您将及时收到所有相关 信息。我们期待在世界大会 中见到您!

4. 我们的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LP Institutes (IN)

国际 NLP 协会(IN)成立于 2001 年,是我们协会体系的 起点,成立细节已在前文“协 会创立”章节中说明。 官网:www.nlp-institutes. ne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aching Institutes (ICI) 国际教练协会(ICI)成立于 2006 年,源自我们首届世界 大会。其核心理念是:在 NLP 初阶课程中学习改变技术, 在进阶教练课程中深入掌握 这些技术,以用于教练实践。 我们决定创建一个开放性的

国际协会,为所有成员提供 伦理框架和全球统一质量标 准。

官网:www.coaching-institutes.net

World Hypnosis Organization (WHO) (WHO)

世界催眠协会(WHO)于 2016年6月成立。作为 IN 与

中的资深导师联盟,他们联 合创立 WHO,以整合他们在 催眠领域的专业知识。创立 灵感源于这样的愿景:打造 一个全球认可的协会,提升 催眠培训的质量标准,并满 足全球对专业催眠实践者日 益增长的需求。名称“WHO” 虽带有幽默感(因为与世界

卫生组织缩写相同),但在国 际范围非常好记。协会教学 大纲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制 定,兼顾科学研究与实践经 验。特别感谢 Virginie Vernois 和 Philippe Vernois(来 自 PSYNAPSE 学院)的大力 支持! 官网:www.world-hypnosis.org

World Systemic Constellation Organization (WSCO)

T世界系统排列协会 (WSCO)于2018年成立,旨 在将NLP与系统排列领域的 领先专家集结在一起,打造 一个符合最高标准的国际协 会。受到系统排列在全球日 益增长的重要性的启发,我 们共同开发了一套全面的课 程体系,融合了传统方法与 创新方法。最终课程版本在 2019年突尼斯世界大会上正 式发布,并获得高度认可。 本协会的创立特别感谢 以下人士的支持:Bento Augusto(Instituto Você) ,Virginie & Philippe Vernois(PSYNAPSE 学院) ,Angela Bachfeld(NLPZentrum & NEURES 学 院),Leo Angart,Rebecca Szeto(Institut Solution Group),Abdul-Rahman Abdullah(The Field of Awakening) 官网:www. wsco.online

Our association, Institutes for Mindfulness 我们协会 In-Me(正念成长 学院)于2018年12月成立, 并在2019年突尼斯与巴西的 世界大会上正式亮相。基础 培训课程融合了 Jon KabatZinn 的“MBSR”理念(正念 减压),与 NLP、教练与催眠 技术相结合。正念(Mindfulness)教导我们:我们不是我 们的想法或情绪,它们会来 去无常,而我们真正的本质 存在于这些短暂状态之外。

通过 NLP、教练与催眠,我 们理解到:身份是一种关于 信念、价值观和态度的灵活 集合体。这种方法的结合,为 个人成长与深层自我理解开 辟了令人着迷的路径。基础 课程《Mindfulness Intensive, In-Me®》目前在全球范 围内广泛开展,后续课程包 括:Mindful Human, In-Me® (基于 Harari 教授的科学成 果),Mindful Hero, In-Me®( 基于“英雄之旅”理论) 官网:www.in-me.world 博客:www.in-me.world/ blog

Positive Psychology (PosPsy)

我们的积极心理学协会 (PosPsy)于2019年11月, 在巴西世界大会结束时正 式成立。这源于在突尼斯和

巴西大会上,关于积极心理 学的体验活动引发了巨大反 响。这一以科学为基础、促 进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学 科,被立即认定为协会的核 心领域。我们共同开发出课 程体系,将积极心理学整合 进我们现有的协会框架中, 并推动在国际平台上的深 入交流。特别感谢支持协会 创立的以下人士:·  Angela Bachfeld(NLP-Zentrum & NEURES 学院)·  Prof. Dr. Alicja Galazka(Future Centrum Edukacyjne) 官网:https://pospsy.org

5. 我们协会的学术链接 与尼加拉瓜中央大学 自 2008 年起,Nandana Nielsen 和 Karl Nielsen 直担任尼加拉瓜中央大学心 理学教授,并在该校开发了 硕士与博士层级的心理学课 程。这些课程提供 NLP、教 练、催眠、系统排列、积极心 理学与正念等方向的专业 化学习。我们的高级导师可 以将其培训成果进行科学评 估,并同时获得国际认可的 硕士或博士学位(PhD)。 学校官网:www.ucn.edu.ni 与墨西哥阿兹特克大学 (Universidad Azteca)合作 自 2009 年起,我们也与墨 西哥阿兹特克大学建立了 学术合作关系。该大学在终 身学习框架下提供以下学 位,特别适合基于个人实践 成果进行的认定:“职业学 习学士”(BPS),“职业学习 硕士”(MPS),“职业研究博

士”(Dr.),“职业教授职称” (Prof.),这些资格在奥地 利、西班牙和法国等欧洲多 个国家广为接受与认可,但 在德国仍较少为人知,尚未 被官方完全等同认定。

阿兹特克大学官网:https:// univ-azteca.edu.mx

使用 SOC 问卷进行科学评估 我们使用 SOC 问卷(Sense of Coherence,连贯感问卷) 作为科学依据,来衡量 NLP 培训的有效性。这是一种国 际认可的调查工具,已翻译 成超过 30 种语言,测量个体 在生活中如何感知理解性、 掌控性和意义性。我们特别 感谢:· Dr. Susanne Lapp,·  Gudrun Heinrichmeyer,·  Bernhard Wagner,他们多 年来持续推动这一项目并将 其引入 IN 协会。目前已有培 训师将该问卷整合进课程 中,并可立即获得反馈结果。 从 2025 年起,该问卷将提供 更多语言版本,并向所有协 会开放使用。

更多信息:www.nlp-institutes.net/blog/articles/soc_befragung

6. 展望未来

我们的协会不断发展,并设 定了许多令人激动的计划, 以进一步强化我们的社区, 让高级导师的知识内容更具 可见性。右侧列出的是2024 年8月31日至9月1日法国总 统会议中的最新决策摘要。 我们主席们的一些决策:

·  我们将成立三个新协会: 九型人格世界协会(EWA) 、NLPt 世界协会(NLPt-WA) 、以及 人工智能训练学院 (AITI)。这些新倡议拓展了 我们的领域,并促进在新兴 领域的合作。

·  下一届世界大会将于 2026 年在波兰 举行,这是 加强全球联系的重要契机。

·  我们将继续开发“教育 者工具箱(Tools for Educators)”。通过开发创新 教学材料,推动国际交流。

·  在 Yvonne 和 Darko 的 带领下,我们成立了 社交 媒体团队,将各位导师在 Instagram、Facebook 和 LinkedIn 上相互连接,提升 个人可见性,并活跃于我们 的网络。

·  Stephan 作为德语区 IN / ICI / WHO 主席,已开始制作 德语导师播客,并邀请我们 的 300+ 位导师,为会员系 统性整理出:文章、讲义、音 频、视频等资料,扩展内容宝 库。

我们共同致力于一个未来, 让我们的知识与成就得到全 球认可,并继续我们的使命: 积极改变这个世界。

在 World of NLP 会员专 区, 你可以观看与 IN 协会创 始人的两场深度访谈。

与 Karl 与 Nandana Nielsen 谈

我们对你的邀请:

如果您对我们的愿景和项目感到鼓 舞,欢迎加入我们。让我们共同运用 NLP技术,为世界带来积极的变化。如 果您已是NLP高级培训师,并考虑加入 我们,欢迎参加我们定期举办的经验 交流活动。

关注我们: Instagram、Facebook、LinkedIn

有任何问题、愿望或建议,欢迎写信至: contact@we-evolve.world

为所有从事教学者提供灵感

NLP 在你的教学中扮演什么角 色?

首先说明一下:作为一名教 授儿童体育的舞蹈教练,我 采用多种方法,并将其灵活 混合使用。因此,我的课程并 不是完全基于 NLP 的。

但 NLP 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我希望通过舞蹈向孩子 传达快乐与动力。

你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哪些 方面对你而言最重要? 在课程开始的“围圈仪式” 中,我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坐 成圆圈,建立起初步的连接 关系。尤其是与新加入的孩 子,我会尽量快速建立信任 基础,从而保持一个安全放 松的课堂氛围。

我会观察每个孩子的坐姿与 身体语言,简短问候后,我模 仿他们的身体姿势(Pacing) ,然后再适当引入课堂主题。

儿童体育与 儿童舞蹈中的应用

是一位商业教练和舞蹈体育培训 师,她在德国各地(线下或线上)开展关于以下主题的 工作坊:沟通、团队建设、激励、自我管理、个人魅力等。

在本文中,她分享了如何将 NLP 成功融入到课堂教学 中。

这个环节(仪式)帮助我们 在课前集中注意力。我会说 出今天要学习的关键词,比 如:“我们今天要按节拍、按 节奏跳舞”,或者:“今天我们 会练习身体表达,每次跳跃 后记得停顿一下”等等。

对于躁动的孩子,我会放慢 语速与音量,用安静且放松 的语气说话,引导他们冷静 下来。

如果孩子们显得疲倦,我 则会提高嗓音、增加语 调与节奏,通过如“拍手 游戏”等活动,调动活力。

音乐选择也非常关键: 我会根据孩子状态来调节音 乐节奏,

用活力音乐带动情绪,用轻 柔音乐平稳情绪。

通常,我的指令与期望也会 使用正向语言表达,这意味 着:我表达的是我希望孩子 做到的,而不是他们不要做

的。比如我会说: “请进入你的舞蹈线条中, 注意你的头部与朋友保持相 同高度。”而不是说: “你不可以再站在那儿,太 乱了。”

我更重视的一点是,我会将“ 主题”清晰传达给孩子们,这 样他们就能长期内化这个主 题,并自动在动作中体现出 来。例如:站在一条线上时, 大家会自动调整到相同高 度——因为他们已经通过命 名,内化了我的期望。

一个在我编舞中非常重要的 动作是:孩子们把手臂举到 空中,当然可以有多种变化 形式,这样舞蹈也会保持协 调与多样性。

这个“手臂举高”动作训练身 体的协调性,同时也有另一 个作用:当一个人举起双臂 时,身体姿势会自动带来愉 悦感。

听起来很有趣。你能举个例子 吗?

最好的例子是这样一个小 实验:把你的手臂举高,然 后说:“我感觉很糟糕。”身 体会觉得这句话“错误”,而 那种“糟糕”的情绪通常不 会真正出现。因为身体高举 手臂的姿势和那种负面情 绪不协调。

反过来,如果你举起手臂 说:“我感觉很好”,那心情 往往真的会变好。

即使你不说那句话,只是将 手臂高举,身体仍然会自动 识别为“正向姿态”。这就是 为什么我认为积极身体语 言在儿童舞蹈中格外重要。

你还使用其他 NLP 技巧吗? NLP 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 积极语言的运用。我会对每 一件小事都给予表扬,哪怕 只是微小的进步。

尤其对内向的孩子来说,真 诚的表扬非常关键。我特别 注意做到:·  表扬分配要均 衡,·  最好在每节课里每 个孩子都被表扬一次。

每个孩子在课堂中都 一定做对了一点点。

当孩子们跳完一段舞 后,我会具体地表扬 他们:告诉他们我喜 欢的部分,这样他们 就知道这是真诚的赞 赏。

例如:“你很好地保持了 节奏”,或者“你刚才的身 体张力保持得很好”。

如果我需要指出舞蹈中的 待改进之处,我会先点出做 得好的部分,然后再引出后 续可以调整的内容。

我会刻意使用“我们”这个 词,因为作为教练,我是团

队的一员。我也使用“改进” 这个词,而不是“错误”, 因为它听起来更正向,不会 让孩子感到沮丧或失去动 力。在 NLP 中,我们知道:语 言的力量巨大,它可以激发 孩子的动力。

你有具体的语言例子来说明 吗?

一个不好的例子是:“你这 个跳得不好,这就必须要练 好。”

一个好的例子是:“你跳的 这一部分已经很好了,接下 来我们还可以再改进一点, 比如加强身体张力。”在第 二种说法中,你会先赞美, 然后才温和地点出改进点, 还会告诉孩子如何做到更 好。

“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决 定了明天世界的模样。”
——玛丽·冯·埃布纳-埃申巴赫

你是否察觉到通过表扬,孩子们 发生了什么变化?

孩子们的活动力和积极性可 以通过表扬得到提升。

当某个孩子很好地完成了一 个动作时,我会表扬他们,并 请他们给大家展示舞蹈动作( 例如,手臂是如何伸展的,身 体的张力表现得很棒)。

接着,我会向孩子们解释这个 动作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动作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以及如何 改进它,然后全体再次练习一 次,让孩子们看到其他人是如 何努力地尝试改善动作的。随 后我会给予全体表扬。

你是否也在为孩子准备表演时 使用NLP?

在准备表演时,必须及早关注 孩子的信念句,这样他们才能 自信地、有良好感受地参加舞 蹈考试或正式演出。我通过以 下方式来实现这一点: 我会提前设定目标,并在接下 来的几周里反复让孩子们看 到这些目标,同时提及我们已 经达成了哪些目标,并告诉他 们,现在这个舞蹈已经跳得很 好了,接下来我们还能怎么 做,让它变得更好。

在表演前的最后几周,我会一 再强调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 所达到的效果,以及舞蹈整体 看起来有多好,这样孩子们就

能带着良好的感觉走上舞台。 导师制度(Mentoring)同样 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孩子 都有自己的舞蹈偶像,我们可 以通过这些舞蹈偶像来向他 们展示:他们是如何轻松走上 舞台的,如何抬头挺胸,展现 开放的身体姿态。孩子们能够 在脑海中很好地想象这些画 面,并把这些偶像作为榜样, 帮助自己在舞台上表现得更 好。我还会强调:每位舞者在 人生中都曾跳错过舞步—— 这没关系。重要的是,在这种 情况下要尽快回到舞蹈的编 排中,继续跳下去,就像他们 的舞蹈偶像也会那样做的一 样。

你还使用了其他NLP技巧吗? “未来预演”(Future cing)这个技巧也非常宝贵: 在表演前的几周里,我会多次 提到——孩子们将会多么自 豪,因为他们已经训练得如此 出色,足以在那么多人面前上 台表演。我还会向他们展示这 样一个画面:他们与团队一起 在舞台上跳得多么出色与自 信,最后向观众鞠躬,然后收 获热烈的掌声,这是多么美好 的一件事。

化。因为他们已经能在内心 清晰地看到成功的画面。

您认为其他教练也能将这些方 面融入到他们的培训中吗?—— 无需翻译?

我今天分享的例子当然可以 应用于其他运动,或者以不 同的方式进行调整。创造力无 限。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激励, 并确保孩子们享受学习的乐 趣。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努力 让学习尽可能充满乐趣,并为 此运用了许多 NLP 技术。希 望我能够提供一些宝贵的见 解。

联系与更多信息: Petra Bonnmann

Tel. 0179 – 1133114

NLP@alleserreichen.training www.alleserreichen.training

这会激励他们反复练习特 定的动作,直到这些动作能 够被真正掌握,并形成自动

加入我们的群组吧

在我们这里,你可以找到:

NLP爱好者之间的交流

在线网络会议

交流空间 练习小组聚会

交流论坛 讲座与工作坊

立即加入

Nada Kaiser 在克罗地亚的 NLPt 成功故事

突破 & 抵抗

神经语言心理治疗(NLPt) 的历史就像一本关于局外人 和梦想家的冒险小说。几乎 没有哪种方法像它那样一开 始就试图征服心理治疗的世 界,却同时遭遇如此多的怀 疑。NLPt 每次敲开已建立协 会的大门,试图展示它对世 界的价值,都会引发强烈争 议。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NLP 作为治疗方法逐渐获得更多 的关注和听众。当时,NLPt 就像一个在充满僵化结构的 房间中点燃的意外火花。批 评者指责其缺乏科学证据; 而支持者则在现代神经科 学的推动下开始支持 NLPt 技术的使用。这是一场至今 仍在继续的观点之争。当专

NLPt 在通往接受之路上 的崎岖旅程

神经语言心理治疗(NLPt)的故事由 Nada Kaiser 讲述,描 述了阻力、突破和开拓精神。凭借创新的方法,将语言、心 智与身体连接在一起,她成功地在怀疑中推动了 NLPt 的 建立。

这篇文章探讨了 NLPt 在欧洲的认可历程和 Nada Kaiser 在克罗地亚的开创性工作 —— 一个鼓舞人心的成 功故事。

业界还在争论时,先驱者如 Nada Kaiser 就已经走上了 实践之路。

1986 年 第一个重大步 骤:NLPt 的课程体系被开发 出来,事情开始运转。几年 后,在 1995 年,一些热情的 治疗师在维也纳组成联盟, 成立了欧洲神经语言心理治 疗协会(EANLPt)。他们希望 让 NLPt 在欧洲立足,实现其 目标。接下来的事件成了转 折点:1997 年,欧洲心理治 疗学会正式承认 NLPt 为同 等的治疗方法。这是一次突 破,表明坚持是值得的 即使通往成功之路比别人走 的要崎岖得多。

接着是 2007 年:奥地利,一 个常被誉为心理治疗领域先 驱的国家,给予 NLPt 国家许 可。经过多年的艰难努力,特 别是在 Peter Schütz 的推

动下,这一方法终于被列入 与其他已建立疗法相同的范 畴。

NLPt 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 疗法的发展历史,更是一个 关于毅力和创新的故事。这 一方法

自其诞生以来,NLPt 激励了 无数人,提升了他们的生活 质量 尽管一直备受批 评。这些成就表明:当勇气与 坚持相遇时,进步是可能的。 这种开拓精神也激励了一位 女性走上了新的道路:Nada Kaiser 就是那种不会被怀疑 和阻力所阻挡的人。她全心 全意投入其中,并认识到克 罗地亚可以从 NLPt 的可能 性中获益。于是她将自己的 热情与知识带到这个渴望治 愈与新视角的地区。这是一 段勇敢的旅程,并最终成为 更大故事的一部分。

让这段旅程启发你,在接下 来的章节中更深入地了解她 的故事。她是一个闪耀的典 范,证明一个想法 无论 多么微小 在正确的手中 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从梦想到现实

普遍怀疑。

Nada Kaiser 看重 NLPt 的 独特方法,它远远超越了传 统心理治疗的范畴。NLPt 融合了神经科学、语言学 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

Nada Kaiser 如何在克罗地亚建立 NLPt

Nada Kaiser 虽然在克罗 地亚长大,但她决定在德国 开展她作为心理治疗师的 职业生涯。四十多年来,她 积累了丰富的治疗与教练 经验。2008 年,她鼓起 勇气回到克罗地亚,开 始她的开拓性工作。她 的目标是:提供 NLP 和 NLPt 教育课程,为家乡 人民带来新的治疗机会。

NLPt 是一种远远

客户带来深刻的变化。这 种方法的核心理念是:许 多心理和情绪挑战可追溯 至反复出现的思维模式 和潜意识的语言自我描 述。

超越传统心理治疗 的方法

在德国,她作为 NLP 和 NLPt 的专家,主导了各个层级的 培训课程。如今,她将这些知 识带回克罗地亚,并创立了 HANLP/HANLPt(克罗地亚 NLP 和 NLPt 协会)。通过这 个组织,她为一个专业、国际 认可的 NLPt 教育体系奠定 了基础。挑战是巨大的:一个 缺乏心理治疗立法的国家, 缺少组织支持,对心理治疗

Nada 相 信,特别 是那些无 法从传统 疗法中获得满意成果的客 户,在 NLPt 中可以获得有 效帮助。该方法将身体、心 灵与语言紧密联系,为深层 次的个人转变提供了全面 的基础。

她的工作是在一个充满挑 战的环境中展开的。在克罗 地亚,心理治疗在法律上尚 未明确界定,专业治疗活动 缺乏保障。心理治疗常常是 禁忌话题,很多人根本无法

接触。Nada 不得不一次次地 进行说服-- 无论是在社会上 还是在政府部门。

Nada 与欧洲组织密切合作, 致力于将 NLPt 在克罗地亚 推向国际水平。早在 2016 年,她就开始培训学员成为 认证的神经语言心理治疗 (NLPt)教学治疗师。她与 德国及其他国家的同事之间 的合作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 用。

每当我回想起旅程的起点, 依然会为一切的开始而感到 惊叹。” - NADA KAISER

她的投入得到了回报:2019 年,克罗地亚通过了一项心 理治疗法案,首次正式承认 这一职业。这是一 个重要的里程碑, 不仅表Nada 与 欧洲组织密切 合作,致力于将 NLPt 在克罗地亚推向国 际水平。早在 2016 年, 她就开始培训学员成为 认证的神经语言心理治疗 (NLPt)教学治疗师。她 与德国及其他国家的同 事之间的合作在其中起 到了关键作用。

NLPt 拥有真正改变 现状的潜力 —— 而 为这种认可继续奋 斗是值得的。

不仅表彰了 Nada Kaiser 的工作,也肯定了该地区 众多开拓者的努力。通过 这项法律,为将 NLPt 等创新方 法正式纳入体 系创造了框架

她的投入得到了回 报:2019 年,克罗地亚通 过了一项心理治疗法案, 首次正式承认这一职业。

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是一个巨 大成功,因为在这个心理 治疗服务稀缺的国家,这 样的整合极为重要。在许 多国家,比如德国,NLPt 至今尚未被正式确认为 国家认可的心理治疗方 法,尽管它在教练和个人 发展领域非常受欢迎。但 克罗地亚通过这项新法, 迈出了关键一步,并将心 理治疗作为独立学科纳 入法律体系。这是一个巨 大成就,因为它为新的、

令人兴奋的方法敞开了 大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 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 他们的问题。在像克罗地 亚这样的国家,心理治疗 服务仍然稀少,或甚至仍 被污名化的地方,NLPt 拥有真正改变现状的潜 力 而为这种认可继 续奋斗是值得的。

www.ha-nlp.com

www.nlp-akademija.com

什么是 NLP 和 NLPt 之间的区别?

神经语言心理治疗(NLPt)是一种整合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其基础是神 经语言程序学(NLP)的原理。

将 NLP 与 NLPt 区分开来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 NLP 是一种以提升沟通能力和个 人成功为目标的方法;而 NLPt 则专注于 治疗应用,即用于处理心理困难的治疗方 法。NLPt 的目标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思维 模式、行为方式和情绪反应,促进深层次的 心理治愈。它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方法,将身 体、心灵和语言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NLPt 的基本假设是:许多心理问题源于反 复出现的、往往是无意识的思维模式和语 言上的自我叙述。这些模式可能导致有害 的行为方式,伤害个体本身。NLPt 治疗师 的工作重点是识别这些模式,并通过改变 人们对经验的解释与处理方式来打破这些 循环。

目标与背景

NLP 首先是一种沟通方法,也是个人成长的 工具,用于提升沟通能力、实现目标和提高 个人效率。它包括对成功行为与思维模式的 建模技术,可应用于众多领域。

而 NLPt(神经语言心理治疗)是一种心理治 疗形式,用于治疗目的,关注于在思维、情感 和行为层面上的深层次、长期变化。

方法与技术:

NLP 使用快速、实用的技术来改变 特定的思维模式或行为方式。NLPt 则采用更复杂的方法,处理无意识 的模式、信念系统和情绪结构,并结 合来自其他心理治疗学派的技术。

NLPt 的方法和应用基于转变负面 思维和行为模式的技术,包括:

· 信念工作的技术 :用积极信念替 换负面信念

· 时间线技术 :处理过去的创伤和 事件

· 锚定技术:激活积极的情绪状态

· 重构技术 :对问题情境进行重新 解释

·  系统性方法:将来访者放在社会 环境中整体考量

NLPt 在现代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正 日益被认可,尤其是在欧洲。其整体 性方法以解决方案为导向、以资源 为基础,将心理障碍视为可改变的 模式。

学制与要求: 培训至少为期四年,包含与来访者

的实际工作、自我反思,以及考试和 其他评估内容。

NLPt 课程设置:

成为 NLPt 治疗师的培训包括理论 知识、实践经验以及个人反思。课程 的核心主题包括:

·  NLP 的基础知识,

·  精神病理学与诊断,

·  治疗技术与干预手段,

·  督导与临床实践,

·  伦理与专业标准。

理论影响:

NLP 和 NLPt 受到多个理论概念的 影响:

·  格里高利·贝特森(Gregory Bateson)的控制论与心智理论:探 讨信息系统如何通过反馈机制运 作,影响了 NLP 的学习结构,包 括“逻辑学习层级”的概念。

·  罗伯特·迪尔茨(Robert Dilts) 的逻辑层级模型:帮助 NLPt 客 户整合其身份的不同方面,从而 减少内在冲突。

·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将“ 建模”作为行为习得方法,启发 了“卓越建模”的理念,即将成功 策略从专家身上提取并应用于治 疗语境中。

其他理论影响包括:

·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转换语法为 NLP 的语言模型奠定了 基础。元语言模型(MetaModell)和米尔顿语言模 型(Milton-Modell)就是 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用 于为客户开启新的视角。

·  阿尔弗雷德·科尔兹布斯 基(Alfred Korzybski)和 恩斯特·冯·格拉泽斯菲 尔德(Ernst von Glasersfeld)他们塑造了 NLP 的 语言结构,强调语言影响 我们对现实的感知。

·  Pribram、Galanter 和 Miller 的 TOTE 模型 证 实了 NLPt 的目标导向过 程,即通过结构化步骤帮 助客户实现目标。

·  感觉通道(视觉、听觉、动 觉)受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影响,推动 了 NLP 中“子通道技术” 的发展,用以转化情绪体 验。

NLPt 的应用影响了大脑的 神经可塑性,即大脑建立新 神经连接的能力。通过如“重 构(Reframing)”和“子通道 变化(Submodalitätsveränderung)”等技术,客户可 以转化限制性的信念和价值 观。这使 NLPt 能够持续地改 变心理过程和情绪反应,增 强内在的恢复力(Resilienz)

结语

一个关于勇气与坚持的故事

Nada Kaiser 的工作展示了一种愿景如何能够改变世 界。她的故事是一个挑战既有结构、创造新事物的勇 气典范。NLPt 在克罗地亚找到了归属,而 Nada Kaiser 的开创性工作仍在不断激励着那些正在寻找创新 方法的人们。

NLPt 的故事远未结束。它邀请我们成为这一运动的 一部分 —— 无论是出于好奇、投入,还是愿意探索新 路径。Nada Kaiser 的道路向我们展示:即使是最大的 障碍也可以被克服 —— 前提是,热情与坚持相遇。

也许你就是下一个在你所在地区推广 NLPt 的开拓 者?因为今天仍被认为“不主流”的东西,明天可能就 会改变整个世界。

更多来自 Nada Kaiser 的内容

在与 Stephan Landsiedel 的访谈中,Nada Kaiser 讲 述了她的心路历程。

你可以在 World of NLP 的 会员专区 中查看完整内容。

“一种特别的幸福产 生于: 当生活对我提出的要 求,

恰好与让我感到快乐 的事情相一致时。”

—— 弗里德曼·舒尔茨·冯·图恩 (FRIEDEMANN SCHULZ VON THUN)

使用 NLP 可持续减重

在这个关于 Julia 的案例中,我们将向你

展示如何通过 NLP 成功且可持续地减少 体重 —— 这不仅仅关乎目标本身,而是远 不止于此……

在这个关于 Julia 的案例中,我们将向你 展示如何通过 NLP 成功且可持续地减少 体重 这不仅仅关乎目标本身,而是远 不止于此……

Julia 渴望减掉几公斤。对她而言,这不仅 是体重计上的数字,更关乎精力、体能、吸 引力,以及重新在衣服中感到舒适的感觉。 她渴望能轻松地爬上办公室的楼梯,不再 喘不过气来。但每一次节食和健身计划都 在同一个点上失败。她的“内在的小猪”(意 指懒惰或拖延)总会跳出来,破坏她的目 标。于是,Julia 开始借助 NLP 探索自己的 思维和情绪体验,从而实现可持续的改变。

接下来,我们将陪伴 Julia 一起踏上这段 旅程,并学习 NLP 技术,这些技术我们每 个人都可以使用,从而在减肥的过程中获 得长期成功。

找到真正的动机

Julia 的第一步是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什 么想要减肥?”她意识到,许多减肥尝试之 所以失败,是因为目标不清晰,或者深层原 因从未被认真思考。于是 Julia 有意识地 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动机。

她意识到,她并不是为了 符合某种理想身材而减 肥,而是因为她想要更健 康、更自信地生活,并重 新穿上自己喜欢的旧衣 服。她脑中浮现出这样的 画面:早晨充满活力地起 床,轻松爬楼梯。这种想 象让她更有力量,并帮助 她把减肥视为一场“自我 关爱的旅程”。

明确目标是关键

小贴士:找出你真正想减肥的原因。

思考:是什么真正驱动你?一个明确的 理由会让你的目标更有意义,尤其在困 难时刻帮助你不失去方向。

小贴士:明确的目标至关重要。

请用清晰、积极的方式表达你的目标。设 定可以实现的目标,并确保它们在一个 现实的时间框架内 —— 就像

的那样。例如:“我希望每个月减掉一到 两公斤。”一个明确表达的目标能为你的 计划带来结构,使你的进展变得可衡量。

设定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看到自己有 进展的感觉,会增强你的坚持能力。从小 的改变开始,并逐步提升。这样,你的动 力就能持续保持,你也会一步步更接近 你的目标。

用 SMART 原则定义明确的目标 找出你真正想减肥的原因。

思考:是什么真正驱动你?一个明确的理由 会让你的目标更有意义,尤其在困难时刻帮 助你不失去方向。

具体(Spezifisch):

Julia 明确地设定了她想要什么:在三个月 内减掉五公斤。她还清楚自己为何要这样 做:为了更健康、更舒适地生活在自己的身 体里。

这个清晰的定义帮助她保持专注。她现在有 了明确的目标:“我希望每天早上在不费力 的情况下系上运动鞋,并提高我的体能。”如 果没有具体的设想,她可能很容易就失去了 对目标的把握。

可衡量(Messbar):

通过设定“减掉五公斤”这一目标,Julia 有 了一个可量化的标准。

现在她可以每周检查自己是否正在接近目 标,比如用一张每周的小检查清单,每个星

期天填写一次。她会记录自己的体重、本周 是否有足够运动、是否坚持记录饮食日志 等。这种定期检查能激励她保持动力,也让 她更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

有吸引力(Attraktiv):

Julia 注意确保她的目标对她具有吸引力。 如果没有驱动力,她可能会忽视更大的目 标。五公斤对她而言只是开始,而是她实现 理想身材之路的重要一步。她希望通过这个 过程收获新的生活感受,更常获得他人的关 注和称赞。这种想象给了她强大的动力。 现实性(Realistisch):

Julia 明白,小步骤才是关键。她的计划不是 激进节食,而是逐步改变习惯,例如:每天安 排一小段运动时间,每周安排一天与朋友或 家人散步。

对她来说,现实的目标意味着不必放弃所有 喜爱的事物,而是在生活中找到一种平衡, 这让她能够长久坚持下去。

限定期限(Terminiert) :

Julia 认为三个月是一个合理的时间框架。这样她可 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朝目标努力,不必过度施加压力。 她将三个月分为每周和每月的阶段性目标。

一个示例:“第一个月我减少糖的摄入,第二个月我注 重规律运动,第三个月我定期检查自己的进展。”这个 时间计划为她带来结构,也让目标更易实现。

生态检查(Ökologie-Check):

Julia 问自己:如果我坚定地追求目标,可能会带来哪 些正面和负面影响?她知道,自己需要改变一些习惯。 为了避免自己不堪重负或感到沮丧,她会特别注意制 定小的步骤与阶段性目标,而不是一下子改变所有事 情。

每天早晨,Julia

都会花几分钟时间静坐,闭上眼睛, 生动地想象自己达成目标的感受。她使用 VAKOG 技 术,并辅以“子通道”(Submodalitäten)来增强这一 想象。

她通过五种感官想象自己充满能量、轻松爬上楼梯, 感受衣服的舒适质感和身体动作的轻盈。她整合所有 感官(图像、声音、情感、气味和味道),让画面生动而 深刻。一段时间后,她对这个画面进行“打磨”,让它越 来越清晰,甚至想象背景有音乐、有祝贺她的声音。她 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享受,并感觉内在的动力不断上 升。

NLP 技术提示: 成为你自己“内心影院”的导演!

设计强烈而富有情感的场景,在五感通道(VAKOG) 中精准调节子通道(如画面大小、颜色、音量等),直到 你能清晰地感受到其影响力。

饮食日记 —— 识别无意识 模式

下一步,Julia 决定开始写饮 食日记,以记录她的饮食习 惯和情绪触发因素。她注意 到:在压力大的时候,或者 感到无聊时,她常会吃甜食 作为回应。她写道:“我今天 吃了一根巧克力棒,因为我 觉得有压力。”这个发现对 Julia 来说是一种“顿悟”。她 意识到,自己很多时候不是 因为饿了才吃东西,而是为 了应对压力。这一意识的觉 醒对她而言非常重要,它帮 助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饮食 行为。

通过“6步重构法”打破无意 识模式

6步重构法(6-Step-Reframing)帮助 Julia 找出导致 她不愿进食行为的根本原 因,并开发出新的行为模式, 以支持她实现减重目标。

小贴士:

写一份饮食日志,不仅记 录你吃了什么,还要记录 你为什么吃。标注像“压 力”或“无聊”这样的情绪 诱因。使用“6步重构法”来 识别你潜意识模式中的积 极意图,并有针对性地处 理它们。

6步重构法

识别想要改变的行为模式。例如:在压力下吃 东西。

与“内在部分”建立连接,找出对该行为负责 的内在部分,并理解它的积极意图。

寻找替代方案,它们也能满足相同的积极意 图,但更健康。

例如:压力时选择散步、或给好友打电话,而 不是进食。

决定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并在内心建立 起尝试它们的意愿。

检查是否有内在抗拒,识别潜在的反 对声音或疑虑,避免“表面答应、实际 抗拒”。

在未来的情境中实际测试新行为,看看它是 否真正有效,并将其内化并整合到日常生活 中。

通过 Swish 技术摆脱旧有的自动

行为模式

当 Julia 以高度觉察的方式观察自己时,她注意到一些自动 反应行为。例如:晚上她想在睡前看电影,几乎下意识地拿了 一块巧克力让自己舒适地坐下。就在这一刻她才意识到:巧 克力可能并不利于她的目标。

她决定使用 Swish 技术,以 打破这种无意识的强迫行为 模式。

1.

她回想起这个强迫行为发生 之前的画面。在这个案例中, 就是她看到巧克力的那一 幕。她从自己的视角看到巧 克力 这是一个关联画面 (即第一人称视角)。

3.

准备好之后,她开始真正的 干预环节:

Julia 把原始画面(自己看巧 克力的样子)想得又大又清 晰,然后在画面角落里放置 她的“目标画面”。

接着她让目标画面变得越来 越大、越来越亮,而原始画面 则逐渐变小、变暗,直到目标 画面取代了原始画面。

此时她做一个“中断动作”: 睁眼、摇摇头,短暂停顿。然 后重复整个过程几次,每次 速度加快。

2.

接着她想象另一个画面:她 从外部看自己,看到一个苗 条、有魅力且自律的自己,这 是一个与巧克力毫无关联的 人。这种“旁观者视角”的自 我形象让她感到良好,有助 于她“脱离旧自我”(去关联) 。

4.

最终她已经无法再“定格”原 始画面,因为一想到它,目标 画面就立刻跳出来。两个画 面已经牢牢连接在一起。在 测试成功后,她又将 Swish 技术应用到其他类似情况, 比如她每次在无意识中拿食 物的场景。

有意识地享受美食:专注饮食,远离干扰

Julia 过去经常在做其他事 情时顺便吃东西 无论是 看电视、刷手机,还是和人聊 日常烦恼。结果是她常常不 知不觉吃得太多,饭后感觉 胀胀的不舒服。现在,她正在 学习有意识地享受每一餐, 专注于食物,避免一切干扰。

她为此在餐桌上营造一个安 静的环境,把所有可能分心 的东西都放到一边:电视不 看,手机静音,有深度的话题 留到饭后再谈。在吃饭前,她 会花一点时间去用所有感官 感受食物:

观察盘中的颜色与摆盘,闻 气味,慢慢地品尝第一口的 味道。每一口都成为一个小

小的享受时刻,她刻意地 慢嚼细咽,去感受每一个 味道的细节。在吃饭的过程 中,Julia 不断地关注自己身 体的感受:“我还饿吗?我的 胃感觉刚刚好吗?”

当她意识到自己满足了,就 放下餐具,结束用餐。

这个新习惯让她感到更有控 制力和满足感,因为她不仅 吃得刚刚好,也真正享受了 整顿饭带来的快乐。

小贴士:

为你的用餐创造一个安静、愉快的环境。轻松地坐 在餐桌前,关闭电视和其他干扰源,全神贯注于进 食。运用你的感官,慢慢咀嚼,听从身体的信号来判 断是否吃饱。这样你可以更加有意识地享受美食, 并有效避免暴饮暴食。

建立正向锚点:植入平静与掌控感

Julia 通过 NLP 学会了如何为自己设置锚 点,以便在面临挑战时调用积极的情绪,如 平静感与掌控感。她决定将一个轻轻触碰肩 膀的动作作为“平静锚点”。每当她感到压力 大或情绪性饥饿时,她就将手放在肩上,并 唤起那种平静安稳的感觉。这个锚点成为她 一个小而强大的工具,帮助她保持掌控感。

有一次,Julia 骄傲地说:“今天我度过了一 个压力很大的日子,原本想吃一块巧克力 棒,但我使用了我的锚点,并感觉到了自己 仍然掌控着局面。”

NLP 技术建议: 发展一个锚点动作,可以在压 力大的时刻使用。一个温和的触碰,或一次 深呼吸,就能帮你调动起内在的平静。定期 练习它,这样在困难时刻,它就能自动生效。

小贴士: 正向锚点有助于你在困难时 刻保持冷静与专注。定期练习,让这 个锚点成为你的自然反应,在你最 需要时提供支持。

Julia 的总结

使用 NLP 减重

通过 NLP 技术,Julia 学会了 主动掌控减重过程中的心理 层面。她同时也意识到:减重 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化。关 键在于:改变内在的思维与 情绪,打破不良模式,并建立 起新的、支持性的行为方式。 现在,所有她曾经学到的健 康减重知识,在 NLP 的帮助 下,运作得比以往任何时候 都更好。

更多运动

日常活动至关重要。无论是散步、骑 车、跳舞还是力量训练 每一次运 动都重要,并能促进卡路里消耗。

制造热量赤字

最关键的一点是:摄入的热量要少于 身体消耗的热量。这意味着:有意识地 减少每餐份量,并注重均衡营养。

间歇性禁食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设定进食时间段( 如每天8小时进食)与禁食时段(如16

小时不进食)来减少热量摄入,同时给 予身体恢复与消耗储备能量的机会。

足够喝水

水有助于消化,常常也能缓解饥饿感。 请注意每天摄入充足的水或茶水。

睡眠与恢复

充足的睡眠对于稳定激素水平与能量 平衡至关重要,因为睡眠不足可能会 诱发暴食欲望。

最重要的是:感受到身体的舒适,并以正念与健康的方式走上 减重之路。将你的减重旅程视为一次全面的转变。NLP 可以 帮助你跨越心理障碍,建立真正支持你的新习惯。

想了解更多?

杂志增刊内容

每一期我们都会为你呈现丰富的文本、音频和视频内容,帮

助你深化知识,并实际体验 NLP 的实用应用。你可以:观看 真实的研讨会录播,阅读完整书籍,收听深度访谈,以及参与 NLP 大师班的视频工作坊,我们都将在这里为你呈现!

扫描二维码,或直接 访问

World of NLP 会 员专区

你可以在我们的高级会员 专区中

访问所有杂志增刊内容与 更多延伸资料。

附加内容 第一期

T

在本期杂志中,你将获得以下扩展内容:

·  视频:目标工作坊(Ziele-Workshop),主讲 Stephan Landsiedel(时长:55 分钟)

·  完整电子书《Way up - 实现自己的梦想》 (380页)

·  视频:Lucas Derks 的直播网络研讨会「心理 空间理论与社交全景」(1 小时 22 分)

·  采访:Lucas Derks(1 小时 15 分)

·  视频:Vasco da Gama 策略大师课工作坊, 主讲 Stephan Landsiedel(1 小时 25 分)

·  视频:Jean Claude Eichenseher 主讲的 NLP 教育研讨会「强化学生内在力量」(1 小 时 55 分)

·  视频:Franz Hütter 主讲「NLP 中的 N」讲座 (2 小时 29 分)

·  音频:Franz Hütter 专访(1 小时 6 分)

·  视频:Ralf Stumpf 主讲「元程序作为 NLP 语 言编码」(1 小时 44 分)

·  视频:Stephan 主讲「开发新的训练格式」 (1 小时 45 分)

·

·

·

·

音频:Nada Kaiser 访谈(1 小时 12 分)

音频:John Grinder 完整专访

音频:Karl Nielsen 专访(52 分钟)

音频:Nandana Nielsen 专访(1 小时 18 分)

欢迎加入我们的 Premium 会员专区, 获取所有扩展内容与深入学习资料!

阿尔弗雷德·科尔兹布斯基 的神经语言训练

Alfred Korzybski 是一位引人入

胜却常被低估的人物, 在谈及神经语言程序学(NLP)的 历史根源时尤其如此。

他的理论与哲学方法深刻影响了 后来发展 NLP 的思想家与实践 者。

阿尔弗雷德·哈布丹克·斯卡 尔贝克·科尔兹布斯基(Alfred Habdank Skarbek Korzybski) 于1879年7月3日出生于波兰 华沙,本名为 Alfred Władysław Augustyn Korzybski。

他被视为一般语义学的先驱, 这一学科研究语言、思维与行为 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尔兹布斯基 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波兰工 程师,更是一位热忱的科学家。

他于20世纪初移居美国,并在 那里发展了自己开创性的思想。

他出身于波兰贵族家庭,自幼 成长于风景如画的华沙郊外,精 通多种语言。由于家中女家庭教 师以德语和法语授课,他同时也 能流利使用德语和法语。这种语 言的多样性深深影响了他哲学 著作的形成。

他在华沙大学完成工程学学 习,一战期间被征入俄国军 队,在那里他亲历了战争与伤 病。1916年他被派往北美,担任 军事顾问,负责协调火炮运输至 俄国。与此同时,他投身于密集 的研究与课程开发中,专注于心 理学、神经学、语言学等领域。

科尔兹布斯基认为,如果想要 深入理解人的思维,就必须重新 定义我们如何用 语言描述世界。

他的研究核心是 这样一句话: “地图不是领 土。”

他著作中最重要的观点之 一。他越深入研究,就越清晰地 意识到:语言如何塑造我们的感 知,影响我们的行为。他对词语、 意义和人类反应之间的关系着

迷不已,并终身致力于帮助人们 通过理解语言的作用来改善生 活。

在他居住华盛顿特区期间,科尔 兹布斯基于 1918 年邂逅美国艺 术家 Mira Edgerly,并很快与她 结婚。

尽管他原计划战后返回波兰,但 由于政治局势不稳,他最终决定 留在美国。

年,科尔兹 布斯基出 版了他的 第一本书《人类的成熟》(Manhood of Humanity)。这本书是 一部深刻且有力的作品,探讨了 人类本性、思维的发展及语言的 重要性。他提出:人类之所以不 他作品中最重要的一句话 之一是:“地图不是领 土。”

1920

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我们拥有 通过语言进行思考和沟通的能 力。他描述了我们的抽象思维与 符号使用能力,如何不仅让我们 改变环境,也让我们得以自我转 变。这种能力是人类作为一个物 种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科尔兹布斯基还研究了人类 的进化史,并指出:语言与抽象 能力对我们的社会与文化发展 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指出,正 是这些能力使我们能够建立复 杂的社会结构、代代传承知识。 在这一背景下,他强调了一项责 任:“我们应当意识到语言的力 量,并学习如何建设性地运用 它。”

科尔兹布斯基论证中的另一 个重要方面是:思维、情感与行 为之间的连接。他意识到:情绪 状态会影响我们的思维过程,反 之亦然。通过改善语言与思维方 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与管理 情绪,从而过上更加健康、平衡 的生活

他为人们提供了实用建议,帮 助他们发展语言能力,以改善人 际关系与自我成长。他鼓励读者 进行批判性思维,质疑与拓展他 们对于现实的“地图”。他的作品 《人类的成熟》(Manhood of Humanity)是对语言在人类生 活中重要性的有力宣言, 强调我 们有责任运用语言与沟通能力 来促进成长与社会责任。

这本书不仅是理论著作,也是 个人成长与社会参与的实践指 南,邀请读者探索自己的认知、 语言影响与内在世界的关系。

“他将自己的方法命名为: 神经语言训练(Neurolinguistisches Training)。”

1933 年,科尔兹布斯基出版 了《Science and Sanity》(科学 与理智),这是一部开创性的著 作,探讨了非亚里士多德体系 与一般语义学。在书中,他整合 了当时最重要的语言学研究成 果,结合分析哲学、生物学、神经 科学和进化生物学的观点,构建 出一个系统性的治疗模型。他将 这个理论体系命名为:“神经语 言训练”(Neurolinguistisches Training)《Science and Sanity》是他最知名 的作品,为其语 言理论奠定了 基础,深入探讨了语言的意义及 其对我们思维与行为的深远影 响。他强调,语言不仅是沟通的 工具,更塑造了我们对现实的认 知。他的“一般语义学”理论基于 这样一种观点:我们使用语言和 符号描述世界的方式,会扭曲我 们对现实的理解。我们的感知受 到语言结构的限制和塑造。他那 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地图不是 疆域。”(Die Karte ist nicht das Gebiet)就出自这本书。这句话 意味着:我们对现实的主观描绘 (即“地图”)并不等同于现实本 身(“疆域”)。我们所用的语言永 远无法完全囊括世界的真实。这 一思想成为 NLP 的核心理念之 一,并广泛应用于所有关注语言 模式与认知框架的 NLP 技术之 中。

neral Semantics)”,最初设于 康涅狄格州的 Lakeville,现今 位于德克萨斯州沃斯堡(Fort Worth, Texas)。

他还曾在哈佛大学开设讲座, 他的思想甚至影响到了作家威 廉·S·巴勒斯(William S. Burroughs),

后者于1939年参加了他的研 讨课之一。科尔兹布斯基的研究 至今仍对哲学与语言学产生深 远影响。

他将自己的方法称 为“神经语言训练”

科尔兹布斯基是一般语义学 理念的热情倡导者。他坚信:理 解一般语义学可以帮助人们思 考得更清晰、沟 通得更有效。 为了传播自己 的理念,他创立了一般语义学研 究所(Institute of General Semantics),并举办了大量的讲 座和研讨会。

阿尔弗雷德·科尔兹布斯基于 1950年3月7日在康涅狄格州的 莱克维尔(Lakeville)去世。然 而,他在语言学、心理学和传播 学领域留下了深远的遗产。他的 研究至今仍对多个学科产生影 响,并持续推动人们更深入地理 解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1938年,他创立了“普通语 义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Ge-

“如果词语不是事物, 或者地图并不等同于实 际的领土,那么显而易 见,客观世界与语言世 界之间唯一可能的联系 只能在结构中找到,而 且仅仅在结构中。

Alfred Korzybski

神经语言训练及其与 NLP 的关联

科尔兹布斯基本人使用“神经语言训练(Neurolinguistisches Training)”一词,来描述用于改变思维 方式和感知方式的方法。这些术语与后来 NLP(神 经语言程序学)的概念非常相似,反映出早期通过 语言实现自我反思与意识转化的形式。他的“一般 语义学”强调的是一种“对感知的有意识感知” 即一种元认知式的理解:我们是如何思考和沟通 的。NLP 建立在类似的前提之上:通过有意识地运 用语言与思维结构,可以改变人们的感知与行为。 在 NLP 中,“地图(Karte)”这一概念具有核心意义, 因为 NLP 实践者努力去了解并有目的地改变个体 内在的“心理地图”,从而积极地影响他们对现实的 理解与行为反应。科尔兹布斯基认为语言是一种象 征系统,它只能表达现实的一部分,是对复杂世界 的简化表达。NLP

技术如“重构(Reframing)”与语 言模式干预,正是致力于扩展并优化人的“心理地 图”,以提升他们的思维与行为能力。

科尔兹布斯基提出的一个核心思想是:我们的内在 现实表征是基于经验构建的。这一理念在 NLP 的基 本假设中得到了延续,即:每个人都有一张独特的“ 世界地图”,而行为改变往往是通过重新设计这张 地图实现的。

Editorial Biografías y Vidas

另一个源自“一般语义学”的关键思想是对抽象层级的 理解。这一理论与 NLP 中的“罗伯特·迪尔茨逻辑层级模 型”密切相关。

科尔兹布斯基强调:人类是在不同抽象层级上进行思考 与沟通的,而许多误解正是源于我们混淆了这些层级。

他也是最早指出:语言常常忽略时间与情境的思想家之 一。他提出了“时间绑定(Time-binding)”这一概念,指 的是人类拥有跨世代传递知识的能力。

“Time-Binding” 描述了人类将知识跨越世代延续的能 力。

这种“跨越时间的连接”在 NLP 中得到了体现,尤其是在 如时间线(Timeline)与重印技术(Reimprinting)等方 法中。这些技术帮助人们重新赋予过去经验以新的语境。

NLP 方法倾向于重新解释过往经历,这与科尔兹布斯基 关于语言中的“时间结构”观点高度一致,即:我们可以通 过重新建构当下体验,为自己的感知打开新的可能性。 科尔兹布斯基发展的一般语义学,与 NLP 中关于语言结 构的理解密切相关。NLP 的语言模型致力于精准、目标 明确地运用语言。例 如:NLP 元模型(MetaModell) 帮助识别并 纠正语言中的扭曲、过 度概括与删减,这些 原则正是源于科尔兹 布斯基的语言研究。

“如果词语不是事物, 或者地图并不等同于实 际的领土,那么显而易 见,客观世界与语言世 界之间唯一可能的联系 只能在结构中找到,而 且仅仅在结构中。

米尔顿模型(MiltonModell)作为 NLP 中 的催眠语言模式,同样 基于这样一种理念:语 言既是工具,也是象征,是唤起内在资源与激发新视角的 桥梁。

他也是最早指出:语言常常忽略时间与情境的思想家之 一。他提出了“时间绑定(Time-binding)”这一概念,指 的是人类拥有跨世代传递知识的能力。 “Time-Binding” 描述了人类将知识跨越世代延续的能 力。

这种“跨越时间的连接”在 NLP 中得到了体现,尤其是在 如时间线(Timeline)与重印技术(Reimprinting)等方 法中。这些技术帮助人们重新赋予过去经验以新的语境。

NLP 方法倾向于重新解释过往经历,这与科尔兹布斯基 关于语言中的“时间结构”观点高度一致,即:我们可以通 过重新建构当下体验,为自己的感知打开新的可能性。 科尔兹布斯基发展的一般语义学,与 NLP 中关于语言结 构的理解密切相关。NLP 的语言模型致力于精准、目标 明确地运用语言。例如:NLP 元模型(Meta-Modell)帮助 识别并纠正语言中的扭曲、过度概括与删减,这些原则正 是源于科尔兹布斯基的语言研究。米尔顿模型(MiltonModell)作为 NLP 中的催眠语言模式,同样基于这样一 种理念:语言既是工具,也是象征,是唤起内在资源与激 发新视角的桥梁。

书籍介绍

作者:Alfred Korzybski 这本书是对“一般语义学”最基 础、不可或缺的阐述,包含许多 后来学者所忽视的重要思想。

作者:Alfred Korzybski 这是科尔兹布斯基最初的理 论阐述,为他后来在《Science and Sanity》中进行的方法论整 合打下了基础。

两本书的完整版可在 World of NLP 的会员专 区中下载!

毫无疑问,阿尔弗雷德·科尔兹布斯基是神经语言 程序学(NLP)乃至更广领域的先驱之一。他提出 的“一般语义学”理念,为后来 NLP 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作为一门方法,NLP 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并 以此为基础,通过语言模式与视角转变实现个人 改变。它站在一条深受科尔兹布斯基影响的思想 传统之上。

他对 NLP 的影响,凸显出语言与现实之间的深刻 联系。这种联系在 NLP 从业者心中至今仍具有核 心地位。他的理论拓展了人们对语言力量的理解, 也为 NLP 的哲学奠定了基础 ——它主张:“改变 是可能的,只要我们重新设计对现实的‘地图’,并 提升我们对语言结构的觉察。”

尽管科尔兹布斯基的著作未被广泛传播,但他激 发了无数科学家深入探究他所描述的现象,并以 此推动认知与沟通研究的发展。

他的影响也深深渗透进心理治疗领域。他曾教 授包括交易分析创始人 Eric Berne、系统理论家 Gregory Bateson、Paul Watzlawick等人,并影 响了系统治疗与家庭治疗的众多方法。

艾利斯(Albert 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RET)也直 接受到他的理论启发。可以说,科尔兹布斯基对心 理治疗领域的思维与实践都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 影响。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A. Heinlein)曾评价他:“你或许不会喜欢

他这个人,但他绝对和爱因斯坦一样 重要,甚至可能更重要,因为他的影响 范围更广。他所研究的是一个与人类 关系更密切、更全面的领域。”

科尔兹布斯基的毕生心愿是:帮助人 类实现情绪上的自由与解放。尽管他 影响深远、见解深刻,但他本人始终过 着朴素而谦逊的生活。

地图不是疆域

可能是 NLP 中最重要的基本前 提就是这句话:“地图不是疆域。”

这句假设揭示了一个核心区分:我 们对现实的感知,与现实本身并不 相同。它说明:我们的大脑并不会真 实地复制世界,而是通过感知、信念 和经验将其过滤、简化并重新诠释。

这些所谓的“地图”其实就是我们头 脑中的心理模型,是我们用来理解 世界的内部表征 ——它们永远是主 观的且不完整的。

一起来深入看看这句话包含的三个 要点:

1. 感知与现实的区别

“地图不是疆域”意味着:我们对现 实的感知并不等同于现实本身。世 界是复杂而多面的,但我们的大脑 会为了处理方便,将信息简化、筛 选,形成一套“个人地图”。这张地图 会指导我们的思维与行为。NLP 的 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利用这一点来 促成行为模式的改变:一旦某人意 识到自己的看法不是唯一真相,就 能产生新的视角,从而更灵活地应 对生活中的挑战。

2. 主观现实与个体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图”—— 它是建立在个人经验、文化背景、信 念与个性影响之上的。这些地图往 往如此深植人心,以至于我们认为 它们就是“客观现实”。但实际上,它 们只是我们如何处理现实的方式。 尤其在沟通中,这一原则尤为重要: 误解常常产生于我们以为自己的观 点是通用的。意识到世界上存在许 多不同的“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 包容、有同理心地与他人互动。

3. 地图是可以改变和扩展的

好消息是:这张“地图”并非一成不 变,它可以通过新的经验和理解不 断更新与拓展。NLP 的核心任务之 一,就是帮助人们识别并改变那些 局限性的地图内容,例如:用“重构 (Reframing)”为信念注入新意义 替换掉限制性的信念和思维模式。 这样我们就可以:打开新的资源,消 除内在障碍,并更好地迎接新的成 长体验。

4. 地图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我们的思维会按照自身标准过滤与结构化 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个过程是必须的, 因为感官接收到的信息量过于庞大。只有那 些被认为“相关”的信息才会进入意识层面, 并构建出我们各自独特的“地图”。

NLP 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每个人都通过 自己的“地图”来看世界,而这可能导致冲 突,也蕴藏着巨大的交流与理解的潜力。

这种理解尤其适用于人际沟通场景,通过比 对彼此的“地图”,我们能够建立更深层次的 共识与连接。

5. 情绪反应

“地图”不仅影响思维,也直接作用于我们 的情绪。许多情绪反应,其实并非来自事件 本身,而是来自我们对事件的主观解读。例 如:当别人批评我们时,如果我们把它解读 为“攻击”,会产生负面情绪;但如果将其视 为“成长机会”,则情绪完全不同。NLP 运用 这个原则,帮助人们理解并掌控情绪反应。

一旦人们明白:自己的情绪是源于内部的“ 地图”而非外部现实,就可以选择更有建设 性的反应方式,并开启更积极的情绪路径。

6.

隐喻与哲学层面的意义

从哲学角度看,“地图不是疆域”这句话,与 人类对“现实与感知”关系的古老讨论高度 相关。它指出:我们的知识永远是有限的,现 实无法被我们完全理解,所有的“模型”都是 接近,而非等于真实。这一观点也回应了关 于真理本质与人类认知边界的问题。这句格 言呼吁我们:对自己的知识与信念保持谦逊 与开放,持续反思与成长。不仅在 NLP 中, 这一思想也在哲学、认知科学与心理学中具 有根本性地位。

7. NLP

的这一前提如何激发创造力与解决问题 的能力

当我们接受“我的地图只是许多可能地图之 一”,我们就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可以 摆脱固有思维模式,拓展新的观点与解决方 法,激发创造力与灵活应对挑战的能力。在 创意过程中,这个前提鼓励人们:打破常规, 拓展视野,尝试不同的“地图”,并以灵活、创 新的方式面对问题

我们看到的事物不是 它们的样子, 而是我们自己的样子。

与 NLP 联合创始人 John Grinder 的访谈

“人生值得我们为它 付出的一切努力。”

John Grinder 是 NLP 领域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与 Richard Bandler 和 Frank Pucelik 并列为 NLP 的联合创始人。在本期中,他回答了我们社区成员提出的问题。我 们非常高兴他抽出宝贵时间,并认真回答了每一个问题。

你一生中在职业方面最自豪的 成就是什么?

骄傲并不是我在生活中特别培 养的东西。傲慢,也许有,但骄 傲,没有。所以这个问题对我来 说确实不太好回答。我猜,你之 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你想知道: 我如何看待自己最有价值,或 者说最让我感到满足的成就或 贡献。

好吧,如果我们先定义一下“成 就”这个词,那么我想这样回答: “我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是 曾在一场阿尔卑斯山的暴风雪 中救下一个小女孩,她几乎被 雪崩掩埋。”还是说,是在美国 红岩山攀岩时,我在几乎没保 护的情况下成功挑战了难度为 5.10的线路?或者,是在中学时, 我曾为一个被同学欺负的同班 同学出头,他因为被一群不喜 欢他的男生围殴,而需要帮助。 或许,是我在“铁幕”以东的一

次特别军事行动中,拒绝执行 我指挥官的命令,因为我认为 那是不道德和不合理的?是我为 NLP 格式的构建?是我养育了 两个孩子,Mike 和 Kathleen? 是我与挚爱共舞的第一次?还 是我少年时期雕刻的一尊中国 战马像?又或许,仅仅是我在蒙 巴萨郊外的路上对一位疲惫而 忧郁的老人轻声问出一个问题, 而他报以的那个温柔微笑。正是 那个微笑让我明白:“人生值得 我们为它所付出的所有努力。”

也有可能,是一个小女孩甜美的 歌声,她唱的那首歌,我一直记 得旋律。

又或许,是完全不同的某件 事……

“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这个名字,其实 只是我们随手取的一个名称,它 更多证明了一件事:无论是我还 是 Bandler 对营销根本一无所

知。但无论用什么名字,只要它 能传达那些思想、走出去并改变 世界,那就足够了。

这个名字总让我想起奥威尔小 说《1984》中的“老大哥”(Big Brother)。

谁是你(或曾经是你)的榜样?这 个人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我(John)其实从来没有 某个特定的榜样。不过我在 旅行和冒险中遇到过很多令 人难忘的人。但要说谁是我 心目中“最佳候选”,目前还 没有。

你最想模仿或学习哪种能力或 人格特质?

我们会在遇到它们的时候, 认出那些值得模仿的能力或 人格。

哪个建模项目对你个人而言最 有价值?

有很多——但如果我们回忆 一下,真正完成的 NLP 建模 过程,是指当建模者能够稳 定复制出被建模者(也就是“ 天才”)的行为时,也就是完 成了“第三步”。NLP 建模的 核心由 五个步骤 组成,前 三个步骤 是关键,这些在我 与Bostic合著的书 《Whispering in the Wind》中有详 细说明。而第 四步 和第五步——即将模型进行 编码、并验证其效果——其实 是可选项。

响。我很幸运,在他担任加州 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授时与 他共处,他当时是 Kresge 学 院的教授。

NLP 想要进一步推广,尤其是 在学校与幼儿园中落地,需要什 么条件?

我们对市场营销一窍不 通——这一点是毋 庸置疑的。

考虑到以上,我可以说:对我 个人而言,最特别的建模项 目可能就是:攀登冰冻的瀑 布。

Gregory Bateson 在 NLP 创立 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Gregory Bateson 在 NLP 初 创阶段的几次聚会中启发了 很多人,这些聚会最终成为 NLP 发展的起点。

他特别关注:意识与潜意识 之间的复杂关系,或者换种 说法,左右脑之间的交互与 整合。虽然 Bateson 式参与 NLP 的开发,但他对 NLP 创始团队有着深远的影

一个简单又关 键的问题。好 消息是,答案 也非常简单: 一群真诚的教 育者,愿意真 心帮助学生变 得更善良、并借由 NLP 的状 态改变技术让他们实现最佳 表现。我们所说的老师,是那 些真实而有使命感的人,愿 意将 NLP 的工具适当地带入 学校语境,并在那里长期稳 定地

采访 | NLP联合创始人 John Grinder

John Grinder:这个问题的答案属于未来。 我们当然不是先知。事实上,NLP 的发展已 经掌握在它的使用者手中。这些人(包括你, 提问者,甚至可能也是实践者)将决定它会 如何发展。

如果你想知道我们是如何看待 NLP 的进一 步发展,我很乐意分享以下几点评论。也许 你会觉得它们有帮助。首先,我们要澄清一 点:我们所说的“模型”是同一类东西。因此, 在进入具体内容前,我们想先提出几个简单 但核心的观察:

1. 区分“过程”与“内容”:NLP 本质上是一 组基于“过程”的模式。关键在于区分“过程” 与“内容”。如果有人声称他在使用 NLP,却 仍然陷入内容分析,那他其实是在用 NLP 的“形式”,而不是“实质”。真正的 NLP 实践 者会:使用过程型语言来引导转变,避免陷 入来访者故事内容本身,坚持“改变发生在 过程层面”这一原则(换句话说:是在内容上 工作,而不是钻进内容里去。)

2. 使用 NLP 的两大理由(不论是经典 NLP

还是 New Code)

a)创造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特别是在那些来访者感到“没有出路”的生 活领域中。(这也适用于自我应用)

b)提升生活质量

指的是实际的行为体验与情感状态的质 量——因为人们正是通过这些来感受“生活” 。NLP 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识别并提 升那些对他们真正重要的体验。但我们注意 到一件事:很多人在使用 NLP 时,并没有始 终清晰地区分“过程”与“内容”。而这种区分 能力,对于 NLP 的有效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在一次教练会话中,你必须能快速准 确地区分内容与过程,否则,很难真正借助 NLP 模式完成有意义的工作。

3. NLP 世界中没有统一的“模式体系” 这是 NLP 相较于其他“改变方法”最突出的 特征之一:NLP 不是一套固定的模式系统。 相反,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融合来自不 同领域的“语言模式”、“行为模型”、“思维范 式”。也正因为此,NLP 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多 样性和不一致性。(编者注:“模式”在此指如 催眠语言模式等。)

我们想花点时间来说明 NLP 与其他方法的 两个关键区别:首先是对卓越模式的识别与 编码,其次是将这些 NLP 模式与格式以一 致、有效且生态友好的方式加以应用。

正因为 NLP 拥有这两个独特特征,我们现在 可以将注意力放在一个重要的问题上:我们 希望 NLP 在未来朝哪个方向发展?我们支持 的方向是:对那些支撑 NLP 有效运行的“底 层过程”的认可和重视。因为正是这些过程, 使 NLP 能真正发挥作用。

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在 NLP 的发展 早期,就有一个被广泛建模与编码的高效模 式 ——那就是:“镜像法(Mirroring)”。

这一组技术包括:直接镜像,交叉镜像,侧向 镜像,姿势同步(位置调整)它们的目标是: 在客户与改变工作者之间建立一种快速而 深度的共鸣感(Rapport)。而这种关系,正是 整个改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 Pucelik、Bandler 和我 来说,在对 Satir 等人的建模之后,有一点变得非常清晰:必 定存在一种生物反馈机制(Biofeedback), 它会在客户与改变工作者之间被建立并被 运用(甚至可以说被“工具化”)。当改变工作 者调整自己的:姿势、手势,语言节奏,呼吸 方式去贴合客户时,客户在短时间内就会表 现出一种状态,仿佛两人之间早已建立了深 厚的关系与高度共鸣(Rapport)

因为客户的身体感受会自动与改变工作者 所呈现的可观察特征相匹配,于是便形成了 一个生物反馈的回路:

客户会在对方身上,感知到:呼吸节奏,动 作,声音频率等非语言要素,而这些其实也

Whispering in the Wind

Grinder 和 Bostic St. Clair 的巨著, 他们精准地阐述了控制论、语言学、心 理学等领域对 NLP 发展的影响。

正是他自己身体和声音正在同步调整的部 分。这就是“共鸣关系”如何形成的机制。

我们通过大量“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逐渐 发现:镜像技术在建立关系共鸣方面非常有 效。我们最终确认:这确实与一个生物反馈 回路的建立有关,而那时的我们,对此已经 感到非常满意

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初,我们 就已经在各种情境中对“镜 像策略”进行了建模、编码与 测试。而就在几十年之后,科 学家们在猕猴身上发现了一 组特殊的神经元。这类特殊 神经元在人类体内也存在, 后来被科学界命名为:镜像 神经元(Spiegelneuronen) 。这个名字,恰好正是我们当 年在构建“共鸣关系”模型时 所使用的术语。

我想表达的很简 单:我们当时成 功地完成了建 模、编码并验证 了镜像技术的效 果,而这一切是 在我们并不知道 其背后神经机制 的情况下完成 的。这些我们不了解的神经 机制,如今看来正是产生深 远结果的“幕后力量”。通过 NLP 的直接建模方法,我们 能够不依赖对这些底层神经 过程(如镜像神经元)的深入 认知,仍然做到:准确建模出 行为技术,成功测试与验证 其有效性并将其以系统形式 传授给其他改变工作者。我 们对那些神经回路没有明确 的知识,但我们依旧成功地 提炼出了这些技术的关键要 素,并有效地应用了它们。

几十年后,神经科学领域的 一项重大突破,至少为我们 早已取得的成果提供了部分 解释。在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值得关注:

通过直接 NLP 建模,

无需了解所涉及的 神经过程即可识别 和编码高效技术。

1.通过直接的 NLP 建模,可 以在无需了解背后神经机制 的情况下,识别并编码出极 其有效的技术。换句话说:即 便我们对这些过程所依赖的 神经机制毫无明晰、具体或 语言层面的知 识,我们依然能 够成功地建模 出这些技术。

2. 一旦相关的 神经过程被发 现,现有的知 识便使我们能

够进一步探索 这些技术的应 用方式。例如,正是这类研究 工作促成了听觉镜像神经元 (auditive Spiegelneurone)的发现。这种神经元的运 作方式与视觉镜像神经元类 似,其作用之一就是:在人类 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 用。

也许一个比喻可以帮助我更 清楚地说明我的观点:一位 经验丰富的踪迹追踪者,通 过观察足迹、踩踏印记以及 其他线索,不仅能够判断出 是哪种动物留下的痕迹,还

记住:旅程本身就是目的地

JOHN GRINDER

能够推断出这只动物的状 态:它是饥饿?害怕?惊慌?还 是正在逃跑?…… “校准(Kalibrierung)是所 有 NLP 技术之母。”如果缺 乏持续在视觉、听觉、动觉等 系统中进行细微辨别的能 力,如果无法觉察细小的差 异,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当下 客户所处的状态(State)。而 如果不了解客户的状态,那 就不可能知道应该使用哪种 格式(Format),来帮助客户 更接近他/她所渴望的:选择 空间(Wahlmöglichkeiten) 与真实体验的质感(Erfahrungsqualität)

一个比喻可以说明这个问 题:就像一个盲人飞行员。作 为一名轻型运动飞行员,我 几乎想不出还有什么比坐在 一个由盲人驾驶的飞机上更 让人不安的了。(编者注:运 动飞行员只执行目视飞行规 则(VFR),不具备像大型客机 那样的仪表飞行资格(IFR))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也 希望 NLP 的发展能更加深入 探索其背后的机制,例如:生 物化学过程,生理基础,神经 机制。这些正是目前 NLP 在 校准技术中所涉及的核心层 面,而我们正是作为改变的 引导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作 的。

更多 John Grinder 内容

你是否好奇:

John Grinder 如何评价 Tony Robbins 的一生? New Code NLP 最近有什么进展?

你可以在 World of NLP 会员专 区 找到答案!

卓越不是天赋, 而是一种通过学习培养 出来的能力。

JOHN GRINDER

在研讨会、培训和社交媒体上, 我收到大量提问。这些问题我挑 选了一些出来,并与你分享我对 此的想法。希望它们能带给你 启发。

向 Stephan Landsiedel 提问l

校准(Kalibrieren)和步调一致(Pacing)有什么区别?

校准 是一种能力,即重新识别外部可察 觉的特征,并将其分配给某种状态。例 如,如果我调整了自己以适应对方,就可 以通过对方面部的细微变化来识别出一 个建议是否被接受,是否还需要进一步 论证。

步调一致 意味着在视觉和听觉表达行为 上全面调整自己以匹配对方。对方会觉 得自己被“读懂”了。我会匹配对方的说 话节奏或身体姿态。

我的小贴士来区分两者:校准不是步调 一致。但它是一种感知能力,是实现步调 一致的前提。校准首先意味着,我从声 音、面部或他人身体反应中提取信息。而 我是否进行镜像(pacing)则是另一回事

关键子模态(kritischen Submodalitäten)和驱动子模态(Treiber-Submodalitäten)有什么区别?

关键子模态

是那些直接对一段经历产生情 绪反应的子模态。如果你改变了它,你对这 段经历的感受也会随之改变。

驱动子模态 则更像一个“钥匙”或“开关”, 它可以引发更大范围的变化,影响多个子模 态,从而改变整个体验的呈现方式。

这两个概念在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中都 非常重要,能够有针对性地处理个人经历, 并在思维和感受上实现改变。

我可以通过NLP改变我的生活吗?

是的,NLP确实可以帮助你改变你的生活—— 前提是你有意识地、定期地使用它。

NLP 并不是一种“灵丹妙药”,不会在一夜 之间彻底颠覆你的生活,但它提供了工具 和技术,使你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有针对性 地改变你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情绪反 应。

这不仅仅是一些快速技巧;当你愿意投入 这个过程时,NLP 可以帮助你带来更深层 次和持久的改变。

以下是 NLP

可以帮助你的几个重要领域:

改变限制性信念

改善沟通和人际关系

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

增强自信

设定并实现目标

改变行为模式和习惯

通过 NLP,你可以对自己的生活获得更多 掌控,并将其引导到你想要的方向。

听觉数字型

(auditiv digital)和听觉音

调型(auditiv tonal)有什么 区别?

听觉数字型与听觉音调型的区别在于,当听觉通道被使用时, 信息被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这两个术语都指的是语言和声 音感知与加工的不同方面。

听觉音调型

指的是对声音、音调、音量、语调和语言旋律的感 知和处理。重点在于声音质量和音调——也就是“语言的音乐 性”。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感知,我们通常可以了解到对方的情 绪和情感状态。

听觉数字型

指的是在更抽象、分析性的层面对语言和交流的 处理。这里的重点不是声音,而是词语的内容、意义以及语言 结构的理解。这一交流层面通常具有认知性和分析性。在信息 的分析和结构化方面,听觉数字型尤为重要,例如在正式对 话、讨论或理解复杂关系时。

这两个方面是互补的。

你也有问题,或者对某个主题感兴趣? 欢迎发邮件给我们:redaktion@world-of-nlp.org

活出你的梦想, 让每一天都成为杰作

你是否梦想着将自己的 生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 度?Stephan Landsiedel 的 书籍《Way up 活出自己 的梦想》 是一本激励人心的 指南,激发你实现目标并释 放全部潜能。这本书结合了 实用的 NLP 策略、鼓舞人心 的成功故事和深入的练习, 陪伴你走在通往梦想生活的 道路上。Stephan 将向你展 示如何找到你的愿景、改变 信念体系并进入强大的状 态,从而让你势不可挡。

内容亮点

·找到你的人生愿景,并为各 个生活领域制定可实现的计 划。

·在几分之一秒内进入巅峰 状态,达成最佳表现。

·克服内在障碍,释放你的自 信心。

·学习专家的策略,确保可持 续的成功。

Stephan Landsiedel 鼓舞人心的 NLP 图书《Way up》,它 将激励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富有成效的练习、成功故事和精彩名言,你将学会如何实现 目标、克服挫折并释放你的全部潜能。这个注重实操的项目将向 你展示如何将每一天都变成你自己的杰作。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 充实的人生。

这本书结构清晰,涵盖了诸 如语言的魔力、目标的驱动 力以及时间管理的艺术等核 心主题。每一章都通过练习、 问题和名言激发读者进行反 思与行动。

这本书适合谁?

《Way up》面向所有想要走 出舒适区、克服挑战并实现 梦想的人。

总结:你的梦想人生,从现在 开始

Stephan Landsiedel 的 《Way up 活出自己的 梦想》是一本激励人心的个 人转变指南。

借助清晰的 NLP 策略、成功 故事和贴近实践的练习,它

帮助你解决内在障碍,建立 自信,实现目标。

Stephan 鼓舞人心的风格与 多样化的工具,使这本书成 为实现愿景、创造充实且成 功人生的不可或缺的伙伴。 这是一个邀请,引导你充分 发挥自己的潜力。

想了解更多?

完整书籍可在 World of NLP 的 会员专区 中获取。

(二维码下方网址: world-of-nlp.org)

world-of-nlp.org

强大状态

“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永远是当下这一刻,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永远是此刻站在我们 面前的人;我们生命中最必要的工作始终是爱。”

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j)

一条传来,你轻松应对各种 任务,灵感源源不断地涌现。

仿佛被魔法操控一般,你的 行动精准高效,取得了巨大 的成功。也许你曾经体验 过这样一个非凡的成功时 刻——人们从四面八方为你 点赞,你感受到一种无所不 能的力量,仿佛整个世界都 不够大,不足以容纳你的能 量。在成功的鼓舞下,你大胆 迎接新的、更具挑战性的任 务。

美国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 (Jesse Owens)就在1935 年5月25日经历了这样一个 日子——这个日子被载入田 径史,被称为“奇迹之日”。当 时年仅21岁的杰西在前一 天摔倒,背部严重瘀伤。他带 伤上场,却表现惊人!15:15 ,他以9.4秒的成绩刷新了 100码(约91.44米)的世界纪 录。仅仅10分钟后,他跳出了 8.13米的远跳成绩!

他以此成绩打破了原有纪录 15厘米,成为第一个跳过8

米的人!这一传奇纪录直到 25年后才被打破!这位年轻 的美国人此刻一定已经意识 到,那一天,没有什么能够阻 挡他。15:34,他又以20.3秒 的成绩在220码(≈201.16 米)项目中创下世界纪录。这 个纪录也保持了整整15年。

他同时还创造了一项记 录——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 在平直跑道上完成220码的 运动员。杰西·欧文斯之后休 息了25分钟,而后在16:00时 又以22.6秒的成绩在220码栏 (≈200米栏)项目中创造了 双重世界纪录。在这个令人 难以置信的一天内,欧文斯 在45分钟内打破了六项世界 纪录!

那如果你可以自行选择你 的心理状态,并按照自己的 意愿去改变,那会怎么样?如 果你能每天都以强大且资源 丰富的状态醒来,面对每一 项任务都能拥有合适的心态 呢?你不觉得,这种能力可 能会决定性地改变你的人生 吗? 第七章试读节选

面想法。

但除了这些奇妙的日子之 外,你的生活中肯定也有那 种状态极差、万事不顺的时 候。失败、倒霉和事故像最忠 实的仆人一样如影随形,越 是努力想改变,情况反而越 糟。在那样的日子里,身体感 觉疲惫无力,脑海中充满负

“能控制他人 的人,也许是强 者, 但能控制自己 的人,更加强

大。”

—— 老子

在一天的过程中,你可能会 面临各种不同的要求。有些 情境中,你需要保持专注的 头脑去学习新知识。接着,你 可能又需要在身体状态最佳 时进行你喜欢的 体育活动。然后, 情况又变了——

内部表象和身体状 态影响我们的情绪 状态

你希望成为温柔 的恋人或者体贴 的伴侣。有些时刻,你可能会 感到恐惧、抑郁或悲伤。也许 你很希望此刻能充满激情和 喜悦。有时我们在一天之中 经历各种情绪状态的转换, 却并不清楚自己是如何从一 个状态转向下一个状态的。

我们能够做到的,是让内在 与外在的状态适应当前的需 求。而在某些关键日子,我 们甚至没有能力将自己快速 置于所需的最佳状态中。这 样我们就可能错失良机,让 生活变得更加艰难。掌握这 种能力——在需要时将自己 置于合适状态中——是一项

极其宝贵的 技能。有些人 虽然经常拥 有高能状态, 却无法在关 键时刻调用 这些状态。比 如,训练中表 现出色的世 界冠军,可能 在真正的比 赛中却无法 发挥,或在销 售谈判、演讲 中出现失常。

真正的能量 来源在于:你是否能够在几 秒内进入你想要的状态? 无 论你当下身处何地、时间几 点,你都能触发这个状态。这 就意味着:你可以掌控自己 的能量并有意识 地运用它。而失 控的能量是无效 的。学习如何将 限制性、沉重的 情绪状态转化为令人振奋、 充满力量的状态——打破你 内在无意识中形成的情绪枷 锁,引导你的能量走向新的 方向。

要想掌控自己的状态,了解 影响我们情绪的因素至关重 要。答案包含两个核心部分:

1. 内部表象——我 们脑海中形成的画面、声音、 感受,这些感知是我们所处 状态的来源。

2. 生理状态——我 们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如 何呼吸、如何移动、我们的姿

势和血液循环。

这两个因素相互影响,决定 了我们的神经系统反应与情 绪状态。

请想象一个场景:你要进行 一场演讲,但这个话题对你 来说很陌生,听众众多。你准 备得并不充分,站上台前,大 家表情严肃盯着你看。你感 到不安,不知道该说什么,声 音颤抖而细弱。演讲失败了。 你失去思路,无法打动听众, 最终被迫提前结束演讲。

这样的内在想象显然不会鼓 舞你将这场演讲讲得特别出 色或富有活力。当你产生这 样的想法时,你的状态自然 也不会最佳。

现在请你想象另一个类似的 情境。这一次,你做了充分的 准备。主题正是你非常熟悉 的专长领域,你对此如数家 珍。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你自信地站在观众面前,被 作为贵宾欢迎登场,并以一 个生动的开场开启演讲。你 的声音洪亮、清晰、充满热 情。听众被你的讲述深深吸 引。你充满激情地阐述自己 的观点,没有人敢打断你。 你完美地说出一个精彩的结 尾,掌声雷动,全场为你喝 彩。在这两种设想中,哪一种 更有助于你准备并成功完成 一场精彩的演讲呢?以这种 方式营造出你成功所需的内 在状态,就是迈出的第一步。 你迈出的第二步,是同时改 变你的身体状态。请现在站 直身体,让肩膀和手臂自然 下垂。低下头,眼睛看向地 面。嘴角也往下垂,呼吸浅浅

的。保持安静,不动或者动作 极其缓慢。请你现在就这样 做,持续一到两分钟,然后再 继续阅读。现在就做! 你感觉如何?你有没有注意 到,你的身体姿势影响了你 的情绪状态?请你再次摆出 刚才那种姿势,然后试着非 常有说服力地说出这句话:“ 哦,我感觉真棒!”现在就试 试!

我几乎可以肯定,你无法让 这句话听起来有说服力。如 果非语言表达和语言表达不 一致,我们就称之为“不一致 (Inkongruenz)”。当两者一 致时,则称为“一致性(Kongruenz)”。在与他人交流时, 如果我们发现对方出现不一 致,我们通常会更相信非语 言的表达,因为我们认为肢 体语言不容易伪装,更容易 透露出真实的情绪。现在,改 变你的身体姿势吧!抬起头, 目光向上看,双臂高举向天, 深深吸一口气。你可能会感 觉自己像个在向上帝祈祷的

强大的心 理状态

大型传教士或牧师。但也许 正是这种姿势在你体内唤起 的感觉,让你意识到:为什么 祈祷者或布道者会以这样的 姿态站立。当你摆出这个姿 势后,现在请你满怀信心地 说一句话:“哦,我感觉真糟 糕!”你大概率会发现——你 根本无法真诚地说出口。很 多参与过这个练习的人甚 至笑出了声,因为在那种身 体状态下,说出这种负面话 实在太荒唐。如果你采取的 是这种挺拔开放的姿态,你 就不可能继续感到沮丧或低 落。保持这一状态一会儿,笑 得更灿烂些。站得像你刚刚 意外赢得了奥运金牌一样! 你做到了——你现在就是世 界第一!多年的付出终于有 了回报。感受胜利的喜悦,来 几个跳跃庆祝一下吧。

不断把你的拳头高高举起, 你是冠军!你刚刚完成了一 个壮举:在几秒钟内把你的 情绪从沮丧转化为兴奋与狂 喜。恭喜你!(如果你刚才还 没做这个练习,因为你想先 把文字读完,那现在请回去 试试。你不是想改变自己的 生活吗?)

我们的行为取决于我们的 状态。而这些状态又受内部 表象和身体状态的影响。当 你改变了内部画面与身体语 言,你就改变了你的情绪状 态,也同时改变了你的行为。 所以,如果你想表现出一种 充满激情的状态,那么你也 要像一个兴奋的人那样:笑 出来、喊出来、跳起来、拍手 欢呼——用这些肢体动作去 创造情绪状态!摆出一个所 向披靡者的姿态。不断增强 你的身体表现,你会发现:你 真的开始变得不可阻挡! 我不知道你怎么样,但我自 己非常喜欢一次又一次地去 体验这些全新的状态。

现在,改变你的身体姿势吧! 抬起头,目光向上看,双臂高 举向天,深深吸一口气。你可 能会感觉自己像个在向上帝 祈祷的大型传教士或牧师。

但也许正是这种姿势在你体 内唤起的感觉,让你意识到: 为什么祈祷者或布道者会以 这样的姿态站立。当你摆出 这个姿势后,现在请你满怀 信心地说一句话:“哦,我感 觉真糟糕!”你大概率会发 现——你根本无法真诚地说 出口。很多参与过这个练习 的人甚至笑出了声,因为在 那种身体状态下,说出这种 负面话实在太荒唐。如果你 采取的是这种挺拔开放的姿 态,你就不可能继续感到沮 丧或低落。保持这一状态一 会儿,笑得更灿烂些。站得像 你刚刚意外赢得了奥运金牌 一样!你做到了——你现在就 是世界第一!多年的付出终 于有了回报。感受胜利的喜 悦,来几个跳跃庆祝一下吧。

不断把你的拳头高高举起, 你是冠军!你刚刚完成了一 个壮举:在几秒钟内把你的 情绪从沮丧转化为兴奋与狂 喜。恭喜你!(如果你刚才还 没做这个练习,因为你想先 把文字读完,那现在请回去 试试。你不是想改变自己的 生活吗?)

我们的行为取决于我们的 状态。而这些状态又受内部 表象和身体状态的影响。当 你改变了内部画面与身体语 言,你就改变了你的情绪状 态,也同时改变了你的行为。

所以,如果你想表现出一种

充满激情的状态,那么你也 要像一个兴奋的人那样:笑 出来、喊出来、跳起来、拍手 欢呼——用这些肢体动作去 创造情绪状态!摆出一个所 向披靡者的姿态。不断增强 你的身体表现,你会发现:你 真的开始变得不可阻挡! 我不知道你怎么样,但我自 己非常喜欢一次又一次地去 体验这些全新的状态。

谁能突破身体的界限, 也能突破精神的界限。

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留意 一下你的动作。以不同的方 式移动:缓慢的、快速的、突 然的、剧烈的、充满力量的、 轻盈的、富有动感的、柔和 的……任你选择。观察一下: 当你改变身体姿势时,你的 情绪是否也发生了变化?试 着摆出某些典型情绪状态 所对应的姿势。当你对某人 或某事充满激情时,你的站 姿是怎样的?当你感到无比 兴奋时,你的姿态又是如何 的?别人从你的身体语言中 能看出你此刻正在害怕或恐 惧吗?你能想象出的最疯狂 的身体姿势是什么?如果你 像憨豆先生(Mr. Bean)或迈 克尔·杰克逊那样行动,会是 什么感觉?一个在T台上的模 特,或者一位站在球场边线 的足球教练,会有什么样的 感觉?

你还可以为自己找到许多类 似的问题,带着好奇心去探 索:你过去是如何使用你的 身体的,而将来你又可以如 何更有效地使用它。如果你 想感觉良好,想像一个状态 很好的人那样行动,那就假 装你正在感觉良好。当你感 觉良好时,你的站姿是什么 样的?你是如何呼吸的?你 的脸部肌肉处 于什么状态?你 是低着头,还是 昂首挺胸?也请 你留意别人的 身体姿势。一个 人的身体语言 透露了什么样的情绪信息? 你可以通过询问他们的实际 感受,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在 谈判或冲突场合中,如果你 发现对方的身体姿势僵硬, 可以尝试引导他进入另一种 姿势。你可以从“步调一致” (Pacing)开始, 也就是模 仿他的呼吸节奏、动作方式 或姿势,这样你就能进入对 方的情绪世界。当你以相同 的方式呼吸、移动,或摆出

相同的身体姿势时,你也在 以类似的方式刺激自己的神 经系统,这能帮助你更容易 地产生与对方相似的思维方 式,从而建立起深层次的连 (Rapport)。

幽默与笑声的影响

笑 是一种极佳的方式,可以 让我们迅速进入一个良好 的状态。那些懂得幽默,并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善于 运用幽默感的人,不仅会在 当下情绪上获益,他们的整 体健康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美国心理学家埃丝特·布卢

门费尔德(Esther Blumenfeld)和琳恩·阿尔彭(Lynne Alpern)在她们的书《谁 笑了,谁就赢了》中写道:“

幽默让生活变得更轻松。它 是无盐、低热量、无脂肪、百 分百天然的幸福方式…… 如果运用得当,幽默能积极 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情 感和行为。”你也可以学习 拥有幽默感。这样你可以提 升生活的快乐感,更容易应 对问题,更有活力地交流, 甚至 - 能:更轻松地说出令 人不快的真相,与他人建立 更好联系,在争论中以更少

的论据解决冲突,并且让你 的身体也感到受益。斯坦福 大学的医学教授威廉·F·弗 通过身体姿势和生理状态, 我们能够影响身体内部的生 化和电信号活动。甚至我们 的免疫系统也会对这些变化 做出反应。有些心理疾病,通 过运动的疗效竟然优于系统 性的心理治疗!

莱(Prof. Dr. Med. William F. Fry)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 于研究笑对生理的影响。他 发现, 当人笑的时候,血压 上升,肾上腺素进入血液,胸 部、腹部和肩部的肌肉会收 紧。随后这些指标下降,身体 重新放松。笑可以减轻头痛, 还能改变大脑对疼痛的感 知。人们推测,笑能够促进内 啡肽的分泌——这是一种人 体自身产生的“天然药物”。

摘自 Stephan Landsiedel 的书 《Way up – 活出自己的梦想》

目录 1. 起初是梦想 2. 现实的构建 3. 信念的支柱 4. 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5. 用模型走向成功 6. 你人生的电影 7. 强大的状态 8. 将失败转化为胜利 9. 语言的魔力 10. 自信地建立人际联系 11. 目标的驱动力 12. 想象中的盟友的智慧 13. 改变的层次 14. 未来之钟 15. 时间管理的艺术 16. 活在喜悦中 17. 成功的秘密

world-of-nlp.org

你可以在 World of NLP 会员专区中阅 读完整书籍。

锚定 / 锚定法

种技术,通过将外部刺激( 例如触碰、一幅图像或一个 声音)与某种特定的情绪状 态关联起来,从而在之后通 过相同的刺激再次触发这 种期望的状态。

定义与含义:

锚定是 NLP 中一项重要技 术,目标是有意识、可重复 地唤起特定的情绪状态或 反应。锚(Anker)是一种特 定的刺激-反应联结(联想) ,即将某个外部刺激(例如 触摸、一种声音或某幅图 像)与某个具体的情绪状态 连接在一起。一旦成功建 立,这个锚点刺激就可以随 时触发我们想要的状态(如 平静、自信或动力)。

锚定是如何起作用的? T锚定技术基于条件反射 原理,这一原理源自心理 学,特别是由伊万·巴甫洛夫 (Iwan Pawlow)的研究而 广为人知。

巴甫洛夫曾做过关于狗唾 液分泌的实验,在喂食前摇 响铃声。

类似于经典条件反射,某种 刺激会与某种特定状态反 复关联,直到这个刺激能稳 定地引发该状态为止。理论 认为,我们的大脑会在感官

印象与情绪状态之间建立 联结——无论是有意识的, 还是无意识的。

自然锚点的例子(我们都 很熟悉)

·

听到一首特定的歌,让 你立刻想起一段美好的 回忆;

·  种熟悉的香

水气味,唤

起你对某人

的记忆。

日常生活中的

锚点举例:

·  首你在快乐

难时刻回忆起曾经充满自 信和力量的时刻,并再次调 动这种情绪。

2. 减轻压力与恐惧: 如果你在压力时建立了一 个带来放松的动作或刺激 锚点,

那么在未来面对压力时,你 就可以有意识地唤 起这种放松感。

“ 锚点有助于 将感官体验 与情绪状态 连接起来。”

时常听的歌曲,让你立刻 心情变好;

·  新鲜出炉的面包香气, 让你感受到温馨与归属 感;

·  你在压力时常做的一个 手势,用来让自己冷静下 来;

·  某件特别的衣物或饰 品,让你更自信,因为你 将它与积极经历关联起 来。

NLP中锚点的应用场景

A锚点可以在许多生活领域 中发挥作用,并能有针对性 地用于调节你的情绪状态: 1. 增强自信: 一个锚点可以帮助你在困

3. 激发动力:

锚点可以激励你去 完成一项任务或开 始新的事情。许多人 会用音乐或特定手 势来激励自己。

4. 在演讲或考试中激发积 极状态:

借助锚点,你可以在考试或 演讲等情境中调用平静或 自信等情绪状态。

设置锚点的步骤

这里是一份简单指南,教你 如何设置一个锚点:选择你 想要的情绪状态:思考一下 你希望锚定哪种状态,比如 冷静、自信等。深入体验这 个状态:回忆起你曾经体验 过这种情绪的某个时刻,并 完全沉浸在记忆中。让这种 感觉尽可能地鲜活起来—— 通过回忆所有细节和感官 印象。(你当时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 么?)

在情绪达到顶峰时设置锚 点:

选择一个具体且独特的刺 激来锚定这个感觉,比如: 某种手指组合的按压,手腕 上的触摸,或者一句特定的 词语。重要的是:这个刺激 必须明确且有针对性。

通过重复来强化锚点:

你越频繁地将某个状态与 这个刺激结合,锚点就越强 大。请多次重复这个锚定过 程。

设置一个“分隔器”(Separator):

中断当前的情绪状态,从而 引导出一个有意识的情绪 转换。

测试锚点:之后测试一下, 当你使用锚点时,它是否能 够成功唤起你想要的状态。

有效锚定的技巧

更多锚定技术 锚定技术 有多种形式,例如: 叠加锚(Stapelanker)、 链式锚(Kettenanker) 、融合锚(Anker verschmelzen)等。

在德语中可以用助记词“TIGER”来记住锚定的重要五要素, 每个字母代表一个关键点:

(时机)在情绪达到高潮前的一瞬间设置锚点。

强度)强效的锚点需要强烈且真实的情绪体验。

准确性)

锚点位置必须准确一致,重复时确保刺激点不变。

(唯一性) 选择一个不会在日常中被偶然触发的独特 刺激。

R纯粹性)锚点对单一、清晰的情绪效果最好,不混杂。

四步设置锚点法

新的锚点可以在你情绪状态良好时建立。可以使用动作、词语 或图像来作为锚点。

强烈的情绪体验:唤起一个强烈的感觉。增强它,问自 己:我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测试锚点:再次使用锚点。如果你能重新感受到之前的 情绪,就说明锚点建立成功;如果没有,请重复整个过 程。 1 2 3 4

在情绪顶点设置锚点:例如:在情绪最强时握拳等,将 锚点与情绪峰值连接。

打断当前状态:轻轻分散注意力,中断情绪体验。

联结意味着以第一人称的视 角去经历一段体验,仿佛“身 临其境”。分离则相反:你从一 个疏离、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这 段经历。这一区分常用于有意 识地调节情绪状态。

定义与含义

联结与分离是NLP中的两个 核心术语。它们描述了人们如 何感知与处理内在经历与回 忆。这两种状态各有优缺点, 并可以有目的地运用,以影响 我们对经历的情 绪反应。

联结的应用示例:

·  激活内在资源:如果你沉 浸于一个积极的回忆,并 以联结的方式重新体验 它,你就能增强那种自信、 喜悦或力量的感觉,并将 它带入日常生活中。

·

深化情感联结:当你回忆 那些美好或有意义的时 刻,比如一次成功经历或 一段重要关系,你可以通 过联结来重新建立与这些 记忆的深度情感联结。

影响情绪反 应的关键概

联结

联结指的是这样

一种状态:你仿佛亲身置于情 境中,并从自己的视角、通过 自己的眼睛去体验事件。在这 种状态下,你与那一刻的情 绪、想法和感官体验直接连 接。NLP 中常常利用联结来强 化正面情绪或内在资源,使它 们被感受得更强烈、更清晰。

举例说明:想象一下你 曾经取得成功的一刻, 比如通过了一场重要 考试。当你以“联结”的 方式回忆这段经历时, 你会通过自己的眼睛 看见场景,并重新感受 到那份喜悦与自信—— 就好像你真的又回到了那 个当下。

分离

分离指的是从一种疏离的角 度来感知一个情境或记忆。你 像一个旁观者那样观看事情 的发生,仿佛你站在外面观察 自己和整个情境。在这种状态 下,与你所经历的情绪连接会 变得较弱,你能以更大的距离 和客观性来看待这段经历。在 NLP 中,分离特别适用于那些 需要从负面或沉重情绪中脱 离的情境,从而减轻痛苦,并 获得新的洞见。

分离的特征:

·

旁观者视角:你从外部看 待自己,好像在看一部电 影,或像观众一样观察整 场场景。

·

情绪反应减弱:因为你不 是“身处其中”,所以情感 会更加温和、疏离。

·

用于处理困难或负面状 态:分离常被用来拉开情 绪距离,以便更轻松地应 对负面情绪或压力情境。

分离的应用示例:

·

激活内在资源:如果你沉 浸于一个积极的回忆,并 以联结的方式重新体验 它,你就能增强那种自信、 喜悦或力量的感觉,并将 它带入日常生活中。

·

深化情感联结:当你回忆 那些美好或有意义的时 刻,比如一次成功经历或 一段重要关系,你可以通 过联结来重新建立与这些 记忆的深度情感联结。

举例说明:

想象一下你曾经取得成功的 一刻,比如通过了一场重要考 试。当你以“联结”的方式回忆 这段经历时,你会通过自己的 眼睛看见场景,并重新感受到 那份喜悦与自信—— 就好像你真的又回到了那个 当下。

分离(Dissoziation) 分离指的是从一种疏离的角 度来感知一个情境或记忆。你 像一个旁观者那样观看事情 的发生,仿佛你站在外面观察 自己和整个情境。在这种状态 下,与你所经历的情绪连接会 变得较弱,你能以更大的距离

和客观性来看待这段经历。在 NLP 中,分离特别适用于那些 需要从负面或沉重情绪中脱 离的情境,从而减轻痛苦,并 获得新的洞见。

分离的特征:

·  旁观者视角:你从外部看待 自己,好像在看一部电影,或 像观众一样观察整场场景。

·  情绪反应减弱:因为你不 是“身处其中”,所以情感会 更加温和、疏离。

·  用于处理困难或负面状态: 分离常被用来拉开情绪距 离,以便更轻松地应对负面 情绪或压力情境。

分离的应用示例:

·  缓解创伤与恐惧:对于那些 特别沉重的回忆,分离可以 帮助你减轻情绪上的痛苦, 并让你从更安全的距离来看 待事件。

·  促进客观性与视角转变:分 离能帮助你更理性地看待冲 突或压力事件,减少情绪反 应,更冷静地处理问题。

·  获得新见解:当你以分离的 方式观察冲突情境时,能从 更中立的视角理解其中的动 态,更加全面透彻。

·  更好地接受批评:很多人在 被批评时容易情绪化,难以 接受他人的观点。

·  分离可以帮助你在面对错 误或批评时拉开情绪距离, 更容易接受反馈。

·  在电影技巧中使用(VK-分 离法):在所谓的 VK-分离法 (快速恐惧技术)中,分离 被用于减轻恐惧引发的情 绪反应,并帮助学习如何控 制对曾经令人害怕的情境 的反应。

示例:

联结与分离的区别与有目的的使用方式

联结和分离之间的区别在于体验时的视角和情绪 强度:

联结:

增强情感联结,用于更强烈地体验积极情绪, 或激活内在资源

分离:

提供距离感与视角转换,用于缓解负面情绪, 或从更客观的角度看待事件。

在 NLP

中,这两种状态都可以被有意识地使用,以改 变我们对某个经历的情绪反应。例如:一个人回忆起 一个痛苦的经历时,可以通过分离来降低痛苦感;同 一个人也可以用联结的方式再次深度体验一个积极 的时刻,以感受到力量与自信。

想象一个让你紧张的情境,比如做演讲。如果你用“分离”的方式 来看待它,你会从外部看到自己,就像是坐在观众席上的一名观 众。这样你就能从安全的距离分析这件事,并以更理性、更冷静 的方式来应对压力。

1. 描述以同情心为特征的关系是什么?

2. 要加深共鸣,有三种可能:镜像、匹配和......

3.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缩写是什么?

4. NLP的核心本质是......?

5. 唐胡安策略六大原则的首字母缩写是什么?

6. 拉丁语中“动机”的词汇

7. 掌控自身行为的感觉亦称为:

8. 感官通道的缩写(首字母组合)

9. 元程序是........中典型的模式:寻找、感知、动机

10. 锚点是种?

11. 九型人格理论描述了多少种锚定模式?

12. 通过哪项原则可激活对方的想象力?

13. NLP元程序称为:趋向型 vs. ?型(与-型)

14. 趋向型描述的是追求......?

15. 为化解压力性情绪反应,锚点........可发挥作用

16. 将主观评估映射到量表上的问题称作什么?

17. 问题“你此刻照顾自己的程度如何”属于哪个领域?

18. 次模态转换结束后如何锚定内在艺术对象?

19. NLP中象征信任、深度与沟通的颜色是?

20. 哪种动物体现了“设定边界与激活保护”的资源?

21. 《六步重构》文章阐述了如何改变......行为

22. 谁撰写了关于emotionSync的文章?(姓氏)

23. emotionSync同步大脑中的情绪与……过程

24. 谁提出了8大催眠原则?(名字)

25. 汉斯·瓦因格描述了哪种哲学?(无空格)

26. 本期采访对象是谁?(名字)

27. 分段思考法又称?

28. 精微观察术又称?

做决定——但不要偷看

1.拉波特, 2. 节奏, 3. MNS, 4. 思维模型, 5. OEAVFK, 6. 莫韦雷, 7. 自主性, 8. VAKOG, 9. 决策, 10. 刺激, 11. 九, 12. 感官激活, 13. 照护, 14. 积极的, 15. 融合, 16. 规模化问题, 17. 自我照顾, 18. 手势, 19. 蓝色, 20. 乌龟, 21. 不受欢迎的, 22. 哈尼什, 23. 认知的, 24. 玛丽安, 25. 仿佛, 26. 伊冯, 27. 信息分块, 28. 校准

预告

伙伴关系与人际关系

建立亲和关系,提升人际互动品质

“就像……”的魔力

了解汉斯·魏欣格(Hans Vaihinger)及其“假设为 真”(Als ob)哲学对 NLP 的深远影响。

此外,下一期杂志中

我们的专题系列将继续: NLP 技术开发、前提假设、发展史、系统认知、元程序、 策略、演示、模型以及其他关于 NLP 的灵感内容。

出版方

版权信息

WORLD OF NLP 杂志

这是一份面向全球 NLP 社群的免 费杂志。深入内容可在在线会员专 区中获取。本杂志每年出版四至六 期,提供多语言版本。

感谢你成为我们愿景的一部 分:NLP 为所有人服务!

WWW.WORLD-OF-NLP.ORG

Landsiedel NLP Training Schweiz GmbH Ruessenstr. 12 6340 Baar(瑞士) 主编

Stephan Landsiedel 设计与制作

Laura Pfaffenbach, Anna Schiedner 版权说明

转载、复制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内容(即使是节选),需获得 出版方许可。

图片来源

所用图片来自以下来源:  ·  canva.com

·  pixabay.com

·  部分由 DALL·E 生成的 AI 图像  ·  其他来源会在图片旁注明

免责声明

所有内容在发布时都经过认真查证与审阅,但无法对信息 的绝对准确性承担责任。

不想错过任何一期?

在 www.world-of-nlp.org 注册订阅我 们的电子报,你将免费收到每一期杂志的 新版本!

www.world-of-nlp.org

会员专区(高级会员区)

想了解更多?

加入 World of NLP 成为会员!加入这个国 际社群,支持我们这个项目。在会员专区,我 们正在建设一个巨大的 NLP 资料档案库, 你将在其中找到大量高品质内容! 所有期刊文章

杂志的音频版

与作者的访谈录音

工作手册与完整书籍(超过40本)

NLP 教练 24小时视频课程

超过 320 场研讨会录像

超过 100 个 NLP 技术格式

一个内容丰富的 NLP 术语词典

NLP 图书馆(含Practitioner与Master教材)

你愿意志愿参与吗?

你愿意加入我们的使命吗?我们在寻找志愿支 持者,与你一起成长!不论你愿意撰稿、主持、 组织或只是分享你对 NLP 的热情,我们都欢 迎你的帮助!立即报名,一起塑造这个社区的 未来!

举几个例子:

社群内容

在线网络交流会

演讲与工作坊

交流空间 练习小组聚会 社区论坛

立即加入

• 帮忙翻译杂志到你的母语 ·  参与我们的社交媒体运营或分享内容 ·  在你的城市发起一个线下 NLP 小组 ·  分享你的硕士论文或你开发的新 NLP 格式 · 撰写文章或报道在我们的平台上发布!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