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FOLIO
WORK BY TSENG KUAN-WEI
個性積極、樂觀、平易近人參雜些許毒舌。富有想像力,
但仍能在想像和現實之間取得平衡。
對永續環境議題和空間設計深感興趣,不論是建築、辦
公、住宅空間設計都深深嚮往。
CONTACT
希望能夠汲取實務經驗,為世界帶來一些改變。 wilson90062900@gmail.com 0917-265-858
EDUCATION
主修學位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設計學系
學位學程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室內設計學程
輔系學位 |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 建築系
SOFTWARE SKILL
Ai Ps Id
EXPERIENCE
2023 TISDC - 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
韓國現代設計協會特別獎
2023 特力家居盃 - 室內設計組
優選
2022 - 2024 JC. Architecture & Design - 柏成設計
實習生
2019 - 2024 CHARLESTON Arts & Crafts Store - 彩逸和平美術社
行政專員
2021 Dechu Zhenpin Interior Design International Co., Ltd. - 德廚臻品
設計助理
01 90% - 環生帶
LOCATION : RAILWAY 3RD ROAD, MIAOLI COUNTY, TAIWAN
AREA : 1822 M²
YEAR : 2023
PROJECT TYPE : MULTIPLE DWELLINGS
苗栗縣境內地形山多平原少且雨量豐沛,而梯田充分利用山地資源, 摸索出與自然和諧的永續共生之道。
四面的梯階不僅是逃生動線,更讓雨水得以流經每一層樓,最終匯集 於淨化蓄水池,以供全戶居民循環使用。
以公私領域的交錯,賦予戶外空間更多交流、穿梭與停留,創造人與 人、人與空間、自然對話的平台。
梯田 → 與環境融合從地面環繞抬升的建築 積木 → 模組化可拼接組合的空間
VENTILATION RAIN REUSE PLANT PURIFICATION
SUNLIGHT
DESIGN DIAGRAMS
90% - 共享綠帶
自給自足的環境 / 雨水再利用率 / 綠植覆蓋率
微型城市綠洲
透過垂直動線的環繞,打造流動不間斷的共享綠帶,如同梯
田般串聯每一樓層,讓自然的風、光、水得以進入每一個空
間,而四面的梯階不僅是逃生動線,更讓雨水得以流經每一
層樓,以中央系統灌溉,回收住戶的灰水、雨水,循環利用。
在高度都市化 的大環境底下,高樓能在較少佔地面積的情況,
容納更多住戶。
雨水再利用
苗栗縣境內地形山多平原少且雨量豐沛,透過四面環繞的綠帶
雨中水系統,讓雨水得以流經每一層樓,最終匯集於淨化蓄水 池,以供全戶居民循環使用。
綠植覆蓋率
如梯田般層疊的共享菜園,不僅讓住戶得以與自然和諧的永續 共生,更提供了他們互相交流、對話、自給自足的平台。
建立永續生態池,以水資源維護綠植同時培養生物多樣性,以 供全戶居民循環使用。
高樓的綠植換算下來相當於平面大範圍的森林綠地,透過中央 系統灌溉,回收住戶的灰水、雨水以循環利用,以水資源維護 綠植生物多樣性。
以陽台作為與自然交集的平台,每一棟單元戶型皆有凹凸錯落 的陽台,除了讓陽光得以進入室內,更形成建築物立面如梯田般 蜿蜒的豐富變化。
X 17 F =
高樓的綠植總量相當於大範圍的森林綠地
X 17 F =
在高度都市化的大環境底下,高樓能在較少佔 地面積的情況下,容納更多住戶。
02 WANDER ZONE - 硯洐
MATERIAL : WOOD,IRON PARTS, GLASS,METAL PAINT
AREA : 11 PING
YEAR : 2022
PROJECT TYPE : SMALL RESIDENTIAL SPACE
透過空間的移動,連結不同的場域。如同酣暢的筆墨跨越古今,將 過去與現代串聯。
由於業主設定為一名書法家,故建築量體以硯台的堆疊與凹陷,創 造錯落的光影變化。藉由改變移動艙的位置,讓小坪數的空間能夠 具有多樣的使用情境,能夠化身小型展演空間、家庭劇院、會議教 室 .... 符合不同的需求。
CONCEPT
2.
3.
5.
1. 餐廚空間
多功能空間
展演空間
4. 移動艙
睡眠空間 6. 衛浴空間
A : 小套房 + 展演空間
B : 小套房 + 教學空間
C : 大工作室
左右兩側透過移動艙隔斷為公領域與私領域。運用可靈活變動的空間 與大量收納,符合業主書寫與大量儲藏宣棉紙的需求。
265.0cm 330.0cm
03
山城聚落
LOCATION : ROOSEVELT ROAD SECTION 4 1 LANE 19
AREA : 770 M²
YEAR : 2023
PROJECT TYPE : PUBLIC SPACE DESIGN
蟾蜍山聚落位於臺北盆地南端、臺大公館商圈旁。山城聚落內
保留了都市發展的軌跡,包含清代的水利設施、日治時期的農 業研究、中美協防的軍事地景、完整保留的「煥民新村」、結 合軍眷及臺北城鄉移民的自力營造聚落,展現豐富的歷史文化 及生態資源。
隨著都市化發展,這裡也成為新一波城鄉移民的落腳處,包含 外省榮民、閩南、客家、原住民等,使聚落充滿多樣化的族群 共生型態。可說是台北市中現存最富有生活感的「活聚落」。
DESIGN DIAGRAMS
5. 順風向鏤空穿透 6. 圍繞大樹
1. 建築量體 2. 應地形退縮
3. 動線劃分 4. 日照軌跡與方位
鐵皮增建的建築語彙
自行搭建的空間多元的變化活化了眷村的使用率,將增建常用的鐵皮材料 轉化成垂直的意象,運用在建築的外力面及內部空間。
傳統街巷的水泥花磚
作為老屋常用的建材,水泥空心磚不僅美觀且具通風、採光的實用性,因 此將其運用於內外空間以及北面的小路,賦予空間回憶中的巷弄意象。
外地遊客
當地高齡人口 鄰近學童
將空間依使用者高低錯落排列,
透過轉化將錯縱複雜的動線賦 予空間機能
山頂: 站在山頂越過樹海 俯瞰聚落蜿蜒
K.頂樓菜園
L.瞭望台
I.圖書閱讀室
J.臨時住宿空間
山城: 穿透層疊起伏的山巒 望見另一頭
山路: 山徑蜿蜒 卻處處生機
F.空中步道(連接B基地)
G.多功能娛樂室
H.行政辦公區
D.精神象徵空間
B.共享廚房、餐廳
C.樂齡空間(運動中心)
D.精神象徵空間
E.挑空中庭
山谷: 於谷底靜駐 安放一方幽寧
D.精神象徵空間-3F空廊
D.精神象徵空間-3F空廊
木紋飾板
金屬隔柵
窗花玻璃
水泥花磚
S=1:200(A3)
S=1:200(A3)
Thank You For Taking The Time To Review. If You Want To See More Of My Works, You Can Go To My Behance Website To View Them. Thank You.
DREAM BIG AND MAKE SOMETHING DIFFERENT
PORTFOLIO
WORK BY
TSENG KUAN-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