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o rt f o li o
KE , TING - RONG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2 2 2 0
Profile Name Age Live Contact School 柯廷融 23歲 Taiwan,Taichung kk060114@gmail.com 中原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Skills Autocad Sketchup Rhino + Grass AI PS Id Twinmotion Enscape Vray Expert Expert Begineer Intermediate Intermediate Begineer Intermediate Begineer Intermediate 實習 Experience 台北 , 上滕建築師事務所 台中 , 和鼎建築師事務所 彰化, 原生整合環境設計有限公司 2021 2020 2019 Education Chung Yu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2018-2022 Interest Volley Ball Wine Tasting Urbex
2
Nice To Meet You
PAGE
1
/ YEAR 5
RE_MARKET_ABLE
-HIGH RISE TRADITIONAL MARKET REGENERATION
# SYSTEM COOPERATION
# CO-LIVING WORKING
2
/ YEAR 4
SOMATOSENSORY WORSHIP
-SPEED DESIGN
# COMMUNICATE WITH 櫻花陵園
# RITUAL PROCESS
# BUILD TOGATHER WITH LAND
3
/ YEAR 4
SELF_EXPLORATION
# TURE SELFE
# WHO I WANT TO BE
# IDEAL ARCHITECTURE
Individual
None Professor
1 Year Five 2021-2022
2 Year Four 2021 Jun- Jul Individual Yilan , Jiaoxi
Professor Huang
P.18 - P.29
None
3
Index
# REFLECTION OF TIMES YEAR TIME PROJECT SITE TEACHER
Individual
3 Year Four 2021 Apr - May
Professor Huang P.30 - P.39
21Aug - 22May
Huang
P.4 - P.17
Re_market_ablE Re_mark
最後的Work是我的畢業設計,我專注在台灣的市場文化並最後鎖定新竹東門市場作為研究目標
在研究該地的歷史與現狀後我提出了一個新的空間使用方式去適應現代人的使用方法 同時以CO的方式增加空間的使用模式同時消弭不同時段性活動造成空間使用率低下的缺陷
最終嘗試打破歷史事件造成的建築邊界
RE_MARKET_ABLE -HIGH RISE TRADITIONAL MARKET REGENERATION
4
Re_market_ablE Re_mark et _ablE
最後的Work是我的畢業設計,我專注在台灣的市場文化並最後鎖定新竹東門市場作為研究目標
在研究該地的歷史與現狀後我提出了一個新的空間使用方式去適應現代人的使用方法
同時以CO的方式增加空間的使用模式同時消弭不同時段性活動造成空間使用率低下的缺陷
最終嘗試打破歷史事件造成的建築邊界
RE_MARKET_ABLE -HIGH RISE TRADITIONAL MARKET REGENERATION
5
RE_MARKET_ABLE -DISCUSSION POINT
議題發想與基地選擇
在60年代的台灣因戰後改建潮大量出現了一種將市
場空間向上延伸的高層化市場這些市場多在日治市場
或該基地上進行重改建,當初認為拓展市場空間能增 加客戶的總消費,但卻沒有考慮到台灣人習慣於地面 層消費的特性,導致1900年代當新式市場進駐台灣
後因為其乾淨與舒適的消費品質放大了該種市場的缺 點因而快速沒落而成為城市中的空間毒瘤
宜蘭第一公有市場 台北江南市場 桃園舊永和市場 中壢新安市場 新竹東門市場 台中黎明小康市場 台南永樂市場 台南友愛市場
6
RE_MARKET_ABLE -SITE OVERVIEW 7
RE_MARKET_ABLE -HIGH RISE TRADITIONAL MARKET REGENERATION
目前的東門市場由2個部分構成,其本體與外圍商家;相較於市場外圍的產業多為當初舶來品產業的延伸,而兩方的產業完全不相連,斷層十 分明確;會造成市場被包圍的狀況是由於日治時期後期由於市場的吸引力下降,為了促進市場的的吸引力日本政府決定在市場外為興建商店,
期望藉由騎樓引流將人流導入內部,最終形成被包圍的現狀
8
目前的東門市場由2個部分構成,其本體與外圍商家;相較於市場外圍的產業多為當初舶來品產業的延伸,而兩方的產業完全不相連,斷層十 分明確;會造成市場被包圍的狀況是由於日治時期後期由於市場的吸引力下降,為了促進市場的的吸引力日本政府決定在市場外為興建商店,
期望藉由騎樓引流將人流導入內部,最終形成被包圍的現狀
RE_MARKET_ABLE
9
-HIGH RISE TRADITIONAL MARKET REGENERATION
RE_MARKET_ABLE -HIGH RISE TRADITIONAL MARKET REGENERATION
1. 東門市場被外圍商業包圍,內部有一條既有道 路連接東前街和中正路
2. 以內部原有動線為基準,將1、2樓分為東西 棟,創造地面層動線的明確化
最終我決定保留內部原先形成的既有人車捷徑作為主動線並以此為界垂直分割市場1、 接著打通連接天井並在原天井部分設計串連樓梯與平台,天井內部則以書店及咖啡吧等機動性較高的過渡空間垂直串連活動,接著在原天 井開口蓋上抽風雨雨遮並在屋頂層設置開放公園和風雨球場創造垂直人流的吸引力,最後以大片的曲面薄殼屋頂收尾磨合原本方正的內部
視覺與空間感受
10
3. 將內部四個天井串聯成一個大天井,之間以樓 板區隔,並在原天井部分設計樓梯串聯樓層
4. 在天井中置入公共的商業機能連接天井開放空 間,並在屋頂層設計屋頂公園和風雨球場吸引人 流
最終我決定保留內部原先形成的既有人車捷徑作為主動線並以此為界垂直分割市場1、 2 層為東西棟,3樓為頂形成一個較為內化的空間, 接著打通連接天井並在原天井部分設計串連樓梯與平台,天井內部則以書店及咖啡吧等機動性較高的過渡空間垂直串連活動,接著在原天 井開口蓋上抽風雨雨遮並在屋頂層設置開放公園和風雨球場創造垂直人流的吸引力,最後以大片的曲面薄殼屋頂收尾磨合原本方正的內部 視覺與空間感受
11
RE_MARKET_ABLE -HIGH RISE TRADITIONAL MARKET REGENERATION
現有的東門市場內部結構由方正的RC構成,空間由模矩化的量體排列組構
每個模矩由三個約三3M X 3M的空間連接構成並以中間為走道兩排為店面,確保了每個店面皆有對外窗,一邊對外一邊對天井
在平面的設計上以N個模矩為基礎以內牆切分不同空間,嘗試排列出通道彼此結合且適合Co-Living的公用居住空間
RE_MARKET_ABLE -Render & Diagram
12
現有的東門市場內部結構由方正的RC構成,空間由模矩化的量體排列組構
3M的空間連接構成並以中間為走道兩排為店面,確保了每個店面皆有對外窗,一邊對外一邊對天井
在平面的設計上以N個模矩為基礎以內牆切分不同空間,嘗試排列出通道彼此結合且適合Co-Living的公用居住空間
RE_MARKET_ABLE -Render & Diagram
13
14
15
40 20 10 5 0 05 10 20 40 Basement Level 1 Pla n 01 Garbage Room 02 Storage Room 03 Electrial Room 04 Pump Room 05 Contral Room 06 Cuisine Street 07 Public Eating scape 08 Activity Square 01 02 03 04 05 06 06 06 06 07 07 08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05 10 20 40 Ground Floor Plan 01 Common Area 02 Public Eating Space 03 Food Cour t 04 Stalls 05 Market Management 01 01 02 03 03 03 03 04 04 04 04 04 04 05 UP DN 01 Shop 02 Common Area 03 Co-Working Office 04 Pantry 05 Cafe’ Bar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2 02 02 UP UP UP UP DN DN DN DN 01 Performence Area 02 Common Are a 03 Living functio n 04 Bookstore 05 Cafe’ Bar 06 Co-Living Space 02 03 03 04 06
16
RE_MARKET_ABLE -Section & Plan
40 20 10 5 0 05 10 20 40 Second Floor Pla n 02 02 02 03 04 05 04 UP UP UP DN DN 05 10 20 40 Third Floor Pla n 01 05 06 DN 05 10 20 40 F orth Floor Plan 01 Exibition Space 02 Covered Playground 03 Rooftop Garden 04 Bookstore 01 01 02 02 03 04 DN DN DN DN 05 10 20 40 Fifth Floor Pla n 01 Sunset Platform 01 RE_MARKET_ABLE -Section & Plan 17
-Speed Design
RITUAL
WORSHIP
第二個Work接續第一個Work的精神並延伸以如何與櫻花陵園對話為基礎進行發展 以自身感受枯燥的上山路程,原本上山的目的便是與另一個維度的祖先們交流,由於強大的宗教目的性常常使人無視掉到達的過 程,當這件事件成為每年的例行性事件時便會逐年減少做這件事的儀式性與宗教性;因此我將這樣的感受帶入到日本神社的參拜 過程,在日本神社有 鳥居 水手舍 前殿 主殿 階段性的參拜順序,讓整體參拜的過程逐漸堆疊出對神使的尊敬與崇高,因此最終
我在上山的道路上選擇了四個點分別代表神社參拜的四個步驟,各點依照各基地特性重新轉換設計…
SELF_EXPLORATION
18
WORSHIPPROCESS
第二個Work接續第一個Work的精神並延伸以如何與櫻花陵園對話為基礎進行發展 以自身感受枯燥的上山路程,原本上山的目的便是與另一個維度的祖先們交流,由於強大的宗教目的性常常使人無視掉到達的過 程,當這件事件成為每年的例行性事件時便會逐年減少做這件事的儀式性與宗教性;因此我將這樣的感受帶入到日本神社的參拜 階段性的參拜順序,讓整體參拜的過程逐漸堆疊出對神使的尊敬與崇高,因此最終 我在上山的道路上選擇了四個點分別代表神社參拜的四個步驟,各點依照各基地特性重新轉換設計…
SELF_EXPLORATION
-Speed Design
19
SELF_EXPLORATION -Speed Design
Point D
Point C
Point B
Point A
Point A Point B Point C Point D
20
21
SELF_EXPLORATION -Speed Design
TORII 鳥居
鳥居是神明的神聖地帶與世俗的界線,走過鳥居就意味著踏進神明的神聖領域;作為市區與山區的 過渡,通過這座橋後就像是進入櫻花陵園的表參道,同時也是人造與自然的分隔線;基地擁有極佳 的視野,因此我在保留視野的同時將輕巧的鋼構結構嵌合在原有的混凝土橋樑結構體,並讓植物攀 爬在鋼構的縫隙中模糊掉人為的生硬感
SELF_EXPLORATION -Point A
22
鳥居是神明的神聖地帶與世俗的界線,走過鳥居就意味著踏進神明的神聖領域;作為市區與山區的 過渡,通過這座橋後就像是進入櫻花陵園的表參道,同時也是人造與自然的分隔線;基地擁有極佳 的視野,因此我在保留視野的同時將輕巧的鋼構結構嵌合在原有的混凝土橋樑結構體,並讓植物攀 爬在鋼構的縫隙中模糊掉人為的生硬感
SELF_EXPLORATION -Point
A
23
CHOZUYA 水手舍
日本習俗中在正式進行參拜之前,要先來「手
水舍」用水將身心洗淨,作為與神民見面的禮
儀;這樣的行為有強烈的儀式性同時會轉換一
個人來此地的態度,在接觸水的同時拉近人與
自然的距離;我在上山的道路邊找到一處溪流
的斷點不斷的從牆上的縫隙處冒出湧泉,因此
我設計將道路向下將路徑延伸至他原有的水道
並加長貫通緩坡讓視野穿過茂密的植栽,讓人
看到不同高度的景色,感受動態性的地處抬升
B
SELF_EXPLORATION -Point
24
SELF_EXPLORATION -Point B 25
-Point C 26
SELF_EXPLORATION
FRONT HALL 前殿
到達前殿已經可以開始參拜,稱之為略式參拜,略式參拜是將香資投入被稱作 賽錢箱 香資 箱裏,搖響鈴鐺後再行拜禮;基地處是最後進入櫻花陵園的轉角,轉角處剛好可以瞥見櫻花 陵園的全貌正是進入陵園的最後一個步驟,開始可以整理好心情準備接下來的拜拜;我在此 地設計了一個180°的觀景平台,視野橫跨櫻花陵園與宜蘭平原的全貌,同時提供廣大的開 放平台提供給拜拜過程中等待的活動空間
SELF_EXPLORATION -Point C
27
MAIN HALL 本殿
本殿便是神明的起居室,平時是不會輕易對外人開放的;此地位
於櫻花陵園入口橋的下方,是一處未開發的河谷地,平時是鬱鬱
蔥蔥的草地,雨季則會變成涓涓細流,每到下午便會霧氣繚繞; 這裡是最接近野外原始的空間,每當霧氣充滿的時候視線距離內 便只剩大自然與孤獨的自己,對我來說此時是與人類與大地崇拜
最貼近的時刻;在設計上我不希望過渡的介入也希望保留原本不
意接近的高低差,因此我很單純的在此處做了一條樸實無華的水
泥橋,整體設計以周遭的頁岩質地紋理為發展參考,兩旁上升的 坡道以石材回復到開發前的狀態並以繩索為扶手輔助此地的可及 性
SELF_EXPLORATION -Point D
28
SELF_EXPLORATION -Point D 29
SELF_EXPLORATION
Ture Self → Who I Want to Be → Ideal Architectuer
Ture Self → Who I Want to Be → Ideal Architectuer
Ture Self → Who I Want to Be → Ideal Architectuer
SELF_EXPLORATION
30
SELF_EXPLORATION
Collages → Fundamentals → Ideal Architecture Architectuer Collages → Fundamentals → Ideal Architecture
Architectuer Collages → Fundamentals → Ideal Architecture
SELF_EXPLORATION
Architectuer
31
我嘗試用鐵網凹出人體肌肉 的流線感,已僵硬的鐵網表 現出想突破社會給予的桎梏 卻又妥協的情感;而在突破 的過程中向中對外的臉部卻 又逐漸染上社會化的面具
-Ture
SELF_EXPLORATION
Self
32
白色尼龍網布
褐色尼龍網布
細孔金屬網
金屬結構
金屬色軟布
中孔金屬網
整個作品想體現出一種想在 制式的禁錮中掙脫的感覺, 由正中間真實堅定的自我將 現實的社會規範拉伸並嘗試 蔓延逃脫,同時軟化並破壞 掉由於人生經歷形塑出來的 牢籠,雖然破碎的牢籠可能 會割傷自己但精神不會動搖
SELF_EXPLORATION -Who I want to be
33
SELF_EXPLORATION -Ideal Architecture Collages
我喜歡空間有自己領域性 由動線 實體 高層 來切割出獨有的空間感受 明確的線條 羽化感受的植栽模糊尺度的感受
34
迷蹤的道路賦予了人明白又不明確的目的性 錯層的空間給人觀察他人的權利
老舊建築成為載體帶人回到過去的時空感到懷舊
SELF_EXPLORATION -Ideal Architecture 35
FUNDAMENTALS FUNDAMENTALS
在準備進入模型前我開始嘗試各種材料的結合與效果,為此製作了各種不同呈現的基礎元件
材料使用 紅磚 瓦片 金屬 混凝土
-Ideal
SELF_EXPLORATION
Architecture
以
36
破壞 以上元件深深地影響到了最終模型的呈現
FUNDAMENTALS FUNDAMENTALS
在準備進入模型前我開始嘗試各種材料的結合與效果,為此製作了各種不同呈現的基礎元件
破壞 重組 混和 差集 等方式實現並直接感受
以上元件深深地影響到了最終模型的呈現
SELF_EXPLORATION -Ideal Architecture
37
38
SELF_EXPLORATION -Ideal Architecture
IDEAL
ARCHITECTURE
總和了前面的四個STUDY,以紅磚 水泥 金屬之間的相互組和與嘗試重 組出我理想中建築的樣貌,在創作的過程中逐漸摸清各個材料的特性與使 用方法;我期待創造出一個看似穩定卻不穩定的空間感受,以不同材料與 線條切割出各自專屬的個性,整體表現出了一種最原始又裸露的空間感受
SELF_EXPLORATION -Ideal Architecture
39
THANK YOU GOODBYE THANK YOU GOODBYE THANKS FOR WATCHING IT'S MY HO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