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紋飾

Page 1


•  功能基礎 加固:幾何印陶文

防滑:多見於手持物 開啟:門把 Ex:青花瓷杯口

•  符號意義 彩陶à青銅à漢代à唐代

•  審美價值 功能和符號à生活需求的提高à裝飾美


•  夏商時期: -表現著人與天的關係

-以動物紋為媒介 -簡單獸紋為主


•  周代: -承襲商代 -禮制思想 -韻律美、節奏美、秩序美


•  春秋戰國: -祭、禮 à實用 -以貴族生活為題材


•  秦漢: -繼承傳統 -動物紋樣為主流 -質樸無華,具有動感,構圖緊湊 -陰陽符瑞流行,厚葬成風 -當時國力強盤,加強了中外交流


•  魏晉南北朝: -輝煌之後的低谷 -戰爭 -漢代玉器紋飾風格的沿襲 -南北藝術交融 -外來宗教藝術


•  唐代: -文化的興盛 -思想的開拓 -多民族文化 -現實生活題材也更加廣泛


•  西亞: -與大食國關係密切, 許多貨物流通不斷 -商業頻繁,唐宋政府鼓勵商業貿易 -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遷居中國 -居住地修建禮拜寺,與自己墓地 -融合當地文化與自身原本文化


植物紋 動物紋

其他

幾何紋 社會 生活

紋樣題材

歷史 故事

神異紋

神話 傳說


葡萄紋 牡丹紋

卷草紋


小簇花 寶相花 折枝花


鴛鳥銜綬

鳥踏花枝


天馬

魚龍


飛天

嫦娥奔月


真子飛霜


馬球

狩獵


聯珠


綬帶



聯珠紋與對稱圖形

聯珠騎士狩獵紋錦 唐 日本法隆寺藏


煙色地狩獵紋印花絹 長44公分、寬29公分 1973年吐魯番阿斯塔那 191號墓出土


聯珠龍紋綺 聯珠對馬紋錦


聯珠鹿紋錦

1966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出土 長19.5公分、寬16.5公分

大聯珠鹿紋錦

長21公分、寬20公分 1960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332號墓出土


鸞鳥紋錦

長12.5公分、寬18.3公分 1960年吐魯番阿斯塔那 332號墓出土 初唐 鸞鳥作立狀,頸部有綬帶,口 銜串珠形物。這種紋樣被稱作 是波斯薩珊式風格圖案,克孜 爾石窟壁畫、波斯薩珊銀器上 都有這一特徵的立鳥紋。


鸞鳥戴勝紋錦

1969年新疆維吾爾 自治區吐魯番市出土 長19公分、寬14公分


褐綠彩山巒紋瓷壺

唐 高22.8 口徑7.8公分 1976年窯址出土 以褐、 綠彩聯珠紋繪重疊山巒、 瓔路形紋。聯珠紋是西亞 民族常用的裝飾紋飾,在 長沙窯瓷上習見,反映西 亞文化對長沙窯的影響。


青釉模印貼花人物紋瓷 壺

唐(西元618-907年) 高16.4公分、口徑5.8公分、底 徑9.9公分 1973年湖南省衡陽市司前街水 井出土 在蒲團上婆娑起舞的外域女子 尖頂式建築 立獅 錘鍱、壓印、掐絲——模印貼 花、印花 鎏金——青釉下的褐斑


黃釉褐斑“何”字貼花瓷壺 出土時間、地點不詳 高23.9公分、口徑10.5公分

青釉褐斑貼花“張”字瓷壺 1958年長沙銅官挖泥塅出土 高22.5公分,腹徑16公分,口徑8公分,底徑15公分,重量1.45公斤


小團花錦

1960年新疆維吾 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唐墓出土 殘長26.3公分,寬 14.2公分 此錦為經線顯花工 藝,小花交錯排列, 紋樣之間無直接交 接點。團花較簡單, 中心為花蕊,四出 花葉。類似這樣散 裝遍地、散點連續、 佈局均衡對稱的圖 案在唐代的絲織品 物上常可見到。




其他紋飾

三彩花瓣紋枕

1987年河南省洛陽市唐墓 绛纱地柿蒂纹蜡缬 唐 出土 1968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 長10.7公分、寬8.7公分、 长51厘米,宽17.5厘米 高5.1公分


三彩梳妆女俑

三彩三花马




•  •  •  •

1970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何家村 兩個陶甕 埋藏年代仍無定論 金銀器占多數,另有玉器、寶石等


•  第一次、迄今唯一的一次,在京城內發現 如此豐富的文物寶藏。 •  豐富關於絲綢之路的研究及瞭解。 •  文物的學術價值高 -種類繁多,器物跨越的年代與地域廣大 -反映宮廷貴族豐富多彩的生活 -製作工藝代表了唐代的最高水平


7世紀中 ~8世紀初 •  薩珊朝(波斯 伊朗)金銀器 風格 •  狩獵紋

8世紀初 ~8世紀中 •  出現花紋 •  沒有中心

8世紀中 ~8世紀末 •  寫實花朵 •  有中心 (花、鳥)

8世紀末 ~9世紀初 •  構圖嚴整 •  圖案化 •  對稱


薩珊朝金銀器風格 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特徵 1.  呈現唐代男女生活情景 2.  利用柳葉條分界場景,男女交錯, 動靜對比,緊張與悠閒的氣氛處理

恰當,具備藝術感染力。 3. 文化融合的體現


花紋的出現 鴛鴦蓮瓣紋金碗


鴛鴦蓮瓣紋金碗


鴛鴦蓮瓣紋金碗


鴛鴦蓮瓣紋金碗





特徵 1.  以凸瓣蓮瓣分割狩獵場景 粟特文化影響 2.  只見獵物而不見獵人 觀者融入作品,東方意境之美


寫實花朵與中心構圖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






特徵 1.  佈局採分單元式,較多留白。 2.  折枝花草紋: 闊葉大花、肥厚繁茂 中心動物形象: 鸚鵡寫實,鴛鴦寫意


圖案化與嚴整結構 鎏金折枝花紋銀蓋碗


鎏金折枝花紋銀蓋碗


鎏金折枝花紋銀蓋碗


鎏金折枝花紋銀蓋碗



特徵 •  圖案分離,沒有連續性,平面感。


•  六、八分割,對稱排列構圖 •  中西文化交流旺盛 •  分割場景,使繁複的畫面呈現整齊、協調 感。 •  背景的填滿 •  主題的改變 人物→花鳥 •  以裝飾為主要目的


唐代國勢與藝術作品的關係?


唐代國勢與藝術作品的關係? 國勢:發展→ 繁榮 → 落沒 → 衰敗 創作:傳承延續→創造→繁複、融合→拘謹、單調裝飾


媒材如何影響紋飾的呈現?


媒材如何影響紋飾的呈現?

•  平面 •  對稱性 •  重複性


媒材如何影響紋飾的呈現? •  立體感 •  色彩


媒材如何影響紋飾的呈現?

•  複雜性 •  立體感 •  構圖


媒材如何影響紋飾的呈現?

•  平面與立體 •  細節呈現


•  齊東方:《唐代金銀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05) •  張夫也,李硯祖主編:《中外設計簡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第二節:金銀器、陶瓷器等生活用品的設計)(2012.01) •  齊東方:《交流的價值——外來器物與中國文化》,收錄於《“東亞 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北京論壇(2004) •  吳山編著:《中國紋樣全集》,山東美術( 2009) •  田自秉,吳淑生,田青編著:《中國紋樣史》,高等教育( 2003) •  劉蘭華著:《中國古代陶瓷紋飾》,北京故宮出版( 2013) •  馬未都著:《瓷之紋》,北京故宮出版( 2013) •  齊東方,申秦雁主編:《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文物出版 社(2003)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