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URE PORTFOLIO
Selected works 2018-2024

INTRODUCTION

Work Experience
2023/7-
Name
Birth Email Phone
J. M. Lin Architect / The Observer Design Group
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臺北
參與競圖-國家兒童未來館
林家妤
1999.10.19
lin90538@gmail.com
0916511885
2022/7-8
2020/7
參與競圖-國家重點領域校際研教園區 委託專案管理規劃技術服務
報告書製作-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宿舍
Insitu Archlab
所在建築師事務所/桃園
LC Architecture Realization Company,Inc
良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Ming Chuan University
銘傳大學建築學系第二十屆
建築設計師
Software skills Awards
實習生
Rhino SketchUp AutoCad Photoshop InDesign Enscape
實習生
112年銘傳建築20屆畢業班設計組 2018-2023 2015-2018
Taoyuan Municipal Nankan Senior High School
桃園市立南崁高中
113年「跨時空對話」:國父紀念館創意徵件
112年新北市建築師公會學生競圖
01 06
海波 Sea
物件平衡
蒸氣龐克 Steam Punk
複合物件組構
蕨境 Fern House
建築師的家
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
LIN LIU-HSIN Puppet Theatre Museum
老屋改造/
寥落紫菱 The Caltrop Blossom
文本空間/紅樓夢
城市客廳Urban Room
高層建築
蛻變Exuviating
都市設計
綠覆場域 Green House
虹廬活化再利用與周邊集合住宅設計
兒童學習森林
Children’s Learning Forest
兒童遊戲場及圖書館
其他

因水的平衡影響著無數生態系統,而想創造出波浪形的平衡物件;水的流動與魚群的擺動形成了獨特 的動態平衡,因此想營造出魚兒在海中悠游時的動感氛圍。
藉由魚骨般的串聯,能塑造弧形的線條及曲線,彷彿魚群在海浪中波動的狀態,並達成物件平衡。
Inspired by water, creating waveshaped objects. The balance of water affects numerous ecosystems, and the movement of water and the swaying of fish create a unique dynamic equilibrium.
It also resonates with the rise and fall of ocean waves, creating a sense of movement as fish swim through the sea.
指導老師 / 梁銘剛老師 學生 / 林家妤
蒸氣龐克 Steam Punk 複合物件組構


蒸汽龐克(Steampunk)融合了 蒸汽動力和維多利亞時代美學 元素,通常呈現出先進科技與維 多利亞時代時尚的結合,形成獨 特且具有視覺吸引力的美學風 格。
設計材料取自老舊印表機,重新 將零件拆解及重組,中央的滑軌 如同建築中央的服務核;其他零 件鎖在不同高度,彷彿建築中的 室外平台,組構出具科技感的美 學作品。
指導老師 / 梁銘剛老師 學生 / 林家妤
建築師的家

以臺灣豐富的蕨類植物為靈感,設計出類似維管束與顆粒狀 孢 子的天窗,期望在潮濕炎熱的氣候引入陽光及增加通風。
此設計旨在建立建築與植物之間的共生關係,將蕨類植物作為 設計的起點,以促進共存與和諧的氛圍。


指導老師 / 施弘晉老師 學生 / 林家妤
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
LIN LIU-HSIN Puppet Theatre Museum



老屋改造/ 複合旅店
保留大稻埕建築的歷史立面,在設計中融入展覽空間與 店鋪。並利用庭院空間打造中央水景,藉此調節建築的 微氣候,同時延展公共空間,希望與城市歷史區域 產 生 對話,並維持與周邊環境的連結。
指導老師 / 褚瑞基老師 學生 / 林家妤
文本空間/紅樓夢


「賈赦將迎春許嫁了孫紹祖,並將她接出大觀園去。寶玉發 惆悵,天天到迎春住過的紫菱洲一帶俳憫,只見“那岸上的
蓼花葦葉,池裡的翠荇香菱,也都覺搖搖落落,似有追憶故 人之態”,情不自禁,吟此一歌。」
/ 羅光老師 學生 / 林家妤
文本空間/紅樓夢


此設計為《紅樓夢》中的賈迎春設計一處住宅空間, 以天然竹材構建花園,並通過分析居住者的心理狀
態和性格,創造出符合其生活方式的花園空間。
賈迎春的性格溫和,在設計上,花園表達她的柔順 性情與心裡渴望的平靜氛圍,而小橋或蜿蜒小徑, 象徵她對人生的隱忍和迂迴。
設置簡單的書桌或小茶亭,讓迎春可以享受靜讀或 品茗的時光,符合她溫婉的生活方式。
此設計透過自然竹材和簡約美學,營造出一個與迎 春心裡世界契合的花園空間,讓她能在此找到心靈 的慰藉,享受平靜的生活。


城市客廳Urban Room 高層建築

Taipei Municipal
BaiLing Senior High School
Jiantan Station
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

Site Ming Chuan University
士林夜市被視為城市的「廚房與餐廳」,附 近的學校如同「書房」,周邊的飯店則如同 「臥室」,而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則像是「影 院」。因此,該場地被視為城市中缺失的 「客廳」,是都市脈絡中的一塊留白空間。
因此,此設計目標希望打造一個垂直的城 市客廳,作為人們聚集與互動的場所,填 補這個城市生活中缺乏的公共交流空間。
指導老師 / 王至毅老師
學生 / 林家妤
城市客廳Urban Room



設計構想
多層互動區域:
每層樓提供不同主題的空間,例如 閱 讀 區、共享工作區、藝文展示空間,或親
子互動角落。
社交與休憩:
中央設置多層挑高的大廳區,讓人們隨 意坐下休憩,類似家中的客廳沙發,並
添加咖啡廳或餐飲吧檯,鼓勵人們停留 和互動。
與城市的對話:
高層建築
建築的立面設計呼應周邊地標,融入夜 市的活力和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創意 氣息。全景陽台或露台提供視野,讓訪 客能俯瞰城市,彷彿站在家中的窗前觀 景。
清晰的結構:
利用清晰的鋼骨結構及玻璃,讓建築引 入自然光,並希望使用自然通風設計, 減少空調需求,提升空間的永續性。


基地位於三重先嗇宮捷運站兩側,大多土地原為工業區, 來往車流量頻繁,同時也是新北市與臺北市交匯點,周邊 鄰近新北大都會公園。
而為因應人口增加,許多土地轉變為住宅區,基地也將面 臨工業區轉型議題,因此希望採用TOD模式,將基地作為 交通核心,加上商辦與住宅等機能,帶動地區發展。
指導老師 / 王价巨老師
學生 / 林家妤 許熙捷
社區活化:
蛻變Exuviating 都市設計
利用周邊的綠地與公園,發展與自然結合的公共空間,促 進社區居民的休閒活動與社交互動,並設置步道和自行車
道,連接捷運站與周邊環境,提高交通便利性與吸引力。
商業設施的引入:
在工廠和辦公室區域中引入咖啡廳、餐廳和小型商店,滿 足當地居民和上班族的需求,並設置多功能商業中心,結
合零售、 娛 樂與社交空間,吸引更多訪客前來。


TOD中心車站與商業區 在TOD中心車站與商業區增加空中廊道,分離人潮 與車潮,並增加兩側連結。
蛻變Exuviating

The commercial district and residential area
在商業區與住宅區之間規劃人行綠廊,利用其做兩邊緩衝 帶,也滿足使用者所需的開放空間。


蛻變Exuviating

Residential area
在住宅區之間規劃綠帶開放空間,使居民在密集城市之中 擁有休憩與運動的場所,同時也減緩都市的熱島效應。


綠覆場域 Green House

在老舊社區之中,多將建築物空間百分之百利用, 而過於緊密地貼合周邊的歷史建築,不僅無法達
成良好通風採光,也讓其失去了自身魅力,當建 築物試圖占據更多人們的活動空間,我們的權益 也受到損害。
因此我們利用設計手法,將空間開放給都市,並 試圖與虹廬此歷史建物對話,希望在保有私人住 宅的隱私性之下,也能創造公共空間與都市對話。
虹廬活化再利用與周邊集合住宅設計
指導老師 / 徐明松老師
學生 / 林家妤 朱卜璇
綠覆場域 Green House



增加開放空間
藉由地面退縮、規劃空中花園,增加公共開放空 間,使民眾能更親近建築,達成建築活化。
中間層串聯
藉由4F空中花園、穿廊連接至虹廬,希望使民 眾更方便接近此空間,並在此停留。
住商樓層分離
雖然希望達成建築公共性及開放性,但因為是 集合住宅,還須保留隱私。因此藉由4F開放平 台,分隔底層商業及上層住宅區。
虹廬活化再利用與周邊集合住宅設計
綠覆場域 Green House



1F Plan 開放空間/服務台 4F Plan 室外平台 5F/7F/9F Plan 集合住宅

綠覆場域 Green House
虹廬活化再利用與周邊集合住宅設計

在4F規劃空中花園,並藉由廊道串聯至虹廬的住家展示 空間,希望引入人潮,帶動活化。
5F以上住宅樓層藉由錯層手法,使建築立面具動態感及 豐富性,並在臨路側規劃陽台,保留適當日照及通風。
兒童學習森林
Children’s Learning Forest

今日網路世代的兒童,幾乎從很小的年紀就開始接 觸電子 產 品,不僅影響了身體健康,也缺少跟家庭 之間的互動。
而許多研究顯示,兒童常常使用科技 產 品會影響到 學習能力,甚至威脅到健康。
因而開始思考,環境與空間如何能引發兒童對於學 習的好奇心,並了解兒童發展與遊戲行為,希望提 供兒童吸收知識與遊戲的空間,讓親子跳 脫 科技 產 品的交流方式,在 閱 讀與遊戲空間中建立陪伴關係, 引發兒童對事物的好奇心與探索新知的能力。
兒童遊戲場及圖書館
指導老師 / 戴福君老師
學生 / 林家妤
兒童學習森林
Children’s Learning Forest
有助於兒童學習的環境必須能帶給兒童正向感受,因此想提供
有趣、自由的 閱 讀空間,並結合良好的自然環境,讓兒童在心智 發展的過程中學習並探索自我。
作為提供兒童學習與遊戲的場所,希望以兒童的角度 閱 讀場景, 並結合現實空間與自創繪本故事,營造屬於兒童的學習森林。
兒童遊戲場及圖書館

兒童學習森林
Children’s Learning Forest

兒童遊戲場及圖書館

故事簡介 : 從前從前,有一隻小兔子名字叫做Bonnie,從小與家人生活在洞穴裡。 有一天,爸爸媽媽從外面帶回來 好多新鮮的花和好吃的蔬菜,她開始好奇洞穴外的世界,與傳 說 中漂亮的森林城堡。於是她決定離開生活已久的洞穴, 到森林裡探險……
兒童學習森林
Children’s Learning Forest

整體以森林作為設計概念,孩子們的遊戲行為也如森林茂密的植物一般,由 單一個體延伸至整個社群,希望兒童們在這個森林園區中快樂地玩與學。
兒童遊戲場及圖書館

兒童學習森林
Children’s Learning Forest
根據自創的兒童繪本故事,將五種森林動物轉 化為建築空間元素,並將兒童遊樂場、親子手 作教室、 戶 外表演廣場、圖書館和市集融入場 地之中,希望讓孩子們沉浸在森林公園中,探 索自我。


兒童遊戲場及圖書館

兒童學習森林
Children’s Learning Forest

水晶城堡 Crystal Castle 為園區動線的最終站,也是園區中的親子圖書館。
兒童遊戲場及圖書館

長頸鹿塔Giraffe Tower
為圓筒狀觀景台,對應著 繪本中長頸鹿的身形,象 徵五感中的視覺。
讓孩子能站上高聳的景 觀塔,彷彿在長頸鹿的身 上眺望園區。

小熊天地Honey Land
為親子園藝體驗區,對應 著繪本中小熊尋著氣味
找蜂蜜的過程,象徵五感 中的嗅覺。
兒童學習森林
Children’s Learning Forest

鬥牛舞台 Toreo Stage
為園區的室外廣場,可提供劇場表演、假日活動,讓親子在此野餐及休憩。

兒童遊戲場及圖書館
猴子屋Monkey Land
為室外攀爬構架,象徵五 感中的觸覺。
讓孩子彷彿在森林中的
樹林間自由攀爬與跳躍, 如同小猴子一般。

水獺市集Otter Bazzar
為市集及親子用餐區,對
應著繪本中水獺在水中
找魚吃的過程,象徵五感 中的味覺。
兒童學習森林
Children’s Learning Forest

長頸鹿塔Giraffe Tower
兒童遊戲場及圖書館

猴子屋Monkey Land
兒童學習森林
Children’s Learning Forest

小熊天地Honey Land
兒童遊戲場及圖書館

鬥牛舞台 Toreo Stage
兒童學習森林
Children’s Learning Forest

水晶城堡
兒童遊戲場及圖書館

水獺市集Otter Bazzar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elected works 20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