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ANGUAGE
SOFT WARE SILLS
EXPERIENCE
蘇懋彬建築師事務所 4樓, No. 103號臺灣大道二段西區台中市403
禾象國際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台南市701東區樹林街一段6號2樓 許獻叡建築師事務所 台中市南屯區大墩四街508號
ARCHITECTURAL COMPETITION 高雄市建築師公會學生競圖「高雄製造」
入選決選準備中
EDUCATION
2019---- FENG CHIA UNIVERSITY
CANDIDDATE OF ARCHITECTURAL
2016-2019 DA WAN HIGH SCHOOL
謝佳伶
沙海航舟 攀 靜佇 回窯
風吹移的沙堆如同海浪般波濤洶湧,以細 柱、鋁板、玻璃建立的微縮城市,猶如方 舟般的城市獨自在一望無際的沙海中
沙海航舟
沙漠
漂浮
保持開放度 視點游移模糊邊界 塊體穿插三角錐 減弱量體厚重感 半封閉空間 輕盈 通透感
以線條串連各個空間,使用者可以 在其中隨意跳躍。
以輕細的支柱支撐,使用者要先攀爬 才能進入主建築物。
以鋁板及玻璃結合,使光線和人流可 以在其中穿梭、流動。
建物包裹鋁板並延伸至地面,在此建物 旁不會有壓迫感。
以木材建立框架使人在其中停留、活動 並使用擴張網創造植栽的攀爬與空間的通 透感。
與自然建立良好的關係。
因此基地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在其中選擇 了處理植栽與建屋的關係,在既有建物中 植栽與建物是脫開的,而我將原建物的量 體打碎重新組合,在其中留有內包式的中 庭,並在中庭中種植樹木,使周遭圍繞的 建物的視野能完全看的綠意
而我的材質選用多為玻璃與擴張網,使光 線能直接進入建物,而使用者的事也能直 接穿透不受建物影響。
攀
逢甲大學
。
樹的陰影延伸了人流的移動
白天人流及汽機車
白天校內人流移動較多
植栽與建物高度
植栽代替牆體建立半開放校園
夜晚校外夜市攤販聚集
夜晚校外因夜市人潮聚集
視線穿透看到忠勤樓
植栽生長方向受建物影響
雨滴打落浪板上的聲音
人潮與車流匯集處
與圍牆太接近使人流不靠近
自然
人流
聲音
尺度
No. 666, Fuxing Rd., Xitun Dist., Taichung City, R.O.C.
以中國園林框景的手法,將綠意帶入館內, 並 將使用者視線限制於內, 把圍牆當做空白的 畫布, 將公園的嘈雜阻擋於外, 創造沉靜的 館內空間, 而也將園林中的迴廊手法運用其 中, 使其迴繞的過程中有不同的視角及空間 感受, 以及圍牆中的開縫也為此。
而圖書館的入口將其設置經過中央的植栽 空間、在這段路程我希望圖書館的使用者 能平靜身心的進入。
靜佇
SUN VIEW PEOPLE assemble
其他館藏 親子與性平館藏 兒童館藏與戲劇舞台 創客教室 創客工作室 可開放多功能空間 討論空間 討論空間 其他館藏 行政空間 青少年與視聽館藏 戶外露臺 服務台與還書空間 新書 樂齡 期刊空間 半戶外廣場空間 +400.00
A. 社區公共大廳
B. 可開放多功能空間
C. 次入口
D. 創客工作室
E. 圖書館大廳
F. 新書展示區
G. 樂齡圖書區
H. 期刊區
I. 閱讀區
J. 服務台
K. 還書區
L. 後勤工作區
M. 茶水間
N. 廁所
O. 垂直動線
P. 車道
Q. 半戶外廣場
R. 中央植栽
▲一層平面圖 S: 1/100
A. 社區工作室
B. 創客教室
C. 陽台
D. 露台
E. 閱覽區
F. 青少年閱覽區
G. 視聽閱覽區
H. 辦公區
I. 儲藏室
J. 茶水間
K. 廁所
L. 故事戲劇區
M. 幼兒閱覽區
S: 1/100
▲二層平面圖
D.
A. 親子閱覽區
B. 性平閱覽區
C. 小型討論室
D. 大型討論室
E. 電腦視聽室
F. 茶水間
G. 廁所
H. 自然科學
I. 中國史地
J. 應用科學
K. 世界史地
L. 社會科學
▲三層平面圖 S: 1/200
A. 小型討論室
B. 哲學類
C. 宗教類
D. 藝術類
E. 語文類
▲四層平面圖 S: 1/200
日治時代 1917 1936 民國時期 1945 1946 2014 搭建鐵皮屋 騎樓改磚造 ︵ 有錢人的市場 ︶ 販售舶來品 ︵ 卸市場 ︶ 增加批發市場 題引發大火 因管線問 轉型成蔬果批發市場 ︵ 供功俸關聖帝君 建設武德宮 中區再生政策 開設
使使用者停留
新舊關係分析
以厚牆包圍量體錯置 區分不同使用廣場
以不同材質包圍部分六角樓 延伸翼中展覽空間 並創造不同氛圍
創造虛空間 連接展覽與廟埕
下沉廣場與上層廊道 創造視線交流
弧形牆面創造空間流動感 並區分工作區域
暗示進入動線 舊有騎樓型式
雙牆引導人流
CONCEPT
創造武德宮與展覽空間中介的精神空間
將其中一翼錯置並保留遊客廣場
四種不同使用功能的廣場空間
SITE PLAN
飯店空間 商業空間 公共空間 展覽空間 武德宮 工作室
1 FLOOR
飯店空間 商業空間 公共空間 藝術家住宿空間 儲藏空間 工作室
2 FLOOR
3 FLOOR 飯店空間
路徑分析
哐當!哐當! 煉瓦會社線的火車轟鳴聲,開啟了新的一 天。
來自台南北門與彭湖的移工,在煙霧瀰 漫的霍夫曼窯旁賣力的工作。
充滿燃油味以及煤料煙燻的窯洞裡燒出一
個個印有「TR」的台灣高品質紅磚。
百年前,火熱的造磚煉瓦工業,便在高雄 中都地區開姶燃燒蔓延。
現今,中都區域發展逐漸緩慢、落後 於其他高雄地區,
過去最引以為傲的工業區位也轉移至高雄 港邊,
而這塊充滿百年歷史的地區逐漸在高雄工
業在位中暗然退場。
以「時空折疊」,將現今中都和過去 的產業場域交互旱現,
喚起高雄居民對其家鄉歷史的記憶。
回窯
1940年代航照
中都是臺灣高雄市的一個地區,今日屬三民區所轄。
過去中都一帶有磚仔窯、牛車寮、窯灰仔等名稱具有地方特色名 稱的聚落,
而「中都」之名是在1966年開闢中都街、中都戲院進駐之後,才 成為這一帶的稱呼。
中都地區的聚落是因為日治時期的工業開發,吸引臺南北門地區 與澎湖移民至此工作而形成,
其中由於磚窯廠是最早開發的產業,所以在磚窯廠附近最早形成 聚落。
三民區 鼓山區 愛 河 中都戲院 鼓山車站 中都橋 中都濕地公園 中都磚窯廠 田町倉庫 基地位置位於高雄市鼓山區與三民區交界 基地周圍重要地點 基地範圍 田町倉庫 中都磚窯廠 同 盟 三 路 河西 一 路 綠帶 藍帶 人行路徑 交通網域 公車站位置 良好視野範圍
田町倉庫周圍物件繁多,導致動線迂迴
由愛河綠帶看對岸,樹木遮蔽磚窯煙囪視線 大量樹木遮蔽愛河對岸的田町倉庫視野
田町倉庫旁車流量大,行人難以至愛河綠帶
中都橋人車共道,導致行走體驗降低
磚窯廠旁車流量大,人難以輕易進入窯廠觀光
基地周圍現況分析 中都磚窯廠 田町倉庫 鼓山車站 中都橋
遊客 鼓山 車 站 中都 濕 地 公 園 中都 市 場 兒童 鼓岩 國 小 在地居民 成年人 外地遊客 工作 遊玩 散步 聚會 觀光 運動 學習 休憩 地 點 老年人 中 都 濕 地 公 園 鼓岩國小 中 都 市 場 鼓 山 車 站 中 都 磚 窯 廠
縱貫鐵路 煉瓦會社線 打狗川 晾磚廠 舊時鐵道運輸路線 舊時工廠林立 產業行為 中都磚窯廠舊址 中都歷史地圖
初期 1899 1932 1923 1947 1957 1966 1985 2005 1986 2004 - 中都命名- 田町倉庫- 原料唐榮磚窯廠歷史時間軸 中都歷史重要事件 1929 - 鼓山車站2018 中 都 重 點 歷 史 時 間 軸
橋軸線分析圖
文化路徑 生活路徑 文化路徑 生活路徑 具五十五年歷史,為當地美食聚集地 全高雄占地最大的濕地公園 中都磚窯廠是目前全台灣保存 最完整的磚窯廠中都磚窯 廠 中都濕 地 公 園 中都磚 窯 廠 中都市場 鼓山車 站 田町倉 庫 鐵路地下化綠園道 愛河綠帶
橋樑高度參考愛河漲退潮高度3.9米與2.7米之比例做海浪造型設計
3.9 m 2.7 m
建築元素轉化
磚造牆面設計
弧形磚牆創造橋上的特殊空間體驗,除美觀外, 同時發揮遮蔭、休憩等作用。
摔磚區域
摔磚體驗區提供人們體驗特殊捏玩泥巴等舒壓 的經驗,也為兒童提供良好的戶外活動場域。
八卦窯內部拱圈結構
橋主要構造以八卦窯內部加固拱圈形式呈現 ,以三個弧形結構撐起整座橋。
晾磚區域再現
晾磚為製磚之中的過程 。將晾磚形式轉變為
戶外休憩座椅、平台提供更多元可能性
愛河過去碼頭
高低平台創造舊時船隻於愛河載浮載沉空意象, 橋下方親水平台使民眾有機會近距離貼近愛河。
階梯式舞台提供人們休憩及欣賞藝文活動 等空間,也可於黃昏時欣賞日落美景。
階梯式舞台提供人們休憩及欣賞藝文活動 等空間,也可於黃昏時欣賞日落美景。
橋體下方親水平台使民眾有機會更近 距離貼近愛河,以欣賞河畔景緻。
橋體下方親水平台使民眾有機會更近 距離貼近愛河,以欣賞河畔景緻。
以磚窯廠晾磚意象作為景觀造景使人漫 步其中。摔磚體驗區提供人們體驗舒壓 ,提供兒童良好的戶外活動場域。
橋體主要構造以八卦窯內部加固拱圈形 式呈現,以三個弧形結構撐起橋體。
SECTION
SECTION A-A’
橋體上可有流動市集或商店創造商業可能, 提供人們於行走橋體時邊逛街之特殊體驗。 橋體側板一弧形模擬波浪型體以及 窯廠內部弧形空間氛圍。
橋體與田町倉庫相互連接,使人們 由鼓山車站下車後即可輕鬆進入橋 體內部一路連接至中都磚窯廠。
SECTION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