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結的瞬間

Page 1

凝結的瞬間 一剎那的永恆與暫停的時間


唐洪翔 JAY TANG


模糊就模糊吧,反正也不用看太清楚 Instagram : @jaytang.photo Facebook : Jay Tang


歷史,被寫成文字流傳 攝影的最大成就 是留下過去生活的軌跡 藉由攝影探視,窺得失去的文化與沒落的城市 讓歷史行走在泛黃的照片裡 然而,當我們進一步發現藝術之美 確切的來源不是色彩,而是色彩中黑與白 明度間整體灰階的顯現,藏著深奧的無彩度語言 透過最簡單的灰階表現,呈現出人文特性的美學流動 與現今城市的發展


綜合以上觀點 將「影像流動」「黑與白」「內心」的創作做為核心議題 用「紀實攝影」「色彩學」來輔佐相關議題與創作 以相機捕捉剎那間影像的軌跡 將各種面向的思維,經由鏡頭傳遞 留住悸動的影像,向觀影者傳達理念 這就是攝影的本質




凝結的瞬間


2020,動盪的一年 時間彷彿加快了速度 我們面臨的是一切都出於變動關係下稍縱即逝的瞬間 瞬間,太快了 快到當要紀錄時,那一瞬間已成為過去 我想要在按下快門那一瞬間,留下一點什麼 於是我採用慢快門,凝結了當下 透過攝影將當時的情感或事件以一種表現形式永久保留 2020,憂鬱的一年 我想用最偏激的方式對待自己 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面對這件事 當我回頭看,那件已經在那邊,就把他卸下來了 步調和別人不一樣又如何 只要這週比上週進步就好 只要有比以前的自己努力就好 只要不要後悔就好 2020,無常的一年 離別已成為常態 於是我重新探討活著的意義 很怕假如有一天我真的消失了 那些曾經認識的人們會不會忘了我? 於是我持續攝影,想留下一些什麼 哪怕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照片 都是曾經在這世界上的足跡 都是我所看到的世界 都是證明我存在過




紀實攝影


1839 年達蓋爾發明達蓋爾攝影法後 Paul Delaroche 曾說:「繪畫已死」 雖然功能取代了當時寫實主義的繪畫,在學院派的反對浪潮下 攝影的角色定位僅是繪畫的替身 直到 20 世紀紀實攝影興起,讓攝影不再只是繪畫的替代品 20 世紀,紀實攝影成為主流 1930 年代戰爭頻繁,紀實攝影被細分為 3 大項 戰爭攝影、人道關懷攝影、社會寫實攝影 街頭攝影則是紀實攝影的衍生 在紀實攝影興起了浪潮中發展出個別攝影家的視覺風格 街頭攝影強調偶然性、隨機性,沒有預先決定好的劇情與場景 透過鏡頭捕捉城市中居民與空間的交互作用 不斷尋找城市中新的可能性 不同於繪畫,攝影迷人之處在於 除了框內畫面有其欲表達的涵義外 框外的人事物往往是更值得思考的部分

從歷史角度去檢視紀實攝影,我們能從眾多影像中 看到儘管是某些事實的透明呈現 但照片永遠是某人挑選過,進而影響我們對於事件的觀點 那超現實感的照片,更能吸引觀者駐足欣賞,滿足獵奇式的奇觀 這將導致:他們所紀錄的人物成為消極的受難者 而不是積極生活的能動者 這違背了紀實攝影的原先意念,也失去紀實攝影的客觀性 尤其是在這個數位時代,攝影離現實更是越來越遠 本創作希望以紀實與街頭攝影手法,紀錄日常生活中的人文觀點 是紀實攝影中最重要的動機,也是人文關懷發展的脈絡與演變




黑與白


彩色影像因為艷麗奪目,容易攫獲一般人的視覺 但在驚豔之後 卻少了更持久的注視 色彩當然能提供照片更多的訊息 不過以同個層面來看 也不是每一張彩色照片都比黑白照片來得寫實 黑白的對比來自於光線的基本值差異,藉由灰階的迂迴環繞 填補觀者在視覺上剛硬的對立感受, 讓影像顯得柔和具有層次感 而彩色的對比則來自互補色調的排比 人眼的色彩辨識,建立在紅、綠、藍三原色的基礎 進而衍生出互補色、對衝色、同色對比 抽離色彩,用黑白對比強調形態、灰色基調力求立體層次形式美 用光影連結理性與感性的延伸對話,增加虛實之間的空間想像 呈現攝影者想表達的意念與形式




後記


此作品集本該是 2020 年就要製作完 礙於當時情緒以及種種問題 才延到 2021 年製作完畢 2020 年的我 大學畢業脫離舒適圈、升上研究所的徬徨 疫情的肆虐,接收到太多的負面消息 導致當時的說多次處於壓力邊緣 曾經也有想一了百了的狀態 於是把心靈寄託在攝影上 抒發當下的心情 才有這次的系列 圖片不多,文字不多 但當下的感觸很多


算了,就這樣吧,反正也不需要看的太清楚


2021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