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飲料---- 啤酒,凝聚千年的智慧 她讓我們相聚在一起,互相取暖,或自己取暖 生活不再艱難,辛苦被稍稍緩解 - 微醺城市-2-
學生 呂亮穎 老師 陳賢秋 老師 一杯啤酒,有好多故事, 她的製程來歷 她想被喝入口的方式 她不想只是過客,她更想進入你的生命 我們試著,不再將啤酒一飲而盡 我們試著,感知啤酒的故事 來,喝瓶千姿百態的精釀啤酒, 抒寫你自己的城市故事。 -3-
目錄 緒論/引言 啤酒廠與周遭議題 啤酒故事文本 酒水之於設計 設計與配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基地環境建築分析 第三章 P.5~8 P.9~14 P.15~28 P.29~56 P.57~60 P.61~97 -4-
-5-
第一章 緒論/引言 台北市鐵路沿線空白地
台北市縱貫鐵路中段紋理 -6-
台北市以鐵路及沿線工廠 帶起城市發展,隨著城市轉型 及汽車公路網的建立,工業沒落, 鐵路地下化更象徵城市工業的死亡, 面對都市內大片閒置空白,除了拆除、開發與文創 ,我期待的是新都市公共地出現。 -7-
1919 年日本人統治下, 台北興建了建國啤酒廠, 為台灣種下了中華啤酒歷史的種子, 帶來屬於台灣的啤酒文化, 也創造不少啤酒奇蹟........ 1947 年新設備購入, 啤酒產量達到高峰開始外銷........ 2000 年城市失序發展, 啤酒廠熄燈, 身在台北卻鮮少人知曉........ 2002 年啤酒廠重新振作, 精釀啤酒繼續在北台灣發酵........ 1919 建國啤酒廠 1945 台灣光復 1947 台灣啤酒外銷 我以鐵路沿線目前較無明確計畫的 建國啤酒廠為例 ,作為都市新的公共地 建國啤酒廠 -8-
-9-
第二章 議題 啤酒廠與周遭環境
定義-阻擋城市發展或是阻隔成市兩側的自然環境或是都市建設。 案例-自然裂痕-河川/丘陵/土質/地震裂痕/地塹 人造裂痕-水圳/鐵路/水溝/高速公路/地下道/高架橋(車行/鐵路/MRT)
都市成長變形失控,是都市計畫不斷向外擴張卻低於城市居民的實際需求,因無法掌握 都市成長,公共設施興往往不敷使用。新興市鎮與新開發社區的闢建造成都市與郊區兩極化 的現象,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如:交通建設、社區公共設施成本、通勤時間成本,以及造成 環境生態及水土保持的衝擊等。
回到基地,由於台灣地區近年來的經濟蓬勃發展,都市地區快速的開發,使得早期發展 的舊市區中具有歷史文化與建築特質的建築群體與都市空間型態,因產業的沒落與都市經濟 結構的改變,造成了都市中的孤島。且形式都市中心舊建築形式與環境的對立,歷史與產業 文化空間的消失及都市環境品質無法提升,使得台灣地區都市趨向同質化與惡質化的發展。
都市裂痕
為何都市需要縫合? 何謂都市裂痕? 都市孤島
城市碎片 現代主義採用了強勢的功能劃分的方式,卻常忽略了城市原有的文化與紋理,城市內在 的關聯性也因此更加薄弱,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在新的功能區之間製造裂痕。 另一方面,汽車的發明使用改變了人類的交通行為方式,造成大量以汽車導向為主的道 路出現,這種道路完全以汽車機械與追求速度為主,於 1945 年之後快速發展,成為現代都 市的重要地景之一。這些道路以不同速度限制下的車輛來決定分類,從高速公路、主要公路、 次要公路、匝道、主要街道、街道……等。這類汽車導向的道路設計,往往忽視行人的使用 需要,不但形成更多的城市碎片,也造成街道與以人為本的城市死亡。 -10-
都市發展過程中,人們選擇大量的基礎建設來覆蓋我們的土地,卻也同時 切割了自然環境與都市紋理的連續紋理與景觀。建國啤酒廠,是台灣第一座啤 酒廠,過去的鐵路與水圳是助力,現今的高架橋成為工廠的阻礙。如今,停工 的酒廠可能轉換成觀光工廠,內部的精采設施需要被活絡,都市的裂痕終究需 要被解決,而我們需要重新思考都市中隔閡的空間到開放空間的關係,在這塊 基地賦予新的任務。 在此基地分別從古時水圳與鐵路地分割為城市發展與工廠使用的助力,到現 今建國高架以及市民高架所造成的人潮阻力,重複的宿命相異的發展,成為現 在都市發展必須解決的難題。 以此基地作為縫合裂痕之案例 -11-
建國啤酒廠 台北啤酒工場前身為 [日本高砂賣酒株式會社], 是日治時代台灣唯一的啤酒廠, 與當時日本北海道札幌啤酒場齊名。 -12-
除了全面抹除,商業開發與古蹟空間再利用, 城市中的工業用地還有什麼可能性? 封閉的廠房圍牆 內部精彩設備 -13-
飲酒的背後卻是令人感到失序的狀態,或許這才是人們釋放真實自我的樣子。 在空間上,酒精影響腦袋所造成的空間不平扭曲是我想觀察的部分。 這是我們平常對於啤酒的想像,搭配著小吃朋友無歡不談,甚至慶祝著某件事情。 飲酒感知 -14-
第三章 基地建築分析 啤酒廠與周遭環境 -15-
環境 -16-
-17-
-18-
工廠分區 周遭空間 生產動線 使用分區 進入酒廠 舊有大門 行車動線 製造區 倉庫區 販賣區 設備區 八德市集 -19-
基地與建國高架橋關係 基地與市民高架橋關係 酒廠 -20-
基地釀造剖面A 基地釀造剖面B -21-
建築 新糖化大樓 新糖化大樓建於 1973年,建築最大的特徵就是 褐色磁磚外牆與鋸齒狀的女兒牆,雖然年紀相當 輕,但建築採戰前歐洲流行的現代主義設計風 格,且內部留有相當具有產業技術演進史意義的 糖化機具,因此被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原料倉 庫位於新糖化大樓北側,是未經雕琢的鋼筋混凝 土建築,共分成六個料倉,倉庫大樓西側築有棚 架供卸貨;倉庫與糖化大樓及釀造大樓間有管線 相連方便輸送原料。 -22-
啤酒釀造樓 啤酒釀造大樓建於 1964年,有著淺綠色的磁磚 外牆與白色垂直突出裝飾,屬於當年臺灣的流行 風格,屋頂上飄揚的國旗與右書的「中華民國萬 歲」標語,使釀造大樓猶如停留在戒嚴時期的風 景。由於剛好「擋住」紅樓與綠樓而成為啤酒廠 的「新門面」,在古蹟審議時曾有人提議拆除以 使紅樓與綠樓「重見光明」,但最後考量啤酒廠 生產線的完整性仍予以保存並指定為歷史建築。 -23-
儲酒室 建國啤酒廠的發酵儲酒區包含儲酒室、發酵儲酒 大樓、量酒桶室、中控室與發酵儲酒槽等。此區 域的工作是啤酒生產流程中的「發酵」、「熟成 (後發酵)」及「過濾」過程。 儲酒室建於1955年,可能因避免日曬使酒變質, 立面未開設任何窗戶。儲酒室內有發酵系統設 備,亦屬生產線上一環,但並未開放導覽參觀。 導覽路線上經過儲酒室的走廊在兩側張貼了建國 啤酒廠的歷史照片、酒標演進、釀造過程介紹與 過去的員工姓名等等,是了解啤酒廠歷史與文化 的入門之處。 -24-
儲酒室 戶外發酵儲酒槽建於1993年,共有20座圓筒形 發酵槽聳立在工廠的正中央,一共可以儲存四萬 五千公石的啤酒,且由於可由電腦全自動控制, 大幅減少過程所需人力,使得原有既耗人力容量 又小的傳統發酵槽被取代。 戶外發酵儲酒槽下方的空間(一樓)可以看到天 花板有很多放置發酵槽用的圓形孔洞,此處尚有 一「中控室」調控工廠所有的自動化設備。 -25-
此區建築包含鍋爐室、發電機室、冷棟機室、空 壓機室、幫浦室等等,都是一層樓的低矮建築, 大部分在日治時代完工(除了西側幾棟),因此 屋頂還可以看到日本瓦(黑瓦)和精美的檜木屋 架。部分建築如冷凍機室設有太子樓。 原先這裡也有一座高聳的煙囪,但大約 1960年 代改為今貌--相較之下低矮許多,但符合新訂 標準的煙囪。 目前此區建築大部分仍存放運作中的機具,為整 座啤酒廠提供蒸汽、電力及製酒過程需要的各種 溫度環境。 建築機具 -26-
包裝工廠 包裝工場建於 1966年,這裡包辦從成品酒到 可以賣出去的裝瓶酒間所有過程。工場內有 各式各樣的裝瓶機等包裝機械,是最具動態 生產樣貌的一區,惟目前沒有開放參觀。 包裝工場建築採圓弧形屋頂與混凝土牆面, 主體建築屋架採用大跨距的 Re-Bar鋼架,工 法精細且少見。 -27-
在觀察與研究完台北建國啤酒廠的建築與設備機具,我認為古蹟內部空間因設備機具使得 內部空間較狹小較不適合大型空間人流使用,而更深入探討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我認為是 古蹟內部的設備,而在此我希望藉由釋放設備的空間,讓更多人能看見設備的歷史與美。 古蹟還是設備? -28-
第四章
-29-
啤酒故事文本 啤酒廠與飲酒感知
脈絡 文化 產業 感知 我以啤酒重要觀點 寫出關於 啤酒與工廠的 故事敘述 啤酒的主要三個面向 文化/產業/感知 -30-
[ 啤酒文化 ] 脈絡一 一 啤酒之生產,可追溯到四千年前 埃及的古文明。德國南部的城邦 如 Bamberg、Bayreuth、Lichtenfels、 Kulmbach 圍繞在波西米亞邊界,出土 的釀酒文物,亦可以追朔到西元前 800 年,中古世紀修道院修士亦釀造 啤酒販賣,是一種具長遠歷史廣為西 方歐洲人接受的一種飲料。而目前全 世界各國較具代表性的啤酒廠則大都 創立於1850 年〜1900 年之間,這是 由於冷凍技術的發展,與酵母細胞的 純種培養技術成熟,使得廠商於此期 間得以建立大量生產穩定品質啤酒工 廠。 -31-
啤酒 歷史 BC~AD BEFORE B.C 美索不達米亞 6000 B.C 蘇美爾 1700 B.C 巴比倫 1550 B.C 古埃及 100 B.C 羅馬帝國 1067 A.D 中世紀 1760 A.D 工業革命 2016 A.D 現代 穀物,一切的根源。 麥芽,生產的成分。 烘乾,設定啤酒的特 徵。 同時,有人還把它用 於治病 因羅馬帝國 的擴張,啤 酒順勢擴張 啤酒中加入啤 酒花 過濾,僅保留基本物 質。 -32-
啤酒 事件 1516-1977 1516 A.D 《德國啤酒純釀法令》的頒布 1524 A.D 酒花從荷蘭傳入英國 1664 A.D 修道院啤酒的湧現 1839 A.D 啤酒革命 1842 A.D 首次精釀運動 1971 A.D 歐洲CAMRA成立 1972 A.D 美國啤酒花出世 1975 A.D 美國精釀運動 1977 A.D 乾投酒花技術的出現 -33-
啤酒工廠由建廠時期提供主 要工業動力來源的空間為幫 浦室,空壓機室,鍋爐室及 位於中樞核心位置。 建廠時期光復後第一階段擴建第二階段擴建 將原空壓機室改為冷凍機室 同時鍋爐室向北擴建。 鍋爐室仍在核心位置並規模 又再向北擴建並整體動力空 間規模在此時大致底定。 1945~19631964~1970 1971~19741975~19831984~現今 第三階段擴建第四階段擴建現況 酒廠建築變化 -34-
[ 啤酒產業 ] 脈絡二 台北啤酒工場前身為[日本高砂 賣酒株式會社],是日治時代台灣 唯一的啤酒廠,與當時日本北海 道札幌啤酒場齊名。 -35-
原料 輾磨 糖化 發酵 濾清/ 包裝 浸麥槽發牙床烘乾床 煮沸槽糖化槽 糊化槽麥汁煮沸槽 酵母添加機發酵槽 儲酒桶過濾機 過濾機量酒桶包裝機 啤酒 製造 四大步驟 啤酒原料 麥芽 水質 啤酒花 酵母 -36-
-37-
-38-
[ 飲酒感知 ] 脈絡三 身體與大腦(心理學)心理學家艾倫。馬拉特(Alan Marlatt) 究竟是酒精促發的 身體反應,抑或是種學習到的行為,如同社交飲酒,僅是過量而已? 除了酒精之外,還有許多不同因素共同促成癮者醉醺。酒精是人們在社交活動中吸收的藥 物,而環境是重要因素。我們心理狀態足以支配酒精對我們影響的程度,其效力不遜於酒 精對心理狀態帶來的影響。 酩酊大醉的情況不難分辨,即便其徵狀因人而異,比如有些人會變得暢所欲言,有的卻沉 默寡言,有人會興高采烈,也有人悲從中來。此時,專注力受到干擾,出現協調障礙;也 可能講起話來語無倫次。接著你會覺得疲倦,甚至直接趴在吧台上睡去。 -39-
小酌怡情,是 喝酒的休閒階 段,酒客們觥 籌交錯,略帶 矜持,保持著 一副紳士淑女 的樣子。 這是喝酒的體 驗階段,享受 著酒精帶來的 神經刺激。 喝酒到這份 上,身體開始 發熱,腦袋開 始發沉,醉酒 經過了熱場, 終於步入實質 性的階段。 沉醉之時,酒 精麻痺了理 智,腦袋瓜早 已控制不住嘴 了。 不用玩真心 話,也不用玩 大冒險,酣醉 之時吐露的 八九成都是真 言。 感知 步驟 十大步驟 -40-
喝酒客們的心 口開始狂跳 了,舌頭開始 打結了,一站 起來頭重腳 輕,歪歪地要 倒真言。 高潮了,每個 酒客都有十二 萬分的熱情, 恨不得對人掏 心掏肺,一拍 即合跪下來都 是可能的。 酒客開始脫衣 服,有的脫光 了還會裸奔, 做出一系列驚 世駭俗的舉 動。 神經興奮之餘 身體提出需要 休息的警訊, 可能從失序的 酒醉漸漸恢復 到秩序的生 活。 變得笨拙、較 不協調。親 愛的朋友,你 正處於宿醉之 中。 -41-
感知 想像 感知空間 日常微醺沉醉 酣醉酩酊宿醉 -42-
[ 啤酒故事 ] -43-
/1919這年依靠著水圳、鐵路與田野,建立了工廠/ 次序 -44-
[資深員工說,在日治時期興建了第一座 台灣啤酒工廠,因清朝建立的瑠公圳與鐵 路的交接處,運輸及排水便利,便在此地 建廠;當年第一組建築維多利亞式的紅、 綠樓的紅磚與總統府為同一批。有這些基 礎造就了現今的酒廠。] [八九月,到了大麥收割的季節,乘著載 滿啤酒香氣的火車,經過金黃色澤的麥 田,承載著混合酒精與麥香吹拂的涼風。] -45-
/1946「轟隆!」為了躲避美軍的轟炸,啤酒廠搖身 上漆藏匿在田野之中,等待光復的到來/ 次序 -46-
[當時的台北城遭受史無前例的轟炸,城 內冒出陣陣黑煙,市政重要地區皆受到破 壞。因工廠地處偏僻且受到嚴密保護成功 躲過了轟炸,完好的設備機具也就此流 傳。] [光復後,新政府的到來,在恢復市政的 同時,啤酒廠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新的啤酒 計畫,0.6公升啤酒上市,為政府賺取經費 整治市政,在此默默地為國家付出。] -47-
/1964 新購入的設備轟轟作 響,40 公升裝生啤酒上 市,經過啤酒廠的火車傳出陣陣濃酒精味/ 失序 -48-
[每天晚上,酒廠周遭擠滿了各式台式小 吃的攤販,搭配著冰過的啤酒各自談天, 喧鬧不歡。來到這裡的客人皆是為了啤酒 而來,台啤更是成為全國必喝的啤酒。] [穿梭在酒氣凝重的巷弄間,選了間路邊 攤,和來自各方的陌生人喝起酒來,悠閒 的晚間,屬於這裡的工廠周遭生活,而人 們飲完相互歡笑的嬉鬧,擁有同樣紅通通 的臉龐,啤酒特色。] -49-
/1982 交通與城市的快速發展,陸上的鐵路逐漸消 失,啤酒廠也逐漸外移至其他縣市/ 失序 -50-
[「叭!叭!」周遭滿是汽車的廢氣,圳水 上充滿著來去的乘客,酒廠隔壁也建起了 屬於新時代的高架橋,孰不知這樣的高架 橋底下陰暗的空間卻是令人望之卻步,酒 廠也漸漸乏人問津。] [早年的八德市場搬入了建國高架橋底下, 其中最著名的「金甘香蛋糕」是市場伴隨 著酒香30餘年並為酒廠員工準備無數次 的點心,老闆表示: 「30年來豆沙餅的味 道從未變過,這就是我對老顧客們最大的 允諾。」酒廠周遭生活背馳著酒廠的移出 迅速擴散中。] -51-
/2000 酒味逐漸逝去,剩下僅存的設備依舊矗立在古 蹟內,員工的抗議,無情的熄燈/ 秩序 -52-
[1998春天,員工離開了,遙望著高聳的 煙囪,如今沒了酒味。員工與政府的反抗 卻從未停過,經過多次的會議與勘查,政 府隔年決定將酒廠以「活古蹟」的身分保 存,並設立文化園區。] [隨著台北城市逐漸成熟,日新月異的百 貨公司各自竄出,周邊新設立的光華商場 成為近代新去向,到光華與華山的民眾卻 渾然不知在高架橋的另一側有個沉睡的活 古蹟等待著人們的挖掘。] -53-
/2002後,經歷多次的波折,復工,創立了新的精釀 啤酒,啤酒精神得以永續。/ 秩序 -54-
[「轟!」最新的釀造設備進場成為北啤的 新希望,細緻少產量有別於大廠的精釀啤 酒,歷史的滋味填滿了味雷,員工回來了, 喧鬧回來了,酒廠再次傳出陣陣的酒香。] [就的空間設備依然沉寂在酒廠內,圍牆 擋住了古蹟,雜草叢生老樹未經過整理, 有機器的喧囂卻無人的喧鬧。員工表示: 「這裡需要規劃讓古蹟重現,不然來的客 人都是品酒即離開。」] -55-
-56-
第四章 酒水之於設計 曲線與折線流動 -57-
-0.7公里的路途 -10分鐘的步行 -移出的生產線 -從生到死的酒廠 -從日治的過去到未來的開放空間 建國啤酒廠 -在這條路徑上的生產線 -去感受啤酒的醉空間 我以啤酒的生產 線作為各個空間 以酒水的流動轉 換成曲線與折線 的路徑,在這段 路徑上的光影, 與醉空間的整合, 而這個序列會 是新的空間體驗。 -58-
設備生產線的秩序 飲酒感知的失序 互相交疊會是我想呈現 新的都市開放空間 -59-
[水流與泡沫轉換] -60-
第五章 設計與配置 微醺城市 -61-
縫合點 連結酒廠 玉市市集 製造區 飲酒感知 捷運站 北科綠帶 三創開放 華山綠帶 -62-
糖化槽
-63-
釀造槽 發酵槽 儲酒槽
-64-
街廓改造
藉由都市開放空間分析,重新規劃鄰近 啤酒廠街廓,主要分成三大基地,都市
新開放空間-酒廠古蹟-基地轉移地。
玻璃屋頂/圓桶分布/古蹟廊道
放置圓桶空間,生產線置入,循著故事 的脈絡從次序-失序-秩序的過程置入情 境空間。
路徑安排
從大都市的路徑與進入建築路徑到古蹟 路徑,將各個放置的空間與古蹟個個廠 房得以串聯。
[設計的三部分]
-65-
[街廓改造] BEFORE AFTER 透過大都市分析,與啤酒 廠周遭開放與公共空間, 將3部分街廓進行基地轉 移,讓新規劃的基地皆具 有可以串連的接點。 -66-
[古蹟部分] 原古蹟樣貌部分廠房移除 置入新大廳置入古蹟廊道 -67-
圓桶生產線置入
開放空間路徑
[圓桶空間] -68-
屋頂水波結構
屋頂玻璃置入
-69-
[玻璃屋頂]
01 從繁忙的日常下班,該是放鬆休閒的時 刻,此時經過華山大草原,遠方除了高 架橋,多了一座綠色斜坡正誘使人們往 之觀看。 02 走到斜坡的端點,看到的是一座螺旋樓 梯,可進入身旁吵雜的市集,而這樓梯 代表著買醉的開始,也代表著都市縫合 的上下串聯。 置入空間後,我以流動 的水以折線呈現,而人 潮猶如流水般進入我各 個至入的空間,我也希 望人們藉由這動線,回 憶啤酒製造的過程與感 知空間體驗,盡頭甚至 可以買醉。 -70-
03 在高架橋的另一端,是新都市公共地的 開始,在這裡可以聞到在內部生產啤酒 的酒香,垂直的格柵代表著啤酒的原料 小麥,對比著曲面的牆面。 1 2 3 -71-
04 05 06 4 5 6 04 進入空間內,視野突然變暗,遠方有 著重重的線條陰影,映入眼簾的是左方 的新生產線,這是台啤第一個在都市內 的工廠,散發著淡淡的酒香。 05 仔細往生產線觀望,看見的是部分古 老的設備與正在生產的新設備,新與舊 在此互相以最直接的方式交融。 06 各個生產線分成啤酒4大步驟每個圓 桶都具有其功能,隔著玻璃聽見轟隆的 設備作響。 -72-
07 08 7 8 07 觀看完啤酒的生產線,接著是路徑的 選擇,一個是前往酒廠,一個是天橋前往 買醉的終點,繁忙的生活的人們總是選擇 前往買醉。 08 在天橋上可以看到新公共開放空間與 酒廠鮮明的對比,規則有秩序的酒廠,與 前往失序的感知空間體驗。 [過道-天橋] 藉由斜坡天橋串聯上下空間 -73-
09 10 11 9 10 11 09 失序的開始,在圓筒的上方失序天 橋,高度不一的走道,搭配著上方結 構灑下的光線在此時開始產生扭曲感, 飲酒感知的開始。 10 圓筒的交接突然轉暗,在此是原料 輾磨與糖化的上方,小麥味混雜著機 械的味道。 11 較高的設備可以直接看見,原料的 導入,漸漸成為液體狀多虧糖化槽的 功用。 -74-
12 13 14 12 13 14 12 都市高架的失序與人們飲酒的 失序形成共鳴,在這段下方式發酵槽 濃濃的發酵位在此時最鮮明。 13 在發酵槽的終點算是最高潮的時 候,在前方的入口,是買醉的都市人 最想到達的地方。 14 天橋的終點,是一個大家可以買 醉的地方,這裡的啤酒是全都市最新 鮮的啤酒,直接從下方的濾清與包裝 區所導引出來的啤酒,大家在這裡歡 樂的聊著天。 -75-
15 -76-
15 在外廊道的區域可以隱約看見由上方結構灑下的陰 影,水滴狀層層散波的陰影宛如啤酒上方的泡沫撒在 啤酒上。 -77-
16 17 從新的開放空間以天橋連接古蹟,在部 分拆除較無必要的建築上加入新的大廳 空間,藉由這個大廳開始古蹟廊道。 開放的人行步道上,沿路可看見古蹟內 還在生產的精釀啤酒與新的開放空間生 產的台啤。 -78-
18 19 20 18 19 20 18 啤酒生產的水源圓筒,由建築後方轉 移至面新的開放空間,讓更人能更直接 地看見圓筒的樣貌。 19 古蹟廊道置於建築與建築之間的空 隙,在右手方可前往糖化大樓內部空 間。 20 廊道的左手方可前往釀造大樓。 -79-
21 -80-
21 古蹟廊道,採古蹟建築立面垂直遮陽板型式,在廊道外側做出波浪般的空 間,光線灑下的陰影也讓人有朦朧感。 -81-
22 23 24 22 23 24 22 廊道的中點,可以看見舊的儲酒槽, 簡單的儲酒槽,散發出舊舊的氛圍。 23 到了另一端,不再是狹窄的空間, 而是開闊的戶外發酵槽區,高聳的發酵 槽讓人感到危險。 24 廊道的盡頭,是可以觀望現在正生 產的精釀啤酒,在這裡的啤酒與生產線 的啤酒不相同,讓人可以體驗到各種不 一樣的台啤風味。 -82-
25 26 25 26 25 綠色斜坡的底端,是舊的古蹟發電 渦爐,特殊的煙囪形式矗立在新的開放 空間與古蹟之間。 26 內部的發電機具依然保留著。 -83-
[啤酒廠透視] 都市公共休閒地與買醉地,結 合都市內生產線,孕育出新的 啤酒生命。 -84-
-85-
1 2 3 4 4 5 5 6 7 8 [一層平面圖] -86-
[空間用途] 主基地三角基地 [1] 獨立出租展間 [2] 販賣部 [3] 小型餐廳 [4] 啤酒行政區 [5] 戶外表演場 [6] 戶外咖啡廳 [7] 辦公大樓 [8] 辦公餐廳 獨立出租攤位 -87-
1 2 3 4 5 6 7 8 [二層平面圖] -88-
[空間用途] 主基地三角基地 [1] 啤酒歷史展間 [2] 原料輾磨區 [3] 糖化區 [4] 發酵區 [5] 濾清區 [6] 演講廳 [7] 臨時會議室 [8] 後台 玉市 八德市集 -89-
[三層平面圖] -90-
-91-
[四層平面圖/屋頂結構] -92-
-93-
北向立面圖 西向立面圖 -94-
南向立面圖 東向立面圖 -95-
BB剖面圖 -96-
AA剖面圖
新公共地與啤酒廠全景圖 -97-
https://kknews.cc/zh-tw/food/68k9yem.html
https://www.wealllovebeer.com/cn/history-of-beer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4/chinfactory/beer/inside/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234115601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science/2 015-10/05/ c_134677480.htm
http://www.weeknight.com.tw/2017/09/06/beer-culture-around-the-world/ http://www.weeknight.com.tw/2017/09/06/evolution-craft-beer-taiwan/ http://www.weeknight.com.tw/2017/09/06/evolution-craft-beer-world/
[參考文獻]
-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