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 年生,畢業於銘傳大學,主修新聞系。
現任職於 men's uno ,擔任美術 & 文字編輯。
喜歡在文字和影像中打滾。撰寫每月雜誌藝文專欄,培養出獨立的觀點和思維。同時也是雜誌社 的美術編輯,對色彩和平面設計有一定的敏銳度。平時喜愛閱讀和攝影,因為我相信,一個成功 的傳播過程,除了透過文字陳述概念,影像的設計中,更能深刻表達傳播者的 内 在,兩者相輔相 成帶來的影響力,使我成為一個更具創造力和魅力的創作者。
2023——Present
美術編輯 Graphic designer
藝文編輯 Art digital editor
銘傳大學銘報即時新聞
2021——2023
採訪記者 Journalist
採訪編輯 Editor
銘傳大學金銘之聲銘聲廣播電台
2018——2019
電台節目主持人
Radio announcer
TVBS聯利媒體
2021——2023
新聞製播動畫設計組兼職人員 CG Animator
2021——2023
實習編輯 Intern editor
銘傳大學Ming Chuan University
新聞系(B.A.)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北京師範大學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新聞系交換學生(Exchange student)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社群媒體經營INSTAGRAM @1.025foto 攝影集——《浯島一瞬》WU DAO YI SHUN
攝影集——《你好,我人在北京》BEIJING FOTO COLLECTION 攝影集——《北方的攝影集》FROM THE NORTH WAY
從2018年開始獨立經營至今的社群平台(@1.025foto)。最初創辦帳號的初衷,僅是用來記錄、 整理瑣碎的生活,後來在攝影過程中獲得越來越多的生活靈感,並在這之中重新認識自己及生命。
攝影創作是一條漫漫長路,開始漸漸對作品有一定要求後,我也從中不斷琢磨屬於自己攝影風格, 每一張作品都拼湊出更完整的我。
《浯島一瞬》由我曾經在金門讀書的記憶作為出發點,從攝影中探討舊有的記憶與新的 記憶所交織出的特殊情懷,與金門過去所乘載的歷史,到現今綻放出的文化風采作為呼 應。我相信,那些舊有的記憶是不會隨著時間消逝的,在歷經時間後,依然擁有它存在 的價值。我想藉由我的鏡頭,紀錄我與金門之間的連結,向讀者娓娓道來屬於我在金門 的一瞬間——關於金門特殊的戰地文化;關於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物;以及這片土地 上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
社群媒體經營INSTAGRAM @1.025foto
攝影集——《浯島一瞬》WU DAO YI SHUN
攝影集——《你好,我人在北京》BEIJING FOTO COLLECTION
攝影集——《北方的攝影集》FROM
初次踏上北京,一個座落在中國北方的城市。收進眼底的、溫度和感知、流竄在鼻尖的 氣息,一切對我來說是如此新鮮特別。有著與南方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大相徑庭的風 俗和氣候,震懾住雙眼,眼前一幕幕浩然壯麗的自然景色。北方所帶給我的,從心靈到 視覺的感觸,都集結在這本攝影集裡,關於一個來自南方人的視角,我眼中北方真實的 模樣。
社群媒體經營INSTAGRAM @1.025foto
攝影集——《浯島一瞬》WU DAO YI SHUN
攝影集——《你好,我人在北京》BEIJING FOTO COLLECTION
攝影集——《北方的攝影集》FROM
Chapter I :2023年,我在塔爾寺淺淺認識藏傳佛教,安靜地瞻仰眼前一尊尊巨碩的 佛像,那時候的內心感到無比平靜;我在青海湖感受暴雪,為路旁結冰的水滴感到興奮 不已;佇立在水上雅丹旁的風馬旗顯得格外孤獨卻堅定⋯⋯關於那些在這裡發生的,流 傳已久的每個傳說,在眼前真實地展開,在這個地方,所有感受都是靜謐且令人敬重地。
社群媒體經營INSTAGRAM @1.025foto
攝影集——《浯島一瞬》WU DAO YI SHUN
攝影集——《你好,我人在北京》BEIJING FOTO COLLECTION
攝影集——《北方的攝影集》FROM
動靜如詩!——劉以豪專訪
四月的臺北迎來了第一場春雨。儘管天氣再糟,似 乎也無法影響攝影棚梳化間傳來的陣陣談笑聲。時 隔一年,再次見到劉以豪,從他身上依然感受得到 輕盈且充滿活力的狀態。這一年的他,仍遨遊在各 個截然不同的角色裡,當他揚起熟悉的招牌笑容, 頓時有道溫柔和煦的光,隔絕了攝影棚外的滂沱大 雨。
聯繫眾人靈魂與神獸世界的藝術 家——小松美羽
men's uno art 296期,採訪到來自日本的藝術 家小松美羽。透過與藝術家的對談,深刻感受到她 與另一個世界的緊密聯繫,並將這些力量化爲創作 的泉源。
men's uno art 307期,主題探討的是「嘻哈文 化」在時尚、流行與藝術中的影響。這一次邀請到 街頭藝術家COLASA,與我們分享他在街頭創作 上的故事,以及藝術背後的「嘻哈精神」。
人物專訪 men's uno——藝文報導 電子書專題報導 平面專題 & 閱讀手札
坎城前瞻 專訪旅法臺灣影評人 ——梁志遠
我們邀請到居住在巴黎的臺灣影評人、今年坎城影 展「正式競賽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評委梁志遠。
透過本次報導,我們將更認識這位留著一頭長髮的 「浪漫」影評人,並透過他的雙眼一起觀看本屆坎 城影展。
哥本哈根的永恆美學和極致品 味——專訪品牌主理人Sian
本期我們跟著品牌主理人Sian與Studio Oliver Gustav之間的連結,抵達丹麥哥本哈根,走進一 條由「品味」和「美學」搭建的永恆長廊。
最初認識James Jean就是來自他筆下一幅幅色彩 生動且極具個人風格的電影海報,從《媽的多重宇 宙》丶《水底情深》丶《母親》 ⋯⋯ 甚至在更早之 前,他的作品在漫畫界奧斯卡也佔有一席之地。讓 我們在這一次的專訪中,更認識這位亞裔藝術家J ames,以及他今年與Johnnie Walker合作的 創作過程。
與週刊編集 一場穿越時空的熱
2021年於校內傳播實務期間,第一篇人物專訪, 有幸採訪到總編輯李取中。從訪談中對雜誌業的創 辦歷程及運作有了更深層的理解,也對總編輯一職 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人物專訪裡,看不見的寶藏—— 趙少康
人物專訪除了提升對人物的描寫、刻劃能力,也增 進了自身的採訪技巧,但對我來說,最珍貴的是來 自受訪者本身所帶來的渲染力。印象最深刻的是採 訪尾聲,當提及趙少康先生的人生座右銘,他說, 「凡事盡其在我」。這句話在當我感到對生活失望 落寞的時候,多次將我從渾沌的情緒中打撈起,我 想,這便是人與人之間特殊的影響力。
men's uno——藝文報導
men's uno任職期間,遨遊在充滿詩意的藝文世界中。負責撰寫 每月的紙本藝文專欄 (Report Art) 。除了挑選適合當月主題的藝 術家或藝文活動,獨立完成一篇完整藝文報導的過程,對文章的遣 詞用字上更爲精確,並從中掌握到文章結構和段落重點。
電子書專題報導
大學校內實習進入到電子書組,與組員共同出刊四本電子書,分別 是《新住民網路行銷》《影食相聚在台灣》《移台港人的關卡與挑戰》 《「罩」化弄人 疫情時代埋下的惡果》。共同製作電子書專題的過 程中,我累積了豐富的採訪經驗及文章撰寫技巧,工作分配上也主 動爭取書籍的封面設計和製版編輯,同時增進了文字與美編設計的 實力。
《新星向榮》——榮獲第二屆華文暨教育盃電子書創作大賽 佳作 《移台港人的閣卡與挑戰》——第六屆TVBS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 入圍
平面專題 & 閱讀手札
就讀新聞系期間,分別完成了四篇平面專題報導,包括以剩食為題 的《拯救醜蔬果》、永續環境報導《植物醫師》、雜誌寫作練習《以 影之名》、新聞採寫製作平面報紙《我把你灌報》。閱讀手札—— 「銘間說書人」是我在校內實習期間所撰寫的兩篇書評。以攝影師 傳記《浮與沉:攝影家尤金.史密斯的傳奇人生》與王力行的《你 知道的遠比你想像的少》為主題。
視覺設計與動態影像
men's uno——紙本雜誌設計 men's uno——社群設計與經營 TVBS——平面CG設計 影音專題
men's uno——紙本雜誌設計 men's uno——社群設計與經營 TVBS——平面CG設計 影音專題
men's uno——紙本雜誌設計
在men's uno擔任美術編輯,在軟體InDesign 的實際應用上更爲熟悉,對印刷和出版 也有一定的了解。每月獨立完成一本時尙雜誌的編排,必須透過媒體定位來決定合適的美 術風格,而每一種不同類別的文章也有各自合適的版型。無論是文字還是在美術編輯上的 巧思,能夠參與文字到編排,每一本雜誌的誕生都像是編輯部的孩子。
men's uno——紙本雜誌設計 men's uno——社群設計經營 TVBS——平面CG設計 影音專題
men's uno——社群設計與經營
men's uno——紙本雜誌設計 men's uno——社群設計與經營 TVBS——平面CG設計 影音專題 |設計 & 製作| reels版型
社群貼文 字卡設計 時裝週動態Logo 金曲/金馬獎版型 各類活動框版
|拍攝 & 撰寫|
每週藝文報導 生活線報導 拍攝撰寫活動reels 影片後製剪輯
2021年在TVBS後製動晝組實習、兼職。對我來說,到媒體業界工作是一個最直接汲 取經驗的最好方式。這份工作使我精進了對視覺設計的認識,以及更加熟悉媒體工作流 程。入職以來,不僅強化我在Adobe軟體上的運用(Photoshop、Ai),我接觸到 了比以往更多關於視覺設計上的知識,因此對版面編排的邏輯概念更加清晰,同時也意 識到了視覺設計的影響力和創造力。
men's uno——紙本雜誌設計 men's uno——社群設計與經營 TVBS——平面CG設計 影音專題
人物拍攝——哥本哈根的永恆美學和極致品味
這世界上有一種美學,是「不可被取代」且「不被定義」的。本期,我們將跟著 Atelier.Senseware品牌主理人Sian與Studio Oliver Gustav之間的連結,抵 達丹麥哥本哈根的選品展間,走進一條由「品味」和「美學」搭建的永恆長廊。
人物拍攝——專訪《夜市王》導演伯恩與製作人乾乾
本月,men's uno有幸邀請到節目的幕後推手,導演伯恩與製作人乾乾在總決賽前 夕,聊聊他們在《夜市王》裡看見的「在地」精神與背後那些時而讓人捧腹大笑、時 而讓人感動落淚的「臺灣」面貌。
今年八月,men's uno迎來第300本的月刊,在這別具義的時刻,我們復刻了1997 年men's uno創刊號裡紅極一時的調查單元性愛白皮書,以匿名及問答方式頗析大 眾「愛」的方式。
東港鮪魚祭盛大開跑!座落於高雄日航酒店2樓的「日本料理飛翔」,推出期間限定 「東港鮪魚和食套餐」。由擁有二十餘經驗的日本料理人瀨戶本秀人總料理長領銜, 特別推出鹽烤鮪魚頭、黑鮪魚各部位刺身到柚香蔥鮪鍋等......不僅展現日本料理對 旬味與食材的尊重,更揉合日式傳統料理精神與臺灣新鮮鮪魚,打造出精緻美味的五 感饗宴。
men's uno——紙本雜誌設計 men's uno——社群設計與經營 TVBS——平面CG設計 影音專題
當時大一的我,為了想提早了解自己未來志向,跨年級修習了大三的影音專題課程。
因為本身平時對藝文類的議題有高度興趣,而寶藏巖為臺北著名的藝文創生基地,於 是獨自前往寶藏巖進行採訪、拍攝,順利產出一則完整的影音新聞。
【入圍 2020 TVBS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
實際走訪一趟東魯凱聚落「達魯瑪克」,透過採訪頭目、耆老、都市原住民......更 了解聚落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原以為部落傳統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式微,但經實地採訪 後發現,其實有許多旅外的原住民在重要祭典還是會專程返鄉參與祭典活動。
古蹟修復師 【入圍 2020Peopo公民新聞獎】【FHK 三校新聞學系聯合影音成果 優選】
大二與組員一起完成了以「古蹟修復師」為題的影音專題報導,我負責的工作有採訪、 平面攝影紀錄。製作專題期間,我們前往南藝大古蹟修復所進行採訪,並跟著古蹟修 復師傅到廟宇紀錄修復過程,累積了自己的採訪技巧及經驗。
《大花瞳鈴眼》為視覺傳播課程的第二支微電影,嘗試以詼諧荒誕的劇情拍攝一部關 於愛與鬼魂的微電影。當時我負責的工作有:編劇、拍攝、後製剪輯,經過老師的指導, 使我們在拍攝微電影的過程更加順利,在動態影像上的鏡頭語言也相對成熟。
我與組員分別是遠從臺灣及香港到金門讀書的學子,回家對我們來說不再是一件頻繁 的事,為了將思鄉之情轉化成讓人深刻的故事,我們將各自對回家過年的記憶,用採 訪和影像記錄的方式來呈現。我負責的工作有:編劇、拍攝、後製剪輯。
men's uno——紙本雜誌設計 men's uno——社群設計與經營 TVBS——平面CG設計 影音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