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北藝穗節《我好揪節》節目手冊

Page 1


回顧2017,這群剛畢業兩三年的戲劇系同學,面對這個世界的想像可 能不如預期,遊蕩在各種充滿變數的可能性迷失,每天回到家趟在床 上老想著:這真的是我要的嗎?但我要的又是什麼?

我們很常在抱怨這世界對我們不夠好,總在最充滿熱情的時候被澆了 一大桶冷水,然後擦乾後又能不顧一切地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最後是 不是又被擊垮。

各種主動或被動的改變,各種拆解自己再重組自己的過程是讓自己與 自己有更親密的對話。


一個資訊發達的大城市,一切隨手可得。 我們看了帥哥美女;我們讀了各種訊息; 我們變得越來越聰明,卻還是不開心。 五齣獨角戲,怎麼會糾結的自問自答。

但與其說糾結,更想揪節。 至少,我很好揪,也是快樂的, 當「我」變成「我們」,再糟的事也不那麼糟了。


策展人 李浩祥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畢業。 創作領域專注於劇場燈光設計及空間裝置。曾赴國內外藝術節擔任燈光設計, 包含:2018高雄春天藝術節《進港浪製作-來去天竺借本書》、2017奧地利 林茲電子藝術節《孩子L’Enfant》、2017臺灣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女神我》、 2015愛丁堡藝穗節《山海經傳》、2015 新加坡亞太戲劇學校藝術節《可以睡覺》。 近期也投入表演藝術策展與行政製作。


策展人的話 你昨天最糾結的事是什麼?如果你馬上想到三件事以上,那 你昨天可能過得不很好,或是過太好。

那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我好像自己也沒能答出來。稱不上 不好,但也不盡理想。 又怎樣,才能盡理想?

我們不一定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日子還是能過。然後 就會有一天覺得,哎呀,日子怎麼是這樣過的。然後就開始 想怎樣能夠讓自己靠那些想像再更近一點。

剛找到這些人的時候,聽了他們的故事,我心想,哎唷喂呀, 大家的2017也都過得很,嗯。然後開始跟子敬不斷地去挖掘 他們想說的話,不知不覺中在五個演員中若有似無地找到某 種共同的情感基調,我說不上來那是什麼,大概就是, 好糾結。

我在想,有時候好像真的是想做的事很多,該做的事更多, 但能做的卻很少。反正做了多少都是一種經驗。有沒有更近 理想一點,希望有。

《我好揪節》我希望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要告訴你我好痛 苦所以糾結。我會說是一段經驗跟你分享,或許你看完會有 些共鳴或許你會覺得很瞎,也希望來看完戲的你可以跟我們 聊聊,當作另一段經驗。


導演 吳子敬 目前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主修導演。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主修舞台設計。

多次參與劇場舞監及設計工作。舞台設計畢業製作《他對他說》, 曾入圍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WSD舞台設計學生組。導演作品《冥王星》, 於2016年獲得第九屆臺北藝穗節明日之星獎。


導演的話 糾結是一種奇怪的感覺,如果糾結是一種情緒,大概就是一種 對事情沒辦法輕易哭出來又不能只是笑笑帶過的狀態吧。

總得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做點什麼。

和演員們不斷地砍掉重練,我時常真心佩服著他們極大的耐性, 慢慢地整理這些過往的生活經歷,那些好像都已經過去的事, 那些我們以為過了就算了的事。我們以為我們知道怎麼處理, 但其實我們根本不會,就算做完這個演出也未必會。這些演出 就像是會無功而返的戰鬥,一切可能只是徒勞。但排練《我好 揪節》這個漫長的過程,就是我們對這個總是能殺個你措手不 及又快到你完全無法掌控的世界,最大的反抗。

當你只有一手爛牌又不能棄局的時候, 你只能充滿耐心地玩下去。

當初看過那些場地幾眼之後,我們很快地選好五個演出場地, 那時候我覺得一切都好完整,但在排練的過程又幾度被這些空 間給卡住(尤其是室外的演出),我好幾次都突然覺得自己什 麼都不會,又掉進了另一種糾結裡面。

後來我又爬出來了。 酷。


導演 張語歡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主修表演。

多次參與劇場及影像演出。表演畢業製作:《沒出息的啄木》。 曾參與客家電視台單元劇《狗兒子》。 於2017當代藝術館《街大歡囍—水星逆行》中擔任編劇及演員。

演出作品:嚎哮排演《亞哥出任務》、兩廳院《劇院魅影—不願讓你一個人》、 北藝大一百零三級畢業製作《暗戀桃花源》、笨蛋工作室密室逃脫《革樓》、 《攝影屍》等。


導演的話 小時候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最早意識到這件事是在國小 上舞蹈課的時候,某天我也忘了受了什麼傷,總之我無法上 課,於是我坐在門外看。看著教室裡的所有人一起開心地大 笑時,我突然產生了一種距離感,一種是實質的距離,原本 就是長條形狀的教室延伸到了更遙遠的盡頭,人變得好小好 小。另一種是心理上的距離,他們變成了陌生人,我認識那 群人嗎?他們是誰?這些問題一直反覆問著自己。即使到現 在我偶爾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導演 吳璟賢 目前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主修導演。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主修表演。

近期編導作品:2017北藝大音樂系歌劇《車過坊寮》、 臺北藝穗節《四碌葛之男生宿舍》 (獲當屆「戲劇中的戲劇」獎項)、澳門文化中心開箱計劃《春風蝴蝶之事》。

表演作品:2017北藝大劇創所導演組呈現《CLOSER》、同黨讀劇節《Blink》、 2016葛多藝術會 《塞車》。


導演的話 曾經一位老師告訴過我,學習表演第一步是要了解自己。這五 位演員為了挑戰自己,完成獨腳戲,不斷挖掘自己,面對自己 的過去,感受最真實的片刻。創作在現在的社會變得很容易, 僻室就正如這五位演員一樣,完成了第一步,但我們永遠不會 只享受於創作裡的自己,我們繼續監察自己,成就更多美好的 作品。「愛你心中的藝術,而不是愛藝術中的你。」


GRACE


Grace這個奇異的角色起源於自身的不知名羨慕與嫉妒, 有些人天生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不需要擔心太多事, 很多事情會有一個很好的結局,但後來覺得這樣是不是 太怨天尤人了,「假如我是她」這個想法就因此萌生, 對比五個人生不如意的角色,Grace的身分更是令人稱羨, 但你說這樣的人就沒有煩惱了嗎?或許是有的吧。


偽策展人 劉農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畢業,主修服裝設計

梳化造型:楊景翔演劇團《前進吧!方舟》《地球自衛隊》、黑眼睛跨劇團《戰 場上的野餐》《身而為粉我很抱歉》⋯⋯等,影視作品:公視實境節目《阮三個》 造型助理、高雄電影節《繁花盛開》飾 Elva,

服裝設計作品:2016藝穗永真明日之星《冥王星》、我城劇場《請你閉嘴》設計 助理⋯⋯等。

在造型圈起起伏伏,人生第一個目標是存到錢帶媽媽去韓國看歐巴。 現為永和周子瑜。


偽策展人 的話 隨著網路的急速發展,依賴網路的新興產業也因此蓬勃, 網紅這個詞也就因應而生。

我常想,這些人靠著外表以及口才透過網路媒體就可以享 有千萬粉絲的愛戴,廠商邀約不斷,這樣聽起來很酸,但 那時候我真的是這樣想的,所以我開始體驗了網紅的生活。

我試著把自己變成IG上的網路美女(btw我一直以為以我的 條件要成為一個女人不難cuz我是一個C妹),但我錯了, 長頭髮好熱,穿胸罩好痛,戴變色片好澀,每天化全妝好累, 做什麼事要拍照好膩,拍什麼照都要修圖好煩,社群媒體上 說一些不是自己想說的話好悶,在社群上現實中都要扮演一 個不是我的人,好乏。

我開始佩服這些人,他們為了生活也好或者這就是他們喜歡 的,有失也有得,這是每個人的選擇,但這就是世界這就是 人生啊,他們也有那些糾結,只是你剛好沒看到,反之亦然, 他們可能也看不到你的糾結,因為我們都困在自己的糾結裡了。



杯傷茱麗葉 熱播電視劇《杯傷茱麗葉》劇情高潮迭起!這是一個演 員到飲料店避難的故事,為了躲避現實的追殺,她化身 成為一位飲料店員。她將打工視為一場表演,點餐的每 一句話,都當成台詞細細琢磨;調製飲料的動作,都反 覆練習到可以信手拈來。在同事面前,她必須偽裝她是 演員的真相,避免惹禍上身。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演員突然想不起來,自己是一個演 員還是飲料店員?那些已經習以為常的工作,是她的表 演已達出神入化的境界?還是她就是一個飲料店員?她 再也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要是離開這裡或許可以找 到答案。

但離開這裡,現實還在外頭等她。

涼三伯 ©




演員 吳靜依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主修表演。

來自嘉義,西拉雅族後裔。現為劇場工作者、自由演員。

近期劇場表演作品:2018人力飛行劇團《向左走向右走》、 2017錫比烏國際劇場藝術節《馬克白Paint it ,Black!》、 第十屆臺北藝穗節榮耀重演《冥王星》 (獲第九屆臺北藝穗節永真明日之星獎)、 2016北藝大春季公演《尋找男子漢》……等等。

影像表演作品:公視時代劇《奇蹟的女兒》、張惠妹mv《連名帶姓》。


有人說喜劇是建立在別人的悲傷上,像我當時很糾結在飲料 店打工的那些大便事,可是說出來就被笑到做成獨腳戲了。 咦?我的朋友對我真好。 整理自己的生命經驗,寫成劇本的過程像在看臉書的動態回顧。 明明那時候氣到想跳樓的事,現在看起來也沒那麼嚴重了。一 邊檢視過往的幼稚,一邊覺得自己好像更成熟了,這陣子心裡 常有這樣的對照。不知道會不會更好?但現在也不差,先這樣 不上不下的吧,再過一陣子,比較現在,可能都會更好一點了。

劇本引用及改寫:

「奶茶呀奶茶,為什麼你是奶茶呢?放棄珍珠,加上更多的奶精吧,要是你不願意放棄珍珠,那 麼,就讓我少一匙奶精,綜合你們的比例。」 ─改寫自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第二幕第二場

「這裡還有一點果露。該死的果露!我做了兩週、一個月?好,或許我該離職了。這飲料店像地 獄一樣幽暗,欸!你是一個演員!你應該接受任何挑戰!不要被打敗!既然大家還是這麼愛喝飲 料,那為什麼要感到愧疚?可是我怎麼知道這杯子裡還有那麼多的果露洗不掉?這杯子永遠不會 乾淨了,任何清潔劑也洗不掉她的油膩……有客人來!我該繼續工作了,回去工作……」 ─改寫自莎士比亞《馬克白》 第五幕第一場

「你為何要批判我扮演的角色?你應該殺了我,我是那麼的累,我想要休息!我是演員啊!不… …我是飲料店員。我變得微不足道,店員也演得不好。我不知道雙手要往哪擺,不知道怎樣站上 櫃台,不能控制自己的聲音。你不了解這種情況,當你意識到自己演得實在糟透了,那是一種怎 樣的感覺。我是演員。不,不是,我是飲料店員。」 ─改寫自安東尼.契訶夫《海鷗》第四幕



衣櫃裡的我與父親 出門前,襯衫還是帽衫?休閒還是正式? 見面前,安全牌還是嚇死人? 三宅一生還是MICHAEL KORS? 今天要出門與父親會面,但到底要穿什麼! 我有一萬件衣服,卻選不到那件最萬無一失的。 父親,這個詞,這段關係,到底代表什麼? 在父親消失八年後他又出現了,這次會面後, 他將永遠離去,他是愛我的嗎?我讓他驕傲嗎?他是誰? 我鎖在自己的衣櫃,我鎖在自己的小房間, 我鎖在一個無法釐清的時尚穿搭題。 而世上是否找得到一件永遠不會退流行的衣服? 這是一個有關我衣櫃的事,一個我與父親的事, 一個我放在心底很久了,很想分享的故事。




演員 蔡超聖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主修表演, 曾參演出第七屆臺北藝穗節《心肝寶貝》、 2016北藝大獨立製作《他對他說》、 2017北藝大獨立製作《電話情人》、 兩廳院30週年系列演出《劇院魅影之不願讓你一個人》。


「這是一段尋找父親的過程」

原先有獨角戲的念頭是出自於三個不同的主題, 憂鬱、父子、愛情。

我自己設定將這三個主題發展成三齣不同的戲。但開始著手 寫關於憂鬱的劇本時,童年時的父子關係卻一直浮現在字裡 行間,這讓我十分困擾。因為我並不知道該如何同時說這兩 件事情。

對於父親在生命中的缺席,與那短暫相處的時光,我總能細 緻地描述那些片刻,或大方地談論那些經過,但卻無法具體 說出父親在我生命中的角色,甚至無法說出對父親的感覺。

原以為的無感,卻在我思考著上衣該穿什麼?褲子該怎麼配 的問題裡變成了至要的關鍵問題:在父親面前,我是個什麼 樣的人?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這使我開始對自己提問關於父親的種種,時而陌生,時而激動。



欸,我要回\去囉! 到了打給你。 一場送貨體驗;

快遞員小龍女領著觀眾走過一個個出發地與目的地。 包裹裡包裹著游移的問題與答案, 而當她必需快速且謹慎地傳遞著他人所需, 是否也能讓她感到滿足?

而 她最想回\去的地方連她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她只知道,她要想辦法活下去。




演員 許琍琍 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畢業, 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主修導演。 2018年頑劇場《她們Metamorphosis》共同創作、 2017年研究所畢業製作《海》導演、 全民大劇團《小三與小王》導助、 2015年頑劇場《月亮媽媽》助導、操偶演員, 此作品於2016年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 並受邀至兩岸小劇場藝術節、新加坡M1華文小劇場藝術節演出。


創作起源來自於我對回\去這兩個字頗有感觸,當我開始對 一個地方產生情感,而命運就帶著我去到另一個地方,遷 移再遷移,每次回\去曾駐足過的,不確定該不該稱之為家 的地方,過往的記憶與當下的時空交錯時,我常會有一種不 真實的感覺。而此時此刻身在台北的我,在這個快速的城市 裡,少了些溫度,似乎就少了些......

龍是琍啦



無盡閃亮的哀愁 -The Boy Mermaid 一個流連在三溫暖的過氣童星,跟一個走上陸地的人魚, 一個存在於現實、一個存在於夢境,當他們彼此交錯便難 分虛實。 檯面上的沮喪帶來檯面下的狂放,然而不論是瘋狂地追求 性、或飢渴地尋找愛,追根究柢總因為兩字「寂寞」,這 是一段了解愛的旅程,終點在哪裡沒有人知道,只能在一 個個中繼站歇息,也許繼續走也許就停留,又或是遙望那 遙遠遙遠的起點,眼神閃著往日光,嘴裡嘆著氣。 當他唱著歌,在舞台上閃耀,誰能看見無盡閃亮背後的哀 愁? 他是林士豪,他是The Boy Mermaid。




演員 林書函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主修表演,現為劇場接案演員。

近年參與製作包含臺北藝穗節明日之星獎-僻室《冥王星》、楊景翔演劇團 《瞎拚,幹》《地球自衛隊》、如果兒童劇團《飛揚吧,火鳥》《影子牆》 《捕夢的小孩》、奇巧劇團《鞍馬天狗》、同黨劇團讀劇節《同志》《深夜 小狗神祕習題》等等。


排練solo的過程非常拉扯,因為講述的是自己的故事真的 難以客觀,當導演們給出一些詮釋或劇本方向建議時常常 會覺得「不是,我想的不是這樣」,但卡了關的解決之道 卻常常回到導演們當初沒被採納的建議,就像「暗戀桃花 源」裡的導演,他的演員永遠演不出他心中的雲之凡江濱 柳,但這不等於演員們演出的不是一台好戲,在我們角力 過後,也許呈現的不是我心中最初的樣子,卻是最能讓觀 眾感受到我想說甚麼的樣子,這個過程我感受到我在掙扎 也在創作,我很感激。



你想要的都不在這裡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第一百一十四天

其實都是一樣的,不管這裡那裡,現在以後,都是一樣的, 唯一的差別只是你如何待這些必須要流過的時間而已。

這是一個關於旅行關於打工度假關於家人的故事。 後來,我因為阿公身體的關係,在那裡待不到四個月就回到 了臺灣,我慶幸自己有回來,這樣我才可以參與他最後那段 變回蜷曲嬰兒的日子。我們在今年一月完成了喪禮,至今我 仍然會時常想起他。

跑步和游泳可能是我唯一確知自己能夠完成並且對自己有益 的事情,其他事物都有風險,都有比較,但跑步不會、游泳 不會,我只會跟自己比,感覺哪天呼吸比較順,哪次游起來 感覺很輕鬆,就是這樣而已。




演員 陳弘洋 就讀北藝大劇藝所,劇本創作組, 劇本《塞車》曾獲得2014臺北藝穗節「戲劇中的戲劇」獎項, 並於同年以劇本《光》榮獲文化部新秀補助;劇本《冥王星》在 2016年獲得臺北藝穗節「永真明日之星」獎項,隔年受到臺北 藝穗節邀請,榮耀歸演; 劇本《再約》將在今年國際劇場藝術節搬演。 除了編劇以外,在學期間亦常以各個方面參與劇組,無論平面、 行政、導演助理,更常以演員身分參演了校內校外大大小小的演 出,曾參與客家單元劇《狗兒子》、101年北藝大戲劇學院秋季 公演《Preparadise Sorry Now》102年北藝大戲劇學院冬季公演 《金龍》……等。


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個演員,就各個方面定義上,都 離演員差了好遠,這次要以演員身分參與揪節,實在也是糾 了好一陣子,每天都在自我質疑和打架中度過,每個晚上我 都會問自己,為什麼要繼續待在這裡?對啊,為什麼呢?至 今我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只是時常在澳洲上班的時候, 會想起劇場裡那些黑黑的地方,和亮亮的光,以及每個一起 吃的晚餐和排完戲的宵夜、拆臺後穿著濕漉的上衣騎車去吃 慶功,然後我就會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孤單了。


造型設計 陳則妤 關我僻室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畢主修服裝設計 2015-2018擔任多齣畢業生製作、研究生導演製作 演出的服裝設計,以及果陀劇團《一個兄弟》《接 送情》服裝設計助理,參與電影《吃吃的愛》造型 組助理,後多接觸廣告、音樂MV, 現作品多以影像、平面和創作類造型或化妝居多。

平面設計 潘又瑞 很多人都是30歲就死了,80歲才埋葬_本間久雄 我們這群人會活久一點吧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畢主修舞台設計 專職於平面設計插畫創作,目前為CoCo億可國際 Inc.平面設計師, 經歷:2017-18沃田旅店平面設 計師,2018時報文化出版書封設計,2017卡維蘭 精釀啤酒形象設計


平面攝影暨技術統籌 吳峽寧 慢慢的流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畢主修燈光設計 現為僻室 House Peace核心團員、自由工作者。 創作包含燈光設計與攝影。 2017年以燈光設計作品《他對他說》獲得世界劇 場設計展(WSD 2017) 新銳設計師組 燈光設計銅獎。

技術統籌 黃彥勳 希望大家看戲愉快。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主修燈光設計 多以設計和執行參與劇場製作。 近期設計作品為 - 洪唯堯《人類派對》,入 圍第十六屆台新藝術獎。


執行製作 鄭宇辰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延畢中。

簡歷稍嫌空白,學校與工作兩邊左跳右跳, 努力學習,積極參加製作汲取經驗中。

行政協力 魏聆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畢業。 主要擔任各式劇場演出、藝文活動、藝術節等執 行製作,也於吳子敬、黃鼎云等導演作品擔任製 作人一職。 近期重要經歷:臺北藝穗節永真明日之星獎《冥 王星》製作人、達康.come執行製作、澳門藝穗 節明日和合製作所《太平盛世裡的安全演習》執 行製作、2017嘉義藝術節行銷宣傳、國家兩廳院 30週年《眾聲之所》執行製作、香港週梁基爵x 蔡明亮《一零》2.0 臺灣執行製作。


演出團隊:僻室 House Peace 策展人:李浩祥 導 演:吳子敬、吳璟賢、張語歡 表演者:吳靜依、蔡超聖、林書函、陳弘洋、許琍琍、劉農 視覺設計:潘又瑞 平面拍攝:吳峽寧 造型設計:陳則妤 技術統籌:黃彥勳、吳峽寧 技術團隊:吳承晏、陳重源、陳崇文、楊宇政、蔡傳仁、蘇家駒 執行製作:鄭宇辰(票務)、吳靜依(宣傳) 行政協力:魏聆琄 行政團隊:王俊堯、吳亭勻、李臻、劉芝瑜、劉冠佑、薛融暄、Felice

-感謝名單- 臺北藝穗節團隊、人力飛行劇團、剝皮寮歷史街區管理小組、藝外創意 台北人咖啡、松山教會、進港浪製作、Saka house 丁浩祖、古峰、陳郁如、程孝怡、潘品丰、曾睿琁、孫唯真、郭宸妡 劉廷芳、蔡奇恩、蔡恩賜、蔡侑霖、嚴睿淇


House Peace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