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first document

Page 1

文化 傳承
Chuan Ling
x

藺草文化

RUSH CULTURE

苑裡藺草編織工藝最早見於清雍正五年時的文獻 R由獨特的氣候與環境孕育 出台灣特有品種 [三角藺草 \為原料 f與當地平埔族道卡斯族和閩 Q客族群 經過百年文化交融而成的在地手編產業 R母女相承的藺編技法編出了銷售奇蹟 f在日治時期成為全台僅次於糖跟稻米的第三大出口產品 R但隨著工業化的興起 f便宜的塑膠製品漸漸地取代傳統手工產業 f大部分的 藺編婦女迫於生計漸漸地轉往工廠或其他行業工作 f藺編產業逐漸凋零沒落 R 十幾年前 f苑裡在地居民為將此項珍貴的藺編工藝保存下來 f居民們自組了 [台灣藺草學會 \ f主要致力於保存及推廣藺編工藝 f經過多年努力 f目前已有數十位藺編工藝師重拾當年的技藝 c

https://www.tshiohrushcraft.com.tw/pages/story

藺草起源

曾經是家家戶戶的經濟來源 f卻成為台灣的夕陽產業苑裡透過藺編工藝長久以來支持著地方的繁榮發展 R然而 f隨著科技進步 及品味改變 f藺編這項傳統技藝已趕不上時代潮流 f尤其是藺草製品的單 一材質及色彩使其無法獲得年輕人的青睞 R人們的喜愛不如以往 f需求下 滑的結果 f讓苑裡的藺編產業逐漸凋零 T R直到現在 f東南亞 Q大陸及韓 國廉價之草編工藝品傾銷到台灣 f帽蓆業之盛況已不復在 f [藺編 \這項工藝技術也一度成為台灣的夕陽產業 T R

https://www.tshiohrushcraft.com.tw/pages/story

藺草產業凝聚了地方情感藺草產業在地方上形成特殊的產業生態鏈 f成為環環相扣的藺草文化體系 f 有專門種藺草的人 Q有收購整理藺草的人 Q有編製生產的手工藝人 Q有居間 傳送的販仔 Q加工精修產品的人 Q專事銷售的店頭 f整個藺編產業的生產銷 售網絡 f就是由這些不同的環節共同架構起來的 f儼然像是一個大型的編帽蓆工廠 f因而串聯起苑裡人的共同記憶 R 草販們與編工之間朝夕見面的默契 Q家庭中妯娌姑嫂們的合作與競爭 Q母親 為著小孩們的學費挑燈趕製草蓆 Q太太為能減輕丈夫的負擔 f手不離草地編著一件件商品 f也編出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和尊重 R

https://www.tshiohrushcraft.com.tw/pages/story

據日治時期來台的植物專家島田彌市先生所調查 f於大安溪以北 Q苑裡溪以南 之間 f約是北緯24度13分至32分 Q東經120度33分至43分

f才能產出品質最佳的藺草 R 三角藺草相較於其他纖維編織材質有以下幾項特點 h 1.外皮堅韌 f有生物臘質保護 Q不易斷裂 R 2.纖維間的氣孔及細胞間隙大 f吸濕性強 R3.曬乾後草香濃郁持久 f其香味為塵蟎所不喜 R

https://www.tshiohrushcraft.com.tw/pages/story

日的苑裡鎮

約今
獨特的生長環境
d e

苑裡藺編 - 劉蔡腰阿嬤

資料來源 :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2272

如果編太慢就會 被追上!

劉蔡腰那個年代所編織的作品都是十分細緻的,就連草蓆 也都有先析草再進行編織。當時編織的草蓆有兩種規格, 分成台版與日版,台版的是一吋5行、日版的是一吋6行。

劉蔡腰想起以前的日子:「以前編織的時候很有趣,除了 聊天之外,還會一起唱歌,很好笑也很好玩。」

劉蔡腰說 h [當時完全沒有工廠 f家家戶戶都在編 f從早做到晚 R 以前晚上沒有電燈 f大家都是圍著煤油燈在做 R我當時都是編草 蓆 Q包包與片材 f而我母親那一輩的都編得非常細 f我們都沒辦

年出生於苑裡鎮苑坑里 f從7歲開始學習藺編 R

資料來源 :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2272

劉蔡腰 f民國

法做到這麼細 R \ 21

割稻飯

民國60年代以前 f販仔每天都會到劉蔡腰 的家中收購藺編品 f家中的每個女生都十分 勤奮地編 R女生除了編藺草之外 f到了稻田 收成時期 f就必須停下手邊的編織工作負責 煮飯 f挑著扁擔將飯菜送給正在收割稻穀的 家人們享用 f一天會送上兩趟 f分別是早餐及午餐 f也就是所謂的 [割稻飯 \ R 資料來源 :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2272

劉彩雲與吳彩卿兩位藝師 f曾以旅英設計師陳劭彥的構想 f 合力完成了影星舒淇在慈善攝影展的藺草禮服 f期間也曾去 過德國參展 R但其實這群阿嬤起初對新穎的設計十分抗拒 f 她們只想編熟悉的事物 f因此每每拿到設計圖稿都會深感煩 惱 f覺得根本不可能做得出來 f但一方面她們也好強 f一旦完成作品 f雀躍的成就感又藏不住 R從最簡單的草蓆到複雜的禮服 f被問及哪一種最複雜時 f劉 彩雲說熟悉了就都不會難 i問及最喜歡做哪一種 j她說不會 去想喜歡與否的問題 i那埋頭編一整天會不會累 j劉彩雲說要久坐容易腰痠背痛 f耐得住就好 R

資料來源 :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732/post/201508200003/

資料來源 : http://blog.igarden.com.tw/2017/12/Lin-Taiwanese-rush-weaving.html?m=1

她說自己喜歡來這 f大家有說有笑 f熱熱鬧鬧也比較有伴 R 一天過一天 f日子在這裡過得很快 f她們隨大時代移來移往 的馬蹄形人生 f在老年又重新拾得童年就曾學過的技能 f時
代彷彿在此折合又重疊了一次 R

15公分的葉鞘=草褲

f因草莖飽滿 Q手感硬挺韌性高

編草前置作業 ①挑草 -草款 h分成第123期 f偏好用2
俗稱允仔草
-草的色澤 h有曝曬顏色黃亮 f沒曝曬顏色暗綠-有病害的草支 h挑出草尾有枯槁泛紅的草支(俗稱死尾) ②拔草褲 -草根部長度約10
-被草褲包覆的草頭容易因悶濕而發霉 ③析草 -用針從草頭到草尾一次劈剖 ④搥草 ⑤揉草 d e -

PREPARATION TOOLS 備草工具

GAVEL

挑好藺草後,首先進行析草,用手縫針削去具中一個草角

使草支的粗細一致,接著將整把草沖水後,用繩子緊緊捆 紮成束,用木槌從草頭到草尾,來回捶打到草支軟化為止

,將草束的綁繩解開後,放在揉草板或洗衣板(傳統揉草 用的工具)或以膝蓋内側固定後揉草,使草支完全軟化, 完成備草的動作。

木尺 RULER

藺草木尺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手工藝品,它的製作過程以

天然的藺草為主要原料。木尺的特點在於它的簡約、自然和

耐用,也可以用於測量。這種木尺的製作過程包括蒐集、清

洗和剝皮藺草,然後將它們編織成一個堅固的木尺形狀。它

通常用於測量和簡單的裝飾。

剪刀

SCISSORS

藺草剪刀是一種獨特的手工工藝品,這款剪刀的刀片由優質的

不銹鋼製成,具有優越的切割性能,適合多種用途,包括紙張 、布料和線材的剪裁。不同於傳統剪刀,藺草剪刀的獨特之處

在於它的握柄,它採用了可持續的藺草編織,這種編織工藝經 過精心設計,使剪刀的握持更加舒適且具有天然美感。

噴水器

SPRINKLER

在編織藺草產品時,噴水器通常用來保持藺草的適當濕潤。

因藺草纖維通常需要處於一定程度的濕潤狀態,以使其變得 柔軟且易於彎曲。如果藺草變得過於乾燥,它可能變脆且容 易斷裂。噴水有助於調整藺草的形狀,使其更容易塑造成所 需的樣式。

製帽模具

HAT MAKING MOLD

藺草製帽模具是一種關鍵的工具,用於製作獨特的藺草帽子

,這些帽子在設計和材料上都備受推崇。這些模具通常由堅 固的材料(如木材或金屬)製成,並精心設計以確保帽子的 形狀和結構。模具的設計取決於帽子的風格和形狀,它們可

以是簡單的圓頂帽或更複雜的寬邊草帽。

竹篙

BAMBOO

藺草竹篙是一種特殊的工具,常用於製作藺草工藝品,特別是 藺草籃子和帽子。它通常由竹子或其他天然材料製成,竹篙的 尖端通常非常細,可以輕鬆穿過藺草的編織結構,同時也具有

足夠的強度,可以穩定固定藺草,確保工藝品的結構牢固。

綱花 壓一斜紋 龜殼花 角花 羽花 錢花 壓二斜紋

編織步驟

Knitting steps 《網花》

進行中結構 已完成結構 上 下 雙 交 壓 一 編

奇數行1 從底端先做4次壓一編(上草1轉成下草)。

奇數行2 接著,做8次「上下雙交」。

奇數行3 頂端直接做3次壓一編,最上面1支下草 轉為上草。

花 紋 區 無 花 紋 區 蓆 邊 區 進 行 中 圖 案

進行加編 (排) 已 完 成 圖 案

• (1)第一行 (奇數行) 的作法

奇數行結構圖1

構 圖

奇數行結構圖3

單 交 上草轉下草 下 單 交 下草轉上草
花紋圖 結構圖指示符號
花 紋 圖
奇數行花紋圖1 頂端蓆邊 底端蓆邊 花紋區 共 支上草 24 ( ) 花紋區 支上草 16 奇數行 偶數行 第一行 下 下 下 下 上 上 上 上 頂端蓆邊 留3支上草 3次壓一編 底端蓆邊 留5支上草 4次壓一編 奇數行 偶數行 花 紋 圖 花 紋 圖
結 構 圖 結 構
圖 奇數行結構圖2
共 支上草
花紋區 支上草 16 奇數行 偶數行 第一行 下 下 下 下 上 上 上 上 頂端蓆邊 留3支上草 3次壓一編 底端蓆邊 留5支上草 4次壓一編 共 支上草 24 ( ) 花紋區 支上草 16 奇數行 偶數行 第一行 下 下 下 下 上 上 上 上 頂端蓆邊 留3支上草 3次壓一編 底端蓆邊 留5支上草 4次壓一編 奇數行花紋圖2 頂端蓆邊 底端蓆邊 花紋區 奇數行 偶數行 奇數行花紋圖3 頂端蓆邊 底端蓆邊 花紋區 奇數行 偶數行
24 ( )

奇數行1 從底端先做4次壓一編(上草1轉成下草)。

偶數行2 接著,再將頂支下面的第1支下草轉為 上草。(完成加編行)

偶數行3 將底端的4支上草直接往上翻。

做3次壓一編(上草1轉為下草)。

偶數行4

偶數行5 接著,做一次「上單交」。

偶數行結構圖3 共 支上草 24

偶數行結構圖4

• ( 2 ) 第二行(偶數行)的作法 花
紋 圖
紋 圖
結 構
結 構
偶數行結構圖2 偶數行結構圖1 偶數行花紋圖1 共 支上草 24 ( ) 花紋區 支上草 16 奇數行 偶數行 第一行 下 下 下 下 上 上 上 上 頂端蓆邊 留3支上草 3次壓一編 底端蓆邊 留5支上草 4次壓一編 共 支上草 24 ( ) 花紋區 支上草 16 奇數行 偶數行 第一行 下 下 下 下 上 上 上 上 頂端蓆邊 留3支上草 3次壓一編 底端蓆邊 留5支上草 4次壓一編 頂端蓆邊 底端蓆邊 花紋區 奇數行 偶數行 偶數行花紋圖2 頂端蓆邊 底端蓆邊 花紋區 奇數行 偶數行 花 紋 圖 花 紋 圖
結 構
結 構
( ) 花紋區 支上草 16 奇數行 偶數行 第一行 下 下 下 下 上 上 上 上 頂端蓆邊 留3支上草 3次壓一編 底端蓆邊 留5支上草 4次壓一編 共 支上草 24 ( ) 花紋區 支上草 16 奇數行 偶數行 第一行 下 下 下 下 上 上 上 上 頂端蓆邊 留3支上草 3次壓一編 底端蓆邊 留5支上草 4次壓一編
頂端蓆邊 底端蓆邊 花紋區 奇數行 偶數行 偶數行花紋圖4 頂端蓆邊 底端蓆邊 花紋區 奇數行 偶數行
偶數行花紋圖3

偶數行6 做7次「上下雙交」。

偶數行7 頂端做3個歷一編(第1支上草轉為下草)。 最後,再將最上面1支下草轉為上草。

偶數行8 將頂端4支上草直接往上翻後,從頂支下 面的兩支下草開始先,做一次「下單交」。

偶數行9 再接著做2次歷一編後,再將最上面1支 下草轉成上草。

偶數行結構圖6

偶數行結構圖7 共 支上草

偶數行結構圖8

花 紋 圖 花 紋 圖 結 構 圖 結 構 圖
共 支上草 24 ( ) 花紋區 支上草 16 奇數行 偶數行 第一行 下 下 下 下 上 上 上 上 頂端蓆邊 留3支上草 3次壓一編 底端蓆邊 留5支上草 4次壓一編 偶數行結構圖5 共 支上草 24 ( ) 花紋區 支上草 16 奇數行 偶數行 第一行 下 下 下 下 上 上 上 上 頂端蓆邊 留3支上草 3次壓一編 底端蓆邊 留5支上草 4次壓一編 偶數行花紋圖5 頂端蓆邊 底端蓆邊 花紋區 奇數行 偶數行 偶數行花紋圖6 頂端蓆邊 底端蓆邊 花紋區 奇數行 偶數行 花 紋 圖 花 紋 圖 結 構 圖 結 構 圖
24 ( ) 花紋區 支上草 16 奇數行 偶數行 第一行 下 下 下 下 上 上 上 上 頂端蓆邊 留3支上草 3次壓一編 底端蓆邊 留5支上草 4次壓一編 共 支上草 24 ( ) 花紋區 支上草 16 奇數行 偶數行 第一行 下 下 下 下 上 上 上 上 頂端蓆邊 留3支上草 3次壓一編 底端蓆邊 留5支上草 4次壓一編 偶數行花紋圖7 頂端蓆邊 底端蓆邊 花紋區 奇數行 偶數行 偶數行花紋圖7 頂端蓆邊 底端蓆邊 花紋區 奇數行 偶數行

編織步驟

Knitting steps 《壓一》

• 壓一直行編起頭行底端步驟

做起頭行,從底端開始。將所有的草支分成上草及下草兩組。

1 從底端的第1支草做起。

2 享起第一支草後,往上數三支, 將第4支草壓下。

4 接著,再拿起下草1上面的下一支草。 5 往上數三支,將第4支草壓下,完 成下草2和上草2。繳續以相同的 動作進行。

• 壓一編結構與編作手勢

壓一編口訣:頂支下面留一支,拿一支、壓一支

1 確定頂支,以右手的中指或無名指 勾起第2支下草。

3 再將第1支草放回。完成下 草1和上草1。

• 壓一直行編起頭行底端步驟

做起頭行,從底端開始。將所有的草支分成上草及下草兩組。

首先將上草翻到右邊,將上、 下草分至左右兩邊:左邊第一 支為下草1、右邊第一支為上 草1。

2

1 將最底端的兩支上草:上草1 、上草2,同時放下。

• 壓一直行編頂端步驟

1

當頂端編到沒有上草可拿時,剩 下兩支下草為:倒數第1支下草和 倒數第2支。

3

將上草1轉成下草,折到下草位。 接者繼續重複座一編的作法,直 到頂端。

• 壓一編收尾的五步驟

1 拿起倒數第2支,將倒數第1支 下草轉成上草折回,成為最上面 (後)一支上草,再將倒數第2 支折回下草位,完成一行壓一直 行細。

拿起頂支下面的第2支下草,當成 右後支。此時,右手有兩支下草 :右前支、右後支。

2 以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將頂支壓下。 3 再以右手將第2支下草拉回左邊 下草位。繼續重複步驟 2

2

2 將頂支壓下。

此時,左邊的上面有一支下草 (第1支下草)、下面有三支下 草(左下1、左下2、在下3)

3

將左下3折到右邊收置。

• 壓一直行編底端收尾步驟

4

再將右前支,折回左邊下草位。 此步緊左、右手要用力互相摧緊。

5

最後將頂支折回右邊收置。完成五 步聚後,收置一支上草(頂支)和 一支下草(左下3)、不再使用。

壓一直行編收尾時,須留意底端上草支轉下草的順序。以下示範三次收尾的五步驟,完成底端三支上草轉下草的收尾。

從底端先做兩次壓一絲。 1

2

右手先拿起第3支下草為右前支。

3

做第一次收尾的五步骤:

步聚1-1 右手拿起第2支下草當

右後支

步驟1-2把頂支壓下。 4

6 步驟1-3將左下3(下草1)折 到右邊收置。 5

步驟1-4 將右前支折回左邊下草位。

7

步驟1-5 將頂支折回右邊收置。

(完成下草1和頂支的收置)

先將上草1轉成下草1。 8

9

做第二次收尾的五步驟:

步驟2-1 右手拿起第2支下草,當成 右後支。

步驟2-2 將頂支折壓下。 10

11

步驟2-3 將左下3(下草1)往 右邊收折。

步骤2-4 將右前支折回左邊下草位。 12

• 壓一直行編頂端收尾步驟

直行編收尾進行到頂端時,已 無上草可拿右手剩一支下草。

1 做一次收尾的五步驟: 步驟1右手拿起倒數下草2當右後支

2 步驟2將倒數下草1當頂支壓下。 3

4

步驟3將下草1往上折到右邊 收置。

7 步聚4將右前支折回左邊下草位。 5 步驟5 將頂支折回右邊收置。 6

最後將右邊剩下的一支下草(右 後支),繞左邊三支下草後打結 完成收尾。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