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地域季刊(第53期)2024年3月

Page 1

嘉爾頓錦標賽維多利亞城區選拔賽 2024 港島南區40周年活動 の 「童」賀聖誕營火會 港島地域甲辰年新春團拜 Vol.53 2024年3月

集思廣益

文:港島地域總監 楊國光

香港童軍總會剛公布未來四年的發展策略計

劃,當中包括四大「目標」和十大「策略」,重 點以「成果」釐定成效的指標,期望能產生協 同效應和發揮團隊精神,一起完成各項事工, 令香港童軍運動再創高峰。

地域為配合總會未來四年的發展目標及方 向,共制定了32個「行動」方案,由各部門於 未來日子逐步執行。各副地域總監已於2023 年12月 針對總會的行動指標 制定了其部門目標 及時間表的初稿,未來我們必須通過跨部門合 作、善用資源,提高團隊的績效和效率,建立 良好的合作關係,期望能夠為地域未來的童軍 發展帶來豐碩的成果,發揮「一加一大於二」 的協同效應。

地域各部門如在合作中能夠明瞭自身擔當 的角色和責任、確保每人都知道自己的職責範 圍、為整個團隊的目標作出貢獻,便可避免任

務重疊和溝通混亂,並確保合作在高效的情況 下有效執行。縱使在跨部門合作中,可能會出 現不同意見,但最重要的是及時識別和解決這 些問題,以免對合作造成影響。本人鼓勵各部 門 建立 適當解決問題的機制 ,並以開放的態度 討論和解決問題。

為實踐港島地域未來四年計劃,各部門之 間應該互相支持、理解和尊重彼此的角色和職 責,實行開放的溝通和建立合作文化,使每人 都感到被重視和意見被聽取。因此地域特別安 排於2024年1月28日舉行「港島地域總監集 思會」,鼓勵各參加者提出不同觀點,讓部門 主管能獲取更全面和多元的建議,找到最佳方 案,透過共同討論,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避 免工作重複,節省時間和資源。

當日在集思會上大家一起討論不同專案及 計劃的目標和重點,讓各部門瞭解目標及方向 的背後目的,有助於日後的執行。本人樂見與 會者積極參與及發表意見,找出一些方法和共 同創造更好的解決方案、發掘新觀點。集思會 實在是一個好機會讓不同部門聚在一起交流, 有助彼此瞭解,從而促進長期合作。感恩當天 整個過程有非常良好的集思氛圍,大家互相激 發出更多幹勁及見解,有助推動各項工作的落 實與執行,過程中大家更能認識各自的長處, 實踐團隊精神,發揮童軍正能量。

地 域 總 監 的 話
2

為配合香港童軍總會發展策略計劃 (2024-2027),港島地域於2024年1月28 日假銅鑼灣警官會所召開「港島地域總監集 思會」,為制定行動方案徵集意見。

香港總監黎偉生博士向與會者介紹發展 策略計劃的詳情,包括四大目標(成為最優 秀的青少年制服團隊、全人發展及教育、良 好管治及關愛社會)、十大策略以及相關行 動綱領。黎總監表示總會將致力建立以「成 果」為重的文化,以青少年為本,激發協同 效應和團隊精神,從而推動青年發展並吸引 更多青少年加入童軍運動。

地域各部門及各區的負責總監在會上簡 報其工作範疇的優勢、劣勢、機遇及挑戰, 並匯報各單位就行動方案的初步構思。與會 者其後進行分組討論,深入探討如何在不同 工作範疇推動跨部門、跨單位以至跨界別合 作,以共同建構及優化港島地域行動計劃, 包括訂定行動方案目標、詳情及相應的成效 指標。與會者集思廣益、暢所欲言,提出不 少真知灼見及嶄新構思,共同為港島地域以 至童軍運動的整體發展作出貢獻。

港島地域總監楊國光博士在致辭時特別 強調跨部門合作的重要性,並期望能發揮協 同效應,實現「1+1」等於3,4,5,6,7...的成 效。楊總監勉勵地域仝人團結一心,為推動 童軍運動發展,特別是在拓展及保留成員方 面努力,傳承港島地域的優良傳統,同時也 不忘與時並進、創新求變、力臻完善。

在此鳴謝副香港總監(常務)吳家亮先 生、吳家麗會長、李傑之主席及其他副主 席、小組委員會主席及兩個青年議會代表亦 有出席支持。

港 島 地 域 總 監 集 思 會 文 : 助 理 地 域 總 監 ︵ 活 動 ︶
(2024-2027) 3
香港童軍總會發展策略計劃

港島地域甲辰年新春團拜

文:港島地域公共關係部

港島地域甲辰年新春團拜已於2024年2月 23日(星期五)順利舉行。當晚眾多嘉賓聚首 一堂,歡聚一堂。整個場面非常熱鬧,大家杯 酒言歡,共度愉快的時光。團拜開始時,財神 爺大派幸運朱古力金幣,祝願每個人在新的一 年中甜甜蜜蜜、事事如意。

緊接,由地域總監楊國光博士、總會執行 委員會主席葉永成先生、副香港總監(常務) 吳家亮先生、地域會長吳家麗女士,及地域主 席李傑之先生一同主持了醒獅點睛儀式。隨著 鑼鼓聲響,醒獅儀式拉開了新春團拜的序幕。

隨後,大家共同參與了象徵吉祥的切金豬儀 式,祝願新的一年地域會務蒸蒸日上、順順利 利。

適逢當天是李傑之 主席 的生日,我們特別 準備了一個生日蛋糕,在地域樂隊的演奏下, 全場嘉賓一同唱生日歌,令活動彌漫著溫馨的 氛圍。

當大家正在享受著一頓豐盛的聚餐期間, 大會進行了最令人期待的環節──幸運大抽獎。

我們榮幸地邀請到署理香港總監盧建業先生為 我們抽出壓軸大抽獎的幸運兒。在此,特別感

謝各委員和領袖對團拜活動的食品和抽獎禮物 的贊助,為活動增添了色彩。整個聚會在晚上 九點左右圓滿結束,大家都帶著滿足和愉快的 心情回家。

最後,謹代表港島地域,祝願大家身體健 康、心想事成、龍年大吉大利。讓我們共同期 待著新的一年帶來的喜悅和成功!

4

靈性發展小組

西洋書法賀卡工作坊

去年12月上旬,地域靈性發展組藉著普天 同興的聖誕前夕,舉辦了「西洋書法賀卡工作 坊」,以賀卡盛載真摯祝福,為低收入及劏房 戶小朋友送暖。除了照顧他人,活動也希望做 到關心自己,為繁忙的都市人提供靜心、專注 的環境,以畫筆紓解壓力、掃走焦慮 ; 做到心 繫社會、導人導己。

在導師指導下,13位新書法家盡顯藝術天 賦,用文字和圖畫傳送溫暖。當日每位參加者 製作了3張賀卡,導師更即席邀請我們挑選其中 一張掛起,用來祝福社區,與更多鄰舍共渡佳 節,普天同慶。

是次活動安排周詳,單是前期籌備工作,已進行了3次 會面,從童軍靈性啟發工作坊,學習如何透過信仰、價值觀 念和態度行為,讓靈性良好發展;了解關顧對象的需要; 透過彼此交流,設計活動流程、物資等更臻完善,也能從中 感受各位對於孩子的關切。而在實踐部分,我們更將心意製 成一張張賀卡,以及一句句英語祝福;透過陪伴和相處,給 予孩子們接納、肯定和欣賞。到了反思階段,各位都侃侃而

談,互訴得著,更見關懷和歡笑。最後更感謝劉以聰先生及 北區旅團領袖送贈朱古力及繪圖工具套裝,讓孩子在節日中 增添歡樂。

聖巴拿巴會之家服務

早前北區旅團參與聖巴拿巴會之家服務, 關懷18位低收入及劏房戶小學生,了解孩子 生活情況和需要,並給予接納、肯定和欣賞。

當天除了贈送童軍親手製作的聖誕賀卡及小禮 物外,參加者更擔任「小老師」,即場教授和 一起唱聖誕歌曲 , 與孩子同參與同學習 ,即使

彼此都以外語溝通,仍能感受到節日獨有的氣 氛,以及互相關懷的心意。實踐了童軍核心價 值「關懷社會」服務他人的童軍精神。

5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4

跑手包派發日

跑手包派發地點位於維多利 亞公園中央草坪,從1月17日至1 月20日,每天持續7-8小時內派 發所有跑手包。平均每分鐘派發 50多份,其中包括號碼布、行李 牌、行李袋及多款紀念品。童軍 們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為每位 跑手準備跑手包,跑手核對資料 無誤後便可前往參加嘉年華會。

渣打香港馬拉松於2024年1月21日順利舉行,全面恢復 至疫情前的規模,而參賽者名額亦增加至74,000個。是次 服務涵蓋了五個範疇,包括跑手包派發、比賽日行李寄存及 派發、行李安全檢查、跑手體驗及海外跑手接待。整個服務 從1月15日至1月21日為止,港島地域早於比賽前半年已開 始相關籌備工作,與主辦單位及多個政府部門緊密溝通,並 根據最新的情況設計和編排相關事項。今年我們一共動員了 超過900名童軍成員及領袖,協助一年一度最大型的童軍服 務,總服務時數超過14,000小時。

6

跑手在起跑前需到指定地點進行行李檢查並 寄存行李。馬拉松及半馬拉松跑手需先到香港文 化中心露天廣場接受行李檢查,然後前往天星碼 頭公共運輸交匯處尋找所屬行李車寄存行李。行

李寄存完畢後,行李會分批運送到維多利亞公園 的5、6號足球場和摩頓臺臨時遊樂場,經過排序 和點算後方可供跑手領取。而十公里賽事跑手則

依舊在維多利亞公園中央草坪進行行李檢查、寄 存行李及於賽事完成後取回行李。

行李安全檢查

海外跑手接待 比賽日行李寄存

為確保跑手安全,今年我們更首次統籌行李 檢查,負責行李安檢流程,並指示保安人員根據 大會的指引,進行安檢後方可寄存行李。我們於 比賽當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維多利亞公園中央 草坪設置行李檢查區,並監督相關運作,配合行 李區的人流管制,確保跑手能順利寄存行李。

跑手體驗

為了提升跑手在賽事期間的體 驗,大會提供了多種活動,為跑手 沿途打氣。我們統籌及設置了「渣 馬打氣站」,供親朋好友為跑手加 油鼓勵。此外,港島地域童軍樂隊 亦在比賽日終點衝線區為跑手們演 奏,為打氣區增添了熱鬧的氛圍, 為賽事增添了色彩。

最後,在此感謝每一位參與服務的童軍成員和領袖,感謝 大家傾盡全力確保賽事順利舉行。希望在2025年2月再次見到 大家的踴躍參與服務,與跑手一起跑得更遠。

除了與行李相關的服務外,我 們繼續參與海外跑手接待工作,當 中包括:機場及酒店接送、活動和 比賽日的各項行政及協調安排,務 求令海外跑手體驗香港引以為傲的 大型體育活動盛事。

7

香港童軍總會龍舟會

龍舟是中華文化的承傳,講求團體合作精神,隊中 各人擔任不同位置:包括舵手、鼓手、槳手等。更著重 默契和動作的一致性,以產生最大的動力一同前進。龍 舟活動較其他水上活動安全,適合不同年齡、性別和經 驗的參加者一同參與。

龍舟這項運動不只是一項划船運動,更開啟了跨文 化的交流,現時龍舟已被確認為一項國際體育運動。事 實上,龍舟不再是一項地區性運動,在許多國家,它可

以被視為健身或是一個有趣的競技,進而可以促進紀律 和團隊合作,十分適合作為童軍訓練活動。

過往香港童軍總會一直有舉辦不同形式的龍舟比 賽,亦有組隊參加中國香港龍舟總會及外界團體舉辦的 不同龍舟比賽。直至2021年,為加強及有系統地推動龍 舟運動,香港童軍總會龍舟會(簡稱童軍龍舟會)正式 成立,邀請中國香港龍舟總會數位骨幹成員包括鍾志樂 先生、馬兆榮醫生擔任顧問,以及勞鑑先生出任會長。 另外,亦邀請林昇洪博士擔任主席,各地域海上活動總 監為執行委員會員,一同推動龍舟運動。

龍舟會一直都有定期訓練,多數是平日傍晚在沙田 城門河進行,並參加不同的賽事。2023年疫情後,本會 每月都有2次的隊員訓練,積極地為童軍龍舟隊作好準 備,隨時出賽。

8

一般龍舟比賽都是500、1000或2000米,與大家熟悉 的陸上馬拉松比賽一樣,原來龍舟亦設有半馬拉松賽。龍 舟半馬拉松賽道由沙田石門出發,途經烏溪沙碼頭,轉向 科學園、大埔海濱公園、元洲仔,再經科學園,返回沙田 石門終點,全程約21公里。

在2023年12月3日的早上,一行二十人由香港童軍總

會龍舟會主席林昇洪博士帶領及中國香港龍舟總會會長暨 香港童軍總會龍舟會會長勞鑑先生到場打氣下、一起發上 龍舟出發,隨著司令員的鳴槍、百槳齊發,一同向著第一

個檢查點出發,途中我們有需要進食一些能量食物以補充 因長時間划艇對體力的消耗,經過各隊員的努力,最終我 們獲得第十二屆香港半馬拉松龍舟錦標賽的公開組季軍。

是次比賽不論是比賽的長度及參賽健兒的平均年齡,應是 香港童軍總會在龍舟項目的一項創舉。能夠奪得如此佳績,實 有賴於童軍龍舟會的推動及支持。希望各位童軍成員積極參與 龍舟訓練或活動,為童軍總會在龍舟項目中增光。

童軍龍舟會亦計劃衝出香港,參加鄰近地區的龍舟比賽。 有興趣的童軍成員,歡迎加入我們一起發揮團體合作精神,並 傳揚中國文化。

9

大潭鷺鳥

近日宮崎駿的電影《蒼鷺與少年》上映,令蒼鷺成為 了主角。原來蒼鷺是鷺鳥家族之中的巨無霸,是香港常見 的冬候鳥。1月份,港島地域與生態協會(香港)有限公 司舉辦了「認識大潭鷺鳥工作坊」。工作坊介紹了香港常 見的鷺鳥,我們當日在大潭進行了觀察,發現不少鷺鳥的 蹤影。究竟鷺鳥是怎樣分辨的呢 ?

文:盧惠芬 圖﹕鄺添祺 鷺鳥的特徵

鷺鳥屬於中、大型水鳥,牠們的特徵是嘴長、腳長和 頸長,鷺鳥在飛行時會把頸部縮起亦是牠們的特徵。

香港的鷺鳥

全球已知的鷺鳥共有65個鳥種,香港共錄得18種, 其中13種有在香港繁殖的紀錄。這次為大家介紹的小白 鷺、大白鷺、牛背鷺、夜鷺及池鷺,都是在港繁殖的留 鳥,亦常見於大潭。

認識大潭鷺鳥工作坊

小白鷺 / Little Egret / Egretta garzetta

• 全身羽毛白色

• 黑色嘴,黑色腳,黃色腳趾

• 繁殖時期,頭上有兩條細長飾羽

• 香港最常見的水鳥,見於各類型濕地

大潭童軍中心
10

大白鷺 / Great Egret / Ardea alba

• 全身羽毛白色

• 黃色嘴,黑色腳,頸部屈曲幅度大

• 繁殖時期,嘴會轉為黑色,背上長白色飾羽

• 見於各類型濕地

牛背鷺 / Eastern Cattle Egret / Bubulcus coromandus

• 全身羽毛白色

• 黃色嘴,黑色腳

• 繁殖時期,頭、頸、胸前及背部披上黃色羽毛

• 多見於農田及淡水濕地,常與牛隻為伴,名稱由此而來

夜鷺 / Black-crowned Night Heron / Nycticorax nycticorax

• 全身羽毛灰色,背部及頭頂黑色

• 第一年離巢幼鳥全身羽毛棕褐色帶白色斑點,第二年 漸轉為成鳥羽色

• 粗嘴,短頸,黃色腳,成鳥紅色眼睛

• 繁殖時期,後枕有白色長飾羽

• 夜行性,常見於市區,甚至鬧市中亦可發現其蹤跡

11

池鷺 / Chinese Pond Heron / Ardeola bacchus

• 身體具褐色縱紋,雙翼呈白色

• 嘴、腳皆長

• 繁殖時期,頭、頸和胸變成深酒紅色,背部為深藍色

• 常見於各類型濕地和河道 鷺鳥的生活

鷺鳥生活於濕地及林地之中,主要的食糧是魚蝦和昆 蟲等,只要有水的地方便不難發現牠們,例如海邊、引水 道或巿區公園的池塘。鷺鳥在香港廣泛分佈,大部份棲息 於新界西北,其中后海灣和沙頭角海一帶是牠們的最大棲 息地,而大潭篤亦經常有鷺鳥出現。

鬧市中的鷺鳥林

每年3至8月是鷺鳥的繁殖季,大部份鷺鳥會聚集在 林地一起築巢育雛,這些鷺鳥的繁殖地稱為「鷺鳥林」 。根據香港觀鳥會的調查紀錄,現時全港約有23個鷺鳥 林,大多位於后海灣,其餘廣泛分佈新界各地,其中一些 鷺鳥林更位於鬧市之中。大埔墟鷺鳥林是本港最大的鷺鳥 林之一,該鷺鳥林位於繁忙馬路旁邊,車輛不停從鷺鳥林 側穿梭,每到繁殖季節,該處定必吸引大批攝影發燒友及 觀鳥愛好者聚集,形成一個人鳥共處的鬧市奇觀。

觀察鷺鳥守則

我們在觀察鷺鳥時要保持安靜,在鷺鳥繁殖期間應和 鷺鳥保持一定距離,使用適當器材(如望遠鏡)協助觀 察,避免對鷺鳥做成滋擾,影響鷺鳥繁殖。

12

港島航空組

全球定位系統 (GPS)已成為大家日常生日中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大家可以想像到在 GPS 最初被研發出來 的時候曾經是美國軍方最高的軍事科技,不能供大眾 使用嗎?GPS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研發,逐漸由美軍 機密開放給公眾使用。正因如此,航空導航也逐漸由 地面導航儀器主導轉為衛星導航主導,不但使航空導 航更加精準,同時也使越洋導航和極地導航變得更安 全可靠。

GPS的基本原理是運用衛星與接收儀器的訊號傳 送時間,計算出接收器的位置。因為接收器有左右 (x-axis)、前後 (y-axis)、高低 (z-axis),以及訊號穿越 離子層時變幻莫測的時間差 (time error) 這四大變數, 所以準確的定位最少需要連接四顆衛星。

現時的GPS導航主要可以分為「區域導航」 (Area Navigation, RNAV) 及「所需導航性能」 (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 RNP) 兩種。RNAV 容許航 機使用地面及衞星導航設備,配合航機上的慣性導航 系統 (Inertial Reference System, IRS) 校準,在指定 的精準度標準下沿航道飛行。在精準度較低的越洋或 偏遠地區一般會使用 RNAV-10,即在最少95% 的可 靠度下,航機會在航道左右10海里內的偏差下飛行; 而在較為繁忙而且能達到精準度較高的地方,如在主要 航路 (Airway) 及機場附近的終端區 (Terminal Area),則 會按情況使用RNAV-5、RNAV-2,以及RNAV-1。RNP 是在RNAV的基礎上額外要求航機具備自我監視及警報 的能力,一旦航機未能達至指定的精準度要求時會向 機組人員發出警示,因此有助提高機組人員的狀態意識 (situation awareness),縮小航路間距。因此,在越洋 或偏遠地區多會使用 RNP-4 或 RNP-2,而在airway及 terminal area則會使用 RNP-2、RNP-1、RNP-0.3。

GPS 衛星

不同 RNP 標準在不 同飛行階段內的應用 利用地面設備進一 步提高精準度的GLS APCH

RNAV 及 RNP 更可提供進場 (Approach),使航 機可以在傳統地面進場儀器如NDB、VOR、ILS等失效 時提供另一個選擇。RNAV APCH 及RNP APCH被定義 為「具垂直導引之進場程序」 (Approach Procedures with Vertical Guidance, APV),而GLS APCH更是「精 準進場程序」 (Precision Approach Procedure),可以 在天氣較差的情況下安全地引領飛機至與 ILS CAT I相 約的決斷高度 (Decision Altitude)。

雖然GPS於航空業內的應用日益普及,精準度也越 來越高,GPS也不是完完全全可靠的。GPS的精準度除 了取決於覆蓋航機的衞星數目,也受地形因素影響與 地面設備的校準,航機上的IRS也會隨飛行時間降低準 確度。加上近來地緣衝突增加,航機面對頻繁的壓制 式干擾 (Jamming) 和欺騙式干擾 (Spoofing),各種干 擾不但可迫使航機無法繼續在指定的航道上飛行,也 有機會出現各種不尋常的警報,如在高空出現地面迫 近警告 (Ground Proximity Warning) 等等,威脅航機 安全。因此,人類和機器的互動必須各取其長,結合 人類的靈活性以及機器對長時間持續穩定的表現,才 可以使整個人機系統達至更安全,更高效的表現。

RNAV與 RNP 導航
13

嘉爾頓錦標賽 維多利亞城區選拔賽2024 文: 維多利亞城區助理區總監 何嘉駿先生

「全港嘉爾頓錦標賽」為童軍支部最高水平之技能 比賽,自1951年創立以來,各參賽童軍旅均竭盡所能, 全力爭勝,冠軍隊伍則被譽為童軍支部的最佳小隊。

本區於2月24至25日於大潭童軍中心營地舉行了嘉爾 頓錦標賽區選拔賽,參賽隊伍共有4隊。在區總監的心目 中,每一隊都是本區的精英,每人都有一顆熱血的心, 於比賽過程中,充份發揮童軍勇敢不怕難的精神。

漫長而刻苦的過程,是堅持和毅力的鍛鍊,各參賽 者費盡心思策劃和準備比賽,既要花大量時間忙於集 訓,也要應付繁重的學業,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在區選拔比賽裡,看見了大家的成長,流著汗水拼 出兄弟情,大家朝着共同目標,共同承擔順逆,一起享 受成果。除了童軍成員的努力外,也有賴熱心領袖在背 後,付出海量的時間和心血,令各旅團代表茁壯成長。

今年是疫情後首次的嘉爾頓錦標賽,要維持着旅團 的活力和隊員的參與度,是一個很難的課題。比賽固然 要有爭勝的心,但最重要的是友誼、過程和得著。今次 選拔賽的出線隊伍分別為港島第1旅空童軍團及港島第99 旅童軍團,勝出的旅團當然值得嘉許,期望他們更上一 層樓,但另外的參賽隊伍,表現同樣出色,希望他們不 要放棄,繼續裝備自己,迎接未來更多的挑戰。

最後本人謹代表本區,鳴謝各位在選拔賽中出心出 力的領袖及職員,也要向各參賽隊伍的領袖致謝,全靠 前線領袖們的努力,才能訓練出一群又一群的優秀人 才,讓童軍活動傳承下去。

14

港島南區40周年活動 の 「童」賀聖誕營火會

文: 助理區總監(小童軍) 李婉怡

為慶祝港島南區成立40週年,本區已於2023年12月16日假

香港仔工業學校舉行「童」賀聖誕營火會,讓各支部成員、領 袖、委員一同預祝佳節,在寒冬下感受營火帶來的溫暖。

當晚,營火領袖帶領參加者安靜地步入會場。安頓後,由主 禮人 - 地域總監楊國光博士、營火領袖 - 助理地域總監(公共關 係)曾麗珊博士及區總監謝宏駿先生朗讀營火頌詞:

「火光照耀南精靈,歌聲樂韻唱不停,

齊歡童賀聖誕頌,點聚快樂火紅紅。」

就在營火熊熊之際,經典的「Campfire’s Burning」掀起 了營火會序幕。及後,充滿趣味的「猜拳歌」激起參加者的活躍 細胞。而令人精神抖擻的「我哋香港童軍」更把當晚的氣氛推至 高峰,參加者無不投入。

完結前,謝總監與圍著營火的參加者分享感受,並鼓勵參加 者繼續積極投入童軍生活,情境猶如貝登堡爵士在白浪島進行實 驗露營時分享營火談話。最後,傳統的「驪歌」讓參加者以不捨 的心情離開營火會場。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南區40周年紀念活動的詳情,請留意本區 網頁及活動通告。

15

在甲辰年之始,謹代表港島地域季刊編輯委員會仝 人,恭祝各位「身體健康,童運亨通」!2023年 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面對各種無法預測和不能避免 的情況,我們都能堅持著並攜手度過每一項挑戰。 童軍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制服團體,在社區 服務、環保工作或技能訓練上都能展現出卓越的領 導力和優質的團隊合作精神,我們引以為傲。

在新的一年,港島地域將持續致力提供有趣、實用 且具啟發性的活動與訓練,同時為各區會、前線領 袖及各童軍單位成員提供充足的資源和支援。

讓我們攜手共創更美好的2024年!

考獲木章人士名單

(2023 年 11 月 22 日至 2023 年 12 月 4 日)

領袖 所屬區 所屬單位 簽發日期 支部

郭卓珩 灣仔區 港島第十五旅 4/12/2024 行政人員

本刊歡迎各童軍成員投稿,請把作品電郵至 bulletin@hkirscout.org.hk。

投稿者請附真實姓名、單位、童軍職位及聯絡電話。 來稿請以 400 字為限,並附上最少 5 張相片。

截稿日期為每期季刊前一個月的第 15 日(即 2、5、

8 及 11 月的第 15 日)。

編輯小組保留來稿的刊登、出版、轉載、刪剪、修改、 展覽或作宣傳用途而不另行通知及付酬。

編輯委員會成員

顧 問:

督印人:

青少年活動及公共關係小組委員會主席 葉智強先生 , PMSM 地域總監 楊國光博士

副地域總監(行政)鍾震宇先生 總編輯: 助理地域總監(公共關係)曾麗珊博士 行政編輯: 張嘉政先生

美術、校對及

文字編輯: 唐嘉亮先生 、葉志光先生

編輯小組: 關浩然先生、馮渝彬先生、 朱浩銘先生、李婉怡女士

港島地域總部:

香港灣仔日善街 23 號

香港童軍百周年紀念大樓 19 樓

電話: 2574 4296

傳真: 2835 7777

香港童軍總會網址: http://www.scout.org.hk

港島地域網址: http://www.hkirscout.org.hk

出版: 港島地域公共關係部

設計及承印: 聯合印刷設計有限公司

電話: 2324 9868

總編輯的話 1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港島地域季刊(第53期)2024年3月 by Public Relations HKIR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