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觀眾:
為求令表演者及觀眾不致受到騷擾,請關掉手提電話、其他響鬧及發光 的裝置。同時請勿在場內飲食或擅自攝影、錄音或錄影。多謝合作。
場刊回收
閣下若不準備保留本節目場刊,請於終場離去前把場刊留在座位,或交 回入口處的回收箱,以便循環使用,多謝合作。
此節目內容涉及不雅用語及裸露情節,適合 12 歲或以上人士觀看
如遇特殊情況,主辦機構保留更改節目及表演者的權利
創作及製作人員
編劇 瑪蒂娜.馬佐科 Martyna Majok
翻譯 甄拔濤
導演 羅松堅 #
副導演 黃曉初
佈景設計 王梓駿
服裝設計 黃葆宜
燈光設計 何昕霖
音響設計 梁梓楹
化妝造型 Jan Cheuk
監製 張可堅 ^、黃懿雯 ^
助理監製 吳鳳鳴
製作經理 李浩賢
舞台監督 馮舒凝
執行舞台監督 Zeta Chan
助理舞台監督 何焯旗
電腦燈程式員 朱家敏
舞台助理 吳駿瑋、黃康喬、鍾皓信 ▲ 、
練曉螢 ▲、陳泳彤 +、黃洛恆 +
服裝員 呂琼珍

前台助理 胡琇雅、陳彥汶
平面設計 Alfie Leung
宣傳攝影 Michael CW Chiu
宣傳化妝 Jan Cheuk
宣傳錄像 Ziv Chun
演出攝影 Kit Chan @ KC Creative、陳錦龍
演出錄像 C. Production House
排練攝影 馮偉新
佈景製作 雅都廣告裝飾有限公司
燈光器材 盛邦興業有限公司
# 承蒙大細路劇團批准參與是次演出
承蒙中英劇團批准參與是次演出
▲ 承蒙香港演藝學院批准參與是次演出 + 承蒙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批准參與是次演出
World Premiere produced in July 2016 by The Williamstown Theatre Festival Mandy Greenfield, Artistic Director, Michael Sag, General Manager兩對城市中的邊緣人:
失業貨車司機 Eddie 照顧癱瘓的前妻 Ani;
拮据的大學畢業生 Jess 應徵做富裕卻患有腦癱的博士生 John 的私人看護。
在新澤西的冬雪下,彌漫著越親越遠的疏離感。
分場表
序幕 12 月 聖誕節前一個星期 聖美斯酒吧
第一場 同年 9 月 三個月前 John 的家
第二場 同年 9 月 三個月前 Ani 的家
第三場 同年 9 月 三個月前 John 的家
第四場 同年 10 月 兩個月前 Ani 的家
第五場 12 月 聖誕節前一個星期 John 的家
第六場 同年 10 月 兩個月前 Ani 的家
第七場 12 月 聖誕節前一個星期 John 的家
第八場 同日 聖誕節前一個星期 街上
第九場 同日 聖誕節前一個星期 Eddie 位於貝永的家
演出長約 2 小時,不設中場休息,遲到觀眾須待適當時候才可進場

角色表
鄧偉傑 * 飾 Eddie
洪節華 飾 Ani

梁浩邦 飾 John
黃婉華 飾 Jess
* 承蒙同流批准參與是次演出
網上問卷
會長的話
歡迎大家蒞臨觀看劇協 2023 至 24 年度的周年演出,《我們所不知道的生活成本》。跟 過往每個年度的周年演出一樣,我們邀請鮮有合作的劇友組成創作團隊與製作人員, 並且盡量邀請年輕的戲劇工作者加入,這是劇協舉行周年演出一向的宗旨與特色。這 個年度,我們邀請了於執導相當有經驗的羅松堅兄擔任導演。在羅導演領導下,以 邀請及公開遴選的方式決定了演員陣容,包括鄧偉傑、洪節華、梁浩邦、黃婉華幾 位。偉傑兄剛在上一個年度的周年演出中,以正義理智的陪審員身分,引導十一位陪 審員制止一宗冤獄的產生,揭示社會上偏見蒙蔽真相的嚴重問題;在今個周年演出則 夥同三位首次與劇協合作的年輕演員,藉兩個相濡以沫的故事探討人際間互相依存的 關係。

羅導演在接受我們邀請時,推薦了美國女劇作家瑪蒂娜.馬佐科的《我們所不知道的 生活成本》。這個頗有內涵與深度的劇作, 2018 年曾獲普立茲奬戲劇獎。如前所述, 它所展示的問題真切而富思考性,正好符合劇協一直以來為周年演出選擇劇本的原 則,也貫徹我們誠心向觀眾介紹優秀劇作、呈獻具水準戲劇製作的宗旨。劇本翻譯方 面,我們更邀請到羅導演推薦的甄拔濤兄擔任。得到這個重要的圖塊,呈現本年度周 年演出的精彩圖畫就拼好了,誠盼得到大家的欣賞。
最後,感謝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歷年的贊助與支持! 讓我們一起享受生活中這美妙的 時刻吧!

導演的話
多謝你前來欣賞。
《我們所不知道的生活成本》(Cost of living),是美國劇作家 Matyna Majok 寫的。劇 本的前身是 2015 年寫的《來自劍橋的約翰》(John, who's here from Cambridge),原本 只有 John 和 Jess 的角色。《我們所不知道的生活成本》後來在 2016 年於外百老匯首 演。2018 年獲普立茲奬。
作者在劇本中明確提到,她想在劇本中呈現出新澤西州的人及其多元文化的美麗,而 且 John 和 Ani 最好由傷健人士來演。身處香港的我們,實在難以呈現作者所期望的 新澤西的人種種不同的膚色、種族、口音等的美麗;又因為本人的不才,未有邀請傷 健人士去演,實在可惜。希望日後比我有才的導演,去成就作者的美意。
雖然作品的背景與我們有一定距離,但劇本中的各個人物,在劇中所遇到的困難,也 與我們有些共通點。大抵是,我們難以消解因人與人之間的間距而來的孤獨,生活、 階級、身體狀況、時間、工作地位、疾病、死亡等等把人們拉遠了,同時也走近了。
到底什麼是我們生命中值得付出的成本,使我們的生活愉快而幸福美滿,又或退而求 其次,僅只望達到基本需求?實情可能是:我們知道、以為知道,又可能不知道。在 生命大海中飄泊的我們如何能夠靠岸?我不知道。希望你知道。知道的,請分享給他 人知道。不然的話,祝願大家靠在一起。縱然飄泊,也不孤單。

最後,感謝劇協邀請小弟執導是次作品,也感謝各位伙伴。今次的排練,實在感到自 己有很多不足,辛苦了一班伙伴。過程中,其實由第一天我心裏極度害怕,總覺得最 終會「失敗」收場。然而,或許就是這心驚膽跳、飄泊不定間,仍然有各位的包容和 幫助,讓我感到劇本中出現的那張毛毯吧。
特別感謝太太。
\創作人員簡介
瑪蒂娜.馬佐科Martyna Majok 編劇


一位近年備受讚譽的女劇作家,出生於波蘭的比托姆市,後移居至美國。她以細膩的 筆觸探索複雜的主題和社會狀況,以其發人深省的作品聞名。
她的作品往往聚焦於少數群體和面臨獨特挑戰的人物。她深入剖析移民、殘障人士以 及與貧困鬥爭的人的生活,以細膩的描繪挑戰刻板印象和展現其複雜的心路歷程。通 過其敘事方式,突顯了被邊緣化的人物其韌性和力量。
Cost of Living 是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該劇於 2016 年首演,並在 2018 年榮獲普立
茲戲劇獎。劇中探索了四個角色的生活,其中兩個有殘疾,兩個健全,但他們都有 各自的缺撼和需要。她的寫作以情感深度、機智敏銳和對人際關係的強大探索而著 稱。其他作品亦包括《鐵路封鎖》(Ironbound)、《皇后區》(Queens)和《庇護城市》 (Sanctuary City)等。
甄拔濤 翻譯
立足香港及德國劇場。
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德國曼海姆國家劇院駐院作家(2021-2022 劇季)、香港藝術發
展局文學藝術範疇民選委員及文學委員會主席。香港大學英國文學學士、香港中文大 學社會學碩士及倫敦大學 Royal Holloway 編劇碩士。

英文劇本《未來簡史》獲 2016 德國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獎,為首位華人得此殊榮。中
文劇本《灼眼的白晨》獲第八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甄氏至今已有六部劇作翻譯 成德文上演,其作品曾受以下機構委約及邀請演出:德國慕尼黑新音樂雙年展、曼海 姆夏日藝術節、慕尼黑皇宮劇院、法蘭克福劇院、吉森國家劇院、弗賴堡劇院、蕯爾 布魯根國家劇院、呂北克室內劇院、奧地利林茲劇院、加拿大蒙特利爾 CINARS 雙 年展、瑞典電台、南韓亞洲編劇節、台灣廣藝廳、香港新視野藝術節、國際綜藝合家 歡、大館、藝穗會、香港話劇團、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等。
近作包括《閃亮搖曳的雪》、《後人類狀況》、《詛咒與救贖》、《有你,故我在》、《核 爆後的快樂生活》、《柏林的金魚》、《洪水來了,我一個人在台北》(現場及網上版)、 《她和他們意識之流》、《建豐二年》及《如何向外星人介紹香港人的感情生活》等。
羅松堅 導演

2003 年於香港演藝學院畢業,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2010 年於香港中 文大學哲學系畢業,獲哲學文學碩士。2018 年於香港演藝學院畢業,獲戲劇藝術碩 士,主修導演。曾任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全職講師及香港迪士尼樂園全職演員。現 為大細路劇團聯合藝術總監、自由身演員、導演、中小學戲劇導師、香港演藝學院戲 劇學院兼職教師。憑影話戲《報案人》獲第二十四屆香港舞台劇奬最佳男配角(悲劇/ 正劇)提名。
王梓駿 舞台設計

畢業於香港演藝科藝學院,獲藝術學士(一級榮譽)學位,主修舞台設計。 現為自由 身舞台設計師。舞台設計包括:劇場空間《謀殺迴路》、《死亡和我有個約會》、《謀 殺啓示》、《帶著矛盾去葡京》及《喜靈州……分享夜》;香港話劇團《美麗團員大結 局》、《我們的故事》、《引狼入室》、《危樓》、《八樓半的密室》、《半天吊的流浪貓》 及《最後晚餐》;劇道場《阿席》、《藝海唐生》及《聖女貞德》;藝君子劇團《恐怖罐頭》 及《捉你生日快樂》;一舖清唱《庵藏不露》、《維多利雅講》及《大殉情》;思定劇社 《香江歲月情》;風車草劇團《碧蓮與威潔》;爆炸戲棚《我們的青春日誌》及《我和青 天有個秘密》;非凡美樂《貝里尼:諾瑪》、《風流寡婦》、《蝴蝶夫人》及《波希米亞 生涯》;香港戲劇協會《礦井下的彩虹》;香港小交響樂團《阿飛正轉》及《高世章的 神奇電影畫布》;BHT Theatre《雄顏一笑》;7A 班戲劇組《魔幻法典》;唯獨舞台《唯 獨袮是王 II》;夢飛行合家歡劇團《花木蘭》;Metro-Holik Studio《康橋告別式》(重 演)。
黃葆宜 服裝設計

現為香港設計師及視覺藝術家。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獲藝術碩士學位,主修佈景 設計。畢業佈景設計作品《海鷗》曾獲 2017 年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年度 舞台科藝/美術獎及 2017 年香港小劇場獎最佳舞台美學設計獎。近年曾於中英劇團 及大細路劇團擔任佈景及服裝設計,及協助美術指導魏鳳美參與陳果導演的多部電影 製作。

\創作人員簡介
何昕霖 燈光設計
2013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燈光設計。參 與燈光設計的作品包括:華意堂《南區不了情》;影話戲《轉轍點》、《救贖》;社區 劇場《法吻》、《動物園的故事》;香港合唱團有限公司《仙樂飄飄處處聞》(首演及重 演)、《孤雛淚》;105 劇圑《羅生門》、《沙膽大娘》;香港話劇團《時光倒流香港地》; 7A 班戲劇組《文字再造 V ﹠ IV》、《趙氏孤兒》;劇場工作室《城邊內 城邊外》、《看
不到的世界》(首演及重演);周耀輝《時代撼動我們 願望做鬧市的詩人》,以及執行 燈光設計的製作《父子母女一場 》(重演)。在學期間曾參與的設計作品包括:《羊泉 鄉》。
梁梓楹 音響設計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科藝製作系,主修音響設計。設計以外,在學時曾策劃及 監製《穗 2.0》;曾擔任日落音樂會 2017 之現場轉播及錄音工程師;亦曾為小童群益
會微電影《煙熄了應該斷尾》配樂。
音響設計作品包括:Free-To-Play《孤伶伶遇上幸運星》、《露宿的愛》;香港演藝學院 《海鷗》、《誤會》、《閉門一家親》、《穗 2.0》、《穗 3.0》;跳樂劇團《跨越時空大冒 險》、《神奇的秘密日記》;浪人劇場《荒幕行人:OS1》;觀塘劇團《當我回來,你還 會和我飛?》;社區劇場《俾唔起?咪鬼俾!》;舞台戲《忘。記》;葉紹堅 X 獨樂樂
工作室《攞命樓主》、《聚散頌》、《擋不住的光》;展覽《倘若時間也沒法為你的愛作 證》。亦曾於多個演出擔任現場演奏。
Jan Cheuk 化妝造型



畢業於理工大學。師承舞台化妝師馬穎芝博士。自 2009 年起活躍於舞台劇界,曾與 多個劇團及機構合作,包括香港話劇團、中英劇團、城市當代舞蹈團、 iStage 、藝君 子劇團、香港戲劇協會、一條褲製作、糊塗戲班、動藝、同流、一路青空、風車草劇 團、演戲家族、A2 創作社等。
除舞台化妝外,亦為不同團體擔任課程導師及開設各類型專業化妝課程。
鄧偉傑
兩個小孩的父親、同流藝術總監、香港專業戲劇人同盟創會發起人。
近期演出:香港戲劇協會《十二怒漢》。
洪節華


劇場遊子。
先後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及新加坡劇場訓練與研究課程(現稱跨文化戲劇學 院)。遊走劇場多年,跨足編劇、導演、演員、戲劇導師等崗位,曾與不同國家的藝 術家和劇團合作,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中國及韓國等。2010 年與台灣藝術 家洪珮菁共同創作《隔離嘅大母雞》參加第三屆台北藝穗節,並榮獲年度首獎及第九 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提名。同年,把創作基地移至新加坡,先後於實踐劇場及猴 紙劇坊任駐團藝術家,和避難階段的避難所(演員訓練計劃)首屆成員。2018 年回歸 香港,繼續遊走,以自由身劇場工作者身份與不同劇團合作。
近年參演的作品包括:普劇場《所羅門的大貓》;糊塗戲班《平原上的燕》、《地下急 症室》;兩個碌小攪作《小烏龜大冒險》、《反斗其兵》;7A 班戲劇組《文字再做 VII. 演員的自我修養》等。參與編導的作品包括:洪節華 x 演摩莎劇團《靈站》;藝術本子 x 大埔藝術中心 2021 大埔青年藝術節微微電影《貓阿武不見了》等。其他參與包括: 7A 班戲劇組《文字再做 VII.我 10 歲離婚》任導演及演員、《俠客列傳》任副導演及 形體指導;劇場空間《熱鬥獅子球》任副導演等。

梁浩邦

2008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在學期 間曾獲春天舞台獎學金、匯豐銀行香港與内地交流獎學金。
主要演出作品包括:風車草劇團《有人出租》;英皇娛樂《最後禮物》;浪人劇場《緬 甸歲月》;再構造劇團《未來簡史》、《後人類狀況》;團劇團《天使撻落新都城》;英 皇娱樂《杜老誌》;香港話劇團《轟隆》;前進進戲劇工作坊《驚爆》;風車草劇團《屈 獄情》;中英劇團《吸血驚情》;焦媛實驗劇團《金鎖記》;浪人劇場《鯉魚門的霧》(香 港及北京);PIP 文化產業《失戀單位》;藝君子劇團《牽牛花》。
此外亦曾參與多個國外巡迴演出,其中包括:鄧樹榮工作室《馬克白》東歐六國巡迴、 藝君子劇團 2017 年愛丁堡戲劇節演出。現為香港浸會大學持續進修課程(毅進課程) 兼職導師(表演與創意)。


2016 年憑《天使撻落新.都城》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喜劇/鬧劇),亦分別憑 《轟隆》及《有人出租》於 2015 年及 2023 年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喜劇/ 鬧劇)、2013 年憑《驚爆》獲提名香港小劇場獎優秀男演員。
feuilladee
Franchesca 現為自由身演員,在香港及加拿大成長,能操流利英文、廣東話及普通話。
2012 年畢業於加拿大卡加里大學,獲市場學學士學位。2019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
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校內演出包括:《我自在江湖》、《加 數機》、《誰怕蒼蠅王》、《唐吉訶德》及《Lysistrata》。在學期間曾獲多個獎學金,並 憑《我自在江湖》獲頒傑出演員獎。先後赴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大學、英國皇 家戲劇藝術學院演出及丹麥歐丁劇場交流。
近年參與演出包括:艾菲斯劇團《斑馬》;iStage《淘汰遊戲玩謝你》;同流《每一件美 好的事》、《生生》。2020-2021 期間為同流駐團新進演員。憑同流《每一件美好的事》 獨腳戲獲提名第 13 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女主角。
除了參與舞台劇、電視電影、配音、廣告、司儀等工作外,她亦是個行山冒險愛好 者!
franchesca_wong Franchesca Wong
製作人員簡介/
張可堅 監製

資深戲劇工作者,經驗豐富,戲劇工作範圍包括監製、導演、演員、翻譯和撰寫劇 評。1982 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浸會大學(前稱「浸會學院」)英文系,隨即加入中英劇 團為職業演員。1987 年離開中英劇團,進入香港大學進修翻譯, 1989 年取得榮譽文 學士。期間出任中天製作有限公司總經理,監製大型話劇製作。1994 年加入香港戲劇 協會擔任副會長至今。1998 年參與創立劇場空間並出任藝術總監。2011 年取得香港 演藝學院藝術碩士,主修導演。

張氏曾先後 11 次獲提名香港舞台劇奬最佳導演,並分別憑《撞板風流》和《十二怒漢》 獲頒第三屆最佳導演(喜劇/鬧劇)和第十三屆最佳導演(悲劇/正劇)奬項;2009 年
獲香港戲劇協會頒發銀禧紀念獎傑出翻譯獎;2014 年獲民政事務局局長頒發嘉許狀,
以表揚他在推動文化藝術發展方面的貢獻。
現為中英劇團藝術總監,香港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客席講師教授戲劇翻譯及演藝課 程,香港戲劇協會副會長、劇場空間及 iStage 劇團董事、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婦女會 社區劇團名譽藝術總監、香港藝術發展局戲劇審批員、靈火劇團顧問、香港理工大學 文化推廣委員會委員。
\製作人員簡介
黃懿雯 監製

先後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語文及商業學系及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文學士學位 (主修德文)及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2018 年考取香港教育大學藝術管理 與文化企業行政人員文學碩士。
畢業後曾參與演出包括: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第三帝國的恐懼 和苦難》、《女侍/侍女》、《巴索尼里的一千零一個夜晚》、《百年孤寂》;前進進戲 劇工作坊《斷食少女.K》;顛覆盒子《30 婚限定》;一路青空《芳華絕代之曇花一現》 等,並憑《侍女》獲第二屆香港小劇場獎優秀女演員獎。

黃氏曾為過百個演出擔任監製,合作團體包括:一條褲製作、無人地帶、香港藝術 節、鄧樹榮戲劇工作室、異人實現劇場、役者和戲、一路青空、 Pleroma Theatre 、
六四舞台、新光戲院、香港戲劇協會、奇想偶戲劇團、心靈客棧及香港音樂劇藝術學 院等,近期製作包括:《4000 里》(首演及重演)、Side by Side by Sondheim 、《十二怒 漢》、《兒欺 2020》、《色相》、《妓寨英雄宴》、《車輪婆婆》、《捽捽捽神燈大冒險》、 《Goooooodbye 孖寶》等。2020 年憑《5 月 35 日》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製作, 2023 年
憑《十二怒漢》獲香港舞台劇獎優秀製作之一。黃氏亦曾擔任多個製作的節目統籌, 包括: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華文戲劇節、曹禺戲劇節(部份節目)、紀錄劇場節,以 及本地首個科藝藝術節。
製作人員簡介/
吳鳳鳴 助理監製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
李浩賢 製作經理
先後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文化管理文學碩士,以及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榮譽學位, 主修舞台管理。1995 至 97 年連續三屆獲得校內成龍慈善基金獎學金。1997 年獲成龍 慈善基金獎學金(海外訓練),前往美國紐約實習,於 American Opera Projects, Inc. 任 舞台監督, 2001 年榮獲香港舞台劇獎「優秀青年舞台管理獎」。過去參與多個本地及 海外表演團體之製作經理、舞台監督及執行舞台監督,包括任白慈善基金之西樓錯 夢、帝女花、再世紅梅記及蝶影紅梨記等作品的製作經理,並曾任香港演藝學院科藝 學院駐院藝術家。曾為香港電影資料館擔任多個展覽設計,在陳奕迅《The Easy Ride》

演唱會擔任意念編排,以及《剎那的烏托邦》擔任助理導演、佈景及服裝設計。2022 年擔任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主辦的科藝藝術節聯合策展人。現為自由工作者 及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主席。

@mickehoyin


馮舒凝 舞台監督
曾參與多個表演團體的製作,包括:任白慈善基金、雛鳳鳴劇團、劇場空間、劇場工 作室、香港戲劇協會、iStage、荃灣有爵樂、樂•誼國際音樂節等。
\製作人員簡介
Zeta Chan 執行舞台監督
畢業於澳洲 La Trobe University 主修傳理系及電影系。回港後於不同製作公司擔任助 理編導及幕後工作,如電視、電影、廣告及活動統籌。其後於不同劇團擔任後台工 作。於 2013 至 2015 年期間為中英劇團駐團執行舞台監督。 近年參與執行舞台監督
製作包括:寂境《八步瑜伽》、進念•二十面體 《華嚴十方》、《13.67》、《道可道
Fashion 道》;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科藝藝術節》、鄧樹榮戲劇工作室《超自 然之戀》、《兩夫妻》; 其他劇團製作包括西九文化區《100% Hong Kong》、香港視覺 藝術中心《急救箱與許願池》、《籠裡的十八種風景》等。現為全職自由身工作者。
何焯旗 助理舞台監督

現為自由身劇場工作者。近期參與製作 : 鄧樹榮戲劇工作室《薄伽梵歌》;一桌兩椅慈 善基金《周瑜都督撐》、《的的撐撐遊樂園》;茶館新星劇團《開心穿粵》、《開心穿粵 2.0 之夢.將來》;大館表演藝術季 2023《寬容的樹》;香港藝術節《第一步》;進劇 場《愛在蔓延時》;香港話劇團《動力奇兵》等。
Alfie Leung 平面設計
自由身平面設計師。澳洲 Monash University 電腦科學學士及商業系統碩士。熱衷於平 面設計與戲劇。2010 年起活躍於本地劇場,為各大小藝團及藝術家設計品牌、網頁及 海報等。
Michael CW Chiu 宣傳攝影



自由身攝影師,專注於舞台劇海報攝影、人像攝影等。兼職心理學研究員,與香港大 學任職研究助理。
mform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