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訂10年牙科服務政策及發展藍圖》倡議書

Page 1

《制訂��年牙科服務 政策及發展藍圖》

倡議書 2022 李慧琼 陳恒鑌 立法會議員

制訂 10 年牙科服務政策及發展藍圖 公營牙科服務政策
內容 前 言 1 概 況.........................................................................................................................................2 香港人口腔健康 2 本港公營牙科服務 3 現行政策...................................................................................................................................5 針對長者牙科服務 ..................................................................................................................... 5 人口及牙醫比例.......................................................................................................................... 9 未來牙醫人力推算 ..................................................................................................................... 9 本港牙科醫護人力來源 ..........................................................................................................10 現存問題 14 政策建議 20 開展未來 10 年公營牙科發展藍圖規劃 20

「民以食為天」,牙齒健康對日常生活及笑顏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口腔如果無 法保持健康,不單影響市民生活的尊嚴,更會導致營養攝取不足,關乎整個人的 身心健康。可是目前政府所提供的公營醫療服務,主要提供中西醫治療及保健服 務,對市民的口腔健康保障乏善可陳。

本港的牙科政策,一向將市民的牙科服務需要,交由私營牙科服務提供者負責, 然而他們的收費令基層市民、長者為之卻步。公營服務方面,全港只有 11 家由 衞生署管理的牙科街症服務診所,每周只對一般市民開放一至兩個上午,每月合 共對外提供不足 4,000 個免費公營牙醫門診名額,且只能為每名病人提供止痛服 務,脫牙服務亦只限一隻。該診所其餘服務時間,主力按公務員合約服務公務 員、退休公務員及其家屬。因此,市民一般只能向私家牙醫求診。

同時,本港牙科醫護人手長期短缺,牙醫佔人口比例低迷,平均每 1 萬名市民只 有 3.5 名牙醫提供服務,較鄰近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或英、美等已發展經濟體 低,例如南韓每一萬人有 5.17 名牙醫、新加坡每一萬人有 4.1 名牙醫都較香港 高,反映本港情況並不理想。

在草擬本倡議書之時,得悉特別行政長官於 2022 年的施政報告中,亦點出將會 檢討牙科服務,成立「牙科護理服務發展工作小組」檢視現行服務,並就加強服 務範疇和模式向政府提供意見。

藉本倡議書希望從本港公、私營牙科服務現況、人力資源發展等多個方面,與當 局及大眾共同探討未來牙科服務政策及發展藍圖,研究如何優化公營牙科服務、 維持整體牙科服務質素、同時應對人口老化為牙科服務需求帶來的重大挑戰,就 這些目標提出短、中及長期的措施建議。

1 前 言

香港人口腔健康 政府由 2001 年起每十年進行一次「口腔健康調查」1,根據 2011 年的調查結果 顯示,香港的成年人和長者有忽視口腔疾病的趨向,即使有嚴重的口腔問題引致 痛楚影響睡眠,他們仍諱疾忌醫,致口腔疾病日趨惡化,因而要承受更多痛楚、 或需接受複雜而昂貴的治療,甚至要把牙齒拔除。 調查結果顯示,跟其他年齡組別相比,使用長期護理服務的長者的失齒情況最嚴 重。大約 20%至 30%完全沒有牙齒。他們差不多全部有蛀牙經驗、牙齒問題影 響面貌而感到不滿意的情況,也有咀嚼困難和進食時感到不適等功能上的問題。 這些長者都意識到自己需要見牙科醫生,然而實際有定期檢查口腔的卻為數不多 (0.7%至 7.9%),於受訪前三年內曾見牙科醫生者只佔少數(25.6%至 36.5 %)。

調查同時發現,5 歲兒童有接受口腔檢查的比率,在所有年齡組別中最低(10 %),因為部分家長誤以為子女口腔健康狀況良好,低估了子女蛀牙情況,導致 子女蛀牙未被察覺及因而未能接受相應治療,包括92%蛀牙未有接受相應治療。

其他年齡組別方面,56.3%成年人和 22.3%非居於院舍長者有定期檢查口腔的 習慣,而這兩組中,沒有定期檢查的比率仍然偏高。

1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312/27/P201312230407.htm

2 概 況

根據現行政策,政府主要負責宣傳、教育(包括學童牙科保健服務)、推 廣口腔健康、為公眾提供緊急牙科服務(其中的牙科街症服務包括治理急 性牙患、處方藥物止痛、治理口腔膿腫和脫牙)的工作,並推行措施照顧 一些在牙科護理方面有特別需要的人士,尤其是有經濟困難的長者和較難 獲取一般牙科服務的人士。

至於衞生署轄下的牙科診所主要是負責履行政府在僱用公務員合約上3,訂 明給予公務員/退休公務員及其合資格家屬的牙科醫療福利的聘用條款。

換言之,政府公營牙科服務主要聚焦公務員或目標群組,為他們提供牙科護理服 務。至於未能受惠於上述服務的廣大市民,一般只能向私家牙醫求診。 鄰近地方情況 與本港鄰近的新加坡,除了有私營牙科服務之外,更設有價格較低廉的國 營牙科服務,而且其服務範疇相當多元化,包括洗牙、補牙、假牙,以至杜 牙根等多種牙科服務。 4

由國營提供的牙科服務,分別由國營牙科中心(National Dental Centre Singapore)、國營大學口腔健康中心(National University Centre for Oral Health),與及由新加坡國家健康服務旗下的診所 SingHealth Polyclinics 提 供,服務提供量比本港的公營名額明顯更多。 價錢方面,當地公營機構收取諮詢費折合大約 90 至 163 港元、私家診所收取

3
本港公營牙科服務2
224 至 840 港元不等。洗牙服務方面,公營機構收費約 263 至 500
則收費 404 至 1,200 港元不等。 至於長者較有需要的假牙服務,公營機構的最低收費是由提供的 3,113 港元,最 高則由牙科專科醫生提供的上或下頜假牙,每邊 9,127 港元。不過,新加坡國民 可透過參與不同級別的社區健康支援計劃,取得不同程度的牙科服務補助金,例 如造假牙可獲 957 港元至 1,500 港元補助。5至於私營的假牙服務,則由折合 2,211 港元至超過 1.1 萬港元不等。 2
3
5
港元,私營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207/13/P2022071300346.htm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11/28/P2018112800379.htm 4 https://www.homage.sg/resources/cheap-dental-clinics-singapore/
https://www.moh.gov.sg/cost-financing/average-fee-for-dental-procedures

牙醫人手方面,新加坡與本港一樣面對人手不足問題,平均每一萬人只有 4.1 名牙醫提供服務,只是略高於本港每一萬人只有 3.7 名牙醫,因此當地牙科 服務供應緊張。

從新加坡的情況可以看出,當地政府有能力在牙醫人手比例不高的情況下, 推出公營的牙科服務;而且公營服務似乎有效避免私營市場收費過高,令 兩者收費保有合理差距。

4

衞生署於 2011 年推行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成立牙科外展 服務隊,為居於安老院舍或接受日間護理中心服務的長者提供基本牙科護 理服務(涵蓋口腔檢查、洗牙和緊急牙科治療)。

2014 年 10 月,政府把該先導計劃轉為恆常項目(名為「長者牙科外展服 務計劃」),繼續為這些長者提供牙科外展服務,並擴大治療範圍至涵蓋 補牙、脫牙及鑲假牙等服務,受惠對象亦擴大至居於同類設施(例如經衞 生署註冊的護養院)的長者。在長者牙科外展服務計劃下,十間非政府機

5 現行政策
針對長者牙科服務 長者醫療劵 長者醫療券計劃為 65 歲或以上的合資格香港長者每年提供 2,000 元的醫療 券金額,資助他們使用由十類醫護專業人員所提供的私營基層醫療服務, 當中包括牙醫。醫療券的累積金額上限於 2019 年調高至 8,000 元。 在 2021 年度,長者用於接受私人牙科服務的醫療券申領金額佔計劃的全年 總額 14%,為十類醫療服務的第三位。 長者牙科外展服務計劃
構共成立了 23 支牙科外展隊,為全港的安老院舍、日間護理中心及同類設 施的長者提供免費牙科外展服務。 自 2014 年 10 月推行外展計劃至 2022 年 1 月底為止,外展計劃的服務 人次約為 296 200。6 6 https://www.legco.gov.hk/yr2022/chinese/panels/hs/papers/hs20220513cb4-347-4-c.pdf

關愛基金

關愛基金於 2012 年 9 月推出的「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為接受社會福 利署資助家居照顧服務的低收入長者,提供免費鑲活動假牙和相關的牙科 診療服務(包括口腔檢查、洗牙、補牙、脫牙及 X 光檢查)。

項目於 2015 年至 2019 年分 4 階段擴展至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 65 歲或以 上長者。2021 年 7 月起,資助範圍進一步擴大,涵蓋更多牙科診療分項, 讓合資格及有需要的長者獲得鑲配活動假牙及相關牙科診療服務。新增的 診療分項包括移除牙橋或牙冠、根管治療服務,以及為 75 歲或以上、五年 前或更早前在此項目下曾接受牙科服務的長者,提供第二次免費鑲配活動 假牙及其他相關的牙科診療服務。 醫務衞生局回覆,每名受惠長者的牙科診療資助上限為 26,705 元,當中分別為 12,540 元為鑲活動假牙診療費,14,095 元相關牙科診療服務費,共有 70 元登 記及檢查費。局方表示,此項目下接受診療的長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自

6
年 9 月至 2022 年 7 月底,有
萬宗個案申請,當中
萬宗已完成所需牙 科治療,包括 94,700 宗鑲活動假牙個案;作出第二次申請的長者有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2021-22 申請個案宗數 16,700 16,900 16,100 15,200 20,600 已完成個案獲 資助的平均金 額(港元) 10,600 10,800 12,000
2012
11.6
9.9
1,300 名。
13,600 14,200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現時為受助人提供牙科治療費用津貼,以 支付牙科治療服務(包括脫牙、假牙、牙冠、牙橋、牙柱、牙樁、洗牙、 鑲補及根管治療)的費用。

合資格的綜援受助人可往社署認可的 73 間牙科診所接受檢查及就所需的服 務估價,然後選擇於本港任何註冊牙醫(包括社署認可的牙科診所牙醫) 接受有關的牙科治療。牙科治療費用津貼金額會以診所的實際收費、認可

7
針對有經濟困難人士
2017-18至2021-22年度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 獲批牙科治療特別津貼的申請數目及相關津貼的金額 7 年度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2021-22 獲批申請數目 13 715 13 731 12 197 10 636 13 741 平均每次牙科治療 津貼金額(元) 5,972 6,029 6,733 7,410 7,200 牙科治療津貼的總 額(百萬元) 81.9 82.8 82.1 78.8 98.9 1 名綜援受助人可於 1 年內超過 1 次申領牙科治療特別津貼。 7 政府回覆查詢
診所的估價或社署所訂的最高金額計算,以較低者為準。

針對學童

政府在 1980 年 9 月推出的學童牙科保健,為小學生提供定期口腔檢查及簡單的 牙科治療。計劃最初只為小一學生提供服務,其後逐步延伸至較高年級,並由 1987 年起涵蓋所有小學生。學童牙科保健的預防性牙科服務受到家長和學校的 歡迎,參與計劃的小學生比例亦由 1987 年的約 66%躍升至 2020 年,約 359,500 名學童參與學童牙科保健,佔全港小學生總數的 96%。目前,除了向小學生提 供服務,學童牙科保健的服務對象亦包括在特殊學校就讀而仍未滿 18 歲的智障 及/或肢體傷殘學生。 衞生署轄下的牙科診所主要是負責履行政府在僱用公務員合約上,至於一 般 間政府牙科診所, 每周騰出特定時段為市民提供免費緊急牙科治療 ) ,每月合共對外 提供不足 服務範圍包括處理急性牙患、處方 藥物止痛、治理口腔膿腫及 牙,牙科醫生亦會就病人的個別需要 提供專業意見。 政府未有公開就本港牙醫人手數目設立適切的標準及目標,在公眾牙醫服 務供應方面亦沒有制定可參考的具體數字,在立法會多次重申近年已增加 香港大學的牙科學士學額。

因應疫情,牙科街症服務表示需要充足時間實行感染控制措施,例如問卷 調查篩選、體溫檢測、每位病人之間的徹底消毒清潔等,因而將街症服務 最高派籌數量減少

8
9 人口及牙醫比例 本港牙科醫護人手長期短缺,每 1 萬名市民只有 3.5 名牙醫,較鄰近的日本、 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都少,例如南韓每一萬人有 5.17 名牙醫、新加坡每一萬人 有 4.1 名牙醫都較香港高。 世界衞生組織每一萬人對牙醫比例 8 部分地區/國家 人口(每一萬人)對牙醫比例 香港 3.7 中國(2017) 4.46 印度(2020) 1.62 日本(2018) 8 新加坡(2018) 4.1 南韓(2019) 5.17 英國(2020) 5.36 美國(2018) 6.1 未來牙醫人力推算 本 需求與日俱增。隨着政府推出新的牙科措施,特別是長者牙科外展服務計劃、關 愛基金的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以及智障人士牙科服務先導計劃,市民對資助 牙科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令牙醫人手需求也相應增加。 根據《 在 而 確地反映巿場對牙醫的實際需求。但是,由於收集牙齒衞生員 以上假設情況並不完全可靠。 8 https://www.who.int/data/gho/data/indicators/indicator-details/GHO/dentists-(per-10-000-po pulation) 9 https://www.legco.gov.hk/yr20-21/chinese/panels/hs/papers/hs20210324cb4-600-5-c.pdf
10 本港牙科醫護人力來源
註冊牙醫 要成為本港執業牙醫,可透過報讀香港大學牙醫學院舉辦的學士學位課程,或應 考由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每年為非本地培訓的牙醫舉辦的許可試。 截至 2022 年 8 月 1 日,在香港名列普通科名冊的牙醫共有 2,705 人,包括 2,442 名居於香港或 263 名居於香港以外地方的註冊牙醫10。註冊牙醫的人數按年稍有 增加,由 2018 年的 2,553 人及 2019 年的 2,611 人,再增至 2020 年的 2,651 人,再升至現時 2,705 人。11 衞生署的牙科人手方面,截至本年 8 月初,牙科醫生、牙科治療師及牙齒衞生 員的數目分別為 304、240 及 9。換言之,今年 8 月公營的牙醫佔全港牙醫的 11%。有報道指,受聘於衞生署的牙醫數目近期下跌接近一成。 本地牙醫培訓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於 1982 年正式成立,迄今全港唯一一所提供本科及碩士課程 的牙科學府。本港的牙醫及牙齒衞生員課程都由港大牙醫學院提供。學額近年才 開始大幅增長,今學年起才增至 90 人。普通科牙醫培訓周期為六年。 教資會資助的第一年牙醫學士學位課程學額 學年 學額 2005/06-2008/09 50 2009/10-2011/12 53 2012/13-2015/16 53 2016/17-2018/19 73 2019/20-2021-22 80 2022/23- 90 10 https://www.dchk.org.hk/docs/List_of_Registered_Dentists_Local.pdf 11https://www.dchk.org.hk/tc/annual/docs/Dental_Council_Annual_Report_2020_Chi.pdf
本港牙科醫護主要分兩大類,包括須按法定要求註冊:牙醫及牙齒衞生員;及無 須註冊人員:牙科手術技術員、助理員、技師等。本倡議書集中討論須按法例要 求註冊的牙醫及牙齒衞生員的人力資源問題。
11
2015 年改善了許可試某些部分的安排,包括 考生如在許可試個別試卷的某些部分不及格,可保留及格部分的成績,只須重考 不及格的部分。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也修訂了其成績保留政策和參加考試安排。 下為 1997 年至今,香港牙醫委員會許可試成績12一覽,每年通過人數由 3 至 27 人不等。 12 https://www.dchk.org.hk/tc/annual/docs/Dental_Council_Annual_Report_2020_Chi.pdf
非本地培訓牙醫 任何人士如希望在香港以牙醫身分執業,不論任何牙科專科,均須向香港牙醫管 理委員( 委員會)註冊。任何有意在香港註冊為牙醫的非本地牙科畢業生,均 須通過由委員會舉辦的許可試以取得註冊資格。 就非本地培訓牙醫方面,由 2015 年起,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每年為非本地培訓 的牙醫舉辦兩次許可試。該會已在

牙齒衞生員是指按《規例》第 條符合資格並獲牙醫管理委員會接納登記 成為牙齒衞生員的人士。現時,由香港大學附屬學院提供、菲臘牙科醫院 協辦的兩年期牙科衞生護理高級文憑課程,為牙醫管理委員會的認可訓練 課程,畢業生須向牙醫管理委員會申請登記,方能成為牙齒衞生員在港執 業。持有其他學歷資格的申請,須由牙醫管理委員會個別審批。 《 年、2035 年及 2040 年, 出現人手過剩情況,人 185 名。 13 https://www.legco.gov.hk/yr20-21/chinese/panels/hs/papers/hs20210324cb4-600-5-c.pdf

12

https://www.healthbureau.gov.hk/download/press_and_publications/otherinfo/180500_sr/c_sr_ final_report.pdf

13 公私營機構服務比例
目前牙醫及牙齒衞生員都以服務私營機構為主14
14

牙科醫療福利的聘用條款,因此服務對象主要為公務員/退休公務員及其 家屬。

按上述推算,全港只有約 1,800 名服務於私營牙醫介別中 (2651 的七成),換言 之,本港減去公務員及其家屬的約 700 萬名普通市民,每 1 萬人只有 2.6 名牙 醫提供服務,情況相當不理想。

當局既然認為向公務員提供牙科醫護服務是僱主的應有之義,並提供大量資源履 行此責任,卻無視市民大眾的實際日常需要,未為社會提供牙科醫療保護網及長 遠發展規劃,值得深思。雖然國際間未能就最適合的牙醫對人口比例達成共識, 但港府從未在政策層面研究、處理有關需求的政策,顯然是公營牙科服務供應不 足的起因之一。

14 現存問題
1. 全民保健 VS 員工福利 目前政府提供的公營醫療服務,已包含西醫及中醫服務,西醫療系統發展已相當 成熟,而中醫亦日漸普及,可是公營牙醫服務的供應量卻寥寥可數。雖然牙齒問 題一段不是致命疾病,卻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根據《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報告》顯示,本港約三成註 冊牙醫服務於公營機構,而按衞生署表示,其轄下的牙科診所主力負責履行政 府在僱用公務員合約上15,訂明給予公務員/退休公務員及其合資格家屬的
2. 公營牙醫門診稀少 衞生署轄下 40 間公營牙科診所,只有 11 間開放免費牙醫門診服務予廣大市民, 每月總共只提供不足 4,000 個名額,名額稀少,致使希望求醫的市民需要凌晨, 甚至忍受著風吹雨打,到相關診所門外排隊,但每日向隅人數不勝枚舉。 一般市民即使有幸獲得籌號,亦無法得到全面的治療。因為,服務只限止痛及脫 一只牙,若遇有多於一隻要脫,也只能再次輪候,遇上複雜的牙齒問題,門診牙 醫因種種的限制而愛莫能助。 15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11/28/P2018112800379.htm

基層長者每次考慮使用時都要「計過度過」。 《基層長者口腔健康調查報告》訪問兩個組織能夠接觸的貧窮線下長者共 230 人。根據此報告統計,這群最低收入群組的長者,逾四分之三(76.4%)並無接受 牙科治療,更有九成(90.8%)沒有定期檢查牙齒。

在有牙患的受訪者中,接近一半(46%)受訪者過去一年經常(20%)及間中(26%) 受牙痛困擾而影響睡眠,54%表示沒有因牙痛而影響睡眠。但受影響的受訪者當 中,接近四成人(38%)只會忍耐或沒有處理,34%表示會自行處理,只有 28%受 訪者表示會向牙醫求診。 在遇到牙科問題的受訪者中,有過半(51%)受訪者表示因未能負擔費用,而沒有 向牙醫求診。另有 35%受訪者自覺無需要求醫,28%稱沒有途徑,例如沒有信 任的牙醫。小部分人(12%)表示沒有求醫的原因包括疫情影響、沒時間或出現擔 心害怕的情緒等。

15 雖然立法會已多次就此向衞生署質詢,當局只重覆表示,由於政府牙科診 所的服務量已達飽和(所有應診時段均有接近百分之百的使用率),因而 不可以在現有的牙科街症時段以外,再騰出額外時段增加牙科街症服務。 3. 基層長者牙科服務支援不足 不少憂慮費用忌醫 本港私營牙科護理服務收費昂貴,以菲臘牙科醫院為例,私家病人的檢查或診斷 費用為 600 至 2,500 元,單是每年 2,000 元的長者醫療劵根本不敷應用。加上, 目前的醫療劵涵蓋多達
10 類私營基層醫療服務,牙齒護理只是其中一項,令
37%;反之,只有 4%受訪的基層長者會每年定期接受口腔檢查。其中, 多達 50%長者沒有定期接受檢查之原因,是「未能負擔相關費用」。另有 35% 自覺無需要定期檢查,34%沒有檢查習慣,24%長者稱沒有途徑檢查。
口腔檢查方面,六成基層受訪長者表示有不定期檢查,然而從未接受口腔檢查的 長者多達

調查亦顯示,曾使用關愛基金牙科服務的受訪者中,有超過七成 (73%)已沒有 經常使用所配假牙。當中逾半人(55%)表示,獲配的假牙從來不適合自己。接近 兩成人(18%)表示已自資另配假牙或植牙。約一成人(9%)表示因為口腔情況有所 改變。 調查反映,不少有牙科服務需要又符合資格申請資助的長者,因為不清楚資助的 使用方法、不知道有第二次申請而未能享用福利;即使曾透過計劃配假牙者,亦 有逾半假牙不合適。這反映關愛基金資助的宣傳並未到位,在配假牙的工作仍有 改善空間。

16 4. 關愛基金牙科服務與長者期望落差 不懂使用失申請機會
然而,根據《基層長者口腔健康調查報告》16指出,76%合資格的長者未曾使用 相關牙科服務資助。當中約兩成受訪者表示,雖然知道自己有牙科需要,但由於 認為關愛基金只能申請一次服務,擔心使用後不能再申請,因而未敢申請。報告
醫務衞生局回覆查詢指,關愛基金每名受惠長者的牙科診療資助上限為 26,705 元,當中分別為12,540元為鑲活動假牙診療費,14,095元相關牙科診療服務費, 共有 70 元登記及檢查費。局方表示,此項目下接受診療的長者無需支付任何費 用,自 2012 年 9 月至 2022 年 7 月底,有 11.6 萬宗個案申請,當中 9.9 萬宗 已完成所需牙科治療,包括 94,700 宗鑲活動假牙個案;作出第二次申請的長者 有 1300 名。
亦發現,24%受訪基層長者雖有牙科服務需要,但不知道或不懂得如何申請。
16 https://soco.org.hk/wp-content/uploads/2014/10/SoCO-%E5%9F%BA%E5%B1%A4%E9%95%B7%E 8%80%85%E5%8F%A3%E8%85%94%E5%81%A5%E5%BA%B7%E8%AA%BF%E6%9F%A5%E5%A0%B1%
E5%91%8A-%E5%85%A8%E6%96%87-20210801.pdf

5. 公私營協作牙科服務缺乏可持續性

目前大部分由政府支持的非牟利牙科服務,都以資助方式讓私營牙科執業者提供 計算在業務範圍內的服務,而由非牟利機構增設的牙科服務,則容易在政府停止 撥款後經費不足,被迫停辦。葵青區議會曾於區內透過「區區有一億元」申請撥 款,引入兩部流動牙科醫療車,目標為區內六十歲或以上的居民提供基本牙科服 務;該服務於資助完結後由於缺乏資金而無以為繼,令區內 4,000 多名輪候服務 長者無法得到服務,耗費不菲打造的牙科醫療車最終更因無人問津而被迫「劏車」, 白白浪費有用資源。17

6. 牙科專業人力需求推算準確度成疑 牙科專業人力需求推算方面,計算方式亦值得詳加討論。 本港人口及牙醫比例一向低迷,比例遠低於鄰近國家及地區,當局在推算人力資 源時以什麼方式計算相當關鍵:例如,當局按一般計算,可稱本港目前每一萬人 有 3.7 名牙醫;然而,若扣除未能受惠於政府公營計劃的一般大眾及公營牙醫的 數字,每一萬名市民,平均只有約 2.6 名牙醫為其服務。

其次,本倡議書的前半部份已討論過不少窒礙大眾使用牙科服務的原因,例如牙 醫供應不足、收費高、大眾對牙齒保健認知等。假如當局以過去的牙科服務使用 數字推算整體市民對牙科護理的需要,未必能夠如實反映牙科服務的實際需要。 再者,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居家安老計劃,可能令牙科求醫數字上升,亦有機會增 加社區對牙醫的需求量。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daily/hk/987207/%E6%97%A5%E5%A0%B1-%E6%B8%AF%E8%81 %9E-%E7%A7%BB%E6%B0%91%E6%BD%AE%E4%B8%8B%E6%8B%9B%E8%81%98%E4%B9%8F%E5%8 A%9B-%E8%A1%9E%E7%BD%B2%E7%BC%BA%E7%89%99%E9%86%AB%E5%BD%B1%E9%9F%BF%E6 %9C%8D%E5%8B%99

17
此外,公營牙醫人手受到退休等客觀條件影響,衞生署牙醫人手流失嚴重,衞生 署過去兩年流失了 54 名牙醫,至 2022 年 7 月初仍缺 60 人,空缺率高達 16.2%。 18在空缺目前維持高企,公營牙醫薪酬吸引力不足的情況下,當局指人手在未來 將再次充裕的推算,有機會過於樂觀。 17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2106661/%E5%8D%B3%E6%99%82-%E6%B8%AF%E8 %81%9E-%E7%8D%A8%E5%AE%B6-%E8%91%B5%E9%9D%92%E6%B5%81%E5%8B%95%E7%89%99%E 7%A7%91-%E7%88%9B%E5%B0%BE-%E6%95%B8%E7%99%BE%E8%90%AC%E5%85%83%E6%96%B0%
E9%86%AB%E7%99%82%E8%BB%8A%E5%BE%85%E5%8A%8F 18

1988 年入職後從未升職,令在衞生署工作的牙科醫生感到氣餒。且政府牙科培訓着重 基本功,新人難參與箍牙、拔智慧齒等較複雜療程,對畢業生吸引力亦減。

18
全取代牙醫的工作。再者,目前本港的牙齒衞生員只有一家院校提供課程,每年
7. 牙科醫護培訓發展不足 本地培訓牙醫需時 6 年,若再進修成為專科牙醫將需要更多的培訓時間,可是本 港目前只有一間大學開辦註冊牙醫課程,2022-23 年度學士學位第一年的新生 學額只有 90 個。 雖然牙齒衞生員可取代牙醫的部份工作,舒緩牙醫的部份人手壓力,但卻不能完
學額相當稀少,故單靠牙齒衞生員亦難以解決全部問題。 8. 非本地註冊制度未完善 疫情下,執業試暫停舉行 2 年,變相每年少了 15 至 20 名海外培訓牙醫加入本 地市場,加劇本地牙醫人手荒。 9. 公營牙科醫護待遇有待改善 港府早年削減牙科顧問醫生,致牙醫升遷出現機會少,有報道更指有牙醫於

(29.3%,292,500 人) 。

部分沒有定期檢查口腔的成年受訪者稱,曾想過定期檢查,但遇到各種問題,包 括沒有時間(16.2%,98,400 人)及未能負擔費用/不想花費金錢在檢查上 (14.7%, 89,500 人) ,是他們最終未有定期口腔檢查的兩個主要因素。 此外,本港的學童牙科保健於 1980 年才開始進行,意味現年 50 歲或以上人士 未有接受相關計劃的福利,對該批人士護齒方面的知識難免有影響。 19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312/27/P201312230407.htm

19 10. 普及護齒教育欠深入
根據政府的「口腔健康調查」201119,發現 60%
人) 的成年人沒有定 期檢查口腔,他們認為自己的牙齒健康
調查報告中,成年人沒有定期檢查口腔的重要因素
目前當局的護齒教育工作有欠主動,只是透過學童牙科保健計劃及零星護牙活動, 對廣大市民的牙齒護理教育,可謂徒具其形,不見其神。
(365, 200
/沒有痛楚/沒有需要。這亦是 2001 年同
20 政策建議 開展未來 10 年公營牙科發展藍圖規劃 目 標 10 年內,讓有需要的市民能於沒有加大經濟壓力下,獲得基本、適切及優質的 公營牙科護理服務。 三個重塑 ⚫ 重塑牙科服務需求計算基準 目前牙科服務人力需求預測,主要以過 往服務使用量釐定,但正如倡議書前半 所言,不少市民因為對護齒認知不足、 牙科護理價格高昂,以及公營牙科服務 量稀少等問題未有求醫,以過往使用量 為基準計算未來需求,做法並不理想, 亦未能反映實際需求。 ⚫ 重塑公營牙科服務理念 目前以員工福利為主的公營牙科服務理 念必須有所調整,誠然牙科疾病並非生 死攸關,但對每日的生活之巨大影響亦 不容忽視。若政府把牙科護理視為重要 的員工福利,是作為僱主保障僱員的應 有之義,那對市民便更加責無旁貸。但 目前市民自小學畢業後,要等至 60 歲, 並擁有特定資格,方可再獲得有限度的公 營牙科服務,做法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李慧琼主席在立法會為推動牙科 服務發展發言
21 ⚫ 重塑人口牙醫比例 縱然每個地區的人口及牙科服務需求稍有差異,但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人口牙 醫比例統計,內地於 2017 年每一萬人便有 4.46 名牙醫,但作為特區的香 港目前每一萬人只有 3.7 名牙醫,牙科服務覆蓋率有相當的差距,當局應當 釐訂最適合本港的牙科醫護服務比例,為本港市民健康籌謀。 短期措施 ⚫ 增設$2,000 長者牙科專項醫療劵並容許跨境使用 為解決目前不少長者「怕貴忌醫」的問 題,當局應增設每年 2,000 元的長者牙 科醫療劵,讓長者專項專用,免卻因為 未能負擔牙科診金而放棄治療,鼓勵他 們病向淺中醫。有鑑於目前不少長者選 擇到大灣區居住,故此該牙科專項醫療 劵應與目前的醫療劵看齊落戶大灣區, 讓長者同樣可以跨境使用。 同時,當局亦應慮把現行的長者醫療劵 累積上限,由目前的 8,000 元,增加至 10,000 元,讓長者可以更靈活運用。 ⚫ 簡化海內外牙科專才輸入機制 現時,任何有意在香港註冊為牙醫的非本地牙科畢業生,均須通過由香港牙 醫管理委員註冊委員會舉辦的許可試以取得註冊資格。目前每年舉辦兩次許 可試,但由 1997 年至今,每年通過人數只有 3 至 27 人不等。當局應研究 能否進一步增加每年舉行許 可試的次數,並簡化有關程序, 迅速補充本港牙醫不足。 向醫管局高層反映包括牙醫在內醫生 人手不足問題 爭取長者醫療券加碼,擴大至牙科
22 ⚫ 成立非牟利牙科護理協作基金 目前本港部份非牟利機構在政府資助下,設立牙科醫療車等特定牙科服務供 應措施,深入各區為區內長者提供價格低廉的牙科服務,可是不時因為資助 中斷,導致服務亦被迫中斷,令長者頓失牙科援助。當局應考慮成立非牟利 牙科專項基金,監管及確保服務能持續運作。 ⚫ 善用現有牙科醫護人才 現時本港有不少牙科治療師,他們在接受三年專業培訓後受聘於衞生署,主 要職責是為 18 歲以下人士提供基本牙科治療如洗牙和補牙等,並教導市民 口腔健康知識。當局應考慮善用及增聘牙科治療師專才,擴大其職能,讓他 們可以為成人進行牙科護理及簡單的治療工作,增加「街症」服務能力,服 務更廣大的市民。 另外,應增聘牙齒衞生員加入衞生署服務,以紓援公營牙醫人手不足的壓 力。 ⚫ 吸引人才加入公營牙醫團隊 改善牙醫在職培訓 按目前公營醫療的在職培訓,應考慮在培訓基本功,多讓新入職的牙醫參與 一些較複雜的箍牙、拔智慧齒等療程,提升他們工作的成就感,增加畢業生 加入公營牙科的吸引力。 改善職業階梯 同時,因為港府早年削減公營牙科顧問醫生職級,令在衞生署工作的牙醫升 遷機會減少,打擊士氣。當局應改革目前職級架構,讓公營牙醫擁有更清晰 的職業階梯。有關做法亦有利吸引海內外牙醫來港執業。 加強與教育機構合作 除挽留人才外,當局亦應積極與教育機構合作,研究吸引畢業生加入公營醫 療系統服務的方案,以加強公營牙醫服務的人手力資源。
23 提升公營牙科服務形象 更廣泛利用大眾傳播媒體、社交平台,以創意手法去樹立公營牙醫的正面形 象,以及牙科作為醫療保護網的重要性,從而吸引更多有志服務社會的有志 之士加入。 ⚫ 普及全民護齒教育 長者 加強為安老院舍職員及護老者定期舉辦牙齒護理講座及工作坊,讓他們可以 在最近距離的位置擔任長者牙齒守護者的角色,盡早識別長者的牙科護理及 治療等需要。同時,成立地區牙科護理諮詢網絡,讓照顧者求助有門。 學前兒童 五歲以下有蛀牙經驗的兒童高達五成,當局應加強家長對幼童牙齒護理常識。 當局應考慮於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推行的幼兒健康及發展綜合計劃中健康及 發展監察中,加入幼兒口腔健康監察,讓家長們可以盡早掌握護理常識。 在學學童 目前,學童牙科保健計劃只涵蓋小一至小六學童,而中學生方面只有「健腔 先鋒行動」的校本計劃,讓高中生接受訓練,再透過朋輩教育,推廣及 教導低年班同學口腔健康護理及衞生的重要性,做法並不足夠,當局應 考慮,延展學童牙科保健適用年齡至中三學童,讓他們可以得到更專業、更 有效的保障。 全民普及教育 當局應更積極主動走進人群,定期分區舉辦護牙教育日,並加與私營牙醫及 地區團體協作,透過他們舉辦不同的推廣及教育活動,仔細向市民講解護牙 知識,並派送包括牙線、牙膏等牙齒護理教學體驗包,讓市民透過實際應用, 理解每日簡易護牙的好處及重要性。
24 中期措施 ⚫ 修訂牙醫註冊條例 參考《醫生註冊條例》,在現有的牙科醫生執業試安排以外,另闢「免試」 方式路徑引入外地牙醫,包括設立特別註冊委員會制定認學府名單,讓於特 定院校畢業的港人牙醫科畢業生免試來港執業,經 5 年在公營牙醫實習後可 獲特別註冊。有關免試註冊亦可考慮接受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牙科專科醫生; 已來港、有專科資格的有限度註冊牙科醫生也可藉計劃取得特別註冊資格。 ⚫ 增加牙科街症名額 近期當局改善了街症名額分配辦法,做法既難治標亦不能治本,因為問題始 終出於名額嚴重不足,服務範疇不到位。當局應讓轄下 11 個牙科診療中心 每日開放,讓市民享用免費公營醫療服務,有關名額以各中心目前街症名額 為基準,逐步增加。同時,當局長遠應增加公營牙科服務供應地點。 ⚫ 加強本地牙科專業培訓 本地牙醫培訓需時 6 年,為應付未來日業增加的服務需要,當局應按年提升 牙醫第一年學額,並考慮增設多一所牙科專業學院,以配合未來培訓需求。 同時,當局亦要增加牙齒衞生員及牙科治療師學額,培訓更多人才去協助牙 醫進行洗牙及護牙教育等工作,以舒緩牙醫的人手壓力。 ⚫ 組成牙科專才混合牙車醫療隊 為平衡牙醫人手不足及地區市民牙齒健康殷切的需要,建議當局成立由至少 一名醫牙、牙科治療師及牙齒衞生員的隊伍,委託地區非牟利團體運作,以 流動牙車方式,深入有需要的地區,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 ⚫ 提供多元牙科服務 目前本港的公營牙科服務,主要集中由衞生署及少部份由菲臘牙科醫院提供, 服務內容相對單一。當局可考慮參考鄰近地區做法,增加服務提供單位,加 入大學等特定服務機構,並提供更多元化的牙科服務。
25 長期措施 ⚫ 納入常規公營醫療系統 現時公營醫療體系已為市民提供中西醫療提供不同程度的保障,但牙科方面 卻乏善可陳。長遠而言,當局應把牙科醫療服務納入常規公營醫療系統,為 廣大市民提供牙科護理的安全網。 牙科服務範疇及服務內容應能滿足求診者診療需要,如脫牙服務不再受牙齒 數目規限,不再限於提供舒緩痛楚服務等,而是按實際需要,為患者訂定適 當的醫療計劃。 至於收費方面,可參考目前公營醫療服務的收費,按門診、敷藥、注射及藥 物收取費用,並為有經濟困難而未能負擔公營牙醫費用的人士,提供醫療費 用減免計劃。 (完) 要求政府盡快擴大長者 鑲假牙津貼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