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治法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法”是在临床治疗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法”随“证”而立,而方是从法而出;历代医家创造了相 当多的治法,其中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将其概括为八法。 《医学心悟》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 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汗 法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作用:汗法不仅能发汗,凡能祛邪于外,透邪于表,使气血通畅,营卫调和,皆是汗法的作用。 适应症: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水肿病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 症者。 分类:由于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阳加于阴谓之汗”,故汗法有辛温、辛凉、补阳、滋阴之别。
吐 法 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法。 适应症:咽喉痰涎壅阻 顽痰停滞胸膈 宿食留滞胃脘 误食毒物尚在胃中。 注意:此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均应慎用。但刺激咽喉,胃脘, 引起呕吐易损正气,且较痛苦。 下 法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 从下而出、以解除疾病的一种治法。 适应症: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 分类:由于积滞有寒热,正气有盛衰,邪气有夹杂,故下法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