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老屋新生大獎成果彙編

Page 1




前言

2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Introduction


老屋新生

再創多元

城市風貌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自 2001 年起舉辦都市彩妝徵選活動,表揚並分享許

今年,以「新生、再生、共生」為核心精神進行號召,挖掘 43 件精采

多整建維護與周邊環境改善的案例,逐漸喚起市民對都市景觀及住家環

的老屋新生案例。老屋新生與日常生活經驗緊密連結,如何透過設計理

境改善的認同,帶動一股老屋維新運動。期許以延續建物生命週期、提

念來表達出老房子的韻味,是今年老屋新生想呈現的意涵。在今年的徵

倡環保綠能、提升老舊社區活化及兼顧地方紋理與發展脈絡等面向,推

件中,可以看到設計者以珍惜尊重的心態對待,透過細膩獨特的創意行

動臺北市未來都市更新整建、維護方式辦理之目標。

動,創造出臺北老屋層次豐富的面貌。

為延續都市再生的推廣理念,2012 年起正名為「老屋新生大獎」,期許

今年除獎勵成效良好且具創意之案例,亦廣納並凝聚市民參與感,讓更

舊空間由內而外的再生,並鼓勵市民對老舊建築的軟、硬體進行整建,

多人瞭解老屋新生背後蘊藏的循環價值及落實精神,進而促成老舊建築

創造得以延續其歷史脈絡,與周邊環境共生的新生活文化,讓臺北藉由

再現風華,創造多元、創新的城市風貌。

都市再生策略導向永續發展的城市。

3


目錄

3

前言 Introduction

6

序 Foreword

8

金獎 Gold Award 實踐大學民生學院教學大樓及學務大樓/ Shih Chien University Buildings C & G

Contents

14

銀獎 Silver Award 行冊/ walkingbook

20

銀獎 Silver Award 香色/ xiang Se

26

銀獎 Silver Award 小廢墟烘焙工作室/ Ruins Coffee Roasters

32

銀獎 Silver Award 富藝旅台北大安/ Folio Daan Taipei

38

銀獎 Silver Award CIT 台北創新中心/ Center for Innovation Taipei

4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44

人氣獎 Honorable Mention 素晴屋/ Subarashiiya

48

入圍作品 Shortlisted Entries

57

其他參賽作品 Other Submissions

72

評審感言 Juror Comments

80

老屋散步地圖 Find Your Old House Memory

84

活動花絮 Event Highlights

93

編後語 Epilogue

5


6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序 Foreword 在全球化的城市競爭中,亞洲乃至歐洲國家皆面臨城市快速發展,因應時代性所賦予城市空間中的定義與發 展,過往城市發展過程的既有建築、老屋必須被賦予空間轉型任務,必須布局未來城市永續發展與歷史軌跡 的保存活化戰略,藉由整建維護賦予老屋新生命的方式,開啟新的公民參與都市空間議題的想像及建立新的 都市生活樣態,打造出臺北城市生活的一種新態度。 空間的生命力是由人來決定的,老房子的外觀或許陳舊,但裡面所蘊藏的能量其實都等著你我來發揮。臺北 市政府歷經 15 年時間,從舉辦「都市彩妝」一路持續推行至今,推廣整建維護老舊建物周邊環境改造的案 例,近 5 年則更名為「老屋新生大獎」,賦予更大的使命,期待在建物整建維護之餘,能將建物以往的故事 重新展現,並使多元文化、設計創意於老屋改造空間中呈現。今年度老屋新生大獎延續去年「新生」、「再 生」、「共生」主軸,強調人、建物與環境之間的共生共榮,6 件得獎作品分別由不同角度、空間手法呼應徵 選主軸,是建物再生的最佳範例,值得大家拜訪、品味各建物的紋理與故事,並思考自己理想的生活空間。 未來我們會努力持續鼓勵市民投入老舊空間的活化再生,使城市中不同世代所守護的空間能量及價值得以被 深刻提倡,創造豐富且具人文社會涵養的城市新風貌。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局長

謹識

民國 106 年 4 月

7


金獎

Gold Award

實踐大學民生學院 教學大樓及學務大樓 Shih Chien University Buildings C & G 女生第一宿舍/第二宿舍

節奏簡單的立面,在切削變化間,

E棟/食營大樓

引渡牆外流動光景,重新定義新舊材構,

F棟/音樂大樓

同時翻轉公共空間可能性。

D棟/教學大樓 揚風廣場 學務大樓

座落地點│ 臺北市中山區大直街 70 號 No.70, Dazhi St., Zh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104, Taiwan(R.O.C.) 經營團隊│ 實踐大學 設計團隊│ 林聖峰 / 嶼山工房、蘇富源 / 蘇富源建築師事務所 Atelier Or, S2 Design, Architects & Associates

8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民生學院教學大樓

M棟/體育館 N棟/圖書館



走過半世紀的歷史長度,原為「實踐家專」創校第一批校舍與辦公樓,面對結構傾頹,設計團 隊以剪力牆與微型樁補強舊有結構,原立面傳統水泥花窗,轉為鋁材鑄造的漏窗外牆,引渡牆 外流動光景,帶出空間與視覺的通透;學術大樓建築外部以鋼模板場鑄,在切削變化的廊道柱 列間,形成節奏簡單的立面,同時蘊涵洩水與遮陽機能,讓新舊建築意象和諧交融與串接,翻 轉出公共空間新面貌。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old, the renovated buildings were among the first group of dormitories and office buildings erected when Shih Chien College of Home Economics (now Shih Chien University)was founded. But the buildings had started to lean to one side, and the design team used shear walls and micropiles to reinforce their structures. The team also converted a traditional ornamental cement grill on Building C's façade into a decorative openwork window made of cast aluminum, channeling more natural light into the building and giving greater depth to the space and sight lines. The exterior of Building G was renovated with steel formwork cast on site, and the alternating pattern of light and shade forged by the columns along inner corridors has brought a comforting rhythm to the building's interior. At the same time, the design's water-shedding and sun-shading functions harmoniously fuse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styles to give a fresh look to a public space.

10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整體場域 回應校內其他建物低調的表面層設計,整體材質運用傾以不貼磁磚、 不上油漆,以踩石子、清水模方式完成,並在有限的校地內,讓各建 築有節奏的拉開來,像合院般形成不同尺寸的開放空間,每個建築得 以有各自的表情與各自的機能,和諧形塑校園中庭具層次之活絡關係。

留下第一棟房子的記憶 跨半世紀的新舊交融 臺北實踐大學歷史最悠久的校舍,自 1958 年創校之初即 屹立至今,不敵歲月留下老舊與頹敗的印記,三層樓的鋼 筋混凝土梁柱系統,建築結構已出現傾斜腐朽、管線雜 亂、動線紊亂、安全係數不足等問題,原面臨校方拆除重 建的命運,設計團隊為留下第一棟房的記憶,努力透過以 更新取代重建的說服過程,在尊重原建築空間秩序與校園 整體基調下,藉由設置剪力牆與微型樁更新補強,以及空 間機能的重新分配,提出新舊交融的理想面貌。

11


教學大樓 超過 50 年的傳統三層樓的梁柱系統校舍,屋頂是一個木 桁架的屋頂,南側有一走廊,水泥花窗立面,廁所置於兩 側。長期使用下來,冷氣、管線以及內部空間的改建,多 次轉為圖書館與體育館運用,外觀也隨之變化,經過在設 計團隊的思索下,打掉多餘的牆面與樓板,保留原建築立 面的傳統水泥花窗概念,轉為鋁材鑄造的漏窗外牆,運用 幾個橫向與垂直的剪力牆,完成最輕節奏的補強,也讓南 1 樓平面圖

北向打通,於樓梯上方打開天窗,讓光線映照下來。

左 整建前 右 整建後

學務大樓 整體設計上,團隊未採用一般增加大柱子的結構補強,持 續思考如何讓建築的結構補強又不失其空間延展性,在 經過近 10 次的設計調整,原大樓建築外部,以鋼模板場 鑄,切削方柱的遮陽、導水柱列及簷板,形成節奏簡單的 立面,並在切削變化的廊道柱列間,引渡牆外流動光景, 呈現視覺上的通透感,不僅是新舊材構間的再定義,也重 新翻轉公共空間的可能性。

左 整建前 右 整建後

剖面圖

12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老屋新生大獎

2 0 1 6

金獎

Gold Award

13


銀獎

SILVER AWARD

行冊 walkingbook 在繁華喧囂的城市中, 提供一個被歷史文化賦予生命、 因創意建造出富饒趣味的場域。

座落地點│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33 號 No.33, Sec. 2,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R.O.C.) 經營團隊│ 品行悠良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無有設計 Wooyo Co.,Ltd.

14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位於臺灣新文化運動聖地─大安醫院原址,承襲過往歷史,一樓大廳地理等高線式的錯落階 梯,隨性席地的灑意,呼應二樓餐廳延伸一樓等高線的鏡射,以蔣渭水先生自宜蘭至大稻埕開 業軌跡,貫穿整棟建築的設計脈絡。三樓書房則以在黑盒體中凹折或站、或坐、或躺、或臥的 100 種讀書姿態概念,建造出富饒趣味的實驗場域,不僅重啟與臺灣歷史的對話,也重新翻玩 「自由」空間的可能性。 Located on the holy ground of Taiwan's New Culture Movement – the old Daan Hospital site in Taipei – walkingbook inherited a historical legacy. Chiang Wei-shui's journey from his native Yilan to the founding of the Daan Hospital in the Dadaocheng area pulses through the entire building's design. The first floor space features random steps designed along geographical contours that are freely used as a sitting area. That design extends to the second-floor restaurant, which mirrors the contours seen on the first-floor. The boxy design of the third-floor bookstore creates recesses that welcome visitors to read in multiple positions – standing, sitting, inclined or lying down – spawning a highly amusing experimental venue. walkingbook has not only restarted a dialogue with Taiwan's history but also stimulated new possibilities for playing with "free" space.

16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行冊位處蔣渭水當時創立的大安醫院三軒中的其中一軒,為 向蔣渭水先生致意,大幅度保留既有原始建築,如各樓層迴 廊檜木門窗,花磚,整棟外牆維持當年磁磚,不掛招牌改為 旗幟,避免擋住原始樣貌,同時巧妙地將渭水先生的基本背 景融入於此棟樓的設計中。

拋開包袱

找到自己最舒適的姿態

一樓客廳、二樓餐廳、三樓書房。一個以家為出發點而衍生的不同設計概念,展現 不同的空間氛圍。

一樓客廳 擷取臺北往宜蘭這段路的地形,做為一樓地理等高線的座位,高低錯落的配置,營 造出隨興席地而坐的輕鬆氛圍,入口處一條略微凹陷顏色較深的是淡水河,天花板 則利用蔣渭水過世時,臺灣民眾所發起之大眾葬的月份──八月星空圖做為燈飾。

整建前

整建後


二樓餐廳 二樓的天花板是一樓地理等高線的鏡射,延伸一樓的 設計概念 ; 保留迴廊的檜木門窗與 70 年代小塊花磚, 以臺灣特有百年檜木對開門板改為餐桌(無使用釘 子,全部榫接以保持檜木門完整性),以黃銅燈具及混 搭的古董椅營造氣氛。 整建前

整建後

三樓書房 一個在城市裡相對靜謐的地方,以 100 種讀書的方式 為概念而設計的空間,是一種實驗,或坐、或躺、或 窩,無論任何心情、無論陰晴圓缺,希冀透過這樣一 個安靜又充滿趣味的空間裡,有 100 種沉潛的姿態、 100 種閱讀的方式,找到連自己都未曾察覺的 100 種 自己的樣貌。 整建前

整建後

18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老屋新生大獎

2 0 1 6

銀獎

SILVER AWARD 行 冊

walkingbook 19


銀獎

SILVER AWARD

香色 xiang Se 低調潛藏於巷弄間, 帶著老靈魂的記憶刻痕, 重新喚醒五感與理想交融的味蕾。

座落地點│臺北市中正區湖口街 1-2 號 No.1-2, Hukou St., Zhongzheng Dist., Taipei City 100, Taiwan(R.O.C.) 經營團隊│香色有限公司 xiang Se Co., Ltd. 設計團隊│香色有限公司 xiang Se Co., Ltd.

20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匿居中正區湖口街的巷弄裡,前身原為教育大學教師宿舍的空間,在同 為古董收藏家的經營者改造下,保留臺灣早期老公寓的圍牆及住家型態 的格局,空間中巧妙擺設自各國收集的老物件,以斑駁綠色門扉,礫石 滿地、木製長形桌椅、隨風飄揚的米白布幔,打造出有如歐式老宅的庭 院景致,帶出高雅的氛圍也隱約透著家的靜謐優閒。 Hidden in the alleys of Hukou Street in Taipei's Zhongzheng District is a former dormitory for university professors that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the restaurant xiang Se by an antique collector. The space preserves the outer wall and general layout typical of old Taipei residences and makes clever use of old objects collected from around the world. Mottled green doors, gravel-covered ground, rustic wooden tables and benches, and floating off-white fabric fluttering in the wind create the feel of a vintage European courtyard and an atmosphere of elegance infused with an easygoing, relaxed vibe that makes one feel at home.

22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一處不像在臺北的隱匿空間,以老式民宅外觀佇立街的一 角,隨著時代推進,原宿舍教師們陸續搬遷、空屋狀態已久 後,成為香色創辦人 JIN 和 ZOE 的味覺演繹實踐所。為了 打造心目中的理想模樣,餐廳營運兩年內經過數次改裝,佐 以經營者的古董收藏品味,選自各國收集的老物件,低調置 於空間裡,詮釋想像中的理想模樣。

大隱於市 僻靜城巷的祕境花園 味覺是最恆久的記憶,在具歷史刻痕的老屋中,透過料理與古物件交織,注入對家 的想望與情感,呈現耐人咀嚼的五感體驗。

歐式庭院 在臺灣早期老公寓圍牆的「裸妝」隱身下,一不留神極可能錯身而過的溫暖角落。 推開斑駁綠色門扉後,可見礫石鋪設滿地,幾張木製長形桌椅擺放,帶出歐式老宅 的庭院景致,打造出有如身處歐洲鄉村的風景。

整建前

整建後


餐廳內部 空間低調的改造語彙「樸質、原味、記憶」,如同經營 者對食物的獨特想像,來自熱愛收集舊有物件的老靈 魂。具歷史感的門窗、桌椅、櫃子、燈具,散發獨特 的韻味,透過經營者的細膩安放,巧妙且無違和的與 場域相融,高雅細緻與富於故事感的視覺呈現,伴隨 料理美酒,蛻變成一座隱藏都市塵囂裡的秘境花園。 整建前

整建後

香色 香色由 JIN 與 ZOE 共同創立,為古代色譜中膚色的 意思。膚色即是本質的顏色,象徵樸拙、原始、人味 與溫度,是經營者對食物及飲食空間的想像,忠於食 物的本味和原味的態度,不用過多或不該有的調味概 念,透過往昔與當刻的空間轉化,傳遞質味料理及用 餐美學。 整建前

整建後

24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老屋新生大獎

2 0 1 6

銀獎

SILVER AWARD 香 色

xiang Se 25


銀獎

SILVER AWARD

小廢墟烘焙工作室 Ruins Coffee Roasters 在這裡消逝的萬物靈魂及形體, 我們重新打磨後賦予新的價值, 在他人棄如敝屣的物件中, 重新定義美和價值。

座落地點│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三段 242 號 No.242, Sec. 3, Muzha Rd., Wenshan Dist., Taipei City 116, Taiwan(R.O.C.) 經營團隊│亱鷺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亱鷺有限公司

26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棄置超過 20 年的水電木工廢料倉庫,留下 20 年前的日曆、風化的夜鷺 骨骸、用途不明的機具,以及堆積如山的垃圾。無可抵賴的廢墟狀態, 在善於破爛改造的團隊「出手」後,以工業混合木造風格,撿來的舊木 材鋪設油漆斑駁的牆面,樓中樓外露的鋼筋鋪上透明強化玻璃,團隊更 從頭學習水電裝潢,親手製造大多家具,實踐改造廢墟的想像,成為現 今的咖啡豆烘焙工作室。 Ruins Coffee Roasters arose out of an abandoned warehouse bestrewn with more than 20 years of plumbing, electrical and carpentry materials and tools, along with 20-year-old calendars, the old bones of a night heron, small machines with no apparent purpose and a garbage mountain. But a skilled team of makeover experts inspired by an industrial wood style salvaged this undeniable“ruin.” Old discarded wood they gathered was painted with a mottled finish and used to line the walls, and steel bars exposed in the loft complemented high-strength glass that opened to the sky. The team also learned electrical and plumbing remodeling from scratch and made most of the furniture by hand to realize their vision of restoring a ruin and create a coffee roasting workshop.

28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位於景美溪堤防邊修車場旁,廢棄的倉庫裡,破損後鋼筋外 露的夾層,油漆斑駁的牆面,部分風化後的舊材,在破敗中 留存一種時代的美,在一場與屋子的仔細對話後,抖落覆蓋 在上的塵土,發現,廢墟,其實也是一只瑰麗的寶石。

生動的靈魂 在廢墟中起舞瑰麗 施工清運期間,在某處陰暗的角落,一具風化完整的鳥類屍體現身,經 過鑑定發現為夜鷺的骨骸,咖啡館便以夜鷺頭骨作為商標圖案及公司名 稱,並期望以破舊但溫暖的手作,喚起大家對改造廢棄建築物的想像與 憧憬,因此不論木工、金工皆不假他人之手,打造出獨特氣韻的咖啡館 場域。

29


整建前 無可抵賴的廢墟狀態,有大量的物品、工具棄置。樓中樓地板破損、鋼 筋裸露。屋頂鐵皮鏽蝕破舊,無法防水不堪使用,後門僅用簡單的施工 圍籬、鐵窗極簡易門斗搭蓋。搭建在外的廁所沒有屋頂沒有門,馬桶不 堪使用,懶得清運改建的屋主,即任由這間破屋風吹雨打、愈來愈破。

整建前

整建後 業主保留大部分屋內的結構,找出該修繕整治的角落適當處理,從頭學 習裝潢水電,親手製造大多數家具,以工業風混合木造風當主題,保留 破損的油漆牆面、外露的樓中樓鋼筋上鋪設透明強化玻璃,並用撿來的 舊木材自行鋪設牆面。 以大量的透明浪板修繕鐵皮屋頂,提升室內採光,屋頂下方鋪設舊棧板 木材,夾層填充岩棉以達美觀與隔音隔熱的效果,現在室內白天不用開 燈,晴天陽光直接灑在牆面上,即便需要全日照的植物,放在室內一樣 可以生長,如同生動的靈魂,在廢墟中自在起舞。 整建後

30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老屋新生大獎

2 0 1 6

銀獎

SILVER AWARD 小廢墟烘焙工作室

感或美學維度,才是對世界真正的愛。 The difficult thing is to find poetry, spirituality in this dimension...to recreate, if not beauty, then an aesthetic

Ruins Coffee Roasters

找到這維度之中的詩意和精神性很難,在垃圾身上重新創造美

dimension in trash itself. That's the true love of the world. ──當代哲學家斯拉沃熱.齊澤克(Slavoj Zizek)

31


銀獎

SILVER AWARD

富藝旅台北大安 Folio Daan Taipei 一個有歷史記憶的建築, 一棟具人文藝術的旅店, 在建築的新舊交融間, 旅人於此匯集, 開展對臺北的無盡想像。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 30 巷 23 號 No.23, Ln. 30, Sec. 4, Xinyi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 Taiwan(R.O.C.) 經營團隊│ 富邦旅館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大尺設計、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

32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在進入都更倒數計時的日子裡,這棟前身為銀行宿舍的旅館,打破封閉的圍牆隔離,保留相 伴已久的老樹,為陽臺留存 40 至 50 年代記憶的馬賽克磚。L 型的格局空間,增設電梯連通 原各自獨立的步登公寓,透過大面落地窗、天井設計,引渡自然光線,串起一室明亮,也望 進窗外新舊建築的相融與對話,後巷鏤空的鐵窗花,映照出臺北巷弄的縮影,更透過藝術低 調隱身巷弄,與社區和諧共處。 This former bank dormitory was overhauled even though the site itself will one day be reclaimed for urban renewal. The new hotel's operators tore down the old compound's surrounding wall but preserved an old tree on the property and the old building's balconies and tiles full of memories from the 1940s and '50s. An elevator was added to the “L”shaped structure to reach apartments previously accessible only by separate stairwells. Floor-to-ceiling windows and an“open-to-sky”space allow in plenty of natural light to the hotel's rooms, and visitors have an ideal perch from which to witness Taipei's special mix of old and new structures. The decorative metal grills at the back of the building offer a unique glimpse of the city's narrow alleys, and the hotel's low-key embrace of art has helped it achieve a harmonious coexistence with the local community.

34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位於都市繁華地段,界於商業黃金區、東區名人巷以及文教 區庶民生活的接合處,倚近信維市場的富藝旅,前身為合 庫舊首長宿舍,因宿舍搬離多年,少了人氣的街道,成為幽 暗的巷弄,並不時因動物的「路過」及散落的鳥羽而警聲大 作。富邦集團接手後,透過旅館的建築再造與活化,將藝術 帶入街坊巷弄內,重建 40-50 年代臺北「家」的記憶,讓老 屋發展出無限可能。

保留時代氛圍 也留存臺北日常的生活暖意 獨自且封閉的銀行宿舍,屋齡雖逾 40 年,但建築物本身結 構、外牆均維持良好。因而整建成為設計藝術旅館後,保留原 建築的外觀、洗石子牆面、陽臺,拆除原本宿舍的舊圍牆,引 入光線,拓寬人行道,保留巷弄內的 3 株老樹,加入綠意植 栽,在自然共生下,與時光一同留存社區的光影與氛圍。

整建前

整建後

35


在生命裡最重要的起點,為舊建築物賦予再生。 富藝旅台北大安的再生,同時注入了許多藝術的能量,透過藝術陳列在旅店 的每個角落,將無牆美術館的觀念延伸至旅館裡,將藝術帶入臺北的巷弄, 體現生活即藝術的理念。

臺北生活前後巷 縮影進入旅人路途中 「臺北市的鄰里巷弄文化,正是臺北人典型生活的代表。」經過大廳入口, 粉光水泥的地板,搭配花色各異的馬賽克磚,成為臺北元素的再詮釋。L 型 格局的建築空間,透過 3 處大天井設置,抬起頭,即可看到 1 到 3 樓的空 整建前

間延伸,自然光由上隨意灑落,像是住家的前巷,明亮又有空間感。

走入旅館內,透過大面落地窗或開窗的設計,室內外空間視線融為一 體,與後巷鄰房僅一巷之隔的距離,透過視端望去鄰居帶歲月斑駁感的 牆面,或鄰里後巷的生活情景,短暫的交會時光,在共同的街廓下譜寫 與創造彼此的記憶故事。像是家中後巷的濃縮,也是臺北巷弄的縮影, 體現臺北前後巷的概念。

整建前

36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整建後

整建後


老屋新生大獎

2 0 1 6

銀獎

SILVER AWARD 富藝旅台北大安

特有的時代感。旅客的記憶留存在空間之中,使建築物本身, 成為許多人在不同生活片段中的亮點,透過活化運用,成為城 市舊建築重生的酵母。

富 藝 旅 靈 感 取 自 英 文 Portfolio 一 字,Portfolio 是 收 藏 匣、 精 選 集 的 意 思, 將 單 字 拆 解 為 Port 與 Folio,Port (港口),象徵旅人來往交會之處,且因門牌為 23 號,所 以這棟旅館內的餐廳命名為 Port23;Folio 則代表書頁, 做為旅館的名字,希望旅客在這旅館內與空間、藝術相互 交流,為每趟旅程留下美好的一頁。

Folio Daan Taipei

40-50 年代的鐵窗花、木紋地板、馬賽克元素,在新意中帶出

37


銀獎

SILVER AWARD

CIT 台北創新中心 Center for Innovation Taipei 承載運動競技基地的過往面貌, 以新型態的辦公空間, 回應時代潮流下, 與老舊空間的共生對話。

座落地點│臺北市中山區玉門街一號 No.1, Yumen St., Zh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104, Taiwan(R.O.C.) 經營團隊│ Plan b 設計團隊│ Plan b

38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承載中山足球場的歷史面貌,過去位於觀眾席下方的球員休息室與辦公區域,如今成 為新型態的辦公共享空間。基地內部以一條長廊貫穿連結全空間,如同一座城市,藉 由街道般的中央走道進入各社區,沿途可見玻璃隔間的透明辦公室、會議室、布告 欄、廚房,以及共同工作空間,在多元使用的交織下,提供創意工作者各式交流活動 與自由開放的工作環境。 Inheriting the historical Zhongshan Soccer Stadium, the Center for Innovation Taipei converted the players’locker rooms and office space under the stands into a nearly 260 square meter coworking space. A long corridor runs through and integrates this innovative nerve center, much like a central avenue giving access to a city's main streets that connect to different neighborhoods. Offices separated by transparent glass dividers, conference rooms, bulletin boards, a kitchen and a coworking space are all visible from the hallway.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se diverse types of space gives creative professionals a free and open work environment that inspires new ideas.

40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5 大 區 域:Office Units、Coworking Space、Maker Space、Lobby、 Public Area & Street 的交織貫穿,讓不同階段、需求的工作者在此完成 各自理想,逐漸形成一個可自主維生的生態系統,並與外在平臺連結激 盪各種共生可能。

新的可能

誘發各種好奇心的驅動場域

Office Units

Coworking Space

落在原足球場建體座位區下方,在不破壞原先挑高且具特殊空間結構的特

刻 意 在 空 間 內, 保 留 完 整 區 域 做 為 共 同 工 作 空 間 使 用。 讓 一 般 非 進

色,以玻璃隔間區隔出 12-73 坪大小不等的辦公區域,並提供各種不同需

駐 單 位 區 域 者, 如: 其 他 新 創 事 業 者(new start-up)、 自 由 工 作 者

求的會議室與意想不到的器材設備。

(freelancer) 、還在找方向的工作者,得以透過此機制參與在 CIT 的工作 社群中。

整建前

整建前

整建後

整建後

41


Maker Space 邀請 Maker 推廣單位 Fablab Taipei 進駐,其除為國內自造者運動的重 要推動者外,期許透過概念的具體執行、實際動手的操作、社群的建 立,再次誘發或延續人們的好奇心。

整建前

整建後

Lobby 座落原足球場建體的入場大廳,延續附有花雕進場的特色舊拱門,結合 塗鴉與裝置設計,提供近 80 坪的空間做為交流互動的區域,並與不同 領域的單位、組織合作舉行,各類正式與非正式的活動、展覽、論壇、 娛樂。 整建前

整建後

Public Area & Street 為了刺激在「街道」上交流的好奇心,整體空間刻意安排許多公共區 域,以及保留連通共用廚房、廁所、淋浴間的長距離中央走道,甚至允 許寵物入內。在公共區域內同時設有各類激發好奇心的娛樂性、藝術 性、設計性設備與工具,提供工作中與工作外的樂趣。 整建前

42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整建後


老屋新生大獎

2 0 1 6

銀獎

SILVER AWARD

台北創新中心 CIT

運動競技基地化身新型態辦公空間, 於是無數創意與革命因此催生,激發新的可能。

Center for Innovation Taipei

在腦力工作為主的數位時代,

43


人氣獎

Honorable Mention

素晴屋 Subarashiiya 淺酌一口臺式老寓與日式文化的溫酒, 記憶家族的美好時刻及生活日常, 讓時光停駐希望滿溢的和煦年代。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 198 號 No.198, Rui'an St.,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 Taiwan(R.O.C.) 經營團隊│素晴屋 設計團隊│真實建築有限公司、禾秝空間設計事務所

44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素晴」是日文的美好之意。素紅色遮雨棚下,有著舊式紅磚與木門組成的門面,原為老銀樓 兼住家的格局,散發早期臺灣家庭的共同記憶,因此經營者留存舊式老宅隔間、大理石拼花地 板、檜木隔間牆、木頭窗框,與浴室的臺式花磚,並加入日本昭和年代(1980-1990)「對未 來充滿希望」的設計氛圍,帶出簡單不失溫度的臺式老公寓特色,以及與日式文化交融的美好 日常。 The characters " 素晴 " in this new bar's name mean "wonderful" in Japanese. This restoration of what was an old jewelry store and residence evokes collective memories from Taiwan's past, with its storefront styled from old-style red bricks and a wooden door and panels under a solid red canopy. The new establishment's operator made it a point to preserve the old home's floor layout, marble tile floor, cypress dividing walls, wooden window frames and Taiwanese bathroom tiles and injected a sense of "a future full of hope" from Japan of the 1980s into the design. The result is a simple but warm space full of nostalgic details from an old Taiwanese-style residence interwoven with Japanese culture.

整建後

整建前

46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這棟民國 63 年落成的四層 樓公寓,座落瑞安街中段寧 靜 地 處。40 年 後, 素 晴 屋 保留原有的歷史紋理,加入 日式寧靜、溫暖的木作,佐 以柔適燈光及擺設,成為靈 魂停泊安定的場所。

47


入圍 作品

48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Shortlisted Entries


濕地 座落地點│ 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 107 巷 10 號 經營團隊│濕地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行遠國際工程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走過日治時代條通巷弄的夜場文化,前身為月球大飯店的頹敗廢墟,如 今已成創業家工作的共創場域。原本無窗光的陰暗迷宮格局,透過引 進陽光、空氣的挑空設計,在保留原始隔間的小角落場景下,讓光線、 陰影交錯並存,以異質的場域、兼容並蓄的文化氛圍,導入展演活動、 Coworking Space、會議空間以及社區結合的交流型態,促成具創新性 的思考空間,彷如「濕地」擁有多樣性的生態系,企圖翻轉大眾對於林 森北路的刻板印象,成為孕育創意的實驗地。

整建前

整建後

整建前

整建後

49


達開想樂 座落地點│ 臺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 251 號 經營團隊│ 達開國際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達開國際有限公司

身處時代與大稻埕記憶的交叉口,原為林本源維記興業株式會社,「六 館街尾洋式店屋」建築群之一,走過日治時期,從茶行更迭布商,在三 角窗外靜默見證永樂町的繁盛起落。三層樓建築內,鋼筋混凝土結構, 集結當時崇尚的設計式樣,帶出獨特歷史面貌。木梁挑高的格局空間, 以「老東西新思維」,展開各國當代藝術家不定期展覽,結合傳統工 藝、現代設計的印度織品、歐洲器皿,以護守印尼老件家具的香茅油, 盈滿一室的人文氣息。

整建前

50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整建後

整建前

整建後


A Design&Life Project 座落地點│ 臺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 279 號 經營團隊│ 許博軒設計事物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許博軒設計事物有限公司

推開黑色門框、燙上金字 LOGO 的玻璃大門,原為茶行的建築空間, 幾經易主,成為樸實低調、極具中性美式風格的選物店。為盡可能保 留老茶行本色,經營者拆除輕隔間,捨棄過多的人為裝飾,讓水泥圓 柱、水泥飾板傳統工法技藝,與現代層架上的設計商品及生活選物相 互輝映,創造不同世代與文化碰撞的質感。走進場域,抬頭可見工業 風格燈具與風扇,懸掛於早期黃、綠色調的天花板,偶爾發出剝落漆 彩的掉落聲響,成為時代遺留的獨特回音。

整建前

整建後

整建前

整建後

51


樂花園 座落地點│ 臺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 362 巷 23 號 2 樓 經營團隊│ 寬飲自在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寬飲自在股份有限公司

座落於日治時期臺灣藥業金融舊址,承載大稻埕港町時空變遷,取名 自 1920 年代臺北知名布袋戲班的樂花園(lók hue hn̂g),牽引出老建 築背後與在地文化的深厚淵源。本身為策展人的經營者,以「說故事 入酒、佐民樂伴飲」概念,獨創運用在地南北雜貨、中藥材製作,以 臺北文史、戲曲為概念設計調酒,不定期邀請臺灣傳統音樂、戲曲於 店內演奏,場域牆面同時展示 7 張大稻埕百年來老地圖,打造歷史與戲 曲文化教育酒吧,讓訪客一探地名時空轉換。

整建前

52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整建後

整建前

整建後


WaterOriginal 165 工作實驗展廠 座落地點│ 臺北市中正區水源路 165-1 號 經營團隊│ 閣樓藝術 設計團隊│ 閣樓藝術

如同老屋改建過程的跌跌撞撞,位於中正區河濱一帶,原為堆放化妝品 原料的倉庫、閒置多時的三層樓建築,無一般使用的民生設備,屋況老 舊幾近廢棄,閣樓藝術工作室進駐承租後,在背負貸款的整頓下,加以 空間夥伴自力攤平互相支持,逐漸轉變開放為友善親子的共同工作室, 一樓定位展場、二樓為工作空間,三樓會客及生活空間,每月一次以藝 術為基礎,工具為導向的藝術共學及科學共學,打破空間場域的實驗、 遊戲,讓學習有更多的可能。

整建前

整建後

整建前

整建後

53


一號糧倉 座落地點│ 臺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二段 346 巷 3 弄 2 號 經營團隊│ 立偕生活文化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立偕生活文化有限公司

從日治末期應對戰火而生的戰備「儲糧」,到光復後做為國家「公糧」 制度的見證。一號糧倉象徵這塊土地走過的艱難歲月,也是過往農業流 通形式的保存。這座臺北市中心僅有的日本時期糧倉,團隊遵用古法修 復,承襲舊建築隔熱原理,從外廊、氣窗、檜木屋頂桁架、木摺夾牆、 壁面框架等保溫通風設計,穿梭時空詮釋「不用電的建築冰箱」,結合 食物劇場概念,以明亮、簡潔木作設計,襯托空間原本的風采,成為臺 灣特有生活文化的展演舞臺。

整建前

54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整建後

整建前

整建後


葉晉發商號 座落地點│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296 號 經營團隊│ 本埠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本埠設計

超過百年的歷史宅邸,除為屋主葉家代代生活空間,更是早期經營的碾 米店。為延續老房子的精神及回憶故事,設計上採「輕的置入」,進行 最微度的調整,前進一樓維持早期米糧行商鋪形態,以葉家過往常用日 檜做為木構架,質地上的隱性回應,展現對老房子的尊重。原為大稻埕 仕紳「吃會」宴客場所的後進,音樂與米相關木器,以歷史文物姿態重 返後,襯托成米點心烘焙坊與複合式展演空間,與後院景觀魚池水聲交 織,呼應北街過往榮景。

整建前

整建後

55


Ferment Store 發酵屋 座落地點│ 臺北市大同區赤峰街 47 巷 1 號 2 樓 經營團隊│ 崔德服裝興業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朱經雄、蔣雅文

迷戀老東西的夫婦兩人,不自覺注意到赤峰街具獨特個性的老建築。 2015 年初,克服老房子白蟻侵蝕與陳年的漏水問題,帶著古著靈魂的思 維,經營者「以舊修舊」方式,保持原木造房子樣態,從結構上補強穩 固建物基礎,整理成獨具生活態度的選品店。刻意保留的早期紅磚牆, 在空間昏黃燈光下,呈現歲月斑駁的磚塊形貌,抬頭可見具歷史感的木 頭橫梁,與黑框玻璃門窗外的低矮女兒牆相呼應,將附近街區景物風景 一併納入其中,串起街區的老故事。

整建前

56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整建後

整建前

整建後


其他 參賽作品

Other Submissions 除得獎作品外,另有其他精采的參賽作品, 透過創新設計手法賦予老房子新生力, 並以多元化的使用豐富了臺北城市的生活。 Beyond the award-winning renovations, there were other amazing transformations of dilapidated structures that entered the competition. Innovative design techniques have given the old houses new energy, and their diverse uses have enriched life in Taipei.

57


01

光一敘集 光一咖啡 座落地點│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 20 巷 2-2 號 2 樓 經營團隊│ 翌豊國際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光一咖啡

隱身中山區巷內一角,四層獨棟的光一敘集,內牆保留溫暖的斑駁紅磚,大片落地 窗帶來明亮光線,坐擁熱鬧街道與恬淡綠意。三位旅外的屋主,留下過去的古老家 具、矮椅、檯燈、時鐘等,重建共同的兒時回憶,賦予空間情感厚度,成為彼此返 臺的「敘舊」基地。二樓以咖啡輕食、西點教學與文創零售營運為主;結合三樓及 四樓藝文策展、藝品展覽或私人聚會空間,複合式的經營,成為年輕一代創意發想

整建前

整建後

與聚集交流的閒適場域。 02

紅米國際青年旅館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 180 號 7 樓 經營團隊│紅米國際旅館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紅米國際青年旅館

見證臺灣經濟起步的後火車站,曾匯聚許多職業介紹所與小旅社,潛藏待人挖掘的 後站文化,紅米國際青年旅館即隱身臺北西半部舊城區的商業大樓內,巧妙對應過 往歷史。閒置無人承租的空間經整修後,拆除原有的隔間,露出寬敞的公共空間, 以明亮鮮豔的活潑色調,設計成開放式的交誼廳與具現代感的背包客房,而保留原 整建前

整建後

有的大片景觀窗,更使旅館大廳和房間有著絕佳採光,呼應色彩繽紛的交流空間, 帶出探索旅行的充沛活力。

58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03

青田中室內制作 座落地點│臺北市萬華區東園街 140 巷 1 號 2 樓 經營團隊│青田中室內制作 設計團隊│青田中室內制作

臺北最早的移民聚落,南萬華加蚋仔,仍可見昔日街屋公寓的街廓景貌,50 年以上 的老屋,保留如今少有的長型陽臺,歲月沉澱後的質樸與溫暖,讓到此空間的人感 受過往年代的生活痕跡。原來的方正格局,僅拆除部分木造隔間,引入前後陽臺光 線,並以木紋、石材的自然紋理為基底,搭配書法字畫與老件,呈現臺灣的古典質 樸與文化情感,並適度以較現代感的直線黑鐵元素,在復古與現代間融合出空間新

整建前

整建後

思維。 04

Sabrina C.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安區永康街 17 巷 2 號 經營團隊│陳韻文 設計團隊│陳韻文

熱鬧的永康生活圈曾為早期的公務員官舍,現成為臺北市頗負盛名的美食區。位於 永康公園旁巷弄一隅,一間隔離喧鬧的小店,以「要為尼泊爾的孩子們蓋一間希望 小學」的創立初衷,佇立於此,原本長久無人使用的兩坪迷你場域,被巧妙改裝成 擺放各式羊毛織品的繽紛空間,簡潔的純白牆面安放多格衣櫃,與羊絨細緻溫暖的 整建前

整建後

柔軟觸感融合,滿溢的異國人文氣息,更蘊含圍巾背後的深切故事。

59


05

金麗翠隄大樓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348 號 2 樓 經營團隊│金麗翠隄大樓 設計團隊│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

一整排以紅磚組成的金麗翠隄大樓,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建築,這塊地在日治時期原 是一樓矮房土厝,在 1912 年改建為紅磚二樓房屋。而後,這十棟巴洛克式百年房 屋在改建新大樓時,留下充滿大稻埕歷史風貌的「立面騎樓」,以「迪化街十連 棟」之稱,結合在地文史工作者、店家及 URS 文創基地,不定時舉辦各項活動, 活絡老街,成為婚紗業者、廣告片商及電視劇的熱愛取景場地,也維繫過往的時代

整建前

整建後

軌跡。 06

貝殼窩青年旅舍 座落地點│臺北市中正區懷寧街 84 號 經營團隊│貝殼窩青年旅舍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普羅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充滿歷史情懷的貝殼窩,擁有 50 歲的屋齡,是臺北少見的獨棟五層青年旅舍,曾 因屋主長年旅居國外而荒廢多時,而後在經營者重新規畫下,以工業風格的設計基 調,改去殘舊的住商混合建築模樣,頂樓的臺式三合院成為用餐休憩空間、降板客 廳改為三層床鋪,並保留原老屋元素,各角落安放著 50 年前的開關及洗手臺座椅 整建前

整建後

等生活物件,牆面保存的舊式門窗,讓人彷彿置身時空迴廊,為旅人帶來不同的都 市感受。

60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07

衣戲院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46 巷 18 弄 5 號 2 樓 經營團隊│樂林企業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樂林企業有限公司

靜靜地隱身於迪化街巷弄中,從一樓往內,走廊沿用原本的磨石牆基底,上方將舊 窗櫺再利用成為櫥窗裝置,敘述著老街歷史演變的故事。逐步走上樓梯,隨即感受 到這裡與服裝產業的密不可分,牆面滿是服裝製版圖;輕推玻璃門,柔軟熟悉的觸 感是用燙馬做成的門把。詳看細部,保留原本舊磚牆面與天花板結構,舊有的門改 造成辦公桌後方的屏風,成為以服裝為主題,轉化為與國際流行接軌的藝文空間。

整建前

整建後

08

三日月茶空間 座落地點│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 7 段 36 號 經營團隊│三日月設計公司 設計團隊│三日月設計公司

只站在門口,即能感受到濃厚京都風情,主人對空間美學的要求,傳統老屋營造 成日式與當代的時尚簡約,將日式茶道、臺灣功夫茶的元素同時巧妙呈現,訴說 著三日月獨有的茶文化。和室的門紙用玻璃裝置,恣意享受大片陽光的灑入;日 式榻榻米、傳統桌椅兩區集合一室;木桌與牆上陳列各式茶壺器皿珍藏,精緻古 整建前

整建後

典。整體的黑色時尚色調帶來安穩人心的氛圍,讓人灑脫隨意、放鬆自在的空 間,莫過於此。

61


09

六號實驗室 座落地點│臺北市中山區雙城街 3 巷 11-1 號 5 樓 經營團隊│六號實驗室 設計團隊│非一橋室內裝修設計公司

一棟屋齡超過三十的老電梯公寓,沒有因嚴重的白蟻侵蝕問題被放棄,當屋主計畫 搬遷之際,遇見一個熱愛藝術創作的小伙子,六號實驗室因此而生。裝修成現代工 業風的室內風格,選用進口藝術漆料,每一處牆面都像一個藝術創作般;另外邀請 處理國家兩廳院隔音防震工程的團隊進駐,以專業錄音室等級的規格設計,保障社 區的居住品質。老房乘載著記憶,摻揉歲月的情感與溫度,要為臺灣藝術產業打造

整建前

整建後

舞臺,注入源源不絕的新血。 10

Woolloomooloo Out West 座落地點│臺北市萬華區武昌街二段 120 巷 2 號 經營團隊│ Woolloomooloo Out West 設計團隊│沐光建築有限公司

走過半世紀的製冰老廠房,如同其仍存藏運送冰塊的溜滑梯,包裹過往遺落的歲 月,凍結起西門町的興衰起伏,成為後巷暗處一隅雜草叢生的荒蕪。由墨爾本返臺 的建築師接手後,以留舊添新概念,保留廠房建築的寬闊氣度與帶有時間軌跡的老 牆肌理,注入象徵西町後街精神的塗鴉藝術化為外牆,帶著仿舊質感的外觀,新開 整建前

整建後

如隧道般的入口,巧妙融合於街道地景,開展出多元包容與新舊交融的澳風餐飲咖 啡館。

62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11

岡達造物迪化門市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202 號 經營團隊│岡達造物 設計團隊│光硯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自許維繫大稻埕的「腳踏實地、深耕文化」,在岡達造物迪化門市,能看見古式的 門臼、磚瓦牆、天井及屋簷瓦片,存下原始一磚一瓦的珍貴。長條形連棟式店舖 裡,屋小而幽長,兼顧商業和居住功能,是清代臺灣商街的典型形式;另打造鐵 梯,改善原有木造梯過陡且狹小無扶手的窘境,也成為室內主要的展示牆之一。一 切考量皆在新舊之間尋求平衡,企圖透過新元素突顯老屋的價值,也透過老屋的存

整建前

整建後

在,與具故事性的商品相呼應。 12

朋丁 座落地點│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 53 巷 6 號 經營團隊│朋丁 設計團隊│朋丁

中山區三條通一帶,日治時期的高級住宅區,而後成為公家宿舍、名醫聚集地,時 代變遷下,已是日人在臺的商業重地。位於此區的建物因久無人居,木窗與木門皆 已斑駁,部分牆面出現壁癌與大量陳年污漬,朋丁團隊進駐後,保有舊式磨石子地 板與窗花,重映大正町繁華歷史的記憶。面窄狹長的建築,以大片玻璃帷幕引進巷 整建前

整建後

內街景、人潮流動成為室內望出的風景,貫穿整棟樓並與隔壁建築共用的天井,灑 落自然採光,成為隱身鬧市的一處靜謐。

63


13

W2 wood × work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三段 157 巷 22 弄 1 號 1 樓 經營團隊│ W2 wood × work 設計團隊│ W2 wood × work

一個醒目的轉角,被改為通透玻璃的外牆,依稀可以望進裡面充滿質感的木質家 具,氣質典雅的 W2 wood × work,營造出一處愜意獨特的空間。推開厚實大門, 便有一陣檜木香氣撲鼻而來,裡面擺放幾張簡潔的工業風桌椅,餐桌懸吊著美軍留 下的防爆燈,帶有時間痕跡的檜木舊料製成的櫃子,襯著從窗外灑落的陽光。所用 木材皆不以統一規格製作,將表面刨除丶修整後,顯露本身紋理,讓這些獨一無二

整建前

整建後

的老宅木材製品,烘托出一股美好現代家居的氛圍。 14

Gacha Gacha 轉咖啡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同區大龍街 215 巷 13 號 經營團隊│轉轉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轉轉股份有限公司

位於最早的行政區大同圓山「大龍商圈」旁,空間取自扭蛋時轉動把手的聲音 「Gacha」,在屋齡老舊、地牆不平整、多處壁癌坑洞的建物狀態下,期待透過變 化、驚奇的人事物體驗,帶給人們有趣、享受的生活。經營者承續「牆面的花式封 邊」、「老舊鐵門軌道」 、「碎石金條地磚」等老式空間元素,經刷漆整建,翻新成為 整建前

整建後

集咖啡廳、展售店、皮件工作坊等具趣味於一室的複合空間,並定期邀請藝術家、 藝術作品進駐,為這老式住宅添增新意。

64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15

台北北門窩泊旅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同區太原路 92 巷 2-1 號 經營團隊│台北北門窩泊旅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普羅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太原路,臺北市最早的批發商圈之一,在經濟起飛年代,一間擁有四十幾年歷史的 美台旅社,在此承載無數旅人的臺北記憶,見證後火車站的發展興衰。2016 年, 「窩」團隊遇見熄燈的老旅館,運用最低的能源、最少的材料與再回收素材,以美 式工業風設計,裸裝保留舊時臺北的建築元素與房子的原始結構,不過度裝潢的態 度,搭配復古與原木家具,重生為友善環境概念旅店,旅店內保有部分懷舊房型,

整建前

整建後

即為老房子注入新生命之餘,也向舊時代致敬。 16

皿皿 座落地點│臺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二段 300 巷 70 號 經營團隊│皿皿 設計團隊│一一設計事務

隱身巷弄,皿皿店面外觀是大片的玻璃落地窗,一眼可望進最底端,是毫無保留的 明亮居家風格。原本失去活力的辦公室空間,現在借用巷弄內劃地搭建的路邊攤空 間手法,創造巷道沿伸入店內的錯覺,弱化內外界線,以低調寧靜的姿態融入於巷 弄之中,連接店鋪與城市的關係。木櫃、部分桌椅鑲嵌在整齊的狹長白磚牆,簡約 整建前

整建後

不雜亂的展示空間充滿舒適,營造成推廣質感生活器物、縮短距離的生活美學交流 平臺。

65


17

遊山茶訪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 183 巷 7 弄 2 號 經營團隊│遊山茶訪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分公司 設計團隊│遊山茶訪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分公司

一棟日式老建築,置身於安靜巷弄,前身為日治時期「帝國大學」(今國立臺灣大 學)的總督府官員與學者居所,並為國語日報首任社長洪炎秋故居。如今只見雜草 凌亂重生的花園、多處坍塌腐壞的地板、白蟻嚴重啃蝕的柱子、漏水的老舊屋頂。 遊山茶訪保存前人智慧,以節能減碳的環保概念,在不雕琢的空間裡,注入自然採 光,藉由老建築翻修的風貌,吸引愛茶人士至日式老屋品茗,翻轉臺灣傳統飲茶既

整建前

整建後

定印象,成為深厚人文氣息的舒適空間。 18

有肉 Succulent & Gift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 76 巷 19 號 1 樓 經營團隊│樂品行銷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樂品行銷有限公司

位於住宅區轉角、占地 62 坪的空屋,歷經一間又一間店家移轉,無法長久維持的 狀態,直至有肉 Succulent & Gift 進駐,翻新後的老屋,以黑、白、綠的空間色 調,帶出輕鬆自在的氛圍,而一路延伸至屋內擺設的多肉植物與設計盆器、以舒適 姿態好好曬太陽的一整排多肉植物牆,成為具療癒效果的走晃平臺,悄然融入在地 整建前

整建後

文化,並拉近與附近住民的距離,彷彿會行光合作用的屋子,讓到訪者不自覺吸進 幾口芬多精,悠放在這遺世獨立的綠洲。

66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19

書屋花甲 座落地點│臺北市中正區中華路 2 段 307 巷 42 號 1 樓 經營團隊│臻佶祥社會企業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回向設計

承載五十年以上歷史,書屋花甲從社區閒置的老舊建築,轉變為南機場社區兒少的 學習天堂,提供社區非行少年就業培訓與機會,也是傳承社區文化的殿堂。這裡集 結社區藝術師、建築師、工班師傅,一起同改造成「書屋不浪費咖啡食堂」,屋內 設置開放式廚房,與淺木桌椅融洽結合,食堂內擺放南機場社區歷史的文物,包含 社區老照片與現代攝影照片,也藉此空間,居民能進行社區導覽,保存文化,以不

整建前

整建後

同凡響的凝聚力,共同維護社區的溫暖。 20

麥桑音響 座落地點│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四段 145 巷 79 號 1 樓 經營團隊│麥桑音響 設計團隊│亞基米德

隱身景美興隆路四段的巷弄內,原本半廢棄的屋宅,擱置一臺塵封多時、等待主人 繼續播放的收音電視機,承襲阿公珍藏半世紀黑膠的情感記憶,現任主人麥可桑拾 起唱頭,改裝成為一間風格音響店。挑高的格局空間,一整面牆架擺放著古典黑膠 樂盤,以珍藏 20 年、50 年代的古音響,喚醒陳年的樂音,重現播放外公與另一半 整建前

整建後

青春記憶,透著店內柔和微黃的燈光,營造出溫暖舒適的聆聽環境。

67


21

古道具 delicate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安區嘉興街 346 號 經營團隊│古道具 delicate 設計團隊│古道具 delicate

一幢荒廢十餘年的老鐵皮廠房,曾為老人安養院、麵包店及成衣加工廠,自成衣廠 搬遷後便日漸荒蕪,被噴上噴漆的外牆、嚴重漏水內部景況,成為巷弄內的治安死 角。在古董商店店主 Jin 接手後,歷經半年重新整治,純白簡潔的色調,保留老屋 的鐵皮特色,以舊木料裝飾屋頂,打開天井引入自然光,讓老物與空間產生光影對 話。而後相連的倉庫空間,以木頭為骨架,表面材使用水泥,打造成具歐洲古老洞

整建前

整建後

穴意象、氛圍獨特的展覽空間。 22

直物生活 café 座落地點│臺北市中正區新生南路一段 56 巷 16 之 4 號 經營團隊│直物生活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直物生活有限公司

原為約 47 年屋齡無人居住的閒置空間,運用西班牙老屋拆除後的舊磚塊做為外牆 壁磚,保留其原本懷舊氛圍的地磚,以古董櫥櫃妝點,在東西方建材的巧妙結合 下,碰撞出風格獨特、具有時代感,結合文具、生活用品與 café 的複合空間。而拆 除封閉圍牆後,以透明窗門面引進陽光,展現空間明亮寬敞感,咖啡座位區的地面 整建前

整建後

直接鋪上水泥,搭配木製桌椅,表現建築素材的質樸,保留下隨時間經過與被使用 所產生的痕跡。

68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23

特有種商行 座落地點│臺北市中正區臨沂街 27 巷 4-1 號 經營團隊│特有種創意行銷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特有種創意行銷有限公司

一群熱愛電影的幕後工作者,從視覺設計、電影商品起家,而後在臨沂街一處 40 坪民宅中,延伸打造出以電影為主題,獨具日式復古氛圍的藝文場域與老咖啡店, 參與拍攝《賽德克 • 巴萊》與《KANO》的電影道具,化身「商行」內座椅或餐 具,就連私房餐點也以電影入菜,空間特別規畫出圖書館區,蘊藏許多製片過程的 核心機密,期待喜愛電影的人在此得到養分,同時透過不定期舉辦電影放映與展

整建前

整建後

覽,提供新導演作品分享的推廣平臺。 24

邊境實驗室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同區安西街 126 號 經營團隊│邊境實驗室 設計團隊│跨越設計有限公司

建於 1907 年的百年老屋,洪家先祖有感日本強力推行殖民政策,為承續中華文 化,特聘老師至府開辦私塾,邀集文人雅士成立詩社、切磋文藝,故又被稱為 「洪儒堂」。從事打石工程的洪家,第七代在拆除臺北城牆時,保留原石做為古 厝圍牆,以另種方式安放歷史。而隨著時代更迭,百年老屋成為閒置的倉庫空 整建前

整建後

間,邊境實驗室進駐後,結合安西街、迪化街的文化底蘊與社區長輩的人生、社 會經驗,打造跨領域交流的共創空間,在新舊間激盪創意火花。

69


25

纖維所在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 60 巷 9 號 1 樓 經營團隊│跨界生活事業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巨漢設計有限公司

位於臺灣大學旁的巷弄老公寓,在多年失修的殘破外觀下,卻擁有得天獨厚、鬧中 取靜的特質,成為以纖維手作連結日常美學的推廣基地。經營團隊以簡約、開放的 LOFT 風格為基調,原鐵門更換為開放明亮的玻璃大門,純白的大色塊裡,輔以俐 落黑線條,沒有其他封閉的隔間,帶出自然低調的空間意象,保留更多人際互動的 可能。而從全區老舊電線的更新,環保油漆與無毒建材的選用,舒適節能的光源挑

整建前

整建後

選,更可看出團隊蘊含對人與自然的關懷。 26

苔毛咖啡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安區嘉興街 345 號 經營團隊│苔毛咖啡 設計團隊│楊恆典

「青苔」 ,雖說隨處可見,但放慢腳步的人看到的機會更大,苔毛柔軟、平易近人的 特色,正是經營者期許帶給大家的感受。苔毛咖啡,外觀看似一般民宅將原本組合 式型態的建物,保留各自風格的同時,內部挑高的空間、採光佳的天窗,並以簡潔 裝潢、搭配木質的家具與植栽,讓進來的每個人能有自在的放鬆心情,同時繼續譜 整建前

70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整建後

寫與空間的故事。


27

Changee 中山 座落地點│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 18 巷 8-2 號 3 樓 經營團隊│暢橘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暢橘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踏進迎來的是明亮寬敞的空間,很難想像原本的三層樓因為出入不便,而做為倉 儲使用。Changee 中山重新打燈、增加牆面的擺設、彩繪等,平常提供租借空間舉 辦各項活動,賦予空間新的靈魂,期待在這裡迸發更多的創意與優質的藝文展演。 整建前

整建後

28

61NOTE 座落地點│臺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 64 巷 10 弄 6 號 經營團隊│東東雜貨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東東雜貨有限公司

位在南京西路巷弄中的 61Note,從過去平凡無奇的隔間補習班,由來自日本的經 營者重新改造,打通空間、換新水泥地面,改以黑白色調為主的複合式經營咖啡 店。簡潔設計的黑色外牆,室內採用日本校園的黑色桌椅,背後的白牆、大片落地 窗的襯托下,柔化視覺的感受。在這裡,活化老屋是不停歇的進行式,讓空間有更 整建後

多的可能。

71


評審感言  Juror Comments

72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透過評審老師的視角與文字, 帶領我們用不同的角度及態度, 欣賞今年老屋多元化的精采。


總論

城市空間美學的熟成 今年入圍老屋新生大獎的案例都非常精采,可以感受到屋主或是使用者對老房子的熱情與執著,這種現象 代表著臺北的城市文化,已經進入了一個空間美學的成熟時代。 過去人們只喜歡新的房子、新的建築,覺得老房子、舊房子都是醜陋破敗,都需要拆除,但是老房子一旦 拆除,空間的靈魂飛散,就很難再找回來!以建成圓環為例,拆掉老圓環,改建新的圓環,卻失去了靈 魂,失去了空間吸引人的氛圍,以致於新圓環乏人問津,再多的投資也找不回往日的空間盛況,最後只好 拆除夷平。 懂得欣賞老屋,是城市美學成熟的象徵,開發中的國家或社會,好像青春期的年輕人,只喜歡新奇的東 西,對於老東西棄之如敝屣;但是已開發的成熟社會與城市,就有如中年大叔,懂得欣賞古董老件,喜歡 在老舊空間中品味熟成的韻味。

李清志

最近老屋新生的優秀案例愈來愈多,並不只是因為人們懷舊或是愛護古蹟,而是這個城市的空間美學改變 了!變成熟了!變得懂得欣賞老的、舊的、幽暗的建築空間,大家開始懂得體會老東西的美感,懂得像日 本作家《陰翳的禮讚》一書所講的,老舊幽暗的事物有一種「古色古香的光澤」。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副教授

這樣一個美學成熟的城市,會讓我們愈來愈喜歡她!

73


金獎

實踐大學民生學院教學大樓及學務大樓

跨越半世紀 新舊建築意象交融與串接 原建築為「實踐家專」創校時代的第一批校舍與辦公樓,歷史超過半世紀,結構有所傾頹,加之歷來使用 者多所增修改裝,條理紊亂、面貌雜沓,與後續新建的清水模校舍和圖書館意象大不相容,唯有重新修 建,方能統合大學以「設計」做為精神主體的校園風格,並提升空間使用效率。 設計者保留舊建築的某些標誌意象(如山形桁架的屋頂),以剪力牆和微型樁補強結構,增大採光面積與視 覺通透,除了創造出使用者的效率感與親密感,也呼應並延續周邊校舍的現代風格。 新建築的最大特色為新舊建築意象的交融與串接,例如將原建築立面的傳統預鑄水泥花窗轉化,轉而呈現 為一鋁鑄造系統單元的漏窗外牆;又或者切削變化之廊道柱列,既形成低調韻律感的視覺風情,也涵蘊洩 水與遮陽之機能。 實踐大學新校舍之新舊轉換工程,以建築創意完成空間歷史感和氣質之延續與對話,低調不露痕跡卻仍蘊 藏新意風華,應可做為全國各歷史校園進行整建規畫的參照標竿。

詹偉雄 數位時代雜誌創辦人

74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銀獎 行冊

流暢的自由空間 位於大稻埕,原址為蔣渭水設立之大安醫院的「行冊」,外觀以近似低調的姿態,隱身於熙來人往的延平北 路沿街的住商透天厝中。然進入室內由地面層依序往上巡游,逐漸地被設計者與經營者攜手改造空間的積 極企圖所震撼。一樓的吧臺區以可就地或坐或臥、高低起伏的木平臺搭配地坪,形成自由的閱讀、展覽、 飲食空間,其高度不等的臺座,形狀擷取自臺北至宜蘭的崎嶇地形,藉以表達對蔣渭水先生的敬意。而二 樓用餐區有高有低的木柱式天花,恰是一樓木平臺群的鏡射,亦明確表達了設計者欲延續其概念的意圖。 三樓的書房則是以一百種讀書的方法發想進行類似空間的試驗,從正交的黑方體衍伸出因應各種閱讀姿勢 的有趣場域,以表達一種可隨意窩身、自在的空間使用概念。 「自由」,應是許多參觀者來到這裡的感想之一,在這裡,無論是從一樓到三樓,其空間的流暢性、處處可 歇的小角落,看似隨興的演出,其實應是經過設計者與經營者的精密計算,而讓參觀者不經意產生放鬆、 舒適的氛圍。「行冊」團隊針對老舊街區的透天厝,除了賦予新的生命、讓空間層次更加豐富之餘,以一種 新而不帶沉重的方式,藉由空間設計為媒介,與臺灣本土歷史做更積極的對話,亦是一種有意義的老屋活 化演出。

楊詩弘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助理教授

75


銀獎 小廢墟烘焙工作室

生動靈魂與手作溫度的精采詮釋 小廢墟烘焙工作室隱身在車水馬龍的木柵路三段,循地址找去遍尋不著,赫然回首即是那被河岸及快速道 路切削的畸零地上低矮建築,果真是名符其實小廢墟 ! 因開闢道路被徵收大半面積後殘存的建築原為水電 木工廢料倉庫,荒廢 20 多年後被洪璽開租下,做為 Ruins Coffee Roasters 咖啡烘焙工作室,後來才逐漸 對外開放。 從戶外低矮門面很難想像裡面的模樣,入門後滿室不同角度灑落的陽光陰影及各種材料質感組成的趣味空 間抓住眼球,透過工業風鑄鐵分割的大片玻璃窗,一眼即看到門後豁然開朗的水岸空間,既趣味又有層次 的空間展現,連結附近高低差的河堤與水岸,造就這棟建築內外神奇、相輔相乘的關係。 小廢墟烘焙工作室在改造的初衷及成果上,充分發揮經營者個人美學偏好,除滿足其生活需求,同時也是 個人生活品味之延伸。所有的裝修及大多數的家具器物,無論是木工、金工、鐵件,是他利用舊材料、廢 物件,親自動手打造,其美學品味,讓人忍不住處處尋覓他化腐朽為神奇的巧思。在空間中,可以充分感 受其獨特的生活態度,以及灌注在空間中的精神及力量,建構小廢墟與眾不同,且讓人驚豔的美感與氛圍。 洪璽開保留大部分結構及原有樣態,仔細和屋子對話,找出該修繕、整治的角落進行適當處理。油漆斑駁 的牆面搭配自己用舊材做的木材五金家具及老舊器物;面對河岸用自己動手做的大面鑄鐵框玻璃窗等,充 分利用舊材保留時代之美。傾斜的天花板下高度無法站

蘇瑛敏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教授

立的閣樓,破損後鋼筋外露的夾層樓板加上透明強化玻 璃,沒有欄杆,成為極其有趣的閣樓空間。從上面可俯 瞰小廢墟彷彿現代化藝術主牆面的工作吧臺及主要空 間。牆上烘焙咖啡豆的機器、咖啡機及看似隨意設置的 工具牆,展現準確特質,包括效率、美學及空間的直覺 性安排。小廢墟烘焙工作室的空間有生動的靈魂與手作 的溫度,其空間是為設計者(使用者)自我意識及個人 的延伸,為化腐朽為神奇的老屋新生做了精采的詮釋。

76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銀獎 富藝旅台北大安

精準的拿捏

步登公寓變身旅館

富藝旅是近幾年來最成功的老屋新生案例之一。它的成功首先在於巧妙地利用先減後加的過程,讓公寓變 身為旅館,這種不同建築類型之間的轉換,其實並不容易,但建築師精準的拿捏,卻讓這個困難不但輕易 地被克服,還因此創造了建築的特色。其次,在這個建築類型的轉換之間,還充分利用既有細微條件,創 造出精采的開放性公共空間,大方地供左鄰右舍使用,並讓公私活動在一樓交錯鋪陳,最終為臺北市創造 出一處令人難忘的地點。

王俊雄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副教授

77


銀獎 CIT 台北創新中心

激盪更多創意可能性的工作平臺 中山足球場的舊址西側一隅,位在圓山花博園區的 CIT,由 Plan b 租下場地,並將之改造為創新創意工作 空間,現在內部有團隊進駐的共享辦公室和短期個人使用的 Coworking Space。 入口區是辦活動與交流的開放區域,往北是能讓獨立工作者自由進出的 Coworking Space,往東則是共享 辦公室,內部以一條長廊貫穿連結團隊進駐區,沿途依序能夠見到玻璃隔間的透明辦公室、會議室、布告 欄、廚房,最後又繞回 Coworking Space。 CIT 迷人的地方並不僅在單純空間的營造,而是提供創意工作者各式各樣的交誼活動,讓彼此激盪出更多 的可能性,因此在 CIT 裡從科技、藝術到 NGO 通通都可以做鄰居,CIT 同時也希望引入外部資源,活化 並擴展 CIT 的社群,讓進駐 CIT 的團隊在社交、專業領域都能和不同單位達成交流。 有別於一般老屋新生的方式,CIT 更專注於建立易於交流、自由的工作環境,在臺灣為創新者提供開放交 流的工作環境,其符合國際潮流之經營管理創新思維令人稱許。

許晉誌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 助理教授

78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銀獎 香色

設計者自我意識的延伸 今年的老屋新生大獎,入選案例有別以往,皆屬超水準的演出,精采之處無非在於讓老屋賦予新靈魂的過 程,不僅保留了老屋的歷史記憶刻痕,透過再次的詮釋,將經營者的想望與情感,毫無違和感的呈現,可 想而知,這是需要極度細膩的思維與手法。 「香色」經營者原本想做為住家使用,但為了想把家的感覺分享給更多人,才改為餐廳。在中正城南區裡, 是極為少數的西餐廳,潛藏於巷弄之間,從裡到外不刻意張揚,用低調的建築改造語彙,營造高雅優閒的 氛圍,隔間仍保有原客廳、臥室等住家的型態,隱約透露著對家的渴望。經營者同時也是年輕的古董收藏 家,但不刻意說明並不會知道屋內大部分的擺設是古物,足以見得經營者的用心。 香色,有別於老屋新生的其他案例,是一處都市更新重建前的基地,經營者能以正向的態度面對都市更新 拆除重建之前的過渡使用期間,這樣的嘗試也被當地鄰里接受,我們期待這樣的老屋新生經驗,能延續到 後續基地開發重建的規畫構想,也期待這樣的正能量能在臺北城中蔓延。

陳信良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副處長

79


老屋散步地圖 Find Your Old House Memory 穿梭在臺北市的靜謐巷弄裡, 遊走在獨具氣韻的老房子群, 循著愜意的步伐, 來 一 場 老 屋 散 步 之 旅, 尋 回 舊 日 回 憶。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80


老屋漫步  大安區

2016 年銀獎 藝術人文旅館 臺北市大安區 信義路四段 30 巷 23 號

潮州街

男仕理髮/藝文空間 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 二段 265 巷 6 號 2 樓

素晴屋

104

瑞安 街

和 平 東路 一段

2015 年銅獎

和平東路一段

4

餐廳/共同工作空間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 一段 104 巷 6 號

5 樂

30

建國南路二段 151巷 2

4 混 _ Hun 2014 年特別獎

捷運 大安站

1

敦化南路二段

2015 年新興力量獎

捷運 大安森林公園站

建國南路二段

5

捷運 東門站

新生南路二段

3 Sculptor Barber

富藝旅台北大安

信義路二段

金山南路 二段

梅酒專賣店 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 198 號

信義路四段 巷

2016 年人氣獎

杭州南 路二段

2 素晴屋

復興南路一段

建國南路一段

1 富藝旅台北大安

捷運 科技大樓站

3

敦化南路二段265巷

混 _ Hun

和平東路三段

Sculptor Barber

餐食/藝文空間 臺北市大安區杭州南路 二段 67 號

81


老屋漫步  大同區 4

行冊

林五湖命相館

2 原 Taipei |吃書 喝東西

迪化街一段

2016 年銀獎 客廳/餐廳/書房/複合式空間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33 號

延平北路二段

1

民生西路

2015 年銀獎

3 民藝

2012 年特別獎

民藝

原 Taipei |吃書 喝東西

2013 年特別獎

古厝宅邸/茶葉茶具販售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56 號

61巷 二段 路 北 延平

167

5 madL2 文化空間 2013 年銀獎

1

藝術展演活動空間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46 巷 18 弄 4 號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行冊 2

迪化街一段 46 巷

madL2 文化空間 5

82

64巷 路二段 北 慶 重

二段 北路 重慶

3

4 林五湖命相館

西路 南京

迪化街一段

藝術與手工藝品店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67 號

延平北路二段

咖啡館/設計公司 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 12 號


2

老屋漫步  中正區

衡陽路

重慶南路 一段

1 香色 2016 年銀獎 餐廳 臺北市中正區湖口街 1-2 號

2 smith&hsu 現代茶館衡陽店

smith&hsu 現代茶館衡陽店

2014 年銀獎 輕食茶館 臺北市中正區衡陽路 35 號

3 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

和 平 西 路 二 段

路 南海

南海路

段 二 路 華 中

路 西藏

二段 路 中華 3

1巷 30

1

街 湖口

新型態公益空間 臺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二段 301 巷 12 號

二段 南路 重慶

捷運小南門站

2014 年特別獎

香色

和 平 西 路 二 段

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 83


老屋面對面分享會 & 導覽活動

活動花絮

活動

1

Event Highlights

老屋面對面分享會-老房子的前世今生 2016 年 9 月 13 日(二)14:00 原 Taipei │吃書 喝東西(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 12 號)

走 進 老 屋, 聽 聽 老 房 子 的 故 事。 邀 請 2015 年 銀 獎 得 獎 團 隊「 原 Taipei 吃書 喝東西」以及 2014 年金獎得獎團隊「瓦豆 • 光田」分 享老屋子的前世今生,看見老屋從過去到現在的改變!

活動

2

「老屋心

地方情」導覽分享會

2016 年 9 月 24 日(六)14:00 仁安醫院(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237 號)

珍惜過往建物,投注改造創意,賦予老房子新生意義。走訪歷史街 區「迪化街」,認識「老屋與社區、環境及市民之間的連結」,從中 更加關注在地老屋和區域歷史文化間的發展關係。

活動

3 2 0 1 6

2016 年 10 月 14 日(五)14:00 牛奶滑翔機(臺北市松山區民權東路三段 160 巷 19 弄 36 號)

老屋新生大獎

84

老屋面對面分享會-創業夢想×翻轉老屋

年輕創業團隊投注老屋翻新,新一代創意思維,如何形織一股「新 興力量」?活動邀請歷屆新興力量得獎作品團隊,分享整建經驗與想 法,與創業職人們交換老屋新用的無限創意。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歷屆作品導覽

活動

4

老屋串門子×臺北舊城行腳 2016 年 10 月 30 日(日)14:00 集合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前銅牛處(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 2 號) 走訪地點:貝殼窩青年旅舍、smith&hsu 現代茶館、金石堂書店、薛伯輝基金會

首場導覽活動,由資深文史學家葉倫會老師領隊,以歷史說書方式,帶著大家 穿梭臺北古城巷弄街區,沿途走訪歷屆老屋得獎、參獎作品,尋著影像線索, 補捉個人專屬的舊城視角。

活動

5

老屋串門子×騎單車逛老屋 2016 年 11 月 12 日(六)14:00 集合地點:新北投捷運站(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 700 號) 走訪地點: 北投文物館、北投一號公園-梅庭、北投溫泉博物館、Solo Singer 老旅社、 溫馨吉慶花園社區、《好,丘》天母店

二度登場的老屋串門子活動,從新北投捷運站出發,由專業領騎達人帶領下, 展開一場懷舊單車輕旅行。以愜意午後的慢活速度,走訪歷屆老屋作品景點, 觀賞沿途城市街景及老屋風貌。

85


入圍作品導覽

老屋再發現 PART1 -玩創意 2016 年 12 月 17 日(六)13:00 集合地點:實踐大學正門口(臺北市中山區大直街 70 號) 走訪地點:2016 老屋新生大獎入圍作品(實踐大學、濕地、一號糧倉、香色、WaterOriginal 165 工作實驗展廠、小廢墟烘焙工作室)

2016 年大屋新生大獎入圍 14 件作品,團隊來自各種行業、各種背景, 積極投入老屋翻新,大玩創意,讓空間活化、再造,第一場「老屋再發 現-玩創意」,經營者賦予空間更多元化使用,在導覽與親身走訪中,親 身體會「老屋新生」的過程,創意與傳統相互交織、魅力風貌再現!

86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入圍作品導覽

老屋再發現 PART2 -玩新意 2016 年 12 月 18 日(六)13:00 集合地點:捷運北門站出口 3(臺北市大同區塔城街 10 號) 走訪地點:2016 老屋新生大獎入圍作品(A Design & Life Project、達開想樂、行冊、樂花園、葉晉發商號、Ferment Store 發酵屋、富藝旅台北大安)

2016 年老屋新生大獎入圍 14 件作品,團隊來自各種行業、各種背景, 積極投入老屋翻新,大玩創意,讓空間活化、再造,第二場「老屋再發 現-玩新意」,部分案例原址為歷史建物遺址,延續建物既有故事,從中 加入新元素,創意與傳統相互交織的「老屋新生」過程,在導覽與親身 走訪中,體會箇中魅力!

87


頒獎典禮暨成果展

2016 年老屋新生大獎頒獎典禮成果發表暨茶敘 頒獎典禮:2016 年 12 月 27 日(六)14:00 展覽期間:2016 年 12 月 27 日至 2017 年 1 月 5 日 信義區公民會館(臺北市信義區松勤街 56 號)

第 16 屆「老屋新生大獎」計 43 件精采的參選作品、14 件作品入圍。歷 經嚴格書審初選,以及實地走訪的決選過程,當日揭曉「2016 老屋新 生大獎」金獎、銀獎,以及網路票選人氣獎得主。2016 年 12 月 27 日 至 2017 年 1 月 5 日呈現 43 件參賽及得獎作品之改造維護前、後影像紀 錄,與市民一同觀賞臺北老屋新生命的無限可能!

88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得獎作品導覽

得獎作品導覽×老屋秘境導覽 2017 年 1 月 14 日 & 2017 年 1 月 21 日(六)13:30 集合地點:實踐大學正門口(臺北市中山區大直街 70 號) 走訪地點:2016 老屋新生大獎得獎作品

實地走訪「2016 老屋新生大獎」金、銀獎、網路票選人氣獎-實踐大 學、香色、小廢墟烘焙工作室、富藝旅台北大安、行冊、素晴屋,藉由 經營者與民眾對話的過程,深入瞭解得獎者如何將想法付諸行動,激發 未來更多老屋新生可能性!

89


達人講座

老屋真心談(2016 年得獎作品) 2017 年 2 月 19 日(日)14:00 實踐大學 A 棟東閔紀念大樓 110 教室(臺北市中山區大直街 70 號)

邀請 2016 評審委員團及得獎作品團隊針對獲獎案例進行分享,將 2016 老屋得獎作品所觀察到的特色及迷人之處,與民眾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 分享座談;評審老師講評眼中所見的老屋之美、老屋特質傳達至民眾心 中,使得獎作品規畫設計團隊在整建維護過程中對老房子空間的用心與 堅持,直接感動民眾,讓老屋新生的本質獲得推廣。

90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達人講座

老屋新生力(跨領域專家學者對談) 2017 年 2 月 26 日(日)14:00 濕地 2F(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 107 巷 10 號)

邀請「好舊。好-臺南市歷史老屋與歷史街區教育推廣補助計畫」主持 人陳正哲老師、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李清志副教授、禾拓規劃設計負 責人許晉誌老師,以「翻轉方程式-老屋新生力」為主題,透過不同角 度,分享對老房子空間再生的看法、軟硬體改造的創新思維、實踐新生 的力量及行動。


92

老屋新生大獎 2016


編後語 Epilogue

近年來臺灣對於都市空間的想像,從上個世代偏好高層大樓、大型建設發展,隨著老屋議題逐漸 受到大家的關注,翻轉為創造微型且具有溫度與生命的空間,更新處持續藉由「老屋新生大獎」 推廣都市空間軟硬體改造,鼓勵市民透過老舊建物的整建維護,保存空間與人的故事。 城市裡的老舊建築,承載著民眾珍貴的生活記憶,已和在地居民建立深厚情感,為了匯聚新 世代的創意能量,今年度參選及獲獎案例,將「新舊融合」做出不一樣的詮釋。例如年輕創業夫 婦在蔣渭水先生設立的大安醫院舊址所打造的「行冊」,透過高低起伏的木平臺與地坪,將一樓空 間營造成臺北至宜蘭的崎嶇地形,並配合燈具位置塑造成大稻埕夜晚的星空,流暢展現出蔣渭水 先生追求自由的時代精神;又如「小廢墟烘焙工作室」,原是廢棄 20 多年的倉庫,青年咖啡烘焙 師在仔細和老屋對話後,親手改造及修補空間,延續廢棄空間的生命,同時也創造出許多令人驚 奇的角落,空間也跟著使用者的腳步持續地被改造、有機的生長著。 這些老屋被賦予新靈魂的精采故事,不僅讓老屋風貌及其歷史脈絡得以傳承,也引發市民對 理想都市生活空間的想像,以城市中的創新與復古元素,揉合激盪出不同的火花,展現都市再生 的可能性,這些人、事、物,就是臺北之所以成為有底蘊的城市的關鍵。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處長

謹識

民國 106 年 4 月

93


出 版 品 | 2016 臺北市都市空間整建維護—老屋新生大獎成果彙編 發 行 人 | 方定安 出版單位 |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地

址 |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 3 段 168 號 17 樓(宏盛國際金融中心)

話 | 886-2-2781-5696

址 | www.uro.taipei.gov.tw

出版日期 | 中華民國 106 年 4 月 指導單位 |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主辦單位 |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承辦單位 | 左右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專案總監 │ 施聖亭 專案執行 │ 蘇香如、陳宥君、楊毓馨 編輯撰述 │ 楊毓馨、高如瑩、陳俐晶 美術設計 │ 孫秋平、吳明黛、林玉蘭、劉又華、高瓊怡、鍾孟潔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