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僱員權益與促進負責任AI應用倡議書

Page 1


保障僱員權益與

促進負責任 AI 應用

倡議書

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 香港 I.T.人協會

香港工會聯合會研究部 2025 年 5 月

保障僱員權益與促進負責任 AI 應用倡議書主要建議

對僱主的倡議:

1. 僱主應參照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下稱「私隱專員公署」) 發出的指引文件建立全面、清晰且易於理解的AI使用政策。

2. 僱主如對使用AI在保障個人私隱安全方面有疑問,應積極利用私 隱專員公署的「AI安全」熱線向公署查詢。

3. 僱主應投入資源,為不同崗位員工提供充分且持續的AI相關培訓。

4. 僱主應定期、清晰地傳達AI政策,設立專門支援團隊解答疑問,並 提供反饋渠道。

對政府與相關機構的建議:

5. 私隱專員公署應繼續積極向廣大僱員推廣指引。

6. 政府應資助或委託機構設立專門為僱員解答在工作中使用AI相關 問題的諮詢熱線和網上平台。

7. 政府應系統性追蹤AI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必要時考慮制定專門 針對AI在僱傭領域應用的法律法規。

4.2 倡議設立僱員支援熱線與諮詢平台

附件:僱員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情況問卷調查主要結果

引 言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 Gen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 透香港各行各業的工作場所。統計數據顯示,香港金融服務業機構的 人工智能(AI)採用率高達 38%,顯著領先於 26%的全球平均水平1; 更有 88%的本港知識型員工在工作中使用 AI2。香港金融管理局旗下 的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HKIMR)報告進一步指出,目前已有 75% 的受訪本地金融機構正在實施、試點或設計至少一個生成式 AI 應用 案例,並預計這一比例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攀升至 87%至 90% 3 。

在此背景下,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下稱「私隱專員公署」) 近期發佈了兩份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重要文件:《人工智能 (AI):個人 資料保障模範框架》(下稱《模範框架》) 及《僱員使用生成式 AI 的

指引清單》(下稱《指引清單》)。私隱專員公署指出,人工智能安全 是國家安全的重點領域之一,相關框架的推出有助於孕育 AI 在香港 的健康及安全發展,促進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樞紐,並推動香港以 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4 。

然而,新興技術的發展往往伴隨著潛在的風險與挑戰。生成式 AI 在工作場所的普及,對僱員的個人私隱、工作權益乃至就業前景都可 能產生深遠影響。AI 治理方面的失誤,例如大規模數據洩露或不負責 任應用,可能被視為侵犯私隱,甚或觸及更廣泛的國家戰略利益考量。

私隱專員公署發佈的有關文件應被視為未來規範化要求的前奏,意味 着企業必須採取更為主動的合規策略。

為回應生成式 AI 在工作中廣泛應用的潮流,僱員使用生成式 AI

1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談應用人工智能政策宣言(只有中文)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10/28/P2024102800377.htm

2 Microsoft and LinkedIn Unveil the State of AI at Work in Hong Kong – Microsoft News Center Hong Kong https://news.microsoft.com/en-hk/2024/06/03/microsoft-and-linkedin-unveil-the-state-of-ai-at-work-in-hong-kong/ 3 「GenA.I.新時代:促進金融服務負責任地應用人工智能」報告(附圖)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504/09/P2025040900280.htm

4 私隱專員公署發布 《人工智能 (AI):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 https://www.pcpd.org.hk/tc_chi/news_events/media_statements/press_20240611.html

時可能出現的個人私隱及數據洩露風險,工聯會屬會香港文職及專業 人員總會與香港 I.T.人協會日前進行了「僱員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人 工智能情況問卷調查」,以了解文職、I.T.業及專業服務類僱員在工作 中使用生成式 AI 的情況。在參考私隱專員公署相關指引後,形成本 份倡議書並提出了一系列建議。我們期望在促進工作中負責任地使用 生成式 AI 的同時,亦可以加強僱員的安全意識和權益保障。

1. 香港僱員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現狀

從僱員的角度看,AI 帶來了顯著的益處。40%的香港僱員認為 AI 能夠提升工作效率,30%認為 AI 能幫助學習新技能1。香港僱員對 AI

的接受度也相當高,83%表示願意將盡可能多的工作交給 AI 處理,

80%對使用 AI 處理分析性和創造性工作感到自在2 。

工聯會屬會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與香港 I.T.人協會於 2025 年

5 月 13 日完成了一項名為「僱員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情況 問卷調查」,成功收回 152 份有效問卷。調查內容涵蓋員工對生成式

AI 的使用頻率、應用範疇、資訊安全意識、機構相關指引與培訓,以 及對工會支援的期望等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生成式 AI 在職場的應用已具一定普遍性。超過 七成 (71.71%) 的受訪者表示有使用生成式 AI 的經驗,其中 38.16% 為「偶爾使用,每星期平均 1 至 3 次」,是佔比最高的群體;另有 33.55% 的受訪者則「經常使用,每星期平均 4 次或以上」。但亦有 14.47%的 受訪者從未使用過生成式 AI,更有 3.29%表示不清楚何謂生成式 AI。

更值得關注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員工未接受足夠的 AI 培訓或獲 得清晰的操作指引,甚至可能在僱主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未經批准的 AI 工具以提高效率。這一現象的潛在風險顯而易見:員工在努力適應

AI 普及趨勢的過程中,若缺乏足夠的組織支持和規範,很可能在無意 間造成數據洩露、違反私隱規定或公司政策,甚或觸犯法律。

1 羅兵咸永道:羅兵咸永道調研:混合工作模式和人工智能是香港勞動力未來發展方向 https://www.pwchk.com/en/press-room/press-release-chi/pr-160823-chi.html

2 Hong Kong Business Leaders Embrace AI as Tool to Empower Employees – Microsoft News Center Hong Kong https://news.microsoft.com/en-hk/2023/05/17/hong-kong-business-leaders-embrace-ai-as-tool-to-empower-employees/

2. 僱員面臨的風險

關於使用生成式 AI 時的資訊安全意識,接近六成 (57.6%) 的受 訪者表示會「經常考慮,且採取積極措施保護敏感資料」。然而,亦 有三成 (30.4%) 受訪者「有時考慮,但不確定應如何處理」,更有 12% 「從未考慮過」相關風險。同時,超過半數 (56.47%) 的受訪者對在 工作中使用生成式 AI 時可能洩漏或錯誤處理個人資料或公司機密而 需負上責任表示擔憂(包括 14.97%「十分擔心」及 41.5%「有點擔心」)。

《指引清單》明確警示了僱員在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時,不當輸 入個人資料、商業機密、專有資訊或受版權保護資料的風險1。不當輸 入行為很可能導致敏感信息外洩,並直接觸犯了《個人資料(私隱) 條例》(PDPO)中的核心原則,例如保障資料第 1 原則(DPP1,收收 集目的及方式)和第 3 原則(DPP3,資料的使用)。

實際操作中,資訊安全風險尤其突出。例如,員工可能未經客戶 明確同意,便將客戶資料用於訓練 AI 模型,或者在與公開的 AI 聊天 機械人互動時,無意中輸入了公司內部的敏感營運數據或客戶個人信 息2 。

跨境數據流動問題亦值得特別關注。香港現行的 PDPO 第 33 條 關於限制個人資料跨境轉移的規定尚未正式生效3,但私隱專員公署 已建議機構使用標準合同條款4。如今許多流行的生成式 AI 工具由跨 國公司營運,其伺服器可能位於海外。香港僱員使用這些工具時,輸 入的數據便可能被傳輸至海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商業中心,處理 大量敏感數據,在使用 AI 工具時,必須審慎評估此類風險。

1 《指引清單》:保障個人資料私隱

2 Samsung Bans ChatGPT Among Employees After Sensitive Code Leak https://www.forbes.com/sites/siladityaray/2023/05/02/samsung-bans-chatgpt-and-other-chatbots-for-employees-aftersensitive-code-leak/

3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ttps://www.hkihrm.org/hrjournal-detail.php?hr_id=107

4 Transfer in Hong Kong, SAR - Data Protection Laws of the World https://www.dlapiperdataprotection.com/?t=transfer&c=HK

3. 僱主的責任

在機構內部管理方面,大多數受訪者 (68%) 表示並未向機構、部 門或上司報告其使用生成式 AI 的情況,其中 48%指機構未有相關要 求,20%則認為沒有報告的必要。超過半數 (55.78%) 的受訪者指出其 所在機構沒有提供使用生成式 AI 的內部指引。在培訓方面,高達 61.9%的受訪者表示機構沒有提供相關培訓。

《模範框架》和《指引清單》已為僱主提供了清晰的指引。為應 對生成式 AI 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並切實保障僱員權益,僱主責無旁 貸,必須承擔起主要責任。

3.1 制定清晰的內部政策

僱主的首要責任是制定全面、清晰且易於理解的內部 AI 使用政 策或指引。該政策應參照私隱專員公署的文件。政策的核心內容應包 括:

1. 參照《模範框架》的建議,建立AI治理架構,例如成立跨部門的AI 管治委員會,負責監督AI策略的實施、風險評估和政策執行,並向 董事會匯報。明確各部門和人員在AI採購、實施、使用和監管中的 角色與職責1 。

2. 明確列出機構批准使用的生成式AI工具。清晰指明允許的用途,例 如起草文件、總結資訊、生成內容等,同時嚴格禁止將AI用於任何 非法或有違道德的活動。政策的適用範圍(全公司、特定部門或職 級)也應予以說明2 。

3. 應詳細說明允許輸入AI工具的資訊種類和數量,並嚴格禁止輸入 個人資料(除非已採取適當的匿名化處理並獲得必要同意)、商業 機密、專有信息或受版權保護的材料。若允許輸入個人資料,應提

1 《模範框架》1.3

2 《指引清單》:範圍

供清晰的匿名化指引。

4. 政策應訂明允許使用AI工具的設備(如辦公電腦、工作手提電話), 建議限制在工作設備上僅作工作相關用途。要求員工使用高強度 密碼及多重認證1 。

5. 政策需強調僱員有責任核實AI生成內容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包括 進行校對和事實查核。提醒員工警惕AI可能產生的偏見和歧視,並

建立相應的更正與報告機制。應提供關於何時以及如何在AI生成 內容上添加水印或標籤的指引2 。

3.2 加強培訓與教育

相關指引反覆強調培訓的重要性,目標是讓員工不僅知道「如何 用」,更理解「為何如此用」以及 AI 應用潛在的風險。僱主必須投入 資源,為員工提供充分且持續的 AI 相關培訓和教育。

培訓應根據不同崗位和職責進行調整3。例如,數據分析師等技術 人員可能需要更深入的技術和安全培訓,而一般用戶則需側重於合規 操作和風險意識。培訓應注重實用性,結合實際工作場景提供案例分 析和操作演練。

3.3 強化內部溝通與支援

1. 僱主應定期、清晰地向所有員工傳達AI相關政策及其更新情況,確 保員工充分理解公司的期望和要求4 。

2. 應設立專門的內部支援團隊或聯絡點,負責解答員工在使用AI工 具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政策疑問,並提供必要的協助5 。

3. 提供渠道讓員工就AI工具的使用體驗、政策的合理性等提出反饋

1 《指引清單》:數據安全

2 《指引清單》:合法及合乎道德的使用及預防偏見

3 《模範框架》1.4

4 《模範框架》4.1

5 《模範框架》1.3

意見,以幫助僱主發現政策執行中的問題,並及時做出調整1 。

我們期望僱主積極回應及參考私隱專員公署有關使用 AI 工具的 指引及建議,制定內部指引,提供培訓,以確保機構在經營業務中合 法合規的同時,保障僱員的權益。

1 《模範框架》4.1

4. 對政府與相關機構的建議

對於《指引清單》,大部分受訪者 (72.11%) 表示「不知道」。為 確保生成式 AI 在香港的應用既能促進發展,又能充分保障僱員權益,

除僱主努力外,政府及相關機構的角色至關重要。本倡議書提出以下 建議:

4.1 私隱專員公署應進一步加強推廣指引

《模範框架》和《指引清單》是目前涉及香港 AI 管治的綱領性

文件,但其所能發揮的效力取決於能否被廣泛知曉和有效落實。私隱 公署必須積極主動、目標明確地進行推廣和教育工作,才能將建議轉 化為實質改變。

1. 目前的指引和推廣活動似乎更側重於僱主。建議公署策劃並推出 專門面向廣大僱員的宣傳教育活動。內容應聚焦於AI環境下的個 人權利、潛在風險(如算法偏見)、安全使用AI工具的實用技巧(參 考公署的「AI聊天機械人用戶十大貼士」1),以及如何利用內部和 外部渠道尋求幫助或提出申訴。公署可考慮與工會合作,利用工會 的網絡更有效地觸達僱員。

2. AI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場景和風險存在顯著差異。建議公署在現有 框架基礎上,與相關行業監管機構(如金管局、證監會、醫管局等) 和行業工會合作,研究並發佈針對特定行業(如金融業、醫療業、 法律業)的補充指引,提供更具體、更貼合行業實際的操作建議。

3. 建議政府利用現有資助計劃(如「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 「持續進修基金」)或設立新的專項基金,支持舉辦面向各行各業 員工,特別是中小企業員工的AI應用實務培訓工作坊。可參考新加 坡為中小企設立中小企業AI中心(SME@AiTE)的做法,提供相關

1 新聞稿 - 私隱專員公署發出《使用 AI 聊天機械人「自保」十招》 https://www.pcpd.org.hk/tc_chi/news_events/media_statements/press_20230913.html

資源和指導1 。

4.2 倡議設立僱員支援熱線與諮詢平台

1. 建議由政府資助或委託獨立機構設立一條專門面向僱員的AI相關 問題諮詢熱線和網上平台。該平台應提供關於AI應用中的私隱權 益、勞工權利等方面的保密諮詢服務。這可以借鑒私隱專員公署為 業界設立「AI安全」熱線的模式2,但服務對象應是僱員。

2.

建議負責該平台的機構(或政府相關部門)與各大行業工會建立正 式、定期的溝通機制。此舉將有助於政策制定者及時了解基層員工 聲音,確保支援服務貼合實際需求。

4.3 持續監測與定期檢討

AI 對勞動力市場和社會的影響是動態變化的,需要持續的監測 和靈活的政策調整。

1. 促請政府相關部門(如勞工處、政府統計處、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等) 建立系統性的機制,持續追蹤分析AI技術在香港各行業的應用對 勞動力市場的具體影響。監測指標應包括就業結構變化、新增與消 失的職位、技能需求演變、薪酬水平波動等。

2. 建議私隱專員公署對《模範框架》和《指引清單》進行定期的審視 和更新(例如每兩年一次),確保指引能夠跟上AI技術的快速迭代。

3. 應定期評估現有的監管框架是否足夠。如監管框架終不敷用,政府 應考慮制定專門針對AI在僱傭領域應用的法律法規。潛在的立法 方向可包括對特定高風險AI應用的限制以及保障員工僱傭權利。

1 Press Release - Turning AI Talk into Action – ASME and ITE Launch AI Centre of Excellence (SME@AiTE) to Provide Free Community AI Resources SMEs. https://www.ite.edu.sg/newsroom/news/details/press-release turning-ai-talk-into-action asme-and-ite-launch-ai-centre-of-excellence-(sme-aite)-to-provide-free-community-ai-resources-smes

2 為協助機構在採用 AI 之餘亦保障個人資料私隱,私隱專員公署亦由即日[2025-3-31]起推出「AI 安全」熱線 2110 1155,以便機構查詢。

5. 結語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全球經濟格局和工作 模式,香港身處其中,既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機遇,也面臨著保障勞動 者權益的嚴峻考驗。

問卷調查顯示,生成式 AI

在職場的應用日漸普及,尤其在文書 處理及翻譯等工作上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員工在資訊安全意識、機 構內部指引及培訓方面仍存在不足。大部分員工未有向管理層匯報使 用情況,機構亦普遍缺乏清晰的使用指引及相關培訓。同時,員工對 資料外洩的風險存有顧慮。

在此基礎上,本倡議書向政府、私隱專員公署及僱主提出了一系 列具體政策建議。我們倡議加強面向僱員的教育、推出更具針對性的 行業指引、設立獨立的僱員支援平台、並建立持續的勞動力市場影響 監測機制。

一個讓僱員感到其權利受到尊重和保護的工作環境,是建立公眾 對 AI 技術信任的前提。缺乏這種信任,AI 技術的潛力將難以充分釋 放,甚至可能引發社會疑慮和抵制。一個權益得到保障、充滿信任的 AI 生態系統,將極大增強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吸引力和競 爭力,吸引全球頂尖的 AI 人才和投資,並推動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

實現這一願景,需要所有持份者的共同努力與承諾。讓我們攜手 合作,確保 AI 技術的發展真正服務於本港僱員乃至全社會的整體福 祉。

附件:僱員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情況問卷調

查主要結果

您在工作中有使用過生成式 AI(如 ChatGPT、DeepSeek、Gemini、Kimi、文心 一言、Claude、Microsoft Copilot、Midjourney 等)嗎?[單選題] 使用生成式 AI 的比例較高,其中「偶爾使用,每星期平均 1 至 3 次」的選項占 比最高,達到 38.16%,而「經常使用,每星期平均 4 次或以上」的比例為 33.55%。仍有 14.47%的受訪者表示從未使用過生成式 AI,有 3.29%的受訪者不 知道什麼是生成式 AI。

選項 小計 比例

有,經常使用,每星期平均 4 次或以上

有,偶爾使用,每星期平均 1 至 3 次

有,曾嘗試使用,但暫時不會再用

從沒有用過 22 14.47%

不知道什麼是生成式 AI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您曾使用生成式 AI 處理哪些工作?[多選題]

使用生成式 AI 進行文書內容創作的比例最高,達到 80.8%。其次是翻譯工作, 比例為 60%。資料分析及整理以 44.8%的比例位居第三。在其他選項中,創意 設計的使用比例為 26.4%,研究工作為 23.2%,而編寫程式的比例相對較低,僅 為 13.6%。

選項 小計 比例

文書內容創作(如撰寫文案、信件、PPT、報告等)

創意設計(如製作圖像、影片)

其他(請註明):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您有向機構/部門/上司報告您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 AI 的情況嗎?[單選題]

絕大多數受訪者(68%)並沒有定期或主動向機構、部門或上司報告他們在工 作中使用生成式 AI 的情況。其中,有 48%的受訪者表示機構或上司沒有要求他 們報告,而 20%的受訪者則認為沒有必要進行報告。相對而言,只有 32%的受 訪者有主動報告的行為,其中 8%的人定期報告,24%的人在認為有必要時報 告。

沒有,機構/部門/上司沒有要求我報告

沒有,我不認爲有需要報告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當您使用生成式 AI 時,您會考慮保護個人私隱和公司機密等敏感資料嗎?[單 選題]

大部分受訪者(57.6%)表示在使用生成式 AI 時會經常考慮並採取積極措施保 護個人隱私和公司機密等敏感資料。然而,仍有 30.4%的受訪者表示偶爾考

慮,但對如何處理敏感資料不確定,且有 12%的受訪者從未考慮過這一問題。

經常考慮,且採取積極措施保護敏感資料

您所在的機構是否有使用生成式 AI 的內部指引?[單選題]

絕大多數受訪者(55.78%)表示機構沒有使用生成式 AI 的內部指引,這表明在 生成式 AI 的應用方面,機構缺乏明確的指導和規範。僅有 20.4%的受訪者表示 有正式或非正式的指引。此外,有 15.65%的受訪者對指引的情況表示不清楚。

有,但只是個別部門/上司給出的指示,沒有正式指引

尚未發佈,但機構正在制定中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147

您所在的機構是否有提供與生成式 AI 相關的培訓、工作坊或內部課程?[單選 題]

絕大多數受訪者(61.9%)表示機構沒有提供與生成式 AI 相關的培訓,而只有 少數人(12.93%)已參加相關培訓,表明機構在生成式 AI 培訓方面的覆蓋率較 低。此外,有 14 人表示機構提供了培訓但尚未參加,有 8 人提到機構計畫提供 培訓。

選項

小計 比例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您是否知道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最近發佈了《僱員使用生成式 AI 的指引 清單》?[單選題]

大多數受訪者(72.11%)表示對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最近發佈的《員工 使用生成式 AI 的指引清單》並不知情。此外,雖然有 23.13%的受訪者表示知 道該指引,但並不瞭解其具體內容。

您會不會擔心在工作中需要使用生成式 AI 時,洩漏或錯誤處理個人資料或公司 機密而負上責任?[單選題]

參與者對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 AI 時洩漏或錯誤處理個人資料或公司機密的擔憂 程度各異。56.47%的參與者(十分擔心和有點擔心)對這一問題表示擔憂。相 對而言,35.37%的參與者表示不太擔心或完全不擔心。

您的年齡組別是[單選題]

30-39 歲年齡段的受訪者占比最高,達到 36.84%。其次是 40-49 歲年齡段,占比 22.37%。20-29 歲和 50-59 歲年齡段的比例相對較低,分別為 17.76%和 15.79%。 60 歲及以上的受訪者比例最低,僅為 7.24%。整體來看,年輕人和老年人對調 查的參與度較低。

選項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您的性別是[單選題]

男性占 50.66%,女性占 49.34%。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152

您的工作範疇是(只選一項)[單選題]

受訪者的工作範圍主要集中在“秘書、助理及一般文職人員”(34.21%)和 “其他文職或專業服務”(30.26%)兩個選項上。相比之下,資訊科技 (8.55%)、銀行、金融、證券及期貨服務(7.24%)和保險服務(1.32%)等行 業的參與度明顯較低。

秘書、助理及一般文職人員

教育、專業培訓、康樂體育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您工作的機構規模屬[單選題]

受訪者中大型企業的比例最高,達到 55.26%。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的比例相 對較低,分別為 26.32%和 13.16%。自由工作者的比例最低,僅為 5.26%。 選項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保障僱員權益與促進負責任AI應用倡議書 by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聯合辦事處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