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實用 膳食療養學
Ⅱ. 營養素缺乏或過多 無論維生素、礦物質或三大營養素的任何一種或多種缺乏或過多,都可能造成病 理及臨床上的問題。單一營養素不平衡造成的身體代謝與疾病影響,將在本章中詳 述。
Ⅲ. 續發性營養不良 續發性營養不良是指由於疾病、藥物、心理因素等影響,導致營養攝取減少、需 求增加,或者藥物干擾、疾病使得耗損增加等。在一些慢性病群體,因疾病代謝特性 造成營養需求增加、營養耗損提高,又影響病人食慾,如癌症病人的癌症惡病質 (cancer cachexia)或心臟疾病相關的心臟疾病惡病質(cardiac cachexia),都是典型 的續發性營養不良。續發性營養不良牽涉到各類疾病代謝與治療,請詳見各疾病章 節。
Ⅳ. 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 最常見的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protein calorie malnutrition; PCM 或 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 PEM)是 瓜 西 奧 科 氏 症(或 稱 為 紅 孩 兒 症,Kwashiorkor)與 消 瘦 症 (marasmus)。瓜西奧科氏症與消瘦症在工業未開發國家常可見到,且常出現於嬰幼 兒年齡層。在富足的臺灣,一般家庭有足夠經濟能力將嬰幼兒的營養照顧好,瓜西奧 科氏症與消瘦症很少在家庭健康的嬰幼兒身上發生。但是在醫院中,疾病造成的代謝 改變、病人食慾偏差造成攝食不足、醫療照護上的疏失造成營養供應偏差,均可能促 使典型的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發生,且年齡層可能為成人或兒童。
二. 營養不良發生的原因 營養不良的生理原因可分類如下:
Ⅰ. 攝取不足 酗酒者:以酒類作為主要食物,因此能量或許充分,但其他重要營養素,如蛋白 質、維生素 B1、菸鹼素、葉酸、維生素 B12 都常缺乏。 各種原因導致未吃到足量水果蔬菜及穀類:如維生素 C、維生素 B1、維生素 B12、 菸鹼素、葉酸容易缺乏。 素食者:如蛋白質、維生素 B12、鈣、鐵、鋅常見缺乏。
Ⅱ. 吸收不良 藥物:如制酸劑、抗痙攣藥物、控制膽固醇藥物、瀉藥、抗生素等,常導致營養素 吸收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