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總會訊No71

Page 1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台北郵局許可證 台北字第5979號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1913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無法投遞請退回

發 行 所: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發 行 人:陳正芬 編輯小組:簡璽如、袁慧文、吳瑋渝、林文善、張筱嬋 地 址:104台北市長安東路一段56巷1弄57號3樓 電 話:02-25111751 傳 真:02-25415653 網 址:http://www.familycare.org.tw E - M A I L:takecare@ms17.hinet.net

面對台灣失智海嘯的準備 失智症社區照顧的新思維 友善家庭照顧者的出院準備服務 徵詩文活動得獎名單公告 試辦一案到底家庭照顧者諮詢服務模式

71 會訊

2013年5月出刊



封面故事 國際失智症協會(ADI)首次挑選台灣做為年度國際研討會主辦國, 並與台灣失智症協會與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共同舉辦「2013年全球為 記憶而走(2013 International Memory Walk)」公益健走活動,本會 也一同響應,號召家庭照顧者參與

2

理事長的話 活動停看聽

3

2013『由照顧者觀點思維∼如何找到合適的長照機構?』座談會 2

4

用相機寫故事—照顧者支持團體 用 照顧問題挖哇哇--照顧者諮詢講座 照

5

五月份友善環境焦點團體巡迴列車開跑! 五

7

照顧路上點滴情徵詩文活動得獎名單公告 照

8

一同守護幸福活動 一

10

照顧者服務交流網開站了 照 議題大家談

11

面對台灣失智海嘯的準備 面

13

失智症社區照顧的新思維 失

16

何謂出院準備服務及其現況 何

18

友善家庭照顧者的出院準備服務 友

21

由家庭照顧者觀點來看出院準備服務 由

23

試辦一案到底家庭照顧者諮詢服務模式 試

26

大事紀 大

28

芳名錄 芳

30

募款徵信 募

31

信用卡+手冊備索+電子發票愛心碼 信

www.familycare.org.tw

1


WE CARE THOSE WHO CARE 理事長的話

理事長的話 陳 正 芬 /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現任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副教授)

對人口老化,聯合國很早就有高度的關注與重視,起始於1982年維也納老化 國際行動方案,人類首次以全球觀點討論人口高齡化和老化問題。1990年12

月14日,聯合國訂每年10月1日為「國際老年人日」,通過聯合國老人綱領,強調 「協助老人獨立」、「參與」、「照顧」、「自我充實」與「尊嚴」五項原則。聯 合國第二屆老化問題大會於2002年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會議通過修改後新的行動 計畫,稱為「馬德里國際老齡行動計畫2002」。世界衛生組織(WHO)亦同步於 2002年提出「活力老化」(Active Aging)概念,訂定健康、參與及安全三項基礎 原則,除了強調終身學習,更著重社會參與和社區的互動。2007年更推出全球高齡 友善城市建設指南(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該指南來自全球35個城市 的參與,包括政府官員、非政府組織和研究人員的共同合作下參與,這些城市廣泛 地代表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也反映了各城市的多樣性,包括6個超大型城市 (1千萬人口以上)如墨西哥、莫斯科、新德里、里約熱內盧、上海和東京,以及人 口接近一千萬的城市如伊斯坦堡、倫敦、紐約,還包括一些國家首都、區域中心和 小城市;主要係關注老年化與城市化的形成,也就是當多數居住城市時,該城市應 如何回應老人的多面向需求。 我國之國民健康局自民國99年開始響應並積極推動「高齡友善城市」,透過 政府民間等跨部門的合作,來營造台灣成為適合長者安居樂活的環境。「高齡友善 城市」的指標包括硬體的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交通運輸、住宅,以及軟體的 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工作與志願服務、通訊與資訊、社區及健康服務等八 大面向,至101年底全國有20縣市共同推動「高齡友善城市」。 而在人口老化的同時,有一群人也隨著高齡化人口而快速增加,因為老化也 造成需要被照顧的人口增加,而這些需要被照顧的人由誰來照顧呢?其中八成是由 家人擔任家庭照顧者,政府其實是很依賴家庭照顧者的,以政府角色來說是希望善 用家庭照顧資源來降低政府的公共支出,但是這些家庭有能量獨自承擔照顧的責任 嗎?讓我們看看以下的數據: ■ 過去大家庭中有很多人可以分擔照顧工作,現在則是小家庭增加,平均每戶人

2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理事長的話

口數2005年還有3.12人, 2012年已降為2.73人 ■ 過去兒女成群的景況不再,少子女化的現象取代之,生育率從2005年1.12人降 成到2011年0.895人 ■ 過去婦女大都在家操持家務與照顧家人,現在婦女就業普遍,2012年女性勞動 參與率已高達50.41% 依資料顯示,家庭中可提供照顧的人口降低,一旦家中有需要被照顧的家 人,很容易被沉重的照顧負荷壓垮,光靠非正式支持系統已無法滿足家庭需求,提 供完善的公共化照顧服務變得很重要,但當前長期照顧服務體系琳瑯滿目的服務 項目,看似提供多元形式的服務,而在我們與家庭照顧者互動過程中,發現使用 現有服務體系的人不多(據衛生署101年提供的數據顯示,使用長照十年服務僅兩 成),家庭照顧者除了受限於個人想法、傳統社會價值觀、受照顧者失能和依賴程 度、城鄉資源可近性等因素外,更因著目前服務提供之方式屬斷裂式,且非以家庭 照顧者思維出發,常常讓照顧者感嘆看的到,用不到。 因此我們希望可以立基於「高齡友善城市」的概念,積極推動友善家庭照顧 者的城市,以照顧者的角度出發,這樣的城市,要有好用、有彈性、多元化的服 務,要充分支持照顧者的就業,包括照顧者結束照顧家人之後的二度就業、協助照 顧者兼顧工作與照顧,要有方便帶家人就醫的方式,要有無障礙的環境等等。 去年,我們辦理了二場座談會,探討家庭照顧者及專業人員眼中什麼樣的城 市是友善家庭照顧者的,也證實了家庭照顧者最在乎的就是服務好用與 否,以及就醫的方便性,所以今年度我們想要更具體的建立一套友善家 庭照顧者城市的指標,透過一連串的焦點團體更聚焦的蒐集並分析家 庭照顧者及專業人員的意見,來檢視每個縣市對家庭照顧者的友善 程度,冀望可以像高齡友善城市一樣,將之推廣至22縣市,讓每 個縣市的家庭照顧者都能夠獲得良好的支持,不要再有攜被照 顧者自殺這樣的社會新聞事件發生了。

ౘϒ‫܆‬ www.familycare.org.tw

3


WE CARE THOSE WHO CARE 活動停看聽

2013 『由照顧者觀點思維∼ 『 者 如何找到合適的長照機構?』座談會 統計,在台灣約有二成的長輩是委由機構照顧。本會在實務經驗中,不時聽到家庭照

顧者反應∼即便是依照政府評鑑為優良的機構,也不一定是照顧者眼中放心的機構,

評鑑結果並不意味服務品質得到被照顧者及家屬的認同而有好的滿意度。為何這中間會有 這樣的落差呢? 有鑑於此,家總誠摯邀請家人有入住機構經驗的照顧者及對此議題感興趣的夥伴共同 參與討論,除了了解在目前評鑑制度的運作方式外,也希望能透過本次座談會,找出消費 者以及家庭照顧者在意的面向,以達到雙贏的局面。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活動時間:102年5月18日(週六)下午一點半至四點 活動地點:壽德大樓台灣人壽會議室(台北市許昌街17號19樓) 報名事宜: 1. 報名日期:即日起受理至5月15日(三),額滿為止,請儘早報名! 2. 報名方式:本活動採電話報名。聯絡人:0800-580-097吳瑋渝社工 交通方式:捷運─捷運台北車站8號出口,位於公園路、許昌街交口。 活動流程: 內容

1330-1340

1340-1500

1500-1600

4

主持人/引言人

主辦單位致詞 主題一: 如何找到合適的長照機構

主持人:陳金玲 常務理事 (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社工服務面的考量 行政服務面的考量 護理服務面的考量

陳正芬 副教授(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 陳維萍 所 長(仁濟院安老所) 李逸理事長(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使用者權益考量∼ 以身心障礙機構評鑑為例

湯麗玉 秘書長(台灣失智症協會)

綜合座談

主持人:陳正芬 副教授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

1. 照顧者經驗分享 2. 綜合座談Q&A

廖蘭珍 女士(家庭照顧者) 陳維萍 所長(仁濟院安老所) 李逸理事長(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湯麗玉 秘書長(台灣失智症協會)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活動停看聽

活動列車

用相機 寫

故事∼ 家庭

照顧者支持團體

您是否… 曾想過照顧家人為自己生命帶來什麼改變? 從中看見自己的付出與貢獻? 曾想為這段歷程留下紀錄?

讓我們帶著相機,紀錄充滿酸甜苦辣的這個時刻,相信未來回過頭來看這段歷程,過 程中的點點滴滴都會變成往後繼續前進的動力∼ 一、 活動時間: 6/10、6/17、6/24、7/1、7/8、7/15每週一 下午14:00∼17:00。) 二、 活動地點: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4樓團體室(台北巿金山南路一段5號) 三、 進行方式:帶領照顧者紀錄照顧歷程,長期照顧家人,對於「照顧」可能感到百感交 集,生活的片段、照顧的過程……,不管如何都是您的生命故事的一部分,此活動內 容將搭配攝影教學,讓大家透過照片分享彼此照顧的故事……。 報名本次團體者,請自備數位相機或可拍照式手機,可全程參與者優先受理報名。

照顧問題 挖 哇哇∼照顧者諮詢講座 顧的過程中常會遇到許多問題,您是否找不到人詢問,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呢?如果

您遇到下列問題,歡迎來參加活動跟專家們討論,希望透過專家們的協助,減少您

照顧上遇到的困難喔! 一、 活動地點:基隆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基隆巿安樂路二段164號前棟1樓) 二、 時間及內容: 場次 一 二 三 四 五

日期 5/08 6/05 7/03 8/07 9/04

時間 2:00-4:00 2:00-4:00 2:00-4:00 2:00-4:00 2:00-4:00

進行內容 居家環境改造王─無障礙空間諮詢 營養師教您怎麼吃 失智問題怎處理─失智症照護技巧諮詢 如何面對處理家中的壞情緒 好用輔具如何選─輔具使用及購買諮詢

三、進行方式: 本單元歡迎照顧者提出個人切身問題,向專家提出諮詢。(需與該單元主題相關喔!) 工作人員將於課程前與您聯繫,確認您提問的問題內容。

以上活動報名方式:請來電0800-580-097(我幫您,您休息)專線

www.familycare.org.tw

5


WE CARE THOSE WHO CARE 活動停看聽

活動預告 活 動預告

五月份友善環境焦點團體 巡迴列車開跑! 巡迴列 巡迴 迴列車 車開跑 跑! ! 推動家庭照顧者友善環境,家總於102年4-6月間巡迴全國辦理議題座談會,邀請家庭

照顧者和專業人員參與,針對「就醫」、「就業」與「服務」三個面向之困境與建議

進行討論。 四月底家總走訪南台灣,一路從台東、屏東、高雄至台南、嘉義、南投等縣市,傾聽 各地照顧者的心聲和寶貴的建議。我們發現,在陪伴就醫過程中,大多數的照顧者均表示 「交通接送」服務不友善,復康巴士的數量不足,難以申請使用,造成就醫不便,此外, 受到城鄉資源分配差距,部分縣市沒有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院所,使得照顧者有「大病看 不了,小病不需要」的感受。 這些都是照顧者真實的經驗,五至六月間,家總也將持續拜訪台灣各縣市,邀請照顧 者參與,您的寶貴意見將作為未來家總推動服務及政策之依據,環境的友善需要你我一同 努力推動和建置,有您的參與將是我們進步的動力,歡迎有興趣的照顧者參與。報名洽詢 專線:0800-580-097(我幫您,您休息)。 除了蒐集家庭照顧者的經驗之外,我們也希望聆聽專業人員在服務照顧者的過程中發現 的服務困境,期待邀請中部、東部、北部的專業人員來分享服務經驗,歡迎踴躍報名參與。

※專業人員場次: 中區

◎活動時間:102年5月23日(四)0830-1230 ◎活動地點:中化居家照顧訓練教室(台中市北平路一段6號4樓)

東區

◎活動時間:102年5月31日(五)1330-1730 ◎活動地點:社會福利館(花蓮市文苑路12號)

北區

◎活動時間:102年6月18日(二)1330-1730 ◎活動地點:壽德大樓17樓訓練教室(台北市許昌街17號17樓) ◎活動議程: 主

6

內容

報 到 影片賞析

相見歡

從性別角度談家庭照顧者友善環境

欣賞CEDAW宣導影片

國事時間

世界咖啡館

綜合座談

帶領者分享各主題之討論重點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友善就醫環境 友善職場環境 友善長照服務


活動停看聽

◎ 參與對象:每場預計邀請30位,凡直接服務老人、身心障礙者、婦女、病友等 凡直接服 直接 團體之實務工作者或是相關專長之專家學者皆可報名參與,每單位請至多派2 名參與。 ◎ 備註:請各位夥伴事前先彙整單位內部建議再於會議上提出貴單位的寶貴建 議,以增加座談之完整性與豐富性。

※家庭照顧者場次: 場次

日期

時間

地點

桃園場

102年5月17日(五)

0930-1200

天使心基金會桃園服務處 (桃園縣桃園市中平路102號5樓之ㄧ)

苗栗場

102年5月22日(三)

0900-1200

苗栗縣正負第二辦公大樓B401(苗栗市縣府路1號4樓)

台中場

102年5月23日(四)

1400-1700

中化居家照顧訓練教室(台中市北平路一段6號4樓)

雲林場

102年5月24日(五)

0900-1200

婦女福利服務中心3樓會議室 (雲林縣斗六市府文路22樓3樓)

彰化場

102年5月24日(五)

1400-1700

彰化縣政府衛生局3樓簡報室 (彰化市中山路二段162號3樓)

新北場

102年5月28日(五)

1330-1630

婦女樂活館(新北市板橋區區運路101號3樓)

基隆場

102年5月29日(三)

1400-1630

基隆長照中心(基隆市安樂路二段164號前棟1樓)

宜蘭場

102年5月29日(三)

1430-1730

宜蘭陽明醫院(宜蘭市新民路152號)

花蓮場

102年5月30日(四)

1400-1700

社會福利館(花蓮市文苑路12號)

連江縣

102年6月8日(六)

1330-1630

連江縣衛生局講堂(馬祖南竿鄉復興村216號)

新竹市

102年6月22日(六)

0830-1130

新竹市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3樓一般教室 (新竹市竹蓮街6號3樓)

◎參與對象:每場邀請15-20位家庭照顧者,凡照顧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的家屬皆可 參與,歡迎您將照顧過程中有關就醫、就業、環境無障礙、長期照顧服務使用 之心得及建議帶至活動中分享經驗與交流討論,充分表達出您的想法建議。 ◎喘息服務:欲參加本會辦理活動有替代人手需求者,可向本會申請免費喘息服 務,讓您安心出門,相關事宜請洽承辦人員。

以上活動報名洽詢請致電:0800-580-097張小姐,或email至t-o-15230@yahoo.com.tw

www.familycare.org.tw

7


WE CARE THOSE WHO CARE 活動停看聽

໰ᜪྮ˯ᕇႍଐ ᇈྐ͛߿જ଀ረЩಏ ᇈྐ ᇈ ྐ͛߿જ જ଀ ଀ረ ረЩಏ Щಏ 總辦理此次的徵詩文活動希望可以讓照顧者透過詩文寫作的方式紓發長期照顧的苦與 總 辦理此次的徵詩文活動希望可以讓照顧者透過詩文寫作的方式 式紓發長期照顧的 的苦與

甜 ,也 也 希望讓 讓 社 會 大 眾 發 覺 身 邊 的 家 庭照顧者,了解 解 照 顧 者 的感受。很意 意 外 得這次 甜,也希望讓社會大眾發覺身邊的家庭照顧者,了解照顧者的感受。很意外得這次

活動收 收到了將近四百件的 的作品,響應相當熱烈,評 評審委員們皆反映因為名 名額有限,有許多 活動收到了將近四百件的作品,響應相當熱烈,評審委員們皆反映因為名額有限,有許多 寫 得相當好 好的作品卻不得不成為遺珠之憾。主辦單 單位在此感謝大家踴躍的投稿,讓我們了 寫得相當好的作品卻不得不成為遺珠之憾。主辦單位在此感謝大家踴躍的投稿,讓我們了 解更多散佈在各縣市的家庭照顧的故事與經驗談,我們將在下期會訊開始陸續刊登得獎作 品,請大家拭目以待喔!

評審委員如下: 初審委員:龍祥燕(『爸媽我在這裡』一書作者)、 黃秀玉(資深護理師暨家庭照顧者)、 簡璽如(家庭照顧關懷總會秘書長)、 袁慧文(家庭照顧關懷總會主任)

複審委員:姚淑芬(南開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系兼任講師)、 張明和(南投縣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總幹事)、 障礙促進 涂心寧(新北市身心障礙促進協會總幹事)

得獎名單如下: 特優一名

吳棋祥(台中市)

8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優等三名

佳作十名 劉威利(高雄市)

陳建志(桃園縣)

顏志麟(高雄市)

廖文呈(台南市)

沈之竑(台南市)

鄭永陸(台中市)

劉建泰(澎湖縣)

陸錦民(花蓮縣)

賴忠義(高雄市)

黃傳富(澎湖縣)

黃國成(台南市)

林坤賜(台東縣)

劉國良(台中市)


活動停看聽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與合庫人壽 一同「守護幸福」

立剛滿三週年的合庫人壽與家總一同發起「守護幸福」活動,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

每成交一張房貸壽險保單就捐出300元給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邀請大家與我們一起

守護家庭照顧者。 台灣人口結構逐漸高齡化,全台有超過90萬個家庭照顧者,在家中照顧因病因意外等 導致生活無法自理的家人;他們在漫長的照顧歷程中,付出心力、犧牲自已來守護家人, 是一群需要社會關注的天使;合作金庫人壽認為其實保險的最大意義就是在保障心愛的家 人,跟這些為了家庭付出時間及精神的照顧者們的立場是一致的,都是想要守護一個完整 的家庭,基於這樣的出發點,我們共同發起這個守護幸福的活動,希望社會重視照顧者也 需要關懷,一起來守護這些為了家而無私奉獻的人。 除了「守護幸福」捐款活動外,合庫人壽也同步推出「愛說謊的媽媽」微電影,希望 在母親節前向天下的媽媽致上最高的敬意!還辦理分享影片寵愛媽咪抽獎活動,獎品包括 OSIM優足樂、西堤禮券、家樂福提貸券等獎品!下一階段還有更精彩的續集即將開播,請 大家拭目以待喔! 活動網站 http://www.tcb-life.com.tw/care_campaign/

家總與合作金庫人壽合作活動 活動

對象

期間

內容

守護幸福 捐款活動

大眾

2013/4/22~12/31

於活動期間生效的房貸壽險保單,每張捐出300元予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詳細說明如封面內頁)

照顧者 關懷活動

家庭照顧者

2013下半年度

包括拜訪偏鄉照顧者家庭,提供「幸福守護包」並安 排舒壓活動,還有電影欣賞與分享活動。

www.familycare.org.tw

9


WE CARE THOSE WHO CARE 活動停看聽

照顧者服務交流網開站了 家總接受衛生署委託製作的照顧者平台開站囉!∼

想知道這個平台有甚麼好康功能嗎?趕快繼續看下去!! 台有甚麼好康功能嗎?趕快繼續看下去!! http://familycare.doh.gov.tw/FCWEB/MainPage/MainPage.aspx

FOR 照顧者: 資源活動隨手查∼能依照您的指定縣市或鄉鎮,查詢附近哪裡有辦理照顧者相 關活動,也能輕易查詢到附近的資源訊息喔!!

物品交換不浪費∼家中是否有用不上的輔具及照顧耗材,但又不知可以轉送給 誰?以後不用煩惱了,您可以透過這個平台「贈物」或「索物」喔!

意見交換不孤單∼有照顧問題想找人聊聊嗎?跟曾為照顧者照顧經驗豐富的大 哥大姊們聊聊交換意見,或許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線上影片任您看∼這裡有照顧技巧、自我保護技巧、紓壓小撇步等影片,不用 花錢租片、不用出門上課

FOR 團體: 活動訊息簡易PO∼想增加一個訊息曝光的管道嗎?簡易三步驟就行囉∼請先 ①註冊會員,②等家總確認資料後,③您就能直接PO活動訊息囉!

尋找講師快易通∼可以在哪找到專精照顧者議題的講師阿??家總聽到您的許 願了,只要加入網站團體會員,講師的聯絡方式及專長隨手得,一點都不難喔!!

10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議題大家談

─從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全球失智症報告談起 台灣失智症協會政策專員 洪心平

界衛生組織於2012年4月發佈第一份全球失智症報告,報告中指出2010年估計全球有3560

萬的失智症患者,以每年增加770萬人的速度成長,也就是每4秒鐘就有一名新罹病者。全

球每年花費在失智症的相關支出高達6040億美元(約台幣20兆元)。 檢視台灣的狀況:失智總人口數在民國100年時估算就已超過19萬人;其中失智老人(65歲 以上)超過17萬人,佔總人口數的0.75%。另依經建會人口推計資料及社區失智症盛行率推算, 失智人數將在民國145年超過72萬人,屆時全台灣每100人中就有4位是失智者。根據國際失智症 協會調查全球2,500位失智患者、家屬與照顧者的結果,有2/3的人表示民眾對失智症了解很少, 更有高達7成5的失智患者與6成的照顧者認為,人們對失智患者有負面印象。4成人認為自己受 到了負面對待,包括失去朋友與孤立,而1/4的患者因可能的污名化而隱匿自己失智症的診斷。 由此可見受此疾病影響的不僅是患者本人,還有數以倍計的照顧者、子女、親人等等。 根據2012全球失智症報告,即便在高所得的先進國家,因民眾及基層醫療體系對失智症 的暸解和警覺度不足,失智症個案被診斷出來的比例僅有20%-50%。如果潛在患者未能及時確 診,患者與家人也就無法得到相關資訊和及時的醫療及服務,更加重了照顧中的痛苦和憂慮。 而失智患者在被確診為失智症後,存活年限仍然很長,而失智症是造成高齡者在生活上依賴他 人的主要原因。在人口持續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下,未來台灣將沒有足夠的人力照顧數量龐 大的失智症患者。而面對失智症的刻板印象、對失智症的了解不足、汙名化,使得民眾不願面 對症狀和及早就醫,造成疾病的拖延處理,而無法發揮並支持失智症患者仍保有的能力。因此 如何克服社會大眾的刻板印象、降低失智污名化的影響,將是我們對抗失智症必需採取的第一 步。 其次,配合適當的支持服務,很多患者還是保有相當的功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家庭、社 區中生活,擁有不錯的生活品質,並且對社會有所貢獻。然而對照顧者來說,照顧失智者是很 耗費心力的工作,因此除了醫療之外,還需要有社區、經濟和法律等方面的協助,一起加入失 智者的支持網絡,別讓一位照顧者獨自起撐起兩個人的生活。 建立失智症防治照護計畫已被多國列為重大健康議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1年簽署全國 失智症計畫法案,並於2012年起增加五億美元(台幣147億)投入失智症研究經費及照顧者服務。 英國首相卡麥隆也在2012年公開宣示:失智症在英國已成為「沈默的危機」,國民對早期診

www.familycare.org.tw

11


WE CARE THOSE WHO CARE 議題大家談

斷、疾病認知的比例都偏低,再不緊密關注,將會成為未來的重大負擔;英國將加倍投入經費 於失智症的研究及宣導工作,預計在2015年達到6千6 百萬英磅(台幣31億)。法國政府自健康保 險預算和國家基金中撥出約台幣62億的在提升失智者及照顧家屬生活品質計畫;而澳州政府在 國家健康優先項目的「失智症對抗行動計畫」(Action on Dementia)中投入約新台幣100億,用以 增進醫療及照顧人員品質和建立社區照顧網絡等。 人口結構開始快速老化的國家如台灣,應重視WHO提出之警訊,未來失智症對家庭、社 會、國家造成的影響將會嚴重惡化。預防宣導、醫療照護及財務體系,都應儘速準備好面對此 嚴峻的問題。現行的健康照護、精神衛生、老人福利、身心障礙等政策,都必需考量到失智人 口大幅成長衍生之需求,儘速修正相關法規及計畫,例如:衛生署應負責失智症之醫療照護服 務、專業人員之訓練、內政部應建置社區化支持服務系統、國民健康局應重視社會大眾和校園 的失智症預防宣導,以及早期診斷及介入的重要性。政府並應編列足夠經費預算投入失智症防 治照護的醫療及服務發展,在疾病預防、醫療照護、人力培訓及研究上有具體的規畫及作為。 以下摘錄WHO失智症報告關鍵訊息與給各國的建議: 失智並非正常老化的一部份。 2010年估計全球有3560萬的失智症患者,且以每年增加770萬人的速度成長,也就是每4秒鐘 就有一名新罹病者,需要立即採取行動對應,特別是在資源缺乏的中、低收入國家。 龐大的疾病支出將挑戰醫療健康體系因應未來失智人口增加的能力。全球每年花費在失智症 的相關支出高達604億美元(約台幣兩兆元),而且未來攀升速度將比盛行率的增加還要快。 病人確診為失智症後,存活年限仍然很長。配合適當的支持服務,很多患者還是可以且應該 被支持到可持續在社區生活,擁有不錯的生活品質,並對社會有所貢獻。 對照顧者來說,照顧失智者是很耗費心力的工作,需要醫療、社會、經濟、和法律等體系導 入支持服務。 各國必需將失智防治列為公衛優先議題。跨國性、全國性、區域性、和地區性的跨領域、不 同層級的持續行動和合作是必要的。 失智者和照顧者對自己的處境有著特別切身的感受與理解,在討論政策、形成計畫、規劃服 務時,都應邀請他們的參與。 現在應立刻採取下列行動:

12

-

全球推動失智友善社會

-

世界各國將失智症列為國家公共衛生和社會照護的優先議題

-

增進社會大眾與專業人員對失智症的認知與態度

-

於醫療及社會體系投入經費改善失智患者及其照顧者之服務

-

失智症列為公共衛生之優先研究議題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議題大家談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 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失智家屬聯誼會前會長 巫瑩慧

於醫療的進步,每個國家人民的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而失智症最大的敵人之ㄧ就是

年齡。年紀越大,得病的機率就越高。隨著戰後嬰兒潮的來臨,未來30年失智症的人

口將會倍增。這些長者中,居住在社區的比例,各國間雖有所不同,從65%∼95%,但仍以 80%以上佔多數,他們與伴侶、子女、其他家人同住或獨居。 因為失智症的病程極為漫長,在疾病的過程中,患者本身或多或少仍然可以察覺自己 原有的功能逐漸流失,卻又無能為力;大部分患者會有妄想、幻聽、走失、日夜顛倒等問 題行為出現。照顧者在這些狀況下,常深受壓力與憂鬱所苦。因此,荷蘭著名的老人醫學 心理學家Bere Miesen博士才會說,失智症對患者和家屬而言,是一種身心極大的考驗。 近幾年,各國都持續探討如何在社區中建立照顧與喘息的新模式,以更符合患者和照 顧者生活上的需求。茲將全球現行相關資料與我國未來發展建議,整理列表如下:

一、機構及居家照護模式 1. 機構照護: 形式

服務內容與項目

註解 各國機構的型態都非常多元,以社區型態的團體家屋

24小時 生活起居、飲食、 機構照顧 活動

已在瑞典、日本等國推展多年,台灣也開始加入試 辦。機構收費則視各國政策的福利與機構性質而有所 很大的落差。在中高收入以上的國家,一年費用約美 金12,000~32,000,是家庭經濟的一大負擔 以週一至週五的服務為主,有些國家如德國的彈性政

日間照顧 中心

中餐與活動

策,可選擇固定天數搭配居家服務、居家護理或喘息 服務。美國有些機構也有提供半日班,減少經濟的負 擔,照顧者也相對有一些自我運用的時間

www.familycare.org.tw

13


WE CARE THOSE WHO CARE 議題大家談

2. 居家照護: 形式

服務內容與項目 以患者為中心的陪

居家

伴和個人衛生、環

服務

境清潔、飲食等生 活功能協助為主

註解

各國政策對補助標準和服務時數的核准都有所規 範,先進國家都兼顧身體和心智失能的程度,台灣 目前僅偏重身體功能的評估。

社會福利比較健全的國家均有將中重度的患者或因 居家

患者的三管處理與 環境限制而就醫困難的患者列入政策中。職能治療

護理

醫療照護的協助

的加入,在先進國家已越來越普及,台灣也已開始 推展,造福患者和家屬。

二、 喘息和功能促進模式 形式

服務內容與項目 讓患者至機構短

喘息

期居住;或由照

服務

顧服務員至家中 服務

註解 這項福利可以解決照顧者臨時或間歇性的需求,增 加自我調適機會或解決緊急困境。但患者適應不 易,是這項服務運用上的挑戰 以患者為主,照顧者為輔的服務。荷蘭為首,並廣 為許多國家沿用的「阿茲海默咖啡」、台灣失智症

活動

講座、上課、參

推展

訪、志願服務

協會「瑞智學堂」、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溫馨上 午茶」等均行之有年。在研究上也證實,對增進患 者和照顧者自我尊嚴的肯定、情緒與壓力的改善、 生活品質的提升,以及延緩患者功能退化等,都有 顯著的功效 以照顧者為主,為患者輔的服務。各國都一定有

常態性 計畫

團體討論、經驗 分享、資源連 結、照顧訓練

「照顧者訓練」課程,以週或月為單位,如台灣失 智症協會「永遠記得你講座」、康泰醫療教育基金 會「救生圈方案」和「早發性支持團體」等。讓他 們得以從教育訓練中獲得照顧知識與技巧,從同儕 和專業人員獲得情緒支持以及社會資源的連結。

14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議題大家談

三、 未來我國可拓展的方向 形式

服務內容與項目

註解 照顧者因夜間照顧需求而引發的睡眠中斷,長期影

居家

夜間或週末居家

服務

服務

響其身心健康或職場表現。因此,法國與澳洲等已 開始由私人企業或社福團體發展此項服務。一些先 進國家如英國的週末居家服務,大都由私人機構提 供。 功能退化、環境障礙都是失智症就醫的困境。隨著

居家 護理

遠距醫療

科技的進步,遠距醫療應可從基本生理資料的搜 集,轉化為視訊的問診、照顧與治療,這是未來商 機的藍海之ㄧ。 英國2010年開始「生活共享」計畫,篩選社區中 有意願的一般家庭,成為失智症家庭的長期夥伴。

喘息

收費制的社區家

服務

庭資源

在照顧者因生病、有要事等,需要喘息時,可以在 白天支援,或讓患者入住一段時間。這些家庭,都 必須接受訓練、督導和評估,才能有更好的照顧品 質。對社會資源比較不集中的鄉鎮,是患者和家屬 的另一個照顧資源。 台灣失智症協助啟動的「瑞智互助家庭」就是一個 範 例 。 由 社 區 中 無 償 使 用的 房 舍 , 改 裝 成 許 多 患 者和家人可以自主性安排一天活動,彼此互相協助

開放的

以空間再利用創 的場所。不論私人房宅、里民中心、學校、公共建

互助空間 造幸福

築、宗教場所或醫護空間,都可以在週間以比較密 集的天數,共創以人為本的幸福。且所花費的成本 不高,這對偏遠地區或經濟能力較弱的族群更具有 實質的意義。

國內這幾年在政府、民間、學者和專業人員的努力下,失智症照顧機構、日間照顧中 心、居家服務和居家護理都大幅成長。尤其越來越多各地醫院的失智症門診、社會福利團 體或健康中心都加入「活動推展」和「常態性計畫」的陣容。 我們期待,政府在推動長期照護保險的同時,不要忽略了失智症患者在疾病的初期, 就已逐漸喪失自我照顧的能力,同時在心智的退化,更甚於身體功能的不足。這樣,服務 的認定或補助,才能更周延。 隨著我國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如何吸取國外的經驗、有效的整合現有資源、啟動社區 互助的網絡和開創高科技的運用,以營造失智症更友善的生活環境與品質。這些都是落實 在地老化,大家必須及早思考和面對的世代新思維。

www.familycare.org.tw

15


WE CARE THOSE WHO CARE 議題大家談

出院準備服務 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前理事長 李淑婷

院準備服務是使病人及家屬,能及時順利由一個醫療機構轉介至另一個醫療或照護機

構,甚至是回家的服務,這過程使病人得到持續接軌性的照護,並使病人及家屬感到

安心及滿意。許多研究已提出一個好的出院準備服務會使病人及家屬減低對出院的焦慮, 提早出院又降低再住院率,促進病人及家屬自我照顧能力,提高生活品質。有鑑於此,行 政院衛生署於1993年將出院準備服務納入施政計畫,隔年補助四家醫院執行試辦計畫, 1996年納入醫院評鑑項目之一,積極推動。 目前各醫院皆提供出院準備服務,於病人入院時由護理人員以篩選表評估;醫師依 據評估結果,給予病人病情及預定出院日之說明,醫療團隊之各專業人員執行出院計劃, 如醫師予以治療評估病患是否須照會其他科醫師,護理人員給予護理指導提升自我照護能 力,協調溝通並定期評值,社工人員評估病患經濟及連結出院後所需資源,營養師給予飲 食衛教,如需管灌的飲食製作,復健治療師提供物理或職能治療及輔具或家庭環境評估 等,藥師提供用藥指導;醫療團隊依病情發展決定出院時機,由出院準備服務個案管理師 協助病患轉介至適合的後續照顧機構、居家護理機構或衛生所;出院準備服務個案管理師 並於病患出院後一個月內數次以電話、門診或家訪方式追蹤病患的情形,即時掌握病人變 化並提供其需要,避免發生後遺症再次住院等不利於病人情形。 雖然出院準備服務在醫院已推動近20年,其服務品質已大幅提升,但依據簡乃卉 (1990)研究分析提出病患出院後在家庭照護方面有人力支持、情感及靈性支持、社會福 利、醫療服務及醫療照護訊息等五大需求,與接觸家庭照顧者的反應及在社區及後續照顧 機構所觀察的情形,對出院準備服務現況提出以下淺見及建言:

一. 提升主管的支持度及工作人員的落實度 主管支持度絕對影響工作人員的態度,跨專業領域的溝通協調常是執行中的困難,常 見個管師或護理師周旋在團隊中非常辛苦的獨撐大局,若主管能更熱心參與,督責進度, 或許出院準備服務更能有突破創新的局面。另出院準備服務納入醫院評鑑對品質提升有加 分效果,但也有出院準備服務個管師反應評鑑太強調書面資料,真正的服務面又如何?會 不會寫的比做的漂亮?尤其在目前醫護人力不足情形下,出院準備服務的落實度更會受影 響,在醫院內要做的治療、照護就缺人手,遑論去關心病人出院後的需要了。建議政府可 從病人端去了解,或許能看到更真實的一面,據此,再修正做法或評鑑方向,畢竟評鑑具 有引導力,大大影響服務的實作面。

16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議題大家談

二. 強化團隊間溝通協調及整合性 專業團隊的協調整合是出院準備服務成功的元素,如對一位下肢癱瘓的病人提供肌力 訓練活動,就需醫師、復健治療師、營養師、護理人員及照顧者共同討論,將各自處方及 建議整合成照護計畫,納入病人日常生活中;但專業人員還是習慣以疾病為導向看病人, 未能以全人眼光看服務對象,專業間缺乏溝通,彼此不知對方的處置,欠缺整合性的服 務,所以對於出院後的病人幫助實在有限,病人出院後還是需自行尋找相關資源協助。如 一位切除乳房的乳癌病人,個管師沒有告知會有腋下淋巴腫的問題及如何消除的方法,出 院後長期受淋巴腫的困擾,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而引發憂鬱症。 還有轉介其他照護機構時,機構間的交班,溝通協調不足,影響連續性照護品質。 另出院準備服務常常是以專業人員為主,忽略了照顧者,所以有時出院準備服務計畫雖完 善,但因每位照顧者的能力不同而造成無法落實的狀況,建議照顧者也納入照護團隊一 員,共同參與照護計畫的訂定。

三. 提供個別化的出院準備服務 曾有家庭照顧者提到家人將出院之際,就有一群不同專業的人員拿各種衛教單張,交 代出院回家後要注意的事項,使用的是醫學術語及利用醫院設備來說明,聽者一頭霧水, 還搞不清楚的狀況下就被要求簽名,且剛剛營養師才來交代管灌飲食製作,尚在腦中消 化,呼吸治療師又來交代呼吸器事宜,尤其是目前很多老老照顧及家人輪流照顧的情形, 所以即便同一種疾病之患者,提供的出院準備服務會因人而異,不會每個人全是電腦跳 出來的制式計畫,計畫應具個別性,民眾也有要求個管師提供適合出院準備服務計畫的權 利。

四. 後續照護資源的不足 後續資源的不足會影響出院準備服務的成效,目前較缺乏失智長照機構、呼吸器護理 之家床位,平價的優質長照機構,輔具租借及能處理複雜性個案的專業人員不足,眼看戰 後嬰兒潮快進入老年期帶來大量長照服務資源的需要,政府應鼓勵民間參與機構、社區及 居家長照資源的建置,解決出院準備服務資源連結的困難。

五. 倫理面 任何的服務都有倫理面的挑戰,出院準備服務也不例外,如住院日數控制與病人出院 預備度的衝突,可藉由個案討論腦力激盪,在倫理困境中找出符合人性的兩全做法。 出院準備服務的推動確實使民眾受惠,減少再住院率使民眾少受點苦,有好的生活品 質,應該為這群人按個讚,但我們也總希望明天比今日更好,期待出院準備服務因著大家 的關心年年有創新及更貼切突破進步的做法!

www.familycare.org.tw

17


WE CARE THOSE WHO CARE 議題大家談

友善家庭照顧者的出院準備服務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創會發起人 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 邱啟潤

全球各國積極面對人口老化時代來臨之際,國民健康局呼應WHO倡議之「高齡友善

城市」,期望提供長者一個無障礙且能增進活躍老化的城市環境,以延後老化並縮

短失能的期間。自99年開始,希於103年全國22縣巿都能推動高齡友善城市,成為全球推 動高齡友善城市涵蓋率最高的國家(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1)。於此之際,更需 思考高齡社會疾病型態因醫療技術精進趨於慢性化,失能與失智的比率又不斷升高,這類 的病人皆需要接受長期的照顧,而家庭照顧者在長期照護中扮演重要角色。迄今,全台已 超過60萬人;其中照顧者是高齡的長輩約佔30~50%(呂,2005;陳、邱、高,2006;蔡, 2011),她(他)們常是默默無聲的一群弱勢者。 台灣過去已有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友善關懷老人服務方案、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 醫療網第四期計畫--新世紀健康照護計畫、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等,但並無針對 「家庭照顧者」的方案。本文期望能在「聯合國老人綱領(The United Nations Principles of Older Persons)」及「WHO八大面向」推動「高齡友善城市」(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011)的政策下,再提出加強「友善家庭照顧者城市」的概念。 家中長輩住院是家庭照顧者最感辛苦與無助的,因此,醫院可將衛生署已推動20年 的出院準備服務計畫,再助家庭照顧者一臂之力。「出院準備服務」是臨床實務中很重要 的議題,其目的在於確保病患出院後可依個別性需求得到適當之後續照護,增進病人及家 屬對持續性照護之滿意度;與其它長期照護機構建立完整之轉介制度(行政院衛生署, 2005)。「友善家庭照顧者城市」中「出院準備服務」之原則有三個要點:

1.

盡量早期出院,並積極連結居家照護與遠距照護服務 減少高齡者住院日數,讓家庭照顧者與高齡長輩都能在自己熟悉的家中生活;透

過醫療照護與資訊科技結合,做好個人緊急救援以及生理訊號長期監測等服務(邱等, 2012),獲得在家猶如醫院之照護(hospital at home care),生活在家中是安全的(Berry, Seiders, and Wilder,2003)。以符合聯合國老人綱領的「獨立(Independence)」強調高齡者應能 居住在安全與適合的環境,及儘可能長久的居住在家中。

18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議題大家談

2.

提供「以病患/家庭照顧者/家庭為中心的照護」服務 強調人性化、整體性、連續性與個別性之照護理念。此概念的三要素(Galvin,et al,2000;

Gallant, Beauieu, & Carnervale, 2002 )為①尊重:認識和尊重家屬在病患生命中的重要角色, 尊重家庭個別性與自主性的作決定。相信與尊重每個家庭與其成員的獨特性,且有自然的 潛能能夠被激發,提供學習的機會使他們不斷超越過去,不再只是被動的去適應環境。② 夥伴關係:以家屬和專業人員為夥伴來實行照護計畫。利用每次互動的機會建立家屬的信 心與能力。專業人員在病患、家庭與各類服務提供者間,擔任參與者及分享者,形成互相 尊重、支持與分工合作的夥伴關係,病患與家庭是團隊的主要核心,使病患與其家庭對自 己的選擇負責;強調的是合作過程而非控制,為追求共同的健康目標而努力。③支持:認 識每個家庭有不同的因應方式,需要各種不同程度的訊息與支持,提供情緒和生理的支 持以符合家庭的需要;鼓勵和促成家庭之間的支持和網絡(邱、楊、陳,2004;邱、王, 2008)。以符合聯合國老人綱領的「參與(Participation)」、「照顧(Care)」、「自我實現 (Self- ful lment )」,與「尊嚴(Dignity)」。

3.

應用個案/照顧管理提昇病人出院準備服務成效 由於家庭照顧者照顧之家人有其特殊性,如:疾病是慢性、長期、終生的,甚或是

重度依賴;問題與需求是多元與複雜的;需要家庭成員共同來照顧;需要醫療專業團隊的 介入。但是現有提供服務者分屬不同主管機關,如衛生署與內政部社會司;不同機構的性 質,如政府機構與民間機構;不同的服務場域,如醫院、長期照護機構與社區…;不同的 專業化,如護理師、社工師、物理治療師、 職能治療師、營養師、醫師、心理治療師…。 所以讓家庭照顧者有許多困惑:我的問題該如何處理或改善?我需要的服務在哪裡?誰能幫 忙?我的煩惱沒人理!我的辛苦沒人知! 因此,醫院需要建立單一窗口,由出院準備服務個案/照顧管理師扮演下列角色與功 能:全人照護的提供者、資源開發與提供者、協調(或協商)者、諮詢者及衛教者、病患及家 屬的代言者、改變的催化者、危機處理者、品質促進與管理者、問題改善的研究者(李, 2001;李、楊、張、張,2004;周、王、葉、蘇,2004)。確實落實個案/照顧管理模式, 做服務使用者與服務提供者的媒合,讓各個醫療專業人員適時地介入,扮演適當的角色, 發揮適當的功能。並藉由電話訪問,早期發現病人出院後的照護問題及需求,訂定照護計 劃,提供服務或安排轉介,使其安心出院並達持續性照護(柯、白、曲,2005)。 長期照護病患/家庭需要的服務,若採取個案/照顧管理,將是一種以服務使用者為中 心的服務模式;個案/照顧管理是一個評估、診斷、計劃、執行與評值的連續性的過程,可 協助解決病患及家庭照顧者的問題與困惑。當患者/家庭照顧者有需要時,無論在何時何地

www.familycare.org.tw

19


WE CARE THOSE WHO CARE 議題大家談

都可獲得適當與合乎偏好的醫療協助,此種無細縫的服務(Seamless care planning),具備 可獲性(availability)、適當的(appropriateness)、偏好的 (preference)、及時的(timeliness) 等特 性;病人/家庭照顧者需積極參與,和服務提供者是互為夥伴的(Temmink, et al, 2000).。

結語 家庭照顧者在長期照護領域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醫院推動「友善高齡病患與家庭 照顧者城市的出院準備服務」實有其必要。個案/照顧管理師在醫院執行出院準備服務時, 應將家庭照顧者納入和病患一起評估、研擬照護計畫,出院時與社區的長照管理中心做好 聯繫,必要時,可結合相關資源,以減少不必要的再入院率,不但節省健保的支出,更推 動了「在地老化」的理念及「高齡友善醫院」的落實。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2012) .成為一個友善家庭照顧者的城市座談會,摘自http://tw.myblog.yahoo. com/takeday1126/article?mid =1849&prev=1850&next=1814。 ■ 行政院衛生署(2005).九十三年度出院準備服務計畫補助原則.行政院衛生署,台北。 ■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1).高齡友善城市指標建立與導入計畫.行政院衛生署,台北。 ■ 呂如分(2005) .中風病患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長期照護雜誌,9(2),152-170。 ■ 李麗傳(2001).應用個案管理提昇出院準備服務.護理雜誌,48(3),19¬-24。 ■ 李世代、楊麗珠、張淑卿、張瑛(2004).出院準備服務沿革、理念與目的,於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 國聯合會編印,出院準備服務指引 (pp.2-9)。 ■ 周碧琴、王曼溪、葉莉莉、蘇淑娥(2004).出院準備服務作業規範,於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 會編印,出院準備服務指引(pp.69-122)。 ■ 邱啟潤、楊美賞、陳彰惠(2004).長期照護的願景:以家庭為中心的老人照護.長期照護雜誌,7(4),386398。 ■ 邱啟潤、王秀紅(2008) .建立健康團隊夥伴關係以提升老人長期照護服務品質.長期照護雜誌,12(1),104115。 ■ 邱啟潤(主編)、吳淑如、洪玉珠、林淑媛、邱亨嘉、劉景寬、李逸、蔡淑鳳編著(2012) ■•長期照護理論與實 務•台北:洪葉。 ■ 柯秀錦、白玉珠、曲幗敏(2005).應用個案管理提昇病人出院準備服務成效之專案.護理雜誌,52(4) 40-50。 ■ 陳麗如、邱啟潤、高金盆(2006).居家照護病患主要照顧者人格韌性、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相關性探討.長 期照護雜誌,10(1),53-67。 ■ 蔡佩純(2011).腦中風病患家庭照顧者急性加護期至出院後三個月的需求及其相關因素.博士論文.台灣大 學醫學院護理研究所。 ■ Berry,L.L., Seiders,K., and Wilder, S.S.(2003) Innovations in Access to Care: A Patient-Centered Approach. Ann Intern Med. 139:568-574.。 ■ Gallant, M. H., Beauieu, M. C., & Carnervale, F. A.(2002). Partnership: An analysis of concept within the nurse-client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40(2), 149-157. ■ Galvin, E., Boyers, L., Schwartz, P. K., Jones, M. W., Mooney, P., Warwick, J., et al. (2000). Challenging the precepts of familycentered care: Testing a philosophy. Pediatric Nursing, 26(6), 625-632. ■ Temmink, D., Francke, A.L., Hutten, J.B.F., Zee, J. van der, Huijer Abu-Saad, H. (2000). Innovations in the nursing care of the chronically ill: a literature review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31(6), 1449-1458.

20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議題大家談

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 李逸

為工作屬性的關係,我常常進出醫院走動,在醫院裡,最常見的畫面就是病患痛苦的

表情搭配照顧者憂慮徬徨的眼神,家人生病了就需要有人照顧,所以將家庭照顧者納

入出院準備服務中是理所當然的。 目前各層級的醫療院所,多數已建立出院準備服務的工作模式,大體而言,出院準備 服務流程從篩選高危險個案開始,各醫院會自行訂定篩選的條件,例如:高齡、獨居、曾 經跌倒、特定疾病診斷、患者身上有管路或傷口、日常活動能力、心智狀況等;被篩選出 來的個案會視需要轉介給出院準備服務人員,較有規模的醫院設有專門負責出院準備服務 的部門,有的醫院則由各病房的人員負責病患出院準備的工作;負責出院準備服務的人員 會評估病患和家庭的狀況,協助安排病患出院後的照顧事宜,例如:指導家屬照顧技巧、 聯繫入住機構事宜等;病患出院後,還會持續追蹤直到情況穩定。出院準備服務的目的 是希望提供適切的服務,讓病患得到持續性的照顧,並且減少醫療費用支出、提升服務品 質。 而實際執行上,卻不如紙上談兵那麼順利,下面就是常見的狀況: (一) 在篩選高危險個案的時候,雖然已經訂定篩選的條件,但是不同人員在認定上有所差 異,造成篩選不一致或是遺漏高危險個案;像是有些個案實在需要幫忙,卻沒有被篩 選出來,根本沒有機會進入出院準備服務的流程,就已經糊里糊塗的出院了。 (二) 有的時候,醫療團隊成員忙著進行治療,未及時篩選和通報有出院準備服務需求的個 案,當發現病患有需要時,往往已經是出院前一刻了。 (三) 由於保險給付的限制,住院日數明顯縮短,醫療措施的步調進行得很緊湊,在一連串 的檢查和治療之後,病患和家屬可能還沒理出頭緒就得面臨出院,出院前的準備期被 壓縮了,對病患和家屬造成很大的壓力,在這樣倉促出院的狀況下,實在很難端出高 品質的出院準備服務。 (四) 出院之後,醫院通常會以電話追蹤後續的照顧狀況,病況穩定的話就會結案;接下 來,就由家庭照顧者獨自面對沉重的照顧負荷。 到目前為止,各醫院篩選和轉介出院準備服務的基準,是針對特定條件所篩選出的高 危險個案提供服務,可能是礙於人力限制或是成本效益的考量,不論其背後的因素為何, 可能會遺漏個案或是錯失介入的黃金時機而事倍功半;事實上,每位病患都有出院準備服 務的需要,只是需要的程度和內容因人而異,單純的個案,提供相關的健康資訊即可,複 雜的個案,則需要跨專業團隊的協助。因此,全面評估每位病患和他的家庭狀況,主動地

www.familycare.org.tw

21


WE CARE THOSE WHO CARE 議題大家談

提供每位病患及家屬個別性的出院準備服務是必要的,這個基本立場不只是教科書上的金 科玉律而已,應該將出院準備服務納入病患照顧的例行程序並且落實執行。 出院準備服務的另一個問題是沒有將家庭照顧者視為服務對象。現行出院準備服務的 對象往往以病患為中心,因病患的需求是具體且迫切的,如出院後要住哪裡?住機構療養, 就得事先聯繫;回家中照顧,則抽痰機、氣墊床、輪椅等要先準備,身上的管路要安排居 家護理師訪視更換;而家庭照顧者呢?誰來關心照顧者的需要?家庭照顧者最明確的需要就是 要先學會滿足病患的需要,例如灌食、抽痰、翻身、換藥、洗澡…等等照顧技巧,想當初 自己念護理系的時候,這些技術可是正式課程的一部分啊! 等家屬熟練這些”功夫”後,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呢!成為照顧者會有哪些挑戰?若原 本有工作,還能繼續嗎?或是得離職?原本的生活就已經忙碌不堪,又加進照顧的工作,多重 的角色之間會有多大的衝突?其他的家人會肯定我的付出和體諒我嗎?還是會指責我?家庭關 係會有多大的摩擦?原來的理想有機會實現嗎?生涯規劃會有多大的轉變?生活被照顧工作綑 綁,社交活動會有多大的限制?長期累積的醫療花費會多麼可觀?生活品質低落?健康的衰敗? 擔憂家人病況變化,隨時處在備戰狀態,永無止盡的身心俱疲…,有這麼多因應和調適的 需求,誰來幫助家庭照顧者做準備? 家庭照顧者是支撐長期照顧的主力軍,但是許多人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成為家庭照顧 者,因此我們需要將家庭照顧者納入的出院準備服務中,建議各醫療院所的出院準備服務 要強化家庭照顧者的面向,針對家庭照顧者的需要提供協助: (一

)將家屬照顧能力與家庭準備度納入高危險個案的篩選條件,不只有病情複雜的患者需 要出院準備服務,家庭支持薄弱或缺乏因應策略的家庭也是高危險群,應盡早發現家 屬的需求、及時介入給予協助。

(二) 規劃返家後的照顧計畫:住院期間,病人和家屬常將注意力集中在病情變化和治療效 果,為避免出院時手忙腳亂,出院準備服務要能預見病患出院後的照顧需求,引導家 庭預先規劃返家後的照顧計畫,包括學習照顧技巧、照顧人力安排等,以避免非必要 的反覆入院。 (三) 為家庭照顧者連結相關的資源,照顧者要知道面對角色轉變該如何調適、各方面的後 續支持等,相關的資源包括政府長照服務、各區辦理的支持團體、照顧技巧班、紓壓 方法、尋求諮詢的管道(如:家庭照顧者協會、0800照顧者諮詢專線)等,唯有照顧者獲 得永續支持的能量,病患才能獲得持續性的照顧。

22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議題大家談

試辦一案到底家庭照顧者諮詢服務模式 家總編輯小組

庭照顧者可能同時必須面對經濟、體力、照顧技巧、社交關係、照顧替手等問題,這

些問題要如何處理?要透過甚麼方式獲得協助呢?據研究,美國的照顧者平均需要經

過41次點到點轉介,37小時才能取得所需之完整服務資訊,可見家庭照顧者取得資源的路 是很漫長的,因此如何縮短及友善提供照顧者資訊管道是重要關鍵。 97年起家總開辦照顧者免費諮詢專線,希望透過單一窗口模式讓照顧者方便取得所 需訊息,101年底則接受衛生署委託試辦照顧者服務網絡計畫,其中諮詢服務的部分基於 過往服務經驗,並參考英國的作法,發展出電話諮詢一案到底服務模式,並為了擴大服務 面向,更著手與各地長照管理中心合作,由中心轉介有需求之照顧者至本會,以提供電話 諮詢與關懷、多元專業服務,將服務資訊主動提供給民眾,推展友善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 務。 以下摘錄全國性家庭照顧者諮詢專線一案到底服務第一階段(101/10-102/3)的執行情 形:

一、服務說明:提供專線服務個案以單一接觸為原則,即求助之家庭照顧者由同一名專 線服務者服務到底,所提供的個別化處遇。

二、服務時間:週一至週日上午八時至下午九時 三、服務項目: 服務項目

服務方式與內容說明

電話關懷

資料收集、需求評估、建立關係、情緒支持、相關照顧資訊提供

心理協談

由專業人員提供面談或電話協談服務

照顧資源諮詢與連結

依個案需求與資源單位聯繫、寄發照顧者DM或手冊

專家諮詢服務

提供專家諮詢服務,像是: 法律諮詢、營養諮詢、照顧技巧諮詢

同儕照顧者經驗分享

依據被照顧者疾病類型或照顧者所遭遇之照顧問題與困境,媒合可 為照顧者解決問題之同儕照顧者分享照顧經驗

其他個別特殊服務

依據個案需求媒合相關經濟補助或物品資源等

四、執行分析摘錄 (一) 從服務需求分析:專線最常見的照顧者五大處理問題,依序為:照顧壓力與家庭衝突 關係、照顧者本身生、心理疾病問題、經濟困難與物資媒合、長照服務無法滿足需 求、有自殺傾向或受家暴傾向的問題。

www.familycare.org.tw

23


WE CARE THOSE WHO CARE 議題大家談

(二)、服務情形分析: 1. 轉介來源:以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為主 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佔總轉介量的92%,其他單位則佔5%,自行來電佔3%。 2. 服務時間分析:服務過程發現照顧者較方便通話的時段為下午時段 照顧者認為較方便通話的時段,下午時段佔服務總人數72.88%,其中以14:00-16:30 最受肯定。其次為上午時段8:00-12:30,佔服務總人數17.63%,晚間時段17:30-21:30 僅佔服務總人數9.49%。 大部分的照顧者表示上午11:00起,便需要開始準備午餐、協助被照顧者用餐、準 備帶被照顧者午休等,若被照顧者只能管灌或食用流質食物,則需將準備時間再提 早、用餐時間再延時。認為晚間時段較適合的主要為有職照顧者,或被照顧者狀況 尚不需時刻在旁協助者,因此照顧者在晚間得以休息。 3. 通話時數: 首次或第二次電訪服務個案,通話時間多在21至30分鐘;提供照顧資訊多在10分鐘 以下;也有照顧者建立關係後反應情緒支持者,來電時間多在45-60分鐘左右。 4. 使用服務項目分析:使用「照顧資源諮詢與轉介」服務項目為最大宗 提供的服務以「照顧資源諮詢與轉介」為最多,佔服務總人數五成。另有三成七的 個案接受「電話關懷」服務。第三為「其他個別特殊服務」,服務案次為67次,包 含提供經濟補助申請、物資寄送等服務,佔服務總人數7.31%。第四與第五分別為 心理協談與照顧技巧諮詢服務。 5. 個案性別分析:服務個案以女性為多,男性照顧者比例較過去有提高趨勢 本計畫服務個案以女性為多佔7成7(228人);男性則佔2成3(67人)建議未來應培 養專業人員性別敏感度及相關知識技巧。 6. 個案年齡分析:「老老照顧」現象普遍,應重視不同年齡層照顧者之服務需求 本計畫服務個案年齡以51至60歲為最多,佔服務個案總人數21.36%,其次依序為61 至70歲及41至50歲者,分別佔服務個案總人數16.27%及14.24%。值得注意的是71至 80歲年齡層,佔服務個案總人數的10.58%,位居「第四大服務個案年齡層」,其人 數與第三大服務個案年齡層相差並不大。由上述資料可見,老老照顧儼然成為社會 現象,其衍伸之照顧議題、照顧需求與照顧狀況也不同於青壯照顧族群。 7. 個案身心狀況:留意高危險群個案(家庭照顧者),提供生活關懷、支持與多元協助 在電訪中發現部分個案具有高負面情緒與高危急性,這類型個案會不時提及自殺意 念或是輕生計畫等。另外,某些照顧者會遭受精障疾病或失智症的被照顧者施以肢 體暴力或言語暴力等,上述狀況都讓家庭照顧者身陷危險中。此外,也發現有些照 顧者自己也是病人,如:罹患慢性病或精神疾病(焦慮症、憂鬱症、精神分裂症等), 因要照顧家人以致難以分身顧及自己。從服務過程中發現,照顧年數較長或與被照

24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議題大家談

顧者關係較緊密的個案,如其情緒特質較悲觀或支持體系較薄弱,很容易產生強烈 負面情緒與感受照顧負荷沉重,甚或是容易表達自殺與輕生念頭,而這類有高負面 與危急性之個案其所需要的其實是需要有對象可以談話予以支持。 (三) 照顧者反應之困境: 1. 對現有長期照顧服務體系失望,期待服務能更加彈性、友善、符合需求。 2. 多數照顧者家庭具有經濟安全隱憂。 3. 照顧者與家人間照顧意見不一致,長期未處理形成彼此關係緊張,削弱支持系統, 也無法得到照顧替手;也有照顧者擔憂家人會責怪自己使用社會資源,因而卻步。

五、服務困境與建議 1. 個案型態多元、複雜度高: 尤以兩類型較難處遇∼具負向情緒或精神疾病症狀之個案(像是:憂鬱、焦躁、情 緒起伏、失焦等);對資源服務認知落差大之個案 (對資源沒信心,覺得資源看得 到、吃不到、限制多!希望能滿足需求再提供服務!)。 2. 電話會談服務無法滿足全面需求: 因服務對象所使用的語言習慣多元,又可能受到聽力因素影響通話品質(如:重 聽),再加上照顧者的照顧壓力來源不僅單純只來自被照顧者各項照顧需求,更包 含複雜的家庭關係,上述這些與照顧者相關的問題與困擾,皆難以僅靠電訪進行處 理。建議增加人力配置針對有需求之個案進行面談,並開發在地資源以提供後續服 務。 3. 服務時段受限: 多數照顧者希望能在下午兩點到四點間接到電話,但受限於本會人力難以集中在同 時段服務,且一通電話往往長達30分鐘以上,服務黃金時段受限。建議未來計畫之 人力配置可採人力配搭制度(例:專業服務人力配搭電訪志工之形式或增加時段制 專業服務人力)。 4. 專業人員的訓練: 在面對複雜且多樣的照顧關係與角色中,專業人員的訓練很重要,可增加不同年齡 之照顧者服務項目、服務需求介紹與介入處遇方式等課程,並培養專業人員對於服 務各年齡層照顧者之敏感度,以及會談技巧訓練。

www.familycare.org.tw

25


WE CARE THOSE WHO CARE 大 事 紀

101年 1 1 月

11月 1 日 11月 1 日 11月 2 日 11月 3 日 11月 5 日 11月 6 日 11月 7 日 11月 7 日 11月10日 11月12日 11月13日 11月13日 11月16日 11月16日 11月17日 11月19日 11月21日 11月21日 11月22日 11月25日 11月25日 11月28日 11月30日

社工筱嬋至新頭殼錄製幸福報報─家庭有約節目,主題:老有所終 老有所養─如何選擇老人安養 護機構? 秘書長出席101年度長期照護醫事人員—護理人員Level II專業課程擔任花蓮場講師 秘書長出席101年度長期照護醫事人員—護理人員Level II專業課程擔任台北場講師 與台灣人壽合辦「照顧自己珍愛家人」家庭照顧者推廣講座─桃園場 秘書長、社工筱嬋拜訪南山人壽並致贈感謝狀及宣導品 支持團體轉型為照顧者自助團體第一場 召開衛生署101委託案專家諮詢會議 中華行動安全協會來訪討論合作事宜 與台灣人壽合辦「照顧自己珍愛家人」家庭照顧者推廣講座─花蓮場 社工筱嬋與照顧者接受大愛電視台採訪,探討家庭照顧者困境與長照服務現況(居家服務篇) 召開衛生署101年度委託案網站建置會議 社工筱嬋與照顧者接受大愛電視台採訪,探討家庭照顧者困境與長照服務現況(外籍看護工篇) 召開「憂!照顧三化時代來臨!2012家庭照顧者十大新聞票選結果」記者會 辦理「2012發展友善家庭照顧者長期照顧政策及公共化服務」研討會 與台灣人壽合辦「照顧自己珍愛家人」家庭照顧者推廣講座─台中場 秘書長出席內政部召開「研商49歲以下身心障礙者納入長照十年計畫服務體系」會議 社工筱嬋出席社福總盟舉辦之102媒體企劃會議 秘書長出席高雄社會福利博覽會籌備會議 社工筱嬋至新頭殼錄製幸福報報─家庭有約節目,主題:我的朋友在哪裡?談家庭照顧者的社會參與 召開「一波三折!別讓信心『轉』不見!家總調查全國地方政府市政電話評比」記者會 辦理第七屆家庭照顧者日溫馨午茶會 社工筱嬋接受中廣及寶島新聲電台專訪,探討家庭照顧者議題及長照服務現況 與衛生署照護處處長討論「建置全國家庭照顧者網絡計畫」第一階段執行進程會議

101年 1 2 月

12月 3 日 12月 6 日 12月 8 日 12月10日 12月11日

理事長接受大愛電視台『今夜看新聞』節目訪問 社工筱嬋接受大漢之音電台廣播專訪 支持團體轉型為照顧者自助團體,第二場 合作金庫人壽來訪洽談合作案 秘書長至愚人之友協會參與「偏遠地區(含山地離島)家庭照顧者支持方案及在地志工培訓計畫」 檢討會議 12月11日 理事長、秘書長與主任慧文至衛生署參加建置全國家庭照顧者網絡計畫之「一案到底」服務模式諮 詢會議 12月13日 社工筱嬋出席新頭殼網路媒體平台會議 12月14-15日 主任慧文至高雄參加全國NPO博覽會 12月17日 辦理「照顧的路e起走─家庭照顧者網路平台」員工教育訓練課程 12月18日 秘書長、常務監事至立法院討論長照服務法案 12月20日 社工筱嬋參加台灣大學辦理之「樂齡360─快樂老化的理論與實務對話」論壇 12月22日 秘書長出席立法院陳節如委員召開之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議題公聽會 12月22日 社工筱嬋參加法律扶助基金會辦理之「專職律師制度與弱勢家庭扶助」成果研討會 12月25日 富邦人壽來訪洽談合作案 12月26日 贈物網來訪捐款並討論102年合作方案 12月28日 秘書長出席民間監督健保聯盟例會 102年 1 月

1月2日 1月3日 1月4日 1月7日

26

秘書長出席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精神復健機構審查諮詢小組會議 秘書長偕同總盟盟友拜會台聯、親民、民進黨黨團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議題 社工筱嬋參加政治大學辦理之「老人住老宅.台灣住宅發展的未來?」研討會 召開建置全國家庭照顧者網絡計畫第一次影片顧問會議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大 事 紀

1月8日 1月9日 1月9日 1月15日 1月16日 1月17日 1月18日 1月18日 1月18日 1月21日 1月21日 1月21日 1月22日 1月22日 1月22日 1月23日 1月25日 1月25日 1月25日 1月28日 1月29日

蘭新科技來訪洽談合作案、主任慧文接受合作金庫人壽刊物訪談 秘書長出席政府見利忘義,長照鋌而走「險」抗議不顧人民權益,偷渡保險業財團進入長照之民間 聯合記者會 秘書長出席民間全民健保會成立記者會 召開「建置全國性家庭照顧者網絡計畫」第二次專家諮詢會議 康薦公司來訪洽談合作案 秘書長出席婦女議題溝通平台計畫北區聯繫會議年度成果分享會暨102年度說明會 秘書長與社工明琪至桃園衛生局參與長照個案研討並宣導一案到底合作案 秘書長出席總盟尾牙聯誼活動 社工筱嬋參加社福總盟辦理之「NPO自主搞媒體」工作坊 康健雜誌來訪洽談合作案 秘書長與社工明琪至台北長照中心宣導一案到底合作案 召開建置全國性家庭照顧者友善互動式網站需求會議 南投縣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總幹事與主任督導來訪洽談合作案 社工筱嬋參加社福總盟辦理之「NPO自主搞媒體」工作坊 秘書長出席醫聯盟理監事會 秘書長出席督保盟例會並參與民間健保會召開之『健保會委員應維持監督健保政策功能』記者會 秘書長出席台灣失智症協會舉辦之「台灣失智症國家政策建言」會議 秘書長與社工明琪、督導陳金玲至台北長照中心宣導一案到底合作案 辦理照顧者網絡計畫一案到底個案研討會 主任慧文與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社工討論偏鄉服務方案合作事宜 秘書長出席研商長照執行情形及未來規劃第一次會議

102年 2 月

2月1日 2月4日 2月5日 2月7日 2月20日 2月20日 2月21日 2月21日 2月22日 2月27日

辦理志工聯誼感恩聚會 內政部輔具推廣中心主任及專員來訪洽談合作案 社工筱嬋出席並主持醫聯盟辦理「無效醫療」講座 社工筱嬋至新頭殼錄製幸福報報-社福之聲節目,主題:從二代健保的改革看台灣醫療環境的優缺 秘書長出席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精神復健機構審查諮詢小組會議 主任慧文參加健保監督聯盟會議 理事長及秘書長至內政部輔具推廣中心討論合作事宜 廣青基金會來訪洽談偏鄉服務合作事宜 3M公司來訪洽談合作事宜 召開第九屆第二次理監事會

102年 3 月

3月4日 3月7日 3月7日 3月8日 3月8日 3月12日 3月13日 3月13日 3月13日 3月19日 3月22日 3月22日 3月25日 3月27日 3月29日

秘書長出席醫聯盟新春團拜活動 主任慧文與富邦人壽拜訪家庭照顧者討論拍攝照顧者影片事宜 社工筱嬋至新頭殼錄製幸福報報-社福之聲節目,主題:家庭工作難兼顧 友善職場在哪裡?談家庭 照顧者就業問 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工學系黃志忠教授暨研究生來訪洽談合作事宜 辦理照顧者網絡計畫一案到底個案研討會 秘書長出席研商長照執行情形及未來規劃第二次會議 召開「建置全國性家庭照顧者網絡計畫」第三次專家諮詢會議 感恩基金會來訪洽談合作事宜 社工瑋渝偕同照顧者參加新光吳氏基金會邀請參觀米開朗基羅展 社工瑋渝參加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制度試辦說明會 秘書長與內政部輔具推廣中心人員洽談合作案 主任慧文參加台灣失智症協會辦理之『失智症防治,全民動起來』記者會 主任慧文列席第八屆第三會期立法院衛環委員會第七次會議討論長照議題 召開照顧者友善就醫環境顧問會議 熟年誌來訪洽談合作計畫

www.familycare.org.tw

27


WE CARE THOSE WHO CARE 芳 名 錄

捐款芳 芳名錄 錄 日期:2012/11/1 ~ 2012/11/31 名 稱 洪慧瑛 陳英姿 劉于慧 黃鈺如 柏丰室內裝修有限公司、胡佩瑤 吳建諭 田峻誠 徐應釗、田峻誠、許朝凱、魏逸群、黃永輝、 游川杰、李麗娟、欣偉影印社、曾茹薏 陳仰霖、陳仰霖 李俊麒 楊竣傑 陳怡伶、張嘉源、張萬渭、莊維婷、柯秀綺、 台灣久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陳金玲、施靜蘋、 薛惠芬、蔡閔舜、陳奕安、曾茹薏 胡世芳 李宛真 黃茹 洪渡音、林素惠、林宜玲、林士恭、蔡培元 李佩珊、林幸美 黃齡慧、翁禮祺、鄭榮森、陳宥澄、林蓁蓁、 黃齡慧、王貞乃、江來芬、丁秀玲、陳彥蓁、 李姿儀、楊志文、何瑁鎧、梁莉莎、張瓊鳳、 陳宗甫、角湖安、陳彥安、李政霖、劉金寶、 周至雅、詹益梅、陳振輝、許鳳英、林昆佑、 許仲愷、李維珊、劉珮君、周家慰 黃曉玲 王在清 許雯琪 徐嘉穗、曹嘉容、蔡春燕、梁新銓、吳謝麗月、 陳品妤、陳明性、高培鈺、吳朝祺、楊如娟、 鍾佾真、方淑玉、薛惠芬、張瓊鳳、蔡欣潔、 魏楚珍、張祐誠、潘孟德、吳建龍、戴具帆、 曾婉如、陳彥谷、彭彥翔、葉定璿、魏少杰、 馬日揚、劉宥杰、蕭豪珈、朱儀婷、曾偉昌、 葉欣語、吳政哲、高振耀 紀陳金鳳、徐朕顯、孫依琳、周永和、王柏鍇、 范逸婷、吳美儀、魏文鳳、莊詠全、楊秋蘭、 陳秋慧、邱燕銀、羅夙里 張素娟 陳美惠、張智雅、曾薔霓、吳蕙妏 余尚儒、薛惠芬、薛惠芬 張羽媃、郭家杏、譚湘林、王麗雲、黃雅惠、 張金素、張寶芸、林順雄、章復斌、賴維成、 陳昱瑋、沈子淵、蘇耿弘、許書真、徐孟瑞、 林冠穎、徐泓育、郭彥廷、陳宗廷、陳秋仱、 陳建利、劉修辰、林今上、陳靜怡、何桂慈、 練建聖、郭聯呈、劉怡妘、張沛婕、黃淑芬、 楊嵐琪、李幸芸、謝孟辰 蔡欣潔 十方菩薩、蘇柏誠

金額 12000 10000 8000 5100 5000 4000 3000 2000 1600 1500 1200 1000 759 750 600 580

500

450 365 350

28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金額 17500 16000 6000 5000 3000 2000 1000 759 600 580

500 427 365 300 200 188 179 100 50

日期:2013/01/01 ~ 2013/01/31 300

200 188 179 150

100

70 50

日期:2012/12/1 ~ 2012/12/31 名 稱 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陳金玲

名 稱 陳正芬 陳金玲 李聿堤 張介山、鍾明達、我的寵兒天地貿易有限公司 田峻誠、愛樂活有限公司 徐應釗、呂思嫻、陳文宗、李國聖、許朝凱、 魏逸群、鍾家禎 廖淑芬、游煇煌、黃焜煌、柯秀綺、 台灣久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黃淑麗、陳兵穎、 張萬渭、張蟬娟、許秋燕、陳金玲、施靜蘋 胡世芳 王薇涵 洪渡音、無名氏、紀珠如、賴偉晨、黃宗敏、 張翠華、林宛錚、蔡培元、李佩珊、林幸美 李滿灣、陳寶鳳、范嘉娟、張孟珠、李祐誠、 謝玉濱、謝明松、林小姐、王貞乃、江來芬、 丁秀玲、呂坤芳、陳彥蓁、李姿儀、楊志文、 何瑁鎧、梁莉莎 王瓊瑤 王在清 蔡春燕、陳明性、陳品妤、郭子 、徐嘉穗、 高培鈺、吳朝祺、楊如娟、鍾佾真、方淑玉、 魏楚珍 陳明燦、施沛君、周永和、童彰、莊永成、 吳承翰、魏文鳳、鍾家禎 張素娟 余長益、曾美珍、陳美惠、張智雅、曾薔霓、 吳蕙妏 林柏成、陳菜、陳金、劉鴦、鍾亦璿、劉德宗、 郭家杏、譚湘林、王麗雲、黃雅惠、張金素、 施夙真 蘇柏誠

金額 83345 25000

林鳳珠 陳昌煜 億灃工程有限公司 張耀仁 呂順榮 陳瑩惠、劉于慧 胡佩瑤、王欽本、王欽本 徐秀婷 林義夫、高增欣、李瑞 吳儀聖 許相蘭 呂佩穎 徐應釗、許敏芳、陳秀淋、王晏雯、許朝凱 劉淑敏、常靜蓉 陳奎如 賴富姬、億灃工程有限公司、莊豐嘉 湯朝明、林輝山、邱燕銀、李文豪、劉依萍、 銘浩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久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古琬如、趙素絹、 劉煥毅、黃焜煌、張萬渭、陳雪娥、賴鈺玫、 台灣久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許陞瑋、王貴英 莊維婷、陳慧光、張宏哲、陳金玲、施靜蘋 黃裕盛 胡世芳

金額 58000 50000 12500 10000 6960 5800 5000 3980 3000 2500 2320 2148 2000 1740 1400 1200 1160

1000 800 759


芳 名

600

580

500

365 300 250

陳正芬 吳美琪 陳仰霖 林慧婷 張文志、陳俊隆、王欽本、江明珠、劉嘯伊 周瑞蓮 李志鵬 許曜麒、劉于慧 蔡惠芬、張清豪、常靜蓉 政昆企業有限公司、張棋雲、簡璽如 吳梅芬、翁麗珍 余寶秀 李宗勇 林志鶯 徐應釗、陳貞君、林松輝、林開富、李瑞焜、陳中立 道明、許朝凱、彭嘉崢、吳姿姍、劉惠美、連憲良 湯麗玉 許溦珊、吳麗雲、林淑蕊、周信宏、陳麗娜 林文善 無名氏 邱淑華、陳寶枝、徐政行 廖棋財、李美玲、鄭筠潔、張許芳、袁慧文、黃婉玲 廖水蓮、張明燈、陳清哲、吳書昀、謝瑩龍、謝孟哲 黃秋淑、洪淑娟、謝梅主、張萬渭、陳珠娟、吳郁婷 許秋燕、劉映均、蕭彩媚、廖淑芬、莊世祥、林光輝 彭思穎、張宏哲、陳金玲、施靜蘋、張芸姈、林英錦 呂金花、楊景雯 胡世芳 陳怡然、呂道明 楊廖庄、洪渡音、魏秀慧、無名氏、李振龍、陳添壽 吳兆哲、蔡培元、李佩珊、王昶元、林幸美、李淑芬 李靜芬、林裕鯓、徐歷權、廖文仱、張秀芬、黃重榮 劉承昕、吳重孚、許佩菁、溫錦林、簡文仁、呂雅卉 陳瀲文

金額

黃宗榮、汪碧雲、涂翠珊、黃宜萱、鍾秀玉、林宜靜 楊訓聰、黃齡慧、賴慶華、柯秀綺、王錫璋、魏國樑 吳莉莉、李正川、丁珮玉、王貞乃、李立誠、江來芬 丁秀玲、陳彥蓁、李姿儀、楊志文、何瑁鎧、梁莉莎 王在清 楊惠鈴、林義欽、徐嘉穗、陳明性、蔡春燕、江幸鎂 (黃水石、書香、韋柏)、李幸娟、蔡高財、趙懷琪 高培鈺、吳朝祺、楊如娟、鍾佾真、方淑玉、吳佩玲 張金釗、康志成 周永和、陳玥禔、林麗真、許榮煌、許徐秀、陳明燦 許榮煌、魏文鳳 張素娟

500 365 300 250 200 188 179

余姍燁、陳美惠、張智雅、曾薔霓、吳蕙妏 陳妙慈、郭家杏、鍾亦璿、張嘉陵、譚湘林、澎曉英 王麗雲、黃雅惠、張金素 陳劉已珠/34包復健褲

100

日期:2013/03/01 ~ 2013/03/31

200

金額

188 179

王冠瑾

15760

黃志忠

10000

100

徐瑞真

5646

胡佩瑤、陳茂榮

5000

吳婉慧

3000

楊曼

2500

李逸、張清豪、常靜蓉 徐應釗、吳麗雲、廖光宇、無名氏、許朝凱、高金盆 黃永輝 劉憶慧

2320

顏武俊、巫瑩慧、朱思美、葉美怡 黃秋淑、林光輝、游薏仙、吳米、張萬渭、莊維婷、 廖淑芬、台灣久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張宏哲、 陳金玲、施靜蘋、黃智儀、陳慧燈、吳美麗

1160

50

日期:2013/02/01 ~ 2013/02/28 名

金額

金額 21000 20000 17000 10440 10000 8950 6960 5800 5000 3000 2900 2340 2320 2288 2000 1790 1600 1400 1200 1160

1000 759 600

580

2000 1740

1000

759 700

胡世芳 吳東融、吳東易 林妮萱、李秋珍、林秀貞、張明和、張芯瑜、吳東璇 吳珠紗 洪渡音、無名氏、羅琨維、何秀杏、蔡培元、李佩珊 林幸美 黃宗熙、(沈弘毅•吳佩玲)、吳智鈴、黃齡慧 洪淮裕、郭子悅、李正川、丁珮玉、王貞乃、李立誠 江來芬、丁秀玲、陳彥蓁、李姿儀、楊志文、何瑁鎧 梁莉莎、張筱嬋、黃鳳嬌 王在清 徐嘉穗、陳明性、鍾秀玉、李幸娟、蔡高財、趙懷琪 高培鈺、吳朝祺、楊如娟、鍾佾真、方淑玉、吳佩玲 周永和、陳明燦、林啟清、(張瑋玲、黃智源) 魏文鳳、施夙真 張素娟 陳美惠、張智雅、曾薔霓、吳蕙妏 林文志、無名氏、郭家杏、譚湘林、澎曉英、王麗雲 黃雅惠、張金素

600 580 500 365 300 200 188 179 100

補芳名錄九月份 名

金額 200

萬霖保險經紀人事務所

www.familycare.org.tw

29

許文榮、林妮萱、楊文豪 游玉敦、洪渡音、梁淑英、無名氏、蔡培元、 李佩珊、吳淑芬、林幸美、蔡菁華、曾淑美、 黃惠如、林偉淑、林祝如、林佳靜、林芝安、 游川杰、葉惠真、吳佩芬、張源芹、楊玉光、 姚秀蓉、胡文陽、楊理建、朱玉琴、翁三隆、 鄭伃庭、許惠芬、陳正芬、陳正芬、謝元吉、 余懷英、林珮鈴、江宜珊、林筠家、歐尚穆、 黃有志、張育姿 曾惠美、無名氏、張榮壽、洪盟山、游春葉、 黃齡慧、李祐誠、魏聲銓、李正川、丁珮玉、 王貞乃、李立誠、江來芬、丁秀玲、陳彥蓁、 李姿儀、楊志文、何瑁鎧、梁莉莎、謝延仁、 陳正芬 王在清 徐嘉穗、陳明性、蔡春燕、梁煒立、高培鈺、 吳朝祺、楊如娟、鍾佾真、方淑玉 林世禾、龍祥燕、孫明廣、洪玉華 童彰、陳明燦、吳翊甄、林啟清、周永和、張金釗、 吳美儀、魏文鳳、魏楚珍 張素娟 無名氏、陳美惠、張智雅、曾薔霓、吳蕙妏 張家豪、陳瑞棉、鍾亦璿、郭家杏、譚湘林、澎曉英 (張瑋玲•張瑋倫)王麗雲、黃雅惠、張金素 蘇柏誠 黃美玲/精美禮品五箱 許志宏/精美禮品一箱 財團法人林芳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捐米3袋18包


WE CARE THOSE WHO CARE 芳 名 錄

྅႕21 ຑ ϡ 2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勸募活動名稱:用愛裝滿101 核准文號:內授中社字第1015931041號 活動期間:民國101年3月1日至102年2月14日止

收據 捐贈日期

101/12/11 101/12/1 101/12/1 101/12/1 101/12/1 101/12/1 101/12/1 101/12/1 101/12/1 101/12/1 101/12/1 101/12/1 101/12/1 101/12/1 101/12/1 101/12/1 101/12/16 101/12/24 101/12/25 101/12/29 101/12/30 101/12/30 101/12/30 101/12/30 102/01/02 102/01/02 102/01/05 101/12/28 102/01/07 102/01/10 102/01/13 102/01/28 102/01/28 102/01/28 102/01/28 102/02/01 102/02/08 102/02/08 102/02/08 102/02/08 102/02/09 102/02/09 102/02/10 102/02/10 102/02/14 102/02/14

30

捐款人

鍾明達 張敏雲 黃伯勳 鄭宇涵 黃世宏 陳又瑄 謝欣璟 葉佐森 賴佳珍 賴佳珍 林育葶 蔡雅芸 蔡雅芸 蔡雅芸 陳麗月 江浩永 呂其芳 騎車趣單車店 貓妝 gogi 劉秋貞 林碧香 鍾秉樺 鍾秉橙 紀鴻鑫 謝宜呈 洪晨晏 鞠治蕙 無名氏 雷大德 簡光豐 鄭寶猜 無名氏 無名氏 賴錩良 吳建勳 薛明珠 薛明珠 蕭遠智 蕭遠智 洪世杰 洪世杰 洪世杰 蘇怡珊 許志仲 呂麗娟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71期

金額

5000 1000 300 600 200 1000 1000 1000 500 500 580 400 400 400 500 580 200 600 898 500 500 500 500 500 2000 250 500 2000 100 500 6000 500 150 150 1000 1600 1000 1000 500 500 500 500 500 600 200 1000

發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8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備註 開立日期

號碼

101/12/11 101/12/11 101/12/11 101/12/11 101/12/25 101/12/11 101/12/11 101/12/11 101/12/11 101/12/11 101/12/11 101/12/11 101/12/11 101/12/11 101/12/11 101/12/11 101/12/17 101/12/25 101/12/25 101/12/30 102/01/03 102/01/03 102/01/03 102/01/03 102/01/03 102/01/03 102/01/08 102/01/09 102/01/09 102/01/15 102/01/17 102/01/30 102/01/30 102/01/30 102/01/30 102/02/03 102/02/08 102/02/08 102/02/08 102/02/08 102/02/18 102/02/18 102/02/18 102/02/18 102/02/18 102/02/18

1010161 1010162 1010163 1010164 1010181 1010166 1010167 1010168 1010170 1010171 1010172 1010173 1010174 1010175 1010176 1010177 1010178 1010179 1010180 1010182 1010183 1010184 1010185 1010186 1010187 1010188 1010189 1010190 1010191 1010192 1010193 1010194 1010195 1010196 1010197 1010198 1010199 1010200 1010201 1010202 1010203 1010204 1010205 1010206 1010207 1010209

郵政劃撥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零錢箱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igiving igiving 公益網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igiving 公益網 公益網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Yahoo奇摩公益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信用卡授權書 填表日期:

您:我要捐贈電子發票。 店員:好的,請問捐贈單位的愛心碼? 您:580097。 店員:好的,您的發票已經轉贈了喔!^^

編號:

基本資料 姓 名: 性別:□男 □女 出生年月日:

地 址: e - m a i l: 電 話:日( ) 夜( )

捐款方式 □定 期 捐 款: 每月_______________元 □不定期捐款: 本次捐款金額

元整

信用卡資料 持卡人姓名: 持卡人身分證字號: 信用卡別: □ VISA □ Master □ JCB □ 聯合 發卡銀行: 信用卡號: 卡片效期:西元

持卡人簽名: (與信用卡簽名同)

收據抬頭: □同持卡人□不同持卡人: 收據寄發方式: □年度彙整 □按月寄送 謝謝您的支持,填妥後請傳真或寄回本會, 我們將開立捐款收據給您!(可抵所得稅)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聯絡電話:02-25111751 傳真號碼:02-25415653

電子發票捐贈 家總愛心碼580097 當您在結帳時,可以主動跟店員說 要捐贈發票給家總唷!


手冊備索 刊物名稱 家總會訊

內容 每三個月出刊一次

費用 免費索取

家庭照顧者在陪同病人 家庭照顧者病人 就醫時,應如何注意醫 安全手冊 療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不 良事件與傷害。

回郵信封 10元

老人照顧手冊

照顧老人會遇到的問題 與必須具備的知識,以 及輔具的運用,社會資 源介紹等。

回郵信封 20元

「女性照顧: 國家、社區、家 庭」國際研討會 手冊

包括「照顧給付」、 「照顧服務體系」及 「照顧者的參與與充 權」等主題。

2008年邀請芬蘭學者 介紹北歐國家與英國支 「看見多元樣貌 持在職家庭照顧者的經 的家庭照顧者」 驗。探究各類型家庭照 研討會手冊 顧者的獨特性與不同照 顧需求。 2009年辦理之研討 「長期照顧體系 會,內容包含「社區照 酌收工本費 與家庭照顧者」 顧與政策」、「長期照 160元 顧服務模式」等六大主 〈可用劃撥 研討會手冊 題。 方式索取〉 2010年辦理之研討 會,主題包含有酬工作 與照顧責任:瑞典、澳 「兼顧家庭照顧 洲與日本的經驗、老人 與有酬工作」國 之家庭照顧者與長期照 際研討會手冊 顧制度:有酬工作與照 顧責任、家庭照顧週休 一日等。 2011年辦理之研討 「看見長照服務 會,主題包括家庭照顧 中的照顧者」研 者服務研究分析及心理 討會 支持服務分享。 我的灰姑娘紀錄 家庭照顧者紀錄片,片 片 長十分鐘

回郵信封 20元

* 認識長期照顧帶來的課 題 * 社會福利服務資源 * 照顧清單 家庭照顧者宣傳 * 如何做家庭分工 單張 * 家庭照顧者的生存寶典 * 照顧與工作的平衡 * 你可以為家庭照顧者做 什麼

回郵信封 10元

索取專線:02-25111751*15


家總與永豐餘公司合作,透過買物回捐方式贊助本會推動家庭照顧者相關服務 您可直接上網訂購:http://familycare.yfycpg.com 或撥訂購專線:0800-608588 歡迎大家踴躍來支持家庭照顧者∼

(以上物品列為參考,不同時段會有不同產品可供訂購)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