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205 con

Page 1

第一章

第一章

地理學簡介

003

地理學簡介

學習重點

重要性

地理學研究的主題

★★

空間分析(空間傳統)

2

生態分析(人地關係) 區域複合體分析(區域傳

102警專

101警專

99警專

100警專

98警專

97警專

96警專

95警專

94警專

93警專

92警專

0

91警專

1

統)

壹、定義 研究地球上各種現象的空間分布、人地關係及區域特性。 研究對象

三大傳統

自然地理(氣候、地形、水 文、土壤及動植物等) 人文地理(人口、都市、交 通、文化、產業和經濟等)

觀點

研究方法

空間傳統

分布論

空間分析

生態傳統

環境論

生態分析

區域傳統

景域論

區域複合體分析

貳、地理學研究的傳統 傳統

內容

實例 傳染病擴散路徑、便利商店的

空間傳統

各種自然和人文的地理現象的 分布、稻作農業分布、歐亞大 空間分布、交互作用

陸新褶曲山脈的成因及分布研 究


004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人地關係的研究,即自然界各 種現象對人類的影響。人類活 山 區 道 路 的 開 發 對 生 態 的 影 生態傳統 動與自然、人文環境之間的相 響、同心圓理論、扇形理論、 互關係(各種地理現象與人類 多核心理論 活動的影響) 釐清各地區的區域特性,整合 空間傳統與生態傳統的研究成 區域傳統 果,分析、歸納和綜合一個區 觀光建設計畫、都市計畫 域的獨特性,以及和區域間的 相互關係

參、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空間分析(空間傳統)

生態分析(人地關係)

特色

實例

地理現象空間分布的型 如人口、聚落、交通、 態、特性、關聯 地理現象的因果關係, 人與環境的互動

物產等現象的分布特色 如熱帶地區游耕的土地 利用循環與休耕期的關 係

區域複合體分析(區域 整合空間及生態分析的 大埔科學園區開發與美 傳統)

結果

麗灣開發事件

 地理學的研究一般皆遵循科學的研究法,地理資訊的獲取有一  定的步驟,而資料的來源可經由那些途徑? 地圖

問卷調查

地理實察

文獻資料

 

【91 警專】


第一章

地理學簡介

 「擬定開發為濱南工業區的曾文溪口附近,為黑面琵鷺來臺度

005

冬的重要棲息地。究竟應設立保護區以供稀有動物棲息,抑或 應開發工業區以繁榮當地經濟,頗需審慎評估。」上文所述之 評估宜採用地理學的何種分析方法為之? 態分析

計量分析

空間分析

區域複合體分析

生

【92 警專】

:生態分析著重研究人與環境間互動之關係如:地形、氣 候、人口、聚落、交通、物產等現象的分布特色。空間 分析著重研究一種或多種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關聯與 差異如:水文循環、游耕區的土地利用循環。 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過: 「我們這個世界足以供應人類所需,但無

法滿足人類的貪婪。」在地球村裡,每個人都是問題的起源, 卻也是解決問題的開端,因此他又說: 「想要讓世界改變,就把 自己當成這個改變。」其意義是:全球思維,就地行動,道德 作為。由以上敘述得知,甘地的思想較傾向於下列那一個理論? 環境決定論

環境可能論

環境協調論

環境人口論 【93 警專】

:環境協調論主張分析人與環境關係,以謀求自然環境與 人類生活之間的和諧為目的,可以說,是在人們看到環 境惡化、資源短缺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地阻礙人類生存和 發展的形勢下,對人地關係認識的一個新的提高。  「某一地區氣候非常乾燥,除了緊鄰溪流的河岸和泉水湧出的

綠洲處有人定居之外,其他地方大多人跡罕至,十分荒涼。」 以上敘述比較接近地理學的那一種人地關係理論? 定論

環境可能論

環境協調論

環境決

環境生態論 【94、95 警專】

:環境決定論認為自然環境決定一切人類的活動,人類的 分布、活動、及其文化、社會的特徵,深受自然環境的 控制和影響。  下列那些是地理學未來發展的趨勢? 求不與其他學科知識重疊

朝向應用發展

力 

非實證研究漸被實證研究取代


006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重回綜合的學科特性

重視環境災害與區域計畫等議題 【95 警專】

 臺北市翡翠水庫的水質汙染問題研究,著重那一方面的分析? 空間分析

生態分析

區域複合體分析

時間分析 【99 警專】

 地理學者開始關心撒赫爾地區沙漠化現象,此一研究「環境災 害」的應用,是何種研究傳統的趨向? 傳統

區域傳統

空間傳統

地球科學傳統

生態

【101 警專】

 地理學的研究有所謂的三大傳統或四大傳統,請選出下列最符 合「空間傳統」(空間分析)範疇的敘述為何? 是導致近期海平面上升的可能原因之一

全球暖化

興建水壩蓄水可供

應都市日益增加的用水,但是也會改變河川生態

臺灣城鄉

經濟結構差異頗大,人口由鄉村移往都市的現象十分顯著

瑞士許多山村因為引進觀光業,造成產業結構明顯變化 【91 學測】 第~題為題組 ◎小明想要進行高中校園植物種類和分布的調查,在研究議題形成後, 與老師討論研究觀點及研究方法,並開始準備進行實察工作。請問:  調查植物群落分布時,最適合採用的地理研究觀點為何? 系統分析

區域分析

生態分析

空間分析【98 學測】

 在校園進行植物群落調查時,宜採用下列哪些研究與調查方 法?問卷;實驗;電腦模擬;觀察;測量 乙丙

丙丁

丁戊

 

甲乙

【98 學測】

 「擬定開發為七股工業區的臺南曾文溪口附近,為黑面琵鷺來


第一章

地理學簡介

007

臺渡冬的重要棲息地。究竟應設立保護區以供稀有動物棲息, 抑或應開發工業區以繁榮當地經濟,頗須審慎評估。」請問此 種評估宜採用何種分析方法? 時間分析

空間分析

區域複合體分析

生態分析

【98 師大附中】

 有關以下研究:科技業與後勁溪水質汙染的關係;嘉南平

原之土地利用類型分析;臺中市都市計畫之擬定;臺灣新 住民之分布;臺灣斷層帶之分布;興建水庫對當地環境影 響之分析研究。以上屬於生態傳統分析者有幾項? 4

5項

2

3

【98 師大附中改寫】

 侵臺颱風之路徑研究;台中市都市計畫之擬定;美麗灣 開發對當地海洋生態之影響;臺灣活斷層帶之分布;馬祖 地區設置賭場可行性之研究。以上各項研究主題中,最適合採 行「空間分析」的研究方法為何? 丙戊

甲乙

甲丁

乙丙

【98 師大附中改寫】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級產業(農、林、漁、牧)

175

第一級產業 (農、林、漁、牧)

學習重點

重要性

農業:農業區位、農業系統 ★★★★★★ (投入、過程、產出)、農 5

村景觀 農業發展的變遷:農業政 策、WTO、農業企業化、

4 3 2

農業轉型

102警專

101警專

99警專

100警專

98警專

97警專

96警專

95警專

94警專

93警專

0

92警專

載力、土壤鹽化

91警專

1

人工灌溉、專業化、環境負

壹、農業系統 一、農業系統: 農業生產的系統,由投入、過程、產出、回饋而構成的完整過程。 投入

種類

因素 影響農業區位極大 不同動植物的生長受不同的氣候影響。例 如:甘蔗、橡膠等熱帶栽培業僅侷限於低

自然 要素

氣候

氣溫、日照、 降水、生長季

緯地區 「生長季(無霜季)」係指某地一年內能 夠生長作物的日數,是以農業微氣候的氣 溫條件作依據,指出某地一年內能保持容 許作物生長所需足夠溫度的日數。(中華 百科)


176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學

坡度 坡向

地形

坡度平緩者,適合機械耕作。坡度過 陡 時,機械無法耕作,不適合耕作 向陽坡日照充足,適合多日照作物 高度不同,氣溫、降水等亦不同,農作物

高度

隨海拔高度呈垂直分布。例如,茶葉需種 植於全年溫暖、排水良好的坡地

土壤厚度、孔 土壤

隙度、透水性 酸鹼性

市場 生產技術 交通運輸

土壤組成越佳者,越適合作物生長。 例 如,河流沖積土或風積黃土:有豐富的礦 物質,且透水性適中,適合農作物生長 中性土壤(黑鈣土)最適合作物生長

市場需求直接影響農民決定栽種作物的類別 培育高產量、抗病佳的品種;改善灌溉技術、改革經營 方法、新的栽種技術與方法等 交通對農業的重要性因產品種類而異。容易因交通改善 而產生區域專業化

政 府 農 業 農業改良、農產品保證收購價格、農產品的進口保護(例 人文 政策

如歐盟)政策

要素

紐澳地區趨向肉食習慣、日本人吃魚 飲食、耕作 習慣

美國加州一帶,早期為西班牙人的殖民地,承襲地中 海型農業的特色,成為著名蔬果產地 伊斯蘭教徒禁食豬肉,因此豬隻無法成為農業生產的 一環

農民的經 驗與態度

農民本身的知識、能力、性格,亦足以影響作物的選擇。

二、農業的投入、產出與目的: 產出物品: 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乳製品、肉類、皮革。


第一章

第一級產業(農、林、漁、牧)

177

依系統投入與產出的多寡。 集約農業 粗放農業

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取得最大限度產出的耕作 方式;單位面積產量較高 是指單位面積土地上,投入較低的勞力、資本的農業經營方 式;單位面積產量低

按產出目的:自給式農業、商業化農業。 產出品的種類:耕作農業、畜牧業、混合農業。

三、農業的定義: 定義

狹義

僅指農作物的栽培

廣義

泛指農、林、漁、牧業

原始農業

原始生活的採集、游牧,農業時期的游耕 原始的集約農業,例如希臘、兩河流域、中國、埃

發展

傳統農業

及、印度及中美洲等這些是農業的發源地。為自給 自足的農業生產方式

市場指向農業

又稱為商業化農業,所有的農業生產皆以提高利潤 為最大目標,並且進入市場銷售

四、常見作物生長所需的條件: 作物

特徵 栽培面積最大,主要分布於

小麥

溫帶 加拿大南部至美國中部是全 球最重要的小麥帶

玉米

產量高居糧食作物之首

分布地區 冷溫帶-春小麥(生長季約 100 天)、暖溫帶-冬小麥 (生長季約 300 天) 主要產於亞洲、北美洲和歐 洲夏季高溫多雨地區

是亞洲人的主食,有「亞洲穀 倉」之稱,主要分布於季風氣 稻米(梗稻) 溫帶、寒帶地區 候區。大部分稻農以自給自足 為主,採傳統經營方式,日本


178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學

和臺灣均採機械化耕作,商業 稻米(秈稻) 熱帶、亞熱帶地區 化程度高 以企業化方式,大規模栽培甘 熱帶栽培業

蔗、咖啡、可可、橡膠等作物。 產品多在產地初級加工後,輸 出國外

棉花

分布於氣候乾燥但有水灌溉之 處,以亞洲、北美洲產量最多

熱帶多雨地區,主要分布於 熱帶的東南亞、東、西非和 中、南美洲地區 乾旱但灌溉水源充足的地區 軟質麻:有大麻、亞麻、

苧麻和黃麻等

高溫多雨之處

硬質麻:有馬尼拉麻、瓊 麻、紐西蘭麻等

茶 咖啡 可可

氣候暖溼、乾季不明顯、排水 我國中南部、印度、斯里蘭 良好的丘陵地

卡、日本、爪哇等地

高溫多雨,排水良好的熱帶

原產非洲,現以巴西最多, 次為哥倫比亞

比咖啡更喜熱,分布在南北緯 非洲幾內亞灣的象牙海岸、 15 度間

迦納與巴西

貳、影響農業區位的要素 一、農業區位: 農業經營者會考慮最適當的位置,以便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市場競 爭力,獲得最大利潤,這就是農業區位。

二、邱念理論: 邱念理論: 內容 假設

說明 一個孤立國,中心只有一個市鎮,四周為農業區。中心市鎮的 市場,同一種農產品價格一致,農業區為均質平原,生產成本


第一章

第一級產業(農、林、漁、牧)

179

各地相同。各地運輸條件相同,運費隨著距離增加而增加。農 民擁有相同資訊,並且都以追求最高利潤為目的 區位租:土地因與市場距離不同所獲得的利潤 農業經營集約度:土地利用集約度與市場距離成反比 集約度高低比較:收成率或利潤較高者為集約,較低者為粗放 重要觀念 鮮奶、蔬菜等生產成本高(即單位面積產量高、集約度高), 為節省運費,必須緊鄰市場 距離市場最遠的地方,運費很高,生產成本要降低,所以從 事粗放的畜牧業 邱念的農業土地利用模式(下圖 A 部分): 農業活動

耕作型態

因素 生產成本極高、集約度極強,

鮮乳、 緊靠中心都市邊緣,從事蔬果栽 蔬菜帶 培與鮮乳業

易腐、具有時效性、不便運 輸;由於集約度極高須大量水 肥,以保持地力,因此不能距 離都市太遠

林木帶 生產柴薪、木炭和木材的林木帶

成熟期長,成本高,笨重所以 運費高

不休耕 二年種植黑麥,而馬鈴薯、大 六年輪

麥、苜蓿、豆類各種一年,每

作帶

六年完成一循環。豆類及苜蓿 通常拿來做為飼料或綠肥,而 牛的糞便亦是肥料來源 種 6 休 1

七年輪 作帶

黑麥、大麥、燕麥各一年,連 續放牧三年,而後休耕一年, 每七年完成一循環。本帶出售 至市場的農產品為黑麥、奶油

糧食作物為主,休耕期漸長, 愈形粗放;離都市越遠者,集 約度越低


第一章

第一章

世界的劃分

297

世界的劃分

學習重點

重要性

文化的分區:文化景觀、文 ★★★★ 化區

4

結盟的分區:國界、國際組

102警專

101警專

99警專

100警專

98警專

97警專

0

96警專

界三大經濟板塊

95警專

1

94警專

源、人類發展程度指標、世

93警專

2

92警專

發展程度的分區:環境資

91警專

3

織、國家結盟

壹、地理區 區域是地理學的傳統之一,區域劃分基準主要有兩個: 均質區 區域內部性質一致或結構一致 機能區 區域內部具有共同機能作用

地形區、氣候區、人口密度區、 農業區、文化區、經濟發展區 經貿區、地方生活圈、結盟區

貳、文化的分區 一、赫胥黎模式 精神事物

文化核心

社會事物 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 工藝事物 求生存的技術、工具、田制

語言、宗教、民俗 家庭、政治、法律、教育 灌溉、大地主制、飲食、生產 技術


298

第三部分

區域地理(世界部分)

二、文化區(依語言與宗教所形成的一地文化景觀特徵,劃分世界主 要文化區。): 文化區

分布

文化特色

備註

語系

宗教

自古深受漢文 化與儒家思想 佛教為主,除日 東亞文化 中、日、 區

影響

韓為現代社會

地狹人稠→集 外,餘為傳統社 約農業

漢藏語系 大乘佛教

人力資源大 位太平洋與印 多方文化在此 交會 東南亞文 化區

中 南 半 島、南洋 群島

度洋間十字路 口位置,自古

中南半島居民

為中、印、阿

多信仰小乘佛

拉伯人的航運

教(越南例外) 要站 南洋群島馬來 歐人殖民,引 人多信仰伊斯

進中、印勞工

蘭教

開礦、發展熱

漢 藏 語 系、南島 多元 語系

帶栽培業 為佛教文化源 地 南亞文化 區

牛被視為聖獸

目前以印度教 生活條件雖惡 印歐、南 印度半島

為主 種姓制度影響 整體印度的社

劣,但有賴宗 亞(達羅 印度教 教來穩定社會 毗荼語) 秩序

經發展 西亞-北 北非、西 為猶太教、基 兩河流域與尼 亞非、阿 回教 非文化區 亞

督教、伊斯蘭

羅河流域為古 爾泰、印

(伊斯蘭

教的起源地,

文明發源地

歐語系


第一章

教 文 化

今 以 伊 斯 蘭 猶太教是世界

區)

教為主

世界的劃分

299

最早的一神教

生活方式以游 石油的發現,

北亞文化 東歐、國 區

牧與綠洲農業

改變本區的傳

為主

統面貌

斯拉夫文化

曾為共產統治區

阿爾泰、 印歐語系

東正教

植基於希臘及 地理大發現後 歐洲文化 區

歐洲

古羅馬文明,

,美、澳、紐

深受基督教文

等地成為歐洲

化影響

文化的延伸區

印歐語系

新教、天 主教

都市化程度、 東歐民族複雜 生活水準高

→衝突多

藉由移民而混 盎格魯美 美國、加 洲文化區 拿大

有各種文化內 涵

高度工業化

印歐語系 新教

印第安文化扮 演重要角色 西、葡殖民時,

拉丁美洲 中美洲、 融合印第安、非 為經營熱帶栽培 文化區

南美洲

洲與拉丁文化

業而引進非洲黑

印歐語系 天主教

人 民族、語言眾 多,信仰分岐 中南非洲 撒哈拉沙 文化區

漠以南

全球國家最多 環境負載力低← 之區

政治動亂、人口 班圖語系 薩滿信仰

除南非外,各 過多 國經濟困難, 饑荒不斷


300

第三部分

區域地理(世界部分)

紐澳文化 紐西蘭、 區

澳洲

影響,近來與亞

印歐語系 新教

洲關係日近

紐澳-大 紐西蘭、 洋洲文化 澳洲、大 區

早期受歐洲文化

洋洲

大洋洲島民得以 南島民族傳統文 維持原有生活方 化

式←位置偏遠隔

南島語系 薩滿信仰

三、世界的主要宗教(世界五大宗教均發源於亞洲): 發源與傳播

主要分布區

前身為婆羅門教,歷 印度、東南亞島嶼(例如峇里島、吳哥 印度教

史最悠久

 8 世紀宗教改革後形 19 世紀隨印度移民傳布到非洲、大洋 成印度教 前 6 世紀於尼泊爾南 部誕生

佛教

窟)

前 3 世紀在印度廣泛 流傳  2 世紀後南北兩路向 東傳播

洲、美洲 大乘佛教:斯里蘭卡、、越南、中國、 韓國、日本 小乘佛教: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 藏傳佛教:流傳於中國西藏、蒙古等族 地區,俗稱「喇嘛教」 天主教:南歐拉丁民族國家、中歐(羅 曼語族,又稱拉丁語族:西班牙語、 葡萄牙語、義大利語、法語等)→隨

基督教

起源地:巴勒斯坦。盛

移民傳到中南美洲

行於歐洲、美洲和澳紐 新教:西北歐(日耳曼語族:英語、 荷蘭語、德語等)→隨移民傳到北美 洲、南非、澳洲、紐西蘭 東正教:東歐(斯拉夫語族:俄語等)

伊斯蘭教

發源於阿拉伯半島,傳 西亞、北非、中亞、巴基斯坦、孟加拉、 播於西亞、中亞、東南 印尼、馬來西亞


第一章

世界的劃分

301

亞與北非 猶太教 源自西亞

為以色列猶太人的主要信仰

參、分區結盟 一、全球性國際組織: 聯合國

1945 年成立,以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為

(UN)

宗旨

世界貿易組織 (WTO)

1995 年成立,其前身為關稅暨貿易總協 定(GATT),以消除貿易壁壘、塑造公 平貿易環境、增進人民福祉為宗旨 1945 年 成 立 , 為 國 際 復 興 開 發 銀 行

世界銀行 (WorldBank)

(IBRD)的俗稱,已開發國家擁有大多 數股權。初期任務是協助二次大戰後的 重建工作,當前任務是資助會員國克服 貧窮 1945 年成立,以短期資金貸款給財政赤

國際貨幣基金 字嚴重的國家,穩定其貨幣。可協助管 組織(IMF) 理受援國財政,受援國則須進行財政改 革

二、區域性國際組織: 政治組織 軍事組織

如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CSCAP)、東南亞國協(ASEAN)、 獨立國家國協(CIS)、非洲統一組織(OAU)等 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冷戰時期,北約的對立國蘇 聯與東歐國家於 1955 年組成華沙公約組織) 工業八國(G8:美、德、日、法、英、義、加、俄) 、歐洲聯盟(EU) 、

經濟組織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經 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亞洲開發銀行(ADB)等


第一章

第一章

中國的環境

497

中國的環境

學習重點

重要性

區域的劃分

★★★★★

中國三大經濟地帶:改革開 放、經濟地帶

5 4 3 2

102警專

101警專

99警專

100警專

98警專

97警專

96警專

95警專

94警專

93警專

92警專

0

91警專

1

壹、自然環境與地理區 一、地形:依照地勢西高東低,可以分為三級階梯: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青海湖盆地、藏北高原、 第一階:高原、高山 藏南縱谷)、隴西高原、松遼高原(川西)※以喜 馬拉雅山和南亞為界 分界

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隴山 新疆(準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河西

第二階:盆地、高原 走廊、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成都平 原以東)、雲貴高原 分界 第三階:平原、丘陵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 嶺南丘陵(兩廣丘陵) 受地勢的影響,河川流向多由西向東流

水系

外流區:主要位於東南部,河川眾多,水系發達 三大外流區:太平洋、印度洋、北極海


498

第四部分

區域地理(中國+臺灣)

內流區:西北內陸地區 因距海較遠,水氣不易進入。(河川的河水受蒸 發及滲漏的影響,消失於沙漠中或注入內陸湖 泊。)

二、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溼潤氣候 副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草原氣候 乾燥氣候 溫帶沙漠氣候 高地氣候

秦嶺准河以北的 一月均溫低於攝氏 0 度,雨 溼潤氣候區

量界於 400mm~750mm 間

秦嶺准河以南到 一月均溫高於攝氏 0 度,但 廣東南部 廣東南部沿海及 雲貴西南部 沙漠和溫帶季風 區間的過渡地帶 新疆、內蒙、河 西走廊 青藏高原、新疆

低於攝氏 18 度 一月均溫高於攝氏 18 度 年雨量在 200~400mm 間 年雨量低於 200m 海拔高度約 2000 公尺以上 的地區

貳、三大經濟地帶 一、起源: 1949~1977 年 計畫經濟

以農養工 重工業為主,輕忽民生工業 產業失衡,人民生活低落 不影響「公有權」為前提的改革開放政策

1978~1984 年 改革開放

主要內容為:農業產銷自由化、企業產權私有化、商品 交換市場化、對外經濟開放  1980 年開始五大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海南


第一章

中國的環境

499

 1984 年 14 個都市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點的開放)到長 三角、珠三角等(面的開放) 三大經濟區逐漸成型 1998 年代經濟改革開放政策 投資重點:由內陸轉移到沿海地區 1984 年以後

目標:學習外國的生產與管理制度。吸收外資及拓展海 外市場 作法:設置 5 個經濟特區、14 個沿海開放城市與 4 個 沿海開放區

二、三大經濟帶分區: 西部經濟地帶 陝西、四川、廣西西北 以西到邊界

中部經濟地帶 自東北黑龍江、吉林、經 內蒙至山西、河南、安 徽、湖北、湖南、江西

面積最大(約占 56%)

東部經濟地帶 自遼寧至廣西沿海各省 市 面積最小(約占 14%)

人口最少(24%) ,人口 近 年 來 因 三 峽 大 壩 完 人口最多(約占 40%) 密度最低。少數民族最 工、長江沿岸水道的修 改革開放後的長三角、 多 2000 年推動「西部大 建與重要城鎮的發展, 珠三角與渤三角(京津 開發」工程,並於 2006 帶動本區的經濟成長

唐工業與都會區)發展

年完成青藏鐵路

迅速 能源基地(煤產一山西

農林礦資源豐富、可發 展邊界貿易

省、石油-黑龍江省、水 電湖北省,均為中國最大 產地)、農產豐富、陸運 便利、金屬礦產豐富

優勢:交通便利、技 術發達、資訊便利 限制:能源、原料、 水資源不足

參、六大地理區 一、中國各地理區的區域特色: 整體的統合性(中國自成一完整區域,產生自然的內向統合性)與 局部的孤立性(疆域遼闊、自然環境複雜多樣,內部區域差異明顯) 。


612

第五部分

應用地理

第一章

應用地理與地理議題

地理議題與地理觀點 觀念

意義與內容

特徵與實例 全球化。地方事件擴散至其他地方及全

因空間尺度、影 響層面不同,分 為地方性議題 地理議題

(如:六輕的興 建改變沿岸的地 形與生態)與全 球性議題(如: 全球暖化)

球,而全球化發展影響地方。如:二十世 紀下半葉美國矽谷的高科技工業發展、源 自非洲的愛滋病 在地化。地方事物傳揚到外地時,隨當地 環境進行修正或受到抵制。如:美國新奧 爾良的藍調音樂發展為饒舌歌 全球化發展改變地方的生活方式與產業型 態。如:臺灣在國際分工上扮演的角色, 從 早 期 的 代 工 ( OEM ) 轉 成 代 工 設 計 (ODM),再到自創品牌(OBM)

空間觀點 地理觀點

生態觀點 區域觀點

蘇花高速公路點、線、面的規劃與安排 國家公園對地質、地形美景、生態系造成的 影響 對於美麗灣的開發案,審慎進行環境與經濟 效益的評估


650

第五部分

應用地理

 2008 年年底,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警告,許多較富裕國

家如南韓、杜拜等的政府與企業,為確保長期的糧食供給安全, 正大舉租用甚至收購開發中國家的農地。請問是這些國家的哪 種國內因素,導致作出這樣的決策? 民人口的老化

飲食習慣的改變

農民人口增加

農

可耕地的開發已近飽和 【98 指考】

第、題為題組 ◎「違建」的貧民區是中南美洲很多大都市長久存在的地景,並且這種 土地利用的方式在很多都市還在擴張之中。學界對此的意見頗為兩 極,一派認為「貧民區」是這些都市很多問題的根源,一派認為「貧 民區」就是這些都市解決其問題的方式。請問:  「貧民區」對這些國家帶來的「正向」的影響是:提高都市

就業機會;增加農民脫離凋蔽農村的機會;利於 M 型社會 的發展;為大量都市居民提供居所;勞工失業沒有收入時, 也不致流離失所

甲乙丙

乙丙丁

甲丙戊

乙丁戊

【98 指考】  「貧民區」對這些國家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疾病與罪惡

的溫床;加速都市人口老化;成為政治與社會動亂的根源; 非法佔據都市土地,阻礙都市的發展;提供大量基礎設施 形成政府的財政負擔

甲乙丁

乙丙戊

丁戊

甲丙丁

丙

【98 指考】

第~題為題組 ◎2008 年,臺北縣大漢溪三鶯橋下的原住民違建戶在社運團體聲援下前 往縣政府,抗議縣府曾允諾於原住民族新部落規畫興建完成前,暫緩 拆除,但如今卻要執行拆除,要求縣府讓他們就地合法居住。水利局 則表示,該違建區位於河川地,依法無法讓原住民就地居住,縣府多 次協調違建戶搬遷到蓋好的原住民文化部落大樓,並規畫在部落原址 闢建農耕專用園區,提供原住民耕地,以保有傳統文化,但現有居民 不願搬進部落大樓,將繼續溝通協調。請問:  原住民由原鄉遷移至都市後,為什麼明知危險仍然選擇居住在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