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圈MOOCs學習心得報告合輯

Page 1

苗栗縣人事業務工作圈 (FUN 圈圈) MOOCs 學習心得報告合輯

1


課程摘要與目標

2


授課講師介紹

3


課程進度與上課形式

4


學習心得報告-目次 頁次

報告主題

報告人

06~07

長期照護

劉名才

08~10

銀髮教育與產業 發展的趨勢淺析

徐秀芳

11~12

長照服務

徐智琦

13~14

長照服務

程麗雪

15~18

新移民與新台灣之子 劉惠菁

19~20

人口變遷與長期照護 何智雲

5


「人口變遷大震盪」學習心得報告 主題: 長期照護 報告人:苗栗縣造橋鄉公所 劉名才 在研讀「人口變遷大震盪」課程之後,我們不僅了解了台灣人口變遷的情形,更深知長期照護 為迎接高齡化社會的急迫課題。各種調查數據顯示台灣在 2017~2018 老年人口達到 14%,正式進入 高齡社會,2025 年老年人口達到 20%,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距離現在時間緊迫,因此我們必須加強 準備高齡社會來臨。到民國 150 年,整個撫養比反轉,100 位的勞動力人口,要養 98.6 位的老人 與小孩,但在那時老人占 81.4 位,所以扶老比遠遠的高過扶幼比。因此,建置長期照顧體系以減 輕家庭照顧負荷,並且滿足失能者照顧需求,是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標也是一大挑戰。 目前政府對於老人的福利服務所建構的照顧網,提出五大對策: (1)提供高齡者友善交通運輸 與住宅環境。 (2)保障老年經濟安全與促進人力資源再運用。 (3)強化家庭與社區照顧及健康體系。 (4)完善高齡教育系統。(5)推動高齡者社會參與及休閒活動。這五大對策之中,有些與長期照 顧有關,長期照顧跟福利體系其實已經交雜在一起,目前我們有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 法,這是屬於社會政策的部分;精神衛生法、醫療法以及全民健康保險法這是屬於衛生政策的部分, 這些都跟老人的長期照護以及相關福利體系有關。需要立一個法來統整,那個法叫做「長期照護服 務法」。爰此,政府為因應老人福利服務與長期照護的需要,推動了相關措施及立法,希望能夠建 構完善的社會照顧體系。以下是目前的推動概況: 一、推動長照十年計劃:行政院於民國 96 年 4 月核定「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規劃於 10 年內 挹注新台幣 817.36 億元經費,以建構一個符合多元化、社區化(普及化) 、優質化、可負擔及 兼顧性別、城鄉、族群、文化、職業、經濟、健康條件差異之長期照顧制度。 二、積極推動長照服務法之立法: 《長期照顧服務法》於民國 104 年 5 月 15 日立院三讀通過,預計 於 106 年 5 月上路,可謂台灣的社會福利添新頁。本法確立了長照制度法源,未來只要身心失 能六個月以上,需要生活及醫事長期照顧者,家屬可透過長照機構聘僱受過訓的長照人員或外 籍看護,採取居家式、社區式、機構住宿式或家庭式等服務模式,得到最佳照顧,也讓自行照 顧的家屬獲得喘息服務。 三、推動長期照顧保險法之立法:行政院在今(105)年 6 月通過長期照顧保險法草案,將送立法 院審議,最快 2018 年開辦。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全球最快,失能人口在 2031 年時,恐快速增加 到 120 萬人。長照保險主要是針對失能者及其家庭,提供失能照護給付,減輕照顧壓力。政府 推動長照保險法,如果民眾失能有長照需要時,評估通過後,即可獲得保險給付。 四、規劃「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制度」(簡稱「以房養老」):(1)試辦模式採公益型態,由政府出 資,老人在自己的家養老,落實「在地老化」宗旨;(2)對象為 65 歲以上單身國民擁有不動 產,無繼承人,且因不動產價值超出社會救助規定,致未能符合社會救助者; (3)以年金方式 按月給付,當老人失能需要長期照顧時,由政府協助遂行照顧之責任。 而長期照護的服務型態,可以區分為居家(Home)、社區(Community)、機構(Institutions)三個類 型:整個長期照護計畫在各縣市有一個「照護管理中心」來負責訓練、調配人力。 一、 居家(Home):整個長期照護計畫在各縣市有一個「照護管理中心」來負責訓練、調配人力, 提供老人居家照護服務。 6


二、 社區(Community):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政府在過去許多年來,在各縣市都有設置, 照護關懷據點可以在社區的一些活動中心,或者是老人家常常聚集的廟宇與宗教場所等。 三、 機構(Institutions):另外很多的民間團體 NPO(非營利組織)、NGO(非政府組織)的加入,對 於長期照護計畫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推手以及提供人力資源的來源。 政府推動長期照護歷經 10 年計畫成果已漸顯著,而《長期照顧服務法》業已立法完成,將於 106 年 5 月施行,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期望《長期照顧保險法》」 (簡稱長保法)能在 107 年實施,因為高 齡、失能、失智人口在不久後,將如海嘯般的速度衝向我們,政府應於兩年內完成長照財源和服務 的準備。政府要推動長照,至少得解決以下三大挑戰: 挑戰一:財源在哪?目前長保法擬仿健保,由雇主負擔較重,約五成的保費比例。產業界傳出反對 聲浪的理由,員工幾乎是離開職場多年後,才有小部份的人需要,要雇主負擔較多,有失公允。 挑戰二:服務人力在哪?衛福部估計,如果未來長保法通過,還需再增加近四萬個照顧及醫療人力, 其中三萬人左右是照顧服務員的缺口。隨著失能者增加,但在服務人力有限,淪為「買不到服務, 甚至更貴」,這樣的趨勢將更惡化。 挑戰三:服務能否社區化?長服法通過後,最惶惶不安的是照顧床位在四十九床以下的私立小型長 期照顧、安養機構。小型機構一個很重要的意義是社區化,子女下班可以就近探視父母。未來長照 體系的規劃如果趨向大型、去社區化的法人型態,這可能是反其道而行。 針對照護人力不足部分,課程中提及台灣今天的社會裏,投入照護產業的照顧者,比較屬於大 家不太願意從事的低階工作,如何來破除這個觀念,首先要把這個照護的工作證照化,並提升照護 人力的薪資,另外一方面,可以考量中高齡者從事志工的投入。關於志願服務方面,目前公部門除 了鼓勵退休公教人員參與志願服務外,行政院於民國 104 年 2 月 5 日訂定「各機關推動公教員工參 與志願服務實施要點」,目的在於鼓勵公教人員參與志願服務,於在職時即強化其參與志願服務意 願,培養志願服務精神,俾實踐公民社會參與,亦可提升公教人員正面形象。因此,公教人員在進 用時,一開始便建立志願服務精神與觀念,將志願服務項目納入職前、在職訓練,並配合職務之設 計,例如屬社會行政、一般民政、社工員等相關職系之職務,考試錄取分發實務訓練時(含基礎訓 練)即可納入志願服務時數,成為正式公務人員後,每年仍須完成規定之志願服務時數,教師亦比 照實施。提供的志願服務項目,也許非屬專業、半專業長照工作,但可參與所屬社區裏的「照顧關 懷據點」,提供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轉介、餐飲服務等協助。透過政府制度的設計與人力活 化,期望可以挹注長照所需人力,公教志工得以回饋社會、服務人群。

7


「人口變遷大震盪」學習心得報告 主題: 銀髮教育與產業發展的趨勢淺析 報告人:苗栗縣獅潭鄉公所 徐秀芳 壹、前言 銀髮福祉產業是一個「聚焦銀髮族群各需求面向,多元跨領域而普及各行業」的產業。根據相關報告 統計預估,2025 年銀髮產業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37.38 兆美元,台灣銀髮族產業商機亦將達1 千億美 元,顯見銀髮產業已經是不容忽視的一塊商機大餅,積極推動銀髮族產業發展刻不容緩。 銀髮產業的商機範圍很廣,包括醫療保健、金融理財和保險、養生住宅、學習才藝、休閒旅遊、科技 智慧之上網購物或上網遊戲、生活消費、懷舊商品、運動健身…等等都是。其中保健食品市場和養生 住宅商機最大,逼近三、四百億元, 而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到八、九十歲,保險業估計未來退休商品, 包括年金保險、醫療看護險都將蓬勃發展。另外,未來人類壽命愈來愈長,漫長的退休生活,對老年 族群而言,學習和休閒旅遊變成一種樂趣;因應社會趨勢,老人上網購物或遊戲也蘊藏潛在商機。 創新‧感動‧便利為市場服務新趨勢,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長者生理狀況和生活型態產生很 大的變化,預期也將衍生出不同型態的健康照護、休閒娛樂、自我成長、生活安全與生活支援等構面 的需求。經建會更推估二○二五年銀髮產業將達一千零八十九億美元,銀髮養生照護產業商機潛力大。 分析銀髮養生照護產業需求,應朝三個方面發展,以符市場需求;一是因應高齡者需求,提供客製化 且可彈性調整的差異化服務;二是透過增加信任感與切合需求度來提高消費意願;三是居家服務人員 的專業與應對訓練應予加強。為強化養生照護產業網絡發展,經濟部工業局與各單位成立「養生照護 聯盟」,涵蓋餐飲、醫藥、生技、保全、休閒、居家照顧、資通訊、流通、醫療器材,期待國內企業 與非營利組織,參與養生照護服務創新營運模式。現在從銀髮族的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 討論其照護實務及產業發展需求及方向,期能對老人養生照護提供全面且具體的呈現。 貳、銀髮族的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探討 一、食的方面: 飲食是老人照護中很重要的一環,尤其是獨居老人的餐飲問題,更是未來值得加強和重視的。調查顯 示,台灣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每天必吃的不是三餐, 而是維他命與保健食品,因此老人的養生飲食 範圍更形擴大,年紀大的長者因新陳代謝功能降低,飲食宜少量多餐,三餐應清淡,且葷素搭配,葷 食以瘦肉魚肉為主,兼具三低一高,即低鹽、低糖、低油及高纖維,並且應多挑選容易消化的食品。 另針對特定慢性病老人,則應有專食營養餐,老人養生餐飲商機,宜以家庭式私房烹飪食譜,規劃適 合銀髮族的養生菜單;餐飲包括老人養生餐廳、送餐到府、到府備餐外燴服務及接送用餐等服務模式。 除了養生和健康考量外,其實對很多長者來說,食慾和心理的滿足感也很重要,很多長者表示,子女 或醫護人員往往以健康為由,盡安排和準備一些他們不愛吃的東西,長期吃不到自己愛吃的東西,有 時也會讓長者感到失落和不舒服。因此,適度的滿足老人家的口慾, 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也是照護 者很重要的任務。此外,吃不動、偏挑食、煮不來等因素,往往使老人缺乏維生B6 等營養素,易導致 情緒憂鬱,進而許多老人家喜歡使用保健食品,從健康及實用角度,照護者亦應協助建立正確的保健 觀念,以免不當食用保健食品,反而危害健康。以鄰近日本而言,日本長期照護的老人送餐服務,有 的是將餐盒送到便利商店,請老人就近前往取餐,一方面供應健康餐飲,一方面觀察及關懷老人的身 心健康狀況,可供台灣作為參考。落實衛敎宣導及配合養生餐飲,擁有正常的作息,早睡早起,充分 的運動和休閒,再加上心寬念純,如此才能真正達到養生。 8


二、醫療方面: 臺灣生育率逐年下降,已居世界生育率之末。根據統計,台灣在10 年內將步入超級老人社會,超過65 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14%以上;根據大陸2011 年公布的人口普查統計資料,60 歲以上的人口已經超 過1 億,未來將以3%速度增長, 到2030 年時,60 歲以上的人口將接近30%,目前65 歲及以上人口占 8.87%,說明大陸人口也在快速老化,且早已步入高齡化社會。隨著人口快速老化與疾病型態的慢性化, 醫療服務與長期照護的需求大幅增加,看準慢性病管理與長期照護的需求商機,國內醫療生技公司與 陽明大學、聯合醫院及VIVOCARE 總代理商0857 國際行銷合作,提供智慧健康照護平台與服務,透過 雲端可將遠方被監控者的生理資訊傳送回照護中心,由專業人員進行生理狀況的監控與管理服務。透 過這個雲端照護平台,整合資訊與通信技術(ICT)的相關雲端醫材與平台系統,將一般人為無法判讀的 數據,解讀成可以判斷是否有異常的趨勢,同時可用簡訊主動通知。 三、住的方面: 老人住宅重功能性 應具全方位服務,除了老人福利機構(包括長期照護機構、養護機構、安養機構以 及文康與福利機構),隨著銀髮社會來臨,許多老人漸漸認為養兒防老觀念已經落伍,住安養院或是 養生村也許是安享晚年的另一個選擇。坊間有稱老人公寓、老人安養中心、退休住宅、銀髮社區或養 生村等,是民間透過特殊市場定位,推出的銀髮出租住宅,提供老年人退休後的生活服務。在產品設 計上兼具了生活照顧、健康管理、休閒養生及專業諮詢等全方位服務, 適合老人居住之住宅,環境內 部應注意避免高低落差的階梯或門檻,多提供無障礙空間;浴缸內及浴室地板應防滑;室內燈光照明 要充足,避免視力退化的長者看不清楚,另臥室、走道、廁所應加小夜燈;桌椅和櫃子的邊角要有圓 滑防撞裝置;室內設備可以顏色區別,如階梯間一格一格可以顏色區隔,以助長者行走。而住宅附近 最好具有醫療院所、休閒運動及交通動線三大機能。至於妥善的照顧則仍需仰賴良好的社區照顧系統, 至少以村或里為單位,設置社區關懷據點,定期掌握及提供長者關懷和協助。 四、行的方面 建立銀髮友善環境 加強老人無障礙設施,就老人家而言,最重要的友善環境就是無障礙公共空間及廁 所管理,其次是高齡友善公車認證及人行道路平計畫。 在無障礙空間部分,目前很多公共空間,包括 社區公共設施,只針對殘障者提供無障礙空間,未來應逐步加強老人無障礙設施;除了設施,在軟性 服務上也應加強,例如大眾交通工具及服務人員對老人應提供更多關懷和諮詢服務。其他各公共設施 應增加扶手或扶箱,以便老人行走,同時人員教育訓練上應加強管理人員或服務人員的尊老、敬老觀 念,俾能及時提供最完善的老人服務。迎接高齡化社會,人人都應隨時助老,不管是公車司機,社區 裡的住戶,路上走的行人或開車的駕駛,都應全民尊老,多點同理心、愛心和耐心,打造友善社區、 友善社會, 讓所有老人生活在一個愛和關懷的社會裡。 五、育的方面 日托養老可以預見是未來趨勢。根據調查,37.78%的老人白天無人照料, 54.06%的老人願意或考慮 去日托所,可見日托所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日托養老是一種新型態的養老模式,不僅減輕家庭負擔, 讓子女們可以安心的去上班, 更滿足老年人學習的心理,緩解其孤獨感,增加老年人與社會的互動, 增加自信心,可謂是對老人對子女對家庭都有正面助益的老人照護方式。老人日托目前並不普遍,主 要是社會觀念尚未普及,很多人不知道有老人日托的機構,而目前許多日托所不是宗教團體就是公益 團體設立,有的還主要針對弱勢老人服務,在社會觀念和風氣尚未形成之際,政府無多餘財力興辦, 而財團和投資業者不會貿然介入,老人日托要更好,只能期待未來。目前已有的老人日托所,收費大 約是1 萬5 千元以內,含往返交通車接送。未來如果政府能部分補助,或許會有更多老人和家庭願意 接受日托。老人日托未來如果普及,對於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家,就能在日托所內獲得健康照護、 學習教育和人際互動,晚上則回家與家人共同生活,同享天倫。 9


六、樂的方面 政府及旅遊景點祭優惠 鼓勵老人多走出戶外,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每年出國觀光人口中,老年人 大約佔三至四成。很多銀髮族退休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旅遊。而老年人如果能適度的規劃退休生活, 妥善安排休閒或運動,絕對有益身心健康。台灣的休閒運動雖長期被列入政府的重要施政計畫,但到 目前為止,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中,未參與休閒運動者仍高達三成,且所從事的休閒運動項目多為消 遣性或是緩和性休閒運動,顯見台灣地區老年人口參與於健康有效運動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未來, 隨著老齡化社會來臨,政府和地方社區,應積極規畫及利用社區活動中心、公園、運動場或社教機構, 提供老人們更多活動或休閒的空間,而各社區亦應加強開放及規劃老人休閒活動,國內各旅遊景點亦 可針對長輩們,提供平日較優惠的旅遊補助,不但可促進旅遊消費,也可鼓勵長者們多多走出戶外。 參、陪伴商機知多少 陪伴商機,就像是退休族有疾病照護需求,潛在的長照、專屬旅遊,居家清潔、 就醫接送等行業,就有利基點。以銀髮族為服務對象的產業,特別要注意同理心的概念,落實以服務 為系統的教育訓練思維,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心去對待周遭老人。除此外,無障礙接送、無障礙 旅遊包含老人旅遊也將成為台灣服務業的新藍海。 肆、結論 最後,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以及少子化社會,而政府相關法令及行政措施, 卻遲遲未能跟上這波新興 服務的崛起。真要銀髮族過得好又過得有尊嚴,政府相關部門恐怕得再加快腳步了。 (參考網站:http://www.taiwanfuneral.com/Detail.php?LevelNo=1030)

10


「人口變遷大震盪」學習心得報告 主題:長照服務 報告人:苗栗地政事務所 徐智琦

透過本課程「人口變遷大震盪」學習,對於高齡少子化時代來臨,人口老化已是全球重要的健康議題, 而有重新認知,面對人口結構的逐漸老化即將進入「高齡社會」問題、自己和親人未來在健康和照護 上的問題,有更深一層得了解。 由於社會的變遷及家庭觀念的改變所衍生,新生人口不斷快速遞減中;另一方面隨著衛生普及、營養 提升,以及醫療與科技等的進步,人類的壽命則不斷延長而形成人口結構的老化,以致需受照顧人口 快速成長,然而目前少子女的家庭結構,造成家庭照顧者或其他照顧人力不足且照顧費用大,照顧者 負荷沈重,進而影響到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發展,所以「老年人誰來照顧」?這還真是個好問題? 隨著國人壽命延長,由於疾病的困擾及年齡增長引起的自然老化,對長期照護的需求當然也會增加, 從課程中獲知近幾年政府在推動長照十年計劃以來,發現整個社會的需求在增加長照,所以做了大規 模的長照計畫調查,經過衛生福利部及勞動部所調查的資料,需要照顧的人數大約有73萬,約有6成左 右需要被密集照顧,台灣除了機構性照護與家人之外,就是「外籍看護工」,外籍看護工到了民國102 年的時候已經引進將近21萬,其中將近8成來自於印尼,這21萬的看護工大概有1萬左右是在機構裏, 有將近20萬的看護工負責各個家庭裡頭需要被看護的失能老人,這20萬的看護工主要負責密集性看護 的工作。但讓人憂心的是在21萬的看護中有近8成是來自於印尼,印尼這幾年經濟發展相當不錯,有可 能在未來的四、五年內不需要再輸出外勞,而台灣正朝向高齡化社會,在未來會有更多需要被照護的 老人,所以台灣在這個照護產業裡所失去外勞人力是應該及早做準備。雖然台灣這些年來極力開發、 訓練人力,可是有參與訓練、擁有看護能力的技能者,未必會投入照護的產業,因為觀念認知問題以 及台灣現在雇用外勞連同薪資跟時數加起來的話,再加上相關保險,大概是2萬塊左右,以這樣的薪資 水平對於我們本勞來講,誘因是不足的所以未來在這一塊,如何來銜接,當整個長照的制度建立起來, 能不能透過照管中心派出適當的照護人員,包括專業或半專業的人力,不需要全天照護一個失能老人, 可以分時段、也可因應需求立即派遣,那麼對於照護的品質比較有保障,也不會有太高的負擔,這些 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探討研究與實現。 人口老化的過程中,人或許可以不怕老,但一定都怕失能,因此會有越來越多需要被照顧的失能老人, 以我的家庭來說,父親是一位容面威嚴而心地慈祥的長者,他處理事務、判別是非極為精明達練,然而 不知何時父親漸漸忘東忘西,記憶減退,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 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經過治療也只能延緩症狀,父親在意識清楚時, 曾埋怨自己為何會失智,父親憂鬱埋怨心情真是讓人心痛,於是我積極尋找認識失智、如何照顧老人 失能者生活照護等相關知識,並經常陪父親運動、注意其飲食健康、唱歌、旅遊,玩益智遊戲等,在 照顧父親的生活也算溫馨平靜,然而在2014年10月中旬一向身體健康的父親卻因突然腦血管疾病住進 醫院治療,在院短短十幾天就因病危撒手人間,讓我們家人無法接受此惡耗,尤其是醫生宣佈父親病 危,告知急救成功也是成為植物人,在考量病人身體器官老化、尊嚴及長期照護、醫療體制等多重問 題,希望家人能考量放棄急救,當時我對那位醫生非常不諒解,認為他在草菅人命,且為人子女怎可 隨意放棄急救,那是我們最愛的親人,可當我看見躺在加護病房父親全身插滿管子、各項醫療儀器, 11


毫無意識時躺在病床上,就不忍父親受此折磨,家人在經過天人交戰後忍痛決定讓父親有尊嚴且無病 痛快樂的到另外世界去,事後人們總是說父親是疼愛我們,不忍拖累我們,選擇有尊嚴離去,但在夜 深人靜時我常在想,如果當時有良好的長照服務、長照的體系、醫療體系在加上長照服務保險準備, 是否當時就不會放棄父親的急救? 為建立穩健且永續的長照制度,政府積極推動《長期照顧服務法》終於在(104年5月15日完成三讀,6 月3日經總統公布),以及為幫助失能者和失能者的家庭、 《長照保險法》未來立法通過,加上已施行《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護法》、《護理人 員法》、《精神衛生法》等長期照護法規,對我國各類長照服務、國產業發展及民眾就業均有重大發 展與助益。 人口老化已是全球重要的健康議題,因為人都會老,照顧好每一位老人,不僅是為了我們所愛的人, 也是為了自己。為因應社會人口老化的問題,政府有責任建立一個完善的長照制度,實現在地老化, 讓長者們都能在地獲得適切的照顧與服務,有尊嚴地安享晚年,讓你我都可安心樂活終生的社會。 參考資料: 1、「人口變遷大震盪」課程講義 2、中華民國行政院時政講義

12


「人口變遷大震盪」學習心得報告 主題:長照服務 報告人:苗栗縣苗栗市福星國小 程麗雪 壹、前言 2022年左右,台灣總人口數將達到最高點,之後即開始減少。新生兒 人數的減少,加上人口平均壽命 延長,使老年人口的比例快速上升。這種人 口老化的現象在先進國家已經普遍存在,並形成許多問題, 也受到高度重 視,紛紛採行因應對策。我國目前雖然沒有人口老化衝擊的燃眉之急,但人口老化的速 度很快,制度的改革速度卻很慢,如果能夠儘早妥為規劃因應,則可避免人口老化問題的惡化,也可 避免日後再尋求問題的解決時,將付出更大的代價。人口老化將伴隨疾病型態慢性化、健康問題障礙 化、照護內容複雜化、照護時間長期化等問題,導致長期照護需求與日俱增。 貳、人口老化 根據內政部所發佈的台灣地區人口統計資料顯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在民國八十二年九月便已達 到一百四十七萬二千人,佔總人口數的7.02%,首次超過聯合國的分類標準中「老人國」百分之七的標 準比例,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的階段;民國九十二年七月,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更超越了百 分之九的水準,在十年之間,老年人口的占比便增加了百分之二,其成長速度極為快速,顯然台灣人 口老化的問題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 一般而言,「老人國」的產生與該國的出生率,死亡率,醫療技 術,以及生活水準等因素有關,台灣地區生育率低,一般家庭平均子女數不及2人,小孩及青少年人數 逐年減少。另一方面,因醫療技術進步,平均壽命延長,65歲以上老年人明顯增加,預估民國109年, 老年人口數達350萬人,增加的速度相當快速。老年人口的增長,家庭及政府的照顧負擔相對的就愈 來愈重。此外,身心障礙者人數亦有增加之趨勢,民國80年,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計20萬人,因認定 對象陸續放寬,89年底已超過70萬人,十年間,增加50萬人,每年又以7萬人增加中。以目前老年人健 康狀況來看,一旦進入老年期,身體機能將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退化或失去功能,而成為身心障礙者, 而在所有的身心障礙者人數中,老年人數即佔三分之一以上。 進入九十年以後,台灣人口的老化現象 更為明顯,根據內政部於民國92 年7 月所發佈的資料顯示,在台灣的各年齡階層之人口組合中,六十 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己由九十一年的8.9%上升至九十二年的9.1%,此一比率雖比先進 的歐美國家及日本為低,但卻比亞洲國家的南韓及新加坡等為高,由於老人社會所導致的問題很多, 特別是老人的安養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也是社會問題及政治問題,因此,有關台灣人口結 構逐漸老化的現象值得重視的。 參、長期照護應運而生 為滿足長期照顧需求的增加,行政院於2007 年4 月核定「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以建構完整的長 期照顧服務體系,強化長期照顧服務所需各項軟硬體基礎建設,保障老人及身心功能障礙者獲得適切 服務,增進獨立生活能力,提升生活品質,以維持尊嚴與自主。為使長期照顧個案有效獲得資源,滿 足其多元需求,目前各縣巿設立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為照顧管理制度樞紐,肩負連結醫療照護與生 活照顧二大體系功能,以落實單一窗口精神。民眾若要使用長照資源,可透過各縣市照管中心提出申 請,並由具備社工、醫學、護理、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藥學、營養或公共衛生與相關專業背景的照 顧管理專員執行個案照顧管理工作,包括個案的資格篩選、需求評估,擬定服務計畫,連結服務、追 蹤服務品質。服務原則包括:(一)以提供服務為主,現金給付為輔,並以補助失能者使用各項照顧服 13


務措施為原則。(二)依失能程度及家庭經濟狀況提供合理補助,失能程度愈高,補助額度愈高。(三) 失能者需部分負擔服務費用。服務內容以日常生活活動服務為主,包括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托 顧服務;另為維持或改善個案之身心功能也納入居家護理、居家(社區)復健。為增進失能者在家中 自主活動能力,提供輔具購買、租借及住宅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為經濟弱勢失能老人提供營養餐飲 服務、喘息服務則用來支持家庭照顧者。 肆、長期照護服務的發展 為健全長照服務體系之發展,並兼顧服務品質與資源發展,以保障弱勢接受長照服務者之權益,長期 照顧服務法(簡稱長照服務法)甫於104 年6 月3日總統令公布,預計2 年後正式上路。本法為我國長 照發展重要之根本大法,整合攸關國內70 多萬失能家庭的各類長照資源,使資源更全面,服務更有 品質,失能者得到適當的照護。為完備我國社會安全體制,確保長照服務具備可長可久、穩定之財源, 行政院院會於104 年6 月4 日通過「長期照顧保險法」草案,並送請立法院審議。 衛生福利部自98 年 起即進行長照保險規劃,主要以自助互助之社會保險理念,目的在分擔失能家庭之長期照顧負荷及財 務風險,維護與促進失能者獨立自主生活,並藉由長照保險實施,加速帶動長照服務資源發展,提高 可近性,進而建構高齡化社會完善之長照制度。 伍、結論 因應人口老化,家庭結構改變,疾病慢性化,長期照護成為社會重要需求,針對各項長期照護資源配 置、機構管理、設施供需、設置標準、服務供給者之資格條件、品質規範與評鑑標準等政府責無旁貸。 以達促進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健全發展,確保服務品質,維護及保障長期照護需要者之尊嚴及權益。

14


「人口變遷大震盪」學習心得報告 主題:新移民與新台灣之子 報告人:苗栗縣苗栗市啟文國小 劉惠菁 壹、新移民與新台灣之子意涵 在維基百科中,新移民的定義,指剛移民到另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士。另外,一個類似的詞,「新住 民」,在內政部移民法將新住民界定為持有外僑居留證、永久居留證者,申請入境停留、居留及定居 之新移民。一般來說,不論新移民或新住民,往往因語言、文化、生活習俗等因素,本身的謀生技能 及適應能力不及本地人士,較容易處於社會低階層,需要社會保障與支援。 一、 台灣新移民、新台灣之子之定義:我們知道過去十幾年來,因為到國外就學、工作乃至於政府開 放大陸探親,經濟向南發展以及引進外籍勞工等政策,種種因素造就異國婚姻。這些從東南亞或大陸 嫁過來的女性為外籍配偶,通常稱呼她們為新移民。新台灣之子,也就是本國人與外籍配偶所生下的 下一代。二、 新移民與外勞之差異:在建築工地、捷運工程中的外籍工人,稱為外勞。外勞按照定義 不叫新移民,在台灣工作的外勞,一定的年限到了,必須離開。但二者之間有著人力流動的關係存在, 面對近年來擔任家庭看護工的外勞人力短少的問題,政府培訓國內相關勞動人力措施似已刻不容緩, 而新移民漸已融入台灣生活,具有家庭照護經驗,是否將其人力導入相關產業,以補足短缺的勞動人 力,值得我們深思探討。 貳、現況與問題探討 2013年台灣結婚總對數147636,外國籍新娘大約1萬5千多,佔了10.36%。可以說10對結婚中,有1對是 來自東南亞或大陸新娘。該年出生嬰兒不到20萬人,她們生了1萬3千人,佔了6.71%,對台灣整個人口 結構的確形成影響。新台灣之子的成長,我們看102學年度新移民子女在國中小就讀的人數,國中小加 起來總人數將近21萬,這樣的數量約佔國中小就學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可能還超過十分之一。新移民 來自於東南亞或大陸,大部份由婚姻仲介業者所引進,對方所有資訊來源都靠仲介所傳達,來自東南 亞或大陸籍的女性,在無感情基礎下只想要有更好生活的渴望,一無所知的嫁到台灣來,常面臨家庭 文化、社會結構、生活環境、語言、人際關係等等適應問題。而關於新移民子女的教養,尤其是來自 東南亞國家的,在語言及生活習慣有較大的差異,這方面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應給予更多的資源協助: 一、 新移民來自中國大陸、東南亞,研究指出新移民嫁到台灣後,通常生活環境並不好,大部份的人 要幫忙照顧家庭及經濟的重擔,這些新移民的背景多屬社經較弱的社會階層,而嫁到台灣的另一半也 多屬弱勢的一群,所產下的新台灣之子的缺陷率較高。二、 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語言方面在台灣 固然沒有問題,但在生活習慣方面還是有所差異;東南亞新移民差異當然就更大了,不僅是語言方面, 生活習慣方面的差異也都比較大。三、 新移民自已本身受教育有限,教育程度以及語言限制,其在教 育子女時所承受的壓力,勢必沉重,無法協助其已就學子女的課業學習與進行良好的親師溝通,更常 造成教育第二代的一大障礙。四、 新移民往往分佈的地點就是台灣原本教育資源分配上較偏遠或稀少 的地方,新台灣之子在那個地方就讀,資源就相對較少,如果加上家庭功能不那麼健全,適應上也沒 那麼好,整個學習障礙就會比較高。五、 語言的學習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母親的語言溝通能力及適應 是比較好的,子女在這樣的家庭成長障礙也會比較少,而這些新台灣之子,國中小的人數近21萬人, 所佔比率不小,如何面對新移民之子的教育問題,更不容政府忽視。六、 需要適應的,不只是新移民, 15


也包含她的家庭、先生也都需要一些教育,畢竟教養小孩不只是媽媽的責任,整個家庭對孩子都會有 影響。七、 許多的新移民在透過學習語言、職業訓練等課程,讓自已能夠獨立自主,不僅是生活獨立、 經濟獨立,不需再依靠家庭,走上離婚,離開家庭,不管是獨自生活或是成為單親家庭,對於新移民 之子的教養又形成另一個問題。 參、因應之道 新移民的家庭通常是居於弱勢的或者在婚姻市場是弱勢的,我們除了要關心新移民的適應問題,還要 讓新台灣之子透過教育,包含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把他們帶上來,尤其是來自東南亞的,有他自己的 母語,社會和學校當中,不能因為他講母語而受到歧視,還需進一步鼓勵保留他的母語,這是一個多 元文化很重要的基礎。對於建全新移民家庭功能,政府也應投入學校、社會與政策推動的力量,並採 取相對應的有效措施: 一、 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經過調查了解新住民的需要,透過各種正式與非正式課程活動,提供新移 民友善的學習環境,加強新移民教育推展,新移民的學習中心或在社區設置關懷據點,提供語言學習 或生活適應、職業訓練等課程,讓新移民藉由這些多元化的學習管道,儘快熟悉台灣的環境,融入社 會也同時達到文化交流。 二、 新移民來到台灣從學習語言開始,融入我們的社會,而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從新移民中學習他們的 語言,讓新移民教授自已的母語,家鄉特有的手工藝、美食、民間故事等文化交流,來消除了隔閡與 偏見而達到族群平等文化融合,其實,需要適應的人除了新移民,也包含她的家庭其他家人,所以鼓 勵新移民及其家人共同參與學習。 三、 移民教育方案-要求父母參與學習及專業人員的協助,移民小孩最需要有良好的家庭與學校環 境、生理與心理的健康,因此專業社工人員適時的介入極為必要,另外家長會、有訓練的學校與社區 義工的協助也頗為必要。 四、 目前政府訂有「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 (一)生活適應輔導: 1. 加強推廣生活適應輔導班及活動,充實輔導內容、教材與教學方法,加強種子教師跨文化培訓,鼓 勵家屬陪同參與。 2. 提供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適應輔導相關諮詢資料服務窗口。 3. 強化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及移民署各縣市服務站功能,成為資訊溝通與服務傳遞平台。 4. 加強移民照顧服務人員之訓練,提升對外籍與大陸配偶服務之文化敏感度及品質。提供外籍與大陸 配偶生活適應輔導相關諮詢資料服務窗口。 5. 結合民間團體之資源,強化移民輔導網絡與溝通平臺,發展地區性外籍與大陸配偶服務措施,提供 外籍與大陸配偶社區化之服務據點及轉介服務,強化社區服務功能。 6. 提供民事刑事訴訟法律諮詢及通譯服務。 7. 編印機車「新住民考照題庫」手冊及更新「新住民」輔導考照線上學習課程,輔導外籍與大陸配偶 取得駕駛執照。 8. 加強聯繫促請相關國家駐華機構對外籍配偶之諮商、協助,並加強對外國提供國內相關資訊,提升 我國國際形象。 9. 強化入國前輔導機制,與各該國政府合作,提供來台生活、風俗民情、移民法令、人身安全及相關 權利義務資訊,以縮短來台後適應期。 16


10. 強化通譯人才培訓。 (二)醫療生育保健: 1. 輔導外籍與大陸配偶加入全民健康保險。 2. 提供周延之生育遺傳服務措施減免費用之補助。 3. 提供孕婦一般性產前檢查及設籍前未納入健保者產前檢查之服務及補助。 4. 繼續實施外籍配偶入境前健康檢查。 5. 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健康照護管理,促進身心健康環境之建立,製作多國語版衛生教育宣導教材, 規劃辦理醫療人員多元文化教育研習與活動。 (三)保障就業權益: 1. 提供外籍與大陸配偶就業服務,包含求職登記、就業諮詢、辦理就業促進研習及就業推介。 2. 提供職業訓練,協助外籍與大陸配偶提升就業及創業能力。 (四)提昇教育文化: 1. 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之成人基本教育研習班,並分等級開設,落實社區化語文訓練;補助公私立機 構辦理多元語言學習課程。 2. 加強外籍與大陸配偶及其子女教育規劃,培育多元文化課程師資。 3. 辦理外籍配偶家庭教育活動,並將跨國婚姻、多元家庭及性別平等觀念納入婚姻家庭教育宣導,增 進整體社會對跨國婚姻正確認識,並強化本國籍配偶社會責任。 4. 宣導並鼓勵外籍與大陸配偶進入國中、小補校就讀,以取得正式學歷。 5. 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成人基本教育師資研習及補充教材研發,並將教材上網資源分享,以提升教學 品質。 6. 規劃於中小學課程及鼓勵大專校院於通識課程中納入移民議題。 (五)協助子女教養: 1. 將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全面納入嬰幼兒健康保障系統。 2. 加強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兒童發展篩檢工作。 3. 對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有發展遲緩者,提供早期療育服務。 4. 加強輔導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語言及社會文化學習,提供其課後學習輔導,增加其適應環境與學 習能力。 5. 繼續結合法人機構及團體,補助辦理外籍配偶弱勢兒童及少年社區照顧服務及親職教育研習活動。 6. 定期辦理教育方式研討會,與地方政府教育局及學校教師研討最適合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教育方 式,提供更適當之教育服務。 (六)人身安全保護: 1. 整合相關服務資源,加強受暴外籍與大陸配偶之保護扶助措施,參與保護性案件服務之相關人員, 應加強並落實家庭暴力防治教育訓練。 2. 加強受暴外籍與大陸配偶緊急救援措施,並積極協助其處理相關入出境、居停留延期等問題。 3. 加強外籍配偶人身安全預防宣導。 (七)健全法令制度: 1. 加強查處違法跨國(境)婚姻媒合之營利行為及廣告。 17


2. 持續蒐集並建立相關統計資料,作為未來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之依據。 3. 每半年檢討各機關辦理情形,並規劃辦理整體績效評估。 (八)落實觀念宣導: 1. 加強外籍配偶申請來臺審查機制,推動面談、追蹤、通報及家戶訪查機制,並提供及時服務資訊。 2. 加強大陸配偶申請來臺審查機制,除採形式審查外兼採實質審查,推動面談、追蹤、通報及家戶訪 查機制,並提供及時服務資訊。 3. 運用各種行銷管道,協助宣導國人相互尊重、理解、欣賞、關懷、平等對待及肯定不同文化族群之 正向積極態度,並鼓勵推廣多元文化及生活資訊。 4. 整合規劃多元文化教材,補助辦理多元文化終身學習及宣導活動,吸引社會成員瞭解移民文化,促 使國人從小建立族群平等與相互尊重接納之觀念,並推動民間團體或社區舉辦多元文化相關活動,鼓 勵一般民眾參與,促使積極接納外籍與大陸配偶。 5. 尊重多元文化,於「文化部推廣文化平權補助作業要點」納入外籍與大陸配偶議題。 肆、結論 面對新移民家庭離婚狀況有惡化的趨勢、外籍家庭看護工勞動力短缺等,對新台灣之子的教養、國內 照顧人力帶來極大衝擊,這是我們未來所要共同承擔的挑戰。須盡早強化及改善新移民第二代養育與 教育,以及新移民之適應,新移民家庭為單位的輔導,提升其家庭功能尤為重要。 外籍配偶子女學習的負面因素其實是來自於兩個原本低社經地位者的結合,造成子女難有向上流動的 機會。但以社會資本而言,透過公平正義的社會制度亦可以扮演著補償者的角色,彌補其家庭環境不 力所造成的影響。以多元文化的觀點,積極推動多元文化的價值,不僅增進他們對自我的認同,社會 族群也將因了解給予他們合理的對待與公平的資源。 另外透過學校或教育機構辦理家庭日、親職講座、親子共讀等活動,增進新住民子女能接受生母的母 國文化,強化親子間緊密的家庭氛圍;積極提供具有生活適應問題的新住民子女適切且完整的生活適 應課程計畫,並依其興趣教導符合其需求的課程,以培養自我效能的提升。新移民將自己託付給台灣, 為台灣貢獻許許多多,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尊重與支持。一個國家的偉大,就是展現對多元文化 的包容。我們的新移民子女,雖然目前他們大部分都在國小國中,只要大家能夠公平的對待,給他們 機會,相信他們可以為台灣帶來更豐富的不只是文化,而且是高水準的人力資源。

18


「人口變遷大震盪」學習心得報告 主題:人口變遷與長期照護 報告人:竹南地政事務所 何智雲 近年來臺灣出生率已趨降至93年的千分之9.55,而死亡率亦下降至93年的千分之5.97,人口成長 呈現緩和趨勢。至於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逐年增加,其比率至93年底為9.47%。綜言 之,臺灣人口成長將於10~20年間達到零成長後迅速轉為負成長,屆時人口可能大量減少而產生人 口斷層、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及扶養負擔過重等問題。 人口成長率將由零成長後轉為負成長,至140年進一步降為負1.27%。未來由於國民平均壽命逐年延 長及生育率持續降低,顯示未來人口年齡結構將逐漸老化成為高齡化社會。此外,老年人口扶養比 亦隨之逐年增加,將造成社會沉重負擔。且人口老化將伴隨疾病型態慢性化、健康問題障礙化、照 護內容複雜化、照護時間長期化等問題,導致長期照護需求與日俱增。 人口的變遷亦造成家庭結構的改變,每家戶人口數從3.3人至3.0人,呈現逐年縮小,再加上現今的 社會低薪環境,雙薪家庭方能平衡家庭日常生活開支,因此家庭內成員相互支持功能逐漸薄弱,家 庭的照顧能力也呈現不足,需仰賴外在資源介入。家庭類外籍看護工就成為選擇外在資源補充家庭 照顧能力的一種選項,但不論是聘僱家庭類外籍家庭看護工或是將失能長者送至長期照護機構,每 月的費用支出對於一般家庭而言,皆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再加上,我國長期照護服務資源發展不均, 居家式與社區式服務不足,民眾有需求但卻無服務資源可用,因此,在建構臺灣長期照護體制,仍 是漫漫長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來看,建構以「在地老化」為理念之老人長期照 護,勢必為台灣地區未來老人長期照護之發展趨勢,以下可以由資源發展面、服務供給面、財務面 與管理面來加以說明之: 一、資源發展面: (一)大力投入社區式服務的發展。台灣地區機構式照護的數量已達某些先進國家的水準,今後應 調整資源發展方向,積極鼓勵社區式服務的發展,除增添目前已有社區式服務,包含日間照護、居 家照護、喘息服務等外;並開發新型居家支持服務,例如照顧住宅、緊急救援等,盼能建構多元的 社區式服務設施,提供老人多元的選擇,支持老人留住社區的願望。 (二)扭轉機構往在地化、小型化、似家化的方向發展。長期照護機構應以服務在地老人為目標, 應跳脫過去郊區大型化的迷思。社政體系下的長期照護機構及養護機構,其與護理人員法所稱之護 理之家機構功能上多有重疊,因此該三種機構宜簡併為「護理之家」,並逐步轉為衛生機關主管, 以消除機構管理的混亂,並提供老人連續性照護。 (三)營造社區資源發展的有利環境和法制支持。包含建構周邊環境的配套措施、修訂不利社區發 展的法制規定和補助辦法、建立有利於社區服務發展的法制規章。 二、服務供給面: (一)充實社區化照護設施:大部分老人雖有健康上之問題,應以非機構式之長 期照護為主要照顧方式,即使有需要住於機構,也以短期駐留照護為主,一有改善,應即時回歸居 家或社區,故鼓勵加強居家照護服務,並支持家庭提供長期照護。 (二)推動多層級照護服務模式:如護理之家附設日間照護、居家照護或安養機構之服務,或由日 19


間照護附設護理之家等多層級照護服務模式。 (三)建構服務網路,增進服務的可近性和效率。另外,在社區服務發展的過程當中,也應一併建 構服務網路,以防止服務零散無效的缺失產生。 三、財務面 (一)健全長期照護財務制度:辦理長期照護保險,籌措長期照護(包括醫療及生活照顧)固定財源, 以增進民眾財務之可近性。如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可由未來國民年金提撥部分金額負擔長期照護保險 保費,長期照護保險開辦後,原健保各項長期照護給付業務移轉由長期照護保險辦理。 (二)建立全民健保給付急性後期服務,長期照護保險給付照顧服務,民眾自付生活住宅的分攤費 用制度,將來才能和長期照護制度分工合作,善用長期照護資源。 四、管理面: (一)繼續試辦長期照護「單一窗口」制度。建立整合性服務網路,成立長期照護管理中心,繼續 試辦單一窗口制度,加強協調聯繫、定期協商、互相支援,以解決跨衛生及社政體系之相關問題。 (二)研議政府行政組織修編並充實行政人力的配置。由於長期照護業務會隨著人口老化而急速膨 脹,行政管理業務勢必大量增加,因此在政府近年來從事人事精簡的同時,應研議中央與地方政府 長期照護相關行政組織與人力配置,逐年配訓與擴充人力,投入長期照護服務規劃與管理工作。 (三)建立管理機制,提昇體系成本效益。建立個案管理制度,整合管理服務之提供,其能提昇服 務提供的可近性與效率。除此之外,並應建立服務品質改善機制,例如長期照護機構之評鑑制度, 以提昇服務品質。 人口高齡化的過程中,高齡者因為身體的衰弱、行動緩慢,甚至日常生活需他人提供部份或全部的 協助,因此,對於長期照護的需求將會逐年增加,所以這是未來臺灣十年內必將面臨問題,但雖然 我國目前正在努力積極建構長期照護網絡,可是最根本的問題,如何避免或減緩對長期照護的需求 發生,這需要國人每個人自我健康促進與管理,積極且正向面對老化的過程,儘量維持社會參與活 動更是必要的,有賴您我共同為自己、為家人而一起努力。

20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